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8篇

发布时间:2023-07-28 20:2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轻网络舆情造成的损害,维护学校稳定和谐发展局面,维护学校声誉和广大师生的合法利益,根据《XX学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XX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办法》,制定此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网络舆情,是指发生和影响范围较大,可能或已经对学院形象、声誉产生负面和消极影响的报道或言论。

  二、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

  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院领导

  副组长:分管安全稳定、信息化建设的院领导

  成员: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公室、学生处、人事处、保卫处、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宣传部,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各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如下:

  1.宣传部:负责应急处置组日常工作;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协助召开舆情研判会议;协调有关部门作好舆情调查;向上级舆情情况上报;做好网络舆情处置信息对外发布。

  2.党政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收集;对网络舆情处置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配合作好上级部门的协调联络。

  3.学生处:会同各系部,做好涉及学生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

  —1—

  做好涉事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4.人事处:会同各部门,做好涉及教职工的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做好涉事职工的思想工作。

  5.保卫处:负责舆情信息收集;做好舆情应急处置期间的安全管控;配合查找有害信息发布人员。

  6.实验实训中心:负责网络技术安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及技术处理;配合查找有害信息发布人员。

  三、处置程序

  1.舆情监测。宣传部要通过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和人工方式,加强对涉及学院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各部门要安排信息员加强对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控。

  2.发现舆情。一旦发现或监控到与学校或本部门相关的负面信息、重要信息、敏感信息,发现人要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汇报,或者向学院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报告。

  由应急处置组办公室填写《舆情报告》,报应急处置组。

  3.分析研判。接到舆情报告后,应急处置组负责对舆情进行跟踪、分析和判断,把握舆情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如舆情重大,应及时向学院汇报,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部门汇报。

  4.迅速核查。对舆情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由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通知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调查结果,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5.应急处置。

  —2—

  经查证,舆情反映属实的,报请学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查处结果经学院研究同意后,由应急处置办公室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择机向社会公布,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

  经查证,舆情反映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调查组和涉事部门要迅速组织拟定真实情况报告,经应急处置组审定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经查证,属恶意造谣、干扰学院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由涉事部门负责,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6.舆论疏导。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一旦发生突发舆情,各部门要在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的指导下,在网上及时发帖跟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主导舆论发展,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专业权威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未经学院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审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以学院名义发布信息。

  7.总结通报。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处置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后果、影响,提出改进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3—

篇二: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

  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网络安全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言论载体的丰富和网民数量的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信息源,经常引爆网民热议和舆论声讨,互联网业已成为传统媒体选材的重要来源,然而,信息安全问题已覆盖了各个领域,一些网络谣言特别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谣言,经互联网迅速放大和扩散,形成公共危机事件,给民众生活造成了影响,成为扰乱公共秩序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编制目的为科学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应对工作,建立健全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预警机制,有效防止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事件,以及维护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谣言传播所造成的危害。

  (三)编制依据

  本应急预案以《吉林省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应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编制依据。

  (四)工作原则

  由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制定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反应速度,建立迅速有效的发现网络谣言信息工作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网上舆情监控和搜集,迅速有效发现重大敏感信息和网络谣言信息。建立网上涉及舆情日报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成立吉林省教育对外网络媒体联谊会和由知名版主、QQ群主、论坛管理员、知名博主等组成的“资深

  网民联盟”,同时加强非法手机短信内容管理等。

  二、应急处理程序

  (一)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在网上及时进行权威信息发布;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决策和部署主动征求网民意见;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事件及处理结果的网上通报,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驳斥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听取网民意见与建议,并就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网上答复等。

  (二)开通网上交流沟通互动平台。网络媒体不仅仅为百姓服务,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网民答疑、解惑,以正面的新闻报道帮助群众理解政策;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专家或有关领导与人民群众在线交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三)搞好网络评论。网络评论反映舆情、汇聚民意,网民的思想、情绪很容易受到网络评论的影响和左右。尤其是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性事件,网络评论往往能够对网民产生强大的导向作用。因此,网络媒体要主动培育一批素质高、有影响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不仅要积极参与网上跟帖和讨论,还要把那些真正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有深层思考的网络评论及时发布于网上,以有效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四)建立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应急响应分级制度

  I级应急响应。根据I级预警,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或出现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网络谣言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的要求,在省突发事件新闻处理工作专责小组的领导下,启动I级应急响应机制。

  1、启动应急值守机制。

  2、启动报告请示机制

  3、启动新闻发布方案审批机制

  4、启动新闻发布机制

  5、启动联动协作机制

  6、启动网上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7、启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8、启动查处惩治机制

  II级以下级应急响应。II级应急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影响程度及发展情况,参照上述做法执行。Ⅲ级、IV级应急响应工作,参

  照上述做法启动部分应急机制,其中新闻发布机制、网上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是基本的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应对工作,应及时向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互联网信息办请示、报告。

  (五)报告和总结

  1、认真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将所有情况记录至文档中。并上报省领导和省政府应急指挥机构。

  2、针对事件处置过程中信息发布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应急预案的建议和意见。

  3、进行表扬奖励和责任追究。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技术支撑保障

  设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应急队伍保障

  不断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防御意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三)技术储备保障

  安全领导小组要经常性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邀请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

