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十四五规划审批流程(3篇)

发布时间:2023-07-22 13:44: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十四五规划审批流程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十四五”时期(____—____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_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____〕44号)和《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_政发〔__〕_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_gt;

  一、指导思想

  以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_”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_新征程,为到____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情、放眼全局。跳出_、站位全国,谋划_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_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_”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坚持弥补短板、壮大优势,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我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制规划。“十四五”主要针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纵向上,做好与省上规划的衔接,指导好县区规划编制,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事求是、合理引导。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指标,要综合考虑、反复测算,既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又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提气鼓劲、尽力而为,更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使规划经得起时间检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和我市发展定位、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敞开门来做规划,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三、总体安排

  (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具体程序:

  1.编制准备阶段(__年_月—__年_月)。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__年_月—__年_月)。在完成“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专家论证,报送市政府研究审定。

  3.《纲要》编制阶段(__年_月—__年_月)。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

  要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组建《纲要》起草工作专班,根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_月份形成《纲要》(初稿);_月份,在与省上《纲要》衔接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第三方评估;_月份,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并准备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4.审批印发阶段(__年_月—__年_月)。《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重点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报市委或市政府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冠“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联合印发实施;不在目录清单里的专项规划,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意后,由编制部门印发实施(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程序:

  1.开展研究阶段(__年_月—__年_月),市级各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2.规划编制阶段(__年_月—__年_月),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3.衔接印发阶段(__年_月—__年_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全市《纲要》进行充分衔接后,按程序报批。重点专项规划原则上__年_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以及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编制的专项规划,原则上__年_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所有专项规划务必在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印发后_个月内印发实施。

  (三)县级规划

  县级规划是指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县级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由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编制时间与全市《纲要》基本同步,具体程序:

  1.__年_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衔接。

  2.__年_月底前,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本级党委、政府审定后,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本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经济开发区、_新区、_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其管委会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搞好统筹衔接。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

  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三)创新编制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智库作用,把各方论证结果、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四)规范编制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开展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各个环节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五)强化工作保障。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成立工作专班,要选配知识结构好、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具体承担规划纲要编制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相应制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专班,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规划编制队伍。市级部门规划所需经费应列入本部门预算,各县区规划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篇二:十四五规划审批流程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十四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长治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8.18?

  【字

  号】长政发〔2021〕25号

  【施行日期】2021.08.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

  正文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十四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长治市“十四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规划》已经长治市人民政府第1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长治市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8日

  长治市“十四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规划

  为了明确“十四五”时期长治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长治市“十四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规划》,作为指导长治市未来五年政府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时期,长治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破除妨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抓改革促转型,持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着力打造区域一流营商环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成立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聚焦“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证明”,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全面推进“减证便民”专项活动,完成市、县(区)两级276项证明事项取消清单、4421项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和958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的社会公开工作,实现了清单之外无证明。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共计办理11万余笔承诺制业务。目前,行政许可事项均可实现在法定时限内完成,事项数量减少26.23%,环节减少40.20%,材料减少23.04%,时限减少65.83%,证明减少96.28%。制定《长治市创优营商环境80条》,对标全省营商环境评估的18项指标,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将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大力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19个,总投资达8695.79亿元,吸收外省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数929.66亿元,全市招商引资各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优服务补短板,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认真履行“三服务”工作职责,持续推动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针对全市重点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通过信访秩序专项治理、重点信访问题源头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推行“大调解”制度等方式,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切问题,五年来信访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二是不断提升政府政务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积极推进政府网站改造升级,完善网民留言办理制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拓展延伸“12345”办事热线和市政府“13710”工作制度督办系统,热心回应和办结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回复

  率与满意率达100%。三是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市159个社区中活动场所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数达129个;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建立了全省第一家为社会提供民生类服务的综合性场所——长治市公共服务中心;加速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全力打造长治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山西长治)”网站,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设。

  (三)转职能改作风,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协同、高效、法治为目标推进行政改革。一是对标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着力深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二是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严格控制各部门计划外临时发文,加强会议统筹,不解决问题的会、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取消;通过全市政府协同办公平台,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清理冗杂多余的政务类APP和工作群,按照“能减则减”“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市12个县(区)、131个市直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共规范清理政务类APP10个、微信工作群1214个。三是发挥新时代政务督查作用,规范督查内容、方式、时间和责任,严肃整治检查督查看材料、看版面等形式主义问题,杜绝“痕迹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长治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事关大局,意义重大。

