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5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17: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第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

  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1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

  “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

  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阴丽美

  【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现状;

  对策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现有中小企业181万户,占全省企业户数的90%。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低

  黑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脱胎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主要管理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企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管理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家长式的作风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台湾号称“中小企业”王国,产业结构以技术密集产业为主。2000年台湾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0%,预计2010年将占到50%以上。目前台湾当局又力主企业投入资讯、环保等十大新兴产业。而我省的中小企业产业构成档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我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7.7%。在制造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等,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

  的如电子类等产品少,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技术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所限,投入能力有限,大多没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落后的管理机制吸引不到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科研设施和科技人才非常短缺,技术创新和开发转化能力差。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不够

  广浙一带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广东省政府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和融资困难的发展窘境,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民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四类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我省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缺乏公平的经营环境。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享受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税收优

  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政策上处于劣势,得不到重视;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政府的行政职能重审批而轻服务,这导致我省出台的许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常常因可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阻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我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全年被调查企业有贷款需求的855户,占被调查企业户数的78.0%,贷款需求金额为137.7亿元。实际得到贷款户数227户,实际贷款金额33.7亿元。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2006年被调查企业贷款需求金额138.3亿元,到目前实际贷款金额9.9亿元,占计划的7.2%。融资难的原因:一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

  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即使贷到款规模也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从金融服务方面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为了补充中小企业资信不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黑龙江省目前各类担保机构50多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2家,在保资金为30多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8%。商业性担保机构中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只有10多家,做得好的不超过10家。担保资本金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应。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而且虽然成立了省一级担保机构,但没有开展再担保业务。

  2.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我国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的条件相当高。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分别由经贸、工商、乡镇企业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缺乏一个对各类中小企业统筹规划的机构,导致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管理者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一些专门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来提高管理者专业水平。另外还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的现象。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市场主导型,即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政府主导型,即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先天发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予以引导和调控,是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通过立法、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扶持等间接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与服务等支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的多是政策立法和创业技术支持的模式。结合我省的实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一)政策扶持

  建立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政府把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到城市规划的高度来考虑,对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并组织中小企业加入了各个地区的商会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省也应该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地方法规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改善中小企业的法律和经营环境。我省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如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和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政策文件等,以适应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2.采取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者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负担。对纳入全省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3.设立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办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资助,对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资助等。

  4.鼓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合作、发展的社会团体组织的成立。如近日我省首家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成立。此机构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以及各个企业的多种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咨询管理、人才开发、法律咨询、小额贷款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各种服务。

  (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

  1.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今年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在浙江作为试点启动。从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金融机构具有专业化的趋势,即从事大型企业巨额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从事向中小企业微型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的两极分化。在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所以我国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2.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我省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太少,无法满足大量的贷款担保需求,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共同分担和控制担保贷款的风险,导致担保公司自身的运营风险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黑龙江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

  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3.将产权市场纳入金融体系。因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等方式,利用产权交易所提供的多样化手段进行融资,而且能使中小企

  业盘活资产。同时产权交易平台还可以加快中小企业借股权质押融资的步伐。

  4.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例如河南省等七个省市欲通过发行集合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技术创新方面,政府的扶持很重要。由政府直接出面引导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与银行协议合作,通过政府为银行筛选一些好的项目,设立担保贴息政策,利用银行资金,最终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要抓好创业培训,因为培养创业者具有带动就业的效应。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除了上述外部支持措施之外,我省中小企业还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影响力等。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各方支持;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金融年鉴.2006.[2]董丽丽.海峡两岸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的比较研究—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的湖北台湾

  比较.2004.[3]李小丽.影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6).[4]李桂君,谷永芬,俞海峰.借鉴广浙经验发展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商业研究,2004,(24).[5]马骥,裴虹菲,戴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最优模式研究.商业研究,2007,(第三篇: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

  企业

  的发展

  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现状;

  对策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现有中小企业181万户,占全省企业户数的90%。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

  经济

  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低

  黑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脱胎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主要管理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企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管理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家长式的作风管理不符合

  现代

  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台湾

  号称“中小企业”王国,产业结构以技术密集产业为主。2000年台湾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0%,预计2010年将占到50%以上。目前台湾当局又力主企业投入资讯、环保等十大新兴产业。而我省的中小企业产业构成档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我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7.7%。在制造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等,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的如

  电子

  类等产品少,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技术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所限,投入能力有限,大多没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落后的管理机制吸引不到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科研设施和科技人才非常短缺,技术创新和开发转化能力差。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不够

  广浙一带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广东省政府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和融资困难的发展窘境,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民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四类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我省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缺乏公平的经营环境。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享受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政策上处于劣势,得不到重视;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政府的行政职能重审批而轻服务,这导致我省出台的许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常常因可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阻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我省

  金融

  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全年被调查企业有贷款需求的855户,占被调查企业户数的78.0%,贷款需求金额为137.7亿元。实际得到贷款户数227户,实际贷款金额33.7亿元。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2006年被调查企业贷款需求金额138.3亿元,到目前实际贷款金额9.9亿元,占计划的7.2%。融资难的原因:一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即使贷到款规模也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从

  金融服务方面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为了补充中小企业资信不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黑龙江省目前各类担保机构50多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2家,在保资金为30多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8%。商业性担保机构中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只有10多家,做得好的不超过10家。担保资本金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应。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而且虽然成立了省一级担保机构,但没有开展再担保业务。

  2.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我国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的条件相当高。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分别由经贸、工商、乡镇企业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缺乏一个对各类中小企业统筹规划的机构,导致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管理者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一些专门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来提高管理者专业水平。另外还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的现象。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市场主导型,即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政府主导型,即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

  先天发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予以引导和调控,是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通过立法、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扶持等间接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与服务等支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的多是政策立法和创业技术支持的模式。结合我省的实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一)政策扶持

  建立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政府把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到城市规划的高度来考虑,对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并组织中小企业加入了各个地区的商会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省也应该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地方法规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改善中小企业的法律

  和经营环境。我省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如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和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政策文件等,以适应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第四篇: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致力中小企业培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已成为当前保障国民经济和

  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入手,对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粗浅探讨,从中找出一些有益的对策。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实施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明确要求,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信贷支持等政策,我市中小企业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是娄底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中小企业就有5746家,占企业总数的99.1%,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7.34亿元,占全部企业的65.2%;实现营业收入672.5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5.7%,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9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6.7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4%,占全市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2%.3、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4、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已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支撑。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31.71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2.3%。

  5、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成为主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有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登记注册类型看,中小企业法人中,国有、集体所的制企业较少,全市不到500家,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8%和15.4%;私营企业最多,约4654家,实现营业收入490.9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0.9%和73%;其他投资企业628家,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分别占10.9%和11.5%;从实收资本构成看,个人资本最多,占51.9%;其次是法人资本,占22.4%,国有资本位居第三,占16.4%,集体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较少,均在5%以下。

