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范本(合集)

发布时间:2023-08-16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范本(合集)

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5篇

【篇1】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结题报告模式

一、背景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普遍存在,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家长、老师都反对高中生早恋。但到底早恋对高中生是否有影响呢?会产生多重的影响呢?为此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探讨出产生早恋现象的原因。让同学们懂得早恋的危害性。为同学们正确对待和认识早恋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尽快走出早恋的阴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了解形成早恋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了解家长、老师对当代高中生早恋的看法,以及早恋对高中的影响。引导高中生正确对待早恋。让同学们意识到早恋的危害性。从而减少早恋的现象的发生,让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可以为社会、为当地的教育局部门、学校提供有利数据,为有效减少早恋做出贡献,让世界充满色彩,祖国的花朵更加出色!

三、研究过程

  (1)要求每一位成员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关早恋的数据,拟出一份问卷。

  (2)对所有问卷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后拟成定稿。

(3)对本校及周边学校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4)将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根据上述的说有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6)手机每位成员的感受和心得。

四、研究结果(正文,不得少于1000字)

(一)、早恋的原因:

  高中生早恋的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冲激在起作用。从每个队高中生早恋的调查中发现的主要动机为:(1)在感到心灵空虚时需要有人陪伴;
(2)优秀异性等方面的自然吸引力;
(6)为了更好的了解另一个人;
(4)渴望幸福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
(5)好奇心的驱使;
(6)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二)、早恋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高中生的早恋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目标:开始关注某一个异性默默的思恋。这一阶段可能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的表示。有些高中生的早恋只停滞在这阶段,成为“单相思”,不敢与自己喜欢的异性交往,这样有可能形成情绪障碍,影响生活和学习。

  2、有所行动:高中生异性之间写情书、递纸条、赠送小礼物等,即使对某一异性好感的表示。同时可能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3、频繁聚会:逐步进如一对一的比较稳定的约会,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4、发生性关系:虽然这只是极少数学生,但是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即将走上社会,已经成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比普通高中生相对多一些。

(三)、如何正确对待高中生早恋问题:

  1、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2、分析高中生早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让他们具备对早恋的准确认识,直觉产生免疫力。

  3、尊重关心,正面疏导。

  4、晓之以理,束之以规。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不得少于300字)

  (1)、通过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感悟数之不尽。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所遇的人频繁多样。所以有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路好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懂得团结、和睦、共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就如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如果没有全体人员的团结合作,又怎能顺利完成呢?学会团结合作,共创辉煌成就!

  (2)、有句谚语说得好:“一个和尚打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分工合作,不够团结,不信任彼此,怕自己做多了会吃亏,才导致没水喝的下场,不仅不利于他人也不利于自己,两败俱伤。而我们呢,恰恰与他们相反。

  感受颇深的是,我们在一起为做好这次报告所付出的汗水与奔波忙碌的疲惫却依旧笑脸盈盈的点点滴滴。我们深刻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我们悟到了一句话:只要团结,就能战胜一切。

  (3)、在社会上,人的角色像木马一样转来转去,总有充当弱者的一刻。只希望强者善良一些,但人人都有机会当强者,只要努力了,尽力了,成功的一天终会到来。心灵之路伴随着善良。走起来会越来越孤独,但终究会在成功的彼岸会合。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拼搏了,终会成功。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注定失败。学会拼搏努力,同造美好未来!

【篇2】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高中生近视问题的研究

课题班级:高一(11)班

课题组长:卢浩然

课题组员:童春友、苗时雨、王 谞、徐康迪、魏夏青、

刘艳征、韩 迪、李 哲

指导教师:

前 言

在近视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几人成立了课题小组,就高一学生近视问题展开研究讨论。

在范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几人一起明确了分工并制定了研究计划。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并专人专项进行负责。

经过几周的调查研究,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得出了结论。本次调查摸清了高一学生的近视率问题、查明了学生近视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预防近视及如何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提出了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更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当然,万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范老师帮助和指导下,同学们都一一解决了,并吸取了经验教训,为日后提高个人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形成了这份书面研究报告。

本报告整合: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近视眼患者已超过三亿,占全世界近视眼患者的1/3,而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后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其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近视率已达70%,我国青少年因高度近视而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

据调查,近视发生的比例自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我国近视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到了全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二、目的及意义

1、找出学生成为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2、使学生认识到视力的重要性

3、找出预防和矫正近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建立小组研究的办法。进行小组成员分工,使用调查问卷法、资料法等进行调查。

四、调查思路

五、调查过程

1、任务分配

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分析,结合同学们的性格特点和客观条件得出如下任务分配:

①卢浩然负责结果分析、ppt制作、视频制作、报告整合

②童春友负责问卷调查

③苗时雨负责结果分析

④王谞负责问卷调查

⑤徐康迪负责撰写报告

⑥魏夏青负责撰写报告

⑦刘艳征负责查资料

⑧韩迪负责问卷调查

⑨李哲负责查资料

2、问卷调查

我们几人一起讨论通过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并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课余时间由专门的小组成员将问卷发放到同学们手中。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十分感谢范老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周倩同学的友情加盟以及其他班级的“联络员”同学!特此表示感谢!

经过大约一周的问卷调查工作,终于收集齐了全年级的抽样资料,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同学们近视的近视情况和主要原因。其中近视率令我们大家非常震惊,竟然高达76%!

