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13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20:55:02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13篇)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规划及推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理念非常重要,其能够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并在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13篇),供大家参考。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13篇)

篇一: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规划及推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理念非常重要,其能够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并在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及设计,确保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景观设计及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设计基本原则,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还要采取相关设计意见,保证乡村景观规划及设计的效果,并通过乡村景观设计,促进整个区域内的乡村经济发展及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1美丽乡村规划基本原则

  1)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先进科技和发展理念已经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得以有效应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打破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框架的限制,通过融合现代科技,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2)人民性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过程中,应将农村人口放在主导位置,通过激发农村人口的生产活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3)实践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以乡村实际环境和脱贫攻坚工作需求为基础进行的,要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乡村经济推动作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作用,保证规划内容的可实践性,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城乡分布不均匀

  城乡分布不均匀是乡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与乡村建设存在经济及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地区内的统筹发展及规划。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是目前发展中最明显的问题,在相同的地区中,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此外,基础配套设施及交通要道等产业在我国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乡镇之间不具备较强的联系性,且乡镇结构管理较松散,对乡村景观建设规划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2.2城乡二次结构日益明显

  据新华网报道的数据得知,2019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已大于60%,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人民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同时城市承载力也在不断完善,这就使得省、市、地区的生产总值不断增加。

  由我国GDP生产率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二次结构存在的差异非常明显,美丽乡村在实际建设中会因为城乡二次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制约乡村建设,进而影响城乡发展建设的正常进行。

  2.3缺少完善的乡村生态管理机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机制欠佳、机构冗杂、政策难以落地。机制欠佳方面,相关部门在开展乡村生态建设过程中,缺少整体宏观指导,缺少足够的资金与资源开展专业化生态建设监督。机构冗杂方面,各部门联合指导,集中处理生态问题,这种模式尽管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但易造成重复开发项目、浪费资金、监管不足、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例如,卫生部门推行改水改厕方案,而农业部门开展家用沼气、科学施肥、农村综合规划工程等,从而导致开发项目有重叠和冲突。另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建设经费无法长期持续投入,部分责任落实不足,致使改善效果较差。

  3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

  3.1树立科学的规划建设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深入贯彻这一思想,并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水平,妥善科学进行乡村建设;应统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全局工作,既要从整体角度思考乡村建设,还要从各个部分考虑基层区域发展方向,以确保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科学性。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每个乡村可根据自

  身发展特点与需求,制定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案,同时需参考区域文化习俗设计建设计划,避免使用单一重复的工作模式。

  3.2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乡、镇数量分别为10253个和21297个,共有542019个村民委员会。面对乡村建设规模的扩大化趋势,应大力建设乡村人才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落实提供稳定驱动力。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各地区应全面掌握乡村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才队伍的总体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和政治面貌,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依靠。围绕一个中心、确立一个目标、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大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人才高地,全面解决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乏力、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分布失衡、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明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规范的识别体系,树立人才为先的人才观;增强乡村人才主体意识,打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强化力量配备协同,形成管理工作合力,完善目标考核方法,提高人才管理质量。另外,还应全面改进乡村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构建乡村人才引才用才机制,强化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健全乡村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夯实乡村人力资源基础。

  3.3尊重并传承当地传统乡村肌理

  村庄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地方,美丽乡村建设是现代乡村建设的趋势,对农村生活及生产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规划时,要对乡村肌理进行全面保护,为生活发展创造条件。在实际规划中,要从原始村落实际形态着手,全面了解空间肌理、景观素材以及节点元素等,这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挖掘,还要结合乡村风格及现代风格,以改造提升为主,形成景观互补、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体现乡村景观规划的优势。

  3.4加强旅游业发展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地区内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更好地规划乡村景观设计。我国部分农村在进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将景观特色作为基础建设,加强服务建设,并全面发挥区域内的景观特点,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还要全面考虑游客的参观体验,并根据时代发展添加时代元素,打造乡村景观,这不仅能有效保留区域内的文化特色,还能保证乡村建设具备较强的时代特点,吸引更多游客,为乡村建设奠定稳定基础。

  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将人文亮点、地区产物等与时代发展结合,打造服务亮点,着重发展地区特点,为当地村民提供生存之道,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保证农村各项发展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稳步前进,提升农村经济收入,为农村经济建设奠定稳定基础。各级领导人员应充分重视旅游业,为乡村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看重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切勿仅关注眼前利益。

  结论

  美丽乡村规划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高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技术、人才保障力度,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美丽乡村规划目标、基本原则和推进要素,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生态经济工程建设,致力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环境整治和特色乡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颖韬,张云帆,张翔宇,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总体规划研究[J].城乡建设,2020(20):26-27.

  [2]黄亮.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20(24):235.

  [3]姚永光.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8):132-133.

  [4]徐翠婷.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J].河南农业,2020(29):59-60.

篇二: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民、富民、安民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

  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思想认识难统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阻力。一是农民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新农村建设虽然使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少数农民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体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事情,和自己的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还很肤浅。一些干部群众简单地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新村、建新房,或者就是单纯地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产业难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短板。“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没

  有真正形成。多数帮扶资金都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上,存在重输血、轻造血的倾向。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农民增收困难,加之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还普遍薄弱,形成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瓶颈。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二是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诸如林地、土地、建房的审批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农村实际的具体举措。三是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由于资金短缺,多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乏力。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美丽乡村规划执行难。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理顺思路,正确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和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深化交融。许多地方把本地经济发展与山水文化、茶文化、牡丹文化等特殊地理文化和禅文化、佛教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等历史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在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运转上更加体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潜力。二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是美的旋律和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要突出乡村特色,保留更多传统美和特质美。三要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美丽乡村不仅要有整齐的屋舍,更要有积极向

  上的精神面貌和乡风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统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的可持续和永恒发展。美要表里如一,美要青山绿水,美要幸福美好。四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通过主导,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监督主体、维护主体。

  五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六要正确处理好统一规划管理与差异设计的关系。

  解疑释惑,切实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要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二是要破除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观念。杜绝美丽乡村建设中“只见新房子,不见新面貌”现象,遏制住在公路边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等形象工程,真正实现乡村自然美、构建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三是牢固树立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意识。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通过创新体制,加强引导,消除“等、靠、要”思想,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要坚持思想引领,教育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上来。

  产业先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引擎。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按照“一村一品”的格局,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专业村建设。要在增加专业产品总量的基础

篇三: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

  【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__新时代__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_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活动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和台州经验。

  (二)总体目标。顺应生态文明兴起和农民改善生活的新需求,以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然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四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从示范创建向示范创建与全域达标创建并重转变,努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的新态势。

  二、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对照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按照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土特色更加彰显,从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以“两进两回”为重点,加快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域创建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各县(市、区)每年25%以上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百村精品、千村景区”工程,全面融入“大花园”建设,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乐园。2021年全市要打造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20个、A级景区村庄203个。坚持“洁、齐、绿、美、景、韵”六美标准,整治农村住宅乱搭、乱建、乱堆、乱挂,治理庭院环境、家庭卫生,创建美丽庭院10万户。坚持点线面联动发展,以点为基、串点成线,集中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公路风景线、水陆联动风景线,变“盆景”为“风景”,实现乡村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形成多地同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良好局面。有意向申报创建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出台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综合性政策文件,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创建班子,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以争创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设施提升、制度建设,探索试点农村环卫保洁和再生资源回收一体化运作,努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质量和水平。2021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5%以上,建成市级农村生活

  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10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60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位一体”运维管理,巩固提升农村劣V类水剿灭成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试点262座。实施田园革命,全市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50吨。

