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0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15篇)《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就是观众在美术作品前不是在被动地“看”,仅仅看到作品的形象“是什么”或“像什么”,而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15篇),供大家参考。

《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15篇)

篇一:《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就是观众在美术作品前不是在被动地“看”,仅仅看到作品的形象“是什么”或“像什么”,而是要主动地、创造性地通过作品中美的形象、形式或艺术意味的鉴赏体验,去联想、发现、感悟……用自己的审美感受去丰富、深化对作品主题涵义、美感创作的领会。要做到主动地、创造性地鉴赏体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尤为重要。

  一、构建开放、民主的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或观点时,并没有老师想象的那样积极、主动,而是有所顾虑,不好意思回答,怕回答错了老师和同学笑话,就想等着老师来讲解。这一现象,也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一味填鸭式地把固化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学生的必然结果,致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艺术品、艺术家、观者这三者中,观者的价值渐渐凸现,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再创造者。对观者的重视,让艺术走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这种观念对美术欣赏教学有正面的激励作用。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经典作品,个人喜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譬如,在欣赏张瑀的《文姬归汉图》时,文姬的心情怎样?有的同学感受是蔡文姬归汉的心情非常高兴,马不停蹄;而有的同学感受与体验更加深刻,认为她的心情非常激动、矛盾,既高兴归汉,又舍不得丢下两个孩子,同时又担心归汉再嫁只能做小。学生的回答总是各不相同,极具个性色彩,这就是个人感知的差异,是对历史知识了解多少的问题。所以,教学只有认同差异性,让学生更自主地表达内心情感,才能营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的欣赏氛围,使教学摆脱既定框架的束缚,才能继续推进。

  二、搭建知识框架,建立具有关联性的欣赏教学体系

  欣赏教学的关联性着重体现在建立美术作品和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如今我们的欣赏教学常常顾虑到学生的理解力,倾向于“就图论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趋于简单潦草,有“看图识画”之嫌。简单化的读图,并不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老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关联性的美术史框架,才能很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譬如,教师要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中,有时看似简单的联系和比较,作用却不可小觑。这是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也是对美术史了解的第一步。对于欣赏的作品,学生不仅要对作品视觉上的形式感、作品风格的时代感等有一个真切的感受,还要对作者的动机意图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有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审美感受才能够从单纯的个人体验中超越出来,在厚重的历史感中得到升华。徐悲鸿的《奔马》,不单要从形式语言上去感受、体验中西方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感受、理解徐悲鸿的思想情感。此作品于1951年创作,是描写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学生会产生疑问:马怎么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呢?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坚强、奋进,常会用到“龙马精神”等词语。徐悲鸿也是借马的精神激励我们战胜困难。画中的题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充分表现了徐悲鸿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因此,在联系了这一段中国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了,真正做到了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三、在作品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建立作品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会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除对作品的距离感。教学中,需要教师广泛吸收文学、科学、艺术、音乐等多方面营养,而且要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欣赏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并记住所学的东西,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走向深入。例如:中国山水画为了表现空间感,运用了“三远法”。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欣赏这些作品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表现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爬山的经历与体验去理解什么是“高远、深远、平远”:走在路上,放眼看去,山脉起伏,一层层的,前后遮挡、重叠,这种空间距离感就是深远法;当我们走到山脚下,抬头向山顶看去,好高的山呀!视线由山脚拉到了山顶,这就是高远法;开始爬山了,爬呀

  爬,爬到了山顶,放眼向远处看去,视线开阔,近景、中景、远景一览眼底,这就是平远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与作品的距离感,使学生理解了中国山水画追求意境之美是如何获得“三远”的空间效果,而且又生动形象,引起了学习兴趣。又如,在欣赏《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中学语文课本中《口技》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艺人夸张的表情与动作的形式美感,让学生联想,穿越时空,感受说唱艺人说到精彩片段时的场面与气氛,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感。

  四、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找寻可行的欣赏方法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读图时代。这里的“读”是指阅读能力,原本是用于文本学习上的词汇,现在被广泛使用于欣赏教学中。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也并非人人具备,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想要读懂一件艺术品,观者要做的不是被动的直接感受,而是需要遵循一个可行的欣赏方法。美术欣赏教学,不是看看图或者讲讲故事,而是要用人文学科的教育方法向学生传授技能、技巧。一般情况下,鉴赏美术作品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学式鉴赏、形势分析式鉴赏、比较式鉴赏、感悟式鉴赏等方法。这些理论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欣赏方法才是教学实践的法宝。教师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诸如图像分析、填表分析、感想交流、写小论文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那只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关键仍是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构建在理解之上的教学思路,和在这种教学思路下,学生对作品鉴赏的“再创造”。

篇二:《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欧阳修的踏莎行赏析

  欧阳修的这首词作《踏莎行》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既表达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抒发了离别的愁绪,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词。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翻译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28、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1、人物画

  一、概述

  人物画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从题材类别上可划分为:人物、风俗、道释、仕女、写真。从画法样式上可划分为:工笔人物、写意人物、泼墨人物、白描人物、吴装人物。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张择端等都是善于画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二、代表作品及分析

  5、顾恺之《洛神赋图》

  6、阎立本《步辇图》

  7、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1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三、人物画的影响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它善于选择具有认识与教育意义的题材,也能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画家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中国人物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卓有成效的传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2、山水画

  一、概述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其支科虽然仅有山水与屋木两种,但名山大川、田野村庄、历史名胜等均可入山水画。山水画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

  二、代表组品及分析

  8、王维《辋川图》

  9、李成《茂林远岫图》

  10、范宽《溪山行旅图》

  11、郭熙《早春图》

  14、南宋四家:李唐《采薇图》,刘松年《秋山行旅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行远图》。

  15、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16、高克龚《云横秀岭图》

  17、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水竹居图》

  19、吴门四家: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万壑争流图》,唐寅《山路松声图》,仇英《汉宫春晓图》

  21、董其昌《岩居图》

  22、四王:王时敏《层峦叠嶂图》,王鉴《虞山十景图》,王翚《虞山枫林图》,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

  三、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它善于选择具有认识和教育意义的题材,也能从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包括画家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卓有成效的继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3、花鸟画

  一、概述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二、代表作品及分析

  18、王冕《墨梅图》

  20、青藤白阳:青藤居士徐渭《墨葡萄图》,白阳山人陈淳《花鸟图》

  23、扬州八怪:郑燮《兰竹图》

  25、齐白石《墨虾》

  26、潘天寿《鹰石山花图》

  27、徐悲鸿《八骏图》

  三、花鸟画的影响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它善于选择具有认识与教育意义的题材,也能从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感受。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包括画家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要。中国花鸟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卓有成效的继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4、书法

  一、概述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其欣赏性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主要字体有篆、隶、草、楷、行等。

篇四:《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

  号

  座

  线

  :

  名

  姓

  订

  :

  级

  班

  装

  :

  校

  学

  美术与设计基础试卷与答案(我邱某某很难找到重新组织方便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阎立本

  B.张择端

  C.吴道子

  D.顾闳中

  大家)

  注

  意

  事

  项

  7、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南派山水画创始人董源的代表作品是()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A.《游春图》

  B.《潇湘阁》

  C.《溪山行旅图》

  D.《早春图》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8、我国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是()

  B、中对比与强对比

  C、前进与后退

  8、什么是外型艺术的三大基础实际,或称“技法实际”?

  ()

  A.透视学B.艺术解剖学C.立体学D.颜色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9、文艺复兴三杰是()

  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取得突出成就有()

  A.纪念碑式雕塑B.宗教雕塑C.陵墓雕塑

  2、被中国古代尊称为君子的有()

  A.梅B.荷C.兰D.竹

  3、根据毛泽东的词义创作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

  ()

  A.关山月B.傅抱石C.李可染D.刘海栗

  4、美术一般包括四大类,即:()

  A.绘画B.工艺美术(设计艺术)C.修建艺术D.雕塑艺术

  5、形式美法则包括:()

  A.变化与统一B.对比与调和C.比例与尺度D.对称与平衡E.节拍与韵律

  6、艺术言语包括:()

  A.线、形体B.颜色、空间C.材质D.肌理

  7、法国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

  A.梵高B.修拉C.莫奈D.马奈

  A.达芬奇B.波提切利C.拉斐尔D.米开朗基罗

  10、美术的主要功能有()

  A.教育功能B.认识功能C.审美功能D.娱乐功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

  1、我国商周时期最有成就的是陶瓷艺术。

  (×)

  2、我国自古就是瓷器生产大国,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

  (√)

  3、北京明清故宫也成为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

  (×)

  4、坚固、实用、美观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则。

  (×)

  5、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塑两大方面。

  (√)

  6、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7、我国的山水画最早成熟于宋朝。

  (×)

  8、唐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

  (×)

  9、我国古代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

  10、《溪山行游图》是我国宋代画家范宽的作品。

  (√)

  11、宋代画家李公麟开创了我国古代人物写意画的先河。

  (×)

  12、我国古代文人画是宋代兴起的。

  (×)

  18、欧洲中世纪的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教堂建筑上。

  (√)

  :

  号

  座

  线

  :

  名

  姓

  订

  :

  级

  班

  装

  :

  校

  学

  13、号称元四家的画家是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云林。

  (√)

  19、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罗马。

  (×)

  14、古希腊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艺术风格对全世界都产生了

  20、法国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是普桑大卫。

  深远的影响。

  (√)

  15、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是古希腊雕塑最辉煌时期。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6、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上的第二个高峰,是古希腊艺术的复兴。

  (×)

  1、什么是色相的冷暖?

  17、欧洲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

  答:

  五、作图题:用绘画的透视学画出正方体的成角透视(20分))

  (√

篇五:《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精选 领先千年的宋代极简美学

  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画画敢不用颜色,这就是极简!

