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12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2:05:04 来源:网友投稿

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12篇)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艺术的种类及实用艺术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了解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  科学划分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12篇),供大家参考。

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12篇)

篇一: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艺术的种类及实用艺术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了解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

  科学划分方法,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要求:

  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即艺术的通感。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

  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播放课件:建筑、园林、绘画、书法等)《中国名

  歌》片断;2、《中国木偶》片断;3、越剧《红楼梦》片断;4、《中国舞狮》片断5、《中国刺绣》片断6、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7、张艺谋《红高梁》片断;8、电影《巴黎圣母院》

  [教学时数]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种类,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和步骤]艺术的分类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发展”,了解了艺术的概念及其发展等基本内容,明确了艺术的特性及其意义,本章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深化,重点学习“艺术的种类”,包括实用艺术和造型艺术两方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Ⅱ、讲授新课

  一、艺术的分类(板书)

  在前几节中,我们学习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重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意识来源于艺术,物质文化来源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精神文化又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艺术文化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艺术的特征。本节我们再具体学习艺术的种类,请同学们先看图片。

  艺术种类是多形式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课件)

  1、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艺术可分为:

  听觉艺术(音乐等)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

  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艺术作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艺术可分为:

  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

  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艺术可分为: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

  静态艺术(绘图、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4、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艺术可分为五大类别:

  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

  造形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表情艺术(音乐、舞蹈艺术)

  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艺术等)

  二、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板书)

  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建筑艺术。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

  所谓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代建筑“美观”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建筑的审美性或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a、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b、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c、形式美与周围

  环境的和谐统一。

  d、建筑艺术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宽泛性和笼统性。

  2、园林艺术:

  (1)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也利用人文因素旨在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种场所。是人造的景观,是自然的和自在的景观的艺术再现。

  (2)同时具有三个要素:a、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园活动b、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c、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3)从世界范围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A、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建设始于殷周时代。秦汉时的帝皇宫苑以具很大规模。以湖水为中心,堆山建岛,修筑宫室。这“一池三山”的格局,形成中国园林的传统。中国园林分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派。北方园林如颐和园,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园林如苏州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B、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呈规整性的几何图案,花坛、道路、水池、草坪、和修剪过的矮树等互相配合,平坦宽阔、一览无余。其中有精美的雕像,华丽、高雅。如凡尔赛宫园林。

  C、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巴巴比伦和波斯。因干旱缺水,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园林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花圃下沉,低于地面,以利保持水分。建筑物位于园地一端。该格局成为一种传统,遍及中东、北非、西班牙和印度等地。

  园林与建筑的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园林中不能没有某些形式的建筑,而建筑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上园林。从中国园林看,用于园林的建筑,一般是亭、台、桥、廊和水榭、塔、楼、堂、馆等。

  3、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与建筑艺术相仿,集中体现为造型美。因此,工艺美术品十分注重造型设计,并且尽量发掘材料和装饰的潜力,注意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多种形式因素,以及夸张、变形、均衡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工艺美术品的外观形式美。

  4、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一是产品设计,从家俱、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得工业产品艺术化。产品设计或称作狭义的工业产品设计,其本质是追求功效与审美、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二是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一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环境艺术就是要对人们生存活动的场所进行艺术化处理,它一是包括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主的景观环境,二是包括以城镇小区和建筑组群为主的空间序列环境,三是以陈设、小品和人工绿化为主的日常生活环境,从而为人类社会创造出舒适、优美的生存环境。

  三是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从狭义上讲,视觉设计又被称作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等。原始装潢艺术根源于原始生产实践活动。

  第一类是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模拟。第二类是几何形图形。第三类是刻在武器上的图形。那是部落的标志,源于狩猎生活。

  3、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实用性与审美性。

  第一,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第四,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实用艺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

  (2)表现性与形式美。

  在实用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3)民族性与时代性。

  在实用艺术中,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的各门实用艺术,无一不体现出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实用艺术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用艺术的这种时代性,首先在于它总是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

  Ⅲ、小结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Ⅳ、思考题

  1、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篇二: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第四节

  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一、电影与戏剧

  1.电影与戏剧的联系

  (1)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2)电影受到戏剧的巨大影响

  ①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在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③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是戏剧化的。

  叙事模式戏剧化是指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2.电影与戏剧的区别

  (1)基本元素不同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

  (2)艺术表现与传播面不同

  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

  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一定的限制,受众面小。

  (3)核心和关注点不同

  ①电影中,导演的工作是第一位,关注核心是影像,演员只是造就影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核心和唯一。

  ②戏剧中则主要依赖演员的语言动作表现,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成为观众欣赏戏剧的主要审美对象。

  总

  结:电影重视影像,戏剧重视现场,演员。

  (例子)电影史上在题材方面大量的借鉴和改变戏剧,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实录,通过电影的方式记录戏曲,基本把戏剧照搬到荧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一大部分吸收了戏剧的叙事手法,围绕着故事的矛盾冲突展开讲述。综合而见,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方式,同时在表现技巧方面进行融合;但戏剧因为受舞台场地限制,要求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在京剧《陈世美》中表现空间转换只能以舞台上做出骑马的动作,走几圈就到了几千里外的地方。而电影在时空上是不受限制的,对于骑马可以用多个镜头进行组合表现,强化了真实性,能够更好融入电影情节中。

  综上所述,戏剧的中心是演员,人在舞台上的演出时,台上台下卷入进共时的情景。观众更多的是通过演员欣赏故事情节,具有局限性。而电影的核心是影像,演员作为塑造影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核心和唯一,导演则可以完全把控影像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场景造型配合摄影师、演员、剪辑师等,逼真的还原故事情节,使艺术表现更加自由,更容易传播,大众更容易接受。

  二、电影与音乐

  1.

  表层联系

  (1)

  表层联系的内涵

  电影和音乐的表层联系主要指电影中音乐的使用即通常说的电影配乐。

  (2)

  配乐的作用

  音乐作为电影的一种听觉元素,起着抒发情绪情感,烘托画面等作用,电影的情节高潮部分往往会借助音乐达到高潮。

  (3)

  配乐与画面的关系

  ①配乐的使用服从画面的要求

  ②画面的节奏和剪接需考虑配乐,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理想效果。

  2.

  内部联系?

  (1)

  二者的内在联系首先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上

  电影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作品结构上,即许多电影采用音乐式的结构处理情节线索的关系和剧情的发展进程,使影片叙事流畅而均衡,节奏感强,作品整体面貌丰满立体。

  (2)

  二者都最终统一于一个主题与基调

  3.

  电影与音乐的联系日趋紧密

  现代电影美学对视觉、听觉感知的强调推动了电影音乐的进步。

  (1)

  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

  (2)

  音乐在电影某些局部当中有了居于主导的可能,创作者会围绕着音乐主题来组织画面,完成影片的各个精彩部分,从中体现是处当代电影对视听感官的重视。

  (例子)电影《十面埋伏》随着一阵温柔抒情的琵琶曲,拉开了乐坊里男欢女爱的序幕,这样的琵琶声无不展现出纸醉金迷的社会状态,它可以很好的表现乐坊歌姬的生活状态,随着剧情的推进,《佳人曲》不断的使用,它的应用可以说很好的刻画出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人物的思想情感。

  而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展示了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气势恢宏,周星驰饰演的小混混前半段加入斧头帮出现贫民窟的时候便运用了《十面埋伏》(琵琶曲)的前一部分,展现出双方对峙的紧张局势,虽然在后面没有勒索成功,但与前面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了戏剧效果。在电影高潮部分一曲《将军令》伴随音乐的推进,贫民窟的大战一触即发,电影气氛更加紧张,拉

  开了双方功夫较量,“洪家铁线拳”杀入斧头帮的两声打鼓,“五郎八卦棍”连消带打时各种乐器混杂着乐曲的激昂,达到了画面与音乐的最高结合。使观众通过音乐的紧张感,内心不断澎湃翻滚一直延伸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

  三、电影与美术

  1.

  电影与美术的联系

  (1)

  在造型方面

  电影与美术有相同的追求。电影的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元素和手法都与绘画、雕塑相近。

  (2)

  在场面调度和空间布局方面,电影又和建筑理念相通。

  (3)

  在视觉艺术符号方面

  影像的语言系统在形成时继承了美术的大量传统,从而造成电影和美术在视觉艺术符号方面密切而深入的联系。在电影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受美术观念及风格影像的多个电影思潮与流派,如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印象派电影、前苏联等分别收到了印象派绘画和俄罗斯绘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2.

  电影与美术的区别

  (1)

  根本区别

  电影是时空艺术,它的造型性要同运动性相结合来体现,画面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要兼顾叙事功能,只有纳入整部影片才能实现画面的意义;

  美术是空间艺术,不具备运动性,一般以独立的形态体现艺术价值。

  (2)

  创作上的不同

  电影绝大数情况下是集体创作的产物,体现着导演、摄影师、演员、剪辑师、作曲者等一批创作者融合一处的审美理念;

  美术大多是独立创作,能更好地体现创作者个人的艺术理念。

  (例子)例如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名少年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一起漂流的奇幻故事,无边的大海、蔚蓝的天空、发光的水母、成群的飞鱼……置身于这般梦幻的画面中一艘小船是那么渺小。《少年派》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构图编制了派心中的一个美梦,然而褪去如梦如幻的梦境,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画面通过梦境般的场景再现,表达了关于信仰的问题,由此可见画面构图作为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影主题的表达上具有表现电影主题的作用。

  再比如《红高粱》中,张艺谋在色彩运用上通过大片大片的红:红高粱、红轿子、红盖头、红酒坊、红灯笼等暗示人物的热烈、奔放的特点。以及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一边是阴暗的古堡,一边是整洁的城市,在阴与明、暗与亮的光线和建筑风格对比中,表明了古堡的特性,同时暗示居住在古堡的爱德华与众不同。通过对古堡的光线运用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为爱德华的悲剧命运做铺垫。

  电影美术是对艺术造型可视化的转变,是一种无声的电影语言。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美术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好的电影不仅具备深邃的主题,还要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能力,这是优秀电影的所具备的要素。

  四、电影与电视

  1.

  二者联系

  (1)

  二者同为电子媒介。

  (2)

  二者同为大众传播媒介与艺术的综合体。

  (3)

  电影与电视在多重特性、影像手段、视听融合、反应现实、认识教育、提供审美体验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4)

  随着电视电影等新的艺术亚类型的产生和发展,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媒介互渗和艺术融合将更加深入,二者的联系也更紧密。

  2.

  二者区别

  (1)

  电影的胶片感光与电视的磁带摄录不同。

  (2)

  电影银幕与电视屏不同。

  (3)

  电影的影院公共性,封闭性的观影方式与家庭收视行为的个人化,开放性不同。

  (4)

  观影经验与电视收视经验的不同。

  ①电影的审美经验是超越性的电影的人造现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封闭又看似真实的空间。它虽然反映、根植并诉诸于日常生活经验,但其运作机制、视觉景观、情节设置等都更加复杂、超长而具有梦幻色彩。因此、电影及其观影

  体验是超日常的。

  ②电视收视经验的即时性

  电视收拾经验的即时性不仅指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和即时性,也指观看电视行为本身的日常性和生活同步性。

  第一,电视机与其他家用物品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家庭生活环境,其收视行为往往与人们的其他活动同时进行。

  第二,由于掌握着遥控器,人们可以随时调整、转换其收视对象,较电影具有更多地随意性和主动性。

  (例子)

  例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

篇三: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从艺术实例剖析艺术的适宜功能

  [摘要]艺术的功能学说讨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艺术实例角度出发,思辨艺术的适宜功能。

  [关键词]实例艺术功能社会美育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每天都在艺术的包围之中。我们每天观看的影视剧、听到的音乐、阅读的文学作品,时常去观赏的各种艺术展,甚至是大街上矗立的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建筑,这些都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艺术除了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以外,也有意无意地感染、教化着我们,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艺术在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观念。艺术有娱乐功能、填补功能、认识功能、美育功能、审美功能等。

  一、艺术适格功能之思辨

  电影《阿甘正传》借助发生在一个智商“低下”的主人公身上一系列貌似匪夷所思的事件,客体地回顾了美国现代史:猫王、种族歧视、儿童性侵犯、越南战争、垮掉派的一代、水门事件、梦露死亡之谜、尼克松被刺杀、部队腐败、高校性混乱、中美乒乓外交、苹果公司的发展壮大,艾滋病的发现,等等,不难发现,一个智商“低下”的阿甘,竟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个中原因一目了然,阿甘靠的是专心。有一场在部队里打乒乓球的戏,一个军人对阿甘说,你也要打吗?记住,打乒乓球的要领是眼睛要盯着球,阿甘照做了,一直打进了国家队,打进了中美乒乓外交。阿甘进部队时候,丹中尉和阿甘把枪拆散了重装,丹中尉满脑子想的是自己的梦想,去捕虾,然后做各种美味的虾制品,结果他装枪的速度远远落后于阿甘——一个智商“低下”的人。阿甘竟然创造了部队的最快纪录,被

  上级称之为“简直是一个天才”。阿甘之所以装枪快的原因自然很清楚:专心,用心才能赢得精彩。在电影《阿甘正传》中,艺术的娱乐功能在作品中显现得较少。我们没有从该作品获得多少感官享受。艺术的认识功能在作品中有一定的显示,通过观看该电影,我们理解了美国的当代史,回顾了美国当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艺术的审美功能在作品中也显示得比较少。但《阿甘正传》之所以风靡全球,创造了观影人数的纪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该作品的美育功能。美国当代史是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频率最多的时期,从该电影中,美国当代史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又被高清晰复原,美国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了自己过去犯下的低级错误”,知史可鉴未来。