  (三)实施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开展农村改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农村公共厕所由建造基本全覆盖加快向标准化改造转变,农村户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7%以上。统筹推进卫生乡镇、省卫生村向健康乡镇、健康村转变,完善健康乡村建设规范和评估体系,20%以上的省卫生村创建达到健康村标准。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万亩,营建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面积16.12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0个,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村村通”加速迈向“路路美”。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完成73.9万人达标提标建设,受益行政村数691个。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窄带物联网覆盖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至20__年,新增农村物流服务点2460个,实现行政村直接通邮全覆盖、快递乡镇网点全覆盖。

  (四)实施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整体推进古建筑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乡村休闲旅游有序发展,努力把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样板,全面完成

  评定。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扩面提质。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十二有”的建设标准,将文化礼堂打造成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村级文化综合体,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今年全市完成428家以上农村文化礼堂新建任务,其中推荐省级精品村的须创成五星级文化礼堂,市级精品村须创成四星级文化礼堂。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为主要内容,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至20__年,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各级村庄整治办要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的职能,协助党委政府抓好政策制定、任务下达、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工作。以实干、破难为主线,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形成主攻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充分运用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人民群众一起美化家园、改善环境。

  (二)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一盘棋,立足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通过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布局。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以规划引领村庄建设、经营、管理。分类分级做好村庄建设规划,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和乡村保持应有肌理,防止“千

  村一面”。

  (三)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使用绩效。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不足难题。

  (四)注重宣传引导。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构建文明的乡风。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依靠妇联组织、教育机构等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将农村环卫保洁“门前三包”制度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

  (五)严格督查考核。各地也加强督查和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市、区)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健全每月数据核实、两月督查通报、季度督评分析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美丽乡村及特色景观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建村函〔2021〕17号)精神,特制定2021年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1年我县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省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富口镇车头社区(省级示范村)、富口镇池村、凤岗街道根坑村、夏茂镇洋元村、青州镇朱源村、南霞乡蒋坡村、郑湖乡上洋村;县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高砂镇小洋村、高桥镇黄溪坑村、高桥镇上坑村、大洛镇文坑村、南阳乡竹山村、南阳乡坡科村、湖源乡锦湖村;备选村庄有:南霞乡东周村、郑湖乡庆洋村、富口镇洋花坑村。主要任务和要求按《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执行。

  二、实施办法

  2021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以村级组织作为建设主体,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㈠3月13日至4月17日:完成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由县住建局村建站备案,同时按核算的工程量完成项目核准、备案。

  ㈡4月18日至5月24日:完成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并动工建设。

  ㈢6月25日至9月3日:完成土建工程。

  ㈣9月4日至11月15日: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全面完工并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初验,合格后向县住建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县住建局协同县财政局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动工后由县财政局预拨“以奖代补”资金总额的50%作为启动资金,待项目通过省、市、县验收后拨付剩余资金。

  三、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㈡加快组织实施。一是简化审批。县直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简化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环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把质量安全关。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各乡(镇、街道)要组织技术力量指导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整治达到效果,起到示范作用。

  ㈢广泛宣传发动。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街道)要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村老人会、妇女组织、党员先锋队等载体入户宣传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要发挥村两委干部带头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㈣落实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项目计划和资金投入,把可以安排的资金、可以倾斜的政策优先考虑安排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要把项目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依法、依规、依程序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县纪检监察部门、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㈤强化督促检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我县2021年一项重要的工作,该项目的开展情况将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考评,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加强考评考核。各乡(镇)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篇三】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_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各“美丽乡村”建设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乡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道路,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村居内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

  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加强幼儿园管理,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__区__镇人民政府

  20__年3月21日

  【篇四】

  8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门头沟区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已经发布,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门头沟区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这里是京郊海拔最高的乡村之一,在20年前,它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村,而今这里交通便利,宾客往来

  络绎不绝。从1998年到20__年这黄金20年,洪水口村实现了传统农耕到休闲农业的华丽蜕变,也实现了由落后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华美转身,成为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出色典范。

  门头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已经制定完成了《门头沟区2021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门头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1年任务目标、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按照规划,8月20日前,全区138个未拆迁村要全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标准,列入20__年、2021年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行政村全部通过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从2021年开始,门头沟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培育创建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规划,到20__年底前初步形成示范功能,通过持续培育,到2022年底前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此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21年,门头沟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改造农村公厕为234座,年底前实现农村公厕改造全覆盖,全部公厕达到等级标准。2021年,还将重点补足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短板,逐步在各镇街配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点、垃圾桶等设施,同步建设垃圾收集网络平台监管系统,对垃圾收集运输进行全程数据跟踪。

  2021年门头沟区旅游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民宿分会暨“民宿联盟”,这是北京市首个“民宿联盟”。“民宿联盟”的成立为民宿企业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和

  市场对接的平台。

  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是最美乡村之一,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精品民宿遍布村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洪水口村采取股份合作制,先后成立了灵聚灵峡景区、二帝山景区等6个股份合作组织。全村户户入股,人人分红,每位村民每年分红都在7000余元。而且通过险村改造工程,全村都住上了漂亮的二层小楼,不少村民更是端起了精品民宿的生态“绿饭碗”。

  【篇五】

  各行政村,全体机关干部:

  为进一步打造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__、美丽__”,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村容村貌美化整治行动,全面实现村庄环境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效化、常态化,不断提升全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包括全镇辖区20个行政村,重点突出对村庄村容村貌“四化”建设的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区域如下:

  1.各行政村主要入村口整治。对村入口景观进行改造,确保入村口标志标识书写正确,周边环境整洁整齐,花草绿化修剪及时。

  2.各行政村主要道路周边整治。主要是对诸安公路、杭金公路、安陈公路以及村中主要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道断带进行绿化补种。

  3.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四化”整治。“四化”指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洁化”即地面干净,垃圾有效处置;“净化”即污水纳管,水面无异物;“绿化”即花草点缀,绿树成荫;“美化”即墙体美观,庭院美丽。

  三、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

  各行政村要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1.环境综合整治。要求无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贴乱画、厕所脏臭、道路破损等现象(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可视范围内无污水横流,无管网破损,终端运行正常,长效运维机制建立(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3.垃圾分类处理。要求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置模式,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置可堆肥垃圾,实现循环再利用(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4.违章建房整治。要求可视范围内无违章建筑,无乱搭乱建(由村镇建设办负责指导督查)。

  5.“清三河”工作。总体要求是水面无杂物,水体清澈,无异味(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6.村庄绿化提升。要求有一定比例的绿化,裸露泥地配套种植绿化或铺盖石子,花坛及时修复,绿化定期修剪,杂草专人拔除,其它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根据实际适当种植花卉(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7.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要求完成__、蔡家畈、矿亭、勾嵊村的景观带建设工作;完成勾嵊村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由农业农村办、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7月31日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动员会,明确整治的任务与要求。各村在7月31日前专题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必须参加,结合镇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内容,制定本村行动方案,明确治理路线,落实责任区域,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让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行动中来。

  2.排查推进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根据“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分片、分组对各村村域范围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包户党员要做好自己联系户的宣传劝导工作,同时督促农户自行整改清理。

  3.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整治内容和要求,参照“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指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形成声势,确保整治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4.巩固提高阶段(长期)。按照“边整治、边管理”的原则,制订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管理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形成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五、具体措施

  1.定期通报。每村基本分100分,按考评细则进行加扣分,每月统计排位,结果与镇村干部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相关镇村干部参加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微信群。

