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1篇)

发布时间:2022-11-21 2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1篇)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以“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为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1篇),供大家参考。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1篇)

篇一: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以“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为研究课题,立足课堂,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

  绩。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继续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课题研究实施情况做

  以下小结。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会认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主的表达能

  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不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

  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主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

  重要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

  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

  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

  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

  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

  不开语言的表达。

  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继

  续积极查找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

  进行摘录。继续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小

  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著作,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

  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说课评课、理论学习、观看录

  象课及专家讲座等。研究课是每个小组人员都要上的,采取“说课讨论——

  听课评论——课后反思”的过程开展活动,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发展学生

  的语言情感。

  三、课题研究进度

  今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由于个性问题或语言

  障碍的原因不能用完整流利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口己想说的意思。针对这一现

  象,课堂上我开展多种形式创设多样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说的欲

  望,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性,培养说话的条理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

  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程度

  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重视语言训练,给

  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创设发挥

  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素养

  (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我们教学质量。

  四、收获

  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中把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贯穿始

  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知识的应用等。即使在平时的批改作业过程中,我也要让学主说说错在哪里,说说该如何订正!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自然就会做了!现实的数学课堂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开口表达自

  己的见解,无论知识掌握与否。长此下去,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

  想都懒得想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

  To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发。

  (一)

  、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由于交际的直面性、交互性、情感性,学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口语障

  碍,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

  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

  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好者给

  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

  不出时,我会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

  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

  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

  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

  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及

  时进行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

  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

  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

  、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

  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

  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

  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

  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

  学概

  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

  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

  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

  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看得少的要好。

  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

  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

  、认真倾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时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

  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

  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

  日常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经常会采用这样的一些方

  法:口述口算题,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来;口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复述并

  写出算式等等,这样学生听的能力逐渐提高,对这种方式也越来越熟悉与适

  应。

  (四)

  、灵活多样的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

  自己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

  学习的训练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

  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口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

  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

  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止

  确地解答。

  3、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岀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止确地概括。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

  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存在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数学课上的发言还是出现“挤牙膏”的现象,少数

  学生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打开学生的心

  扉,使之畅所欲言!

篇二: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2015.6)

  清潭实验小学

  陈青琴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它把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的内容: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什么是语言智能呢?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次内涵等方面的能力。

  语言智能的核心就是语言的口头运用能力、语言的记忆潜力和语言的解释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中的能力包括有识别抽象图形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发现联系及关系能力、进行复杂的计算能力、科学推理能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借语言智能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智能。

  二、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善说爱说。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规范的语言呢?(结合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谈一谈我们低年级老师的所想所做)

  (一)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1.

  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计算教学内容:

  1~5的加减法

  0的加减法

  6~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0加几及相应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计算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包括:

  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得数为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计算教学中,基本要求:口算,笔算

  高位要求:估算、简算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如:

  图片上的第5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做“不计算,比一比,找出得数小的算式。”它的解题方法能为以后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石。为了不影响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的老师会直接让学生算一算后进行比较。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把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相信学生的能力,尝试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方法。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呢?第一步:先观察。2+6,2+4,2+7都有一个2,圈出相同的数。第二步:逻辑推理。4比6小,所以2+4的得数也比8小。第三步:整合数学语言。“因为都有一个2,4比6小,所以得数也比8小。”第四步:把后面两题用类似的方法说一说,练一练。整个过程虽然花了老师较长的教学时间,但是它为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比一比的方法,提升了思维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举例,视频)

  在第二册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计算”的题目。

  2.实际问题教学,思路表述要完整清晰

  实际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图画式应用题依次过渡到表格式应用题,图文结合应用题。

  (1)从情境图中学会叙述完整的三句话

  学生在刚学习加减法含义时,学生叙述图意时往往是零散地说出图中的信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有“3只小猫”,这样的叙述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

  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三句话。

  在一图二式,一图四式中,要求会说三句话。(举例,视频)

  (2)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的“图画问题”教学是文字教学的基础,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教学关键在于教学生领会实际问题的结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学生只有具备

  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

  应用意识,同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养成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了为以的后

  解决复杂生活问题奠定基础。在刚教学图画问题时,让学生叙述图意,由于受前面

  学习的影响,学生是直接说出

  三句话,把问题的结果一同叙述出来。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叙述知道了什么条件和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举例)

  (3)明晰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策略

  数量关系是把数学问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

  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

  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一年级学生解答

  问题,常常依赖于生活经验,比如见“飞来”、“一共”就用加法,“飞走”“还剩”就用减法。这说明学生还没弄清问题和条件的真正关系,没有理清数量关系,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种形式化的解题,是不利于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事理中所隐含

  的数学原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举例,视频)

  3.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教学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概念时,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表述“小数的末尾”是这个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首先安排了—组比较长度单位的直观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直尺直观的感知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且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

