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12篇)

发布时间:2022-11-21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12篇)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布局模式  摘要  主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特征,整理了“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状况资料,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12篇),供大家参考。

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12篇)

篇一: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布局模式

  摘要

  主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特征,整理了“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状况资料,探讨了其文化根源的同时,对该模式的布局状况、空间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一池三山”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一池三山

  空间布局

  文化根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而山与水恰好是体现自然之精髓者,由此“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之术,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的重要特征。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

  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

  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

  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

  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

  2、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

  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四、“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

  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

  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五、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

  1、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

  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

  参考文献

  1、2、3、69-794、周维权

  著《中国名山风景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66:20-24袁森坡

  著《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1:76-88唐学山,李雄,曹礼坤编著《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张恩荫,刘继文等《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

  新世纪出版社

  2002:18-1浅

  谈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一

  池

  三

  山

  ”

  布

  局

  格

  式

  系别:管科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姓名:胡建芳

  1033201021102318

篇二: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布局模式

  摘要

  主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特征,整理了“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状况资料,探讨了其文化根源的同时,对该模式的布局状况、空间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一池三山”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一池三山

  空间布局

  文化根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而山与水恰好是体现自然之精髓者,由此“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之术,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的重要特征。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

  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

  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

  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

  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

  2、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

  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四、“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

  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

  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五、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

  1、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

  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

  参考文献

  1、2、3、69-794、周维权

  著《中国名山风景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66:20-24袁森坡

  著《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1:76-88唐学山,李雄,曹礼坤编著《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张恩荫,刘继文等《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

  新世纪出版社

  2002:18-1浅

  谈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一

  池

  三

  山

  ”

  布

  局

  格

  式

  系别:管科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姓名:胡建芳

  1033201021102318

篇三: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述

  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1100多年);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

  三、全盛期:隋、唐。(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台的定义: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园圃的定义: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发展为观赏用。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皇家园林的前身)。

  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中,秦汉时代以“建筑宫苑”为主要特征

  3、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颐和园。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上林苑。上林苑记载文字有限,详情不知,但可以肯定两点: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疏朗地散布其间,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且宫苑相连的情况;二、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还兼军事训练。由于机构管理庞大,加之内乱外患,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名存实亡。

  36处园林;宜春苑、乐游苑、御宿苑、博望苑等。12宫;宜曲宫、鼎湖宫等;以建章宫规模最大(朝宫)。

  4、生成期的园林特征: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

  二、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园林总体规划粗放。

  三、三种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支配着人们对于大自然尚保持浓重的神秘性。对大自然山水风景,尚未构建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小结:生成期:1100多年,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分为三个阶段。

  1、商、周:初始阶段。“贵族园林”(皇家园林的前身)。

  2、秦、汉:重要阶段。出现真正的皇家园林。“宫”、“苑”。

  3、东汉:过渡阶段。

  决定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是哪些?

  “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a、“天人合一”的命题是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起源于周代。

  b、“君子比德”的思想,它导示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认识大自然。就是说,大自然的山林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大自然的形象表现出与人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神仙传说:东海仙山和昆仑瑶池,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来源。

  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1、寺观园林的特点:

  一、绝非私园,除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

  二、在园林寿命上,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而言寺庙园林较稳定,如少林寺;

  三、寺观选址地域广阔,可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道、佛史上规律的现象;

  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1、善于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境等等。

  2、哪个都城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中轴线的构成。——邺城:规模为3087×2205M,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的漳河南岸,大部分城址为漳水所毁。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

  a、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

  b、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活动已基本消失或保留其象征意义,而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去追求视觉的景观美的享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但处于简单、肤浅的状态。

  c、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园居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d、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造园成绩。私家园林也就分化了二种倾向——一种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另一是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追求山林泉石,怡性畅情,成为后世园林的先声。

  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风景区开发起到主导作用。

  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城址在今洛阳市区东面约十五公里。芳林苑在洛阳城内北偏东,汉之旧苑。

  建康:六朝古都,从吴到陈共六个朝代,历时320年,史称:“六朝”。建康城位于长江边丘陵起伏的地区,且各朝逐步扩建,呈不规则形,但宫城按一定规矩筑成。

  皇家园林综述:a、规模较小,设计较为精密细致;b、由山、水、植物、建筑综合而成,其2重点从神仙仙境趋向人间现实;c、写意手法筑山理水,构成人工地貌;d、沿袭“宫”“苑”,启用“园”,大内御苑成为以后皇都模式雏形。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1、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在什么时候?——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

  2、隋唐西京长安城的规划特点:隋西京:长安。

  设计人:宇文恺,在考察了曹魏邺城、北魏洛阳之后,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安东南建造大兴城;先筑城墙,后开干道,再筑里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

  唐:长安城。利用南北中轴线控制城市,东西对称,方整规则,皇城居首,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人口百万。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含元殿到曲江池(位于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相通。

  东都:洛阳。规划设计人是隋杨素、宇文恺、封德彝和牛弘,北为邙山,南有龙门;3、什么朝代出现了完整的皇家园林的三个类型?代表园林是什么?——a、大内御苑:大明宫(大明宫: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建,至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宫建成;位于长安禁苑东南之龙首原高地上,居高临下,府瞰全城;兴庆宫。b、行宫御苑:洛阳西苑

  (西苑—仅次于西汉上林苑

  它的建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的到来。)。c、离宫御苑:华清宫(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九成宫。d、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曲江

  4、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造园特点:

  a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b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c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d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e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f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郊野别墅园的典型代表—辋川别业。特点为:利用山林溪地创造自然山水园林。景点多‘诗情画意’。景点连贯形成整体。

  郊野别墅园的典型代表—庐山草堂.城市私园——履道坊宅园。(造园目的:寄托精神,陶冶情操;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情。)

  公共园林——长安曲江池。(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隅,地势较高,据风水堪舆之说,不宜设置居住坊巷而凿池以厌胜之。因水面很广盛开芙蓉花故又名芙蓉池。)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

  1、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规划特点。与隋唐时期城市规划的不同。

  ——城市布局:东京有宫城、内城(皇城)、外城(郭城、罗城)三重城墙,宫城居于城市中心,内城围绕在宫城四周。最外为外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北宋(公元960-1127年),东京(今开封。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临安(今杭州)。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瑞圣园、牧苑等。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园,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3岳。

  2、简述艮岳的造园成就:(这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1117年),宣和四年(1122年)建成,位于宋东京城的东北部。)打破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范模式,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3、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宋代文人园林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a、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和概括,趋向写意的特征。

  b、疏朗:就是要处理疏与密的关系。

  c、雅致:逃避现实,雅趣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d、天然:即天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西湖十景是什么?西湖的规划特点。1.苏堤春晓2.曲院风菏

  3.平湖秋月4.断桥残雪

  5.柳浪闻莺

  6.花港观鱼

  7.雷峰夕照8.双峰插云

  9.南屏晚钟10.三潭映月

  规划特点:1)城市大型园林。2)、湖山主景突出。3)、“一池三山”模式。4)、园中之园景观。5)、林木特色景观。6)、四季朝暮景观。7)、历史文化景观。8)、小园大湖沟通。

  5、楠溪江苍坡村的布局特征: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村庄是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6、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第一阶段宋代的园林特征。

  答:1)、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的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5)、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显示出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

  故宫(宫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宫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内廷以、、后三宫为中心,后有。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1、三山五园分别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五园中建造时间最早的当属畅春园。

  2、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是?——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疏朗、朴素,追求自然之趣)、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距离北京200公里。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苑景区又可分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

  圆明园的特点:是水景丰富,第二个重要的特点是建筑类型多。

  3、拙政园的特点。——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4、颐和园(清漪园)中的什么园是仿照无锡寄畅园所建?寄畅园的特点。

  ——谐趣园。

  特点:a、小中见大,借景锡山;b、顺应地形,造山凿地;c、山水自然,主景开阔;d山中涧泉,水景多采。

  5、列举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文人造园家及其造园理论著作。

  ——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生于万历年间;文震亨的《长物志》,造园有关的花木、室庐、水石、禽鱼四卷。

  6、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的特点。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了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也为写意山水园创造有利的技术条件。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较普遍。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1、我国四大名园是?