  2.示范引领。对综合排位前面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后的村进行通报批评。每月召开一次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由镇主要领导总结上月工作成效,部署下月工作计划,同时推广优秀村典型事例,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3.动员充分。工作领导小组在严格执行“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镇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的优越性,让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等村中坚骨干力量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全民参与热情高涨。

  __镇人民政府

  【篇六】

  各有关部门、相关村: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合村庄实际,坚持“保持村庄原貌、建设宜居小镇”的理念,特制定荷花路街道办事处程家庄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一、村庄基本情况

  程家庄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坝子村以东2公里,小清河沿岸,东邻刘家村,西邻马家庄,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小清河穿过村庄,村内荷塘众多。程家庄147户,497人,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17人,群众代表32人,市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低,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程家庄村“两委”成员理路子、建机制、强班子、促发展,现如今大棚建起来了、道路畅通了、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整洁了、村风也文明了,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村庄基础条件

  道路:村内主干道路以硬化为主,巷道未硬化,需要进行硬化铺透水砖。村内部缺停车场,无法满足村民停车需求。

  给水设施:村民给水采用集中供水方式。

  排水设施:村内雨水自由排放,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有排水沟,部分地段无雨水盖板,需增设,巷道无雨污排水。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对环境影响较大。

  供电设施:村内用电由变压器提供,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村域内电力线采用杆式架空方式敷设。照明路灯设施比较完善,设施良好。

  通信设施:村内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畅通,能够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垃圾收集设施:村内垃圾箱数量缺乏,收集点增设位置过少,在村内部分地方能看见比较明显的垃圾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需增加垃圾箱。

  科、教、文、卫设施:村内现有村委会、占地面积300㎡(新建中);村委门口活动广场有健身器材;村内没有学校和卫生室。

  三、创建优势

  一是交通便利。程家庄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侧为乡镇主要干道荷花路,东距机场西路仅1.5公里。和东南方向小许家立交桥只有2公里的路程。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8.5公里。小清河穿过村庄。

  二是资源丰富。程家庄村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合莲藕种植,农民也有种植意愿。

  三是班子健全。该村村委班子组织健全,服务群众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是群众支持。该村村民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有较好的认识,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呼声很高,愿望非常强烈,愿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

  工作。

  四、建设项目

  (一)市政工程。道路整治道路整治,基础修复。沥青路面铺设,做法为:原有道路清理,一层粘沥青油沥青结合层,道路平均宽度6.0米,30厚细粒沥青混凝土,40厚中粒沥青混凝土。花岗岩路缘石,做法为:600×300×100花岗岩路缘石,30厚水泥砂浆卧牢。雨水工程整治,0.3米宽排水沟,做法为:0.3米宽,0.5米深,240实砌砖墙排水沟,20厚水泥砂浆抹面,400*400*50厚鲁灰花岗岩盖板。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暗管收集。

  (二)村庄绿化。在主街道栽植,乔灌木类:大叶女贞、榆叶梅、丁香、银杏、石榴等。地被及球类:红叶石楠球、连翘、红叶石楠篱、小叶黄杨篱等。

  (三)村内美化。主要道路两侧墙面改造包括墙面清理整修、抹面、乳胶漆等。

  (四)活动场地。文化大院提升、新建健身广场铺设等。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预计投资605.771万元,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资金筹措方面,在市、区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办事处和村委会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建设项目预算见附表1)

  六、进度安排

  立足优势,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八、预期建设效果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辐射周边的旅游优势,进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创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促使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

  九、建立长效机制

  (一)创新管护机制。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长期有效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巩固保持整治建设成果。

  (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成立村办旅游合作社,以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创新村民自治机制。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全体村民自治和民主理事制度,探索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好家园。

篇四: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目前,xx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xx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

  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xx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xx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x政办发﹝20xx﹞x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xx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制定了《xx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

  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xx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范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范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美丽示范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xx两条示范路。制定了《xx县xx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x余株,累计投资x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张路、富觅路x条示范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范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x余万株。

  二、存在问题

  xx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内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

  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陈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内容及内涵,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内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

  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等一系列活动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范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内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内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篇五: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

  【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__新时代__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_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活动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和台州经验。

  (二)总体目标。顺应生态文明兴起和农民改善生活的新需求,以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然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四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从示范创建向示范创建与全域达标创建并重转变,努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的新态势。

  二、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对照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按照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土特色更加彰显,从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以“两进两回”为重点,加快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域创建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各县(市、区)每年25%以上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百村精品、千村景区”工程,全面融入“大花园”建设,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乐园。2021年全市要打造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20个、A级景区村庄203个。坚持“洁、齐、绿、美、景、韵”六美标准,整治农村住宅乱搭、乱建、乱堆、乱挂,治理庭院环境、家庭卫生,创建美丽庭院10万户。坚持点线面联动发展,以点为基、串点成线,集中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公路风景线、水陆联动风景线,变“盆景”为“风景”,实现乡村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形成多地同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良好局面。有意向申报创建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出台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综合性政策文件,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创建班子,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以争创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设施提升、制度建设,探索试点农村环卫保洁和再生资源回收一体化运作,努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质量和水平。2021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5%以上,建成市级农村生活

  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10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60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位一体”运维管理,巩固提升农村劣V类水剿灭成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试点262座。实施田园革命,全市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50吨。

  (三)实施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开展农村改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农村公共厕所由建造基本全覆盖加快向标准化改造转变,农村户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7%以上。统筹推进卫生乡镇、省卫生村向健康乡镇、健康村转变,完善健康乡村建设规范和评估体系,20%以上的省卫生村创建达到健康村标准。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万亩,营建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面积16.12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0个,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村村通”加速迈向“路路美”。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完成73.9万人达标提标建设,受益行政村数691个。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窄带物联网覆盖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至20__年,新增农村物流服务点2460个,实现行政村直接通邮全覆盖、快递乡镇网点全覆盖。

  (四)实施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整体推进古建筑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乡村休闲旅游有序发展,努力把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样板,全面完成

  评定。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扩面提质。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十二有”的建设标准,将文化礼堂打造成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村级文化综合体,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今年全市完成428家以上农村文化礼堂新建任务,其中推荐省级精品村的须创成五星级文化礼堂,市级精品村须创成四星级文化礼堂。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为主要内容,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至20__年,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各级村庄整治办要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的职能,协助党委政府抓好政策制定、任务下达、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工作。以实干、破难为主线,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形成主攻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充分运用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人民群众一起美化家园、改善环境。

  (二)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一盘棋,立足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通过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布局。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以规划引领村庄建设、经营、管理。分类分级做好村庄建设规划,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和乡村保持应有肌理,防止“千

  村一面”。

  (三)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使用绩效。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不足难题。

  (四)注重宣传引导。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构建文明的乡风。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依靠妇联组织、教育机构等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将农村环卫保洁“门前三包”制度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

  (五)严格督查考核。各地也加强督查和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市、区)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健全每月数据核实、两月督查通报、季度督评分析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美丽乡村及特色景观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建村函〔2021〕17号)精神,特制定2021年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1年我县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省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富口镇车头社区(省级示范村)、富口镇池村、凤岗街道根坑村、夏茂镇洋元村、青州镇朱源村、南霞乡蒋坡村、郑湖乡上洋村;县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高砂镇小洋村、高桥镇黄溪坑村、高桥镇上坑村、大洛镇文坑村、南阳乡竹山村、南阳乡坡科村、湖源乡锦湖村;备选村庄有:南霞乡东周村、郑湖乡庆洋村、富口镇洋花坑村。主要任务和要求按《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执行。

