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6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09:2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看久了城市的喧嚣和繁荣,不如回归乡村的宁静与悠闲

  惬意。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项目。下面是乡村旅游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

  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

  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

  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

  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

  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

  旅游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

  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

  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

  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

  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

  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

  西省赣州市

  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

  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

  ;人杰地灵,民风

  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

  ;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

  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

  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

  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

  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和森林,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

  %,空气质量也稳定在

  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

  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

  游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

  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

  家一级景点

  4处,二级景点

  12处,三级景点

  31处,四级景

  点

  55处,五级景点

  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

  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看:休闲

  旅游的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

  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

  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

  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

  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

  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

  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

  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的开发

  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

  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

  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

  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

  旅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

  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

  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

  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

  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

  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

  ,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

  件并不理想

  ;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

  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

  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并

  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

  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

  来抓,变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

  科院地理所编

  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年成

  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

  ;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

  ;举办

  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

  ;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

  细控制性规划。

  20**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

  ;引进新

  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

  目。

  20**、20**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

  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

  20**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

  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

  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

  的项目建设。

  20**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

  ;成功承办

  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

  20**年成功入选生态旅游大县

  66强,同时又喜获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

  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

  20**年被评为全国首个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

  20**年被评为最佳文化生

  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

  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

  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

  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

  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

  ;利用我县两茶一苗

  (犹石嶂万亩

  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

  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

  挖掘美食、民俗,并在沿高速出口,县

  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

  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

  农博园

  ;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

  ;社溪镇沙塅桂

  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

  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

  (村)建设措施

  (一)

  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

  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

  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

  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

  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

  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

  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

  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

  策。

  (四)

  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

  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

  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

  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

  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

  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

  门的行业管理。

  (六)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

  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

  贴息资金安排

  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

  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

  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

  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

  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

  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

  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

  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

  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

  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

  !衷心希望全县

  30万儿

  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

  的XX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

  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

  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

  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

  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

  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

  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

  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

  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

  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

  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

  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

  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

  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

  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

  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

  30余份。通过

  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

  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

  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

  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

  ;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

  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

  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

  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

  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

  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

  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

  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增

  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

  80%左右的村

  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

  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

  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

  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

  在好处是路变好了

  ,村镇整洁了

  ,水干净了

  ,绿化好了。可见

  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

  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

  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

  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

  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

  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

  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

  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

  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

  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

  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

  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丰富,有些质

  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

  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

  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

  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

  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

  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

  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

  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

  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和旅游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

  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

  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

  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

  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

  护规划

  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

  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

  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

  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

  (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具

  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

  这些独特的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

  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

  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及其

  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

  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

  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

  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

  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

  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

  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

  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

  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

  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

  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

  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

  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

  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

  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

  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

  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

  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

  (点)

  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

  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

  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

  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

  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

  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

  有其成功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

  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

  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马桥乡乡村旅游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

  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

  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

  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

  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

  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篇二: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七篇

  篇一

  内容提要:**区人大常委会对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该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主要制约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要素、拓展旅游功能、突出品牌效应等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过程和乡土民俗文化,经过项目可行论证、主题创意策划、系统规划设计和精心配套建设,达到能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自然观光、消费购物、农事体验、游乐活动、养生度假等多种服务的新型高效产业形态。据统计,**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高于20%,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拉动居民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近年来,**区坚持以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景区旅游、农旅结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旅游已成为**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总量丰富,但特色不突出、开发不充分

  **地处**腹心,襟长江而临主城,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可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来说有四大类(详见表1):一是水域资源。辖区有一江两湖两河十三溪,107座水库,水域面积大,空气质量好,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观光、垂钓、休闲、运动、养生休假等乡村旅游。二是农业资源。辖区有规模庞大的农业园区,数量众多的乡村田园景观、花卉苗圃园艺基地及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餐饮、度假游乐等乡村旅游产业。三是山林资源。**地处丘陵地带,四周山脉环绕,辖区山林资源众多,气候宜人,盛产多种经济作物,适合发展森林康养、避暑休憩等乡村旅游。四是乡村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等。总体来说,**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与周边区县相比,核心资源优势不突出,存在缺少避暑地、文化底蕴不足、资源布局分散等短板。同时,乡村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城区、**湖景区周边,对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资源,五华山、黄草山等山林资源,乡村文化资源以及大洪湖等河流资源开发比较少,大量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二)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加快,但业态相对单一、层次较低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景区旅游的带动下,**区乡村旅游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

  扩大,但业态较为单一,功能还不完善,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开发的初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71家,其中农家乐115家,花卉苗木园、生态种植园56家,拥有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6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一是从规模上看,171家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累计投资近10亿元,经营面积35000多亩,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其中投资金额100万元以上有60多余家,经营面积500亩以上有20余家。从投资总量、经营规模、从业人员这几个指标看,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业态和支撑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从投资主体来看,目前,**区乡村旅游投资主要以农户独营和私人老板为主,公司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家庭农场等投资主体较少。在统计调查的171家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中,农户独营72家,私人老板投资50家,企业投资31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10家,其他投资8家

  三是从经营项目来看,**区乡村旅游以餐饮、垂钓、棋牌娱乐、赏花观光、村寨观光、果蔬采摘等项目为主,总体上处在旅游消费的初级阶段。在统计调查的171户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中,以吃为主的农家乐占69%,以观赏为主的观光农场占7%,以销售农产品的种养殖占20%,其他类型占4%(详见

  图2)。休闲度假、乡村民俗、特色餐饮、民间工艺、森林康养、游学体验、避暑纳凉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相对较少。

  (三)乡村旅游经营状况总体较好,但发展不平衡、收入不稳定

  随着乡村旅游设施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区乡村旅游投入、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收入不稳定的情况。

  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地理位置看,靠近城区、景区的乡村旅游,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口流量大,发展相对较好,如城郊复元的瑶意山庄,距离城区较近,承接大量来自城区的聚会、会议、周末消遣等近郊游消费,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收入500余万元。而地处偏远一些乡村旅游,由于距离城区较远,前往游客较少,经营状况较差,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如十里柚香、福村等由于交通不便,规模过大,项目已经停业。