  (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全球贸易萎缩,疫情防控成为各国

  常态。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能释放。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长治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城市定位布局。“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辟培育创新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其次,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效应愈发显现,区域经济合作和城市群建设将全面铺开,不同城市、地区要在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联动作用。我市必须有效依托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便利条件,积极融入协同发展体系,以一流政府治理水平聚合区域优质要素,推动本市社会经济高效发展。

  (三)新时代社会问题新形态与信息技术升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幸福感、获得感的需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兴起,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赋能增效。未来五年,全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益、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的融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府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山西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树立系统、整体、协同理念,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稳中求进,锐意创新,坚持全面依法行政,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全方位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为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坚持党委领导,是完善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要充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保障党和国家整体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效执行和通畅运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保障功能。政府负责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断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破解政府改革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超越,向民心之所望,回民生之所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苦干实干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面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程中

  的困难和阻力,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发扬担当斗争精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正确处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破解过去体制机制弊端,构建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长治特色的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

  ——坚持依法治理、公平正义。法治体现规则之治,彰显公平正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依法治理,现代政府治理应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始终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体系。全体党员干部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氛围。

  ——坚持多元共治、共建共享。新发展阶段的政府治理,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体系,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强化各级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完善多元参与机制,要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人人参与治理过程、人人享有治理成果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四、“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政府治理过程和效果相统一,“十四五”时期,长治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一)全面推进便捷、高效的服务政府建设。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要始终不忘人民是执政的根基,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十四五”期间,长治市政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的理念,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理念、制度、政策、手段的综合变革,更好服务人民,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着力加强联动、协同的整体政府建设。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整体政府建设,要重点加强政府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协同联动,切实提高政府协同运作能力。按照整体政府、职能分工和协同监管的要求,加快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优化和前后对接,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同时,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加快构建民生服务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一站式”政务办事服务,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十四五”期间,我市要切实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效能。

  (三)不断完善公平、正义的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任何国家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全面依法治市的任务依然繁重。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要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力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四)加快提升阳光、公开的透明政府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要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十四五”时期,长治市政府要坚持权责透明原则,坚持政务公开,推进政府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打造透明政府,推进科学行政决策、严格行政执法,充分体现民意、发挥民智,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府治理。

  (五)积极探索科学、创新的智慧政府建设。“十四五”时期,长治市政府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打造数字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扎实开展数字政府用户分析,围绕“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实现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制度成本”目标,不断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服务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化顶层设计,推进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支撑、数据应用和安全防护工作,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预警、政务服务、远程监管等多个方面。破解独建独享、重复建设的问题,提升政府数字治理水平,建立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的智慧政府。

  五、“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深化组织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体系

  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层面:一是巩固“十三五”期间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始终坚持“一项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思路,完善科学合理、权责一致、有统有分、有主有次的职责清单,继续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破除机构改革“物理割裂”,推动实现机构改革“化学融合”。二是增强机构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建立市、区、县职能部门与基层政府的协商和沟通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机构职责划转科学合理,优化政府法治职能、财税职能、金融管理职能、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构建统一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层面:一是合理设置基层政府机构,确保机构职能履行能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全面落实乡镇(街道)相关改革任务,统筹推进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使各类机构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三是继续巩固和深化市、县(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分开,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

  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全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理顺政事关系。四是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更好履行公益服务职能。

  (二)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聚焦重点民生问题

  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织密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盯紧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落实社区、企业、单位、学校的主体责任,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二是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研判作用,持续提高市县(区)、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是积极引进和培养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专业人才,加强预案演练、物资储备和流调、实验室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四是开展卫生健康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高效、统一规范、公正文明的卫生健康执法队伍;加强“互联网+卫生监督执法”建设,深化医疗卫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执法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等各部门联合检查,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五是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实现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提供便捷高效医疗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结合我市市情,推动地方特色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扶持特色新兴文化产业,将健全文化网络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

  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体系。三是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活动”的思路,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积极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和草根文化品牌,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基本住房保障方面。一是加大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住房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城中村拆迁补偿、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阶段性居住困难问题。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住房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工作,整合小区内既有设施、全面整理边角地和碎片地,增加公共服务和活动空间。三是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老旧小区内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给所在街道、社区用于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

