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13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13篇)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百度文库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13篇),供大家参考。

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13篇)

篇一: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百度文库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

  龙江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与中国的京剧、评剧、昆曲、越剧等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发展较晚。龙江剧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是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它诞生以来,就和其他地方戏曲如山东吕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龙江大地上广为传播。

  龙江剧是在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经验,经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发展成熟。

  一、唱腔音乐

  龙江剧的唱腔音乐是以东北二人转、拉场戏音乐为基础,适当吸收东北民歌、皮影戏、大鼓等民间音乐中的精华并借鉴其他兄弟戏曲剧种音乐长处,按戏曲音乐的创作规律,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探索,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由于龙江剧深深植根于黑龙江民间文艺的沃土中,同当地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乡土之情,知音之交;又同龙江人一样朴实、粗犷;词曲新鲜好听,通俗易懂,内容又贴近百姓的生活,所以深受龙江黑土地广大群众的欢迎。

  龙江剧的唱腔音乐主要选用[四平调](包括[花四平]、[盘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家乡])为贯穿主调。选用[武咳咳]、[文咳咳]、[喇叭牌子]、[锔大缸]、[哭糜子]、[打枣调]、[梨花五更]、[红柳子]、[大佛调]、[大救驾]、[纱窗外]等曲牌为辅助曲调。这些曲牌被吸收到龙江剧里之后,通过旋律、节奏、节拍、调性、调式的变化以及采用摘句、集曲、气腔、换调等手法,创造出新声腔。唱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则以唱腔主调为贯穿,联接、融合辅助曲调的板腔体的音乐特征,又兼有曲牌联套体的长处,它既可以从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的二人转曲牌中汲取精华,又可保持本剧种腔系的完整。

  龙江剧音乐总结了行腔、落音、甩腔、锁腔的规律并确定了定腔、定调、定板式、定过门的规范方法。定腔,就是确定主调的基本腔身和形成腔系。龙江剧确定[四平调]、[盘家乡]的唱腔主调。定调,就是把每个腔系中的主调调高固定下来,并根据它的落音关系固定弦口。定板式,就是一律以板式速度来命名板式。设计了原板、慢板、中板、快板、紧板、散板。定过门,就是确定唱腔过门音乐的伴奏形式。在继承、运用二人转、拉场戏曲牌中的堵挂、垫挂、学舌、拖腔、咬尾巴等过门音乐,创出新的过门音乐,形成完整的过门音乐形式。

  龙江剧的曲牌音乐,是以二人转曲牌为主,东北唢呐曲为辅,通过继承、融合、创新、逐渐积累和形成了具有本剧种特点和风格的曲牌音乐。

  龙江剧的乐队组织,是以民乐为主,吸收西洋乐器的中西混合编队。主奏乐器为板胡、唢呐。并选用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组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成。打击乐器中的乐件基本上与梆子系统剧种乐件相同。但音乐和锣鼓点不完全同京剧、评剧等大戏,是在东北大秧歌的锣鼓点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新的龙江剧锣鼓音乐。论文联盟www.LWlm.Com

  二、表演艺术

  龙江剧的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有三:一是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等说唱演员的表演;二是东北民间舞蹈和大秧歌;三是继承、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分行当,讲程式。但它的表演艺术在戏曲化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活化。人物虽也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但强调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强调演人不演行。

  龙江剧也讲唱、念、做、打四功,也有较严格的程式。唱讲究韵味,有腔、调、板、眼之分。念要念出龙江人的乡土味,也讲抑扬顿挫,节奏旋律。做有手绢功、扇子功、水袖功。

  龙江剧的手绢功技巧来自二人转。手绢除了耍里片、外片、鸳鸯片等十几种手绢花外,尚可以出手,出手技巧要求很高,有平飘、背飘、过顶飘、竖顺飘、绕脖飘、回旋飘、竖转飘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脚的飘、勾、甩绢多种。

  龙江剧的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

  龙江剧的水袖功,有异于京剧和评剧。其特点一是长,一般在三尺以上,这就增加了抖、提、掸、甩、耍的难度;二是花样多,有里片袖、外片袖、鸳鸯袖等;有各种缠袖,如:单浪、双浪袖等;还有展翅急勾、软肩展浪、单翻拍手、里竖翻分等各种旋花袖。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打的方面主要是借鉴京剧和评剧等戏曲剧种的刀枪把子的套子,但也有许多创新。《双锁山》里刘金定与高君保的对打,就糅合了许多二人转的动作,创造了新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除了四功外,还强调手、眼、身、法、步。尤重手功、腰功、扭功、步法。龙江剧的手功,包括手、腕、臂、肩的训练。腰功训练的名目有涮腰、顶腰、顺腰、晃腰等十来种。扭功是龙江剧独有的,有凤展双翅、风摆杨柳、鸳鸯戏水、燕平展翅、怀中抱松、十字双莲等十几种扭法。龙江剧的步法,主要学自东北大秧歌和二人转舞步。有前踢步、后踢步、十字步、三步半、腕子步、连环步、拧步、抽步、跺步、踮步、颤步、撤步、跳步等二十多种步法,龙江剧的表演艺术遵循戏曲表演规律,大胆继承,勇于借鉴,敢于创新,创造了一些包括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与研究,现已形成唱腔节奏明快而多变化,旋律挺拔高亢,表演粗犷、活泼、风趣、明快,独具特色,使龙江剧成为我国地方戏曲中的一个优秀剧种。□

篇二: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中国戏曲大全-百度文库

  ---------------------------------精选公文范文--------------------------中国戏曲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中国戏曲种类分类大全

  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精选公文范文----------------1

  ---------------------------------精选公文范文--------------------------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

  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精选公文范文----------------2

  ---------------------------------精选公文范文--------------------------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

  龙江剧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淮剧

  嗨子戏

  ----------------精选公文范文----------------3

  ---------------------------------精选公文范文--------------------------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

  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

  歌仔戏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剧

  粤西白戏

  临剧

  ----------------精选公文范文----------------4

  ---------------------------------精选公文范文--------------------------

  海南省:

  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精选公文范文----------------5

  ---------------------------------精选公文范文--------------------------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

  藏剧

  篇二: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意义: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

  一、国粹——京剧

  (一)

  京剧的起源

  ----------------精选公文范文----------------6

  ---------------------------------精选公文范文--------------------------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

  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

  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

  京剧脸谱不但----------------精选公文范文----------------7

  ---------------------------------精选公文范文--------------------------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

  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精选公文范文----------------8

  ---------------------------------精选公文范文--------------------------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

  昆剧特色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

  ----------------精选公文范文----------------9

  ---------------------------------精选公文范文--------------------------

  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

  昆剧里程碑及现状

  昆剧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得力于大师巨匠们的扶持推动。他们每一次卓有成效的

  努力,便构筑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里程碑:魏良辅创制新腔,梁辰鱼又将清唱的音乐变成戏曲声腔;汤显祖的创作与沈璟的规范格律,引发了昆剧创作的热潮;洪昇、孔尚任振衰起敝,使昆剧呈现中兴气象;浙江苏昆剧团的“传----------------精选公文范文----------------10

  ---------------------------------精选公文范文--------------------------字辈”编演《十五贯》,让昆剧起死回生;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了一条昆剧在新时代演出的成功之路。

  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情况通报。但昆剧目前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

  1、编剧人才严重缺乏

  2、传统剧目严重流失

  3、院团经费严重不足

  4、昆曲生源严重匮乏

  5、缺乏昆曲演出剧场

  三、脍炙人口的黄梅戏

  (一)“水戏”

  黄梅戏班坚持草根文化和时尚元素相结在挖掘老戏潜力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化元素,通过

  “水戏”,不断创编、改编剧目,创新演出样式,让观众既耳熟能详,又有新鲜感,既保持了浓郁的原汁原味,又在表演上、剧情上更贴近群众和时代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喜爱所谓

  “水戏”,是指黄梅戏中只有大致的故事情节,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出时全。凭演员即兴发挥的演出剧目----------------精选公文范文----------------11

  ---------------------------------精选公文范文--------------------------或模式,又称

  “放水戏”。

  “水戏”的特点:

  1.

