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体育规划】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31 17:44:02 来源:网友投稿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杨浦区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区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要求社会事业与本区总体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发展体育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优秀范文】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杨浦区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区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要求社会事业与本区总体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发展体育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四地四区”创新型城区的重要内容,是城区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有力支撑和生动体现。依据《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本区体育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体育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本区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民健身实现新突破

以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为主线,以市民运动会和区运会为载体,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全民健身迈上新台阶。建有38个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1938支社区健身团队、289个社区体育指导员小组(占居委会总数94%)。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本区常住人口的49.2%,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达3130人,达到常住人口的2.3‰。健身环境显著改善,市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示范城区试点工作获国家体育总局通报表扬,区体育局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游泳之乡”获得九连冠。全市首批“30分钟体育生活圈”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二)业余训练获得新成效

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达到5.9%,名列全市前茅。区少体校、游泳学校和手球项目获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基地数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本区建立了4个市级优秀教练员工作室,4名青年教练列入市“明翔计划”培养。本区培养输送的严明勇、陆滢、曹忠荣等4名运动员出征伦敦奥运会,获2个第二、1个第五的优异成绩,实现本区奥运成绩新突破,同时他们还在体操、游泳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为本区争得了荣誉。在第十五届市运会上,本区代表团参加28个项目比赛,金牌第五和总分第七为10年来最佳,荣获市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区体育局荣获上海市奥全运突出贡献奖和区县业余训练输送人才贡献奖等荣誉。

(三)体育赛事形成新亮点

连续九年成功举办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上海极限运动挑战赛、上海极限音乐狂欢节等国际赛事,成为全市品牌赛事。成功举办的杨浦新江湾城8公里跑、上海市企业职工足球联赛、区市民足球嘉年华、世界在华著名企业羽毛球比赛等赛事活动,开创了“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赛模式和成功经验,提升了杨浦形象与影响力。区体育局荣获上海市“一区一品”赛事优秀组织奖。

(四)体育设施取得新进展

截止2013年底,全国第六次场地普查显示,本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96平方米(截止20158月,全区体育场地面积128.52万平方米,人均0.97平方米),列中心城区第一。全区258个体育场地66.98万平方米实行对外开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杨浦体育场改造工程、杨浦网球场和杨浦温水游泳池修缮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市民体育健身设施大有改善,目前本区建有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杨浦区体育活动中心)、2个体育公园、24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2个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20个百姓健身房、30个游泳场馆、535个小区健身苑点、79条百姓健身步道。区体育局获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五)体育产业赢得新增长

全区现有从事各类体育产业经营的骨干企业499家,年收入14.17亿元,体育彩票年销售额连续突破亿元。形成了引领、辐射效应的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耐克大中华区上海新总部园区、江湾体育场中心和区体育活动中心、黄兴体育公园大产业集群,成为体育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

本区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硬环境上,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布局不均衡,尤其是土地资源有限,体育项目落地、推进较为困难。在软环境上,体制机制创新有待加强,信息化服务程度不高,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短缺及断层,激励制度不完善等,从而制约着本区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上说,中央、上海市和区委、区政府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广大市民对体育热情参与,体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提高。我国进入“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期,使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杨浦区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区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要求全区体育工作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在“四地四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全民健身示范区、奥运争光重点区、体育产业先行区“三区”高地。“十三五”时期,将是本区体育事业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本区打造体育强区的黄金期。

从挑战上说,在宏观层面,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体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全民健身价值定位从单纯强调强身健体,向全面强调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民生价值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从单纯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加社会和市场转变。发展方式从体育系统独立开展向跨界整合、融合发展转变。领导机制从部门推动上升为政府推动,必须深化改革,转变长期以来封闭的体育模式,形成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的整体效应,更好的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和社会功能。同时,从杨浦的综合环境上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制约,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高、效益偏低等。这些问题导致体育事业和产业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发展思路不够开阔,体制机制较为僵化。杨浦要加快体育强区建设,迫切需要自我加压、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知识杨浦、创新杨浦、宜居杨浦”,以及上海市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为着力点,积极顺应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长远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水平,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以杨浦优势彰显特色,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体育发展逐步以政府办体育向政府管体育的体制转变,从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工作机制转变,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新型的治理模式转变,激发体育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培育新业态、引入新机制、创新新模式、搭建新载体,全面推进体育与社区、街区、园区、校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体育服务业能级、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竞争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体育改革”与“体育发展”相促进。改革与发展是体育强区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改革创新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育发展是改革创新的目的并提供新课题。

2、坚持“政府主导”与“市民主体”相结合。体育发展由政府引导、号召、组织、推动,同时尊重市民自主、多样选择,从而形成天天、人人运动的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

