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10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2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10篇)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基层治理体会心得发言-百度文库  基层治理体会心得发言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10篇)

篇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基层治理体会心得发言-百度文库

  基层治理体会心得发言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好基层治理“三意关”,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将基层治理好,才能“治国平天下”。

  立足自身,因地制宜,把好基层治理“主意关”。“成见不可有,定见不可无”,就像做人做事需要有准则一样,基层治理同样需要行为准则。各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对上级的指示安排照搬照办,对同类型的乡镇街道说抄就抄。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考量,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走好自身发展道路。

  敢于创新,敢闯敢试,把好基层治理“新意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的治理方式现在仍然有一定作用,但终究不

  适合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基层治理要走创新之路。创新民众办事途径,开放网上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大厅,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创新民意反映渠道,通过“问政”“政务公开”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听取民意。创新政策宣传方式,除了普通的政策宣讲会外,还可以采用融媒体手段让群众了解政策,使政策惠及更多群众。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用创新思维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心系人民,一心为民,把好基层治理“满意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基层政府的依靠力量,也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定。为民之心、忧民之心、爱民之心在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基层治理中要常怀为民之心,心里想着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把为民造福当作衡量治理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基层治理中要常怀忧民之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见,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治理中要常怀爱民之心,群众之事无小事,就业、教育、住房、养老、医疗五方面都要“抓”,都要“硬”。“些小吾曹州县

篇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心得体会

  “责字当头”,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责字当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社区治理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齐干部队伍,同时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党建引领作用,用“党建+”模式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同时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牢“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做到以群众为师、以实践为师,心里装着群众,对社区治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做好社区治理的绣花功夫,体现社区治理的“针”本事。同时走好群众路线,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放下官架子,多些泥土气,用群众爱听的大白话、大实话与群众谈心交心,走入群众中,让社区治理工作多些人情味,有滋有味。

  “方字打头”,以网格化推进社区治理能力再提升。“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社区治理也是一样,要掌握方式方法,并不断创新,从而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成效。因此,要“方字打头”,遵循社区治理规律,掌握社区治理方法,助推社区治理再创佳境。推进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治理中推广应用,将社区细分为若干网络单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因此要明确和细化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的具体职责与基本任务,用网格化治理做好社区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文化建设、物业服务、矛盾化解、救助帮扶等民生服务工作。强化社区网格员技能培训,实

  现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把网格内的大事小事做足做实,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服务上门。同时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量化,用好奖惩机制,给予网格员绩效考核,实现对网格员队伍的科学高效精细化管理。。“力字托底”,凝聚起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要“力字托底”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凝聚吸纳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物业、业委会、楼栋长、院落负责人、社区能人、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社区治理阵地,用项目建设巩固社区治理成效。根据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分模块建设好技能培训、休闲娱乐、居家养老、党建服务、社区食堂、就医问诊等项目,让社区治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集聚社区治理的源泉活水;同时积极建设多类业主

  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利用社区公约约束规范居民的行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不出社区门,办好民生事”的目标愿望。

  从“芝麻绿豆”的小事入手,念好社区治理的“责、方、力”三字经,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循环,实现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谱写幸福民生的新篇章。

篇三: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心得体会: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新)-百度文库

  心得体会: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新)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精神动力。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从中汲取创新、奋斗和奉献的力量,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攻坚克难,忠诚为民服务,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党建统领,以首创精神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

  “红船精神”展现了勇立时代潮头、敢于争创一流的锐气、魄力和面对世界发展潮流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勇于担当和变革创新精神。当前,在基层自治工作中,碰到诸多体制机制问题,都亟需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打破思维定式,突破体

  制惯性,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确保在思想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是关键。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就必须适应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构建服务基层治理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改进工作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统领整合,实现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公共服务的精准化。

  推进基层治理理念创新。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对行政手段依赖较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推进基层治理理念创新,基层政府要变“管理”为“治理”,着力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使政府从基层治理的单一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和兜底保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新形势下,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矛盾和新问题。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按照现代化治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基层治理现代

  化需要的制度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总结各地群众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区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的实现形式。

  坚定理想信念,以奋斗精神抓实基层治理改革新举措

  “红船精神”凸显了党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前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实践、不断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随着各地基层治理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体制机制弊端逐渐显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不断探索和解决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勇于动真碰硬,敢于亮剑出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坚定不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切实有效推进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明晰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落到实处,把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自治、为群众服务上,为基层社会自治创新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基层政府治理与基层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