  2、清漪园(颐和园)的特点。

  1)、依山开池,模仿西湖。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4)、长廊连接,丰富景观。

  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

  3、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主题;

  3)、具体仿建名园;4)、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5)、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6)、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4、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是?造园手法的区别是?风格:江南、北方、岭南。

  区别:(1)、山石:江南园林叠山石料以太湖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北方园林叠山用石,以当地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这两种石材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岭南园林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皱褶繁密,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只可远观,不可近视。在沿海一带也常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

  (2)、理水:江南园林理水运用异常繁多,大到了无园不水的局面。但是由于面积狭小,水面也不够大。理水方式不如北方皇家园林丰富,但理水的意境处理及艺术手法则更为细腻。北方园林水资源匮乏,北京除西北郊外,均缺少充足水源,因而水池面积都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3)、植物:江南园林由于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以落叶树种为主,配以长绿树,再补以竹、芭蕉、草花的基调,能充分利用花木形成四季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体。北方园林受气候的限制,冬天落叶,水面结冰,很有萧索感。为了使宫苑庄重,冬有绿色,所以多种北方针叶树种。观赏植物比南方少。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4)、建筑:江南园林以江南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个体形象玲珑轻盈,气质柔娟,室内外透通,灰砖青瓦,白粉墙壁。北方布局规划难免重视礼仪,浑厚凝重,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因此规划布局的主线和对景主线运用较多。园内5的空间划分比较少,整体性较强,不如江南园林之曲折多变。岭南园林建筑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必须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的开透更胜于江南。在规划设计上,建筑比重大,且体量偏大,故显得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5、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的特点。答:(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乾、嘉两朝,无论在规模上或造园技艺上都达到历史新境地。

  (2)、在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一直沿袭着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3)、宫廷和民间私园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显著。

  (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但多半是出于自发的状态。

  (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像上一个时期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

  (6)、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6、中国古典园林演进脉络主要表现方面。

  (1)、园林的规模,由大而小。

  (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园林创作的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4)、园林的范山模水,早期为单纯地再现大自然山水风景,两晋南北朝至宋代则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而“表现”大自然山水风景。

  (5)、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关系,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的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清初则自觉地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以求得两者融糅谐调的造景效果,但建筑物仍然是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造园的自然要素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西方园林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古罗马园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建造在城市中的住宅庭园(封闭性较强,以建筑围绕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如庞贝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柱廊园)和建造在郊野的别墅花园(开放式,建筑融入花园,如哈德良山庄)。古罗马别墅按其结构可分为田园型别墅和城市型别墅。别墅花园是古罗马真正的园林。古罗马别墅园——哈德良山庄

  Hadrian’sVilla

  1、一般认为,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是?

  答: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与建筑相结合。

  西亚园林古代以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

  欧洲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2、西方园林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种类型,分别的代表国家是?

  答: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以及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3、古巴比伦的著名园林是?空中花园的特点是?著名园林:空中花园。

  答:特点:1)、向高空发展。2)、选当地树种。杉雪松、合欢、含羞草、欧洲白杨等。

  3)、像空中花园。整体层层一片绿。

  4、什么叫结园?什么叫迷园?

  答:结园:以低矮绿篱组成装饰图案的花坛类型,或为几何图形,或呈鸟兽、纹章等图样。注重整体效果,是后世欧洲花坛的雏形。迷园:是中世纪非常流行的娱乐设施,错综复杂的园路以大理石或草坪铺设,围以修建整齐的高篱,形成令人难以走出的迷园。迷园的中心作6为设计重点,多放置园亭或庭荫树。

  第九章

  意大利台地园(公元14世纪-17世纪)

  1、意大利园林的代表形式是?——巴洛克式园林

  2、意大利台地园的代表作品有什么?——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

  3、意大利园林的特征是?

  答:(1)、相地选址:意大利台地园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要求将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结合起来,统筹兼顾。

  (2)、庄园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显示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尺度和谐。

  (3)、造园要素:植物、水体和石作堪称意大利园林的三大要素。

  第十章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作品有?1)、枫丹白露

  Fontainbleau(枫丹白露的建筑与庭院是法国古典主义典范)、沃勒维贡特

  VauxLeVicomte(法国园林艺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也是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使设计师勒诺特尔LeNotre一举成名,也使园主人福凯走向深渊)、凡尔赛宫

  Versailles。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征是?(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是?)

  答:1)、以园林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2)、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府邸作为全园的中心,通常建造在地势的最高处,起着统帅作用。

  3)、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要着重表现的,是君主统治下严谨的社会秩序,是庄重典雅的贵族气势,是人定胜天的艺术风格。

  4)、在使用功能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

  第十一章

  英国风景式园林

  1、英国风景式园林的特点。

  答:借助自然的形式美,加深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并将表现自然美作为造园的最高境界。

  1)、相地选址: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大多是由过去皇家或贵族的规则式园林改造而成的。造园家将整形的台地、林荫道、树丛、水池,改造成自然式缓坡地形、树团、池塘等,并将园外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引至府邸。

  2)、园林布局:尽可能避免与自然的冲突。大片的缓坡草地成为园林的主体,建筑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与自然风景相融合。全园没有明显的轴线或规则对称的构图,失去了规则式园林的宏伟壮丽,换来的是亲切宜人的自然气息。

  3)、造园要素:

  (1)“哈-哈”墙:以环绕园林的宽壕深沟,代替了环绕花园的高大围墙。更胜于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是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独具匠心的造园要素。

  (2)植物要素:英国人对植物的兴趣由来已久,植物景观是造园家追求的主要方面。疏林草地是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绿毯般的缓坡草地在园林中大量应用。根据树木的习性,结合自然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植物配置。彩叶树和花卉也是英国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

  (3)水体要素:英国园林面积较大,地形平缓,水体以自然形态的静水为主,构成水镜面般的效果,没有意大利园林中那激动人心的动水景观。

  (4)建筑要素:模仿希腊、罗马等古代庙宇,以及其他外来式样(如中国塔)的纪念性小建筑,代替了规则式园林中常见的雕像,作为园林景点的主题。用来形成园内的视线焦点,构筑浪漫的古代情怀或异国情调。

  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异同。

  答:1)、相同点:同属风景式园林,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

  2)、不同点: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较明显的区别。

  (1)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本色自然)。经验主义。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往往细部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2)中国园林以“天人合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为造园思想根本。是将自然之景经过提炼升华,然后重现在咫尺之间的,不是完全照搬自然。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象力。

  3、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1)中西方不同的园林审美观:

  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中国体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欧洲体系:唯理理念,认为人类可以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对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表现。

  中国体系:强调用心灵感受空间,认为空间是虚无的,既无形也无量的概念;欧洲体系:认为空间是一个三向量的盒子,是物质的、有限的可以触及的。

  ③反映在视觉艺术上的空间表现。

  中国体系:不定的、模糊的或不明确的,认为可以在小得多的尺度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欧洲体系: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量,认为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的有限空间。

  (2)中西方不同的造园特点:

  中国体系:主要表现出典雅精致的特点。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水体植物采用自然的形式,强调意境美;欧洲体系:主要表现出规整而有序的特点。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强调形式美。

  (3)中西园林艺术具体差异:

  ①类别:西:几何型规则布局;中:生态型自然布局

  ②道路:西:轴线笔直式林荫道;中:迂回曲折,曲径通幽

  ③树木:西:整形对植、列植;中:自然孤植、散植

  ④花卉:西:图案花坛、重色彩;中:盆栽花台、重姿态

  ⑤水景:西:动态小景、喷泉瀑布;中:静态水景、溪池滴泉

  ⑥空间:西:大草坪铺展;中:假山起伏

  ⑦雕塑:西:具象(人物、动物);中:大型假山整体太湖石

  ⑧取景:西:对景、视线限定;中:借景、步移景异

  ⑨景态:西:旷景、开敞坦景;中:奥景、幽闭深藏

  ⑩风格:西:骑士的罗曼蒂克;中:文人的诗情画意

  第十二章

  美国城市公园

  1、英国人谁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什么是田园城市?如何建设?