  6、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联。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中小企业的分布与发展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紧密。城市化程度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小企业分布的密度也相对要大。2008年县市区人均GDP排序依次为:冷水江(33522元)、娄星区(33392元)、涟源(9612元)、双峰(9092元)、新化(6401元),城市化率排序为:娄星区(90.8%)冷水江(74.17%)、涟源(34.05%)、双峰(19.39%)、新化(18.26%)。平均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为娄星区2.6,冷水江市2.54,涟源市1.07,双峰县0.9,新化县0.68,由此看出企业的发展与分布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态关联。

  7、资源消耗型、粗级产品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2009年全市661家规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7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9%,制造业364家,占规上工业的55%,仅此两类行业就占了95.9%的比重。如果考虑到规模以下工业的情况,所占比重还会增大。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是原煤、洗煤、铁矿石原矿、生铁、粗钢、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混凝土制品等原材或粗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且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对于娄底市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湖南中部地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全市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157.97亿元。其中:大型企业104.14亿元,中型企业31.67亿元,小型企业22.1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34%。中小企业融资难,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据统计,目前全市仅有信用担保机构11家,资本金9.54亿元,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全市5000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56家,所占比例为

  9.7%,90%以上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市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29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68.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736.5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5.2%、43.7%、54.5%。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全市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良。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全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32.9,全市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50%,服务业所占不到33%;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比较高的工业来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服务依托。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方面。

  三、促进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逐步形成省、市和重点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网络,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政府要尽快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助,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壮大政府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互助基金,以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助性信用担保。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创新经营思路,通过“联合担保”、“抱团”经营的方式,集聚和放大社会担保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用。三要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四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要建立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工作协调、贴身服务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采取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稳步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以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小巨人”。为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采取企业家讲坛、学术讲座、研讨峰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适管理层素质,改变只会做传统粗放产业的思维定势,从科技发

  展、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审视目前的产业,发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二是要加强产业引导。研究制订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指导,实施培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使其做大做强。要以“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为载体,培育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加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式增长转变。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对创业期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是要制订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求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重点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专门技术部门向中小企业开放。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机构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初步形成了服务品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抓住品牌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知名品牌既意味着独特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还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拥有知名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要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戴哲文

  第五篇:中小企业发展

  二、火焰圣杯

  在反抗军营地雷多克,你遇到一名穿着火焰法师服装的炼金术士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原来他以前确实是一名火焰法师,只是因泽拉达斯摧毁了魔法石,导致他失去了火焰魔法的能力,因此不得不转行研究炼金术。由于火焰魔法能力的失去,大部分火焰法师都死于战火之中,幸存的火焰法师都隐居在深山或密林里。在交谈中,塞巴斯蒂安提到了远古神器,这是一种能够让法师拥有强大魔法的神器,幸存的法师们都在寻找这些神器来提升自己的魔法能力,其中火焰圣

  杯是远古神器中的一种,在很多年前就遗失在世界各地,塞巴斯蒂安希望你能找到这些火焰圣杯,并将它们交给诺达莫尔大陆的同胞。之后,你通过传送之石进入大陆首都文加德,在宫殿二楼见到高等火焰法师卡里波特(Karrypto),并从他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圣杯的消息,火焰圣杯一共有十二个,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诺达莫尔大陆修道院(Monastery)的法师们需要通过圣骑士和火焰圣杯来修复损坏的魔法石,因此卡里波特也拜托你收集齐十二个圣杯,将它们带到修道院。

  第一个圣杯:在灰望角(CapeDun)内的兽人尤卡拉斯(Urkrass)手中,花费金钱从他手中购得

  第二个圣杯:在蒙特拉(Montera)城内的奴隶本拉德(Bengerd)手中,需要劝说农场的奴隶利昂(Leon)来顶替本拉德的工作

  第三个圣杯:在反抗军营地欧卡拉(Okara)南边的火焰法师拉库斯(Rakus)手中,需要护送他安全离开洞穴,并清除洞穴里所有的召唤怪物

  第四个圣杯:在首都文加德寺庙里的圣骑士马尔库斯(Markus)手中,需要你将圣杯交给位于宫殿二楼的高等火焰法师卡里波特

  第五个圣杯:在塞拉登(Silden)镇内的兽人监狱长扎波特科(Zapotek)手中,需要你趁他不注意时潜入屋内偷取

  第六个圣杯:在格勒登(Geldern)城内的金矿山洞的深处

  第七个圣杯:在特勒里斯(Trelis)城内的圣骑士肯拉德(Konrad)手中,与他交谈即可获得

  第八个圣杯:在反抗军营地恩莫拉(Nemora)的火焰法师特斯洛特(Treslott)手中,需要帮他摘取五朵珍贵的植物

  第九个圣杯:在米尔塔纳大陆与瓦伦塔大陆交界处的盗贼首领库尔特(Kurt)身上,需要将他杀死

  第十个圣杯:在莫拉苏尔(MoraSul)城内的商人玛斯勒(Masil)手中,需要完成他给予的工作

  第十一个圣杯:在莫拉苏尔城外南边的废墟,一个受伤的爬行者体内,需要将它杀死

  第十二个圣杯:在修道院(Monastery)顶部的法师米尔顿手中,与他交谈即可获得

篇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这一名词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人们真正懂得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作“中小企业”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目前在理论界,各国学者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还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而且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统一,甚至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是模糊概念。虽然从理论和现实中都难以对“中小企业”下准确的定义,但是世界各国各行业还是制定了自己的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企业类型标准有两类:一类是定性标准,也称质量界定标准,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加以定义,“独立所有”、“自主经营”、“较小的市场份额”为核心的定性;另一类是定量标准,即以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定性和定量界定同时存在,但一般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80%以上)采用的是定量标准,我国采用的也是定量标准,标准中不仅包括雇员人数,还包括行业所属类型,年营业额等指标。

  定性标准:中小企业定性标准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较小的市场份额(企业在所经营领域中不具有垄断控制地位、无法进行资本市场融资等)、自主经营(业主直接控制企业)及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业主持有50%以上的股权)。因为定性标准中含有过多的主观判

  断成份,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在一些使用定性标准界定中小企业的国家同时也应用定量标准界定(如英国)。

  定量标准: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界定中小企业,一般有三个指标: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销售额,划分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内有不同的标准。在三个指标中,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其中的两项,即从业人数和销售额。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以定量标准来进行企业的划分,其中从业人数是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选用的指标,其次是销售额。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随着国家、地区、行业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2003年2月19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作了进一步的清晰界定。

  我国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二、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概况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以下特征:

  1、数量多,分布广,涉及行业广泛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期末实有情况: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实有企业1191.16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54.68万户,增长4.81%,实有注册资本(金)66.16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6.53万亿元,增长10.95%。内资企业实有1146.57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4.61万户,增长5%,实有注册资本(金)55.46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6.27万亿元,增长12.74%。其中私营企业903.4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7.98万户,增长6.86%,注册资本(金)22.85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3.64万亿元,增长18.98%;外商投资企业44.59万户,增长0.15%,注册资本(金)10.7万亿元,增长2.52%。

  个体工商户实有3601.1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29%,资金数额1.5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1.98%。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44.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7.66%,出资总额0.57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6.12%。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上半年新登记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100.1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1%,注册资本(金)3.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02%。内资企业登记注册98.1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38%,注册资本(金)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1%。其中私营企业登记注册91.3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1.86%,注册资本(金)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47%;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93%,注册资本(金)0.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4%。

  个体工商户新注册355.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73%,资金数额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

  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4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0.36%,出资总额0.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5%。

  资料表明,根据现行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微电子产业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市场主体实有户数在第一、三产业增长较快:

  从产业分布情况看,全国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28.51万户,比上年底增长7.83%,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39%,比上年底扩大0.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有327.81万户,比上年底增长3.71%,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7.52%,比上年底减少0.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834.8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15%,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70.09%,比上年底扩大0.23个百分点。

  个体工商户在第一产业实有57.48万户,比上年底增长9.84%,占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1.6%,比上年底扩大0.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有300.9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2.5%,占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8.35%,比上年底减少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3242.7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37%,占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90.05%,比上年底扩大0.07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企业增长率略快于中、东部地区,占全国企业总户数比重比上年底扩大0.04个百分点。东部十二省市实有企

  业户数为746.0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75%,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62.63%;中部九省实有企业265.17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78%,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26%;西部十省市实有企业179.97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12%,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5.11%。

  个体工商户在中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十二省市实有1782.59万户,比上年底增长3.25%,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49.5%;中部九省实有1093.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64%,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30.36%;西部十省市实有725.2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88%,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20.14%。

  2、企业寿命短,新旧更新较快

  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动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存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造成其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对经济景气变动、金融环境及产业形势变化,无法及时判别,抗风险能

  力弱。因而其寿命周期都比较短,每年都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同时又有大量中小企业创立,新旧中小企业的更新速度较快。

  3、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

  在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技术装备差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根据对全国418869个乡级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吸收劳动力的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96515个,占94.66%,其单位固定资产所吸收的劳动力相当于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4.3倍;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20.9%,而吸收的劳动力达到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劳动力的53.3%。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利用传统技术进入农、牧、渔等传统行业,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都比较小,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

  4、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条件下,企业目标与所有者目标高度一致,这使得中小企业富有活力,灵活多变;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人格化,没有过多的管理层次,管理权力统一集中于所有者一人手中。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较短,且多具有一定的关系,如血缘、亲缘、地缘等,因此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的过程较为迅速。

  5、人才匮乏,团队精神不强

  中小企业人员流动快,缺乏高素质人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

  和企业实力的局限,往往难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加入,也难以支付高级人才所需的高额薪金。对于企业已经拥有的人才,中小企业又往往因为老板情结、管理问题、企业文化和福利等问题,难以稳定下来充分利用。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稳定、优秀的工作团队,其生存和发展常遇到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己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生存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明显要高于大型企业,在多数领域要高出1倍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80%左右;在新增就业机会中有85%以上来自中小企业。其次,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提供的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各级地方财政提供了80%左右的收入来源。中小企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扩大社会就业,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

  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创新力量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己经越来越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制度创新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股份合作制;它既不同于股份制公司,又有别于合伙制,是中小企业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适合中小企业的崭新制度,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小企业易构建有机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重视灵活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技术发明和成果转换;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技术创新方面,我国70%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3、中小企业是平衡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杠杆

  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城乡结合处,对城乡经济的联合、互补和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己经是当务之急。此外,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中小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

  在市场经济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小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改革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而且还消化了改革成本,如在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情况下保证经济的较高增长率和吸

  收国有企业改革中分流下来的人员;中小企业改革可以起到改革”试验田”和”前驱”的角色,率先进行各种改革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改革提供经验。诸如承包、租赁、兼并、破产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普遍是先在中小企业试行,然后再逐步向国有大型企业推广。

  5、中小企业是扩大出口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积极推动者。我国加入WTO,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纷纷把眼光转向了国外市场,以其独特的产品优势和价格优势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为活跃我国经济、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已经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企业融资相关问题

  (一)融资相关理论

  信息不对称:在各种交易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而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按照时间来划分,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

  在信贷市场上,银企之间面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包含关于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和申请贷款项目有关情况的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银行难以掌握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对融资项目的实际选择情况,及其对该项目是否尽力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投入管理等信息。

  优序融资理论:资本结构中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彼此间利益不同在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产生了一个融资顺序:内源融资(留存收益)---债务融资(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发行优先股融资---发行普通股融资。

  (二)企业融资相关概念

  融资(Financing)一般定义为资会的融通。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融资是指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资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也就是说它不仅包括了资金的来源,还包括了资金的运用。而狭义的资金仅仅是指资金的融入,即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为了企业运转的需要,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与资金运用情况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一定的渠道募集资金的行为。

  企业通过不同渠道、手段、形式将内部资金互相转化以及外部资会向内部资金方式转化的融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最后形成了融资结构。具体来说,融资结构就是指企业资金来源项目的构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融资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融资结构,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融资方式及结构也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也存在交叉和重叠。

  融资结构与融资方式交叉图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方法,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和正常的经营活动获得资金,主要是包括折旧和保留盈余两种。此外,无形资产摊销也是企业重要的内源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外部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如发行股票或债券获得资金,也称为外部融资。外源融资主要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按照融资过程中是否有金融中介参与,融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需要资本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不通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直接募集资金当作资本运用,主要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以及企业的内部融资等方式实现的。而间接融资是通过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媒介进行资金的融通的行为,比如以银行为中介进行的信贷、融资租赁以及民间借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等。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按照外源融资过程中所有权是否转让划分,外源融资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所有权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股东或投资者)筹集资金的融资行为;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贷方式筹集资金,间接从资金供给者取得资会使用权的融资行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形成了不同的资会产权关系。

  企业资金来源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较混乱,缺乏专业敬业的会计人员,财务部门所提供的报表等财务信息透明度低,报表存在严重的美化造假行为,这些都很难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使银行很难决定是否批复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效率非常低下。

  中小企业普遍信用度不高,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投放资金时非常谨慎。有些中小企业通过改制,申请破产,转产,注销法人,甚至逃之夭夭等方式逃避银行债务,使银行无法收回发放的贷款,形成坏账,造成银行严重损失。

  中小企业中大部分采用粗放式或家族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与现代的管理模式相比,这些管理经营模式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造成管理上的低质量、低效率,给中小企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另外这些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时代所淘汰。同时由于采

