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振安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16 17:55:10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振安区充满生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振安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振安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振安区充满生机和活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五年,是继往开来、奋进崛起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同2002年比较,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23%,比2002年增长149%,年均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0.5%、122.9%、12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9:54.5: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44.3%,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9亿元,同比增长12%,比2002年增长62.5%,年均增长10.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26.5%,比2002年增长140%,年均增长1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38.4%,比2002年增长219%,年均增长26.1%。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6.4%和56%。

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运行质量有较大提高。五年来,坚持以项目为支撑,通过出台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等优惠政策,使全区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30.1%,比2002年增长268.8%,年均增长29.8%。规模工业增势强劲,五年新增规模企业69户,使全区规模企业总数发展到110户,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9.2%,比2002年增长437%,年均增长40%,辽宁欣泰、恒星化工、华洋纺织、普尔玛木业4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支柱产业领军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机械装备、电力电子、化工医药、服装纺织、建材纸业、食品饮料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9.8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0%。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成效,全面启动东平、海德、同兴、五龙四个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13户,已经成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推行退粮还经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菜、肉、蛋、菌、果、花等主导产业,五年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无公害蔬菜、生猪、肉鸡、林蛙、板栗、蓝莓、食用菌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示范园区不断扩大,五年投入设施农业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区12个,畜牧养殖小区30个,发展蔬菜保护地1.5万亩。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户,比2002年增加了32户,蔬菜、干鲜果等主要农产品呈现出“链条式”发展趋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农村改土、改水、护坝、筑堤等工程,为3万名农民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向7000户林农发放林地直补资金1945万元,植树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5%,五年净增4.5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消灭荒山,连续五年获得省、市“大禹杯”、“兴林杯”竞赛奖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启动 “百村示范工程”,突出抓了窑沟等17个示范村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示范村整体面貌正在发生变化。

第三产业发展充满活力,新型商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已见雏形。商贸物流业初现端倪,珍珠农贸市场、东齐大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民进城卖菜难状况明显好转;珍珠蔬菜批发市场迁移并启动金跃商贸城项目已经实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超市、连锁店铺,城乡集市贸易退路进厅(场)已见成效。中介服务、家政服务、小区物业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社区商业网络发展到1257户。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五龙山、九连城、太平湾和鸭绿江“三区一线”旅游格局日渐形成,2007年接待游客105.2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176.8%,年均增长22.6%,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2.4%,年均增长23%。

财政税收状况明显好转,资金运行能力有所增强。2007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五年净增财力7210万元,年均增长26.1%。财政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五年来,化解政府债务1783万元,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1704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投资840万元,投入83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投入577万元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关事业单位的物质待遇有所改善,经过两年努力,集中解决了区镇两级工资陈欠问题,2005年实现了一个标准统筹发放,2006年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从体制上解决了看病就医难问题。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年”、“工业年”、“项目年”等活动,先后出台《鼓励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工业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等政策,外商投资水平有新的提高,形成了主要靠外来投资发展振安经济的新格局。五年引进资金总额达52.3亿元,年均增长21.6%;外资到位近1亿美元,年均增长73.7%。投资在300万元以上项目总计达到321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85个。2007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完成5800万美元,比2002增长422.5%,年均增长39.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00万美元,年均增长73.7%。五年新办独资、合资企业41户;实现劳务输出911人。全区人民高度关注的马市岛开发问题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东拓的趋势已经形成。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压缩了乡镇机构,分流了编外人员。规范和完善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超编教师给予了妥善安置。实施医疗卫生改革,对全区4个濒临倒闭的镇(街)卫生院进行资产重组,转制后经营能力和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实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积极推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国有、集体企业转制17户,安置企业职工6000余人。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省市进度要求完成林改面积86%,林权纠纷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区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减少了资金流失;规范政府采购制度,采取招标办法对大宗办公用品、汽车维修、油料等商品和劳务实行集中采购,减少了政府运行的费用。通过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减轻了政府和社会压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零负担。

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化步伐正在加快。公路建设实现长足发展,五年来,共投入公路建设改造资金2.8亿元。东平大街、鸭绿江大道、201国道、304国道等重大公路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同时,屯堡路硬化水平也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采取关停措施治理污染企业,有效保护了大气质量和上游水资源;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投入近500万元为农民建设生物质汽化站1处、沼气池19处;积极参与创绿活动,涌现出一批国家和省市级绿色单位,2005年我区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全面改造棚户区,开发建设了绿丹江苑、绿云嘉园、东平嘉苑、东方枫景等棚改工程,有近5000户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振安桥以东地区尚有六个地块完成“招拍挂”程序,商业开发和棚改总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明显加快了珍珠地区、鸭绿江地区以及九连城西部地区融入城市的步伐,城市东部正在形成新的崛起。

