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9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8:11: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经验交流材料和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动员部署会上讲话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

  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

  放松。就城市治理而言,抓好基层治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

  治理专业化水平,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中应

  有之义。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基层一线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丰富而多元,需要数量充足、专业对

  口的人才队伍去推动高效能治理。在选好配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基

  础上,既强化责任约束、事业激励又鼓励创新,切实激发和保护

  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才能在干部队伍尤其是年轻干部队伍中

  形成愿下基层、能下基层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社区类型发生了极大变化,社区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社区情况复杂多样。便民服务、拥军优属、养老助残、疫病防控、慈善救济等,都需要社区治理相关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物业服务企业等具备专业应对能力。可以说,社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社区治理绝

  不是社区工作者的一家之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同

  下一盘棋,避免碎片化治理。在党的领导下,社区治理者要深入

  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剖析原因,既要熟知整体情况,又要搞清

  楚问题是什么、难题有哪些、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社区治理难

  题的实招、好招。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需要整合多方专业资。一方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联结社区各个治理主体,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另一方面,吸引社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力量参与,提高治理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倡导专业社工进社区,使医务社工、心理社工、物业社工等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各级党校专家学者进社区,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等方式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解决治理过程中的难题。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要用好专业化治理手段。高效处理复杂社区治理问题,需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社区“智治”。比如,用信息化技术为社区真减负,解决多部门报表、多次报表、重复报表等问题;加快推进电子政务,让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健全社区公共安全体系,筑牢社区安全屏障。将信息化手段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方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效能。

  基层舞台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走向一线,提升社区干部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就能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__市委关于加强社区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理顺体制机制、补齐工作短板,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加快建设“____”提供坚强保障。__市民政局___局长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和欢迎!

  首先,请___同志宣读《__市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

  ……

  下面,请__同志对社区治理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

  下面,请民政局、住建局、___街道、__社区依次进行表态发言。

  ……

  下面,请___局长作重要讲话。

  ……

  刚才,__同志宣读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__同志围绕加强党建引领、依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对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很详细、很具体,各单位要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民政、住建、__街道、__社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态度坚决、措施有力,表现了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___局长结合__工作和自身经验,作了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精彩的讲话,既是一次“现场教学”,又是一次工作动员;既指出了问题,又给出了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大家要认真学习消化,用心体会思考,深入抓好落实。下面,在大家讲的基础上,我再强调几点。

  一、提高站位,正视问题,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治理的重大意义。社区处于城市党建的最前哨、城市服务的最前端、城市管理的最前沿。加强社区治理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认识,算好大账,切实增强抓好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1、算好“政治账”,这是贯彻上级要求、打牢基层基础的重要任务。社区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直接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城市的繁荣稳定,把社区治理好、打造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这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需要。20__年7月,总书记对社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成立了__个社区党支部、有__多名党员。但实事求是地讲,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有的浮在面上,缺乏鲜活载体,难以深入群众生活;有的只能收收党费、做做杂事,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群众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我们在社区建设、治理服务上投入很大,也办了不少实事,但群众参与度不够,有时甚至不买账。要切实把社区党组织建强,在服务群

篇二: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研讨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动员各方资源,排除障碍,积极行动,协同作战,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实现法治化、规范化、参与化的社会治理过程。

  基层社会治理研讨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下是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研讨材料”撰写的一些阐述:

  第一步,分享研讨前的准备。主办单位首先要选取一些有关的议题,然后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代表,组织起一支讨论团队。接着,要制定研讨议程,并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参加,分享经验和想法。在研讨前需要提前准备好环节,如开场白、主持人引入话题、专家学者发言、观众互动等。

  第二步,讨论基层社会治理的要点。在研讨会上,各位代表们讨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讨论中,大家指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系统,要求不仅仅是各级政府和官员的努力,还需要各个社会力量的切实参与,共同推动基层治理的规范和提升。讨论中,各位代表们还就现行基层治理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强化对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关注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基层治理具备法治化、规范化、参与化,实现社会治理的新体制效能。

  第三步,总结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各方代表们广泛交流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看法和思考,分享了各自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把各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在一起,将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研讨材料为探讨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倡导社会共治,加强社会组织和个人服务能力,推动社会公正、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至此,我们期待未来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与推进。

篇三: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b2{margin:1.0in1.25in1.0in1.25in;}.s1{font-weight:bold;}.p1{text-indent:0.33472222in;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p2{text-indent:0.33333334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p3{text-indent:0.33472222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基层治理工作阅历相互沟通材料

  今年以来,我县聚焦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建设,创新“一领四微”乡村治理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微阵地、培育微组织、供应微服务、开展微活动,推动治理和服务下沉村民家门口,大力培育群众“自治组织”和“邻里”文化,有效激活群众参预基层治理的主体力气。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主心骨”

  /5一是严密组织体系。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掩盖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262个,选择实行单建、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推动农村聚居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党组织应建尽建,有效扩大党的组织掩盖。

  二是提升运行质效。强化“一肩挑”村干部监督管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权责三张清单”、村干部政治体检和政治素养考核制度,综合运用“述、查、谈、评、改”工作法,提升党组织运行效率和工作效率。

  三是育强党员队伍。建立“导师帮带制”,组织农村工作阅历丰富的“老乡镇”“老支书”结对帮带新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头雁”履职力量,广泛从优秀农夫工、致富能手中进展党员,培育后备干部,多源头多途径吸纳真抓实干的能人投身乡村治理。

  二、打造“微阵地”,构筑治理“同心圆”

  一是建阵地。选择实行“商议建、支部管、一起用”方式,整合闲置集体土地、废弃房屋等场地,在村民小组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百家”“村民议事坝”等综合性党群“微阵地”,就近就便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供应活动空间。

  二是搭平台。发挥好微阵地决策议事、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作用,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建立“有事公开议”协协商事制度,常态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

  /5议事等活动,让村民“自发来、愿意听、情愿说”。

  三是活载体。围绕干部作风、民生实事、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书记坝坝会”“书记龙门阵”,现场听取、收集、答复群众看法建议,准时关心群众解决难题冲突,引导村民热心聊村事、主动议村事、合力办村事,发动村民成为乡村治理主力军。

  三、培育“微组织”,激发治理“新活力”