  越简单,越难。

  宋是一个文明高峰。宋汝窑,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

  像水仙盆(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做到那么素,雾面、亮都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完全不表现,这是很难的。就像我画画,还是希望别人看到后,觉得我的技巧很好,就做不到。(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冰裂纹,本来是烧坏了,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后,叫开片,他们用不同火温去烧出开片。本来是败笔、损坏却变成美,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

  (冰裂纹)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审美延续着晚唐的内容。与盛唐审美相比,表现出了另一种对美的追求。如果说盛唐是雄壮豪迈、气象万千的景象,那么宋代则是返璞归真、格物致知的质朴姿态。盛唐的整个审美就像朝气蓬勃,恣意汪洋的青春青年形象,而宋代就像一位历经沧桑,闲庭信步的中年成熟人士。

  宋人仰慕的并非青天而是青天的高远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诸如斗笠碗这样造型线条简练却张力十足。同时宋代瓷器虽是单色瓷居多,但它有一很大的特点是其它朝代所产瓷器比不上的,那就是:七分人工三分天成。如果是在明清,想在瓷器上表现山水通常会把山水画上去。而在宋代则是以诗歌的比兴的意趣来做瓷。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简并非有意而为之实在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这幅《六柿图》为木溪所作。宋朝开始零星出现这样笔简意繁,雅趣天成的作品。后代将此类画作统称为禅画。对牧溪最大的赏识来自日本,日本藏有牧溪大量真迹,被尊为上上品。

  “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潘示番如果有什么可以被称为“隽永”那就是生命力

  宋塑罗汉像摆脱传统佛教造像仪规的限制,表现的不是虚幻世界中的偶像,而是世俗生活中的人的形象,或者说是高僧的写真。宋代道释人物表现手法都比较朴实,这尊披风罗汉像手法简练,仅用最简单的线条就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笔

  虽简,意却长,宋的气质即使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依旧寂定安然。

  “把不要的东西削去,最后剩下的就是作品的原型了。”——安藤雅信百姓日用即道

  唐、五代家具是宋代汉族家具的发展之源,但宋式家具又是明清家具的之源。桌在宋代以前的使用主要被几、案、台等家具所承担。在宋代许多承具叫做“卓

  ”,而宋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桌子以木材来制作,使早期的“卓”才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桌”。与陶瓷、服饰等相同,宋代家具多造型古雅、色彩纯净,并且内敛天真,不事雕琢,以质朴取胜,给人清淡雅致之感。“故人隐山麓,燕坐消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苏辙

  《锦绣万花谷》

  宋的版书,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文化,我觉得它的排版印刷方式,是世界上最美的。在拍卖市场,宋版书是一页页卖的。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让当时的知识、教育普及,造就庶民文化。还影响到十五世纪德国古腾堡圣经(宋,纨扇页,绢本

  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更有鲜红色瓢虫伏于枫叶之上,十分俏皮。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

  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不落浓艳俗套。

  葡萄草虫图页

  宋,林椿绘,纨扇页,绢本

  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在色彩上,敷色轻淡,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

  菊丛飞蝶图页

  宋,纨扇页,朱绍宗

  绘

  丛菊盛开,灿若文锦。虽是篱边野景,却饶富贵气象。蜜蜂逐花而至,蛱蝶上下翻飞,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花瓣、叶片的勾染皆极为精工,花心用白粉点染,立体感很强,望似凸出于绢素之上。

  花鸟与山水相结合是南宋花鸟画的一大特色。北宋时期以崔白为代表的花鸟画家即已开始注重表现禽鸟之间的呼应关系。南宋时期,画家马远吸收了山水之法画花鸟,在构图上摒弃了北宋时的中景布局,以边角取景,被时人称为“马一角”,寥寥一角,微微一隅,将花鸟与山水和谐地结合为一体,意境幽远,给人留以更多的想像空间,成为当时花鸟画创作的新时尚,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画面中禽鸟形象生动,山水静逸优雅,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营造出大自然和谐安宁的氛围,体现了南宋画家对自然生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荷塘鸂鵣图页

  南宋,绢本

  烟雾迷濛,一曲清溪,两岸夹植杨柳,间以红花。溪中莲叶点点,鸂鵣戏水,其乐融融。一行白鹭破空飞向远方,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向画外;蜿蜒的清溪,则将视线推向了画景深处。小小的册页画中略用了深远与高远的画法,就使画面意境达到了深远的效果。

  寒塘凫侣图页

  南宋,绢本

  塘岸土坡,一棵白梅斜出,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开。两只野鸭嬉戏于水中,顾盼生姿,逗人喜爱。对岸土坡败苇稀疏,两只蓝色的小鸟前后相随飞向远方,从而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向画外,达到画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梅石溪凫图页

  宋,马远

  绘,绢本

  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

  乌桕文禽图页

  宋,绢本

  雪后溪边,天色晦冥,老梅初放。树栖绶带鸟一双,毛羽绚烂。树下溪流湍急,水花飞溅。岸石上覆盖积雪,画家以水墨烘染阴天,以白粉表现积雪,以流畅的曲线描绘流水,最为独特的是为了表现溪岸岩石为水冲蚀形成的蜂窝之状,另创皴法,前此未见。

  霜柯竹涧图页

  南宋,绢本

  山间冬季景色,天阴欲雪,霜柯临水,柯下溪涧奔流,水花飞溅,远处竹林葱茏。两只山鸟栖于枝头,眺望远方,将观赏者的目光引向画外,从而收到画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松涧山禽图页

  宋,绢本

  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

  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松干用浓墨画出,松针以花青勾染,竹叶采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描绘,而山石则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坚硬的质感。

  红梅孔雀图页

  宋,绢本

  溪边春色,梅花盛开,两侧辅以山茶、古柏、翠竹、迎春。孔雀一对,雄者栖于树干,回首梳翎;雌者倘佯岸边,低头觅食。毛羽斑斓,与花树汇成一片绚烂春光。此图难能之处,在于布局繁密,但杂而不乱;设色富丽,但艳而不俗。(THEEND)

篇六:《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哈哈,原来的野球拳竟然不见了!而变成了葵花神功,本人就用这一门武功行走江湖

  练到10级后和东方不败一样可怕!

  大家知道真武剑怎么拿吗和倚天一样厉害!

  有些人或许知道

  这里再告诉大家一次

  大家去武当会看到张三丰,而他后面间屋子里有个箱子里面就是真武了!

  大家出了张的房间后左转看到前面很空吗笔直走然后右转(这里要多试几次)然后就走到了那房间后面,那里就是真武了,因为今天上午有人问本人真武怎么拿

  这里就告诉大家了!

  下面大概告诉一下上手的流程,本人认为这是最快的练法,,首先可以把段誉,田伯光招来,去接林平之的任务,去杀余沧海,用田伯光上,让他使出暗器,一下70~80血,多用几次等待几回合就搞定了`,随后去门口的说句话,在回去和林说话,然后出来再进去,再收他,这样就有了辟邪了!我想以后就容易的多了,上手就练辟邪这是最快的打法咯!!!呵呵!

  下面再把金庸的详细资料发给大家,应该比较全吧

  完全攻略

  似真似梦,醒来见软体娃娃站在面前,才知这是个VR游戏世界。

  南贤居

  在屋内(357,235)取了几样东西,按软体娃娃的指点找到河洛客栈(358,229)的伙计韦小宝,塞点银子给他,得知应该去找南贤。走进客栈,从一群黑衣人处得知客栈前不远处即是江南梅庄和姑苏慕容燕子坞,还知道了福威镖局近来出了点事。出客栈向南走,来到南贤居(388,325)。将难处告知南贤,这才知道要我去找14本武功秘笈——“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若能在华山论剑中争夺到武林盟主,即可通过圣堂回到现实世界。从南贤的柜中取得罗盘后,便开始这场寻找天书的江湖行。

  福威镖局

  顺原路返回刚才路过的福威镖局(369,258),进门向右,见一白衣少年正在舞剑,见我就砍,我制服他一问,才知他是林平之,其父刚被青城派掌门余沧海掳去,刚才以为我是青城弟子。我答应为他寻父,拿到林家收藏的松峰剑谱(最烂的,10级伤害才100多)和北宋范中立的溪山行旅图。前行经过万里神行田伯光居(385,306),邀他一起出游,得到鸳刀,前往武当山(226,340)。

  [size=3武当山

  [/size]

  上到武当山,遇到张真人,上前求教武功,得武当轻功心法,并让我武功强点再来。出武当山,前行来到高升客栈(199,401),客人不多,但见穿蓝衣的大理段誉独坐,若有所思。邀其同行,欣然允诺,一起来到极东雪地。

  极东雪地

  在白雪覆盖的极地,在有间客栈(078,141)得知胡斐住在前面不远处,他与四大恶人的老四云中鹤相邻。起身来到胡斐处(086,094),得知《雪山飞狐》不在此处。与胡斐比武,胜之,胡斐不服,认为他的胡家刀法正缺两页未学全,否则不会输给我。于是我答应为他找齐刀谱,然后前往青城派(185,370)。

  青城派

  青城派驻地座落在一片密林中。刚到青城派就遇余沧海的4个徒弟——青城四秀,由于我学会的松峰剑谱即为青城派的剑法,加上有段誉六脉神剑的相助,因而取胜。进见青城派的掌门余沧海,晓以利害,得知青城派掳走林平之的父亲是要林家的辟邪剑谱,且说已把林父杀了。只得返回福威镖局,将噩耗及辟邪剑谱的事告知林平之,劝其节哀,苦练剑法。

  阎基居

  出福威镖局,来到阎基居(396,374)。进门即中了悲酥清风之毒。醒来后打败阎基后,从他家的柜子里找到两页胡家刀法。然后到胡斐居所,将两页刀法交给胡斐,邀他加入,并获得闯王宝刀。

  苗人凤居

  出胡斐居所东行来到苗人凤居(223。187),见一伙黑衣神龙教徒正围攻金面佛苗人凤,上前相助,救下苗人凤。此时苗人凤双眼中了巨毒,听说只有毒手药王可解苗人凤眼中之毒,便前往洞庭湖畔的药王谷(323,318)为苗人凤找“治瞎解药”。

  药王谷

  进药王谷在药王庄口左侧摘一朵蓝色情花,可避开庄口之毒。没见到毒手药王,只见到他的女徒儿程灵素,得知给苗人凤下毒的并非药王,而是其师兄所为。并知她需七心海棠。而七心海棠在善使毒物的人那里,不知会迷香的阎基处有没有。于是回到阎基居,此时得意的阎基向胡斐谈到其父与苗人凤和他之间数年的恩怨。与段誉和胡斐三人一起击败他后取得七心海棠。回到药王谷献给程灵素,程灵素拿出解药。见程灵素似与胡斐有情,便邀她加入队伍。

  苗人凤居

  带着解药回到苗人凤的家。给解毒圣药与苗人凤敷上,果然见效。胡斐已知真相,嘴上对苗人凤的追悔不置可否。与胡斐比武,胡斐得胜后,将冷月宝刀给了胡斐,我得到《飞狐外传》及闯王藏宝图。

  雪山山洞

  依闯王藏宝图到其藏宝的雪山山洞(064,052)中,击败雪怪后,将闯王宝刀放在宝藏岩壁上,打开门,得《雪山飞狐》及“鸯刀”等宝物。下一本书应是《连城诀》了。

  大轮寺

  到西域大轮寺(114,297)击败几个番僧,得橙钥匙进寺内救出狄云。狄云向我讲述其身世不幸,并说江南某处山洞中藏有宝物。此时如我品德高尚(高于60),狄云会加入队伍,并陪狄云回老家湘西麻溪铺,去看看当年和他青梅竹马的师妹一同玩闹过的山洞(364,279),在此找到《唐诗选辑》。(如果品德不高,狄云不但不加入,还会将坐标说错。按狄云所说路线,返回江南,在狄云山洞中找到《唐诗选辑》。)这本书也算宝物?可能还需找高人指点。大伙想起在有间客栈曾听到极东之地有一北丑,上晓天文,下晓地理,为何不找他。

  北丑居

  至北丑居(049,111)处见到说话中有一半是假话的北丑。费尽脑筋才明白要把《唐诗选辑》浸入北丑屋中的清水盆中,诗文在盆中显出字来“:《连城诀》…江陵城南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后…”。回到江南天宁寺(330,237),一群江湖人正在为《连城诀》打斗。击败众派弟子,于佛像后得到《连城诀》。