  二、实施办法

  2021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以村级组织作为建设主体,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㈠3月13日至4月17日:完成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由县住建局村建站备案,同时按核算的工程量完成项目核准、备案。

  ㈡4月18日至5月24日:完成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并动工建设。

  ㈢6月25日至9月3日:完成土建工程。

  ㈣9月4日至11月15日: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全面完工并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初验,合格后向县住建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县住建局协同县财政局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动工后由县财政局预拨“以奖代补”资金总额的50%作为启动资金,待项目通过省、市、县验收后拨付剩余资金。

  三、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㈡加快组织实施。一是简化审批。县直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简化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环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把质量安全关。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各乡(镇、街道)要组织技术力量指导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整治达到效果,起到示范作用。

  ㈢广泛宣传发动。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街道)要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村老人会、妇女组织、党员先锋队等载体入户宣传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要发挥村两委干部带头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㈣落实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项目计划和资金投入,把可以安排的资金、可以倾斜的政策优先考虑安排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要把项目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依法、依规、依程序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县纪检监察部门、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㈤强化督促检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我县2021年一项重要的工作,该项目的开展情况将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考评,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加强考评考核。各乡(镇)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篇三】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_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各“美丽乡村”建设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乡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道路,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村居内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

  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加强幼儿园管理,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__区__镇人民政府

  20__年3月21日

  【篇四】

  8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门头沟区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已经发布,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门头沟区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这里是京郊海拔最高的乡村之一,在20年前,它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村,而今这里交通便利,宾客往来

  络绎不绝。从1998年到20__年这黄金20年,洪水口村实现了传统农耕到休闲农业的华丽蜕变,也实现了由落后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华美转身,成为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出色典范。

  门头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已经制定完成了《门头沟区2021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门头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1年任务目标、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按照规划,8月20日前,全区138个未拆迁村要全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标准,列入20__年、2021年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行政村全部通过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从2021年开始,门头沟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培育创建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规划,到20__年底前初步形成示范功能,通过持续培育,到2022年底前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此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21年,门头沟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改造农村公厕为234座,年底前实现农村公厕改造全覆盖,全部公厕达到等级标准。2021年,还将重点补足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短板,逐步在各镇街配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点、垃圾桶等设施,同步建设垃圾收集网络平台监管系统,对垃圾收集运输进行全程数据跟踪。

  2021年门头沟区旅游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民宿分会暨“民宿联盟”,这是北京市首个“民宿联盟”。“民宿联盟”的成立为民宿企业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和

  市场对接的平台。

  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是最美乡村之一,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精品民宿遍布村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洪水口村采取股份合作制,先后成立了灵聚灵峡景区、二帝山景区等6个股份合作组织。全村户户入股,人人分红,每位村民每年分红都在7000余元。而且通过险村改造工程,全村都住上了漂亮的二层小楼,不少村民更是端起了精品民宿的生态“绿饭碗”。

  【篇五】

  各行政村,全体机关干部:

  为进一步打造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__、美丽__”,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村容村貌美化整治行动,全面实现村庄环境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效化、常态化,不断提升全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包括全镇辖区20个行政村,重点突出对村庄村容村貌“四化”建设的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区域如下:

  1.各行政村主要入村口整治。对村入口景观进行改造,确保入村口标志标识书写正确,周边环境整洁整齐,花草绿化修剪及时。

  2.各行政村主要道路周边整治。主要是对诸安公路、杭金公路、安陈公路以及村中主要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道断带进行绿化补种。

  3.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四化”整治。“四化”指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洁化”即地面干净,垃圾有效处置;“净化”即污水纳管,水面无异物;“绿化”即花草点缀,绿树成荫;“美化”即墙体美观,庭院美丽。

  三、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

  各行政村要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1.环境综合整治。要求无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贴乱画、厕所脏臭、道路破损等现象(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可视范围内无污水横流,无管网破损,终端运行正常,长效运维机制建立(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3.垃圾分类处理。要求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置模式,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置可堆肥垃圾,实现循环再利用(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4.违章建房整治。要求可视范围内无违章建筑,无乱搭乱建(由村镇建设办负责指导督查)。

  5.“清三河”工作。总体要求是水面无杂物,水体清澈,无异味(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6.村庄绿化提升。要求有一定比例的绿化,裸露泥地配套种植绿化或铺盖石子,花坛及时修复,绿化定期修剪,杂草专人拔除,其它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根据实际适当种植花卉(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

  7.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要求完成__、蔡家畈、矿亭、勾嵊村的景观带建设工作;完成勾嵊村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由农业农村办、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7月31日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动员会,明确整治的任务与要求。各村在7月31日前专题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必须参加,结合镇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内容,制定本村行动方案,明确治理路线,落实责任区域,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让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行动中来。

  2.排查推进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根据“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分片、分组对各村村域范围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包户党员要做好自己联系户的宣传劝导工作,同时督促农户自行整改清理。

  3.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整治内容和要求,参照“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指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形成声势,确保整治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4.巩固提高阶段(长期)。按照“边整治、边管理”的原则,制订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管理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形成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五、具体措施

  1.定期通报。每村基本分100分,按考评细则进行加扣分,每月统计排位,结果与镇村干部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相关镇村干部参加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微信群。

  2.示范引领。对综合排位前面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后的村进行通报批评。每月召开一次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由镇主要领导总结上月工作成效,部署下月工作计划,同时推广优秀村典型事例,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3.动员充分。工作领导小组在严格执行“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镇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的优越性,让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等村中坚骨干力量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全民参与热情高涨。

  __镇人民政府

  【篇六】

  各有关部门、相关村: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合村庄实际,坚持“保持村庄原貌、建设宜居小镇”的理念,特制定荷花路街道办事处程家庄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一、村庄基本情况

  程家庄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坝子村以东2公里,小清河沿岸,东邻刘家村,西邻马家庄,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小清河穿过村庄,村内荷塘众多。程家庄147户,497人,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17人,群众代表32人,市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低,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程家庄村“两委”成员理路子、建机制、强班子、促发展,现如今大棚建起来了、道路畅通了、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整洁了、村风也文明了,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村庄基础条件

  道路:村内主干道路以硬化为主,巷道未硬化,需要进行硬化铺透水砖。村内部缺停车场,无法满足村民停车需求。

  给水设施:村民给水采用集中供水方式。

  排水设施:村内雨水自由排放,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有排水沟,部分地段无雨水盖板,需增设,巷道无雨污排水。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对环境影响较大。

  供电设施:村内用电由变压器提供,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村域内电力线采用杆式架空方式敷设。照明路灯设施比较完善,设施良好。

  通信设施:村内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畅通,能够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垃圾收集设施:村内垃圾箱数量缺乏,收集点增设位置过少,在村内部分地方能看见比较明显的垃圾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需增加垃圾箱。

  科、教、文、卫设施:村内现有村委会、占地面积300㎡(新建中);村委门口活动广场有健身器材;村内没有学校和卫生室。

  三、创建优势

  一是交通便利。程家庄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侧为乡镇主要干道荷花路,东距机场西路仅1.5公里。和东南方向小许家立交桥只有2公里的路程。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8.5公里。小清河穿过村庄。

  二是资源丰富。程家庄村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合莲藕种植,农民也有种植意愿。

  三是班子健全。该村村委班子组织健全,服务群众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是群众支持。该村村民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有较好的认识,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呼声很高,愿望非常强烈,愿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

