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5篇

发布时间:2023-08-03 13: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浅谈巡视人员如何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摘要: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通过对各级党组织全面政治体检,问诊把脉,精准发现问题,特别是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出强大震慑作用,被誉为“巡视利剑”。本文结合历次巡视经历,从巡视工作范围、发现问题的途径以及如何提高问题精准性三个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巡视人员;提升;精准发现;整改责任

  引言

  《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能力”,问题越典型精准,才越能凸显巡视利剑震慑影响力。从现实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巡视临时抽调,之前从未干过巡视工作,培养和提升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聚焦巡视工作重点确定检查范围。

  《巡视工作条例》规定“深化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这就定义了巡视巡察的政治属性,不同于业务检查。在巡视工作开始前,巡视管理机构会根据党委近期监督工作要求印发本轮巡视监督工作重点,巡视人员在后期谈话、调阅资料等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工作重点,逐项对照,逐一回答被巡视单位落实情况。同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对照监督重点进行取舍,对不符合的要果断放弃。

  二、用好巡视工作方式发现面上问题

  (一)查阅资料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

  巡视中一般要调阅大量资料,查阅资料是巡视发现问题最重要的途径,而书面资料也为发现的问题提供有力印证和支撑。面对各类不同资料,如何通过查阅快速发现问题呢?

  1.明确检查目标。查阅资料切忌盲目铺开,要明确目的,带着任务去看。检查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情况,重点看会议记录,有没有应上会而没有上会、或者虽有研究部署但没有督促落实等。想要了解班子建设情况,在查阅党委会、总办会等会议记录时重点关注会议程序、有没有一言堂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2.掌握标准尺度。党纪党规以及上级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等是检查的标准,对照检查才能有的放矢,发现问题有据可依。比如: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等法规制度文件,重点查看与制度不符的情形。如党费上缴、存放、计费基数、使用等方面是否合规;支部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等是否正常、发展党员程序是否规范。标准和尺度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资料中快速锁定目标,聚焦有价值的信息。

  3.取得完整资料。对于巡视巡察、审计、纪检及上级检查等监督类资料,应取得监督检查过程的完整资料。例如审计资料包括审计报告、审计移交处理单、审计整改报告等相关资料。有的问题仅从完整搜集资料就能显现出来,如某企业对上级机关三年审计报告,整改回复原样照搬,连日期都复制粘贴,就是典型的没有落实整改责任。

  4.问题引导对结果复盘。对于审计、上轮巡视等监督类资料,可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对整改结果进行复盘,延伸看责任追究。巡视、审计后整改结果怎样?一要看党委会等有没有研究,措施有没有落实。其次看相关人员履职和责任追究情况。如某领导的离任审计报告披露有业绩造假、涉嫌侵占国有资产等问题,整改报告没有对人的处理,就要查相关的会议记录;对涉嫌违规违纪违法的,还要看是否移交纪检等相关部门处理。

  5.巧用财务资料。巡视中经常会调取财务资料。如何从财务资料中发现问题?一是直接发现违规事项。如凭证中报销高档烟酒、超标准发放奖品等,财务凭证及附件资料就是问题证据。二是要运用发散性思维,由此及彼建立连接,将财务资料与其他信息关联成证据链。例如面对奖金发放表,联想一下党费是不是足额上缴;单位购买大额资金理财产品,关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记录,有没有经过审批程序等。三是分析判断,首先要看财务与内控管理的合规性程度,如果内控制度严谨、管理规范,则不必在凭证上投入过多精力。反之,就要认真查

  看。运用顺查法、逆查法等,由一般到个别,逐步印证。在检查时可以先从报表看增减变动,再从账面看异常记录,最后从凭证上锁定证据,省时省力又有针对性。

  (二)从个别谈话引导发现问题线索。

  个别谈话是巡视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谈话对象都是各单位各领域有一定职权的党员干部或管理人员,气场较强。巡视人员要及时转换身份,提高政治站位和格局,从代表的上级党组织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增强谈话底气,但切忌不能“居高临下”,应以平等交流“同志式”谈话为主。

  谈话中从上往下看落实,从下往上看责任。在谈话中要注意:一要掌握谈话主动权,要让对方放得开、愿意谈,还要能及时收拢回来,防止对方带偏。二要善于抓住关键敏感线头,主动出击,顺藤摸瓜,刨根问底。例如谈话对象评价某领导“强势”,可以请他举例,由具体事情引出线索。三要围绕谈话提纲,有的人只说成绩,绝口不谈问题,对此要及时打断、插话或追问,引导出问题。四要适时释放压力。有的人谈话前不准备不重视,每个问题都三缄其口,或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下可中止谈话,指出其态度问题,要求其认真学习条例,不仅对当事人释放出压力,也促使其他人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三)其他方式综合运用发现问题。

