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7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7篇)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7篇),供大家参考。

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7篇)

篇一: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话题之一。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真学习,是我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总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践行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挨饿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时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性形成的心理基础。

  今天,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爱生放在首位,要组织教师学陶行知,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语,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爱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为父母分忧解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这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书时“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今教育要求教室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自

  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活动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号的实效。

  同时,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收有益的思想和知识,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谢天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外面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费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学习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的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

  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只能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你、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就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就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新的教育措施。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今后教育应当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够实现。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因此它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为此,今后我

  要继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已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干部师资队伍,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篇二: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指导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朱文祥教授

  学

  员:宁

  夏

  固

  原

  一

  中

  刘

  晓

  英

  2001年9月16日

  目

  录

  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培养方法

  1.1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1.2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4激发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1.5引导学生自已总结,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1.6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7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1.8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强化学科优秀生训练,为高校输送高、精、尖人才

  1.10高考前精选模拟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初步取得的成绩

  32001年高考化学试题立意分析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导师:朱文祥教授

  学员:刘晓英

  (北京师范大学100875)(宁夏固原一中756000)

  摘要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重点研究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做法,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方式教学,以及微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

  Abstract

  Innovationisthekeypointtoexecutequalityeducationwhichisessentialforteacherstocultivateandpromotethestudents’innovationandpracticecapacity.

  Thispapermakesaninquiryintomiddleschooleducationonthestudents’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ecapacity.

  关健词

  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将大大改变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方式,而且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知识视野、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和竞争,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是教育与训练。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目标,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学化学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理应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对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已写的很具体,同时在全国亿万人注目的一年一度高考试卷中体现的越来越透彻。每一位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只要稍加注意都应该领悟到,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化学命题上,在题目注重基础、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命题,考查学科主体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且已明显的体现了由“知识——能力”型考查向“知识——能力——素质”型考查的过渡,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创新精神是指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创新精神的内涵所在。实践能力,一般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实践能力: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⑤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体现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应用型能力。实践出真知,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智能型人才的重要素质。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培养方法

  1.1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尽“教化”、“施与”的责任;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教师的言论只能“唯命是从”,几乎无商量的余地。这种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窒息性氛围中慢慢地衰退和磨灭了。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信任的双向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内在的组织者,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逐渐增强创新意识。

  在以前的高三复习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样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很多问题既没有搞懂但又不好意思问老师,久而久之,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辛苦,学习效果并不好,师生关系也不融洽。今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以前,教师首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要求,然后,再由教师根据情况组织教学。教学中对大家都感到掌握不好的知识,由教师重点详细讲解,并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对大家都感到掌握好的知识,则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时间复习。有这样一节课对我感受很深,在复习物质的鉴别时,我随口告诉学生鉴定一瓶溶液是不是浓硫酸方法很多,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应该只有三种方法,即根据浓硫酸的三个特性来鉴定,我想了想,对啊!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该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见解,以后,这位学生及其他学生都能在课堂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尽管有些问题是欠妥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制止学生的提问,如果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2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式教学近年被众多学者专家极力进行研究,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意见不一。不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主宰”,对自己学习的成败承担责任,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比把自己看成是“奴仆”的学生好得多。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老师讲授后,学生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能对他们看到的事物现象能记住30%左右,如果对既听、又看到事物现象,自己又描述,便能记住70%左右;如果学生亲手操作又描述过或讲述过,则能记住90%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节中,首先探讨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有那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也会影响化学平衡吗?如果影响是怎样影响的?如果不影响原因是什么?然后,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让学生合作通过实验、讨论、分析、总结的学习程序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浓度、温度和压强能改变化学平衡,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通过充分讨论得出,这些条件的改变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改变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改变了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而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了正、逆反应的速率,只是改变了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最后,推出了勒沙特列原理。这节课学生反映良好,通过学习不但学生掌握本节教学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合理,取其可行点,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例:某题“有Na2CO3、NaCl、NaBr、KI四种无色溶液,如何鉴别?”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不同方案,由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四种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方案,经过教师汇总,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通过列举一个体育循环赛程序的编制例子加以启发,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是:都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个性,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实行了一次正迁移,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散。

  1.4激发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讨论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除杂质题中有这样一题,除去KCl中含有的少量的K2CO3杂质,按照常规方法都选择BaCl2将K2CO3转化成BaCO3过滤,班上有一位2-2+同学不是这样做的,他认为加BaCl2,CO3是除去了可Ba不好除。这样又引进新的杂质,2-他采取的方法是先加HCl;K2CO3+2HCl=2KCl+H2O+CO2↑,当没有气体产生时证明CO3已除尽,然后加入KOH调pH值至中性,此法虽然复杂了一点,但他毕竟动了脑筋,解题思路宽,知识用的活,解法与众不同,实属有创见,我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肯定了这一解法,不仅提高了该同学的学习兴趣,对大多数同学也有启发和教育作用。接着又引导同学思考还有无其它方法,从而把学生思路引向高潮,对同学提供的不同解法均加以肯定,并告诉他们还要善于从多种解法中找出最佳方法,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其目的就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5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总要归纳、小结,若经常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小结整理,于是我采取了让学生总结方法,如:在复习金属这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用拟人的写法将金属的知识概括小结,不仅要求知识完整,且文章要生动有独到之处,这一总结方法的改进,使同学们异常活跃起来,有的同学不仅阅读了有关镁铝铁铜等金属的资料,走访家长及有关人士,而且还跑到有关工厂去参观,写出了“金属的自述”的小论文。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所描述的金属从结构、性质到用途;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的如画如声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游荡在金属的海洋中,个别同学甚至还大胆的提出某些假设和预测。使学生的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景,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施展,在讲评时教师对同学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优秀作品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了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

