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黄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2:33: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黄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异常突出的要素制约,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区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万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8336元,增长20.3%;特别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2010年跨越两个亿元台阶,再跨6亿元、7亿元两个台阶,达到7.31亿元、增长43%,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三大需求尤其是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坚持扩大投资,新建了国际汉语言交流中心、黄山岭望等46个项目,续建了香格里国际会议中心、中通凤凰城等51个项目,建成了汤川徽韵商贸城、寨西旅游商业街等34个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43.98亿元、增长35.3%。坚持招商引资,参加中博会、徽商大会和皖粤经贸合作,开展以商引商、产业招商和大企业招商,成功引进盛基药业、中行培训中心等56个项目,到位内资65.13亿元、外资3133.8万美元,分别增长30%22.6%。坚持市场融资,成立了区政府金融办(上市办),完善了金融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新增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通过区国资公司融资1.6亿元,全年新增贷款9.2亿元(含黄山风景区2.6亿元)、增长26%,存贷比达64.6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坚持对上争资,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等机遇,编制项目106个,争取各类资金4.9亿元,其中国债资金9096万元,排在全市区县前列。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商贸流通限上企业11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8亿元、增长21.3%。发展外经外贸,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66.5万美元,增长21.4%

(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二产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1.78亿元、增长16.2%。新增产业基地8700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省级著名商标1个,实现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3.6亿元(新口径)。实现茶业产值3.04亿元,增长11.4%,“猴坑牌”太平猴魁入选“中华老字号”名录,实现了茶叶品牌“国字号”的零突破。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框架基本建成,国家农业示范区争创工作取得突破。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8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89亿元,分别增长39.4%42.1%;其中入境游客60.3万人次,创汇7470.6万美元,分别增长48.5%52.9%19个市旅游综合开发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太平湖、东黄山节点分别完成投资15.2亿元和8亿元,增长114.1%90.5 %。率先在全市区县一级引进境外旅游机构,全年组织旅游“三进”营销110次。成立全省首家区县乡村旅游联合会,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举全区之力建设太平湖,出台了加快太平湖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组建了太平湖投资发展公司,扩建了旅游码头,建成了观光木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引进了旅游直升机服务基地、游艇俱乐部等新业态项目,筹拍了《山水驿站》、《梦回太平》两部影视宣传作品,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全国摩托艇锦标赛、“黄山北极熊”挑战北极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并与台湾日月潭缔结为友好景区。2011年成为太平湖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新口径)12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30.6%,工业创税1.7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全市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二创,实施园区发展“1511”工程,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创税1.6亿元。成功引进华绿园生物等23个工业项目,到位资金3.6亿元;加快建设金瑞泰科技等29个规上项目,完成投资8亿元;创新设立园区助保金贷款项目,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4.05亿元。实施腾笼换鸟,依法清退园区项目6个,收回土地449亩,引进企业2家。

(三)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全年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2.9亿元,城区建设完成投资12.8亿元,建制镇完成投资25亿元,新增6个村、累计34个村达到全市新农村建设“十有”标准,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以上。坚持规划引领,修编了《黄山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了17个重要节点、19个关键区域和32个项目规划。坚持突出重点,着力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大事。成功列入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个,清淤塘坝500处,修复加固水渠、堤防39公里,完成投资1.02亿元。实施太新304线、和乌319线等59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5国道改建以及新明葛湖、乌石桃源等村道改造全面完成,北大门旅游快速通道、新华至322省道接线、农村危桥改造等加快建设,完成交通投资3.2亿元。特别是太平湖上第三座大桥的合龙,是我区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为全区发展特别是太平湖北岸崛起带来重要机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完成了2980户农村家庭的“一池三改”。改造农村危房2500户,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4万平方米,实现了乡镇敬老院的全覆盖,“7·18”洪灾倒房户均已搬入新居。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全年改造小区小街小巷10处,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0条、供水管网21公里、燃气管网22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1%。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和美化家园行动,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黄山北大门沿线面貌焕然一新。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扩权强镇试点加速推进。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编制了全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争取太平湖服务业提升、汤口小流域治理等资金1393万元。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补偿、激励约束、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9个方面工作,设立了区医疗纠纷调解中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被评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县。深化教育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初中集中办学试点,谭家桥等3个乡镇七年级学生进城读书。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体制改革试点,设立了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办理复议案件6起。探索移民后扶建管新机制,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与肯定。实施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区招管局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全年办理招投标业务456起,审计核减工程造价4646万元。2011年是我区试点任务最重、创新力度最大的一年。