  工作。

  四、建设项目

  (一)市政工程。道路整治道路整治,基础修复。沥青路面铺设,做法为:原有道路清理,一层粘沥青油沥青结合层,道路平均宽度6.0米,30厚细粒沥青混凝土,40厚中粒沥青混凝土。花岗岩路缘石,做法为:600×300×100花岗岩路缘石,30厚水泥砂浆卧牢。雨水工程整治,0.3米宽排水沟,做法为:0.3米宽,0.5米深,240实砌砖墙排水沟,20厚水泥砂浆抹面,400*400*50厚鲁灰花岗岩盖板。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暗管收集。

  (二)村庄绿化。在主街道栽植,乔灌木类:大叶女贞、榆叶梅、丁香、银杏、石榴等。地被及球类:红叶石楠球、连翘、红叶石楠篱、小叶黄杨篱等。

  (三)村内美化。主要道路两侧墙面改造包括墙面清理整修、抹面、乳胶漆等。

  (四)活动场地。文化大院提升、新建健身广场铺设等。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预计投资605.771万元,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资金筹措方面,在市、区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办事处和村委会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建设项目预算见附表1)

  六、进度安排

  立足优势,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八、预期建设效果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辐射周边的旅游优势,进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创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促使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

  九、建立长效机制

  (一)创新管护机制。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长期有效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巩固保持整治建设成果。

  (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成立村办旅游合作社,以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创新村民自治机制。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全体村民自治和民主理事制度,探索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好家园。

篇六: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

  每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苏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

  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

  的单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

  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内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范畴之内。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及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张,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

  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辽宁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

  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

  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篇七: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财政局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全面加大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整合全县各部门的涉农___万元,向列入___年“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村和示范村推进计划的乡村倾斜,优先安排上述各村的项目实施资金。

  二、积极与县农办和相关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创建工作机制。会同县城乡一体办、发改委、住建局和审计局做好___年“美丽乡村”的申报、审核和评选工作,对各项涉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和考核验收、资金拨付进行了全面审核把关,促进供水、环卫、公交、卫生、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

  三、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的预拨工作。我们将会同县城乡一体办等部门研究制定___年“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预拨资金的实施办法,并合理安排财力,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到各有关乡(镇)和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县顺利开展,做到开好头、起好步。

  四、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__关于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安排教育建设维修___万元,落实教育装备经费___万元,继续提高农村义务制教育教师的年终奖金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实施意见中的各项财政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在制度上保证经费安排向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倾斜,从而达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目的。

  五、在___年下半年,我局将与县城乡一体办和相关主管部门一起,深入到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乡(镇)和村,实地解决在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内容和标准,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初步的考核与验收,提出创建过程中的不足和修正意见,从而为高标准地考核和验收打好良好基础,初步打响浚县“美丽乡村”示范县品牌。

  六、认真研究和制定如何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拓宽建设“美丽乡村”的投融资渠道,研究制定运用财政资金吸引

  各种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七、积极探索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根据今年的工作目标,我局将与县城乡一体办合作选择一个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村,进行财政各类补助资金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和完善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加健全和可信的依据。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___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___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___%以

  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___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___%。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___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___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___%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___%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

  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___、生态___、文明___”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___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____-___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___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___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___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___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___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__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___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___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___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

  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___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___人,耕地___亩,山地___亩,____年工农业总产值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___元,村集体收入___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___平方米,附属建筑___座___平方米,征地___亩,新建房屋___套,计划投入___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___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___公里,新建道路___米,计划投入___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___米,计划投入___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___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___套,计划投入___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___部,推车___部,专职保洁人员___人,新建垃圾池___个,河床清淤___公里,计划投入___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___盏,电力型路灯___盏,计划投入___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篇八: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LT

  对“卫生乡村”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建

  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范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范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美丽示范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范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张路、富觅路4条示范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范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

  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内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陈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内容及

  内涵,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内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

  等一系列活动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范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内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内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篇九: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五篇

  美丽乡村:加强领导,落实规划。是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文章5篇,欢迎品鉴!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方面

  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基层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泥草房及危房改造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各个部门都积极响应,但调查发现,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部门都在推行本部门的行动计划,造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名称混乱,如政府部门的文明村、环保部门的生态村、宣传部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部门的美丽村庄、林业部门的美丽林场等。而且,这些部门都在建设自己的示范村,有的与美丽乡村示范村一致,有的则不一致。当然,这些部门推行的行动计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美丽乡村是相通的。____年第9期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部门都确定了牵头或管理部门,但调研发

  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或管理部门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农业工作办公室或农委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下发文件的渠道不顺畅,监督检查的执行不力等。这可能也是造成不同部门推行各种行动计划,建立各自部门示范村的一个原因。

  (二)生产方面

  ____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调研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方面,农业机械越来越多,马力越来越大,对田间道路、桥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日常管护,田间道路、桥涵损毁日益严重。在____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村通要求完成3.5米宽的通村路。由于当时要求基层资金配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都没有配套,同时又要按照项目要求对通村路里程进行验收,结果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农村收入提高之后,农村机动车数量激增,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农机具越来越多,农村道路已经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设施欠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重视灌溉设施的配套,而对排灌设施重视不够,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如,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足,种粮农民因灾致贫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一些粮食主产省,缺乏大型粮食晾晒场地或烘干设备,收获之后,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会发生一定的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导致农民收入下降。2.农业生产组织建设不规范,没有发挥作用。____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但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想方设法伪造财政项目资金要求的条件,得到财政资金后不从事相应的工作。这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二是国家鼓励成立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户认为大型机械会带来种植成本的增加,一旦遇到灾害还是不能保证经济收入;其二是个别地方规定,大型机械不能跨区到农场作业,一些种粮大户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却没有作业农田,不但造成大型机械的闲置,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3.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缺失。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灾害,特别是旱涝、冰雹灾害。在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农民种植

  粮食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农民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必须依靠越来越多的贷款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支付土地租金,付出大量利息。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农民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每公顷的阳关保险补偿还不足以支付土地租金,农民就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从而无法再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可以说,农民一夜之间从温饱走向贫困,几年都难以脱贫。由于缺乏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再种粮,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

  4.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步履维艰。____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实际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行,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民不愿意。一些地方在第二轮承包土地时,水田、旱地的划分不是按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24江西社会科学____.9照面积,而是根据土地生产率的高低按照一定系数折算的。但抵押土地经营权时,金融部门按照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面积计算,农民实际耕作的土地面积与承包土地面积之间差距很大。其二,农户家庭成员不愿意。由于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土地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实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没有土地的家庭成员不同意,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和谐。

  (三)生活方面

  1.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体系不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地面工程建设,如村内道路、文化广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电、村里路灯等硬件设施以及农民的泥草房、危房的改造工程,而对地下工程,如污水设施建设关注不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体系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2.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立地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政策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基层实施过程中矛盾频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提出一些建设项目,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政策,但对下级部门则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考核、验收,由此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债务,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县市。此外,有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结果是许多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顾虑重重,担心工作完成后不能得到奖补资金,而不愿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基础较差的村则渴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贷款等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未能得到奖补资金,一方面增加了村级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3.政策执行时引发的基层矛盾比较突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

  要内容,但在基层执行政策时,出现了一些矛盾,特别是由于泥草房、危房改造申报数量与下拨资金数量不匹配,给相关部门、乡镇的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如一个村上报了10户,结果只拨付8户的补贴资金。如果当地政府为了平息矛盾,采取均分8户补贴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会导致8户农户不满意,另一方面则会面临上级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审查。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没有得到补贴的2户农户则会上访。

  4.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分散经营替代了原有的集体统一经营,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体制和机制,过去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和使用,国家、集体和受益农户三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如何划分等,都没有新的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基础设施的建、管、用相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等诸多问题。同样,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现象。环保部门推行的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运输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但由于乡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呈现出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况,损毁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国家投资的浪费。