  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0.10=0.100,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特点,让学生试着说出他们所想到的规律:如“小数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然后逐—推敲,找出漏洞,从而更好地理解“末尾”的含义。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到概念教学中语言表达要严谨准确,否则,就会“差之秋毫,失之千里”。

  4.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逻辑有序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二)复习巩固课堂语言,让学生“善”说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个性差异,课堂发言大多时间是给敢说爱说的小朋友的,怎样缩短同学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同学都爱发言,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为此我们根据每天的上课内容,布置“每日一说”,让学生练说。(举例)

  1、书P47/4,签于P47.(如:一共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用算式5-1=4来表示)

  2、书P60-61/想想做做1-2,签于P60(如:知道踢键子的有4人,跳绳的有3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算式4+3=7来表示)(注意:图画式解决问题首次出现,看似简单,但是学生的难点,初学说图意时一定要强调知道,要求两个词)

  学生在每天练说的过程中复习了新知,理解了重难点知识,增强了课堂发言的自信。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愿”说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就感在于题目会做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获得奖品。我们低段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能说”“善说”“愿说”,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智能,促进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举例)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课题组的全体老师依据课题学习理论,结合实际班情学情,依托数学教材,开展了上课、评课活动。高琪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陈青琴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作了讲座《在数学教学中为言语智能而教》,王一丹老师执教了《隔位退位减》,冯洁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张莉老师执教了《三位数减法笔算》,课中老师注重训练老师的数学语言,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组老师善行善思,注重总结积累,积极撰写论文。陈青琴老师撰写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发表于《小学科学》杂志。

篇三: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结题报告——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绿色指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慢慢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过渡,不再一味的关注正确答案,而是更关心学生解题的过程。作为只有2年教龄的新教师,我也一直努力地往这方面靠。我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很快的做好,如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但当我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都讲不清算理和解题思路。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从旁仔细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发现一,语言欠准确。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或描述学习过程时,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如:把单位名称“平方米”说成“米的平方”等。第二,表述缺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题目表述时语言过多、出现重复,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的表现。第三,罗嗦与词意不达。课堂上,很令小学数学老师头疼的是,有些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一旦让他发言了,就会出现语言罗嗦,回答模糊,缺少数学语言表达应有的精练。第四,表达不完整。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或知识获得过程,大多同学都能表达完整。一旦碰到过程较复杂或者综合性较强的题,较多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用的。上述的四种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展。

  二、数学语言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

  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生数学语言不规范的原因所在

  导致这些的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自己没有运用数学语言的意识,一是可能学生性格内向,不想说。或是畏惧,害怕说错,不敢说。也有可能学生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其次是老师的原因

  第一是教师理念偏差。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咬文嚼字”应归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数学课堂上,存在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数学口头语言表达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应有的表达训练。有的教师认为现在35分钟的教学时间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紧张,如果再去花时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人人都要练习,如果再加上人人都要讲,那么时间上更是不够了,于是压缩了学生的表达机会,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从而引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达缺少一定的条理性。

  第三,与教师长期的设问方式不当有关。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及时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采取简单、公式化的提问,老师和学生只是形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情形,如“下一步怎么算?”,“求和用什么方法?”……这些问题不仅思维含量低,而且反而破坏了学生表达的整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数学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太过简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完整性。

  最后,也可能是家长的原因。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上过小学,小学的数学题都会做,并且现在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视,这就导致有些家长非常着急地提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或生活化的语言去教自己的孩子。学生容易受家长生活语言的影响,造成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固定。

  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措施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小学数学语言中文字语言占多数,而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则次之。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让小学生看懂数学语言,能正确掌握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学习,并学会简单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适当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数学语言教学策略,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说”,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奇的性格,老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去游乐场或春游的场景。

  (2)鼓励“说”。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

  (3)

  (4)

  (5)

  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一年级教学长度比较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一定要强调前提要说明“是谁与谁比?”,谁长?谁短?或是谁厚?谁薄?等等。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是哪两个进行比较。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把20个面包平均分装在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装几个?就是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除法算式是(20)÷(5)=(4);或者把20个面包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就是20里面有4个5,除法算式(20)÷(5)=(4)。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篇四: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调查成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在教学的第一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作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载体“学生的数学语言”已被众多的人所忽视,许多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而轻视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重视问题回答的答案,轻视问题回答的完整性、逻辑性的训练。只注重个别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有如下现象:1.几个学生的发言代替了整体学生的发言,更多的学生是做“忠实的听众”。2.发言的同学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混乱、表达不完整。3.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4.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精彩讲解”而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学生的表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也难以保障,正是由于这种担心,教师往往不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继续进行着“注入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表达的机会少了,表达能力也相对下降。