  霍华德-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2、谁被称之为现代风景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ad3、奥姆斯特德式的城市公园有什么特征?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第十三章

  日本枯山水园林

  1、什么叫枯山水?——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不用水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池泉,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2、枯山水园林的特点。——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3、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及原因。

  一、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识较强。

  三、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园,但两者存在着差别,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所谓人型山水园,是指山水园的构成要素中,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力和人文两种人的因素。日本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园林一直贯穿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中,表现天地成分的山、水、林、石一直是园林的重点。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四、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中国园林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便往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而日本园林却充满着武力和杀气。

  五、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日本真山水园以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园林独特的心游(神游)方式,赏景不需身动,只要静坐三思即可把园景纳入到心中天地,即所谓的“心游”。

  第十四章

  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1、园林艺术的特征是?——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2、形式美的法则有什么?——(1)、多样统一法则;(2)、整齐一律;(3)、参差律;(4)、均衡法则。1)静态均衡:也称对称平衡;2)动态均衡:又称动势均衡,不对称均衡。(5)、对比法则;(6)、和谐法则;7、比例法则;8、尺度法则;9、节奏与韵律法则。10、主次法则。11、整体法则。

  3、获得对比的方法有什么?——空间对比,虚实对比,大小(体形)对比,方向对比,布局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疏密对比等。

  4、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的手法有哪些?——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5、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原理有哪些?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9

篇四: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园林史名词解释

  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2、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就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就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假山一词也就是现于唐代。

  3、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与皇城之内,紧邻皇帝的居所,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5、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6、奥姆斯台德:就是美国园林学家,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的人。主要作品有纽约“中央公园”、“斐蒙公园”与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等,开创性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园冶:作者计成,成于明代,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局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8、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与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就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9、舫:又称旱船,就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建于水边,前半部多就是三面临水,船首一侧与岸相连,船体部分有石材构筑。

  1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就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主要有宅园、圣苑、墓园。

  12、罗马庄园建造鼎盛时期的三大著名庄园就是法尔奈斯、埃斯特与兰特庄园

  13、《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的作者就是计成。

  14、构成园林的基本四要素有:山、水、植被与建筑

  15、简述古典园林的物质起源的内容。1、囿:具有狩猎、祭祀功能。2、台:具有通天、登高功能。3、园圃:具有栽培功能。

  16、农业文明时期古典园林的特点。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主流就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与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体现环境、社会效益;主要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17、按隶属关系划分的园林类型。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三种类型,此外还有陵园、坛庙与衙署等。私家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

  园林史名词解释

  1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德融合、意境的蕴涵与诗画情趣。

  19、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征。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不多但就是整体性强、雅致:园林成为抒发士大夫脱俗情趣的媒介、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环境的与谐;园林成景以植物为主。

  20、中西方园林的布局差异

  答案:中西方园林布局的差异与其各自的不同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特性相联系。中国园林布局:不规则式,不求对称;利用自然物及地形;人工痕迹很少西方园林布局:几何形,对称;不论自然形式;突出人的思想意念)21、艮岳理水的特点。

  答案:1、形成完整水系,2、包罗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3、水系与山系成山环水抱的态势,4、山水处理取自于天然,符合风水条件,符合画论的观点。

  22谢赫六法对园林的影响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23、北京“三山五园”的内容。玉泉山、香山、万寿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第一座离宫御苑);清漪园、静明园

  24、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

  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2、崇尚自然美,园林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对自然提炼。3、建筑与其她的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关系。4、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作方法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皇家园林的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功能。6、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一种就是城市私园多为贵族所有,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另一种庄园、别墅得到大大发展,成为精神庇护的寄托。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7、“园林”一辞已出现。

  25、宋代园林的成就。

  一、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三、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五、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与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26、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1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宫殿位于放射状道路的焦点上,宫苑中延伸数千米的中轴线,强烈地表现出惟我独尊、皇权浩荡的思想。

  2构图中,府邸总就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花园在规模、尺度与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

  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

  4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追求空间的无限性,表现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就是园林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

  园林史名词解释

  5法国式园林又就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需要很大的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整体上平缓而舒展,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主要展现静态水景,除了形色各异的喷泉外,动水较少,只在缓坡上做一些跌水景观。

  7植物种植,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化。常见的树种有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一般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就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创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以追求鲜艳、明快、富丽的效果。

  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

  27、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16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庄园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

  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轴线有时分主次轴线,甚至不同轴线呈垂直、平行或反射状。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透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各台层上以水体造型与雕塑结合作为局部中心,建筑有时作为全园的主景而置于园地的最高处。庭院作为建筑的延伸力求在空间上与室内协调呼应,理水技术发达形成水风琴、水剧场等。植物造型复杂。

  28、西方园林对圆明园的影响。

  圆明园受到西方传教士王志成的影响,以西洋楼为中心展示了一组具有巴洛克风格与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设施。1、西洋楼的规划一反中国园林之传统,突出表现了欧洲勒诺特尔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的特点。2、西洋楼总的来说史一组欧式宫殿与园林,从规划到细部处理又都吸收了许多中国的手法,以欧洲风格为基调、融汇了部分中国风格的作品。

  3、西洋楼就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就是把欧洲与中国这两个建筑体系与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的尝试。这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就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29、规则式园林的特点: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30、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皇家气派”,大致有以下五点:1、规模宏大2、园址选择自由3、建筑富丽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广泛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技艺;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仿制复制名园

篇五: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安插,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之阿布丰王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生长,比力普遍,是那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假山一词也是现于唐代.3、年夜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帝的居所,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境里面缔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5、苏州的四年夜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6、奥姆斯台德:是美国园林学家,开创自然呵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首先把呵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的人.主要作品有纽约“中央公园”、“斐蒙公园”和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等,开创性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园冶:作者计成,成于明代,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局部处置的综合性著作.

  8、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偏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暗示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宋代园林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9、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三面临水,船首一侧与岸相连,船体部份有石材构筑.

  1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规划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主要有宅园、圣苑、墓园.

  12、罗马庄园建造壮盛时期的三年夜著名庄园是法尔奈斯、埃斯特和兰特庄园

  13、《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的作者是计成.

  14、构成园林的基本四要素有:山、水、植被和建筑

  15、简述古典园林的物质起源的内容.1、囿:具有狩猎、祭祀功能.2、台:具有通天、登高功能.3、园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圃:具有栽培功能.

  16、农业文明时期古典园林的特点.绝年夜大都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体现环境、社会效益;主要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17、按隶属关系划分的园林类型.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三种类型,另外还有陵园、坛庙和衙署等.私家园林又分为南方园林、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

  1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德融合、意境的蕴涵和诗画情趣.