(调查问卷等见附件)

3、资料调查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的成员专门进行了资料调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认证的分析,最终也得出了一套结论。

在资料调查的过程中摘录了“百度百科”等数个网站的内容,特此表示感谢。

4、结论汇总

从开始调查到得出两套结论大约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得出的两套结论在专门小组成员的主持下,集体进行了讨论。我校高一同学的近视问题与全国中学生的近视问题大同小异,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最主要的“凶手”。结论警醒着每一位成员: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

5、成果展示

将所有的材料整合到一起,经过专门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最终将研究的成果以书面报告、演示文稿、视频短片等形式呈现了出来。

向在此过程中提供素材的几个网站表示诚挚的感谢!

研究结论

1、高一近视情况

经过大家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出了下图:

2、近视主要成因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近视情况的统计,并结合网络资料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度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若父母均为高度近视者。其子女100%为高度近视。带有致病基因而不表现为患病的与高度近视病人婚配的子女有50%的可能发生高度近视。两人均带有致病基因而不表现为患病的婚配后子女有25%的可能发生高度近视。

②环境因素

a、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非常挑剔的,稍不注意就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眼病。其中,近视最为常见。现在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了用眼卫生,使眼睛近视了。

b、超时看电视,上网及看文学读物。因为学习过重这个间接原因而近视的同学很多,可有些同学近视并不是时间的紧迫,而是因为时间的宽裕而不得不打发时间。于是他们开始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久而久之就入迷了。电视、电脑的幅射会刺激眼里的视网膜,而看书太久了就会疲劳。久了,自然也就近视了。

c、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

3、近视的危害

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和高等院校的录取条件等资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影响学业

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 。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

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升学、参军和找工作受限。许多专业及工种如航海、航空、精密仪器、军工、高科技等,对裸视力要求很高。

②危害健康

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常常会形成好静不好动的习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发育;另外也容易形成斜视、飞蚊症、黄斑变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病,甚至失明,这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4、近视的预防及控制

在研究小组内的九名成员中,有七名是近视患者。大家各自提出了自己预防或控制近视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②看书时间不宜过久。

③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④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活动。

⑤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⑥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⑦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

⑧应多吃些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自我评价

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懂得了许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以及探索事物的方法。我们懂得了耐心的重要,在查找资料或分析时,总不能立刻完成,若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做下去,那什么也不可能成功,只有坚持了,不断尝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第一次经历研究性学习学习,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感到很新鲜,并且学了许多东西,也第一次做了调查问卷,分发与数据整理,并且很高兴,问卷都如实地收回在与人交流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在本次研究之中,长进了不少,并且认知不少,觉得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与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都分配到很细节,工作分配很细。每个组员也都很认真,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研究也很成功,这或许就是团队合作的好处吧。


后 记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了近视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很严重,这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眼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或不注重爱护这扇窗,让它蒙上一层难以消除的弥障。无奈只能借助工具来清洗窗外模糊的世界。其实,保护这扇窗很容易,只需你把它放在心上,用你的关心和爱护为它铸造一堵保护墙。避免它受到更多的伤害。让你可以轻松的打开窗子,更清楚的观看这世界的美好。如果这份调查结果,可以让你受到启发,或从中得到帮助,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最后,献上我们最美好的祝愿。

鸣 谢

十分感谢对本次研究后动做出贡献的人们,没有你们的帮助,这次研究活动绝对不会成功。

他们是:

博兴一中 范金龙老师

博兴一中 周倩同学

博兴一中 各班调查问卷的“联络员”同学们

本次研究活动网络资料来源:


附件一

高一近视问题的研究调查问卷

高一(11)班

1、请问您的性别是( )

A.女 B.男

2、您认为有良好的视力对您是否重要? ( )

A很重要 B一般 C无所谓

3、请问您是否近视?( )

A.是 B.否

4、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 )【非近视可不填写】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5、请问您近视的度数是多少?( )【非近视可不填】

A.小于300度 B.300度—600度 C.600度以上

6、您的父母是否有近视现象?( )【非近视可不填】

A均是 B其中一人 C无

7、请问您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近视有用吗?( )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8、您一周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 ( )

A 5小时以下 B 5~10小时 C 10小时以上

9、您连续看书的时间大概为: ( )

A 1小时一下 B1~2小时 C 2小时以上

10、您是不是经常睡觉前看书? ( )

A是 B不是

11、您是否知道正确看书.写字的姿势? ( )

A是 B 不是

12、您平常看书.写字时是否保持正确的姿势? ( )

A是 B不是

13、您是否经常在光线太暗或阳光强烈的地方看书学习? ( )

A是 B不是

14、如果您的眼睛近视了,您会如何保护好眼睛?( )

A.配眼镜 B.经常做眼保健操 C.看书.写字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15、近视对您的影响符合以下条件的是( )【可多选】

A.上课看不清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听课效果受损,成绩下降。

B.常认错人,做错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C.一些生活.行为不便,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D.影响生活,使您的生活少了许多乐趣。

统计简表(请将对应选项填入表格,谢谢合作)

万分感谢您的配合!