  术等研究。

  (四)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治谣止谣

  公安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查实、惩治网络谣言传播者和造谣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立法执法部门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我国现有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或发表诽谤、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者,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恢复重建

  1、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平台建设。要增加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提高检测效能,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辟谣阵地和平台建设

  3、加强网站建设信息发布管理,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4、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

  5、加强资金和人员保障。

  五、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信息交流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应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并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安全应急常识。

  (二)人员培训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熟悉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应急演习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网络与信息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补充和完善。

  六、提高应对水平

  新闻发布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突出重点、分类处理。

  1、是要及时准确,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快速反应机制,既争取发布时效,又确保信息准确。

  2、是要把握适度,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谋划,确保事件处置工作顺利开展,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和化解公众恐慌情绪,维护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3.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主要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打好主动仗。

  4.是要分类处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可能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卫生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

  5.是辟谣反应要迅速,时机要找准。

  6.是辟谣口径要统一,方式可多样。

  7.是辟谣内容要全面,语言要通俗。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篇三: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一篇

  为快速妥当处置全市民族宗教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市民族宗教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民族宗教系统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舆情信息,或对本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1/(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

  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科室对所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2/各科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应立即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3/各相关科室、二级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责任追究

  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科室、二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二篇

  我校为有序引导,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等媒体的能力,依据已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4/(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我校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及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许昌实验中学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我校突发重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舆论。学校宣传科负责舆情处理,电教网络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二)岗位职责

  宣传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相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突发重大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有技术上问题的及时与电教网络中心联系。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5/(一)研判预警

  对学校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宣传科,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对于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学校及时提出答复意见,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对于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6/4.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综

  专人负责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釆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上报市教育局,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一、突发舆情事件应对的基本方法

  1.快速及时的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回应责任,通过线上(官微、官博、官网)与线下(发布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回应,双管齐下,消解舆情热度。

  2.利用网络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后,还应该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威和说服力。

  3.把握舆情关注重点:主要目的在于发布的信息要尽可能的满足网民的关注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把握舆情态势。

  7/4.尊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舆情删除是不现实的,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然后积极的引导舆情,如引导网络舆论转移关注点、发布与传递一些正面的声音等。

  5.积极寻找网络意见领袖:这种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进行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方式,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发舆情事件处置办法

  由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载体众多,在应对突发舆情的过程中,时效性很重要。为此,通过采购舆情监测公司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网上舆情监控,以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突发舆情事件处置的主要解决办法。

  以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负面舆情自动识别第一时间告警通知,挖掘舆情传播演化过程中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溯源、网民情感分析等,自动生成舆情分析统计图表简报,供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工作决策参考。

  8/8

篇四: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通报应急处置办公室;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事件真相,为快速开展实地调查、源头化解工作,提供决策和处理意见。

  三、应急预案的流程设计

  (一)发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至少每天早晚各一次浏览各大主流媒体网页,各单位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要密切关注本地媒体报道,以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对微信、微博、报纸文章、电视画面、广播声音、互联网网页等,应及时保存,固定证据。

  (二)报告。发现舆情危机信息后,应将信息逐级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报送上级部门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信息应包括舆情发生后媒体与网络评论、引发舆情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单位、过程、结果)、网上跟贴的言论倾向。

  (三)评估。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在获取发生或可能发生危机的事件信息后,落实人员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是否需要应对、进行何种程度的应对措施提出意见。按照舆情的性质、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将舆情分为一般舆情与重大舆情。一般舆情指仅涉及管辖范围,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影响不大的舆情;重大舆情指跨地区的,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有较大影响的舆情或被省、市级主流媒体(论坛)曝光,或微博转发达xxx条以上的舆情。要按照实事求是、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系统配合的处置要求,根据不同舆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流程。

  (四)处置。根据舆情危机的不同等级和职责,各单位各司其职,迅速、稳妥地开展工作。对一般舆情,由应急处置办公室牵头,协同

  各业务单位,经分管领导审定并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对重大舆情,由主要领导牵头,会同各单位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主要负责人审核、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再统一发布权威信息。要主动争取话语权,通过新闻通稿、主动邀请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全面报道事实真相,减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将危机引起的毁损度降到最低。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视情与宣传部门、地方政府应急办、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沟通,掌握社会舆论、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反映,直至事态平息。必要时,可联系有信誉的媒体,让当事人接受采访。未经领导小组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信息,不得擅自接受记者采访。

  (五)后续。如舆情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妥善处理,社会媒体不再关注,当地民情趋向平和,处置工作可视为结束。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确定人员对舆情处置回顾总结,改进现实具体工作,防止类似负面舆情再次出现。

  四、应急预案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与舆情主体部门有重点地选择小组成员开展工作。舆情主体部门包括舆情涉及业务的分管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联络工作。

  (二)队伍保障。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反应灵敏的网上发言人、舆情员(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员(网络评论员)至少要自行注册1个微博账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以备网络评论之用。

  (三)响应保障。要形成和完善一套反应快速、运作有效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对发现涉及本系统的重要敏感负面舆情在4小时内、特别重大敏感负面舆情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对网上重大敏感负面舆情事件还应及时向宣传部门(网宣)和公安部门(网警)通报相关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24小时网上舆情值班制度。舆情主体单位要及时受理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在知晓发帖内容后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需按程序办理的,经部门领导审定在5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确定答复意见;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当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对属地明显的网上信息,由当地政府或部门独立处置;对属地不明显或跨辖区的网上信息,由上一级机关处置、落实源头化解、处置工作。