  19、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征.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未几可是整体性强、雅致:园林成为抒发士年夜夫脱俗情趣的媒介、天然:力求园林自己与外环境的和谐;园林成景以植物为主.

  20、中西方园林的规划不同

  谜底:中西方园林规划的不同与其各自的分歧的文化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特征和自然特性相联系.中国园林规划:不规则式,不求对称;利用自然物及地形;人工痕迹很少西方园林规划:几何形,对称;不论自然形式;突出人的思想意念)

  21、艮岳理水的特点.

  谜底:1、形成完整水系,2、包括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3、水系与山系成山环水抱的态势,4、山水处置取自于天然,符合风水条件,符合画论的观点.

  22谢赫六法对园林的影响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3、北京“三山五园”的内容.玉泉山、香山、万寿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第一座离宫御苑);清漪园、静明园

  24、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

  1、园林的规模由年夜入小,2、崇尚自然美,园林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由纯真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对自然提炼.3、建筑与其他的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切的谐调关系.4、规划设计由前此的集约转酿成较细致,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作方法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皇家园林的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功能.6、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一种是城市私园多为贵族所有,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另一种庄园、别墅获得年夜年夜发展,成为精神呵护的寄托.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7、“园林”一辞已呈现.

  25、宋代园林的成绩.

  一、在三年夜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呈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三、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年夜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年夜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五、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生命力和缔造力,到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至高无上的境地.

  26、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1园林的形式暗示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宫殿位于放射状路途的焦点上,宫苑中延伸数千米的中轴线,强烈地暗示出惟我独尊、皇权浩荡的思想.

  2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花园在规模、标准和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

  3花园自己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品级制度.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玉成园的视觉中心.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安插在中轴上.

  4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追求空间的无限性,暗示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是园林规模与空间标准上的最年夜特点.

  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需要很年夜的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整体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上平缓而舒展,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纳法国平原上罕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主要展现静态水景,除形色各异的喷泉外,动水较少,只在缓坡上做一些跌水景观.

  7植物种植,广泛采纳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动.罕见的树种有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一般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森林.

  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首创之一.缔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年夜型刺绣花坛,以追求鲜艳、明快、富丽的效果.

  9在园内路途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

  27、意年夜利台地园的特点:

  16世纪后半叶的意年夜利庄园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园林规划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轴线有时分主次轴线,甚至分歧轴线呈垂直、平行或反射状.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透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安插在中轴线两侧.各台层上以水体造型与雕塑结合作为局部中心,建筑有时作为全园的主景而置于园地的最高处.庭院作为建筑的延伸力求在空间上与室内协调呼应,理水技术发达形成水风琴、水剧场等.植物造型复杂.

  28、西方园林对圆明园的影响.

  圆明园受到西方布道士王志成的影响,以西洋楼为中心展示了一组具有巴洛克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设施.1.西洋楼的规划一反中国园林之传统,突出暗示了欧洲勒诺特尔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的特点.2.西洋楼总的来说史一组欧式宫殿和园林,从规划到细部处置又都吸收了许多中国的手法,以欧洲风格为基调、融汇了部份中国风格的作品.3.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布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把欧洲和中国这两个建筑体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缔造性的检验考试.这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29、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暗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30、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最年夜特点——“皇家气派”,年夜致有以下五点:

  1、规模宏年夜2、园址选择自由3、建筑富丽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广泛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技艺;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仿制复制名园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篇六: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思想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许雯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5(000)035【摘

  要】海岛仙山源于先民们的神仙思想,虽然荒诞,但对园林的构筑来说却是一种良好的布景形式。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被延续到现在。

  【总页数】1页(P236-236)

  【作

  者】许雯

  【作者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付雯瑞;王磊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探讨[J],符媛媛

  3."一池三山"造园理念在当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以句容上清湖景观设计为例

  [J],陈智康;汪辉

  4.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分析——

  以杭州西湖郭庄为例[J],徐利平;孙曙焰

  5.浅谈传统园林“一池三山”造景模式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应用[J],刘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汉代上林苑的建章宫。

篇八: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1.我国园林最古老的形式

  囿:出自“囿,所以御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具备园林的雏形。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和内容

  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沼”,主要是指水池

  2.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3.一池三山、三山五园

  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五园的形成: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的畅春园。

  4.刺绣花坛

  克洛德·莫莱是法国园林中的刺绣花坛真正的开创者,他以花草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刺绣花边的时尚,是在17世纪初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在当时非常流行。莫莱将服饰变成了一种园饰,因此时常向国王的刺绣匠瓦莱(PierreVallet)请教。过去的花坛中,花纹是用花草来做的,既不耐久,又难管理。莫莱率先采用了黄杨做花纹,除了保留花卉外,还大胆使用彩色页岩或砂子作底衬,装饰效果更强烈。

  勒·诺特尔常用的花坛有六种类型,即刺绣花坛、组合花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桔花坛和水花坛。刺绣花坛是以黄杨做成图案,也是最美丽的花坛,主要用在主体建筑的前方。组合花坛是指由涡形图案植坛、草地、花结和花丛等四个对称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花坛。英国式花坛即草坪植坛,边缘镶有花带,是不太显眼的花坛形式。分区花坛是由完全对称布置的黄杨篱构成,其中看不到草地和刺绣图案。柑桔花坛就是以柑桔等灌木组成的几何形植坛。水花坛是将几何形草地与水池、喷泉组合而成的形式。

  5.奥姆斯特德是谁,其作品,成就

  奥姆斯特德:美国景观设计之父,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杰出的园林大师,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科学地预见到由于移民成倍增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必将加速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绿化将日益重要,而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可使居民享受城市中的自然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于1854年设计建造了中央公园等。

  奥姆斯特德原则:

  答: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

  4.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绸密的种植带中;

  姆斯特德提出的‘国家公园’相比有什么特点?答:国家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的思想,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公园,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

  统,由国家建立并永久性加以保护。

  6.意境

  意境: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意境的蕴涵: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简述意境的表达方式: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7.《长物志》《洛阳名园记》的作者

  《洛阳名园记》:北宋李格非著,是一部专门记述北宋时期洛阳园林景观的志书,书中记载洛阳名园,如富郑公(粥)园等19处,表现当时洛阳园林的发展盛况。

  《阳名园记》、《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

  答:《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文献,具体详实地作者亲历的当时较为著名的9处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园林景观;

  《园冶》—明,计成,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长物志》—明,文震亨,共12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家庭、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其余各卷也有涉及园林的片段议论;

  《闲情偶记》—又名《一家言》,明,李渔,共九卷,其中八卷讲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8.江南四大名石

  瑞云峰、冠云峰、玉玲珑、皱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名石”,均为北宋末年采自洞庭西山的“花石纲”遗物,虽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名扬天下。

  瑞云峰由两块巨型太湖石迭置,峰高5.1米,宽3.2米,厚1.3米。上为嵌空石峰,下是盘石底座,峰座相配,宛若天成。谛视正面,则彼此相通,曲折妍妙,涡洞相套,褶皱相迭,透漏玲珑,确为“妍巧甲于天下”。中有夜光,宛若祥云,故名“瑞云”,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9.江南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

  寄畅园

  10.枯山石是什么?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并没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而“山”通常用石块表现。有时也会在沙子的表面画上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

  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1.琼华岛在哪个园子?

  北海公园

  大内御苑

  琼华岛,位于北京市北海太液池南部。金代名琼华岛,元代为万寿山(或称万岁山)。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山顶建白塔,始称白塔山。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

  12.哪两个园子是江南四大园林又是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江苏苏州〗、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

  我国四大名园: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另外,江南四大名园和苏州四大名园的提法,江南四大名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等。

  13..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有哪些?古埃及园林类型?