  创作随机,演员主体。演出时,演员只需记住自己角色的定位,根据剧情和自己扮

  演的角色凭经验即兴发挥。

  2.

  演出灵活,高效多产。只要你想看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天天不重样

  3.

  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三)黄梅戏艺术

  1、质朴性:人们一般认为黄梅戏是从采茶、花鼓等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青阳腔的直接渊源。民间歌舞也好,青阳腔也好,都是以质朴为特征的艺术品种,黄梅戏继承并发扬了它们的质朴性,形成自已的审美情趣。我认为,质朴性不仅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质朴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这使黄梅戏的表演有了现实的基础和当代的品格,也与浮华、外在、“洒狗血”划清了界限。

  2、大众性:黄梅戏的大众性体现在追求观众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间找寻更多的共同点。作为演员,----------------精选公文范文----------------12

  ---------------------------------精选公文范文--------------------------让很多的观众说“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梅戏的表演,以生活化为基础,吸纳戏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众面比较宽。大众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在变化着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众”与今天的“大众”,欣赏艺术的口味是有差异的,所以,黄梅戏表演艺术追求的大众化,一定是发展的、进步的。

  三、其他地方戏剧

  (一)

  评剧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二)

  越剧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落地唱----------------精选公文范文----------------13

  ---------------------------------精选公文范文--------------------------书)发展而成。

  发祥于上海。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前身是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具体历经“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越剧”的称谓演变)。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

  (三)

  粤剧

  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由于海外的华人有许多是广东人的后裔,所以在海外的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又保留昆山腔、戈阳腔、广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乐曲和时调,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

  (四)

  湘剧

  ----------------精选公文范文----------------14

  ---------------------------------精选公文范文--------------------------

  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作“长沙湘剧”。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

  豫剧

  河南豫剧是我国主要的剧种之一,特色鲜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腔圆润、节奏明快。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精选公文范文----------------15

  ---------------------------------精选公文范文--------------------------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总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都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谱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动作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篇三:中国传统戏曲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课后感想

  学号:

  ----------------精选公文范文----------------16

  ---------------------------------精选公文范文--------------------------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课后感想

  岁月如梭,曾经台上浓妆淡抹的戏子们仿若还在另一个时空舞出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粉末人生。少数人还在追逐着他们的脚步,为了这国粹的传承,用他们的方式演绎着曾经的欢乐与悲伤的故事。

  当知道大学选修课里开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这门课时,毫不犹豫的确定了它。即使我对它知之甚少,也只了解一些京剧,不外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但是却能将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故事也深刻生动。选这门课不求能将之发扬光大,但求能更加了解体悟古人留下的精粹,感悟人生。

  都说戏如人生,或许你也会在戏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千姿百态的人生,总有那么一个会与你产生灵魂的共鸣。舞台上哪怕是配角的一分钟,甚至半分钟的出场,或许在台下他们已努力了几个月乃至几年。发间的汗水,拉筋的苦楚,动作的严苛,所有----------------精选公文范文----------------17

  ---------------------------------精选公文范文--------------------------的苦痛与辛酸都在那短短的一幕舞台剧的音乐下,化成甘露,暖人心脾,给大家带了欢乐,也许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了。

  记得我们学校在腾辉活动中心邀请过一次秦腔表演,我为此写过一篇随笔,因为真的感触很深。在这个甚嚣尘上的闹市里,红灯绿酒,人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内心的宁静显得难能可贵,在表演伊始,我也如众人一般急不可待的想溜出去,但是看着台上他们表演时专注的表情,嘹亮的嗓音,认真的态度,我自觉羞愧。真的是对老祖宗留下的精华传承少了一份耐心与重视,当我也沉下心去融入这场戏时,我仿佛穿梭了时空,自己好像置身与老式木楼,磕着瓜子喝着茗茶,身

  穿马褂看着台上的表演,拍手叫好。也许就是这次亲身经历的表演,促使我想要更加了解戏曲,最终选了这门课。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精选公文范文----------------18

  ---------------------------------精选公文范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精选公文范文----------------19

  ---------------------------------精选公文范文--------------------------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精选公文范文----------------20

  ---------------------------------精选公文范文--------------------------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戏曲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21

篇三: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龙江剧表演艺术探究-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龙江剧表演艺术探究

  作者:王健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

  要:龙江剧是在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经验,经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发展成熟。本文着重阐述龙江剧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其剧种风格。

  关键词:龙江剧;艺术特征;剧种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45-01

  龙江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与中国的京剧、评剧、昆曲、越剧等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发展较晚。龙江剧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是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它诞生以来,就和其他地方戏曲如山东吕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龙江大地上广为传播。

  一、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龙江剧的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有三:一是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等说唱演员的表演;二是东北民间舞蹈和大秧歌;三是继承、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分行当,讲程式。但它的表演艺术在戏曲化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活化。人物虽也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但强调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强调演人不演行。

  龙江剧也讲唱、念、做、打“四功”,也有较严格的程式。“唱”讲究韵味,有腔、调、板、眼之分。“念”要念出龙江人的乡土味,也讲抑扬顿挫,节奏旋律。“做”有手绢功、扇子功、水袖功。

  龙江剧的手绢功技巧来自二人转。手绢除了耍里片、外片、鸳鸯片等十几种手绢花外,尚可以“出手”,出手技巧要求很高,有平飘、背飘、过顶飘、竖顺飘、绕脖飘、回旋飘、竖转飘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脚的飘、勾、甩绢多种。

  龙江剧的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

  龙江剧的水袖功,有异于京剧和评剧。其特点一是长,一般在三尺以上,这就增加了抖、提、掸、甩、耍的难度;二是花样多,有里片袖、外片袖、鸳鸯袖等;有各种缠袖,如:单浪、双浪袖等;还有展翅急勾、软肩展浪、单翻拍手、里竖翻分等各种旋花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打”的方面主要是借鉴京剧和评剧等戏曲剧种的刀枪把子的套子,但也有许多创新。《双锁山》里刘金定与高君保的对打,就糅合了许多二人转的动作,创造了新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除了“四功”外,还强调“手、眼、身、法、步”。尤重手功、腰功、扭功、步法。龙江剧的手功,包括手、腕、臂、肩的训练。腰功训练的名目有涮腰、顶腰、顺腰、晃腰等十来种。扭功是龙江剧独有的,有凤展双翅、风摆杨柳、鸳鸯戏水、燕平展翅、怀中抱松、十字双莲等十几种扭法。龙江剧的步法,主要学自东北大秧歌和二人转舞步。有前踢步、后踢步、十字步、三步半、腕子步、连环步、拧步、抽步、跺步、踮步、颤步、撤步、跳步等二十多种步法,龙江剧的表演艺术遵循戏曲表演规律,大胆继承,勇于借鉴,敢于创新,创造了一些包括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二、龙江剧剧种风格的再造

