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8篇

发布时间:2023-07-08 09:3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

  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功能,是一个时代的课题,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举措。这对于推动“四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建设文化强国,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有效内容供给,编写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精确识别学生需求,构建红色文化特色的新型思政课堂,以达到强基固本、壮骨铸魂的育人功能。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世界形势看,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日益凸显,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深刻的复杂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重道远,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广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白热化。从国情看,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前面临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国内外的形势决定了我们要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建设,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以提升教学质量更是必要,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新形势下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2、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义文化

  /4强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着力加强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思政课这个重要渠道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3、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是弘扬建党精神的需要

  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所以,在思政课当中融入红色文化精神是弘扬建党精神,砥砺民族品质,激发全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理念和方法上发生了转变。所以,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变化,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融入红色文化,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融入红色文化,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发生的变化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针对教学关系由教师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多元主体转变,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针对教学形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让学生主动参与;针对教学环节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后交融互补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要与课下实践相结合;针对教学目的由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向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变,就要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针对教学评价由侧重评教的形成性评价向评教评学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纳入评教评学的发展性评价。

  第二,适应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采取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现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二是采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以大数据融媒体为支撑的智慧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三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四是采取“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

  /4第三,进行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元素逻辑性阐释,形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具体来说就是要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等革命历史资料,梳理出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绘制出图谱和精神元素以及对应的典型人物故事和事件,形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将该文本作为大中小学实现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精神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编写依据建党精神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党精神主要包括: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

  (2)社会×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等。

  (3)改革开放和社会×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中国特色社会×义新时代: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价值观、民主价值观、文明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自由价值观、平等价值观、公正价值观、法治价值观;爱国价值观、敬业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友善价值观。核心精神元素有:乐生、乐业、乐学、乐观,理性、勤奋、自强、创新,仁爱、立义、平等、包容,尊礼、忠诚、担当、感恩,爱智、自信、真诚、崇信,坚毅、勇敢、斗争、牺牲,气节、爱国、奉献、正义精神等;追求真理、崇尚自由、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维护团结、淡泊名利、埋头实干、大公无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等精神。

  第四,以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为依托,构建“教材+核心精神元素逻辑性阐释+典型案例史实性叙事+多媒体直观性体验+自反式实践性讨论+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政课教材内容,选取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让学生进行多媒体直观性体验,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展学生自反式实践性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观看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影视或视频资料进行讨论,畅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进行课堂发言。然后进行信息化手段检测,教师就学习的知识点与红色文化故事结合的效果设计测试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测试或竞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就章节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实际设计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互动式、/4探究式、个性化、项目化、合作化、体验式、实践式、综合式教学等。通过该教学模式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具体化的效果,给广大教师呈现一个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力工具,以实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学生创造力的释放提供竞技平台与课堂环境,将静听式课堂、知识灌输式课堂、教师主唱式课堂向对话探究式课堂、智慧启迪式课堂、学生主场式课堂深刻转变。实现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培养、思想交流、价值提升、启迪智慧、成长成才,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选择优秀的教师,打造精品课程,将该教学模式制作成微课、慕课(MOOC),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微课、慕课(MOOC),利用有关网络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

  三、结语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功能是时代的课题,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无疑是这个时代课题的破解路径,这将熔“四史”教育、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升国民素质、建设文化强国于一体。切实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革新入手,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编写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精确识别学生需求,实施有效内容供给,构建红色文化特色的新型思政课堂,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共生,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实现教学可视化、共享化、实践性,以达到强基固本、壮骨铸魂的育人功能。