  下面是2022年AFI评选出的电影史上100部(前20名)最伟大影片,AFI是美国电影协会,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世界电影评介机构。

  1.《公民凯恩》CitizenKane(Welles,1941);2.《教父》TheGodfather(Coppola,1972);3.《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Curtiz,1942);4.《愤怒的公牛》RagingBull(Scorsese,1980);5.《雨中曲》Singin"intheRain(Donen&Kelly,1952);6.《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Fleming,1939);7.《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OfArabia(Lean,1962);8.《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Spielberg,1993);9.《迷魂记》Vertigo(Hitchcock,1958);10.《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Fleming,1939);11.《城市之光》CityLights(Chaplin,1931);12.《搜索者》TheSearchers(Ford,1956);13.《星球大战》StarWars(Lucas,1977);14.《精神病患者》Psycho(Hitchcock,1960);15.《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Kubrick,1968);16.《日落大道》SunsetBlvd(Wilder,1950);17.《毕业生》TheGraduate(Nichols,1967);18.《将军号》TheGeneral(Keaton&Bruckman,1927);19.《码头风云》OntheWaterfront(Kazan,1954);20.《风云人物》It"saWonderfulLife(Capra,1946)。

  从上述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名垂于史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电影,无不是给观众心灵震撼,引起他们的精神共鸣,潜移默化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深刻而长久的影响。这些经典电影帮助观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外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改变。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影片的影响力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消失。举个例子,拍摄于1936年的影片《摩登时代》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该片用诙谐而又讽刺的手法勾画出了处于工业起步阶段的美国劳苦人民的充满悲剧的生活状态。今天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处于高度发达阶段,人民享受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高福利等各项保障,早已摆脱了苦不堪言的悲惨状况。直到今天再观看这部影片,仍然感觉震撼。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至今意义重大。这部影片暴露出来的社会现象更是发人深思。在高度机械化、科技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人为本,避免机械化的方式,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

  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相比,电影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及大众化的群体指向等特点,它能够利用最为形象与直接的语言与人实现沟通交流,因此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在当代社会,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民族极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成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电影可以影响甚至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电影的教化作用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哲学观、道德观、文化观、艺术观、科学观、政治观等各个方面。一部优秀的影片总是能够真正触动心灵,让观

  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深刻影响乃至改变观众的思想。我们国家通过组织观看优秀影片,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乐观主义等有益教化,则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教育功能。可以看出,在当代社会,电影艺术的教育功能已经明显超越其他功能,如娱乐功能成为其核心功能。

  很多国家对电影实行分级,根据电影具体内容划分其相应的受众群体,确定电影的适宜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青少年的发展教育,防止某些电影中的暴力、色情等镜头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电影的分级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电影的教育功能作为其最主要的功能的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了。下面再通过对其他的艺术门类简单的分析来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这是著名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对艺术的注解。海顿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用音乐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慰藉。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给人的感官带来愉悦的享受和强烈的震撼之外,其更主要的作用在于陶冶情志、净化心灵。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命运交响曲》将贝多芬“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的决心充分地展现出来了,激发了无数人的生活热情。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谱写了雄壮的《黄河大合唱》,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抗战的队伍中去。美术作为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能够以其形象鲜明的造型和生动丰富的色彩感染人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宗教就充分利用了艺术的教育功能。比如,佛教端坐的大佛让人感觉到佛的庄严和慈悲。基督教尖顶高耸的哥特式教堂,让人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其教堂内部以圣母和耶稣等为形象的精美壁画和雕刻,更是有力地传达了基督教仁爱的人文精神。

  文学的美育功能则更为明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经对文学的教育功能做出了精妙的概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激发情致,可以学习知识。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显而易见。文学作品能够在思想上带给人们极强的冲击和震撼,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关注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文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读品鉴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艺术同时承担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竞争的重要职责。面对具有强大经济优势的国家在文化上的渗透,如何坚守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阵地,如何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艺术的美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国要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目前全球面临很多的问题,如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地区动荡、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艺术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教化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综上可知,美育功能是艺术的适宜功能。美育功能在艺术的多种功能中处于核心地位,培养人和塑造人才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当然,我们强调艺术教育功能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审美功能的基础地位。鉴于艺术是以情感体验方式进行的一种审美,审美功能始终是艺术的基础功能,是其他功能的载体,因此不能离开艺术本身的审美的创造而单纯强调功能的核心地位。我们应该通过艺术这种审美活动来更好地实现其美育功能。

  艺术美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要借助有效的途径,我们要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情”等形式展开艺术,真正教给人们辨别美丑善恶的标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升华人们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2022.

  [2](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4]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四: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艺术种类的划分

  (一)美学史上关于艺术种类的认识

  在中外历史上,对于不同艺术部门的特点和区分这些种类的根据问题,很早便为人们所注意。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观察并总结了一定时代艺术发展的状况和经验,对于艺术的种类和体裁的划分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如在汉代人写的《毛诗序》中,就对诗、歌、舞的联系和区别作过这样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个朴素的说法里,表现出作者看到了诗、歌、舞三种艺术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的。然而这三种不同种类的艺术,对于表达人的审美感受来说,又各有其特长和局限性,因此产生了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以便充分地表达种种审美感受的需要,从而导致不同艺术部门的划分。这个说法包含了从表现审美意识的需要和表现手段的统一来区分艺术种类的观点。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对文学的各种体裁的分类作了相当细致的探讨。例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所谓“本同而末异”,已经素朴地涉及到各种体裁之间的一致性和差

  异性的问题,并对各种文体的具体内容和特性作了一定的阐述。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并描述了诗、赋、碑、诔等多种文学体裁的区分,并指出虽然“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遵守的规律。后来,在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和萧统的《文选序》等著作里,对风雅颂的变化发展,都不断地作过研究。萧统编选文章,就是按照体裁和时代编排的。他说:“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至刘勰则更进一步,对文体的历史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他说:“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自唐代开始,随着诗歌、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的不断发展,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开始为历代的艺术理论批评所注意,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探讨。特别是对于诗和画,从“有形”和“无形”、“有声”和“无声”上论述了两者的区别,同时又深刻地指出了两者的互相渗透的关系。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艺术种类问题的哲学家。他在《诗学》中,一开头就提出划分艺术种类的原则问题。他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总而言之,都是摹拟,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拟所用的媒介不同,摹拟的对象不同,摹拟的方式不同。”①在这里,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艺术有共同的本质——摹拟,同时又提出了不同艺术种类的多样性问题。就媒介来说,有用颜色和线条来摹拟的,有用声音来摹拟的。就摹拟的对象来说,或是比我们更好的人,或是更坏的人,或是和我们相同的人;从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和喜剧对象的不同。而就摹拟的方式来说,可以用叙事的手法,也可以用表演的手法。进而,亚里士多德细致地考察了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联系和区别,从内容和形式各个方面揭示了它们的特点。其中特别是对悲剧效果(悲悯、畏惧、净化等)的研究,虽然带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也说明亚里士多德已经朴素地注意到特殊艺术样式在欣赏效果方面的特殊性问题。

  随着艺术的发展,各门艺术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各艺术种类自身的特长和局限也日益明显起来,这就为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艺术分类问题提供了客观条件。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莱辛在对希腊艺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当时艺术实践中浪漫主义艺术和新古典主义艺术日益对立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了诗和画的界限,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问题。在《拉奥孔》中,莱辛从艺术模仿自然这个基本原则出发,从艺术媒介、题材和作品的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论证了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区别。他指出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以物体静态形状为主要对象,善于表现美的事物;而诗则是时间艺术,以动的情节为主要对象,可以描写丑及美丑的激烈斗争,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菜辛在肯定诗和画具有摹仿自然的共同点的前提下,突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强调“颜色不是声音,眼睛不是耳朵”①,反对混淆不同艺术种类的界限。莱辛这种把艺术媒介和作品直接诉诸不同感官的差异,和时空、动静在题材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考察各门艺术在表现真和美方面的不同效果的观点,对于艺术分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莱辛在当时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日益片面发展的影响下,未免对诗和画的界限过分加以绝对化,以致把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的美割裂开来,作出美只限于绘画的结论。

  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美学,第一次用系统的哲学观点来考察艺术的分类问题,企图对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发展作一番总结,找出它们各自最本质的特征。康德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把艺术的审美特性归结为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并以这种概念来说明艺术的分类问题。他以人的语言表现的三个组成因素作为标准,把艺术区分为:词——语言艺术,包括文学、雄辩术、修词学等;姿态——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感觉游戏的艺术,包括色彩装饰、音乐等。他把诗看成“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而把音乐和“颜色艺术”列入所谓“感觉游戏的艺术”①。康德这个分类原则虽然力图辩证地解决各门艺术在审美领域内

  的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由于抹煞了形成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的客观现实基础,把艺术和人的其他实践领域割裂和对立起来而陷入了反历史主义和不可知论。

  康德以后,谢林从其“同一哲学”出发,根据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对艺术现象作了考察。按照谢林的观点,哲学是理想占优势,艺术则是现实占优势,而在现实占优势的艺术现象内部,又可以划分为现实的和理想的两大系列。现实系列中有音乐(现实更占优势),绘画(理想更占优势),雕塑(现实和理想的综合);理想系列中,则主要是诗,其中抒情诗以现实为优势,史诗以理想为优势,剧诗是二者的综合。谢林这种以哲学体系为根据的艺术分类原则以及在对具体艺术部门特性的揭示中,有一些中肯的地方,对黑格尔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是他的哲学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同时他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他的理想和现实的同一,不是辩证的、矛盾的同一,而是直接的同一,因而使他对各艺术种类的看法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

  黑格尔继承并发展了谢林的思想,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的美学体系。在他的《美学》中,大部分篇幅是研究各艺术种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黑格尔根据理念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不同形态和阶段,提出了象征艺术(物质压倒精神),古典艺术(物质和精神和谐统

  一)和浪漫艺术(精神超溢物质)三大类别的著名理论。按照黑格尔的看法,建筑是象征艺术的代表,雕塑是古典艺术的代表,绘画、音乐和诗歌则是浪漫艺术的代表。在建筑艺术中,物质材料还占支配的地位,“建筑的特征在于内在的心灵还是和它的外在形式相对立的”,因此,“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就是象征艺术类型”,而在雕塑里,“内在的心灵性的东西才第一次显现出它的永恒的静穆和本质上的独立自足”,到了绘画、音乐和诗的领域内,“重点是摆在主观方面的”①,尤其在诗的领域内,达到艺术发展等级的最高峰。黑格尔对艺术种类研究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详细考察了各艺术种类的特殊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每门艺术都有一些深刻的看法;但他的哲学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因而在解决艺术种类问题时,不是从艺术的现实和历史实际出发,而是从自己的逻辑体系出发,把艺术现象作人为的划分和割裂,因而他在具体论述各艺术部门的特征时,有许多武断和歪曲的地方。

  黑格尔以后的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虽然也从某些方面揭示过某些艺术种类的一些特点,但还不能对艺术分类的本质作出科学的理解。如卡瑞尔按照空间并存和时间序列的原则,把艺术分成造型艺术、音乐和诗三种,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音乐分成器乐、声乐和二者的综合;诗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剧诗三种。哈特曼根据审美外观的不同

  特点,把艺术分成知觉的(造型艺术、音乐、模拟的动作和舞蹈)和想象的(史诗、抒情诗和剧诗)。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或是从主体感受的不同官能出发,或是从艺术对象的外部状貌出发,分艺术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听觉艺术(音乐等)、想象的艺术(文学),或空间艺术(如造型艺术)、时间艺术(如音乐)、时空综合艺术(如戏剧)等等。在现代资产阶级美学中,克罗齐及共追随者则完全否定区别艺术种类的美学意义。克罗齐对艺术种类的这种观点,是他的直觉主义美学观的必然结果。克罗齐把美和艺术完全归结为内心的直觉(或如后来的追随者所发挥的,艺术只是情绪的表现),否定传达、物质材料具有任何美学意义,对这种统一的内心的直觉,当然无法进行分类,所以拒绝对任何艺术种类分别作美学的研究。

  (二)艺术分类的根据和标志

  美学史关于艺术种类的多种看法表明,人们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艺术作出各种不同的分类。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应当承认,这些从不同角度对艺术种类问题的研究,都有助于揭示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揭示其多方面的特点,对于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规律、对于指导艺术创作,都是有益的。即使是现在,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从一定的角度去考察各门艺术的特点,也是完全必要的。前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都很科学,对这个问

  题不应该绝对化;但否认从不同角度研究艺术种类问题的必要性,未必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不言而喻,艺术领域中多样化的种类和体裁,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这个事实是人们仅仅通过知觉就可以觉察得到的。然而在美学研究中,却不能停留于罗列这些事实,也不能满足于从一个方面加以研究。重要的是,如何给这些多样化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以理论上的说明,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研究艺术种类的问题,必须考虑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化和物质形态化的表现这个基本性质。

  在本书第一、二章里讲过,审美意识是现实美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要转化为供人观赏的艺术作品,需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把握的艺术形象。在这整个转化过程中,包含着三个必要环节或因素,即现实美,感受、反映的途径或方式以及物质手段。显然,一件完成了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什么样式,必然要受这三者(特定的现实美存在形态,特定的感受、反映途径和特定的物质手段)的共同制约,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表现方式。每一种艺术种类的特点和规律,都需要从三者的统一中去把握,但这并不防碍对它们分别地从其中的某一特点加以考察,而且这种分别地考察常常很有必要。例如,从现实美的特定存在形态(即一种艺术作品的题材所反映的现实生活

