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2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1: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2篇)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2篇),供大家参考。

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2篇)

篇一: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与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每1/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与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2/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与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围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单3/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4/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与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畴之。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与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5/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与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6/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与、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7/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8/8

篇二: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精品文章

  《关于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xx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

  精品文章

  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精品文章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

  精品文章

  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

  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精品文章

  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每

  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

  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围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单

  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

  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畴之。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及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

  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

  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

  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篇四: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短板及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广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XX县为例,通过对前两年XX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年龄较大,45岁以上的占到85%左右,且学历水平相对偏低,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有144人,占比仅32.7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96人,占比达到67.27%。由于岁数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造成学习能力较差,对农业新理念、新技术等接受程度低,难以有效保障培训效果。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真正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的不足20%。以种养大户为例,多数种养殖大户还停留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初级阶段,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大部分没有进行产业链延伸,部分产品进行了初加工,但大多只是简单粗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品单一、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品牌拓展等方面涉足较少,直接导致经济效益偏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同时,大部分农民缺乏经营管理知识,不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信息渠道关注市场行情和需求,市场风险分析不够、研判不足,盲目跟风种植、投资,加大了农业投资风险。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政策支持不够,具体的、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少。虽然近些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出台了一些列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政策,但多数是指导性政策,真金白银的政策少,在土地流转、信贷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小,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以信贷融资为例,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但受农业经营风险大、盈利能力差、回本周期长等因素影响,银行投放的贷款仍然集中于效益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投放偏少。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成趋势,多数青年农民不愿从事涉农产业,特别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或创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中老年人。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45岁以上的占到55%,而35岁以下的占比仅有7.5%,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背力量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训体系,大力提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制定完善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对作用突出的实用人才给予重点奖励,促进和引导其继续加大示范引导等作用的发挥力度,吸引更多的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三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推广,在税收、融资、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篇五: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任晓龙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2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振兴是根本,也是核心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落后的环境、较低的产业效率都使得很多年轻人才流入了城市。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存在相对严重的“乡村人才留不住,城市人才引不进”的情况,这也是制约乡村战略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引入人才,培养人才,利用好人才的解决措施,以此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人才瓶颈;问题;解决措施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动力最大优势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浪费情况严重,主要是由于工作岗位不充足,大部分劳动力只能流向城市。但这些进入城市劳作的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只能做一些劳动力工作,再加上这些工作不够稳定,工资较低,使得农村人才大大浪费。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剩余劳动力,让其参与到有组织、有前途的生产劳作过程中,这对整合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建立起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劳动人员技能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其不断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自身的就业机会,避免劳动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价值最大化。

  (二)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若能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就会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乡村具备的自然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这也与专业人才的匮乏有着一定关系。因此,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首先就要落实人才的振兴,引进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知识的人才,科学开发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从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物质产品。例如,2015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得益于当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围绕棗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大力推行红色景区旅游,并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对当地农作物进行加工,从而开发出独具当地特色的绿色产品,以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察,从而提高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而农村人的自身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起农村人才的技能培训与教育,并鼓励具备农业专业科技知识的乡村人才为其他农户提供帮助,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村人掌握致富技能。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政策优惠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增产增值,脱贫致富。

  二、山东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打造远落后于城镇,导致真正留在基层进行乡村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行,乡村人口及就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外出劳务农民数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约997万人。目前山东省农民工达到了2420万人,截止到2017年年底,山东省常驻人口约为9947万人,农民工占总人口比重为24.3%。从外出劳务的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上分析,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056万人,农民工占山东劳动力人口比重进一步加大。在全省2420万农民工中,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6月以上的人数约有1433万人,占据了总农民工的59.2%,外出农民工约占40.8%。总的来看,我国山东地区乡村人口流失相对严重,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在乡村留不住人才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也谈不上推进。因此,解决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问题是整个战略中的重点。