  /4

篇二: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2022年1月UniversityEducationJanuary,2022多维视角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张革英1王串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2.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文章从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分析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次分析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最后提出高校应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创新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1-0100-04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宝贵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它蕴含着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的革命文化,是党的根脉与灵魂。红色资源展示了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革命性、先进性,是对大学生进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的鲜活教材,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1]。高校是培养大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格品德、高度文化自觉和崇高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高校加强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意义重大。一、价值逻辑: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功能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高度契合,说明红色资源具有充当思政教育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的天然优势和独特价值。(一)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可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学生的“精神之钙”1.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内涵相融合,可补足大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其形成的特殊年代背景以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与革命斗争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觉向革命先辈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历程。红色资源蕴含着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丰富理论成果与精神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革命建设史和理论探索史,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帮助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传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模式2.用红色资源点亮高校思政课堂,可创新思政教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一是激活红色基因、传递红色密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期,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特点,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实际,理解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正能量并将其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各环节。二是创新形式,将红色资源立体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方位和多视角寻找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为高校思政教育营造良好情境的重要手段。要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数字化校园、智慧马院、虚拟仿真思政课程建设等为抓手,灵活运用红色官微、红色资源APP、红色资源虚拟展馆等科技手段,营造立体化、沉浸式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管好校园网络、共青团网、校园广播、校园论坛等舆论阵地,引领校园主流意识形态。[收稿时间]2020-06-06[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路径研究”(20C6038)。[作者简介]张革英(1971—),女,湖南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10(二)利用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内生动力,利用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内生动力,可坚定大学生的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整合各类红色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当中,能激活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提升红色资源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一是组织宣讲活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利用各级各类红色资源,依托校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社科专家进校园、进课堂,开展党史宣讲、微党课、红色文化论坛等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打造红色经典。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独特特性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变红色资源为思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校地联手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教育品牌,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铭记红色传奇、感悟红色精神。三是申报课题,开展红色资源教育实践研究。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红色基因等列为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做好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提升其思政教育效果。(三)利用红色资源推进“四史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可增强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的责任担当精神要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正确地解决问题。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让大学生在丰富的史料中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现实逻辑: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一)认知困境:认知困境:部分大学生对红色资源内涵与思政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红色资源内涵的认识片面。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革命战争年代,对红色资源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真切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因此他们对红色资源的认知认同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还有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调侃历史以及抹黑与诋毁英雄等低俗现象,甚至出现了偏离红色文化正确方向的现象。二是对思政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UniversityEducation当今部分大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再加上他们阅历尚浅、心智不成熟,因此他们对思政课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认同存在误解和偏差,重视不够,兴趣不浓。(二)教育供需错位:教育供需错位:高校思政教育供需侧错位问题突出高校思政教育既要通过思政教育活动教育人、培养人,又要使受教育者主动、积极、乐于、善于参与教育活动。有效的思政课必须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好增强教育者的成就感、教育工作的实效与增强受教育者的兴趣、获得感相统一的问题的,但目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供给侧(教育)与需求侧(受教育)错位的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使教师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教学内容体系开展对传统资源的更新、新型资源的开拓以及未知资源的发掘[2]。因此,促进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的关键。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囿于传统教育形式,未能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灌输式教育降低了政治课的趣味性、针对性,减少了其亲和力和感染力。从目前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形式来看,也仅仅是融进了教材、融进了课堂,上课依然是教师“满堂灌”,大学生参与度不够,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被真正调动起来。(三)教学创新性不够:教学创新性不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单一,未能凸显教学活力目前,课堂仍是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一是课堂教学形式仍然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大学生上讲台分享红色故事、分角色演绎红色精神、参观红色文化遗址、通过VR虚拟技术亲身感受红色精神等融入形式还未得到广泛普及,禁锢了课堂活力,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使思政课教育实效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实践形式为主。没有实现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多渠道有机结合,这需要院校与地方红色资源区的共同参与。(四)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有待提高师资力量是促进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因素。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有效运用红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教育的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体会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红色资源学习培训计划未被纳入高校思政工作整体规划,致使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素质不强、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资源相关理论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的成效不理想。因此,全面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101设,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极为重要。(五)教学平台受限:教学平台受限: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建设有待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但是,部分高校还没有建设好基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多元化思政教育平台,从而未能有效地将红色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部分高校也未能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打造好“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的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平台。三、实践逻辑: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形势、任务,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探索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创新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的策略。(一)双向互动,双向互动,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通道红色资源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这里的“双向互动”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与受教育者的参与行为双向互动、相互影响。从思政教育供需侧角度来看,教育行为既应契合受教育者的兴趣与需求,又应关切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并根据教育的目标要求完成系统的知识传授。二是教育者通过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与参与者实行互动。学生喜不喜欢、接不接受,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能否真正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靶向输出”。比如可在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或演讲比赛,遴选红色教育实践团队成员,同时让团队成员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上述互动既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发挥其在系统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充分考虑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实际与思想状况,有效提高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与满意度。(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多元化高校创新多元化高校思政教学思政教学模式1.一是学校定期或者结合重大节庆、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让在校大学生自愿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相关竞赛活动。学习或活动可以以红色资源中的重大的节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等为主题。小组成员可自行搜集研究性学习主题教育相关素材和活动资料,自主确定学习与活动举办的地点、方式,102并在小组内部进行分享。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正确运用红色资源,师生双方平等沟通,小组成员间则形成互学互助的关系。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竞赛评比,提升教育效果。经过研究性学习后,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评比活动,让大学生深刻感悟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伟大斗争精神,也使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培养与增强。2.遵循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开展体验式社会考察实践以体验教育为基本形式,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红色资源社会考察实践活动。在社会考察实践活动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与教育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思想引领与情感认同相统一,促进思想教育的正能量入脑入心。比如湖南工业大学目前的实践课教学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经典赏析、社会实践、移动课堂(比如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团队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堂:博物馆里讲党史”)等形式,根据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与计划,运用红色资源进行体验式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搭建起学校、师生、地方三方协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营造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环境。(三)““四平台四平台+四结合四结合””,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高校思政教育平台新媒体时代,高校应积极探索通过“馆课结合”,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中心、学术讲坛、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思政剧场、主题展演、赛学结合等思政教育载体,建设校内课堂实践展示平台、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以及网络虚拟教学平台等,实现理论授课与实践体验、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同步对接的“四平台+四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1.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实践展示平台红色基地考察,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利用对分课堂、“课前5分钟党史微课堂”等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2.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地方红色资源区和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地共建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两类。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前者主要是湖南本土红色资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株洲市博物馆、耿传公祠、李立三故居、红军标语博物馆、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杨得志同志故居、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旧址等;后者主要有秋瑾研究中心、民政部地名研究中心、株洲市地名区划学会、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红色资源区)