(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国家生态区争创工作,着力实施生态林业、旅游、工业等6大工程,并通过省级生态区技术验收。精心编制全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建成绿色质量提升点92个,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提升森林质量10.3万亩,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及“三防”工作稳步推进。强化环境管理,完成了77个项目的环评、20个项目的环保预审、14个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加强太平湖和水源地保护,太平湖网箱整治和张家埂沿河养殖搬迁工程全面实施。开展了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成了10个土地复垦项目,带动新增耕地496.6亩。加大闲置土地清理,督促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查处整改历年违法用地58宗,收回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746亩。钼化工污染整治初见成效。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建成,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填埋场、2个垃圾焚烧站投入使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9.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3%。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六)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坚持以“七保”工作为统揽,强力推进36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惠及群众26万人次。积极创建全省创业型城市,认真组织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大篷车、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安置、失地农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标准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住院补偿全面兑现,城乡医疗救助、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等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争创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努力救助贫困残疾人生活。高度关注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发放临时价格补贴322.6万元。维护农民工权益,帮助1200余农民工追讨工资563万元。高度重视深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实施扶贫项目77个,投入资金407万元,760名群众摆脱贫困。

(七)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全年科技、社保支出分别增长26.3%29%,卫生、教育、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30.1%32.7%64.5%。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加固校舍1.49万平方米,新建汤口、谭家桥等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新明、焦村等6所标准化学校,甘棠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市“十佳”观摩点;黄山一中高考升学再创新高,黄山旅校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推进“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修缮保护7个古村落、25幢古民居,完成投资1.36亿元。成功举办全市门球邀请赛、民俗文化节、玉石博览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实施了3个“百佳摄影点”项目建设,新建了3个乡镇文化站、7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和30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了乌石、新明、谭家桥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了区人民医院标准化项目建设,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特别是“9·9”汽油泄漏特大火灾爆炸隐患的消除,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人口计生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和乡镇政府换届在全市率先完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矛盾排查化解,全区平安创建达标率在90%以上。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我区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区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物价、统计、双拥、社区、档案、气象、地震、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大整治”活动,继续开展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考评,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企业在线”,受理群众和企业来信来电5830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推进年”活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区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3万件,新建服务中心大厅2000平方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区政府系统承办的15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3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均在90%以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强化规委会和国土委会议事制度,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等制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2011年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抓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抢抓了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经受了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圆满收官,取得了“十二五”工作的良好开局,创造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生产总值由28.46亿元增长到55.8亿元,增长了近1倍。财政收入由1.71亿元增长到7.31亿元,增长了3.3倍。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年均增长35%。旅游接待由239万人次增长到811.3万人次,总收入由10.3亿元增加到60.89亿元,分别增长了2.4倍和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3亿元增长到18.32亿元,工业创税由4635万元增长到1.7亿元,分别增长了4.5倍和2.7 倍。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活力最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移民项目建管机制改革和教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科技服务林改先进区、全省移民项目管理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七夕情人节等重大活动70多场,累计引进内资197亿元、外资1.15亿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老城区功能不断提升,新城区开发深入推进,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新华、新丰等地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汤口、耿城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合铜黄高速全线贯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五年来新建改造公路416.3公里、完成投资17.28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省级先进集体、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先进区、全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全省平安区县。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29元增长到8336元,增长了1.1倍;城镇在岗职工工资由1.76万元增长到3.86万元,增长了1.2倍。五年来完成民生工程投入8.3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7万个,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安置资金9068万元,惠及全区绝大多数群众,民生工程考核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先进区。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科学发展观在黄山区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几套班子历任领导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区几套班子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区单位,向在黄山区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黄山区发展的旅外人士及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区“出行难”问题有待解决,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区道路漫长;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开发、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效能不高、落实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既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区为主线,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面加快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为早日建成“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在全省山区经济建设中创一流、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争先锋、在全市各项工作中成标兵。

