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8篇

发布时间:2022-11-17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8篇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8篇,供大家参考。

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8篇

篇一: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9

  .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2/9

  .

  对“卫生乡村”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丽乡村示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村建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3/9

  .

  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村。

  (三)美丽示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路、富觅路4条示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4/9

  .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5/9

  .

  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6/9

  .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容及涵,7/9

  .

  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8/9

  .

  等一系列活动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9/9

篇二: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

  每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苏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

  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

  的单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

  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内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范畴之内。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及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张,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

  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辽宁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

  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

  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篇三: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环节,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路径,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相对缺乏

  农村经济一般不发达,农民收入也不高,让农民自己投入资金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投入了资金,效益的回收也是不确定的。还有一问题就是社会融资也比较难,由于回收成本较慢,加上受地理位置和条件环境因素影响,社会和企业投资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相对缺乏。

  (二)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不突出

  由于乡村经济普遍不高,部分乡村原有特色也并不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建设步骤及过程缺乏精细化的研究与分析,存在有极大的相似性,在实际建设中直接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分也存在,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因地制宜,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缺少个性,建设特色不突出。

  (三)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美丽乡村建设由政府进行主导,在资金统筹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村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部分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和自己关系并不大,仅仅认为只要政府主导,政府投入就可以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却恰恰忽略了村民才是美丽乡村的规划者和建造者。

  (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

  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规划和建设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乡村人文发展的研究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自己的事情,需要乡村里有这样的人才,需要具有乡村本土的精通规划和建设理论知识的人才,他们对自己的乡村具有浓厚的感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五)资源集聚效应弱,乡村经济“向心力”不足

  由于乡村地区各方面仍然落后于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经济抗风险能力不足,资源集聚效应弱,由于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各村庄或各户村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聚集力不足,各自为战,抵抗经济风险较弱。

  (六)行政干预较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困难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府资金的扶持与税收优惠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却很少自主发挥作用,并没有积极投入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的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同质化、重复化现象严重。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政府要继续做好外联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需要积极联系各类企事业单位,筹措资金建立合作项目。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通过乡村主要产业的发展和收益,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引领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激励社会各界人士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每一个乡村如果深入研究一定可以发现其特色和优势,一定要深入调研并结合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选择其符合市场规律和能长期建设和发展的优势作为切入

  点来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结合相邻乡村的优势,取长补短,抱团一起发展,共建美丽乡村,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三)充分明确美丽乡村建设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为村民谋福利,是在实现乡村振兴,是在建设美丽的乡村,是在改善乡村环境的恶化和提升乡村的经济实力,是在真实的为村民谋幸福、谋发展,使村民明白自己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再者,政府作为项目的主导者和策划者,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参与和监督机制,发挥主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四)大力引进专业人才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政府需要配套相关政策引领关心和热爱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人才留下来,开发并培养和提升其专业技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供优厚的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其次积极完善和引导乡村走出去的学生回家乡创业,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最后积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人才培训制度,从乡村中选派优秀的建造者学习新的理论和建设知识,从各个方面培养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才,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五)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经济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乡村区域自身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发展乡村优势产业,并根据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使其产业在本区域内做强、做大,从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六)推进乡村制度供给改革,构建多元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加大乡村制度供给改革力度,在保证耕地面积和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完善以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为代表的乡村制度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乡村扶贫工作力度,建立扶贫长效工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鼓励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及股权激励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与共同协作,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七)强化服务支撑,完善农业体系建设

  加强乡村道路、水利、市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市场、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生产服务体系,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市场建设。优化排灌体系,发展节水农业,以节约使用资源。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八)加强村庄整治,建设好美丽乡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加大对旧村落的改造力度,拆除老旧房屋,建设适宜人居、舒适安康的新房屋。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应在建设资金筹措、建设特色、建设主体、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要继续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经济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制度供给改革,强化服务支撑,加强村庄整治,整合各方优势建设好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李沭仪.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城乡规划研究,2020(12):38-39.

  [2]李旖.关于乡村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探讨[J].现代园艺,2020(24):173-174.

  [3]刘玉清.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1(4):265-266.

  [4]王长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陈家沟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4):4-6.

  [5]曹馨妍.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创新转化[J].工业工程设计,2021(1):60-64.

  杨东豫(1984.10—),男,汉,河南新乡,讲师,研究生,单位:郑州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管网优化

  项目来源:河南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研究,编号:SKL-2021—3012。

篇四: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申论范文:致力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发展

  法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乡村是国家真正富裕的源泉。”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工作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的乡村建设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依旧存在人才外流、农村空心化、干部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加上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人们不敢创新、懒于探索已成常态,又因缺乏成功经验,乡村振兴步伐缓慢。“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新时期的乡村急需新人补位,人才队伍的搭建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人的参与是发展的保障,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留住人,吸引人,才能给乡村发展不断注入生机。我们相信,未来农业发展的出路,必然与一群有学识、有眼光、敢于创新的有志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将带来新的知识,更带来新思想,进而转变陈旧的发展理念,塑造新农人,带出新乡村。如此,唯有培养一批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青年队伍,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

  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人才的专业度是农村走向现代化的保证;爱与责任感是农村变美的不竭动力。新农业呼唤新型农民,唯有懂经营、会服务、懂技术的新人才能保障农业的顺利升级转型。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在支持“贺家山”村的建设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人才积极投身这片土地,更需要热爱农村、拥有奉献精神的有志青年参与乡建。扎根乡村36年的乡村教师支月英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正是出于对农村的热爱与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坚守至今。

  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就必须把重点放在优化引才留才环境上,让愿意建设乡村的人留