  (二)轻视学生能力

  许多时候教师总习惯用主观而又权威的口吻评价学生的学习。其实有时学生的想法是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的权威性将扼杀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若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三)学生不会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其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会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另外也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而担心表达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愿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因获得表达锻炼的机会不多,主体参与意识得不到加强,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表达的需要,自然也无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四)教师缺乏鼓励

  研究表明,表达能力较好的班级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教师对他们的表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时进行了表扬,即使学生表达得不够完整老师也进行了鼓励。而数学表达相对比较弱的班,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是很少的。可见赏识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示范作用不强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自己应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以示范。有意识地说好自己的示范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这样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表达语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1/19,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首先可以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最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表达。

  (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设计的问题应注意:

  1.问得有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和表达的兴趣。

  2.问得深入。所提的问题要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能引导学生的表达向纵深发展,使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问题探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借助操作促进表达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对操作过程和数学观点表达,就容易多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中,如果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大都不会说,但如果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观察它的特征,并找找它的对称轴,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效果一定更好。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表达。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和表达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分钟,由于思考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养成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会更有效,学生对本身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空的过程,在数学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表达中思维的冲突与认同,正是对自我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从而进行对问题的再认识和再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入和提高。

  (六)给予有效教学指导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教师要要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搭建好表达的舞台,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有序、有方法、有策略地进行表达。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2/1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拓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表达,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听别人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思考的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补充或质疑。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让表达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引导学生“写数学”

  数学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但我们也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探索研究能力。。

  三、不同课型中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那么,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中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概念教学——重在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因此,概念教学必须重视说出本质,让学生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还要求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概念,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还要说出这类概念的混淆之处。

  例如在《倒数》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写出乘积是1的一步计算的式子。看谁写得与众不同,又写得多。

  生:2/5乘5/2,2/3乘3/2……

  生:1乘1,1/3乘3……

  生:10乘0.1,100乘0.01……

  生:2.5乘0.4,0.125乘8……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认为这些算式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生:我觉得这些数如果写成分数形式的话,他们的分子分母刚好调换位置。

  生:那0.01和100怎么调换位置了?

  生: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把0.01看成1/100,而100就是100/1,所以他们的分子分母也是调换位置的。2.5就是5/2,0.4就是2/5,所以他们也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的。揭示倒数的概念后,又有学生这样问道:

  3/1生:老师我想问一下,0的倒数是不是0?

  生:当然不是。因为0/2不能倒写成2/0,因为分母不能为0。

  生:因为0乘不是0的数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

  课中孩子们敢说敢言敢辩,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民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学生之间的辩说,代替了教师的许多课堂语言。

  (二)计算教学——重在说出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你的看法。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1.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算理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说出来,老师才能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我在教学较复杂的简易方程1.6x-2.7=5.3时,不仅要使学生求出正确的解,还要说:(1)把1.6x看作被减数,要求被减数就要用差加减数,即1.6x=5.3+2.7,1.6x=8;(2)把x看作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必须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即x=8÷1.6,x=5。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说话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2.计算教学中要介绍多种算法

  计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正确和迅速。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少不了正确简便的方法。还是教学175-98,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算法,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学生对上题的算法还有:175-100+2=77;175-90-8=77;还有的这样算175-95-3=38。能说出自己的算法,说明这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他们的想法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训练了发散思维。

  3.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在计算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出现如下的错误:5.5+1.5-5.5+1.5(应等于3,而误得0),7.6-7.6×0.5(应等于3.8,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多说运算顺序。如:7.5÷2.5×4,7.5÷(2.5×4);240-15×6+10,240-(15×6+10)。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错误的情况,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和掌握法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重在说出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次,我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玩具厂要生产5000套玩具,原计划50天完成,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4/150÷2=25(天)这种解法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也引起了我这位老师的注意,我布置了一个反思讨论的作业:50÷2=25(天)这种解法真的可以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其他类似的题目是否也适用?你能再编几道吗?

  生1:昨晚我爸爸给我出了3道类似的题目,用这种方法求出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我觉得一定有它的道理,经过爸爸的提示,我明白了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也就是增加一倍,那么原来50天完成任务,现在只要25天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生2: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原来2天做的套数,现在1天就可以完成了,原来50天完成,现在时间就缩短了一半,只要50天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3:我自己编了2道题,把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分别改成(1)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5倍。(2)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一半。用50÷5=10(天)、50÷0.5=100(天)算出来的答案与一般的方法算出来的完全相同,通过计算我知道了:因为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是原计划的2倍,反过来原计划的天数就是实际天数的2倍。所以可以用50÷2=25(天)来解决。

  生4:老师,现在我也明白了,每天做的套数多了,用的天数就少了,只要用原计划的天数÷倍数就可以了。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刚才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意见,我总算明白了,当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扩大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要缩小几倍。如果实际每天做的套数缩小几倍,那么实际的天数反而扩大几倍。