  5.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已形同虚设。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工程中,原先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以及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改用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一事一议制度起初执行较好,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形同虚设。许多村民存在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求村两委解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则坚决反对,从而造成事难议、钱难筹、工难派,这一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即使议成了筹措资金的难度也较大,很难完成较大项目工程建设,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6.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缺失。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每个部门都选择自己的示范村,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实施相关项

  目,可能这些项目并不是这些村最需要的。这种方式导致国家投资的分散,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生态方面

  与过去相比,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源于单一的不当行为,而是逐渐演化为生活、生产、生态三种不当行为的叠加。在生产行为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任意排放规模化养殖的粪便、污水;任意堆放及焚烧农作物的秸秆等。在生活行为方面表现为农民任意堆放及排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在生态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污染企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造成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质的污染以及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化学投入品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现出明显的增加态势,且施肥强度有增无减。

  化肥施用量从____年的4146.41万吨,增加到____年的5838.85万吨,增加1692.44万吨,增长40.82%;其中农用氮肥施用量从____年的2161.56万吨,增加到____年的2399.89万吨,增加238.33万吨,增长11.03%;农用磷肥施用量的增加量为138.10万吨,增长20.00%;农业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量为241.12万吨,增长64.07%;农用复合肥量增加1072.10万吨,增长116.80%。从____年到____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0.82%,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4.55%。计算结果表明,施肥强度从____年的265公斤/公顷,增加到____年的357公斤/公顷,增长92公斤/公顷,增加34.69%。我国化肥的利用

  率较低,一般在35%左右,其余部分则进入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同时,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的投入强度也很大。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药使用量至____年已达178.7万吨,比____年的127.95万吨增加50.75万吨,增长39.66%。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夏季作物生长季节无法除草,为此他们夏收之后大剂量喷洒除草剂,一直到秋收都不再需要除草。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投入的杀虫剂、农药剂量也日益增加,最终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以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

  农用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西北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对保水保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统计数据表明,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____年的134万吨,增加到____年的229万吨,增加了95万吨,增长70.90%。

  2.农药包装物污染危害越来越严重。农药包装物(特别是农药瓶)等污染日益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目前,由于缺乏包装物回收制度,农民在使用之后往往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水体之中,造成二次污染。一个农药使用量为____吨的县,如果农药包装标准为1斤/瓶,则每年丢弃的农药瓶将达到400万个!如果包装标准降低为0.5斤/瓶,农药瓶个数将翻番为800万个!____年,全国农药使用量为178.70万吨,按照1斤/瓶的标准,全国产生3.57亿个!

  3.农村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防治措施严重缺失。近几年来,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明显呈递增态势。调查发现,养殖场主大都关注如何提高畜禽

  产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增加效益,忽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水、粪便随意排放和堆放。一方面,养殖场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周边空气环境也会受很大影响。在农村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有关政策难以立地。例如,沼气池建设项目要求养殖场运行两年才能申报,同时要为周边80户农民供应沼气,这在广大平原地区还可以实施,但在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4.农作物秸秆成为影响美丽乡村景观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逐渐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各种农作物秸秆系数(K值)为:玉米2.5、小麦和水稻1.3、大豆2.5、薯类0.25。每一个作物品种的秸秆系数与它的粮食产量之积等于它的秸秆量。由此计算得到,____年我国农作物产生的秸秆量达到98837万吨。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69%,有68197万吨秸秆得到利用,但仍有30639万吨秸秆没有得到利用。由于耕作方式、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不匹配,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认可度不高。作为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大多都堆放在地头、(村内)路边,其余的则在田间焚烧,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5.农村生态垃圾、生活污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与过去相比,农村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包括厨房垃圾、塑料制品等,垃圾产

  生量也越来越大。农民在丢弃垃圾时往往有一个习惯,就是丢弃在房前屋后的河沟里,久而久之这些河沟就成了垃圾堆放点。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已经陷于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特别是遇到雨季,这些垃圾随水漂浮。同时,由于很多农民家庭都没有下水道,生活污水则是任意倾倒在院外的路上,或者与固体垃圾倾倒在一起。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呈加重态势,成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有些政策要求的建设模式缺乏科学性,如在黑龙江省推广沼气池建设,就不符合该区域气候

  特点。此外,在村内污水边沟建设,仅仅用水泥板衬砌,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污水照样入渗地下,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

  6.村庄绿化推行困难重重。

  村庄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国家只提供绿化苗木,但没有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二,绿化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冲突。

  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一)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应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不是各个部门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看基层究竟需要什么,基层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基层矛盾会持续不断。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不同的发展模式,不要全国一个模式。

  (二)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自上而下统一管理机构,便于推动开展工作;自上而下的各个部门推行的项目都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再设立一些其他名称。此外,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围绕农业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特别是在东北等粮食主产省份,种植规模将日益扩大,大型机械的推广势在必行。因此,从国家层面,加大田间道路、通村道路、桥涵以及晾晒场地、烘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

  要尽快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风险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国家应尽快加大对种粮大省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建立粮食安全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在灾害之年农民收入不减少,规避农民因种粮而致贫的风险。最后,建立预期收益贷款模式,设立阳关大厅,减少农民贷款的中间环节,节约贷款的额外费用支出。

  (五)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不给基层政府、村集体带来经济负担。应将泥草房、危房改造资金整合,对房子集中改造,不再把资金分配到户;同时,迁村并点应在泥草房改造之前,否则会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这需要民政部门、建设部门、新农村建设部门等相互协调。

  (六)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确保工程建一处、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考虑到管护资金缺失,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行政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专门划分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此外,在一些特定区域进行项目建设时,应考虑增加部分投资,如黑龙江省,应考虑增加铲车或推土机,冬季用于道路铲雪;空闲时对外进行工程施工,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以弥补日常管护经费的不足。

  (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型农业,一方面可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在具有规模化养殖的区域,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使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种

  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产业之间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也逐步减少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八)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机制制定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奖励办法,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销售企业在农药瓶、肥料袋等包装物回收中的作用。以部分补贴的形式,鼓励农药经营单位负责回收,由企业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九)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区域,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实际工作者研究适应于不同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与技术,以供不同区域选择。

  (十)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

  近10多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农民权利意识得到强化,但农民的义务意识却呈下降趋势。国家对农民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因此,有必要采取刚性政策,强化农民的义务教育。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靠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

  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

  进招商引资项目,以项目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

  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计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查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目与镇村产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日前,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江苏泗洪县,浙江省安吉县、桐庐县、富阳市、平湖市、嘉善县考察参观学习。学习回来后,各乡镇积极采取措施,迅速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针对蒋口镇及周边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目前情况来看,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性不够强,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2、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3、村庄规划有待完善。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但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另一方面,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4、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一般整治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二、美丽乡村建设急需改进的一些地方

  1、必须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

  2、必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3、必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

  4、必须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宣传形式,使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中去。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央一年比一年更重视三农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也越发成

  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

  三、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一些启示

  1、创新发展理念是首要。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牺牲农民利益,这绝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培育精品项目、激发农村内生活力,这才是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的必由之路和最高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

  2、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创新联动机制,创新筹资办法。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创新产业项目是关键。遵循一次规划、分批实施,串珠成链、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展示个性化乡土文化,通过改造农家民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树立特色品牌,使美丽乡村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现有的融资平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新模式,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加快规划编制,抓好现有规划实施,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制度的指导约束作用,形成全域化与精细化相结合、大景区与小盆景相辉映