  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因此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6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必须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起到加工知识、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达到激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我的做法是:大量增加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开设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开展实验设计活动。如,在实验复习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实验设计课。“怎样验证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呢?”“怎样设计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实验呢?”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多的是:将过氧化钠加到酚酞溶液中,如果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现象,则说明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此方案是否可行呢?我引导学生实验,将酚酞加到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也出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先变红,后褪色。原来,酚酞在浓碱中也是无色的。这时,学生们发现原来的设计方案欠妥,没有考虑到另外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中究竟是过氧化钠的漂白作用使之褪色,还是因生成的氢氧化钠浓度太大而呈无色呢?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学生得出,必须找一种在浓碱中也显色的物质才能检验其漂白性。实验拓宽、活化了教材,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之中,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1.7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微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其软件的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人机交互性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学生自己控制的发现式教学环境,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比较好地解决了在传统教学中他们的被动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它在素质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微机多媒体的引进,还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参与式的教学环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微机多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此环境中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将在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幻世界、微观世界真实地模拟出来。

  化学中涉及到许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因其受想象力的局限,比较难于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微机多媒体却可以利用其功能,将这些在微机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我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就充分利用了微机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应用适合教材的软件,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例如:在进行晶体结构复习时,为使学生们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我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制做的光盘《微观世界集锦》。通过观看光盘,借助微机将微观分子结构以设计准确、动态、立体、形象化展示,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微观世界奥秘,同时也有助于启发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们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去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让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也就比较容易被突破了。

  利用互联网交互方便且信息量大、信息快的特点,我们还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查阅高考信息练习,这样不仅为学生练习和复习提供方便,而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对于学科尖子则更有利,更主要的是通过网上信息交流,缩短了我们偏僻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思想观念上的距离。

  1.8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我们宁夏没有使用高中实验新教材,所以,对这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各个学校均没有开展。为了使我校的教育改革在宁夏先行一步,并通过我校的化学教师去影响和带动全校以及周边地区的其他学校,我们在本校高中部的三个年级均

  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题,上学期末由各年级组将拟出的课题题目布置给了各小组,这些课题根据教学大纲“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的要求,既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又使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原来我们总担心我们的学生由于地域的关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一定比较差,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低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潜力让我们太感到出乎意料之外了。尤其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尽管他们的化学知识比较贫乏,但他们的自学能力惊人的强。他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有的对我地区能源作了调查,分析了几个煤矿所产煤的成份及目前利用的情况,并对其合理使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有的了解了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的重要性;有的研究了生活中的化学污染以及减小或消灭污染的有效措施。

  让大家感触较深的则是一幕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话剧——《清水河被污染了》,流经我们固原城区的清水河若干年前河水清澈见底、岸边柳树成荫,是小城人们茶余饭后及周末消遣的好地方,但近年上游造纸厂的污水、小型粉条厂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变成了黑色,老远就可嗅到难闻的臭味,树木全都干枯了,清水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河,真是让人痛心。话剧以此为素材,通过受害农民因果树干枯、鱼塘鱼苗死亡而在法庭上状告造纸厂、环卫局及城建局,法院判决造纸厂停产、环卫局及城建局应尽快采取措施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表演,给全体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环保教育课。在谈感想时学生的发言很热烈,他们既谈了自己的感受,又将自己查到的其它有关环保知识介绍给了全班同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学到了大量环保知识,并增强了环保意识。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唤起了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大环境等多渠道的协作,变呆板灌输为愉快教育,做到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减轻学生负担,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会了如何查资料、如何进行调查等科学研究的方法,接受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科学思维训练,为今后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9强化学科优秀生训练,为高校输送高、精、尖人才

  探索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模式,既要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也要培养一批科学英才。作为我地区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我们不仅有为普通高等院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义务,也有向重点院校输送高、精、尖人才的义务。因此,学科尖子生的培养方式,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尖子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上比较轻松,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化学不怎么感兴趣。要让他们全面发展,并且对化学这门课感兴趣。必须从培养良好科学素质做起,我们首先告诉学生:化学是科学,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化学的发展得益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各门学科互相联系,现代科学研究更需要合作与启发。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学好化学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重要。