  3.高校可通过建设校园品牌红色社团在大学生中开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事政治的学习、宣传、培训、竞赛活动以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4.高校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虚拟教学平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片、文字、模拟场景等载体,打造沉浸式、可交互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平台,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形象化、系统化。(四)严把“三关三关””,配齐建强高素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配齐建强一支师德优良、专业过硬、能力素质高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意义重大。一是严把选拔和师德考核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高校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选拔和考核时,必须将政治立场坚定以及具有高度政治自觉与高尚师德作为首要标准,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师德修养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严把学习培训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比如可以开展常态化的学习观摩。学习观摩有一种方式是“走出去”,通过观摩课、开放式课堂培训等形式向兄弟院校学习;另一种方式是“请进来”,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或者教学竞赛中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及充实教学内容。三是严把评价考核关,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高校要围绕教学与科研这两大方面对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其教学能力考核,要做到学校、二级学院、督导部门三管齐下,随堂听课和课后与学生交流相结合,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将教学质量与学生评教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效果年度考核。另外,科研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高校应根据思政课教师层次进行相应的科研考核,将科研成果作为其定岗定级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发其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五)立足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反思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指以实现学习和接受红色资源承载的红色理论、红色精神和红UniversityEducation色文化为主旨的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体验活动[4]。思政课是一种科学地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要与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实践[2]。高校可通过对学生思想状况与现实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不断反思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体验与大学生自主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内化结合起来,并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大学生开展讨论、总结、汇报,巩固实践体验成果[4]。及时开展反思与总结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经过一个周期的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活动之后,活动组织部门应召开活动反思与总结会议。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对前期开展的实践活动环节做回顾与反思,在班级分享个人感受;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或者辅导员,也就是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应在学院、学校组织召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主题总结汇报会议上做宏观的回顾与总结,着重分析经验、反思教训,为增强实践活动实效以及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打牢基础。四、结语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增强学生获得感入手,针对相关问题做出积极的时代回应,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解决好思政教育供需对接问题、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搭建好思政教育平台,并且基于学生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不断进行反思,真正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参考文献]1]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2]刘同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88-89.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4]03-19马晓燕(1.)基于实践体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实践策.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红色体验”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1-52.[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庞丹丹]103[[[[

