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3 16:33: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五篇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5篇

【篇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从课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美国基础教育看课改

作者:李莎莎

作者机构: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来源:学园

ISSN:1674-4810

年:2014

卷:000

期:027

页码:103-103

页数:1

中图分类:G53/5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美国;以人为本

摘要:当今,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本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中美两国虽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两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扬弃美国课堂文化,吸收积累诸多成功的经验,对于中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无疑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篇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几点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真正实施新课程的地区及学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好奇心、兴趣爱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批判与反思的精神得到鼓励,责任感和合作能力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甚至在不少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新课程的内在吸引力,学生的辍学率大幅度下降,学校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正在形成,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

  但有关调查显示了一些不足的方面: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仍然是知识掌握得多与少,技能训练得快与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

  第二,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术性科目”,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实际上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教师追求高、深、难的情结依然普遍存在,安心于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还是少数,学习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相脱节的现象依然严重。

  第四,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主要弊端,就是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这使课堂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主要场所。

  第五,由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统考、统测试题中出现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时有发生,考试结果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更是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神话,分数被不恰当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了正比关系,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好教师,差学生、差教师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近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也涌现出了自学辅导实验、青浦社区教育实验、情境教育实验、主体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实验,以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10年来,随着在全国范围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在许多点上都有了实质性突破。在实施改革的学校,一方面教师把本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分享、反馈矫正。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兵教兵互帮互教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这种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这是调整教学关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支点”。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进步。学习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学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也找到了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增长,教师的作用也就发生了与之相反的变化,不断强化“少教多学”,最终实现“教为了不教”。独立性和独立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
依赖性、被动性的学习不仅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也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的根源。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核心和基础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
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
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把教师的教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影响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然地把教学建立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建立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国家应在修订、颁布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国家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估标准,并作为各级教育部门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强制执行;
在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的前提下,普遍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考试,明确考试结果采用等级制,且不得公布学校的考试成绩,引导学校和教师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大力推进旨在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激发课程教学改革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像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样,设立国家课程教学探索基金和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特区;
组织专门力量在政策、经费、专业支持、高校招生体制等方面系统研究设计基础上,设立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级课程教学改革特区;
在可能引发“人才培养模式”重大变革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创新、课堂形态以及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鼓励开展前瞻性实验。

  为深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设立国家课程研究院,组建国家级课程研究团队,周期性开展影响课程质量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导和评估;
建议成立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实施国家对中小学校的专业支持计划,对影响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不断发现、扶持、引导、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国家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公告制度和各级人大问责制度,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篇三】《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顺平县逸夫小学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县考研室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大胆课改,不断探索,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计划,力促课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的重视和管理的落实是顺利开展课改工作的前提。为此,我校在改革初就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确保课程改革的扎实、有效的开展。在认真组织课改组成员学习各级各类关于课改问题的文件和已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重点,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的课改思路,并贯彻到课改过程中并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并调整充实后期课改的内容。

二、加强教师培训,确保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课标、教材是新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否领会新课标、新教材的本质,把握其中最精要的内容是课改有效与否的关键,而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水平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才能使课改卓有成效。鉴于学校的现状,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和在实践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等多种形式交替并进的方式。

1、认真做好课改年级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每学期参加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按照“边实践,边培训,边提高”的工作思路,抓好对科任教师的校本全程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关于新课程的认识,新课程标准及解读,各年级科学新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新学习材料,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等。每学期第1-3周完成系统学习任务并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常抓不懈,在实践中边培训,边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浓化学习研究气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设立学科备课组,每月分别在星期二第3节集中教研、备课活动一次,要求备课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浓化教研氛围,要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2、组织教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要求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看报,查阅杂志,围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专题,推荐好文章、好材料,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各人能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检查对照,并谈学习体会或写学习心得,把专题的学习研究引向深入,提高学习效果。所有学习资料及时交教研组、教务处存档。

三、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教务处在进一步统一认识、调动上下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围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个中心课题,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备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行一些好的做法,研究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倡导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除了教科书外,还应有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和信息;
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形式灵活多样,讲究实效;
三是师生关系的开放,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学生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为此,在集体备课时,由执教老师做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学科指导组要认真倾听,并在各自事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要互相探讨。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讨,力争在课堂上出精品。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小结、课后记,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开展了随堂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四、扎实抓好教学评价改革工作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伊始,我们就对教学评价改革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全面开展教学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要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为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着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尝试。评价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教师——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评价课堂教学和教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1、教师自评。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3、指导组评。由学校领导及学科指导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学生——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初步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
从课程教学来看,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寻找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些都表明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并努力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正在向新课程要求更新,学校出现了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二)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