  没等他说完,又有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认为只有在总套数不变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在这位同学的提醒下,同学们也明白了,当总套数不变时,实际每天生产的套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和反思,通过自我反思的表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条理化,具有创新性和深刻性。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起点高,思路广,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对后继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四)几何形体的教学——重在说出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重视说其特征及联系,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1.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说其特征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出示模型及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同桌相互说一说初步感受,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像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如此坚持下去,我想学生一定能大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说”的教学活动中去。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形体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例如《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切、拼等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实际操作中理解了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半径,自己总结出公式。然后,教者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试说,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五)活动课重在说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数学活动课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较多,感悟也更多,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5/1的数学表达,说活动的过程,说活动中的收获。

  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数学表达的机会,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案例1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6/1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

  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

  生5.:……

  7/1案例2《整数乘法》

  ---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多读题、多理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题,然后让学生口述题意,说出解题思路,比如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要求什么我必须知道什么信息?等,再说出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解答。这样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巩固和发挥,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是教学文字题和应用题更是如此。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小明8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奶奶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请问奶奶多大了?”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谁的年龄?(2)要求的是谁的年龄?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谁的年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再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来解决?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中间问题,怎样解答?再让学生自己先说,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案例4《分数的初步认识》

  注重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环节

  8/1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体现。而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使知识内化,学会表述。

  新教材把“分数的初步认识”放在三年级,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从没接触过。在新授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中,先请学生把1个甜橙对半平分,如何表示半个甜橙,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以此交流并引出

  让学生感知,当学生认识

  后结合折图活动,深入理解它的含义——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

  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你是怎么折的,接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5个人平分呢?15个人平分呢?再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折出

  、、……,然后请小朋友观察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很清楚地说出分子上都是1,由此得出像这样的分数都叫做“几分之一”。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几分之一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具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感知、领悟所学的知识,这就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有条理地表述,从而也达到了动脑、动手、动口“一体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发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案例5《两位数加两位数》

  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数学语言锻炼的机会,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单凭老师的讲授学生根本听不进也不理解算法,所以我并不急着要让学生说算法,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先让其独立思考。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练习纸上写出自己是怎样算的,而有困难的学生则在数值板上用小圆片摆出来,再圈一圈,根据所圈的写出过程,不同的圈法就有不同的算法;也可以在数9/1射线上跳一跳,画一画,再根据数射线写一写;写好后,再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说出了七八种不同的算法:(1)38+25=50+13=63、(2)38+25=40+23=63、(3)38+25=33+30=63、(4)38+25=58+5=63、(5)38+25=8+55=63、(6)38+25=40+25-2=65-2=63、(7)38+25=38+30-5=68-5=63,能把算法说得很到位,而且数学语言的表达有条理,有逻辑,也把原本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学习气氛活跃、思维多样的“繁荣景象”。

  案例6《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问题是什么?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案例7《分数应用题》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比如: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范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则是培10/1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4/5”这一条件,提出问题。

  这位教师在学生仅仅说出:①四年级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②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几分之几?③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几分之几?后,尽管下面小手如林,但为了赶教学时间,他还是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封住了学生的t口。我想: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我在一节公开课中,也设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我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结果他们竟提出了9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将分数应用题作了系统的梳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要我们能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定能日趋完美。

  案例8《梯形认识》

  ----多提供变式比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对一些数学概念、名词术语等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造成在表达或运用数学语言中有失严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学生起初对什么是梯形一知半解,于是我设计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辨析:

  学生对梯形有了初步感知后,能很快地判断出①、②、③、④是梯形,而⑤是五边形,⑥有两组对边平行,都不是梯形。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轻易地理解梯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虽然①——④图形的形状迥异,但它们都是梯形:因为它们都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样,利用变式图形,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表述时,会少出偏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其次,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堂语言训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11/1案例9《平行与垂直》

  ----培养学生善于“说”

  教师示范,模仿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准确娴熟地运用数学语言,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概念、法则、公式的阐述上一定要求清晰准确,用语精当,自然简洁,在引导模仿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某些关键的字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到用语准确。其次,在推理叙述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有序性和轮逻辑性,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互相平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大胆想象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汇报得出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教师趁机问: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说: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教师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问:这是互相平行吗?生马上说不是互相平行。师追问:为什么?由此得出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学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12/1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生5.:……

  13/1教学案例:

  《时间》

  -----加强具体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往往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词汇储备并不多,学生难以用抽象的语言表述,尤其是一些思路紊乱的学生更容易出错。这时,若要让学生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阶段,则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数学语言的教学和训练。

  我曾经上一节《时间》的评比课,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认为学生对“时间”概念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第一次试教中新授认识几时的时候,先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1时、8时、12时,让认识的学生说出这些时刻,接着就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并总结出几时的特点;新授几时半时,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几时半的特点。