  唱腔演唱艺术,是戏曲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不看演出只听演唱,就会分辨出不同剧种。其主要判断依据,就是不同剧种唱腔演唱的不同风格与不同韵味。

  例如京剧唱腔风格的博大精深、评剧唱腔风格的通俗浅显、湖南花鼓戏唱腔风格的活泼清新、越剧唱腔风格的低回婉转以及豫剧的河南味儿、吕剧的山东味儿、河北梆子的河北味儿、晋剧的山西味儿等等,也都从唱腔的演唱风格体现出来。

  同样,龙江剧旦角唱腔的演唱艺术,也首先以再造剧种风格为重任。

  之所以称为“再造”,是因为龙江剧与吉剧都是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音乐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地方戏曲新剧种,二者又同时产生,并都以“咳腔”、“帽腔”、“柳腔”为“三大声腔”体系。

  从总体上说,龙江剧旦角唱腔的演唱风格,是火爆粗犷、豪放热烈的风格,与吉剧旦角唱腔的清丽细腻、活泼流畅的演唱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从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的演唱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明。

  例如她在龙江剧《双锁山》、《皇亲国戚》、《柳荆荆传奇》、《木兰传奇》等戏中扮演的刘金定、杏花、柳荆荆、花木兰等人物的唱腔,都注重剧种风格的再造,并收到了喜人的艺术效果。

  三、龙江剧打造的行当唱腔

  行当,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行当唱腔也随之成为戏曲唱腔演唱艺术的一大特点。旦角唱腔当然也如此。

  就一般情况而言,旦角中的青衣唱腔,演唱风格以含蓄、端庄见长;花旦唱腔风格以明亮秀丽、活泼明朗为主;刀马旦唱腔基本上与花旦唱腔相近,不过柔中见刚、美中求健。龙江剧旦角唱腔的演唱艺术,则在共性中强化个性,并通过个性反映共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例如龙江剧的青衣唱腔,在深沉厚重、端庄大气中透出朴实真挚之风;龙江剧的花旦唱腔,也在活泼秀丽、明朗清新中透出刚健火爆之气;龙江剧的刀马旦唱腔,同样强调突出了刚健挺拔、俏丽雄劲的特色。

  四、结语

  总之,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与研究,现已形成唱腔节奏明快而多变化,旋律挺拔高亢,表演粗犷、活泼、风趣、明快,独具特色,使龙江剧成为我国地方戏曲中的一个优秀剧种。

  参考文献:

  [1]王剑飞.继承与创新——龙江剧与二人转表演艺术之比较研究[J].戏剧文学,2003(02).[2]王春华.地方戏的地域美[J].文化艺术研究,2005(04).

篇四: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中国戏曲大全-百度文库

  中国戏曲大全

  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县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第二篇范文: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意义: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

  一、国粹——京剧

  (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京剧

  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昆剧特色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

  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

  (二)昆剧里程碑及现状

  昆剧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得力于大师巨匠们的扶持推动。他们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便构筑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里程碑:魏良辅创制新腔,梁辰鱼又将清唱的音乐变成戏曲声腔;汤显祖的创作与沈璟的规范格律,引发了昆剧创作的热潮;洪昇、孔尚任振衰起敝,使昆剧呈现中兴气象;浙江苏昆剧团的“传字辈”编演《十五贯》,让昆剧起死回生;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了一条昆剧在新时代演出的成功之路。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情况通报。但昆剧目前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1、编剧人才严重缺乏2、传统剧目严重流失3、院团经费严重不足4、昆曲生源严重匮乏5、缺乏昆曲演出剧场

  三、脍炙人口的黄梅戏

  (一)“水戏”

  黄梅戏班坚持草根文化和时尚元素相结在挖掘老戏潜力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化元素,通过“水戏”,不断创编、改编剧目,创新演出样式,让观众既耳熟能详,又有新鲜感,既保持了浓郁的原汁原味,又在表演上、剧情上更贴近群众和时代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喜爱所谓“水戏”,是指黄梅戏中只有大致的故事情节,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出时全。凭演员即兴发挥的演出剧目或模式,又称“放水戏”。“水戏”的特点:1.创作随机,演员主体。演出时,演员只需记住自己角色的定位,根据剧情和自己扮演的角色凭经验即兴发挥。2.演出灵活,高效多产。只要你想看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天天不重样3.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三)黄梅戏艺术

  1、质朴性:人们一般认为黄梅戏是从采茶、花鼓等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青阳腔的直接渊源。民间歌舞也好,青阳腔也好,都是以质朴为特征的艺术品种,黄梅戏继承并发扬了它们的质朴性,形成自已的审美情趣。我认为,质朴性不仅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质朴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这使黄梅戏的表演有了现实的基础和当代的品格,也与浮华、外在、“洒狗血”划清了界限。2、大众性:黄梅戏的大众性体现在追求观众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间找寻更多的共同点。作为演员,让很多的观众说“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梅戏的表演,以生活化为基础,吸纳戏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众面比较宽。大众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在变化着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众”与今天的“大众”,欣赏艺术的口味是有差异的,所以,黄梅戏表演艺术追求的大众化,一定是发展的、进步的。

  三、其他地方戏剧

  (一)评剧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二)越剧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前身是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具体历经“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越剧”的称谓演变)。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

  (三)粤剧

  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由于海外的华人有许多是广东人的后裔,所以在海外的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又保留昆山腔、戈阳腔、广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乐曲和时调,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

  (四)湘剧

  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作“长沙湘剧”。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豫剧

  河南豫剧是我国主要的剧种之一,特色鲜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腔圆润、节奏明快。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总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都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谱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动作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第三篇范文:中国传统戏曲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课后感想

  学号: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课后感想

  岁月如梭,曾经台上浓妆淡抹的戏子们仿若还在另一个时空舞出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粉末人生。少数人还在追逐着他们的脚步,为了这国粹的传承,用他们的方式演绎着曾经的欢乐与悲伤的故事。当知道大学选修课里

  开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这门课时,毫不犹豫的确定了它。即使我对它知之甚少,也只了解一些京剧,不外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但是却能将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故事也深刻生动。选这门课不求能将之发扬光大,但求能更加了解体悟古人留下的精粹,感悟人生。都说戏如人生,或许你也会在戏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千姿百态的人生,总有那么一个会与你产生灵魂的共鸣。舞台上哪怕是配角的一分钟,甚至半分钟的出场,或许在台下他们已努力了几个月乃至几年。发间的汗水,拉筋的苦楚,动作的严苛,所有的苦痛与辛酸都在那短短的一幕舞台剧的音乐下,化成甘露,暖人心脾,给大家带了欢乐,也许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了。