  基础教育建设方面。一是完善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机制,落实县(区)政府教育支出责任,把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二是坚持多元筹措,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鼓励民间办学,吸引民营资本。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山西省新建住宅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确保配建学校与住宅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有效增加基础教育资源。四是将教育资金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条件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推动就业方面。一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举办具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设立公益性岗位定向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二是优化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培育更多新兴产业,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注重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探索适合其发展特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

  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就业创业。四是引导宏观政策支持就业,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强化人才服务质量,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三)打破部门业务壁垒,构建联动一体、协同高效的整体政府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打破各政府部门壁垒,以全局、整体的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破解“碎片化”政府业务工作流程,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政务服务之中,统标准、统平台,通系统、通数据。从强化衔接机制发力,加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之间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互通,加快形成“全市一张网”。

  二是构筑统一平台,从整体性政府的视角出发来推动政务流程再造,通过统一协同办公平台及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层级、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政务服务,拆除“隔离墙”,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最大程度便企利民。要实现办事大厅端、电脑PC端、自助服务端、口袋移动端的“四端”政务公共服务端口对接,探索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强化协同办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让整个服务过程纵向联通、横向贯通、整体畅通。

  三是完善政务服务平台运行与监管的制度体系。其一,完善招投标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根据运营机构的参与意愿,通过竞争性谈判或磋商等方式择优确定运营机构,实现平台管理者和运营者分离。其二,规范权利与义务,细化资金使用

  与服务要求,各县(区)政府部门通过与运营机构签订运营合同,明确相应权利义务,将政府平台的建设、运营、维护等事项交由运营机构管理,依据购买服务效果,按用户使用评价付费,提升平台专业技术性,实现“服务质量提升”和“资金使用优化”并举。其三,完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共同维护政务服务平台安全有序运行。

  (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是健全“三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把“三零”单位创建作为贯彻“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社区成立党委,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楼栋或单元成立党小组,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四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以党建为引领、服务凝聚为核心,深入推进社区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全力推动“全科网格”全覆盖,形成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内党员、名人、能人等优秀居民的作用,聚合辖区内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日常上门访问、周期了解情况等方式,更加精准地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智慧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基层社区治理,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在疫情防控、物业管理、社区养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发开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

  三是发挥“大党委”优势,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志愿者的专业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与驻区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共建共享协议书,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同时,根据居民多样需求和党员优势特长,把志愿岗位与社区公益相结合,更多开展包括环境整治、爱心义诊、义务植树、关爱老弱妇幼、关爱环卫工人在内的特色主题服务。

  四是加强基层社区与各行各业的联系,促进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加快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社区服务方式转化,在丰富社区的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同时,实现多元参与协作,助力社区发展。

  (五)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综合行政执法满意度

  一是着力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其一,完善基层执法体系,持续深化各综合执法领域“同城一支队伍”改革,启动跨部门相对集中处罚权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职能下沉,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其二,在明确综合执法职责的基础上,规范执法合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衔接配合、工作会商、监督制约等运行机制。其三,加强执法队伍培训,鼓励和支持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其四,严格按照配备比例,配齐配足执法人员,增强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其五,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办公办案场所标准化建设,提高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建设水平。

  二是推进行政执法透明化、公开化。其一,全力保障综合执法队伍装备需求,在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同时提升执法透明度。其二,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布执法决定;对查封扣查财产、强制拆除等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要推行全程音像记录;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等执法活动时,需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其三,执法全过程要通过文字、音像等形式对执法全程各环节进行记录,后续归档保存。其四,着力解决多层重复执法问题,提升监管效能,在原有以部门为主的条线监管基础上,按照能放则放、宜放则放原则,下放执法权限,下沉执法力量,将监管重心向县(区)、乡镇(街道)倾斜。其五,对于监管对象一致且涉及跨部门的现场执法检查事项,探索开展执法检查“综合一次查”工作,建立联合监

  管清单,明确联合监管的发起方式、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形成相互配合、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格局,实现“1+1>2”的成效。

  三是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权利意识。广大行政执法人员要处理好职权法定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关系,树立区隔意识,执法过程中不滥用权力,在民事活动中坚持平等原则,避免身份混同。同时,切实履行《民法典》中规定的救助、保护、保密等义务,深入学习登记机关的公示义务、主管机关的申请清算法人义务等规定,全面提升行政综合执法群众满意度。