附件二

资料: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现代教育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在全国中小学生中进行了“你的眼睛近视吗”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小学生书面问卷694份、初中生207份,新浪教育频道回收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网络问卷共1066份,总计1967份。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9.05%和64.3%,分别比十年前提高25.7%和26.86%(199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13.35%,初中生近视率为37.44%),而高达38.9%的学生从未检查过视力。

  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

  特别提醒:近视和近视眼不一样 近视是视力概念:目光短浅而已。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

  近视眼是屈光概念,指一类近视性屈光不正。以眼的屈光学诊断为准。

近视眼必定近视,但近视并非一定是近视眼。

关于近视的防治: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带等,少吃糖果,切不可偏食。

2、多种形式的远眺,如可在夜晚辨认满天的星斗、眺望远处的树木或建筑物等。

3、不用太淡、太短、太尖的铅笔。

4、可采用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混合光照明,灯光宜在左方或左前侧。

5、注意用眼的卫生,不在床上、行驶的车上、走路时、阳光下或暗光下看书。看电视时,人离电视2.5-3米;
电视略低于视平线;
连续看1小时应闭目休息几分钟;
若连续看4小时不休息,视力会下降0.2。

总之一句话,要克服长时间用眼和近距离用眼的毛病,才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篇3】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劳动力调查问题研究

劳动力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如何及时、准确、权威地提供劳动力资源数据,对科学制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十分重要。而劳动力资源数据,需要通过开展劳动力调查才能取得,因此,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劳动力调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力调查的现状

(一)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指从事特定活动的劳动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
狭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实际统计中,考虑劳动年龄和劳动能力两个因素的指标有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二者的关系是: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之外实际参加劳动人数-劳动年龄内不可能参加劳动人数。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的人有就业权,也就是说16周岁是我国劳动年龄的起点,凡年满16周岁的人都是劳动力调查的对象。

(二)劳动力调查的主要途径

劳动力统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目前劳动力调查的方法呈现多样化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型普查。我们国家开展的每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都会牵涉到人,即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每次对劳动力统计各有侧重,人口普查主要以人为主,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涵盖人口、劳动力资源总量、劳动资源素质、劳动资源结构、劳动资源地域分布,反映劳动者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普查侧重经济的普查,牵涉全社会所有单位的从业人员分类情况、从业人员在各经济类型、行业、职业情况等,侧重从业人员与经济的关系。农业普查侧重农业统计,能够反映乡村人口就业情况,以及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每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都会从不同侧面摸清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情况,是劳动力调查的重要方式。

2、人口抽样。如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和摸清辖区内所有的人口情况以及劳动年龄内人口分布状况,民族状况、文化程度,就业方式;
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通过人口抽样调查查清人口流动的数量、结构、流向等,为改革我国人口管理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和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3、劳动力抽样调查。国家每年四次的劳动力抽样调查,通过对住户整群抽取部分样本,入户登记调查16岁以上人口分布情况,16岁以上人口填报的项目主要有:性别、出生年月、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工作单位或经济活动类型、就业身份、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未工作原因、是否找工作、不能工作的或未工作的原因、行业、职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目前主要生活来源等21项具体指标,分清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4、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我省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省、市、县三级人口变动及城镇化变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调查。调查规定时点居住在调查区域内或户口在调查区域未居住在调查区人员的情况。内容包括: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出生年月、户口登记状况、调查时点居住地等12个项目。

5、城镇单位从业情况调查。统计的范围是除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以外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由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填写报表,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汇总取得数据。

6、妇女儿童监测。反映全社会口径、各部门的妇女就业状况以及妇女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国家每年组织一次调查。

7、农村劳动力统计。第一产业的乡村劳动力分布表,即通过县、乡、村、法人单位层层上报报表汇总取得的乡村劳动力数据。

8、部门统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调查。如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反映不同年龄的人口情况;
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城镇登记失业统计;
人事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情况统计;
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统计;
党务部门组织的党员情况统计;
民政部门组织的优抚人员统计、残疾人就业统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私营、个体、股份单位的私营个体劳动者等等,都是按照对劳动力指标的特殊要求,制定部门统计表,从基层单位统计汇总叠加而成。

9、民间调查机构统计。需求对象委托调查机构组织调查。如:为反映企业用工情况,反映劳动力分布情况,需要开展重点调查,在重点企业抽取少数重点单位所进行得调查,反映企业用工的情况。了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效应,开展农民工还乡情况调查时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出少数有代表性乡镇村,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以反映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等。

总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取多方面得劳动力信息。

(三)当前劳动力信息的使用效果及需求情况

按照当前劳动力调查的方法及组织模式获取的劳动力信息为政府、部门管理及社会公众了解情况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方面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信息需求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劳动力信息需求情况呈现出要求提高、内容增多、范围扩大、频率加快、难度加大的新特势。

1、要求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就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劳动就业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劳动力信息的需求从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也希望更方便的获取劳动力方面的各种信息。