  记得我们学校在腾辉活动中心邀请过一次秦腔表演,我为此写过一篇随笔,因为真的感触很深。在这个甚嚣尘上的闹市里,红灯绿酒,人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内心的宁静显得难能可贵,在表演伊始,我也如众人一般急不可待的想溜出去,但是看着台上他们表演时专注的表情,嘹亮的嗓音,认真的态度,我自觉羞愧。真的是对老祖宗留下的精华传承少了一份耐心与重视,当我也沉下心去融入这场戏时,我仿佛穿梭了时空,自己好像置身与老式木楼,磕着瓜子喝着茗茶,身

  穿马褂看着台上的表演,拍手叫好。也许就是这次亲身经历的表演,促使我想要更加了解戏曲,最终选了这门课。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

  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篇五: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龙江剧表演的行当化-百度文库

  龙江剧表演的行当化

  作者:谢小艳

  来源:《剧作家》2020年第3期

  谢小艳

  东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如龙江剧、龙滨戏、拉场戏和吉剧等,均脱胎于二人转,因而其表演继承了母体艺术的曲艺表演特征,比如诙谐性和通俗性。同时,东北的地方戏在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其他成熟剧种的表演程式并化为己用,因而表演中也带有非常强的戏曲艺术的表演特征,比如虚拟性和写意性。如何能更好地演绎东北地方戏,让表演既能体现出戏曲的审美特征又不失东北地方戏的韵味,笔者仅从自身多年的龙江剧表演经验出发,略谈对龙江剧表演的行当化认识。

  龙江剧的表演要有行当化的意识。龙江剧的行当划分并不像昆曲、京剧等具有较长实践历史的成熟剧种那样细致和严谨,它的行当划分更大程度上是从二人转的丑旦两大角色转化而来的。由一人跳进跳出扮演多个角色的表演方式,也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承担青衣、花旦、老旦和彩旦等多个行当的表演,因而行当的划分较为宽泛。很多龙江剧演员有过二人转表演的经历,因而在只饰演单一角色进行龙江剧的表演时,他们的行当意识就较为淡薄和模糊,不能将某一行当的程式一以贯之。这也是在龙江剧的演出中某些角色会给观众留下人物性格不稳定的感觉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行当的划分绝非一种技术的归类,甚至可以说,行当和程式才是戏曲的本质。评论家王评章对行当有过一段精妙的阐述,他说:“行当、程式是由许多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高度抽象提炼出来的,是丰富的人生、人性、人情的浓缩,也是古人(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人生经验、艺术经验和集体智慧的浓缩。”带着行当的意识去表演,就意味着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类型人物的划分,究竟是娴静端庄的青衣,还是俏皮可爱的花旦?是沉稳慈祥的老旦,还是插科打诨的彩旦?这些行当程式化的动作和唱腔在约束了角色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角色特有的外部特征、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表演者只有做到心中有行当,舞台上才会有角色。我在龙江剧《一方县令》中饰演县令夫人刘氏,通过对剧本和人物的分析以及导演的启发,我认识到这个人物实则是彩旦,因此在表演上我始终坚持着这一行当意识,较为成功地刻画了刘氏这个角色。

  在文化行政部门不断提倡和鼓励现实题材创作的今天,强调龙江剧表演的行当化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说演员可以通过对行当的认知走入历史剧中的人物,准确拿捏表演尺度的话,那么现代戏中的行当意识就是打开现实人物内心的一把无形的钥匙。虽然没有行当的扮相,也简化了很多程式化表演,但在表演者的心中仍然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清醒的定位,对自己的表演方式、风格和分寸有一个框,在这个框里的表演才是正确的,而这个框正是行当所限制的,出了框的表演那不是过,而是错。比如,某部剧中的女扶贫书记,其行当认定为青衣,这就决定了她在表演中不能有诸如大哭大闹式的夸张的行为举止,否则就破坏了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也会有不符合逻辑之感。

  当然,行当化也不代表演员要完全受制于行当程式,去进行千篇一律的表演。相反,行当化给表演设定了大的框架,而在这个框架之中留给演员的是足够大的发挥空间与创造的机会。我认为,表演不仅要“一人一格”,还要“一戏一格”,以行当化为“体”,以个性化为“用”,既要坚持戏曲的本体,也要突出地方戏的地域特色。还以上文中的女扶贫书记为例,青衣行当约束了其表演上的度,但在这个范围内演员是可以根据人物本身的身份、经历、习惯和人物关系等细节来设计符合其行当的舞台动作的。比如,解决村民矛盾时幽默风趣的语言,既闪烁着东北女性的聪颖睿智,又没有跳出青衣的庄重之框,诙谐而不低俗,变通而不夸张。

  尽管龙江剧是历史尚短的小剧种,但行当化与个性化是每一个龙江剧演员都应该坚持和奉行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自身的表演日臻成熟化、系统化,进而形成独有的魅力和风格,走入观众的内心。

  责任编辑

  李蕊

篇六: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戏曲资料-百度文库

篇七: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黑龙江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三年下册-百度文库

  学

  科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德育点

  教学准备

  特色教学模式

  课

  1、民间大秧歌

  题

  备课授课新授

  时间

  2.28时间

  3.4--3.8课时

  了解黑龙江人扭秧歌的习俗,扭秧歌的具体形式。

  人文

  一课时

  关于秧歌的知识

  关于秧歌的知识

  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扭秧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音乐伴奏

  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扭秧歌在咱们东北地区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其实,它还是一种艺术形式。据说,秧歌起源于农民在稻田里插秧时唱的田歌,所以叫做秧歌。东北气候寒冷,原来是没有稻田的,因此它不是出自咱们本地的东西。可是,现在一提到秧歌就不能不说东北大秧歌,因为咱们的秧歌最火辣、最动情。

  东北人都喜欢扭秧歌,而且不分季节,不分男女老幼。

  二、探究强化

  1、老百姓的秧歌

  秧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也不断地丰富着秧歌的内容,所以民间有很多秧歌表演形式。从奶奶那里我们知道了踩高跷、龙舞、舞狮、跑旱船等,都非常有特色。

  2、拓展学习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三百多年前的康熙年间,东北就有了上元日办秧歌的习俗。

  今天的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淳朴豪放的灵性和乡土风情,融泼辣、幽默、奔放、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3、看一看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奶奶的秧歌再多了解一些有关秧歌的知识吧。

  击鼓要有条有理,还要适度,就是平时说的要有节奏。人们把唢呐当成秧歌队的灵魂。还有敲锣的和打镲的,他们必须配合着击鼓声和唢呐声。

  4、查一查

  你熟悉的人中有多少会扭大秧歌?

  三、巩固拓展

  最后,请同学一起朗诵《秧歌赞》!

  课

  后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对其指导生活的重要性,使学习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突破难点。

  记

  课

  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它

  题

  备课授课课

  型

  新授

  2.283.19--3.23课时

  一课时

  时间

  时间

  教学目欣赏东北人欢快的秧歌,了解东北大秧歌的风格。

  标

  教学重了解东北大秧歌的风格

  点

  教学难了解东北大秧歌的风格

  点

  学

  科

  人文

  德育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挂图

  备

  特色教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学模式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秧歌的曲调,它最能表现喜庆热闹的气氛。

  二、探究强化

  1、动一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一学大秧歌的基本动作。

  2、新闻链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暖场表演中的大秧歌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下,在东北,大秧歌作为一种民间的健身和娱乐方式也越扭越红火。

  3、拓展学习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以火爆热烈、欢快、奔放著称。它不但舞姿要优美,而且腰胯的幅度要大,节奏感要强,表情要有感染力,要尽可能夸张,这样才能表现出关东粗狂豪爽、热情奔放的民风。此外,秧歌的走阵也要活泼、新颖。除通常的圆场外,还可以走出二龙吐须、太极八卦等许多花样,时快时慢,边走边变,加上演员服装的鲜艳色彩,看得人眼花缭乱。

  4、火火的东北大秧歌

  寒冷的冬天丝毫没有降低人们对秧歌的热情,相反,人们扭得更欢了!

