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龙子湖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5-20 16:44: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子湖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龙子湖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调控政策,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非同寻常的挑战,深入推进 “13811”工程,全面掀起大建设、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高潮,全区经济社会步入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期,圆满完成了当年及“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做强大产业,促进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向好。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亿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9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5.31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收入3.0亿元,增长26%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增长47%;实现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26.9%;实现销售产值66.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家,新增14家。TCO导电膜玻璃、超白压延玻璃、超细硅酸锆、电容氧化锆、球形石英粉等新材料产销两旺,2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示范电站建成投产,中航三鑫二期650吨超白压延玻璃及配套生产线基本建成,恒泰玻璃、华瑞玻璃、盛世水晶等项目开工建设。泰格生物、富博化工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神舟机械、液力机械、经纬轮辋钢扩建项目正加快推进,金威滤清器、宏业集团、海螺水泥等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申报专利130件,新建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泰格生物Vc磷酸酯列为国家新产品,神舟机械等3家企业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企业改制和退市进园工作,纺机厂、染化厂完成改制,三联木艺等3家企业退出市区,飞龙铝业、无线电二厂、墨水厂、家具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加快实施。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增长5.3%。特色农业步伐加快,实施李楼乡蔬菜基地和东风村特色蔬菜项目,建成张巷村西瓜育苗基地,全年新增蔬菜面积2000亩,新增林地500亩,新增市级养殖小区3个,新建农家乐项目5个。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升,新增菌绿康鲜菇、雄牛鹌鹑、绿新蔬菜、益农果蔬专业合作社4家,新增注册商标4个。开工建设农民工创业园,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培育创业之星50名。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全面编制村庄规划,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张巷村村庄整治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建成,实现土地流转250亩。

第三产业平稳发展。实施商贸振兴计划,陆续启动10大市场建设,景文百货和华联续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美的家电城皖北销售公司入驻我区,大润发超市、乐购二店、宏业干鲜批发市场正在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工程全部得到落实。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新增私营企业154家、个体工商户2678户,新增注册资本10.4亿元。积极发展旅游业,大明皇家游乐世界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万绿森林公园、玉金香酒店升级改造推进加快,桃花节、采摘节等农家乐旅游项目知名度逐年提高。

一年来,积极策应全市“三年大建设”计划,大手笔规划,高品位建设,强力度推进,深层面提升,东进号角全面吹响。

城乡规划步伐加快。全年投入200多万元,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各类规划12个。8平方公里高铁新区控制性规划已获审批,大明皇家游乐世界风景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长淮卫镇和李楼乡总体规划、老城区东部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高铁工贸园区2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区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成,进入报批阶段。

棚户区及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加大。以大拆迁带动城市大建设,全年拆迁81.8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51%。实施房地产改造项目22个,开工面积43.6万平方米。亿发久家园、宏都花园、牡丹园、师范府邸二期、水科花园等旧改项目接近尾声。长淮保障性住房、肉厂南村棚户区、新淮路四建宿舍、唐家花园、纺机厂宿舍、液力机械厂宿舍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泗水苑、友谊医院、18号棚户区、橡胶厂地块正在加快拆迁。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胜利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辖区段拆迁安置有序推进,火车站广场交通组织工程进度加快,高铁站西广场全面动工。220千伏牵引站建成使用,完成城市中环线辖区段征地前期工作。全年改造交通一巷、治淮中心巷等小街小巷20条。加大区乡两级道路改造力度,完成了曹山路、新河桥、孙陶桥改造工程,开工改造淮李路、洪李路、淮丰路,全年修建农村公路10公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洪山水库、老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湾村和东风村配套排水工程、贾庵村塘坝开挖工程顺利完工,高郢泵站、黄泥山灌溉站维修改造工程如期竣工。