  坚持不懈抓好优化资源配置。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加大向基层倾斜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投入力度,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同时,调动和整合城乡社区内部各种治理资源,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稳妥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形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必须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鼓励把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

  坚守初心使命,以奉献精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红船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的性质和宗旨。基层工作复杂多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局面要求我们发挥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人民这一主体,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少走弯路、不走邪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和基层治理的依靠力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部门和服务事务,推进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民生服务下沉,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增强信息开放度和透明度,提高基层治理者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及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通过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引导驻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共治等方式,共同开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等活动。同时,完善政府与群众协商互动的事项、方式、程序和手段,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城乡制度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基层关系日益复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适时修改和制定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使基层治理有法可依,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构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篇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2020年最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心得体会理论文章3篇-百度文库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六个方面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成效。一是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认真抓好“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应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免除农业税、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持续可靠的收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助农增收。三是应积极推广“支部协会”的有效模式,整合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积极发展粮油、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与规模龙头企业联姻,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四是应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壮大劳务经济。五是应充分发挥中心村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选拔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即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其先进性。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抓好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抓好党员帮扶,对年老的和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弱的农村党员,要主动关心,搞好帮扶,认真

  解决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和谐内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通过成职校、农民夜校等各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应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通讯、信息条件差的问题。四是应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一是应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二是应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快捷的目标。三是应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应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循环经济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要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五、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应健全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应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六、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共青团等村级组织的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建设重点,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建立健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落到实处。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确保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任务十分艰巨,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纪委及时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为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政策保障。

  近年来,博州党委、政府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各乡镇建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实施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一般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实施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一些村建立两委班子联席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现了县级财政主管部门对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村级财务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村上发生财务票据一般经过“六审会签”才能报销。乡村两级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实行逐级申报审核制和公示制,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目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退牧还草补助、抗震安居工程补助、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助、农村低保等支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仅XX年,全州共向农民兑付各类惠农资金1亿多元。但也要看到,当前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仍不健全,因集体资产处置、违规违法用地等损害农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广大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能力,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农村存在的矛盾纠纷,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现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的政策教育,促进农村党员干部提高执行政策的意识和能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中央、自治区确定的决策部署上来;及时跟进中央、自治区作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保证农村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协调各方,从五个方面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健全一个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由州纪委负主要

  责任,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召集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及时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认真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定期分析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拓宽思路,在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各成员单位必须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的分工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沟通联系,遇到政策性问题应及时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讨论,重要问题报州党委、州政府审定。

  运用两种手段。一是运用教育与制度手段。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教育。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妥善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

  好风尚,大力宣传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基层干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的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以《决定》提出各项制度为基础,逐步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工作机制、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乡镇、村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等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土地、滩涂、水面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和行为规范。

  要把健全制度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二是要运用监督与惩治手段。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制度、村党员大会制度,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健全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认真开展对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站所、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各级纪委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以及损害农民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诫勉谈话、信访通知书、函询等形式进行纠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深化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为进一步满足西城区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解决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难题,西城区积极落实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西城区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亟待解决的城市物业管理问题,先后出台了《西城区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改进住宅小区服务管理的意见(试行)》

  《西城区解决12345热线群众集中反映物业管理问题工作手册》等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改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1+N系列文件,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服务机制,基本确立党建引领、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住宅小区治理格局。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确立形成“物业服务合同型”商品房、保障房住宅小区治理模式,推动形成“多方联动共治型”房改房住宅小区治理模式,探索形成“政府托底居民自治型”失管老旧小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增强社区治理水平,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为实现党建引领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德胜街道工委积极探索,努力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持久化的可复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小区管理模式。

  德胜街道阳光丽景小区作为地区第一个成立业委会的高档小区,推行了“全能管家”式服务,将小区居民、社区党委、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商各方纳入到小区治理服务平台之中,社区党委委员进入到小区业委会,进行协调沟通,为居民解决大事、难事。在此过程中,党建引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涉及小区环境改造、业主集中投诉、物业规范、变更物业服务企业等各项小区重大工作,由社区党委统一协调组织相关科室、业委会、居委会、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公益律师共同参与的“1+7”协商处理模式,拿出解决方案,必要时提交业主大会进行表决。小区居民业委会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居民的物业费、专项维修基金、公共基金的使用情况,都是由第三方评估公司来进行年度审核的,小区居民的钱花在什么地方了,一目了然,完全公开透明。”小区业委会负责人介绍到,这也是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8%的原因,居民满意业委会和物业的付出,也确实看到了小区发生的变化。

