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20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20篇)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概念界定:主题背景下的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20篇),供大家参考。

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20篇)

篇一: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概念界定: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背景,以区域〔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目标难以与主题教育目标整合。由于教师们对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认识模糊,因此,不能将主题目标较为准确地分解落实到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目标中。绝大多数区域活动的目标偏离主题教育目标,与主题教育目标缺乏内在的联系;有一小局部区域活动目标虽能围绕主题教育目标进行,但目标只定位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后的稳固性练习上。主题教育目标还是通过单一的集体教育活动模式来完成,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自主化、个性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2、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别离。这些幼儿园使用的教材都是以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为蓝本,由于在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找不到主题目标下具体实施的区域活动目标及具体内容,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区域活动内容与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区域与区域之间内容相互割裂的状况,幼儿不能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的经验。同时区域也不能随着主题的进展而随之得到推进。

  解决对策

  〔一〕根据区域活动整体性、层进性等原那么,将主题目标逐层分解

  1、依据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教育目标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目标。一般来说,集体教育目标侧重于对幼儿进

  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社会的观念、行为标准、约定俗成的规那么等的传授;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的讲解和指导等。区域活动目标侧重于让幼儿自身在与物体、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进行自我建构。

  以大班上学期主题“我爱祖国〞为例:

  主题目标:⑴初步获得有关祖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物产等方面的认知,感受祖国的美好与伟大。⑵产生“做一个中国人〞地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分解后的集体活动目标为:⑴感受祖国的美好与伟大,萌发热爱祖国之情。⑵能用动作、音乐、语言等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对祖国民族风情、人文等方面的认知。⑶初步获得有关祖国民族风情、地域风貌、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分解后的区域活动的目标为:⑴

  乐意参与区域活动,能按图示要求进行操作。⑵学习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现自己对祖国民族风情、地域风貌、物产等方面的认识。

  2、教师根据各类区域的不同教育功能,将主题性区域活动目标转化为各区域活动的开展目标,使各区域保持内在的联系。还以〞我爱祖国〞主题为例,角色区侧重于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制定的开展目标为:⑴初步了解中国的一些著名旅游胜地,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⑵增强导游、游客的角色知识,能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美工区侧重于开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制定的开展目标为:⑴喜欢绘画活动。能运用对称、夸张等绘画方法表现画面物体,感受造型美、色彩美,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⑵学习用画、剪、刺绣多种方法表现物体,开展动手能力,感受民族文化。萌发表现创造的欲望和提高审美情趣;认知区侧重于思维训练,开展智力,制定的开展目标为:⑴学习拼中国地图,感受中国地域的辽阔,萌发对祖国的自豪之感。⑵学习拼地图的根本方法。⑶开展幼儿观察、分类及概括能力。

  3、确定近阶段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仅有开

  1、主题内容的预习。即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一是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二是使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以便生成集体教育内容。这类内容常见于探索区、数学区,如认识5的组成分解前,先在数学区投放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初步感知5的4种分解方法,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生成集体教学内容,意在通过教师的提升,发现规律。如:当教师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记录,不能概括出5的4种分解方法;无序记录等问题,及时生成了集体教学内容。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范例、比拟分析的方法,使幼儿发现了递增递减和互换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开展。

  2、主题内容的稳固和拓展。即指区域活动的内容是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活动中没有到达的目标得以弥补和迁移。这类活动常见于语言区和运动区,以大班主题?我爱祖国?为例,?月亮船?故事讲述后,为促使幼儿有感情地学讲故事,因此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月亮船?故事磁带、图片、头饰等,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表演故事。与此同时,还可投放一些祖国之最小图片,让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学习仿编故事情节。

  3、主题内容的下放。即将主题内容直接通过区域活动形式开展,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便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生活区、数学区。如学习剪灯笼、学习刺绣花朵、房屋、2、金鱼、恐龙等。

  主题内容的预习、稳固迁移及下放,使区域和主题、区域与区域有机地整合起来,特别是主题内容的预习和稳固迁移,促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有机渗透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当然,主题内容的预习、下放、稳固迁移在实施时,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视具体情况

  而定,有时也可以交叉使用。如原本是主题内容的下放,而教师发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一样的,为了提高教育效益,就组织了集体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变成集体活动的预习了。

  在组织实施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有些区域容易表现主题内容,如美工角、益智区、建构区等。而有些区域自身系统性较强,很难表现主题内容,如数学角、生活角等。为此,我们将前者称之为主题性区域,关注其区域与主题间的横向联系,区域活动内容要求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及时更换。后者称之为常设性区域,关注其区域中的系统性,区域活动内容要求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在具体实施时,主题性区域与常设性区域交叉而行,常设性区域好比是纵轴,而主题性区域就象是横轴,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序地运转着。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还得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篇二: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能够让幼儿获得良性发展的有效平台,教师应认真分析当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与途径等,以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合作,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操作、探索,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问题及对策

  1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1区域活动目标设置不明确

  区域活动目标设置不明确是当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区域活动要划分为哪些区域,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划分场地,区域活动的任务是什么,都是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经验不足且施教能力不高,他们在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就设置了区域活动,对区域活动的目标了解得不太明确,直接导致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将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2教师定位不明确

  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不明确以及对活动指导不当都是造成区域活动难以高效推进的重要因素。区域活动本身是幼儿通过自主参与以及操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然而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不难发现,教师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或是在忽略幼儿实践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过于片面地进行指导,导致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3区域活动材料单一

  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时,主要通过与区域活动材料的互动来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然而,观察现如今的区域活动不难发现,活动材料投放得不恰当仍旧是影响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活动材料单一、匮乏且操作性不强,难以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乐趣。同时,活动材料的长期固定不变也是造成幼儿对区域活动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对策

  2.1弹性计划拓展深度学习

  区域活动中包含着问题解决、深度理解、知识迁移等深度学习的关键要素,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轻松地做他们喜欢的事,搜索相应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度的探究,让幼儿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实践、讨论、自主释疑,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

  例如在“农场施工队”活动中,幼儿根据图纸,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进行搭建,通过平铺、架空、围合等技巧表现自己对图纸的解读。但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时有这样的声音传来“老师,佳佳把我的亭子弄倒了”“这儿摆不下52棵石榴树”“我的梯田还有一层没有搭完”。这时,作为活动背后的支持者,教师应该对幼儿发出的“求救”信号给予分析和解决。从幼儿简短的几句话中,教师可以判断时间不够和空间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幼儿的发挥和创造。但有时教师在幼儿面前也要适当“装傻”,把问题及时提出,与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通过商讨,幼儿提出了解决的方法:1.时间弹性。将来园、一餐两点后的等待时间与区域活动相融合。在等待时间,幼儿可以自由进入区域活动,满足继续探索的需要,再也不用被迫急于“收工”。2.空间优化。扩展和调整班级区域活动的空间,充分利用玩具柜作为隔断,小床边缘悬挂活动过程展示板,建构区域向中间延伸等。区域活动中的学习要求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建构、迁移和应用,因此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教师只有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进行探索,才能让幼儿真正将知识和经验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