  得安心、留得舒心。

  首先要加强产业融合,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当前农村产品还存在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探索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创立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等,成为了新的发展模式。另外,还需要放活体制,通过集中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不成规模的分散种植,不仅会造成现存土地资源的浪费,更会在效率和收益上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看准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打造生态生产基地。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多种经营方式,也是解决农民不愿种地的有效方式。当前,应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创新经营方式,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更能够丰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为当地农民增收。

  当然,除了要让留乡人才安心,更要给留乡人才更多信心,那么,我们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政策的倾斜是增加农村人才吸引力度的有力手段,不仅能消除人才后顾之忧,还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今年,国家对乡村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针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者,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针对生产需要机具的农民,有农机购置补贴;还在持续推出农村农业科技人才扶持项目,其中就包含了家庭农场能力建设,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可以说,为吸引人才,铺路乡村建设,国家在出台新政策方面从未停止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唯有培养懂担当、敢作为的青年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有力保证。

篇五: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建..

  .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范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范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美丽示范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范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张路、富觅路4条示范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范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有..

  .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内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陈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内容及内涵,..

  .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内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等一系列活动..

  .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范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内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内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

篇六: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出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

  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

  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

  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

  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

  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

  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

  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

  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

  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讣部门进行前提

  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

  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

  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

  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

  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

  初期、检査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

  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

  金的问题。LI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

  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

  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

  乡村建设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

  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

  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LI与镇村产业发

  展结合不够,产业

  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

  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

  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

  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

  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

  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

  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

  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

  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

  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白讣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

  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

  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鼎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

  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

  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

  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

  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

  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

  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

  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

  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汁上,从“项U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

  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

  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

  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

  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

  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

  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

  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

  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

  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H,以

  项L1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LI标整合资源,进

  行项LI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U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坚持

  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

  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

  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

  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篇七: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民、富民、安民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

  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思想认识难统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阻力。一是农民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新农村建设虽然使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少数农民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体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事情,和自己的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还很肤浅。一些干部群众简单地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新村、建新房,或者就是单纯地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产业难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短板。“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没

  有真正形成。多数帮扶资金都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上,存在重输血、轻造血的倾向。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农民增收困难,加之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还普遍薄弱,形成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瓶颈。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二是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诸如林地、土地、建房的审批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农村实际的具体举措。三是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由于资金短缺,多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乏力。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美丽乡村规划执行难。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理顺思路,正确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和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深化交融。许多地方把本地经济发展与山水文化、茶文化、牡丹文化等特殊地理文化和禅文化、佛教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等历史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在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运转上更加体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潜力。二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是美的旋律和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要突出乡村特色,保留更多传统美和特质美。三要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美丽乡村不仅要有整齐的屋舍,更要有积极向

  上的精神面貌和乡风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统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的可持续和永恒发展。美要表里如一,美要青山绿水,美要幸福美好。四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通过主导,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监督主体、维护主体。

  五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六要正确处理好统一规划管理与差异设计的关系。

  解疑释惑,切实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要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二是要破除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观念。杜绝美丽乡村建设中“只见新房子,不见新面貌”现象,遏制住在公路边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等形象工程,真正实现乡村自然美、构建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三是牢固树立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意识。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通过创新体制,加强引导,消除“等、靠、要”思想,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要坚持思想引领,教育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上来。

  产业先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引擎。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按照“一村一品”的格局,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专业村建设。要在增加专业产品总量的基础

篇八: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财政局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全面加大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整合全县各部门的涉农___万元,向列入___年“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村和示范村推进计划的乡村倾斜,优先安排上述各村的项目实施资金。

  二、积极与县农办和相关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创建工作机制。会同县城乡一体办、发改委、住建局和审计局做好___年“美丽乡村”的申报、审核和评选工作,对各项涉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和考核验收、资金拨付进行了全面审核把关,促进供水、环卫、公交、卫生、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

  三、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的预拨工作。我们将会同县城乡一体办等部门研究制定___年“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预拨资金的实施办法,并合理安排财力,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到各有关乡(镇)和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县顺利开展,做到开好头、起好步。

  四、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__关于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安排教育建设维修___万元,落实教育装备经费___万元,继续提高农村义务制教育教师的年终奖金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实施意见中的各项财政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在制度上保证经费安排向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倾斜,从而达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目的。

  五、在___年下半年,我局将与县城乡一体办和相关主管部门一起,深入到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乡(镇)和村,实地解决在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内容和标准,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初步的考核与验收,提出创建过程中的不足和修正意见,从而为高标准地考核和验收打好良好基础,初步打响浚县“美丽乡村”示范县品牌。

  六、认真研究和制定如何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拓宽建设“美丽乡村”的投融资渠道,研究制定运用财政资金吸引

  各种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七、积极探索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根据今年的工作目标,我局将与县城乡一体办合作选择一个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村,进行财政各类补助资金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和完善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加健全和可信的依据。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___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___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___%以

  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___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___%。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___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___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___%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___%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

  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___、生态___、文明___”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___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____-___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___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___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___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___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___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__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___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___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___。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___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

  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___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___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___人,耕地___亩,山地___亩,____年工农业总产值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___元,村集体收入___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___平方米,附属建筑___座___平方米,征地___亩,新建房屋___套,计划投入___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___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___公里,新建道路___米,计划投入___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___米,计划投入___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___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___套,计划投入___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___部,推车___部,专职保洁人员___人,新建垃圾池___个,河床清淤___公里,计划投入___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___盏,电力型路灯___盏,计划投入___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推荐访问:建议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体系 乡村 完善 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