  二是不同业态发展不平衡。具有住宿、餐饮、旅游产品销售、生态观光的乡村旅游业态,在经营效益上普遍好于功能单一的乡村旅游业态,比如云台镇清迈良园兼具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餐饮等多种功能,形成了品牌,开业前三个月接待游客2.3万人次,收入100万元,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而单一的乡村旅游业态形势不容乐观,如**湖、大洪湖周边的一些农家乐,由于环境差、经营范围单一、缺少特色、同质

  化竞争严重,盈利水平较低。

  三是不同经营模式发展不平衡。一些融入新的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如万顺镇洲晟农业,虽然距离城区较远,但通过会员制、与农户联合搞订单农业、体验农业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吸引**主城游客消费,经营效益较好。而一些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农家乐、生态农庄、销售农产品的种植果园容易受市场竞争、市场行情、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经营效益不佳。

  四是季节性的不平衡。**区的乡村旅游大多处在海拔较低的区域,冬天冷、夏天热,受这种气候的影响,乡村旅游消费存在明显的淡季和旺季,春秋时节乡村旅游人数较多,而冬夏时节乡村旅游人数明显减少,夏冬季的乡村旅游项目不足已成为**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短板。

  二、制约**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统筹推进不力,乡村旅游发展各自为政。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发改委、旅游、农业、国土、规划、交通、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但目前**区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是区旅游局、区农委及各镇街在负责推动,区级层面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和常态化的议事机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多头管理、都不管理的问题,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造成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得不到

  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旅游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利用,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二是乡村旅游规划体系不完备,规划项目难落地。**年区旅游局牵头编制了《**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5)》,对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区域布局等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总体规划形成后,各项子规划、专项规划、项目规划没有及时编制,没有形成科学详细规划体系,实际操作有难度。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规划与其他方面的规划衔接不紧密,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交通、规划、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参与支持不够,影响了规划可行性和执行力,导致规划项目大多停留在纸面上,难以落地。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指导不够,同质化问题突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乡村旅游到底怎么干、怎么抓,既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推广,也没有具体指导意见和指标要求,各镇街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对自身优势认识不清,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一些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市场调研就仓促投资建设,以至于各地旅游项目大同小异,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乡村旅游的效益。

  (二)政策支持不够,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活力。为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

  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但有些政策在**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是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建房及设施用地需求量增大,但由于城乡建设、国土、规划部门在制定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的需求,导致乡村旅游用地紧张。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用地审批程序繁琐、时间过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批先建、边建边批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项目由于没有及时拿到用地指标,前期建设投入既难以形成可抵押、可转让的固定资产,也随时面临作为违章建筑被拆除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业主投资积极性。二是金融扶持力度不够,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大量投资难以直接转化为可抵押、转让、股权化的资产,加上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支持。三是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偏小。虽然区政府专门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规定乡村旅游业主可以享受宏昌信用担保公司低费率融资担保优惠政策,享受农业和旅游专项产业资金补贴,但相比较于其他区县的扶持政策力度偏弱,且对于乡村旅游投入资金总数来说微不足道。目前,**区乡村旅游投入主要靠业主自有资金,而且前期普遍没有盈利,大多需要通过其他渠道弥补乡村旅游的亏损,无形中提高了投资乡村旅游门槛,影响了乡村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素保障不足,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要素保障不足是制约**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土地流转等风险较大,乡村旅游经营不稳定。乡村旅游开发对土地、农民的依存度较高,不仅需要大量使用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而且需要协调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关系,需要长周期的稳定投入。不少业主担心土地政策变化、合同违约等造成经营风险,存在观望情绪,不敢大投入、多投入。而一些农户担心业主经营失败或者土地租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租金无法按时兑付,不愿意长期流转土地,影响到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二是旅游专用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各个乡村旅游点更多关注于吃、住、景观打造,对公共厕所、停车位、旅游标识、订餐系统等旅游专用设施投入明显不足,乡村旅游整体环境质量较差、档次较低,留不住客人。三是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乡村旅游的主战场在农村,随着外来游客的涌入,原有的水、电、路、气等公用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游客需要。调研中,不少业主反映水源不足、交通不便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四是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区乡村旅游总体上处于一种小而散的自发性状态,大多数从业者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游客口碑不好,回头客较少。

  (四)营销意识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整体氛围不浓。宣传营

  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后一个公里”问题,**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乡村旅游整体营销做得不够。近年来,**区旅游宣传主要集中在**湖、菩提山、**古镇三大景区,对乡村旅游包装、宣传、推介缺乏统筹安排、投入上明显不足。二是乡村旅游品牌不响。与周边区县乡村旅游项目相比,**区乡村旅游缺少叫得响的大品牌、大项目,在整个**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上不如周边的涪陵、垫江、**北,对区外的游客吸引力较弱。推出“**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缺乏具体内容、项目支撑,尚停留在初期推广阶段,游客的认可度不高。三是乡村旅游业主普遍对宣传营销重视不够。**区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处于“封闭经营、口碑营销”的状态,对旅游宣传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没有形成宣传声势和独特的品牌,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品牌吸引力,难以形成稳定游客群体。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把乡村旅游发展摆在区域发展和“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旅游规划,拓展旅游功能,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品牌形象,推动**区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区如期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管理体制。乡村旅游发展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且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需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一是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在旅游经济领导小组下成立由区领导挂帅,旅游局统筹,区农委主抓,交通、规划、国土房管、文化委、城乡统筹发展中心等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小组,并在区旅游局或农委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区乡村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管理和督查,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镇街部门考核内容,整合全域资源,形成乡村旅游一盘棋大格局。二是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充实和细化有关部门、镇街、村委会等管理主体的乡村旅游具体职责,建立权责清晰、连接顺畅、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可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咨询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景点、项目规划的专业指导,高起点、专业化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二)注重规划引领,有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要素。一是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各项规划。要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总体规划中,加强旅游规划与村镇、道路、农业、水利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为乡村旅游发展预留空间和通道。要在**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镇街、分片区、分项目编制各类详规,有计划、有重点、有梯队、多层次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增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布局。要区、园区、湖区、山区布局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互补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和基地,将单一景点或项目串联起来,组团打造区域乡村旅游圈,形成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城区周边重点发展凤城复元片区移民生态园、新市紫耘花海、晏家龙门水库、江南五堡山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环城郊乡村旅游经济圈,满足城区市民就近乡村旅游需求。在现代农业园区、沙田柚种植园区,主要依托园区企业、成片晚熟柑橘、沙田柚基地以及魏家河坎等农民新村,重点发展民俗民居、农耕采摘体验、摄影采风、农业科普、农产品销售等旅游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主题公园。在**湖、大洪湖周边及桃花河、龙溪河、御临河流域等沿线,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垂钓、养生、游船、健身运动等旅游项目。依托五华山、西山、云龟山、东山、黄草山等丰富山林资源,打造一批休闲避暑的森林康养基地。三是强化乡村旅游规划执行。严格实行项目规划执行和项目许可审批制度,对占用大量土地的旅游项目要严格把关,防止“一窝蜂”上项目、防止大规模搞乡村旅游、防止以乡村旅游名义圈地占地,杜绝无序建设,避免盲目投资、资源浪费、恶性竞争。