  的一定方面)去考察,就可以从空间和时间、静和动等角度进行分类研究,从审美主体的感受、反映的途径或方式去考察,就可以从视觉、听觉、想象等角度进行分类研究;从特定的物质手段角度去考察,就可以从形体、色彩、线条、声音、语言等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然而不难看出,单纯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考察,都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掌握各种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把它们综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表现方式的整体上去考察,才能得到比较完善的判断。

  上面讲的是艺术样式形成的根据,由于这种根据,才规定了各种艺术的整体的特性和特殊的规律。我们应该把根据问题同艺术分类的标志问题区别开来。标志固然和根据有内在联系,但二者并不等同。在科学上往往以机体的某一个专有的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志。对于艺术分类来说,也可以这样。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艺术分类的标志强调各门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手段也是合理的。因为艺术作品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它们的实际存在的形态上的差别,自然要以其各自所使用的物质手段的特点为转移;而这种特定的物质手段既和现实美的特定存在形态有关,又和感受、反映的途径或方式有关,它只有和这二者相适应,才能够传达出作为现实美的反映的审美意识。因此,掌握它的特点,就不难推知它所传达的现实美的存在形态的特点以及感受、反映方式的特

  点;而且以它为分类的标志,跟我们通过知觉就可发现的艺术样式客观存在的事实状况也是完全一致的。此外,这也并不防碍从别的角度、以别种特征为标志对现有的艺术种类再作各种各样的归纳。

  以物质手段作为艺术分类的标志,符合艺术样式发展的历史。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的出现,是和发现新的物质手段分不开的。最显著的例子,是电影这个艺术品种对摄影技术及其材料的依存。一个种类里面样式的分化也是如此。油画的出现依赖于相应的颜料和工具的发明;中国的水墨画和特殊的纸、笔、墨的运用密切相关。在艺术史上,艺术品种的不断增多,常常和物质手段的增多相一致。因而可以预计,随着生产的发展,新的物质手段的发现和利用,新的艺术样式也将会不断出现,使得艺术的领域日益丰富多采。

  (三)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研究艺术种类问题,其目的是从各门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中认识其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每一门艺术都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独特的规律;艺术的一般规律,正是通过各艺术部门的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而看不到各艺术种类的普遍联系,就会迷失于纷繁的现象中;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而看不到各艺术种类的特殊性,就会使理解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不能深入把握各门艺术的内部规律和特长和局限性,从而也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之

  间的联系。

  现存各艺术种类,都经过比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制约着自己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的造型艺术和直接诉诸人的想象的语言艺术,就各自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不能任意混淆。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鹰之歌》和穆欣娜的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在总的方面如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等等大体上是一致的,但通过特殊样式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内容,它给人的具体审美感受又是不同的。前者利用语言艺术的特点,以寓意、象征的手法发抒出人民群众的蓬勃的革命精神,后者虽然也运用象征手法表现理想,但它是以具体的、典型的形体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以坚定、勇敢的感受的效果,和借助于鹰的比喻性特征不同。两个作品都不是生活的机械的复写,都带象征性地概括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朝气,可以说二者都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它们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形态达到这些效果的。由于艺术种类的差异而引起的欣赏者感受的差异,这两个艺术品的作用也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它们用不同的方式按照不同的艺术媒介的特殊作用,引起读者和观众对生活现象不尽相同的具体感受,从而提高人的革命精神,使这种精神更加巩固、更加自觉、也更为丰富。

  就历史发展看,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文学、戏剧、电影等种类,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发

  展过程中,虽然它们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却并不因为出现了新的艺术品种,就必定要代替旧的或把旧的取消。电影的出现,并没有因为它的情节的重要性而取消戏剧和小说;摄影的出现,也没有因为它的造型性的重要性而代替了绘画。虽然电影也需要演员的表演,但观众面对在银幕上的演员和面对在舞台上的真人的表演,就各有不同的感受,对它也有不同的要求。前者的表演更带朴素的特征,后者容许一定意义的程式化。电影和戏剧同样需要故事情节和对话,但在戏剧中,对情节的要求就比较集中凝炼,戏剧要求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的冲突;而电影就不象戏剧那样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其艺术形象比戏剧更接近生活的原始形态,故事情节的范围就可以更加广阔,因而电影观众要求它较之戏剧所反映的生活有更为独特的面貌。观众在话剧里要求听到内容丰富而深刻、语调铿锵而有力的对话;而在电影里,对话即使是引人入胜、富于表现力的,但把它看得比造型因素更重要就不相宜。它更要求运用蒙太奇技巧的高度的艺术匠心,以构成不是话剧语言所能代替的电影艺术的“语言”,例如不仅是靠对话、独白而是靠形象的视觉因素所构成的表现力,洗练而夸张地揭示角色那复杂的相互关系和微妙的内心状态,等等。

  即使一种艺术种类内部也有各种艺术样式,它们由于运用的物质手段、反映的生活方面的具体特点,在本部门内适

  应着不同的审美需要,也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例如,同属于造型艺术领域的肖像画和情节性绘画,虽然同样以再现具体对象的精神面貌为特点,由于其取材的着重方面不同,它对欣赏者心理活动如体验的规定性也不完全一样。同属于戏剧种类,戏曲和话剧就各有其显著的特点。戏曲运用舞蹈化了的动作和音乐化了的对话和独白,即“唱”和“白”,在舞台上创造出比较灵活、比较广阔的舞台空间,对空间和时间的概括作用和构成的艺术境界,其表现力和艺术美,是分场分幕、把动作局限于三面墙的其他戏剧形式所缺乏的。当然,话剧的动作和对话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夸张,但比起戏曲来,总是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貌。因为在反映生活上戏曲和话剧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方面,所以有些情节适合于话剧,有些情节则更适合于戏曲。不遵循这些艺术样式的特殊要求,势必不能发挥其各自的特长,形成内容和形式的不协调,破坏特殊艺术样式应有的艺术效果。

  肯定各艺术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艺术种类的多样性,这并不否认各种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历史上许多理论家从时间、空间,听觉、视觉,动、静,以及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对艺术进行的分类研究,实际上就是认识和发现某些艺术的内在的深刻联系和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例如,中外许多美学家都曾指出,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等等。

  这些意见从内容和形式的共性方面,指出某些艺术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只要不是因为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些意见对艺术家的成长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们的审美需要不仅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具有共同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的各种活动和能力有相互联系,直接诉诸视觉的绘画并不止于视觉的作用,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也不止于听觉的作用。而且,视觉活动的规律和听觉活动的规律有许多共同之处。譬如,舞蹈的视觉形象,和音乐的听觉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极为明显的;而静止的建筑艺术和节奏感显著的音乐之间的共通点,也说明了事物运动的深刻的内在的规律性。同是诉诸视觉的雕塑和绘画,都要遵守视觉的形式美的规律;虽然建筑和雕塑在性质上大有区别,却都同样要求其造型的形体的外廓具备肯定、明晰、单纯的形式感。诗的朗诵,虽然不同于歌唱,却也要遵循着一定的音乐的听觉要求。中国绘画在服从视觉形象真实感的条件下,发挥了各种用笔的技巧,使中国绘画在线条以至墨色的运用上,和音乐、舞蹈的节奏有着深刻的联系。而中国的戏曲综合利用各艺术种类(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的特长,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些不同的因素虽然互相制约,却产生了特殊的表现力,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书法艺术,虽然诉诸人的视觉,却并不再现客观现实的具体形象,因而欣赏书法艺术的经验,不仅和绘画有联系(所谓“书画

  同源”),而且和欣赏音乐的听觉经验有着共同之处,而和具有较多表现因素的舞蹈,更有深刻的联系。由于人的各感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觉作用,所以尽管诗和画的对象有其不同的特殊方面,不同的再现方式,却也可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所谓诗情画意相统一的境界。同理,音乐可以引起画面的联觉。中国民族音乐琵琶曲《十面埋伏》,就仿佛使人面临着准备战斗的图画,特别是引起战斗者的心理和情绪的体验。诗更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利用联觉的熟知的例子。各艺术种类之间的联觉作用,基于人在现实生活和艺术欣赏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春天盛开的杏花,那热烈的形体肷剩谌嗣堑闹鞴鄹芯跎峡梢砸稹澳帧币狻?/P>

  此外,各艺术种类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固然是各不相同的,语言、声调、形体、色彩等等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能和规律性,但作为自然的物质材料,它们之间又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如书法家、画家所强调的“知白守黑”或“计白当黑”等有关笔墨的知识,一切关于对称、整齐一律、对比、照应、强弱、虚实、隐显等等——一切对立统一的知识,就是对立统一这一根本规律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因而人们可以从音乐欣赏中对雕塑、建筑的节奏感以至旋律性得到启发,也可以从舞蹈或音乐的欣赏中,对绘画、书法有相通的领悟。

  由此可见,某些艺术种类适当地利用其他种类的特长,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容,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正是由于各个艺术部门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在运用特定物质材料和表现特定对象上都分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某一艺术部门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运用别的艺术部门丰富的经验和手法,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重要的。就艺术修养而论,画家要有诗人审美的敏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要象画家那样善于从可视的对象里,直觉到自然的社会性,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能力。中国古代的王维或西方近代的罗丹,他们的作品或言论表明,别一部门那规律性的知识,对本部门的创作实践具有很大益处。

  正确地认识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理论上阐明各门艺术的特长和局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显然有助于艺术家更自觉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有助于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

篇五: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82)

  答: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2、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82)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

  :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3、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140)

  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

  ②配合;

  ③结合。

  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因素,而知识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汲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新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等的,而有主次之分。(配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想加,而是几种艺术要素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性的艺术品种。(结合)

  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艺术的发展史上看,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在原始艺术中,音乐、舞蹈与诗歌就是“三位一体”的结合体。他们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性感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共同的“基因”,是他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

  吸收与借鉴

  这是以一种艺术为主,吸收它种艺术的某些长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它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其他因素,而只是从它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比如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它利用了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内容。也就是说它把文学作品进行了“改编”,而后,形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电视作品。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创造出了电影电视作品,将文学作品中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加上场景、动作、语言、特定的音效效果,将作品的本上呈现得更加栩栩如生了。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典型的以一种文学作品为主,吸收它的长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因而创造了优秀的电视影片。是典

  型的艺术之间的吸收与借鉴。

  (2)

  配合

  这是一种以艺术为主,用另一种艺术来补充和风自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作品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列的,而有主次之分。举个例子来说,歌与舞应该说是两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在近代音乐中,在舞台上却经常可以看到“歌伴舞”的这一种形式。这就是艺术门类之间的配合。舞蹈和音乐通过一个歌舞作品中呈现出来,形成统一和谐的一个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其各自的性质。然而在音乐和舞蹈的配合下,很自然的展现出了主次之分:显然是以音乐为主,舞蹈起着配合和陪衬的作用。所谓“歌伴舞”,应该就是这样来的。这就又体现了在艺术门类的相互配合之下,各种艺术地位是不平列的,有主次之分的观点。

  (3)

  结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因而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例如诗、歌、舞的“三位一体”,这种结合的方式就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因素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新的艺术品种。例如,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形成了歌剧。歌剧就是由表演艺术和文学、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这就符合了两种艺术因素的结合,成为第三种艺术,因而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歌剧。

  4、*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200)

  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5、*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200)

  答: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2)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6.艺术家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和审美能力?(274)

  艺术家应该具有五方面的修养: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

  广博的文化素养;

  丰厚的生活积累。

  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受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记忆力

  卓越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能技巧

  7、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是艺术史的主流?(275)

  答:(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③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要求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地叙述和描绘,冷静、细腻地刻画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原因:自艺术产生之后,就存在着以描绘现实和表现理想为主的两种不同的基本创作倾向,体现了侧重再现和偏重表现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创作规律,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成为两种基本的主要的创作方法。

  8、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17)

  答: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9、简单解释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格调”与“品位”(317)

  答:“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意境”: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品位”:所谓“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百分率越高,品位越高。艺术作品的“品位”主要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

  10、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371)

  答:①艺术展览馆;②新闻媒介;③艺术出版社;④艺术博物馆;⑤艺术市场;⑥艺术院校。

  11、简要描述艺术欣赏的过程?(371)

  答:(1)准备阶段:①定向与期待;

  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2)初级阶段:①知觉――完形与弥散;

  ②知觉――错觉。

  (3)高级阶段:①理解;

  ②体验;

  ③回味。

  论述题:

  综合你所欣赏的艺术作品,通过格调,意蕴,意境,品味等等来论述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

  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1000多年前,偏安在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与其戚戚然茫茫北望,不如守住一方丰饶,看花红胜火,水绿如蓝。

  或许,是江南层层山岭上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水汽朦胧的烟云滋养了他,或许,他天生就是爱山水的人,董源,执拗地、快乐地行走在烟雨江南,描画山水,江南山水的那种气息,那种平静、润泽、蓬勃的气息,仿佛就从画卷里扶摇升腾,沛然于画家的心胸。你看吧,在《潇湘图》里,水面只是淡淡的皴染,已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江湖;山林也只是细密的皴擦,却有一派蓊郁勃发的气势啸荡。画中的人,画画的人,看画的人,也就在这种不紧不慢的、舒缓有致的节奏中,澄静心神,一派自然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江南的春天,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只是,隔着浩渺时空,沧海桑田,高速公路两侧已是高楼林立,我们无法走进董源时期的江南了。还好,可以在房间里挂一幅《潇湘图》,神驰于那片连绵群山、浩渺烟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归,何须归。

篇六: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艺术本质与各门类艺术

  刘小土

  名词解释:

  1.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上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2.“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情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也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不仅是文的本质,而且是文的内容,而“文”仅仅是“道”

  的工具。

  3.“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中国,自古便有“情志合一说”、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4.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有关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贝尔的理论存在其循环论证否定再现等毛病,但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5.“情感符号说”

  这是西方符号美学家对艺术本质的解释,德国符号美学家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学符号艺术批评家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

  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该学说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符号”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不是“符号”,并没有做出圆满回答。

  6.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便是“异质同构”。

  7.通感

  通感,又称艺术通感、联想、移觉,是以格式塔心理学派为基础的,指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中,各种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之间相互沟通而产生类似或相通的感受的一种心理现象,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效果。

  8.情感性

  情感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中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

  隐含着理性的认识,只是这种理性的认识同时潜伏在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属于不自觉的流露,因此,我们认为,艺术的情感性是情与理的统一。

  9.主体性

  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审美理想,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10.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社会科学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接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1.审美性

  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没与形式美的统一。

  (将8.9.10.11进行串联,可以回答:艺术的特征之类的问题。)

  12.艺术符号

  艺术符号是符号文学批评中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在手段而在于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后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史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她认为艺术读好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

  13.艺术史

  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14.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还是表现的真实。

  15.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16.大众狂欢

  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

  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17.艺术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情感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18.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

  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19.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指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也就是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中体现普遍,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中立的《父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20.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典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于《理想国》、《大希

  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21.《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个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整优越的城邦。

  22.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出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点,“美的艺术的哲学”,对于黑格尔来说,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把唯心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艺术是随理念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为三种历史类型:象征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23.“文以明道”说(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时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读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明道”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4.康德

  康德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但是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康德的前半生主要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后半生转向对哲学和美学的研究,在哲学上,他企图跳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著作构成了康的哲学的完整体系,在美学上,康德从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和天才与艺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其美学的总体来看,康德美学的主旨在于强调美的主观性和超功利性,美不依赖与概念而独立存在,美具有目的性,带有明显额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色彩。康德美学思想在欧洲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各种形式主义和纯艺术

  论大概都溯源于此。

  25.《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与崇高两个范畴,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自然界有机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的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6.尼采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尼采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到尼采哲学思想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不合时宜的考察》等。

  27.妙悟

  妙悟是文艺美学术语,“妙”、“悟”早见于六朝文献,为当时玄学、佛家常用词汇,佛教用语时意为从迷糊状态中解脱开来,以直觉感知本体的心理过程与境界,后泛指对某一事物本质的直观领悟,或对某一艺术意境深邃内蕴的透彻理解和评味。故严羽说:“神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28.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是想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29.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恩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0.阿恩海姆

  阿恩海姆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完形心理学》等。

  31.《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的代表作,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学”,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的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并且对视觉结构做了大量分析,以此作为分析造型艺术的基础,充分阐释了他的“异质同构”说。

  32.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人的无意识的理论和科学,主要包括无意识论。本能论、泛性论、梦论、人格论等。精神分析美学是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美和艺术问题的基

  础上产生的,它是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与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创始人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等,该学派用无意识、泛性欲主义和梦幻来解释文艺和审美现象,把艺术看成是性欲的转移和升华。

  33.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所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均为不朽之作。文学创作的同时,托尔斯泰还以浓郁的兴趣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所著《莫泊桑文集序》、《艺术论》、《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等,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美学见解,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而产生的感染力,在《艺术论》中,托尔斯泰详细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和虚伪艺术的标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揭示,他以特有的概括和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是现实主义额巅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也有巨大的影响。

  34.“师造化”

  “师造化”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强调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论代表,它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如隋代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到的“心

  师造化”,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造化”理论在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简答题与论述题

  1.说说你对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理解。

  (1)①“现实美”又称“生活美”,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能被人认识和反映到艺术中的生活本身的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种。

  ②“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没”,它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事物的美。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

  (2)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规定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

  (3)车尼尔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制滥造的模仿。美是发展的、变化的、意图并不能创造美,这显然是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来了“最美”、“完美”、“美”的界限。

  (4)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美的现实美的关系是:

  ①从量上看,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美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从质上看,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现实中的没往往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不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升华。譬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就是体现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展现虾与马的境界。

  2.谈谈对“艺术真实性”的理解

  “艺术真实”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二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指这两个方面的融合、统一。

  (1)艺术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的真实

  ①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艺术的再现不是纯客观的复制现实,而是将所认识的客观现实依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

  ②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并不

  是说艺术的真实性弱于现实的世界,艺术真实不仅仅反映客观现象的真实,而且解释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

  (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①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②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各鲜明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是艺术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该有的意义,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立中的《父亲》,罗丹的《巴尔扎克》等。

  总而言之,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艺术的形象是对客观事情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想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的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该段可以单独回答“艺术的真实”。)

  3.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的作用。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丰富多彩的,超

  功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和不可言传的特点。

  (2)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应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作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奋而激烈地把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推向高潮,直至创作完毕。审美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①艺术家是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审美想象的。

  ②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和格调高低。

  ③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观材料,使之发生出于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3)总之,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创造艺术形象发挥作用。

  4.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效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超功利的,也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2)艺术作品充满着艺术家倾注的情感,以情感人是艺术作品的特点,故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接受者只有同样体验到了艺术作品蕴含的情感,为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作品才能真正被接受。①艺术接受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接受中亦有这种情形。②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接受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用为中介的。

  (3)总之,在艺术接受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显著特点。正是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丝丝入扣,相辅相成,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丰富艺术形象,把握艺术意蕴,挖掘艺术作品发挥作用。

  5.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1)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如车尼尔雪夫斯基所说:“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想象”。黑格尔也在《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2)审美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其特征为:①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想象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像是,但又总是根植于客观现实,并且总是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②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新的形象。③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即

  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具有可信性、真实感。审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所以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所以,黑格尔认为,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认为,“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就是想象”。

  (3)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便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因此。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4)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艺术创造是离不开虚构的,而虚构又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因此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能过弥补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的不足。

  (5)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得对象,进入角色得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是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一个吝啬鬼;他虽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6.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鉴赏的作用。

  (1)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整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正如别林斯基指出,“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就是审美主体的想象活动”,艺术想象在鉴赏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美分为再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接受者的再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再造性想象。其特征为:①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②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③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不是消极地被刺激而产生情愫,而是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接受作品。与艺术创作相同,艺术鉴赏也需要依靠形象思维,需要联想、想象的能力,需要切身体验艺术形象的能力。接受者使用的再造想象,是以艺术家的创造想象为前提,基于艺术作品,是受到审美情感推动,对自身原有的表象贮存改造加工,拓宽鉴赏审美疆域的想象。

  (4)通过鉴赏者的审美想象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丰富、生动、完美,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余地和阐释空间的结构。正如德国传统戏剧、绘画在创造时都会给欣赏者留下空白点和未定点,想象的空间十分宽广。

  (5)在鉴赏作品时,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是通过审美想象将作品素材的信息在头脑中构造丰满,使有限的艺术形象产生无限的韵味,所谓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想象的结果,真是因为审美想象的作用,才使得艺术鉴赏活动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审美想象就没有艺术鉴赏。

  7.试述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之间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等,这就构成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一种“亲属”性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吸收与借鉴。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电影经常会在内容上吸收某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再如德彪西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音”、“画”的魅力,当我们欣赏和聆听他的《大海》时,音乐会暗示我们不由得想起相应的景色,中国历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这些都体现了各门类艺术的吸收与借鉴。

  ②配合,两种或为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并不改变自己的性质,例如在中国画中,经常配上是,诗与画相得益彰,在这样的配合中,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并列的,而会有主次之分。

  ③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为一种整体时,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例如原始艺术中诗、乐、舞的“三位一体”,就是这种情况,这种结合的艺术,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例如,文学性的歌词和音乐性质的曲调之间的结合,组成了歌曲;电影的表现手段与绘画的造型方式之间相结合是,构成了动画片;

  (2)这种各门类间的联系,离不开它们之间的本质和特点,更离不开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指在艺术创作或欣赏中,各种感受,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之间相互沟通而产生相似或相通的感受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技巧的运

  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正如谢赫所称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为凝固的建筑”。

  (3)需要注意的是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而非无原则的乱借鉴、乱联系,要在各种联系中,扬长避短,而不能削弱或泯灭自己的艺术个性,美术永远不可能产生音乐,而音乐也不可能塑造出可观的视觉形象;再如文学中的形象,可以转化成美术形象,也可以转化为电视或影视形象,但也有难以转化和模拟,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形象极其壮观,但若是转化为美术作品,则韵味难以到位。因此,我们认为各门类艺术应该按自己所长来创作,在达到扬长避短的前提下,运用艺术通感,进行借鉴、联系和创造,这样合理的结合才能够实现各门类艺术之间的有效交流。

  8.简述艺术趣味。

  (1)艺术趣味,又称“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是指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审美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能力,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艺术趣味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能力在审美上的体现,无论个体的或群体的艺术趣味都具有多样性,使他们的审美注意、选择、探究对象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审美态度、评价也就有不同的倾向性。

  (2)艺术趣味在人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和美育中,在一定时期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构中形成发展起来,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人对事物美的认识、选择和评价。既受特定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对象特性的影响,又受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

  观、文化艺术素养以及社会习俗、时代风尚、民族精神乃至个人气质、性格和特定情绪的制约。艺术趣味有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审美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养成良好的高尚的审美趣味。

  (3)人的艺术趣味在程度上会有广泛和狭隘之分,在性质上则主要包括高尚趣味和低俗趣味两种。

  ①高尚趣味,是指健康、文明。高雅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审美取向、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是审美主体、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创作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乎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鉴赏才能以及艺术修养。它要求艺术作品的内涵、意趣、情境、风格、意蕴和形象与审美主体健康、合理的审美需求达到契合,并给人提供一种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理想境界。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能够人涤荡人的心灵,在灯红酒绿的浮华社会中追寻一种安静。

  ②低俗趣味,是指低俗、粗糙、庸俗的审美趣味,表现在审美趋向、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是审美主体、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创造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违背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趣味和鉴赏能力,表现了某些人的平庸、低俗、粗陋甚至是卑劣、无耻的精神特点和低下的审美、审丑能力,乃至混淆了美丑,颠倒了美丑,低俗趣味只能给人以片面的感官刺激、感官享受,抑制了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我国电影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软性电影”宣传的为封建、色情等思想,这些便是低俗趣味的集合体,只能够让人变得安于享乐,骄奢淫逸。

  9.谈谈你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

  (1)在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虑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①艺术生产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创作的活动,是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践与物质实践的统一,是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是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是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意义。②艺术生产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指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造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2)“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妙,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才从物质的生产中分化出来。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将,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了我们,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并融合

  到创作艺术作品之中。

  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心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文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③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艺术作品可以看做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而艺术鉴赏则是艺术生产的“消费阶段”。

  (3)马克思把艺术看作是特定历史现象,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和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反映,而艺术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则是从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客观审视,无疑是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现象揭示的明白无误。

  10.简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

  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是想它,两者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级、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限、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这。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

  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呈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在努力实现太空技术、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2)技术与艺术并不对立,只是具有阶级主导型

  ①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是交替进行的电影发明之初的作品是纯技术的体现,毫无艺术性可言,像卢米埃尔兄弟的《火

  车进站》,画面展示的只是一辆火车由远而近,朝着观众开过来,越来越近,害怕被火车撞到的观众惊恐地站起来从座位上跑到旁边。这一时期,观众对于这一新事物的接受首先是从技术上对它的认可,还达不到艺术的高度,放映者带给观众的是真实事物的再现影像,观众也只是以看待真实事物以另一种形势再现的眼光去欣赏它。可以说,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崇拜的阶段,当技术日趋成熟,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复杂的特技,甚至全部用虚拟场景与虚拟人物,当技术越接近成熟,人们站在技术的高台上,思考更多的就不再是纯技术的变革,而是发掘更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让技术去支撑它,将之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西蒙妮》

  ②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不同,从而会影响电影的质量

  同时期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张扬,《十七岁的单车》的发人深省,《ET外星人》的感人肺腑与《星球大战》的画面壮观而思想主题贫乏形成鲜明对比。与不同或很少用特技的以上几部电影相比,《星球大战》第三部《西斯的复仇》虽然从头到尾被特技包装起来,但是,观众看完之后脑海中能够留下的只有激光,星球、庞大的地面建筑,唯一缺乏的是被感动的感觉,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在复杂华丽特技的精心包装之下,影片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之提高,人们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技术掩盖了艺术的光芒,在这样一个阶段,技术是占主导地位的。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方面的改革首先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而一旦在技术突破后,更新的技术突破未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会逐渐消逝,这是

  主要注意力便自然地转向艺术上的追求,直至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冲击,周而复始,艺术与技术从来不是截然分开的,人们应该始终把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为什么说艺术需要以情动人?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个心理反应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情感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需要以情动人,原因在于: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形了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作家为了真实的表达情感的需要,可以对外在形象进行虚构、夸张处理。如《三国演义》在历史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完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非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而这样带情感的虚构,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

  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例如,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千架飞机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南斯拉夫进行疯狂轰炸,并且丧心病狂的袭击、炸毁了我国驻南大使馆,这激起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愤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在当天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形壁画《格尔尼卡——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饱含着创作者的眼泪、激情和愤怒,饱含着中国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其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正义召唤力在美国驻华使馆前的示威中显示了出来。

  ③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作用

  例如高尔基曾谈到他幼时读一部小说的心情:“我记得,我度福楼拜的《朴素的心》,狮子啊一个圣灵降临节。傍晚,我爬到杂物间的屋顶上去念这本书,因为要躲开那些热闹节日的人们,我完全被这小说迷住了,简直变成了一个聋子、瞎子……为什么能够使我兴奋到这个地步,我实在难以理会,这里面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术,有好多次,我想在字里行间找出魔术的秘密,很机械地、像野蛮人所做的一样——把书面向太阳映照着。”高尔基所说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即指美感或审美情感,正是这种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陶醉。

  (2)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在整个审美认识、审美创造以至审美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②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凝聚着创作主体浓烈的情感。

  12.如何理解艺术中的“形象大于思维”?