  2.2区域活动的设置应科学化

  区域活动的设置应科学化,注重动静结合。一些社会性的区域活动应以“动”为主,而一些学习性的区域活动应以“静”为主,教师应利用动静相宜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进行有效探索、大胆发现和创造,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区域活动的设置应围绕幼儿园相关主题而开展,比如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大量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动手探索,让幼儿通过主题区域活动不断发现身边的科学,从而揭示科学的奥秘。又比如,以“我们居住的社区”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将区域进行拓展,延伸到美工区域,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设计“未来的小区”或“绿色的小区”等。

  2.3投放适宜活动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操作

  为了有效改善现如今区域活动中存在的材料投放不足、单一的问题,教师应在充分考虑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一些层次分明、数量充足、色彩明艳且形式新颖的多样化材料,使幼儿好奇心强、乐于操作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得到极大满足,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区域活动环境的设置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趣味无穷。

  例如,以美工区中“制作贺卡”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应在活动之前给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如卡片、画笔、装饰材料等,或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准备一些必备材料,在活动中巧妙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贺卡的制作。除了一些正式的美工制作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依据具体的活动需求挖掘多样化资源,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运用到美工的制作活动中来,让幼儿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并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2.4注重活动环境的创建

  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得以实现的。为此,教师应注重区域活动环境的设置,从具体的活动内容出发,给幼儿打造一种轻松、愉悦且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符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更为深刻地了解主题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

  良好精神环境的设置,使幼儿通过参与区域活动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有所进步和提升。

  3结束语

  总之,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幼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活动内容、场地、材料以及环境的精心策划来确保区域活动的顺畅进展,使幼儿能够领略并感受到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自主学习、发现、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邓丽琼.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及正确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52-253.

  [2]汪飞君,王维.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与指导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4(05):138-139.

  [3]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篇三: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区域活动环境则是教师为区域活动提供的一定条件,其不单单包括操作素材、场地设置以及区域空间等因素,同时也包括在环境中隐藏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等人为因素。想要使区域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除了要注重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更要注重对活动环境的创建,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质量。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创建,即以幼儿发展的视角出发思考环境布置,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能力。以下,笔者就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创建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策略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区域活动即教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要求创建的活动区。而想要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则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创设,教师只有为幼儿创建出适合的活动环境,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然而,纵观当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现状,其中依然存着一定的不足,如活动空间的布置不合理、环境设置太过单调、缺乏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等,致使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尽量为幼儿创建愉悦、和谐且舒适的区域活动环境,确保幼儿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更好的相互合作,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工作的主要问题

  首先,活动空间的布置不合理。一些教师在布置区域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将角色区域和阅读区域设置在一起,使幼儿无法在阅读区域当中专心阅读,从而影响阅读区域活动目标的实现。一些活动区域的面积比较小,致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拥挤或者碰撞的现象,使活动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活动环境的设置太过单调。一些教师在对活动空间进行布置的时候,虽然能够保障合理性,但环境设置却太过单调[1]。这显然并不利于活动环境创建质量的提升。比如,一些教师只是简单的在活动区域悬挂或者张贴与区域主题相关的标志或者名称。这种布置环境的方式明显太过单调,且很难有效带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再次,缺乏良好的环境创设评价。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良好环境创设评价的现象。虽然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环境创建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最终能否创建出良好的环境却并未可知。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针对性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最后,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都比较弱,倘若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将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在创建区域环境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活动主题的创新,而忽略了其安全及卫生问题。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建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布置区域活动空间

  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规划空间布置,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班级资源位置的基础上,再对区域位置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比如了解水源的位置在哪里,有充足光照的位置在哪里等。对于美工区域来说,由于幼儿在调染料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水,且活动结束之

  后也需要及时的清洗画具和手,因此教师应该将其设置在与水源比较近的位置;对于阅读区域来说,由于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因此教师应该将其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位置,切不可和角色区域混在一起。倘若班级中的活动区域不够,教师则可以在走廊中设置区域,以此有效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2]。

  (二)合理开展活动环境布置

  想要使幼儿园区域环境设置太过单调的问题得到改善,则需要教师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在阅读区域内,幼儿教师可以在适当位置张贴一些活动规则,如爱护图书、小心翻阅、轻拿轻放、安静阅读等。这样,不仅能够使阅读区域变的更加美化,还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区域环境的布置中,让幼儿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对区域环境的布置贡献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和幼儿共同完成环境布置,这样不单单能够使区域环境的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借助自己的作品来装饰并美化生活环境,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三)构建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为了使区域环境的创建质量得到提升,且能够带动并引导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区域环境的创建中,笔者认为幼儿园应该构建一套良好的区域环境创建评价体系。在对区域环境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组织幼儿园的领导、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等担任评价主体,并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环境的创建展开评价,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创建环境。幼儿园应该给予获得评价较高的教师一定精神或物质奖励,且给予获得评价的较低的教师一定建议和指导。但应该注意的是,要想使评价的科学性得到提升,幼儿园应该在评价前构建一定的评价指标,比如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区域设置的美观性以及幼儿的具体参与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区域环境的设置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加强环境安全,确保卫生质量

  幼儿教师应该将安全及卫生问题当作区域环境创建的重点,以此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安全[3]。如,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伤害幼儿的设施出现,对一些带棱角的物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当幼儿间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适当介入,并引导幼儿化解矛盾,避免其因相互打闹而造成身体伤害。除此之外,卫生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定期对活动区域进行消毒,且仔细做好每日卫生清洁,确保区域环境的卫生与整洁,同时督促幼儿保持自身清洁,勤洗手,进而确保其拥有健康的身体。

  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环境的创建不仅关系着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更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师则必须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建设,合理布置区域活动空间,积极开展活动环境布置,构建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加强环境安全,确保卫生质量等,以此为幼儿创建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从而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惠惠.幼儿园户外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0):377-378.[2]沈海平.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J].名师在线,2018(04):94-95.[3]王红婕.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途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31.