  (三)破解政策瓶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用地资金等问题。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市政

  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办法》,细化落实乡村旅游开发企业和个人在用地、信贷、税收、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用气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形成完善的用地、税费、融资、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落实用地政策,强化用地保障。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在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乡村旅游用地指标。实行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对乡村旅游涉及建设性餐饮、住宿用地,可以调剂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乡村旅游开发,采取点状征地方式,解决乡村旅游设施用地难问题。对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区域、重点项目应当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二是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农户”等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有序引导农民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共建共营、订单服务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探索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农户以资产出租、房屋共建联营,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等用地模式,形成与企业业主利益共享共赢模式,让农户变股东,让资产变资本。建立土地流转担保制度,采取政府提供担保、业主缴纳保证金、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等方式,保障乡村旅游投资各方特别是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三是逐步加大投入,健全乡村旅游投融资机制。建立稳定财政投入机制,有效整合

  扶贫、水利、林业、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涉农资金,建立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池,重点支持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旅游环境治理。可设立乡村旅游产业基金,组建乡村旅游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以经营权、使用权抵押贷款,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

  (四)拓展旅游功能,提升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要以旅游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产品业态,形成品种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一是开发绿色生态乡村旅游产品。突出农业属性、乡村属性,依托“1+5+2”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深挖**特色农业潜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订单农业、观赏农业等绿色产业,增加游乐、体验等旅游元素,让游客享受乡村之美、自然之美。二是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力度。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大力开发加工食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高档礼品、养生保健品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留住游客的胃口,让产品变礼品。三是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注重创意创新,大力开发文艺节目、民间艺术、影视作品、传统工艺等乡村旅游文化产品,提高精神消费、文化消费比重;继续办好沙田柚节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

  活动,加大对古遗址保护力度,修缮一批历史文化建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文化景点和村镇,厚植乡村旅游的文化根基。

  (五)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化功能化建设。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大对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速资源要素向乡村旅游点深度延伸,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短板。一是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实施乡村旅游道路改造工程,结合全市小康路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业道路的等级标准,原则上保证旅游大巴车双向通行,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打通乡村旅游公路“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游客进得去、出得来。实施农房改造工程,结合危旧房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在保持农村风貌基础上,对农村住房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让农房变客房。实施公共设施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乡村旅游规划区内厕所、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排污设施按照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清爽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加快乡村旅游专用设施标准化建设,制定**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标准,推进乡村饭店、停车场点、旅游标识、网络、标志牌、购物店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配套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改善供电、供水、通讯、医疗、金融、邮政、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娱乐、购物、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可入性与旅游活动安全性、舒适性,让游客留得下,吃着放心、住着舒心、玩得开心。三是重视和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把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纳入全区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整合组织、人力社保、农业、党校等部门培训资源,依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乡村旅游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乡村旅游经营者旅游意识、管理项目、经营服务、创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化乡村旅游策划、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乡村文化艺人,培育一批钻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质量优的专业化旅游工作者。

  (六)突出品牌效应,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形象。乡村旅游要有吸引力,除了自身要有特色外,还要在宣传营销上多下工夫,形成口碑、形成品牌、聚集人气。一是强化精品意识,增强乡村旅游对外吸引力。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全国、全市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旅游企业或者龙头企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效应;集中打造但渡康养小镇、邻封柚乡小镇、洪湖—万顺渔乡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镇以及特色民宿、森林人家、休闲农家、乡村酒店、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旅游创客、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拳头产品、旅游名片。整合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将多个项目串联起来,推出几条在全市叫得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出台《**区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对辖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实行登记管理、星级管理,制定乡村旅游组织管理、接待服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乡村旅游等级划分和服务规范,统一形象标识,规范收费、接待、服务等服务标准,规定各个档次建设标准、扶持政策,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引导乡村旅游精细化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旅游协会,制定行业服务公约,倡导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新模式,建立一个集位置查询、在线预约、客服评价、网上支付、订餐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实行联网管理。三是统一品牌培育和营销,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人家·人人向往”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在**人家基础上,细分**渔家/**湖、大洪湖、**庄家/农业园区、**柚家/沙田柚园区,挖掘内涵、拓展外延;统一乡村旅游形象标识,充分利用音乐、摄影、新媒体、自媒体、活动等宣传媒介,开展立体宣传、整体造势。开展乡村旅游名村、名果、名店、名菜、名厨、名导等系列评选活动,聘请或者推出乡村旅游形象代言人,新闻媒体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人才、企业和特色产品宣传力度,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

  篇二

  近年来,我县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等

  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和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提升带来了助推力。

  一、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已建成省、市、县、镇四级示范园区14个,分别为:襄河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荒草圩现代农业示范区、石沛现代农业示范区、六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墅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百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曹埠)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峨嵋)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镇金坝特色水产示范区4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河镇林农现代农业示范园、武岗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十字镇花山湖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分别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年1月,**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近几年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对示范点的投资、改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逐步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二、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我县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

  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同时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二是创建推介品牌结硕果。以传承耕读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培育出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2家、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家。

  三是培育发展典型显特色。积极引导采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举办了一些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赏花观景、休闲采摘等活动。如四季花海牡丹节、二郎采桃龙虾节、大墅龙山桃文化旅游节、马厂葡萄节、辉隆桑葚节、周洼健身节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3500人,其中农民就业1500人,带动农户2000户。

  四是提升融合效应促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家乐品牌创建,不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三产的融合,在加大休闲农业宣传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打造我县春天赏花、早春踏青游玩,夏天采摘、品特色美食,秋天观神山红叶、体验农耕收获,冬天祈福走太平为主题的四季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了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发展好的地方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县投资在农业上进行观光旅游的资金不多,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对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工商资本投资我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投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还随处可见,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美丽乡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四、工作建议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各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镇、村,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管坝牛肉、马厂