  三、巩固拓展

  朗诵《奶奶的大秧歌》

  虽是寒冬三九天,夜晚秧歌扭正欢。

  左摇右摆心情爽,逍遥自在赛神仙!

  课

  后

  记

  课前学生通过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能对学习内容作认真的思考与准备,以对本课知识点有了充分的了解,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节课的重要位置,从而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提供师生搜集的资料、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集体讨论的机会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表达交流的能力;

  学

  科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德育点

  教学准备

  特色教学模式

  课

  人文

  题

  3、我们的发现

  备课授课新授

  时间

  3.30时间

  4.2--4.6课时

  了解海外华人利用大秧歌充实了生活。

  了解海外华人利用大秧歌充实了生活。

  了解海外华人利用大秧歌充实了生活。

  海外华人知道热爱自己的家乡。

  挂图

  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关于大秧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可是,大家还不满足,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二、探究强化

  1、海外华人在扭秧歌

  2、我们的大秧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新面貌

  3、欣赏图片,发表议论

  三、巩固拓展

  新编孝道歌

  提倡孝道都夸好,因为人人皆有老。

  青壮时光容易过,夕阳岁月困难绕。

  老来挣钱无力气,老来吃饭吃得少。

  老来睡觉难入眠,老来疾病痛难熬。

  如有孝顺儿女在,照顾生活有欢笑。

  都想教育儿女孝,要知身教重言教。

  只有你把父母孝,老时才有儿孙孝。

  大家都唱孝道歌,行孝莫待亲去了!

  课

  后

  记

  课

  人文

  题

  4、探访龙江剧

  备课授课课

  型

  新授

  3.304.15--4.19课时

  时间

  时间

  教学目了解龙江剧的表演形式,龙江剧表演的基本功。

  标

  教学重了解龙江剧的表演形式

  点

  教学难龙江剧表演的基本功

  点

  学

  科

  德育点

  让学生感受黑龙江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节令性活动。

  教学准挂图

  备

  特色教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学模式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整体感知

  龙江剧是建国以后,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和兄弟剧种的精华,逐渐发展、形成起来的。其中,最有特点的表演形式是对手绢、扇子和秧歌步的运用。在表演方面,它粗狂、俏美、风趣幽默、载歌载舞,具有非常浓郁的乡情乡韵。

  二、探究强化

  1、知识链接

  龙江剧以其特殊的地域文化风格和戏曲艺术特征在对外文化交流的国际舞台上,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同时,还把龙江剧特有的风采和魅力带给了海外观众。

  2、探访龙江剧

  龙江剧演员在深圳地区给市民们表演。

  这位大姐姐正在做基本动作的练习。

  3、知识窗

  龙江剧的表演继承和发展了二人转、拉场戏和东北大秧歌的表演形式。

  步法就有大秧歌步、三步半、十字步、别步、盖步、撤步、搓步、起步、拐步等;

  手腕的功夫:五花腕、压腕、甩腕、翻腕、抖腕、舍腕等;

  肩的功夫:抖肩、拉肩、拱肩、摇肩等;手绢的功夫:立绢、双立绢、回旋绢、车轱绢、指顶绢、平甩绢、鸳鸯绢等;扇子的功夫:大抛扇、立抛扇、车轮扇、绕扇等。

  三、巩固拓展

  讨论:这些都是传统乐器,大家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吗?

  课

  后

  记

  学

  科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德育点

  课

  5、赞美家乡

  人文

  题

  备课时授课3.30时间

  4.29--5.3课时

  新授

  间

  了解哈尔滨的城市特色,感受哈尔滨的美。

  用自己的话描绘家乡。

  用自己的话描绘家乡。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特色教学模式

  挂图

  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哈尔滨市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家园,对于外地人来说,就是一个惊奇。松花江的壮美、中央大街的浪漫、龙塔的高耸、索菲亚教堂的肃穆、冰城的典雅,还有浪漫的欧洲气质和潇洒的现代气派,让人不能忘怀!

  二、探究强化

  哈尔滨市气候寒冷,但冷得有味道,冷得有情趣,也冷得让人流连。哈尔滨的特色杀猪菜真好吃!哈尔滨人豪爽,个性鲜明。

  请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说一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吧。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树,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一到过节时,树上挂的各种灯笼可好看了。

  我的家乡在农村,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我最喜欢它的开阔。还有,在我们屯子里,人们都像亲戚似的,大家的关系可好了。

  我住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可雄伟啦!

  冬天窗上凝结的各种各样的冰花,非常漂亮,我常常把它们画在本子上。

  我们常用药泉山的矿泉水招待客人,像这样的宝贝,咱们黑龙江还有很多呢!

  三、巩固拓展

  拓展学习

  大家还能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赞美家乡?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让大家通过你们的介绍了解黑龙江吧!

  珍藏记忆

  课

  后

  记

  课

  6、爸爸妈妈的礼物

  人文

  题

  备课授课课

  型

  新授

  4.27时间

  5.13--5.17课时

  一课时

  时间

  教学目了解黑龙江省的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感受艺术品的美。

  标

  学

  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黑龙江省的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了解黑龙江省的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德育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挂图

  备

  特色教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学模式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桦树皮包,桦树皮鞋。黑龙江省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二、探究强化

  1、我们的了解

  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满、鄂伦春、赫哲、汉等各民族的人们善于利用绢帛、鱼兽皮、桦树皮等材料镂空、剪刻各种图纹和形象。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黑龙江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

  其中,黑龙江海伦剪纸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清朝后期传入望奎地区的望奎皮影,历史悠久,已经历百年风雨。

  2、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黑龙江的刺绣粗狂、饱满、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3、课堂讨论

  通过亲手制作等体验活动,你都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就一件民间艺术品,说一说你的制作体会吧!

  在民间艺术作品中,既能欣赏到高超的手工技艺,也能体会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

  三、巩固拓展

  拓展思考

  同学之间赠送小礼物时,送什么样的礼物最适宜呢?送别人礼物时,有哪些礼貌需要注意呢?学生朗诵《新编孝道歌》

  提倡孝道都夸好,因为人人皆有老。

  青壮时光容易过,夕阳岁月困难绕。

  老来挣钱无力气,老来吃饭吃得少。

  老来睡觉难入眠,老来疾病痛难熬。

  如有孝顺儿女在,照顾生活有欢笑。

  都想教育儿女孝,要知身教重言教。

  只有你把父母孝,老时才有儿孙孝。

  大家都唱孝道歌,行孝莫待亲去了!