  教学下来,发现学生都不太会归纳,其中几时半特点的归纳基本上是“师授生听”的情况。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几时、几时半的特点去认识6时、6时半、12时半等比较难的时间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经过自己的反思及与听课老师的探讨14/19,得出一个结论——太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会看几时,少数学生会看几时半,但还是比较感性的、粗浅的,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观察力的薄弱,直接根据三个钟面就要归纳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是相当难的。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学生说时刻时结合具体的题目说特点,再归纳。因此,在第二次试教中,还是先出示1时、8时、12时让学生说出这些时刻,当学生每说出一个时刻时,我会加问一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会根据具体的题目回答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接着再根据刚刚三个时刻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几时的特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高高地举着小手要归纳,而学生的回答完整得让我惊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后面的几时半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但同样的,当学生说出显示的时间是7时半,我马上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在7和8的中间”,学生有了前面说整时的基础,回答得非常流利。接着又说了10时半和12时半,最后根据这三个钟面归纳总结几时半的特点,效果和第一次上课完全不同,没有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踊跃回答,并且表达很完整。

  由此可见,在具体语言阶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题目是何等的重要。其实讲解具体的题目,不仅将整个思考的过程展现,也让学生在形象中提炼抽象,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语言的提炼及归纳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5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渗透“转化”、“变与不变”的思想,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准备: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课件

  15/1教学设想: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学生就得记忆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对于它是再熟悉而不过了。在本节课中我将长方形一分为二,从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的三角板入手,通过加一加、除一除的方法,自然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个例不能说明本质,所以我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类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形状但内角和不变,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注重探究过程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首先想到的是用量角的方法,剪拼法和折叠法较难想到。而且折叠法学生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并配合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这是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师:这4个角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板书:内角)把四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追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想的?(课件:4×90°=360°)

  过渡:上学期我们还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

  2.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隐去)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在哪里?(请生上来指一指)

  师: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它的内角和。

  提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360°÷2=180°)

  质疑: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可能会是多少度?

  16/1二、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过渡:这只是咱们的猜想,有什么办法验证?

  预设:学生首先会想到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

  师:好的,我们就来量一量。

  2.小组合作

  出示要求(先读再动手验证)

  (1)四人一小组,三人量角,一人记录,由组长分工。

  (2)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巡视并选取典型的作品展示

  (预设:学生的角度量得不够准确,于是抓住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质疑:相同的三角形,量得结果怎么不一样?老师还发现有些组量得内角和不是180°,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量得可能不是很准确,说明量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①把三角形的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

  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板上的内角之和为180°

  ④折角,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平角。(难想到)

  点评: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啊!现在小组里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4.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方法板演下来。)

  课件演示:折一折、撕一撕

  5.小结

  同学们,仔细想想,刚才咱们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

  师:刚才我们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通过这些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6.体验、完善结论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形,他可淘气了。

  (展示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17/1小结: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

  ①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问: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不是90°?(先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不是360°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过渡:上节课咱们知道一个三角形里面至少有两个锐角,那么

  (1)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为什么?

  (2)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钝角?为什么?(课件演示图形)

  过渡:看来一个三角形里面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如果我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你会求吗?咱们来试一试。

  (二)求三角形的内角

  1.知道两个角

  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过渡:看来这题太简单了!如果我只知道一个角,你能求出其他两个角吗?

  2.知道一个角

  (1)(只露出一个70°角,其他部分用长方形遮住)你会求吗?

  师:看来有困难,我给你们一个提示: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能解决吗?

  请学生汇报算式,并猜猜他的70°表示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哪个角。

  (2)这个不是等腰三角形,你猜一猜,他可能会是什么三角形?

  展示:这个一个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吗?

  3.假如我一个角都不知道,你还有信心解决吗?

  出示图形

  怎么解决,(汇报算式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的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板书:分割法)

  五、课堂小结

  静静地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18/1三角形的内角和

  特殊

  一般

  量一量

  折一折

  平角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拼一拼

  平行四边形

  19/19

篇五: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语言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都很重要。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教师的准确示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得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用准确、简明、前后、逻辑性强的教师语言让学生模仿。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它们的名字有的是数学家经过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命名的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有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了的说法,如“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因此,在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学生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学生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准确使用这些数学名词。

  二、教师的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完整。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完整性。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尽量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如:

  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书上解决问题大多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学生只有能够完整地描述图意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初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学会完整的表达图意。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猴”——“树上原来有4只小猴。”

  “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

  “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现在你能把刚才的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原来有4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虽然这样的语句听起来有些啰嗦,但在刚入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语言表达完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语言变得简洁。

  三、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操作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有条不紊的把内容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四、教师利用填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计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并能清楚地表述计算过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笔算的计算过程由于比较长,步骤比较多,较难表述清楚和完整。在初次进行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表述计算过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在教学例题时可以这样让学生边拨计算器边完成这样的填空:

  56—18=:(1)、先算()位,()—(),(),从()退()作(),()—()=(),在()位写();

