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3 2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五篇】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5篇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篇1

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对促进乡土文脉传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贤咨询委员会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立足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实提出的重要举措。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出了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执政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开不农民的参与,更离不开具有威望或有发展能力或有发展思路的乡贤们加以引导和调动。

(一)有利于建立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乡贤咨询委员会好比潮州工夫茶中的“公道杯”,在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之间起到公平协调的作用,最终目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存在感”、提升群众“获得感”。乡贤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有道德威望、有影响、有能力、为当地多数群众认可的乡达组成,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及时传达村民意愿,能够激发村民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推动落实村规民约和协助调解邻里纠纷,架起政府和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信息资金支撑。乡贤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乡贤咨询委员会在引导乡贤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治理,为村内事务出谋划策,打造乡村建设“智囊团”,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营造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乡贤咨询委员会在宣传发动、鼓励引导海内外乡贤捐赠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中,成为新农村打造“新引擎”、增添“新动力”的重要助推力量,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篇2

乡村振兴话题

乡村振兴

1.背景/含义

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含义: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

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

,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分析

三农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3.对策

一、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五、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六、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夯实基层政权。

七、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4.案例

案例1: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

“小厕所是大民生,要切实把农村改厕这项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委员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村还存在着“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茅坑蚊蝇飞”的状况,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努力解决厕所问题。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久久为功,把尊重农村传统文化和引导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相结合,把民生的事情真正办到农民心坎里去。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进厕所革命,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衔接。

案例2:毛乌素沙漠得到有效治理——“沙窝窝”变“金钵钵”

30多年来,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在陕蒙两省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长50余公里、宽6公里的绿色长廊,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约80%区域得到有效治理。

“荒漠变绿洲,就是我最大的梦想。现在,虽然荒沙得到了有效治理,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一刻不敢放松。”石光银说,早些年,为了加快流沙治理速度,种植的大多是杨树,寿命较短。因此,复种、补种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去年,我们就新栽植了6000多亩樟子松哩!”

这几年,由于生态向好,许多山区的贫困户移民搬迁到了这片曾经的“沙海”。石光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集荒沙治理、休闲旅游、苗木培育、畜牧养殖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让1500多户农户受益,“沙窝窝”变成了“金钵钵”。

案例3:让科技研发向特色农业倾斜

“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特色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代表说,六盘水山地面积占了97%,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市调减140多万亩玉米,发展刺梨等适合山区的产业,平均每亩收益达到3600元,将山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科技研发、农业补贴更多向特色农业倾斜,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特色农业。

5.名言

(1)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

(2)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习近平

(3)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习近平

(4)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习近平

(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

6.范文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等。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村规民约、新乡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
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标题句式:点睛式标题,直接表达文章观点,即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等。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开头解读:好的现象+不好的现象+总论点。案例: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分析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实践主体和来源。通过举例说明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和动力来源。

案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
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村规民约、新乡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需要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

论证方式:分论点(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举例说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及目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
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激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即通过外来助力和内生动力结合,推进乡村振兴。

论证方式:分论点+今昔对比、举例说明。

句式:以前存在……的问题,如今,……发生改变,……不断强化/涌现/进步等。通过今昔对比体现论证目的。

案例: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成为旅游大村;
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利用传统优势创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结尾解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吁式的结尾,比较常见。提高……参与激情,凝聚……共识,才能……(实现什么目的)。】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篇3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篇4

乡村振兴专题(七) 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然而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未来农村农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上,必须要用等新理念新工具去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

一、金融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以农村金融创新撬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供需契合度,量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内在规律的特色产品,加快建立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支付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支付工具,提高乡镇网点覆盖率,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应加快构建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尽快建设统一的征信数据平台,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信息资源的部门整合和城乡联动,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并着力提升农村金融监管水平,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带动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重点促进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二、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最重要的是让人和人的连接变得非常简单,让整个社会商业合作关系从传统上的竖状结构变成网状结构。所有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有的协作者又是被协作者,这样农村才能形成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成互联网形式的生态,这样农村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才会面貌一新。同时,要让农村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必须用好互联网工具,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当地特点,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发展特定产业。三、大数据大数据是“互联网工具库”的核心武器。大数据是一种新的细化下的市场和市场下的细化,提前预售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做到预见性地生产,农业可以做到有计划地配置资源,加上智慧物流业、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这才是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化的真正实现。

