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17篇

发布时间:2022-11-14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17篇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关于盘县煤电之结的思考  邹荣芳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5(000)002  【摘  要】我省煤的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17篇,供大家参考。

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17篇

篇一: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关于盘县煤电之结的思考

  邹荣芳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5(000)002

  【摘

  要】我省煤的远景储量2000多亿吨,已探明储量为510亿吨,保有储量为489.25亿吨,列山西、陕西、内蒙古之后,居全国第四位,相当于南方九个省(区)之和。在全省产煤区分部中,六盘水市煤炭储量占全省的30.5%,其中盘县已探明储量为105亿吨,占六盘水市的60%,占全省的20.6%,因此盘县是我省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份之一。盘县的煤不仅储量大、分部广,而且煤质好、煤种全、埋藏浅、易开采。上、中煤多为低硫、低灰、发热量高的优质煤。可采层6至26层,总厚9至40.8米,【总页数】2页(P34-35)

  【作

  者】邹荣芳

  【作者单位】盘县党校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立足煤依托煤跳出煤超越煤——盘县建设工业强县推进后发赶超观察[J],许斌

  2.煤电进入生死角逐——从“计划电”到“市场电”再到“市场煤”——“煤电价格联动”艰难起航[J],崔毅

篇二: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转型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转型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开展现状,转型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煤炭企业想要稳定开展,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创新,重视“洁能〞新产品研发,加强政府引导,加强与国际大型煤企及相关组织的交流合作,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转型开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据统计,全球石油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在全世界已探明静态可采储量还有226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原煤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40%左右。【1】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生产迅猛开展。我国煤炭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式开展模式难以为继,煤炭产业走转型开展之路势在必行。【2】转型在增加挑战的同时,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清洁煤生产,清洁煤气化,推广现代煤制油化工新技术、推进煤炭产业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拉长煤炭产业链,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破除“一煤独大〞,扭转行业几年来入大于出的局面,是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开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剧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煤炭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健康开展,必须加大力度改革与调整。

  二、制约我国煤炭企业转型的因素

  随着世界能源向清洁能源方向开展,至20世纪末为止,美国、德国、俄罗斯、南非等产煤大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转型。我国煤炭企业要赶超世界水平,顺利完成转型,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煤矿布局分散,开采本钱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转型升级难

  我国煤矿尤其是南方煤矿,一直以来存在着“小、乱、散、差〞的状况,煤炭开采本钱高,三废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40%左右,煤矸石不到35%,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短期内要全面完成转型升级难度很大。

  产业结构单一,开展不平衡

  我国煤炭产业开展主要依靠煤炭初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低,高技术含量成分少,附加值低,煤炭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比重亟待提高。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各单位层次不同,开展不平衡。

  资金瓶颈

  自2006年电煤价格开放,中国煤炭经营完全市场化,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十二五期间,为响应国家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号召,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向银行大举借款,给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息的还贷压力,使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融资困难,转型遭遇资金瓶颈。

  企业沉员多,转型带来的充裕劳动力安置难

  中国煤炭行业近十年黄金期间,很多员工不惜花重金走后门,将子弟、亲戚、朋友安排进煤炭企业工作,累积了大批的充裕劳动力。加之企业本身离退休人员多,还有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导致企业沉员多,社会负担重,转型带来的充裕劳动力安置难。在一些国企煤矿老员工的心里,总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愿意离开煤企工作。

  绿色开展理念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开展模式,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限制、无效率消耗资源,不重视环境及开采本钱,生态矛盾凸显,【3】对清洁低碳、生态环保、延伸循环等绿色开展理论认识缺乏。

  三、转型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

  尽管世界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但受建设本钱及开展本钱的制约,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新能源还存在局限性,【4】加上全球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短期内我们的生活不可能离开煤炭。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建立以绿色、低碳为主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向绿色、高效、低碳、节约、环保方向转变开展。【5】转型期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可以抓住时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行业开展集约化水平

  按照煤炭工业“十三五〞开展展望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煤炭企业重组,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为重点,着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开展集约化水平。煤炭企业可以大刀阔斧,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的原那么,关闭淘汰劣势企业,并购重组骨干企业,改造提高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进军国际大市场,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通过联合、收购、兼并、重组、上市,造就出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进一步推广使用新型技术,加快普及机械化开采进程

  我国煤矿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多、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偏低。尤其在南方仍有许多煤矿采用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进行生产,非机械化采煤情况大量存在。【6】转型背景下,一批大矿业基地、大集团、大能源通道相继建成,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普及机械化综采进程,有利于推广使用新型实用技术,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减少平安事故发生,提高开采工作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煤炭生产本钱。

  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开展之路

  煤炭资源的高碳性及大规模简单低效利用,加剧了资源的耗竭,也加快了对环境的污染。开展煤制清洁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可替代石油的化工品等清洁能源转化技术是大势所趋。我国洁净煤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了近20年的探索实践和开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还有上升的空间。【4】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从煤炭开采、煤炭加工与运输、煤炭转化和利用等层面入手,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开展之路。

  突出煤炭主业,多元开展副业

  突出煤炭主业,首先要做大做强煤业,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和油页岩炼油技术,延长煤炭产业链,走原煤―洗精煤―型煤―焦煤―水煤浆―煤化工等上下拉长之路。其次,要逐步摆脱“煤炭依赖症〞,改变单一的煤炭品种,提升煤

  炭附加值,实施产业转化,推进产业升级,走煤―电―钢―铝―建材等一条龙新型工业化道路,将煤炭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还应该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走“跨越煤炭,多元开展〞新路子,促进煤炭企业稳定转型健康开展。

  四、对策研究

  转型在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了企业重生的机遇。为实现我国由产煤大国向洁能生产强国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以几个下方面努力:

  加强科技创新,重视洁能新产品研发及推广

  美、俄、德等产煤大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成功转型,首要的原因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在这些国家里,即使是最有实力的企业,其忧患意识也很浓,产品创新是其头等重要的事情。我国煤炭由于长期受方案经济的影响,煤及洁能产品自主开发及创新能力极为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要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洁能生产强国〞而不是“产煤大国〞,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发奋进取,大力加强和提升清洁煤及洁能产品得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政府引导,为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煤炭产业是一个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我国煤炭企业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开展战略确实定到重点领域的选择,从工程的选定到实施单位确实定,从经费的保证到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煤企转型开展的方针政策,选准选好工程,着力培育煤炭工业新的增长点,确保企业向“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延伸循环〞、“平安保证〞方向转变。

  加强与国际大型煤企及国际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大型煤企在市场、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并消化吸收兴旺国家煤炭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积极引进外资,解决煤炭企业体制障碍、运作机制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国际新能源开展动态及前沿技术,让国内煤企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提升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同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竞争过程中不断开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抢占世界洁净煤及洁净能源技术制高点。

  加快建立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经营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推进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最大限度有效整合。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放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改革、重组、兼并和加强企业管理上,加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力度,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制油、煤制气等多条产业链纵向纵深拓展。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效劳等非煤产业做大做强。使煤炭企业的开展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逐步适应世界能源市场的开展。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煤炭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煤矿平安及企业总体开展水平。一方面,要创立一种能够快速联想知识的新的教育和培训方法,研究开发不同语言间沟通的信息变换机器,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与语言的员工间直接合作与协同;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研究国外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先进案例技术资料,培养出一批既能及时掌

  握现代采煤理论与技术,又能通晓扩展新能源业务、熟悉新能源生产技术、了解国际动态及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五、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油页岩炼油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不断生产出新品、精品,才能使企业富有生命力,才能在国际能源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参考文献

  【1】

  车云志,车勤建.湖南煤炭重组新机遇[J].国土资源导刊,2021:61-63.

  【2】

  邹贵武.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开展与实践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2021:

  20-23.

  【3】

  张强.中国煤炭行业新常态研究[J].中国煤炭,2021,29:11-15.

  【4】

  省部级战略思维与研究专题组.中国清洁能源开展战略研究[J].经济观察,2021:30-34.

  【5】

  刘志清,王臻.低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21,1:13-16.

  【6】

  肖思文.技术装备创新:煤矿平安生产的根本保证[J].中国矿业,2021:113-116.

篇三: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1.标题:电煤供应问题及根源

  作者:nullauth时间:2010-2-50:00:00来源:《中国电力发展与改革研究》

  正文:

  一、煤炭价格双轨制与市场扭曲

  价格双轨制源自1985年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当时煤炭基本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反映在矿价上,很多乡镇矿出矿价仅仅略高于计划出矿价,而低于国营统配矿平均价格;反映在销售上,各省生产能力闲置,有的运力不足,有的煤种质量差,被小煤矿冲击。承包制规定:确定以1984年分配计划为包干基数,包干基数以内的实行平价,年度国家计划以内的超包干基数部分加价50%。超计划生产的煤炭,如果纳入国家分配的加价100%,不纳人国家分配的议价自销。根据承包制安排,国有煤矿首先要完成煤炭产量定额并按国家统一低价出售给电力、钢铁、冶金、化工、交通等重要下游行业,超定额煤炭才能在限定范围加价。后来加价这一部分被改为指导性计划,从而形成煤炭计划价、指导价和议价并存的价格体系。

  在上述体制下,通过国家计划指标下达给燃煤电厂的煤被称为“计划煤”;或者说,指每年全国煤炭会上,电厂与重点国有煤矿签订计划供煤合同并安排了铁路运输计划的煤,又被称为重点合同煤;与之对应,电厂从煤炭交易市场上直接采购的煤炭称为“市场煤”。不同种类的电煤价格不相同。1990年以来,除了煤炭市场极为低迷的1999-2000年,重点合同电煤价长期低于电煤市场价。如果再加上各种中间交易费用,二者价格有时相差高达100元/吨以上。

  煤炭价格“双轨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中的过渡产物。在20世纪80年代,价格双轨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的煤炭行业,在农业、钢铁和劳动力市场等众多行业都曾出现。1985年推出煤炭价格双轨制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煤矿增加产量,二是保护低效率的下游产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价格双轨制发挥了特殊作用:

  1.在价格改革难以较快完成而统一价格又使煤炭企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部分缓解了企业经营困难。

  2.煤炭产量超基数和超计划的加价,极大地激励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统配煤矿实行总承包后,很快摆脱了天天追产量、催进度的被动局面。

  3.企业多产可以多得,从而可偿还部分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欠账,使企业超亏得以部分弥补,还可以积累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因此,增超产煤的加价及议价政策起到了以“计划外”保“计划内”的作用。

  另一方面,煤炭价格双轨制也暴露了一些特殊问题。首先是国内煤炭商品价格对价值的背离以及煤炭供需的矛盾。由于煤价始终被严格管制,企业缺乏自主定价权,每次调价都是因企业亏损被迫进行,政策调整缺乏整体方案和连贯性。可以说,双轨价格差距越大,说明这种背离程度越大,供需矛盾也会越突出。煤炭价格双轨制让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却是必然的一个后果是:计划内煤炭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煤炭在计划外出售,人为低价的计划内煤炭难以维持,煤炭实行市场定价的压力增加。特别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其他煤炭下游行业的市场逐渐放开,因此这些行业对煤炭市场定价并没有很大的抵触。但是,电力行业很例外,电价一直受政府严格控制,电煤价格市场并轨有很大压力和顾虑。

  1994年之后,当政府完全放开煤炭价格控制后,煤电争端更严重。一些电力企业无力按市场价购煤,煤炭企业则拒绝供煤,停电经常发生。在此情况下,1996年中央政府被迫规定,无论是国有、地方还是乡镇煤矿,所有对电厂供煤都执行国家指导价。此后,电煤的政府指导价虽逐年提高,但始终低于市场价。尽管政府要求所有发电用煤执行政府指导价,但政策并不能完全落实。由于政府指导价低于市场价,煤炭企业普遍以各种借口不完全履行合同。而且,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煤炭合同对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个软约束,煤炭企业的违约风险和可能遭受的惩罚极为有限。除煤炭价格矛盾,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矛盾。很多情况下,即使电力企业能够以政府指导价拿到电煤合同,但如果不能拿到铁路运力指标,电煤合同也不会得到有效执行。

  历次煤炭订货会上,发电企业一直是最大买家,煤炭定货会的实质就是煤电行业讨价还价的场所。历次煤炭定货会也都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2002年终于出现煤炭订货会历史上的首次失败,仅9000万吨重点合同电煤成交,只占当年电煤总量的37.5%。

  出于对通货膨胀、社会稳定和影响电力行业竞争力的担忧,从电价逐步调整到现在的煤电联动,国家对提高电价一直相当谨慎。电煤价格管制产生以下几种结果:

  1.由于低于市场价格,重点合同电煤供不应求,国家不得不实行资源配给制,在订货会上按计划进行分配;

  2.计划煤和市场煤的价格差异产生炒卖合同的行为。每次煤炭订货会上,都有大量“煤倒”炒卖电煤合同从中渔利;

  3.煤炭生产企业通过降低煤炭质量使电煤变相涨价。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煤炭产能并不短缺,困难在于煤电双方的价格分歧,背后根源是煤炭市场定价和电力行政定价。作为中间协调者,政府陷入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煤电矛盾根源在于价格机制

  煤电联动政策只能暂时缓解煤电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和电力行业的矛盾,已实施的两次煤电联动方案总不能使各方满意。例如,煤炭成本如何在不同发电企业之间分配,零售电价上升如何在各省和各类最终用户之间进行分配,其规则并不明确,并且有主观随意性i最重要的,煤电联动政策使煤炭和电力双方对政策调整都有了预期,煤价可以涨,电价也可以涨。博弈的不仅是煤电双方,还有两大能源行业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博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能源政策的侧重点逐渐经历了从煤到电的转变,煤、电行业的地位、盈利能力和议价能力也有类似转变。

  (一)煤电双方的议价能力

  中国主要有三类煤炭生产企业:近100家中央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控制权属中央国资委),平均规模约1000万吨;国有地方煤矿企业(控制权属地方国资委);乡镇和民营煤矿企业。后两类通常被称为小煤矿。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具有公共事业属性,承担了煤炭供应的中央计划或地方计划指标;乡镇企业则是纯商业实体,煤炭产销完全商业化。煤炭生产企业众多,但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在全国煤炭产量的份额并不占优。1980-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的产量从3.44亿吨提高到了10.3亿吨,但在煤炭总产量中的比重却从55%下降到47%。2008年,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煤炭产量分别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1%、14%和35%。因此,即使中央国有重点煤矿计划电煤都落实,也不能满足电煤需求总量。尽管乡镇煤矿的企业规模无法与国有重点矿相提并论,但从总量来说,乡镇煤矿对于电煤供给的贡献却举足轻重。

  2005年,1000万吨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只有32家,占煤炭生产能力的44.3%;3000万吨以上的10家,2000万吨以上的只有5家。截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6770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千万吨的企业34家,规模过亿吨的企业产量所占比重达到45%;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大约是50:12:38。产量前5名的煤炭企业年产量大约仅占总产量的20%。虽然中国煤炭行业总产量规模庞大,但各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很小,煤炭市场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与竞争性的煤炭市场相反,即使在发达工业国家,电力行业也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更在长期计划经济下得以增强,公用电力事业基本上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最后才触及的部门,目前发电侧虽然已经引入竞争,但大部分电力公用事业本质上还是由国家最终所有和控制,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保护。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五大发电集团联合成立了“中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代表电力企业与相对分散的煤炭企业讨价还价,其他独立发电企业也可以加入各省燃料公司。相比之下,发电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大于煤炭产业。五大发电集团的发电量占到2007年总发电量的42%。根据2007年电煤占煤炭需求的比例大致估算,五大发电集团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近30%。这种产业组织结构使电力行业的议价能力大大强于煤炭行业。

  (二)煤、电行业盈利能力

  1981-2000年20年间,有14年煤矿行业整体亏损,最高年亏损额达到55.5亿元(1991年)。据统计,1989-2003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共生产146.2亿吨煤炭,占全国产量的80%,15年间只在2003年微利,其他年份全部亏损。即使是效益最好的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只有137.7亿元(含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收入),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利润总额87.1亿元。在1046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中,原中央财政81户重点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达62%。

  电力行业恰恰相反。一方面,虽然从1993年起放开了煤炭市场,但是国家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和电力行业发展,对电煤价格水平一直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电价由行政制定,但是电价结构比较复杂和混乱,国家按照固定回报率制定上网电价和零售电价,电网企业从发电和零售之间的差价获取利润。在上述定价政策下,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前,厂网一家的电力企业长期赢利,而且利润额远远高于煤炭行业,二者利润额差距逐年增大。即便是在厂网分开之后的近几年,在国内煤炭市场价格整体大幅上涨的情况下,2003-2007年五大发电集团的利润也在逐年上升,仅在2008年才出现亏损,总额322亿元,全国火电行业整体亏损额700亿元。与煤炭行业长期历史欠账(特别是国有大中型煤矿历史负担重、投入不足)相比,电力行业显然更有资金实力。

  (三)煤电产业链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是煤电矛盾的根源

  从产业组织理论上来说,通过垂直一体化坑口电站或煤电长期协议等交易模式,可以最小化煤电双方的交易成本或者最大化长期利益。然而,长期计划经济下的过度政府干预,使两个行业很难有机会和动力来形成交易成本最小化的产业组织关系。一方面,历史上的长期亏损使大部分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资本密集型的发电投资来形成一体化;尽管电力企业有实力来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煤电行业,但长期电煤低价政策使电力行业没有动力整合上游煤炭企业。另一方面,电煤、电力价格都长期由行政确定,使两个行业缺乏订立形成长期合同的基本动力。因此,中国目前的价格机制无法为煤电产业最小化交易成本提供必要的制度性框架。

  电力行业为稳定煤炭价格,采取了一些办法:

  1.集中采购。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力系统的电力燃料管理由中国能源燃料公司(中能公司)负责协调、监督、指导,中能旗下还有各省相应的燃料公司。2002年

  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煤管理体制也出现较大变化。电煤采购由单一垄断采购转为一定规模的集团采购。2002年12月全国电力冬储煤会上,原国家电力公司要求电煤采购管理仍沿用“中能公司模式”,实行联合采购。目前,煤电合同谈判和签订均是五大发电集团对煤矿集团,或独立发电企业对煤矿企业单独进行。五大发电集团的行动对煤电谈判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2.进口煤炭。一些发电集团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口煤炭,利用国际资源调节国内价格。

  3.与煤企签订中长期供需合同。

  4.煤电联营,通过兼并、收购和建设煤矿,从源头上稳定煤炭供给。

  有观点认为,煤电联营并不符合专业化分工要求,不符合煤、电各自的行业特性,并非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现实的情况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煤电联营成功案例中,电力企业可以获得的煤矿资产大多属于煤质较差(3000大卡左右的劣质煤)、开发生产条件已经成熟,无须进行过多前期勘察的老矿。但是,这类矿产资源并不多。电力企业一般以控股形式进入。电力企业投资煤矿,在资源勘探、储量开发上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储量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仍然需要委托第三方的勘察设计机构进行,开发和运行成本都比较大,与地方获得资源采矿权的谈判困难。例如,中电投控股内蒙“火凌河”煤矿、华能收购内蒙海拉尔伊敏河煤矿、国电收购平庄煤矿。

  煤炭企业也有对策:

  1.联合销售。大多煤炭企业小、散、弱,经常各自为战、竞相压价。为加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煤炭行业进行了联合销售,通过建立区域性、跨地区的煤炭联合销售机构,增加应对电力行业的筹码。1997年原开滦矿务局、峰峰矿务局、霍州矿务局等煤炭企业成立了华北炼焦煤销售联合体;1998年陕西省成立煤炭运输销售集团公司。山西省的焦炭销售联盟,河南煤炭销售总公司,2000年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和14个国家大型炼焦煤生产企业成立的中联煤炭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晋冀鲁豫陕5省煤炭企业及神华集团实行了煤炭销售联席会议制度,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煤炭企业实行了煤炭销售联席会议制度。

  2.煤炭大集团。各省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不断扩大煤炭企业规模,形成企业集团。比如,山西将原西山、汾西、霍州三个矿务局合并组建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3.降低煤炭质量,变相提高煤价。部分中小煤炭企业在供应电厂的煤炭中,通过掺水和粉碎的煤矸石降低煤炭质量,应对重点合同电煤与市场煤价差不断拉大的问题。煤炭企业认为,同价才能同质,不同价无法同质。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有效,既保证了签订的电煤合同量,又减少了煤炭企业的利润损失。可以说,这是电煤限价的必然结果之一。然而,电煤整体质量下滑增加了电厂煤耗,发电企业生产成本剧增,又危及电力供应和电网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了成本。

  然而,目前包括煤炭行业、电力行业和政府部门已经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具有短期性、应对性,是短期对策而不是长期战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www.macrochina.com.cn

篇四: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及分析——以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袁泉

  【摘

  要】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测量及分析,有助于煤炭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文章建立了19个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取靖远煤电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确定其权重,结果表明小股东、员工、环境的社会责任水平对综合社会责任水平贡献较大,靖远煤电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逐年上升.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4页(P145-147,156)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熵值法

  【作

  者】袁泉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70

  煤炭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传统能源,在甘肃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以上,煤炭生产属于危险性作业,对环境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行为进行测量,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靖远煤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也是西北地区首家煤炭上市公司,本文以靖远煤电公司社会责任为研究对象,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进行测量,进而为提高履责水平提供建议。