  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尖子生求知欲强的特点,除了指导他们阅读一定量参考资料、写小论文外,还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需要,可随时进行化学实验。另外,还为他们开设了趣味化学试验、探索性化学试验和研究性化学试验。如对于含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新制的-2-Mg(OH)2能溶于浓NH4Cl溶液而不溶于稀NH4Cl溶液的原因;HCO3与SiO3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等。这样几个看似简单但又理论上不好以理服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寻找答案,经过试验和激烈的讨论,他们不但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更主要的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了直接经验,养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0高考前精选模拟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考前夕,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我们都要选作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模拟训练,我们一般称这个阶段为“冲刺”

  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高考要求,选编适当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模拟训练题则很重要。今年,我们除选用北京三区、《化学教育》2000年增刊的练习题外,自己也编了部分习题,选题虽然重要,但组织教学则更为重要。

  综合模拟训练是强化训练阶段,应不遗余力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讲、评和及时的查缺补漏之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作一套练习题,重点抓好评和讲。

  评要“点睛”。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重在“点睛”,要评出某些试题的最重要特征,只有评出了这些特征,才能评出这些试题重视能力测试的新意,有利于启发思维、开阔视野。

  讲要升华。讲知识:既要结合试题又要结合《考试说明》,在双向反馈中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讲思路:突出抓住关键题示、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讲能力:要按照《考试说明》去讲,考试说明中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予以界定,意义重大,不可不对学生作重点讲述。

  初步取得的成绩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高考竞争的关系,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尖子生”的培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及探索培养“尖子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策略,确立了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了旧的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今年我校高考成绩显著,600分以上5人(固原地区共8人),总分最高分为638分(名列自治区第九名),重点线以上首次突破200人,本科线上540人,并取得了自治区化学单科第一、第二及第九的好成绩。这是我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国各名牌大学均录取有我校学生,社会反响很大,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家长争先恐后地将子女送入我校就读,他们以自己的子女考进固原一中为自豪。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2000年、2001年化学高考成绩对照表:

  最高分

  135分

  以上人数

  2000年

  全体学生

  2001年

  全体学生

  尖子生

  1481672100123.984.839.11481622.081.9104.284.819.4优秀率(%)

  及格率(%)

  本

  校

  平

  均

  分

  107.宁

  夏

  平

  均

  分

  93.与自治区

  均分差值

  14.232001年高考化学试题立意分析

  今年的化学高考试卷,首先从宏观的角度看,注重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环保、生活,所出的考题本身体现了考核学生自主判断的能力,考核的知识是比较新颖的,能够与当前的化学方面的热点结合。同时,一些平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卷的基础知识考核

  上也体现出来了。整体上,各板块的知识的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考题的特点:

  第一,继续保持了联系实际的特点。比如,选择题第1题讲的是环境问题,让考生从化学的观点来看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属于哪类化合物。第2题是联系生活的问题,给出4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求指出哪种不涉及化学变化。如果考生平时生活中注意到了这些现象,做这题应不成问题。第4题是让考生选出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考生需要知道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这样的题很明显地反映了化学联系实际的方向,要求考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中的化学现象。

  第二,试题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意识。化学是一门最具有创新特点的科学,要不断地制造新物质,在制造新物质的过程中,自然会排弃废物,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所以,现在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口号,主张化学生产过程要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生产原料是无毒的,生产过程应避免废气、废渣等物质的排放。这一意识现在就体现在今年的考题之中,比如第11题,给出一些化学反应过程,要求选出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如果考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回答这个题就没有困难。

  第三,更加注重实验也是这套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今年化学科实验题的分数接近30分,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比去年又有加强。但是,实验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只要考生理解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亲自做过实验,回答起来不会很困难。

  第四,今年变化比较大的是有机题。去年有机题考知识的成分多一些,今年则明显的由知识向能力转换。比如第23题,如果考生自学能力不强,思维不灵活的话,答题时就会感到困难。

  今年的化学试卷进一步减小了标准化试题的比例,加大了非标准化试题的比重,这实际上是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总之,从宏观上讲,这份试卷抓住了考核考生能力的出题意向,强调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强化了应用性、能力型题目。能力题和应用题所占的比重较去年有所增加,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

  健

  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探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2〕阎梦醒

  中学化学教学教育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0.149-155〔3〕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2.2〔4〕刘晓英

  应用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固原师专学报.2001.3致谢:朱文祥教授全程指导了本课题的研究及论文的撰写,本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固原一中教务处、教科室及化学教研组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篇三: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话题之一。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真学习,是我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总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践行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挨饿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时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性形成的心理基础。

  今天,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爱生放在首位,要组织教师学陶行知,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语,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爱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为父母分忧解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这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书时“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今教育要求教室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自

  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活动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号的实效。

  同时,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收有益的思想和知识,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谢天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外面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费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学习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的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

  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只能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你、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就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就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新的教育措施。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今后教育应当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够实现。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因此它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为此,今后我

  要继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已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干部师资队伍,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推荐访问:要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师生 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