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本届政府每年都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践诺10件实事,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两类新三片”规划提高任务;振安区高级中学建成施教;丹东四中移地重建工程全面启动;五年累计改造校舍2.2万平方米,提前消灭了D级危房。文化事业迈出新步伐,图书馆、文化馆和文体设施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群众自办文化蓬勃兴起,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逐步扩大,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五年发展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1户,高新技术产品71项,2007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年均增长26.8%。劳动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基本落实,累计参保人数达1.08万人;登记失业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累计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3.6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农村困难家庭也享受到低保政策。落实“安居工程”,投资1248万元帮助农村特困户、“三老”优抚户修建房屋491户;筹措476万元用于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建立疾病控制网络,取得非典、出血热、禽流感、蓝耳病等防控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90%的农民看病问题有了基本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三为主”方针及独生子女各项奖励政策得到落实,建立计生服务网络,每年育龄妇女“三情”普查率达到98%以上。社区“一站四室”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国防、人防、边防、宗教、民族、侨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史志、档案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坚持“两手抓”,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公民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社区、文明工厂、文明村和星级家庭大量涌现;投入180万元重新修建了五龙背烈士陵园,建立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城乡文明程度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44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万件次,一些历史积案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得到较好解决。坚持依法治区,“四五普法”工作通过市检查验收,“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启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省级平安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社会秩序稳定良好。重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办行政和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制度,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两度清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废止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106份;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机关政务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随着2007年各项任务的完成,本届政府走过了五年不平凡的历程。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了四个坚持:

1、始终坚持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为主渠道。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地位,坚持不懈地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真正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就没有振安五年来的快速发展。更为可喜的是,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极大地推进了全区思想解放的进程,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放意识明显增强,为振安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五年来,我们按照“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突出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初步的基地化、规模化、链条化经营新格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新型建材、机械、轻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显现出支柱产业强势。特别是“工业强区”思想的提出,在全区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并形成广泛共识,为实现全面建设振安小康社会找到了成功的路径。

3、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加快推进以转制退出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为重点的财政改革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4、始终坚持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宗旨。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受理群众诉求。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持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忠实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各位代表,五年来各项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各族人民,向热情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来区投资的企业家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振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我区经济发展虽然速度很快,但总量还比较小,实现强区富民目标,任重道远,压力很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规模企业牵动作用尚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仍有难度;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还显不足;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对外开放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还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区完成“十一五”规划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按照区委十二届全会精神,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工业强区、商贸新城、旅游胜地、人居佳园”的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建设一个中心、培育三大产业、发展六个重点行业的“136”发展思路;继续坚持“一岛、三带、四区”的发展格局;以实施大开放、狠抓大项目、构建大旅游、营造大环境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建设新型工业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区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做大经济总量,实现强区升位。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

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经济合作,构筑一流的对外开放环境,基本构建起不受地域限制,没有制度壁垒,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开放型发展模式。要紧紧围绕马市岛国际商贸和五龙背休闲度假两个平台,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引进项目与引进资金、智力、技术相结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领域。特别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实现域外资金年均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培植出口基地,发展服装、蔬菜、食用菌等主导出口商品,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8%。

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区新跨越。主动承接城市资产转移,高水平开发东平、海德、同兴、五龙工业园区,使其成为振安经济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矿产品加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一批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目前的13.9:54.5:31.6调整到9.3:56.3:34.4,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突破。用工业理念研究和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能力,到2012年全区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发展到66个。提升龙头企业建设档次,新上和扩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进一步形成蔬菜、蓝莓、食用菌、水果、肉类五个产业化链条。加强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使我区由农业资源型区向农产品加工型区转变,进一步解决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继续抓好城市东拓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马市岛专项规划,推进城区向东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网、管网改造,完成振安桥以东管道燃气输配设施及垃圾处理厂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生态和生活环境质量。继续加大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工程,塑造和提升城区形象。创新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体制,通过放宽户籍政策、鼓励多元化投入等措施,引导农村人流、物流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到2012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5%。重新编制五龙背镇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建设丹东产业园区生活配套区和温泉小镇,力争融入“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并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构建先进的文化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农村和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匹配。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一镇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增加值年均增长25%。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做好临时生活救助和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五年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约800人,为各类人才在振安施展才华创造优良环境。围绕“边境城郊型生态大区”建设,全面启动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生儿性别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以城乡共建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各位代表,上述奋斗目标是在我区“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现这些目标,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收获总在耕耘后,成功从来历艰辛。我们已经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埋头苦干,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0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00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8%;第一产业增长9%;第二产业增长18.7%;第三产业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8‰。