  (2)、再算()位,()退()得(),()—()=(),在()位写()

  (3)、所以()—()=()

  当学生完成填空后,自然也就清楚的表述了计算过程。经过这样的多次填空,学生在没有这些填空提示时也就能清楚的表述计算过程,从而正确计算。

篇六: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如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报告

  默认分类2009-06-2323:16:18阅读2156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抄

  课题主持人:张

  艳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为教学目的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07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对象,致力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计

  (一)目标

  在数学提问教学中注重学生提炼、理解、互译、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要不然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首先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确切的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掌握了推理论证的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提炼数学语言,翻译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

  1、选用实例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

  2、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3、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

  4、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对象

  以所任教的07级14班和15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试验对象,07级15班为实验班,07级14班为对照班。

  四、策略

  为保证课题能按部就班地开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进行观摩指导,研讨纠正

  1、探讨课前如何设计流程,深入浅出地理解,并从数学学科特点知识出发,确定好指导性的学生学习目标。

  2、探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搜寻自己最喜欢、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准确数学语言水平的教学形式,以便从中总结出适合本目标的最佳操作模式。

  (二)进行对比测评,制订学生评价量表。

  1、举行年级组的数学竞赛。按数学阅读、算理阐述、解题过程、计算正确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取得客观、真实的对比数据。

  2、课题组集体出卷,选择具有一定效度、信度的测试卷,进行定期测查,多方面进行衡量,获得更深层次的客观资料。

  3、课题组进行中期探讨,制订出有一定难度、信度、效度和经标准化处理的学生准确数学语言能力考察量表。

  (三)定期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偏差

  1、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对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资料作出正确的阐释。

  2、及时请教有关教科专家,对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作出明确的解释。

  (四)开展原型评价,制定教学诊断工具

  1、考察教学法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受学生欢迎的实现程度

  2、考察教学法组成部分在科学、实用上的达到程度

  3、考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准确数学语言上的有效程度

  五、实践创新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

  1、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3、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5、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4<30时,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一说,然后请优秀学生示范说一遍,让大家听一听,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说得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语说一遍,最后才举手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自言自语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鼓励说话的勇气,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6、让学生规范“说”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指导学生读题,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在教学“3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要求每组有几个同学,就是把30个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几个。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效果与成绩

  实验过程中,我分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测试情况见表)。

  附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测试情况对照量表

  接实验前测

  实验中测

  实验后测

  测受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试

  测对试

  象

  ABCDABCDABCD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人

  数

  对52118照班

  9人

  2636实61119验班

  0人

  9846测试等级说明:1925171611273633861611541A级——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交流情感与态度。

  B级——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C级——能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比较规范地进行表述。

  D级——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辞不达意。

  通过对附表和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实验一年多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跟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兴趣和欲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钻研数学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条理化;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数学眼光;

  (5)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思考与反思

  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尽管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学习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重视语言训练和,创设条件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做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和训练,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和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

  反思一年来本课题教学实验,我们也发现,实验对象的年级还不普遍,同时对数学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较高,实验中对青岛版数学教材内容的挖掘还须深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课题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力求有新突破。

篇七: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案例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的现象,而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与“学”是互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案例背景】

  A生是一个个性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的现象。比如:在学习了“直角”的概念之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黑板表面的直角比数学书封面的直角大。”正确与否,A虽然判断正确了,但是在他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的过程中,A生显得语无伦次,无法准确、简练、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分析】

  A生的这种在数学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在低年级生中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不会表达。学生对概念算理算法理解不透彻,而导致表达不清楚。另外由于小学生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对于较抽象的概念无法正确表达。

  2、学生不敢表达。由于个性差异如胆怯、爱羞涩等个性而致使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也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课后变相体罚,所以学生不敢表达。

  3、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说又说不清楚,只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因而一味只管由

  自己说了算,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表达的机会,课堂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造就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表达的意识。

  1.

  学生受到词汇量的限制而表达不清楚。由于学生受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程度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心里想得很清楚而不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清楚。

  这些方面都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严重者会让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好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也就只好“满堂灌”了。这就形成了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样的教育模式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挖掘学生的表达潜能,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辅导策略】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像A一样的学生,对他们要热情,鼓励他们张嘴说话,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无意识、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使所学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还包括对学生的参与必须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积极态度。因为在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错误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回答不出问题或担心自己见解不够成熟而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应不断给予鼓励。只要学生敢于张口,哪怕他们说的有错误,答非所问时也千万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只要是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形式上的错误可暂时放置一边,等他们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障碍后,再逐步提出准确性要求。对学生的不断鼓励会使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和语言模式,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此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将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水平,要努力提高个人的语言水平和行为修养,注重课堂语言的“榜样”性,注意在课堂上运用规范、严密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格的样本,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如,“柳树有5棵,桃树的棵树是柳树的3倍,一共有多少棵树”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呢?教师可以边板书题目边用数学语言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先求出桃树有几棵,再把桃树和柳树的棵树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桃树”和“柳树”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