  (四)培训保障。要加强对舆情应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应对舆论的能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系统应急指挥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五)奖惩保障。对及时上报信息,处理坚决果断,处置及时有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予以通报表彰。对执行预案不力,玩忽职守,贻误时机,导致事件恶化,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或不遵守纪律,擅自向外界透露事态发展、处置进程等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信息隐瞒不报或未及时上报的部门及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五: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篇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

  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

  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公司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公司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①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职能部门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馈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党委宣传部要及时上报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

  理。

  ②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立即汇报给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并责成舆情涉事单位立即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

  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发布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绵阳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微博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党委宣传部和舆情涉事单位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拟制报送《xxx网络舆情通报》,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网络舆情应对专家),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对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核奖惩,针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篇二:xx市国土资源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xx市国土资源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xx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局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贴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属地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xx市国土资源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局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委委员担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由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局办公室主任担任,信息中心、为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科室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十

  二

  小

  时

  内

  完

  成

  四

  小

  时

  内

  完成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即刻”等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关键词含有“xx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

  报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和市委宣传部网管科。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市政府。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或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十二小时内根

  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络评论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篇三:百宜乡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百宜乡互联网舆论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百宜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博客贴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百宜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乡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肖兴国担任,副组长由副乡长陈洁担任,成员由乡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乡党委、政府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

  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事态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作出响应,由乡党委、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

  六、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百宜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篇六: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处置路径,有效防范XX业声誉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商业XX声誉风险管理指引》、《XX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XX会网络舆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山东XX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XXXX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并与事件对应其他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第三条

  应对原则

  (一)统筹应对。加强舆情突发事件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各级各部门密切合作,做到渠道顺畅、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

  (二)及时主动。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突发事件发展走向,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

  (三)疏堵结合。尊重事实,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真诚面对媒体和公众,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对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恶意负面舆情,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有效处置。

  (四)注重合力。加强与政府网络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1-

  构筑媒体、XX、协会、监管、政府“五位一体”的舆情工作体系,形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合力。

  第二章

  突发事件的分级

  第四条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Ⅰ级),指满足以下任意一项的事件:

  (一)涉及辖内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且影响范围涉及XXXX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进而有可能蔓延影响XX市外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二)被舆论广泛关注、可能引起市场波动、造成本行重大声誉损失并影响生存发展;

  (三)对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负面舆情满足新闻跟帖3000条以上、主要社区跟帖3页以上、BBS论坛访问量5万以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转发400次以上等上述任意一项;

  (四)由总行、XXXX分局等部门交办的其他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第五条

  重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Ⅱ级),指满足以下任意一项的事件:

  (一)涉及辖内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且影响范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地级市)的XX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进而有可能影响XX市范围的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2-

  (二)被舆论广泛关注的,可能引发本行声誉风险并造成市场波动的;

  (三)对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负面舆情满足新闻跟帖1000条至3000条(含)、主要社区跟帖1页至3页(含)、BBS论坛访问量2万至5万(含)、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转发200次至400次(含)等上述任意一项;

  (四)由总行、XX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确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重大负面舆情。

  第六条

  较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III级),指满足以下任意一项的事件:

  (一)涉及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且影响范围涉及一个县(市辖区、县级市)的XX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进而有可能影响XX市范围的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二)对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负面舆情满足新闻跟帖500条至1000条(含)、主要社区跟帖1页、BBS论坛访问量1万至2万(含)、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转发100次至200次(含)等上述任意一项;

  (三)由总行、XX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确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较大负面网络舆情。

  第七条

  一般网络舆情突发事件(Ⅳ级)

  (一)影响一个营业网点正常经营,进而有可能影响该

  -3-

  区域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二)对一家或多家营业网点负面舆情满足新闻跟帖200条至500条(含)、主要社区跟帖1页、BBS论坛访问量5000至1万(含)、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转发50次至100次(含)等上述任意一项;

  (三)其他达不到Ⅰ、Ⅱ、III级突发事件标准但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负面舆情。

  第八条

  当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分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按较高一级处理,防止风险的扩散;当风险事件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后,按升级后的级别程序处理。

  第三章

  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第九条

  XXXX是落实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董事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XXXX负责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向总行、XX监管办报告突发事件的发生及进展情况,并严格落实有关处置措施和要求,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第十一条

  XXXX设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网络舆情工作分管行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保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设立相关专业小组,抽调-4-

  相关条线部门参与。

  第十二条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统一组织领导辖内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3.认定并调整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等级;

  4.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决定重大的处置措施和新闻报道的重大事项;

  6.负责处置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

  (二)各成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报告事件的发生及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和措施;拟定舆情应对口径,并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调度出面应对媒体;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的日常具体工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及协调。

  1.汇总、制定统一的舆情答复口径;

  2.负责收集、整理、上报、通报有关信息资料;

  3.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召集会议;

  4.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5-

  5.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措施;