  (二)人才总量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至了813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8.50%,同比增长了1.17%。而从实际上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的缺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饥荒”问题,剩下的只有老幼妇,青壮年劳动力在乡村发展中非常缺乏。山东某县中,全县人口约为89.64万人,劳动力人口约为47.94万人,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9.33万人,仅占全县人数的10.41%,占全县劳动力人数的19.46%,这也反映出该县农业生产从事人员占比较低的问题。此外,2018年年末,该县农村各类实用人才6460人,也仅占农村劳动力的6.92%左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农村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远郊农村都呈现出“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情况。远郊乡村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林、牧、渔等都有致富能人,但这些人才并没有齐心协力,成为“合伙人”,相关的农技培训等更多浮于表面,导致一些有思想、懂技术的人纷纷外流,对于想在基层历练的工作者而言,则产生被动逃离的思想,最终基层在建设和发展中就显得捉襟见肘,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山东省人力

  资源岗位占比为12%,简历数却高达23%,这表明山东地区人力资源就业市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城镇人口过剩,岗位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岗位多,人才少,人才岗位配适度低问题,尤其是在业务类、服务类上非常匮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着重吸引并留住人才,在薪酬、经费、住房保障以及发展平台上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虽然近几年山东地区人才引进有着一定进步,但也只是集中在高层次人才领域,技能人才引进难,结构单一,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非常少。

  三、解决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措施

  (一)定向开展人才引进

  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的需求是关键,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人才回流,改变人才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现状,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考虑,想方设法将人才带回来。

  第一,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工作。通过树立起农创客、新农人培养的目标,对回乡的青年大学生进行遴选,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础,以此打通人才的回流渠道,创建人才回流机会和平台。对于上大学迁出户口的返乡青年,可以适当减缓政策,允许户籍再次签回,将“非”转为“农”,允许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党组织,为乡村党建注入新活力。

  第二,大力支持各類人员返乡发展。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民工、农创客、退役士兵等都激发出了自己的创业热情,但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用地、融资等问题也非常凸显。因此,地方政府就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一些完善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第一时间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当地政府可以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还可以构建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及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贷款试点,以此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贤达返乡做贡献,这些德高望重、成功的社会贤达对乡邻乡里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教育作用,他们对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贤达经济水平一般较高,且有着一定的知识素养、专业技能,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威望。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到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也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加强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实用性的农村人才队伍也是落实“三农”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培训平台建设,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对构建起农村人才队伍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应发挥出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分群体、分工种的开展分层次训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不断培养出一批批现

  代规模生产、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人才。其次,积极构建创业发展平台和帮扶平台,聘请并组织专家进入农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指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生返乡,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包括资金贷款、税收减免优惠等。最后,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实效性,对突出贡献的人才和成长迅速的农村人提出奖励,以此实现农村人才培训和教育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离不开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这体现出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结合内在自觉反思与外在监督管理,要求乡村干部明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其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另外,还可以建立起村民监督机制,制约和监督干部工作作风,使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乡村人才振兴出力。其次,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建设,包括要求他们始终贯彻党的方真、政策执行,能自主适应新形势变化,准确传达市场信息,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等一系列能力。此外,国家还可以选派一批优秀的毕业人才进入基层充实队伍结构,借助这些新生力量也能更好的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要想真正振兴农村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真正留住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就必须要做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聚集社会资源和力量,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只有有了充足、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才能进一步落实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各项振兴政策,才能实现新时代下国家对“三农”的总要求与总目标,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智琪,陈修颖.浅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202-203.[2]张宪省,王彪,韩力,米庆华.乡村振兴的人才挖掘与培育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1):6-12.[3]彭智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17+279.

  (作者单位:高密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篇六: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范清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2期

  摘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人才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了相应对策,包括留人与引人并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多举措进行人才激励等3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建设;乡村振兴;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22-020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非常关注“三农”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等。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三农”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仍然较落后,农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水平还有待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等。为解决“三农”问题,党和国家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重要内容之一[1]。然而,当前我国的乡村人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利用人才建设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人才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1.1;;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业耕地以平均每年40万hm2的速度减少[2]、经济增长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以及农业从业者知识水平低等[3]。人作为农业的主体,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农业人才建设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低耗转变,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升级,从而稳定国民经济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2;;完善农村设施和治理,推进美丽农村建设

篇七: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基层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基层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以及村“两委”干部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不把人才这个短板补上,乡村振兴战略就像纸上谈兵,难以落地生根,因此,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人才瓶颈的主要表现