  一是建强自治组织。规范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建立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公开”等制度,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是培育群众组织。依据村民地缘、趣缘、业缘,成立养老育幼、产业进展等多类群众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是孵化社会组织。选择实行“镇村筹集、乡贤捐赠”筹资设立5万元社会组织孵化基金,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入驻村组微阵地,开展居家养老、留守儿童关爱等服务活动,延长村党组织服务手臂,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四、做优“微服务”,深耕治理“关键点”

  一是网格式服务。创新开展乡村治理“片长制”,全县乡镇统筹选任1057名治理“片长”,制定6大类35项服务事项清单,准时服务片内群众。

  /5二是点单式办理。推行“群众单点、镇村办理、部门协同”便民服务机制,推动前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民“家门口”。实现供需高效对接、问题快速办结。

  三是项目式供应。每季度梳理公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依据村民需求和可借助资源设计服务项目,经村“两委”、乡镇党委审议评估,确定服务项目内容和目标任务,项目化开展服务,实现服务精细高效、整体掩盖。

  五、开展“微活动”,营造治理“好风气”

  一是传承“百家文化”。充分利用“微阵地”载体,发动村民捐献老照片、老物件等打造“村史馆”,开展“牛儿灯”灯舞表演、“龙太子抢鸭”等民俗文化活动,以传承民俗文化拉近邻里关系。

  二是选好“百家明星”。通过“组织+个人”推举、村民代表投票等方式每季度评比“最美庭院”“最美民星”,制作“最美之星”文字图集,在“微阵地”公示,以点带面营造主动向上好风气。

  三是点亮“百家心愿”。聚焦农村“一老一小”暖心服务需求,每月固定一天开展“共唱一首歌、共吃一顿饭、共做一件事”系列生日活动;紧扣村民进展致富需求,整合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等43名师资力气,组建“振兴百家”讲师团,开展专业技术主题培训讲座,不断提升村民致富力量。

  /5/5

篇四: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治理体制、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围绕这些主题开展的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活动,促进了基层治理工作的广泛开展,加快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

  在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下,一个个基层治理改革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实现了基层治理结构调整,减轻行政审批程序和政府部门的过度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增强基层治理的能力,开展基层治理活动,更好的服务市民和社区,强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市县基层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一系列治理工作,以改善民生,普及法治精神。首先,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治理,公正治理,合理治理,全息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其次,加强社会治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再次,推进各类制度创新,探索行政审批创新机制和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实施顶层设计,实行法治治理,促进治理效能提升。

  基层治理的经验交流,不仅是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困难,而且也是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支持。今天来到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基层治理的进步和未来发展,而且还可以学习到许多基层治理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宝贵经验。

  特别要指出的是,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人民放在治理的核心位置,着力解决老百姓的真实问题和日常的关切,以此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的服务人民的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实质性成果中感受到政府执政兴国的积极性作用。

  同时,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度渗透,传承革命文化精神,唤醒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中各种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真正实现政商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以上是我就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表的看法,就此,我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共同努力,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造福人民群众。

篇五: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服务举措

  全力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xx办事处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着力加强基层治理制度机制建设,以惠民利民为宗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创新服务为抓手,在民主科学决策、便民服务工作、矛盾调解化解和党风政风监督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注重创新,深入推进民主科学决策。

  (一)创新工作模式,了解民情征询民意。创新推出了接地气、贴民意、近民情的“三制一法”工作模式,即党工委议事决策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下社区制度和“一线工作法”。围绕亲民、爱民、帮民的工作思路,积极提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办事处、社区干部深入工作一线,听取党员意见建议,解决群众难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典型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难点在一线突破”。

  (二)找准工作切入点,依靠群众抓落实。以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切入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建立民主决策“两步走”。一是通过网格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楼院管理,二是群众自治促进问题解决,长期困扰社区管理的物业

  纠纷、水电网改造、暖气安装等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2019年x月一拖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拆迁安置地块确认、居民对拆迁方案认可程度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时众说纷纭,群众反应很大。为使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真正惠及于民,得到居民认可,xx社区按照“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流程,就棚户区改造问题召开会议,居民踊跃参与,提出设想和建议,办事处和社区收集整理群众意见,上报区政府及项目指挥部,居民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建议权,同时项目公司在规划设计中广泛采纳群众意见,社会效果显著。

  (三)打造品牌特色,创新工作彰显亮点。围绕党建项目化管理,打造为民服务“一社区一品牌”,围绕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推出全天候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推出了社区菜单式服务、流动居委会、爱心陪聊队、微信平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品牌,为居民群众提供全面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今年以来,为破解工作人员有限、居民服务需求“众口难调”的难题,青岛路二社区党委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式,成功打造出“星级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开展“星级服务”活动,带动辖区更多居民参与进来,人人争当志愿者,最终形成“扶一扶、让一让、笑一笑、问一问”的和谐氛围。

  二、强基固本,着力增强便民服务水平

  (一)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规范行为。切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党工委对办事处原有措施、办法和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清理,修改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便民服务制度,研究新建了《限时办结制度》、《预约服务制度》《去向告知制度》等制度。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废、改、立”,进一步

  明确办事处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推出预约服务机制,群众可通过现场登记、电话联系等方式,在工作日向社区提出非法定工作日的预约申请,目前已办结群众预约事项x次。

  (二)完善服务大厅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办事处在便民服务的硬件设备、办公设施上狠抓提升,投资x余万元开展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对x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整修,还为两级服务大厅配备了休息凳、老花镜、一次性水杯、便民伞和医药箱,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

  (三)探索暖心服务模式,畅通为民服务通道。实行了“一次送件、分类代办、限时办结”的全程代办便民服务模式,对群众各种疑难问题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分级负责、限时办结,力争全程代办达到办件总量的60%。2019年以来,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x余人次,接受政策咨询x余人次,发放养老金x万元,办理参保续保手续x人,办理养老保险到龄手续x人。

  三、搭建平台,立足矛盾化解维护稳定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办事处、社区两级工作平台,健全了办事处社区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员、维稳信息员制度,全面真实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二)构建调解网络,及时化解矛盾。办事处成立了x个调委会,现有人民调解员x人,专职调解员x人,同时,聘请x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立矛调专家组,参与办事处调委会日常工作,负责调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自矛调专家组成立以来,共化解涉及城市拆迁、水电网改造等疑难纠纷x余起,充分调动发挥辖区x名网格员、x名平安建设志愿者、x名维稳信息员的作用,坚持做到社区一周一排查、街道半月一排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随时排查。