  6.收集、整理、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监测预警

  第十三条

  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多渠道关注网络及各类新媒体的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体系,设置预警信号,加强监测、引导,并及时对声誉风险状况做出判断。在向总行报告监测到的网络舆情时,应对预警级别、建议采取的应急响应级别及措施等作出初步判断。

  第十五条

  领导小组根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或相关单位提供的网络舆情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并采取对应措施。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从低到高分别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一)蓝色预警(一般突发事件)。

  1.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网络舆情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汇总监测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2.针对预警内容视情况督促相关营业网点采取舆情应对措施。

  -6-

  (二)黄色预警(较大突发事件)。

  1.在蓝色预警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营业网点要逐级上报相关信息。

  2.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联系相关条线部门,对预警信息和事态发展进行研判,制定防范措施,指导相关营业网点做好预防工作。

  (三)橙色预警(重大突发事件)。

  1.在黄色预警的基础上,领导小组组长应全面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营业网点加强监测和情报搜集工作,每天早、中、晚三次向办事处报送相关信息,重要信息随时报告。

  2.制定防范措施,指导相关营业网点加强风险评估,密切与媒体的沟通交流,动态发布信息,在宣传部门和政府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四)红色预警(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1.在橙色预警的基础上,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在总行的领导下开展预警响应工作。

  2.领导小组和相关营业网点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宣传、网络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加强综合研判和情报共享,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每4小时调度一次应对处置情

  -7-

  况,持续、动态跟进预警响应措施。

  第十六条

  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营业网点应依据发布的预警级别,进入应急状态,启动相应级别响应,组织部署所属力量,履行承担的职责。

  第五章

  应急响应和处置

  第十七条

  基本响应。相关营业网点启动基本响应,并区别四级突发事件分类采取应对措施。

  (一)控制事态发展,防止蔓延。立即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措施先期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蔓延。

  (二)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分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原因,根据网络舆情转载、关注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的影响、危害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三)及时报告信息。相关营业网点在先期处置的同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件信息,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办事处报告。

  (四)做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的记录和证据留存。

  第十八条

  分级响应启动权限

  (一)I级响应(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8-

  I级响应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请总行主要负责人启动并报XX监管办,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开展处置。

  (二)Ⅱ级响应(重大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启动Ⅱ级响应,并上报至总行及XX监管办,在办事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III级响应(较大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III级响应和本级应急预案,上报总行及XX监管办;在总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处置情况。

  (四)Ⅳ级响应(一般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Ⅳ级响应和本级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处置情况上报至总行及XX监管办。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报告。事发营业网点应第一时间按规定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分突发事件级别进行书面报告(见附件1、2)

  (一)报告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最先获悉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网点或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按规定报告总行。

  2.准确性: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9-

  3.规范性:报告内容要规范。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

  1.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级别,所涉及的机构名称、地点、时间。

  2.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及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稳定情况。

  3.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及拟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

  4.其他与本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有关的内容。

  (三)报告的一般程序。

  1.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营业网点应对事件等级进行初步判断评估,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2.领导小组应在接报后对事件等级进行复核,并迅速向办事处报告,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及监管办,于当天提交书面报告,进入紧急应对状态。

  3.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办事处更新报送事件发展情况,并随时接受办事处的询问。

  (四)报告的时限要求。

  1.发生Ⅰ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事发营业网点应在事件发生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

  -10-

  接报1小时内向总行及XX监管办报告。

  2.发生Ⅱ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事发营业网点应在事件发生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接报1小时内向总行及XX监管办报告。

  3.发生III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事发营业网点应在事件发生起1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接报1小时内向总行及XX监管办报告。

  4.发生Ⅳ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事发营业网点应在事件发生起1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接报2小时内向总行及XX监管办报告。

  (五)信息沟通。

  XXXX应与XX监管办、人民XXXX支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及XX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保持信息沟通。

  第二十条

  处置措施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营业网点应立即根据其内部有关制度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自救处理,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专门的应急处置机构负责应对,防止公众情绪激化,并及时向董事会报告有关情况。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XXXX应立即根据本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及时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宣传主管部门等取得

  -11-

  联系,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处置。

  2.要求事发营业网点定时报告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舆情监测结果。

  (三)领导小组在接到I级、Ⅱ级、III级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在总行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开展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应利用本部门的业务资源、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根据本预案各司其职。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可采取派出应急专案小组等特别措施开展应急工作。

  第二十一条

  舆论引导

  根据有关保密规定和实际需要,XXXX可直接向公众适当披露有关信息,或通过有关媒体对突发事件进行适当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设置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宣传和答复的口径一致、恰当。对外披露内容应经保密职能部门核查。

  (二)设置专门的采访接待部门,相关人员的行为统一、规范,对外答复及时、积极、正面,切实起到安抚客户、疏导情绪和化解矛盾的作用。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12-

  (三)注意同业对外宣传口径,保持协调。

  (四)宣传与答复内容应书面记录并留档保存。

  第六章

  后期处置

  第二十二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舆情处置进展情况,密切监测事态发展,严防事态进一步反弹和扩大,全面做好事件善后处置工作。

  第二十三条

  总结评估

  (一)I级、Ⅱ级、III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对事件发生、发展、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上报办事处。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事件处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暴露的问题,修订完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并提出修订和完善本预案及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奖励;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第七章