  无量山洞

  上无量山洞(169,426),洞中有座美女雕像,段誉倒头便拜,那蒲团在多次磕头下露了底,其中藏有逍遥绝学《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离去前打败莽牯朱蛤。

  擂鼓山

  在龙门客栈(102,374),与小和尚虚竹交上朋友。如果品德高于80,则虚竹可加入队伍。一起来到擂鼓山(176,221)。正遇上逍遥派弟子苏星河参不透玲珑棋局。虚竹误打误撞将棋局给破了,得到逍遥派掌门信物七宝指环、逍遥子70余年的功力,以及逍遥派的武功密笈《小无相功》和《天山六阳掌》。

  灵蛇岛

  在海边找到一条小船。一路顺风来到灵蛇岛(187,063)。岛上的金花婆婆断定我们来救胡医仙之妻,动手便打。战胜金花婆婆,救出医仙胡青牛之妻王难姑,他们邀我们有空到蝴蝶谷(238,219)做客。

  无名孤岛鸳鸯山洞

  出了灵蛇岛继续驾船南行,来到无名的孤岛(425,038)。上岛一游,发现有一山洞。铁门紧闭,门上却有两个刀孔。这刀孔形状与在闯王宝藏中得到的鸯刀和在田伯光居中得到一把鸯刀的形状十分相似,将两刀嵌于石壁之上,可打开铁门,在石室石箱内得《鸳鸯刀》一书。

  神龙教渤泥岛冰火岛

  离开无名岛,坐船逆水上行,来到海外神龙教总舵(141,113),击败众教徒后与洪教主对话,神龙教主告诉我《鹿鼎记》一书被韦小宝偷走藏于云南五毒教蓝凤凰处。

  顺便来到渤泥岛(277,043),见到在海外隐居的袁承志,知其有《碧血剑》,要我到华山附近的金蛇洞中寻找金蛇剑及金蛇秘笈,才可将书交给我。

  到冰火岛(103,016)上见到谢逊,从床铺上得到一撮金毛。

  蝴蝶谷

  乘船回到大陆,先到蝴蝶谷。在谷中找到胡青牛的王难姑,了解到金花婆婆与他们的一段情结。然后邀二人入伍。可得大量药材、药经,并在田埂上得到一把“铁锹”。

  金蛇洞

  根据袁承志所述,来到华山附近的金蛇洞(193,293)。此时如果内力在八九百左右,可在洞中拔出金蛇剑,找到金蛇秘笈和硝石。如功力不够……改日再来。

  渤泥岛

  回到渤泥岛,找到袁承志,他要考验我的声望值。如果品德高于80,袁承志会赠予《碧血剑》,并加入队伍。若品德低劣,就需与其动手,胜之得《碧血剑》。

  五毒教

  到云南五毒教(247,424)找韦小宝。击败众徒见到五毒教主蓝凤凰,打败她后听她说明原委,知是洪教主挑唆所致。于是邀上蓝凤凰一起回到神龙教与洪教主激战,打败他可得《鹿鼎记》。

  摩天崖

  队伍中有轻功高于70的人就可进入摩天崖(186,338),见一小乞丐因练功走火入魔,到沙漠山洞中得玄冰碧火酒,给他喝下可治病。小乞丐自称叫石破天,并加入队伍。在天山派的凌霄城(166,404),遇上侠客岛使者邀其掌门白万剑去侠客岛共同破解“太玄经”,战败掌门得赏善罚恶令。前往侠客岛。

  侠客岛

  至侠客岛(455,328),进洞后就有使者向我要赏善罚恶令牌,拿出令牌可见到岛主兄弟。原来他们把天下武林各派掌门找来要参悟这孤岛山洞石壁上的古怪武学。得到一碗腊八粥后,也进洞参详。及各掌门对话,再找到岛主,结果不识字的石破天看过石壁上的蝌蚪文后,就破解了《太玄经》,两位岛主惊叹之余,将《侠客行》一书也给了我。

  昆仑山

  到昆仑山(022,440)下,穿过后山的一个山洞中,进入昆仑仙境,在仙境内摘到两个大蟠桃。遇到张无忌,谈到想见义父谢逊一面。拿出金发交与张无忌,邀他一起去找谢逊。张无忌随即加入队伍,并得到《九阳真经》。

  明教分舵

  大家走过群山来到大漠,见到明教分舵的城池(076,363)。遇上杨逍,被疑为六大派的奸细,打斗时成昆告诉杨逍六大派正在围攻光明顶,杨逍撤走。遂与成昆决战,败之(很厉害)。在明教入口处有个小卒谈到前任教主阳顶天在练功时经常神秘消失。因此到阳教主的练功房查看。转动蒲团,发现一密道,进入后顺地道转至山洞,见两具骷髅,乃明教前教主阳顶天夫妇,得阳教主的遗书和《乾坤大挪移法》。为了阻止六大门派血洗光明顶,一行人赶到光明顶(068,397)。

  光明顶

  到了光明顶,与白眉鹰王殷天正等大打起来,明教死伤若干人,这时,六大派围攻明教,众人迎敌,大胜。出示阳教主的遗书,上书欲立四大法王之一的谢逊为教主,众人同意,托我带着明教的信物火焰令至冰火岛请谢逊。

  冰火岛

  来到冰火岛,待张无忌与谢逊相认后,力邀谢逊出山主持大义。但谢逊言不杀成昆不回中土。便提着屠龙宝刀至成昆居(019,249),杀之,提成昆头迎谢逊回明教。追至光明顶索要《倚天屠龙记》,谢逊则说打胜四大天王和两大护法后才给,然而破明教光明圣火阵还差紫衫龙王,而紫衫龙王正是金花婆婆。在灵蛇岛上使激将法,让她返回光明顶。然后与四大天王、两大护法过招,大破圣法阵,我也从谢逊手中得到《倚天屠龙记》。

  回族部落

  在回族部落(120,343)见到霍青桐,听到可兰经被金轮法王抢走的经过。到金轮寺,打退一群喇嘛后与金轮法王决战,抢回可兰经,回到部落可换得《书剑恩仇录》一书。

  破庙

  到西域一小破庙(019,181)中,击败围攻阿紫、游坦之的众星宿派弟子,再打败游坦之,然后沿一条隐秘的林中小道来到蔡邕墓前。用铁锹挖坟,可得绝世琴谱《广陵散》。往前穿过几块巨石来到神雕山洞(068,170)。

  神雕山洞

  在神雕山洞中杀死正在攻击大雕的巨蟒,在神雕的指引下,在山洞中找到身中情花之毒的杨过。为帮杨过寻解药前到绝情谷(134,259)。

  绝情谷

  乘船顺黄河而上来到绝情谷。在屋后一大片情花中藏有一株断肠草。在屋里找到君子、淑女双剑和大燕国传国玉玺。带着断肠草回到神雕山洞,给杨过解毒。杨过随即加入队伍,并得玄铁剑、玄铁剑法和玉蜂浆。到百花谷(159,270)中,见一老者伯通以养蜂为乐,便将玉蜂浆给伯通。出谷后再回谷中,伯通拿出翼上写有“情谷底,我在绝”、“二午寺,一山恶”的蜜蜂夸耀。一定有人在绝情谷底。回到绝情谷,沿一小径绕至瀑布后,进入谷底(134,254)见到小龙女,杨过与小龙女同回活死人墓(132,254)去,邀我们去做客。到活死人墓,可在石室四口石棺中得到《九阴真经》和《神雕侠侣》。再邀杨过夫妇加入。

篇七:《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高考历史第一卷

  中国古代史综合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考题分布速查】

  题号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对应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中国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

  古代手工业成就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经济政策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汉字、文学、书画与戏曲艺术

  高考考频

  4年4考

  4年1考

  4年4考

  4年2考

  4年4考

  4年1考

  4年4考

  4年2考

  4年3考

  4年4考

  4年2考

  4年2考

  掌握情况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4.夏商周三代时姓与氏分离,姓源于母系氏族且多带女字旁;氏则主要来自父系贵族的封国封地。战国至秦代以来,姓氏逐渐合并而简称为姓,而氏则专指女子出嫁后的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融合趋势促进姓氏发展

  C.女权社会被男权社会所取代

  B.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D.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25.学者对秦始皇陵修陵人乱葬坑中的人骨取样进行DNA检测,数据显示劳工中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南方,没有样本显示明显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个体。检测结果还不能为乱葬坑中人骨种族属性下最终的结论。这一研究说明

  A.秦政权的统治政策具有明显地域性

  B.秦政权带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色彩

  C.现代科技为考古学提供了精确方法

  D.现代技术可以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

  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庆历中

  苏州

  绍兴二十六年

  绍兴二十六年

  福州

  淳熙十年

  150062242:12003401362153:156:1赴试人数

  20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50: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27.关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史学界记载有雍正四年、雍正七年、雍正八年三种说法;关于军机处前身的名称,史书记载也有“军需房”、“军机房”、“办理军机房”等不同说法,这可以说明()

  A.史学家因立场不同记载不一

  C.清代历史记载没有统一标准

  B.军机处因保密性强记载少

  D.历史上没有设置过军机处

  28.《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

  C.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

  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29.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

  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

  30.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民众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31.下表为清朝前期对外政策演变简表。由此可推知,此时()时间

  1685年

  1755年

  1757年

  1792年

  1810年

  事件

  清廷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增设榷关。

  “英人请收泊定海,将货物运至宁波,(清廷)亦许之。”

  清廷下谕,“自以驱(外商)归粤海为宜。明年应专令在粤。”

  英人马戛尔尼来华,乾隆帝对其改良通商之请,一概驳斥不准。

  英国派遣阿姆哈斯来华,未得觐见清廷皇帝。

  A.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废止

  C.中外经济交流完全中断

  B.东南沿海潜在危机日益加重

  D.中国开始受到外来侵略威胁

  32.春秋时期史书《左传》曾有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这表明当时

  A.天命观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

  C.社会秩序混乱促进神灵崇拜

  B.利用天人感应思想巩固统治

  D.中国人文理性思想已然萌发

  33.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地方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导致了冗官局面、《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干孔子,及干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干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B.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34.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宋初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推广

  C.铜活字技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了

  B.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35.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

  A.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

  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25分,42题12分,45题15分,共52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地方行政区的演变

  “县”的名称是指王畿附近的地方,本意为“悬”,即“县”所代表的这块地区直接由天子掌先秦

  握,以作賞赐。春秋时期,楚国开始设县,此后,其他诸侯强国也都陆续置县。春秋末年,设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秦在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末朝廷委派州牧对各刺史部(原为秦汉

  监察机构)进行管轄,地方行政体制变为州一郡一县三级。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唐初,州的数目过多,不易管理,开始设道(原为监察区),“安史之隋唐

  乱后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行政。

  北宋在州、县之上设行使单一行政或监察职能的“路”。元代设立有固定管辖区的行省,之下宋元

  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

  明代地方行政体制实行省一府(直隶州)一(州)县三级制。清代在各地实行不同地方行政制明清

  度,但省级行政区比较普遍,省之下是府、直隶厅、直隶州,下是隶属于各府的属州、属厅和隶属于府、直隶州、直隶厅的州、县。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