  为解决平房居民的物业问题,新街口街道成立了街区物业综合服务中心,在白塔寺片区、育德前公用片区、西四北片区进行试点,未来将覆盖所有平房院落。届时,居民解决物业问题不仅能及时“找到人”,还能享受低于市场价的服务。

  为了能够更方便居民,新街口街道街区物业服务中心设置并公示24小时服务热线,设立为民办事专员岗位,负责街区物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日常值守、电话接听工作,全程跟踪并记录各类投诉、问题处理、意见落实等事项以及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现在,周边居民如果需要咨询绿化修枝、房屋修缮、疏通下水等问题,足不出户拨打一个热线电话,便能了解相关情况或预约相关上门服务。

  两个月来,新街口街道街区物业综合服务中心,已经为居民解决了上百件诉求。其中,白塔寺街区物业服务中心自3月8日成立至今,共处理居民诉求105件;育德前公用街区物业服务中心自3月26日成立至今共处理居民诉求42件;西四北街区物业服务中心于5月5日成立至今共处理居民诉求28件。分析问题发现,涉及下水堵塞、共享单车占道、私装地锁、杂物清理、环境卫生等比较多。针对西四北地区内居民反映私设地桩地锁、废旧非机动车占道及胡同内大件渣土等问题,新街口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联合城管科、交通队、西四北六条社区及街巷长开展西四北地区地桩地锁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统筹资源解难题

  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基层党组织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攻坚克难是党组织的责任担当。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街道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将党建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优势,整合凝聚和统筹使用区域资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2018年,广内街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践行红墙意识,以进一步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为契机,结合推进区域化党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实施“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体系项目,健全社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机制,构建了“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体系。

  “老年人不仅可以在这里参加活动,还可以在老年餐吧就餐。15元荤素搭配、少盐少油、好吃不贵。”为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广内街道工委与辖区餐饮单位东兴楼采取共建方式,从2014年5月至今,由东兴楼承接老年餐吧,向地区老年人提供供餐服务,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送餐)服务,在辖区营造了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2018年重阳节,东兴楼积极参与“关爱老人·益起来”为老服务活动,为核桃园社区老人送来长寿面和过节蛋糕。

  通过开展“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体系项目,以“5+N”项指标多方位引导社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驻区共建中积极践行社会公共责任,不断提高社会单位履行社会义务、担当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71家社会单位参与到“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星级评定工作,表示愿意结合单位自身特色,精准对接社区和居民的需求,参与辖区共驻共建,自觉履行社会公共责任。而且,通过积极参与辖区共驻共建活动向公众展示了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秉承着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理念,根据构建区域化党建的思路,月坛街道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服务百姓为重点,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广泛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基础党建工作新格局。

  月坛街道三里河一区社区常住人口10000余人,老年群体约占30%,社区周边生活服务业态单一,仅有部分蔬果零售摊点和小型生活便利店,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紧邻的三里河社区,缺乏正规清真食品售卖渠道。

  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月坛街道立足实际,在2017年疏解腾退的基础上,探索街道吹哨,地区单位党组织报到的工作模式,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为平台,以定期会商、双向协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多次与国家发改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沟通协调,深入对接。双方很快达成一致,确定在三里河一区2号院一号楼底商建设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经规划,该项目设置方案征求多方意见,特别是针对三里河社区回民区集中的特点,居民代表提出购买正宗回民食品困难的需求,增设了月盛斋肉食品,并在销售区域上进行了分设,解决了回民的购物难题,通过全体代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确定月坛街道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三里河一区站一层设置菜蔬、水果、主食厨房、副食、清真月盛斋肉食、杂粮、早点、蛋糕、茶叶、便利店超市等项目;地下一层设置理发、家政、综合维修服务、洗衣、小学生托管、瑜伽阅读文化馆、地方特产、老年康复等项目,涵盖了家庭生活、文化教育等多功能服务。

  就像居民们说的那样:“有了这个服务中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的确,月坛街道工委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区域化党建平台,充分整合驻区单位优势资源,想居民之所想,解居民之所忧,切实有效地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居民服务的力量。