  试述中世纪欧洲的园林类型。

  主要分为以实用性为主的寺庙园林和简朴的城堡园林。前期的寺院庭园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后期的城堡庭园时期则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

  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墓园,圣苑。特征:规则式的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大量种植树木,树木和水体成为园林

  中重要因素。反映出埃及人在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

  14.唐代长安城的公共园林

  曲江池

  1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经历哪几个历史时期,政治文化,背景概述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特点:A.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B.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C.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中D.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阶段

  幼年期——殷、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春秋、战国、秦汉是发展期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

  全盛期——隋、唐朝(写意山水园兴起与发展)

  成熟前期——两宋(诗画山水园)

  成熟中期——元、明、清初(文人园)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建筑山水园)

  幼年期背景:发展封建制经济,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汉初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得以进一步巩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封建礼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秩序。

  转折期背景: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打击,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使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全盛期背景:豪族实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健全、完善。

  成熟前期背景:宋代,中国封建科技、文化更加辉煌灿烂,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发展,城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这些都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成熟中期背景:明清皇帝集权加强,要求有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明中期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一部分向士流靠拢,出现“儒商合一”,使社会风俗时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成熟后期背景:清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华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随着西方的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越来越呈现衰退的现象。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17.艮岳(江南)详细

  艮岳——北宋在汴京所建的大型人工山水园.艮岳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宋代名园寿山艮岳的筑山特点是什么?

  答出宋代名园寿山艮岳的山体轮廓模仿杭州凤凰山(能答出模拟自然就给2分),主山万岁山,侧山万松岭,东南的芙蓉城是山的余脉三山错落,形成“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气势(答出筑山有主有次的给2分)。

  在寿山艮岳中大量使用一些形态奇特的巨石,进行特置孤赏。形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筑山置石景观。(答出有特置石孤赏用的给1分)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置石:出现特置石。

  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18.明清时期主要的造园著作

  明朝末年,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简述这个时期的园林理论著作及其作者?

  1、这个时期的园林理论著作及其作者为计成的《园冶》(3分);

  文震亨《长物志》(1分);

  李渔《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1分两个书名任答一即可)。

  19.意大利时期造园特点,如何演变的?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造园特色有哪些?

  田园式别墅,带有中世纪别墅的特征,植物不作为造园材料来用而是从园艺的角度观赏植物,之中位置的选择,场地的划分技巧,无中轴线,重用雕塑造型,装饰浮华纤巧;水池简洁,理水技巧不复杂,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绿丛植坛图案简单。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造园特色有哪些?

  1)全园布局规整、对称,有中轴线贯穿全园,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园林形式服从于建筑。(2)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等,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常以绿篱、水池、雕像作为局部中心。

  (4)空间序列常为:绿地—水池—喷泉—建筑;建筑常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5)植物造景日趋复杂。绿篱被修剪成高低不一来用作绿墙,舞台背景,绿色壁龛,洞府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造园特色有哪些?

  脱离了整齐美,追求新奇,表现手法,装饰上注重细部表现,使用曲线,大量使用小品,建筑体量大,占主园统帅位置:淋漓尽致的水景设施,植物修剪技术发达,滥用整形树木,庭园洞窟处理。

  简述意大利的经典园林特点是什么?

  (1)平面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1分)、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最广泛采用的形式是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院的主轴线(0.5分);

  (2)在立面上为适应地形的变化作成台地是意大利园林突出的特征(1.5分);

  (3)在色彩上,意大利式庭院以长绿树木为主色调,点缀白色石造建筑物,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技术(1分);

  (4)园林要素除建筑物外,庄园中也有凉亭、花架、绿廊等,较大的庄园中,常有露天剧场、迷园等(1分)。

  20.台地园

  台地园: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试述意大利台地园的演变及风格特点。

  演变:

  文艺复兴初期(发展)→美第奇式园林(简洁)

  文艺复兴中期(鼎盛)→台地园林(丰富)

  文艺复兴末期(衰落)→巴洛克式园林(装饰过分)

  射出文艺复兴运动在园林艺术领域从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

  特点:A.立面特征:台地由倾斜部分与平坦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城市近郊别墅因坡度平缓而层数少占地面积广;乡村的别墅相反。尽可能将建筑建在高处,但有时位于中部,有时位于低处。B.平面特征: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园的轴线。有时庭园的轴线垂直或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有时会有副轴线。庭园的细部通过轴线对称的布局。以花坛、泉池、台地为面;园路、阶梯、瀑布等为线;小水池、园亭、雕塑等为点。都强化了对称性。C.色彩:以常绿树为主色调,其间点缀了白色的各种石造建筑物、构筑物及雕塑。丛林与花坛部分采用了明暗对比的巧妙处理。

  22.伊斯兰园林

  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特征

  (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伊甸园’分出的四条河。(2)有规则的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3)栽培大量香花。(4)筑高围墙,四角有了望守卫塔。(5)用地毯代替花园。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内庭院,台地花园。特征:伊斯兰信徒向往的“天国”,水、乳、酒、密河呈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封闭的拱形建筑,是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反映了阿拉伯人的帐篷式居住形式及对绿洲、水的崇敬。西班牙人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推广水法、绿化,使伊斯兰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结合一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波斯伊斯兰古典园林类型:王室猎园,天堂乐园

  。特征:波斯伊斯兰古典园林从其营建之初开始,受其波斯细密绘画风格影响,建筑及景观、装饰极为精美细致:纹样呈显缎面般华彩,艺术风格独树,造园要样呈显缎面般华彩,艺术风格独树,造园要素运用取得极其强烈的艺术效果,因其强烈的园林美而赢得很高的名望。在波斯伊斯兰园林的轴线中,园林构筑物通常始于一个开敞的、设有立柱的门厅或走廊,且常常还设有一个喷水池。在波斯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如果在某处能够找到富足的水源,那精美的花园就会如同一处绿洲,而卡香水源来自邻近小山的费因园即为一例。数个世纪以来,尽管花草和多种乔灌木的变化赋予西亚伊斯兰园林以不同风貌,但园林的总体概貌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园林的种植者还喜爱在植物的老茎上嫁接新品种的植株。

  简述波斯伊斯兰园林的主要特点。

  答:1.水是伊斯兰园林的重要造园要求;

  2.植物种在巨大的有隔水层的种植池中;

  3.园路为种植池的支撑墙,高出地面;

  4.布局类型围合式中庭,植物尽量相同,以获得较高的效果。

  23法国勒诺特尔式(凡尔赛宫)、使勒诺特名垂青史的作品

  简述法勒诺特尔造园思想。

  答:勒诺特尔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在它的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作用,建在最高处,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

  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凡尔赛宫苑-----由法国著名园林设计师勒.诺特尔设计参与施工,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造的大型规则式园林.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法国凡尔赛宫总体特点。

  大规模、突出纵向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局、采用超尺度的十字星大运河、创造广场空间、丛林背景、以水贯穿全园、采用洞穴、遍布雕塑、建筑与花园相结合

  4、简述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特征。

  1)、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的主题思想。

  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

  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

  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成,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犹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交相辉映,引人注目。

  1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有哪些基本特点?有哪些代表性实例?试举一例作适当分析。

  基本特点:A.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B.体现中央集权的政体和等级制度。C.具有庄重典雅的风格和外向性的特征。D.把园林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E.创作水景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F.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尤其是当地的乡土树种,如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等)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以便能够体现出丰富的季节变化以及法国特有的平原森林效果。G.府邸旁创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刺绣花坛。H.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犹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虽无自然式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效果,却也有着引人人胜的作用,令人目不暇接。

  代表性实例:凡尔赛宫苑

  凡尔赛花园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而且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

  24.识图题:阿尔罕布拉宫、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

  阿尔罕布拉宫苑-西班牙

  五个庭院名称并分析桃金娘庭院的布局特点。

  桃金娘庭园、狮子院、林达拉杰花园、帕托花园、柏树庭园

  述承德避暑山庄经过水系整理的地貌环境特点和总体布局。

  特点:A.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B.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C.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D.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E.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

  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规划。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

  拙政园-中国

  分析其中部及西部景观的园林布局特点并各写出其中一个主要景点名称。

  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景点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④和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景点:与谁同坐轩,是一座临水构筑的扇面形小亭。

  21.黑暗中世纪有哪些园林造景?有哪些特点?