  (六)确保职责法定,提高各级政府行政复议和应诉水平

  有序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把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行政复议机构建设,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复议工作队伍,确保初次从事行政复议的人员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推动公职律师参与行政复议工作常态化。要大力提升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效,建立科学通畅、公开透明、便民利民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规范、保障办案公平。要强化行政争议化解功能,用好行政争议审前调解机制,把行政调解贯穿于复议案件审理全过程,加强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沟通,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作用。迅速适应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更好地实现诉讼与非诉讼、行政手段与司法手段的相互衔接。围绕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审前调解机制实效,积极主动与法院形成化解行政争议的有效机制,形成“府院联动、上下联动、条块联动”的工作合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审前。

  一是推动建立健全落实改革任务的领导机制,开展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情况进行摸底调研,重点摸清机构、人员编制等相关情况。二是推动出台落实《行政复议

  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细则,推动整合地方行政复议职责,推动健全政府行政复议机构设置,按照“事编匹配、优化节约、按需调剂”的原则,合理调配编制资源,确保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的人员配备与工作实际相适应。三是推动将行政复议工作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办案保障设施。四是推动行政复议文书规范化,行政复议文书制作从要素、标题、正文、落款、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引用规范、印刷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文书制作细化方面,统一文书编号规则,明确告知行政复议权利和行使期限的内容,推行统一的印刷版式等。针对增强文书说理性方面,加大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是否采信的释明力度。对案情复杂、当事人矛盾较烈、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应当对是否采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释明,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进行说明。对有争议的证据,应当写明争议的证据名称及行政复议机关对争议证据认定的意见和理由;对有争议的事实,应当写明事实认定意见和理由。

  同时,着力提升政府应诉水平。一是压实行政应诉主体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规定精神,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列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完善行政应诉考核机制。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纳入全市依法治市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切实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三是完善行政应诉工作细则。推动制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具体规定,进一步细化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的案件类型,明晰出庭应诉的具体流程,建立规范化、长效化应诉机制。

  (七)推动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形势要求,在完善市级政务公开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全覆盖,实行基层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切实抓好政务公开落实。其一,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出台政务公开具体的实施方案、任务划分、细节措施、责任确认细则,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实处。其二,市直机关部门要履行好主体责任,积极对接基层政府对口部门,指导各基层落实包括义务教育领域、社会救助领域在内的试点领域政务公开工作。其三,延伸基层政务公开链条,指导支持村(居)民委员会编制公开事项清单,使县(区)、乡镇两级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有效衔接、相同事项的公开内容对应一致。其四,扩大公开渠道,通过村(居)民微信群、公众号、信息公示栏等方式,重点公开乡村振兴、村级财务、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各乡镇(街道)要积极探索在本级政府公开页面开设“村(居)务公开”专栏,以村(居)为单位公开重要信息。

  二是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立足直接服务群众的实际、规范要求,及时公开和更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等信息。其一,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信息主动推送等工作方式,让办事群众对事前准备清晰明了、事中进展实时掌握、事后结果即时获知。其二,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办事服务信息加以集成、优化、简化,汇总编制“办事一本通”,并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其三,强化政务新媒体办事服务功能,实现办事政策、服务信息向乡镇、村(社区)延伸,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指引和多元化办事渠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压实计划目标,推动政务公开阶段性进步。巩固各县(区)、乡镇政府初步建成的政务公开事项目录体系成果,坚持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的任务要求。2021年底前,各县(区)、乡镇政府制定完成公开事项科学全面、工作流程规范高效、平台渠道丰富多元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取得新进展。2022年底前,各级政府要建成以“精准精细的公开事项目录

  体系、务实管用的公开制度规范体系、协同联动的公开平台体系”为核心的全市统一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覆盖全市县乡政府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八)严格落实机构“三定”规定,完善优化权责清单制度

  一是着力解决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政出多门、含糊不清的问题,严格落实本部门“三定”规定,严格按照规定中确定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进行落实。在确定本部门“三定”规定的同时,完善制定并发布本部门的权责清单,划清横向与纵向不同部门与层级的权责关系,合理确权。