  酥笏牌、环滁滁菊、广平麻油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的生态美景,积极开展“生态**”、“绿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采摘节、农事体验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生态**”为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

  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篇三

  根据县政协**年年度协商计划,今年5月,**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县旅游局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在分管副主席带队下,分别到巴中市平昌县、南充市西充县和县内的部分乡镇,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发展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三基地一强县”建设,把加快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绿色生态”特色旅游,以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园为代表的集林业科技、产业示范、乡村旅游、新村建设于一体的产村相融、林旅结合的示范样板,已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闪光点,不断丰富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促进一三产业跨界融合,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县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家,旅游餐饮定点接待点3家;旅行社(分社、服务网店)5家,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旅游商品生产单位6个。**年,全县接待游客6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

  二、**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地理优势。随着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建成通车,资潼高速、乐三高速加快建设,乐金、乐简快速通道深度推进和成资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已全面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便捷的交通和地处成渝腹心的区位优势,为**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市场潜力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镇化率、老龄化率不断增长,休闲度假与候鸟式健康养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法定节假日、带薪休假的全面实施等因素催生了广阔乡村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特别是成渝两大中心城市3000万居民,为**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三是生态环境优势。**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41.3%,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基础。随着毗河供水工程的快速实施,**不仅青山依旧,还将绿水常流。蟠龙湖、东禅水库、孔雀湖、风凰山、龙口睡美人等自然生态景观,是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也是天然养吧,康养福地。

  四是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悠久,除陈毅故里红色文化和报国寺佛教圣地外,还有陈抟、寇准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有叶镛、郭隆凯、罗光燮等英雄人物传奇;有陈毅、谢无量、刘克生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有回澜镇傩戏(傩舞)、清明会等民间民俗文化;有薛苞古镇、桂林古镇、太极古镇历史久远的文化底蕴。

  五是农产品特色优势。**蚕桑、畜牧、蔬菜、林果四大主导

  产业亮点突出,有**黑山羊、帅青花椒、天池藕粉,**烤肉、挂面、蚕桑、卤鸭,凉粉凉面等农产品特色名片优势,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活动载体。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档次低,市场份额较小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配套、留不住游客,缺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家旅游纪念品和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竞争力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收入。

  (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对业主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各景区道路、标识牌、停车场、公厕、环卫处理、绿化美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文化内涵,市场化程度低

  **乡村旅游多数是农家乐,“饭桌+牌桌”是最大的亮点,缺乏“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缺乏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消费项目,缺乏游客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体验项目,缺乏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游乐项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

  (四)资源整合不够,服务水平不高

  争取发展乡村旅游国省项目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乡村旅游发展整合不够,媒体宣传不足,多数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模糊,增加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难度;由于**乡村旅游又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服务人员是当地农民,既当管理员,又当服务员,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素质,缺乏接待大规模旅游团队的经验,留不住人,回头客少。

  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实施

  一是紧紧围绕“二核、四片”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分析**各乡镇特色资源,结合成渝游客群体消费特点,用战略眼光统筹搞好乡村旅游产业区域总体布局,分期进行整村连片持续开发实施,突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产品,呈现**乡村旅游大规模大效应。二是强力包装宣传区域内的乡村旅游项目,注重本土原生态自然元素及文化元素的保护和利用,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元素特点,引导业主按区域布局入驻实施。三是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战略规划布局,建立长效机制,持续用力,将我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二)整合各项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整合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功能。充分利用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项目,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脱贫异地安置,水库移民后扶安置等项目,配套建设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二是整合县文联、谢无量研究会、作协等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川剧文化、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孝道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等,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区,推动文化与旅游、节庆与旅游、科普与旅游、农业园区与旅游、观赏中药材与旅游的融合互动。三是利用国家林业绿化美化项目,按照区域总体布局,连片种植经济林木或园林花卉绿化生态林木,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三)争取政策扶持,发挥政府主导

  一是制定类似“工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停车场、公厕、环卫处理、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吸引撬动众资投入**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随时掌握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养老、三产、农发等配套资金动态,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资金,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包装旅游大项目,运用国家3P项目政策发展**乡村旅游业。如高档次高规格综合包装蟠龙湖、东禅寺水库、孔雀湖、风凰山、龙口睡美人等生态景区和薛苞、桂林、太极等古镇景观大项目,打造成渝后花园候鸟式健康养老休闲渡假旅游基地。四是大力支持“一人创业、众人均摊、共享收益,互帮互助、共抵风险”发展模式,实现万众创业,带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间资金是旅游经济的主体,把**所属的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有理念、有经营能力的大业主出让,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营,借梯上楼,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打造**特色,吸引游客消费

  充分利用媒体,通过招商推介会,工作汇报会等有针对性重点宣传,利用微信微博、QQ、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媒体强有力宣传**特色,吸引带动游客到乐消费,助推**乡村旅游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是宣传**“陈毅故里红色文化、报国寺宗教文化、五彩林乡绿色生态文化等特色,吸引游客来乐见证**文化底蕴;二是宣传**清新空气与天然氧吧,吸引游客来乐候鸟式健康养老休闲度假;三是宣传**有原生态的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土鸡、土鸭、土鹅、土蛋,有生态鱼、生态猪、生态兔,有天池藕粉、挂面、青花椒,吸引游客到乐购“便宜”。四是宣传**有好吃的烤肉、卤菜、凉粉、凉面,吸引游客到乐吃“安逸”。五是宣传**有葡萄园、桑果园、梨园、桃园、菜园,吸引游客到乐“在采摘中找乐放松”。

  (五)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一要制定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促进**旅游提档升级。参照《旅游法》,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统一规范标准,开展乡村旅游星

  级评选活动,亮牌经营,强化对游客权益保护,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二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服务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特色景点导游员,可以在县职高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专业班,或集中开办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或送出外地实际操作培训,以全面提高导游员水平。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暂时未开发的景区,要防治滥建滥搭或低档次开发,以免造成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坚持营运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把乡村旅游的营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配套建设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强化对景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能因发展乡村旅游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坚持重点打击与维护旅游环境相结合,引导商家诚信经营,维护**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回头客人,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篇四