  (1)“形象大于思想”的内涵

  “形象大于思想”又称“主观思想大于客观思想”,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

  (2)“形象大于思想”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艺术家的主观动机

  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的过程,他要尽量做到以一当十,言有尽而意无穷,寓永恒于一瞬,但艺术家的思想往往又具有局限性,无法预知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②读者的审美再创造

  欣赏主体受欣赏客体制约的同时,又可以主动积极地突破制约,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艺术欣赏要求欣赏者能够主动积极地体验和想象,做到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由有尽之言到无穷之意。

  歌德:“一般说,我们都不应该把画家的笔墨或是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这种“自由大胆”的欣赏,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力

  就是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再创造、再评价,它表现在欣赏者不但能够“复活”,领悟和理解艺术形象(与艺术家“相似”或“相近”),而且能够对原有艺术形象进行补充、变动、改造、深化和提高(与艺术家“有所不似”或“有所远”。)

  ③艺术形象本身的特点

  艺术形象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它立体地、多向地、多层面地反映生活,虽然艺术家只是从自己感受的特定角度来创造形象,但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这种立体性、多层面性往往比艺术家主观上对现实的把握丰富、深刻、活跃很多。

  13.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地反映生活。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额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

  (1)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裁剪、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都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

  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不同的艺术家对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的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如结合史前洞穴壁画为例说明原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人的一种巫术行为,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史前艺术的目的就是巫术,是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用人的力量征服自然。

  (2)史前艺术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秩序。如女性石雕《奥林多夫的维纳斯》将女性的生殖特征突出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这一方面表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母性崇拜的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经济不发达的氏族社会人口的多少对氏族的强弱兴衰起很大的作用,因此也表现了原始人对生育的渴望。

  (3)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狩猎的对象是动物,因此原始人多以动物为美。例如没有实用价值的兽牙、牛角成为猎人勇敢、力量与灵

  巧的象征,被原始人认为是美的。)

  14.简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1)丑本身是使人不快的事情,是恶的外在表现,是违背正常发展规律的事物的形式。但在艺术领域中,不管是现实丑还是现实美,都是美的集中表现。

  (2)所谓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并不是说丑到了艺术中就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变成了美,也不是说丑到艺术中使自己更加丑以便衬托艺术中的美,而是说现实丑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3)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条件是:①欣赏者有正确的审美态度。欣赏者必须明确,现实丑与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不是一回事。现实丑是客观的,是令人厌恶、鄙弃的。而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则是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成功的。②艺术家塑造的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深刻地、真实地揭示了丑的本质。所谓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不是要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歪曲地表现为美,而是要如实地、深刻地、典型地表现丑,艺术中的丑要比现实丑更丑,因为它揭示了丑的本质。③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表现现实丑,并不是客观地、机械地复制,而是给表现现实丑的形象灌注了生气,渗透进艺术家的情感。对于社会丑,即恶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应当用鄙弃的感情去否定它,艺术中的这种丑才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形式丑,即自私、贪婪等,这些丑一般与愤慨、批判相联系,艺术家用同情的感情去表现它,就使得这些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

  (拓展: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①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和崇高。②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③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④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15.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从社会本质上来说,艺术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庞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像其他意识形态那样以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来反映客观世界,它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因此,艺术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内在意蕴的感情世界、意象世界。

  (3)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的特征,还表现在于经济基础之间的特殊距离方面。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体现。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是一种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其他中介因素反映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它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4)艺术的特殊性还可以通过其与哲学、宗教、道德、政治和科学等的意识形态的比较凸显出来。

  16.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时形象性,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②但是形象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艺术作品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艺术形象中必然具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而这些正是艺术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透过艺术形象的表层,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

  (2)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二是情感性。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凝聚着他的思想感情、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②艺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只是这种理性的认识有时潜伏在艺术家心灵深处,显于不自觉的流露而已。

  (3)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三是审美性。审美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活动的根本标志。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②不过,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掌握的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艺术并不是哲学、政治、道德或科学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对于它们的一种审美反映。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任何其他文化现象都不能比拟的。

  ------------------《艺术概论笔记4:艺术本质与门类论》------------------

篇七: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过

  程

  5、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分为两个类型:

  (1)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工艺、摄影、建筑和园林等。

  (2)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

  11第三节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不知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而又是相互联系和

  相互通融的。如电影艺术,综合了摄影、文学、戏剧表演和美术、音乐等多种

  因素。不同的艺术门类能够相互联系并结合在一起,是因为:

  1、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

  性形象来反映世界。

  2、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如雕塑和建筑都是在空间展示的,同属于空间艺术。

  3、有些艺术门类表现方式或功能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如舞蹈和音乐。

  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通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大致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吸收与借鉴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配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

  变各自的性质。

  (三)融合

  作业布置: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

  论艺二、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术的门类,举例说明

  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诗歌和音乐从原始歌(字数:舞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这可能是第一次分化。文学在1200以上)

  诗歌之后,又出现了散文,继而出现了小说、戏剧文学等。音乐逐渐形成器乐

  和声乐两大部分,其中器乐又发展为各自演奏形式,直到规模较大的交响乐;声乐也形成了许多样式,与戏剧结合,产生了歌剧。舞蹈也在发展中形成了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等等。

  12

篇八: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艺术的门类

  ?

  从人感知作品的不同方式来说,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像艺术

  ?

  从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来说,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

  ?

  从作品的创造方式来说,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

  从作品的物化形态来说,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

  ?

  从作品的内容特征上看,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

  ?

  从美学原则上说,艺术可分为哪些类型?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

  ?

  你认为各种分类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围绕艺术本质

  ?

  造型艺术从作品的存在方式来说属于哪种类型?

  空间艺术

  ?

  动漫可以纳入哪些艺术种类中?

  视听艺术,动态艺术,综合艺术

  等

  一

  实用艺术

  ?

  什么叫实用艺术?

  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型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

  ?

  “实用、坚固、美观”是哪种艺术的原则?

  建筑艺术(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

  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依靠哪些手段实现?

  空间

  整体

  比例

  均衡

  节奏

  色彩

  装饰

  ?

  “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格罗彼乌斯(德国)

  ?

  提倡建筑应当从属于周围的自然环境这种理论的人是谁?

  赖特(美国)

  ?

  这种理论的名称叫什么?

  有机建筑

  ?

  代表这种理论的最经典作品是哪一件作品?

  悉尼歌剧院

  ?

  什么叫园林?

  一定地域通过艺术手段改造而成的自然环境或游憩境域

  ?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哪三个?

  东方园林

  欧洲园林

  阿拉伯式园林

  ?

  什么叫工艺美术?

  造型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同人类生活相关的一些美术品总称

  ?

  工艺美术分哪几类?

  经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

  特种工艺美术品

  ?

  现代设计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设计

  ?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实用艺术特别注重表现性与形式美术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二

  造型艺术

  ?

  造型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实用艺

  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

  ?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都属于空间艺术,可以统称为美术,或视觉艺术;但造型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实用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

  造型艺术包括哪些类型?

  绘画

  雕塑

  摄影

  书法

  ?

  世界绘画有哪两大体系?

  东方国画,西方油画

  ?

  中国画有哪些特点?

  第一,特殊材料和工具形成独具一格的造型手法。

  第二、构图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限制。

  第三、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民族文化气息浓郁。

  第四、追求写意传神,富于东方哲学底蕴。

  ?

  最早提出“气韵生动”这一审美标准的是谁?

  谢赫

  ?

  六朝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

  ?

  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个人?

  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

  明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个人?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

  明清四大名僧指的是哪四个人?

  石涛、朱耷、石谿、弘仁

  ?

  西画有哪些特点?

  追求逼真,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

  雕塑有哪几种具体样式?

  圆雕、浮雕和透雕

  ?

  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

  什么叫造型艺术?

  运用一定材料通过塑造形体来反映社会现象和艺术家思想

  ?

  什么叫散点透视?

  构图不受焦点影响的透视方法

  ?

  美术有哪些基本特征?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而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

  ?

  什么叫绘画?

  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通过构图,设计等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的艺术。

  ?

  绘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画的特点是材料工具独特,构图使用散点透视,与书画诗文篆刻结合形成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追求写意传神;油画的特点追求逼真,讲究比例透视色调等,运用光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

  《韩熙载夜宴图》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

  属于中国画

  ?

  《清明上河图》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北宋末年宫廷宫廷翰林画院画家张择端

  ?

  《最后的晚餐》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

  ?

  《日出?印象》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法国莫奈(印象派源于此作品)

  ?

  《巴尔扎克像》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法国雕塑家罗丹

  ?

  《兰亭集序》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种作品?

  东晋王羲之

  三

  表情艺术

  ?

  1/什么叫表情艺术?

  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

  2/表情艺术包括哪些具体样式?

  音乐

  舞蹈

  ?

  3/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演性和形象性,节奏性和韵律美

  ?

  4/什么叫音乐?

  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

  5/音乐可分为哪两种具体样式?

  声乐

  器乐

  ?

  6/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段有哪些?

  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式

  ?

  7/什么叫节奏?

  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

  ?

  8/什么叫舞蹈?

  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

  9/舞蹈可分为哪两大类?

  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

  10/芭蕾起源于哪里,形成于哪里?

  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

  ?

  11/《英雄交响曲》是谁的作品?

  德国贝多芬

  也叫第3交响曲

  四

  综合艺术

  ?

  12/什么叫综合艺术?

  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性艺术的总称

  ?

  13/综合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

  ?

  14/什么叫戏剧?

  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

  15/戏剧有哪些具体样式?

  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

  ?

  16/什么叫悲剧?

  通过展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来显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造成观众心灵上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

  17/什么叫戏剧性?

  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

  ?

  18/什么叫戏曲?

  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

  19/戏曲有哪些审美特征?

  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

  ?

  20/什么叫电影?

  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

  21/电影有哪些具体样式?

  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

  22/电影什么时间诞生在哪里?

  1895年12月28日的法国。中国电影诞生在1905年

  五

  语言艺术

  ?

  23/电影艺术的语言手段有哪些?

  画面、声音、蒙太奇

  ?

  24/什么叫蒙太奇?

  指影视创作中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

  25/电视有哪些功能?

  是当代最主要的大众化信息传播媒介

  ?

  26/《罗生门》谁导演的作品?

  日本

  黑泽明

  ?

  27/什么叫语言艺术?

  即文学艺术,是指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

  28/语言艺术包括哪些体裁?

  诗歌

  散文

  小说

  剧本

  ?

  29/语言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

篇九: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1、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P113答:(1)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①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③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①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

  ③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④想象艺术:文学等。

  (3)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

  ①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③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

  ④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

  2、有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分成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摄影、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等门类,试找出每个门类最为根本的、即足以和其他门类区别开来的特征。

  答:(1)美术的主要特征:①形象的具体性和直观性;②形象的静止性和瞬间性。P115(2)音乐的主要特征:①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P125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音乐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张扬才可以表现出来;

  ③音乐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为人所感知。

  (3)舞蹈的主要特征:①舞蹈动作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P131②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讲究形式美;

  ③舞蹈在抒情方面的长处和叙事方面的短处同时存在;

  ④舞蹈与音乐、时间共生共存。

  (4)戏剧的主要特征:①在戏剧中,行动是基本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的特定要求;P141②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

  (5)电影与电视剧的主要特征:①运动的画面语言[影视都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P154②声画结合;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④追求逼真。

  (6)摄影的主要特征:①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②光线和影调是摄影的独特造型手段。P14附:文学的主要特征:①形象塑造的间接性;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P163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的主要特征:同下

  主要特征(简版)

  美术:造型性、静止性

  音乐:“声”(即音响)与“情”(即情感)

  舞蹈:时空艺术、动作性、抒情性、形式美、与音乐密切联系

  戏剧:故事的戏剧性、演出的剧场性、表现的综合性

  电影与电视剧:逼真性、综合性、蒙太奇

  摄影:纪实性、“光”(即光线)与“影”(即影调)的艺术

  建筑:空间与实体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园林:占较大固定空间、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独特的审美景观意义

  曲艺:地域性

  木偶:设计制作要采用绘画、雕塑等手段、表演采用戏剧形式、综合性强)

  1.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在存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即平面与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那些重要区别?