  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180年,临朝称制的吕后去世。大臣们认为代王刘恒仁孝宽厚,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对下层社会多有体恤,因此他在位期间,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下诏以农为本,反对弃本事末,还决定减免当年半数的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三十税一成为汉代的定制。文帝还下诏“务省徭费以便民”,把民众的徭役负担减少到毎3年服役一次,文帝时的赋役仅为汉初三分之一。这些措施对汉初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赋役制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文帝赋役制度改革。(8分)

篇八:《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颜景龙

  作者:暂无

  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4期

  1955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四届名家班,2016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顾问、西藏自治区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

  颜景龙的山水艺术

  文/贾德江

  颜景龙十分明确地告诉世人,他的山水画得笔墨处源在传统,流在生活,旨在创新。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经过了长期的困惑和磨砺才悟出的路径。

  颜景龙认为,在当今山水画坛,墨守成规的中年画家几乎没有了,大家无不维新,无不以种种努力独步古今,自立法度。然而,登堂入室易,别开户牖难。画家要达到此境界,需要不断地修炼,正如石涛和尚所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石涛明确地指出了修炼主要在“蒙养”和“生活”两个方面。对颜景龙来说,“蒙养”就是吸取与思考,其手段则是“临摹”。按李可染的话说就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按黄宾虹说法则是“师古人以启来者”。“生活”对颜景龙而言,就是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去写真山水,贮千山万壑于胸中,记旖旎风光于笔下,其方法就是“写生”,就是对自然山川万物具体形态的独立把握。

  正因为颜景龙有传统的笔墨蒙养,又以生活为源泉,才能创作出大量的既有传统功力又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作品。其“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的独特画风已逐步形成,本文试就颜景龙的山水画从临摹到写生,再由写生提升为创作的求艺之途,作如下管窥蠡测。

  临摹即师古人,师古人即学习传统。王石谷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作为传统绘画的山水画更是如此。中国山水画曾被列为画家十三科之首,如溯其源,自魏晋时代顾恺之以来,至今已越一千五百年,源远流长,群星璀璨。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多种表现技法,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的传统。古往今来的画家几乎无一不是以临摹为手段而登上艺术殿堂的。不仅初学绘画者应从临摹入手,即使有成就的中年画家也大都从这里得到过巨大收益。

  颜景龙也不例外,学画山水伊始,就是通过用毛笔墨线去勾勒临摹优秀作品的山川林木、烟云瀑水,逐渐熟练地掌握了对自然各种不同物象采用不同的笔墨技巧的。他认为,古代任何一个成功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的形成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甚至毕生的努力、实践、探索、追求的结果,而通过临摹,便可在最短时间内吸取别人的精华和研究成果,这无疑是条十分有效的捷径。他的体会是,临摹不仅不断地增强自己的造型能力、笔墨技巧,也不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品位和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临摹为他日后的写生和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当代山水画家几乎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颜景龙的独特性在于,他不仅年轻时走的是这条路,起步于临摹,得助于生活,立身于创造。而他在走向老年之际,其山水画已风格独树更趋完善之时,却又重新回归传统,下大力气于临摹。这种“学而不知老将至”的精神,使他临摹的作品不是意临,而是原大尺寸的精临,力求与原作肖似逼真,毫不含糊。他重新临摹宋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进一步体悟以宋代画家为代表的古典写实传统;他再次临摹元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深入地领略元代以后日渐发展的以文人

  画为代表的写意传统。两种传统都源于古代画家植根生活的艺术实践,也都在晚清以来因袭模仿的风气中失去了活力。不过,有一位画家与他们不同,那就是石涛。他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缘于此,颜景龙临摹石涛山水最多。他要从他的作品中仔细领会,他是如何践行“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可见,颜景龙对于传统是有侧重有选择的学习和临摹的。他对龚贤的兴趣,是因为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明人,我曾师法”(《黄宾虹画语录》)。他也洞见李可染创立的重墨山水新风,无疑也是在龚贤积墨山水基础上的发展。

  传统是一个宝库,你所需要的,它里面都有。颜景龙60岁后又回归传统,已不再是早年的“师古人之迹”,而是真正做到了“师古人之心”。对传统形成了分析、选择和取舍发扬的独特视角,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我蠡测,他的山水画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画历来有“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清末以来山水画陈陈相因面貌的出现,其重要原因是没了“师造化”的精神。师造化,古代画论多有阐述,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用心看和用心体会;二是一面看和体悟,一面描绘,即“写生”。

  千余年来,中国山水画艺术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原因是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坚持师法造化的原则。如五代荆浩面对太行景色,“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知其真”(《笔法记》)。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卷》中提倡看“真山水”,“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元代黄公望“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写山水诀》)。明代董其昌说:“朝圣看云起变化,可收入笔端。”又说:“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画旨》)至于清代石涛在《黄山图轴》上的题字“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以及见于他《画语录》中的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更为大家所熟知。

  不仅古人,还有今人李可染于20世纪50年代多次外出写生的创举,使自己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进程。稍后的傅抱石带领“江苏国画工作团”经历了两万三千里的写生征程,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有现实感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等等。山水画史表明,古往今来的画家在弘扬传统山水画的过程中,都是紧紧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推动中国画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实践。

  颜景龙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传统,但他没有像李可染、傅抱石一样舍近求远地外出写生,而是以他家乡太行山脉为写生基地。多年来,他走遍了太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对脚下那厚沃的黄土高原和举目无尽的太行山川,有着深深的爱恋。他反对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式的写生,每年无论工作再忙,他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深入山区腹地,以超人的毅力坚持对景写生,一坐就是一天,一画就是几个星期。他不但重视深入观察对象和自然,更主张体悟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发现更深层的内蕴。他在写生作画时,很重视真实性、深入性,选择的是实写型的表现方法,既注重“以线立骨”表现山石丘壑、树木云水等物象的生存状态、形体结构,又强调“以墨为韵”呈现出太行山水的浑然和厚实、空灵和邈远,目的是为了将神奇而美丽的太行的美感悉收笔底。

  他不懈地写生,写自己熟悉的太行,也写各地的名山大川。在写生中,他致力于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同时,他也用心于如何在实写中,充分发挥笔墨情趣,把传统的绘画精神以及审美格调,体现在自己的写生作品中。因之,他统摄画面的意境、气象、神韵、色调,乃至笔墨效果。都有暗合于传统,又不接近任何前人的面貌。

  颜景龙是学院派出身,接受过严格的写实风格的造型训练,十分熟悉如何把西方造型观念融合到中国画中去。他又问学求师于贾又福先生,对传统下过很大的功夫,临摹过范宽、龚贤、石涛等作品,无论气象、笔法,力求毕肖,但他最倾心的还是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和石涛的“我自用我法”。

  颜景龙的作品主要写太行,他勉励自己“要重铸太行的精魂”。他所以钟情太行,一方面太行是他的家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是太行之子。更重要的是太行被誉为中华第一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八百里太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沉雄,巍巍太行,群峰逶迤,塬峦广厚,如铜墙铁壁,让你感受到太行及其儿女们顽强抗争和不屈的精神。作为当代艺术家,颜景龙属于有崇高责任感的那一类型,他渴望用自己的艺术画出太行之魂,振奋民族精神。太行魂激励着他在生活中、在艺术中奋进;他也在描绘和赞颂太行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太行这个题材,从事这方面的创作,积累了许多表现太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画作。

  欣赏颜景龙的作品,有竖幅,也有横幅,有斗方,也有巨制,总觉得无不苍厚拙劲、深沉大气,无不以写生方法求景真境美,以切身感受在写境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融入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太行山川丘壑的雄伟多姿。他在构图上不求奇险,总是平中见奇,充实饱满;他仍然以线立骨,用线笔笔中锋,然而笔法更加荒率恣肆,皴斫多于勾勒;他仍然重视结构,更加注重西法写实与传统写意的结合,用墨则在运用黄宾虹“七墨法”以表现丰富的空间层次上尤为卓绝。实际上,以笔墨服从于状物才是颜景龙太行山水最本质的追求。也唯其如此,他才挣脱了明清以来平面化、共性化的笔墨符号,充满个性化重现了太行的自然生态和精神力量。颜景龙在不断推出以太行壮美风光为母题的作品中,表现出日益高涨的创造力,其气势撼人的朴厚风格也更加成熟。

  综上所述,颜景龙是一位理性的中国画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艺术的继承研究与创新光大是十分自觉的,是充满深情的,也是经过深入思考的。在中国画领域矢志于推陈出新,是颜景龙毕生的追求和信念。李可染到晚年说自己“七十始知己无知”,还自称是“白发学童”,颜景龙说自己才60出头,决心以李先生为楷模,从头再来,老老实实地做学问,脚踏实地地从事艺术实践。他重新临摹,为的是“入古人神髓”,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他坚持写生,为的是“出古人头地”,以最大的勇气突破传统,使自己的作品与前人、与他人的创造拉开距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始终既尊重客观自然之美,又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太行之美和写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统一,是颜景龙创作最鲜明的特色。他作画时善于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修养和笔墨蒙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画面意境的完美表达。PR

篇九:《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名词解释:

  文人画:是士夫文人“独抒胸臆”的作品,是朋友之间或官场应酬式互相表露心声的“载体”,诗书画三位一体是文人画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文人画:即文人士大夫独抒胸臆的绘画审美标准。

  画分三科:道释人物科、花鸟翎毛科、山水科。

  印象派:莫奈《日出。印象》印象派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当时的物理科学对色彩的研究已经取得新的进展,人们对色彩构成的原理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各种对于色彩表现的实验便应运而生了。

  巴洛克:巴洛克一词本与建筑无关。18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用这个词来指称在1600年前后取代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那种风格,具有讽刺、贬斥之意。完全突破了文艺复兴式严谨、和谐的法式,在审美趣味方面,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罗可可:罗可可翻译成法语的意思通常用作室内装饰的材料。它不仅更加彻底地放弃了古典主义的设计理性,而且也把巴洛克肆意放任的布局方式置之脑后,把巴洛克的趣味引向一种纤巧、琐屑、温情、柔媚。

  雕与塑:雕是在一块完整的材料(石头、木材等)上,根据作者创造艺术形象的需要。逐步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丢掉,最后只剩下作者所需创造的艺术形象。塑是指作者根据艺术构思,用泥土或陶土等可塑性材料,以不断添加的方法塑造出所需要的艺术形象。

  架上绘画:是一切在画架上绘制的画的总称;同事又称为画室绘画。

  简答:

  艺术起源于劳动-学说的主要理由是?

  劳动起源于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劳动起源于人的劳动的学说是基于恩格斯对劳动与艺术创造的分析。人的劳动实践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人类通过改造物质世界的各种生产劳动,完成了由猿猴到人的生理转变,成为直立于大地上自由行走的特殊动物;劳动又使双手更加灵活,并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最终,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的审美意识。因此,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写道: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歌德节奏恰恰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说揭示了艺术创造与人的生产劳动的关系,艺术表现的题材内容反映的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艺术语言的主要作用?