篇四: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主题式活动区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每个人的成长与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每个成长阶段也至关重要,其中幼儿园小班则是成长的起点。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才算刚刚接触社会的一点点,对外界事物都无比新鲜,但与此同时,对家庭的依赖也比较强。因此就需要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主题式活动区。创设活动区的主要目的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让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兴趣及安全感,并对社会有进一步的认知。但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幼儿来说,主题式活动区的创设还存在较大弊端,需要幼儿园及教师共同解决。以下为对幼儿园小班主题式活动区创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具体分析:

  1.幼儿园小班主题式活动区创设存在的问题

  1.1主题式活动区空间不科学

  主题式活动区的主角为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安全意识较弱,空间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极易与其他幼儿发生各类冲突。而在主题式活动区,一般情况所建设区域都比较大,并且全是公共空间,没有明确界限,只考虑活动范围不受限制,与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及交流玩耍,但却忽视了幼儿间玩耍一部分是需要独立空间的。在幼儿这个阶段,其心志还未发育成熟,若空间设置不明确,有时会导致幼儿思维混乱,使其视觉与听觉无法准确判断,从而导致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并降低活动体验感。

  1.2活动时间不规范

  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生任务逐渐加重,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也不例外。不仅教师注重幼儿的早期教育,家长也非常关注该问题,因此,无论在任何一所学校,专业知识都占据主体。像幼儿园小班即使创设了主题式活动区,但幼儿活动时间还是有限的。据调查发现,有86%的幼儿园,小班的活动时间基本都是每天20~30min左右。对于成年人来说,该活动时间足

  矣,但对于年级尚小的幼儿,该活动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该阶段若减少幼儿活动时间,则會阻碍其身体方面的发展及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即使由幼儿园规定活动时间为30~90min,但往往实际活动时间都达不到要求,从而也就导致即使人在教室内,心思却不在,并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对于实践方面的规划非常重要。

  1.3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

  一般情况,创设主题式活动区其目的无非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活动实际开展下来会发现,整个活动过程的侧重点并非那么全面,仅侧重于教师可减轻工作压力,对学生的活动没有相应的计划。据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所创设的主题式活动区并没有明显体现主体的指向性,对于地域特色及创新方面更是无任何迹象,其活动区基本都是简单的游乐设施而已,仅供学生进行玩耍。而教师对其指导也很少,仅有1.98%的教师会对自己班级比较调皮的幼儿进行一点言语上的指导,大大忽视了幼儿的教育。对于人类而言,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肢体记忆都要优于思维记忆,在活动中对事物及心得进行体会、记忆会更快更好地吸收其内容。对幼儿来说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该年龄段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抓住该时间段对幼儿进行合理教育,不可使幼儿一直在玩耍方面,否则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1.4活动设施具有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社会中的活动区域逐渐增加,无论是小区、公园,或是旅游景点处,都设有各种娱乐设施的创设,由于场合的不同,娱乐设施也会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安全隐患,而幼儿园的活动区设施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因为幼儿园设施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幼儿受伤的不在少数。其中,幼儿园设施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设施的设计与材料方面。有许多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因此将幼儿园设施个性化,像滑梯不在以单滑道的形式,而是由滑道口分为多滑道,此设计使很多小朋友在滑道口产生拥挤现象,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以及幼

  儿园为了节省成本,采用质量较差的材料建造设施,或者使用材质好的但不进行定期检查、更换,也就导致幼儿的活动得不到安全保障。

  1.5主题式活动创设缺乏家长参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使得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多数家庭都是由于太忙才会将孩子送往幼儿园,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许多家长的陪伴,也就使得有些幼儿格外孤单,并不利于其成长,因而教师就应借助幼儿园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生活及活动中来。但是,恰恰幼儿园也忽视了此问题。幼儿园跟随社会进步创设主题式活动区,锻炼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却忽视了其合作观念的形成。据相关研究表明,有74.6%的幼儿园都是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很少参与其中,更不会邀请家长的参与,同时,许多家长认为活动区域仅仅是幼儿玩耍的场所,因此对该方面的问题也很少过问。因此导致幼儿与家长沟通交流依然没有增加。甚至越来越少,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会拉远家长与自己孩子之间的距离。

  1.6教师对于活动区培养幼儿观念有差异

  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教这一职业成为热门,因此在幼儿园内教师工龄便有所差别,因此也就导致了教学观念的差异。其中教学在6年以上与教学未满1年的教师教学观念及方式就相差甚远。新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会先了解学生具体思想,通过与学生交谈来对学生进行了解,而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计划。而工龄较高的教师则与其不同,由于多年的教学收获许多经验,所以会先观察学生在活动及学习中的行为,根据行为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然而,两种方式均有优势及弊端,新手教师接入方式过于单一化,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排斥而接收不到全面的信息,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则有可能受到经验的误导,对学生做出的判断产生误差,从而使指导适得其反。因此,在主题式活动中各个教室需相互交流找到合适方式对幼儿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导,达到活动开展的价值。

  2.应对幼儿园小班主题式活动区创设存在问题的策略

  2.1合理创设活动区空间

  有专业学者认为:要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就需要一个好的班级活动区的创设,通过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智力刺激及文化经验,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同时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及教师应当注重主题式活动区的空间创设问题,提高活动区环境质量,为幼儿创设个性化、独立化的活动区域,使幼儿之间即可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也可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展开自我的想象去全面发展。教师可在活动区域适量设置隔板,既可避免幼儿之间在活动中发生冲突或碰撞,又可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推动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可适当参与其中,合理规划幼儿活动区间,将其优化,使得主体式活动区被充分合理利用。

  2.2规范活动时间

  社会不断发展,社会观念与此同时不断改变,各个学校都逐渐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幼儿园小班也不例外。每个幼儿园都有活动区的创设,并规定合理的活动时间,一般学校会要求每个班级每天有30~60min的时间进行活动,但总是有许多教师为了知识的授予与幼儿的安全将活动时间缩短,最多也仅仅30min而已。因此需要学校对学生的活动时间进行进一步合理规划并要求教师严格执行,适当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尽量规定每天最低活动时间不得低于30min使主题性活动区得到时间上的支持。在充足的时间内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娱乐时间的同时,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使得幼儿可在童年的时间,培养良好心性,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2.3丰富活动内容

  对于幼儿园的主题式活动区而言,事实上主题性并不强,与其它幼儿园相比,所有的设施基本都是一成不变的,无非是一些滑梯、跷跷板等之类的游乐设施,然而这些都过于单一化,由于在小区或公园都有此类设施,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能吸引幼儿,同时教师一般都在一旁观看,也就无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对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方面并不显著,也就仅仅成了一种游乐设施。就需要丰富活动内容,可设置一

  些具有挑战性的设施,但务必保证其安全性,同时教师可指定相關计划,使幼儿以分组比赛形式进行活动,教师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观念,提高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则可拉近师生关系,是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2.4定期检查活动设施,更换材料

  活动区的建设一定要以幼儿安全为基础,因此在选取活动材料时,不可贪图一时便宜而选取质量较差的材料,一旦出现问题,那整个幼儿园都会受到损失,因此,在选取材料时,要选择质量好、安全性高的,以保证学生安全。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安全隐患立即维修或更换。在所有幼儿园游乐设施中,其材质基本都以塑料类为主,在一定程度安全性高一些。但此类材料是需要定期更换的,因此,幼儿园不可为了节约材料而不进行更换,必须要随时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保证好学生的人身安全,才可促进其全面发展,并给幼儿园带来效益。

  2.5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主题活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园及教师必须领略到这一问题,才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所以,在幼儿进行主体活动时,幼儿园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也可在家长接孩子放学时陪孩子进行系列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家长及学校的温暖,并感到精神上的支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活动,可更好发挥其自主性及自信心,使幼儿进一步得到发展。