  取落后的管理经营模式,会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估计。

  中小企业贷款缺乏优质抵押品和可靠担保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固定资产总额小,无形资产难以量化成为抵押品,企业资产变化较快导致抵押品的缺乏。其本身信用低,市场中担保机构不健全,导致担保人难寻。无抵押品和担保人,中小企业融资进入了死循环。

  银行方面:

  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它以保持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和提供各项金融资产的过程中,总要考虑其资金是否足够日常运营,贷款是否能够按时如数收回,并获取非常可观的利息。因此,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讲,银行不情愿将资金投放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承担了比贷款给大型企业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风险,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高风险无法获得高回报,从而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或“不贷”现象。

  政府方面:

  在中国,存在严重的“所有制歧视”。同样身为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中小企业受到的待遇大为不同。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贷款顺序为:首先贷款给国有中小企业,其次是“三资”中小企业,最后才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表明国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的机会和数额都

  远远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这也就是所谓的“所有制歧视”。

  政府的政策、制度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根本性的针对性扶持,而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政策、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没有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政府对民间借贷的管理不力,基本采取漠视态度,对民间借贷组织没有进行有效引导,缺乏统一的调整和规划,导致民间借贷组织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

  政府设立的专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服务机构数量少,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服务效率低。

  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小企业立法不够规范。目前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健全的中小企业立法,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执行力差。

  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票据市场、利率市场发育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和行业干预现象,金融市场遭遇干预过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少。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晚,体制不够健全,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够,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与债券进行融资的企业太多,但目前市场规模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资格和条件;我国的资本市场以主板为主,但主板市场融资门槛过高,中小企业很少能够通过发行证券来进行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自身缺乏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对资本市场的透彻了解,不能选择最为有效地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主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都不愿意放松对企业的控制权,使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在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股票市场、二板市场以及企业债券等,而且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很大,像美国高达50%以上,并有NASDAQ、OTC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宽广的平台。而我国仅占3%左右。中国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和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只有29%的中小企业在前五年中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

  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筹,其余为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虽然针对中小企业,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个企业生死存亡最关键的流动资金问题。这个问题如未获得根本性解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将受到严重制约。

  (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融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银行以及中小企业三大部分。

  政府:

  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补助。国家的财政补贴主要应用在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更多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出口等方面。

  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途径包括贷款担保、提供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

  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在所有的政府提供资金的方式中,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方式。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给中小企业的资金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提供税收优惠势在必行,通常有六种做法:提高税收起征点、降低税率、税收减免与返还(包括全额减免、定额减免和定比减免)、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一方面可以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一方面可以降低当期的应税额,从而减少税款)、延长税收宽限期、不同的盈利计算方法等等。

  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与风险投资公司——民间私募市场——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

  政府要规范非正规金融的运行,进行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将非正规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当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健康的良性服务。

  银行:

  银行要不断开拓全新的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开发出多种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工具。积极开拓金融租赁、票据融资、典当融资、信用品牌融资等等融资渠道。

  银行要创新组织机构,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部门。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中小企业必须破除一贯实行的“家长制”管理模式,转变经营方式。

  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化、公开化。

  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融资知识,了解多种融资渠道,积极开拓商品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不同的融资方式,以缓解资金压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运用兼并、联合、参股、转股、收购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与优势企业、大型企业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弥补自身的资金缺陷。

  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除主板市场以外的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两个层面,从其分工角度来看,二板市场主要任务是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是为了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酝酿多年的创业板在2009年12月23日隆重推出,深圳创业板是在主板市场上为中小企业上市开辟的一个“专板”,在上市门槛、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投资风险、交易者条件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很大区别。

  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特别业绩突出,极具成长性和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资金仅仅依靠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有限的贷款是万万行不通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是非常必要的。典当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出售,存货质押融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和民间融资等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中小企业、银行三个融资主体间的互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四、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接近70%,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员工流动频繁,且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流入了外企或合资企业。尽管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但企业聘用不到可用的员工,就业者选择不到能够长期就业的企业的问题普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将企业置于不可避免的适者生存的法则下,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着孕育、滋生、发展、或强大或消亡的各个发展阶段。其中,员工流动问题也一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核心员工:目前管理学界对“核心员工”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企业核心员工的外延也不完全相同。

  美国UPS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认为其核心员工是司机,因为司机是UPS业务运转的枢纽。UPS认为司机具有在速递业务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能,他们了解路线的特征,并主导着与客户的关系。

  美国联邦航空署在其员工手册中将核心员工(KeyEmployee)定义为:占据组织核心位置、在组织内无法立刻找到合格的替代者,其职责无法转让给其它的组织成员,当他离开组织时,将严重影响和损害原有部门的功能和连续性。

  核心员工的共同特点是都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或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经营管理才能,对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他们特别重要,一旦流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

  营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而且空缺的工作岗位也很难马上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即使找到了,也要支付高额的招聘和培训费用。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其核心员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私营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界定

  员工流失:指核心员工主动结束与企业的劳动契约关系,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工作状态改变的行为。

  企业员工流失从决策主体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主动流失、被动流失与自然流失三类。主动流失是指流失的决策主要由员工自己做出,包括辞职、停薪留职等;被动流失是指流失的决策主要由组织做出,包括辞退、裁员等;自然流失是指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使得员工不得不解除与企业的契约关系,包括退休、伤残等。

  (二)核心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才需求旺盛:供求两旺是当今人才市场的明显标志。在供求都

  有市场的状况下,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因为有技术或管理能力方面的因素,会不断地追求更能展现自身价值,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实惠的岗位,他们可以“骑马找马”,即在有工作岗位的同时,一边工作,一边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更好的岗位,一旦有了可行目标马上付诸行动,那么,旺盛的人才市场需求就为核心员工的流失创造了条件。

  政府政策导向:国家鼓励高新产业的创业政策。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以扶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政府为了鼓励高新技术创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如在市场准入、税收、金融、法律法规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创业,而中小企业大都是正常的收益者,企业的核心员工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的机会,使之具备了从企业走出,到社会创业和另行选择待遇更好企业的条件。

  地域和行业优势的不平衡,导致人才向条件优越的地区流动。

  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不科学。大多数私营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方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感觉没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切合度较低,忽略员工的个性,过分追求统一。私营企业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由长期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组织价值观,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经常是“家族式经营”,导致出现“家族式企业文化”现象,即按照经营者的喜好产生的企业文化。久而久之,一些有能力的员工对“老板文化”不认同时,也会选择离开。

  私营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内因在于员工自身。从核心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讲,他们的离职与个性、年龄、工龄等因素有关。

  (三)核心员工流失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员工大约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的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可能性最大,机会最多。

