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4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9:11: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

  

  思想理论版2021·3构建新格局?把握新机遇奋力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靳生瑞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举措,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近年来,我区立足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一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推进力度,稳步拓宽合作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3年突破1000亿元。贸促机构签发的一般原产地证数量同比大幅增长61.7%,显示出我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韧劲和活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区贸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服务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主线,以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目标,发挥贸促机构连接政企、衔接内外,搭建平台、对接供需的职能优势,找准定位、铆足干劲、奋发作为,扎实做好贸易投资促进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深化对外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建立更加多元的合作机制融入新发展格局,内生动力不可替代,经济联动不可或缺。我们要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为统领,充分利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的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高层次多双边机制性经贸活动,高水平策划实施迪拜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等系列活动,重点拓展与RCEP成员国工商界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建设,组织实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东中亚及东盟国家企业家互访交流活动,继续增设内蒙古贸促会、内蒙古国际商会驻海外代表处,不断扩大与RCEP成员国合作领域和贸易规模。蒙古国、俄罗斯仍是我区主要贸易伙伴,2020年与两国的贸易进出口额达452亿元,占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43.3%。继续深化与俄蒙工商界的合作机制,夯实已有合作基础,丰富贸易商品种类,创新贸易业态模式,努力把经贸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与国家区域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对接衔接,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对口机构和工商界开展交流,建立区域合作运行机制,破除融入国内市场的阻碍要素,吸引发达地区产业、金融、技术、人才落地我区,实现借力发展、互利共赢。二、聚焦两个市场,创新贸促平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深耕国际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衔接,是今后一个时期贸促工作的着力点。我们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快推进出口转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营销策略、市场布局,积极参与全国大型投资促进活动,精准对15“蒙商”

  实践视点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深入挖掘国际市场,加强对“一带一路”市场的深耕细作,鼓励企业用足用好RCEP、自贸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引导企业拓展东南亚、非洲、拉美、印度等新兴市场,依托“投资中国”“贸促云展”数字平台,帮助企业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有效联动”的格局。会展业是促进技术交流、商品交易、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创新发展会展业既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非常之举,更是数字化时代的大势所趋。大力发展“互联网+贸促”,推进数字会展,着力推动会展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以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为代表的若干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际性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开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有机融合的会展经济新局面。三、立足专业资源,强化商事法律服务,有效防范跨境贸易风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导致企业在开展跨境贸易投资时面临着复杂的法律环境和潜在风险。2020年仅自治区贸促会受理解答的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法律咨询就多达260余件。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面发挥商事法律服务专业优势,整合贸促系统法律资源,依托中国贸促会内蒙古商事调解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内蒙古办事处、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内蒙古)服务中心等现有法律服务机构,强化商事法律全链条服务。加强国别贸易投资法律政策研究,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统筹运用各种渠道、各方资源,为企业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商事纠纷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坚持不懈抓好企业合规建设,引导企业用好中国贸促会跨境贸易投资综合法律支援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及政策应16用培训,准确掌握、灵活运用RCEP、自贸协定等贸易规则,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高涉外贸易风险防范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外贸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能力。大力优化对外贸易营商环境,持续精简、优化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使领馆认证等服务流程,扎实做好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新成果。四、夯实国际商会建设,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内蒙古国际商会是我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会员单位涵盖各个行业领域。要切实增强外贸企业内生动力,把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与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融合起来,指导外贸企业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深入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企业使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开展生产经营。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指导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跨境贸易新模式,大力支持盟市创新发展边境贸易和泛口岸经济。精心做好“蒙字标”产品“走出去”这篇文章,精心布局、周密组织各类展洽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我区更多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进一步增强商会服务功能,提升商会国际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平台型作用,借助中国贸促会(内蒙古)营商环境监测中心,协助企业解决投资经营中的问题,不断夯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之家”的凝聚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外贸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商会共同推动解决外贸企业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责任编辑:王丹“专精特新”(

篇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

  

  PLAN策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①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广东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张浩良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突破了按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82.2%的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占全省比重也高达77.6%,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投资作为最“能动”的因素,既是现实需求,亦为转化潜在供给创造条件,将对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地理区位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传统思维,勾勒出广东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横贯东西两翼地区和珠三角沿海地区的广东沿海经济带(以下简称“沿海经济带”),包括除佛山、肇庆以外的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7市,其以占全省46.9%06March2021/广东经济