  2.6统一教师教育理念及方式

  幼儿园在组织主题性活动之前,组织教师去活动区进行观摩,从中发现问题,而后进行先进性统一探讨,将观念统一,并制定出合理的活动方案,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3.结束语

  幼儿园小班主题式活动区创设是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园及幼儿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由于我国在幼儿园方

  面的关注度较少,因此在幼儿成长方面难免会有一定阻碍。但在克服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促进幼儿在成长中不断提高自主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对学习及学校产生兴趣,为其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做好最坚实的基础。

篇五: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黄素玲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5期

  ◆摘

  要:对幼儿而言,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获得动手操作的精神满足感,是幼儿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幼儿的活动体验,使幼儿区域活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幼儿园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使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得到个性化成长。本文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问题及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流于形式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盲目追求区域活动的数量和形式,而忽略了幼儿实际的学习需求和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导致区域活动虽然开起来丰富,但是存在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只注重于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感官体验,而未能从幼儿的心理特征角度进行設计,导致区域活动未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具过于粗糙

  很多幼儿园由于经费紧张,在购买教具时难于挑选到质量高、符合幼儿区域游戏的教具,甚至有些教具是老师及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自己制作的,导致很多教具十分粗糙,比较容易出现损坏和碰伤情况,比如教具的边角打磨不够圆滑,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角碰伤,幼儿不仅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大打折扣,而且容易对教具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3.区域空间设置不合理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出现波动,因此在区域活动空间设置时老师要考虑是否合理,既不能没有隔离,导致幼儿陷入无序的区域空间,也不能隔离的过远,给幼儿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使区域活动过于沉闷、单调,也不利于幼儿的区域活动体验和能力发展。

  4.老师自身定位不准确

  幼儿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但是大部分老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将自己当作完全的旁观者,未能明确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职责,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影响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化策略

  1.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有限的场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老师可以设置相隔较近的2-3个同类活动区,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同时幼儿之间也能够互相交流、共同探索;而大班幼儿更加活泼,在设计活动区域时,老师既要避免幼儿间相互碰撞、干扰,同时也要给与充足的空间方便幼儿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探索。活动区域要做好明确分区,幼儿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来参加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能够在活动区域内自语自在的玩耍和探索。

  2.设置活动区角,创设良好活动环境

  幼儿活动区域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即常规区、特色区、主题曲,常规区设置、阅读区、角色游戏区、美工区;特色区可以设置体现本园特色的活动;主题区可以结合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比如构建区、科学区等。同时在布置区域活动环境时,既要考虑到活动区域的界限性、转换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转换性,幼儿能够灵活的从一个活动区域向另一个活动区域转换。老师可以借助颜色、图案来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布置,使幼儿通过记忆颜色、图形等环境信息就能够轻松找到想要去的区域,使区域活动环境既美观,同时也引导幼儿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图形、颜色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3.投放安全、无毒、科学的活动材料

  在幼儿活动区域内投放的活动材料既要具有安全性、艺术性、趣味性,同时也要具有指向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层次性。老师要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卫生的活动材料,对于废旧物品、自然资源等天然活动材料,老师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安全、卫生。由于幼儿的个体需求的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老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避免由于活动材料的层次单一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

  4.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老师不能仅单纯做个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出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当幼儿需要游戏伙伴时,老师可以是区域活动的参与者;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是问题解决者,当幼儿陷入思维困境时,老师可以是启发者……老师可以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结合幼儿的需要随时转变角色,为幼儿提供引导和帮助,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活动体验,同时也能够是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总结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科学合理的活动材料,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既能够玩得开心同时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推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佶.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导报,2017.

篇六: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教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教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是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投放相关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

  区域活动类型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其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进行的,常规的活动区主要有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角色区等等(见表1)。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本园的实际现状进行活动区内容的选择和确立。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限制过多

  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为主,教师间接指导为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指导过多,甚至限制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等权利,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案例1:益智区的活动片断

  益智区有几个小朋友在玩玩具,过了一会,原本在益智区的洋洋和云溪来到了隔壁的美工区,玩了起来。老师发现后,严厉的说:“谁让你们玩颜料的,我请你们玩了吗?”说完,洋洋和云溪将颜料小心翼

  翼的归还原位,回到了益智区继续玩。

  案例2:建构区的活动片断

  建构区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开心的去益智区将材料拿到桌子上,进行桌面游戏。8分钟后,老师说:“把玩具收一收,我们要下去做游戏了啊,赶快。”有的小朋友马上收拾玩具,有的还沉浸在自我操作的过程中,于是老师又催了几遍。

  从上述两个区域的幼儿活动现状可以看出,教师规定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此外,教师的限制还体现在对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方面。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观的认为幼儿年龄小,想法多,不能对活动材料的选择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故而单向地控制区域活动材料。教师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区域活动开放不均

  该班级虽然区域活动的种类丰富,但是区域开放不均,部分区域利用率低下。如表演区和美工区使用前需要教师事先做的准备工作较多,耗时耗力,故而开放较少。人为地规定活动区的开放,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没考虑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且,活动区只设不用既占用了活动空间,也不能体现活动材料的价值,因此,这种区域活动形同虚设。

  (三)区域场地资源有限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很多幼儿园的占地面积有限。而在《城市托幼机构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文件中有规定,每间供30名幼儿使用的活动室面积为90平方米,即每名幼儿占地3平方米。这项规定在很多幼儿园都无法达标,由此造成了幼儿园区域场地资源有限,活动室的空间密度小,限制了幼儿活动空间。

  (四)区域活动材料固化

  区域活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活动材料实现的,幼儿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操作与探索,获得关键性经验。而材料的新颖性则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新颖的材料更易引起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本次观察的幼儿园和对幼儿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长期固定不变,一般会在教育部门检查或节庆的时候才进行区域材料的更换,因而,活动材料也无法发挥教育的价值。

  (五)区域活动中缺乏教师有效指导

  案例4:美工区的活动片断

  美术活动时间,老师事先画好苹果树的轮廓,调制好颜料,让小朋友用手指沾颜料然后按在树上,为苹果树挂上红苹果。小朋友都很兴奋的操作着,“汉堡”的作品很独特,老师看到后生气地说:“你看你画的是什么东西,颜料弄得一张纸都是,苹果怎么会长在树的外面啊,你这样我怎么贴出去哦。”接着老师握住汉堡的手,沾了颜料,“帮”他一个一个的挂上了红苹果。

  从上述可以看出,教师没有事先观察幼儿汉堡的创作过程,发现问题后,直接的介入并制止了幼儿的活动,紧接着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区角活动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然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应建立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观

  察的基础上,当幼儿面临困难或危险时,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推动幼儿游戏的进行,而不恰当地指导反而会逐渐扼杀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学习品质。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改进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