3、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正确把握体育产品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功能”(体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效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4、坚持“国际化特征”与“本土化特点”相兼容。杨浦作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窗口,国际化应当成为体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同时也要体现中国特色、海派风格、杨浦特点的特征。

5、坚持“体育特色”与“事业要求”相融合。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将体育工作融入社会事业发展大局,并在均衡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中彰显体育特色。

(三)发展目标

全民健身围绕市民体质健康,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着力优化全民健身示范区。竞技体育围绕奥全运战略,促进青少年训练的规范化、集约化,着力建设奥运争光重点区。体育赛事围绕管办分离,促进办赛机制的市场化、国际化,着力构建商旅文体融合先行区。体育产业围绕“两园四区”,探索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着力完善体育产业集聚区。人才培养围绕德才兼备,促进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着力打造体育人才聚集区,形成与国家创新型城区和全球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国际化、高品质的体育强区。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以公共体育服务为导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项目化、信息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市场运作”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格局,市民享有均等机会和基本保障。全民健身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体育后备人才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强化国家基地建设,规范少体校管理,体教结合持续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训练质量明显提高,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力争在世界大赛及全运会上,有一批杨浦运动健儿争金夺牌。杨浦竞技体育实力和训练水平整体提升,呈现奥运争光重点区的区域特色。

——体育赛事体系能级不断优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管办分离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溢出效益不断彰显,“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校一品”的国际性、群众性赛事及青少年体育大联赛等形成若干体系,各层级体育赛事活动丰富,着力打造若干体育竞赛品牌展示区。

——体育产业市场架构初步形成。加强“两园四区”体育产业规划的完善与实施,以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耐克大中华上海新总部园区和阿里体育产业集团为重点,以区体育活动中心、黄兴体育公园、江湾体育场(新江湾城滑板公园)、五环体育大厦为基地,推动各类体育产业服务平台发展。扶持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体育交易、体育彩票等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体育产业增长值的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成为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

全面贯彻国发46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建设杨浦区15分钟体育生活圈为目标,加快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公共体育的社会化服务、专业化供给能级,确保全区居民能平等享受到便捷、均衡而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1、强化领导,部门协同推进《实施计划》落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本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政治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强化领导、量化责任。制订并落实《杨浦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将《实施计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考核,与相关部门和街镇签订责任书,各部门和街镇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工作量化到阶段、责任分解到人头,督查具体到环节,真正形成国家战略杨浦示范的效应。

2、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育设施达标化,制定并实施《杨浦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完善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体育投入常态化,全民健身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体育活动品牌化,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楼宇体育、广场体育等活动,形成全区有品牌、街镇有特色、居委有活动的良好氛围,扩大市民参与度,提升活动品位。体育管理长效化,建立社区市民自发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的多形式体育团队,政府予以扶持和支持。体育服务多元化,聚焦智慧战略,让信息化深入杨浦市民文体休闲生活,优化区级体育健身场地信息服务系统、全民健身电子“一卡通”信息系统,扩大体育生活化信息平台。提供健身场所查询、预订、体育信息咨询服务、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方便市民科学健身。推进体育场馆惠民开放、体质监测免费、特困户配送等服务,形成主体多元、供给多元的格局。体育管理网格化,建立区抓基础、街镇抓特色、居委抓普及的分级分工体系。

3、广泛参与,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全力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全区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价开放和健身指导服务,动员全区市民人人参与体育惠民公益活动,推进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建设,力争实现全国“游泳之乡”十连冠。鼓励企业投资体育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参与体育服务,开发体育产品,提升体育能效,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发挥市民主力军作用,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支持市民自筹资金、自组团队、兴办实体,举办各项体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搭建全民健身平台,营造体育健身、休闲健康的氛围,开展各类特色体育活动,人人体验体育健身的魅力和益处。

4、多管齐下,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健身健康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石,通过体卫结合等有效的跨界融合,推进体育健身、健康服务业态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杨浦宜居城区的知名度。实施“体育低保工程”,为全区特困户进行体育配送,组织体育明星下社区,开设全民健身大讲堂,保护和传承体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传习所、大师工作室和示范社区。在基层居委会构建五个一体育体系,即一点(健身苑点)、一场(文体活动广场、运动小站或中心)、一日(节假活动日)、一项(特色项目)、一队(高水平的表演展示团队),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提升市民由体育服务带来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二)着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全市青训体系的“重点区”

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核心,以区少体校为枢纽,以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青少年训练规范化、示范化体系。强化训练质量和训练督导,促进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非奥项目全面协调发展。