  3、给学生活动和感受的空间,为表达提供丰富的题材。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面、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动手操作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丰富的表达题材。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首先引导学生操作(1)第一行摆5个圆片,第二行也摆5个圆片之后,让学生数一数第二行的个数,得出同样多。(2)第二行再摆3个圆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

  考:a第二行先摆几个,又摆几个?b第二行的个数可分为几部分?c要求第二行的个数就是求哪两部分的个数和?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从一句一句地说到几句连贯地说,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最后作如下表述:我先摆5个圆片,又摆3个,第二行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比第一行多的部分,求第二行的个数,就是把这两部分加起来。这样想与说、做与说、看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到的情景中接受了语言训练,使知识更加清楚、明确。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表达情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教师要进入教学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新课标》认为: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如在认识“镜面对称”的教学中,当学生形成“镜面对称”的观念之后,让学生看镜子里的钟表判断小红7:30上课有没有迟到时,学生对此各说纷纭。这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热烈讨论,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里,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在学生的发言中,每个人都在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活力。

  【案例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往往是互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

  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一言蔽之:教会学生说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篇八: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程文凤

  李勇

  翟燕群

  一、课题的提出:

  1、是新课标的体现。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特点。但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简洁、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他们习惯以讲故事的形式慢节奏地讲,语言表达重复、罗嗦、拖沓现象严重。所以,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

  2、是顺利开展好合作交流一大关键。

  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干脆站立不语。特别是农村小学(包括我校)教学中都出现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一开始不引导好,就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将会影响到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3、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绝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4、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头语言交流(如:经商谈判、招工面试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来看,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我确定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二、课题界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一方面学生的感觉、知觉是用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言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各科的学习都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掌握语言表达的要求.数学语言有着简洁性、条理性、抽象性、精确性等学科特点,与学前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发展需要与孩子原有的表达水平产生矛盾,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习的必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经过培养和探索,促进学生理解、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对象:一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鼓励“说”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3、实践操作激发“说"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六、研究的内容

  数学语言是指表述数学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思路、方法等的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表达形式。数字语言具有简洁、严谨、抽象、概括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听、看、想、画、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7.9—2017.11学习、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结合实际教学,充分了解目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形成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7。11—2018。1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2018.1—2018.6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

  八、预期成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篇九: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数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例谈

  【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高速发展社会的需求,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巧妙设计机会让学生多多表达,从而使学生变得“能说会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语表达

  情境

  生活

  规律

  设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如俗话所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的清,说的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表达

  1.亲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敢于表达。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使得教师在精神领域居高临下,学生匍匐于讲台之下,彼此都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许多学生看到教师就躲,怕与老师说话,更怕在老师面前说错话。如果连话都不敢讲,又何谈和谐沟通呢?作为教师,应该随时抓住机遇和学生沟通,课堂上不时用幽默、委婉、含蓄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这样学生才敢说,才愿说,课堂才会活跃。

  2.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乐于表达。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使他们坐得端正,往往也是“心不在焉”,教师的提问,很少有人回答。曾有人这样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当教师感到课堂气氛难以调动时,那么不妨创设有效情景,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多说,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即使学生不举手,教师也不要放过让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调动全体学生“说”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在学完分米的前提下,认识毫米时我直接告诉学生;下面我们来学第4个长度单位……。我的话还没有讲完,学生便很自

  信的接下去:“毫米”。“那你们对毫米了解了多少呢?把你知道的教给大家吧!”这样,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我要讲的几乎全讲完了。针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我可以让他们重复同学说过的知识点。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观察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式的数学问题,是新课程赋予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第一条编写原则,就是生活性原则,“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直观感觉为主,因此,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数学信息,是培养他们学会数学的前提。

  如,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我首先把书上的图画放大,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从图中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在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听,然后,再到前面说给全体同学听。学生兴趣盎然,都在仔细观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每一个同学都在认真倾听、积极述说,没有旁观者。特别是当让他们把自己了解的数学信息说给全体同学听时,再让学生们互评谁说得好?谁能帮某某同学再作补充或修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互评中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三、掌握规律,有效训练,让学生学会表达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必须遵循儿童口语发展的规律。围绕小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分部要求,逐步提高。

  1.加强科学数学语言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数学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例如:在低年级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可以把图片转变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如图(略)在我们学校的体育室。一个小朋友在借羽毛球拍,你能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样,学生讲话的记忆性非常高。而且大多数小朋友讲的非常好。另外,当学生讲完后,给于肯定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会更积极地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2)表达要准确、联贯。数学学科的严谨特点要求我们在表达数学关系时,语言要准确,连贯。可是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知识的浅薄,往往在表达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遇到的问题就知道该怎样想,怎样表达更准确。如此一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模仿帮助学生表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力表现可成为日后思维形成的准备。小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当然,上课时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讲述。