  近年来,**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全面了解**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近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深入**县相关单位和乡镇,选择南安阳、润城、横河等乡村旅游典型村镇,进行

  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枯竭后靠什么产业来接续?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形成了“一产抓蚕桑,二产抓陶瓷,三产抓旅游”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利用煤炭产业积累的财富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其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积极探索阶段

  上世纪末,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支持皇城村依靠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撑,依托皇城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着手开发皇城相府。改善交通设施,整治周边环境,经过不断的努力,皇城相府景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国家5A级景区,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标志着**县旅游业的发展迈出了全新的步伐。

  全力推进阶段

  皇城相府景区的成功开发使**县看到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引导煤炭企业投资建设景区,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竹林山煤矿累计投资10多个亿开发建成4A级蟒河景区,阳泰集团斥资开发了析城山生态景区,使**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三大景区布局的雏形基本形成。

  整合升级阶段

  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与游客个性化、多

  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这一形势,为了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居民,**县大胆尝试,着重打造“悠然**”品牌。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战略部署,实现由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全面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县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8处;旅游专业村50个、农家乐1042户、农业观光采摘园13家,涉及全县15个乡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企业3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5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年,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

  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一)找准自身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县拥有大量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15%,被称为“天然氧吧”;古城堡、古民居、古庙宇遗存众多,且规模大,品位高,时代序列完整,被誉为“全国民居古堡第一县”;南部蟒河镇、横河镇、河北镇山区的生态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极高,在整个晋东南乃至华北地区独树一帜;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又给**增加了不少历史底蕴。

  在立足基本县情的同时,**县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提出了“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的转型思路,把建设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富民强县的主抓手,提出了建成以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题,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品牌景区为核心,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并且针对不同地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统筹谋划部署,典型示范带动。**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农业、旅游、安监、交通等各部门的力量,成立了“**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

  坚持规划先行。**县编制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一心四区”,实施了“美丽乡村、田园城市,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从**年起,启动了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制定了“一带四区”连片区建设规划。“一带”即以东起磨滩、西至董封,串珠成链的美丽乡村休闲示范带;“四区”即沁河芦苇河明清古堡区、横河析城山山地景观区、蟒河生态休闲区、县城周边郊野体验区。并明确了每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

  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方案,使产业发展步入了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实施典型示范。**县把北留润城片区22个村庄57.36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投资2亿元,完成了38公里的车行道、休闲道路系统建设,15公里沁河、樊溪河河道治理和5个村民活动广场的改造升级;建设了4个森林公园、9处采摘园、4个驿站、7个观景台;打造了一批大地景观以及刘善200亩经济作物示范园、郭峪15套半亩园、史山林业教育基地、大桥休闲渔园等。通过这一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带动全县上下对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共识,对建设美丽乡村充满了信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旅游业发展之初,**县就将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旅游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交通方面,拓宽改造了八芹线、阳云线、阳杨线等干线公路,阳翼高速建成通车,开通了皇城相府连接晋阳高速的旅游专线公路、北留至九女仙湖旅游专线公路、西(凡)蟒(河)旅游专线公路。完成了贯通南部山区6个乡镇103个村庄的磨董公路休闲旅游道路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全县村村通、户户通总里程达到3980公里。

  在县城周围,建成了40公里长的绿道休憩生态圈,把县城六大森林公园串联起来,辐射范围达到35平方公里。把3个

  乡镇18个村纳入了田园经济生态圈。

  在通讯电力方面,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1座22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和13座35KV变电站。开展移动网络扫盲行动,实现了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改善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95%。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改、交通、农业、住建、环保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开展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四清一美”新农村建设,进行“五项整治”(垃圾污水整治、建筑立面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渠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户户实现了“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通讯)、“四达标”(住宿、餐饮、娱乐、卫生均达标),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四)制定从业标准,实行政策扶持。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县制定行业从业标准,规范了从业行为。针对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乐、酒店、餐饮、休闲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制定了规范和安全标准,出台了《**县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申报标准》、《**农家乐操作实务》、《**农家乐特色游旅游指南》、《关于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对农家乐宣传营销推介、建设审核、证件办理、税费减免等相关的政策进行了梳理、简化和规范,健全了乡村旅游质量

  监管体系,完善了乡村旅游建设标准。

  为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他们对“农家乐”采取了直补,每户农家乐建成验收后直补1万元。仅去年以来,县财政在这一项的投资就达到近10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8000多万元,带动每户农家乐年均增收约3万元。同时,灵活运用政策激励,把危房改造与农家乐建设相结合给予资金扶持,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服务农户为主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对全县农家乐、种植户、养殖户等进行创业意识、服务技能、经营理念、营销理念等专项培训。

  (五)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以1号文件来布局全县乡村旅游工作,**年以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快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年又以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形成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规划局、旅游局、公路局等单位各司其职,协作共建。**年,**县开展了科级干部“结对帮建农家乐”主题实践活动,县直单位350多名科级干部进驻5个乡镇的441个农户,帮助农民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年,全县第二批科级干部结对帮建农家乐共525户,已在全县18个乡镇全面铺开。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标准化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漂流、滑草等

  特色项目不断涌现,带动了山茱萸、木耳、蜂蜜、核桃等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六)大力宣传推广,打造“悠然**”品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品牌的打造和建设,改变了原有以景区为单位的宣传模式,整合县域内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打包”,对内挖掘文化内涵,体现特色,错位发展;对外以“悠然**”品牌整体向外推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重视品牌背后的文化挖掘工作。**县与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传统的商汤文化、兽医文化和远古文化研究,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同时,借助民间“乡贤”的力量,对县域内古堡、古寨、古村和古习俗等地域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研究。

  二是扩大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以多种形式、多种题材宣传**的风土人情。“悠然**”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几个与本地风土人情相关的微电影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三是举办赛事,组织节庆活动。**县委县政府抓住机会与知名机构、媒体合作,通过蟒河“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皇城央视“新年七天乐”、上庄《白鹿原》电视剧拍摄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与独特的地域人文风采。今年5月21日,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在**举行分站赛,这一国际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扩大“悠然**”旅