  (三)创新工作模式,五心调解法入理暖心。在调解过程中,长安办人民调解员始终秉持“依法依理依情,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灵活运用“热心问、耐心听、细心查、诚心劝、贴心想”的“五心特色调解法”,以热心的询问、耐心的倾听、细心的调查、诚心的劝解、贴心的考虑开展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在辖区棚户区改造、邻里纠纷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多措并举,加强监督推进责任落实

  (一)以制度保监督,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紧扣责任链条,层层分解责任、传导压力,构建谁主管、谁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种好各自“责任田”。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防范工作漏洞。先后制定了《xx办事处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明白卡”》、《xx办事处基层干部“八不准”》等8项制度;

  同时相应出台了社区明白卡、五不准、社区干部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等制度,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行为进行了规范,为全面推进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初步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实施目标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

  目标责任书》、《廉政承诺书》,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二)以教育强监督,强化认识做好表率。突出廉政教育,落实“双重监督责任”,一是举办廉政夜校。坚持每月开展党风廉政夜校活动,组织“书记上党课”,做到了对党员干部扯袖子、常提醒。二是开通书记加油站。建立了书记谈心制度,班子成员、工作人员思想上有疙瘩,随时可以去找书记,也可以给书记提意见,谈心制度执行的半年,全体工作人员精神愉悦地投入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违纪案列。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活动。在社区举办廉政文化巡演和廉政书画展,普及了廉政知识,扩大了宣传面。

  (三)以公开促监督,开门纳谏听取民意。一是公开监督举报平台。通过公开微信公众号、网站、邮箱、电话等各种各样的平台,使居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监督举报。二是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员。在每个社区聘请了5-6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将基层群众的声音更加通畅的传递到政府的耳中,也使办事处更加迅速准确的了解到老百姓的意见建议。三是印发“明白卡”。办事处印发了两万余张“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明白卡”,让群众了解到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内容,规定了基层干部“八不准”、社区干部“五不准”,公布了监督举报平台。提高了群众知晓率,确保党风政风监督工作深入民心。四是设立党风政风监督意见箱。畅通诉求渠道,在办事处及其辖区x个社区的醒目位置设立了党风政风监督意见箱、群众热线和邮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登记、有反馈,进一步扩展了群众监督举报的途径。

  (四)以督查严监督,强化问责动真碰硬。办事处纪工委实行

  月巡查制度,每月对办事处各部门和辖区内x个社区进行明察暗访,严格考勤值班、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办公用房超标及财务管理,对失位、失责、失守的坚决追究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今年以来,办事处先后对机关及社区进行明察暗访共x次,查处问题x大类x个。强化执纪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公款吃喝、违规使用公务车辆、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收送节礼等违纪违规行为,暗访检查4次,并未发现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办事处在四项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区委的要求和辖区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照搬上级制度汇编的成分多,接地气符合辖区实际情况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征三议两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群众的参与率、知晓度不高;

  两级服务大厅在承接服务项目上还有待充实,要探索政府、社会“一站式”服务体系,水电气暖等尝试一次性办结;

  矛盾调处化解的排查不够细密,对信访疑难案件解决办法不多,协调力度不够,只局限在关键时期紧盯死守,有的信访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社区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只体现在宣传方面,群众的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履职能力及责任心有待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广泛动员发动,调动居委监督委员会和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切实转变

  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突出工作重点,细化落实责任,切实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篇六: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市域社会治理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的市域社会治理主题研讨会,是对全市社会治理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的重要活动。在此,我想说几句话。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会治理面临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强化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治理制度和规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自治的实践,促进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现代治理的重要手段。要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高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与城市民生息息相关。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优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幸福。

  总之,市域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水平,需要“制度先行”,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先行”,实现城市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先行”,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平衡、协同和协调。让我们一起发扬伟大的城市精神,加强各方面协作,共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市域社会治理主题研讨会上发表发言。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多元主体、多层级的合力参与。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全面、深入、系统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制度保障。制度是治理的依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构建健全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把市域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优化和协调各方面利益的目的。同时,建立市域社会治理协商机制,发扬群众自治的精神,打造基于制度和人的创新治理模式。

  第三,在信息化时代,市域社会治理必须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治理方式和模式的现代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的普及,要发挥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利用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线上治

  理、智慧治理,提高治理效率。

  最后,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还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对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也起到重要作用。市域社会治理要注重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精细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服务系统的可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总之,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时代,需要打破传统的治理模式,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的道路,同时需要各方协作、协调,加强制度保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共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谢谢大家!

篇七: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共3篇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在新时代下,加强乡村治理的关键是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实用的做法和建议。

  一、发扬共建共享的优良传统

  “一个村子一张网、一堆人一张床”,这是中国古代时期村落经济形态的一种共享模式。在现代,我们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农民享有共同的物质财富和公共服务。在物质方面,可以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种植农作物、在养殖、旅游开发等方面。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积极发展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各种志愿者力量,帮助村民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拓展共治的途径和手段

  共治是指全社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和管理公共事务。乡村地区的管理,应该由村民群众为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许多村务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有一些顽固分子还不愿意遵守,甚至严重干扰了双方的治理工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共治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完善村民

  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建立村级综治委员会,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和分子,阻止干扰工作的干扰者,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

  三、营造共享的氛围与文化

  农村社区共享治理的核心是城乡融合和公共服务的共享。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乡村社区共享治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共享,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和延续。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历史文化和人文符号的氛围,在规划、建设环境等方面,融合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风景区城市化”,推动农民从“农业”向“文化农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乡村社区治理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变化。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乡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转型,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数字乡村”系统,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在全乡村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便民服务。

  总之,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当前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和实践。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

  与,共同推进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在实现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加强乡村治理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组织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文化传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2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社区治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了建设一个优质的农村社区,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这是乡村治理交流材料的核心内容。

  1.共建

  共建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在共建过程中,政府和农民要合作,负责不同的责任。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资源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并推进乡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代表应该积极参与,提出建议,监督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行为。

  在共建中,还需要加强农民的认识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从而逐渐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2.共治

  共治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从基层社区开始,维护社区安全与治安,维持社区公共秩序,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政府和农民必须相互协调,为合法的利益争取权利、实现利益,同时减少矛盾与纠纷,积极解决种种问题。通过共治实现“治理”的目标,使农村社区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3.共享