篇九: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一池三山——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营造形式

  一池三山据记载源起于道家。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而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承袭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天为而无不为的道。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顺应、淡泊自由,还推崇神仙思想。

  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

  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

  一池三山布局在古代皇家园林中应用较多,如西汉的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唐朝的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的东京艮岳大方沼、元大都的太液池(今北京北海)、清朝圆明园福海、颐和园昆明湖、避暑山庄等等,本文节选五个代表以供学习。

  历代采用“一池三山”布局的宫苑园林选取: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中间连以长堤一一茎芝云堤。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附图。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清幽深邃,所以玄烨诗赞“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www.gujianchina.cn

  400-115-250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颐和园

  颐和园更是游韧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杭州西湖

  畅游杭州西湖仍然可以寻到“一池三山”的影子。辽阔的外湖西部三岛鼎足而立,南面最大的为三潭印月“小赢洲”,中间的为湖心亭,最北为阮公墩。三潭印月水域由桥堤分隔成四大块,呈“田”字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犹如仙山琼岛,故称“小赢洲”。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环岛皆水,古人称之为“太虚—点”。阮公墩是原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淤泥堆叠而成,故称“阮公墩”。此外还有位于里湖西南角的孤山,四面环水,一峰耸立,东西长而南北窄,形如水中卧牛。白居易称之谓大海中的仙岛蓬莱,诗云“到岸请君回头望,蓬莱宫中在水中央”。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原是一片积水弥漫的洼地,三岛的布局。水池东北角的“小蓬莱”岛,飞建园时因势利导,浚沼成池,环以林木,建成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只见

  www.gujianchina.cn

  400-115-250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二岛,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附图。

  留园

  留园是苏州有名的私家园林,全园可分为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四个景区。

  其中中部以山水为主,蜂峦回抱,水面中仍有一池落一乱碧水之中,上荫紫藤花架,繁英累累。留园东部鸳鸯厅北院,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一一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前临水池洗云沼,人们把冠云峰比拟成一个刚出浴后正在梳妆的少女,这从它的倒影中可以看得到。其北侧最高处建有冠云楼,中有匾额题“仙苑停云”,意即三峰停留在此,望去如蓬莱仙苑,可谓天堂胜境。由此可见,留园三峰仍然取白蓬莱三岛之布局。

  www.gujianchina.cn

  400-115-2500

篇十: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设计模式分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古典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设计模式的内涵,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起因,并通过对现存经典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其独特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一池三山;园林景观;神山仙岛;设计模式

  1.“一池三山”设计模式的内涵

  按照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海内十洲记》记载: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无风而洪波万丈”;方丈山“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瀛洲山“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名之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1]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仙境”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

  [2]。这种理想落实在园林景观中就是人在园林中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因此这种摹拟自然的“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就成为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极致追求。

  2.“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起因

  在科学尚不发展的时期先民们对世界起源、万物关系乃至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等综合意识,往往是通过宗教和神话表现出来,反映了他们蒙昧、幼稚而天真的的思维方式,加之他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无疑最先闯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诸多自然崇拜中,天地山川崇拜是核心,他们因畏惧而产生崇拜,故他们对这些神明威灵敬仰之,礼赞之。在鬼神权威至上的殷商时代,透过“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的巫风,我们看到了神君共乐的兆头。“一池三山”正是满足君王、臣民的一种多方述求与愿望。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帝国,他自称为始皇帝。“帝”一般特指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天神,自然是长生不老,与世共存的。《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秦王嬴政至“王”而“帝”成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便想与天帝一样长生不老,成为不死神仙,尽享人间富贵欢乐。于是他一面听信方士谗言,自称“仙真人”,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神话中的人间仙境与长身不老仙丹妙药。虽然海上仙山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始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在他看来,寻得仙境,寻得仙丹,既是他们一国之君的特权,更是他永远延续“帝”梦的途径。这种不止的追求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的,要想成为现实,唯一途径就是在园林中去建造它。

  汉武帝对寻找神山仙境的狂热比起前代帝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汉武帝影响最大的方士是公孙卿,他借神话中皇帝乘龙飞仙的传说,鼓励汉武帝访仙,并借神仙申公之口称,故之圣者皆应以求仙为务:“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皇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于是汉武帝劳民伤财,屡封泰山,东巡海上。后来汉武帝还“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但这些访仙活动皆无果而终。在多方寻求未果的情况下把这种愿望化作

  在建章宫北太液池中,修建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神岛,聊以自慰。据《史记

  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3]从而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将自己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予以实现。

  尽管秦皇魂归沙丘,汉武帝茂陵草长,神仙梦相继破灭,但是他们运用蓬莱神话所创造的园林景观“一池三山”却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并成为后世帝王创造宫苑池山的一种典范,甚至士大夫文人也竞相仿照。

  3.“一池三山”案例分析

  秦皇汉武开创了“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滥觞;加之先人们朴素的自然观以及对理想精神居所的追求为

  “一池三山”设计模式创造了沃土,大量此类设计在皇家园林景观中应运而生。如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北魏洛阳华林园天渊池、隋朝洛阳东都宫九州池;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元朝大都太液池、明朝南京玄武湖;清朝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清漪园昆明湖等。“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在皇家园林以外的园林中也有出现,如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苏州留园有“小蓬莱”,杭州三潭印月景区有“小瀛洲”等,虽无皇家园林宏大的规模,但无论在取意或布局上都反映着“一池三山”的布局模式。

  1705年,清乾隆帝为其母亲祝寿所建的清漪园,同样也采用一池三山的模式。规划者根据当时翁山翁湖的现状,一池三山的创作,采用留堤(西堤)、留岛(藻鉴堂、治镜阁)、堆岛(阁岛),而不同与杭州西湖的“疏湖堆岛”;同时,在湖岛艺术处理上不重复同一个水面内留三岛的处理,而是分三个水面组成一个大湖面,形成湖、堤、岛的新的“一池三山”新形象。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颐和园(原清漪园)在塑造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的同时,增添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冷、凤凰敦。而且知春岛由两个小岛,两座木桥、一座十六柱亭----知春亭组成。小西冷岛是由曲折线的规则垂直条石驳岸构成,在传统自然山水园中,一反常法,与其周围的石舫、船坞构成颐和园西部景区的独特风格。