  答:绘画:题材极为广阔,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法,可以具体表现人物所处的有关环境。雕塑主要表现的是人特别是人体,有时也以动物为题材,雕塑形象具有单纯性,绘画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细致的表情和情感活动在雕塑中难以体现。雕塑还具有注重发挥材质的作用。P120、1212.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P122答: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与美观相统一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3.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P122答: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

  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

  4.音乐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物质形式,而长于抒情,那么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P127答:(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2)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3)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7.舞蹈动作十分重视规范性和技巧性,那么舞台上的舞蹈是否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为什么?P133答:舞蹈作为艺术,不是基本动作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的展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舞蹈用动作说话也就是说舞蹈是以动作作为艺术语言的,没有内涵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

  8.怎么理解戏剧行动?为什么说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P143答: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戏剧的一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必须通过演员的直接行动来体现。离开行动戏剧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因此戏剧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把这种行动的实现作为枢纽,自然行动成为戏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9.戏剧与电影、电视剧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具备剧本、导演、表演和美术这样四个要素,都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内容,但是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P157答:戏剧受时空转换的限制较大,而电影电视受时空的转换限制小,电影电视追求逼真,而戏剧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

  10.电影与电视相比,各有什么优势?P158答:电影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影片长度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四十分或三小时左右,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由于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和渲染气氛,电视是直接送进家居之内,个人可随意观看是比较平常的,这样情节也可以充分展开,又由于与观众有如面对面交谈,画面较小,采用中景和近景较多,表演更加平易。

  11.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P157答: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可以随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都可是瞬息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影视实现时空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这种转换结构有两种,顺结构形式。顺式结构和交错式结构。(自己加例子说明)

  12.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P150答:上述特征并没有束缚摄影家的主体性,摄影作为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但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与纪实性相统一,而不能改变这一本质特性,如果抛开及时性,也就失去了摄影,摄影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实际主体的处理上,也就是说对对像进行选择或摆布上。

  13.建筑与雕塑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在哪些方面有别于雕塑?P174答:建筑是一种拥有内部空间的实体,少数功能特殊的建筑物例外,如纪念碑,因为建筑的根本目的是要用人工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供人居住或者进行活动,建筑的艺术形象是空间与实体的统一体,这与同属于三维空间造型的雕塑是不同的。

  14.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P180答: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要素特点,一是占有较大的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园林与建筑由于功能上与特点上的这些相同之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园林中不能没有某些形式的建筑,而建筑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上园林。

  15.为什么说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有着广泛的联系?P163答:在整个艺术系统中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例如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中文学剧本是创作的起点和依据。歌曲则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纯粹的音乐和造型艺术在标题等方面也经常有文学的因素。建筑园林也需要文学的参与,利用牌匾,对联题名等以增加诗意和人文内涵。

  16.与美术、戏剧、电影等塑造的形象相比较,文学形象有什么特殊性?P164答: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像,不能像绘画一样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直接可视的艺术形像,也不能像音乐形像那样可以用听觉感知,更不能像雕塑那样塑造出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形像。文学塑造形像的方式是间接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代表一定概念的符号,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对自已心灵中孕育成功的艺术形像进行传达,而不能塑造形像本身。

  17.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P182、185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

  ②配合;

  ③结合。

  18.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对于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186、187答: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艺术类型,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最为迅速的艺术门类对于其他门类和样式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艺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工业设计更是一股澎湃于整个生活的宏大艺术潮流。它不仅对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到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催动着新的艺术形式诞生。

篇十: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关于本笔记的说明:

  对于各个艺术门类主要特征、基础概念、中西简略发展史的整理。

  主要用于应对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艺术门类划分

  按(艺术形态)存在方式分:空间、时间、时空

  感知方式分:视觉、听觉、视听、想象(主要指文学,因文学的形象是通过

  语言媒介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创造方式分:造型、表演、语言、综合

  侧重点不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功能分:美的艺术、实用艺术

  美术

  主要特征

  (第一层面)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第二层面)静止性、瞬间性、永固性

  造型性:即塑造形体,中国古代画论谓之“象形”。使美术长于刻画事物的外部形态,一切内容要通过外形来表现。

  静止性:静止暗示运动、高度凝聚和典型

  莱辛《拉奥孔》“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

  绘画

  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油画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特点:色彩丰富,能够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空间感,能够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

  水墨画

  主要运用墨水和水质颜料,中国画是其代表。特点(王):1、主要用线条勾画形象,十分重视笔墨技法,采取散点透视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形象创造和画面构图有更大自由度;2、重视空白运用,虚实相生;3、重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既主张“师法自然”又反对单纯“形似”,崇尚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讲究意境;4、书画同源、画中有诗、结合印章。(彭)1、工具材料特殊,笔法特殊;2、构图散点,冲破时空;3、与诗文篆刻有机结合。4、蕴涵民族文化美学思想。

  写意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欣赏写意画遵循南齐的谢赫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它们分别是:1、气韵生动(总要求);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摸写。这里对六法的解释为:气韵生动:指创作上主题明确,表现真实,形象生动。骨法用笔:指描绘形象上的笔致与线条。应物象形:指选择题材的合度,观察与描绘对象要深刻细致与正确。随类赋彩: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准确而必要的著色。经营位置:指题材上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传移摸写:指接受前人的传统。

  散点透视透视,是绘画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

  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

  而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飓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壁画

  绘制在建筑物内外墙壁和天顶上的作品,除了一般之外,还有镶嵌、拼贴、雕刻、陶瓷工艺以及综合手段。

  雕塑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现代工艺设计

  是工业革命后,从“包豪斯”到现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既区别于手工业品制作也不同于纯艺术品制作,它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的工业产品创新的社会形态,20世纪中叶迅速发展。包括三方面内容: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环境设计。本质是针对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大批量的生产,必须通过设计才能在产品中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使产品既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包豪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它认为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为此,学院教育必须把车间操作同设计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书法文字书写的艺术。迄今只有汉字形成。特征:抽象性、形意结合。

  中西对比中尚意,西尚形;中重表现、情感,西重再现、理性;中线条,西光色;中破时空,西守时空。总之,西重再现与写实,中重表现写意。

  西方美术简史

  13——16世纪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早期

  乔托

  《哀悼基督》《犹太之吻》《玛利亚诞生》《逃亡埃及》

  波提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

  马萨乔《出乐园》

  中期

  达芬奇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佛罗伦萨生,善于把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认识与艺术感觉结合起来,涉猎领域相当广泛,继承了文艺复兴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的传统并大大完善。进一步研究了现实主义绘画基础科学,增强了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

  心理活动描绘的技巧,在结构布局、光线柔和上,获得了空前的调和与清晰、代表作

  蒙娜丽纱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于一身,其作品倾注了富有悲剧力量的满腔激情,使得其艺术作品总是折射出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气势。在研究古人的基础上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河运动,使其能将人体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代表作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雕塑《大卫》《摩西》。

  拉斐尔

  三杰中最年轻的。作品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精心推敲融合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天性自然流露。佛罗伦萨圣母像《带金莺的圣母》罗马壁画《雅典学派》,晚期作品《西斯廷圣母》

  西方美术史常将16——19世纪中叶的画概称为古典主义油画

  巴洛克美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含有贬义,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的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鼎盛,18世纪渐衰。产生于反宗教改革的运动中,被教会利用。特点:1、豪华,宗教+享乐;2、激情,想象力、浪漫;3、运动是灵魂;4、空间感和立体感;5、强调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6、艺术家远离时代。代表人物:贝尼尼《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娜》克维亚里那列教堂

  后期

  威尼斯画派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意大利因战争动乱,各地画家纷纷前往威尼斯避难,由于人文环境与画家集聚,威尼斯画派应运而生。特点:崇尚人文主义美学思想,构图新颖、形象饱满、色彩绚烂、感情奔放,带有享乐主义倾向。代表画家:乔尔乔涅、提香、贝里尼父子等。

  17、18世纪欧洲美术长足发展,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束缚

  伦勃朗

  17世纪荷兰画派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贡献,早期《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成名,《夜巡》后经济危机。后期注意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美,创作了一系列人物肖像画。《画家和他的妻子》很强的舞台效果

  尼德兰

  鲁本斯《阿马松之战》

  西班牙

  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法国

  夏尔丹《饭前祈祷》

  英国透纳《战舰归航》

  18——19世纪,近代史,启蒙运动、资产阶级大革命影响

  新古典主义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批判现实主义

  库尔贝《石工》米勒《拾穗者》

  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

  自己不承认的印象派开创者

  印象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和写实主义的营养,在现代科技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摆脱文学束缚,关注绘画本身。两派:德加、莫奈。

  雷诺阿《浴女》《包厢》

  莫奈

  最典型、出色的印象派画家,明快、抒情风景画,擅长捕捉大自然光与色之变。《睡莲》《日出印象》。

  新印象主义又名点彩派,因对印象派用色不满而产生,他们提倡以光学的调色代替颜料的调色,受到高更嘲笑。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派同样是对印象派不满产生,主张不能单纯反映表面现象,反对印

  象主义描绘光色过分客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艺术形象重要的是揭示主观世界。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代表人物高更,梵高,塞尚(现代艺术之父)《苹果和橘子》高更《塔希提的妇女》

  梵高《向日葵》

  梵高理想是借助色彩揭示精神。特点:色彩狂放、笔触激情洋溢,巨大的热情和强烈个性、以自己的生命作画。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期而至》

  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立体主义二十世纪巴黎两位画家布拉克和毕卡索,深受非洲雕刻单纯的造形和尖锐的对比影响,发展出新风格。加上1907年他们参观了塞尚的回顾展,立体派第一件代表作毕卡索的「亚维农姑娘」产生。

  立体派根据塞尚的作法,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同时呈现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体派作品,看来像碎片被放在一个平面上。

  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於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代表画家

  :布拉克

  、毕卡索、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马蒂斯《戴帽子的妇人》《华丽》《舞蹈》《音乐》

  达达主义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马塞尔?杜尚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表现主义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挪威

  蒙克《呐喊》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有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西班牙达利《记忆的永恒》

  波谱设计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波谱设计运动,意即“pop”、流行之意,最早出现于绘画、服装中流行。波谱艺术是知识分子精英化的运动的立场。特点:1、大胆;2、自我;3、绚丽;4、表面。主张“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

  抽象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西方雕塑简史

  古希腊罗马

  米隆《掷铁饼者》菲狄亚斯《命运三女神》

  《维纳斯像》

  文艺复兴

  米开朗其罗

  《哀悼基督》《晨》《暮》《昼》《夜》

  19世纪法国雕塑

  吕德《马赛曲》

  罗丹

  法国著名雕塑家,19世纪写实主义雕刻艺术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既体现欧

  洲上前年雕塑史的传统净化,又包含许多现代艺术因素。60——80中,早期《青铜时代》;80——90中,中期《地狱之门》《加莱义民》;19中——去世

  《巴尔扎克纪念像》重视传统、反对因循守旧,追求淳朴率真。

  20世纪以来

  马约尔《地中海》亨利摩尔《国王与王后》《家庭》

  中国美术简史

  东晋戴逵父子

  佛像雕塑奠基人

  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梁

  张僧繇

  唐代

  画圣

  吴道子

  杨惠之“塑圣”

  展子虔(隋):《游春图》

  唐代韩干《照夜白图》

  阎立本:《步辇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曹仲达

  曹衣出水

  五代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后梁荆浩《匡庐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兆页《秋郊饮马图》

  元代四大家

  (山水)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明末期文人山水画派董其昌(“华亭派”)《溪山平远图》

  曹霸:A.画御马和功臣像,被美称为曹将军.B.笔墨沉着,神采生动,由他修补的《凌烟阁功臣图》

  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明代中期苏州)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四大名僧

  (明末清初削发为僧的画家)石涛、八大山人、石溪、弘仁

  扬州八怪(清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的革新派画家,强调个性)

  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

  齐白石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勇于自我超

  越。

  徐悲鸿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於他写马的画卷。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躁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唐

  王维〈山水论〉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东晋

  顾恺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

  ——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原济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李可染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音乐

  基本表现手段和分类

  旋律

  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性调式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

  节奏

  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是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标题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是指作曲家为了藉由音乐来描写某一个故事或者是某一种情景的气氛,于是他就应用描写式的旋律或节奏,甚至是模仿真实声音的拟音效果,来具体表示出乐曲内容的音乐。所以标题音乐除了有标题外,作曲者通常也会附上说明乐曲内容的文字,好让聆赏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如李斯特《塔索》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交响诗这种乐曲形式是由匈牙利钢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首创,它是一种不分乐章而且形式自由的管弦乐曲。交响诗既然是标题音乐的一种,它的目的自然也是在描述事物,它可以陈述一个故事、描绘一个景致,或者是表达出作曲者对于某件事物的感想。

  交响曲

  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的大型乐曲,古典交响曲形式确立于18世纪,典型的古典交响曲结构为4个乐章:快板、慢板或稍慢、快板或稍块、终曲。19世纪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内容、形式和技巧又有很大发展。20世纪致力创新呈现多元化趋势。

  歌剧

  以戏剧形式来展示的音乐艺术,由歌剧演员扮演剧中人物,1、综合性较大,除舞美配合外还需要根据剧情设计舞蹈;2、对音乐有很多要求,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表现力,独重合唱尽可能利用;3、主角独唱咏叹调是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和显示演唱技巧的重要手段,在全剧中占有重要地位;4、器乐较大规模,通过伴奏揭示剧情和冲突,烘托环境气氛,担任前奏与间奏。

  奏鸣曲式是一种由两个相对的主题,以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的程序进行发展的曲式。

  西方音乐简史

  18世纪下——19世纪初

  古典主义

  维也纳

  海莫贝

  理性情感统一、形式严谨完美、创作手法重戏剧冲突

  海顿

  《创世纪》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GC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一方面继承了海顿莫扎特的古典主义传统,一方面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起到了桥梁和里程碑的作用。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人称“乐圣”。第三交响曲《英雄》(成熟)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

  费加罗的婚礼

  古典主义歌剧,取材于法国著名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由剧作家达。彭特改编,著名音乐家莫扎特作曲。

  19世纪

  浪漫主义

  欧洲

  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富于诗意的、注重情感体现的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中某些形式结构的限制,在和声、乐队以及旋律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使音乐创作有了新的发展。前期