——建设创新创业的实力黄山区。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总量,力争走在全市发展前列,力争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个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镇化率提高到51%

——建设开明开放的活力黄山区。支持改革、鼓励创业,倡导冒尖、宽容失败,营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农业农村、行政审批、医药卫生、投融资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各行各业生机勃发。

——建设宜游宜居的魅力黄山区。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覆盖率稳中有升。再争创一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成为更高水平的国家生态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成功,全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建设和谐和美的幸福黄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实现,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区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坚信,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美好的蓝图一定能化为现实。五年后的黄山区,科学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幸福,崛起中的黄山区一定会更美好!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围绕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的总目标,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提升、园区二次创业、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六大任务”,全面掀起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旅游营销、绿色提升、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扶贫开发“六个高潮”,努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入

全面掀起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高潮,进一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152”计划,抓好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认真落实“六个一百”要求,重点抓好16个省“861”、77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力争全年新上中行培训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15个,建成华绿园生物、粮食产业园等重大项目28个,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等亮点16个,新建农合行培训中心等高层建筑12幢,建成香格里国际会议中心、翡翠华庭等高层建筑14幢。加强“一湖四门”建设,力争太平湖、东黄山节点分别完成投资18亿元、10亿元。打好项目提速攻坚战,严格实行区领导联系、部门和乡镇一把手负责等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确保项目推进更好更快。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领导表率工程,严格招商考核,浓厚招商氛围,充分发挥乡镇和部门招商的作用。努力找准招商工作的着力点,把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土地供应等情况,充实招商项目库,确保储备项目100个以上;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世界500强等企业,组织走访客商100家以上,力争签约项目快落地、在谈项目快结果;积极参加中博会、黄山节、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确保组织专场推介、集中签约、小分队招商等活动100场;完善招商政策,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力争招商服务100分。确保新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个,其中工业项目7个,力争引进内资、外资分别增长20%10%

全力抓好谋划争取。确保对上争取再创新高。紧扣政策导向,谋划编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设施、农村民生工程、生态环保建设、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力争全区项目储备超50亿元。紧紧盯住已报未批项目,跟踪做好太平湖环湖公路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力争黄池城际铁路途经我区并设立站点,力争在申报服务业引导资金、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新农村建设世行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力争我区列入全省乡村旅游试点区、太平湖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二)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全面掀起旅游营销高潮,打造营销卖点。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精品景区,重点抓好38个旅游综合开发提升项目,确保完成投资27亿元。举全区之力建设太平湖,启动太平湖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5A争创工作,确保建成台州湾娱乐城、成平度假村、中信度假村项目,实现五星级皇冠假日酒店的运营。提升芙蓉谷、虎林园等景区品位,加快香林乡村、桃花河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积极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力争新增4A景区1家、省市星级农家乐10家。突出营销重点。强化旅游市场细分,打响灿烂山水、优质生态、乡村风情等旅游品牌,打造清凉世界、彩韵乡村、户外拓展、养生度假等精品线路。策划营销热点。加强与新浪、腾讯、淘宝等知名网站的合作,加强与新加坡等境外旅游机构的合作,组织“三进”营销140次以上,力争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等重大活动20场以上。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参与“智慧黄山”建设。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意见。全年接待游客9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推进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抓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百佳摄影点”建设,推进国际汉语言交流中心、黄山藏宝园建设,加快谭家大院、郭村古村落保护利用和业态打造,谋划实施焦村万佛园、太平湖影视拍摄基地等一批项目,保护性修缮古民居15幢,完成投资1.86亿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亮点。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黄山报》旧址、东黄山上海知青部落以及翠微寺、西峰寺、复松寺等为代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宗教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保护一批文化历史遗存。认真做好浦溪河及太平湖流域新石器商周古遗址保护,做好太平猴魁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再争创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零突破。举办一批文化节庆活动。继续办好茶文化节、玉石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室内门球场、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扶持黄山玉雕等旅游文化商品开发,支持知铭工艺、丁艺徽雕等文化企业发展,组织文化项目招商,力争培育2户文化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物流等商业业态,确保净增限上企业18户,其中批发企业2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推进腾达物流园建设,新建改造配送中心1个、连锁农家店20家。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商业网点,加强茶叶市场管理,抓好菜市场改造。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繁荣城乡消费市场。适当发展多种形式的景观房产、度假社区,引导合理的房地产消费。积极承办具有较高层次、较大影响的会议、论坛和展览,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经济。