  的发展态势,使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2、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突破缺少上档次项目的障碍,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招商选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3、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提高策划经营水平,创新合作途径,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全面打响特色品牌。

  4、进一步扩大建设效果。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丽,更要群众生活幸福,达到形神兼美、内外兼修的效果。要抓环境优基础,通过镇域环境净化、沿线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村外田园风光等,发挥常态化管理作用,抓好点、线、面全方位美化。要抓统筹惠民生,做好完善社区服务、促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农房集聚点等工作,把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有机统一起来,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蒋口镇将严格规划设计、挖掘本土要素、突出重点项目、经营特色品牌,真抓实干、创新破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圆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__的重要内容,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经和有效手段。自党的十

  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__的历史目标起,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为美丽__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关系到__梦的伟大实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措施陈旧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加之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和障碍仍然突出,一些职能部门推诿不作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最终影响美丽__目标的实现。

篇十: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计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查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目与镇村产业发

  展结合不够,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靠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

  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以项目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篇十一: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

  经过全县上下四年的共同努力,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创建覆盖面达到%,精品村达到150个,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战略,某某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20某某年,全县上下要围绕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全国样板”的目标,按照彰显特色、强化优势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着力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全面实施"建管联动、景乡联合、经营联网”三大行动,纵深推进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实施建管联动,巩固美丽乡村品牌基础。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加快延伸扩面进度,重点扶持平原土斗区、偏远山区等薄弱地区创建攻坚,提升村庄环境面貌,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强前瞻性和统筹度,根据规划对已创建村有序提升扩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实施景乡联合,强化美丽乡村品牌支撑。按照美丽乡村和大景区建设的要求,集中连片,统筹推进,联合共建,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区域。按照“一环四带六区”大景区格局,推进“风情小镇”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工程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试点乡镇形象初步呈现,“风情小镇”成为景区建设、乡村经营的重要节点和支撑。

  加大老集镇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形象,提高品位。

  (三)实施经营联网,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实力。以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重抓乡村经营。加快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化和美丽乡村组织化,推动现代农业和休闲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品牌化营销,用好用活“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和系列注册商标,强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进一步确立县为主导、镇(乡)为主体、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强化示范带动,推动村庄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工作措施

  (一)巩固品牌基础,保持美丽乡村先发优势

  1、加快美丽乡村创建攻坚。由县农办牵头,对未开展创建的村,采取自主申报的办法,纳入今年创建计划。创建村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生为本的宗旨,合理定位,科学建设。加大部门结对共建力度,在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上提供支持和帮助。继续实行百分制考核和财政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对新增违法用地实行“一票否决”。

  2、有计划推进提升扩面。由县农办牵头,按照湖州市的统一安排,继续开展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同时,根据后期巩固完善提升的要求,对已创建村进行巩固扩面,两者合并实施。要求列入提升的村在原有创建的基础上,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计划地向未覆盖到的规划保留自然村延伸,重点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公共设施建设,拓展长效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农村居住环境。

  3、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由县生态办抓总,县环保局、林业局、城管执法局、农业局、矿资办牵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毁林开垦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违”拆除、矿产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环境承载力。由县城管执法局牵头,县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加快生态工程建设,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废品收购站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环保、供水、供气等生态工程建设。由县人力社保局、食药监局、安监局等部门牵头,构建生态社会,加强社会公共建设、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着力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安,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由县农办牵头,六个职能部门共同完善长效管理的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整洁卫生的农村环境。严格执行考核与奖励挂钩的制度,对创建未满三年的行政村,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滤布经费保障、设施更新等方面充实复评内容,强化复评考核;对县域门户入口、城镇周边、精品带及景区沿线等重点区块、重点路段进行差异化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队伍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加强对专业物业公司的管理,加大培育力度,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强化品牌支撑,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内涵

  1、重点培育风情小镇。由县住建局牵头,以打造“全省绿色城镇典型”为统揽,加大“风情小镇”创建力度,纵深推进“优雅竹城一风情小镇一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天荒坪、报福、章村、鄆吴和山川等5个试点乡镇项目建设,合理安排某某年项目,破解资金和土地等难题,确保项目进度总体过半,“风情乡镇”初具形象。启动第二批溪龙、昆铜、皈山、上墅和杭垓等5个乡镇风情小镇前期工作,指导和督促各乡镇结合自身特色,做好方案策划、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某某年及5年的建设项目,尽快启动一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4个老集镇改造,科学编制改造方案和设计内容,改善外在形象,提升服务功能。

  2、精心打造精品区块。由灵峰度假区牵头,县农办、旅委、交通局等部门配合,按照乡村大景区的要求,以国家级的标准,全力推动灵峰旅游度假区建设,基本完成主体设施和功能配套,引进高端休闲项目和知名品牌,增强

  “中央休闲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大竹海休闲度假区、黄浦江源观光休闲区、昌硕故里文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区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区建设,加速呈现大景区面貌。以乡镇为主体,对“一环四带六区”沿线各村有计划地进行重点打造,分批选择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村,进行全方位整改提升。提升精品沿线配套功能,建成和完善30公里旅游交通环线,建立统一的标识、标线、标牌等形象识别系统,完成精品带的旅游要素布局和功能配套。

  3、着力培养品质农民。由县生态办、县委宣传部、县委政研室和县环保局等部门牵头,联合编印“中国美丽乡村村民守则”、“中国第一生态县县民手册”,强化百姓保护生态的意识,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深化美丽家庭创建,丰富创建内容,建立考核标准体系,注重与农村社区管理、农民素质提升和美丽乡村经营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由县农办牵头,实施农民素质教育“五年提升工程”,以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为导向,创新农民劳动力培训方式,强化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培养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现代农业技术的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的带头人和本土化的高层次职业农民。

  (三)推进品牌经营,加快美丽乡村成果转化

  1、加强品牌开发和运用。由县旅委牵头,县农办、财政局、国资局、农业局、工商局配合,统一制定“中国美丽乡村”商标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发挥美丽乡村品牌效益。

  加强品牌整合,统一以“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开展各类推介活动和宣传营销,使“美丽乡村”品牌优势转化为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使用33大类58件“美丽乡村”注册商标,进一步提升“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价值。工业滤布拓展对美丽乡村品牌的注册范围和覆盖范畴,加快推广商标的塑造和使用,重点加强旅游景点、农旅产品、镇村品牌和服务行业等方面的运用。

  由县委党校牵头,面向全国开设“美丽乡村安吉模式”培训班,推广美丽乡村,放大品牌效应。

  2、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化。由县旅委牵头,全面推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乡村大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休闲经济发展政策,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探索美丽乡村“大景区”统一经营机制,完善旅游营销网络,加强品牌推介和营销队伍建设,拓宽美丽乡村与市场对接的渠道、向资本转化的通道。由县农业局牵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循环产业、绿色有机产业,加快形成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农产品名优品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先进适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增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和培育新型业态,挖掘农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着力推进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型。

  3、提升乡村经营组织化。由县旅委牵头,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规划、管理指导职能,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水平,引导景点抱团发展,组建景区联盟,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经济组织。加强农家乐规范管理,做精做深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集中资源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强村(乡镇)、主题农庄和高档会所,培育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充分发挥乡镇主体作用,做好“整合升级”和“接小连大”文章,指导各村实行错位式经营,集群化发展,加强产业衔接和服务配套,构筑村庄经营产业链。由县农办牵头,继续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计划,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文则文、宜居则居的原则,充分挖掘村庄特色资源,着力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加快推进村庄经营,有效巩固两年项目脱贫成果,逐步消除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整体提升村级经济实力。