  一、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

  由于政府一方面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因此本文主要测量靖远煤电除政府以外的对小股东、员工、自然环境、消费者、社区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一)测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对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运用指标体系法,结合靖远煤电的实际情况,考虑数据的可收集性,构建了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体系。对小股东的责任选取资产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接待调研及采访次数、关联方交易总额等五项指标[1];对员工的责任选取生产安全及维简支出、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员工获利水平、人均安全教育经费支出、工资支付率等五项指标;对自然环境的责任选取节能项目支出、单位收入水电费消耗量、技术投入比率、环境补偿支出等四项指标;对消费者的责任选取主营业务成本率、违约罚款支出、销售增长率等三项指标;对社区责任选取对外捐赠收入比、就业人数等两项指标。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来自于评价矩阵的实际数据,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客观赋权中的熵值法。[2]1.熵值法及其改进

  运用熵值法计算时,由于需要对数据取对数,因此当极端值出现负数时需要进行变换。其改进方法采用标准化法,这种方法不增加主观信息,因此被学者认为这种改进后的熵值法更具有合理性。[3]改进熵值法的步骤如下:

  (1)为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标准化方法如下。

  对正向指标采用公式:

  对负向指标采用公式:

  本文所建立的19项指标中除关联方交易总额、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单位收入水电费消耗量、违约罚款支出,其余均为正向指标。

  (2)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坐标平移,其公式为: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体的值在此指标中所含的比重: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2.指标权重的计算

  (1)靖远煤电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将指标原始数据根据步骤1公式进行标准化,结果如表2所示。

  (2)根据步骤2,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按公式Rij=1+rij进行平移,由于数据的取值范围在[0,1],因此平移的幅度为1。

  (3)根据步骤3~6,得出指标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

  表1靖远煤电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原始数据数据来源:靖远煤电2008—

  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指标层资产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元)股利支付率(%)接待调研及采访次数(次)关联方交易总额(元)生产安全及维简费支出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员工获利水平(%)人均安全教育经费支出工资支付率(%)节能项目支出(元)单位收入水电费消耗量技术投入比率(%)环境治理支出(元)主营业务成本率违约罚款支出(元)销售增长率对外捐赠收入比(%)就业人数(人)2008143.070.5114.884041403445368136140.0439.391468.8098.510.000.050.351037470.6750000.0042.840.0027432009101.210.3016.69537946734540662360.0050.90796.8898.580.000.040.080.000.790.0031.470.0033802010106.350.329.44770492825686030520.0050.201132.5897.320.000.030.0030160760.80439046.5445.400.0138692011115.160.407.545165901335728012600.0048.713006.7690.7626705810.030.0834353840.650.0032.690.0038022012424.821.2411.2533724864253298951430.0046.672661.9291.53262789000.032013118.830.6016.784493315075296974250.0047.032525.0497.9258640930.042014107.260.4611.69298478377452039250000.0057.441796.05107.2923369780.040000000.6761174.04293.930188200.72847639.73-8.170184650.731288171.53-11.30016430表2靖远煤电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标准化处理数据指标层资产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元)股利支付率(%)接待调研及采访次数(次)关联方交易总额(元)生产安全及维简费支出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员工获利水平(%)人均安全教育经费支出工资支付率(%)节能项目支出(元)单位收入水电费消耗量技术投入比率(%)环境治理支出(元)主营业务成本率违约罚款支出(元)销售增长率对外捐赠收入比(%)就业人数(人)20080.12940.22340.79441.00000.99570.02370.00000.00000.30410.46880.00000.00001.00000.0302

  0.13330.96120.17740.00000.000020090.00000.00000.99030.05411.00000.08121.00000.63770.00000.47310.00000.50000.22860.00000.93331.00000.14010.00000.039620100.01590.02130.20560.10810.95980.12961.00000.59890.15190.39690.00001.00000.00000.87791.00000.65920.18581.00000.070020110.04310.10640.00000.05410.84200.14361.00000.51631.00000.00000.45541.00000.22861.00000.00001.00000.14410.00000.065920121.00001.00000.40150.00000.58691.00001.00000.40330.84400.04660.45811.00000.00000.00000.13330.95251.00000.00001.000020130.05440.31911.00000.02700.43770.00001.00000.42330.78200.43321.00000.50000.00000.00000.46670.34200.01030.00000.977920140.01870.17020.44910.70270.00000.58041.00001.00000.45211.00000.39850.20000.00000.00000.53330.00000.00000.00000.8513表3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层权重目标层A准则层B对小股东的责任(B1)(0.2568)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指标体系对员工的责任(B2)(0.2055)对自然环境的责任(B3)(0.2458)对消费者的责任(B4)(0.1440)对社区的责任(B5)(0.1479)变量名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权重Wj0.05880.04780.04630.06570.03810.05600.03490.02920.04610.03930.05300.04940.05810.08530.05290.04190.04930.06670.0811指标层资产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元)股利支付率(%)接待调研及采访次数(次)关联方交易总额(元)生产安全及维简费支出(元)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员工获利水平(%)人均安全教育经费支出(元)工资支付率(%)节能项目支出(元)单位收入水电费消耗量(元)技术投入比率(%)环境治理补偿支出(元)主营业务成本率(%)违约罚款支出

  (元)销售增长率(%)对外捐赠收入比(%)就业人员数量(人)

  根据表3得出,对小股东、员工和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的水平所占权重分别为25.68%、20.55%和24.58%,这表明在2008—2014年,与对消费者、社区的关注程度相比,靖远煤电更关注对小股东、员工和自然环境的利益需求。

  二、测量结果与分析

  (一)测量结果

  根据以上权重,最终计算出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的结果,公式为:

  Vi为第i年社会责任测量结果(越接近1表示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靖远煤电社会责任行为测量结果对小股东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环境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社区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水平20080.04340.02340.03370.01950.01640.136520090.09670.02690.03030.02360.01680.194320100.09700.02750.03940.02300.02530.212220110.09290.02950.04470.01870.01700.202720120.10190.03400.03360.02410.02450.218120130.09530.02910.03440.01810.02440.201320140.13490.03510.02970.01720.02330.2402(二)测量结果分析

  图1靖远煤电社会责任综合测量趋势图

  由图1可知,靖远煤电社会责任的履行处于较低的水平,在2009年增长幅度较快,2013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图2靖远煤电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水平

  由图2可知,2009年靖远煤电社会责任综合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2009

  年靖远煤电对小股东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上涨122.81%,而根据表3,对小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占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水平权重较大,从而使靖远煤电社会责任水平在2009年大幅度上升。

  从社会责任行为测量结果来看,企业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间歇性。2011年对环境社会责任水平达到最高,主要因为在2011年环境治理支出、技术投入比率最高,且从2011年开始企业进行了节能项目的建设。

  靖远煤电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基本保持平稳上升,且对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水平贡献较大,这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利益诉求较为重视,主要表现为职工安全教育支出、员工获利水平、生产安全及维简费用支出逐年增加。

  靖远煤电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由于近两年煤炭行业面临结构性过剩,煤炭贸易陷入微利,靖远煤电产品单一,使得连续两年销售负增长,同时违约罚款支出逐年递增。

  靖远煤电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对外捐赠较低,即慈善责任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甘肃省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4年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进行测量,得出企业对小股东、员工、自然环境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水平影响较大。

  通过对靖远煤电社会责任水平测量,有助于企业有的放矢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企业应合理规范和管理关联方交易,维护小股东利益;同时使资本增值和保值,确保股东收益的增长;确立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使小股东能从中获利,确保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员工社会责任水平,首先提高员工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支

  付率,为员工的生活提供保障;再者,加大对员工安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工作技能,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最后,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感情,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

  第三,为了提高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要加大节能项目的投入,增加环境治理支出,减少“三废”排放,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能,改变高能耗,低产出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为了提高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履行,靖远煤电关键是要提高消费服务质量,转变营销思路。首先应由过去单一产煤钢铁、水泥、电力等传统过剩耗煤行业索取利润的模式向煤化工多样产业发展转型,由省内市场扩至省外市场,扩大销路,降低营业成本;再者应以诚信为本,认真履行合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适当增加销售服务支出。

  第五,为了提高企业对社区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万旭仙.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6):56.[3]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

篇五: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矿安全管理短板理论探讨

  蒲建江;曾建荣;江成玉

  【摘

  要】国际国内都存在很多安全管理理论,其大部分理论主要针对的是地面工业企业,而且企业的法人治理、管理结构等都比较完善和发达.煤矿事故作为一种矛盾,不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安全管理短板理论,找到煤矿安全管理的短板,让企业把有限的安全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用到克服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上来,这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煤矿井下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煤》

  【年(卷),期】2010(019)005

  【总页数】5页(P1-4,2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短板理论;探讨

  【作

  者】蒲建江;曾建荣;江成玉

  【作者单位】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贵阳,550003;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四川,成都,610013;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92

  目前,我国矿山生产企业安全状况十分严峻,重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煤矿企业,事故尤为突出。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

  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煤炭开采这个传统产业,一方面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存在事故认识方面的一些误区,导致该领域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一直处于不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让企业把有限的安全技术、人力、物力等安全管理资源用到克服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上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煤矿井下重大事故发生。

  当前全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稳定下降,是多年来煤矿安全工作取得的重要效果,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监察监管力度加强的情况下,煤矿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本应该下降,但是我国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反而加快。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发现,我国煤矿百人以上事故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在煤矿高度集约化、高强度生产的条件下,不得不让我们寻求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应对煤矿生产高可靠性保障的挑战。当前,政府、企业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高瓦斯区域、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区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忽视了人们在安全区域往往容易麻痹,更容易违章、容易忽视及时发现和采取应对措施的现实,其致灾可能性更大。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对安全管理薄弱区域和环节的分析来预防各类煤矿事故的发生。

  2.1矿井(区域)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分析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在瓦斯等级不一样的情况下采取的安全预防措施也不一样,主要从通过对预防瓦斯浓度和火源两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矿井(区域)瓦斯达到爆炸的浓度受到本身瓦斯涌出量和采取的瓦斯浓度消减措施有关,高瓦斯矿井(区域)比低瓦斯矿井(区域)瓦斯涌出量大,但是采取的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更加严格,因此采取措施后产生的影响瓦斯浓度升高的概率反而降低。同样,矿井(区域)在预防火源方面与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电器设备的防(隔)爆性能、预防火源的严格措施和人员操作重视程度等方面有关。高瓦斯矿井(区域)比低瓦斯矿井(区域)采取的预防火源的措施更加严格,因此采取措施后发生的火源发生的概

  率反而降低。通过对瓦斯突发情况下瓦斯爆炸事故半定量的可能性分析得出:高、低瓦斯矿井(区域)发生瓦斯爆炸概率相近;而且,由于人们在危险性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产生违章行为,实际上低瓦斯区域发生瓦斯爆炸概率可能更高。矿井(区域)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半定量分析,见图1。

  2.2煤矿安全管理短板理论的建立

  安全管理的理念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的核心主要是防止事故出现的“万一”。是否认真对待发生概率小的突发事件是传统安全生产观与国外发达国家安全生产观的重要差别。因此,需要建立煤矿安全管理领域“木桶(短板)理论”,即安全管理水平总是与安全管理的“短板”——安全薄弱环节的管理相一致的。

  木桶(短板)理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是管理科学领域有名的理论。煤矿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工作,就是预防安全管理短板,以期达到长治久安。

  在安全管理领域引入木桶理论就是打破传统安全管理认识。该理论思想在安全生产很多领域早已引入和运用,有的叫做限制理论、瓶颈理论。比如说在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中,通常分为:通风能力、运输能力、排水能力、提升能力等各个方面,而实际的生产能力就是由这几个中最小的一个能力决定的。即

  Mmax核定生产能力=Min(M通风、M运输、M排水、M提升、M其他)同样,一个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重大危险源控制水平、事故预防水平等都是与安全管理某一方面(领域)最低管理(控制)水平相适应的,可以表现为某一类事故的预防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安全管理某一手段和方式上。我们的安全管理依然必将永远

  存在一个安全管理的短板,这就是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改善的地方。例如:

  SMmax综合安全管理水平=Min(SM技术、SM安全、SM人员、SM设备、SM过程、SM其他)根据安全管理短板理论:一个矿井(区域)的安全状况不是由安全管理最好的区域或环节来决定的,往往是由安全管理最差的区域或环节来决定的。在煤矿高度集中化生产的新形势下,必须建立高可靠性安全保障:即在重点做好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防范(正常状态的重大安全隐患防治)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管理的短板,不能忽视异常状况改变“安全状态”的重大安全隐患防治,不能忽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安全认为“大部分煤矿重大事故发生在高危险区域或者危险源等级高的危险源容易发生事故”的认识误区。在安全管理领域引入短板理论,找到控制重大危险源、排除事故隐患的薄弱环节和区域,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3.1区域煤矿事故统计分析(群体)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西监察分局管理的四川省乐山、雅安、成都、眉山共4市18个产煤县(市、区),区域煤矿从2003年的586个兼并整合到目前的305个,生产能力从1870万t/a增加到目前的2720万t/a,其中高瓦斯(含突出)矿井111个,占总数的36%。2003年~2008年间分局区域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具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分析,见表2。

  通过表2分析可知:6年间分局区域内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数据存在高度相似,即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的合计占有较大比例,符合帕累托理论的20∶80法则,即累计频率(比例)在20%~80%之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说明顶板和运输事故是分局区域内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方面。例如:2003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帕累托曲线分析,见图2。

  3.2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事故统计分析(个体)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属于灾害严重的国有大型煤矿,始建于1966年6月,目前核定能力240万t/a,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投产后的38年间取得过三年(1970、1972、1999年)“0”死亡的辉煌成绩,也杜绝了瓦斯、突出和水害等严重灾害的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但是在预防事故发生方面没有有效杜绝事故,一直处于事故的波动期。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1970年~2007年间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按事故类别统计分析,见表3。

  根据表3分析可知:38年间火铺矿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已经高达83.6%,超过80%,满足20∶80法则,即煤矿事故伤亡的主要方面就是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造成的。其实,不管是死亡还是重伤人数顶板和运输伤害都占有很大比例,而面临重大人员伤亡的瓦斯事故和水、火灾事故等,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和安全管理短板理论分析吻合。

  3.3煤矿安全管理短板原因分析

  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短板理论,结合安全管理短板实证分析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发生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发生的危险具有复杂性即客观上存在短板。相对于瓦斯、水灾、火灾事故而言,顶板和运输事故的发生带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瓦斯事故有瓦斯积聚的时间、水害有接近水患的距离、火灾有热源的积聚等。事故发生属于多因一果。根据链条理论,只要斩断事故发生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像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包括瓦斯和氧气的浓度、温度三个条件,只要任意条件不满足就不会发生严重的灾害后果。但是,顶板和运输等事故的发生却容易出现偶然性、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安全管理不要仅仅停留在预防大事故上,虽然防大事故是对的。但是,对有一定安全管理基础和水平的矿井,存在确实“认为”的安全区域和空间、环节和过程,往往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短板,这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

  2)企业重视程度不一样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短板。煤矿生产作业中虽然顶板事故占据很大比例,但是大家对顶板事故造成的伤害是可以确定和控制的,很少有大面积垮塌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然而水、火、瓦斯(突出)等事故就可以造成不可预计的难以估量的伤亡后果,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复杂或者发生重大事故危险的预防,重视程度是高度的。这就必然造成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心理不一样。同样,从预防事故发生的成本分析上讲,瓦斯、水患等需要较高的成本,但是如果不投入的话可能带来很大的不可预计的损失。相反,顶板事故的预防成本很低,造成的后果一般也较小。但是,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很多事故的发生可能成为更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例如:2008年7月5日,四川乐山宇业煤矿,低瓦斯矿井,就是因为采煤工作面下安全出口发生顶板冒落引起瓦斯积聚,最终酿成瓦斯爆炸,造成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3)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素质不一样即人才短板。不同的事故预防,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上也是不均衡的。顶板事故预防的专业技术背景很少,主要是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等专业背景,同样运输方面也只是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但是,像通风瓦斯管理、防治水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是充分的。通风安全专业、矿井通风专业、地质专业、测量专业等配备就充足得多。矿井的实际生产配备也是这样的,一般瓦斯、水患防治的人才配备较多、素质较高,其他专业较少,综合类安全管理专业更少。这恰恰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人才短板。

  综上:传统观念认为的瓦斯、突出和水害等重大危险源的固有危险性是很高的,顶板和运输危险相比之下的危险性较低。但是通过对区域煤矿和单个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造成死亡人数分析发现,煤矿事故发生起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的较大比例往往不是我们认为的危险性较高的瓦斯、突出和水害等危险源,反而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顶板和运输等日常认为容易控制和危险性较低的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发生。煤矿没有有效克服短板的存在,就可能造成该类别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短板的建

  立,给企业控制重大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指明了方向。这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容易忽视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才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方面,不但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了全新的事故预防要求,也给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预防事故、开展专项的安全监察和专业安全管理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

  安全是一门系统工程,事故作为一种矛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现象,必须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及时找出短板,并加长短板,才能防患于未然。煤矿安全管理短板理论的建立,是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和事故发生规律的科学认识,打破了我们传统的对煤矿事故发生和预防认识的观点,为我们找到安全管理短板,合理分配资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并持续改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控制重大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隋鹏程,陈宝智,隋

  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全国管理咨询师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企业管理咨询实务(上、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4]刘铁民.注册安全工程师教程——基础知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06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篇六: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精益成本管理理论在煤电企业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精益化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标志着煤电企业会计、控制和计量系统将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此形势下,由于煤电企业当前的系统承担着维护运营财务控制的职责,因此当推进煤电企业成本管理变革时既要注重起维护企业运营财务控制问题,又要剔除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会计和计量程序。

  关键词:精益成本管理;煤电企业;管理会计

  在精益生产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适应以价值流为核心精益会计思想。首先,大部分计量指标月底才能得出,不能及时反映相关的业绩;第二,这些业绩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财务信息。通常情况下,财务业绩指标非常适用于财务人员和公司的高级经理,但对于改善工作流程、创造客户价值并激励员工实现精益目标来说,这些指标的作用非常有限;第三,这些指标过于复杂。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

  1.精益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价值流效益最大化

  按照精益生产的观念,产品成本随着产量和产品组合的不同而变化,制造费用以整体形式与价值流发生关系而不与个别产品所耗劳动时间发生关系。某种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流动速度的快慢,特别是在价值流中的瓶颈环节流动速度的快

篇七: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佚

  名

  【期刊名称】《福建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8(000)004

  【摘

  要】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3年元月由原福建省龙岩矿务局、永定矿务局、苏邦煤矿等省属国有局矿合并组建的福建省红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重组后设立的国有控股企业,是福建煤炭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

  【总页数】1页(PI000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922.29

  【相关文献】

  1.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矿井"三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初探[J],钟能文

  2.千尺井下写无悔人生——记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坑柄煤矿综三队班长林绣金

  [J],3.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能源保障——访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J],康淑云

  4.关于核准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J],;5.科学发展

  奉献社会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八: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电一体化开启新时代

  佚

  名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

  【年(卷),期】2017(000)010

  【总页数】2页(P36-37)

  【正文语种】中

  文

  日前,经报国务院批准,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此,历经数月的“中国神电”重组猜想尘埃落定。

  这一重组,是在深化中央企业改革,减少央企数量和层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央企资源配置效率及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的,必将对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产生重大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煤炭与电力行业的两大巨头企业,在煤电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潮流中,神华和国电合并重组,使得煤炭、电力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炭供应关系,缓解煤电矛盾,促进煤电企业协调、有序发展。在此示范效应带动下,煤电联营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速,煤电一体化将步入新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彰显国家深化央企改革意志,促进煤电战略重组和一体化运作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与重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的来看,中央企业产业分布过广、企业层级过多等结构性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中央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升央企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意见》表示,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进行重组,强强联合,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效化解相关行业产能过剩。此外,加大清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力度。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压缩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年初,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国企改革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已进入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加快释放改革红利,特别是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在重组方面,肖亚庆称,将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进一步实施专业化重组。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经过数月酝酿,神华与国电成功重组,这是中央企业纵向调整的一次成功实践。这次重组,使得煤电两大央企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由于这两大央企在各自领域的地位和重要影响力,它们的强强联合,擘画出煤电发展的未来可行路径,也必将对今后煤电战略重组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促进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是当前煤炭和电力企业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对而言,电力央企数量较多,集中度较为分散。据悉,目前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拥有发电资质的能源企业有12家。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国电目前可控装机容量为1.43亿千瓦,而神华不仅煤炭产业庞大,电力产业也很可观,截至2016年底,投运电厂总装机容量达8305万千瓦。此次国电和神华的重组合并,将提高电力行业的集中度,提升电力行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减少无序竞争,增强行业盈利能力。

  同时,近年来,煤电投资过热导致煤电产能过剩的风险愈来愈严重。据悉,自2014年11月煤电项目审批权由中央政府向省级政府下放以来,煤电投资加速,2015年全国新核准煤电项目超过1.5亿千瓦,新增煤电装机达到5907万千瓦。2016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多次发文控制煤电建设速度,然而,净增容量仍然高达4753万千瓦。

  为防范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风险,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提高煤电行业效率。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十六个部委联合发文,警示防范和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风险,显示出推进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政府部门对于抓实该项工作取得的高度共识。

  神华与国电重组后,第一步,双方将联合注资544亿成立一家火电合资平台。合资公司在火电业务上将形成更专业化的平台管理,其在建及在运装机容量将超过7800万千瓦。业内人士指出,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平台势必将成为火电行业中的中坚力量。在煤电去产能的大势下,化散为整打造而成的合资平台有利于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消除电力行业的结构性及上下游协作性矛盾,提高煤电效率,进一步深化煤电供给侧改革。