  在建造圆明园时,为突出“神山仙岛”的主题思想,创造了以圆明园的福海三岛“蓬岛瑶台”的全园构图中心,约25hm2近方形湖面,东西、南北约500m长的湖岸线,尤其在雨雾天气,湖中的三岛如仙都神宫。三个岛分别叫做“北岛玉宇”“蓬岛瑶台”“瀛海仙山”,中间蓬岛瑶台略大,其余两岛略小,防李思训画意,成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可谓“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三岛皆正方形,呈现西北往东南方向斜串联的湖岛布局,实属中国造园手法之妙举。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由堤岛形仿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之形,通过芝径云堤,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又添新花。元代的大内御苑的太液池中三岛布列,分别为“万岁山”(原为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模拟仙山琼阁的境界。其余二岛为“圆坻”和“犀山”。到明代的大内御苑中的西苑,将元代的太液池分成了三个水面:北海、中海、南海。在西苑的南部开凿南海,扩大了太液池的原水面。在西苑北部的北海中改元代的万岁山为“琼华岛”。

  琼华岛浮现在北海的水面上,每当晨昏烟霞弥漫时,四际朴素迷离,宛如仙山琼阁。元时的圆坻由水中岛屿变化半岛,原圆坻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称为另一仙山。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从而在明代,将元代太爷池的旧址改为西苑,西苑的水面由北海、中海、南海等三海组成,由琼华岛、团城、南台构成新的“一池三山”形象。

  西藏的首府拉萨布达拉宫西南三里许,占地36hm2的罗布林卡,藏语意为

  “宝贝园林”,是达赖喇嘛专用的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其中,措吉颇章景区(即湖心区)内有罗布林卡中唯一的一处长100m、宽42m的水池,池呈斜长方形,池内布置正方形的石砌驳岸的三方岛。中岛面积约为440m2,岛上一座汉式歇山顶的长方形建筑,叫措吉颇章(湖心宫),面积约84m2;北面方岛约占地168m2,岛上一座藏式四角攒尖式屋顶的正方形建筑,叫鲁康努(西龙王宫),面积约64m2;南面一座面积约等于鲁康努大小的绿岛,上植树木。湖心宫等三岛成一正轴线上串联的布局。西藏拉萨市罗布林卡内同样再现了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风采。[4]从上述众多案例可以总结出来,“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最终的核心是“挖湖堆山”即合理处理山水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的地位。山体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环一山,一池环一台变成了一座庞大的水系环绕三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园林空间艺术,为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体系的确立奠定的基础。[5]“一池三山”园林景观布局是一种良好的设计模式,它使空旷平淡的水面发生了变化,使景观层次显的更加丰富。在岛上观赏四周景色,则碧波环绕于周围,可使人产生远离尘世之意趣、飘飘欲仙之感觉。尽管神山仙岛是一种虚构,但“一池三山”的园林设计模式却受历代造园者的喜爱而经久不衰。

  “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大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林娣.“蓬莱神话”与中日园林仙境布局[J].烟台大学学报

  第15卷第二期2002(4).[2]庄晓英.蓬莱仙话和海岛仙山景观模式[J].南北桥,2009(3).[3]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M].中华书局

  .[4]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5]田建林.浅谈一池三山[J].市场论坛,2004(1).1.“一池三山”设计模式的内涵

  按照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海内十洲记》记载: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无风而洪波万丈”;方丈山“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瀛洲山“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名之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1]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仙境”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

  [2]。这种理想落实在园林景观中就是人在园林中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因此这种摹拟自然的“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就成为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极致追求。

  2.“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起因

  在科学尚不发展的时期先民们对世界起源、万物关系乃至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等综合意识,往往是通过宗教和神话表现出来,反映了他们蒙昧、幼稚而天

  真的的思维方式,加之他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无疑最先闯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诸多自然崇拜中,天地山川崇拜是核心,他们因畏惧而产生崇拜,故他们对这些神明威灵敬仰之,礼赞之。在鬼神权威至上的殷商时代,透过“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的巫风,我们看到了神君共乐的兆头。“一池三山”正是满足君王、臣民的一种多方述求与愿望。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帝国,他自称为始皇帝。“帝”一般特指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天神,自然是长生不老,与世共存的。《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秦王嬴政至“王”而“帝”成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便想与天帝一样长生不老,成为不死神仙,尽享人间富贵欢乐。于是他一面听信方士谗言,自称“仙真人”,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神话中的人间仙境与长身不老仙丹妙药。虽然海上仙山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始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在他看来,寻得仙境,寻得仙丹,既是他们一国之君的特权,更是他永远延续“帝”梦的途径。这种不止的追求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的,要想成为现实,唯一途径就是在园林中去建造它。

  汉武帝对寻找神山仙境的狂热比起前代帝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汉武帝影响最大的方士是公孙卿,他借神话中皇帝乘龙飞仙的传说,鼓励汉武帝访仙,并借神仙申公之口称,故之圣者皆应以求仙为务:“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皇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于是汉武帝劳民伤财,屡封泰山,东巡海上。后来汉武帝还“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但这些访仙活动皆无果而终。在多方寻求未果的情况下把这种愿望化作在建章宫北太液池中,修建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神岛,聊以自慰。据《史记

  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3]从而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将自己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予以实现。尽管秦皇魂归沙丘,汉武帝茂陵草长,神仙梦相继破灭,但是他们运用蓬莱神话所创造的园林景观“一池三山”却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并成为后世帝王创造宫苑池山的一种典范,甚至士大夫文人也竞相仿照。

  3.“一池三山”案例分析

  秦皇汉武开创了“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滥觞;加之先人们朴素的自然观以及对理想精神居所的追求为

  “一池三山”设计模式创造了沃土,大量此类设计在皇家园林景观中应运而生。如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北魏洛阳华林园天渊池、隋朝洛阳东都宫九州池;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元朝大都太液池、明朝南京玄武湖;清朝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清漪园昆明湖等。“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在皇家园林以外的园林中也有出现,如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苏州留园有“小蓬莱”,杭州三潭印月景区有“小瀛洲”等,虽无皇家园林宏大的规模,但无论在取意或布局上都反映着“一池三山”的布局模式。

  1705年,清乾隆帝为其母亲祝寿所建的清漪园,同样也采用一池三山的模式。规划者根据当时翁山翁湖的现状,一池三山的创作,采用留堤(西堤)、留岛(藻鉴堂、治镜阁)、堆岛(阁岛),而不同与杭州西湖的“疏湖堆岛”;同时,在湖岛艺术处理上不重复同一个水面内留三岛的处理,而是分三个水面组成一个大湖面,形成湖、堤、岛的新的“一池三山”新形象。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颐和园(原清漪园)在塑造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的同时,增添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冷、凤凰敦。而且知春岛由两个小岛,两座木桥、一座十六柱亭----知春亭组成。小西冷岛是由曲折线的规则垂直条石驳岸构成,在传统自

  然山水园中,一反常法,与其周围的石舫、船坞构成颐和园西部景区的独特风格。

  在建造圆明园时,为突出“神山仙岛”的主题思想,创造了以圆明园的福海三岛“蓬岛瑶台”的全园构图中心,约25hm2近方形湖面,东西、南北约500m长的湖岸线,尤其在雨雾天气,湖中的三岛如仙都神宫。三个岛分别叫做“北岛玉宇”“蓬岛瑶台”“瀛海仙山”,中间蓬岛瑶台略大,其余两岛略小,防李思训画意,成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可谓“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三岛皆正方形,呈现西北往东南方向斜串联的湖岛布局,实属中国造园手法之妙举。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由堤岛形仿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之形,通过芝径云堤,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又添新花。

  元代的大内御苑的太液池中三岛布列,分别为“万岁山”(原为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模拟仙山琼阁的境界。其余二岛为“圆坻”和“犀山”。到明代的大内御苑中的西苑,将元代的太液池分成了三个水面:北海、中海、南海。在西苑的南部开凿南海,扩大了太液池的原水面。在西苑北部的北海中改元代的万岁山为“琼华岛”。