城区形象不断优化。城市管理力度加大。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坚持控、疏、堵相结合,推行重心下移,持续开展了“七项整治”活动和非机动车规范停放活动,两站地区、蚌医附院周边、解放二路以及二手手机市场、摩托车市场等重点区域整治成效明显,“两年明显见效”目标基本实现。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推行违法建设巡查网格管理,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拆违突击月活动,全年拆除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75%,违法建设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富有成效,全年投入创园资金305万元,累计植树33万株,新增绿地169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全部完成。扎实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完成了垃圾清洁工程,胜利东路、东海大道两侧及延伸等形象带创建工作逐步深入,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一年来,全面聚焦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跨越崛起态势形成。

项目投资势头强劲。全年实施重大项目67个,其中国家重点工程1个、“861”项目13个、“3461”项目2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有效投入显著扩大,对上争取成效明显,共争取市级以上项目21个,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政府性投资持续增加,在重大项目、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领域全年投入资金1.8亿元。项目谋划工作加强,开展了项目谋划月活动,累计谋划项目161个,项目库投资容量427亿元。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银企联合、企企联合,全年举办银企对接活动3次,新增贷款10.5亿元。

招商引资富有成效。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花鼓灯歌舞节及经贸洽谈活动,全年引进项目68个,在谈项目25个,到位资金30亿元,增长75%。驻点招商初见成效,首批驻沪招商组累计签约项目3个、在谈项目9个。招商体量逐步增大,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福建新恒基、苏州科赛、上海英流机电、上海法姬娜等知名企业入驻我区。

东部开发彰显活力。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和土地整理工作,全年征地1200亩,完成报批土地570亩,正在报批1000亩,基本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深入开展违法用地整治工作,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区工业园更名为高铁工贸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古杏路、栖岩路和方家沟水系改造全面完成;园区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特种玻璃、机械电子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45家,在建项目22个,当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实现产值32亿元,申报省级工业园上报待批。

一年来,始终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高度关注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积极筹措资金,全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7000多万元。33项民生工程普惠于民,8件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44.7万元,惠及低收入家庭9.6万人次。农村敬老院服务设施水平逐步提升, 2500平方米长淮卫镇敬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放重度残疾人救助资金55.7万元。加强劳动就业工作,新增就业6255人,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3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0人,帮扶银发空巢、孤寡、伤残老人1210人。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800座。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实际享受租金补贴2169户,保障人口4939人,保障面积6万平方米,争取廉租房指标381套。

安定局面不断巩固。信访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开展区级班子成员大接访活动,越级省市访大幅度下降,实现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期间进京零上访,上海世博会期间的维稳工作获市通报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新成绩,开展“双百日维稳攻坚行动”、“亲情帮教送温暖”、“十个一校园安全防范”等活动,加大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帮教监管力度,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传销行为,捣毁传销窝点90处,驱散传销人员2000余名,多次受到市通报表彰。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固校舍3.4万平方米,重建师范附小、黄坝小学、凤四小、工农小学教学楼,启动21中、淮上小学幼儿园教学用房建设和解二小异地新建扩建工程。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建成留守儿童教育之家23个。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2所乡镇医院实现药品“零差价”。新建改建东升、解放、延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5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李楼乡综合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11个、农民健身示范点4个,为50个村居配置投影仪。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之内,治淮街道、解放街道创建全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示范街道通过验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卓有成效。加强统计工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人民武装、双拥、人防、民族、宗教、外事、区志编纂、应急管理、残疾人事业、机关事务管理、公共机构节能、婚姻登记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更加科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区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服务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始终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和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全年办结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5件、政协委员提案6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坚持依法行政,推行行政问责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2010年取得的各项成绩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期间,全区人民围绕“繁荣、文明、平安”龙子湖区建设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富区、民生稳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创新抓经济,勇于开拓敢争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喜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8.2%(含下划企业增量);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重为5514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5%,社会事业各项指标全部实现, “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招商引资为主引擎,招大引强,主攻项目,扶持骨干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改制和退市进园力度,工业支撑作用逐步提升。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比“十五”末新增51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是“十五”末的12倍,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为支柱和以新能源新材料、特种玻璃、汽车零部件、电子等产业为后发的工业产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三产富区”战略不动摇,做到发展与调整并重,抓大促小同步,开放搞活共举,优化商贸流通设施配置,培育发展各类商贸业态。积极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开展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大型农机下乡活动,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3个。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以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活动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整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整治城区主干道景观带,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任务,街道、社区、城管三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逐步健全。“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 “民生稳区”战略不动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就业,重保障,促事业,保稳定,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全面发展。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3亿元。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全面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均衡布局有序推进,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净入学率均达到100%。城乡文化体育设施逐年增加,“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1‰以内。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药品监督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开展建区以来区志编纂工作,初稿完成70万字。人民武装、“五五”普法、行政监察、审计、统计、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老龄、爱国卫生、应急管理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设,以大投入带动大建设,以城建、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实施旧城改造项目32个,规划总面积178万平方米,竣工17个,建成商品房66.4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小巷50条;完成方邱湖切滩退堤、老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修建农村公路37.2公里,新建、改造乡镇桥梁11座,改造灌溉站3座。