  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是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重要推动力。除了2011年、2018年,其他年份沿海经济带投资实际增速均高于GDP实际增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较(一)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通道,“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前四年GDP分别年均实际增长13.4%、9.9%和7.1%。自2009年起投资已成为沿海经济带经济持续发展的为突出。2011-2019年,按累计法计算,扣除价格因素后沿海经济带投资完成额年均实际增长13.9%,而同期GDP年均实际增长8.6%。“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沿海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投资发挥“稳定器”作用。图12000年以来沿海经济带投资与经济增长轨迹注:关于沿海经济带投资实际增速的折算,考虑到仅广州市公布了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其他14市暂用全省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予以替代。(二)投资作为缩小内部差异的“收敛器”沿海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较突出,平均水平掩盖了部分欠发达地区,东西两翼远未达到珠三角沿海地区发展水平。从时序变化看,沿海经济带内部发展差异有所扩大,珠三角沿海地区的虹吸效应仍大于辐射效应,东西两翼经济总量所占份额仍在下降。2019年,东西两翼GDP占沿海经济带的比重为16.5%,为近20年来的最低值,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2010年、2015年分别为18.6%、16.9%和17.3%。考虑到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的现实条件,未来仍需要发挥好投资的“收敛器”作用,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尽快有效扭转沿海经济带内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广东经济/March20210PLAN策划图22010-2019年主要区域投资率变化区间(%)(三)投资作为优结构补短板的“调节器”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明天的结构。2019年,沿海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为3.2∶39.0∶57.7,第二产业占比比全省平均水平(40.5%)低了1.5个百分点。特别是东西两翼地区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东翼三次产业结构为8.0∶43.6∶48.4,西翼为18.6∶34.5∶46.9。从世界五大城市群①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来看,三次产业各自的比例到底多大为好,并没有可供参照的大致比例,但考虑到珠三角沿海地区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其第二产业占比可适当降低,而东西两翼地区总体上划为重点开发区域,在其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占比自然要降低,第二产业占比仍要进一步提高。此外,东西两翼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的历史欠账较多,在重点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仍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部分投资体量,其中珠三角沿海地区占比超过七成,东西两翼投资占比先增后降,而汕头、湛江投资又各占东西两翼的一半。当前沿海经济带投资完成额占全省投资规模超过3/4,这一比例较2010年、2015年均有明显的提高。从空间构成看,珠三角沿海地区投资占沿海经济带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而东西两翼地区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时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十三五”以来均有所回落。近年西翼更是出现了投资“塌陷”,西翼投资占比回落至2019年的个位数,而2015年为13.9%。分城市看,汕头、湛江作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二者投资完成额均约占东翼、西翼投资的一半。特别是汕头在东翼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其在东翼投资中的占比呈现“四三二”的梯次上升,即从2010年占东翼投资的近1/4,到2015年占比超1/3,再到2019年占比超1/2。多维度正确看待当前沿海经济带投资的新形势新特征从投资增速看,沿海经济带投资增长基本同步且略快于全省,但近年呈趋势性下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西翼投资出现个位数甚至(一)投资总量、空间构成及增长轨迹从投资总量看,沿海经济带集中了全省绝是负增长。按当年价计算,“十二五”、“十三五”前四年沿海经济带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7.2%、08March2021/广东经济