  琼华岛浮现在北海的水面上,每当晨昏烟霞弥漫时,四际朴素迷离,宛如仙山琼阁。元时的圆坻由水中岛屿变化半岛,原圆坻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称为另一仙山。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从而在明代,将元代太爷池的旧址改为西苑,西苑的水面由北海、中海、南海等三海组成,由琼华岛、团城、南台构成新的“一池三山”形象。

  西藏的首府拉萨布达拉宫西南三里许,占地36hm2的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是达赖喇嘛专用的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其中,措吉颇章景区(即湖心区)内有罗布林卡中唯一的一处长100m、宽42m的水池,池呈斜长方形,池内布置正方形的石砌驳岸的三方岛。中岛面积约为440m2,岛上一座汉式歇山顶的长方形建筑,叫措吉颇章(湖心宫),面积约84m2;北面方岛约占地168m2,岛上一座藏式四角攒尖式屋顶的正方形建筑,叫鲁康努(西龙王宫),面积约64m2;南面一座面积约等于鲁康努大小的绿岛,上植树木。湖心宫等三岛成一正轴线上串联的布局。西藏拉萨市罗布林卡内同样再现了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风采。[4]从上述众多案例可以总结出来,“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最终的核心是“挖湖堆山”即合理处理山水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的地位。山体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环一山,一池环一台变成了一座庞大的水系环绕三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园林空间艺术,为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体系的确立奠定的基础。[5]“一池三山”园林景观布局是一种良好的设计模式,它使空旷平淡的水面发生了变化,使景观层次显的更加丰富。在岛上观赏四周景色,则碧波环绕于周围,可使人产生远离尘世之意趣、飘飘欲仙之感觉。尽管神山仙岛是一种虚构,但“一池三山”的园林设计模式却受历代造园者的喜爱而经久不衰。

  “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大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林娣.“蓬莱神话”与中日园林仙境布局[J].烟台大学学报

  第15卷第二期2002(4).

  [2]庄晓英.蓬莱仙话和海岛仙山景观模式[J].南北桥,2009(3).[3]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M].中华书局

  .[4]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5]田建林.浅谈一池三山[J].市场论坛,2004(1).

篇十一: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营造形式——“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据记载源起于道家。

  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而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承袭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天为而无不为的道。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顺应、淡泊自由,还推崇神仙思想。

  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

  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

  一池三山布局在古代皇家园林中应用较多,如西汉的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唐朝的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的东京艮岳大方沼、元大都的太液池(今北京北海)、清朝圆明园福海、颐和园昆明湖、避暑山庄等等,本文节选五个代表以供学习。

  历代采用“一池三山”布局的宫苑园林选取: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中间连以长堤一一茎芝云堤。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附图。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清幽深邃,所以玄烨诗赞“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颐和园

  颐和园更是游韧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杭州西湖

  畅游杭州西湖仍然可以寻到“一池三山”的影子。辽阔的外湖西部三岛鼎足而立,南面最大的为三潭印月“小赢洲”,中间的为湖心亭,最北为阮公墩。三潭印月水域由桥堤分隔成四大块,呈“田”字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犹如仙山琼岛,故称“小赢洲”。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环岛皆水,古人称之为“太虚—点”。阮公墩是原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淤泥堆叠而成,故称“阮公墩”。此外还有位于里湖西南角的孤山,四面环水,一峰耸立,东西长而南北窄,形如水中卧牛。白居易称之谓大海中的仙岛蓬莱,诗云“到岸请君回头望,蓬莱宫中在水中央”。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原是一片积水弥漫的洼地,三岛的布局。水池东北角的“小蓬莱”岛,飞建园时因势利导,浚沼成池,环以林木,建成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只见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二岛,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附图。

  留园

  留园是苏州有名的私家园林,全园可分为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四个景区。

  其中中部以山水为主,蜂峦回抱,水面中仍有一池落一乱碧水之中,上荫紫藤花架,繁英累累。留园东部鸳鸯厅北院,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一一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前临水池洗云沼,人们把冠云峰比拟成一个

  刚出浴后正在梳妆的少女,这从它的倒影中可以看得到。其北侧最高处建有冠云楼,中有匾额题“仙苑停云”,意即三峰停留在此,望去如蓬莱仙苑,可谓天堂胜境。由此可见,留园三峰仍然取白蓬莱三岛之布局。

篇十二: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教案编号

  授课课时

  使用教具

  授课章节

  名称

  授课时间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

  授课形式

  新授课

  多媒体+板书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了解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区别;熟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能够说出东西方园林的差异以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3.素养目标:培养对园林的美学鉴赏,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东西方园林的区别;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突破点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

  请问以上这些我们都叫做什么?园林。什么是园林?园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造园者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的相对隔阂,依据自然规律,利用各种物质要素,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空间艺术品。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知山乐水”的文化渊源,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和京剧、烹饪、山水画并称中国的“文化四绝”,信息化教学手段

  园林纪录片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中国古典园林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称。

  〖新课〗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1、商周时期(中国古典园林最早生成期是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那时候主要以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形式出现。)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姬昌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

  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吴王夫差建姑苏台,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这是前所未有的。

  3、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是西汉建章宫西北一座由渠引昆明池水形成的人工湖,占地150亩,象征北海,起名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根据法国凡尔赛宫和苏州拙政园两张图片,从布局、道路、植物、水景、石景、建筑等,试着填一填书本108页的表格。

  要素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布局

  道路

  植物

  水景

  石景

  建筑

  自然式山水

  迂回曲折、曲径通幽

  讲究不整形,不对称

  静态美,溪池、滴泉为主

  假山叠石为主

  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点景,隔景

  以土木为主

  几何规则式

  轴线笔直式林荫大道

  讲究整形、对称

  动态美,喷泉、瀑布为主

  石雕雕塑为主

  规则式园林

  以石质为主

  整体风格

  及特征

  文人的诗情画意

  以自然为本

  天人合一

  骑士的罗曼蒂克

  以人为本

  【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3.追求曲折多变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迥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而连续的流动空间。

  4.诗画情趣、蕴含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创造,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中国的诗画艺术又十分强调意境,讲究抒情表意。园林艺术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它的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明晰,也更易把捉。不仅藉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内涵和景观厚度。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按园林占有者的身份划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不作要求)

  请大家根据书本116页和119页以及老师刚才讲的,完成以下这张表格。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类型

  皇家

  园林

  私家

  园林

  所有者

  封建帝王

  规模

  山水

  建筑体型

  色彩

  宏大

  真山真水

  宗室外戚、王公官吏、较小

  假山富商大贾

  小巧玲珑高大

  金碧辉煌

  淡雅素净

  主题

  表现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表现主人优游林下,寄情山水的心态

  假水

  (居、游合一)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

  1.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为古都所在,故而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大多较少。风格粗狂,秀丽明媚则显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园林:因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木较多,故而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都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因其虽然处于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其明显特点是完全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岭南类型园林的代表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馀荫山房等

  4.巴蜀园林: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园林。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岩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品种丰富,多以常绿阔叶林作天幕和背。遗存至今的古园林有成都新都桂湖和新繁东湖、成都崇庆庵画池、四川眉山三苏祠、成都杜甫草堂、贵阳黔灵公园、昆明大观园等。

  (三)按园林的布局或者艺术风格划分

  规则式

  西方园林主要是这种形式。如意大利宫殿、法国台地,中国的皇家园林也有这种特征。

  自然式

  中国的私家园林是这种形式的代表,苏州园林、岭南园林。

  混合式

  现代的建筑、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其代表是现代园林。

  课外作业

  1.

  论述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区别。

  2.

  论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3.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教学反思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况

  板书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3.东西方园林的区别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5.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推荐访问:简述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简述 三山 一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