2、内容增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由偏重于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而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真正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能否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需要用更多的劳动力和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去进行分析判断。从人口普查情况看: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要求(长表)按户填报的项目有23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26项,到明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可分别增加到30多项。现在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都在积极应对新的形势,逐步建立更全面,更完善的公共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资源市场,有利于就业信息共享,提高就业率。通过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网络,来提高县、乡镇(街道)、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示范、指导作用,促使城乡剩余劳动力流动顺畅,并能及时获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准确信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成本。对城镇失业人员加强统计,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工作预案。所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社会各界对劳动力信息的内容需求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3、范围扩大。从对劳动力信息需求对象看:以前只有政府及个别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掌握劳动力情况,现在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一些个人根据不同的需求目的都需要了解劳动力信息。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学生就业等情况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从对劳动力的分类看:以前按属地分时,分出城乡就行,现在需要不仅要分成城乡,还需分出本地流出及流入的劳动力情况。以前按经济类型看劳动力情况,只分国有、集体及个体私营,按现行统计制度要分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和集体联营、其他联营、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
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如按照机构类型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及其他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构。从对劳动力就业情况看:统计的范围就有很大的变化。现在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劳动方式正在进行革命性的变化,对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的统计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前劳动力就业与失业很好区分,现在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就业和失业的统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网络经济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不少劳动者可以以极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极大的价值,有的人一年内做成一、两次生意,就有很多收入。下岗后,一边做零活,一边炒股,收入可能比原来上班时多。对这些劳动者仅以劳动时间作为判断就业、失业的主要标志显然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再如:对劳动力中职工的调查。目前实际上只统计了城镇国有、集体及“三资”单位,《劳动法》出台后,涉及到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以及多条有利于保护职工权益的条款,因此,本来应该按职工进行统计的而未能按职工统计,以至不少地方出现,经济指标高速增长,职工数量却呈下降态势,职工统计的数据大大小于实际工资劳动者的数据,没有把新增经济类型单位的职工统计上来。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劳动力统计调查的范围在快速扩大。

4、频率加快。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新任务,这些任务都与劳动力调查和就业统计工作密切相关,加快城镇化建设,统计人口就业状况,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以劳动力调查为基础的,调查要求提供满足全社会口径的劳动力分布状况。各级政府对劳动力统计越来越重视,对劳动力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就统计部门来说原来劳动力调查是一年两次,现在改为季度一年四次劳动力,以后可能改按月度调查。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有些地方领导为及时掌握情况,要求有关每周都要提供农民工的返乡及重新安置情况。现在对大学生的就业安置情况,也是需要及时上报信息。

5、难度加大。流动人口规模扩大,增加了调查对象复杂程度和组织调查的难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下岗失业人员为了生存到外地或出国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尽快致富,也投入到外地或出国打工的行列,甚至很多人举家搬迁,户口仍然留在本地,由于时间的推移,给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带来重重困难。另外,不少家庭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怕隐私被泄露,对统计调查人员的调查不予配合,所有这些都给调查工作增添了难度。

二、劳动力调查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满足多方面需要

在现行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中,劳动力调查统计还没有它所应该具备的地位和作用,调查内容难以适应全社会对劳动力内容的需求,劳动力调查在劳动、人事、教育等方面的统计上,还是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统计面窄,需要的数据统计不上来,统计上来的数据又满足不了需要。

1、劳动力统计范围不全。现行的统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计操作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劳动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的统计没有将快速发展的私营经济单位、个体劳动力纳入统计范畴之中,统计数据与实际脱节,差距较大。

2、就业统计数据不能满足需求。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业资料需求广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劳动就业统计制度,调查方法和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难以准确反映城乡就业的实际情况。

3、失业统计工作比较薄弱。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和失业是反映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对就业和失业统计没有具体的指标解释,界定失业的概念模糊,劳动力调查中显示的是劳动失业是非经济活动人口且一周内工作没有达到一小时的,算作失业,劳动部门统计的失业是城镇登记的,对于没有工作岗位、离岗、待岗的人员不算失业,与国际通用的失业不接轨,造成调查上来的数据所反映的实际状况是,就业统计反映就业困难,需要用工地方却反映出现职工短缺的现象。

4、统计时效跟不上需求变化。劳动力调查从制度的制定、培训、到上报公布,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缺乏时效性。公布内容有时与实际和需要存在严重脱节。劳动力调查统计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统计对象缺乏一种灵敏反映和把握的功效,调查的数据缺乏时效性,造成统计工作效率下降和费用成本事实上的提高。

5、劳动力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由于数出多头,劳动力调查的目的各不相同,依据的标准不同,同一指标往往不同的口径,基层统计单位又不求搞准搞实,严格按要求填报,造成统计数据互相打架,给百姓造成“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错觉,给政府决策层面进行科学决策带来困难。虽然相对于全面统计报表而言,人口抽样调查减少了中间环节,人口调查调查结果理论上应相对准确,但是人口数据是考核人均水平和城镇化率的重要指标,涉及到各级政府的业绩,加之长期以来政府对统计的影响行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因此人口调查数据受人为因素影响仍然较大。

(二)调查制度不完善

1、普查与普查之间数据指标不衔接。每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都要牵涉劳动力的数据,调查的数据难以协调使用。人口普查是获取劳动力信息的主要方式,取得劳动力资料齐全,包括劳动力的总量状况、劳动力的地域分布、素质分布、年龄分布、行业分布等多种信息资源;
农业普查的是乡村劳动力普查,得出的乡村劳动力与人口普查的劳动力调查不相同;
经济普查表中的从业人员是涵盖全部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无单位的就业人员不在统计范畴,所以重大普查数据相互不说话,对使用带来很不方便。