  共享是乡村治理新思路的核心,是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和社区治理分工合作的必然趋势。共享采用“居民共建、政府共管、社会共享”等多种方式,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公共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和公共服务的最大利益。

  共享的具体方法包括采用公共空间、产品或信息共享,组织农民集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等多种形式。同时,建设社区垃圾分类等共享环保机制,可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社区治理要尊重农民利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使乡村治理更加规范化,有序运行。

  (3)推进村民自治,倡导自发的规范行为,发挥积极作用。

  (4)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实践和创新,通过试点和实践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总之,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以乡村社区为基础,聚焦社会资源,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和公共化,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实现更多的普惠和可持续性,让乡村治理更加规范、高效、参与和稳定

  在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意义重大。通过加强社区治理,提升农村社区参与度和自治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目标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法律制度和法规,推进创新实践,鼓励农民自治和乡村发展实践。当前的关键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壮大注入新活力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3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也成为当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推

  进经济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打造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村民自治意识

  乡村治理的起点是村民自治意识的觉醒。因此,需贯彻“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使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共同治理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自治意识是自治行为的主观前提,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使村民自治成为社会共识,形成完整的自治制度,进而规范决策程序、增强自我服务管理能力。

  二、深化村民自治水平

  深化村民自治水平必须推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政府应加大权利的下放,村民自治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增强村委干部的约束意识,加强村务公开和监督。全面推行能力培训,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知识技能水平,拓宽村民代表团队的代表范围,发挥村民委员会在村居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要挖掘和培养村委干部中的积极因素,分类指导和管理,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加强社会治理合作

  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的优势,对于加强社会治理合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扩大群众自治的范围。要完善政府、学术界、企业、公益组织、基层群众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

  形成良性互动,使各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进一步形成治理效果。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应强调顶层设计、运用科技支撑、宣传宣传和教育教育等工作的互动,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四、促进乡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

  促进乡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治理中的重点。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确保各种资源的公共性、社会性、市场性,让社区的建设不仅考虑当前的需要,也不能割裂面向未来的规划。同时要强调治理需要在基层建设中不施以乾坤,将各项工作加以协调统一,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全面管理体制,以协调意识形态、调解矛盾为核心参考。

  以上是本文就如何打造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探讨。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持之以恒,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行情的有效实施

  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实践,这也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政府应当加强法治建设,转变职能,强化权力约束,增强群众自治,促进各界合作,同时积极引导乡村社区建设和治理,使村民自治成为乡村治理的新亮点。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协调统一,建立完整的全面管理体制,实现不同组织和力量的协同发力,以确保乡村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保水平

篇八: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年来,我中队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处、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员工学法用法,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一方平安,下面就我中队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与大家作一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又要达到“抓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目的。搞好综治工作先要从“龙头”抓起,一是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充分认识到综治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经营目标完成,维护形象与声誉,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班子成员中首先将综治工作定位,给与充分的重视。二是体现在组织上。为加强综治工作,我们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利用早晨安全讲话、周一例会、队委会、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形式,及时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把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和改进。三是体现在实施上。尽最大努力做到生产与治安、管理与考核、总结与奖励的“三个同时”,形成中队、班组同心齐管、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人立即到现场,一旦产生问题,信息就能及时沟通。

  2、宣传到位。兵马未动,宣传先行。宣传在综治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起到鼓舞斗志、倍添信心之功效。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运用载体,武装头脑。根据干部“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原则,组织班子成员和班组长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思想,掌握和提高做好综治工作的本领。二是广泛宣传,人人发动。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召开专题会议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灌输,使综治工作意义、目的、内容、任务进到班组、入到人头,唤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三是坚持不懈,形成氛围。有机地将综治宣传融入到“文明单位建设”的全过程,使从上到下都能把它视作份内事,形成警钟长鸣、群防群治的氛围。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不脱节,通过思想、管理、人防、物防、技防的互补,建立起“立体化全天候”的防范体系。

  3、健全综治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是工作好坏的前提。我们除了认真执行处、公司的有关制度外,还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考核办法,如内部安全防范、护院值班、治安保卫责任、综治例会、应急演练、突发事件报告等制度。在制度的建立中,我们将其作为综治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分解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等项工作,形成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

  此外,做好综合治理工作还要注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当中。同样的大气候和工作环境,综治工作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素质见高低。作为综合治理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不计得失的小草精神、乐于奉献的蜜蜂精神、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任劳任怨的铺路石精神外,还要善用情感、知识、法律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化干戈为玉帛。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既要懂法、又要懂行,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所有这些,都靠通过学习的途径才能实现。一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法制水准。力求作风上能深,工作上能实,知识上能谦。二是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包括抓好“收集重点信息、提高掌握率,开展重点整治、盯住重点人、提高控制率,保卫要害部位,力求在实践工作中勇于创新。其次,工作中还要着眼于解决职工的实际需求,关心和爱护职工,对职工的每一个进步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而对于职工的反常行为要注意观察,做到婚丧、生病、纠纷、突发事件“四必访”,犯错误、遇挫折、有疙瘩、求帮助“四谈心”。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工作过程中,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全力维护内部治安的稳定,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年来,我中队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处、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员工学法用法,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一方平安,下面就我中队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与大家作一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

  的。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又要达到“抓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目的。搞好综治工作先要从“龙头”抓起,一是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充分认识到综治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经营目标完成,维护形象与声誉,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班子成员中首先将综治工作定位,给与充分的重视。二是体现在组织上。为加强综治工作,我们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利用早晨安全讲话、周一例会、队委会、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形式,及时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把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和改进。三是体现在实施上。尽最大努力做到生产与治安、管理与考核、总结与奖励的“三个同时”,形成中队、班组同心齐管、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人立即到现场,一旦产生问题,信息就能及时沟通。

  2、宣传到位。兵马未动,宣传先行。宣传在综治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起到鼓舞斗志、倍添信心之功效。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运用载体,武装头脑。根据干部“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原则,组织班子成员和班组长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思想,掌握和提高做好综治工作的本领。二是广泛宣传,人人发动。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召开专题会议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灌输,使综治工作意义、目的、内容、任务进到班组、入到人头,唤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三是坚持不懈,形成氛围。有机地将综治宣传融入到“文明单位建设”的全过程,使从上到下都能把它视作份内事,形成警钟长鸣、群防群治的氛围。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不脱节,通过思想、管理、人防、物防、技防的互补,建立起“立体化全天候”的防范体系。