  成本损失:核心员工的离职,对企业来说不仅损失一个具有生产力的成员,还必须面对替代这一个体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其中,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招聘、挑选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而这个成本一般是离职员工月薪的2---3倍。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离职前低效成本和空职成本,即核心员工在离职前,由于已经心不在焉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和该职位在被新员工填补之前,因职位空缺而使某项工作或任务受到不良影响所造成的损失。

  很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公司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原公司的市场竞争对手。

  损害商业机密:核心员工流失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泄露的成本。这些核心机密泄露包括技术的泄密、客户资源的流失、经营管理思想的再利用等等。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商业机密,商业机密尽管在内容上有着区别,但是,商业机密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即商业机密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或经营管理秘诀,能够战胜市场的法宝,是企业生存的灵魂。

  工作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岗位的核心员工与占有一定市场营销份额的员工,他们带走的或外泄的企业商业机密是致命的,将极大地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生产连续性受到挑战:如果一个企业中负责某一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必定会使其项目中断,那就意味着企业前期的投入将付之东流。

  如果一个企业中负责市场营销的核心业务人员离职,必定会影响其联系或开拓的市场,减少或遗失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

  企业的竞争,是对核心员工的竞争,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大批人才的发现和真正发挥核心员工的作用。

  企业家是企业的带头人,企业的核心员工构成企业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出现并且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企业中已不再是货币资本一统天下,人力资本开始拥有了部分产权。而且,二者的关系正发生了某种逆转,货币资本逐渐变为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逐渐变为主动资本。只有真正重视人才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得到迅速的成长和不断的发展壮大。

  (四)解决核心员工流失的对策

  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是由企业主个人投资或由其家族成员共同投资创建的。企业内部往往是以家族成员为核心、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组建的,即所谓“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排它性。“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导致外聘的核心员

  工感到不受重视、不被信任或遭受不公平待遇,最终使核心员工流失情况严重。

  中小企业改变独断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按照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建立自己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真正做到关心、尊重和信任员工,公平、公正的对待问题,这样,企业不仅能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同样也能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明确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必须重点考虑人力因素,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是由八项活动或步骤组成的,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解聘、甄选、上岗引导、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职业发展。其中,前三项活动可确保组织识别和选聘到有能力的员工;紧接着的两项活动使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最后三项活动则留住保证组织能长期保持高绩效水平的能干、杰出的核心员工。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培训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一项长期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投资。

  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在公司内部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优秀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建立一套核心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规范核心员工的行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

  加大核心员工跳槽的转换成本

  企业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增强薪酬竞争力。企业薪酬管理具有最佳激励效果,是企业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篇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规模小,各种经济活动的数量并不大,实力不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简单,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主要角色。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很多企业创建时间不长,还停留于企业所有者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大企业实施充分分工并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快速创造财富时,而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人主义”与“生计经济”的现状又使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因而难以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大多仍含有“小农经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体现出人本思想,大多表现为个人权威、英雄主义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人性管理的方法,强调企业以人为本,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符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然而,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都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管理。第一,中小企业大都为个人所有,经理人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视为员工与自己简单的劳资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小企业推行的是“家长制”,员工仅被视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内部,一切都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第三,中小企业以“个人主义”价值作为中心,在用人及对人的判断上,往往是企业所有者随心所欲,凭个人喜好,远近亲疏,因而难免失去客观与公正。而且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视自己为企业的“英雄”,以牺牲员工的正常发展来满足“英雄主义的心理”。

  2.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优良的企业环境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是企业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大多以家属成员为核心,而对于外来成员,很难获得相应机会,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有归属感。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无规则可循,企业与企业的交易通常转化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时,一旦员工掌管业务,与供应商或者客户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私人关系,他就具有控制和要挟企业的能力。由于企业的外部交易变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往来,必然存在交易过程中所有者与经办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经办人员徇私舞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不可避免。而对于丝毫没有归属感的员工,一旦拥有关系资源,往往另立山头,抢走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3.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眼前利益,在市场上往往背离顾客。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认为,超群出众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独特的文化品质,这种文化品质使它们脱颖而出。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他们提出了革新性的八种品质,其中包括紧靠顾客。因此,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而不仅仅依靠技术来驱动,对用户所作的各项建议,从用户自身的立场来看,都应该是经济实惠的。但中小企业尚处在创业与原始积累阶段,其价值取向与行为往往背离顾客,注重眼前利益与短时效益,过分追求“短、平、快”,奉行“银货两讫,各不相干”。顾客是市场中最为核心的资源,由于背离了顾客,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昙花一现,或者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行为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文化讲形式,但忽视内容;讲文化,但不服务管理。企业文化从一个全新的视觉来思考和分析经济组织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使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大至企业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存在不完全甚至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于形式,用来装点门面,而涉及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仍是老一套。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经常讲“文化”,但不用企业的文化来服务管理。而在另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教育,等同于文体活动,或者阶段性的搞一些轰轰烈烈的仪式,与现代企业文化形似而神不似[6].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表层认识,他们不能切切实实的把文化融入到自身的企业中去,也反应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三、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与培育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的需要。而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过程中,必须在企业自身文化模式的选择上要独具一格、符合时代特色。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设自己的文化模式。

  1民营企业发展与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经济、家庭经济的出现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改制到21世纪初民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民营企业的户数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总和相当,无论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金、产值、市场零售额,还是从税收贡献、吸纳就业数量、出口创汇方面来看,民营企业都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能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必然有自己的方法。总结之后就是三大升级与五个台阶。“三大升级”是运作指导部分,包括企业家素质升级、专业化管理体系升级、产业化战略升级。

  “五个台阶”是理念塑造部分,包括企业化台阶——做活、专业

  化台阶——做好、产业化台阶——做强、资本化台阶——做大、国际化——做壮。

  在此以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两个行业为例,谈谈其中的“三大升级”中企业家素质升级,以及重点谈谈企业素质升级中的“懂行业”。

  成就企业家,靠的是胆略。“胆”在前边,敢赌是前提;“略”在后边,谋划是关键。有略无胆做谋士,有胆无略成赌徒。企业家就是要有赌徒的胆量加上谋士的头脑。而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是“胆大略小”,我们要做的是“减胆增略”。

  企业家素质升级的“减胆增略”有三个部分,即“企业三懂、经营三明和管理三为”,称为“驾驭企业三部曲”。

  企业三懂——懂行业、懂系统、懂运作;

  经营三明——精明、高明、英明;

  管理三为——亲力亲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

  驾驭企业的前提是懂企业。中国古贤庄子有篇著名杂文,名为《庖丁解牛》,很能说明“懂”的重要性。该文讲的是古代一国君身边有一厨师很会杀牛,而且能做到“游刃有余”和“踌躇满志”,该国君很欣赏这个厨师,并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谈古通今,作为企业家的梦想,恐怕就是在运作企业时,能像“庖丁”做到“游刃有余”和“踌躇满志”,但不知道他的前提是“目无全牛”。这种境界对企业来说,就是把企业看得很透彻,也只有把企业这条“牛”看透,才能在运作企业时“游刃有余”,从而“踌躇满志”起来。