  二是对部门及内设机构主要职责进行颗粒化、条目化分解,全面压实部门责任。坚持适用标准统一原则,修订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市政府应承担权责清单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在对接省级权责清单的基础上,对省、市、县(区)、乡镇四级政府部门共有的权责事项进行后续划分,按照层级分明、标准统一的原则,落实权责清单“四级四同”原则,尽量避免“职责同构”的同时减少标准偏差。科学合理制定权责清单,打造更加统一规范、简便易行、纵向顺畅、横向衔接的清单模式,确保权责清单监管更有力,权责划转要做到“接得住”“放到位”“管得好”。

  三是加强对“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定期评估分析清单实施情况和流程再造效果,为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提供坚实保障。重点关注“十三五”时期机构改革过程中新成立或者变动较大的部门,要坚持权责法定、统筹兼顾、问题导向的原则,根据“三定”规定科学动态调整职责任务清单,通过编制业务流程图、制定部门内部工作规范等方法推动工作流程标准化。

  (九)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调整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

  一是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进一步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的审批,切实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

  度,重点解决健康、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问题。进一步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持续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新经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是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其一,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研究完善县(区)、乡镇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导意见,实现基层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常态化,抽查检查信息统一归集和全面公开。其二,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试点开展企业信用风险指数分析,引导市场主体及时履行年报和信息公示义务;科学建立统一的“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指导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建立健全无证无照经营发现抄告、信息共享、联动响应、信用记录等制度,大力推进信用社会构建。其三,开发大数据监管平台。加快整合市场监管各业务系统,加强大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应用,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业务数据大集中、大融合、大应用,提高风险预判和防控能力,实现有效监管。

  三是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其一,创新公共服务发展机制,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其二,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积极推动更多事项实现跨省、跨市通办,完善企业办事网上备案系统,提高中小企业填报便利度。其三,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扩大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比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加快推进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打破不合理垄断。其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

  (十)用科技赋能制度,大力推进数字化智慧政府建设

  “十四五”时期,我市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科技赋能制度,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是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撑。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新基建”的“基石”价值,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政府网站建设与运维,加强市内各县(区)数据库建设。重点打造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外网,进一步提高现有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承载能力,改善网络运行环境,加快老旧设备升级维护,提升高强度政务数据传输需求下的网络供给能力。

  二是推动政务数据标准化、共享化建设。主动对标“命名、识别、描述、标识、分类、编码”等政务数据标准内容,促进政务数据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上的高效流通,实现政务可共享数据的一致性。统筹政务数据的共享流通,对政务信息可共享资源目录进行持续梳理,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清单,加大政务数据汇聚力度,明确可共享政务数据范围,实现政府各部门间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构。强化数据安全的综合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务数据安全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政府系统内部数据开放风险防范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协同管理体系。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细化保护数字政府中的云、网、平台、数据、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网络安全检测日常化和规范化制度,拓宽网络安全监测范围,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安全监测体制,厘清监管权力边界,构建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务安全治理的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

  四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政府治理转型。创新政府治理理念与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构建更加敏捷、灵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民生服务、社会安全、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政府治理方式更加多元,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重视对政府相关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精确性;依靠先进技术对执法行为过

  程全程跟进,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

  六、“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我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政府能力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贯彻到基层,把人民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在一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政府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落实落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二)组织人才保障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领头雁”培训力度,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推动机构整合与职能转变相协同,进一步梳理各层级政府部门职责,细化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加快完成机构改革后的配套制度、机制、技术、人员建设,规范各个部门之间的任务分工,实现权力与责任对等,避免责任真空,促进权力行使更加规范。推动政府机构协调运行,完

  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编制管理,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使之作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水平。

  落实好干部标准,提升干部队伍本领能力,完善支持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把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干部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斗争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九大本领。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能力竞岗、业绩竞岗,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比选、竞争任职等方式,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以增长才干为导向,强化干部实际锻炼,教育引导干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成长进步,让有潜力的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接受锻炼,在应对复杂的局面中增强党性、磨练意志。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拓展基层干部发展空间。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加强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畅通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

  (三)资金保障

  加强财源建设,增强地方财力,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不断探索和寻求财政收入

  增长点。第一,持续优化改善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全面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改善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法,扎实推进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第二,把握政府目标与财政能力的关系,把握逐步退出和合理介入的关系,突出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布局,立足建立持续、稳固增长的收入机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确立政府支持的产业重点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财源建设的调控政策措施,保证财源建设的健康、长远、高效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第三,支持重点税源,巩固支柱地位。集中培植壮大纳税大户和主体税源,夯实工业企业的支柱地位,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关联性。加大科技投入,培植新兴财源,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发展技术密集型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