各位代表,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我们在危机中奋进,在困难中攀高,不断凝聚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为跨越发展、崛起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新思路、重点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五年的奋斗历程中,最凝聚人心的是区委坚强领导、果断决策,筑成了全区崛起腾飞的坚强基石;最振奋人心的是全区干群齐心协力、艰苦拼搏,换来了全区跨越发展的丰实业绩;最鼓舞人心的是改革开放和各方朋友倾情投入、共同关注,增添了全区加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全区干群,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全区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官兵、市内外投资商、企业家和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集聚水平还不够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支柱产业的质量和体量仍需提高,推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仍需进一步破解,项目用地需求与实际供地能力矛盾突出,银企对接、银政对接、企企对接工作仍需加强。三是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民生事业与满足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加速城郊转型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和利益再分配中出现的一些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化解。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执行力尚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 “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加速期。当前,我们正面临不断向好的宏观形势。面对全球经济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环境,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并向中西部倾斜,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省的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对蚌埠市的发展寄予厚望,不仅赋予蚌埠享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振兴皖北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还享有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国家、省市鼓励区域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也昭示着我区的发展环境将会更加宽松。随着全市“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逐步实施,以高铁新区为龙头的全市发展高铁经济战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示范战略、龙凤发展联动战略规划,为我区在更高平台、更高层次、更高速度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当前,我们已积聚了加快发展的众多优势。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加快聚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势头日趋强劲。同时,全区上下聚心聚力、创新创业,谋发展、思发展、促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促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生态立区、民生稳区”四大战略,继续推动“13811”工程,倾心打造“高铁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型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胜地”,着力构建“经济繁荣的富裕龙子湖区、山水园林的生态龙子湖区、稳定平安的和谐龙子湖区、充满底蕴的魅力龙子湖区”,力争至“十二五”末,把我区建设成经济强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包容性增长的创新型城区。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翻两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5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学前儿童入学率85%。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景:

一是以大产业为支撑,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新提速。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区”作为跨越崛起的第一战略,围绕“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做强大工业”,以提升新型工业为主攻方向,以高铁工贸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示范区为主平台,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玻璃及玻璃深加工、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食品加工八大产业,打造胜利东路传统工业带、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方邱湖高科技产业转移基地和船舶工业园四大板块。加速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玻璃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粉体材料、超白压延光电玻璃、非晶硅玻璃基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日用玻璃等重点产业发展,向高端化延伸。加速提升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区内四大制药企业,扩大Vc、新型抗生素、生物材料的生产规模和品质,继续保持生物发酵技术世界领先地位。积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方邱湖区域综合整治开发,启动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与江苏科赛、张江高科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科赛现代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和船舶工业园,发展精密铸造、机械加工、船舶制造、模具机床、汽车改装等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转移基地和船舶制造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业,扩大传感器、电子原件、电子功能组件、电阻电容器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引进先进IT产业,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领域有所成就。巩固和加强建材、滤清器、轻纺、食品加工等传统基础产业,延伸链条,促进升级,形成稳固基础支撑作用。全力加快高铁工贸园区建设,培育产学研结合平台,加快东部工业产业集聚,争创省级开发区。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末,打造产值超100亿元园区2个,培育产值超50亿元产业5个、超10亿元企业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期内上市企业3家。