  《纲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是受幼儿欢迎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方式,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经验。一方面,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还要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权利。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与能力,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材料,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需创设宽松自由的区角环境,如在区角材料的设置过程中,让幼儿参与进来,使区角环境中蕴含着幼儿的观点与想法,这样可以让幼儿产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同时,给予幼儿更多自己探索的时间和更加宽松、自由的空间,改变幼儿园中存在部分区域不开放的现象,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自己选择操作的材料,决定活动的时间,促进幼儿自主有效的学习。

  (二)将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相融合,动态设置活动区

  幼儿园室内的区角活动虽种类丰富,但是区角开放不均,部分区角利用率低下,造成了室内空间资源的浪费。改善这一现状可以在主题课程背景下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即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区为依托,实现区角活动与主题课程的融合;同时,活动区的设置也可随主

  题课程的需要有所变化,不必将活动区的功能、数量、种类等固定化,实现活动区的动态设置。如下图反映了在“有趣的车”主题课程背景下,在区角所开展的相应活动,这样,实现了区角活动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合理利用了区角空间资源,提高了区角的利用率。

  (三)共享幼儿园活动区域,扩大区域空间

  幼儿园由于现实原因,无法改善园所场地面积,但是可以做到现有场面的充分利用,区域共享便是一种生态式区域活动发展之路。区域共享主要是指对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进行充分利用,公共区域包括相邻班级之间的共有空间,如走廊、楼梯等;或在为全园幼儿、或某些班级幼儿设置的特定活动区域,如游戏室、多功能厅等。区域共享即地域空间上的共同拥有,突破了原有区域班级化的空间局限,实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同时,区域共享除了空间共享外,还包含活动材料、活动计划等方面的共享。在共享区域内,没有时间、空间、班级、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就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

  (四)提供与幼儿发展水平及兴趣相适应的区域材料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及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探索的物质基础,由此,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与幼儿一起探讨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其中都能自主的找到喜欢的操作材料。同时,依据活动和幼儿情境的变化及时添加和删减材料,通过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支持幼儿的活动,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和区角的生命力,从而

  推动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材料的设置要与幼儿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教师要在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有清晰把握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的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这样就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理想效果,从而让区域真正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教师要适时适度的介入与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教师应主动地参与到区角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包括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互动,用文字、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应在区域活动中注意身份角色的转换,学会等待并且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发现问题或困难时,要在适当的时候以伙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活动中,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幼儿进行互动,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刺激思维的运转,协助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以一种让他们想玩可能渐渐发展出的其他游戏方式将球抛回给幼儿。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玩耍与学习的场所。对于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置材料,给予幼儿宽松愉悦的区域环境,改进指导策略,并通过

  观察与记录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构建出富有教育意义和游戏意义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篇七: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

  .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满足幼儿开展的需要。但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幼儿园的区角一度成为教师技能、手工制作的展示,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教师设想方案多,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根本谈不上幼儿的参与,因此导致失去或影响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开展的真正教育价值。为此,我园在如何针对实际,师幼互动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进展区角设置,将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支持幼儿交往、探索的环境,让环境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谈话和互助,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开展。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区角活动环境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果,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设置区域时能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我园的区角主要设置在幼儿午睡阁楼下的空间,如果区域数量过多那么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一般设5-8个区。

  〔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而且幼儿身心开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假设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那么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那么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我园在为幼儿设计区角活动的空间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首先设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间间隔,比拟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可供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除此之外,还利用与午睡室相连的活动室和走廊,设置2-3个活动性教强的区域,以防止与幼儿安静的操作区活动互相干扰,例如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的空间,暗示幼儿进入这一区就需轻声细语。&n〔3〕区域的容。多区单一容或是多区多种容。多区单一容,即围绕一种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常识容,设置小实验、沙盘、调色等,围绕科学数学活动容,设置数数、匹配、排序等。多区多种容,那么是按照不同的容设置不同的区,如:建筑、插花、阅读、表演、编织等等。

  教师在处理活动区教育容和新课程中集体教学容的关系时,做到区域环境为新课程效劳。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集体教学时的主题活动容进展充实、提高。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集体教学中的主题活动容挂钩,如:小班主题生成活动"小鸡小鸭结婚"中,有为小鸡小鸭结婚布置新房的手工活动容,教师就直接在美工区投

  .

  word.zl.

  -

  .

  放了鞭炮、大红喜字、彩链等半成品的制作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选择涂、剪、卷、粘等。这样一个安静有序的幼儿区角活动环境,能增加幼儿自我学习探索的信心,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设计创设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帖,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展,即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区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展屡次调整,才能到达满意的结果。

  1、引导幼儿自选自制活动材料。

  在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和开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时机。同时,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

  自己制作活动材料。如我园中班开展了主题活动"汽车",于是区角活动时几位幼儿自发在美工区用塑积插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并摆放在建筑区幼儿用积木搭成的一条条纵横交织的马路上,他们驾驶着一辆辆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嘴里还不停地轻轻发出"嘀嘀"的声音,教师欣赏地说"真不错"!并参与到活动中,一边开着汽车一边说:我有事车想停一下,该停哪儿呢。"几个孩子听了很快地从材料箱里找来了纸板,剪成园并画上标记,粘上小木棒,还用橡皮泥做底座,放在他们认为适宜的位置,嘴里还喃喃着:"这里不准停车"、"看清楚前方转弯"……。

  2、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环境创设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环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

  幼儿天生就是主动的认知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我园教师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确实立、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如大班组织幼儿到幼儿园边上的杜鹃小区散步,当走过一幼儿家门口兴奋地告诉小朋友:"这是我的家,你看在四楼"。一下幼儿的话题集中到了.

  word.zl.

  -

  .

  "我的家",教师趁机建议说:"我们每个小朋友家的房子构造都一样吗?家里有

  些什么设施?回到家仔细观察,还可把它画下来,带给大家看"。这样,"住宅"的主题活动生成了,在区域角里发现幼儿围着他们带来的照片或画,轮流介绍这是我家的客厅,客厅里有沙发、一只34寸的彩电……。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我的家"主题区就形成了。主题角的创设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经常主动提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资料、实物等,还和家长一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家长也知道了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一物能多用。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区角环境创设,就必须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既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为

  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的良好环境,又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才能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安康成长的园地。

  幼儿园区角环境的创设

  一、什么是区角游戏

  幼儿的区域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方案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的选择活动容和合作伙伴,主动的进展探索与交往,到达最正确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

  二、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开展。

  三、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开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根本生活操作能力。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开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开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开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

  word.zl.

  -

  .