根据以上预期目标,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对2008年的政府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区建设步伐

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五点一线”战略的历史机遇,抓好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总量扩充,重点扶持电力电子、汽车及零部件、矿产品加工、造纸机械等34个技术改造项目,搞好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扶持计划。加快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每个园区都摆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2008年,力争新入驻工业园区企业20户,新入驻工业小区企业30户。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对东齐公司实施破产重组。下力气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5项,力争有4户企业进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当年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20户。新增5000万元企业1户,使全区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7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效益和速度同步快速增长。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突出抓好区内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九连城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汤山城标准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新建温室200栋,冷棚400栋。发展养殖业,以建设6个规模畜牧养殖小区为重点,提高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金山牧业、蓝金实业、丹东裕和、丹祥园、阿里郎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后期建设,当年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作用,当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2个。实施林业“5567”工程,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林下经济5000亩、复合果材林6000亩、板栗低改7000亩。继续开发农村新能源,为农民新建生态能源秸杆汽化站2处、大型沼气池20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22处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继续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改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着力提高17个试点村建设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以旅游和物流产业为牵动,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继续完善“三区一线”旅游体系建设,在五龙山风景名胜区、九连城历史古迹游览区、太平湾工业旅游示范区提高功能、做大品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名胜古迹旅游项目和城郊旅游项目,重点扶持窑沟村、马沟村农家游项目。以建设丹东到五龙背快速通道为契机,建设五龙背休闲度假区。繁荣商贸流通业建设,启动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大力引进新型商业业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外商进入社区流通服务业,改善城乡购物环境,解决老百姓购物难问题。按照建设具有国际会展、国际商务、边境贸易等多功能商贸中心的总体设想,抓紧做好马市岛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加快丹东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移地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四)继续落实城市东拓北扩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按照马市岛总体规划,加快促成国际商贸中心、朝鲜民族度假村开发项目,推动马市岛建设进程。提高城乡主要交通干线公路建设档次,年内完成丹汤线32公里改建工程以及11项33公里村屯通油路工程,路基改造21公里。改造城区排水明渠和简易式截洪沟,形成暗渠或涵道排水。积极推进管道燃气输配设施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振安桥以东的供气管道工程。适时协调金山热电、东北东部铁路、三湾水利枢纽和丹通高速公路等全市瞩目的重点建设项目,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继续改造棚户区,全面完成长隆二期、绿云二期、玫瑰港湾、紫光福郡等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促成铁合金厂、丹东正大、丹东鹏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力打造适宜人居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配套功能。

(五)继续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全年招商引资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继续实行领导包大项目责任制,全力抓好48个已签约和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促其早建设、早投产。按照科学论证、致力创新、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库建设,规划包装好120个重点项目。全力扩大外贸出口,全年完成出口7200万美元,增长24%。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外派劳务363人以上。以推行项目代办制、并联审批制为重点,大力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养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六)以财源建设为核心,切实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继续深化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镇(街)经费财政统管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增强政府财政调控和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税费征管体制创新,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各项收入按新体制规定及时足额入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公教人员工资、民生支出和各项法定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审计工作,突出搞好财政预算执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行业的审计监督,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财经纪律。继续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七)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技进步,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要发展到25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继续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引进新优特品种,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入,注重保护文物和挖掘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娱乐活动,继续扩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继续抓好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安置好大龄就业;抓好乡镇劳动就业平台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提供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加强保险金统筹、发放与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做好救济解困工作,保障残疾人、农村“三老”、困难户等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力争启动区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加强区内污水和烟尘整治,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启动龙头垃圾压缩站工程,安排好集中存放及清运工作。

(八)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和法制化管理水平。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继续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严格落实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信访责任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活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强化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有效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抓好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以及文明镇(街)、文明村(社区)、双拥共建等创建活动,努力塑造振安人民新形象。

(九)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本次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区政府领导班子。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是全区人民的期望,更是实现各项奋斗目标的保证。为此,新一届政府必须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创新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亲民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要经常想一想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群众,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关心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不务虚名,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群众的希望和要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围绕人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在政府机关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

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办事效率。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改进服务,提倡和推行专题办公、现场办公,方便基层和群众;继续搞好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建设手续简、收费低、服务优、办事快的一流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在政府机关中大力倡导认真学习的风气、研究问题的风气,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培训,不断汲取新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始终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廉洁从政,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与厚望。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和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监督,切实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让我们乘着十七大的东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敢地担负起振兴振安经济的历史重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为把振安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全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振安区 振安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