  1艺术语言的重要作用是创造艺术形象,或者说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2艺术语言的作用还表现在艺术语言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上。

  《簪花仕女图》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主要艺术特点是?

  盛唐时期,周昉;取材于贵妇人有限的生活,画面共分四段,是采花、赏花、散步和戏犬。画面通过盛开的辛夷花,贵妇人身披的薄纱上衣透露了暮春时节一股暖意,暗示了画面的时令特征。这些贵妇人都是盛妆,衣饰华丽,色泽鲜艳,面容修饰入时,充分展现了锦衣玉食的奢华的贵族气度。同事通过春天里的不同场景活动,特别是通过对贵妇人们一种懒散和略带惆怅的举止,强烈刻画表现了封建社会贵妇人特有的那种孤寂的内心世界。这幅作品的技法也很成功,线条勾勒轻柔含蓄,有很强的质感表现力,设色相当艳丽而典雅,也具有富丽堂皇的风格特色。

  肖像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指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的绘画样式。一般来说,绘画总离不开人的表现,但是只有将真实的、具体的任务作为主要的描绘对象,并通过对人物外在容貌、体形、情态、服饰以及背景等的描绘,从人物形象的表现中传达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与情感时,对人的描绘才能称得上成为“肖像画”。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

  三彩是唐三彩的简称。它是一种低温色釉陶器。所谓三彩,并非指只有三种色彩。实际上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常见的色彩是以黄、绿、白为主,也有深绿、翠绿、褐色、棕色、蓝色等。这类陶器盛行于唐代,故称这类釉陶为唐三彩,它主要用于随葬品。

  《最后的晚餐》的作者?表现内容?

  达.芬奇,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犹太民族的主要节日)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

  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永乐宫壁画是什么时期、表现宗教题材?属于的绘画技法?

  唐朝时期,表现道教题材,在表现技法上与唐代壁画相比,有更多的程式化特色,显示了线描和重彩设色的形式模范性。这些规范性后来一直对明清的宗教壁画起着指导作用。

  文艺复兴三杰是?各有什么代表作?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再现具体真实的生活形象,美术家比较客观地描绘生活,并力求细节刻画的准确性,塑造出惟妙惟肖的形象,给人以深入其境之感;2现实主义美术虽然注重忠实地再现生活,但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生活;3现实主义美术,主要是客观地再现生活,但也不排斥艺术家的感情和表现性因素。

  论述:

  表现主义艺术?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赏析范宽《谿山行旅途》?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谿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试述齐白石的艺术之路?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赏析达芬奇《蒙娜丽莎》?

  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人们对那微笑进行了种种猜测: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感伤的微笑?是内在的快乐的标志?是处女的童贞的表现?那微笑仿佛是这一切,又仿佛不是这一切。它的诱人之处,全在于那微笑的神秘莫测和令人倾倒。

  后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论述文与质的关系?

  子贡认为:文与质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质是内在的本质,文是外部的装饰。如没有文饰,君子与粗俗之人就没有区别。文与质是毛与皮的关系,文是质的表象,质是文的内涵,似乎与孔子的观念有一定出入。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般认为,文与质作为审美范畴在文艺领域里的影像和作用相当之广之深的。然而,文与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紧密相依,也不是一开始就达到这样的理论高度。相对而言,人们对于文的认识要先行一步。这是因为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文是和美最先结合起来的缘故,气候才引发了质与善的结合。文与质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平衡的,虽然它们有着不同之处,却也有着可以转化之外。按照扬雄的说法,先文后质到先质后文是可以转化的。他仿照《周易》中来说文质的关系变化: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文质融合统一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但是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

篇十:《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节基础知识课。学生进入五年级,对简单

  的美术常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适时地补充一些美术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

  美术中的奥秘,这也是提高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

  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辑中,我们不但注重了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

  加强了欣赏的分量。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

  一知识概念,学习巧妙地运用比例。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使

  学生初步建立比例设计意识。

  (三)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应会: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

  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

  物品。

  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五)

  学习材料

  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

  二、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

  是形式美法则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例知识在美术中的运

  用。

  (课题)

  开门见山让学

  生明白本节课

  的知识点。

  新授课

  (欣赏部

  分)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

  例的。

  小组讨论:

  1.

  观察这幅作品(教师将

  图片进行处理,首先展示

  给学生的只有山的图像)

  后请把其他部分放在合理

  的位置(人、马等)。

  通过游戏,学

  生了解中国画

  中比例运用的方法。

  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作品叫《溪山行旅图》

  2.

  说出你的理由:

  画家为了突出表现大山高

  (课件),是宋代范宽

  耸的气势,把人物、树等

  的作品。

  相对画小。这也是我们中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

  国画中常说的丈山、尺树、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

  寸马、豆人的法则。

  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讲授部

  分)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

  为学生欣赏,提出置疑:到

  比例是“艺术之母和

  女王”,于是他把人体

  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

  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

  例。(课件)站立时人

  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

  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

  底什么是比例呢?

  通过分析,学

  生了解到比例

  关系随处可

  见,从而引发

  他们思考比例

  的定义。

  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

  例变化。

  师答疑:最早见于数学,一般指长度与长度、面

  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

  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讨论部

  分)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

  最合理的、最美的呢?

  怎样才能使比例的美感

  更突出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

  下。

  合作讨论:

  看书中的巴黎圣母院。

  通过讨论寻找

  比例的变化,请找一找比例的变化,可

  初步接触黄金

  以用尺子测量一下并算出

  比例。

  比率。

  游戏(以个人为单位):

  1.

  自取书本或纸张。

  2.

  用尺子测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

  大家找到的这些比值都

  十分有趣。下面我们再

  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

  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总

  结

  A4纸:1:017通过自己的测

  量,初步了解

  黄金分割比例

  的知识。激发

  学生继续探究

  的兴趣。

  谁能从中发现秘密。(根

  语文书:1:0据学生数学掌握程度,教师可辅助学生计算。)

  (观察分

  析部分)

  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

  接近1:0618,这就

  是黄金分割比值。

  有史以来,黄金分割率

  这一几何比例,一直被

  人们视为揭开艺术奥秘

  的钥匙。

  分组讨论:

  通过学生动手

  参与,对比例

  产生浓厚的兴

  趣,从而对下

  面的制作充满

  信心。

  1.

  看哪组找到的陶罐上的比例最多,并能说出是哪

  部分和哪部分的比。

  2.

  这个瓶子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双耳瓶》,其装饰运用

  了红、黑、黄3种色彩,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优

  美的陶瓶。

  形成一个黄褐色的色调,不仅协调,而且有浑厚、华丽之感。

  《磁州窑叶纹梅瓶》,在

  风格上,矫健挺拔,简洁

  深秀,而且气魄雄健。

  学生练习

  谁愿意来给大家画一个

  具有比例美感的陶罐?

  学生绘画,老师发现问题

  通过学生现场

  及时纠正。

  展示,发现问

  纸张对折时,要注意比例

  题及时解决,的运用。如瓶口为3厘米,为后面的练习

  在画时就要画一半的值,中避免问题的即15厘米。而瓶高与

  出现打下基

  宽的比也要注意,如高10础。

  厘米宽6厘米,在绘画时,就要画高10厘米,而宽要

  作业要求:

  通过学习比例的关系设

  计一个美观的花瓶。

  1.造型优美,比例合理。

  2.

  花纹线条流畅。

  3.

  带有一定的艺术性。

  他评。

  师评。

  画3厘米才行。

  评价

  自评:从比例关系入手,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设计二

  教学程序

  导入

  教师活动

  欣赏《溪山行旅图》,谈谈

  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

  学生初次见到此

  设计意图

  将对作品的最初

  感幅作品谈感受:有

  受与教师提示

  后的山、有树、有瀑感受相对比,使学生初步认识

  提示:既然画名叫《溪山行

  布。

  学生细致寻

  旅图》,山、树、瀑布等景

  细观察后会惊奇

  物都找到了,那队行旅你找

  地发现感觉和第

  到了吗?绿树丛中的亭台

  楼一次不一样了,好

  阁你找到了吗?当你看

  到了像觉得山更高、更

  这些后再回头欣赏这

  幅作加雄伟壮观了。

  品,你的感觉还和以前

  一样壮美、气势磅礴、吗?找个适当的词来

  形容一雄伟壮丽等。

  下这幅画。

  到比例的作用。

  小结:这幅作品是我国宋代

  著名的画家范宽绘制的,它

  高2063厘米,宽1033厘米。通过对山石、树木、人物的大小对比,在方寸间

  收录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这都源于人们意念中的比

  例关系。在中国画中早就有

  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

  说,这也是对绘画比例的概

  括说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解决教学

  看书第8页,通过文字介绍

  阅读书上对《维鲁

  重点

  了解人的比例关系。

  维斯的人》的介

  了解比例关系在

  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结:除了书上提到的比例

  绍,了解人体的比

  关系,人体还存在着其他的例关系。

  比例关系,这些内容留到我

  们课下来研究。

  提到比例知识不得不提到

  黄金分割比,将这种比例用

  于学生阅读书上的小资料可能不完

  全理解,给每个学

  通过实际操作,学

  生清楚地认识黄

  金比。

  造型是非常美观的,因此

  生发一条彩线,跟

  而得名。

  老师一起找到黄

  金分割点。

  (给学生准备的在美术中黄金分割比是一

  个近似的比值,约为2:3,把彩线平均分成三份,在三

  分之一处作一个标志,这个

  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

  在生活中这种比例关系经

  常出现,如我们用的书,它

  的长和宽的比例就接近黄

  金比。不信大家就亲自量一

  量。

  想想身边还有什么物品具

  有黄金比?

  解决教学

  欣赏国内外的古瓶。

  难点

  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

  在它身上找到黄金比吗?

  作业本、杂志、手

  提袋、窗户、画框

  等。

  学生有选择地欣

  赏作品,并用手中

  的工具测量。(这

  时学生的测量可

  能只停留在外轮

  廓的长利用课件分析。

  提示几条线,如瓶身的高

  度、瓶颈的高度,瓶口的宽

  度、瓶颈的宽度,瓶身的宽

  度、瓶底的宽度等。

  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

  比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

  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

  在和宽上。)

  学生分组研究,寻

  找更多的黄金比,激发学习兴趣。

  寻找周围的黄金

  比。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出精美的比例。

  学生测量。

  彩线可以跟书的长度一样,以备后

  用。)

  黄金比的左右。

  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

  金比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

  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美

  的享受。

  这些装饰纹样都安排在花

  瓶的什么位置?

  这些花纹分别安

  排在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处。

  学生利用所学知

  识完成作业。

  对所学知识进行

  实践。

  我们今天学习了比例知识,下面同学们就利用所学知

  识来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吧!