  懂企业最为重要的是懂行业,懂行业并不是干这个行业时间久了

  自然就懂了,而是经过深入分析的“懂”,是专业化的“懂”。

  2.2民营企业劣性分析

  但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而且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如果孤立地想将所有问题全部解决,需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因此必须把握住和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关键问题。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不知道如何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过渡,即怎么变革的问题;责、权、利不清晰,制度不明确;在领导方式上未能合理地进行分权;没有建立科学和合理的治理结构,未能引进职业化的管理队伍,即职业经理人;企业处于其特定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富有灵活性,经常按照领导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缺乏控制力和稳定性。

  2.2.1外部环境

  1)

  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结构化的战略策划/计划能力和预测能力缺乏;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于不同行业垄断的逐步放开,我国民营企业在未来的3-5年内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老企业,靠以前的关系和垄断地位赢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比如:航用油油价放开,航用油的批发零售权利放开,面对众多的国外油料经营巨头,国内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残酷。

  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意识缺乏,自我感觉往往良好。曾经面对国内几个著名民营企业的内部中高层员工有一个调查,题目

  是: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情况嘛?

  调查结果是67.7%的民营企业内部员工认为“在本行业是存在比较有影响力,还有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了解不多”。

  3)

  我国民营企业对行业内的国家现在和将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政策还不明朗,对在国际上存在的行业标准也不是非常清晰。井底之蛙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企业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带来很大的困难。

  4)

  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经验不足,中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不过才十多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在融入世界全球化体系后,我们自身的制度不健全和经验的不足,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风险。

  2.2.2内部环境

  1)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股东思想不统一,利益难以统一导致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性的工作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

  2)

  企业股东和员工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企业发展前景存在疑惑,所以要求就会出现了下面问题:员工要求改善待遇、股东要求高额回报、世界范围内的薪金下调;于是矛盾加重。

  3)

  帮派现象异常突出;由于公司内部的权、位、责任出现了不配套,利益分歧加剧,企业内部不同员工之间也就存在了不同的派别,为争取自身的利益,不断打击其他派别,使得公司内部损耗异常巨大,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致使企业运作不畅通。例如:中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肯定有帮派的”比例是49.5%,基层员工

  选择“肯定有帮派的”比例是33.4%,同时,10%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没有帮派”,可见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没有觉察到内部帮派可能的可能危机。

  4)

  民营企业注重眼前利益较多,结果在转型期,大量新制度的出台和试行,造成某些制度条款和执行上的不完善,加上企业各个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善,任务分配不均衡等,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一年内凝聚力降低。表现为一部分人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悲观和失望,可见对于中层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实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5)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早期良好的沟通也在企业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了严重危机,例如: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沟通不畅的”比例是29.5%,基层员工选择“沟通不畅的”比例是39.5%,同样,42.9%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没有时间沟通”,可见沟通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病毒”。

  6)

  内部员工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对个人成长的低预期,中国民营企业内部“个人的教育培训(2.86)”、“个人发展机会(2.96)”、“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2.98)”;以及部分管理人员领导方式与员工预期之间的较大差距。

  7)

  员工对企业未来缺乏信心与敬业感的降低:例如: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敬业的”比例是35.5%,是除了基层(29.5%)员工之外最低的,同样,22.6%的中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疑惑的”,可见他们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更让人担心的是只有29.0%的中层管理人员和50.0%高层管理人员选择“充满希望的”。

  8)

  不公平感的增强:我国民营企业32.20%的员工选择了“不公平的”;这种感觉源于对于公司动态、社会新观念新知识的不了解、不适应(30.70%的员工选择“接受新观念与新知识”是他们最应加强的能力,在全员最应加强的能力中排名第一),和与过去相比待遇不能够随着工作量、工作难度增大而增加的不满。

篇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中小企业具有三大特点:“体量小”、“方式灵”、“变化快”,故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存在的形式,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补充,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农业是国民之基,中国历朝历代的治理首先要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单一发展农业经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我国的工业也开始大跨步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做到了世界闻名,国家统筹建设了许多大型国企(轻工业服务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工业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同时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和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光是由国有企业的支撑是不够的,我国经济还有很多国有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还要依靠民营企业.大型国企很多坐落于大城市,带动了大城市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中小城市、县域经济更多是依靠中小企业的支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国有企业在发展多年后已经到了瓶颈期,而中小企业活力正不断被激发出来,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的作用

  1.1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竞争和淘汰机制长期存在,市场经济不断有企业进入和退出,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长期保持活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只能单独存

  在,不能形成垄断,也不可能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起到了维持经济多样性作用.中小企业存在的本身避免了经济出现过分的集中,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贡献,我们国家可能就会出现前苏联的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家整体依靠重工业企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国家整体居民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位置.

  1.2增加就业岗位。

  稳定社会秩序大型企业接受劳动力所需付出的成本较高,而接受同样数量的劳动力,中小企业付出的组织成本和实际运营的成本都很低,也就是说大中型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招聘、面试、薪酬福利、宣传广告等整体支出很大,在企业利润既定的情况下,就很难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一般薪酬福利较大型企业低,招聘成本也低,对员工的个人素质要求也较低,所以在同等利润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中不断加重,我国经济转型,内需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不断增多。特别在经济繁荣时,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只要有利润可图就会迅速接收新的劳动力,让就业总量增大,对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货膨胀都有好处.

  1.3中小企业的存在促进技术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中小企业往往比大企业更能够做到深耕细作,敏锐捕捉市场动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体量小,永远都是市场变化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的定义者,而大企业很有

  可能成为行业或者市场的定义者.中小企业更会通过改善产品适应市场,具体表现为调整迅速,其船小好调头,产品改善和创新去迎合特定的市场,这种点对点的概念更容易取得细微的进步,细微地进步的不断积累获得新的成功.当消费者肯为此买单,这就是产品的成功.同时从总体上说,创新开支和单品成本都得到了压降,从而中小企业在新技术的进步、更替、推广地过程中比大型企业更有优势.

  1.4在出口方面的贡献

  在我国沿海地区如浙江省等,大型企业其自身实力较强、资金充足,故率先开展境外投资.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也开始试探性地开展出口的业务,成为支撑总出口数据的重要力量:有出口到亚洲周边国家的日本、韩国地区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出口到非洲地区的机电、电子信息产品和通信产品等;出口到欧美地区的服装纺织品、林产品和冶金原料等.湖北十堰地区有着仙山秀水汽车城的美誉。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地区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汽车零配件产业,很多小型零配件企业的单品不仅是国内的明星产品,更是远销海外.很多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过硬,设计独具匠心,很多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走出国门.