  游品牌的影响力。第一届中国**农业嘉年华活动也在筹备中。各乡镇也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结合时令特点,在各类节假日前举办农事节庆活动,如演礼杏花节、北留桃花节、寺头桑葚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三、对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对我市的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指导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目标明确、形成合力、一抓到底,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农民增收致富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咬定“旅游业”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全市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确定当地发展目标,只要认准目标,执著追求,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县抓住旅游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财政扶持,在城乡交通建设、通讯电力改善、新农村各项建设以及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中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着眼晋城全域旅游的大系统,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做好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公路与旅游景区支线公路建设,这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山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要件,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实施点线面片协调推进,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方法。**县立足本县旅游资源,找准优势,突出特色,聘请旅游规划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聘请国内旅游专家、学者为**旅游问诊把脉。通过高层智慧,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定位,使乡村旅游发展步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全市要整合各县(市、区)的旅游资源,整体谋划,整体布局,实施点线面片协调推进;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以此带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营销,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面对内陆山区交通、区位受到客观制约,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县通过聘请旅游界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赛事、活动,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打造**开放的平台,实现了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大发

  展。

  我们生活在“品牌”消费的时代,旅游品牌正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样如此,必须精心设计,全力打造自身的品牌。努力提升旅游产品丰富的内涵,不断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注重营销宣传,使得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五)不断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证。**县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全市各县(市、区)政府的统筹推动作用,形成整体合力。通过制定规划、制定从业标准、规范产品开发方向、创业培训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要重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环境,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积极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国有和民营资本、农户、个人投资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篇五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至4月,常委会组成

  了以李桂珍为组长的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赴我区恭城县和浙江省桐庐县、安吉县学习考察有关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分别出台了相应的财税、土地、投融资政策,扶持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农村产业多元化逐步形成,较好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蒙山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石表山景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景区1家(石表山景区);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9家;广西星级农家乐32家;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广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0家。全市乡村旅游年营业额6750多万元,直接带动就业6815人,间接带动就业2536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二)乡村旅游集聚区逐步形成

  **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扶贫攻坚战的开展,明确乡村

  旅游发展的定位,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科学引导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扶贫攻坚战”等一系列活动,加大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产业与乡村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镇髙堆村、梨埠镇沙地村、糯垌镇古河村、天平镇新马村、倒水镇三贵村、龙圩镇念村等乡村旅游集聚区。

  其中:蒙山镇高堆村有四星级农家乐2家,二星级农家乐1家,5公里范围内还有广西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而且邻近永安王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形成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模式,带动经济发展,该村的仙迹桃花岛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为我市乡村旅游区的示范点;岑溪市糯垌镇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以农业休闲、乡村度假、养生康体、休闲娱乐等为主体功能的生态乡村旅游区;藤县天平镇新马村有明督师袁公袁崇焕故里纪念碑等,20xx年北京“商战”旅游单位,把新马村选入“中国旅游风景名胜大典”;长洲区倒水镇三贵村依托碧浪湾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龙圩区龙圩镇念村依托苍海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逐步实现旅游脱贫。

  (三)品牌打造初显效应

  **市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影响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村(镇),如长坪“水韵瑶寨”乡村旅游区、道家村乡村旅游区、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万圣和渔家乐等为广大游客所熟知。以特色乡村旅游点为吸引物,以城市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为纽带,形成了生态乡村民俗游、渔家风情游、长寿养生游、古镇古村休闲观光游等特色精品线路。乡村旅游不仅创出了特色,而且发挥了品牌的市场效应。

  藤县道家村原为贫困村,20xx年,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石表山景区进村投资建设乡村旅游区,修建十多幢农家客栈,建设影视文化区,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划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区的带动,于**年成功创建**市第一家“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蒙山县长坪乡充分利用长坪村的独特民俗风情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招商引资建设天鹅湖宾馆,鼓励当地大学生返乡就业。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打造,于**年成功创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苍梧县沙堤村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建设运营主体为农民合作社,村民以资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统一经营管理,获利分红。这个经营模式有效整合乡村土地资源,长远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年春节期间,仙迹桃花

  岛共接待游客5.46万人,营业收入达35万元。

  二、**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市乡村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经营,整体推进不力,发展效果还不够理想,在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特色不鲜明

  从近两年的乡村旅游等级评定工作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乡村旅游企业没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体验项目策划欠缺。乡村旅游“灵魂”——“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真(自然)”没有做出来,吸引力不足、生命力不强。我市的贫困村也存在特色旅游资源不足,旅游开发乏力的问题。

  (二)发展模式滞后

  我市乡村旅游点大部分以“餐馆”、“养殖”小户自发经营为主,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很好地整合周边农民资源,导致乡村旅游点建设规模小、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我市各部门的扶贫资金没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帮扶、项目分散建设,没能形成合力。

  (三)基础设施薄弱

  我市乡村旅游交通条件差,乡村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薄弱。大

  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公共交通到达,乡村旅游业损失了一大部分没有车的消费群体,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现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车场不够用的尴尬现象。

  (四)经营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本地及周边村民为主,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从全市层面来看,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十分缺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人才严重不足。

  三、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规划,推进向产业化发展进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旅游业在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扶贫攻坚战的推进,对我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排查摸底,制订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根除乡村旅游业发展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推进不力的弊端,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确保乡村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

  (二)政府主导,形成广泛参与发展格局。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主导作用,重点选择一些乡村旅游、人文、民族、民俗的优势资源,向社会和企业推介,充分利用好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浙江省桐庐县、安吉县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桐庐县、安吉县政府把一些古建筑、民俗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向社会和企业推介,吸引企业资金整体购买这些古建筑、民俗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政府明确古建筑、民俗的保护要求,确定企业开展古建筑、民俗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方向,企业完成项目建设后,原古建筑、民俗的农民作为企业员工,参与经营,使乡村旅游业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曾在去年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江南水乡乌镇就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典范。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蒙山县长坪乡“水韵瑶寨”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山高路窄弯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却步;藤县石表山景区道路达不到二级路的标准等,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我区的恭城县和浙江省的桐卢县、安吉县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们把有限的资金整合后向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倾斜,以点带面,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乡村旅游道路多为地方管辖,单

  靠我们本级财政投入,财力有限,难以取得根本改善。我市有关部门要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设立了旅游发展基金,在开展扶贫攻坚战中,也有一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一定要大力争取,与我们本级资金配套,加大投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