  三、工作要求

  某某年是“再战五年幸福安吉”推进行动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改进作风,强化责任,奋力再战,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保持示范引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再战五年幸福安吉”的中心工作、基础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纵深推进。前几年的美丽乡村创建,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仅仅是确立了全省示范引领的先发优势,面对全省各地高标准、大手笔、大投入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前列,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做到不满足、不停顿,以美丽乡村再创的斗志和精神,努力把美丽乡村先发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真正促进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县域综合竞争力提升。

  (二)进一步注重分工协作,强化统筹联动。部门要强化统筹意识,增强工作合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科学安排项目资金,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乡镇要培养全域意识,进一步强化景区理念,真正做到全域

  统盘规划、统一布局、逐镇逐村定位,推进点、线、面功能配套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行政村要根据县、乡(镇)总体规划和自身条件,完善产业规划,加强政企联动、村村联合,促进产业融合、功能整合,实现景区、乡村、城镇有机链接,构建村庄经营的新格局。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充实基层基础。要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要深入推进“领头雁”工程,全面落实政治、经济等关爱机制,着力培养一批讲大局、有思想、肯奉献、重实干的村支部书记。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培养一批服务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联盟、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吸引先进技术人才等各种途径,培育一批农业专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要抓住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契机,积极争取全省农村改革实验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与研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金融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创业服务、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机制,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拓展农村和城镇发展空间。要深化美丽乡村创建绩效评估制度,对已创建村建设资金进行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优化村级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有效管理。要进一步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公司的作用,支持美丽乡村大型项目建设。要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探索公积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经营的资金约束。

篇十二: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家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全面实施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的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农村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问题。但目前农村存在村容村貌差、布局不合理,民主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突出,群众认识参差不齐、齐心协力不够,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政策宣传不充分,在不均衡发展上针对性不强;二是贯彻落实政策有失衡,人情重、原则轻;三是政府在执行政策上过于疲软,出台了的政策总是在和群众商谈,形成工作上的种种“钉子户”,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是很好。

  针对这些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认为重点要把握好

  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一定要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腾冲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产业优势,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景区化,努力使每一个村庄真正建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坚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自然休闲特色生态旅游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带动村中的经济发展使村民增收致富。

  三是在规划建设上,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结合村寨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民间、传统农耕、人居文艺、风土人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活动场所建设村史馆,展示村子的历史,陈列村中的风物,让年轻人和后来者记得住乡愁。在村寨建设示范点,打造最美庭院,开设必要的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写生绘画等特色民居,彰显美丽乡村的魅力;

  四是在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村中的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把红色传统和优秀传统发扬好,积极挖掘村中的历史传统文化,打造红色

  村庄和传统文化示范村,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特色,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地。

  五是在乡村治理上,要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管理监督机构和机制,发挥好妇女、老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实施好村庄民主管理;要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要认真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进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六是在组织保障建设上,要通过“党建+”的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抓好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提案人:彭伟然

  提案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美丽乡村逐步成为海南正在打造的一张“新名片”,成为全省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点和载体。201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百镇千村”工程的重大决策,全面揭开海南千个美丽乡村建设序幕。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曾分管农业的政协委员,我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有一些思考。

  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

  建设美丽乡村要规划先行。农村发展本身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城镇化规划,避免因没有考虑村庄的整体布局、道路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导致村庄建设品质不高、功能配置不全、环境质量不佳等问题。规划通过科学认证,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将打乱其整体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空谈。要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均等的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要积极推进金融、商贸、物流、现代技术等向农村拓展和延伸,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三亚“全域旅游”相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本着“定位要准、蓝图要美、做法要精”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三亚的“全域旅游”结合起来,甚至与整个海南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体现区域特色,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各村鲜明特色的产业,以期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大格局。为农民的产业致富、特色富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美丽乡村建设要抓特抓精,找出亮点

  要结合美丽乡村各自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打造沿线精品景观带,有机串联起沿线各村,从而辐射带动片区的发展。把自然景观、农家乐、特色小吃、休闲度假、自由采摘等项目结合起来,让游客的旅途日常必须的吃、穿、住、行,都能充分体验到“新奇”,让美丽乡村不只是美丽了环境,还搞活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将大大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吸引众多的农民回乡创业,从面带动农民富裕,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四、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守住乡村的“魂”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和农民,需要尊重民众的意愿,充分发挥村民自治

  组织的作用,让他们在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特色,传承优秀的文化内涵,依托特有的风光景观,保留朴素的村落民居。通过特色吸引游客,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空间,进一步丰富建设内涵、拓展建设领域、提升建设水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留住浓浓的“乡愁”。要充分尊重乡土人情、村规民约、草根信仰等乡土传统,让优秀的道德传统、社会规范与现代村民民主自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相辅相成。要借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乡村文化,保护传统古村落,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在复苏乡土记忆、复兴乡土文化中留住广大民众浓浓的“乡愁”。

  五、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现有景区,发展特色产业

  三亚市的美丽乡村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各具特色,要因地制宜,加以发展,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较多,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依托这一优势发展壮大,如海棠区的北山、湾坡等“美丽乡村”,可以依托三亚市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景区,建设成以黎族农耕、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科普教育、农业观光等特色的田园休闲游美丽乡村;又如海棠区的藤海渔村可以充分借助与蜈支州岛隔海相望的地域优势,建成以“旅游+渔业”、“旅游+民宿”等特色的滨海休闲游美丽乡村,通过不同的创建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六、积极引进企业,探索“美丽乡村”运营发展模式

  建成一个美丽乡村容易,而使一个美丽乡村持续“美丽”不易,它需要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说白了就是“钱”。作为美丽乡村的主体—农民富裕了,乡村才能越建越美丽。为了让美丽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企业+农民”的模式,即引进企业进行乡村运营管理,农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达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使“美丽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

篇十三: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

  -

  美丽乡村建立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立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时机,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立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开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而进展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21-202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方法?、?美丽乡村建立资金管理方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根底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

  .word.zl

  -

  -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立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展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展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立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到达“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稳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立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立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展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21﹞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工程?。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word.zl

  -

  -

  进展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着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立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展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催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展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历;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立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村建立中,倡导规划先行原那么。聘请专业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立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立规划导那么?,从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21年美丽乡村示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立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立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村建立,定期深入各村进展现场技.

  .word.zl

  -

  -

  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立、重复建立。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村建立;包联部门积极为示村提供工程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村建立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村建立工作。

  3.注重建立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根底、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立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开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村。

  (三)美丽示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路、富觅路4条示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

  .word.zl

  -

  -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立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阔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根底设施建立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立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立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立,把乡村建立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根底设施建立、生态环境建立、产业升级建立、乡风乡俗建立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立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阔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

  .word.zl

  -

  -

  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立,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根本现状进展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开展体系;三是建立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立和美丽乡村建立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立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立层次不齐。建立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21年建立情况,2021年美丽乡村建立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立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立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催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立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立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立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开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

  .word.zl

  -

  -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历,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立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那么。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那么。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根底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立犹如空中楼阁,缺乏根底建立,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立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立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根底设施建立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立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旧老房,复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立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复原出来,表达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容及涵,.

  .word.zl

  -

  -

  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立容“产业美是根底、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立理念。但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立,这样即失去建立的意义也背离了建立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立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立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立,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立;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立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表达,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立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立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

  .word.zl

  -

  -

  等一系列活动的创立,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视;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催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燃烧等现象,需要各根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立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

  .word.zl

推荐访问: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乡村 完善 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