  2中小企业的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近况

  我国的股票市场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较发达国家来说是很不全的.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有历史原因和战争因素的影响.起

  步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用的是土办法,摸着石头过河,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主要的原因是:企业上市设置的门槛过高,最开始上市是采用审批制.所有企业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审批难,一般要经过非常专业的团队,通过“上市辅导”后,相关的资料完备齐全才能符合上市要求,才有可能上市,资料准备的过程对中小企业更难.第二个难关就是门槛高,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中小企业整体的体量小,仅仅就股本要求这一条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了,上市的股本需要5000万,因此中小企业中能够通过上市融资成功的只能是凤毛

  麟角.想在融资融券的市场融资也不顺畅.根据我国发债的审批要求,国企央企等发债要通过人民银行和国家计委审批,而地方企业发债需要通过当地人行和计委审批.但是两项审批入门也难,发债的必须条件也很苛刻,主要内容有:对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净值不低于3000万元,对有限责任公司要求更高,是净值不低于6000万元.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式的,等到企业满足上述发债条件时,很多企业的初创者都已奋斗大半辈子、韶华不再,倘若再加上其子女不想子承父业,整个企业将不会融资,而是转让或停工.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风险防控.为支持当地金融发展,虽然各级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有贷款投放均有要求,且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加大了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020年新冠疫情后生产逐步恢复,但贷款到期日不可变动,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大面积暴露.我国现行的五级风险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前两级基本可以视为企业仍在正常范畴,一般涉及后三级了说明企业潜在或者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风险.目前后三类的数量正不断增大,而关注类很容易下迁一级进入不良类,倒逼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股份制银行的飞速发展,虽然也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银行始终也是企业,也需要关注自身报表和自身的资产质量,补充的力度有限.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情况也普遍存在,由于中小企业在上述市场融资难,所以最常转向民间借贷.然而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高,例如,2012年、2013年在国家宏观尚未大力度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时,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为了加快发展,使用民间借贷的价格一般为月息2—3分,年息达到24%至36%.这是一年期的起步价,短用时年化可达60%,价格之高让人望而却步.民间借贷管理不规范引起的经济纠纷很多,正是由于这些不规范导致了企业的融资风险根本不可控.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门槛高、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

篇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xxxxx学院

  年月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目录

  摘要..................................................................................................................................................1前言..................................................................................................................................................2一、对中小企业的理解

  ...................................................................................................................2(一)中小企业界定

  ...............................................................................................................2(二)我国中小企业划定标准

  ...............................................................................................2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3(一)灵活而多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4(二)增加就业、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4(三)推动科技创新,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

  ...............................................................5(四)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5(五)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力量

  ...............................................................................................5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6(一)规模小,人员流动大

  ...................................................................................................6(二)地域性强,行业分布广泛

  ...........................................................................................6(三)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

  ...................................................................................................6(四)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6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核心竞争力低,组织结构不合理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三)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大

  ...............................................................................................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规,立法保护中小企业

  ...................................................................................(二)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宽松环境

  ...................................................................................(三)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创新能力

  ...................................................................................(四)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结语................................................................................................................................................10参考文献.........................................................................................................................................11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在不同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划定是不一样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这几年尤为明显,在人民币升职、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负担越来越重,另外,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抓大放小”和扶优扶强政策,重点扶持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发展。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中小企业该何去何从,如何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发展,这成为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界定出发,阐述了其地位和作用,并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探寻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以个体户登记的企业5000多万家,而且还在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中小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效弥补了国有大企业的不足,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促进社会稳定,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他们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处在夹缝中生存,发展颇为艰难,这里面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面对这种形势,中小企业有必要深刻分析,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积极寻找对策,综合利用资源,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一、对中小企业的理解

  (一)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企业类型标准有两类:一类是定性标准,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加以定义,另一类是定量标准,即以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

  定量标准: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界定中小企业,一般有三个指标: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销售额,划分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内有不同的标准。在三个指标中,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其中的两项,即从业人数和销售额。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以定量标准来进行企业的划分,其中从业人数是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选用的指标,其次是销售额。

  (二)我国中小企业划定标准

  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80%以上)采用的是定量标准,我国采用的也是定量标准,标准中不仅包括雇员人数,还包括行业所属类型,年营业额等指标。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行业名称

  工业

  建筑业

  批发业

  零售业

  交通

  运输

  邮政业

  住宿

  餐饮

  农林

  牧渔

  仓储

  指标名称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

  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

  单位

  人

  万元

  万元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万元

  大型

  ≥1000≥40000≥80000≥80000≥200≥40000≥300≥200001000≥30000≥1000≥30000≥300≥10000≥20000≥200≥30000≥1≥20≥2000≥10≥300≥10000≥300≥12≥1000≥5000≥300中型

  300-10002000-400006000-800005000-8000020-2005000-4000050-300500-20000300-10003000-30000300-10002000-30000100-3002000-10000500-20000小型

  20-300300-2000300-6000300-500010-501000-500010-50100-50020-300200-300020-300100-200010-100100-200050-500微小

  <20<300<300<300<5<1000<10<100<20<200<20<100<10<100<50<20<100<0.2<0.01<10<0.01<10<50<10<0.01<100<500<10从业人员数

  人

  营业收入

  万元

  房地产

  资产总额

  亿元

  开发

  营业收入

  亿元

  经营

  信息

  从业人员数

  人

  传输

  营业收入

  亿元

  软件和

  从业人员数

  人

  信息

  营业收入

  万元

  技术

  租赁和

  从业人员数

  人

  商务

  资产总额

  亿元

  服务

  物业

  从业人员数

  人

  管理

  营业收入

  万元

  其他

  从业人员数

  人

  100-20020-1001000-30000100-10000.5-10.2<0.50.1-20100-2000.1-10100-3001000-10000100-3000.8-12300-10001000-5000100-3000.01<0.110-1000.01-0.110-10050-100010-1000.01-0.8100-300500-100010-100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一)灵活而多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渗透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他们虽然在生产规模和人员、资产等方面不及国有大型企业,但总能在夹缝中寻得市场空隙而得以生存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多,分散于各个产业链。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目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增加就业、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如何消化这些剩余劳动力呢,中小企业在这里面发挥着突出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中小城市、城镇,这些地方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同时,中小企业起步快,开业成本低,投资少,多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比较低,而且中小企业很多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能够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大量处于待业、失业状态,这个国家的犯罪率、不稳定因素肯定会上升,而大企业有着相对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它在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方面相对更加困难,要解决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关键还是要靠中小企业。2010年7月,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有5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和50%的税收,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据统计,20年来,乡镇企业已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9217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这不仅加强了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工业

  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是中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安排劳动就业的主力,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三)推动科技创新,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