  如:二年级学完平均分应用题的例题后,老师可以放手让优生讲述解题思路。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的示范,同学的释放,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3.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促进学生进行表达。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应与具体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激发学生进行表达。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要认识一个课题必须动手。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借助直观操作来掩饰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让学生说出操作演示过程,这不仅促使了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去表达。

  四、并行设计,强化训练,让学生善于表达

  1.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口头表达的根本特征是先想后说。为思维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想后说,组织好语言,以便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发出声音,边想边说。其实我们的教材中就有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例子。如:想想说说,想想做做等等。

  2.给学生讨论交流,各显其才的机会。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通过同桌,小组等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再汇报交流,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和听别人发言。让学生有足够表现自己勇气和机会。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亦非一日之功,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我们所学的数学“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数学;我们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一般数学素养”,利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竞争的桥梁和纽带,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篇十: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为教学目的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07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在数学提问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炼、理解、互译、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要不然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首先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确切的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掌握了推理论

  证的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提炼数学语言,翻译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

  1、选用实例培养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

  2、培养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3、培养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

  4、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研究对象

  以所任教的07级14班和15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试验对象,07级15班为实验班,07级14班为对照班。

  四、研究策略

  为保证课题能按部就班地开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进行观摩指导,研讨纠正

  1、探讨课前如何设计流程,深入浅出地理解,并从数学学科特点知识出发,确定好指导性的学生学习目标。

  2、探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搜寻自己最喜欢、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准确数学语言水平的教学形式,以便从中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目标的最佳操作模式。

  (二)进行对比测评,制订学生评价量表。

  1、举行年级组的数学竞赛。按数学阅读、算理阐述、解题过程、计算正确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取得客观、真实的对比数据。

  2、课题组集体出卷,选择具有一定效度、信度的测试卷,进行定期测查,多方面进行衡量,获得更深层次的客观资料。

  3、课题组进行中期探讨,制订出有一定难度、信度、效度和经标准化处理的学生准确数学语言能力考察量表。

  (三)定期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偏差

  1、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资料作出正确的阐释。

  2、及时请教有关教科专家,对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作出明确的解释。

  (四)开展原型评价,制定教学诊断工具

  1、考察教学法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受学生欢迎的实现程度

  2、考察教学法组成部分在科学、实用上的达到程度

  3、考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准确数学语言培养上的有效程度

  五、实践创新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

  1、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3、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

  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5、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4<30时,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一说,然后请优秀学生示范说一遍,让大家听一听,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说得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语说一遍,最后才举手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自言自语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鼓励说话的勇气,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6、让学生规范“说”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指导学生读题,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在教学“3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要求每组有几个同学,就是把30个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几个。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效果与成绩

  实验过程中,我分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测试情况见表)。

  附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测试情况对照量表

  接实验前测

  实验中测

  实验后测

  受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试

  试

  对象

  测ABCDABCDABCD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人829211636111192171112736331611541数

  对5照班

  9人

  实6验班0人

  9846测试等级说明:5686A级——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交流情感与态度。

  B级——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C级——能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比较规范地进行表述。

  D级——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辞不达意。

  通过对附表和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实验一年多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跟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兴趣和欲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钻研数学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条理化;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数学眼光;

  (5)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思考与反思

  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尽管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学习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重视语言训练和培养,创设条件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做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和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

  反思一年来本课题教学实验研究,我们也发现,实验对象的年级还不普遍,同时对数学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较高,实验研究中对青岛版数学教材内容的挖掘还须深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课题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力求有新突破。

篇十一: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例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作者:李长灿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42期

  摘

  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言表达

  培养措施

  数学语言作为数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顺利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1]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每节课开展顺利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温故旧知识,而且成功的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在一起,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样就会让学生意识到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块的,于是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2]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整数”时,在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乘除法,并且很好的掌握,这就相当于为这节课的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是会轻松很多,进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再如,在学习第三章“分一分与除法”时,可以在课前用橘子奖励这段时间进步很大的学生,然后他们又想将橘子与自己的好朋友共同分享,这是教师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切入这节课的主题,建议学生如果有一个好朋友就将橘子平分为两份,一人拿二分之一,如果有两个朋友就将橘子平分为3份,一人拿三分之一。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潜在兴趣。[3]

  二、课堂提问,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对待学生态度一定要温和,对于中下游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引导,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回答问题产生害怕。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微视频,选择合适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时机播放出来。我们要在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科,新旧知识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在新旧知识联系出设计问题,使得新旧知识可以相互渗透与迁移。在产生困惑时提问。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有学生对0为被除数的除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学生们讲四个同学分糖果的故

推荐访问: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语言表达 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