2、抽样调查和普查不相衔接。每年进行的劳动力调查是反映本年度的劳动力资源分布状况,代表性存在抽样误差,大量的普查资料与年度调查资料不衔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经济成分多元化,现行城镇劳动力调查方案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不能反映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状况和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下岗、失业情况。我国的人口调查是以周期性普查(十年)为基础,以抽样调查(逢五的百分之一和每年的千分之一)为主体,重点调查为补充的调查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取得的数据很难衔接工作,与其它普查取得的劳动力数据就更无法衔接了。

3、部门统计与现有的统计不相衔接。部门间的劳动力统计数据衔接缺乏沟通,统计、公安、计生、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计生部门、民政部门等多部门需要进行劳动力数据的调查和使用,劳动力数出多门造成重复统计、口径不统一。劳动力统计与部门统计工作联系密切,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源。现在没有建立资料共享机制,没有充分利用部门现有的统计报表,实现部门数据资源的衔接。最明显的是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虽说方方面面的劳动力调查数据已经较为丰富,但发挥的作用仍很有限。劳动力调查的失业率数据只供内部研究使用,对外公布还是使用登记失业率。

4、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存在上级和下级的需求不相衔接。年度的劳动力调查。劳动力调查是以全国为总体、省级为次总体进行的抽样,对县(市)级来说基本没有代表性,不能直接用调查样本的资料来推算县(市)级的总体情况;
劳动力调查设计方案只能满足省、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制度没有考虑地方政府的需要,造成国家与地方需求数据衔接问题,不到普查年份地市、县区、乡镇没有显示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学历分布及就业状况,更无从谈起失业、半失业的劳动力数量。地方政府需要的劳动力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状况数据只能以部门统计为准,缺乏一套完整规划性。同时在调查方案设置中就没考虑市、县补充样本量的问题,没有考虑调查资料对地方的代表性。

5、调查制度中流动人口登记不完善。流动人口调查是人口调查的重点和难点,现存的人口调查实际工作中存在流出人口的高估和流入人口的低估,首先从制度本身来说,流动人口调查存在制度漏洞。如果一个人离开原籍半年以上,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居住到半年,形成在作为原籍流出人口进行了登记,但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作为流入人口进行登记,作为个人形成漏登;
作为一个地方也始终存在一定规模的在本地居住不到半年以上的人群,不能登记入本地的常住人口。其次流动人口在实际调查中由于流动性大,容易形成漏登和重登,是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最难的环节。第三现行核算体制要求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平和城镇化率,涉及各地政府的政绩,因此人口数据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影响的概率增大。以上情况说明,按现行制度很难搞准劳动力数据。

(三)组织实施难度大

1、重视程度不够。大型的劳动力调查,属于国情国力调查,本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各种普查、调查比较多,一个接着一个,过多的各种调查使社会各方面重视程度明显降低。以前的人口普查、工业普查、三产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调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人员、经费都不成问题,下去检查都有部们提供车辆,各级都作为重要工作来对待,现在各方面对待各种大型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视程度已远不如以前。统计部门的同志对待普查的感受是,80年代的普查是政府搞,90年代的普查是统计部门搞,现在的普查是统计部门的有关专业搞。由此可以看出,各方面对待各种调查的重视明显不如以往。劳动力就业关系全社会的民生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但对劳动力的统计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和重视劳动力调查的局面。比如,人口抽样调查,是取得劳动力信息的重要渠道,年年都在进行,需要由调查人员直接入户进行访问调查,调查难度较大,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而从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这项工作只有统计部门独家唱戏,公安、计生却从不过问,更何况取得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2、基层积极性不高。现在国家、省组织的劳动力调查大都对县区都没有代表性,但是大量的工作需要县区来做,调查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对称。加之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多渠道布置报表,内容大同小异,时间前后不一,基层统计单位今天在这里接受政府统计布置的报表任务,明天又去那里接受部门统计布置的报表任务,忙于应付,工作量大量增加。下面中心工作多,不少地方对各种统计调查根本没什么积极性,只满足不被上级批评即可。

3、部门之间不协调。由于政府的劳动力统计和部门开展的劳动力统计分工不明确、合作不畅,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取领导的重视,甚至不惜互相拆台,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后果。一是重复统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由于分工不明确,同一报表、同一指标、统计内容重复、统计渠道不同,造成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人力重复配置,财力重复支出,设备重复购置等局面,“人、财、物”资源浪费严重。如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统计调查,农业部门、人事劳动部门和统计部门都进行调查统计,在统计部门中,统计局和调查队也都开展这项调查,造成数出多门,难以统一。二是统计口径不一。目前劳动力数据,不是简单的几个数据指标,而是作为人的因素,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指标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指标后面所反映的劳动力对经济参与情况。即使部门统计也需要掌握本系统全社会劳动力资源,但是由于部门统计范围小、统计单位少、行业分布相对单一,如公安、教育、卫生、民政、交通等部门,受上级主管部门统计要求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有行政、人事管理权限的系统内一块数据,不能提供全社会的数据,而且部门统计数据往往与部门内部考核挂钩、受利益驱动,数据质量更容易受到的人为因素影响,而这种影响比技术影响更大。由于各自的目的不同,依据的标准不同,同一指标往往不同的口径,致使基层统计无所是适从,汇总结果很难统一。三是数出多头,影响政府形象。各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各自的数据,由于统计数据数出多头、互相打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度。