  形成煤电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神华与国电重组,双方产业链优势互补,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化解同质化经营和无序竞争,理顺煤电矛盾,产生“1+1>2”的效果,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按照神华和国电两大集团目前的业务范围,合并后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业务将广泛涵盖煤炭开采与销售、发电与热力生产、港口铁路航运、煤化工、金融、节能与装备制造等业务,横跨多个行业门类,未来将成为拥有煤炭、火电、风电及煤制油煤化工四大主业的国际一流能源企业。

  煤炭和电力是神华与国电的核心产业。就此两领域而言,神华集团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煤炭企业,2016年煤炭产量达3亿吨;国电集团为5872万吨。二者合并后,将进一步丰富煤炭版块的储量和产量,电力板块也将显著增强,煤炭产能近6亿吨,发电总装机近2.3亿千瓦。合资公司将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通过煤电协作,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减少煤炭价格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比如,国电电力系统旗下的电厂,仅华东地区就覆盖3家,年耗煤量在2000万吨,如果全部纳入神华自有电厂供煤,会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同时,由于国电的煤炭资源质量部分不佳,神华可以补缺,将有望极大减轻国电的负担。再者,神华在铁路、港口和物流上的优势显著,将使两家集团的产业链板块形成极大的互补,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一体化运作,协同效应明显。

  此外,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基本原则进行重组整合,将充分发挥双方的产业优势,提升经营效益。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供给尤其是电力供应上存在巨大缺口,神华和国电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

  总之,神华和国电的强强联合,赋予了煤电一体化运作新的内涵,拓宽了煤电联营的新途径,对于破解煤电矛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协同优势,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电路运一体化大型能源企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鲜明地

  昭示出煤电一体化发展掀开了崭新一页。

篇九: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电联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也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近几年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能源利用方面分析,按同等发热量来计算,国际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一般为动力煤炭的2-3倍;我国燃油的价格要比动力煤高4-6倍,天然气的价格要比动力煤高3-4倍。煤炭开发利用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且随着加工和转换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成为高效洁净利用的能源。

  搞好煤电联营是解决能源问题,实现中国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电力发展离不开煤炭,煤炭发展也离不开电力。我国煤炭多、油气少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以燃煤发电为基础。用油气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从国情出发,受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制约,大规模利用油气发电是不现实的。水电的发展和建设规模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只能保持在国力能及的范围内;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大,技术复杂,近期开发利用的数量也不可能很多。因此,从发电用能源的资源保证和技术经济角度来看,中国选择以煤为主的电源结构,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都是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其综合开发利用,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不仅有望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将煤炭能源转化为电力能源,解决煤炭直接燃烧带来严重环境后果的矛盾,而且还有望以经济的价格大规模生产煤基合成运输用燃料,生产可替代液化石油气的二甲醚,用以解决城市和城镇居民对优质燃料的需求,是一项满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技术。

  我国目前大多数洁净煤利用技术,都与电力工业有密切关系。煤炭转换成电力,比工业锅炉和民用炉灶直接燃用要洁净很多。大型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完善的除尘、脱硫、脱硝装置,可以使有害物质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大为减少。工业发达国家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煤炭用于发电,原因就在于此。发展煤电联营有利于煤炭的洁净利用,因此应广泛应用洗煤厂的中煤和煤矸石、煤泥发电,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发电成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整个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方地区,而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这就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既可减少煤炭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缓解因运力不足造成的煤炭供应紧张,又可就地就近发展煤电联营环保型综合能源产业,对国家和企业都十分有利。

  煤电联营可以使煤炭企业增强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及时了解用户需求量,进而更加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产量,减少库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煤电联营,电力企业为自己找到了稳定的燃料来源,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还可以在联盟协议中约定,协作开发更能够适合电力需要的煤炭技术和产品,如降低煤炭产品含硫量,以减少活力发电带来的污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中国煤炭联合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电力实行多种价格,国家限制电价,就引发了这两个行业的矛盾,好像电力降低成本就是靠减低煤价。其实煤炭出厂价格并不高,电厂进价高,是因为中间环节多,利润都让中间环节拿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煤电联营。

  煤电联营的现状与展望

  一、国外煤电联营的现状

  对煤电联营有不同的理解,其广义为:把一切煤与电的联系统统视为煤电联营,例如,煤矿和电厂订立长期购煤合同、短期购煤合同,煤炭企业在电力企业中参股或电力企业在煤炭企业中参股,煤、电企业在战略上的松散结合,还有真正的煤电资产联营企业等;而狭义的理解则是承认真正在资产上联合经营,煤电成为一个联营企业。

  从组织形式上看,“煤电联营”囊括煤炭、电厂、铁路、港口等行业,分为两种模式:①专业化公司。开采条件好、铁路运距短、船舶航运便利、距离国内用户较近的煤炭企业不断兼并组合成企业集团,向发电企业提供产品并大量出口。比较典型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印尼及南非。②上下游产业结合。煤炭、发电企业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联合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税收环节,降低成本。从经营方式上看,采取煤电一体化,长期契约,金融工具等各种方式。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均采用这种模式。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采用“煤电联营”方式进行能源开发的早期实践者,多数发电厂采用“煤电一体化”生产方式,煤矿和电厂为成本中心,企业为利润中心。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建成了大量的“煤电联营”火力发电厂。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电力工业的管制,多数发电厂成为具有独立经营决策权的商业发电厂,多采用起火合同控制电力和燃煤价格差。煤矿多使用期货合同和选择权契约等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减轻价格风险。有的煤矿和电厂还采用将煤炭价格与电力批发价格“捆绑”的合同形式,保证燃料成本的竞争性,做到机会共享、风险共担。一些新型合作方式,如:煤电联合、能力收费和能源呼唤等也应运而生。

  发达国家的“煤电联营”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各异,共同特点是:煤炭、发电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合理的店家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电价、煤价的联动机制成熟、有效。

  二、国内煤电联营的现状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首次提出“开发煤田,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的“煤电联营”政策。但由于经济、技术、体制等原因,到90年代才开始试点实行。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出现了电力短缺。有关研究指出,我国电力短缺的根源在于煤炭、发电企业关系紧张造成的电煤结构性短缺。面对煤炭、发电企业关系紧张的严峻形式,国内学界与业界均认为“煤电联营”是中国煤炭、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煤电联营未来发展及展望

  实行煤电联营,有利于实现煤、电企业的优势互补,化解煤电纷争,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煤、电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武承厚表示,在政策层面上,煤电联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电行业“十一五”的规划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①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坑口电站建设,实现煤电资源共享;②鼓励各类电力和煤炭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型煤电联营企业或集团,充分利用煤炭能源和电力能源,就地就近发展相关用煤和用电优势产业,实现煤、电和下游产品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实现煤炭直接供应,减少中间环节,稳定煤炭供货渠道与价格、减低社会交易成本;④建立新的煤电投资机制,鼓励煤炭企业利用煤炭资源优势主动投资电力行业,鼓励电力行业投资和兼并、购买煤矿。因此,煤电双方通过相互渗透建立产权纽带,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控股,实现混合经营。

  煤电联营不仅仅可以避免煤炭与电力这两大行业在体制上的冲突,且从经济上、资源利用上均有意义:通过煤电联营,发电企业可以拿到稳定的煤炭来源,由于坑口就在煤矿附近,从而避免了运输环节,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煤的经济利用率也可得到提高。而对煤炭企业来说,除了可延长产业链、解决仅提供初级产品的问题,而且在煤炭供应加大的时候,稳定

  了市场需求。在煤炭产地推进煤电一体化,就地变输煤为输电,不仅可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运煤到对沿途环境的污染,而且拓展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也降低了发电的成本。

  “煤电联营”以电促煤,以下游产品的利润扶持上游产业,可以加快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煤炭营销市场混乱的部分问题,解决煤炭行业自办小电厂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效率差、污染严重等问题,提高竞争力,实现发电上、下游之间的相互促进,有助于加快煤电转换的进程。

  煤电联营是世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属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资源的国家,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必将与世界趋势相一致,煤电联营将成为缓解煤电矛盾,创造更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利保证。

  煤电联营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一、煤电联营企业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一)煤炭与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的差距明显

  电力行业已经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组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并没有摆脱低层次、粗放型的经营局面。煤炭企业职工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收入却仍然处于低水平。

  (二)在煤电联营的一体化过程中,会牵扯诸多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大型电力公司仍然属于国资委管理,煤炭企业则主要是地方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如何理顺仍然比较困难。煤电运一体化在发展中必然要涉及到电力和煤炭体制,而目前这两大行业的体制还不能完全支持能源产业政策的实施。

  (三)铁路运输瓶颈制约是阻碍煤电联营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

  神华集团所属的煤电企业之所以能在煤紧、电荒中泰然自若,与其拥有专用铁路是分不开的。铁路运输部门的独家经营不仅大大限制了自身的进步,而且也满足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煤电联营的企业来讲,如果夹在中间的铁路运输环节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必将成为煤电联营健康发展的障碍。

  (四)煤炭行业要以煤为主,综合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

  煤炭发展受到前苏联专业化模式的影响,与其他产业关系被割裂开来,形成电力就是电力,交通就是交通,煤炭的产业链无法延伸。而这种固有思想与模式的改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五)煤炭行业虽然总体形式持续向好,但是却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程度低、社会负担重、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在新、老煤电企业之间的联营中,这些问题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老煤矿或老电厂包袱较重,这些“包袱”一般被称为从续企业。如果老煤矿与新电厂,或是新煤矿与老电厂联营,就必然要涉及处理这些从续企业的问题。这些从续企业中的不良资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能彻底剥离,因此解决从续企业问题就成了联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也因此会影响到联营的顺利进行。

  二、发展煤电联营的建议与对策

  (一)国家积极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就应该将煤电联营考虑在内,从源头开始,为日后煤电联营作好充分的准备,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新投产的矿井,在项目立项时,充分考虑它的电力用户,积极促进煤电一体化,形成煤炭、电力双赢的局面。

  (二)拉近新建电厂和煤矿的距离,加大输、配电工程的建设力度。适当加快煤炭基地及

  其附近地区老电厂的改造,充分利用老电厂的有利条件,实现大型煤炭基地与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发展。

  (三)转变观念,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虑问题。打破行业观念,打破垄断观念,树立引进竞争的观念,树立鼓励企业兼并的跨行业跨国经营的观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建设煤电基地并不是煤炭行业独资办电,应联合办电、股份制办电,以产权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组建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条件具备的地方,不仅要煤电联营,还可以煤电路联营、煤电铝联营或其他的联营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五)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应当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劣质煤,并对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发电、供热、制冷、生产建材一体化。应当扩大电厂规模,对大型矿井,电厂的单机应向中型机组过渡,条件具备的地方可搞大型洗中煤电厂。

篇十: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

  1。1煤炭的生产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生态阈值和资源储量为基础,涵盖观念、理论、实施主体、策信息、信息技术、市场机制的动态系统。这一模式中的各要素存在而又相互依存、协同作用,其整体功能的最大化离不开各要素的共同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园理论、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理论。煤炭的生产循环经济模式要求煤炭企业不但要在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还要将之推广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其主要表现为:将清洁生产的理念融入到生产战略、生产目标、生产技术和生产制度中去,坚守开展循环经济模式的规划,无论是在老XX区改造还是在新XX区开发中,都要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改进煤炭开采技术,矿井开拓布置和采煤工艺。其次,在煤炭资源开发中,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对煤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伴生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依据技术支持,对与煤炭伴生出现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开采。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技术,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层次,减少污染和浪费。最后,在煤炭资源种类、品质分类生产中依照粗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工序,将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将煤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瓦斯、矿井水、煤泥等进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效益、效益的共同进步,实现煤炭生产、煤矿经营与XX区环境的协调.对于府来说,府应制定相应的策,对煤炭行业的循环生产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和适当推进,因此,府在工作上应注意以下几

  点问题:鼓励、督促企业积极进行生态复XX殖场、废弃物处理以及清洁生产、洁净煤等技术开发、应用和改进。改造和建设选煤厂,煤炭一条龙服务体系,鼓励煤炭行业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新途径;结合煤炭企业环境质量和企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监督和监控体系,促使煤炭企业从源头上狠抓循环经济增长,为煤炭企业的全方位提供积极的策引导。

  ?

  1.2煤炭能源化工的循环经济模式

  ?

  煤炭能源化工相互依存的循环经济园区,是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又一存在方式。它可以众多煤炭活动相关园区,实现煤炭生产群体的共同,并为和企业提供了争取一定策的可能。在划定的区域内,利用科学规划、策、管理策略,适宜煤炭企业成长的经济大棚,吸引外来企业进行项目、、人才、技术,进而实现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从经历来看,汇聚了各种煤炭生产和加工企业如石化企业、冶炼企业的大型流程型煤炭园区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潜力,其内部的资本流通也更加便利,企业生产、销售、产品运输和储存的风险都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府煤炭能源化工建设手法是:在煤炭行业和循环经济园建设中,重点加大煤电园和煤炭焦炭化工建设。因为这两个煤炭和发电是我国能源领域两个联系最为密切的行业,结合煤炭资源来发电,可以降低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外,煤电行业生产中出现的废料,如煤渣、煤矸石等可以在两个行业内实现转换和循环利用.在领域中,焦炭是污染排放量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而在煤焦化工内,煤炭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大减少,多种中间产品在其他行业的重复利用还可以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额外收入。总之,在一个融合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中,在彼此合作与社区合作的基础上,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水、材料、能源等要素的存在有了更加稳定的保障。有着合作和集体利益需求的共同体,为企业产物、废弃等物质的流动提供了便利,大大减少了生产、物质、能量的处理成本和责任,提高了产品的运作效率和质量,也使得共同体可以获得比单个企业更高的经济效益。

  ?1.3XX区循环经济模式???XX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推进XX区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我国XX区传统部门多以低技术、低规模、低效益、低循环的传统生态农业和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生产为主,XX区整体规模与现代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XX区煤炭的多元化,需要煤炭行业与共生单位如电力共生单位、建材共生单位、煤炭深加工共生单位、伴生矿物综合利用共生单位搞好关系,实现煤炭生产企业与服务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协调。这就需要煤炭生产企业更新生产观念,立足于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加大,更好地构筑企业共生体和循环经济链,提高循环经济模式中企业的竞争能力,夯实循环经济网络的存在基础,推进XX区生产方式和生态转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府应在煤炭行业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能源结构的正确调整,鼓励煤炭企业使用二次能源以及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配置节约型能源消费结构;发挥各市场各部门、群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区域废弃物处理体系,督促煤矿企业对废弃煤渣进行集中收集,对煤炭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进行回收利用,确保能源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弃物排放达标;完善与煤炭行业关系密切的经脉,衍生煤炭链,依

  托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外资,煤电、煤化、煤-焦、煤建,推动资源XX区接续和替代。促使煤炭行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健康.??

  2煤炭企业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

  ?

  2.1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策略

  ?(1)企业环境战略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煤炭企业首先要将企业环境战略纳入企业战略的整体框架之中,结合企业经济目标,增强企业环境战略的柔性与韧性。因此,企业要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深刻认识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趋势,充分了解煤炭及与之相关的的,增强企业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战性。其次,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对企业的实力、竞争能力、管理水平、运营能力客观认识和评价,有效发挥各类资源效能,从战略层面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管理中,普及安全生产的理念,为煤炭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提供基础保障。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所谓安全生产不仅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还包括从制度、、技术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完善完全生产系统,通过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布局优化、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抵抗机制.更要通过应急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安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促进煤炭企业的、标准化和机械化。?

  (2)引用先进科技,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煤炭生产和洗

  选加工所生产的伴生资源,若没有高端技术支持,很难实现有效利用.因此,煤炭企业应坚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大力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机制,提高煤炭生产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的研发应用力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如中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煤焦油处理技术等,引进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如一次码烧矸石砖生产线、粗萃精制工艺设备、大功率煤矸石发电机组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加大企业与科研院所、设备厂家、兄弟企业的联合创新机制,集中多方力量开展研发;强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式、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速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企业科技基金,抢占性、关键性和普遍性问题的技术攻关,大力解决煤炭企业最为关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实际问题;围绕企业战略,加大后续项目的储备研发,推动煤炭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能力的不断提高。

  (3)加大企业文化和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循环经济的核心,煤炭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国际、国内和企业可持续目标,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统筹规划、合理设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煤炭企业形象塑造增添无数活力。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薪资福利与保障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稳定的文化队伍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能树立企业诚信,能吸引人才,能凝聚人心,必须以绿色、人文、煤炭企业建设为指引,可以有效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和应用。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具有减少企业管理风险的作用,煤炭企业一旦出现了人员管理不善问题,不仅会导致煤炭

  开发和生产的低能、高浪费、高污染,还有可能导致核心员工的流失,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失。鉴于此,煤炭行业应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技术培养、文化建设、薪酬保障等方面入手,运用技能考核、公开招聘、岗前培训、工资考核等手段,管理和开发。

  2.2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步伐

  ??(1)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的战略选择。煤炭生产企业应在成熟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与引进大型先进技术,推动洁净煤技术化。这就需要煤炭行业加煤厂改造和建设力度,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企业内部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小循环的建立,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使污染物排放实现最小。以坚持清洁生产的山鲁北化工集团为例,该企业将磷铵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磷石膏用来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制造出来的硫酸又用于磷铵生产,这样一来,上游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弃物摇身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下游产品产出后又为上游生产提供了原料,整个生产过程中等于没有废物排出,资源实现了高效循环利用。?

  ?(2)面向共生企业在区域层面上中循环。这要求企业结合生态学理论,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企业相关的代谢和共生关系,建设、技术、人才基础雄厚的园区。对于企业来说,其职责为:配煤服务体系,完善水煤制备和应用技术。企业应在府支持下,在煤炭中转港口和集散中心建设配煤场,为用户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安全环保的动

  力配煤,产、配、送、售后的一条龙体系;完善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水煤浆新型添加剂,提高燃烧器效率和水煤浆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脱硫改造技术,满足市场水煤浆需求。降低燃油锅炉改造费用,建设大型机组改造示范工程,鼓励煤矿与相关合资建设水煤浆制备、配送,管道输送、燃烧发电工程。

  ?

  2.3做好细节问题的处理???(1)结构优化,做好链延伸。煤炭行业结构优化要综合区域、行业、所有制、策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等要素,通过资本纽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在延伸上抓住煤资源主体,坚持煤炭在结构优化中的核心地位,积极煤电、煤运、煤化工、煤建材等相关,不断延伸链,提高煤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提高煤产品的附加值,使用二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非煤实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大力煤层气,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近几年来,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并举的煤层次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应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努力方向上朝煤层气适当倾斜,努力煤层气,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国外先进煤炭气化技术,建设大型煤炭企划与煤化工示范项目,做好低下煤炭气化实验,拓展煤炭开发新路子。

  ?(3)煤区环境综合治理。煤炭企业应以土地复XX殖场为重点,协调各方力量,加大XX区生态示范建设,在生产过程中同步生态恢复建设机制。对煤井水、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提高煤炭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水、石、气的复用率,实现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达标排放。清洁煤炭储存和运输,建立封闭式

  贮煤仓,减少露天煤炭排放量,减少贮煤区的环境污染。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实现封闭运煤,减少煤炭运输对沿线带来的环境污染。???