  (四)依托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农业基础好、优质农副产品众多的优势,自然、生态、山水等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体现本地乡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各县(市、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显著特色的景区景点,做好发展规划,设计好乡村旅游线路,稳步推进,不断完善,把优质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如蒙山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中老年养生基地”、“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优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年7月蒙山县被列入20个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来,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长寿养生、历史文化、武侠文化、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品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稳步推进,**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8亿元。

  (五)强化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市场宣传推广,提高我市乡村旅游的市场认知度,广泛吸引游客。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好乡村旅游营销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引导游客从食宿、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引导。如浙江省安吉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服务和引导,建筑设计部门根据本地特点,为农民做好几十种类型的房屋设计,每当农民建房时,都为农民提供无偿设计,经过多年的引导和服务,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整齐划一的新农村村落,对游客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篇六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习俗等资源,侧重为游客提供参与体验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业,同时也是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市的农家乐、民俗旅游、特色村寨、农业主题乐园、郊野田园度假村等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为进一步了解**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近期,**市统计局、文旅委联合开展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当涂县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花山区濮塘风景区的5个村、12个旅游经营户,进行入村入户

  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但仍存在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规模化发展存在瓶颈等问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多方发力,共同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市地处皖苏边界、长三角腹地,有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褒禅山景区以及濮塘、横山风景区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文旅产业促进转型发展,出台了《文化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并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市旅游业的“重头戏”。通过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褒禅山香泉温泉度假带、长江旅游带、凌家滩文化园区、濮塘度假区、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横山生态旅游区等“二带四片区”旅游资源,推进濮塘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培育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县蔬菜博览园、横山农业示范园等,已形成了若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42家,其中五星级15家,四星级38家。调查的5个村,**年底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134户,比上年增长5.5%;参与乡村旅游业的人数669人,比上年增长17.8%;调查的12户经营户实现旅游收入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二)全力打造特色品牌,错位发展格局初显。**市充分挖掘和开发当涂民歌、含弓戏、和县庐剧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当地自然禀赋,打造出桃花节、含山采茶赏花月、和县农业嘉年华、含山老鹅汤美食节、和县香泉梨花节、濮塘山地车两人追逐赛等10余个品牌活动。向国内外推出“七彩乡云”7条乡村旅游线路,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市乡村旅游节,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当涂县桃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大青山东麓,与李白墓园相毗邻,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该村“以节兴游”,自20xx年开始,每年举办“桃花节”和“采摘节”,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不仅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挖掘,还带动了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农户开展乡村旅游的经营户达到102家,占全村户数的6.1%,参与乡村旅游业的人数35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7.6%,**年全村接待游客7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

  花山区濮塘自然风景区位于**市东部的濮塘山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双板、凤山、黄里、濮塘四个行政村,素以竹海、古树、清泉、钟鼓“四绝”闻名遐迩。近年来,该风景区“以景兴游”,凭借自然风景的资源禀赋,加快濮塘国家度假公园建设,为田园乡村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时尚气息和现代元素。目前共有农家乐经营户近50户,其中星级农家乐

  29户,**年共接待游客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调查的6户经营户实现旅游收入3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

  (三)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组织化经营初显成效。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达到规模化经营,部分地方开始探索组织化经营的新模式。当涂桃花村以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为契机,将餐饮民宿作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主攻方向,由村集体、农家乐经营户、国有投资公司等经营主体以土地、品牌、资金等入股,组建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仅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变革进行了探索,同时盘活了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了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年,濮塘风景区成立了首个农家乐协会——花山区濮塘农家乐协会,促成首批10家农家乐成员单位形成“全面合作、抱团发展”的局面,推动了濮塘地区农家乐的发展,也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旅游深度与广度不够。旅游产业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主要围绕“吃”做文章,产业链条尚不够健全。调查的5个村中,经营民宿的仅占10.4%,经营旅游商品的经营户仅占9%,超过五成的游客逗

篇三: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县地处泛珠三角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廊道上,位于市南面、区东北部,隶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人民政府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联合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大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行引导,为旅游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立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发挥乡村旅游示范作用,对各示范点的特色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县旅游示范基地,将**示范片作为县发展的龙头示范片,纵深推动**、**等示范片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而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色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里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名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本土特色旅游项目,使田园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目,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行开发,为游客营造一个民风特色和乡土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将其全部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大生态环保、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水和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色茶园、庭院大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目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五)结合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

  县不仅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皇室贡品”芋,同时县的生猪、马蹄、生姜、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闻名,故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花卉、桑蚕、速丰林、中草药等上,以“生态、绿色、体验、休闲”为主题,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构建,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向导,在农村的依托下,打造一个民俗文化、自然生态、农林牧渔以及田园景观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训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县旅游发展的动力源。

篇四: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通用1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

  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

  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

  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2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一)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

  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

  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

  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

  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网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3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xx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

  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

  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

  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4一、主题:XX区乡村旅游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座谈会、查阅史料、实地察看和走访群众的方式,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三、调研情况

  (一)XX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XX区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旧改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每到周末节假日,终日埋头在

  都市打拼的人们到乡村山间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景区观光休闲、游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年代秀”、“阿陈草堂”等。因为市场有需求,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现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景区农户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游玩一天的旅客,为其提供餐饮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除种田、“吃山”之外的挣钱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就给予了它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经验指导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梅岭狮子峰景区内的泮溪村现已打造成了一个农家乐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农家乐30余家。