二是以大商贸为带动,奋力提升经济发展新业态。围绕老城区旧城改造和高铁新区建设,加快火车站商圈、东部商圈、高铁商圈“三大商圈”建设,并依托“三大商圈”建设三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东西商圈贯通,产业发展互动,树立商贸大区品牌。充分利用高铁新站区建设契机,致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建设好十大市场。着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产权、创业服务等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综合开发龙子湖、锥子山、老山和东西芦山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长淮卫古镇和李楼旅游特色,全面建设以大明皇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打响 “孝”文化品牌,做强“农庄”经济,形成珠城东部旅游新亮点。

三是以大建设为引擎,聚力拉开城市建设新框架。按照“一核、两翼、五分区”的总体开发框架,以中心城区改造为核心,以长淮卫镇、李楼乡为两翼,重点推进滨河东片区、高铁新区、胜利东路两侧沿街区、鲍家沟生态带、两站及周边老城区的建设和改造。加强旧城改造力度,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适度发展商品房,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加快城区扩张和功能完善,综合开发方邱湖地区,实施高铁新区8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建成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加快城区道路、城乡公路和园区道路的规划建设,新建东海大道东段,升级改造胜利东路、蚌长路和淮李路,构建“三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形成东部交通网络。加强园林绿地、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高档餐饮、星级宾馆、专业市场、大型超市等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

四是以大联动为突破,着力促进城郊经济新转型。牢牢把握城区与城郊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发展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形成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大力提升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工作,加速土地流转,推动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逐步完善安全饮用水、排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城郊农村社区化进程。

五是以大和谐为促进,努力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新局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就业和创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工作保障机制。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强计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健全社区和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城乡群众文体生活。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蚌埠市龙子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11年工作重点及任务

各位代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奋力崛起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部署,坚持“双轮”驱动,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发展,紧紧围绕“抓住新机遇、做强大产业、扮靓东大门”的新要求和“东部开发新速度,产业发展新提升,城乡建设新局面,和谐社会新水平”的“四新”目标,全方位实施“13811”工程,大力度推进,创造性工作,最优化追求,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圆满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在龙子湖区跨越崛起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综合分析和研判,按新的核算口径,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42.87亿元,增长15%,其中一产增加值1.99亿元、二产增加值23.78亿元、三产增加值17.1亿元,分别增长5%23%9%;财政总收入6.3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收入3.59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增长40%;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增长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1年将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业支撑地位,促进经济全面提速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抓升级、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建立支撑跨越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1亿元,增长23%;力争全年产值超1亿元企业达到16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力争12家。

加速增量扩张。积极提升支柱产业产能,推动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滤清器、船舶制造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支持八一化工、泰格生物、富博化工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年产1.8万吨Vc系列产品和1万吨酸化剂项目建设,扩建PVB高分子材料生产线。加大神舟机械、禹王集团融资力度,力促特种船舶制造、豪华游艇制造、汽艇维修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液力机械油缸和变矩器项目建设,实现年内投产。开工建设混凝土搅拌车和众成压铸机项目。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建成电子汽配园,加快通利汽车改装、汽车节能电池、恒高测控项目建设,确保智敏电器传感器、天盛机电精密注塑、振发油缸项目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汽配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力度,加快中航三鑫二期项目建设,确保650吨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150t/d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项目,积极推进盛世TCO光伏玻璃、LED光电产业园、华泰日用玻璃、杜氏玻璃等项目尽早落地。努力培育节能环保、包装材料等新型产业,开工建设汇通标准化厂房和三联木艺包装材料产业园。

加速创新驱动。继续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外智外资,打造科技转化高地。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力争全年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新增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3个,申报专利140项。