篇十一: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电企业矛盾原因分析及协调机制的优化

  摘要】作为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矛盾一直存在,并随着产业市场化进程而加剧。为缓解煤电企业的矛盾,我国实行了煤电联动、煤电一体化等多种协调机制,但未能根本解决煤电矛盾,本文探讨了煤电企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煤电企业矛盾协调机制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协调机制;资源专有性;需求波动;政府管制

  一、我国煤电企业矛盾及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煤炭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煤炭和电力两个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国主要的煤电协调机制有煤电订货会、煤电联动、煤电一体化、长期合同等。

  (一)煤电订货会。2005年之前,煤炭订货会通过管制者下达电煤指标,确定煤电价格的计划经济手段,使得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存在很强的机会主义动机。这种协调机制和市场经济的脱节和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直至走入困境。

  (二)煤电价格联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是在2005年煤炭订货会之后推出的。该机制反映了煤炭资源的稀缺性,把能源市场的供求关系传导给下游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一方面,规定发电企业必须消化三成的煤炭上涨价格,这迫使发电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作为终端电力用户,将承担更多的煤炭上涨价格,促使工业部门整体效率提高,部分高耗能、低效率企业将退出市场,这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疑是有益的,但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电企业的困境和煤电之争的深层次问题,而且电价的联动上涨又通过提高工业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如果控制不好,可能诱发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三)煤电一体化。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僵持不下,管制者转而推行煤电一体化政策。实质上,煤电一体化是将煤电问题内部化了,与计划经济的煤电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将煤电问题内部化到大的能源集团,通过企业集团内部的行政手段协调煤电问题。尽管煤电一体化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化解煤电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企业资金链断裂、管理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增大等。大量的煤电一体化必然使发电企业寡头垄断煤炭市场,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使非煤电一体化的发电企业或者其它工业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煤炭供应形势。

  (四)长期合同。一般而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往往通过长期合同来维持稳定的关系,煤电产业链的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煤炭行业可以有稳定的市场,电力企业可以有稳定的电煤供应。但我国煤电长期合同遭遇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一个约束的长期合同的第三方保证;二是需求波动冲击了长期合同的执行效率;三是交易双方可能发现了更好的合同结构,或者都意识到了一些无法承诺问题的存在。

  二、煤电产业矛盾的本质及原因分析

  煤电产业链属于一体性程度相当高的一条能源链,煤电矛盾的本质是同一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针对利益分配进行的博弈。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滞后,发电企业并没有实现竞价上网的条件下,电力销售价格由管制者确定,因而发电企业的利润高低主要取决于电煤价格。同时,在煤电产业链中,煤炭市场的竞争性很充分,而发电企业却有着相当强的买方垄断势力,因此发电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严重不足,压低电煤价格的激励则十分强烈。

  煤电矛盾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资源专有性

  煤炭与电力产业投资均具有相当强的资产专用性,从而使得上下游都具有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由于电力企业生产技术与设备本身的刚性,对煤炭这种重要投入品需要持续的、甚至来自特定地区的供应;由于煤炭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用途,再加上煤炭赋存地域的特性,使得其对电力厂商同样存在较强的专用性。

  (二)煤炭需求强波动性

  电力需求的增长导致电力供给的短缺,并进而导致煤炭市场的供不应求,是需求波动引发的短缺。由于电能不能储存,按需生产,社会对电量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电煤供应链包括煤矿生产、出矿煤归集堆存、铁路运输、港口吞吐、海上运输等多个环节,且各环节的权属归于不同的主体,客观上加大了各环节之间协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没有第三方物流提供专业服务,也没有建立煤炭物流基地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有限的库存和简单的按需供应系统显然难以满足需求。煤炭产、运、需信息不对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电煤供应围绕供需平衡点长期宽幅震荡,大起大落,供需一直不协调。

  (三)煤电产业链政府管制

  我国政府对煤炭与电力产业的相互进入政策存在不对称现象。一直以来,大型煤田资源只能由煤炭企业进行开发,电力企业不能投资开办煤矿,更不能通过兼并或收购等方式进入煤炭生产领域。在另外一端,政府鼓励煤炭企业自办坑口电厂,煤电一体化未能大规模出现,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电企业的矛盾加剧。

  三、煤电企业协调机制优化的建议

  (一)放开管制,实行纯市场化竞争改革方案。市场化改革是煤、电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应进一步放开电煤价格,并通过开征资源税补充电力企业亏损的方法平衡煤、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中间协调机构和违约惩罚机制,维持电煤合约的严肃性;建立全国煤炭集中交易系统,开设煤炭期货市场,编制电煤市场价格指数,制定新的电煤定价机制,推动信息公开,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竞价上网电量,逐步形成电力市场价格。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发电企业的上网环节、输电和配电环节都暂时不能实行市场化运作,不过也应该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适时制定和修改煤、电产业政策。

  (二)及时发布煤电产、运、需信息。由于煤电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为了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企业一般不主动披露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信息,管制者要加强信息监管,强制企业披露相关信息,必要时可直接公开信息,同时,加大铁路运力和不同时段价格信息发布的监管力度,确保煤炭产、运、需信息对称,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三)培育煤炭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物流基地。我国煤炭企业分布过于分散,依靠即时运输不可能保证用电高峰时期对电煤的及时供应,而目前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库存量都很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扶持和培育煤炭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为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提供电煤物流专业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独立或与煤炭企业、发电企业联合建立物流基地。

  (四)根据实际情况促进煤电企业纵向联接。在我国,煤、电产业本来就是

  相互依存的产业,应协同发展,实现煤电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从产业组织学角度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鼓励煤电企业之间签订长期契约,构建战略联盟关系;二是通过换股,实现电力产业和煤炭产业的利益融合;三是煤电企业纵向一体化为一个企业。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形成战略上的纵向联接,有利于双方企业的共赢,同时能够促进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连阁.中国煤电定价实践、理论及其规范研究[J].经济学家.2009(11)[2]罗汉武,李昉.能源价格改革和财政补贴[J].经济经纬.2009(02)[3]叶春.完善我国煤电产业链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48)

篇十二: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

  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郑州煤电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学

  号110190108姓

  名

  张祥瑞

  专业班级

  会计1101指导教师

  牛丽文

  填表日期2015年5月27日

  ;

  .姓

  名

  张祥瑞

  指导教师姓名

  牛丽文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论文名称

  课题性质

  报告时间

  郑州煤电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真题

  □

  模拟题目

  □

  其他

  ■

  报告地点

  预计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名单

  姓

  名

  职

  称

  姓

  名

  职

  称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简介

  资本结构研究一直是公司财务学和上市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因为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系统的,理论的分析。而他们大多以去昂过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很少真多某个区域过特定的行业进行研究分析,再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郑州煤电作为煤电行业的代表企业,对其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文章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简要介绍了各种资本理论分析的概念,进而提出文章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煤能的资本结构进行有效兴分析。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郑州煤电资本结构的策略,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郑州煤电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煤炭生产和销售、发电及输变电。作为一家上市的央企,其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状况,资本结构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进而影响并决定企业行为特征和企业价值。

  随着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影响力的扩大,对河南第一家上市的央企郑州煤电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同时,对推动国内经济理论与国际研究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资本结构,其本质就是要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资金达到良性循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绩效。

  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价值。但是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却发现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就需要对它进行优化分析。为此,本文在分析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上市公司—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煤电)的资本结构现状,通过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该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其资本结构,对改善该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寻求合理的资本结构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大多以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某一区域或板块作为研究对象广泛全面的展开研究还很鲜见,故本文的创新点有三:1、选取了郑州煤电股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2、收集整理郑州煤电股份公司的最新数据,选取公司规模、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股权结构、资产担保价值、资产变现能力、成长性和行业这几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资本结构作为被解释变量。3、结合郑州煤电股份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其资本结构的新举措。

  ;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分析、工作的进度安排)

  1.分析方法:本文运用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对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完善。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其具体的特点,很难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去衡量不同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效果。本文将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郑州煤电的实际情况,对企业面临的现状进行阐述,再对比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状况,根据资本结构理论,查找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进而根据对应的验证结果,努力找到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合适方法。

  2.技术路线图

  实习过程中搜集资料

  确定提纲

  指标数据搜集

  分析数据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可行性分析:本人从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所学习和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毕业实习单位的支持和指导老师的帮助,有能力将参考文献及资料加以整理来满足本论文的写作要求。

  4.工作进度安排:

  3月8日至3月31日

  毕业实习

  4月1日至4月25日

  提交论文初稿打印稿

  4月26日至5月12日

  修改初稿,提交论文二稿打印稿,期中检查

  5月13日至5月23日

  修改二稿,提交论文三稿打印稿

  5月31日前

  论文定稿、打印装订上交二份简装论文

  ;

  .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所在学院审查意见

  学院(公章)

  院长(签字):

  ;

篇十三: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浅议煤电联营

  【摘要】文章从煤电联营的概念、现状、优点分析煤电联营的必然性,并对如何实现煤电联营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煤电;联营;优点分析

  当前,煤电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学术界研究的根本思路和结论大都是一致的。即煤电行业改革的不一致,及其导致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和煤电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是煤电纷争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是深化市场改革,实现大集团战略,加强煤电合作,比方煤电联营。煤电联营在有条件的发电企业,特别是大的集团公司与大的煤炭企业之间更可行,这样,就建立了一种互补的、长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可以减少煤电企业间不必要的摩擦,减少因煤炭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一、煤电联营的概念

  煤电联营就应具有特定法律规定的联营特征和采取的形式,其内涵包括:

  1.理论上的煤电联营。从广义看,把一切煤与电的联系统统视为煤电联营。从狭义看,煤电联营主要表现为法人型联营。多年来,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全国煤炭订货会,只不过是用行政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煤电市场,煤炭订货会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煤电之争,而成为煤炭价格之争的战场。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电力企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动辄以数十亿元计,高额的投资本钱是联营的障碍。

  2.实践中的煤电联营。在我国的煤电联营实践中,一方面,事实上不认可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另一方面,又把同一市场主体〔煤矿或电厂〕在经营主业〔煤或电〕,同时经营兼业〔电或煤〕叫做煤电联营。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可把煤电联营区分为附属型煤电联营和合作型煤电联营。所谓附属型煤电联营,即主业与兼业联营,或是煤矿办电厂或电厂办煤矿。所请合作型煤电联营,即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作为两个市场主体实行联营,这种联营主要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资本的融合、兼并、重组,实现混合经营。

  二、煤电联营现状

  目前,煤炭行业虽然总体形势持续较好,但却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社会负担重、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新、老煤、电企业之间的联营,煤电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市场体制与方案体制的矛盾。首先,老煤矿或老电厂包袱较重,如果煤电联营就一定会涉及从续企业,解决从续企业问题会对联营产生一定困难,进而阻碍顺利联营,另外,现在电力本身盈利水平与煤矿不一样,煤矿刚刚走出困境,而电力的利润是逐步减少。起跑点不同,是企业联营存在的一大问题,并且,煤电在方案和市场双轨制运行的情况下,国家将大量的方案煤给了国有老电厂,市场煤给了已经或正在改制的新电厂。而新电厂已经走向市场,对煤电联动及煤炭价格等方面的变动已经适应,煤电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一些国有老企业上。因此,在企业的适应能力上,煤电企业再次处于不同起跑点上,使联营受到一定的制约。而现在是一个特殊时期,既有供求平衡这个客观环境存在,又有政府支持,这是煤电双赢或共赢的极好时机,煤电联营被寄予厚望,但实现煤电联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煤电联营的优点所在

  1.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煤电联营有利于矿区煤炭、热力、土地等资源综合

  浅议煤电联营

  利用,各种根底设施共同使用,减少投资、降低本钱、大大优化资源配置。如果在矿区兴建坑口电厂就地发电,便可以减少煤电的逆向互供,节约了大量的运力和电力。

  2.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开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兴建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消除了矸石等低质煤堆积造成的矿区污染问题,大多数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使灰渣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投资省、费用低、见效快。

  3.是世界煤炭工业开展的新趋势。世界经济开展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欧盟的前身就是欧洲煤钢联合体。其联合起因也是煤炭、钢铁行业竞争剧烈,为防止互相伤害,最后联合经营,形成了现在的组织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业集团都是囊括煤炭、电厂、铁路、港口等行业。

  4.可以化解煤电矛盾,多创效益。煤电行业之间的矛盾,正从煤电博弈转变到寻求利益均分、共同开展。加快煤电联营的建设步伐,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煤电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煤电联营组成能源集团,是解决目前彼此之间矛盾完善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之一。

  5.可以将外部风险转化为内部风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煤炭企业仅供初级产品的问题,延长了煤炭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电力企业煤炭价格和供给的稳定性,减少了供给环节的风险。煤电联营组成能源集团是解决目前彼此之间矛盾,完善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如何实现煤电联营

  1.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合理配置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所接受。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就行业整体而言,煤电联营依然困难重重。其影响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有些煤炭企业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出煤的,为什么还办电厂,企业效益上不去,再上新工程,增加投入,只落得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二是体制限制问题,由于电力市场的高度垄断,煤炭企业很难介入电力市场,并网运行阻力较大。征地、融资、税收等方面都受限制。

  由于目前思想解放不够,对形势开展认识不清,有人断言,煤电联营解决不了煤电纷争问题。比方市场化和专业化来讲,如果煤电两行业采取多角经营,双方都将失去自己的优势。我国现阶段煤电行业分设,是方案经济的产物,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业集团都是囊括煤炭、电厂、铁路、港口等行业。我们应该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建立新的煤电投资机制,鼓励煤炭企业利用煤炭资源优势主动投资电力行业。鼓励电力行业投资和兼并,购置煤矿,同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竞价上网。

  2.

  实施煤电运一体化经营,节约本钱优化资源。煤电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的利益及开展一直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煤电都经历了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的痛苦时期之后,在煤电供求根本平衡时,实现联营是一个极好的时机。要支持成立煤电运一体化公司,对煤矿与电厂统一规划、立项、建设经营。支持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经营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是“煤电投煤电,电煤投电煤〞即长期靠煤发电的企业要往煤企投资,产煤主要用于发电的公司要投向电力企业。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煤电企业联营,如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浅议煤电联营

  华能国际与中煤集团,山东鲁能与陕西银河等。同时也出现了多种联营模式:“神华模式〞即控股和建设电站并举,“山西焦煤模式〞即煤炭企业兴建电站,“鲁能模式〞即电力企业兴办煤矿,“淮南模式〞即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站等等,由此可见,我国“煤电一体化〞的新型行业已经诞生,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国家应加强对煤电运行宏观控制。建立起煤电运一体化机制,使煤电运不再相互制约,而是相互促进。

  3.

  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抗口电站建设,或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到形式,实现煤电资源共享。发挥资源优势。让一些电力企业收购一些煤矿,或投资参股煤矿,直按进入燃料领域。同样,让一些煤炭企业进入发电领域,如投资坑口电站建设等。如果这一进程加快,煤电就会改变简单的供需关系。出现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局面,双方的关系也就会变得血肉相连,即使出现矛盾也会更好地解决。另外,电力和煤炭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形式,组建大型煤电联营企业或集团。充分利用煤炭能源和电力能源,就地就近开展相关用煤和用电优势产业,实现煤、电和下游产品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开展。

  总之,煤电联营是个“贵族现象〞,既不是所有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都能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煤电都是投资密集的行业。尽管方向正确但仍然会碰到很多困难,牵扯诸多经济利益,因而需要进一步探讨,从长计议。

篇十四: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企业文化手册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序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创造、认同与实践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附属品,它是企业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整个公司的纲领,是整个团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寿命和生存质量,是一种最不可限量的软实力。

  从1984年至今,皖北煤电集团励精图治,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以煤业为主,涉及电力、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皖北煤电文化是在传承企业优秀的文化基因,经过科学、客观、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广大员工广泛认同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皖煤人的共同心愿、共同使命和共同信念;是皖煤人的宝贵精神支柱和行动纲领;是支撑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企业适应未来环境、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皖北煤电持续、快速增长的永动力。

  为使《手册》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实际,结合集团公司管理新模式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在第一版《手册》的基础上,对原内容进行了调整、充实、完善,形成《手册》第二版。本版《手册》由企业宣言、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基本要素、听觉识别系统、文化建塑要素组成。它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皖北煤电的历史、使命、价值观、战

  略、目标和愿景,清晰地反映集团文化结构、培育方式,明确集团所倡导的行为准则。

  该《手册》是集团全体员工的必读教材,是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我诚挚期望全体员工能够珍视这本手册,潜心学习,细心体会,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各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传播集团的文化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培植统一的价值观;强化员工的行为修养,真正使员工把企业的价值理念印刻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最终形成开放兼容、独具特色的强势皖煤文化,催生企业持久深层的发展动力,实现集团公司基业长青。

  我相信,这本手册所蕴含的内容定能带给大家无尽的精神营养,反复应用,必将受益良多。我更坚信,通过我们对手册的共同践行,一定能够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共同创造,共享成果,和谐进步”的美好家园。在这个家园里,员工不仅能够得到不断增长的丰厚物质回报,更能得到无限的人文关爱和精神陶冶,在放飞工作激情中实现人生梦想。

  愿我们众志成城,开拓创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董事长、党委书记:葛家德

  二00九年五月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企业宣言

  我们遵循诚信之道。诚实做人,诚心做事,理解人,关心人,以真诚赢得忠诚,以信誉赢得信任。无论是回报社会、服务客户,还是

  团队合作,我们都将恪守诚信之道,并努力发扬光大。我们愿和各界朋友共同创造,共享未来。

  我们倡导团队协同。精诚团结,坦诚沟通,真诚合作,目标统一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依靠团队的力量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创造卓越的成就,并由此赢得世人的尊重。

  我们崇尚学习创新。爱护员工的创造热情,珍惜员工的首创精神,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我们信奉的准则。我们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是企业活力之源。

  我们注重员工成长。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尊重个人权利和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力求每一位员工都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和空间,并能分享自己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功。

  我们致力和谐自然。我们的产品源于自然,我们的企业源于社会,和谐自然、兴企报国是我们发展之道。保持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的承诺,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繁荣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做大、做强、走远,追求卓越,基业长青是我们的愿景。任何艰难险阻,都动摇不了我们的信念。因为我们拥有“坚韧不拨、众志成城、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我们拥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处世心态。我们坚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理念识别系统

  1、企业使命

  致力为社会进步提供充分的优质能源

  企业使命回答的是“本企业是个什么企业”。它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是企业决定优先顺序、策略、计划及工作配置的基础。只有明确企业的使命,才能制定出明确适宜的目标。

  “致力为社会进步提供充分的优质能源”界定了本企业经营的目的、范围,本企业的经营决策都要以“能源”为出发点。提供“优质能源”体现了对客户、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致力”体现了本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决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做大、做强企业;同时我们不能以牺牲现在或未来的利益来谋求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和谐自然,造福社会,才能为社会的良性进步提供支持。

  2、核心价值观

  诚信

  协同

  创新

  诚信:崇尚信用、追求信誉、诚实守信。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出资人,以信用、信誉和真诚赢得尊重,获取支持;对同事、对员工、对人才资源,以诚实、责任和业绩集聚能量,求得认同。倡导诚实做人,诚心做事,诚意经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协同:精诚团结、坦诚沟通、真诚合作。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内,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目标统一,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充分激发群体智慧和力量,保持企业内部运行有序,良性互动。对外,必须拥有足够的以变制变能力,以更加开放和真诚的态度共同协作,和谋发展。

  创新:崇尚学习、大胆探索、敢为人先。首先要把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持续创新之基,融汇先进之要。通过勤奋扎实的个体和团队学习,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思想观念;其次,鼓励创新,容

  忍失败,放宽和优化创新环境;第三,勇于反思,敢于突破,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追求完美。

  3、企业精神

  坚韧不拔

  众志成城

  特别能战斗

  “坚韧不拔

  ”就是对正确目标的追求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不断创新。

  “众志成城

  ”就是倡导团队精神,目标一致,团结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特别能战斗”就是要做到德才兼备,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攻坚克难,不屈不挠,适应变化和竞争的需要,出色地干好每一件事。

  4、安全核心理念

  (1)珍爱生命┉让安全成为我们的习惯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搞好安全首先应解决认识问题,要把安全当作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当作一以贯之的常事来做,成为管理、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才能做到投入保安全,严管促安全,培训为安全;广大员工只有把安全当作自己的习惯,才能把“要我安全”的被动接受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摒弃日常存在的“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蛮干与浮躁,上安全岗,干安全活,杜绝“三违”,主动做到“三不伤害”,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现场管理和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自觉地做到不放过细节,不心存侥幸,更加强调的是“预防”、“自觉”和“行动”,惟有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自觉预防、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杜绝隐患,减少事故。对待安全工作,思想上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管理上不放过任何细节。侥幸能酿大祸,细节会

  成大患,必须严防死守,堵塞一切思想上、管理上的漏洞。同时,恶劣的工作环境引发的各类职业病,也是一种慢性的生命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塑职业习惯,注重劳动健康也是珍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安全成为职业习惯,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觉悟,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2)事故可防可控

  煤矿生产具有场所动态性、环境制约性的特点,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客观上时刻受到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但事故的发生总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受到主观因素的诱导,客观因素才会发生作用,客观通过主观而起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减少事故的发生,首先要解决意识问题,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其次,要加强人的行为管理。制定和优化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员工行为,实施规范作业、标准作业,培养员工遵章守纪、安全作业的习惯,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第三,要不断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工程质量,打造本质安全型环境;第四,要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达到人、机、物、法、环有效组合,实现本质安全型生产。

  5、工作理念

  今天要比昨天好

  明天比今天更好

  这一理念体现一种追求,一种渴望,一种责任,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团队的氛围,一种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首先,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把实现目标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享受。其次,要拥有一种正确的心态,相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工作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做到精细工作。第三,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不断超越干好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第四,每天都有进步。停滞不前是倒退,进步慢也是倒退,只有超越过去,超越他人,才能永不言败。第五,营造一种尊重、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快乐工作。

  只要工作一天比一天好,日积月累,尽显竞争优势,就会达到事业常兴,企业长青。

  6、学习理念

  企业是学校

  岗位是课堂

  发展企业,要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同进步共成长。员工个人发展,最大的资本是知识和技能,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通过学习,员工个人在企业成就事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如此,企业也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各级组织、所有单位、每个团队要切合实际,从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把企业建设成一座学校,培养有益于企业、有益于社会、能够自我成长的优秀员工。尤其要立足员工工作岗位,强化专业技能、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岗位成为员工学习的最好课堂,有效提高工作本领,从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每一名员工都要以提高岗位技能、工作本领为目标,把工作当作学习的殿堂,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通过持续学习、学以致用,不断突破自我,提高工作的效率效益,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员工,成为企业需要的有用之才,从而在工作中放飞梦想,在岗位上成就自我!