  3、健全综治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是工作好坏的前提。我们除了认真执行处、公司的有关制度外,还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考核办法,如内部安全防范、护院值班、治安保卫责任、综治例会、应急演练、突发事件报告等制度。在制度的建立中,我们将其作为综治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分解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等项工作,形成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

  此外,做好综合治理工作还要注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将“以人为

  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当中。同样的大气候和工作环境,综治工作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素质见高低。作为综合治理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不计得失的小草精神、乐于奉献的蜜蜂精神、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任劳任怨的铺路石精神外,还要善用情感、知识、法律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化干戈为玉帛。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既要懂法、又要懂行,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所有这些,都靠通过学习的途径才能实现。一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法制水准。力求作风上能深,工作上能实,知识上能谦。二是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包括抓好“收集重点信息、提高掌握率,开展重点整治、盯住重点人、提高控制率,保卫要害部位,力求在实践工作中勇于创新。其次,工作中还要着眼于解决职工的实际需求,关心和爱护职工,对职工的每一个进步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而对于职工的反常行为要注意观察,做到婚丧、生病、纠纷、突发事件“四必访”,犯错误、遇挫折、有疙瘩、求帮助“四谈心”。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工作过程中,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全力维护内部治安的稳定,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年来,我公司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员工学法用法,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

  了一方平安,下面就我公司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与大家作一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搞

  好综合治理工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又要达到“抓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目的。搞好综治工作先要从“龙头”抓起,一是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充分认识到综治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经营目标完成,维护形象与声誉,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班子成员中首先将综治工作定位,给与充分的重视。二是体现在组织上。为加强综治工作,我们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利用早晨安全讲话、周一例会、队委会、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形式,及时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把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和改进。三是体现在实施上。尽最大努力做到生产与治安、管理与考核、总结与奖励的“三个同时”,形成中队、班组同心齐管、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人立即到现场,一旦产生问题,信息就能及时沟通。

  2、宣传到位。兵马未动,宣传先行。宣传在综治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起到鼓舞斗志、倍添信心之功效。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运用载体,武装头脑。根据干部“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原则,组织班子成员和班组长学习有关的政策

  法规,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思想,掌握和提高做好综治工作的本领。二是广泛宣传,人人发动。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召开专题会议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灌输,使综治工作意义、目的、内容、任务进到班组、入到人头,唤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三是坚持不懈,形成氛围。有机地将综治宣传融入到“文明单位建设”的全过程,使从上到下都能把它视作份内事,形成警钟长鸣、群防群治的氛围。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不脱节,通过思想、管理、人防、物防、技防的互补,建立起“立体化全天候”的防范体系。

  3、健全综治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是工作好坏的前提。我们除了认真执行处、公司的有关制度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考核办法,如内部安全防范、护院值班、治安保卫责任、综治例会、应急演练、突发事件报告等制度。在制度的建立中,我们将其作为综治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分解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等项工作,形成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

  此外,做好综合治理工作还要注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当中。同样的大气候和工作环境,(来源:好范文

  http:///)综治工作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素质见高低。作为综合治理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不计得失的小草精神、乐于奉献的蜜蜂精神、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任劳任怨的铺路石精神外,还要善用情感、知识、法律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化干戈为玉帛。要具备与

  时俱进的素质,既要懂法、又要懂行,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所有这些,都靠通过学习的途径才能实现。一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法制水准。力求作风上能深,工作上能实,知识上能谦。二是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包括抓好“收集重点信息、提高掌握率,开展重点整治、盯住重点人、提高控制率,保卫要害部位,力求在实践工作中勇于创新。其次,工作中还要着眼于解决职工的实际需求,关心和爱护职工,对职工的每一个进步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而对于职工的反常行为要注意观察,做到婚丧、生病、纠纷、突发事件“四必访”,犯错误、遇挫折、有疙瘩、求帮助“四谈心”。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工作过程中,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全力维护内部治安的稳定,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年来,我中队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处、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员工学法用法,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一方平安,下面就我中队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与大家作一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成部

  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又要达到“抓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目的。搞好综治工作先要从“龙头”抓起,一是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充分认识到综治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经营目标完成,维护形象与声誉,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班子成员中首先将综治工作定位,给与充分的重视。二是体现在组织上。为加强综治工作,我们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利用早晨安全讲话、周一例会、队委会、板报、宣传栏、网络

  等形式,及时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把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和改进。三是体现在实施上。尽最大努力做到生产与治安、管理与考核、总结与奖励的“三个同时”,形成中队、班组同心齐管、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人立即到现场,一旦产生问题,信息就能及时沟通。

  2、宣传到位。兵马未动,宣传先行。宣传在综治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起到鼓舞斗志、倍添信心之功效。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运用载体,武装头脑。根据干部“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原则,组织班子成员和班组长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重在治本”

  的思想,掌握和提高做好综治工作的本领。二是广泛宣传,人人发动。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召开专题会议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

  形式,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灌输,使综治工作意义、目的、内容、任务进到班组、入到人头,唤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三是坚持不懈,形成氛围。有机地将综治宣传融入到“文明单位建设”的全过程,使从上到下都能把它视作份内事,形成警钟长鸣、群防群治的氛围。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不脱节,通过思想、管理、人防、物防、技防的互补,建立起“立体化全天候”的防范体系。

  3、健全综治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是工作好坏的前提。我们除了认真执行处、公司的有关制度外,还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考核办法,如内部安全防范、护院值班、治安保卫责任、综治例会、应急演练、突发事件报告等制度。在制度的建立中,我们将其作为综治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分解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等项工作,形成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

  此外,做好综合治理工作还要注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当中。同样的大气候和工作环境,综治工作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素质见高低。作为综合治理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不计得失的小草精神、乐于奉献的蜜蜂精神、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任劳任怨的铺路石精神外,还要善用情感、知识、法律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化干戈为玉帛。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既要懂法、又要懂行,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所有这些,都靠通过学习的途径才能实现。一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

  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法制水准。力求作风上能深,工作上能实,知识上能谦。二是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包括抓好“收集重点信息、提高掌握率,开展重点整治、盯住重点人、提高控制率,保卫要害部位,力求在实践工作中勇于创新。其次,工作中