4、调查人员数量少。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涉及到千家万户,无论部门的统计数据还是政府统计数据都需要基层统计人员来完成,由于社区和村委会基层组织尚未设置统计岗位和专(兼)职的统计员,使社区及村委会一级组织的统计工作边缘化,临时随意,人员更换频繁,调查工作无法衔接,严重影响到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机构改革后,乡村、街道的统计人员相当一部分都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重,难于抽调。加之,各级调查员素质良莠不齐,对调查质量的影响也不同。繁重的基层工作已经使作为村居工作人员的调查员重担在肩,满负荷运转,既要做好统计工作,又要兼顾做好各项工作,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都不够。

5、调查对象配合度低。劳动力调查覆盖面扩大,劳动统计报表报送时限缩短,使社会被调查对象负担增加,加之社会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加剧了调查对象配合意愿的下降,调查工作难度加大,导致调查数据存在偏差。尤其是私营企业工资统计,由于无主管单位,大多数私营企业未设统计岗位,企业统计意识淡薄,企业统计无人负责,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

(四)地方经费落实难

各种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国家实行经费分级负担的政策,对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很好作用。但对县乡一级来说,不少地方很难按实际需要,得到落实。由于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干部职工工资都很难按时足额发放,没有财力用于普查、调查工作。调查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量与经费不匹配的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现在的人口抽样调查及劳动力抽样调查,县区很难争取到经费,有些地方市一级经费都难落实。基层调查员加班加点,做了大量工作,但得不到调查补助,工作量和报酬不相适应,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调查登记质量。经费问题是统计调查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搞统计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五)调查结果发挥作用不够

1、普查很大程度上只能满足上级需要。大型普查结果在国家、省一级运用比较好,在市县作用发挥不够,定计划、指导工作不少地方一般仍使用部门数字。原因是普查结果与部门数字不衔接,差距比较大,另外,平常统计部门比较忙,特别县区一人承担几个专业的任务,普查结果只要通过上级验收,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普查结果进行开发和宣传,对普查的结果很少使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国情国力调查,获得了大量劳动力信息资料,但实际使用的只是几个大指标。

2、劳动力抽样结果地方无法利用。由于国家1%人口抽样调查及劳动力抽样调查,取得的结果对县(市)级不完全有代表性,对乡镇更没有代表性,地方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辛辛苦苦得到的成果对本地没有用,影响了县、乡工作积极性。

3、就业统计尚未发挥监测宏观调控的作用。经过多年调查,劳动力调查数据已经较为丰富,但发挥的作用仍很有限。目前,调查失业率数据只供内部研究使用,对外公布还是使用登记失业率,探索适应宏观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准确的就业统计信息尤为迫切而重要。劳动统计实现了统计报表的超级汇总,建立了很好的网络工作平台。但是,私营企业工资统计、人口劳动力抽样调查,以及人口就业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三、改进劳动力调查的对策与建议

劳动力调查工作要与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完善制度、创新方法,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及时了解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及时了解领导及社会各界对劳动力信息的新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使劳动力调查的结果,更有使用价值。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

1、严格制度审批。组织力量,深入实际,搜集统计标准在制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规范的制度设计、审批、发布流程,加强对各专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对新出台的制度,尤其是部门要求出台的制度,要从严把关。要经过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论证,进行实际的试点运行,能满足各方面需要的,方能发布实施。

2、废除不合时宜制度。从源头抓起,认真梳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造成重复调查、使用价值不大的调查制度都要予以废除。

3、修改完善现行制度。各种普查劳动力指标要衔接;
劳动力抽样调查与普查要配套;
部门调查要在普查、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开展;
要关注基层需要。一要做好普查、抽样调查与劳动力报表数据的衔接,解决非普查年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评估工作;
二要做好部门间的劳动力统计数据的衔接,解决多部门重复统计、口径不一、数出多门问题;
三要做好国家与地方需求数据的衔接,充分考虑地方的需要,既能满足国家需要,又能解决地方需要的原则,以利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二)创新方法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计调查方法必须进行变革,应尽快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断进行统计方法和统计工作方式的创新,是全面实现统计整体功能的途径和手段。

1、依法开展调查。当前,劳动力调查多口进行,政府统计有人口普查、农业普查、人口统计、人口抽样等。部门统计有,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计生部门、民政部门等。这样多口调查,资源浪费,数出多门,准确度降低。我们认为开展劳动力调查要严格按照《统计法》第二章第十六条的规定,即:“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劳动力调查在制度和项目设定上,应统筹安排,由国家在人口普查年份统一设定劳动力调查方案,在人口普查时获得比较全面的劳动力资料信息,农业普查、经济普查、R&D清查时需要进行某行业或某方面的劳动力信息应与人口普查时的相关行业劳动力指标相协调,平时开展的劳动力抽样调查应以普查为基础。政府统计已经掌握有劳动力资料的,有关部门一般不应再开展调查,需要调查的要经统计部门批准,必须与普查及抽样调查的口径、指标设置相统一,能够方便、可比、最大限度的发挥调查工作的效益。面对日趋复杂的调查环境,单靠行政手段搞调查是难以奏效的,还要依靠法律的手段来规范调查行为。所以在调查工作中要依法开展调查,一方面向领导、基层干部、群众做好宣传。另一方面要对阻挠统计调查工作和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等违法者要依法作出相应处理,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扩大抽样调查的范围。凡不方便全面调查的内容,都应实行抽样调查。统一抽取样本。国家、省、市、县应上下结合,最后由国家统一确定一套以县为总体的四级样本兼容的抽样调查方案。县级统计机构负责组织样本单位上报,并推算本级总体数据。上级统计机构仅负责本级总体推算工作,不要求下级统计机构上报总体数据。上级对下级总体数据实行下管一级,定期核审,进行质量把关。国家与地方调查队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调查。