  12.6%。分地区看,在“十二五”时期,东翼、西翼投资年均增长分别高达27.5%、33.7%,西翼投资增长快于东翼,但进入“十三五”以来,西翼投资增速掉至个位数,其中2019年下降1.3%,而东翼投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在沿海经济带中增长最快。珠三角沿海地区投资增长较为平稳,“十二五”、“十三五”前四年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图32010年以来沿海经济带投资增速变化(二)三大主要行业投资情况与特征沿海经济带工业投资占比下降较快,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大力度,但珠三角沿海地区和西翼房地产开发投资“一业独大”现象日益突出。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合计占比超过九成,近年来三者占比变化呈“两升一降”特点,2017-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累计扩大5.9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而工业投资则累计下降7.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珠三角沿海地区和西翼的依赖程度明显加深。近三年珠三角沿海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一直在40%以上。西翼更是快速飙升,2017-2019年累计扩大21.3个百分点;按2019年投资完成额和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进行折算,2017-2019年西翼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本地区全部投资的贡献率高达159.5%,即这一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量相当于全部投资增量的1.6倍。这种现象对其他行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造成了严重挤压。在工业投资上,东西两翼工业投资占比下降过早、过快。工业投资蕴含着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新的资本品蕴含着更高的技术含量,能够提高行业边际产出。2017-2019年,珠三角沿海地区工业投资占比累计下降3.8个百分点,东翼累计下降10.5个百分点,西翼累计下降15.4个百分点。东西两翼仍处在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在尚未实现结构和技术高级化的情况下,工业投资占比便出现过早、过快的下降并非正常。从工业投资的重点领域看,当前工业技改投资占比最高的是东翼,为16.4%;珠三角沿海地区次之,为9.1%;西翼最低,为5.8%,折射出西翼地区劳动密广东经济/March20210PLAN策划集型企业居多,规模普遍不大,现有传统产业转型投入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方面,东西两翼地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相比劣势明显,投资体量小,占比偏低,严重制约发展后劲,难以支撑本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难以缩小与珠三角发展差距。在基础设施投资上,东西两翼地区普遍投资规模不大、强度偏低,区域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亟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东翼、西翼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分别仅相当于珠三角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的1/4、1/10。不论是从基础设施投资密度还是人均投资水平看,珠三角沿海地区最高,东翼次之,西翼最低,沿海经济带内部差距较大。在单位面积投资密度上,西翼、东翼分别仅相当于珠三角沿海地区的14.8%、61.8%;在人均投资水平上,西翼、东翼分别仅相当于珠三角沿海地区的42.6%、78.4%。珠三角沿海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已相对成熟,却仍保持着比东西两翼更高的基建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区域间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难以弥合,甚至会越来越大。推动珠三角沿海地区和东西两翼协同投资,助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进一步发挥投资的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聚焦大投资、大项目、大平台,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投资和深度一体化,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一)统筹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打造世界级大都市绵延带②10March2021/广东经济沿海经济带涵盖广州、深圳、汕潮揭、湛茂、珠江口西岸五大都市圈建设的主体地区,具备打造世界级大都市绵延带的基础和条件。统筹推进五大都市圈内部交通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串联东西、连接省外的交通大通道,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遏制好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势头,结合城市人口规模和未来人口流动态势,适度提高深圳、广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和汕头、湛江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中的住宅用地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五大都市圈的城市化进程和应用场景需求,统筹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在沿海经济带内部的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支撑都市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二)切实稳住工业投资比重,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稳工业投资,就是稳产业链布局,稳创新活力。要高度重视工业投资比重下降及其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滞缓和全球价值链提升分工锁定等问题。珠三角沿海地区与东西两翼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决定了未来沿海经济带工业投资在内部区域分布上的不同走向,珠三角沿海地区将更多依靠技术改造投资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而东西两翼则需依靠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总量。推动工业投资适度重型化,珠三角沿海地区特别是惠州、珠海、江门等地要加快投资布局临海石化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东翼的揭阳大南海石化区、西翼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沿海经济带重化产业集群化、协同化发展。围绕“双十”产业集群在沿海经济带的布局,开展主要工业

  产品产业链梳理,抓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相关投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东西两翼要主动接受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沿海地区的牵引和带动辐射,引入大投资、大项目、大平台,进一步做大工业投资增量。省级层面引导珠三角帮扶市推动相关产业链环节向东西两翼转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共建。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考核力度,探索将工业增加值占比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导地市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三)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大投资增量把握住当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政策机遇,要谋划好、储备好、建设好一批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各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对推进缓慢的项目,省、市两个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兑现,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项目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沿海经济带各市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为重点,在建设贯通珠三角沿海地区和东西两翼的快速大通道、重大产业集群、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在谈项目跟踪服务,促成更多已签订投资协议或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进口落地转化,将招商成果转化为投资增长的动力。(四)优化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激活有效投资活力要对标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集聚资金、项目、人才等各类投资要素的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服务与监管方式改革,缩小与苏浙沪等国内其他沿海省市的政务环境差距。促进沿海经济带营商环境一体化,东西两翼地区要积极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提高当地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水平,努力实现营商环境的接轨、趋同,以优良的营商环境来吸引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在用地、人力、资金等方面的要素成本,营造多元匹配的融资环境。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兑现奖励政策,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作者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投融资研究中心(编辑/王婷)注释:①世界五大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均分布在沿海临港地区。②大都市绵延带最初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提出,将之描述为巨型的城市复合体,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由大都市区组合而成,各个大都市区在城市连绵带内承担不同功能;二是核心地区人口高度集聚;三是空间结构大多沿交通轴线呈带状发展;四是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广东经济/March202111

篇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考试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是()。(5.0分)

  A.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B.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

  C.营造环境

  我的答案:A

  √答对

  2.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5.0分)

  A.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

  B.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

  C.优化生产布局,减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D.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

  我的答案:C

  √答对

  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5.0分)

  A.实体经济

  B.数字经济

  C.虚拟经济

  我的答案:A

  √答对

  4.下列选项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5.0分)

  A.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B.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对抗发展

  D.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

  我的答案:C

  √答对

  5.(),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5.0分)

  A.2019年1月21日

  B.2020年1月21日

  C.2021年1月21日

  D.2022年1月21日

  我的答案:A

  √答对

  6.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5.0分)

  A.发展生产力

  B.解放生产力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社会主义

  我的答案:A

  √答对

  7.下列选项中,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5.0分)

  A.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B.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