  7、人才理念

  胜任岗位就是人才

  成功的企业,是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胜任岗位的员工队伍组成的。员工对岗位的胜任力量,就是企业的竞争力量、成功力量。所以,职业不分高低,岗位不分大小,每一名胜任岗位的员工,都是有益于企业的有用人才,都是发展企业的宝贵财富。作为企业,造就胜任岗位的人才,要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科学素质、业务技能,增强员工胜任岗位的能力;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岗位,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通道,激发员工岗位成才的旺盛热情,催生员工岗位进取的无限潜能,让胜任岗位的人才竞相迸发。作为员工,要认同企业、忠于职守,这样才会怀爱岗之情、尽敬业之心;要精技强能,在学习中提高技能,在实践中提高才干,不断增强履职能力,能够契合岗位要求,承担本职工作;要重在执行,严格执行制度、纪律,认真完成任务、部署。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要精益求精,都要干出样子、干出实效;要不断创新,善于用新思路、新方法提升工作。想别人未想之策、做别人未做之事,就能成为别人无法取代之才;要自动自发,把岗位当作发展的平台,把事业看作人生的享受,对工作永远持之以恒、勤勉主动、全力以赴,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8、经营理念

  求真务实

  灵活高效

  “求”是追求、探求;“真”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务”是从事、致力;“实”是真实、实在。“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企业内、外经营管理的真谛和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事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具体经营管理决策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

  “灵活高效”是指机制灵活,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捷。审时度势,战略定位准确,避免任何形式的浪费,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回报。在

  具体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要求各个层面必须立足实际,精细管理,勇于创新,强化责任,突出效率,注重效益,激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不断优化对产品、质量、成本、服务和结构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灵活高效。

  9、发展理念

  遵循规律

  和谐发展

  企业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主体之一,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孜孜探索各种规律,洞察生产经营管理的真谛,有效运用、驾驭各种客观规律,促进自身发展、壮大。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要求,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改善经营方式,优化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虚浮、不冒进、不保守、不想当然。要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观点,科学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处理各方利益,做到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企业与自然相融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为员工、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共进共赢。

  10、企业宗旨

  共同创造

  共享未来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最原始的本能,但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总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给予用户、股东、员工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谋发展,(、)共同进步是企业最理想的境界。

  为客户创造价值,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营造价格优势,完善营销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实现共赢互胜同兴,致力于顾客利益最大化;为出资人创造价值,需要我们提高效益,增加回报,保证资产增值,致力于所有者权益的充分实现;为社会创造价值,需要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和谐自然,造福社会,致力于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为员工创造价值,需要为员工提高待遇,改善环境,尊重个人创造,帮助实现生活目标和个人理想,让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致力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11、企业愿景

  做大

  做强

  走远

  追求卓越

  基业长青

  近期目标:“3443”。即到2014年企业成立30周年时,原煤人员控制在4万人以内,原煤产量达到40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中长期目标:建成华东地区极具创造性、竞争力的能源企业。

  实现途径:“三个扩张,两个延伸”:即产能扩张、资本扩张、品牌扩张、延伸煤炭产业链和延伸非煤矿山开采暨深加工。

  12、企业战略

  战略思路: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主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做强企业。

  战略框架:构建以采掘业为基础,以煤电化、煤炭物流、非金属材料开发、金融资本运作为支撑的战略框架。

  13、皖煤人标准

  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

  善思好学

  攻坚克难

  团队协作

  求实创新

  志存高远

  勇创一流

  诚实守信:具有履职意识,切实按照岗位职责和标准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本职工作。对上级的任务安排,不推脱、不扯皮,按照要求执行好、完成好;具有规则意识,严格遵守、执行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保证政令畅通,行为规范,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合格公民和员工;具有坦诚意识,在与人交往中,树诚心,讲实话,信守承诺,善待他人。

  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企业、对待用户,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用心工作,精益求精;具有实效观念,反对办事拖拉、敷衍了事,对待工作雷厉风行、迅速准确。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技术,保证质量,避免失误。

  善思好学:树立“学习成就自我”的理念,以实现集团公司愿景和战略,增长个人价值和实现自我为动力,自觉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结合集团公司的发展实际和工作重点,时刻反思工作和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技能和方式,提高工作效果;坚持学以致用,立足岗位开展学习,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持续增长岗位价值。

  攻坚克难: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暴露问题,对问题不畏惧、不回避。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胆魄和勇气,发挥“螺丝钉”的钻劲和韧劲,积极寻求解决思路和办法,不解

  决问题不罢休;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改革,自觉维护改革方针,执行改革政策,积极破除改革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敢于承担艰巨任务,勇于挑战更高目标,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激情,不断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团队协作:具有团队精神,自觉把自己融入到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中,不搞帮派,不拉山头,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主动团结他人,尊重他人,支持他人;具有协作意识,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共事,共享资源,不独断专行、制造壁垒、闹无原则纠纷;具有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包庇,不掩盖,不搪塞,不推脱,能够秉公除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求实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虚浮,也不冒进,而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追求实效;具有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不为陈规所束缚,不为旧习所禁锢,以创新的态度和行动完美工作;具有开放的思想和胸怀,积极借鉴、吸收、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到工作不止,改进不停,创新不尽。

  志存高远:加强个人思想修养,认同并坚定信仰集团公司价值观,以此升华精神境界,塑造优秀人格;自觉把人生的理想和目标统一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信任企业,忠诚企业,忠于事业,坚持与企业共成长、同进步,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实际工作中,具有敢于超越、突破自我的勇气,不满足既有的成绩和进步,时时为自己提出更严的要求,设定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奉献精神,以事业为重、集体为重,不损公肥私、见利忘义,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

  勇创一流:发扬“坚韧不拔众志成城

  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执行有力、协作进取,争塑一流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超越干好工作所需的能力,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做起,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出色完成工作和任务,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自觉以集团公司价值观规范言行,对内对外举止合规,待人有礼,服务周到,热情大方。

  14、员工训导词

  我们是皖北煤电员工!

  我们——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善思好学,攻坚克难;

  团队协作,求实创新;

  志存高远,勇创一流。

  15、广告语及其它

  汇聚点滴能量,释放无限动力

  通过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凝集能量,集员工之智慧,倾全员之力量,致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此广告语也体现皖北煤电集团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此要素主要用于企业名片、员工个人名片和外宣系统。

  16、企业品牌:

  “皖北煤电”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行为识别系统1

  一、6s行为修养

  1、整理seiri●保持必需品、非必需品的分离,清除不必要的物品

  ●所有物品固定放置场所,寻找必需品时间为零

  ●所有物品按规定的放置方法摆放

  ●所有物品要进行明确的标识

  2、清洁seiketsu●保持环境责任区、工作场所整洁干净无垃圾

  ●保持所有设备、工具整洁完好

  ●保持个人衣着整洁,举止大方

  3、准时sharp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

  按时完成工序作业和工作任务

  4、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每人、每事、每天、每处都有标准(4E标准)

  按照标准操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标准化

  5、安全safety

  ●遵守三大规程,不违章

  ●消灭重大机电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6、素养shitsuke●持续前面5S并养成习惯

  ●坚决执行所有层次的规章制度及岗位标准

  ●言行文明,待人接物诚恳礼貌

  ●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团队合作,增强服务精神

  ●工作精细化,每天改进一点点(IME),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基本行为规范

  (一)职业道德

  品德优秀,行为规范;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勇于创新;

  团结协作,善思好学;

  谦逊不骄,忠诚企业。

  (二)行为准则

  1、员工基本职责

  ⑴热爱祖国,热爱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⑵维护企业利益,爱护企业荣誉,勇于同损害企业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⑷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⑸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⑹服从上级命令,听从上级指挥,团结同事,按质按量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⑺精通本职业务,熟练掌握工作和生产技能,积极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⑻严格保守国家和企业秘密,遵守安全规定;

  ⑼厉行节约,爱护公物;

  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做到不迷信、不赌博、不打架斗殴、不酗酒闹事、不盗黄传黄。

  2、基本行为准则

  ⑴乐于进取,勤奋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技能;

  ⑵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乐于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常交心沟通,不自以为是;

  ⑶对本职工作全面负责,不揽功诿过,不怨天尤人;

  ⑷尊重他人,诚恳聆听他人意见,背后不议论别人长短,有意见当面坦诚提出;

  ⑸相互帮助、互相爱护,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团体;

  ⑹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找出差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⑺言语文明,不搬弄是非,不闹无原则纠纷,不喊他人绰号;

  ⑻服务意识强,乐于帮助别人,不给他人制造麻烦;

  ⑼进入他人办公场所应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开、关门动作要轻;

  ⑽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要热情周到,待人文明礼貌,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⑾要礼貌用语,说话时,眼要友善地注视对方头部,时间适宜。

  ⑿自觉遵守准军事化准则,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3、工作行为准则

  ⑴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必须坚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如果认为领导下达的任务有不妥之处,应及时向领导陈述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在没有形成新的决策前,必须按原计划执行;

  ⑵完成任务后,要及时向领导汇报结果,重大事项必须做出书面报告;

  ⑶工作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诚恳接受上级和同事对自己的忠告;

  ⑷领导要给部下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晋升机会,及时发现部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忠告和建议,提供改正的机会;

  ⑸领导必须定期召开部门(单位)沟通会,认真听取并尽量采纳部下的合理化建议,确保下级建议渠道畅通;

  ⑹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章程、规范和标准,做到不无故迟到、早退或旷工,因病因事不能按时上下班,必须请假。工作时间因需外出或离开办公室必须向领导请示或向同事说明去向;

  ⑺小班人员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跟班干部严格履行跟班职责,值班人员严守工作岗位;

  ⑻办公时间禁止用电脑玩游戏、打牌、上网聊天;

  ⑼各种资料摆放整齐有序,分类标识清楚,查找方便;

  ⑽上班时间不得串岗闲谈、办私事,不得大声喧哗;个人通讯工具应处于静音状态,优先使用有线电话,低声通话;

  ⑾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养成工作日改进记录习惯,随时记录有益于工作的想法和思路;

  ⑿不得擅自带客人到重要车间、井下及其它重要场所参观。

  4、仪容举止准则

  ⑴仪容

  ①仪容保持干净整洁,服装、鞋袜和全身不得有异味;

  ②要勤洗手、勤刷牙、勤修面、勤理发,保持面部干净清爽,男士不得留长发、怪发、染发或剃光头;

  ③按规定正确佩戴集团徽章。

  ⑵衣着

  ①着装要以合体、合规、合时和合礼为原则。合体指适合自己的体型与个性,穿在身上感到舒服自信;合规指符合关于上班时仪容端正和方便劳动生产的规定;合时指着装符合社会流行时尚、体现当代精神风貌;合礼指着装要体现对其它员工的尊重;

  ②上班时间不得穿背心、裤头、拖鞋、赤脚;女士不得穿超短裙、吊带裙等短、透、紧、露服装;

  ③如果集团有统一职业制服,必须按规定穿职业制服;

  ④在工作区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着短袖和长袖衬衣,下摆应扎于裤内。西装内着毛衣时,下摆不得外露;

  ⑤衣服口袋内不得装过多物件,有失雅观;

  ⑥保持衣服干净、平整无皱褶,纽扣齐整,保持表面光洁;

  ⑦穿西服原则上要求系领带,穿皮鞋。

  ⑶走路

  ①行走自然大方,目不斜视,不拥挤、不抢道;

  ②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右侧人行道;

  ③不嬉闹、不蹦跳、不搭肩勾背,不做低级趣味动作。

  ⑷开会

  ①出席集体会议,必须提前5分钟有序入场,按指定的位置就座,遵守会场秩序,不迟到、早退。散会时,依次退场;

  ②开会时,不得随意走动或与身边的人交头接耳;

  ③保持会场安静,手机关闭或置振动状态,接听电话要低声;

  ④当与发言者的观点有异议时,可会后提出,不得打断对方的发言或做出其它不文明行为;

  ⑤适时给予发言者掌声;

  ⑥坐姿端正,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必要时要做好笔记。

  5、礼仪行为准则

  ⑴电话礼仪

  ①接电话时要说“你好,请讲”,语言亲切。如果遇到急事暂停通话,应道歉后放下话筒或按下锁音键;

  ②打电话时要说“你好,请(问、麻烦你…)”,说话要礼貌,不打啰嗦电话、戏闹电话;

  ③只要人在,三声铃响必有应答;

  ④代接电话要以礼相待,所找的人在时,要说:“请稍等…”;不在时,要说:“对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并且要尊重隐私,不随便问,不随便传;对方要求传达的内容要认真做好笔录,对方讲完后,应重复一遍,以验证自己记录的准确性,然后记录打电话人的电话、单位、姓名、通话时间及回电情况并及时传达到位;

  ⑤接听电话要轻拿轻放。通话结束,要等地位高、主动打电话的先挂断后再挂机;

  ⑥来人或来客借用电话要主动拿起听筒说“请用”或“请便”;

  ⑦在公共场所使用移动电话要放低音量,以免妨碍或打扰他人;

  ⑧办公时间不得用电话闲聊天;

  ⑨打电话要注意合适的时间,非重要情况尽量避免休息和吃饭时间;

  ⑩接到打错电话,要礼貌提醒对方。自己打错电话,要说“对不起”。

  ⑵宴请礼仪

  ①衣冠得体,准时到场;

  ②主动相互介绍身份;

  ③分明主次位子,等客人坐下后自己再坐到合适的位子上;

  ④使用餐具尽可能不发出声响;咀嚼时把嘴闭起来,不要发出大的响声,不能边嚼边说话;

  ⑤进餐时,招呼客人吃菜而不给客人夹菜;

  ⑥用牙签时,一般用左手把嘴遮住;

  ⑦用餐结束,要等主要客人离席后,方可依次离席;

  ⑧早餐、午餐禁酒,晚间饮酒适度,敬酒不劝酒,喝酒时不猜拳行令。

  ⑶涉外礼仪

  ①衣着整齐大方;

  ②尊重客人的信仰和所在地区、国家的习俗;

  ③主动热情上前问候;

  ④名片要相互交换,没有名片要说“没带”或“用完”,不应说“没有”。接名片要用双手,接过名片后要认真通看一遍,然后放在上衣口袋或名片夹中,不要放在裤兜里或在手里玩弄;递名片时用双手,稍欠身,名片的字要正对客人,并按照由尊到卑或由远及近的原则递给,在餐桌上要按顺时针方向递给;

  ⑤握手用右手,应友好地目视对方,握手用力要适度,不可使对方感到不适。需要握手时,上级先对下级伸出手;年长者先对年轻者伸出手;女士先对男士伸出手。客人来时,主人先对客人伸手;客人走时客人先伸手。握手时切忌戴手套和墨镜;

  ⑥介绍时应先将地位低向地位高的介绍,先把下级向上级介绍,先把男士向女士介绍,先把主人向客人介绍;

  ⑦初次交往时,谈话内容力求高雅,不向客人打听收入、年纪、婚姻家庭、健康、个人经历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6、生活行为准则

  ⑴在公共场合不要有挖鼻孔、拨鼻毛、搓污泥、掏耳朵、剪指甲、打哈欠等不雅行为;

  ⑵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⑶打喷嚏时应用手或纸巾捂住嘴和鼻,面向一旁;

  ⑷与人谈话时,不要用手向对方指指点点,不要打断别人讲话,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或做其它事情;

  ⑸坐姿文雅,站姿自然,不要斜靠或半躺在椅子上,也不能趴在桌子或躺在沙发里,不要晃腿,翘二郎腿时脚尖不要指着对方;

  ⑹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7、环境卫生准则

  ⑴单位、个人责任区要勤打扫、勤擦洗,保持无杂物、无烟蒂、无痰迹,做到窗明几净,四壁无积尘、无污迹;

  ⑵不随地吐痰、乱丢烟头、纸屑和其它杂物;

  ⑶维护保养好责任区的草坪和花木;

  ⑷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坪。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行为识别系统2

  三、文明用语

  1、问候语:见面时说“你(您)好、辛苦了”

  2、请托语:需要他人做什么说“请(问、说、坐…)”

  3、感谢语:得到帮助要说“谢谢(多谢,非常感谢、没关系…)”

  4、致歉语:做了不妥之事说“对不起(请原谅、打扰了、很抱歉…)”

  5、道别语:分别时要说“再见(明天见、慢走、保重

  …)”

  6、接洽语:欢迎光临、请(进┅)

  7、祝福语:祝你成功、祝你晚安┅

  四、文化礼仪

  (一)升旗仪式

  1、升旗礼仪分为例行和非例行。例行升旗礼仪原则上指每周一上午上班前(恶劣天气除外)举行的升旗仪式。非例行升旗礼仪是指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等举行的升旗仪式。

  2、例行升旗礼仪要求当日大班员工(生产一、二线员工可根据情况自主安排)全部参加,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3、各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升旗礼仪的组织工作;机关党委负责集团公司机关升旗礼仪的组织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升旗礼仪的组织工作。

  4、集团公司机关每周一例行升旗礼仪;基层各单位原则上每周举行一次升旗礼仪,具体时间可根据自身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情况自行安排,确有特殊困难不能做到每周一次的,必须保持每月不少于一次。

  5、升旗顺序为先升国旗,后升公司旗。

  6、参加升旗礼仪的员工要正确佩戴集团公司徽章。

  7、参加升旗礼仪的员工要在指定地点站立,仪表整洁、精神饱满、严肃庄重。不准手拿物品、不准挎包、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接打手机以及其它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

  8、参加升旗礼仪的员工要面朝旗帜方向,升国旗时,奏《国歌》,升旗手行举手礼,全体员工立正姿势,行注目礼。升公司旗时,奏一遍完整的《皖煤之歌》,升旗手行举手礼,全体员工立正,右手抬起,掌心平放左胸心脏处,左手自然垂立,中指放置同侧裤缝处,行注目礼。

  9、升旗礼仪结束后,按照站立顺序有序退场。

  (二)诵训导词

  1、本礼仪适用于集团公司机关及所属各单位所举行的各类大型会议、集会、各类培训班及其它有一定规模的会议。

  2、本礼仪由会议主持人(集会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主持。

  3、诵读方式:我们是皖北煤电员工!(第一句)我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第二句);善思好学,攻坚克难(第三句);团队协作,求实创新(第四句);志存高远,勇创一流(第五句)。

  4、具体要求:立正站立、正视前方、右手握紧拳头抬起、胳臂成水平、左手自然垂立、声音洪亮。

  5、正确佩戴集团公司徽章。

  (三)诵安全誓词

  1、本礼仪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一、二线单位的三班班前会、安全学习会、安全培训及其它安全活动开始之前。

  2、本礼仪由会议或活动的主持人主持。

  3、诵读方式:“牢记安全理念(第一句),珍惜亲情嘱托(第二句),忠于职守,遵章守纪(第三句),做安全事,干标准活(第四句),坚决做到三不伤害(第五句),让亲人放心,让企业放心”(第六句)。

  4、具体要求:立正站立、正视前方、右手紧握拳头、胳臂成水平、左手自然垂立、声音洪亮。

  5、正确佩戴集团公司徽章。

  (四)佩戴徽章

  1、集团公司在册员工上班时间原则上一律佩戴集团公司徽章,确有困难不能做到的单位,可佩戴带有集团公司标识的单位徽章,但在开展大型活动或集会时必须集中佩戴集团公司徽章。徽章佩戴要置于左胸偏上位置,佩戴端正。

  2、保持徽章整洁、完好,不得在徽章上刻划或有意污损。

  3、徽章若不慎遗失,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申请重新领取。

  (五)唱《皖煤之歌》

  1、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凡有广播、电视的,要将《皖煤之歌》作为序曲定时播放。

  2、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在举行大型会议或较大规模活动前,与会人员必须放声齐唱《皖煤之歌》。

  3、40人以上规模的会议唱两遍完整的《皖煤之歌》;40人以下的会议唱一遍完整的《皖煤之歌》;广播、电视播放时一律播放两遍完整的《皖煤之歌》。

  4、唱《皖煤之歌》时,与会及活动人员要保持立正姿势。

  (六)讲述《皖煤人哲理故事》

  利用安全教育、座谈、讲故事比赛等形式讲述皖煤人自己的故事,渗透企业的理念。

  (七)班前礼仪

  1、本礼仪适用于各生产单位一、二线班前会;

  2、程序

  (1)点名

  (2)员工安全状态确认

  (3)诵员工训导词

  (4)班前讲评

  (5)安排工作任务和安全重点

  (6)安全誓词(核心安全理念)

  (7)集体入井

  3、班前礼仪由会议主持人主持。

  (八)准军事化管理

  制定准军事化管理条例,进行必要的军事化训练,对员工日常行为、工作行为等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增强纪律观念,强化执行意识。

  (九)诚信档案管理

  构建集团公司、矿(公司)、基层科(区)三级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诚信和失信标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员工诚信和

  失信行为事实进行客观记录,并进行有效运用,形成激励与约束双重行为价值导向,规范员工行为,培育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视觉识别系统主体要素

  企业标志

  1、标志整体是以皖北的中文首字拼音“W”为主创元素;

  2、蓝色是宽容、永恒的象征,具有博大、理智、沉稳的特性,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性色给人一种沉稳、高雅、优美的感觉,蓝色与标志中性色的搭配使用,使整体风格内敛、沉稳,与造形上的张扬互相衬托,凸现皖北煤电所具有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恢弘气势;

  3、两条平滑、流畅、上扬的线条象征皖北煤电以煤炭及其延伸产业为主体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

  4、寓意皖北煤电效益、安全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辅助图形

  为了充实企业形象,丰富标志的具体应用,在整体视觉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辅助图形,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大道丰富视觉效果、统一视觉形象的双重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辅助图形允许横向、竖向、镜向使用,可以延长或缩短。

  标准色

  标准色是企业识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的特点及企业文化,指定某一特定的色彩系统,应用于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利用色彩所具有的视觉刺激及心理反应,体现企业的本质特点。

  标志中,蓝色是宽容、永恒的象征,具有博大、理智、沉稳的特性,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性色的使用使整体的风格内敛、沉稳,与造型上的张扬互相衬托,符合大型国有企业的气质要求。蓝色与中性色协调搭配,既不突兀也不暗淡。

  公司旗帜

  由集团的标志、标准字、英文组合而成;白色底面有纯洁、壮大之感,体现企业诚信、协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条带象征企业的未来充满活力、蒸蒸日上。

  企业文化手册(第二版)——文化建塑要素

  1、愿景激励(Sharedvision)

  建立“集团——矿(子公司)——科(区、团队)——班组——个人”五级相互支撑的愿景体系,依据愿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凝聚员工的思想,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合力。

  2、理念渗透(Penetrationofidea)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展板、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宣传企业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礼仪渗透企业理念;运用有效载体培育企业理念,逐步使员工把集团的理念印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个人价值的双赢,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3、视觉听觉整合(Combinationofvisionandhearing)

  对集团上下视觉听觉实施统一的有效整合,保持视觉氛围的统一规范,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团队精神,提升“皖北煤电”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4、精细化管理(Meticulousmanagement)首先,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宣传,使员工在脑海里形成牢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其次,完善各岗位精细标准,达到每人、每天、每事、每处都有可视化标准,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第三,梳理管理制度,对各项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梳理,不断优化,始终保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四,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不断提高内部运营效率,保持各业务关系清晰,权责始终明确。

  5、安全文化建塑(Buildingofsafeculture)

  细化目标分解,规范整合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教和文化礼仪,渗透安全理念,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6、员工行为修养(Behaviortrainingofthestaffmembers)对集团理念进行行为分解,运用6S管理、诚信档案、准军事化管理、员工基本行为规范、文化礼仪等载体,培养员工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7、学习型组织创建(Establishmentoflearningpatternorgan)

  着力培养员工的学习力。建立反馈、反思、共享机制,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构建员工智慧通道,广泛听取员工合理化建议,实践人本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成长通道,激活员工学习的动力。

  8、环境净化(Purificationofenvironment)利用文明创建载体,净化、美化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井下、地面)、人文环境,让环境充满着浓厚的集团文化氛围。通过环境的视觉冲击和熏陶,净化员工的心灵,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9、战略管理\简称sm管理(Stratagemmanage)

  及时进行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始终保持战略的正确性、先进性、科学性,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健康发展。

  10、考核激励(Excitationofexamination)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内部市场机制),做到事事有考核、人人被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有效挂钩,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全文化手册-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揭示安全内在规律,加重安全意识法码

  1、木桶原理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所有木条长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最差的木条。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极少数素质较差的“三违”人员及一个不起眼的小隐患。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一块;每个隐患都是木桶中最差木板,万万不可忽视。

  2、链条原理

  安全管理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个岗位、每个隐患落实的环节是链条链环,它由发生、发现、整改、评估组成,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安全系数。

  3、青蛙原理

  将一只青蛙放入沸水中,青蛙很快跳出逃生

  将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缓慢加热,必葬身沸水

  对自己工作场所的隐患熟视无睹,将是最大的隐患;不能发现现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4、斜坡球体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斜坡上的球,众人协力,推动力大,才能向上运动,稍有懈怠,球就下滑,陷于被动.要扭转被动局面,将花双倍以上的努力。

  5、堤坝原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和三违都是安全之堤之蚁穴

  6、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翅膀挥动能引起一场暴风

  工作场所任何一个小的隐患,任何一个“违章”行为,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7、海恩法则

  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一起重大的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

  现场管理要重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预警和把握

  8、海因里奇规律

  事故发生的规律比例为88:10:2,即100起事故中,88起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只有两起是不可能预防的。由此可以看出,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物、环境及相互关系的协

  调作用,且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防患未然,治于无事,千方百计,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9、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接受教训的资格。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有的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觉疼。危险永远、也不值尝试!