3、减少全面统计报表。减少报表种类,用一套报表的方式反映各方面需要的劳动力情况,采用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办法,减轻基层负担。

4、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能有部门调查可以获得资料的,尽量由部门组织调查,减轻政府统计部门的工作量,政府统计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抽查。

5、广泛应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算的统计方法。对一些涉及面大,区域分布广泛,又不易从正常渠道收集资料的指标可采用重点调查或典型调查方法。通过调查取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再用科学的方法推断总体。

6、完善网络化数据处理体系。充分运用电脑和网络,实施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服务一条龙体系。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拓宽联网直报的领域,实现各专业的超级汇总,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抗干扰能力,常规报表实行电脑传输,大型普查实行光电录入,专项及抽样调查采用笔记本电脑现场录入,统计系统内部进行数据资料的网络传输。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企业事业统计组织之间信息、资料共享。

(三)强化管理

1、建立调查领导机构。建立常设的劳动力调查领导机构,负责需要由政府组织的各项大型调查工作。政府常务副职任领导小组组长,统计、计生、公安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与劳动力调查有关的单位主管副职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由政府秘书长或政府办主任兼任,以开展调查时能够真正体现政府行为。

2、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部门职能,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避免只挂名,不干活的现象发生。

3、进行合理分工。对劳动力调查工作,要按照“谁需要、谁布置、谁出经费”的原则,进行组织实施。普查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由各级政府负责;
职工调查、农村劳动力调查由统计部门负责;
部门需要的资料统计部门不能提供的由部门自行组织调查或委托社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4、搞好协调配合。定期召开劳动力领导小组会议,通报调查情况,研究解决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考核制度,对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加大督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改进推进调查工作有效开展的新方法。

5、充实调查人员。建立一支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调查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首先,在县区统计部门要落实专职劳动力调查人员,指导、监督当地调查工作。其次,放弃免费使用村居工作人员的做法,通过政府行为选调其为辅助调查员,发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长处,落实待遇,调动积极性。第三、市场化操作,组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调查队伍。扩大统计从业资格参考人员范围,在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中,选聘专兼职调查员,并根据工作量,采用市场标准对其补贴。第四,加强管理,定期考评。定期测试,合格上岗,不合格按规定解聘另招。形成优胜劣汰的循环、稳定、高效的调查员队伍。

(四)落实经费

在现在大型调查实行分级负担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格的经费保障约束办法,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谁需要,谁定方案,谁组织,谁出资。中央与地方共同需要的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制定方案,共同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受益。对共同受益的调查项目,对所需费用,经过科学预算后,先由地方上交中央,然后再由中央根据工作需要逐级下拨,确保落实到位。

(五)广泛宣传

1、提高对劳动力调查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宣传工作为调查工作疏通道路,保驾护航。扩大统计工作在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开展劳动力调查的宽松环境。使各级领导及社会各方面了解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及调查的作用,从而使全社会理解、信任、关心、支持劳动力工作,为更好的搞好调查奠定基础。

2、了解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使参与调查宣传者清楚,劳动力调查涉及范围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配合程度降低,调查难度大,对宣传工作要求高,宣传工作非常重要,没有过硬的宣传就搞不好调查,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自觉做好宣传动员和解疑释惑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3、健全宣传工作机构。在调查办公室要专门设立宣传机构,明确职责,制定规划,确保宣传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好,亮点多,为保证各项普查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升“知晓率”。把劳动力调查宣传工作,作为传播统计知识、让社会了解统计的机遇来对待,要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遵循宣传的原则和规律,在借鉴好各项普查做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提升宣传工作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既让公民感到参与支持调查光荣,也要他们觉得隐私不会被泄露。宣传工作要做到形式多样,既要有室内的也要户外的,既要有文字的也要有图像的,既要由戏曲、小说,又要有影视作品,总之,什么样的形式好、什么样的形式作用大,就采取什么形式。

(六)注重实效

1、重视调查结果的使用。劳动力调查和其它统计调查一样,获得大量信息资料,是统计活动的结果。要围绕领导和部门决策需要、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地区间比较的需要,来创新统计服务内容,搞好资料开发,适应需求对象的需求,使劳动力调查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重视支持普查工作的好机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认真抓好普查工作,确保普查质量。不要过分强调普查数据与年报数据的衔接,重视普查结果的使用,把普查结果作为非普查年份的基期资料,重视对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为满足需求提供依据。

2、重视调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大型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结果除公布重要的数据外,很多数据资料都没开发利用。原因是程序受限制,综合加工利用困难,随着高科技的运用,编程越来越复杂,方便了录入,增加了利用的难度。程序对县区乡镇只能录入,无法汇总,根本不可能利用数据库进行二次加工,如城镇化抽样调查,省就没给地市县乡镇放汇总权限,结果是除了市、镇、乡村大数有,按文化程度分、按年龄分组的数据很难使用,甚至没有。当我们费时费力的做好调查时,能不能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做好资料开发,为社会经济宏观管理决策做好服务。