篇三: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课中,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爱国情感。以下是几个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案例。

  1.革命先烈故居参观活动

  学校安排学生前往当地的革命先烈故居进行参观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先烈们的革命历程和奋斗精神,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意识。

  2.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掌握其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现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能力。

  3.红色文化主题阅读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典型的红色文化作品,如《红岩》、《红楼梦》等,通过阅读,使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位。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融入到思政课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1-

篇四: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思政教育教学红色资源的融入-教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理念,是当今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天然优质资源。将江苏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有利于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彰显江苏地域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作为江苏旅游类高职院校,将江苏红色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运用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并提出了有效的应用对策,包括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方式、网络熏染为主的隐性教育方式、红色校园文化的构建等多渠道拓展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

  红色资源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对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坚[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

  教育;实践教学

  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苏作为全国红

  色资源大省,在红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皆居全国前列。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是江苏省内一所旅游类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且学生多数来自本省地区,将江苏红色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融入思想

  教育教学中,并结合江苏区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行业特征,既体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又可提升其亲和力,符合当前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红色资源内涵。广义上的红色资源指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江苏红色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反映各种

  活动的人文景观。狭义上的红色资源包括

  在

  中留下的历史遗留物和历史遗迹,各地博物馆等。从精神层面界定红色资源是指

  领导的全国人民在国内

  战争时期、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它包括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还包括在

  建设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两弹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培育和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进入

  新时代面临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精神[1]。综上所述,红色资源的内涵是

  在

  战争时

  期、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

  主义

  、建设时期为我们创造的能够发展和利用的并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和各种物质载体的总和。

  2.江苏红色资源的相关情况。江苏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在红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皆居全国前列。江苏作为

  时期党活动和

  的重要区域涌现了很

  的重要,有

  、瞿秋白等;发生在

  年代的新四军东进北上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

  都与江苏有关。在波澜壮阔的中,孕育诞生了“雨花英烈精神”“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重要的精神[2]。

  3.江苏红色资源的分类。江苏红色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类型:第一,江苏地区是新四军

  战争的主要战地。江苏泰兴的黄桥战役、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江苏盐城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等有关历史

  都发生在江苏,江苏地区的南京高淳、镇江等地都保存有完整新四军

  遗址纪念馆。第二,江苏徐州是淮海战役的主阵地。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被认为是

  牺牲最惨烈、歼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战争形式最复杂的一场战役,其形成的淮海战役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第三,江苏南京是

  烈士永垂与遇难同胞共眠之地。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长眠着从1927年“四一二”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

  反动派所

  的近十万

  烈士;侵华日军南京

  遇难同胞纪念馆则记录了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纵火、、强

  、抢

  等罪行。第四,江苏南京的梅园新村纪念馆,记录和展示了以

  为首的与各

  党派在白色恐怖下携手合作、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我国

  统一战线的见证之地。

  1.现状分析。(1)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状况。高职二、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影响

  院校的思政课较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任课教师能够结合课程的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讲解地方红色资源的占少数,即使介绍地方红色资源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针对地方红色精神的内涵和精神挖掘、讲解得不够深入,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学校偶尔会组织学生赴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但缺乏规模性,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标准,参观最终缺乏目的性,学生对参观地的红色资源精神实质了解不深,参观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