  一是乡村吸引力不足,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

  二是人才总量不多,质量不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偏多,缺乏管理型人才。

  三是人才的配套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成长及发挥作用的要求与机制不活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部分人才特别是农村乡土人才因身份限制,难以纳入党委、政府选人用人的视野,长期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缺乏相应的社会尊重和工作平台,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田秀才”和“土专家”的积极性。

  二、破解人才瓶颈的建议

  1/3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才的振兴,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一要凝聚乡村振兴的发展共识。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对“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典型示范、巡回宣讲等方式,营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舆论环境,实现“人才向基层流动、智力向基层汇聚、科技向基层延伸”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尽管在上级部门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展现,发展机会日益增多,但从总体上看,乡村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创业风险依然较大,环境条件难以与城镇相比。所以,促进人才智力向乡村流动,单靠市场行为是行不通的,而应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既要通过激活农村市场来体现,也要通过更有力的行政引导,如强化服务“三农”人才的晋升激励、待遇激励与责任等方式来体现,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保障机制。目前农村还不具备像城市那样的创新创业的软硬环境。实践证明,很多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在农村创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诸如资金、风险保障、技术服务等配套的支撑。因此,应加大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明确各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占其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比例不少于40%。激励创业创新,重视职业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的精准培训。着力培育“农创客”,造就一2/3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在各级决策咨询机构增加“三农”专家比例,并在现有机关干部中聘任一些决策智囊。设立“三农”专家顾问团制度,积极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囊”服务。选拔优秀人才赴境外、国外培训,扩大国际视野,不断提高“三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

  四是重点要抓好农村基层“四支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要求,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村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以产业企业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能手、乡村旅游人才、电商发展人才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规划、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或专业素养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建设一支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化能人、新乡贤、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建设。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建设一支以加强乡村建设和管理的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班子为主体,村民小组长、新乡贤、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和城乡社区服务现代化。

  3/3

篇八: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

  及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近期,针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人才瓶颈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高效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劳动能力和文化水平相对较弱的老人、妇女等,不懂现代农业技术,掌握信息不及时,农业产出效益低下,农村建设后继乏人。

  二是缺乏农业产业带头人。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土专家”年龄总体偏大,工作模式传统老化,带领农民“产业致富”的能力素质严重不足。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少,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经营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处于微利保本状态,抗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三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省、市推广“三变”模式以来,各地探索“村级党组织+合作社+n+农户(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截至20XX年底,全市80%以上的村建成新型合作社,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但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许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存在经营困难、效益低下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新组建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仅有20%能有效运转。

  四是缺乏村级组织带头人。村干部队伍整体呈现年龄结构不优、素质偏低现状。部分村干部任职时间较长,为人处事圆滑、世故,工作中存在消极应付现象。同时,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村干部待遇低等原因,村级组织带头人面临选拔困难、后继乏人的难题。以XX县为例,全县20XX年共有村干部1043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7名,村党支部书记60岁以上的26人、初中及以下学历86人,村主任60岁以上2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12人。

  二、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我市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的吸引力不足。多年来重工轻农、城乡分割的发展格局,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小。城乡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城市务工收入远高于农业生产,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

  二是人才政策不活。农村人才服务管理部门多,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责任主体,造成多头管理或者管理不顺。缺乏对农村人才培养和管理规范、可续、系统的规划,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乡镇一级没有对应人才管理与使用的权属部门,权力难以下放,对农村人才管理难度大。对急需的紧缺型人才,缺乏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措施,短期难以引进。

  三是乡村吸引力不足。乡村收入低,收入渠道窄,和城市相比机会少,人才上升空间有限。农村教育落后,多数能人为了孩子的未来向城市转移。农村公共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等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远低于城镇,满足不了人才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是壮大农业产业。紧扣产业这个核心,聚焦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利用现代科技农业技术解放农村劳动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和优质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基地和园区,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形成小规模连接大群体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

  二是强化农民培训。制定农民教育规划,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科技示范园区、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就近就地培训一批“种田能手”。利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区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培养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等实用人才,造就一批“汉中新农人”。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户。