3、保证劳动力调查结果具有及时性、多样性、针对性、实用性及层次性。拓宽渠道,深度挖掘,提高质量,要使调查结果能够迅速的与服务对象见面,尽可能适应不同的服务对象。

4、保证劳动力调查结果适应决策的需要。既要满足上级管理的需要,也要满足下级管理的需要。既要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微观管理的需要。

5、保证劳动力调查的内容不断创新。提高劳动力统计信息的采用率,提高劳动力统计新闻的见报率及视听率,提高劳动力统计分析的领导批示率,提高劳动力统计研究成果的获奖率。

6、保证劳动力信息服务需求对象的灵活性。从时间上,既要有月度的、年度的,又要有跨年度的;
从服务面上,既要有纵向的,又要有横向的;
从表现形式上,既要有文字、数字的资料,又要有图表的资料。总的来看,能使劳动力统计结果方便、及时的为不同需求对象搞好服务。

【篇4】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幼儿同伴冲突问题研究与经验总结
作者:陈昌艺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1期

        【摘 要】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近年来,幼儿同伴冲突,作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积极应对与利用幼儿同伴冲突不但有利于幼儿之间加深相互了解,还能使幼儿逐步学会按照社会规范协调同伴关系。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同伴 冲突

        一、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1.冲 突

        从社会心理学来对冲突进行比较规范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互相矛盾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冲突是一个用来指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行动等情境的极为广义的术语;
冲突是指两种或以上的动机和欲望不能并存,不能同时满足时人的一种心理变化。

        2.幼儿同伴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对立的行为,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过程是互动的一个过程。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1.由资源占有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

        资源包括学习教具、游戏玩具、加入游戏、空间位置等。幼儿往往会因为占有或争夺某种资源而与同伴发生冲突。

        案例1:

        游戏拼积木中,小明(男)看到同桌的小静(女)从自己桌子上拿了一块积木,对小静说:“抢我的东西!”小静说:“我没有啊。”说完就走到邻桌去了。大声说:“快还给我!”冲突持续。

        在本案例中,小明从筐里拿了几个积木块放在桌子上,并且把它视为自己的物品,在小静看来,不管是筐里的还是桌子上的玩具物品都是可以大家一起用的。

        2.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主动发现问题和现象,对所发现的现象找到解释。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与同伴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通过和同伴的争论,幼儿开始接纳适应,或更新自己的认识架构。

【篇5】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机关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为贯彻降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特制定本制度。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紧密联系群众进行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带头搞好调研工作。逐步形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及时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机关作风和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山东治黄事业健康进展。一、调研打算的制订1、机关各部门要于每年年初依照部门工作职能,针对基层工作中反映的突出咨询题和牵动全局需要解决的重大咨询题,拟订出年度调查研究课题或政策研究课题,于每年2月底前报办公室,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后下达实施。2、局级领导可依照山东黄河的实际,结合各自的联系单位和别并且期的重要工作及可能浮现的咨询题,制订调研课题,特别是牵动全局工作的热点、难点咨询题,要重点进行调研解决。3、在时期性工作中产生的新咨询题、新矛盾、新经验、新做法,特别是给单位和社会带来较大妨碍的,要及时提出课题下基层调研、总结,以便及时解决咨询题或推广经验。4、对各部门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建立的联系点,要尽可能地多下去,帮助基层出主意想方法,尽可能地及时解决基层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进展中的咨询题。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要求1、调研课题确定后,各部门要依照工作实际仔细研究,组织实施,制定出调研工作打算,环绕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提纲,采取多种形式,有步骤地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或蹲点调研。2、下基层调研,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由处(室)负责人带队,也可由处(室)指定人员带队进行。局级领导要带头降实规定的调研时刻,下基层开会、布置工作等活动,别作为调研时刻计算。3、关于课题内容与其他调研内容交叉的,牵头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或提出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交叉性调研,以幸免到基层单位重复调查。分管领导可依照年初下达的调研提纲带队下去进行综合性调研,并以牵头部门为主写出调查报告。4、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事情,深入分析研究;
要立脚于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咨询题,对调研过程中发觉的咨询题和基层单位提出的咨询题,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别能当场解决的,回机关后要抓紧研究解决;
调研部门解决别了的,要以专题形式提交局长办公会或党组会研究解决。5、对下基层调研带回来的重大咨询题,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负责降实,并负责向有关单位反馈;
因故短时刻别能研究解决,且咨询题又较为突出者,课题调研部门请示局领导后负责督办。6、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遵守中央有关廉洁自律规定和省局有关规定;
要力戒形式主义,各单位领导别得到辖区边界迎送。三、调研成果1、专题调研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及时对调研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对带有规律性的咨询题进行分析比较,并在一周内提出调查报告交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登记后提交局领导审阅或转送有关部门参阅,并降实有关事宜。2、撰写调研报告要真实、准确,语句简练,要有事情、有咨询题、有分析、有建议;
机关各部门撰写的调研报告每年很多于1篇。3、实行调研成果检查、验收、评比制度。每年年底,目标治理考核领导小组要对当年部门调研打算的降实(调查报告)事情进行验收评比,纳入年度目标治理考核内容。4、本制度实行后,每年要对局机关调研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并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奖励。本制度从2002年1月起执行。



推荐访问:调查研究 合集 范本 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范本(合集) 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问题建机制 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