  层面,难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

  热爱的坚定情感。(2)校园文化的融入状况。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较少,未能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育人功能。一般高校的宣传栏里大多数是学术讲座海报、社团活动介绍等,很少见到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宣传,所以导致学生很少主动去关注红色文化。

  2.影响红色资源运用因素。(1)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今世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受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西方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向我国输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等,使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同感相对比较低。(2)高校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主要体现在红色资源在高校中校园文化氛围薄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宣传栏、校园标识、校园雕塑中红色资源比较缺乏。高校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专门机构对红色资源进行宣传,有关红色校园文化的学习活动开展得也比较少。

  三、江苏红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探寻

  1.思政理论课教学方面。(1)理论教学应将红色资源借力教材走进课堂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红色资源的宣传;开设宣传江苏红色资源的课程,如“红色文化大讲堂”等,成体系地介绍红色资源。(2)实践教学应建立有红色旅游职业特色的思政实践基地。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即根据思政教学内容以及旅游职业特色,又根据江苏南京本地红色资源陆续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门城堡景区,职业品质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实践基地—金陵饭店、中国国际旅行社江苏国旅有限公司,并开展了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透过旅游行业实际,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江苏红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育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江苏红色景点导游词大赛”“江苏红色故事朗诵比赛”“江苏红色景点研学”等。

  2.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宣传部既要依托校园宣传栏、广播、新闻报道、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又加强网络红色资源建设,建立红色文化思想教育专栏,通过学校官微、公众号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培育红色校园文化传播红色精神[3]。

  3.社会宣传方面。高校团委和思政部可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社团,结合地方文化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营造红色旅游文化环境;适当组织红色志愿者主题活动,引导在校青年学生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积极宣传江苏红色资源;并且结合年度重大活动或

  开展演讲比赛、红歌会等具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1]沈为英.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以江参考文献

  苏高校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37-39.

  [2]韩同友,周亚军.红色资源与高校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培育—基于江苏地区红色资源的优势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4):11-14.

  [3]李晓曼.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

  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10):158-160.

篇五: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杨通智(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贵州 毕节 553100)摘 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旨在优化和丰富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高职业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职业院校;思政课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总书记和党中央有关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而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抽象的思政语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渗透力和感召力,以激发学生对思政类学科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达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目标。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一)建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教育基地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要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教育基地,引导学生爱国爱党。学校思政课教师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教育基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生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引导学生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协力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还要结合每一个群众和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思想的凝聚和汇聚,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精神力量,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一)地方红色文化能更直观地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地方红色文化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领导地位,充分代表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地方红色文化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更直观地教育引领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二)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思想引领的价值①地方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无数革命先辈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在不同的战线和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树立了一个个精神丰碑,成为新时代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区,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从而自觉传承。②地方红色文化有利于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革命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在物质极度匮乏、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定信念,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革命精神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创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发展加快,网络传播便捷,国际交流频繁,各种思潮不断交织涌现多元,职业院校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在思想上向党中央看齐、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一致。(二)组织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其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其中之一。这为不同地区的职业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良好的环境。因此,每一所职业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育资源,通过祭奠革命英烈、讲述地方革命历史和故事、参观地方烈士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思政教育效果。这样,各职校都能形成并保证一个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进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和老师在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并有效实施,以确保它们更适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为其他职业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示范引领和经验借鉴。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优势地方红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有革命纪念碑、纪念物、展览馆、红色文学等,它们承载着革命历史、事件和精神。红色精神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有其明显的地域等特点,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中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其融入教材和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由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革命历史、人物和遗迹,时间和区位的方便性,有利于思政课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四、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好红色元素,让学生学习了解地方红色文化,引导其传承红色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缩小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参考文献:[1]骆启顺.县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浏阳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为例[J].中国市场,2020,(4):31,37.作者简介:杨通智(1980— ),男,侗族,贵州石阡人。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老少边穷地区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JD710012)。133