  力。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展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开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小医院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开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开展。

  四、区角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1〕小班

  关键词:温馨、暗示

  娃娃家区:活动围绕本区域为中心

  建构区:可以建构在娃娃区边上

  图书区:亲和但不随意

  其他:故事角、饲养角

  提示性标语很重要,温馨的家居感可以让孩子情绪稳定,操作容以生活操作为主。

  〔2〕中班

  关键词:丰富、提升

  图书区:规、整洁

  表演区:形式多样、经常开展

  益智区:解构清晰

  美工区:材料丰富、最好提供幼儿不常用材料

  其他:音乐角、体育角

  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幼儿的知识解构,提升孩子水平。

  〔3〕大班

  关键词:幼小衔接、智力思维开展

  阅读区:自主、互相监管

  识字区:随课堂容变更,系统性要强

  益智区:材料丰富,让孩子参与教具制作〔棋类的添加〕

  其他:探索角、机械角

  摆放、分区逻辑性要强、易于孩子自取自拿。

  五、创设区域的要求

  1.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要对孩子现有情况有所提升。

  根据幼儿开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开展。

  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兴旺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一样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那么要注重多样性和精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开展的需求。

  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历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

  word.zl.

  -

  .

  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效劳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根底上进展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历、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那么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那么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展,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稳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历。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展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六、区角游戏创设应遵循的原那么

  1.自发性原那么

  〔1〕以桌子、柜子、隔板等物体将活动室划分为各个游戏区域,幼儿有选择的余地,能够专注地游戏,减少喧闹及攻击性行为。充分拓展班级游戏空间,并且防止过多地频繁搬动,占用游戏时间。

  〔2〕用不同质地的铺设物(地毯、地板革、塌塌米〕来暗示区域的界限或改变光照明度,即界定了游戏的围和特性,可以增加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铺设物还有利于减除噪声。对于小班儿童来说要准备鞋套,否那么幼儿会因为惧怕换鞋(不会系鞋带〕而不能自由地游戏。

  〔3〕各区域之间要留有清楚的走动线,引导幼儿的正常游戏,防止正在进展中的游戏被打搅。

  〔4〕分隔物的上下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变换,小班幼儿需要相对开放的空间,分割物不要太高,使幼儿能随时看到教师,增加心理平安感,也便于教师指导。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分隔物以幼儿坐下来区域独立成一体,抬起头能够看到教师为宜。大班儿童自我独立意识较强,分割物最好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其封闭程度。

  2.相容性原那么

  〔1〕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能够产生互动行为。例如:娃娃家与建构区相邻,便于两区之间的交往。大型建构区与小型建构区安排到一起便于激发更多创意。

  〔2〕考虑幼儿的需要将需要用水、采光的区域放在便于取水、靠近光源的地方。

  3.可变性原那么

  〔1〕可以将作为分隔物柜子下面装上万向轮,或用屏风、布帘等物来分隔区域,使幼儿能够弹性地变换和组合游戏区。

  〔2〕充分利用空间,相邻区域共用分隔物,使材料能相互通用。

  .

  word.zl.

  -

  .

  4.多样性原那么提供单独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可持续性材料。

  〔1〕每个区域的材料应有分类架或游戏筐,便于幼儿选取和整理,减少无效游戏时间。

  〔2〕区域分类不要过细,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余地。例如:手工制作区不要分为纸工区、泥工区、绳编区,可将三类材料摆放到一个区“手工制作区〞,幼儿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历综合运用材料创作。

  5.转换性原那么

  〔1〕区域的空间分隔是动态的,经常变换区域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新异刺激,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

  〔2〕教室的桌子最好是两人共用的长方型,便于幼儿搬动组合。架子、隔板、地面铺设物也尽可能移动,使幼儿能够移动和转换。

  〔3〕阳台不要全封闭,使幼儿能够透过栅栏向下看到户外的事物,一目了然,转换幼儿的观点和视角也便于室外游戏的有机结合。

  〔4〕室装一面大镜子,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感觉和拓展视觉空间。

  6.互动性原那么

  〔1〕鼓励幼儿参与环境设置,改变区域环境以实现自己的方案。

  〔2〕游戏初期视空间大小规定区域人数,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逐步放宽限制,由幼儿自行决定人数。

  〔3〕室外游戏有机结合,将室游戏转移至室外,室外之间自由移动,充分利用空间,使儿童游戏水平能够迅速提高。

  〔4〕实践说明:围坐的方式更便于儿童之间的互动。操作台面不要靠墙,应能够便于幼儿围坐,欣赏同伴作品,相互交流经历。

  七、应该注意的事项:

  1.应注意空间上的挖掘

  2.应该注意动静的交替

  3.区域应该是独立而开放的4.平安应该是区角布置考虑的前提

  5.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样

  6.尽量利用外乡资源

  .

  word.zl.

篇八: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陈鹤琴先生:“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把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一、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它把活动室划分出相关的区域,并投放相应活动材料。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它的实践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在操作区域中自己探索、发现、思考。有助于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利用自由区域活动时间,在相关活动区域对有需要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助于幼儿教育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集体教学后将操作材料投放相关区域,让幼儿轮流操作,以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

  二、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区域活动:幼儿同一个时间里,根据兴趣选择进行不同的活动,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积累个体经验;按自己的方式自主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需求。集体活动:同一时间进行同一内容,主要是分享个体经验;激活思维,引导发现新问题;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互动获得经验.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

  区域活动和集中教育活动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两种组织形式,它都是为达到幼儿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是载体。老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确定适当的形式,要牢牢把握幼儿经验的连续性、获得经验的有效性,因时、因地、因教育资源而灵活运用,用最适合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推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的时候,可以依托或结合主题中集中教育活动内容,实现集中教学和个别教育的优势互补。如:绘本教育活动《胡椒生长在哪里?》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功能分析:《胡椒生长在哪里》这本图书的内容呈现的方式是以问

  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幼儿在揣摩中引起探究的兴趣。老师认为引发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判断与选择,这一质疑的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必要让每一个幼儿去提高与学习.因此老师利用集体活动的形式,激活孩子的思维,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也分享到别人的问题,这就是集体活动最能体现的功能。

  目标:能围绕图书内容,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与同伴分享。

  一、观看哑巴戏。教师将图书内容用放无声电影的方式呈现给幼儿阅读.二、寻找最喜欢的画面,并提出疑问.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讲述.2、幼儿各自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内容提出质疑。

  3、同伴互动想办法解决

  幼儿在各自阅读中产生的很多关于绵羊的问题(实录):为什么他们身上都有卷卷的东西?为什么后面会着火?后面灰沉沉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用的夹子夹在身上看不清楚,落在地上的看得很清楚?(对于这些问题,老师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个别区域活动放在图书角中。

  环境与材料准备:

  1、《胡椒生长在哪里?》若干本放于图书角中。

  2、新增有关“孩子提出的相关问题的"一类图书。

  玩法:1、“推荐一本图书”,将《胡椒生长在哪里?》作为推荐书让幼儿继续阅读。延续孩子的需要。2、让不同孩子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图书角寻求答案。

  集体活动中尽管老师给孩子有自己阅读的空间,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无法让每个孩子得到满足与发挥.因此老师在给部分有共同问题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探索的同时,不忘还有一些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个别学习,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并达成同样的目标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这是不太可能的。老师创设的图书角个别活动区,体现了既延续孩子的活动又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