  在巡视中可以采取的工作方式大约有二十多种,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机率和精准性,获取相互印证、全面立体、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资料。如在谈话中了解到的问题,通过下沉现场核实,取得书面资料,形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四)个人要具备的素质与心态。

  巡视人员首先要树立“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理念,坚定信念,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二是要处处留心。很多问题不经意间从不同角度露出端倪,需要耐心细致进行抽丝剥茧,逐渐让真相暴露出来。例如从一张拟提拔干部公示,追查到党委会记录,发现干部选拔任用违规问题。三是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敏感是基于标准和尺度,对是与非、对与错保持审慎态度,好奇会引导我们探索发掘根源和真相。

  三、组内协作提升发现问题精准性

  对于临时组建团队,要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就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各尽所能、各尽其责,通过团队协作,汇聚和放大个人力量。

  一是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实践中可采用“112”模式。即按照人员分工,将每天查核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日报表,建立“一日一清单”;经讨论审核后通报确认有价值的问题,即“一日一通报”;每两天开一次研判会,交流沟通,互通信息,探讨思路,确定工作方向和人员组合分工,即“两日一调度”。这样更有利于集思广益,高效沟通,及时筛选取舍,事半功倍,提升问题的质量。

  二是建立问题清单聚焦重点不遗漏。问题清单有利于聚焦重点问题,又不放过每一个线索。按照监督重点,对个别谈话、查阅资料、下沉了解等工作中发现的有价值问题,单独或综合梳理形成各类清单,如征求意见、专题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问题清单,通过归类或排序取舍,不遗漏任何问题线索,不轻易舍弃发现的问题,提升问题的精准性。各个问题清单要相互印证对照,综合分析,避免以偏概全,梳理问题清单要把握政治性、全面性、合规性、鲜活性,做到方向不偏、任务不漏、重点不散、画像不虚。对重点关注问题要及时核查,对查实有价值的纳入报告,固化为工作成果,切实提高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巡视人员在开展巡视工作时,要始终带着任务,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练就发现问题的“慧眼”。组内人员要合理搭配,群策群力,全面深入发现问题,发挥巡视利剑震慑作用,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高质量的巡视报告,从而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苏丽清.电力设备巡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通讯世界,2017(10):126-127.

篇二: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巡视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巡视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否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彰显巡视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作风和党性修养,直接关系巡视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巡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巡视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客观要求

  发现问题是加强巡视监督的本质要求。巡视工作的本质是监督,其核心要求就是全面了解情况、深入发现问题。不仅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使巡视对象不犯或少犯错误,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而且通过有关单位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理,达到惩治和震慑的效果。

  发现问题是衡量巡视成效的重要标准。巡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发展。巡视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发现问题这个关键环节,解决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巡视工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能否发现问题始终是检验巡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巡视工作水平的基本指标。

  发现问题是赋予巡视人员的基本职责。发现问题是巡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不仅考验其洞察力和敏锐性,更检验其党性、作风和敬业精神。巡视人员要练就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掌握“望闻问切”的看家本领,发挥好巡视工作近距离、长时间、广接触和背靠背的特点和优势,充当好党委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巡视工作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增强责任意识。敢于发现和揭露问题,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德,也是巡视人员的职业操守。要教育引导巡视人员树立强烈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较真碰硬,不为利益、关系、人情所左右,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在是非问题上不含糊。巡视人员应珍惜党的信任,珍惜接触干部群众的机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真实反映基层的诉求;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时刻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客观看待每一件事,公正评价每一个人,准确反映每一个问题。

  提升综合素质。疾风知劲草,途难显高人。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巡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全面的考量和检验,必须切实加强巡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着力提升知识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巡视人员要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辩证思维,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保巡视结论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使提出的对策建议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拓宽信息渠道。巡视工作要从有利于掌握真实情况和发现问题出发,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在了解实情上下功夫。通过听取汇报、列席会议、接信接访、实地考察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情况;对专业性较强或者特别重要的问题,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予以协助。要在掌握民情上下功夫。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要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畅通群众监督诉求渠道,认真了解民情民意,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要在发现隐情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最佳的状态是常态,最高的境界是自然。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有利于发现问题的长效机制。一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巡视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防止“权力寻租”和失职渎职。二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巡视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三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沟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四要建立成果运用机制。规范情况报告、意见反馈、建议移交、整改落实、督促检查等程序,确保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得到有效解决。