篇六: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以红色校史故事为载体,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学生更好地代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情感认同。思政课程内容与红色校史故事相结合,可以实现“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的效果。课程中所包含的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内容与红色校史故事结合后,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情感认同。原本教材中的抽象内容也变得鲜活起来。

  关联内容的情感认同。通过梳理红色校史资源中的学校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故事、教师爱岗敬业故事、学生成长励志故事等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再经过深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种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实证调查的一些影像记录资料可以清晰地显示,当授课教师讲到思政课的某些内容与校史的关联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求知欲。

  生动故事的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校友投身各行各业工作,并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动人事迹,与在校生进行分享,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情感认同,并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每所高校的校友群体中都有大量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这些扶贫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引入案例加以分享,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校友进行现场讲述。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认同。系统化的课程理论要更好被学生掌握,需要衔接的桥梁,而红色校史故事就可以充当其中的一个桥梁。

  理论认同的恰如其分。红色校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授课资源,可以瞬间拉近课程理论与学生的距离。而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致需要经历持续提升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授课教师要对红色校史故事非常了解;第二重境界是授课教师对哪些红色校史

  故事可以与课程理论相连接,有一种理论敏感;第三重境界是在红色校史故事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做到恰如其分。第三重境界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前两种境界实现的基础之上。

  理论认同的有效实现。在课程理论讲解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相关红色校史故事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红色校史故事的选择,贵在引人入胜,起到一种“巧开头”的功效。在课程理论讲解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所嵌入的相关红色校史故事要着重起到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功效。而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要成为思政课延伸的第二课堂。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想认同。思政课教师在实现了对红色校史故事巧妙引入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既可以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也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思想认同。

  价值引领强化思想认同。高校思政课是传播和讲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站稳主阵地、把握主渠道是每位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价值引领强化思想认同的应尽之责。红色校史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引领内涵,对于青年学生有极强的价值感召力。

  知行合一达到思想认同。围绕红色校史故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依托知行合一达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思想认同。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实践小组,并为每个实践小组确定一个基于红色校史故事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形成实践报告,并在班级中分享。思政课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对分享内容进行深度对话,并围绕学生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研中心主任、博士。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JSZ2021ZC74)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查看原文

篇七: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体系。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构建起的崭新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文化。红色文化的融入,必将有助于深化和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出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和民族,并被当代社会所接受。

  一、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极强的社会教育价值和发展前景。弘扬红色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jsonss社会主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常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方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精神为引领,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这包括用历史和社会背景讲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用具体事例调动学生思想,用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以及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精神等。

  (2)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和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和宣传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把红色文化带入教室,让学生学以致用。

  -1-

  (3)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红色文化的世界。加强课堂实践,让学生见识历史文化名胜,受红色文化熏陶,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学生体验历史变迁,坚定理想信念,以历史变迁为参考,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4)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将新旧文化作比较、补充,对于有关历史事件,通过分析两者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变化,逐渐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三、结论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常识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真正做到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才能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文化完美结合,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2-

篇八: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案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思政课也有了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思政课以政治理论为主,但现在人们也更加希望思政课能够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文化等。在这种情况下,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案。在此,我们介绍几个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案例。

  案例一:红色文化基地的参观和学习

  许多学校都有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文化基地,可以供学生参观和学习。这些文化基地通常包括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参观这些场所可以让学生对共产党的历史、精神、思想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党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政课级别。

  案例二:红色文化学科的设置

  在某些学校,也会设置特别的红色文化学科。这种学科包括了共产党历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学生在这些学科中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共产党的精神和发展历程。学生们可以挖掘更多的知识点、思想和精髓,这些都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思想层面得到提升。

  案例三:红色文化活动的组织

  为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红色文化资源,有些学校会组织一些特别的红

  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了看红色电影、听党史党课、参加组织红色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展现才华的舞台。

  结论: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的融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共产党的历史、精神和思想,也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落实。

推荐访问: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融入 红色 思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