  (德)舒伯特

  舒曼(匈牙利)李斯特

  (波兰)肖邦

  (法国)伯辽兹

  后期(德国)瓦格纳

  勃拉姆斯

  (俄)柴可夫斯基

  19世纪后期

  民族主义

  (挪威)格里格《培尔金特》(捷克)德沃夏克

  (俄国)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主张音乐鲜明民族封,采用本国民间音乐素材,传统音乐与本民族音乐成果结合

  20世纪

  表现派

  奥

  勋伯格

  新古典主义

  意

  布梭尼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这一流派的音乐家与此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有很大区别,他们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更多的是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集印象主义音乐之大成的两位音乐家都是法国人,即德彪西和拉威尔。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

  从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大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的学人填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歌词而成。代表曲目《何日醒》《中国男儿》《扬子江》。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

  。主要创作目的: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达到富国强兵目的。意义: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

  秧歌剧

  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特点使: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妆、表演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内容多位抗战、生产、反封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戏剧

  戏剧四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美

  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19世纪中叶后在美国纽约得到发展,逐渐成为富有商业性的大众化的艺术品种,并流传到世界各地。音乐剧是音乐、舞蹈和戏剧的集合,它通常有一个单纯而有趣的剧情,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和舞蹈的作用,把歌唱和舞蹈作为塑造人物和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猫》《西贡小姐》。

  悲剧

  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分为:英雄悲剧《被缚的普洛米修斯》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命运悲剧《俄狄普斯》社会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梁祝》

  喜剧

  起源于古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必须具备的素质:给观众以快感,可笑性。优秀的喜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露出来,用讽刺和嘲笑否定。也可以是善意的嘲笑,劝喻人们认识改正缺点

  。《费加罗的婚礼》《钦差大臣》

  正剧

  不拘泥悲剧和喜剧的划分,灵活利用两者有利因素,加强表现生活的能力,适应了戏剧发展的需要。16世纪意大利巴蒂隆。仙蒂尼称之为悲喜剧,18世纪狄德罗和博马舍称之为“严肃剧”,19世纪成为主流。

  中国古典及近现代戏剧史

  京剧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

  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南洪北孔清康乾时期,"南洪"就是浙江籍剧作家洪升和他的戏曲巨著《长生殿》。"《长生殿》把帝妃恋情同当时"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起来,以"垂戒来世",寓意深刻。其排场精美谨严,堪称传奇典范,曲辞音律,亦独步一时。《北孔指孔尚任,〈桃花扇》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桃花扇》因而与《长生殿》齐名,世称两作者为“南洪北孔”。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文明戏“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文明戏以京剧的文武场伴奏,采用京剧的唱腔,对话用京白不用韵白。唱与白三七开,已向话剧方向发展了。文明戏的剧目不多,大概只有十几出。每出戏都分几集,每日只演一集,所以上演一个月也不会重复。为了使戏演得持久和火暴,剧中夹杂不少插科打诨式的笑料,看起来类似现在的喜剧小品:《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

  爱美剧“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

  Amateur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辛亥革命以后欧阳予倩、洪深、顾仲彝等人创办了“戏剧协社”等业余剧团,时称“爱美剧”,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那时候,这是最时尚的事,牵着年轻人的崇拜和狂热的心。而最最领风气之先的是那些在台上演出的演员。他们自己写剧本,改编别人的剧本,甚至编导客串角色,他们的乐趣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喜欢的东西——倘

  若现实中还没有,或还不成熟,就去创造它完善它。他们用才智和热情创建着“时尚”,可对此他们当时并没有多少在意。

  样板戏指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及《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等以戏剧为主的文艺作品。这是

  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宣布的八个革命样板。它们的酝酿、创作成型在1964年~1966年间。

  样板戏的出现、发展和传播与“四人帮”之一的江青登上政治舞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样板戏的艺术特征: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

  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等。缺点:写实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间,表演上过分强调体验人物与贴近生活、交响化伴奏使程序化唱腔变成了“京歌”。从样板戏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的“三突出”创作原则,被硬性确立为所有创作都必须遵循的经典规范。

  文革期间文化生活长时期枯燥无味,样板戏成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唯一精神食粮,曾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插入样板戏旋律作背景音乐,略含反讽;巴金在《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可以说,样板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被植入文革语境。

  西方戏剧简史

  古希腊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的妇女〉

  旧喜剧

  阿里斯托芬

  新喜剧

  米兰德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戏剧家,一生共创作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集)和《

  亨利五世

  》等9部。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等著名悲剧。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席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1、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2、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3、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4、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5、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古典主义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尊重王权尊重理性:高乃依

  拉辛

  莫里哀《伪君子》《席德》《赫拉斯》

  启蒙主义

  狄德罗“严肃剧”

  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

  博马舍(法)《塞里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

  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

  歌德《浮士德》

  哥尔多尼(意)《一仆二主》《女店主》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19中后期)

  易卜生亨利?约翰?易卜生,十九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他被看做是现代现实主义话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等。其作品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因此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是其代表作品,主人公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当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之时,对保护这种不平等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但是,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之下,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鲁迅先生在《娜拉走

  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斯氏体系(即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他称此为体验角色。第四堵墙斯假设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舞台的前沿有一堵无形的墙将演员和观众隔开,演员应只顾自己的表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无论台下观众有啥反映演员都不应受到影响,演员和观众之间绝对没有任何的交流。斯主张打破“第四堵墙”。

  布氏体系(即德国布莱希特体系)主张表现,主张第一自我监督第二自我,主张间离和陌生感,使观众深入思考。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契诃夫《海鸥》《三姐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

  奥尼尔“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

  20世纪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

  斯特林堡《梦剧》《鬼魂奏鸣曲》

  象征主义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剧作家,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

  青鸟

  》。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作家之列。

  存在主义

  萨特

  境遇剧

  荒诞派戏剧absurd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犀牛》《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电影

  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作为一种影片制

  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类型电影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例如希区柯克的惊悚片、香港的警匪片等。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

  独立电影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最初,它只是好莱坞电影的专有名词,是相对主流电影而言的,是那些由创作者自己筹资拍摄的低成本电影。

  这类电影都以创作者的个人意志为电影的灵魂,创作者在摄制过程中拥有最高的创作操控权利。也正因为此点,独立电影根据创作者的个人水准,拍摄的电影可以是艺术品位非常高的精品,也很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垃圾。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1941年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在他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中,又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运动摄影以及多视角的叙事结构。这部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长镜头最根本的在于镜头内纵深的场面调度产生的纪实性和整个影片节奏的起承转合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当然,相对而言,讲求景深内的场面调度会使镜头的时间变长、节奏变慢。例如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作品《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等影片。

  长镜头的作用为:

  能以一个单独的镜头表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其含义不依赖它与前后镜头的联结就能独立存在;强调长镜头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间的作用,形成几个平面互相衬映、互相对比的复杂画面空间结构;由于这种多层面和多元性的画面,自然派生出多义性,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和读解空间。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西方电影史

  电影的发明1895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

  .原始电影

  (1)《水浇园丁》卢米埃尔

  (2)梅里爱《月球旅行记》(1902)

  1900年前后,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英国电影人以他们的创作为早期电影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被称为“布莱顿学派”

  .鲍特和《火车大劫案》(1903)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

  查里.卓别林《淘金记》(1925)

  大卫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党同伐异》(1916)

  20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2)画面的造型感(3)运动的节奏感

  超现实主义电影:

  谢尔曼

  ?杜拉克的《僧侣与贝壳》(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部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谷克多的《诗人之血》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

  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

  《被遗忘的人们》为布努艾尔带来了世界声誉。[嘎纳电影节获奖作品]布努艾尔50年代的主要作品:“宗教三部曲”--《纳萨林》、《比里迪安娜》(布努艾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沙漠中的西蒙》。

  布努艾尔60年代的主要作品:“女性三部曲”--《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特丽斯丹娜》。

  布努艾尔70年代的主要作品《资产阶级隐秘的目的》:(布努艾尔后期的代表作)、《自由的幽灵》、《欲望的隐晦目的》。

  苏联电影学派和蒙太奇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

  普多夫金《母亲》

  (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杜甫仁科特点是抒情的表现手法。(乌克兰导演)代表作《无粮的土地》

  蒙太奇在处理时空关时系主要有两种方式:"再现时空"和"再造时空"。.时间的蒙太奇可以表现为两种表现形态:延长和省略。

  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

  美国西部片最有代表性的导演是:约翰.福特

  作品:《铁骑》

  《关山飞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阿巴基炮台》

  《搜索者》

  悬念大师: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后窗》

  (1954)《深海疑云》(1959)《精神变态者》(1960)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时间:1945--1956,持续了11年."现实主义"一词用于电影,始见于意大利影评人彼得朗吉在《电影》杂志上评论鲁奇诺维斯康蒂的影片《沉

  沦》。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开始于:1945年

  罗伯托.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开山制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口号:以纪实手法表现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内容和题材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反对虚构的情节和人为的戏剧纠葛,主张进行实地观察,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从而展示社会生活的风貌;拒绝传统的表演规范,反对明星制;基本上采用外景拍摄。

  "还我普通人"(内容上的追求)"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代表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最初是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重要剧作家和理论家柴伐梯尼提出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德

  .西卡[主要作品:《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温贝尔托?D》]

  朱塞佩

  .德

  .桑蒂斯

  [主要作品:《悲惨的追逐》(1947)、《艰辛的米》(1949)、《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罗马11时》、《一年长的道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最大功绩: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电影美学--即纪实主义电影美学。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正式登场:夏布罗尔《漂亮的赛尔其》(1958)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意义:

  首先,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次制片技术和制片方法的革命.

  其次,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确立个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

  第三,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反传统,比20年代先锋派有分寸些,其始终关注现实和艺术,特别注重艺术中的个体人的关系。

  第四,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对电影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

  弗郎索瓦.特吕弗

  (1931-1984)《四百下》(自传体影片)《枪击钢琴师》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

  时间:50年代末,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他们被后人称作“左岸派”。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主要人物有:

  阿兰?雷乃

  阿涅斯

  ?瓦尔达

  克里斯

  ?马尔凯

  阿兰

  ?罗伯

  ?格里耶

  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亨利

  ?科尔皮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1)

  一种是从事电影创作时间较长的导演,如阿兰?雷乃、阿涅斯

  ?瓦尔达和亨利

  ?科尔皮。

  (2)

  另一种是以从事文学创作为主,如克里斯

  ?马尔凯、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

  阿兰

  ?罗伯

  ?格里耶。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创作特点:

  (1)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们从来不改编文学剧本,一定要专门为电影创作剧本,而且通常都由文学家们创作出非常文学化的剧本。

  (2)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3)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刻。

  (4)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影片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尤其是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阿兰

  ?罗伯

  ?格里耶的作品,具有法国新小说派的风格。

  孤独三部曲”费里尼的《骗子》、《她在黑夜中》《道路》。

  现代爱情三部曲”安东尼奥尼的《奇遇》(1960)《夜》(1961)《蚀》(1962)

  英格玛

  ?伯格曼:《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1957)

  .新德国电影运动:(1)

  奥博豪森宣言:1962年2月28日在奥博豪森举行的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上,由一批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发表的“奥博豪森宣言”标志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开始。

  (2)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代: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克鲁格(倡导者和领袖)

  彼德

  ?沙莫尼

  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次GC”(1965-1967)

  主要作品:亚历山大

  ?克鲁格《向昨天告别》)(1966)、彼德

  ?沙莫尼《狐狸禁猎期》(1966)

  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青年托尔勒斯》(1966)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二代:维尔纳

  ?赫尔佐格

  、赖纳

  ?维尔纳

  ?法斯宾德

  、维姆

  ?文德斯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真正的GC是在1979年,主要代表作品有:赖纳

  ?维尔纳

  ?法斯宾德的《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1978)

  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铁皮鼓》(1979)福2克2是龙多福

  “新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法斯宾德的CN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被后人称为激进的后现代代表。法斯宾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德国女性四部曲”(法斯宾德成熟期作品)

  《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1978)、《莉莉

  ?玛莲》(1980)、《罗拉》(1981)

  《维洛尼卡

  ?佛斯的欲望》(1982)

  “记录片之父”--罗伯特

  ?弗拉哈迪

  罗伯特

  ?弗拉哈迪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

  他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1916)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

  新好莱坞:“新好莱坞”或称“好莱坞文艺复兴”,诞生于1967年。其标志就是该年度最受欢迎的三部影片:《邦尼和克莱徳》、《毕业生》、《酷汉卢克》(又名《铁窗喋血》)的上映。

  真实电影:所谓“真实电影”是指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

  主的叙事线索和理念,以直接性、共时性和逼真性为目的的记录电影。

  “真实电影”一词最早是法国电影作者让

  ?鲁什用来指其与埃德加

  ?默瑞合作的影片

  《夏日记事》的。该片被认为是第一部“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派最著名的影片是:马赛尔

  ?奥菲欧斯的《悲悼与怜悯》(1970)。

  “飞翔的荷兰人”的是--乔伊斯

  ?伊文思,他的一生的电影活动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中国在内)。[主要作品有:《桥》(1928)、《雨》(1929)、《围海造田》(1933)]影片《公民凯恩》(导演:奥逊。威尔斯)

  大卫

  ?里恩《相见恨晚》和《孤星血泪》。50年代的风格转变为拍摄“跨洋电影”代表性影片有:《桂河桥》和《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开创了宽银幕电影的先河]

  电影符号学的特点及意义:

  电影符号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系统的组织转移到符码的解读上的作法,标志着电影理论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电影理论)和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的超越。

  真正构建起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大厦的是:克里斯蒂安

  ?麦茨。

  克里斯蒂安

  ?麦茨的两部著作是:《电影语言》和《语言和电影》。

  好莱坞

  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

  .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的特点:(1)