  10、安全周期律

  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与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两者之间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时,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松劲麻痹思想,安全状况可能由此降格。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发愤扭转被动局面,而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安全状况趋于好转。

  居安思危,警钟常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危机意识能减少安全状况的波动。

  11、多米诺骨效应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直接原因是由许多间接原因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以某种顺序的相互作用才造成事故,而且事故之前有一定的潜在预兆。如果截断事故发生中的某一个环节,往往就能截断事故发生之源。正象多米诺骨牌,当第一块骨牌倒下时,所有其它的也会倒下。如果拿掉任何一块骨牌,剩下的就会仍然站立,即事故就不会发生。

  12、安全综合效应

  构成安全因素主要因素至少有:

  (1)方针、法规的现实有效执行的忠诚度、真实性。

  (2)责任体系的完备和考核的严格。

  (3)装备、设施的配套、完善和安全适用程度。

  (4)质量标准化的动态实现水平。

  (5)岗位作业标准化的单岗微观认真程度和恒久性。

  (6)反“三违”的力度和教育转化程度。

  (7)现场管理有效闭合和高效运行。

  (8)管理者、作业者的执行素质、观念意识、业务状态、行为调控。

  (9)自然条件。

  13偶然和必然

  三子落下,偶然;四人经过,偶然;砸中第二个,偶然┅┅一连串的偶然酿成有人被砸的必然。这难道不是哲学中偶然与必然的关系理论吗?从安全角度说,岂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句安全警语的哲学理论基础吗?

  安全文化手册-安全理念

  集团公司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之魂

  1、安全核心理念

  珍爱生命┉让安全成为我们的习惯

  释义: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搞好安全首先应解决认识问题,要把安全当作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当作一以贯之的常事来做,成为管理、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才能做到投入保安全,严管促安全,培训为安全;广大员工只有把安全当作自己的习惯,才能把“要我安全”的被动接受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摒弃日常存在的习惯了、看惯了,干惯了的蛮干与浮躁,上安全岗,干安全活,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三违”,主动做到“三不伤害”。特别是现场管理和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自觉地做到不放过细节,不心存侥幸,更加强调的是“预防”、“自觉”和“行动”,惟有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自觉预防、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杜绝隐患,减少事故。对待安全工作,思想上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管理上不放过任何细节。侥幸能酿大祸,细节会成大患,必须严防死守,堵塞一切思想上、管理上“管涌”。同时,恶劣的工作环境引发的各类职业病,也是一种慢性的生命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塑职

  业习惯,注重劳动健康也是珍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安全成为职业习惯,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觉悟,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2、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释义:安全生产系关企业的利益、企业稳定的大事,系关员工的生命与家庭幸福的大事。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只有真心牢记,一举一动,才能安全至上;

  事故因隐患所致,隐患是事故的导火索,是事故之源。隐患不除,事故难免。要杜绝隐患,从事管理与作业的所有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提高专业技能,做到对隐患发现要快,把握要准,处理要狠,使隐患无生存的空间与土壤,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安全管理重在主动预防,要有健全的防范措施和保障机制,将隐患控制在产生之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任何隐患的产生到消除,都将付出一定的代价。由隐患导致事故,其直接与间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工程质量标准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隐患防范的必要因素。

  3、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

  释义:遵章作业,标准作业,主动防范,安全生产是每位员工应尽的职责;

  侥幸、麻痹、强蛮、懒惰是引发事故的不良心理和习惯,是一种安全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只要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安全就会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隐患、事故就会远离我们。

  理念故事:

  我公司某矿运输区小班队员工张某、董某在副井下口把钩时,眼睛总是不停地观察周围的一切。2003年11月22日上午,他们象往常一样将重车推上罐,挂好挡帘,发出提升信号。当罐提升时,他们一双眼

  睛习惯性地盯着罐笼。突然他们发现1号罐的尾绳在提升时有异常现象,他们没有轻视这种异常现象,而是认真仔细观察,发现在距离罐尾8米处有一根尾绳已经松散而且有断股现象,他们把这种情况及时汇报了调度所。调度所立即派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消除了重大一起安全隐患。这一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与处理,避免了一次付井重大运行事故的发生。为此该矿分别给予张某、董某3000元的奖励,号召全矿员工向他们学习,牢记自己安全责任,时刻绷紧安全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为矿井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罐笼在运行时,很难看清钢丝绳的情况,更何况井下光线较暗。然而奇迹往往是在“不易”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不是偶然的,它往往是对有责任心的人一种回报。张某、董某如果没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就很难发现本该不属于他们责任的安全隐患。

  4、任务重重不过安全

  金钱贵贵不过生命

  释义:生产是煤矿的中心环节。没有生产,也就没有煤矿。

  要生产,必讲安全,有了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与生产是不可分割的,安全是前提,是保障。安全牢,生产稳。反之,没有生产,安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唇亡齿寒,安全一损,生产难荣,城门失火,必定殃及池鱼。安全生产是和谐统一,而不是对立的矛盾。只有共荣共兴,方能并驾齐驱。

  金钱是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金钱的支撑,生活没有保障。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比金钱更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不在,要钱干啥?生命只有一次,纵使千金也难换第二次生命。人生可以造就财富,而财富却不能造就生命。金钱是身外之物,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生命是真正的财富之源,幸福之源……

  请珍爱生命!

  理念故事:

  宁可停工停产

  绝不违章蛮干

  2004年7月15日中班,我公司某矿某掘进工作面放炮员李某放过炮之后,由于空顶面积太大,要求队长王某打锚杆并进行支护。队长王某为了赶进尺,完成当班的任务,不听放炮员劝阻,指挥工人继续作业,还说:“怎么那么巧就出事故呢,先干着再说,完成进尺以后再打也不迟。”这时安监员李某来到工作面,了解到情况后,纠正了违章作业,并对队长进行批评教育:“煤矿生产不同于其它生产,危险性大,人命关天,安全为先,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为了赶进度就忽视了安全。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并通过典型案例帮助队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场面对工人做出了深刻检查,并意味深长地说:“以后,宁可停工停产,绝不违章蛮干。”

  5、质量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释义: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标准化,能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安全保障系数,是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要生产,必讲安全;有了安全,才能保障生产;安全是生产的前提,生产是安全表现。两者是连体共生,不可分割。安全不牢,生产不稳。不要没有安全的生产,也不要没有生产的安全。

  6、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秒有余

  释义: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居安思危、时时注意、常抓不懈、防患未然。切不可此一时,彼一时;一天紧一天松。事故由隐患所致,隐患往往在你不备时悄然出现。防止一个隐患存在,它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超前预想、超前防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理念故事:

  多防一步

  少出事故

  2004年4月16日10:05分,我公司某矿某采煤工作面因瓦斯超限,引起采区变电所高爆开关掉电,显示监视送不上电,变电工打电话叫电工吴某来现场处理,在先后排除瓦斯监控装置及高压开关保护插件问题后,怀疑是电缆监控线终端元件损坏,并拿出工具准备更换终端元件,这时,采区电工赵某来到变电所并要求尽快送电,于是吴叫赵共同协助处理故障。因高压电缆放电时间过短,余电未放尽,赵不听吴的劝阻,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用手去拆除终端元件,造成电弧光,烧伤左手背,同时引起变电所高压掉电。事后,赵伤心地说:“当初我要是听吴的劝阻,采取保护措施也不至于灼伤,我以为没事,谁知就......。我要是多防一步,也不会出事故,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呀!”

  7、安全大于天,责任是关键

  释义: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政治,是员工的福祉。保障安全生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对待安全工作责任的大小,关系到安全系数的大小。责任转化为责任心体现对企业

  认真负责的忠诚度;体现对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体现对工作的热情。责任心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就强,措施落实到位,监督执行有力,“三违”及现玚隐患发生的几率就低。责任心不强,就会视隐患不见;对自己的行为不拘;对他人违章不问;工作敷衍塞责,马虎了事;投机取巧时有发生。隐患也就伴你左右了。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安全工作为已任,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强化责任,强化执行,就会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8、最大的节约是安全,最大的浪费是事故

  释义:事故带来的是企业财产的损失和企业形象的减码

  事故带来的是亲朋好友情感的摧残和心灵的震憾

  事故带来的是身体伤害或生命的泯灭。

  事故带来的是伤者自身的痛苦和死者亲人的悲伤

  ……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9、违章作业等于自杀,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不制止等于见死不救

  释义:三违是安全的大敌,事故的根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违章作业等于自杀。三违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反客观规律而动的祸已殃人之举。规章不可违,违章必受害。

  不怕不能干,就怕瞎指挥。指挥者应该是操作者的遵章表率。垂范在先,令行禁止。违章指挥哪怕差之毫厘,也可能谬之千里,导致不可重整的残祸残局。违章指挥不仅诱导违章,更是明目张胆杀人。

  安全连着你我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别人违章导致结果所产生的效应将影响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违章不制止是情感缺失的表现;是对自已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他人是见死不救。

  10、聪明的人用别人的鲜血为自己作教训

  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鲜血为别人作教训;

  释义: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活着不光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别人;所以他的一举一动,规章至尊,牢记安全第一;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绷紧安全弦;“观过而知仁”,善于把别人的经验当教本,把别人的教训当盾牌,实现人生的平安之旅和理想。

  愚蠢的人,只图眼前便利,不顾长远后果。工作中或侥幸、或麻痹、或逞强蛮干、或偷懒耍奸。把规章当儿戏,把隐患当试剑牌,把别人的鲜血当笑料。结果用自己的鲜血给别人制作了警示牌。工伤致残,欢乐何求?生命不存,幸福何有?

  理念故事:

  一时疏忽,终生遗憾

  2004年8月12日,我公司某矿综采工作面,工人小李换截齿时,未切断电源,未打开离合器,同班工人小王发现后极力劝阻:“这样太

  危险了,会出人命的,必须切断电源,打开离合器,不能违章作业!”小李不听,且说:“没必要,那样浪费时间,我干了十多年,什么情况没见过,什么条件下我没干过!没事的。”仍坚持违章操作。司机以为无人便擅自开动采煤机,结果将小李绞成重伤,造成终身残废。

  11、小隐患如溃堤蚁穴,大隐患如吃人猛虎

  释义:隐患是事故的胚胎、萌芽,事故是隐患的既成事实。隐患存在就已具备发生事故的基础。

  井下作业,环节繁多,稍有不慎,险象迭生。少一道工序,少用一柱、一石、一木、一道防护措施,看似虽小,其实危害已经存在。小隐患如溃堤蚁穴,如不及时消除,由小渐大,终成决堤之患。

  小患不除将成大患,大隐患与事实已是一纸之隔,如再不消除,事故必然发生。后果也将不可料想。

  对隐患不要因小而不顾。贻误最佳消除时机,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看到的隐患不论大小,马上治理消除;看不到的要预想预料预警,做到超前防范。

  理念故事:

  超前防范治理,扼住露头水魔

  1999年10月12日,我公司任楼矿7218机巷掘进至87米时,迎头2M段上帮出水,随后巷道前30M段出现大面积淋水,初始量仅为3-5M3/H。但该矿不敢轻视,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停止迎头作业,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情,经化验和类比法判断,确定水源为奥灰水,通道是隐伏导水陷落柱。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与矿方共同研究治理方案并采取果断措施,成功实现了隐伏导水陷落柱的超前治理,变被动为主动,将突水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1996年3月4日重大突水事故的重复发生。隐伏导水陷落柱的超前成功治理,在国内只有一例,而取得这样好的治理效果在国内属首例。

  该矿7218机巷开始水量并不大,但公司和矿领导并没有小视,而是吸取1996年3月4日任楼矿出水的教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隐患的前端治理,从隐患没有产生后果治理,从而避免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12、警钟宜常鸣,居安更思危

  释义:安全周期律告诉我们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与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两者之间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时,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松劲麻痹思想,安全状况可能由此降格。出现安全问题之后,往往发誓扭转被动局面,而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使安全状况趋于好转。

  居安思危,警钟常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危机意识能减少安全状况的波动,保证安全形势的稳定

  13、安全是各级管理人员的第一责任

  释义:只有把安全当作第一责任,才能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才能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

  管理人员是安全法规的宣传者,安全工作的指挥者,或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更是安全行为的示范者,其一言一行,具有很大的辐射力。如果各级管理者不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就可能摆不正安全和生产的关系。甚至出现盲目蛮干,违章指挥现象,给隐患的产生创造极大的机会。

  理念故事:

  撤你没商量

  2004年6月3日中班,我公司某矿掘进区一队于某班在430运输顺槽施工中,由于疏忽少带了一个前探梁吊环,在架设前探梁时,用一根铁丝代替吊环,当班班长小马见后,为了不影响本班进尺,也没加以制止,恰巧此事被跟班副队长看见,坚决制止,但当班班长小马不听,反而满不在乎地说:“现在顶板没有压力,我们干完这一点再说吧,不

  会有什么事的。”“不行,必须换上吊环,安全工作绝不能心存侥幸!”小马没办法,只得上井拿了吊环,重新换上才开始施工。班后会上,当班班长小马向全体职工作了检讨。区领导认为,“安全生产月”期间,身为班组长竟敢带头违章作业,必须严惩不待。于是,做出了撤消小马班长职务的决定,同时,教育班组长要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由“生产型”向“安全型”转变。

  14、抓现场用显微镜,抓事故用放大镜,抓安全用望远镜

  释义:现场的工作无小事,现场的隐患无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隐患如溃堤蚁穴,一个螺丝,一根支柱、一块笆片看似小事却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抓现场用显微镜,告诉我们现场工作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不放过一个隐患,工作才能符合标准,安全才有保障。

  事故发生都有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它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切断事故发生的任何一个环节,事故就可以避免。因此对发生的事故不论大小,都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性质的事故重复发生。

  抓安全要做到:看不到的要预想、预防、预警,超前防范,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否则隐患发生,危害已经形成。这就是望远镜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理念故事:

  因小失大

  2004年8月28日中班,我公司某矿掘进三队职工刘某,在井下施工时被片帮的煤块砸中头部,造成中度脑震荡。导致刘某脑震荡的最主要因素,是其所戴的安全帽没有缓冲装置(帽箍子)。

  安全帽是职工安全个体防护装置,是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品,作为一名老工人,又是班长的刘某应该懂得其重要性。安全帽内

  的缓冲装置(帽箍子)丢了,应该更换新的安全帽,一个安全帽的市场价格10元前,其带来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也是典型的。

  15、质量是基础、素质是根本、投入是保障

  释义:

  它是煤炭行业安全工作“管理、培训、装备”六字方针的体现,也是多年来管理经验的浓缩。

  质量不牢,隐患迭生,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的基础和保证。狠抓质量标准化,做到班班动态达标,就能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系数就会大大增加。

  人的素质影响物的状态,决定人的行为,改变环境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不安全的行为,环境不安全因素是产生事故隐患的三要素。而驾驭三要素的唯一是人的素质。因此人的素质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着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着力点,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实施管教并举,综合提高,避免就事论事,华而不实。

  科技创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物的安全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的违章行为,所以在安全投入上要注重长远,只要有利于

  安全的投入就是必要的。要多在设备使用省时省力便操作上下功夫;多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上做文章。真正实行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安全管理思维,构建安全的防护体系。

  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人的素质、必要安全投入是安全管理的三大神器,抓好了可以保驾护航;抓不好就可能成为灾害的武器。

  16、培训---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释义:企业也是一所学校,不仅要使用人才,更要培育人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员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必须选择,高素质的劳动者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煤矿安全的根本保证,悠悠万事,以人为本!

  在现代安全管理中,培训是“技术、装备、培训”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培训不能上岗,煤矿生产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培训还必须是全方位的培训、综合培训、反复培训、岗位培训。培训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一道工序。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培训--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体现了培训的地位及其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理念故事:

  “有”与“无”的结果

  2001年2月26日,我公司某矿掘进区班长陈××在3323联络巷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根据其一周前培训掌握的突出预兆知识,判断了突出的可能性,并及时撤出了现场的七位职工,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2003年×月×日某矿冒顶埋人事故。但由于现场共同作业的几位工人毫无事故处理经验。事故发生时,他们并未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施救,而是惊慌失措,跑到数百米外的工作面喊人抢救。最终贻误了抢救时机导致该名员工因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充分说明员工素质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篇十五: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炭和火电产业关系的不和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表明,在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政府具有压低煤炭价格创造GDP效应的激励;电力产业的高集中度和严格的管理体制,使它在与煤炭和政府的三方博弈中获得了影响力;而政府对计划干预手段的依赖也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这些发现解释了规制者产业偏好的多重原因,指出了改革路径选择的主要约束条件。

  关键词:规制偏好;纵向关系;产业势力;煤炭产业;电力产业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研究者对煤电产业(本文特指煤炭与火电产业)关系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电煤需求波动、价格的双轨制、运输环节的瓶颈等方面,并认为电煤矛盾是导致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政策取向是实施基于市场化改革的价格并轨,分析的主旨也在于设计“电煤”价格和电力价格的联动机制。产业的规制者也接受了这些理论研究的建议,从2005年开始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以缓解二者的长期矛盾,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煤荒、运紧、电荒”的局面延续了三年多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进入2008年,“电煤”供求关系在气候、地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出现缓解的迹象,以至于有关部门基于惯性思维决定采取冻结电煤价格这一严厉的措施。本文的研究主旨是解释为什么规制者会长期偏好电力产业?实现这一偏好的工具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上下游关系扭曲的影响。研究表明,对“GDP”效应的偏好、产业势力的不对称以及规制者自身“效率”的存在是导致煤炭和电力产业关系被长期扭曲的根源,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被消除或弱化,就难以实现煤电关系的长期和谐。对特征性事实的实证检验,既验证了理论假设,也成为提出政策建议的立足点。

  二、理论和假设

  (一)GDP效应与“资源的诅咒”假设

  基于前苏联工业化战略的成功经验,新中国也将发展重化工业作为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的一条基本道路。这种模式因为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霍夫曼定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理论支持,加之中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改革开放后得以继续发挥作用,并与新的经济体制相结合,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支点。在这种模式下,要素特别是稀缺性的自然资源的价格扭曲往往成为一种必然,原因在于这些资源在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中,属于所谓“中间投入品”,它们直接创造的社会价值远远小于使用它们的其它生产部门,只有人为抑制要素的价格,引致GDP效应更高的其它产业对它们的大量使用,才能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加全社会的净产出。当这种战略与资源密集产品的出口、获得国外需求或资金供给相结合时,扭曲的程度会被加重。这一发现已经被吴敬琏、刘世锦等人在分析中国传统增长方式时提出的“旧型工业化道路”、“低价竞争模式”所验证。

  “资源的诅咒”理论则为我们理解煤炭产业长期处于劣势地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原因在