  营造监督氛围。要努力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监督氛围,促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干部群众敢于监督。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在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消除患得患失心理,增强监督意识,掌握监督本领,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健全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及时揭露和处理打击报复行为,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权利。

篇三: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经验交流]创新巡察方式方法提升发现问题能力

  XX省XX县委于20XX年5月启动巡察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结合本县巡察工作实际,就提升发现问题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一、创新巡察方式。一是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在巡察对象选择上,可采取系统联动,市县巡察组可以同时巡察同一部门、同一系统,同时为不同单位量身制作个性化巡察方案。在谈话地点选择上,可以把与群众见面地点安排在田间地头: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制作发放简单易懂的“巡察公告卡”或对重点人员逐一发短信。二是结合实际不断创新。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线索,全面开展“兜底式”巡察;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积极沟通对接,开展“上下联动式”巡察,共享信启、,拓宽思路,重点突破;充分运用巡视巡察问题发现系统软件,创新资料统计分析、巡察队伍管理、巡察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方法。

  二、统一巡察标准。一是严格巡察资料搜集标准。从“两个责任”、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财务和资产管理、工作作风建设、党员管理、单位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制作标准化巡察自查表和记录表;结合被巡察单位实际情况设计标准化巡察谈话提纲、调查问卷等。资料发放上,在召开动员会前就将调查问卷及测评表提前发给参会人员填写,动员会时投到指定信箱。二是严格巡察走访对象标准。如乡镇延伸巡察时,镇直单位5人以上的全覆盖;村(社区)全覆盖,每个村(社区)走访座谈人数达10人以上,对象包括全部村(居)“两委”干部和村理财小组成员、部分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三是严格巡察过程督导标准。将巡察组工作计划方案细化落实和定期碰头会议作为巡察痕迹管理、标准化督导的重点。

  三、推进巡察机制系统化。一是理顺巡察队伍管理体制。加强巡察队伍管理、保障、激励、考评等工作。加强巡察千部的业务培训,细化政治巡察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式。二是建立信息沟通和巡察协助调机制。如,涉及财务问题可请审计部门派员协助,涉及招标投标不规范问题可请建设部门派员协助。三是强化巡察结果运用机制。加大对巡察工作的宣传反馈,加强干部群众在整改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增强干部群众获得感,促进干部群众进一步反映问题,形成巡察良性循环。

篇四: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巡视巡察】如何提升巡视发现问题的能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7月26日

  作者:林北平

  海南省委第五巡视组组长。

  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但能不能发现问题,发现什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这是巡视工作面对的难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巡视工作应从“广、准、细、实、严”五方面发力,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广撒网,全覆盖。掌握资料、了解情况是做好巡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巡视过程中,要避免带着“先入为主”的思维开展工作,应该用相对集中的时间与精力,扩大信息搜索范围,从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搜集资料,并通过谈话、查阅资料、收集舆情等方式广泛搜集问题信息。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过滤、提取、交叉印证、分析识别,按照“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建立台账和清单。

  抓重点,求精准。从摸排出来的海量信息中准确地筛选出重点,是完成巡视任务的关键步骤。每轮巡视面对初步摸排的问题线索,都应按照轻重易难程度进行分析,坚持聚焦重点,紧盯“三大问题”,集中力量锁定核心问题、代表性问题,尤其重视班子成员反映集中、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长期信访举报不断、已有处理结果但仍有不断反映的等突出问题的跟进和甄别,力求精准定位。

  细梳理,究根底。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发现问题,是巡视出成果的重要方法。巡视对象涉及领域广泛、行业特点不一、情况复杂程度各异,如果没有沉下去了解的决心、深度剖析的细心、斗智斗勇的耐心,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就会轻易漏掉。巡视成员要大胆怀疑、认真求证,通过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谈话、开展个别谈话、受理信访举报、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及财务账本,对梳理的专项问题、重要问题线索进行深入了解、印证,于细微之处求突破。

  事理清,证据实。了解问题线索,做到见事见人,是巡视质量的可靠保证。巡视中对任何问题都应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以事实说话,用证据服人。撰写和呈报巡视报告,要实事求是地呈现在了解环节发现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线索。针对存在问题起草反馈意见后,要分层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进行反馈,并督促其公布反馈信息。

  严把关,重质量。对每个问题线索进行严格把关,是做好巡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任何一个问题线索,要不要了解,由谁来了解,怎么去了解,什么时间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都要认真研究,严格把关,确保问题线索有分量、有价值,有质量、有深度。同时对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认真查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定性准确,分寸有度。

篇五: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巡察发现问题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

  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

  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

  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

  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

  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

  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

  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

  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

  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

推荐访问: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巡察 能力 提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