  加强资金使用效能,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和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第一,稳定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对比例。建立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适当控制市财政支出规模扩张速度,适应减税降费等带来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将财政支出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长期可持续发展保留空间。注重预算绩效一体化源头控制,实现绩效目标对预算编制的“前”约束;加强预算绩效一体化闭环管理,推动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第二,优化市、县(区)两级财政支出责任。继续推进更多财政支出领域改革,形成权责清晰的财政支出责任框架,确保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程序,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提高政府财政使用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程度。第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对绩效目标情况和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双监控”,强化绩效约束。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将节约的资金更多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建设,发挥好公共财政的职能。

  (四)技术保障

  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结合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进大数据中心、电子

  政务外网、政务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级、各部门政府提供强大、高效、安全、按需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改变以往系统孤立、业务隔离、资源分散的局面。

  数据资源体系。通过对各部门数据进行归集、整理、交换,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完善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各类工具手段,构建共享、开放、融合、创新的大数据资源体系。

  支撑平台体系。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管理、非税支付、智能客服等系统,为各级、各部门政府和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公共应用支撑,逐步形成能力中枢保障。

  安全、标准、运维体系。强化安全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风险感知和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数字政府安全体系。制定修订一批急需、管用、实用的标准规范,全面推进各领域数字政府标准规范建设。创新“管、运、建、研”分离的运营模式,科学系统规划建设运维体系,形成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运行维护体系。

  (五)健全各项制度机制保障

  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我市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推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监督评议方式多元化机制。实现政府内部自我监督评议及外部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媒体等监督评议结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职能,发挥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突出日常督查和定期考核齐抓,创新考核方式和制度,杜绝形式主义督查,做到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三明确”。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奖励管理制度。统一归纳形成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评议考核指标和标准,特殊监管行业可适当设部分指标,将考核条件、考核程序、考核标准等内容具体化、统一化,设置合情合理的评价机制,体现奖惩效应,充分激励我市公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切实为基层减负。以加强政治监督为引领,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长治新时代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篇三:十四五规划审批流程

  

  xx项目

  策划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xx项目策划方案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2274.6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0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03%;流动资金3065.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97%。

  达产年营业收入2350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118.94万元,税金及附加217.33万元,利润总额5385.06万元,利税总额6345.16万元,税后净利润4038.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06.3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7%,投资利税率51.69%,投资回报率32.90%,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324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

  玻璃基板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浮法生产薄玻璃片。是构成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本部件,同时也是构成液晶面板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xx项目策划方案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特殊环境影响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单位名称

  xxx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

  沈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

  公司主要客户在国内、国外均衡分布,没有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并不存在对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的重大依赖,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商数量众多,在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项目承办单位通过供应商评价体系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存在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

  来发展,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76.15万元,同比增长24.13%(4194.36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xx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9767.5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1.62%。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620.41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83.70万元,增长率30.64%;实现净利润3465.31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7.52万元,增长率17.96%。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2.12.22.32.4项目

  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xx(A)

  xx(B)

  xx(C)

  xx(D)

  第一季度

  4530.94151.11369.8954.7705.7498.14第二季度

  6041.325534.91826.521273.03940.93664.1第三季度

  5609.85139.551696.051182.1873.72616.75第四季度

  5394.044941.81630.821136.63840.12593.03合计

  21576.1519767.516523.24546.533360.42372.12.52.62.xx(E)

  xx(F)

  xx(...)

  其他业务收入

  332.0207.5683.02379.81442.7276.75110.7506.42411.16256.9102.7470.25395.35247.098.84452.161581.4988.3395.351808.64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完成营业收入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量

  净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量

  投资利润率

  投资回报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企业总资产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流动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

  单位

  万元

  万元

  21576.1519767.5191.62%

  24.13%

  4194.364620.4130.64%

  1083.73465.3117.96%

  527.5248.26%

  36.19%

  25.99%

  30340.9529.94%

  9083.539.51%

  指标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xx项目

  2、承办单位:xxx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动化设备,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游则主要是面板制造厂为主的加工制造,主要制程包括清洗,涂布,曝光,蚀刻,电镀等等。后续制程包括检查,切割,贴片,模组,成盒等等。通过在玻璃基板上制作TFT阵列和CF基板,将CF作为上板和TFT下板自建灌注液晶并贴合,最后再贴上偏光片,连接驱动IC和控制电路板,与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最终形成整块液晶面板模组;下游则是以各种领域各类应用终端为主的品牌商、组装厂商等。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23504.00万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