  于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或国家,会将更多的资本从制造业向资源产业转移,从而削弱了具有正外部性的制造业的成长,最终削弱整个经济的竞争优势。徐康宁和王剑、邵帅和齐中英的研究发现,我国的资源富裕省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它地区。对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山西省的案例考察,启发我们将“资源诅咒”假设延伸到产业层面。我国煤炭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初始投资的资本密集和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规模报酬递增。这样在整体增长模式给定的条件下,煤炭产业的产出越多,价格会受市场的引导自动向下调整;而当供给不足时,政府会倾向于通过少量的补贴获得必要的产出。除非经营环境或定价机制发生较大的改变,否则煤炭产业缺乏提高产能或改善生产技术的能力和激励。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也使经济增长或产业发展的效应被“外化”,诅咒机制的效应也会放大。

  假设1在投入驱动和低价竞争模式下,富裕资源的价格会受到来自体制的扭曲,进而使产业在整体上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二)利益集团假设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很早就关注利益集团对竞争政策的影响,奥尔森从“搭便车”的动机出发,认为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从集体目标出发,付出更多的个体努力,从组织活动中获得较多的收益。施蒂格勒提出了一个相对规范的规制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规制或许正是一个产业积极寻求的,也可能是强加于它的”。他指出除了直接的货币补贴或进入限制外,产业往往还会谋求国家对那些能影响它替代物和补充物的干预,例如航空业积极支持政府对机场的补贴、建筑业对节能材料的排斥等。依此类推,政府对“电煤”价格和数量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电力产业争取的结果。皮尔兹曼和贝克尔分别从规制者利益最大化和利益集团博弈两个视角,分析了哪些产业易受规制、规制的工具,以及集团压力的程度和形式对均衡的影响等问题。对若干产业的案例分析也发现:集中或严密的生产者比消费者更能从规制中获得效用的提高。以拉丰和梯若尔为代表的新规制经济学,则基于委托一代理的框架,分析了生产者与规制者合谋的内在激励。就具有公共产品或普遍服务特征的电力产业而言,生产者可以通过扭曲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直接或间接促使政府对相关产业进行干预。相对于“国家、集体和个人”参与度比较均匀的煤炭产业,电力产业是国有企业主导下的寡头垄断结构,政府也会通过价格、税收或对进入的限制,来维持和保障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对电煤价格的长期限制就成为一种必然。

  假设2基于利益集团理论,为确保受规制的电力产业的利益,对其关键投入品“电煤”的价格或数量进行干预,就成为规制者的工具之一。

  (三)规制者“效率”假设

  煤炭产业的产权结构改革一直处于所有重化工业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和个体煤矿的产出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内,甚至超过“统配煤矿”的比重。为什么在放开其它产业用煤价格的同时,还要对火电用煤进行数量和价格的双重干预,除了假设1和2所提及的原因外,也应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对规制工具的偏好。在电价长期受严格干预、煤炭费用占火电成本70%左右的条件下,要保障电力供给的稳定,应设计出合理的电价结构,确保电力投资必要的回报率。这就要求规制者对该产业的成本构成、生产技术、消费需求有近乎完全的了解,并能够观察到企业的

  实际行为,即二者之间的合约是可行和可实施的。这些前提条件在计划经济阶段也不曾完全满足过。因此,规制者只能寻找可替代的方式,对关键投入品的“电煤”价格或数量的限制就成为一个次优的选择。

  我国电力价格的干预权并没有配置给专业化的规制机构,而是与政府宏观经济的管理部门捆绑在一起,电价在一定范围内也是调节产业投资和能源消费的政策工具,因而为缓和电价变化对下游相关产业的影响,控制电煤也会成为主管部门的选择。

  假设3基于规制者“效率”假设,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预煤炭产业的价格是对直接调节电价的一个替代性工具。

  三、基于特征性事实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整理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炭和电力产业的汇总性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和《中国电力年鉴》,其中1995年之前的数据选自《中国工业交通能源统计资料》。煤炭价格、电煤成本和产业集中度等指标,主要依据《中国物价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和已有研究成果整理而成。

  (二)粗放增长、纵向位置差异与煤炭产业的长期劣势

  1、传统工业化模式与能源产业的价格抑制

  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是一个得到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支持的客观存在,在该模式下,必然形成对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源品的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前提是生产函数缺乏成本约束,即资源品的价格没有起到优化配置的信号作用。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也需要抑制需求或扭曲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来对重工业予以补贴,对煤炭、石油、粮食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予以人为的压低也是一种补贴手段。粗放模式必然伴随着高速增长的目标,要保持那些高GDP效应产业的发展,在刺激需求的同时,还须提高投资的回报,以获得必要的投资率。在市场机制下这一过程是由价格或市场完成的。改革开放之初,鉴于电力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和先导的地位,国家有关部门很早就提出了“电力先行”的主张,并辅之以税收、价外费和加速折旧等政策予以扶持。考虑到煤炭支出占火电成本近70%的比重,在大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已并轨后,占据煤炭总产出50%以上的统配煤矿价格仍有95%以上属于所谓国家定价,这些煤矿的产出在满足火电行业对廉价燃料需求的同时,还要保障钢铁、冶金、化工、机械加工和电子制造等高产值行业的发展,煤炭的价格势必受到严格控制。

  2、投入的GDP效应差异与煤炭产业的劣势定位

  在粗放增长模式下,对煤炭产业的抑制并不意味着对其产能的限制,而是主张煤炭工业创造的收入在制造业和轻工业中实现,即所谓生产资料的低价政策。已有的文献主要局限在对煤炭和电力合理价格的比较上,而未能从两种能源在投入一产出的纵向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寻找答案。

  如表1所示,按照三位数的产业代码,我们计算了煤炭和电力消费的买方集中度。煤炭的下游主要包括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学等四个行业,1980年至

  今两类集中度指标都在显著提高,属于典型的买方主垄断结构,且后者的产出以生产资料居多。电力产业则不尽相同,买方势力呈现不断下降或分散的趋势,使用的行业分布较均匀,多数是最终消费品的提供者,因而电力产出的GDP效应远远大于煤炭产业,压低煤炭价格的动机会增强。

  上述事实表明假设1是存在的,即追求“GDP”效应的增长模式是煤炭和电力关系扭曲的根源之一。问题在于从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出发,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选择:要么压低煤炭的价格,引导电力的投资;要么同时压低电力和煤炭的价格,以补贴下游产业。为什么政府选择了前者?下面的分析将提供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竞争的解释。

  (三)市场结构与组织模式双重不对称下的规制者偏好

  1、市场结构不对称与中间品讨价还价能力差异

  煤炭和电力产业的组织结构在我国长期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这是产业的生产技术特征和政府干预的产物。煤炭产业具有显著的区位性,其市场范围也受运输能力和成本的限制,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呈现出区域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特征。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和使用权的多级配置导致产业的集中度很低,无法体现出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大型煤炭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几起几落,特别是乡镇和个体煤矿的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产业的整体实力。图1给出了煤炭产业的生产集中度的长期变化,很明显,按照传统的贝恩标准来衡量,属于竞争型的结构。这种状态既体现不出煤炭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的技术特征,也与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相吻合。相反,电力产业独家办电的格局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因“全民办电”的政策而有所松动,但原有电力体系内的投资(即国家队)处于主导地位。由电力工业部发电业务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60%以上,2002年电力产业纵向拆分后,五家独立发电企业的占有率还维持在50%左右,远远高于煤炭产业CR8。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图1只计算了电力产业最大企业华能集团自成立以来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在神华集团未成立以前的10年间,华能集团一家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煤炭产业的CR4,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神华集团的大规模兼并重组,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也不会在2001年前后发生逆转。

  煤炭产业结构的松散还源于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导致的利益冲突。按照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速度和规模来判断,煤炭产业是所有能源行业中市场化最充分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形成了“国家、集体和乡镇”平分秋色的格局,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煤矿和地方煤矿的大规模改制,非国有煤矿的产出一度超过了24家统配企业的总和。但是,在煤炭市场处于“双轨制”,特别是政府依旧对电煤进行价格和数量干预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煤炭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就“煤电”产业关系而言,大量游离于政府规制之外的乡镇小煤矿,反而成为火电企业赢得定价权的“蓄水池”。当计划价格高于市场价时,火电企业会选择降低直供电煤的比例;而当计划内价格降低时,又会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增加调配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几次“煤电”矛盾都与这种产出结构和价格机制的不匹配有直接的关系。2001年以来,国家将下放到地方的大型煤矿的所有权统一到国资委后,加大了煤炭企业的整合力度,随着大量存在安全和环境隐患的小煤窑被强制关停,中央所属电力企业在煤炭市场中的谈

  判地位随着电煤的再度短缺而强化。上述事实表明,在市场集中度和所有制两方面,电力产业都具有相对的优势。

  2、产业管理体系与集团影响力

  奥尔森认为产业是天然的利益集团,其政治压力的效用与组织管理方式直接相关。按照这一思路来分析煤炭和电力产业作为一个集团影响政府规制政策能力的高低,可以更好的解释政府管理体制在二者关系扭曲过程中的作用。

  煤炭产业的主管部门历经了从煤炭工业部、能源部、煤炭工业局到安全监督总局的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专业管理以安监局为核心,价格、投资和行业规划等经济性业务被国家综合管理部门接管的局面。为适应这些变化,产业原有主导企业的所有者的身份也经过了两轮大的“下放和收回”,这在无形中分散了产业的积聚能力,也疏远了与管理者的关系。在我国特殊的“政府-企业”关系体制中,缺少了能够代表行业利益的专门机构,当存在与其它强势部门的矛盾或纠葛时,就会导致政策性支持或租金的减少。

  电力产业的管理体系在表面上也历经了类似的过程,初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向专业化监管、政府宏观协调和大企业主导的转化,但市场机制的缺失和部分业务垄断的存在,使电力产业无论是在市场结构、集团势力还是规制偏好等方面,都比煤炭产业具有影响力。

  总之,基于对产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所进行的比较分析,充分说明了集团势力会影响规制机构对煤电产业的偏好,即利益集团假设的存在。

  3、规制者干预方式偏好的分析

  政府对电煤价格的长期干预,导致了二者在纵向产业体系中地位的不平等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巨大差异。政府曾先后对电煤价格通过统一定价、双轨制、国家指导价和双边磋商等方式予以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为什么管理者比较偏好使用价格干预方式来协调煤电关系,而非设计出一个二者都比较认可的动态机制?主要原因在于电力产业竞争模式的引进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由于输配售垄断和发电领域寡头垄断的同时存在,电力产业是一个没有市场的特殊领域。在下游产业缺乏通过竞争消化或转移成本的前提下,煤炭和电力的矛盾,实质上就是电力和政府的博弈。从保障和稳定电力供给的目标出发,政府既有在波动较大时干预电煤市场的激励,也掌握了干预的手段。价格限制的短期效应明显,与直接调节电价相比社会负外部性也很低。不仅如此,政府还可以通过企业所有者的身份,以及对铁路运输这一关键资源的控制,迫使煤电双方执行干预措施。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直接的干预对规制者而言具有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即假设3是成立的。

  四、煤炭和电力产业关系扭曲的效应分析

  煤炭和电力产业关系的扭曲存在多种表现形式,例如煤炭产业的有机发展被抑制、产业自生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下面以电煤价格变化为主线,描述性地说明关系扭曲的多重后果。

  (一)煤炭和电力产业总体能力差异的比较

  在中国一次和二次能源的结构中,煤炭和电力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但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截然相反。从1980年到2006年。二者总产值的绝对值

  都实现了超过100倍的增长,增速也经历了两次u型变化过程,这与中国工业增长的模式在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和2005年以来所表现出的重化工业趋势是一致的。但由于比价不合理,在工业体系中煤炭产业的地位远远低于电力。对二者增加值的比较也可以得到近似的结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煤炭产业的产值增加率开始缓步上升,并超过了电力产业,除了由于自身稀缺性提高导致的价格提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理念下,诸如资源、劳动力成本和行业转换费用等在煤炭成本核算中得到了逐步的体现(见表2)。

  (二)电煤价格扭曲与上下游利润率变化

  煤炭价格规制是本文考察的重点,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上下游的盈利能力。具体而言,在计划内电煤比重很高的时期(1985-1993),电煤价格偏离市场电煤价格的幅度越大,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越低。随着电煤的数量计划被重点电煤合同量所取代,以及后者比重的显著下降,电煤价格扭曲的幅度虽然还在拉大,但对煤炭行业的作用已经不明显。2002年至今,电煤市场价的不断攀升成为二者利税率发生相反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在利润和税收总量上,煤炭产业还低于电力产业,但如果减掉回报率低的水电业务,并考虑煤炭产业享受了一定的政府补贴,煤炭产业盈利能力改善的实际程度会减小。(见图2)

  (三)要素价格扭曲与能源使用效率

  由于低煤炭价格的实施,使得需求无法对价格做出合理的反应,电力产业在配置生产要素和选择生产技术时,不会过多地考虑煤炭成本的变化。具体的表现就是火电装机容量、发电用煤的超常增长,在很长的时期内并未伴随着生产技术效率的同步提高或能耗的显著下降。如图3所示,从1980年到1993年国家决定放开电煤价格之前,发电单位煤耗从每千瓦413克,降低到384克,降幅仅为7%,而同期电煤的消费量增涨了4倍多,电煤比重也增加了10%。2002年以来由于电煤平均价格在快速增加,低价电煤的比例下降到10%左右,要素价格对生产技术选择的作用才显现出来,发电煤耗急剧下降到343克左右。据此测算,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大同煤矿。即便如此,且前我国发电煤耗的平均水平超出德国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近1.1倍,价格的激励作用仍有待挖掘。

  五、结束语

  本文从增长路径、利益集团和规制者偏好三个层面,解释了煤炭和电力产业关系的长期扭曲。基于1980-2006年产业运行和政府规制的实证分析,初步验证了理论假设的合意性。当前,电煤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敏感期,为抑制电煤过快上涨对电力产业的冲击,在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政府采取了直接限制涨幅这一计划手段,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一旦发生显著的效应,煤炭价格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否会被扭转?或进入“放-乱-调”的自我循环?或又被产业集团的利益取向所左右?按照本文的逻辑思路,在煤电关系扭曲的三个背景条件还未得到有效改观的条件下,短期的强制干预只会掩藏产业矛盾,并不能为未来改革路径的设计提供依据。不仅如此,随着中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上下游主垄断。以及主导企业纵向扩展等新情况的出现,煤电关系的走向就显得

  更为复杂或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在进行系统化研究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审慎地做出改革模式或机制设计的选择。

  假设3基于规制者“效率”假设,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预煤炭产业的价格是对直接调节电价的一个替代性工具。

  三、基于特征性事实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整理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炭和电力产业的汇总性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和《中国电力年鉴》,其中1995年之前的数据选自《中国工业交通能源统计资料》。煤炭价格、电煤成本和产业集中度等指标,主要依据《中国物价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和已有研究成果整理而成。

  (二)粗放增长、纵向位置差异与煤炭产业的长期劣势

  1、传统工业化模式与能源产业的价格抑制

  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是一个得到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支持的客观存在,在该模式下,必然形成对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源品的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前提是生产函数缺乏成本约束,即资源品的价格没有起到优化配置的信号作用。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也需要抑制需求或扭曲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来对重工业予以补贴,对煤炭、石油、粮食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予以人为的压低也是一种补贴手段。粗放模式必然伴随着高速增长的目标,要保持那些高GDP效应产业的发展,在刺激需求的同时,还须提高投资的回报,以获得必要的投资率。在市场机制下这一过程是由价格或市场完成的。改革开放之初,鉴于电力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和先导的地位,国家有关部门很早就提出了“电力先行”的主张,并辅之以税收、价外费和加速折旧等政策予以扶持。考虑到煤炭支出占火电成本近70%的比重,在大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已并轨后,占据煤炭总产出50%以上的统配煤矿价格仍有95%以上属于所谓国家定价,这些煤矿的产出在满足火电行业对廉价燃料需求的同时,还要保障钢铁、冶金、化工、机械加工和电子制造等高产值行业的发展,煤炭的价格势必受到严格控制。

  2、投入的GDP效应差异与煤炭产业的劣势定位

  在粗放增长模式下,对煤炭产业的抑制并不意味着对其产能的限制,而是主张煤炭工业创造的收入在制造业和轻工业中实现,即所谓生产资料的低价政策。已有的文献主要局限在对煤炭和电力合理价格的比较上,而未能从两种能源在投入一产出的纵向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寻找答案。

  如表1所示,按照三位数的产业代码,我们计算了煤炭和电力消费的买方集中度。煤炭的下游主要包括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学等四个行业,1980年至今两类集中度指标都在显著提高,属于典型的买方主垄断结构,且后者的产出以生产资料居多。电力产业则不尽相同,买方势力呈现不断下降或分散的趋势,使用的行业分布较均匀,多数是最终消费品的提供者,因而电力产出的GDP效应远远大于煤炭产业,压低煤炭价格的动机会增强。

  上述事实表明假设1是存在的,即追求“GDP”效应的增长模式是煤炭和电

  力关系扭曲的根源之一。问题在于从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出发,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选择:要么压低煤炭的价格,引导电力的投资;要么同时压低电力和煤炭的价格,以补贴下游产业。为什么政府选择了前者?下面的分析将提供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竞争的解释。

  (三)市场结构与组织模式双重不对称下的规制者偏好

  1、市场结构不对称与中间品讨价还价能力差异

  煤炭和电力产业的组织结构在我国长期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这是产业的生产技术特征和政府干预的产物。煤炭产业具有显著的区位性,其市场范围也受运输能力和成本的限制,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呈现出区域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特征。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和使用权的多级配置导致产业的集中度很低,无法体现出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大型煤炭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几起几落,特别是乡镇和个体煤矿的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产业的整体实力。图1给出了煤炭产业的生产集中度的长期变化,很明显,按照传统的贝恩标准来衡量,属于竞争型的结构。这种状态既体现不出煤炭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的技术特征,也与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相吻合。相反,电力产业独家办电的格局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因“全民办电”的政策而有所松动,但原有电力体系内的投资(即国家队)处于主导地位。由电力工业部发电业务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60%以上,2002年电力产业纵向拆分后,五家独立发电企业的占有率还维持在50%左右,远远高于煤炭产业CR8。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图1只计算了电力产业最大企业华能集团自成立以来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在神华集团未成立以前的10年间,华能集团一家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煤炭产业的CR4,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神华集团的大规模兼并重组,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也不会在2001年前后发生逆转。

  煤炭产业结构的松散还源于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导致的利益冲突。按照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速度和规模来判断,煤炭产业是所有能源行业中市场化最充分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形成了“国家、集体和乡镇”平分秋色的格局,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煤矿和地方煤矿的大规模改制,非国有煤矿的产出一度超过了24家统配企业的总和。但是,在煤炭市场处于“双轨制”,特别是政府依旧对电煤进行价格和数量干预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煤炭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就“煤电”产业关系而言,大量游离于政府规制之外的乡镇小煤矿,反而成为火电企业赢得定价权的“蓄水池”。当计划价格高于市场价时,火电企业会选择降低直供电煤的比例;而当计划内价格降低时,又会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增加调配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几次“煤电”矛盾都与这种产出结构和价格机制的不匹配有直接的关系。2001年以来,国家将下放到地方的大型煤矿的所有权统一到国资委后,加大了煤炭企业的整合力度,随着大量存在安全和环境隐患的小煤窑被强制关停,中央所属电力企业在煤炭市场中的谈判地位随着电煤的再度短缺而强化。上述事实表明,在市场集中度和所有制两方面,电力产业都具有相对的优势。

篇十六: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电市场化的博弈分析

  中国煤电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是困扰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利用博弈理论模型,对煤电联营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化改革中,煤电企业实行联营和价格联动将有助于电力成本的降低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我国电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可见电煤市场化下实行煤电联营和价格联动机制的重要性。

  标签:博弈;煤电联营;价格联动

  煤炭、电力是我国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行业。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左右,电煤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是煤炭消费的主体。2003年年底,我国首次出现了煤慌,到2009年有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我国从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变成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市场煤”和“计划电”的双轨制价格使得发电企业成本不可控,收益受限甚至出现长期亏损现象,使企业不堪重负。我国将建立一系列电煤产运需衔接的新机制,全面实现电煤市场化。

  Joskow,运用交易费用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煤电企业的纵向交易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虽然坑口电厂的煤炭供应安排应首选纵向一体化,以此来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但由于规则制度的限制、煤炭供应商的市场势力以及纵向一体化的不经济性,可能会使得长期合同比纵向一体化更有吸引力。[1]JosephP.Fuhr(1990)针对美国电力市场的研究指出,煤电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可能造成煤炭企业生产率降低;同时,纵向一体化后有明显收益时还是应当实行纵向一体化。丁志华、赵杰、周华梅[2],基于VEC模型对对煤炭价格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主要有第二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零售物价指数、电力价格指数、煤炭成本和煤炭供给。这些变量对构成煤炭价格检验模型的精准度较高,能过较好的解释煤炭价格的变化。煤炭价格指数几乎围绕零售价格指数上下波动,电力的生产大小将影响我国煤炭的供应,进而影响价格。徐鸣哲、刘丽丽等基于双重加价模型对煤炭价格联动进行分析,认为煤电联动只是短期内掩盖了煤电运行机制的内在矛盾,煤电冲突的根源在于煤炭与电力体制改革非同步性所致的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解决这一问题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煤电纵向一体化。综合以上看来,学者们认为在煤电矛盾长期存在下,煤电纵向一体化和电力市场化都将是解决者这一矛盾的权宜之计。

  “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同时电力又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针对电煤市场化改革中的煤电联营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一个双赢的结果。

  1煤炭、电力行业的博弈分析

  1.1煤电企业联营博弈的模型建立

  模型假定:

  煤炭和电力企业都是“理性人”,在这场博弈中,煤电市场化,

篇十七: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理论分析

  煤电纵向交易关系是诸多重要纵向交易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这种代表性一方面表现在煤电纵向交易关系涉及到的两种社会基础产品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表现在煤电冲突较为突出。国家曾经试图通过政府协调机制和出面组织,化解煤电冲突,但收效甚微。煤电纵向关系最重要的形式是煤电纵向合约关系。由于历史形成的“惯例”,煤电企业之间采取“一年一签订单的缔约方式”。虽然,国家不断改变协调机制,但这种缔约方式基本未变,延续至今。

  煤电冲突的表现形式在于电煤价格的博弈,其本质在于煤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化解煤电冲突、优化煤电纵向交易合约是许多学者试图解决的难题。林伯强分析了电煤“价格双轨制”、改革路径和“煤电联动”的影响。于立等运用“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分析了“电荒”出现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革的策略。于立宏研究了长期契约中的选择权契约形式和价格调整机制。克莱因构建了“敲竹杠”模型,分析了规范契约条款的成本和默认契约的自动实施问题。

  我们认为,交易合约具有结构性特征,选择最优的合约形式就是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科学判定合适的合约结构变量。影响合约结构变量的主要成本因素是总交易费用、购置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损失。进一步,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清晰界定产权和立约权竞争、不确定性和社会容忍度、运输半径和电煤紧张程度等因素。本文借助于杨小凯新型古典微观经济学模型,分析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结构变量的选择,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结构与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分析框架

  1.纵向交易合约的结构变量

  合约即契约,是从万民法基础上的罗马法体系沿袭而来。从法律角度理解,合约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成

  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规定缔约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合约不仅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本,更是交易的微观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基于合意、自然秩序的契约精神和用以寻找、辨别和商讨交易机会的工具。克莱因认为,合约是“通过允许合作双方从事可信赖的联合生产的努力,以减少在一个长期的商业关系中出现的行为风险或‘敲竹杠’风险的设计装置”。张五常则认为合约是当事人在自愿的情况下的某些承诺。威廉姆森通过研究契约与交易的关系,把合约看成为交易的微观规制结构。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合约代表一种合作博弈的内生均衡过程。

  根据上述,从本质上讲,合约是一种“合意”,既规定了缔约当事人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同时又交易了缔约方当事人的微观制度。遵从合约本质,那么,合约的结构变量可以通过合约期限和合约关系衡量。进一步细分,合约期限变量又可分为长期合约和短期合约两种;合约关系变量又可分为普遍关系合约和特殊关系合约两种。普遍关系合约是指缔约过程主要借助于立约权竞争方式,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降低交易风险和实现交易目标的交易方式,缔约双方发展的是较为纯正的市场信用关系,合约权益规定较为明确,完全合约的特点更明显。相反,特殊关系合约更多的是通过缔约双方业已积累的友情和信任实现合约的缔约和履行,产权关系界定更复杂,交易合约更具不完全合约特征。与合约期限变量相联系,普遍关系合约与短期合约相伴生,特殊关系合约与长期合约相伴生。考虑到在中国环境下,纵向交易产业链中交易主体的类型差异可能影响交易合约的正常实施程度,所以,进一步引入合约对象结构变量,以完整地反映我国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现实选择问题。综上所述,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结构变量包括合约期限变量、合约关系变量和合约对象变量。合约对象变量又可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类。

  2.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分析框架

  基于分工合作的现代企业,实现企业功能完整化的方法只有一个,即采取产业链整合方式。也就是说,需要具备各自核心能力和产业功

  能环节的企业通过交易,实现最终产品制造。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产业链的整合和衔接,企业功能的优势互补,是通过合约形式实现的。企业合约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预期和信任机制,依此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不确定性,降低交易的风险。

  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两方面看,考虑到我国煤电纵向交易关系的现状,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结构变量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有三个:交易费用系数、运输费用系数和不可靠性风险损失的社会容忍度系数。交易费用系数(k)表示为实现交易所必需的费用,这些费用取决于交易技术、制度安排等。现实中,实现成功交易和降低交易费用的交易技术包括产权界定和立约权竞争。前者通过深入协商、加深关系、清晰产权的方式订立交易合约,实现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交易风险的目的。后者通过增加潜在贸易伙伴,实现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交易风险的目的。两种交易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社会制度安排,包括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也包括社会习俗、惯例、行规等非正式制度安排。也就是说,交易技术与制度安排的协调统一,才能保证交易费用的降低和交易风险的有效规避。

  煤炭属大宗消耗物资,运输成本影响到最终煤炭的到厂价格,进而影响用户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是一个运输能力供给与需求矛盾较为突出的国家,运输能力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中间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在运力紧张、铁路运输企业拥有行政垄断和市场优势的情况下,煤炭运输费用系数自然也必将是影响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重要变量。由于煤炭赋存和需求分布的现状,决定了煤炭运输主要借助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存在差异,也决定了运输方式存在合理的运输半径。在合理的运输半径范围内,用煤企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运输费用系数的变量之一。煤炭需求具有典型的经济周期特征,经济处于上涨期间,煤炭社会需求增加,反之下降。与之相伴,往往出现社会煤炭供需紧张程度的差异。当煤炭供

  需紧张时,合理运输半径可能被人为拉长,换句话讲,当人们不能得到更廉价运输成本的运输方式时,为了得到所需的煤炭,可能会接受相对更大的运输费用系数。

  立约权竞争和产权界定合作方式都存在一定

  的不可靠性,进而产生风险损失。这种风险损失除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外,同时还将导致对社会的损害。特别对于电力这一特殊的商品,社会供给出现短缺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煤电合约的确定和执行,还必须考虑合约不可靠性风险损失的社会容忍度系数。影响合约不可靠性风险损失的社会容忍度系数的变量包括不可靠性风险社会福利损失和企业类型。前者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利益损失的容忍性,后者则反映了人们对不同企业类型承担社会责任的认同和宽容程度。一般认为,人们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认同度和宽容度较国有大企业高,也就是说,人们往往认为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而国有大企业应首当其冲。当然,合约不可靠性除了合约本身存在系统性风险外,还存在道德风险引发的不可靠性,这种不可靠性与企业行为取向有关,人们对不可靠性风险损失的社会容忍限度更多地出自此。

  综上分析,煤电企业纵间交易合约选择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决定因素

  根据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结构变量,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侧重于与大企业合作,还是与小企业合作;与合作企业签订长期合同,还是短期合同;合作双方倾向于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还是采取通过市场竞争获取谈判优势。由于涉及3个纵向交易合约结构变量和交易双方行为取向,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形式会很繁杂,选择决策也很复杂。但从理论上讲,出于缔约行为人的经济人假设,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基本理论依据还是成本最小化原则。

  煤电企业之间形成纵向交易关系的载体是电煤,电煤合同是构成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的表现形式。从构成电煤合约完全成本的角度

  看,电煤合约的总成本包括总交易成本、完全购置成本、风险损失成本等。我们用如下公式表示电煤合约的总成本,即:

  Cz=Cj+(p+Cy)+Cf

  其中,Cz表示电煤合约总成本,Cj表示总交易费用,包括用于界定合约精确度的外生交易费用和选择制度自身决定的内生交易费用,p表示电煤购买价格,Cy表示包括装卸、堆储、转运费用在内的运输成本,Cf表示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

  1.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交易费用决定:合约精确度与立约权竞争的两相替代

  交易费用大小影响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选择。煤电纵向交易合约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链分工基础上的关系合约。这种合约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实现合约的订立、实施和监督。这类机制包括上述的清晰界定产权和立约权竞争两种方式。按照杨小凯的逻辑,假定一个现有或潜在供应者能履行交付用于生产产品的中间品xd的概率为r,而不能交付xd的概率是q=(1-r),并且所有供应商不能交付概率是相互无关的。于是,x的买主当其现有供应者不能交付时,便能转由N-1位潜在供应商中之一供应,因而只有当N位现有和潜在供应商都不能交付时,购买者才得不到。N位供应商都不能交付xd的概率为(1-r)N。所以,x的买主得到xd概率是:P=1-(1-r)N。r定义为合约条款的精确性,从提高贸易履约概率的意义上来说,个人也能因改进合约条款而获益。令1s为花费在界定和履行合约上的时间,假设s是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费用系数,则1s与r之间的关系可用1s=sr表示。这说明如果个人想要保留与N位供应者立约的权利,则必须为此权力付出成本。又令1c为x的买主与N位现有和潜在供应者

  保持潜在的贸易关系所花费的时间,c为界定立约权的交易费用系数,则1c=cN。

  我们用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费用系数s的倒数和界定立约权的交易费用系数c的倒数,即1/s和1/c,分别表示两种缔约方法各自的交易效率,则这两种交易效率都与法制、通讯技术以及其他社会技术和制度安排有关。对应于不同的法制、通讯技术和社会技术制度安排,两种缔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效率,进而影响不同缔约方法的选择。不难理解,在现实中,人们面临缔约过程中界定产权所需的交易费用与界定立约权(或拓展潜在机会)所需的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选择。正如杨一黄模型所示,这种两难选择和旨在降低合作失败风险的强化竞争与提高合约中产权界定的精确性之间的替代有关。上述两难选择通过P=1-(1-r)N和1s=sr、1c=cN很容易看出。不同交易方式交易效率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缔约方式的选择,如果界定立约权比拟定合约条款有高得多的交易效率,则有效率的N可能很大,而有效率的r可能相当小。在这种情况下,x买主为实现交易可能选择界定产权的精确度低、但对劳动市场竞争的依赖程度高(N)的合约形式,放弃r大而N小的其他合约形式。反之亦然。

  通过构建不同组态决策模型,借助于角点解求解方法,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杨小凯等分析了专业化程度、交易效率对分工和自给自足组态的均衡选择问题。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提高1/s和1/c的可相互替代性,这也说明了提高拟定合约条款的交易效率,将开创一个合约条款精确程度高、对现有和潜在供给者间竞争的依赖程度小的中间产品市场。反之,提高界定立约权的交易效率将使中间产品市场中的合约模糊程度升高,且对竞争的依赖程度增大。

  2.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完全消费成本决定:完全购置成本和风险损失容忍度的权衡

  假设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的签订与执行需要花费电煤购买价格成本和负担运输成本,以及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

  险损失成本,这三种成本综合起来,我们统称为完全消费成本,并称电煤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为全部购买成本。从纯经济学意义上讲,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表现为纯社会福利损失。某种事件引发的纯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则表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越高。另外,总体来讲,在我国人们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度和美誉度相对较高,同时也要求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反过来讲,对国有企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的行为接受度相对较小,容纳性差,所以,企业类型也是影响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的重要变量。归纳起来,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纯社会福利损失和企业类型,则cf=F(m,t),其中,Cf表示由于

  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m表示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纯社会福利损失,t表示企业类型。降低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的方法是必须加大风险防范的物资储备。无疑,这势必增加全部购买成本,并且随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升而提高。考虑到分析问题的方便,用不可靠性风险损失社会容忍度系数与全部购置成本的乘积替换全部购置成本和由于分工交易产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损失成本之和,即用(p+Cy)·ym替代(p+Cy)+Cf。与前同理,ym取决于纯社会福利损失和企业类型两个变量。综上所述,电煤合约的选择依据是实现最小化合约总成本,而电煤合约的总成本为Cz=Cj+(p+Cy)·ym。如果能降低电煤合约的每项成本,则电煤合约的总成本就能降低,进而带来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四、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结构变量的选择分析

  煤电纵向交易关系表征上看是电煤合约关系。借助于“电煤”载体,实现煤电产业的纵向交易连接。那么,表征上的煤电纵向交易关系是

  电煤价格、价格形成机制和合约实施具体方式问题。但我们认为,表征的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只是煤电纵向交易关系的一个方面,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间的纵向竞争关系。除此之外,煤电产业内竞争,如电力行业的发电和输配电竞争、煤炭行业的大小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该产业利益格局,也决定产业间纵向交易关系现状和冲突根源。从现实情况看,煤炭行业竞争性强,煤炭企业可能在区域内会表现出垄断特征,并随着国家和地方“资源整合”的深入,资源集中趋向日益明显,但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可竞争性格局较明显。而电力行业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依赖明显,企业连接紧密,且输配电环节受国家规制,形成电力产业竞争性相对强的发电环节和规制性相对强的输配电环节并存的产业内竞争格局,再加上电力产业改革的相对不彻底,导致电力产业可竞争性较弱。也正是由于电力产业实施的部分规制特性和煤炭产业的竞争性特征,导致煤电产业间的冲突升级和反复博弈。

  1.产权界定和立约权竞争与煤电纵向合约变量的选择

  产权界定和立约权竞争都是降低纵向合约总交易费用的有效方法,也决定了纵向交易合约的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的存在赋值,进而影响合约关系类型的选择。假设配煤是可行的,发电机组对煤炭品种和内在质量不具有很强的技术依赖性,进而资产专用性不产生对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影响。

  (1)当其他变量参数不变、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费用系数(s)降低时,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费用系数(s)降低,意味着清晰界定产权的缔约方式的交易效率提高。造成该效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经验学习曲线的影响、缔约双方关系深化的结果、清晰界定产权技术的提高或产权识别技术的提高等。无论什么原因,s的降低将会导致清晰界定产权缔约方式的总交易费用下降。准确地讲,总交易费用的降低是由内生交易费用的下降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在保持外生交易费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内生的交易费用实现了总交易费用降低的目的。对应于不同的缔约方式,s的降低

  更有利于外生交易费用较低、内生交易费用较高的特殊关系合约的订立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合作伙伴之间的特殊关系,更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实现对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最优选择。

  (2)当其他变量参数不变、立约权竞争的交易费用系数(c)降低时,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立约权竞争的交易费用系数(c)降低,意味着立约权竞争的缔约方式的交易效率提高。造成该效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强化、信息和通讯等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机制的完善和信用体系的建立、第三方治理的建立和功能的完善等。②同样,无论什么原因,c的降低将会导致立约权竞争缔约方式的总交易费用下降。准确地讲,总交易费用的降低是由单个交易的外生交易费用的下降,并延伸导致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而产生。也就是说,立约权竞争的交易费用系数(c)降低更具延伸效应和间接效应。基本的改变机理是:立约权竞争的交易效率的改进,导致单个交易的外生交易费用的降低,受益人把节约下的钱用于强化立约权竞争,寻找更多的符合企业需要的潜在供应商,扩大的供应商群体对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和经济性产生良性影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进一步降低内生的交易费用,进而降低总交易费用。同理,对应于不同的缔约方式,c的降低有利于内生交易费用较低、外生交易费用较高的普遍关系合约的订立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拓展合作伙伴数量和强化市场竞争作用,更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实现对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最优选择。

  (3)两种缔约方式交易费用系数同时改变时,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假定现有缔约方式处于均衡状态,即现有缔约方式处于完美、双方认同的状态。当1/s1/c时,说明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快于立约权竞争的交易效率的提高,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提高合约的精确度更有利于降低总交易费用,那么,采取特殊关系合约形式是最优选择。相反,当1/s1/c时,说明界定合约规定的产权的交易效率的提高慢于立约权竞争的交易效率的提高,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增加合约立约权竞争更合算,那么,采取普遍关系合约形

  式是最优的。

  2.不确定性和社会容忍度与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

  任何交易都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下,并会产生不确定性结果,进而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危害。奎特较早认识到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他认为任何有效的判断或决策都承担相应程度的不确定性。加林·库普曼斯更是把不确定性区分为初次和次级不确定性两类,并认为社会经济组织中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库氏的两类不确定性的区别只是决定因素的区别,前者更多地依赖于环境变化差异变量,后者更多地依赖于“沟通缺失”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性变量。但两者的共同点也是明显的,即库氏的两类不确定性都具有非策略性特征。威廉姆森进一步拓展了不确定性类型,他认为:“当交易各方都处于一种双边依赖的状态时,这种策略性特征就会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这样,认识第三类不确定性即行为(或者二元)不确定性,就有用了”。

  三种不确定性中,又以由于机会主义形成的行为不确定性对缔约双方合约选择和执行的危害最大。现实中,也常常出现诸如以次充好、人为违约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时候出现频率更多。煤电双边贸易中,行为不确定性在大小企业都存在,但尤以小企业更甚。这势必给双边贸易对方带来风险,造成不可靠性风险损失,比如增加公关费用和停产损失。前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后者既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又造成社会福利损失。那么,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包括电煤价格和不确定性风险损失在内的全部购买成本。

  从社会学角度讲,人们对社会的非正常状态有一定的可接纳容忍度,超过社会容忍度阈值,会出现怨气、牢骚、冲突,甚至动荡。不同类型企业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大企业比小企业影响程度更高。另外,社会舆论对大小企业的行为准则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和认同感也不同,一般而言,社会对大企业的要求会更高些。那么,大企业无论从满足社会要求还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都必须提高企业行为的可靠性。结合中国工业传统和实际状况,煤电企业的“大大结合”,即大型电力企业与大型煤炭企业的双边贸易结构可以降低行为不确定性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反,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大小结合”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如煤炭短缺时,造成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出现超出社会容忍度阈值范畴的状况,整个社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在出现较大社会福利损失的情况下,强大的社会压力和政府干预,借助于社会“修正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会使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回归“大大结合”状态。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小大结合”会使电力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在市场“修正机制”的作用下,会使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关系改变为“小小结合”状态。

  3.运输半径和电煤紧张程度与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

  电煤属大宗货物,需要运力保障,运输成本占电煤全部购买成本的比重也不小,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的可得性影响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变量的选择。从产区到用户,电煤运输方式无外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相对而言,铁路运输成本较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较易得到国家铁路运输计划的支持。在正常的市场环境和供需状态下,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和谈判能力,采取单纯性的特殊关系合约,无法获得由于市场竞争带来的成本节约。本着成本最小化原则,在满足生产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就近、低价、竞争性替代”成为电力企业的优化选择。那么,采取短期缔约、价格一年一谈、普遍关系合约成为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主要特征。随着电煤供需紧张程度上升,成本领先、兼顾安全的决策原则开始出现,则在坚持采取短期缔约、价格一年一谈、普遍关系合约的原则基础上,出现部分相对期限较长、固定定价机制、特殊关系合约,形成部分普遍关系合约、部分特殊关系合约的市场合约结构格局。再进一步,电煤出现供需紧张状况,保障煤炭供应的可靠度成为关键因素之一,电力企业希望签订特殊关系合约,但拥有市场竞争地位的煤炭企业却会提出提高电煤价格的要求。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合同履约率较高,合同期内的煤炭供应不成问题,但下一个订货周期的电煤价格的博弈不可避免。从长期发展角度看,面对市场势力强大的电力企业,与电力企业相比,煤

  炭企业更愿意签订基于特殊关系的合约。

  电煤供需紧张程度决定着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复杂程度。电煤供应紧张就会使得原本均衡、复杂的交易合约关系更加复杂。电煤供应不紧张时,煤炭产区内小煤矿的存在,使得煤炭产区内的电力企业拥有更大的机动性和可选择性,供应商的替代费用低,运输成本可控,在小煤矿的价格较低时,往往选择小煤矿的煤。但小煤矿具有强烈的逐利特征,行为不确定性大,可靠性差,在电煤供应紧张时,会不遵守供货合同,造成电力企业的供货断档,严重影响电力生产。

  总之,电煤供应紧张程度和公路运输合理半径是决定煤电纵向合约的重要变量。一般认为,在电煤供应不紧张时,公路运输合理半径内,均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是“小煤矿+普遍关系合约”;公路运输合理半径外,均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是“大煤矿+普遍关系合约”。在电煤供应相对均衡时,公路运输合理半径内,均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是“小煤矿+普遍关系合约”;公路运输合理半径外,均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是“部分特殊关系合约+部分普遍关系合约”。在电煤供应紧张时,出于供货可靠性考虑,均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是特殊关系合约,特别是“大煤矿+特殊关系合约”。

  五、结论

  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具有结构化的变量特征,结构变量包括合约期限、合约关系和合约对象等。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就是如何决定合约的结构化变量,进而构成多重交易合约形式。从根本上讲,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形式的选择还是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考虑到电煤产品的特殊性和下游电力产品的社会基础产品属性,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总成本构成包括总交易费用、全部购买成本和不可靠性风险损失成本等,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选择必须权衡三者的关系。总交易费用受制于交易方式和社会技术及制度影响,人们需要在采取清晰界定产权交易方式和立约权竞争交易方式中进行取舍。不同的交易方式形成了差异化了的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进而决定了合约关系变量的选择。同样,电煤供需紧张程度和运输半径也影响煤电纵向交易合约关系变

  量的选择。交易会带来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特别是行为不确定性,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考虑社会容忍度和不同企业类型的社会认同度,虽然现实中可能出现各种结合形式,但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大大结合”和“小小结合”会成为均态。

  与其他纵向交易合约一样,煤电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核心还是利益问题。煤电冲突的表面现象电力产业与煤炭产业间的利益分配,集中于电煤价格的博弈,实质上煤电冲突的关键是产业内竞争和规制问题。现实中,一年一次的价格协商模式必然导致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重复零和博弈。虽然电煤供需紧张程度存在周期性变化和煤炭企业区域性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市场势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但是从长远看,在我国电力企业还是处于较有利的市场竞争位置,与煤炭企业相比,电力企业没有更大的积极性签订基于特殊关系的长期交易合约,并试图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时候借助于电力产品的社会基础产品的属性和业已形成的行业特殊的影响政府的能力,“捆绑”政府,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规制格局。解决煤电冲突和优化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的途径包括:放开电力管制,实行纯市场化竞争改革方案;通过换股,实现电力产业和煤炭产业的利益融合;发展电煤期货市场,编制电煤市场价格指数,制定新的电煤定价机制,改变电煤订货模式,形成复合合约结构。

推荐访问:煤电企业涉及什么理论 涉及 理论 企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