  C.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

  D.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我的答案:B

  √答对

  8.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5.0分)

  A.教育

  B.人才

  C.科技

  D.创新

  我的答案:D

  √答对

  9.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5.0分)

  A.大型城市

  B.中型城市

  C.城镇

  D.农村

  我的答案:D

  √答对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的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5.0分)

  A.建立科学预算,通过明确政府预算收支范围、重视收入预测与支出标准等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

  B.通过执行规范与强化监管实现预算监管体系化,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C.注重成本管理,强化公开透明

  我的答案:C

  √答对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5.0分))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第一资源

  C.创新是第一动力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包括()。(5.0分))

  A.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C.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E.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0分))

  A.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B.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C.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我的答案:ABC

  √答对

  4.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举措包括()。(5.0分))

  A.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B.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C.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D.优化东、中、西的区域开放布局

  E.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

  F.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我的答案:ABCDEF

  √答对

  5.我国脱贫面临的新挑战包括()。(5.0分))

  A.产业政策基础弱、易“断档”

  B.低保政策退出带来福利“悬崖效应”

  C.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衍生问题突出

  D.贫困边缘人群未纳入政策支持体系

  E.与脱贫攻坚衔接不畅,存在政策空白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强调的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错

  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都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错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篇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市场体系推

  动l?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有效路

  径。应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紧紧依靠创新、改革、开放这三

  大动力,通过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参与全

  球价值链重构等举措,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市场体系,推动经

  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依靠创新提供动力,把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现代工业产品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数字化设备的科技含量远超

  一两家企业的能力范畴。我国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以“政府有为”助推形成“市场有效”的良好局面,把创新这个

  应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数字化成果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提升与再造,提高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水平,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提高柔

  性生产、定制化生产,提高消费者直接定制产品的比率,努力实现“人

  单合一“、直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后续组织原料、能源、人员提

  供数据支撑。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对接标准建设。我们面临的技术“卡脖子”

  问题,很大程度源于技术、行业标准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为

  此,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应积极对接国际标准体系,投入

  资源参与国际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积极参与现

  有标准修订,对新兴的产业领域,中国企业应积极推动成立国际标准

  组织,掌握行业、产业标准的话语权。

  依靠改革提供动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

  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需

  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广

  度、深度,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与韧性,这是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拓宽市场战略纵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

  入,是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建议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高标准构建乡村产业互联网,通过合理规划乡

  村产业、系统协调主粮与经济作物关系、适度超前开展乡村数字化基

  建、畅通城乡流转,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把5亿多乡村常住居民打造

  成为稳固的超大规模市场的“大后方”,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健全

  转移支付制度、产业空间规划和融资服务政策,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

  北地区的“造血”能力,以产业和服务业升级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深

  入改革户籍制度,打通城乡和一二三线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

  资源合理流动,鼓励和保障人才扎根乡村、扎根中小城市。

  大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亟须

  针对一些新的市场要素推进标准化和市场化,以更加完备的要素市场

  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深化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改革,探索以“土地银行”建设新型农村要素市场,农民存入土地承包经营

  权“收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探索以市场化手段

  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交易标准化产品,打通知识产权

  证券化渠道,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知识产权运营

  服务,让专注研发的企业与个人真正获得尊重、得到应有的收益。探

  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气象减灾、海

  事船舶、检测认证、国民健康、人才服务等方面政府非涉密数据逐步

  市场化,畅通新兴业态和数字经济的数据循环。

  依靠开放提供动力,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实现高水平“双

  循环”

  推动高质量“品牌出海”。我国出口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力,与深

  度参与甚至主导全球价值链重构仍有差距。建议引导企业选准合适品

  类,汇聚资源、聚焦突破,形成龙头产品的独特优势,以点带面推动

  企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引导企业抓住全球产品设计的新趋势,重

  视提升产品美学水平,引入现代设计基调,把“中国风”推向全球。

  引导企业遵循国际创业中的品牌本地化原则,推动母品牌“落地生

  根”,已实现控股海外品牌的企业则积极建立国内外双向赋能的“品

  牌伞”互动机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采用不同的品牌策略。推

  动产业支持政策向“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倾斜,打

  造国际化优势企业方阵。

  整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已控股海外品牌的企业,注

  重发挥相关品牌在整合当地生产、销售、服务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成熟的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积极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工业软件、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安防系统等生产型服务业“出海”,形成国内外标准一致、接口一致的生产、服务、物流等关键系统,让

  出海企业和跨境电商提升对上下游的整合与议价能力,强化整个产业

  链供应链的协同性,推动从当前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关系升级成为

  共同设计、定制生产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助力出海企业在目

  标国构建标准化、本地化、数字化、直营化的市场、销售、售后系统。

推荐访问: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 高质量 新发展 格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