  还要着眼于解决职工的实际需求,关心和爱护职工,对职工的每一个进步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而对于职工的反常行为要注意观察,做到婚丧、生病、纠纷、突发事件“四必访”,犯错误、遇挫折、有疙瘩、求帮助“四谈心”。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工作过程中,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全力维护内部治安的稳定,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县委、政府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以综合治理创建工作为载体,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上新台阶,形成了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综治工作格局,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连续13年保持了市综治工作先(来源好:)进县,被评为省“治安模范县”,全国、省处法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市综治委多次在该县召开现场会,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村情民意恳谈会、“一警一干,双岗双责”、“警、企、村联防”、“治安民调中心户长”等多项经验先

  后受到中央、省、市的肯定和赞扬,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市进行了推广,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转发。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综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工作,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观念,把加强综治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在思想上摆正位置。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综治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并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二是责任明确化。把目标管理职责和综治“打、防、建、管、教、改”6方面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强化督查,严格奖惩。2014年以来,对8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批评,对2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表彰先进单位65个,先进个人130名,19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三是制度规范化。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综治工作的轨迹,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四是保障多极化。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县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了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达到5人以上、3人以上、2人以上。2014年,在全县推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行政村通过竞争上岗配备了190名“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县政府在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开源节流筹资金,为政法综治部门解决基础设施、交通工具、技术装备等经费,县、乡两级分别按人均0.3元、0.2元的标准将综合治理专项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期予以拨付,为综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五是宣传多样化。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综治宣传月”,利用宣传车、新闻媒体、综治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综治知识,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从2014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60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写成100多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村的显要位置,一首诗宣传一部法律,一首诗明示一种行为,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前移黩化的作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对这种普法宣传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措施,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方式方法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抓好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一是以打开路,集中整治。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愿望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谋划严打整治工作。2014年3月,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严打集中活动,对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展开了凌厉攻势。2014年4月,抽调100名政法干警,划分六个战区,开展了“除霸治乱”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农村的突出治安问题。2014年7月,以解决农村宅基地中的违法现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问题”集中

  整治专项活动。2014年6月,为优化投资环境,又开展了“弘扬社会正气、打击邪恶势力”集中活动,严厉打击以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暴力阻扰施工为代表的各类扰乱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4年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36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459人,打掉犯罪团伙119个,整治治安乱点33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67次,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达到了90%以上。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三破三,积案存5破3,均居全省先进位次;二是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巡警为主的30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使治安在前治设防,警力在一线加强。从县直单位及有关企业抽调干部职工,成立了50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增强对城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以民兵和群体为骨干的乡镇专职巡逻队、护厂人、护校队、护村队共248支2235人,达到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组建了铁路治安联防护路队,将境内铁路划成21个责任段,使护路任务落实到沿线每个乡镇、每个民警、每名护路员。聘请出租车司机、环卫工、送水工、个体商户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1000余名,成为政法机关的“了望哨”、“巡逻车”。在铁西工业区实行的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外围治安承包、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其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根据各类案件的发案时间、规律变化,以及辖区

  社会治安信息的变化,力求“全面控制、突出重点、整体联动、科学用警”,有效地实现了对社会面的控制,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

  三、构筑“民调”大格局,探索综治工作新路子

  新形势下的综治工作,只有“创新”才有活力。近年来,我们在落实好综治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路子,使全县基层综治工作充满了活力。一是建立“四级网络”,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格局。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完善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调处制度,县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10天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二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牢基层平安工程。向全县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基层创安工作小组,每组由一名干警和一名干部组成,干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实行双岗双责。三是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本区域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宣、联学、联帮),达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发展、治安促稳定。四是设立“民声服务电话”和“稳定工作明示墙”,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每个乡镇和行政村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公布,并绘制出化解矛盾程序示意图,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在干群间搭建“连心桥”;五是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各乡(镇、区)主要领导定期到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座谈会,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定期反馈意见。同时,各乡(镇、区)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随时收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做到了“电话叫,干部到”,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这些做法的推行,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一、全民参与,突出一个密字,构筑立体防控体系

  (一)领导重视,构筑社会治安长效机制。该县高度重视综治工作,一是把综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倾斜。县委、政府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综治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把目标管理职责和综治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二是强化督查,严格奖惩。2014年以来,对8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批评,对2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19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三是健全制度,完善了综治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等形式,使全县综治工作形成了抓争创促稳定的热潮。四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强化调研,研究辖区社会治安信息变化,掌握各类案件的发案时间、规律变化,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

  (二)人人参与,打造专群结合、形式多样的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建

  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县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并通过竞争上岗配备了190名“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确保了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在5人、3人、2人以上。二是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巡警为主的30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使治安在前沿设防,警力在一线加强;从县直单位及有关企业抽调干部职工,成立了50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增强对城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以民兵和群众为骨干的乡镇专职巡逻队等248支2235人,并成立由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1000多人,做到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组建了铁路治安联防护路队,将境内铁路划成21个责任段,使护路任务落实到沿线每个乡镇、每个民警、每名护路员,做到了“一保四落实”;在铁西工业区实行了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外围治安承包、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该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是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本区域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富、联学、联帮),达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发展、治安促稳定。

  二、打防结合,突出一个细字,润物细无声

  (一)铸政法铁军,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凌厉攻势。社会稳定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该县积极打造政法铁军,法院、检察院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连年被表彰为省市先进单位。政法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创了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工作的新局面,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愿望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切实做好严打整治工作。2014年以来,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严打集中活动、“除霸治乱”专项整治、“农村宅基地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弘扬社会正气、打击邪恶势力”集中活动等专项治理行动67次。4年来,共打掉犯罪团伙119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459人,整治治安乱点33个。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3破3,积案存5破3,均居全省先进位次,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

  (二)抓工作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春风化雨。该县注重“创新”,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宣传工作,通过开办《法制方圆》、《政法天地》等栏目,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送法进厂矿、学校、农村,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组建综治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综治知识。并创造性地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60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写成100多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村的显要位置,一首小诗明示一种行为,一首小诗宣传一条法律,一首小诗讲述一个道理,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原省委副书记郑增茂、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清林

  专程到该县调研“法律政策明白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重点下沉,突出一个实字,实现两个转变