  课堂评价

  外形美

  装饰美

  创意新

  学生按类型进行

  评价。

  把自己的作业安

  排在相应的位置。

  学生对自己和别

  人的作品进行评

  价。

  课后作业:找出法国巴黎圣母院的黄金比

  找出人体的黄金比

  测量你的头长和身高(设头长为1)比值

  测量你父母的头长和身高(设头长为1)比

  值

  找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具有黄金比

  设计三

  教学程序

  游戏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在实际测

  量活动中感受

  人体比例的奥

  秘,从而激发

  组织学生做测量身高的游戏。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

  前直立站好,并将两

  臂伸开。再请两名学

  生

  对这位同学两臂

  间的长度进行测量,教师出示活动小人教具,演示

  人在伸展四肢时的比例变化。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两个游

  戏说明人在伸展四肢和立正

  时,应当是圆形和长方形的比

  例关系。

  从游戏中我们发现生活中蕴

  藏着许多比例关系,那么有没

  有一种最完美的比例呢?

  了解黄金

  出示课件,直观演示黄金分割

  分割比

  比的关系。

  看一看这个长度与

  身高的关系。

  观察活动小人的比

  例变化。

  他们探求比例

  知识的兴趣。

  学生观察线段的分

  割初步了解比例

  变化及比例关系。

  的知识。

  具体分析

  1.

  指导学生观看书中法国巴

  黎艺术作品

  圣母院的图片。简单介绍哥

  特中的比例

  式建筑特点及巴黎圣母院

  的建知识

  造背景。

  2.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欣赏我

  国宋代范宽画的《溪山行旅

  图》。

  简单介绍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学生观看巴黎圣母

  院感受巴黎圣母

  的图片,并用尺子

  量院的比例美

  正面每一层的高

  宽比感,学会欣赏

  例。测量之后会

  发现建筑美。

  它是按黄金分

  割比设计的。

  1.整体观察这幅画

  的通过欣赏体会

  气势。

  中国传统绘画

  2.

  局部观察画中的作品中的比例

  山、石、树、人的比

  运用,并感受

  例大小,分析画家这

  绘画作品中的样画的目的。

  分析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

  都中的比例

  运用了黄金分割比(近似

  运用

  值),现在请你来找一找。

  比例美感。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学会发现生活

  例美。

  说出自己看到过的具有比例美感的物

  中的美,感受

  生活中的美。

  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合

  分析古瓶

  指导学生分析古瓶。

  的设计过

  程

  利用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方

  法,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

  力及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小古瓶图片,演小古瓶的各

  作探究(每组有一

  张部分结构:瓶口、瓶底、瓶古瓶的图片):

  颈、瓶身。

  1.

  动手量一量古瓶

  的各部分尺寸。

  2.

  古瓶的造型是怎

  样的?(可以从瓶

  口、瓶底、瓶颈、瓶

  身等部位去观察、分

  析。)

  3.

  研究古瓶的图案

  设计。

  4.

  研究古瓶的色彩

  搭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适

  当补充。

  配。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根据自己的喜好,设

  计一个具有造型美、比例美的花瓶。

  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花瓶设计。

  培养学生的造

  型表现能力。

  通过学生评选

  优秀作品,进

  一步提高他们

  的审美能力。

  评价

  组织学生举办小型花瓶设计

  展。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花瓶展示在黑板上

  或教室周围的墙壁

  上,互相参观。

  学生评选出具有比

  例美感同时造型又

  美观的设计作品。

  教师将学生评选出来的优秀

  作品装裱画框以示奖励。

  培养学生珍视

  艺术作品的意

  识。

  知识拓展

  出示课件,播放介绍古瓶的资

  料。

  观看古瓶的介绍资

  料。

  激发学生课下

  进一步探究知

  识的热情。

  (二)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在学生分析、欣赏时,要注重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发现、探究的关系。这

  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对于黄金比例知识,教师要讲授清楚。而在生活中的运用则

  要多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用比例知识去分析物象的习惯。

  在制作花瓶时,教师要把瓶子的结构讲清楚,以防止学生盲目地制作而忽略

  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三)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制作对称的花瓶基本上运用对折的方法。先画出花瓶的一半,这就很容

  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教师可以用演示的方法,为同学讲解在对折(一半)

  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评价

  (一)

  是否对美术中的比例(包括黄金比)有正确的认识。

  (二)

  能否运用比例知识分析物象。

  (三)

  能否运用比例知识制作比例合适的花瓶。

  (四)

  能否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篇十一:《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乔耳画评:范宽的“溪山”

  “行旅”与“自然之法”

  ——评国画《溪山行旅图》

  乔耳

  你讨厌散淡无聊的中国画,你讨厌单调乏味的山水画,你甚至不屑于对这些远古的人类行为遗迹点上一键,弄明白它们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但你偶尔一次按错了键,跳出一个古人画作,你在关闭它之前不得不瞥上一眼。你却猝不及防地被它的千般磅礴气势,万种耸天豪气,浑然天成一色,罕见登峰造极给震住了,给“洞穿”了,停下了你忙碌的思绪,凝固了你紧张的节奏,游离了你富华的场境,置身于这幅画的物质形式之中上,沉迷于这幅画的意境意象之中。

  你越看它越觉得它像个古画,你越看它越觉得它像个现景。你告诉你自己说它是写意,你又纠正你自己说它是写实。具有如此强悍之力穿越历史向你奔来的古画,就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图1溪山行旅图

  也许我们曾经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比如《图书馆》前停下我们匆匆而行的脚步,震惊而后沉思。那作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直面天才及其杰作的强烈冲击,并沉思人性的高贵与卓越,惊叹人类作品的超拔与永恒,喟叹我们中华民族的自惭与形秽。然而当我们面对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时却突然获得了民族自尊,突然醒悟天才及其创造力也存在于我们的族类我们的血脉以及我们的生活世界。

  像其代表作品《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一样,在《溪山行旅图》中,山岳与流水是主题。而且那山岳是巍峨、壮丽、垂直、裸岩之山;那流水是激越、宛转、清澈、明朗之水。《溪山行旅图》像他的所有山水画,人、人造物比如建筑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而又小的点缀,比例不足整个画幅的百分之一。建筑也只不过是彼情此境之中一个微渺隐约的组分,比例不足整个画幅的百分之五。因此人类及其创造物(那怕它是而且经常是顶尖级庑殿顶的皇家庙宇)似乎总是大自然的附属品。这正是所有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美学原则。但正是这至于山水渺小些微的人类,同时又是其山其水其情其境的共在者,见证者,选择者,传播者,比如画面包含的行旅者、建筑者、欣赏者。然而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自身能量大小,是童子走卒也好,是高僧泰斗也罢,都指向“大自的遵从者”的角色定位。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画家会如此默契于这样的主题并如此坚守于这样的价值?我们认为,“大自然遵从者”的绘画哲学缘于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社会倾向。从积极方面来看,懂得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和生存智慧,也是其效度颇高的生存经验。法国一著名建筑师杜安迪有次谈及武当道教建筑时这样表示:“中国的很多山地建筑都是与场所对抗,而武当道教建筑却是个例外,它们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从消极方面来看,习惯对自然环境苟且适应,是中华民族的恒常系数和全民惰性,也是其技术颇低的生存样态。正是因为我们这样的弊病或者我们生活世界的技术欠缺,导致我们的生存困境与民族危机——在古代的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经由对环境的改变即技术而更加有效地发展自己,而是经由精英(文化的、政治的)引导而改变对环境的看法。我们的行为及其后果恰如这段话所指涉的生存样态那样:“西西里人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坐着度过的,那么几千年后考虑考虑做把舒适的椅子应该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他们坐石头、土块、箱子和其他任何东西,可就是不坐椅子”(巴顿)。

  我们要强调的是,传统山水画的“大自然遵从者”价值追求,体现我们民族最大优点和最大缺憾。

  虽然《溪山行旅图》的出现是传统山水画美学的一大硕果,它是从头到尾的风雅,用材(山、水、树、屋、人)恰当,态度庄严,长于水墨技艺;虽然他只消在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中搜索一下(常往来于长安与洛阳之间,其作品多取材于自己熟识的关陕一带山水)就能为他的艺术之笔找到极好的材料;虽然山体外部的细节给了他宝库;虽然他的山再高再险,都有人迹有建筑(人有旅

  人隐者,屋有庙宇亭轩),但它对自然原型的选择和强调同时指向中华民族在崔嵬地貌之下强大地理之上展布的惰性生存样态。这种生存样态对应自然主义之法和专制型权威。而重重束缚下的思想谈不到什么个性、真实性和生命,以至于我们国画中的人物总是些佝偻的变体而不是那种昂扬的本形,以至于我们国画总是自然丰满,实证缺乏;山水典雅,人物笨拙。那自然的丰满指向自然之法的强大,那人物的笨拙指向实证主义的羸弱。我们根据认知的规则、程序对《溪山行旅图》实施观察,以期以解释性研究来完成《溪山行旅图》的逻辑扣除。

  虽然《溪山行旅图》的艺术性极高,而且庄重、严肃,范宽等实在画家在其山水画中还是不合理地寻求从“是”(比如客观存在的地貌)中推出“应当”(比如人类至于山水的极其渺小或者山水至于人类的极其浩大,以及山水的不可驾驭性),即通过推理从观察到的自然事实中获得规范的价值(环境主宰人类命运或者人类命运从属于环境)。他们往往认为宇宙和人类社会在某个规则/神的统治之下,这个规则是普适的不变的。在我们对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重述中,我们想强调的是,体现在画家该作品中的自然法的规范性结论,并非基于人类或其他自然的观察,而是源自我们的这位北方画家对所有人类不证自明的善的沉思性领会,也源自通过体验其个人天性和私人偏好而获得的实践性理解。并且他基于在自己生活世界观察到的规律发现新知识(建立和修正理论),经由探索性研究,完成逻辑引入。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之所以在完全意外之下遭受《溪山行旅图》的强烈“洞穿”,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它包含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四大对抗:万仞高山对抗窄小水平、激越奔流对抗亘古石峰、蓬勃植被对抗粗砺岩巅、宏大山水对抗渺小人物。实际上任何一幅画作如果能准确地表达了其中一种对抗就可能成为不朽之作,而《溪山行旅图》却将四种对抗都表达到了极限。

  非但如此,它同时是四种“法”即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托马斯·阿奎那)巧妙结合而形成的庄严思想体现的具象表达。在画家自己的时代里,他的族类他的国家往往认为自己受这四种法律的支配和调整。

  范宽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因为性情宽厚,人称范宽。他“喜画山水,初学利成,继法荆浩”。但这并不能满足他深层此的心理需求,深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便住到终南山和太华山中,师从自然,“脱去旧习,对景造意,写山真貌”,产生了一种完美风格,其山、水、人、物纯粹、精雅、朴素却又无与伦比,和关同、李成一起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