  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与社区工作同样面临节奏快、标准高、时间紧的局势,党建工作如何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成为共同的课题。区城管委让党建工作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中成为中心工作的精神内核,始终“跟着工作走、围着工作转、推动任务落实”。2019年1月份,西城区全面施行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居住区停车面临重新洗牌。如何有效稳步落实新政,为切实把缓解停车难与增强群众获得感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建引领,与街道进行充分对接,引导他们在群众关心的交通拥堵痛点、堵点、吐槽点上,在居民停车自治的难点上“吹哨”集中解决问题,推进改革落实。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线上线下、入户与走访结合方式宣传停车新政和自治管理,另一方面,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在15个街道通过实施自治车位施划、建设临时停车场、为全区新增居民停车泊位1486个,以及停车资源错时共享等措施解决停车难。

  大数据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加速度”

  在大数据时代下,要科学认识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为离党中央最近的街道,西长安街街道工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坚持党建引领“数字红墙”发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以网格为基础推进“多网”融合,2017年初在全国基层政府率先创立第一家县处级单位大数据中心,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打破行业壁垒、聚焦利民惠民,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综合性改革,努力实现公共服务高效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西长安街街道工委提出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为核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两年多来,街道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汇聚整合地区基础数据,从民生碎片化信息需求中,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摸清了辖区入托难、停车难、养老难等“七大热点”问题,针对社会治理和精细化为民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提升政府治理“大城市病”和开展民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入托难问题,利用“数字红墙”分析人口数据与地理信息,预测未来两年0~3岁幼儿的入园需求、趋势和人数区间等信息,实现准确选址;针对停车难,比对统计机动车实有量与市政停车泊位规划数据,优先在居民夜间停车难突出的地区建设了停车场,获得居民的一致好评;针对养老难,先后试点“互联网+居家智慧养老”、防突发事件的光感应报警器,让居家养老更有保障;针对平房区的出行安全保障难,在西交民巷社区试点“云门禁”,授权指纹、刷卡和微信三种方式,探索自动开闭院门模式,方便居民出入,提升院落安全水平;针对交通拥堵,采用国内领先的三目智能相机对路口“人、车、路”实时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区域内全天单车平均延误降低7秒,停车率下降18%,提升高峰道路通行率58%,平均减少汽车停留导致的怠速时间15秒,平均通行效率提高25%,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西城区率先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的意见》,坚持以提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打造一个又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自2017年,区财政局机关党委开展实施党建“细胞工程”,把每名党员视为党的肌体细胞,以党建聚合细胞力量。每一位党员把为民理财放在心里、把求实创新抓在手上。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花得安全、用得高效,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传递着理念、饱含着温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最大的幸福感。

  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满足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需求也是一个难题。通过理论学习宣传小组活动,在第一时间吃透上级的政策精神,把各项政治要求全面落实到财政工作之中,让财政工作既有“财”又有“政”。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是西城区政府推出的四大教育集团之一,目前在西城区形成了五址一园的规模。管理的优势,在于注重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学校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统一所有集团成员的思想理念,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同时注重将培育出的很多优秀党员、干部,输送到集团分校的重要岗位。切实把北京小学光荣的传统、“责任自觉”的党建文化和“上善若水”的理念带到各个集团校。

  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北京建工集团发起成立的技术咨询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公司就注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员工、引导员工,工作上有计划,场地上有保障,时间上有安排,经费上有预算。公司党委还主动带头学,多年来始终坚持落实每季度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公司管理层的核心成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心得体会,用以指导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的员工不仅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党员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力量。公司党委要求全体党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必须高于普通职工,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必须高于普通职工,生产经营中的实际业绩和对企业的贡献必须高于普通职工。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队伍;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创一流业绩;比安全,创一流企业”活动,激励党员在重难点工程上带头创新技术、带头加班加点、带头勇挑重担。同时,公司坚持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同研究、同谋划、同推进,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公司管理人员70%以上是党员,公司党委委员都是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确保了党建工作与公司经营管理的高度融合。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西城区将继续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篇五: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改进基层考核评价、保障基层治理投入、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推动党的工作落到支部、治理工作沉到网格、服务工作送到居户。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社区党组织轴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轴心,将党的引领作用延伸到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通过街道任命、竞争选拔、考察等形式,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选出来,选好社区“领头雁”。提升村干部战斗力,深入挖掘退役军人、优秀党员、优秀选调生等群体中的优秀人选,以“人岗相适”为原则,把懂农业、能带富、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队伍中,为社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管理积分平台等方式,调动党员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制定专门的培养规划,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建好用好城乡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和在线培训平台,定期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组织专业化培训,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机制、强组织,理顺网格化治理体系。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必须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彻底打通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走访、下派驻村、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就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增收、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以直面一线的敏锐视角精准查找基层治理的弊病所在。健全责任体系,明确社区网格成员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任务,具体事务由镇街根据阶段性重点任务进行明确,防止由于权责不明而产生工作“断档”现象。健全网格工作机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网格员每天定时巡查并上报问题、安全隐患,落实问题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办结、结果反馈闭环运行机制,能现场处置的即知即办,对其它需要专业能力处置或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巡办分离”,网格负责发现上报,跨部门协同解决,防止事项漏报虚报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就解决、大事及时上报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网格之内。