1、聚焦奥全运等项目,优化青训项目布局结构。青少年训练体系重点发展男子足球、手球、网球、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保持在全市的领先水平。巩固扩大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潜优势项目,夯实提升柔道、射击、射箭、体操、水上、跆拳道等一般项目,补充增加女子足球、极限运动等项目。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传统学校、少体校等基础建设,健全各项目梯队体系,完善体育科研和运动员选材、育才制度,提高青少年训练水平和后备人才输送率。

2、发挥“三区融合”优势,建立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体育系统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办好综合性少体校和重点项目,巩固少体校培养后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新一轮市运会备战为契机,挖掘、整合、优化区域内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及市级办训基地等体育资源,打造高效率的后备人才培养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从“政府管办合一”向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多元多方转变,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多种形式的青训基地,拓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

3、深化体教结合,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强化落实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和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作,完善“一条龙”课余体育训练体系,逐年增加二线项目布局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项目学校及基层学校运动队的比例。支持各项目青少年体育联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

(三)着力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构建体育产业的“集聚区”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体育消费和各种体育产业经营机构在杨浦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冠名、赞助、举办体育赛事,开发无形资产。体育产业环境明显改善、体育产业门类更加丰富、产业规模更加扩大,形成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1、办好极限运动大赛等赛事,提升品牌赛事产业能级。组织举办世界极限运动大赛、极限音乐狂欢节等“一区一品”国际赛事,积极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以体育赛事、特色体育活动为龙头,商旅文体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体育总会、各单项协会及社会体育企业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举办多元化体育赛事表演项目,推动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的发展。以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为重点品牌,向着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向发展,提升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

2、拓展多样化体育健身市场,积极培育健身休闲产业。推进健康产业关口前移,发挥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学科优势,结合全民健身示范区建设,拉动体育健身消费,形成运动、康体、养生、娱乐、休闲等多样化的健身市场。支持发展三大球、健身跑(操)、极限、骑游等参与性、时尚性、娱乐性和发展空间大的项目,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大众体育消费。重点办好杨浦新江湾城路跑、上海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社区“一街一品”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扩展市民主动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3、接轨上海自贸服务区,构建体育产业服务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融合,建立体育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高校、企业总部的优势,研发具有科技含量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贸易。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体育服务经验,拓展杨浦体育服务平台,支持并做强做大体育科技、体育产权交易中心,形成体育科技交易市场,成为国家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体育产业资源库,推进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积极申报相关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培养引进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出台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四)着力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体育设施达标工程“先行区”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拉动体育消费,提升杨浦现代化文明城区的品位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品质。

1、规划建设体育设施,完善三大功能区体育设施布局。结合《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专项规划》的实施,在东中西等三大功能区,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设施,形成与国家创新型城区相适应的体育配套功能。其中,在滨江南段,规划建设健身步道、自行车道、游泳、健身休闲等设施,形成具有时尚景观、鲜明特色的体育休闲功能带。同时,结合平凉、江浦、大桥等社区的成片旧改,将社区体育设施布局配套列为重点,做到同步规划和开发建设,以缓解控江路以南老村社区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矛盾。在滨江中北段(殷行、五角场镇、长白新村、定海路等社区),结合共青森林公园的生态特点,规划建设适合绿色生态的健身设施,以增加公园的体育休闲娱乐功能。在西部核心区,提升新江湾城滑板公园等体育综合功能。将江湾体育场打造成集体育建筑博览、体育时尚娱乐、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体育主体乐园。在中部提升区,充分利用旧厂房、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旧社区及闲置资源,启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规划建设,建成若干个市民健身中心。规划建设杨浦游泳中心,改善青少年业余训练和市民游泳健身条件。此外,继续规划建设社区公共运动场、足球场、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步道、社区运动小站、健身广场等一批社区健身设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水平。

2、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提升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能级,发挥其主阵地作用。整合资源,改造白洋淀足球场,建成功能完备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实施学校体育场地灯光工程、体育场地物理隔离工程,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条件,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安全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鼓励街镇、社会力量利用老旧厂房、仓库、屋顶、地下室等建筑改建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参与多层次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支持发展智慧体育场馆,加快利用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方式提升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

(五)市区联手共建青少年足球学校,形成足球改革发展的“实验区”

足球已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符号和标志,振兴足球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杨浦作为全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区的机遇,以校园足球为重点,普及与提高并重,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创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为我市足球改革发展探索新路。

1、高标准设计足球改革发展方案。着手谋划和组织实施《杨浦区推进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和中长期规划。完善区级足球协会,指导本区开展足球运动。将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全区建设规划,结合杨浦滨江带、旧区旧厂房改造、社区体育中心、大型绿地及公园等规划建设,新建一批足球场地。采取市区联手、体教结合、社会参与等方式,启动白洋淀足球场拓展工程,在现有足球设施的基础上,增加训练场地,增添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本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配套较为完备的国际化的上海青少年足球精英学校。