  表人物。他的主要山水都是描写北方壮美山景。其笔下山水画所独具的雄厚壮丽的非凡魅力实际上是其基于其人格而对原型的选择和复述、修正和强调的结果。经由范宽,中国的历史、文化、水墨山水画因此被具象化、人格化、心理化。而至于《溪山行旅图》,我们的研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道德价值即具有了一种宇宙与人类社会的目的论的预设,比如经由时间的沉淀,《溪山行旅图》已经具备了理想化上层阶级的行为,提供社会行为范例,激发如何渡过昂扬生活、庄严地运用权力和热情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范宽他们认为世界尤其是社会,是有一个终极目的的,这终极目的指向社会前进所朝向的某种完美状态(比如人类与环境的友好共在)。当然至于真正的、天才的作者,其创作的目的既是让传播接受者获得新经验,又是在表达自己的热情,即自己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作为推广人们所渴望的善的工具,经由对内在的外化自己的画作被天才作者看成一种必须品——它不仅给那些为公共利益工作的人一种指导,而且控制了那些可能在道德上离经叛道的人们比如亵渎自然者。

  我们知道,艺术的目的在于模仿,无论绘画、雕刻、舞蹈、文学、建筑以及音乐,都是尽可能相像地模仿自己看到或者感觉到的事物。传统赋予了范宽水墨山水的技术背景和文化心理,他遵从了他社会价值,掌握了绘画技艺,开始对原型进行选择。这里的创作原型包括自然的、人为的。而原型选择不但表现在选择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在选择技艺上的差异。根据作者对原型接受程度的高低,接受可划分为原型接受、选择接受、创造接受和移转接受四种。与之对应的作品因此就分为四种:与原型接受对应的作品是原型文本,与选择接受对应的作品是选择文本,与创造接受对应的作品是创造文本,与移转接受对应的作品是移转文本。作品的四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即从原型文本→选择文本→创造文本→移转文本是历史关系,这个序列对传统的承载量依次递减,对技术的创新度依次递增,在文化序列上表现为发展。从移转文本→创造文本→选择文本→原型文本,是逻辑关系,这个序列对传统的承载量依次递增,对技术的创造力逐渐递减,在文化序列上表现为倒退。(冯林)我们认为,《溪山行旅图》属于移转文本,它涵构了原型文本、选择文本、创造文本的所有特质,并向传播接受者强调了独立自我对于环境的认知。

  在这幅画里,画家已经达到了目的,他让千百个观者,尤其是北方观者重新燃起自然之法的敬畏之心,对北方对山河对旷野的追思与向往,回归与惆怅。

篇十二:《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

  宋夏金元的文化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四书集注》构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它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促成这一可能性的主要原因是()A.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理学走向成熟

  B.《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

  C.朱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

  D.《四书集注》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2.朱熹和陆九渊自鹅湖之会后,直到陆九渊去世,中间十七年,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两家的门人,亦常彼此往来问学,有的先朱而后陆,有的先陆而后朱,有的可立于两家的门墙。这说明朱陆两派()A.思想内容相同

  B.修养方法相同

  C.思想本质相同

  D.哲学思想相同

  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阳明心学”时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下列能佐证汤因比这一观点的言论是()A.“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B.“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D.“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4.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A.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B.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

  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D.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

  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1/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A.科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B.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

  C.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D.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

  6.宋代一些史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这种观点()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

  7.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A.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

  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D.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8.宋代佛教云门宗僧人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提出了“孝为戒先”的重要命题,说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契嵩这一主张意在()A.说明儒佛思想内涵相同B.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

  C.争取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

  9.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辞官养亲。这说明宋代()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家庭伦理取代政治伦理

  C.儒家主导三教融合D.意识形态渗透官僚政治

  10.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A.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

  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

  11.宋代理学家虽以抨击佛、道为己任,但又不得不汲取大量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这旨在说明宋代理学()2/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A.陷入发展困境,急需改造复兴

  B.重视伦理学说,强调哲学思辨

  C.抨击佛道思想,探讨宇宙本原

  D.汲取佛道思想,创新儒学体系

  12.他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由于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这里的“他”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13.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入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的削弱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C.程朱理学的影响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4.《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对这一材料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①毕昇发明了木活字

  ②木活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

  ③北宋印刷术较落后

  ④毕昇是中国印刷术的创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A.唐代己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

  B.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久远

  C.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

  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方

  16.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该作品表明()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

  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3/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材料解析题

  1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科技文化。

  (1)填写下列表格中字母的内容

  朝代

  汉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造纸术

  __A__

  __B__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__C__

  瓷器、炼钢技术的创新

  《周髀算经》

  《史记》记载了上至__E__,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通》

  汉代经学

  儒家文化圈形成

  __H__

  科技发明

  科技著作

  史学发展

  儒学文化

  《缉古算经》

  《梦溪笔谈》是__D__体裁的科学著作

  《天工开物》

  《资治通鉴》的体裁是__F__

  《文史通义》的作者是__G__

  王阳明心学

  (2)阅读祖慧在《沈括评传》一书中叙述内容,回答问题。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其“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在律历方面的成就是什么?结合沈括所处时代,分析其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4/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8.中学与西渐

  学习与研究儒学,在搜集与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与解释。

  (1)材料一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直接证据?请说明理由。

  (2)

  依据材料二,儒学在宋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孔子形象?

  注:《中国哲学家孔子》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是17位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和若干中国学者的合作成果,也是1600—1700年间,在耶稣会适应政策下产生的最高学术成果。书中的孔子雕版画,作画形式借鉴了欧洲17世纪的肖像画,孔子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欧式的。

  ——据(美)孟德卫《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整理

  5/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四书集注》为朱熹所撰,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就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朱熹把“理”高度哲学化,在此基础之上,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促使理学走向成熟,故选A项;“《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这种说法不错,但题干主要强调理学“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其着重点在于论述“理学”之“新”,排除B项;“三纲五常”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而不是朱熹,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而不是程朱理学,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天理,都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思想内容不相同,排除A项;朱熹修养方法是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内心反省,修养方法不相同,排除B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哲学思想不相同,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题干中“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反映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即“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王阳明的“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说的是“物”和“理”存在于内心之中,是由“心”所派生出来的,故选A项;“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的观点,而程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B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是南宋陆九渊的观点,排除C项;“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由材料二程如佛门般“坐禅静虑”,心学受禅宗的启发和理学家语录中的禅宗风格等信息,可知儒学发展中受到了佛学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中理学言行中的佛教痕迹说明其吸收而不是排斥佛教,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儒学受到佛教影响,但两者还是各自独立,并不是融合为一,排除C项;西汉武帝以后,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表明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影响到了传统科技研究,故选B项;沈括用理学观念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科学的观点在理学中的应用,排除A项;理学思想是唯心思想,没有依据客观规律,排除C项;开启北宋理学之源的是周敦颐,排除D项。

  6/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6.【答案】A【解析】由材料“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可知,该观点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一些史家重义理的特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其轻利的特点,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题干述及了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并且当时的士大夫都赞扬他的做法,并且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反映出北宋初年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范仲淹的行为受到当时士大夫的赞扬,没有论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现象发生在北宋初年,朱熹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北宋五子”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即儒学运动没有遭受巨大挫折,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并且认为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这说明契嵩援儒入佛,借儒学宣传佛教,故选B项;儒佛思想内涵是不相同的,契嵩只是借儒学宣传佛教,排除A项;材料强调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不涉及统治者的支持问题,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借儒学宣传佛教,体现不出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官僚政治受到了儒学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影响明显,“养亲法令”颁布体现了社会思想对官僚政治的影响,故选D项;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取代政治伦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三教融合,排除C项。

  10.【答案】C【解析】南宋在政治上的积贫积弱,因而宋代画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田园或荒寒郊野,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宁静、淡泊、超脱的心境。这显示出宋代理学“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理学精神的影响,故选C项;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两宋时期出现了话本等文化,和文人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南宋相对北宋,君主专制没有明显强化,排除B项;绘画素材仍然是风景,没有体现世俗生活,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材料“汲取大量佛、道思想……创成新儒学体系”,体现汲取佛道创立理学,故选D项;陷入发展困境,急需改造复兴是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重视伦理学说,强调哲学思辨是理学的特点,材料没有反映它,排除B项;抨击佛道思想,7/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探讨宇宙本原体现不了汲取、创立,明显比较片面,排除C项。

  12.【答案】B【解析】题干“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由于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体现了朱熹的道统论思想,故选B项;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是基于其重情孝亲精神;宋代后批判观点占上风,是受到程朱理学忠君观念影响,故选C项;宗法观念是随着宗法制度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而产生的观念,也可称为宗法意识,如亲亲尊尊、男尊女卑、忠孝观念等,材料对伍子胥评价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孝亲到忠君的变化,这都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只是不同时代基于其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宋代后批判伍子胥不忠是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木活字是元代农学家王祯所发明的,不是毕昇,故①错误;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毕昇曾经研制过木活字,只不过没有成功,所以木活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故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不能说北宋的印刷术落后,故③错误;既然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就不能说毕昇是中国印刷术的创始人,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5.【答案】C【解析】“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表明这一发明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故选C项;唐代运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印制佛经,不是活字印刷术,排除A项;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的是纸的发明,不是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是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理学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追求平淡中和的生活旨趣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绘画领域的特点,从材料“纹丝不差……质感”可以体现,故选A项;风俗画是宋代绘画的的亮点,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该画是风俗画,但是体现不了是“亮点”,排除B项;风俗画反映生活旨趣,不代表“艺术形式”平民化,排除C项;从作品的内容上看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繁荣”,排除D项。

  17.【答案】(1)A雕版印刷术;B火药;C毕昇(写毕生等不给分);D笔记;E黄帝(写皇帝8/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不给分);F编年体或编年体通史;G章学诚(错字不给分);H程朱理学

  (2)成就:创制十二气历

  原因:①北宋前期社会比较稳定,加强集权中形成了重文的政策;②北宋前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条件③宋代理学的兴起及“格物致知”,有利于科学研究;④北宋及之前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⑤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⑥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⑦唐宋以来对外政策开放,有利于域外文化的传播。

  【解析】(1)A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唐代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C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裁的科学著作;E《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F《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G《文史通义》的作者是章学诚;H宋朝“二程”和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程朱理学。

  (2)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所学回答沈括在律历方面的成就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沈括所处时代,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分析。政治上,北宋前期社会比较稳定,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完善;经济上北宋前期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上理学的兴起及北宋及之前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对外关系上唐宋以来对外政策开放促进了域外文化的传播。

  18.【答案】(1)不同意。考古研究并没有注明该《论语》的成书时间以及作者,因此只能作为研究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直接证据。若有学生从是否正确、科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考古信息方面作答也可给分。

  (2)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将天理与人伦相联系,形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原因:唐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儒学的研习、传播遭到佛、道教的严峻挑战。经学体系既不

  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

  (3)《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孔子画像反映的是欧洲传教士对孔子形象的认识,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该书在巴黎出版,是用符合西方审美的画像对西方人进行思想宣传的一种手段。孔子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既代表了孔子在儒家学说中的正统地位,也表明了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解析】(1)第一小问直接证据,西汉出土文物,一般不能作为春秋时期的直接证据。第二小问理由,首先,根据材料一,不能体现成书时间以及作者;其次,西汉墓出土文物,尚有待科学手段进行真伪鉴定、分析。

  9/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宋代儒学进入成熟时期,发展到了哲学的新高度,提出了“理”的概念,称为“理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理学的形成,主要来自于魏晋以来佛、道思想的冲击;以及儒学者对儒学的改造与复兴。

  (3)根据材料三“比利时·柏应理”反映了欧洲人当时对孔子的理解认识;从绘画技法上,它符合了西方人的审美;从背后的建筑看,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从孔子的形象看,突出了孔子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

  10/10

篇十三:《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中

  国

  美

  术

  史

  中国历代画家及代表作品

  朝代

  画

  家

  拥有相当的写实技巧,东吴

  曹不兴

  巧将墨点改画为蝇。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西晋

  卫协

  谢赫在《画品》中谈论其“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1.出身士族家庭,擅长历史人物、肖像、道释、山川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之誉。

  顾恺之

  2.在塑造人物上,重视传神,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3.其线描如春蚕吐丝,称为高古游丝描;;

  《洛

  神

  赋图》

  《女史箴图》

  《列女传

  *仁智

  图》

  4.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悟对通神”等见解,。

  5.他的出现标志住中国绘画艺术完满摆脱了汉代的天真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

  理论

  作

  品《论

  画》

  1.