(三)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坚持走具有黄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增长40%,工业增加值达20亿元、增长20%以上。

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努力打造上市企业,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重点做好科宇金属、金瑞泰科技、猴坑茶业的辅导,力争实现上市企业的零突破。努力壮大现有企业,强化工业运行监测,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服务,支持海安机械、新铭盛塑胶等升级改造,促进鼎立混凝土、正海建材等扩规生产,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2户。努力引进新上企业,强化工业招商,加快引进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在谈项目,加快推进永丰机电迁建等在建项目,力争兴乐铜业熔铜竖炉、波瑞变压器等竣工项目达产增效。努力帮扶困难企业,帮助企业破解用电、用地、用工、融资等制约,继续安排200万元的工业发展资金,向金融机构推荐成长性好的企业,全年新增贷款8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不少于3亿元。努力淘汰劣势企业,抓好清理劝退,盘活杰瑞德地板、兴达茧丝绸等闲置资产。

强力推进园区二创。实施园区发展“8723”工程,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创税2亿元,招商到位资金3亿元,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强化对园区的宣传和支持,坚定园区发展的信心,形成更加浓厚的发展氛围。建立园区一级财政体制,探索园区建设多元化融资机制,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加快园区招商、建设和投产,力争好时达电动汽车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建成区面积0.7平方公里。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资源与优势产业深度结合,促成一批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技术中心,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户、创新型试点企业1户,新增工程技术中心1个、高新技术产品2个。支持企业制定创新发展规划,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抓好2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入4.3亿元。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奋力掀起扶贫开发高潮,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茶、竹、蔬菜、花卉、特种养殖5大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达5亿元,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1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强力推进茶业富民工程,新建、改造茶园面积3000亩,实现茶业产值4亿元、综合产值10亿元。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林下种养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继续推进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国家农业示范区争创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成1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在巩固34个达标村成果的基础上,确保再有6个村达到“十有”标准,12个村进入市级模范村行列。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浦溪河辅村段、麻川河仙源段综合治理,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座,完成太平湖、三口、新华等“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建设任务,再解决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完成投入3000万元以上。抓好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坡耕地治理,确保1个村成为全省移民后扶项目建设示范村。新建区级沼气服务站1个、沼气池500口。

奋力推进扶贫开发。深刻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新形势新标准,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和空间分布。加大对上争取,力争省山库区扶贫区县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巩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果,确保太平湖镇广阳村、新华乡赐田村等4个村达标验收。大力实施社会化扶贫,整合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加强村干部培训,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产业化扶贫,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力争780人摆脱贫困。

(五)强力推进城镇建设

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全面掀起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高潮,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

强化规划管理。加快控制性详规编制,提高控规覆盖面。深化关键区域控制。抓好北大门沿线建筑景观整治概念性规划编制,努力将北大门沿线建设成高标准生态走廊、文化走廊和景观走廊。把握山区实际,围绕现代国际旅游区建设,科学做好城区高层建筑布点规划。抓好村镇环境风貌整治规划,推进高速沿线重点村镇控违、拆违、改徽、整治工作。抓好园区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委会议事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方案论证,加强对用地性质调整、容积率控制的审查。