  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坚持把项目产品需求市场作为创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创新工作的着眼点就放在哪里;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合理确定项目产品生产方案,增加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满足人们对项目产品的需求。

  (五)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12274.6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0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03%;流动资金3065.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97%。

  (六)工艺技术

  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

  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574.2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8.00%。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65.78万元,占总投资的70.67%;完成流动资金投资2808.50,占总投资的29.33%。

  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序号

  1.12.13.1项目

  完成投资

  ——完成比例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比例

  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完成比例

  单位

  万元

  指标

  9574.278.00%

  6765.770.67%

  2808.529.33%

  万元

  万元

  (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32049.35平方米(折合约48.05亩),其中:净用地面积32049.3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8.0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2240.4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1652.65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52240.44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717.24万元。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9台(套),设备购置费3925.80万元。

  (九)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19台(套),设备购置费3925.80万元。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玻璃基板是一种高性能玻璃,是TFT-LCD面板行业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也是运输成本最高的原材料之一。之所以在产业链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透光度、重量、视角等都与玻璃基板的性能密切相关。每一块TFT-LCD面板,都需要两片相同大小的玻璃基板,分别用作薄膜电晶体基板(TFT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CF基板)。

  近几年TFT-LCD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出货面积屡创新高,市场对玻璃基板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于投资门槛高、技术风险大,海外玻璃基板企业长期对核心技术严密封锁,导致国内面板企业主要依靠进口解决玻璃基板的来源问题。

  全球近200亿美元的利润主要被四家厂商瓜分,康宁(包括三星康宁合资公司)约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日本的旭硝子、电气硝子分别占据了25.8%、19.6%的份额,安翰视特占3.6%。

  偏光片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垄断,韩国LG化学占市场份额27%,日本东电工占26%,住友化学占24%。偏光片上游的主要原材料TAC膜和PVA膜更是被日本企业牢牢掌控。日本富士占据TAC薄膜60%以上市

  场份额,KONICA占据约20%的市场。日本可乐里(Kuarary)占据PVA薄膜70%以上的市场。目前国内TFT-LCD用偏光片产品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当前TFT用偏光片产能大约为1200万平米,国内供给率为10%左右,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主要的生产厂商有深纺织子公司盛波光电和三利普。自2012年起,中国偏光片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逐渐升高,2012年该比例仅为4.3%左右,至2015年则上升至8.8%。全球最大的三家偏光片厂商占据全球产能占比逐年下降表明国产偏光片正在加速替代,将进一步减少大陆面板厂商的上游原材料成本。

  是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我国生产。

  但是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还不错,发展速度很快。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

  光学膜国产康得新是龙头主力,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光学膜生产企业之一。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要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国产的厂家有乐凯集团,康得新,裕兴股份,南洋科技(东旭成化学)等等。

  由于小尺寸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良率不断提升,成本逐渐下降,产能的陆续释放,在手机应用端已经出现了OLED代替的趋势。而电视端目前依然是LCD为主,市场上高端电视的代表就是OLED和量子点,其中量子点的推广厂商主要包括三星、索尼、TCL等厂商,OLED则由LG力推,长虹、康佳等跟进。量子点技术目前依然处于发展之中,现有的量子点电视依然依托于LCD液晶面板,利用蓝光LED作为背光源,通过量子点材料介质后与其中的纳米颗粒发生反应后,发出像素三色光源,改善了传统LCD液晶电视色域低的缺点,并大大提升了亮度,甚至可以媲美OLED电视。但量子点的本质依然是优化了的LCD,需要背光,且无法做成柔性显示,属于一种“折中”方案的技术,随着QLED的出现,未来量子点技术也将朝着自发光的方向发展。

  二、产业政策分析

  我市的工业化仍处初期阶段,是做大增量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业发展滞后,未完全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低端低位发展的特征明显,依赖资源、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动能不足等问题突出。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挑战,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