加强调度服务。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扶持政策,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密切银企合作。积极推进企业战略重组,鼓励中小企业与同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市场联合、产业链整合,培育领军企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推进企业改制,加快工业企业退市进园步伐,优化资产、资本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产的综合效益。

(二)全力加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高位拉动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力争全年谋划项目120个以上,续建和开工项目75个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

加快重大项目实施。继续推进省“861”、市“3461”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工业、房地产、商贸和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计划重点实施75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开工项目51个,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4个。积极协助市政府相关单位实施曹山路下穿箱涵、高铁站基础设施、城市东出口、治淮路向西延伸等10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强化资金保障和项目谋划工作机制,实行项目谋划领导领衔责任制。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等领域,科学编制储备项目,力争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以上,储备投资总规模达到150亿元。

拓宽项目投资领域。加大项目和补助资金争取力度,组建项目争取工作小组,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加强有效跟踪,努力提高项目争取和申报成功率,力争全年争取市级以上重大投资项目5个以上。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进泰格生物上市进程。认真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放开、放活投资领域,支持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不断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强化项目推进措施。进一步建立项目运作、推进和服务机制,实行区级领导项目建设捆绑责任制,做到每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加强项目跟踪调度,坚持每半月调度、每月督查通报、季度点评总结,增加巡查调度频率,确保在建项目早日投产,成熟项目按期开工,在谈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继续设立50万元项目奖励基金。加强项目建设环境保障,采用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拆迁、顺利施工。

(三)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增创招商引资优势

加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有力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确保全年招商引资项目达到50个以上,引进市外资金增长40%以上。

突出招商重点。瞄准重点区域招商,扩大驻点招商范围,主攻长三角,拓展珠三角,突破港澳台,新组建3个驻点招商组,勇敢进军500强,引资引智,力争招引一批旗舰型、创新型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招商,结合全区旧城改造、商贸物流、重点特色产业,积极捕捉投资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引进一批符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强度高和技术领先的项目入驻发展。紧盯重大项目招商,加强与成都双虎集团、香港清华同方、海宁皮革协会等企业投资项目及上海电力大学电力工业园项目的跟踪对接,力促落户我区。开展重大活动招商,积极参加蚌埠“开埠百年”系列纪念暨商贸活动,持续开展 “百日春潮”、“夏季风暴”、“秋季会战”、“冬季冲刺”等主题竞赛活动,形成招商引资常态高压机制。

提升载体功能。加强东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要求,完善高铁工贸园区产业规划,启动科赛现代工业园和交通科技园建设,积极做好方邱湖摘帽后船舶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示范园的前期工作。逐步完善各园区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及通讯设施,全力争取高铁工贸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加强园区用地管理,积极开展指标置换,确保优强项目及时供地。加强旧城改造项目编制工作,全面细致调查土地、住房和人口资料,适时推出一批项目挂牌上市。

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招商中心建设,推行“全程代理”和“首席代表”制,做到“一站式”服务,打造“诚信政府”,营造“洼地效应”,提高服务效率。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接受监督,提高服务效能,真正让投资商放心投资、顺心办事、安心创业、舒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调度和考核力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重奖重罚,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区品位

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大建设,推动城乡建设投入、规模、基础设施配套大提速。

全面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实施棚改攻坚行动,力争年内建成肉厂南村、唐家花园、锦城绿雅阁、御景翰苑等10个以上项目,确保泗水苑、友谊医院、18号棚户区、橡胶厂地块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滨河花园、雪华山庄、二钢新村、五丰里公安宿舍、拖附厂宿舍等5个以上项目挂牌出让并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拆迁50万平方米,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火车站站前交通组织工程和胜利路辖区段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积极协助提升改造胜利东路龙子湖以东段、中环线辖区段建设,建成龙山路、石屋路、栖岩寺门前道路。实施农村县乡道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蚌长路、八里岗桥,继续改造淮李路、洪李路,力争全年改造区、乡、村道路50公里。