  课

  后

  记

  在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搜集整理信息资料,选择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已经俱备一定的探究技能,本课只是进一步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再者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以促进本课的学习。但是搜集资集资料是本课学习的前提,目前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渠道较窄,估计有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到充足的资料,会影响本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学

  科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德育点

  教学准备

  特色教学模式

  课

  7、“六一”节收获多

  题

  备课时授课课4.27时间

  5.27—5.31时

  新授

  间

  知道如何布置自己的“六一”儿童节,感受节日的快乐。

  人文

  一课时

  自己动手布置

  “六一”节

  自己动手布置

  “六一”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挂图

  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办庆祝活动。要求同学们自己组织,并亲手装扮这次庆祝活动。我用剪纸的方法。

  和老师一起布置黑板。大家一同完成这幅国画。学一段民间舞蹈。

  二、探究强化

  1、我们的收获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用了中国印的形式,让我们倍感亲切和自豪,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喜爱。

  这一墙的剪纸,都是同学们精心完成的。老师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我们的庆祝心情最合适了。

  这次活动收获真多呀,同学们的交流可热烈啦!

  我从丰富的作品中,看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

  2、那么多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只要努力用心,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好呢?

  三、巩固拓展

  我们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你们还知道哪些具体的作品吗?

  课

  后

  记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而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动脑筋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师生之间最佳合作的效果,创造出最佳教学气氛来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课

  8、我的小收藏

  人文

  题

  备课授课课

  型

  新授

  5.25时间

  6.18--6.22课时

  一课时

  时间

  教学目了解制做艺术档案袋的过程,自己动手做艺术档案袋。

  标

  教学重自己动手做艺术档案袋

  点

  教学难自己动手做艺术档案袋

  点

  学

  科

  德育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挂图

  备

  特色教整体感知—探究强化--巩固拓展

  学模式

  教

  学

  过

  程

  一、整体感知

  庆祝活动之后,同学们开始交换作品,龙龙也从同学那里换来不少心爱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他喜欢的,而且他还要将向他们学习的心愿和这些作品一同珍藏起来。

  二、探究强化

  1、龙龙建立了自己的艺术档案袋:作品名称、创作者、收存时间。

  2、当你收到同学送来的小礼物时,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会那样做?

  3、收藏友谊

  4、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美好时光珍藏起来,时常通过实物来回放它,又可以培养自己专一做事的品格。大家说,是这样吗?

  5、请将你收获的友谊和快乐也写在这里。

  6、收获快乐

  三、巩固拓展

  从民间艺术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前辈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知道了艺术特色是和当地生活的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亲自制作,不仅加深了对美的感受,而且还体验了前辈们的生活乐趣。

  活动一:同学们各自制作心愿卡片,将自己的节日祝愿带给别人。

  活动二:展示自己的作品,说明自己的创作感想。

  活动三: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向作者表示感谢,结成伙伴关系。

  活动四:将所有的作品集中展示,从中收获大家的快乐。

  课

  后

  记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对其指导生活的重要性,使学习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突破难点。

篇八: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魂系苍生耀关东——龙江剧《松江魂》的人物塑造-百度文库

  魂系苍生耀关东——龙江剧《松江魂》的人物塑造

  作者:王一亮

  来源:《剧作家》2015年第4期

  王一亮

  冰封的江面,阻断草根艺人逃难之路;严密的追捕,刺激着浮浪们紧绷的神经。大型现代龙江剧《松江魂》就在这紧张火爆的场面中拉开帷幕。这部开年大戏寻根抒怀,以本土地方戏为依托书写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题材,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复杂人性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的个性化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不畏压迫、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在普通民众身上逐渐觉醒,最终为了民族大义而舍生取义。

  一、地域题材的挖掘深化了人物形象内涵

  龙江剧是黑龙江本土唯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新时期以来,龙江剧艺术的创作一直都注重以东北地域题材为主,挖掘黑龙江本土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创作排演现代戏。而《松江魂》则可以称为是这类地域题材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寻根之作,它不仅充分发扬了地方剧种的优势,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根脉,而且以剧种母体的草根艺人群体为主要人物,达到了题材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契合,构建了一个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戏剧空间。

  龙江剧的母体是二人转,以二人转与拉场戏音乐唱腔和表演手段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革新,既注重把握母体的艺术特色,又突出剧种个性。二人转又称“蹦蹦”,是关东文化孕育的最能体现关东人性格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结合黑龙江的风土人情,能够体现出时代风貌及粗犷、质朴、凝重的地方风格。而地域文化的体现,为塑造人物性格,丰富人物情感,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剧中蹦蹦戏班的主要演员在龙江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下更加契合人物本身的生活状态,故而,对于人物形象的展现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蹦蹦戏班在被追捕途中仍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恣意生活。只要有方寸舞台,便可以时刻欢快地唱起来舞起来,甚至以此为武器,唱响新纲鉴,鞭挞日本侵略者。在表演上,充分运用手绢、扇子、大秧歌步等东北二人转的最基本表现元素,包括关东客栈老板龚黑子收留戏班之后的即兴演出、戏班平日常态的练功舞等等。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关东地域特色,在阻拦众人去路的跑冰排的松花江边创作编排了“冰排舞”“船舞”。而第五场中,龚黑子和山里红众人决定与日本关东军决一死战时的“祭江”,充满仪式感。“拜苍生,拜祖宗,拜山神,拜江龙。祭江一碗酒,显灵保苍生。”整齐划一的步调,端庄肃穆的神情,充满敬畏的祈祷,既体现了松花江边普通民众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又显露出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坚决。

  关东地域冰雪之地人民自娱自乐的安逸生活被日本关东军的追捕杀戮残忍打破,黑土地上的战火,点燃草根艺人和底层平民百姓抗争的热情。国难当头,他们挺直不屈的傲骨,宁可顶天立地地死去,满腔热血洒松江,也绝不做屈膝媚主残害同胞的汉奸走狗。这种地域文化和精神的展现,使剧中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

  二、人物性格的复杂与深刻

  《松江魂》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标志。如龚黑子的“黑”,山里红的才情,白艺伶的怯懦,严小楼的正义,云儿的执着,大叫驴的耍宝,万

  人迷的浪;同时,他们的性格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譬如白艺伶的懦弱吝啬却在生死关头慷慨大义,云儿正义敢爱却又由爱生妒。这既扩大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也为戏剧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

  关东客栈老板龚黑子是典型的关东汉子形象,他豪爽仗义,放荡不羁,敢爱敢恨。他倾慕山里红的才貌双全,久闻其名,一见倾心。故而他并不顾及山里红已婚的身份,仍旧执着地大张旗鼓毫不遮掩地追求她,关东汉子的豪性痞性暴露无遗。而面对鬼子他又显得大义凛然十分正气,敢于直面日本军,与其周旋到底。这一正一痞两种极端性格集于一身,看似人物塑造有些分裂,实际上却是在当前情境下人物最自然的表现,即面对所爱敢于追求,面对敌人勇于抗争,从而令龚黑子的形象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然而,龚黑子的形象塑造中亦有画蛇添足之处,存在为让人物做出某个行为而刻意人为叠加起因。譬如最后黑子为掩护蹦蹦班舍生取义,不仅因为其一颗爱国之心、爱慕山里红之情,还在终场前硬添了韩家洼他的亲人被鬼子迫害的情节因素。龚黑子的性格塑造已然丰富,行为动因已然充足,即便不再加大他的仇恨也不妨碍人物行为的发生和形象的饱满。