乡村旅游是融合多种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的途径,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激发新型农业的产生与运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旅游从旅游规划的角度考量乡村的发展潜力,结合国家宏观政策,高瞻远瞩定位发展性质,到最后达到可行性的落地运营计划。具体运营分为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生活方式三方面的运营,也正结合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旅游运营一、乡村产业的运营

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种植、养殖,在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上,都要营造生态、原始的农业产品品牌,依据市场导向,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其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文化包装或创意包装,运用互联网电商、中央厨房的思维,向城市输出产品,这是未来乡村产业运营的主力,这种具有经过包装的土特物产,才能真正走出去。但这里,我们不能仅仅运营一个单一村庄的产品或者物产,而应该以此为基地或平台,去经营一个地理标签的物产。再者,就是休闲农业消费。乡村自然景观和田园产业,是有潜力成为核心吸引物的,这也就为休闲农业的在地消费提供了可行条件。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动能。适应消费者多元需求,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生态型、功能型、服务型等创意农业,培育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文化、创意节庆、创意饮食、创意民宿。同时强化节庆营销,组织参加全国区域性展会,支持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消费,不仅仅是“采摘-支付”的简单模式,而是需要项目主体的营销包装推广。从采摘上升到劳动体验,从采摘上升到亲子社交,即从村民经营到公司化的定制化经营。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农民脱贫,从生态、环境、乡风、文化等多方面整合农村资源,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激活乡村内在活力。而乡村旅游的支柱是产业,乡村产业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合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由传统农业转变为多样性农业。

二、乡村文化的运营乡村的历史文化、乡村的民俗活动、乡村的游戏,都是文化的范畴。乡村的文化,也是乡村景区化的核心,也是有望成为核心吸引物潜质的。首先,不是站在一个村庄的角度去寻找、激活与包装文化,而是要站在一个文化地域的高度,去看待乡村的文化。其次,乡村的文化需要载体,通过改造乡村文化建筑,或者保护原有传统建筑、景观,让乡村的肌理空间更具有地域特点,这些是乡村旅游运营的依托。再者,要打造思考文化运营的赢利点。乡村的文化空间,有其特有的公共属性,但这种公共属性不能成为一个乡村或者城镇的文化事业,而应该嫁接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因此经营方式可以分为文化演艺、休闲消费、乡村游学教育等。乡村文化运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意的活动,也是吸引乡村创客聚集的关键因素。

三、乡村生活方式的运营乡村对于游客市场的吸引力,最大的关键在于异于城市的生活环境与方式。未来的乡村景区,不是说让城里人去吃去喝,而是去过一天、两天的乡村生活。

乡村生活方式的运营,其实就是乡村业态的选择与包装,是基于良性的产品运营进行架构的。单一的生活方式供给,可以交给当地居民、创客,但整体的生活方式及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平台化支撑。单一的生活业态是很难有生命力的,而侧重整体生活方式的打造,则需要平台精心包装、品质植入。如乡村饮食可以做特色餐厅、农家庄园,乡村住宿可以作民宿、农家小院,乡下休闲活动可以做朋友聚会、亲子游戏,乡村养老可以做康养、生态等。当这种乡村生活生态圈形成,乡村生活方式才会以一个整体成为产品并向游客输出;
而这个时候,这种生活方式才会得到市场认知,或者成为一个IP。

乡村旅游运营主体乡村旅游运营需要新型的经营主体参与,关于经营主体,有几种方式:1.村民经营企业化统一管理,如重渡沟模式,能够避免无序经营和恶性竞争,保障村民集体利益;
2.村民经营政府服务,如梅家坞,能够实现村民主观能动性,但村集体应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3.村民经营与外来社会主体经营并行,某些创新型、文化型业态通过引进外来经营主体能够赋予乡村新的活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要符合潮流所趋,迎合顾客所喜,这才是乡村旅游具有持久魅力的根本,也是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本文为来也原创,转载须联系本号。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篇5

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5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三下乡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五篇】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 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主题题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