  中小企业由于基础薄弱,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迫使他们加快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模仿并创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产品研发,并将创新力转化为竞争力、转化为企业效益,最终将企业慢慢做强做大。很多大型企业就是从中小企业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如波司登,从4台缝纫机,11个人,到尽头的几百个亿的产值,再如格力、海尔、联想等等企业,无比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尤其是在如今互联网行业,很多企业依靠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机会,依靠网络技术,得到

  了快速发展,在短短的十来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大型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等。中小企由于操作灵活,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

  (四)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中小企由于自身的特点,他们灵活多变,对市场反应比较快,愿意做大企业不愿做的商品领域,市场中有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参与,因为中小企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服装、纺织、家电等行业,他们依靠一定的成本优势,能有效抵制一些大企业的垄断行为,维持市场商商品品类多元化、价格多样化等特点,保证了市场的活力。

  (五)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因为数量多、规模小、行业广等特点,他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加工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如在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家具、五金、玩具等行业,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出口型,分布区域来讲,多分布在我国沿海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区域。2006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二十年暨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说,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额已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5%,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区域已从原来的港澳地区,扩大至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我给中小企业为我国出口外贸贡献了近7成的进出口额,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力量。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规模小,人员流动大

  规模小、人员流动大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之一。中小企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善,比如在福利待遇方面,比不上大企业、大公司,平台小,工作不够稳定,一个人可能要做好几个人的工作量,但拿到的薪水不能相对应起来,而且,员工升迁的空间小,因资金实力有限,不能提供优异的薪资待遇甚至股权激励来留住员工,导致中小企人员流动率大,其次,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经不住市场的考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倒闭了,导致了人员流动;再次,中小企很多岗位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岗位可替代性强,一旦人员成本上涨,他们更愿意招新员工,这也是一个现在。

  (二)地域性强,行业分布广泛

  行业分布广泛,是我国中小企发展的另一大现状。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或是采用作坊式生产,或是批发、零售,中小企业无孔不入。比如在浙江温州,温州人做生意是出了名的,只要不违反法律,他们什么生意都做,二温州企业运作模式在早期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至今仍有好多类似这样的中小企业。另外,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它很难吸引到人才进入,而且这类企业大多因成本问题,地址选址的是偏僻位置,如乡镇、城市的地租廉价的地方,吸引的人都是周边的人群,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

  大多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意识和手段落后,可以说,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通病,也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死穴”。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多都是家族式经营、夫妻店大量存在,才关键部门、核心岗位比如生产、经营、财务等核心岗位都是老板的亲戚,导致监督、制衡因素太弱,很容易造成“家长制”作风,这种情况下,要做出合理化的决策比较困难。

  (四)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认为只在墙上贴贴标语、口号等等,就是建设企业文化,这种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企业文化6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的真正价值的。

  还有许多中小企,由于处于创业发展的初期,他们更看重对企业的实际效益回报,而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要自上而下地花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比如管理层要制定相关制度,要组织员工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实际产出,这就使得中小企缺乏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耐心,,他们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里面,加之,缺乏创新、个性,于是企业文化落后也就正常。

  另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集权化、发展短期化、用人唯亲化,外部人才难以进入和展示才能,阻止了企业的发育壮大。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很难认识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核心竞争力低,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多在乡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他们在技术、设备上往往是比较落后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不了太多的优势,而且产品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利用率,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设备上,更新换代缓慢,装备水平落后,产能底下,浪费严重,生产周期长,加之乡镇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缓慢,投入市场晚,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处于竞争劣势。他们只能依靠廉价的产品在市场的一隅生存,发展普遍缓慢。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了解不多。如计算机拥有量不足、电子商务普及率低等;如岗位的设置、管理人员的引进等等,受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相对偏低,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客服部,售后工作做得不好,就是组织结构不合理的体现。中小企业在职工素质不高,技术人才奇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极为不利。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国家不支持、不限制、自由发展之中,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偏向于大企业,有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优惠、技术补贴等方面的相关规定非常不完善,而且还有受到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督、管制,多头领导,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很是束手束脚,企业经营束手束脚,无实际的经营自由权。

  (三)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大

  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散去,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明显,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水涨船高,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往往缺少抵押和担保单位,使得他们融资变得非常困难,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银行贷不到款,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的间接融资。于是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寻得资金,转而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资本的利息往往会比银行高出许多,融资成本也就更高了,这就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应变能力不足,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信息化人才等等缺乏,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生存、发展的。

  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规,立法保护中小企业

  政府机关应该积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保护中小企业进行立法保护,从法律上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利做到有法可依,有章程可循。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保护法,这方面可依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如美国、日本,他们早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这些国家通过这样的法律,确定了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发展方向和保护原则。我国也可以出台类似的法律,以保证市场环境下的公平竞争,让中小企业在政策的保护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政府还可以设立机构部门以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如类似于“中小企业管理局”这样的,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监督、指导、融资、制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服务,让中小企业在行政审批、融资等方面更顺畅。这方面美国也走在了前面,可以深入研究学习。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二)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宽松环境

  目前来讲,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是束手束脚,我国相关机构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在金融、税收、补贴、培训交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宽松的环境,不会让中小企业左顾右盼,他们可以放开拳脚地去干,而不是过做过多的担忧。在税收这块,各级财政相关部门可以给中小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者是针对一些税收项目进行减免,取消不合理收费,实行税收阶梯制度,鼓励企业提高效益,对新开设的中小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轻负担,让他们轻松上阵。在金融这块,为中小企业积极牵线搭桥,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比如,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培育直接融资市场,设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基金式机构或者专项风险基金等等。培训交流这块,各级政府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对引进高科技人才的企业进行奖励,举办不同形式的经营管理培训班;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等等。

  (三)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该积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综合优势资源,完善管理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中小企业可以跟学校、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的科研人才,开展技术合作,加快自身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中小企业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等层面进行努力创新,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中小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行产品深加工,走“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实现中小企业由数量向质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四)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服务力量的支持,这里面,行业组织应该主动积极地发挥自身作用,如行业协会、商会等,应促进加强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针对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建设公司官网,进行OA办公、财务网上办公等等,提高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

  结

  语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它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地方税收,促进了社会稳定,还增添了我国经济活力,而且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不仅要面临自身的问题,还要积极应对来自外界客观环境诸如政府、政策、国际竞争等方面的重重压力,生存发展环境可谓还是越来越严峻。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从政府、中小企业自身、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刻不容缓。

  精心整理

  毕设模板

  参考文献

  [1]参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总则第二条

  [3]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张国斌.当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W].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2009.10.16.[5]欧新黔:《中小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2007年06月07日.[6]崔小花.浅谈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商场现代化,2007,(35).7[]彭十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7(2)

  [8]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9]卫文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10]黎炳成:《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11]李子彬:《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求是》2009第8期;

  [12]罗仲伟:《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思路》,《中国社科院学报》2005年第4期.11

推荐访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 我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