  女主人公山里红,戏班的顶梁柱,才华出众坚韧正义。她与三个男人存在情感纠葛。虽仰慕严小楼的才艺人品,却深明大义知恩图报,嫁给蹦蹦班主白艺伶。关东客栈避难时,在黑子极为热情露骨的追求下,她虽反感黑子的轻浮,却被其救命之恩和民族大义所动摇。当面对恩情、亲情、爱情的抉择时,她无法做到对待日本关东军的绝对冷漠,所以最终龚黑子的豪情和柔情方能敲开她封闭已久的心灵。她的经历和感情可以用凄美来形容,幸也不幸,不幸也幸。这是由山里红这个人物自身经历所自然导致的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底层民众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剧中塑造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非单一的性格线,他们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正是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蕴藏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三、戏剧情境的建立丰富了人物性格

  《松江魂》的舞美设计简约大气充满黑土气息,营造了氛围,建立了戏剧情境,在大戏开场时便奠定了整部戏的审美基调。戏剧舞美的简约与人物展现出的关东性格的豪放并蒂生花,相得益彰。这样的二度创作可谓是锦上添花,大大提高了《松江魂》的审美价值。

  首先,戏剧情境的建立,营造意境。戏剧情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物性格的逐步发展深化,戏剧情节的推进展开,都必然要在戏剧情境中实现。舞台极简约,只一江桥,配合转台,一桥多用,划分多功能表演区域。戏剧效果最佳的当属白艺伶与日本关东军同归于尽那场。当时,班主在桥面上与鬼子对峙,处于舞台同一平面,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危险一触即发的窒息之感。而后白艺伶渐渐后退引诱两名鬼子追上断桥,此时与地相连的桥面逐渐翘起,达到平衡,下面的鬼子与观众一同仰视桥面,此时的白艺伶形象在观众的视觉上变得高大、英勇,不复以往老弱、猥琐、财迷的形象,性格转变极大。白艺伶搏斗一番之后裹挟两个鬼子一同跳入江中,场面静止。整个搏斗的场面动静相衔,链接顺畅自如,既展现了激烈战斗的场面,又在无形之中为人物形象添加了更为高大的内涵,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

  其次,色彩的运用。舞台在灯光的配合下显得更加灵动,氛围和情境营造得较成功。冷色调运用到极致,其一,展现出关东地域气候的特点,冰冻严寒;其二,昭示出此时关东地区正遭受着日本关东军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黑暗的现实环境。一轮圆月,一盏灯笼,一座断桥,冷色调贯穿始终,冷月,冷江,冷世。

  冷色调为主体,而突然运用的反差极大的红色则显得格外鲜明,触目惊心。剧中运用鲜艳红色主要有三处,一喜二悲。喜为山里红的美梦。她被龚黑子从冰冷的江水中救起之后,一直

  拒绝龚黑子火热追求的坚硬内心如同破冰之江泛起波澜,睡梦中萌动春心,旖旎春色。四大嫂和众村姑满身鲜红衣裳登场,满场春情。两处悲情,一是云儿之死。云儿被鬼子头杀害的场景,瞬间那个区域爆红,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她为爱牺牲自我的那种震撼是席卷而来无处躲藏的;一是终场龚黑子身上绑炸药英勇赴死时铺满整个视域的红色,凸显出龚黑子的大爱大义,用鲜血铺满通向未来的幸福之路,虽死无憾。这种对比反衬,增强了戏剧张力和视觉效果。

  由此可见,在《松江魂》所缔造的戏剧空间里,人永远处于核心的位置,一切艺术表现手法都是围绕人物进行,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以展现人物内心的丰富与复杂,揭示人性的深刻,突出人物所追求的终极价值,而这些正是戏剧审美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亦是戏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篇九: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各地戏曲及其特点(15).doc-百度文库

  各地戏曲及其特点(15)

  (三十五)黔剧

  黔剧,地方剧种,曾名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发展而成的。

  黔剧是由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扮演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民间说唱艺术的传统;它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员一般比较年轻。

  黔剧唱腔用贵州方言演唱,以贵阳官话及黔西话为代表,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声、韵、调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黔剧的基本唱腔均属四句式板式变化体,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并按尾字平仄偶句押脚韵的规律,形成严格的上下句式。

  黔剧唱腔由基本唱腔和其它唱腔两类组成,形成了以板式变化

  为主,单曲体为辅的综合体制。黔剧戏衣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特点,视剧情和人物性格而设计。

  (三十六)龙江剧

  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扎根黑土,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黑土艺术风格使它在琳琅满目的地方戏剧种中独具神韵。

  龙江剧是五十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并组成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在表演上,龙江剧深入地发掘二人转、拉场戏的表演手段,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长处,并积累各行当的表演程式。在舞台美术方面,运用以虚代实、以简代繁和夸张、点缀、渲染等手法,结合黑龙江的

  风土人情,借鉴民间剪纸、版画技巧,进行创新,体现时代风貌及粗犷、质朴、凝重的地方风格。

  (三十七)采茶戏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交叉关系。

  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十: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tle>谈地方戏的艺术特征-百度文库

  内容摘要:

  地方戏的本体审美特征,一方面是具有所有戏曲的一般审美特征(如写意性、抒情性、歌舞性、程式性等等);另一方面,是比较京、昆、评等全国大戏曲剧种而显示出来的独特的本体审美特征,也是地方戏的艺术个性特征。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地方戏与京、昆、评大剧种相比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本体审美特征,发表若干浅见。

  一、地方性

  地方性,顾名思义,系指全国各地方的戏曲剧种,因此地方性既是地方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它的主要本体审美特征。

  地方戏是一个综合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地域文化精神、地域美学原则、地域审美习惯、地域风情、地域习俗、地域人物、地域语言等等。

  如越剧,现在是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地方戏曲剧种。但它最初是在浙江嵊县一带发展形成的,后逐渐流入桐庐、富阳、海宁、杭州等地,所以带有明显的浙江地域特色。1916年才进入上海,但仍保留浙江的地域风味,同时吸收浙江绍剧的唱腔和京剧的舞蹈,时称“绍兴文戏”,浙江昧儿的鲜明强烈一直延续至今。其他如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一带的绍剧,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的姚剧,流行于杭州一带的杭剧,流行于金华、丽水一带的婺剧等等,也都不仅带有总体的浙江特色,而且更带有各自流行地的地域特色,可谓“大地域”中还有“小地域”,是艺术世界里的“国中之国”。

  再如黑龙江的龙江剧、吉林省的吉剧,广东的粤剧,四川的川剧,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湘剧,广西的桂剧,云南的滇剧,海南的琼剧,贵州的黔剧等等,也分别带有各自的地域性特征。

  由此可知,地方性是地方戏曲的根和神,而且也是整个中国戏曲的根和神。所有的戏曲剧种,无一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即使像今天在全国流行的大剧种京剧,最早也是在徽调(安徽地方戏曲剧种)、汉调(湖北地方戏曲剧种)的基础上,吸收北京的语言特点以及秦腔(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的精华而逐渐形成发展的。

  /2

  二、民间性

  中国所有的戏曲,均“兴于民间,毁于庙堂”。地方戏更是如此,每一种地方戏剧种,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本体审美特征。