  (一)畅通信访渠道,变堵为疏。该县一是设立“民声服务电话”和“稳定工作明示墙”,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每个乡镇和行政村把县四大班子包乡镇领导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公布,并绘制出化解矛盾程序示意图,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在干群间搭建“连心桥”。二是实行县公检法三长在县信访局集体接待来信来访制度。三是在各乡(镇、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员稳定现任区,随时收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做到了“电话叫,干部到”,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二)心系百姓忧,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造基层平安工程。向全县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由一名政法干警和一名干部组成的基层创安工作小组,干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双岗双责。二是县四大班子包乡镇领导和各乡(镇、区)主要领导定期到各行政村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及时反馈意见。三是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民调网络”,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格局。县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周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小事

  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了无集体赴京、省、市上访事件的发生。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淇县县委、政府把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抓领导、严责任,抓宣传、造氛围,抓队伍、促保障,抓基层、打基层,抓创新、举亮点等措施,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进步。1994年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鹤壁市综治工作先进县,2014年10月被命名为河南省“治安模范县”。

  一、抓领导,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淇县县委、政府始终把抓综治、保稳定作为各级领导的政治责任。一是把综治、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都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强化了各级领导的责任。二是实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综治工作制度。三是建立了以落实“四制”为重点的综治考核与激励机制,年初有安排,半年一检查,平时有督导,年底总考核,奖惩兑现。2014年以来,先后对8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对2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表彰先进单位65个、先进个人130名,19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二、抓宣传,构建综治宣传工作机制

  一是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综治宣传月”,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综治成员单位、县直各单位积极配合,利用宣传车、标语、图版、传

  单、咨询台、综治宣传一条街等形式,广泛宣传综治工作;二是在县电视台、电台开办了《法制方园》、《政法天地》等栏目,定期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以案说法;三是组织县综治成员单位开展了“法律进厂、进学校、进农村”活动,捐赠法律书籍,为基层提供法律服务;四是各乡镇均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有条件的村建立了法律宣传一条街,向农民群众宣传综治知识和法律常识。从1998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60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行政村的显要位置,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省委政法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五是全县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3个,138所中小学全部配齐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向青少年及中小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综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抓队伍,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调整充实了县综治办工作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6人;各乡镇均有一名副书记主抓综治工作,配齐了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工作人员达到3人以上。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达到5人以上、3人以上、2人以上。为强化基础,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综治办,由村主要领导任综治办主任。4年来,先后5次对乡村基层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由综治委、综治办领导和专门机关工作人员授课,提高了乡村综治办、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人员

  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全县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175个行政村通过竞争上岗全部配备了“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大学生村官”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于2014年8月11日进行了宣传报道。县、乡两级分别按人均0.3元、0.2元的标准落实了综治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4年来,共拨付综治经费90万元,为综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抓基础,完善打防控体系建设机制

  一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专项治理行动。4年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36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459人,打掉犯罪团伙119个,整治治安乱点33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67次,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达到了90%以上。淇县被评为全市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县公安局副局长焦树泉被评为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三破三,积案存5破3,均居省市先进位次。二是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城区组建了30人的交巡警巡逻队,8个乡镇各建立了10人以上的专职治安巡逻队,17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十户联防巡逻队。厂矿企业、内部单位、学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护厂队、护校队,全县各种治安巡逻队共248支2235人。三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全县共聘请出租车司机、环卫工、送水工、个体商户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1000余名,成为政法机关的“了望哨”、“巡逻车”,形成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

  络。铁西工业区实行的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其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四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及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抓创新,探索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几年来,结合淇县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总结推广了一系列基层在抓综治保稳定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如“党员稳定责任区”、“民声服务电话”、“便民服务中心”、“一村一警一干”、“治安民调中心户长”、“稳定工作明示墙”、“村情民意恳谈会”、铁路护路方面的“一保四落实”等切合农村实际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这些做法分别得到了省、市综治委、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或全市进行了推广。市委书记王训智还就淇县的“村情民意恳谈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日报》2014年7月25日给予刊登。

篇九: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近期,我有幸参加第一期x干部专项培训计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研究班,从x月x日开始,在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x个月的学习,x月底又赴x大学x校区参加集中培训,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授课、现场学习观摩,对抓好社会治理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路。x月x日开始,我结合本职工作实际,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调研,对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一些堵点、痛点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在组织、理念、体系、服务四大要素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将有关工作收获汇报如下。

  一、从“四大困境”破题,找准市域社会治理短板

  (一)组织困境

  调研中,我发现基层组织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少基层组织架构还未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难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如2020年7月,x化纤将员工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权限移交到社区,但是失去了原“国企包办”模式的硬性约束后,许多党员和居民开始与基层党组织、社区“脱钩”,社会治理对象由高组织化转向低组织化,导致组织无序。同时,在农村许多党支部呈现老年化和空心化,以x镇蔡湖村党支部为例,50岁以上党员超过一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只有三成,仅有的一些年轻党员更是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党组织缺乏活力。此外,社会治理牵涉部门众多,由于缺乏组织的有效统领,各部门各自忙于条线任务,未能高效整合各条线力量,造成了执行和运作过程的碎片化。

  (二)理念困境

  在社会治理的实际过程中,很多地方没有真正理解治理的内涵,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的虚化。思维“人治化”。一方面,不少公职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去年山西洪洞县一村民家土灶被村委会用水泥封平的新闻曾引发舆论热议,村委会的乱作为,折射出社会治理中的“人治”惯性。另一方面,群众法治观念落后,部分群众习惯于“托人情”“找关系”,x镇信访科在接访过程中,也存在少数群众来访前习惯于先买一包“办事专用烟”,而非寻求法律帮助的情况,更有极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反映出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自治“空壳化”。当前不少群众自治组织徒有虚名,这种现象在城镇老旧小区较为突出,如x某小区居民构成复杂,缺乏公共意识,对自治组织漠不关心,难以实施自主治理。除此之外,不少基层单位“越俎代庖”,过多地插手自治组织事务,大部分镇(街道)对下属的村(社区)有严苛的考核管理,忽略了自治组织的自主权。

  (三)体系困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及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目标中,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一是权力边界模糊。推进社会治理是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必然要求,其有效实施又依赖于公共权力的扩大,二者间天然存在矛盾。x镇就有群众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要求公开本组村民的特殊人群信息,当事人则认为此事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提供,由此引发矛盾。二是参与主体单一。当前社会治理工作提倡政府积极作为,很多人却将此理解为“大包大揽”,比如当前一些乡镇敬老院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大多由政府开办,收费价格未能市场化,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不够高,导致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影响了治理效能。三是科技支撑无序。当前各地社会治理网格平台app参差不齐,比如临近扬州的x市部分区用的平台不同,扬州市虽然统一运用省级平台,但是平台操作复杂,功能并不完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四)服务困境