  三、区域活动的类型:

  常规区域:

  活动室常设区角,如:阅读区、沙水区、种植角、表演区、建

  构区等。

  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等。

  特色区域:可以结合乡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如:美工区、表演区、运动区等。

  主题区域: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如:科学区、益智区等。

  区域设置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

  四、科学合理设置班级区域的要点:

  ①、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②、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根据课程具体目标内容,拟定活动区的种类;③、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活动的性质定位,学习和游戏两者相结合;④、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与区之间的干扰;

  ⑤、注意空间上的挖掘,规划教室的布局桌椅橱等的摆放,空间的布局等;

  ⑥、安全性.各区域布局要力求畅通,避免绕道,行走时冲撞、推挤,比如教室门口不应该设置活动区。活动区中材料与活动区内容匹配,易于幼儿取拿方便.避免出现死角,尽量设置在教师视线范围之内。⑦、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界限.教师根据活动性质不同,材料的提供不同,利用玩具柜、地毯、书架等现有设备,作为分界线,将教室分割成几个块面。

  五、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点:

  1、围绕教育目标、内容投放活动材料。

  2、活动材料设计要针对年龄特点。

  3、投放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材料。

  4、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要丰富,足够幼儿选择和操作。

  5、材料要具有趣味性.6、活动材料具有层次性。(材料的投放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一阶段,提供对应图;第二阶段,直接拼凑.7、挖掘可以废物利用的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8、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

  9、利用好现有的幼儿操作材料。

  10、结合玩教具制作类活动,丰富幼儿园操作材料。

  总之,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要看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质量,教师在投放后

  的行为观察,与分析行为背后的所蕴含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推动与适时支持是很重要的。

  六、区域常规建立具体步骤;

  1、选区:A、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进入,开始活动.B、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区域,尝试不同的活动。C、选区时如遇到自己想玩的那个区域人数已满,则先选别的区,等人数空缺时再去玩。D、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在向老师救助.2、换区:A、幼儿需要换区时,先观察目标区域人数是否已满,如是,则轻声与哪个区的人商量,进行更换。B、在换区前应先整理好正玩的区域材料,并摆放整齐。C、建议幼儿在某个区域中的一项活动没有完成是不能换区,避免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3、活动进程中:A、幼儿在进区活动需要安静操作。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轻声与同伴讨论。B、在未换区前不随便离开所在的区域,不将操作材料带到其他区域。C、当活动中产生一些垃圾时(如美工区的剪纸),统一放到一个地方,不随意乱放。D、活动中遇到困难先与同伴商量,实在无法解决可救助老师。

  4、活动结束时:A、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指定的地方,以便老师评价作品及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和欣赏。B、每次活动后要坚持进行活动情况小结.1)新的材料投放中,幼儿独特的发现。2)幼儿操作时出现的观点,方法和不同结果.3)合作活动的结果,需要怎么改进。4)活动时发生的问题与解决不了的困难5)活动规则与操作发生矛盾需要修改的。C、活动结束后,幼儿将操作材料分类整理,收拾材料时注意看对应的标记.(五常法)

  七、区域活动的方式:

  方式一:专门的区域活动,即每周要求两个下午的活动时间,教师必须设置五个区域以上,并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这个时段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活动区域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探索、操作材料中获得经验和发展,教师以观察为主,并根据观察情况随时调整适宜于幼儿的区域材料.方式二:区角自由活动,即:幼儿在入园和离园时间,利用设置的3———4个常规区域,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开展的活动.八、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目前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存在的几种指导方式有: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动区;制止限制;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教师什么时间,是否要介入呢?假设是重复行为:可以等待、可以挑战、可以引导转移;假设是是探索行为:可以欣赏、可以提供帮助,也可以与之互动。假设是是单纯的动作技能性行为,有时应该允许幼儿的独自性练习;假设是是社会性的想象性行为,尽量给幼儿体验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机会,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实例:帮助犹豫不决的幼儿进行活动。首先要了解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害羞,还是唯恐活动区的小朋友不欢迎、他是不是想看看别人到底在什么?指导方法建议:了解他想干什么?

  如何找到他需要的材料,主动和他一起找要用的东西。直接介入,你说要玩拼搭啊,这里有,让我们一起玩吧。如果他发现别人已经在活动了,自己不好意思走进去。教师可以跟他一起进区,然后他就可以自己去玩。

  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

  让我们还孩子游戏的权利,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性游戏中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

  王素平

  2014—4—25

篇九: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沈培

  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4期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区域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彰显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园本课程实际出发,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幼儿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

  (一)区域活动设置形式化

  幼儿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活动区域的结构布置创设区域活动,这种形式化的区域活动设置具有不固定性,教师并不注重设置的区域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导致区域活动成为形式化的摆设。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单一化,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幼儿不愿意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同时,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教师对于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部分教师习惯自己主导区域活动,导致幼儿缺少主动精神;还有部分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任由幼儿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没有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引领,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让幼儿园区域活动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区域活动的设置应科学化

  区域活动的设置应科学化,注重动静结合。一些社会性的区域活动应以“动”为主,而一些学习性的区域活动应以“静”为主,教师应利用动静相宜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进行有效探索、大胆发现和创造,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区域活动的设置应围绕幼儿园相关主题而开展,比如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大量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动手探索,让幼儿通过主题区域活动不断发现身边的科学,从而揭示科学的奥

  秘。又比如,以“我们居住的社区”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将区域进行拓展,延伸到美工区域,让幼儿發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设计“未来的小区”或“绿色的小区”等。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具有目的性

  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切忌单一化,因为单一化的区域活动材料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区域活动材料,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如废旧的电视机箱、废弃的牛奶盒、废旧轮胎、碎布、贝壳等。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还应体现出层次性,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与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同时,教师还应兼顾区域活动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与创新性,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利用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有效探索、发现、创造。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新课程强调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幼儿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需要。教师应成为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展需求,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参与区域活动,拉近与幼儿间的距离。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应是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应主动参与幼儿的区域活动,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困惑时,教师应耐心对待幼儿,及时引导、点拨幼儿。比如,在以“蔬菜宝宝”为主题的美工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利用身边的常见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漂亮蔬菜宝宝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多的蔬菜宝宝。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幼儿的创作热情被再次点燃,兴致勃勃地继续投入活动,促进了幼儿进一步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能够让幼儿获得良性发展的有效平台,教师应认真分析当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与途径等,以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合作,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操作、探索,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南凌幼儿园)

篇十: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

  创设支持幼儿学习的区域环境

  一、尊重年龄特点,了解目标要求,为幼儿创设基本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一定要让幼儿喜欢,能使之乐于参与并主动参与;要让幼儿有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能充分表达和交流;要让幼儿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能共同探索、协商和分享;要尽量减少幼儿之间的拥挤和冲突,形成良好的秩序和和谐的氛围。