  应急保障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指定信息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同时,财务会计部和人事综合部要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和相对固定的人力

  -13-

  支持。

  第二十五条

  宣传与培训保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信息捕捉、分析、研判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负面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XX业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二)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支行参照本预案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预案由XXXX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网络舆情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2.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报告

  XXXX

  202x年12月30日

  〔

  -14-

篇七: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附件1:

  xx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媒体应对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提高xx集团发生突发事件后网络舆情应对的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负面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可补充具体)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公司(含下属子公司),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以及对公司(含下属子公司)形象的谣言或者恶意诽谤。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统一领导和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下,各下属部门和各分、子公司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健全公司的基础网络与机动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加强同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沟通和交流。依法规范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司员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素质以及企业责任意识。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完善装备、队伍建设、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工作。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应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调动公司各部门力量,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5突发事件类型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本预案明确公司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有针对性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

  (1)自然灾害类

  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雨雪冰冻、暴雨、洪水)、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公司秩序、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

  (2)事故灾难类

  可能发生的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等生产事故。生产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严重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

  (3)公共卫生事件类

  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职业中毒事件、食堂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公司园区员工集体患病,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危害影响。

  (4)社会安全事件类

  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企业纠纷、员工上访和园区周边治安等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严重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名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5)网络舆情事件类

  可能发生的同行业竞争企业对公司恶意的诽谤、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不正确的评价、公司员工故意泄露公司商业机密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机构给公司产品和经营理念不恰当的宣传报道等针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名誉,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事件严重影响公司的社会名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2.1组织体系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党组宣传部。

  组长:公司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

  成员: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公司办主任、公司办副主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保卫部部长。

  (2)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第一时间成立新闻发布组。新闻发布组统一认识,形成对外新闻发布内容的统一口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成员: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公司办主任、公司办副主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发生突发事件的职能部门(或下属子公司)负责人。

  (3)公司办公室通知有关部门迅速派员集中办公,设立新闻中心,受理所有采访需求。

  组长:公司办主任

  副组长:公司办副主任

  成员: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保卫部副部长、运输公司负责人、公益公司负责人。

  (4)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确定新闻发言人,任何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采访和发稿。新闻发言人由党委副书记担任,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和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或下属子公司的负责人担任副发言人,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

  2.2工作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应急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减少中间环节,协调内部各部门,从接待媒体、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都要责任到人,发挥整体协调能力。应急领导小组中行政领导负责抢险现场,党组织领导负责媒体舆论现场,并及时做好分工。应急领导小组安排有关部门加强现场警戒和门卫值班,对现场进行封锁,联合公安人员组织力量迅速控制现场。除事故救援和有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现场。

  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稳定员工情绪,教育员工不要乱发议论,不向外部散播信息;同时对危机事件受伤害的人员、家属或者被疏散的人员要安排专人贴身陪护、管理,防止媒体私自采访和他人随意发表看法。

  应急领导小组沟通市委和市国资委等上级有关部门,介绍说明事件相关情况。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第一时间成立新闻发布组,同时确定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新闻发言人。

  (2)新闻发布组

  新闻发布组负责制订新闻发布方案,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审核向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稿。

  新闻发布组组织指导对外新闻发布、报道工作,视情况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和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对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的工作。

  新闻发布组指导舆情监控员对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及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送和引导机制。根据舆情监控员提供的信息,研判并讨论决定及时处理的舆情信息的措施。

  舆情监控员利用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平台,负责境内外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中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或者下属子公司的负责人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及时并动态传递事件信息,了解职工心态,加强内部控制,在保卫部的指导下,做好现场的治安安全保卫工作。

  新闻发布组建立由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构成的专家组,名单由各专业处室提供。

  专家组根据事件的性质就媒体关注的话题,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权威咨询,为公司新闻发言人提供新闻发布材料,以方便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工作、报道工作之后,新闻发布组对新闻发布工作、报道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负责与市级新闻媒体和市场化新闻媒体的联络,组织和邀请记者进行事件采访。负责对获得采访许可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和事件现场的记者的管理。

  新闻中心负责新闻发布会现场布置和维持秩序,为事件现场采访的记者提供采访和发稿等服务,落实接待媒体记者的场所。

  发布会结束后,新闻中心确保将事先准备好的新闻稿、背景资料等相关材料以新闻袋的形式交到各位媒体记者和论坛负责人手中。

  发布会经媒体报道后,新闻中心应立即对刊播内容进行核实。对蓄意炒作新闻,发表失实报道,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而又不听劝阻者,要逐级与媒体所在区域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沟通。

  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工作相关联的业务部门负责为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做好会议保障准备工作。

  保卫部沟通公安部门,做好现场的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在事故状态下,派员在警戒区内巡逻,劝阻擅自入内的记者离开警戒区,以保证记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党委宣传部组成应急资料拍摄小组,做好事件资料的现场采制及事后整理、保存工作。

  (4)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代表该向媒体发布相关新闻信息,或阐述公司的观点立场,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要主动收集和掌握事件发展进程,密切与公司宣传、安全、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制作完整的新闻稿件,根据需要同权威专家或者权威机构等有关部门提前进行沟通。