2、高质量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鼓励幼儿园开设足球特色课,选择3家幼儿园率先试点,培养孩子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支持建立多层次的足球联盟,利用周末、节假日或课余时间,集中组织足球特长生进行专业化足球技能培训。全区设立40所足球特色学校,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开展校际足球联赛,建立专项补贴制度,给予足球特长生以优惠扶持政策。

3、高规格组织多层次足球联赛。搭建足球赛事活动平台,形成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不同体系、不同层面的竞赛活动网络。支持有条件的街镇、园区、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足球组织,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业余足球俱乐部、培训中心,开展各类业余联赛。探索建立杨浦准职业联赛机制,培育“区长杯”、“校长杯”、“企业杯”等赛事,打造足球赛事品牌。引入社会力量设立体育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各类赛事的市场推广,培育足球产业。举办好少年国际足球邀请赛等赛事活动。

4、高水平建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以区少体校为龙头,各级各类足球传统、特色学校为基础,各不同年龄段足球训练大纲为准则的向上分类培养的科学青训体系。鼓励国内外职业俱乐部、社会组织和企业举办足球青训机构,加大足球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建立评估、考核、激励机制。

(六)着力创建青少年体育中心,建成体育文化的“核心区”

抓住上海在本区选点建设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试点的契机,拓展杨浦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新载体、新渠道,传承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和效应。

1、培树奥林匹克理念,明确青奥中心功能定位。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以区体育活动中心和区少体校资源为主体,以全区青少年为服务对象,以体育运动为纽带,以活动、培训、竞赛为平台,激发广大青少年参与、欣赏、享受体育的激情,使之成为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的宣传教育中心。普及和提升青少年体育素质,传授和掌握体育技能的示范、培训园区,培育和强化奥运项目,成为少体校转型升级的人才输送基地。探索和创新体教深度融合、拓展和延伸校内外体育活动的体育主题乐园。

2、拓展多元服务体系,合理布局青奥中心项目。依据功能定位,优化拓展服务项目,实现其功能。以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棋类等20个项目作为体育专项培训和夏冬令营综合性活动推进体育技能培训。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摔跤、乒乓球等16个奥运项目推进奥运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以奥林匹克微科教室推进奥林匹克知识和精神的传播,以雏鹰体育健身房推进形成快乐运动、终身体育的习惯,以青少年体质干预屋推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将青奥体育中心建设成拥有一场(杨浦体育场)一馆(杨浦体育馆)一楼(综合训练楼)一池(舒兰游泳池)一校(杨浦少体校)一站(体质监测指导站)一房(雏鹰健身房)的设施完善、功能专业、主题凸显的综合体。

3、创新运营模式,提升青奥中心运营管理效能。通过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平台创新、流程再造、公益优先、建章立制等关键要素,形成运转协调、功能完备、服务便捷、效益显著的新型体育发展模式。

(七)着力创新体育体制机制,当好体育改革发展的“引领区”

坚持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推动体育发展方式从行政主导向行政服务和市场推动相结合转变,从政府办体育向扶持引导社会办体育转变,从体育部门主管向多部门联动转变。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配套政策,既要把体制内资源盘活,又要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组建体育赛事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赛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予以支持,允许赛事所有权归相关企业及社会力量所有。

2、优化体育组织结构。推进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去行政化脱钩改革”,选择3-5家体育协会进行试点,逐步实现政社分开。推动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承担。

3、推进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国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探索国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单位在市场化评估的基础上,以场馆资源作价投资入股职业体育俱乐部等专业机构,探索将国有企业和学校等国有单位的体育场所运营权交由第三方运营机构经营管理,激发体育场馆的活力。鼓励本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企业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专业技术和人才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把体育事业作为加快本区社会事业均衡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依据本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改革进程,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二)加大投入保障

加大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投入和体育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提高和调动各方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多渠道的体育经费投入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个人采取赞助、合作和投资体育事业。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用于体育事业发展。

(三)强化协同联动

进一步强化“六大结合”(体教、体文、体卫、体绿、体旅、体企等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细化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进规划的分步实施。将体育部门纳入区规委会联席会议,加强区域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监管指导,确保体育设施规划布局更趋合理,提升杨浦体育事业均衡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本区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传播体育带来的正能量。

(五)着力人才支撑

鼓励街镇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健身指导工作,加大对高端体育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以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和明翔计划青年骨干教练员为重点,加强教练员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专业理论、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教育培训考核,切实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荐访问:杨浦区 规划 体育 【体育规划】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