  1.区域的增减变化

  在区域设置方面,每个班级在设置几个基本区域的基础上,不同年龄班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要求及年龄特点,灵活设置各个区域,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2.材料的丰富递进

  可依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废旧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又具有挑战的环境,材料的种类、功能的多样性和操作的复杂程度逐步提高。二、深入活动过程,关注兴趣需要,及时丰富、调整环境材料

  区域环境要随着幼儿的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幼儿持续的探索。教师要深入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在活动

  过程中时刻观察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的需求,不断丰富、调整环境材料。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个性需求而不断丰富

  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持续的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域活动的内容。

  2.追随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整

  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和幼儿生成的活动与区域活动应是相辅相成的,这些活动的加入为区域活动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和载体。教师追随活动的过程,及时调整材料及学习内容,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

  3.倾听幼儿反馈的信息,不断变换

  区域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教师根据对幼儿的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

  活动的兴趣。

  三、整合多种资源,构建贴近幼儿生活、支持幼儿学习的区域环境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纲要》中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1.鼓励幼儿与家长都成为环境的创设者

  我们通过开放日、助教活动、约谈、家长沙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形式及作用,使家长由过去的旁观者逐渐变成区域环境的创设者。

  2.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资源,丰富环境材料

  社区中的资源是异常丰富的,我们在实践中尝试着以开放、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的信赖,为幼儿提供更宽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面向全体幼儿,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青睐,这是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特殊体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

  .

  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等等。如何创设一个美观有序、尊重幼儿发展差异的、支持幼儿持续发展的属于幼儿自己的区域活动环境?如何使班级里的区域成为幼儿乐意参加的个性化学习的快乐天地?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规划

  区域活动把活动室的空间划分成几个活动区角,各种空间是促进幼儿交往、促进探索型主题开展的催化剂,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分隔,建构丰富的区域布局,是区域设置中一定要考虑的。

  (一)区域的数量

  区域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如果区域数量过少则会造成活动拥挤的现象,如:娃娃家人数过多则容易引起角色的分配不均而争吵;区域数量过多则会出现区域的人数太少,幼儿之间缺乏交往合作,或造成区域活动空间太小,使得各区域间易互相干扰。因此,一般设置5~7个区域为宜。

  (二)区域的划分

  结合区角活动,首先,我们把教室设计、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其次,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如:利用一些矮柜,图书架等作为区域之间的隔墙,使每个区域有家的感觉,各区域既保持通畅又互不干扰。再次,设置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种主题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在大班的“春夏秋冬”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在秋天的季节背景下,设置了“有趣的虫子”“秋天的树林”“秋天的果园”“水果店”等活动区域。多区多种内容,是按照多个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如:垒高属于建构区,阅读、讲故事属于语言区,时装表演属于表演区,绘画剪纸属于美工区。

  (三)区域活动格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橱柜、桌面等室内空间和走廊等室外空间,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格局。如:用橱柜、矮柜分隔出大小不同的区域,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和/

  .

  叶子让幼儿制作、粘贴成门帘,以分隔益智区和美工区。我们充分利用室外空间,将“划龙舟”“抬轿子”等比较热闹的区域设置在教室外,以免干扰教室内各区域的活动,有利于形成和谐、宁静的氛围。

  二、区域环境创设中的教师支持策略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操作材料,是区域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以下几种策略。

  (一)不断替换和更新材料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如在中班“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树叶、画好轮廓的水果、水粉颜料、毛笔等。刚开始,幼儿对印树叶、涂画水果很感兴趣,涂上颜料拓印在纸上,再贴上各种画好的水果,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幼儿也越来越少,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我们投放了新的活动材料:小材料筐、皱纹纸、扭扭棒、报纸、毛线等,幼儿对新材料产生了兴趣,有的用蜡笔描画树叶,有的用皱纹纸粘贴菠萝,有的把毛线剪碎粘贴猕猴桃。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树叶粘贴、添画出了富有童趣的动物、人物、房子等各种画面。

  (二)提供有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和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提供相应的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如在“苹果与橘子”主题活动中,首先,把不同水果放入不同水果盒子里,边放边说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和特征;其次,把不同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应点数的盒子里。再次,把不同点数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对应点数的盒子里。

  (三)提供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材料

  /

  .

  材料一般蕴涵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与物体相互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在探索区增加了“沉与浮”的实验,并为幼儿提供了纸、回形针、玻璃、橡皮泥、铁块、海绵、橡皮、木头等材料。幼儿在自己动手记录和探索中,发现有的东西会沉,有的东西会浮,这引发了他们对沉与浮的兴趣。再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两个粗细一样的杯子和两个粗细不一样的杯子。幼儿在反复玩倒水的游戏中发现:一样多的水在粗细不同的杯子里水位的高低不同;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里的水看似不一样多,倒进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却是一样多,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了解了液体容积守恒的概念。

  三、区域环境创设的幼儿本位体现

  区域是幼儿非常喜欢去的一个场所,因为这里很多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选择、自我的游戏,还有自己的成果。

  在区域游戏内外的环境布置中要尽量体现幼儿本位。布置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一般有三类:

  1.幼儿的作品展示。

  幼儿在区域中的作品一定要在环境中展示出来,平面的可以张贴,立体的可以陈列在桌柜上,摆放的、建构的可以拍摄图象。这样一方面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这些能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2.暗示引导幼儿的图文。如:服装设计区可以张贴幼儿收集来的时装式样,汽车城可以挂上师幼共同收集的汽车图片,美工区里张贴上折纸的图示……这些是他们收集的、关注的、支持他们学习游戏的环境展示。都和他们的游戏息息相关的,同样也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元素。

  3.幼儿的设计图纸或规则标志。区域的规则是小朋友自己商定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幼儿自己画了标志放在了区域里。

  /

  .

  四、区域环境中氛围的营造。

  例1:在区域活动“扬州工艺坊”中,教师根据扬州工艺创设了剪纸铺、玉器坊、漆器室三个游戏区。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操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教师在背景墙上布置了亲手制作的漆器、玉器、剪纸作品。一来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二来可以帮助、提示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例2:又如区域活动“木偶小剧场”中,教师制作了屏风,以便在表演过程中遮住孩子的身体,增加表演时的趣味性、神秘感。并且由于孩子年龄小,多人合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便将故事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按顺序张贴在背景墙上,可以帮助忘记台词的孩子回忆、表演。

  例3:再如“淮扬风味馆”内,教师准备了自制美食(手工制作),张贴了醒目的淮扬特产图片,上面写着名称价格。这样的布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游戏着,仿佛自己就是饭店的小厨师亦或是即将大饱口福的美食家。

  以上的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再现部分生活场境,让幼儿游戏时的情境更加逼真,角色意识更加强烈,实践操作更加深入,活动效果更加突出。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可以优化对幼儿自我学习的服务,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

推荐访问: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不利于 生成 幼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