  3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运行机制与预警体系

  3.1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建设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全面监测互联网信息(新闻、论坛、微博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检索、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相关信息推荐,主题演化分析、时间趋势分析、话题传播分析,为监控员提供辅助分析工具和信息服务,为公司领导层针对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做出适当决策提供帮助。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包括舆情监控平台、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数据库和网络舆情监控应用系统。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由公司党委宣传部牵头管理,信息化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负责对新闻网站、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等主要网络舆情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

  3.2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运行机制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实行“日监测、周报告、季研判”制度,负面舆情一事一报。公司要坚持日常监测与突发事件监测相结合,按照舆情报告的报送要求及时准确报告。

  (1)日常监测

  应急领导小组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

  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选定和培训监控员,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考核通过后,报送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在公司党委宣传部的监督下,舆情监控员利用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网民关注度高、影响较大,并可能成为持续关注焦点的与公司(包括下属子公司)相关的舆情。一旦发现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第一时间直接向公司党委宣传部汇报。由公司党委宣传部报送应急领导小组,为应急领导小组提供网络舆情处置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预案,委托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监控网络舆情,随时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员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为应急领导小组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公司党委宣传部的监督下,舆情监控员在公司网站、相关贴吧、论坛和公司官方微博等网络载体发布关于公司的正面消息;对容易引起网络舆情混乱的消息及时进行正面引导。

  (3)舆情报告

  日常舆情坚持“零报告”。舆情监控员每天下班之前,向公司党委宣传部口头汇报前一次报送后至当天的网络舆情。公司党委宣传部每周召开例会,对过去的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和交流,部署近期工作,每月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舆情月报。报送内容为本月舆情分析和下个月舆情预判,结合日常舆情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对潜在的或可预见的声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对下一阶段面临的舆论形势进行预判。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舆情监控员根据网络舆情监控的情况,第一时间一事一报,及时填写《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报送表》(见附件2),直接向公司党委宣传部汇报。公司党委宣传部认为必要的,并视情况报送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启动本预案,召集有关专家,根据分析研判的情况,填写《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调查报告》(见附件3)。

  3.3网络舆情预警体系

  根据《xx网络舆情预警体系》中网络舆情监控的预警响应级别,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

  (1)属于轻级地,舆情监控员认真填写《重大网络舆情紧急报告表》,立刻汇报给公司党委宣传部;公司党委宣传部讨论决定处理。

  (2)属于中级的,舆情监控员认真填写《重大网络舆情紧急报告表》,同时准备舆情报告,立刻向公司党委宣传部汇报;公司党委宣传部认真阅读和分析舆情情况后,与应急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处理。

  (3)属于重级的,舆情监控员认真填写《重大网络舆情紧急报告表》,同时准备舆情报告,立刻向公司党委宣传部汇报;公司党委宣传部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讨论处理。

  (4)属于特重级的,舆情监控员认真填写《重大网络舆情紧急报告表》,同时准备舆情报告,立刻向公司党委宣传部汇报;公司党委宣传部直接通知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网络舆情应对。

  4网络舆情响应与应对

  4.1分级应急响应

  (1)属于轻级地,公司党委宣传部根据网络舆情涉及的突发事件类型,突发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或下属子公司开展应急工作。

  (2)属于中级的,公司党委宣传部与应急领导小组一起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和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和应对办法。

  (3)属于重级的,公司党委宣传部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供舆情情况说明。应急领导小组及时统一信息发布口径,以突发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或下属子公司为主,组织实施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方案。

  (4)属于特重级的,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统一组织实施新闻报道应急工作。同时向市委和市国资委汇报说明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初步方案。

  4.2网络舆情应对

  针对网络上出现虚假不实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公司党委宣传部及时汇集、整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舆情监控,及时与应急领导小组协商解决对策,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有效引导舆论。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影响深度和发展阶段,视情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方案,包括:拟定应对口径或新闻稿,通过有关媒体发布;跟贴回贴;发表评论;新闻发言人书面发言;在公司网站和官方微博发表公司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

  11发生突发事件的当事单位或下属子公司要密切关注媒体传播情况,做好持续应急处置工作。

  5媒体应对

  5.1媒体接待和管理工作

  媒体的日常公关工作由公司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新闻主流媒体进行日常公关,加强日常联系,及时沟通新闻线索,报告新闻事件,增进媒体感情,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媒体应对前期准备。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公司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为记者采访尽可能提供服务和方便,确保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益。

  新闻中心及时受理记者的采访申请,严格审查采访的国内各级媒体记者的记者证、单位正式介绍信及个人身份证并了解采访目的和内容,做好新闻采访的登记备案手续。未经新闻中心许可的媒体记者,公司各单位和个人可拒绝接受采访。

  在确保事件处置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新闻中心应安排记者到事件现场(或靠近事件现场)采访。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到现场采访的记者必须服从现场工作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置工作,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新闻中心要派员到事件现场协调和组织好记者采访活动。

  对国外媒体记者经批准采访后,新闻中心派相关人员全程陪同服务并具体负责审核和统一把握新闻宣传口径。国外媒体记者未经申请

  12许可时,新闻中心监控国外记者动向,依法实施劝离,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同时通知部门和下属子公司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对本辖区内有无境外记者及活动情况及时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时和事件发生后,新闻中心要对参与采访报道的新闻单位的数量、各媒体的发稿数量及体裁、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人数、媒体的性质、有无境外媒体等进行媒体统计。