  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

  清晰而简单的线性情节结构。

  (3)

  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片面化。

  (4)

  拍摄方法和审美趣味的唯美主义倾向。

  好莱坞的“电影新生代”的是:乔治

  ?鲁卡斯

  、马丁?西科西斯、布莱恩?德?帕尔玛。

  乔治

  ?鲁卡斯

  《THX-1138》《巴顿将军》《星球大战》

  马丁?西科西斯

  《穷街陋巷》《爱丽丝不再住这里》《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

  布莱恩?德?帕尔玛

  《着装杀人》《双重肉体》

  丹尼尔?霍佩尔的影片《逍遥骑士》开创了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世界电影理论的三个里程碑:(1)

  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2)

  以巴赞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学

  (3)

  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

  《美国往事》意大利赛尔乔?莱昂内

  《红白蓝》《两生花》《十诫》基耶斯洛夫斯基

  《现代启示录》《教父》美国

  科波拉

  《罗生门》黑泽明

  李安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的萌芽(1896-1921):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清光绪二十三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

  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戏曲片)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我国摄制故事片的开端--《难夫难妻》(1913):《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在为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剧本后,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影片。《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参加电影工作的开始。首次演出的地点是演出文明戏的上海新新舞台。(1913年9月)

  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梅兰芳八岁学戏,

  十一岁开始登台演出,

  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正式搭班演戏。他在艺术上善与继承,勇于创造,(戏路很宽,二十岁后他除了演青衣外,

  又演闺门旦、贴旦、刀马旦,昆曲的造诣很高。他创造了许多古装歌舞剧。《春香闹学》[昆曲]和《天女散花》[古装歌舞剧]是他从1916年经常演出的剧目。

  吴永刚1934年导演的《神女》一片,被认为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作。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小城之春》、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更认可“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

  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起源

  哥特式建筑(Gothicarchitecture)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二是暗示的方式。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马赛尔?普鲁斯特

  法《追忆逝水年华》

  詹姆斯?乔伊斯

  爱尔兰

  《尤利西斯》

  威廉?福克纳

  美

  《喧哗与骚动》

篇十一: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设计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作者:杜家辉

  学号:1251120805班级:艺设7班

  指导老师:黎科

  日期:2012、12、20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讨论现代艺术设计各门类的关系。长时间以来,很多人对于艺术设计的了解的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觉得艺术各门类没有根本的区别。事实上艺术设计各门类既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

  现代艺术的发展对于设计会有一点的影响,反过来设计的发展也影响着艺术。最后我也会对这方面有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艺术

  设计

  关系

  室内

  1、绪论

  1.1什么是艺术

  在西方,“艺术”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在广义的范畴上还包括医学,拳击等方面的技艺,其概念与技艺,技术大致相同。

  它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次来定义:

  1.从社会学来讲,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它以生产艺术品为目的(当代的艺术创作把创作本身也看做是艺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波伊斯的社会雕塑的概念);

  2.从认识论来讲,它是寻求真理和靠近真理以及真理的一种获得方式,如海德格尔在他的论文《艺术作品的起源》中所论,艺术是一种“真理的自行置入”。黑格尔把艺术看成是哲学的一种方式,认为艺术最终将伴随着走向哲学而宣告灭亡;

  3.从审美上看,艺术以生产供人审美的艺术作品为目的,尽管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反审美的,但定义传统艺术史,无疑还是着重其审美性。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是精神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

  西方对艺术概念的历史区分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综合时期,即从古希腊开始至18世纪初。这种综合性的所谓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艺术即是一种有用的技巧,艺术家既是工匠又是设计师、画家。

  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1747年)纯艺术体系的开始建立至今,艺术的概念主要是指纯艺术的概念。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及美学学科的形成,纯艺术与手工艺艺术逐渐分离,艺术家们再也不愿与工匠分享艺术家的荣誉,也不愿俯就同时代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更不愿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混同于实用艺术。

  艺术又分为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以精神性为主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一类的艺术,绘画又包括有油画、版画、中国画等门类;实用艺术相对纯艺术而言是以物质功能性为主的,包括有现代艺术设计、建筑艺术、手工艺艺术和传统工艺美术等。

  在艺术设计范畴内,只有功能、表现、作用和性质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艺术设计是一个宽泛的名称,从性质上论属于实用艺术,而实用艺术本是艺术的本源,即纯艺术是从实用艺术中生发出来的。从艺术的本质上看,纯艺术更多地体现了艺术本质的一面,而实用艺术既有艺术的一面又有非艺术的一面,它是纯艺术与生活的一个中介环节。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设计艺术着一方面的问题。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从艺术最初的名称以及官方所定义和西方对艺术不同阶段的定义。

  1.2什么是设计

  如果用最简洁的话说什么是设计,那我会说设计是为满足他人需求所产生的行为。

  比较官方一点的定义是:设计(Design)—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其语义的核心是强调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设计的意义: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是构思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设计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人类实现自身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其目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设计师的工作首先与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而不是与物质相联系。

  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们依据社会的需要从事设计,而不是依据定义而工作;设计实践的丰富性和设计理论的包容性,使得任何定义都是相对的,只能从一些主要方面揭示出设计的本质内涵,所有对设计的定义和分析,必然带有时代的色彩和局限。

  设计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所创造享用的生活文化,在各个特定的时代,民族和地域中产生发展,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服务。因此说设计师为他人所设计这是我们所必须要了解的一点。对于以后自己走上设计这条路是非常重要的。从生活的角度看,设计是对物的设计,经过设计的物与生活结合,会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而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2、艺术的主要门类

  2.1美术

  美术艺术以民间工艺美术为美术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是学习民间工艺美术中所反映出的美术形式和工艺技法,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去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考察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两条清晰明朗的发展脉络引人注目。

  一条脉络是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体系,另一条脉络是以陈设、欣赏工艺为主体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

  2.2音乐

  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2.3舞蹈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

  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

  2.4戏剧

  广义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舞剧、音乐剧等。狭义主指话剧。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2.5摄影

  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摄影画面并不只是以再现真实的空间为目的。创作者们为了表现某种主观情绪,为了创造内心的视觉意象,还有意地利用各种摄影技巧改变人们对真实空间的印象,进行空间的变形,压缩多重空间的画面组合。

  2.6电影与电视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

  2.7文学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文学艺术学着重于文学艺术的探讨,致力于把握文学艺术的性质、规律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文学艺术的赏析及作家写作能力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文学艺术的繁盛时期不一定是社会经济的繁盛时期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8建筑与园林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3、“艺术为我,设计为他”

  “艺术为我,设计为他”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两者是不可以混淆的。简要的概括为8个字十分的形象易于理解。

  艺术为我:所要强调的是在人产生一定的艺术行为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把自己精神领域的东西通过自己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不需要提前的计划不需要目标。梵高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与纯艺术,他的画从来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而去创作的也并非是为了赢取社会的认可而作。

  真正赋有艺术的事物,没有太多的利益夹杂在里面。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家从内心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精神领域上的享受。艺术没有特别的规定要怎么怎么样,需要的是艺术家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技巧。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价值是无法去用金钱估量的,真正懂得艺术的人读懂的是艺术内在的价值。

  “设计为他”讲到设计我必须要充分去说明我对此的了解,因为我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会是一位设计师。设计更多讲究的是审美方面。

  “设计为他”我的理解是:

  1.谈到设计每个人都不难想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人设计。以室内设计的角度去理解,简单的设计一个家具都必须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座椅一般高度在45-50CM这样人坐上去才会舒服。如果违背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设计出来的东西不适宜人去使用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2.设计同时是要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如果市场没有那个需求设计出来的东西只会被闲置,没有价值而言。我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报道:很多市场上面设计了很大的鞋子还有一些什么天津最大的麻花,他们以大而吸引别人的眼球,但是事实上这样做浪费的资源,根本就不符合设计发展的趋势。最终是会被淘汰的确实证明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在消失了。设计的趋势应该是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的需求的设计。

  3.接手一个室内设计的单子的设计师必须要先了解业主的要求,根据他的要求去设计他的家。真正的主动权是在业主那里,我们这是帮他们去实现他们想法的人。如果设计师不愿意听从业主的要求,他大可不必需要你来为他设计。因此说设计是为他人而设计,并不是说天马行空的挥洒自己的设计灵感弃市场需求而不顾。

  4.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设计要考虑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文化,经济等等都在考虑范围里面。但是最主要的是知道设计师为他人而不是为物。设计基本上是较为强调的是功能。

  5.设计品是实用的,凡是带有功利性的东西都不属于艺术,设计品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不具有唯一性,而艺术品就具有。

  4、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艺术与设计既是有区别,但是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的紧密关联的。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打制的石器就已经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造物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的都很明显。

  中国古代造物,在强调以人为主体,讲究实用,功能和强调“审曲面势,各随其宜”的工艺美学标准外,还特别强调工艺造物“技艺载道”,“文质彬彬”的美学观。由此可以看出既强调设计造物功能,有要求功能与装饰的统一,也就是艺术与设计的相结合。

  设计在本质上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合的产物。即设计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利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使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设计不仅是艺术的一个类型,而且也是艺术的母型。人类的创造行为是由于需求所刺激的,当人觉得冷的时候,于是设计衣帽服装,热水袋等等尽可能的满足人的需求。人类需要居住休息的时候,于是造了房屋,设计了家具。这样看来我们觉得这些也只是满足了功能而已满足人的需求而已。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审美意识不断的提高。当设计出了衣帽服装热水袋的时候,人类艺术的眼光要求设计的装饰。热水袋有可爱的卡通的,有不同的形状的。服装有复古的,有现代,有淑女的,有欧美风的,有职业的。随着人的艺术眼光不断的提高设计也在更加的完善。

  因此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与它一个好的装饰也是分不开的,当人类的艺术眼光提高的时候设计也将变得更加有品味,同时好的设计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5、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艺术的发展史上看,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不同艺术之间相互吸收与借鉴,相互配合与结合。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设计概论》-------王家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艺术设计概论》-----------陈健(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设计概论》---------------李立新(重庆大学出版社)

  《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简史》---邓立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十二: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第三章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

  视觉艺术:绘画

  3、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

  艺术的种类

  空间艺术:雕塑、绘画

  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听觉艺术:音乐

  视听艺术:戏剧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

  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

  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

  5、欧洲新兴的分类法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

  艺术、计算机三维动画等

  表演艺术:

  音乐、舞蹈、戏剧、音乐剧等

  艺术分类的根本依据一一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性。

  最正确的分类方法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

  1、实用艺术

  2、造型艺术

  3、表情艺术

  4、综合艺术

  5、语言艺术

  第一节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建筑艺术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一、建筑

  1、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

  动场所。是一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二、园林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

  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

  2、分类

  ①民用建筑

  ②公共建筑

  ③娱乐建筑

  宗教建筑

  ⑥纪念性建筑

  ④工业建筑

  ⑤实用、坚固、美观”。

  3、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

  创造空间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艺术就是要巧妙地利用空间、来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物的个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比例是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例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

  建筑中长与宽的比例、虚与实的比

  均衡是建筑物在构图上的对称

  节奏是通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构成部分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二、园林艺术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园林为代表)和阿拉伯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最突出的特点: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

  中国园林包含很多美学思想:借景、分景、隔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

  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

  实用工艺品的特点

  1、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

  2、实用性与审美性相互结合

  3、造型美

  现代产品设计包括家居设计、服装设计、家用物品设计、办公用品设计以及

  工业产品设计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

  一、产品设计

  二、环境设计

  三、视觉设计

  特种工艺美术品

  、欧洲园林(以法国

  产

  工业产品设计包括汽车设计、飞机设计、电脑设计以及其他电器设计

  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

  环境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庭园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及社区设计等

  视觉设计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

  计、广告设计等

  世界三大广告体系:

  欧洲艺术类型的广告强调艺术性

  日本的广告强调营销

  美国的广告强调传播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第一,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人类的实际活动包括文化生活、社交活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实用艺术的各个门类都

  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

  的制约和影响

  第四、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实用艺术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把民族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但对于大多数实用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艺术系统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

  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

  言和专业技巧

  二

  .与社会生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与社会生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

  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

  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体验

  ——艺术构思

  ——

  艺术传达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

  第三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一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

  胆汁质——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普希金

  ——

  赫尔岑

  ——

  克雷洛夫

  ——

  果戈理

  2、艺术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或者有一自觉结合形成的艺术流派。他们

  甚至与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其他艺术流派展开论争,张。

  艺术流派的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或者有一自觉结合形成的艺术流派。他们

  甚至与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其他艺术流派展开论争,张。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

  __……追求清醒的韭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_________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

  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________达达主义的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二句名言一…一

  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

  切。

  .....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者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

  派。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

  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三.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取笑一切严肃,调侃一切神圣,嘲弄一切规则,抛弃一切深度。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他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

  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来的审美鉴赏对象。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创造出

  、艺术语言

  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

  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

  括、创造出

  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

  种生活画面;

  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

  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

  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

  着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

  魅力的根本原因。

  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

  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地审美再

  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作活动的体现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

  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

  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

  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二

  感知

  感知是艺术鉴赏心理的基础,包含着简单的感觉和比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具有整体性、选择

  性、理解性和恒长性等基本特征,他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是指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由当前感知

  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

  ”四.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是人们头脑中新创造的形象模式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甚至可事实世界上尚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

  象。

  五.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六.理解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理解因素的三层含义:

  1、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2、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3、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七

  .共鸣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

  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共鸣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高

  峰和极致。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

  .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

  .艺术批评的特征

  1、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2、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

  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推荐访问:艺术门类配合的例子 门类 例子 配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