强化城镇建设。持续开展城市品位提升活动,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区园区配套、城市“四化”和城市出行完善四大工程,抓好以龙西小区为重点的“三小”改造,实施南山公园、翡翠东路复线、东外环路、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完成城建投资10亿元以上。加强城镇建设,重点抓好1个国家改革发展试点镇、2个扩权强镇试点镇、4个市级特色镇建设。加强交通建设,完成322省道改线工程,提速新华至322省道接线路基工程、218省道改建路面工程,启动322省道龙门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3亿元。

强化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坚持示范引路,巩固刘村村庄整治成果,深入实施“美化家园”行动,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打造一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的先进典型。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高速、国省道及北大门沿线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我区对外形象。坚持项目带动,整合水利、移民、扶贫等资金,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力争改造农村危房800 户,“保徽、建徽、改徽”130户以上。坚持依法推进,强力开展拆违控违,切实解决部分村镇脏乱差问题。

(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全面掀起绿色提升高潮,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行政生态村7个。

推进绿化提升。深入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并向机关、小区、学校延伸,确保完成45个提升点建设,新建、改造苗木基地3400亩,创建园林式绿化单位(小区)15个。巩固退耕还林、长防林建设成果,推进森林抚育补贴试点、“1323”竹业富民工程、“1816”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等林业重点工程,力争新造林2.5万亩、森林经营6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加强国省道沿线绿化,建设绿色长廊10公里。

完善环保设施。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2%。规划建设城区垃圾处理中心,新建2个城区垃圾中转站。推进农村改厕、改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加强畜禽养殖企业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完成张家埂沿河养殖搬迁工程。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实施节能工程,在公共机构、居民家庭推广节能灯具,确保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5%以上。

加强环境管理。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准入关、审批关和竣工验收关。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污染减排要求,加强环保执法,推动钼化工企业全面转型。强化太平湖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质监测,推进网箱整治,坚决遏制太平湖水质下降趋势。加强采砂管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扎实做好林业“三防”,加强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加强用地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林地保护制度,全面完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巩固土地督察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土地指标争取,做好用地报批工作。健全有保有压的供地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推进闲置土地清理,严格落实建设密度、投资强度“双控”标准。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抓好乌石土地整理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计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认真组织实施36项民生工程,完成投入2.09亿元。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确保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工程建设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发挥牵头单位协调作用,切实落实责任单位职责,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力争民生工程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加强就业和保障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力度,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健全“七保”工作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标准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水平,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建设老年公寓,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力争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巩固完善基层医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建设,提升残疾人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120套、公租房90套,棚户区改造60户。加强流通市场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八)构建平安和谐黄山区

努力繁荣社会事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4所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乡镇初中集中办学;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规划,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启动黄山旅校迁址新建工作,力争黄山一中高考再创佳绩。完善卫生监督基层网络,推进卫生监督进农村、进社区;建成区中医院整体搬迁大楼主体工程,完成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谭家桥、新明卫生院建设。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推进村级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做好工商、税务、质监、邮政、通讯、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人防、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开展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大力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执法行动。高度重视校园安保和校车安全,确保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争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推进平安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开展“江淮普法行”、“法律七进”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抓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责任,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任。

加快发展,打造责任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以科学眼光谋发展,以改革思路抓发展,以扎实工作促发展。深入开展向杨业功、沈浩、张宁海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带头深入基层和群众,狠抓工作落实。

牢记宗旨,打造亲民政府。始终秉持“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农村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坚守原则,打造法治政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政府建设成为彰显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行政机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强化服务,打造效能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确保政令畅通,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考核考评,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企业在线”,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展“四大整治”和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民主评议,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活动,确保机关运转更加有序高效。每一个公务人员都要立足本职、勤勉干事,管得住自己、帮得了百姓,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起、信得过!

干净干事,打造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规范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公务消费等行为。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始终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崛起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奋斗、奋斗、再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黄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