  5.2新闻发布工作

  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组织新闻发布会,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新闻发布组迅速拟订新闻报道方案,报应急领导小组审批,经同意后,做出具体部署。新闻中心受理所有采访需求和对到场记者登记和提供服务。

  (1)新闻发布报道要求

  报道突发事件的新闻稿,经应急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口径在新闻媒体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采访和发稿。

  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客观、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做后续详细发布。

  后续详细发布除及时发布事件造成的伤亡、损失和影响等信息外,应着重组织报道公司妥善处置事故的情况,公司有关部门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报道公司员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考验,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

  对新闻媒体有关的歪曲性报道和同行竞争企业别有用心地借机造谣攻击、诽谤煽动的行为,新闻发布组要及时通过适当方式和途径,13做好辟谣和驳斥澄清工作。

  (2)新闻发布机制

  发生突发事件后,新闻发布组迅速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报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公司党委宣传部收集和整理市内外舆情,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舆情情况。

  按照批准的新闻发布方案,新闻发布组负责组织及时、有序的新闻发布。新闻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影响程度及发展情况确定新闻发布会的地点、时间及安排场次数。

  新闻发布由新闻发言人通过新闻发布会、散发新闻稿、应约接受记者采访、口头或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采访应优先安排、接受中央、省级和本市主要新闻媒体的采访(主要新闻媒体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凡向市内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应及时向上级驻绵新闻机构发布。

  (3)新闻发布会应对工作

  按照新闻媒体对事件的介入时间,分为到达现场前、到达现场后、新闻刊播前及刊播后四种情况,做好应对和准备工作:

  新闻媒体到达现场前,应急领导小组迅速果断采取措施,阻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召开紧急会议,稳定员工情绪,教育员工不要乱发议论。新闻发布组统一认识,形成对外新闻发布内容的统一口径。新闻中心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媒体接待工作,接到新闻媒体人员打来的电话,要询问对方所在的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保卫部加强门卫值班和现场巡逻,严控人员进出,及时妥善处置好事发现场环境。新闻发言人

  14要主动收集和掌握事件发展进程,制作完整的新闻稿件,根据需要同权威专家或者权威机构等有关部门提前进行沟通。

  新闻媒体到达现场后,新闻中心联合保卫部安排门卫、值班人员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有礼貌地进行盘查,验明证件,登记姓名,并报告现场领导。新闻发言人对媒体采访人员要积极应对,按统一口径简要介绍情况,联络感情,寻求理解,化解矛盾。

  在新闻稿刊播前,新闻中心要尽可能获得采访人员的有关信息,主动与记者见面,必要时与媒体领导对话,表明态度,尽量使其终止刊播。即使刊播也仅限于对事件本身的报道,争取不出现本公司(含下属子公司)的名称,力求缩短篇幅,尽量不出现在重要时段,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在新闻刊播后,新闻发布组联合新闻中心应立即对刊播内容进行核实,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化解某些虚假和歪曲事实的报道和信息。必要时与媒体单位领导、媒体所在地区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沟通。

  6善后总结

  6.1善后工作

  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安排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善后工作中的有关新闻发布事项,对事件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补偿、救济、案件处理等善后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保证公司名誉和社会稳定。

  6.2总结与评估

  15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事件发生、应急处置等过程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上报市委和市国资委。

  应急领导小组应针对事件处理过程中舆情监控、新闻发布等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和有关的实施细则。

  应急领导小组采取各种方式调查媒体和公众对此次事件的反映和评价,包括各类媒体的性质,覆盖面,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各类媒体对事件的发稿量,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评价和反应。评估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声誉损失,制定恢复策略和行动计划,降低公众和媒体对事件发生后对公司形成的看法,修复品牌形象。

  应急领导小组对参与突发事件舆情监控、新闻发布和新闻报道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力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公司党委宣传部指导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或者下属子公司做好媒体善后维护工作。

  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或者下属子公司要努力消除新闻报道应急工作产生的遗留问题,制定改进方案,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7保障措施

  7.1人员保障

  新闻发言人要相对固定,新闻发言人应参加公司组织的相关培训

  16并通过考核。

  公司加强舆情监控员队伍建设,组织安排相关培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公司要加强新闻报道队伍建设,组织安排相关培训,提高新闻应对专业技能。

  公司加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锻炼实战技能,保持预案的适应性。

  7.2思想保障

  公司要加强预案宣贯,促使管理人员和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要重点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强化大局意识,树立人人都是xx形象代言人、品牌维护者的理念,提高集团公司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7.3渠道保障

  公司要按照媒体服务工作属地负责制的要求,切实做好与当地新闻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主要媒体的维护工作,确保渠道畅通。

  7.4资金保障

  公司将应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为发展媒体资源、维护媒体关系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支持。

  7.5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

  1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网络与机动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确保应急期间应急领导小组与应急各部门之间以及新闻发布组与媒体之间的信息畅通。

  7.6物资保障

  公司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园区安全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公司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须品的储备管理,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根据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储备物资品种。

  公司卫生室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救援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并做好后续救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发地政府的请求,及时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

  公司运输处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公司保卫部依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交通秩序维护工作。制定不同类别、级别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维护治安、交通秩序的行动方案,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交通畅通