努力改善城市形象。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强化街道、乡镇的责任主体和社区、村组的基础作用,加大拆违控违力度,健全控违拆违和市容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道路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措施,改造城区小街小巷10条。大力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强社区环境和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努力打造一批文明社区、安全小区。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纵深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五)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大力提升第三产业

提升现代商贸业。加快老城区商业改造,力争大润发超市建成运营,完成华联续扩建、景文百货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乐购二店,推动宏业干鲜批发市场、统一仓库改造、老蚌医门诊周边改造等商贸项目建设。鼓励发展法律、会计、中介等服务业,积极探索物联网的运用,促进信息、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农村商贸业,扩大村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覆盖面,新增农家连锁超市、农村便利店等服务网点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加快东部商圈建设。按照“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的要求,加快高铁新区核心区建设,推进招商和投资大厦、高档商务和住宅区、高铁安置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汽车贸易园建设,谋划好海宁皮革城、奥特莱思购物中心、商贸物流园区、天略钢材等大型专业市场项目,逐步完善新区商务配套功能,增强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能力。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开工建设大明皇家游乐世界,创建万绿森林公园AA级风景区,基本完成玉金香酒店升级改造工程,启动老山度假村项目,推进一批餐饮酒店升级改造,提升接纳服务水平。

(六)促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推进城镇化为核心,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村社区化进程,推动城郊农村转型。

壮大城郊型特色农业。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实施河堤经济带、沿路经济带和特色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农业。放大产业化效应,新增高效农业2万亩,新增蔬菜种植大户30家,新增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新建农家乐项目3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建成区级农民工创业园,当年实现入园项目20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主线,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完成村庄整治项目3个,整治土地500亩,新建农民住宅600户。创新土地运行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力争流转土地300亩。继续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增强抵御农业生产风险能力,减少农业损失。严格执行国家惠农政策,加强“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新增林地500亩。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排灌配套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进垃圾集中处理,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1000座,力争建成一批“清洁、绿色、生态”村庄。

(七)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坚持民生优先。改善民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促民和。认真落实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改善入住人员生活条件。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6700人。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确保新农合参合率在96%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2万平方米廉租房、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行城乡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力争新增5所标准化学校。加大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乡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6个,农民健身示范点2个。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力争在全市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佳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工作,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进一步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强统计工作,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水平。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征兵工作,巩固“双拥”成果,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做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应急管理、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婚姻登记、殡葬改革等工作。支持驻区单位充分履行职能,共同推进“和谐龙子湖区”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探索建立信访评估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努力营造安全发展的环境。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的发展正迎来崛起振兴、全面跨越的黄金时期。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一个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科学发展、符合人民意愿的政府团队,咬定发展目标,夯牢崛起根基,蓄足跨越力量。

坚持科学执政,增强引领发展能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对突破发展瓶颈、促进经济转型、提升招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问题,加强理性思考和深层次研究,在加快发展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快速突破,在快速突破中赢得主动。坚持速度、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高抬目标定位,坚定必胜信念,跳起来摘桃子,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龙子湖区实际、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切实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在敢“想”中拓宽视野,在敢“试”中探索创新,在敢“创”中开辟新路,在敢“为”中抢占先机,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勤政优政,增强履职执行力。加强学习型、效能型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倡导提升敢于碰硬、知难而进的气魄,强化目标传递,健全行政问责制,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促使各级干部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大力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设法办、透明办的良好作风,集中精力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为民排忧解难的实事。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进一步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焕发团结干事的激情,增强开拓进取的动力,坚决防止重点不明、责任不清、推进不力等推诿拖拉现象。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服从区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防止和克服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

坚持从严治政,增强干群凝聚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始终恪守“既要干事、更要干净”的理想信念,“既要勤政、更要廉政”的执政理念,加强重要决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保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创业,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同志!今天的龙子湖区正蓄势待发,明天的龙子湖区将更加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振奋精神,奋进加压,同心同德谋发展,再接再厉创辉煌,浓墨抒写龙子湖区跨越崛起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湖区 政府工作报告 龙子湖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