  工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对那坡县工业发展形势的情形认识,又是改变现状的具体表现。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在符合规划、不增加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增建生产性设施、拆除重建、加层等方式进行的技术改造,新增建筑面积部分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各地在省下达的用地指标中统筹安排支持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的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技术进步产品升级项目,坚持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的原则,加快环评审批。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对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的“零新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

  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将成为项目建设地内目前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项目的建设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投资项目的建设是项目承办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客户需求面的不断增多,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因此,紧紧抓住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动态,拓展投资项目丰富产品线及扩大生产规模已经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2018年以来,我国工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步入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5%,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但同时,制造业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转型升级压力较大。2019年,我国将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条为重点,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行业准入

  xxx公司于20xx年xx月通过xxx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新常态,增长速度将维持在中高速水平,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受到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

  竞争的双重压力,整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大,特别是随着部分行业去产能,另一些行业大力推行智能制造、大规模应用“机器替人”,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就业压力持续存在期甚至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就业吸纳能力,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发挥我国经济规模优势,助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之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提供就业岗位多,吸纳就业人员多,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80%以上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大量农民工主要在中小企业务工。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也把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重要选择,相当数量军队退役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就业。大企业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用突出,但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却逐渐减小。所以,缓解就业压力,仅指望大企业是不行的,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得好,人们的收入就能提高,社会就更加和谐稳定。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

  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一)土地资源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项目投资环境优良,当地为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地拥有完善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设施和工业配套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市场优势明显,对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十分有利。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

  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项目承办单位规模的扩大,公司将创品牌列为系统工程来做,通过广告宣传、各类国内会展、各种促销手段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按照“质量一流、服务至上”的原则来创出品牌的美誉度;经过这些市场运作,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更大的价值。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产品制造行业、重点产品的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二)原辅材料

  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

  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三)能源消耗

  1、项目年用电量753611.89千瓦时,折合92.62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5859.23立方米,折合1.35吨标准煤。

  3、该项目年用电量753611.8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5859.2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93.9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8.07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2.8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三、资源节约措施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减少无功损耗。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绿色制造,紧紧围绕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务院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中的作用,强化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面,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能力建设,健全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4、《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大纲》

  5、《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通知》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11、《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1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13、《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

  1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15、《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一)项目用电量测算

  全年用电量753611.89千瓦时,折合92.62标准煤。

  (二)项目用水量测算

  项目实施后总用水量15859.23立方米/年,折合1.35吨标准煤。

  (三)能耗指标分析

  项目位于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93.97吨,节能量折合标煤28.07吨。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不采暖楼梯间或前室及走廊:采用25.00毫米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undefined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外门窗建筑的外窗均采用PA隔热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玻璃厚度为5+5空气间层为12.00毫米,窗的气密性不低于4级,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0.5E1≤1.5[?(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E2≤4.5[?(?O?h)]。

  外门选用中空玻璃门,外门窗框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采用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居住建筑东、西、北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得大于30.00%。南向的不得大于50.00%。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70.0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00%。

  (三)公用工程节能设计

  建、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应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尽量使水流顺畅以减少能源损失,排水采用重力流排放。各建筑物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四)节能措施

  项目承办单位的操控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工艺要求认真操作,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认真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设备管道保温保冷,减少散热损失从而降低能耗。项目承办单位在设备比选阶段,将单位产品耗电量作为主要技术参数之一进行比较,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电功率较小的高效节能型先进设备,使之具有高效的运转率,在科学的管理和调配使用中,使生产设备充分体现高效、节能的特性。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减少无功损耗。

  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则能够减少设备的数量,从而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和相应的辅助设施,二则可以减少设备的投资。选用热效率高的冷却器,减少循环水的使用量;同时,积极回收利用蒸汽冷凝液,充分回收热量;凡是表面温度大于50.00℃的设备和管道,均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对加热设备和管道进行保温,减少热能的损失。

  项目位于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93.97吨,节能量折合标煤28.07吨,节能率22.80%。

  节能分析一览表

  序号

  1.11.21.31.4项目

  总能耗

  —年用电量

  —年用电量

  —年用水量

  —年用水量

  年节能量

  节能率

  单位

  吨标准煤

  千瓦时

  吨标准煤

  立方米

  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指标

  93.9753611.892.6215859.231.3528.022.80%

  备注

推荐访问:十四五规划审批流程 审批 流程 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