  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重点以网格化为主要支撑,网格员为直接责任人。然而基层事务繁多,工作人手不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服务上的问题。网格设置较粗放。按照省政法委规定,城市社区网格按照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基本单元,农村按照200-300户为基本单元。然而实际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超过2000人的农村网格不在少数。巡办分离不到位。目前,x市网格员基本都由村干部兼任,在这种模式下不仅网格与村干部工作时间互相挤兑,更导致网格员同时负责事件的巡查发现和最终办结,促使村干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降低,影响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质量。服务效能跟不上。由于网格员时间、精力有限,致使服务打了折扣,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及重点群体的诉求,x市六合区曾有一独居老人死亡两个多月后才被发现,这就是网格走访不到位、不常态所导致的。

  二、从“四大要素”着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以组织现代化为根本保证,优化组织架构、工作流程

  筑强组织“引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必须落实基层党组织直接责任,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一是强骨干,突出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拔下派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社会治理培训,合理设定基层党组织书记任职最低年限,逐步提升相关待遇,营造在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守阵地,全覆盖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组织活力,打造领导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三是当表率,以党员为核心,积极开展“星级党员示范户”评比,以党员带动群众,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破条线“壁垒”。今年,全市范围内推进的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是解决条线“壁垒”问题的一剂良方,应当深度推动各单位思想上融合、行政上整合、工作上磨合。一是整合治理力量。在改革中,原社会治理条线的综治、信访等部门被统一整合到社会治理局,但是市直属的司法、公安等部门依旧独立在外。因此,应加强属地管理,赋予镇(街道)对驻镇直属单位一定考核权限,并从上级层面加大部门之间联动,确保工作有力有效。二是整合网格力量。以x镇为例,原本城管、综治、安监、派出所等条线都设立了网格,应将其深度整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合为依托村(社区)划分的综合网格,同步整合网格员队伍,统筹负责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三是整合执法力量。在机构改革中成立的综合执法局,承接了部分上级下放的执法权力,也承担了不少执法压力,可以在便于基层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下放权力,提升执法实效。

  (二)以理念现代化为实践路径,推动德法并重、三治融合

  强化自治基础。一方面,激发主体意识。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逐渐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拓宽参与渠道。进一步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作为社会治理重点,真正让群众在社会治理中得到实惠,同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决权。

  强化法治保障。一方面,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大讲堂等形式,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加强村民法治意识,改善乡村法治环境,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强化德治引领。以x镇为例,积极弘扬正能量,利用好道德讲堂等载体,坚持开展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打造农民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引领文明新风尚。挖掘德治文化,充分挖掘家风等优秀德文化,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的引领、规范和约束功能,使德治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三)以体系现代化为活力源泉,促进主体多元、协同共治

  政府权责明界化。以维护民生权益为底线,以法律形式明确社会治理工作中公私领域的界限,合理缩小政府权力范围,防止政府越界。同时,为政府越界行为的矫正提供法律依据,明确相关补偿措施和标准。此外,应当在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创建一个沟通渠道和缓冲地带,引入更多治理主体,担负起政府权力退让后空缺的部分公共职能。

  参与主体多元化。市域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指得是政府要在公共服务适度市场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职能。一方面,应当积极培育群众迫切需要的社会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政府向其购买社会服务,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妇女儿童活动、老年人供养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履行政府监管职能,在社会组织登记注册、信息公开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

  智能技术高效化。在确保平台数据互通的基础上,尽量统一管理规范,简化操作手续,优化服务功能,整合公安、民政、司法等平台,真正实现“一网打尽”;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并将平台推广到群众中,让平台成为群众反馈诉求、监督治理成效、畅通干群联系的桥梁。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平台数据了解群众诉求,分析社会热点,构建数据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以服务现代化为价值基石,落实民生为本、服务为先

  精细管理增效能。按照社会治理“一张网”“五统一”部署,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要求,精心划分网格。如目前x镇按照要求,将网格重新划分为x个,同步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定期开展全科社工等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同时,精细开展工作,学习x市“社区特色品牌服务”工程,推广网格“微治理”,精确记录居民信息,梳理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特色先进网格。

  巡办分离显作为。为确保巡查工作的专业度,可将网格员由县区统一招聘并分配,由镇级层面进行属地管理和考核,专职负责网格内事件办结以外的工作。在基层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安排网格员兼职与社会治理条线无关的基层工作,但仍需以网格巡查工作为主,以保障问题前端发现能力。属地社会治理部门负责统一收集居民非警务类诉求,并分配到职能部门,督查问题办结情况。此外,探索将问题上报功能下放到居民手中,由网格员进行初审后交职能部门办结,进一步强化信息采集能力。

  规范服务提水平。推动精细化网格治理、落实巡办分离模式,其目的归根结底是提升服务水平。当前网格服务除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外,包括弱势群体帮扶、特殊人群走访、网格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诸多方面,更应强化思想教育和推进服务规范化两手抓,提高网格工作质量。可参照x市江北新区做法,由镇(街道)一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可量化、可考核”的要求,规定每日网格服务提供数量,同时制定不同服务类型的每月最低服务次数。以x镇为例,可规定每名专职网格员每日需录入至少x条服务记录,每月弱势群体帮扶、特殊人群走访等记录不少于x条,矛盾纠纷调处记录不少于x条等。此外,由镇(街道)一级进行服务质量审核,由县区一级进行复核,从而确保网格工作质量,真正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三、从“四大建设”发力,提升x社会治理效能

  对于乡镇来说,抓好基层社会治理迫在眉睫,也是必须之举。2021年,x镇将着眼组织、服务、法治、功能四大重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是组织建设实效化。提早谋划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选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干劲足的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并着重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培训和历练,打造一支基层社会治理“铁军”。二是服务建设效能化。以“人民满意信访窗口”创建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村网格中矛盾调处服务水平,同步细化网格积分奖励、巡办分离、信访联席会议等制度,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三是法治建设制度化。推进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业务用房规章制度,落实村每月法治培训制度,提升乡村法治建设水平,营造良好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的法治环境。四是功能建设实质化。深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实质化运行镇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镇为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充分衔接各职能部门,落实网上派单转办、专职坐席员等机制,系统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实效。

推荐访问:提升治理水平研讨交流材料 研讨 治理 提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