  例如越剧,是在民谣、山歌与民间秧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姚剧,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睦剧,是江西、安徽传入浙江的民间小戏--采茶戏与浙江的民问歌舞“竹马班”结合而成的;吉剧和龙江剧,也是在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地方戏的民间性审美特征,派生出地方戏的其他许多审美特征:

  一是小型性。地方戏素有“地方小戏”之称,与京、昆、评大戏相对应。“地方小戏”最突出的标志是它有“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或“两小戏(小生、小旦)”之称,即演出小人物的故事。即使是宫廷戏,也平民化、民间化,演绎成寻常百姓的家常里短、儿女情长。尽管各剧种的地域特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性特点:把帝王将相平民化、生活化、民间化,夫妻情、父子情、君臣情、父女情,全都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这种“大戏化小,小戏化巧”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各地方戏曲之中。

  二是清新、率真、自由、活泼的总体艺术风格。地方戏曲不像京、昆、评大戏那样严整规范,而强化艺术创作的自由洒脱,强化创新意识与观众意识,故总体艺术风格都是清新、率真、自由、活泼的,充分显示出它们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地方戏的艺术生命永远都在民间,永远都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艺术沃土。

  /2

篇十一: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le>二人转与龙江剧的表演-百度文库

  二人转与龙江剧的表演

  龙江剧是在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黑龙江省地方戏曲新剧种。因此,在继承二人转、拉场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便成为龙江剧创造发展的总原则。1988年,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召开龙江剧建设与发展研究会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并加以丰富补充,重新制定出《龙江剧发展战略工程纲要》,明确提出了龙江剧剧种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扎根基础,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这既是龙江剧建设发展的总方针。又是龙江剧各艺术门类创作发展的总方针。作为龙江剧艺术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龙江剧表演艺术,当然也以此为总方针。

  而照我的理解,“十六字方针”的总精神仍然是五个字:继承与创新。如果稍加解释,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指导下继承。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总精神的正确性,为此,特结合龙江剧表演艺术的实践,将其与二人转表演艺术作概要的比较研究,便可看出这一继承与创新的轨迹。

  一、唱功的继承与革新

  众所周知,二人转的曲调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足见其曲调的丰富性。但不管它如何丰富,仍然停留在曲艺的“曲牌体”状态中,即使有曲牌联接,也与戏曲的“曲牌体”有质的区别,更何况二人转的曲调从来就没有达到戏曲的“板腔体”的高度。而龙江剧的唱腔,已经在二人转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创立了“柳腔”、“咳腔”、“帽腔”三大声腔,并创立了男、女分腔体制与行当化唱腔体制。

  因此,龙江剧表演中的唱功,一方面要继承二人转曲调原有的旋律、风格、韵味,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即实行三个转变:由曲艺化向戏曲化转变、由半人物化(化出化入)向纯人物化转变、由零散化向完整化转变。例如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在龙江剧《花木兰》中第四场花木兰的大段唱腔“中秋夜夜静更深孤月朗照”中,其内容是表现花木兰在幻觉中与金勇成婚的情景,花木兰一人唱出了花木兰、金勇、二爹娘、二嫂子等许多人物的心声,表面上与单出头《洪月娥做梦》的形式有些相似,但实质上已由曲牌组合过渡到板腔体,即实现了唱功的“三个转变”,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成功例证。

  二、做功的继承与革新

  龙江剧做功的表演,也在二人转做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长足发展,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小气化向大气化转变、由局部化向全局化转变、由中性化向行当化转变。例如白淑贤在龙江剧《双锁山》中领衔主演的刘金定,是勇敢的女性,被誉为“黑土刘金定”,以刀马花旦应工;而她在龙江剧《荒唐宝玉》中又主演贾宝玉,为反串小生。因为行当的不同,所以在做功表演上也明显不同,总的原则是以演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思想感情为“最高任务”,这也是成功的例证。

  三、念白的继承与革新

  二人转的念白,无论是旦角还是丑角,均以“土白”(即乡音白)为主,而龙江剧发展成“土白”、“诵白”(即朗读白)相结合。因此在念白的表演中,同样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单向化向双向化的转变、由浅白化向深刻化的转变、由叙述化向抒情化的转变。因为“诵白”是借鉴京剧等戏曲与话剧的念白经验,以普通话的发音为标准,糅以黑龙江的乡音,做到与唱腔的字声和谐一致。例如龙江剧《皇亲国戚》中窦皇后的念白,就运用了“诵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舞功的继承与创新

  龙江剧的舞功,可视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即除了舞蹈外,还包含武打、绝活等。在这方面,当然也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也实现了三个转变:由简单化向丰富化的转变、由一般

  化向高难化的转变、由平淡化向精彩化的转变。二人转只有舞蹈“浪三场”与简单的台步及手绢功、扇子功等绝活,很少有武打。而龙江剧则将舞蹈、武打、绝活与戏曲的台步、圆场、出场、亮相、水袖、身段等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程式。例如白淑贤在龙江剧《双锁山》中,即活用了二人转舞蹈中的“秧歌步”又活用了戏曲中的“朝天蹬”,令人叫绝。

  责任编辑

  张

  艳

篇十二: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le>戏曲的特点-百度文库

  戏曲的特点;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徵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徵,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徵。这些特徵,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程序性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与地域之问,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个体差异使传统戏曲艺术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全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京剧、豫剧、越剧,被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其它戏曲剧种有:昆曲、高腔、梆子腔、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雁剧、上党梆子、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淮剧、沪剧、滑稽戏、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等。

篇十三: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le>龙江剧表演艺术探究-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龙江剧表演艺术探究

  作者:王健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

  要:龙江剧是在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经验,经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发展成熟。本文着重阐述龙江剧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其剧种风格。

  关键词:龙江剧;艺术特征;剧种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45-01

  龙江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与中国的京剧、评剧、昆曲、越剧等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发展较晚。龙江剧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是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它诞生以来,就和其他地方戏曲如山东吕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龙江大地上广为传播。

  一、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龙江剧的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有三:一是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等说唱演员的表演;二是东北民间舞蹈和大秧歌;三是继承、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分行当,讲程式。但它的表演艺术在戏曲化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活化。人物虽也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但强调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强调演人不演行。

  龙江剧也讲唱、念、做、打“四功”,也有较严格的程式。“唱”讲究韵味,有腔、调、板、眼之分。“念”要念出龙江人的乡土味,也讲抑扬顿挫,节奏旋律。“做”有手绢功、扇子功、水袖功。

  龙江剧的手绢功技巧来自二人转。手绢除了耍里片、外片、鸳鸯片等十几种手绢花外,尚可以“出手”,出手技巧要求很高,有平飘、背飘、过顶飘、竖顺飘、绕脖飘、回旋飘、竖转飘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脚的飘、勾、甩绢多种。

  龙江剧的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

  龙江剧的水袖功,有异于京剧和评剧。其特点一是长,一般在三尺以上,这就增加了抖、提、掸、甩、耍的难度;二是花样多,有里片袖、外片袖、鸳鸯袖等;有各种缠袖,如:单浪、双浪袖等;还有展翅急勾、软肩展浪、单翻拍手、里竖翻分等各种旋花袖。

推荐访问:哪一个不是龙江剧的艺术特征 特征 艺术 龙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