  (二)XX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们认为,XX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XX区发展旅游起步还算是比较早的,19xx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梅岭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已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XX市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湾里定位为XX市的后花园来加以建设。但由于之前经验不足等原因,旅游景区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特色风光和文化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区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互利共赢的产业。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过去,湾里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湾大道。随着南昌城市的发展,着力改造、升级、规划昌湾公路、云湾公路、红湾公路,这3条公路的建设,已“打通”了湾里的价值,为湾里纳入南昌城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xx年1月南昌西外环高速的开通,使湾里进一步连通了外界。湾里至昌北国际机场开车只需15分钟左右,比XX市区至昌北国际机场的距离还要近。作为赣粤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环还连通了福银高速公路。今年XX区还开通了周末及节假日南昌城区至梅岭旅游景区的160路公交专线为居民来湾里休闲旅游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为我们的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全区山丘起伏,河谷纵横,整个地貌属丘陵低山区。西南部以低山高丘为主,东北部多为低丘岗地,东南部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药湖为841.4米。全区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丰富。全区年平均气温14.5℃—17.6℃,气候凉爽,特别是梅岭一带,气温比市区低3—5℃,素有“小庐山”之美誉。森林覆盖率为73.7%,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湾里境内层峦叠嶂,高山田园,风景如画,是一个山林秀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积翠”所在地。岳飞、王安石、欧阳修等230多位历史名人曾到此游历,留下名诗佳作480多篇。梅岭拥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整个梅岭森林秀茂、植被繁盛,属国家保护的就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金钱松等,古桂银杏、苍资劲态、兰花杜鹃、幽香亮彩、松涛竹海、无风自凉、山花野果、扑鼻声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XX市的“后花园”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2015年完成的梅岭古镇一条街,大大改变了梅岭集镇面貌、景区环境,景区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们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我们除了拥有已被列入民俗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罗亭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以外,还有为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黄帝乐臣伶伦炼丹之处,是中华民族音乐发祥地,南昌“洪都”称谓亦由此而来。皇姑墓、林彪别墅、秦人洞、紫阳宫、望云阁、翠岩寺、天宁寺等一批历史古迹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节、泼水节、啤酒节、纳凉节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的农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XX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穷乡僻壤的农村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区还有部分村庄无线信号接收不稳定,大部分村落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村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

  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四)XX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XX区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强区。我们认为XX区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1、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其一、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罗亭生态有机蔬菜大观园、现代化药材种植示范地、高山生态有机茶园、高山养殖场、纯天然有机果园、花卉苗木园、生态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药材和高山养殖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XX市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其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风景名胜地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不同档次的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其三、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XX市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水库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

  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户外运动场地。着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市际市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比赛等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梅岭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村农民、农户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2、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XX区的旅游发展了许多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我们可借鉴江西省旅游办的好的乡村旅游经验,如鹰潭的龙虎山、上饶的三清山、九江的庐山等,它们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在梅岭立新村做乡村旅游试点,该村在梅岭主峰景区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有高山生态养殖场、人口较少等良好条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主峰景区出入处开通一条旅游专线或增设旅游观光缆车,既能接送游客进村,又能方便农民下山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此外,还需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该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席、沙箕、笔筒等竹制产品,年糕、红薯片、印米团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点小吃。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旅游部门专人指导,抓好样板带动XX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XX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我们认为XX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走好四条路,铺好四条道。

  1、走好四条路

  其一、走好乡土特色的路。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其三、走好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其四、走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铺好四条道

  其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XX区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其二、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农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其三、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湾里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其四、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太平心街的“啤酒节”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XX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5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潜力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

  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20xx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

  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xx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20xx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

  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

  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对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xx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

  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

  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

  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在各高速路口、进区道路口,统一设置广告牌和引导牌,并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景区题字;编印我区旅游精品线路图和观光休闲旅游指南手册;摄制反映我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片,集中进行营销推介。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央视、天津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大型实体演艺项目、竞技比赛(如自行车、马拉松、水上竞技),征集创作(如楹联、诗词、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6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

  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本文转载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

  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

  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

  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5、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省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三、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潍坊杨家埠每年都会推出让游客亲自制作年画的活动,亲身体验的感觉。备受游客尤其是韩国客人的欢迎。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长岛的“渔家乐”就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干净、卫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应比较不错。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7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

  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提出

  “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底,贵州农村有53.2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歌对唱。如今却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

  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8如何借助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适合我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4月8日—5月5日,组织专题调研工作专班,深入到业州、高坪、红岩、花坪、景阳等乡镇实际调查走访,并到恩施、咸丰、利川等旅游业发展较快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学习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建始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上而言,其主要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对于我县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效扩大内需及拉动消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富农、以旅富农,实现旅游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二、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快,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流泉飞瀑、植被繁茂、景致众多。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野三河,有清江画廊之称的景阳河,有奥陶纪石林代陈沟,有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县内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体气候明显。加之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0%,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地,有湖北后花园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县除了拥有“建始直立人”这一世界级特质旅游文化品牌外,这里还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有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土家交响乐的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政要吴国桢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同时,我县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区位条件凸显。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318国道、209国道、清江黄金水道贯通全境,全县已构成立体型交通网络。我县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小时车程内。乡村旅游的客户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将为建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气,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4、地域人文环境优越。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乡村居民,这些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适宜打造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景区开发起步较快,发展平台初具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野三河景区由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2.2355亿元。该景区地跨花坪、景阳、高坪三个乡镇,规划总面积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区现已步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计划于2011年试营业,2012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业界认为是湖北省最具成长的旅游景区之一。云雾灵山景区由恩施今大集团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1.32亿元,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11年底试营业。该景区是恩施州最具后发优势的城郊公园,景区所在的代陈沟村已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长岭岗林场则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度假旅游圣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必将为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乡村旅游发展业已起步,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一部分农户依靠自家的基础条件,开办起了农家乐,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村办起了农家乐试点。随着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娱乐渐成时尚,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农家乐”、红土坪的“泳丰山庄”等,对应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对应新农村建设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为引导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高坪、花坪等乡镇还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100多家,每年农家乐综合接待收入近千万元。农家乐从一产生就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够。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现有的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农户借助自己家的优势和基础条件,自发的发展起来的,乡镇政府和旅游职能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盲目建设现代化的接待设施,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乡土特色不明显,致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盲目趋同发展的现象。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到位,缺乏科学指导。我县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主要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目前还处在散乱状态,绝大多数农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础设施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发展活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仅仅只能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服务。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9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x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

  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

  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有其成功

  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马桥乡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0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xx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xx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

  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xx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2.9万株,种植蜀葵2.5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xx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

  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xx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xx时报》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镇的观光农业项目总体规模狭小,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较大。由于我镇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会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枣、苹果采摘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还将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比较外地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搞好项目区道路、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筑起针对东营东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总体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从客流量上进一步促进物流和资金流。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努力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扩大乡村游半径。

  三是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针对冬枣、苹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我镇在现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枣三种种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链条,大大延长了采摘期;千亩苹果园在现有国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时,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采摘、购物、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项目,如特色文化习俗、历史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1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xx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

  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

  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2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们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建始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全县,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建始已经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铁路也即将通车。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加上两条国道、清江水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便捷的交通将为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7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

篇五: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发展调研报告1】

  县政协于20XX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

  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

  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2】

  20XX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

  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3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13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

  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

  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 乡村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