  提温度、求实效,搞好多维度民生服务。为民服务是加强社区治理的第一要义,社区治理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要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想群众之所想,办居民之所需,做居民之所盼,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办好。要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正常诉求,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为群众纾忧解困,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激发干群矛盾的同时提高工作实效性。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统筹建设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整合政务服务热线运行中心、公安、信访等部门职能,贯通*****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访等群众诉求渠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智慧指挥中枢”,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篇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改进基层考核评价、保障基层治理投入、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推动党的工作落到支部、治理工作沉到网格、服务工作送到居户。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社区党组织轴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轴心,将党的引领作用延伸到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通过街道任命、竞争选拔、一线考察等形式,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选出来,选好社区“领头雁”。提升村干部战斗力,深入挖掘退役军人、优秀党员、优秀选调生等群体中的优秀人选,以“人岗相适”为原则,把懂农业、能带富、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队伍中,为社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组建

  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管理积分平台等方式,调动党员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培训,制定专门的培养规划,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建好用好城乡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和在线培训平台,定期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组织专业化培训,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机制、强组织,理顺网格化治理体系。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必须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彻底打通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走访、下派驻村工作组、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就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增收、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以直面一线的敏锐视角精准查找基层治理的弊病所在。健全责任体系,明确社区网格成员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任务,具体事务由镇街根据阶段性重点任务进行明确,防止由于权责不明而产生工作“断档”现象。健全网格工作机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网格员每天定时巡查并上报问题、安全隐患,落实问题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办结、结果反馈闭环运行机制,能现场处置的即知即办,对其它需要专业能力处置或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巡办分离”,网格负责发现上报,跨部门协同解决,防止事项漏报虚报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就解决、大事及时上报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网格之内。

  提温度、求实效,搞好多维度民生服务。为民服务是加强社区治理的第一要义,社区治理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要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想群众之所想,办居民之所需,做居民之所盼,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办好。要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正常诉求,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为群众纾忧解困,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激发干群矛盾的同时提高工作实效性。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统筹建设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整合政务服务热线运行中心、公安、信访等部门职能,贯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访等群众诉求渠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智慧指挥中枢”,实行村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篇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推进城乡基层治理,需要各级组织部门增强系统思维,定好党建工作思路,抓住本地的发展规律、历史规律和工作规律,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强、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力、在群众宣传教育上加劲、在制度机制完善上加码,构建干群联动、上下带动、整体互动的推动路径,助力高质量答好基层治理“题中题”。

  坚持“忠诚坚定”,在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上加强。基层治理需要一套坚定可靠的班子、一支忠诚务实的队伍。基层干部选配好不好、强不强,能不能当先锋、做表率,这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标志,组织部门选干部用干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忠诚坚定,要把忠诚坚定的干部用起来。要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带领致富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维护稳定能力强的干部作为选用对象。要把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善于顾大局谋大局的干部选配到基层治理队伍中来。要把教育培训作为重要之责,根据本地需要,积极实施基层治理干部培养培训工程,分层分类实施全覆盖培训,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升其能力素质。

  坚持“带动引领”,在基层治理组织建设上加力。有效的基层治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更需要抓发展、兴产业。需要各级党组织坚持“支部强引领、群众唱主角、产业作支撑”,引导“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带头示范干、群众围着支部转”。要立足本地特色农牧业、带活乡村大发展,通过“党组织+