(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方式的转变,更加促进教师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正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注意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了宽容和帮助,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教师注意与同学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老师们说的是鼓励性的话,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生也不再惧怕老师。

(四)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学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也在探索真正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的方式方法,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坐标已由甄别式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又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重视评价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学校管理发生了变化

首先,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化组织。其次,使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学校管理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帮助,广大实验教师接受国家最前沿、最新的课程教改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适应课程改革,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为课改配备了实验设备,这些都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果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会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改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新课程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突显出教师的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落差,他们的理念、经验、素质都与学校、与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当前教师没有什么辅助资料,活动准备比较费时费力。还有,目前我校每班人数比较多,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小组数量太多,有时侯指导力度就会不够。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解决。

2011年4月22日

【篇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课改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 ‘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当的 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以国家课程标准为 依据,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试验,充分认识此次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先行,循序渐进,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探索教育部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 使用规律,深入研究实施过程中的 实际问题,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为推广新课程积累经验。

开发和 建设适应我校学生、教师实际的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育观念,培养造就一支通教育、善管理、会科研、能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的管理队伍,一支基本素质优良、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

具体要求

1、承担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任务,实施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材料,为修改、完善、发展新课程标准及教材提供依据,为全面推广和创造性使用积累经验。

2、创设新的培训模式,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并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3、构建适合我校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打好基础,培养个性特长。

4、组织实验教师填写试教调查表,完成学校阶段性实验报告,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报告,各实验学科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科目、范围、规模

从2008年春季起,一至六年纪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材将在我校全面开始运行。本着典型引路、有序推进的原则,做好实验记录、测试、统计、分析等研究工作,分阶段采用讲座、观摩、研讨的方式,不断向县、市推荐成功的经验与模式。

实验规模及范围:

参与实验教师12名,实验学生385名,研究重点: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

四、实验的步骤和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8、6——2008、7)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实验运行机制,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物质准备工作。

1、申报实验方案

2、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实验工作组,健全实验规章制度。

3、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家庭和其他机构对课改工作的支持。

4、选配实验教师。

5、开展课改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9——20XX、12)

20XX年9月对两年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测评,作出分析报告。

20XX年9月至12月,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五、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

2、课题实验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

【篇五】《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几点建议
2009-04-1015:59:57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真正实施新课程的地区及学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好奇心、兴趣爱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批判与反思的精神得到鼓励,责任感和合作能力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甚至在不少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新课程的内在吸引力,学生的辍学率大幅度下降,学校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正在形成,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但有关调查显示了一些不足的方面: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仍然是知识掌握得多与少,技能训练得快与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
第二,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术性科目”,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实际上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教师追求高、深、难的情结依然普遍存在,安心于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还是少数,学习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相脱节的现象依然严重。第四,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主要弊端,就是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这使课堂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主要场所。第五,由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统考、统测试题中出现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时有发生,考试结果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更是十分普遍。由此

导致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神话,分数被不恰当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了正比关系,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好教师,差学生、差教师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近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也涌现出了自学辅导实验、青浦社区教育实验、情境教育实验、主体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实验,以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10年来,随着在全国范围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在许多点上都有了实质性突破。在实施改革的学校,一方面教师把本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分享、反馈矫正。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兵教兵互帮互教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这种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这是调整教学关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支点”。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进步。学习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学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也找到了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增长,教师的作用也就发生了与之相反的变化,不断强化“少教多学”,最终实现“教为了不教”。独立性和独立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
依赖性、被动性的学习不仅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也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的根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核心和基础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
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
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把教师的教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影响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

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然地把教学建立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建立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国家应在修订、颁布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国家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估标准,并作为各级教育部门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强制执行;
在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的前提下,普遍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考试,明确考试结果采用等级制,且不得公布学校的考试成绩,引导学校和教师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大力推进旨在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激发课程教学改革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像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样,设立国家课程教学探索基金和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特区;
组织专门力量在政策、经费、专业支持、高校招生体制等方面系统研究设计基础上,设立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级课程教学改革特区;
在可能引发“人才培养模式”重大变革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创新、课堂形态以及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鼓励开展前瞻性实验。
为深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设立国家课程研究院,组建国家级课程研究团队,周期性开展影响课程质量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导和评估;
建议成立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实施国家对中小学校的专业支持计划,对影响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不断发现、扶持、引导、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国家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公告制度和各级人大问责制度,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刘坚余文森徐友礼)《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3日第6版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深化 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五篇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小学典型做法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难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