  三是激活乡村人才。编制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完善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制定乡村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承包技术、领办实体、包村包项目,以科技成果入股经营实体。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年轻人才创业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对申请到三农一线工作的党政事业单位干部,服务满一定年限、为当地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优先提拔使用。实施农业科研领军人才计划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篇九: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

  /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不足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

  /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22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xx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置,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

  /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置,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发展和创业兴业的社会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实现培养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各类实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不断扩大农村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实用人才的关注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

  /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传、帮、带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7

篇十: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周围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以下为大家提供的是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辖8镇11乡172个行政村,是一个有着17.8万农业人口、5.46万贫困人口和5.48万返贫人口的国扶贫困县,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1713人,其中农民技术员130人。农村实用人才的学历结构上,大专1人、中专及高中317人、初中及以下1395人;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362人、36—45岁951人、46—55岁368人、55岁以上32人;行业分布上,种植业721人、养殖业678人、其他行业314人。

  二、近年来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各级政府重视,加强舆论引导。天祝县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着力打造适宜实用人才成长和创业的氛围。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使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二是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发展尤其是高原无公害夏菜和日光温室建设中典型乡镇、典型村、典型户的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以组织观摩、外出考察、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的形式,推荐他们的成功经

  验,借以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三是政策和政治上支持和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近年来县上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重奖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先进乡镇、先进村和示范户,完善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二)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人才办,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双培双带”“三建一促”、“互联共建”和“十百千”争先创优活动,建起协会党支部13个,创建党建示范点和党员培训产业示范基地56个,配备大学生村官12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50名,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乡镇村站点191个,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村组。人事、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发展天祝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相结合,坚持开展了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近三年类全县共举办农村各类培训338场(次),共计培训乡村干部和农牧民21000多人(次)。

  (三)扶持重点产业,促进技术应用。全县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将大田无公害蔬菜、日光温室、舍饲育肥等确定为重点扶持产业,采取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户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全县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畜则畜”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日光温室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不仅使日光温室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劈山建棚创奇迹,斩断穷根奔小康”,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松山镇的日光温室建设得到上级肯定,xx、xx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日光温室建设先进乡镇。该镇结合山旱地特点和本地气候条件,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牧民积极探索,创造出了菇菜轮作的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大幅提升了日光温室效益,培育了一大批日光温室方面种植养殖能手。在阿岗湾村,马德银是群众公认的日光温室种植能手,他带头尝试成功了一棚两茬“菇菜轮作”日光温室种植模式。为降低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提高结构调整的实效,全县各乡镇非常注重培植典型示范户,对调整积极性高、调整效益好的农户因势利导重点扶持,如华藏寺镇树立了日光温室种植能人景文章、养殖能人拜德宽等农户为“现身说法”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先后多次组织农户到永登、赛什斯镇等地学习典型,开阔调整思路,增强调整信心,加大调整力度。全县建成了以2592亩果蔬食用菌日光温室,4500.3亩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培育了以哈溪人参果、赛什斯食用菌、金强川高原无公害夏菜为品牌的天祝特色农业。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各乡镇以农科站、畜牧兽医站为主,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轮流培训,逐步实现每名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努力使更多的农民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每年轮训农牧民5000多人(次)。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通过“公推直选”共产生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科技助理员50名,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上下联动,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日光温室、大田蔬菜、舍饲育肥等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应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及时传递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农业新科技,强化服务、贴近服务,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重视不够,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一方面各级政府没有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组织、人员、经费保障不力。另一方面,农民对待人才,特别是那些稀缺的技术人才,缺乏风险共担意识,有利则皆大欢喜,失败则要科技人员独担风险,缺乏培养本地实用人才的土壤,致使实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各乡镇虽然每年按计划开展了培训工作,但由于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水平,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家政、建设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二是小农观念尚未真正破除,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

  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于“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通。

  三是缺乏有效扶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政府用于实用人才扶持培养的经费有限,对实用人才的开发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仅靠自我发展是不能够发展壮大的。其一,管理机制滞后。人才管理机制滞后。农村实用人才比较分散,他们有各自的经济利益,既是合作主体又是竞争对手,人员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组织协调难,对其管理的思路、办法、方式严重滞后。其二,激励机制滞后。群众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新的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工作的主要载体和主力军,但因缺乏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其三,人才总量偏少。从调查数据来看,全县17.8万农村人口中,获农民技术员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130人,占0.073%,农村急需的技术人才短缺,较大的人才总量缺口,严重影响了农村新技术、农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延缓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其四,文化程度偏低。在统计出来的1713名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人,中专及高中以上317人,初中及以下的1395人,占总数的84%;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技术员只有130人,不到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1/10。农村实用人才多数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自学成才的,这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培训较少的情况,既影响了农民对新知识、新