  协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要打好攻坚仗、带动基层大进步,引领群众投身脱贫产业,主动规划项目,主动投身发展,推动乡村发展文明进步。要打开思路,引导群众树立感恩意识,把支部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坚持“凝神聚力”,在基层治理宣传教育上加劲。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保证,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人,要把宣传好、教育好、引导好干部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基层干部和党员要主动提升掌握政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群众宣传教育,推动群众教育经常化。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群众坚决跟党走的信心。要明确联系群众工作职责,走进群众中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要迅速分析研究、采取对策、及时解决,形成积极向上、思进思变的正能量。

  坚持“规范有序”,在基层治理制度完善上加码。基层治理需要制度,更需约束,规范有序的制度机制是基层治理的有力保障。各地要评估现有制度机制的作用,有哪些制度不健全、不符合、不管用,有哪些制度执行落实不好,有哪些制度机制空转,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立、废弃与完善,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要把“三会一课”“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财民理乡监管”等坚持好、运用好,把“枫桥经验”等基层治理经验学习好、推广好,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好、执行好,形成用制度管

  人、靠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

篇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基层社会治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百度文库

  基层社会治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凝聚群众智慧推进基层之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突出人民主体地位。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之道从群众中出,基层自治更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活力。

  要实现基层自治,选优配强“领头雁”是关键一环,严把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入口关”;只要为了群众着想,事情就不难办成,这是基层自治的题中之义,群众事要由群众定,群众有事商量着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基层自治,同样要把权利关进规矩的笼子里,把权利晒在阳光下。

  厚积向善力量推进基层之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X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基层治理中把握德治定位,发挥德治作用,探索德治途径,构建基层善治格局,引导群众形成好风气。

  要通过道德力量,感召群众充实精神世界、规范道德行为,以身

  边好人、道德模范、乡贤等塑造培养一批有德之人,以榜样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同时,让有德者有“得”,也可用实物鼓励激发群众参与。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让群众形成道德建设的自我推动力。

  依靠制度力量推进基层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制化,在确保“打铁还需自身硬”前提下,以法治夯实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引导群众崇尚法治,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以宪法宣传为核心,增加群众对党和国家奋斗历程的认同感,以权利和自由、义务和责任为主要内容,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大力推进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

  同时也要看到,法律服务水平在城乡间、地域间、群体间的差异依然存在,要推进普惠均等的基础工程,让法律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回应群众法治诉求,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基层法治新格局。

篇九: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基层治理心得体会2-百度文库

  基层治理心得体会2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所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要抓好基层治理,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建好治理“前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在抗疫最前沿、抗洪第一线,各基层党组织转化为疫情防控、抗洪防汛的红色堡垒,广大党员带领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组建以“老党员”带头的村民理事会,在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指导下,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一事一议”,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美好家园建设中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村级组织体系,实现有效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好治理“前哨”。加强基层治理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基层治理的重点在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过程、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新形势下,要

  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拓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推行“户长制”“门长制”,强化村(居)民自治,加强基层法治保障,化解基层矛盾,以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妇女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为载体,强化德治引导,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治理模式。

  坚持从严治党,筑牢治理“前哨”。基层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阵地。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民生工程,都是在最基层落地落实,落实的成效基层群众感受最为真切。工作在“末梢”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检验工作落实得好坏,也要在“末梢”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基层也是微腐败易发地带,基层微腐败量大面广,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居)民的监督意识不强等方面因素,形成了当前基层治理监督乏力这样的局面。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治理基层微腐败,是基层治理的坚强保障。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以问责推动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采取创建村(社区)廉政监督工作站、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形式,让群众参与、监督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监督和制度约束,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坚决

  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

篇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tle>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从养老服务、环境整治,到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在办好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中,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也要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日益凸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才能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只有坚持人往基层走、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沉下去、接地气,让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才能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一方面,要确保社区服务有资源、有能力,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有必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开发线上协商议事、电子政务等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从社区“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街道是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现实中,有的地方赋予街道党组织综合管理、规划参与等职权;有的地方整合街道党政机构设置,推进编制力量向街道下沉;有的地方逐步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适宜街道承担的行政处罚事项交由街道承担……事实证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就要让街道去抓该抓的事、能抓该抓的事、抓好该抓的事,积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街道管理体制。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必须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一些地方在社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园地。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居民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实际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我们就一定能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推荐访问: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基层 治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