  8监督管理

  8.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管理机制

  公司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机制,通过各

  1种手段和形式,增强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对能力。要有计划地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派员参加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并结合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具体案例,对有关公司领导、舆情监控和媒体应对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8.2媒体服务工作属地负责制

  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媒体服务工作由公司党委宣传部统一负责。各下属子公司负责所在地区的媒体服务工作。未设立外地分支机构的,其媒体服务工作由公司党委宣传部同就近的下属子公司,由其负责就近地区的媒体服务工作。

  8.3舆情信息报送制度

  网络舆情监控员要按期完成舆情信息报告。报送信息内容是文字、图片、图表、音像资料等新闻和舆情线索。为提高新闻和舆情信息处理效率,所报送的信息,凡在互联网可以查阅到的内容,要详细且准确无误地报送网络链接地址。突发重大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形成处理情况报告并做好存档工作。

  8.4新闻发言人制度

  公司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日常工作机制,建立新闻单位联系网络和媒体记者档案,为危机处置提供有效帮助。新闻发言人要主动收集和掌握公司的各类信息,密切与公司宣传、安全、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新闻发布。公司要建立新闻发布后的评估机

  1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新闻发言人的新闻发布工作质量。

  8.5值班制度

  公司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值班制度,确定值班负责人和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

  9考核奖惩

  对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舆情监控、新闻发布和新闻报道等工作做大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不按规定开展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应急准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2)不按规定报送和公布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或者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的。(3)对因信息沟通不及时和组织协调不利等原因导致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失误从而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4)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5)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贪污应急资金或者物资的。(6)恢复重建工作不力的。(7)其他需要追究的。

  10附件

  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图》;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报送表》;

  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2附件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图

  事发单位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舆情监控员发现网络舆情

  21向公司办报告情况

  向公司宣传部报告情况

  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新闻发布组制订新闻发布方案;新闻中心组织召开新闻发布工作

  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新闻发布组和新闻中心核实新闻媒体的刊播内容

  应急领导小组善后总结和恢复重建工作,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和队伍建设

  公司办落实考核奖惩

  附件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报送表

  报送日期:

  年

  月

  日

  信息来源

  涉及单位

  事发时间

  预警级别

  传播情况

  信息摘要

  信息出现时间

  要求报送时间

  应对建议

  调查内容

  (事发经过、处理程序、当前状态、应对策略、善后建议等)

  宣传部意见

  签字:

  公司领导意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2附件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事件

  事发时间

  当事单位

  相关单位

  预警级别

  (所在部门或下属子公司、突发事件类型等)

  媒体是否介入

  情况说明

  (事发经过、处理措施、当前状态、应对策略、善后建议等)

  部门(单位)领导意见

  签字:

  公司领导意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3

篇八: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职业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监控预防原则。组建网络舆情息员,及时监控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搜集掌握有关真实息。对可能发生舆情的事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

  2.快速反应原则。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充分掌握师生的思想动向、利益诉求,求得思想认识“最大公约数”。并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3.强化引导原则。舆情发生后,根据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预测潜在风险,判断舆情走势,引导舆论往有利方向发展。

  4.分工明确原则。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安全落实责任制原则,各部门、各系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并明确相应职责,制定相应措施。

  5.协同合作原则。由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各系通力合作,通过网上网下、多管齐下开展应对工作,尽快消减突发舆情的负面影响及其诱发因素,形成强大的合作力。

  第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毅贤副校长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应急处置程序

  由党政办牵头,学生处、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党政办新媒体中心、各部门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组建网络舆情息员,在领

  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开展网络舆情监测。重点对学生、家长和群众关心的重点论坛进行实时监控,监测舆情发展趋势。

  (一)第一时间介入

  1.发现网络舆情息后,应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相关正面报道的整合、网络舆情息监控、舆论息的应对引导、网评文章的组织、负面舆论和有害息的消除、封堵和删除等工作。

  2.对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分析评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提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建议,随时掌握事态发生、发展情况并随时汇总、分析、上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

  3.实行24小时息监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党政办、网络技术中心、相关涉事部门(系)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网络息监控,跟踪舆情动态,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汇总,为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4.对一般网络舆情,采用“网上来、网上去”的方式,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发挥好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作用,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

  式和语言引导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以正面声音挤压有害息的传播空间,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5.遇到特别重大、敏感的情况,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商请上级宣传、新闻、网络息、教育等主管部门帮助依法处置。

  (二)快速报告处置结果

  1.重特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涉事部门(系)应在3个工作日内或领导批示的截止日期前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政办公室报送处置结果。

  2.重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涉事部门(系)应在2个工作日内或领导批示的截止日期前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政办公室报送处置结果。

  3.一般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处置结果应于1个工作日内报送党政办公室。

  (三)告知处置情况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应通过文件、会议或网站、报纸、微博、微等平台及时报道。

  (四)动态跟踪

  学校相关院系(部门)要落实专人动态跟踪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面引导******,坚决防范网络舆情危机。

  (五)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消除或稳定后,涉事院系(部门)应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和反思,整理出相关报告,提交校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四、应急保障

  1.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网络舆情息员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应急领导工作组工作水平,实现规范高效处置。

推荐访问: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舆情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