  技术的学习,也影响实用人才示范作用的发挥,制约着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其五,年轻人才偏少。相对于城市,农村是一个发展严重滞后的区域,现有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为城市培训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农村回乡初中、高中毕业生大多不愿务农而选择出外打工,另外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青年学生也都选择了到外地打工就业。全县35岁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为362人,占总数的21.13%;36岁至45岁的农村实用人才为951人,占总数的55.52%,46岁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400人,占总数的23.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实用人才中青年人较少,中年人较多,偏大的年龄构成,影响了实用人才作用的持续发挥,也不利于对其进行的再培训,再提高。其六,人才结构失衡。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技能性人才最多,而对于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素质的经营人才和能工巧匠,比例较小。

  四、原因分析

  (一)观念陈旧,对人才内涵理解狭窄。好多人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是人才,只有那些在行业领域领先的才是人才,认为农村是有人无才,忽视了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致使农村需要的对农村熟悉,掌握农业实践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

  (二)渠道狭窄,对农村人才培训不力。目前,在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途径中,通过上学、参加各类培训成才的只占少数,多数是靠自学成才的,据有关数据表明,一个农民如果参加15-90天的培训,各项费用支出将达到1000元。这对于现阶段的农民来说,依然是难以承受的。

  (三)宣传不足,对农村实用人才尊重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先进典型缺少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不够浓厚。

  五、今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对人才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要善于从农村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看高一点,看远一点,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既要立足本土,激活现有人才,又要面向外界,吸引外来人才,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既是技术能手,又是农村社会活跃分子,他们既承担着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的重任,又承担着传播农村致富信息、带动农民观念更新和协助乡村有关工作的重任。这支队伍既是农村普及科学的骨干,也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

  更加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重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一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以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知识和新技术,区分对象,分类、分层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最好在种养殖等龙头企业或示范实训基地进行,使理论知识灌输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变以往在固定地点“摆张桌子发资料”的简单方式,将课堂“前移”,把握农产品种养、储藏等关键时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零距离指导。二是创新培训形式。要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多方培训各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推行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培训券”制度,由政府向有培训要求的农民发放培训券,由县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等部门编写《天祝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天祝县牲畜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之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料,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果。探索依托天祝党员远程教育网开设“农技110”,实

  现农民“电脑上找专家、面对面来咨询、学技术零距离”。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各级农业广播学校、劳务输出中心、职校等培训基地的建设,改进办学条件,完善培训设施,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在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四是注重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养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篇十一: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农村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点击查看更多: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

  一、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基层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部门广人才严重缺乏。

  2.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外,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

  3.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出现县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

  4.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及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建议

  1.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1/2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要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4.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省财政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点击查看更多: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2/2

篇十二: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1、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虽然目前我县已有一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起来,但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仍然十分有限,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拥有量较少。

  3、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大局观念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意识不够,缺乏合作精神,只顾个人的发展。

  4、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难度大。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中还有不少人文化素质不高,满足于一时的温饱,小富即安。既无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更缺乏成才的愿望,有的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拘于直观、实用,缺乏理性思维方式和发展的眼光,商品观念、竞争意识还没有形成,导致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难度大。近年来,农民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对于通过职能技术培训后外出务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工素质普遍不高。

  5、政府在农村人才培养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管理覆盖面窄,开发的深度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许多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或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游离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之外,基本上处于土生土长、自生自灭状况。有的只是在小卷子里打转,示范效应不明显。

  6、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很好地担当起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主力军作用。农业部门的建设未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真正能在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和服务农业、农民等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

  人才不多、高、中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奇缺,队伍结构不合理,服务的手段滞后等。

  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工作滞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全市尚未能形成较完善的劳务输出网络。

推荐访问: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 力度 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