  中国绘画史上最早以画山川出名的画家。

  宗炳

  2.

  澄怀观道。

  3.

  所著《画山川序》提出“畅神”之说,其经验总结已凑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南朝

  (刘

  宋)

  陆探微

  1.擅长画道释古贤、名士肖像。

  2.他的人物画“秀骨清像”,反响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兴。

  3.作画笔迹劲利,气派连结被称为“一笔画”,4.画风精巧润媚、奇异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密体。

  1.擅长画佛像、人物,有较高的写实能力。

  张僧繇

  2.他擅长用精练的线描概括形像,“笔不周而意周”,“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成为有

  别于顾陆的“密体”的“疏体”

  。他所画人物拥适用笔简洁、形象丰满圆润、设色

  明朗的特色,有别于陆探微代表的“秀骨清像”风格。

  3.其绘画特色被称为“张家样”。1.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其主要贡献在绘画谈论方面。

  谢赫

  2.《画品》是一部较为完满的绘画评论专著,写于梁代,对魏晋以来

  27位画家进行

  《画品》

  谈论,说了然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明确提出绘画拥有“明劝告、著升沉,千古寥寂,披图可鉴”的社会作用,提出评论画家利害的“六法”

  :气韵生动、骨

  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阵营点、传移摹写。

  北魏

  蒋少游

  1.擅长建筑、工艺及书画。

  2.主持了洛阳宫殿的设计和建筑

  1.北齐出名画家,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

  2.张彦远将他与张僧繇并列,称其是“下古”画风的代表。

  1.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中亚曹国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

  北朝

  曹仲达

  2.绘画风格世称“曹家样”,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

  “曹衣出水”。这种式样大体碰到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而又融入中原画风,主要显

  示了当时中外艺术的交流交融。

  3.张、曹、吴、周。

  书法家,权门望族。

  7岁学书,博众家之所长,后将楷书和行草书推向新的高度,艳美

  《兰亭序》

  1/10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

  东晋

  南朝

  (萧

  梁)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东晋

  王羲之

  流畅,后辈称为“书圣”。《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

  《鸭头丸铁》

  《中秋帖》

  东晋

  王献之

  王羲之之子,少时学书于父亲,后学张芝,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草书著称,与其父并称“二王”。权门士族,善弹琴、书画、雕琢。创始中国式佛像的雕塑家之一。还造出纪夹纻行像,把脱胎漆器的技术运用于雕塑。其子戴颙在大型雕琢方面也有所成就。

  擅长佛道、人物、鞍马等,尤善山川,青绿山川的前驱,所作山川有“远近山川、咫

  戴逵

  隋

  展子虔

  尺千里”,在绘画史上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画家,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他奉为

  “唐画之祖

  ”。《游春图》是现在最早的一幅山川画,描述了春日田野风光及贵族在山川《游春图》

  2/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中泛舟游乐的情况。青绿着色,笔致细腻,成功的画出了广阔深远的春色。

  《步辇图》

  阎立本

  (初唐)

  初唐时期出名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虚心吸取南北朝以来的绘画成就,一世创作适

  应着唐王朝牢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唐帝国的兴盛,多次为唐太宗画像及描述重要事件。

  《历代帝王图》

  《凌

  烟

  阁功臣

  图》

  尉迟乙

  僧

  阗国人(新疆和田),善画佛像、鬼神、人物等,画风带有浓郁的西域特色,其画“皆

  《虢

  国

  夫人游

  春图》

  《捣练图》

  1.出身贵族,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

  2.他“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在仕女画上继承了张萱画风,但画家所处时代已失去

  开元盛况,表现的是中晚唐的审美感情,他笔下的妇女已由张萱作品中的欢愉转向

  周昉

  精神上的烦闷和空虚,在反响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的深度上前进一步,在此;

  3.他也擅长画宗教画,是继吴道子此后拥有重要影响的画家,风格独到,被称为“周

  家样”,他的绘画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声誉。

  (初唐)

  是外国之物象”,“奇形异貌中华罕有”,画史谈论他与阎立本齐名。

  1.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擅画妇女婴儿,尤工仕女题材。其作品于“贵公子与闺房之

  张萱

  (盛

  秀最工”;

  唐)

  2.所画贵族妇女丰肥硕体,用笔工细,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的欢欣情绪。

  《簪花仕女图》

  二人差异也

  《挥扇仕女图》

  吴道子

  1.盛唐第一大画家,被后辈尊称“画圣”,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

  2.擅画佛道、人物、山川、壁画等,他的壁画创作适应宗教宣传,作品曲折地反响现

  实生活,他画的地狱变相图,把达官贵族拉入地狱,表现了他真实的爱憎感情;

  3.在绘画风格上发展了张僧繇简括的笔墨技巧,“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地狱变相图》

  (盛唐)

  4.线描的技巧也达到新的水平,先人顾恺之的“春蚕吐丝”

  偏于纤弱柔美,而他的“莼

  《钟馗捉鬼》

  菜条”略具浑厚之意,衣褶是一种自然俊逸之感,被称为“吴带当风”;

  5.他又吸取民间画风,创出独具一格的道释人物画,称为“吴家样”

  后辈白描以前驱。,创有“白画”,《送子天王图》

  唐代宗室,作品为唐代山川第一,人称大李将军。擅画山川、楼阁,尤善金碧山川。

  李思训

  唐

  李昭道

  王维

  他画山川树石打破了单纯勾勒填色,以遒劲的笔法表现山石结构,再填以青绿重彩,华美堂皇,明显带有贵族意趣,被后辈奉为青绿山川的典范。

  《江帆楼阁图》

  人称小李将军,尤善山川,“变父之势,妙之又过”。1.盛唐时期出名诗人,又精于绘画,受吴道子的影响,擅长山川画,以破墨山川最为

  突出,称他为南宗之祖。

  2.他作画“水墨渲淡”,将诗与画融为一体,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善画山川松石,作画重视灵感和想像,多用紫毫秃笔,甚至以手摸绢素,得于心应

  于手,在自由激动的海天之恋状态下泼墨挥毫,而不是雕琢造作。

  2.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对绘画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

  唐代先期花鸟画家,擅长书法兼人物,尤善画鹤。在创作时注意以真实形象为依照,有超尘脱俗之想。

  《明皇幸蜀图》

  《雪溪图》

  《江山雪霁图》

  《绘境》

  张璪(盛

  至中)

  薛

  花

  鸟

  边

  鸾

  稷

  中唐时期花鸟画家,最擅长折枝花。在写形、赋色上都达到生动传神的地步。

  韩

  善画马,遍画宫廷御马,体态彪悍肥壮

  幹

  韦

  以描述弘大的马群著称。

  偃

  图》

  1/1《牧马图》

  《照夜白图》

  《牧放

  鞍

  马

  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韩

  最早的纸本作品。

  滉

  图》

  曹

  擅画马,曾授命画御马,美称曹将霸

  军

  杨惠之

  与吴道子是学友,早点同在张僧繇门下学习绘画,专工塑作并获取优异成就。《五牛

  2/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南唐宫廷画师,擅画人物,工笔重彩,设色灿烂而清雅,线条流畅而沉着。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

  《韩

  熙

  载夜宴

  图》

  夜宴图》是中古绘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真是描述了在政治上不得志的韩熙载尽兴

  声色的夜生活,画卷设计了听乐、观舞、休息、轻吹、贵宾酬应五个场面,画中人物

  的身姿相貌办理的自然合理,线描正确流畅,特别对韩熙载面部表情的刻画,表现了

  他沉郁寡欢的复杂心情。)

  (南唐)

  王

  齐

  翰

  擅长道释及人物,画风上“不吴不曹,自成一家”

  (南唐)

  图》

  1.徐熙

  (南

  2.

  唐)

  南唐花鸟画家,出身贵族,平生不仕。

  《勘书

  擅长蜂蝶、花果、野蔬,多取材于自然,绘画特色以

  “落墨”

  为主,辅以色彩点染,《雪竹图》

  用笔自可是不作认真描述,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艳妆华美之色迥异,另成系统,宋

  人谓之“徐熙野逸”,这种画法反响了民间士医生的审美情味。

  形式与内容做到高度

  《珍禽图》

  《珍禽

  1.西蜀宫廷画师,花鸟画家。

  以认真华美的画风图写珍奇花鸟,黄筌

  (西

  一致,表现了宫廷的审美情味,被称作“黄家荣华”。蜀)

  2.用笔极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

  图》表现了这一特色。

  南唐宫廷画师,工画道释、人物及仕女,多以宫廷之人生活为题。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描

  《宫中图》

  绘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下棋的情况,是一幅拥有情节性的肖像画,歌颂了他对兄弟谦恭

  《重屏会棋图》

  敦睦的质量。)

  1.五代山川画大师,首创了气派雄伟的以描述大山大水为特色的北方山川画派。

  2.所画山川多以太行山的真山真水为描述对象,擅以全景式的章法表现北方的崇山峻

  岭,在虚实远近空间的办理,山石树木的皴染及在笔墨的运用上较前代有明显提高;

  荆浩

  (所作《匡庐图》,描述庐山一代景色,气派弘大,结构慎重,布局上高远与平远

  结合,先以线勾勒轮廓,再以水墨衬着,画出了北方山川的雄伟壮美。)

  3.所著《笔法记》重申对真山川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提出“度物

  象而取其真”,“气、韵、思、景、笔、墨”,是我国中古时期山川画重要著作。

  《匡庐图》

  《笔法记》

  关仝

  五代山川画家,追随荆浩,擅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之景,写景概括提炼,“笔简而气

  《关山行旅图》

  壮,景少而意长”,被称“关家山川”

  。(《关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僻野深山中荒村茅

  《山溪待渡图》

  店,穿插着来往的旅客,画中山势雄奇,树木有枝无干,带有荒凉情调。)

  1.南唐宫廷画师,江南山川画派代表人物,山川、人物都能;

  2.以水墨淡彩创立性地图绘江南山川,草木丰茂,山峦明秀;

  《潇湘图》

  《

  龙

  袖

  骄

  民

  董源

  3.他的笔下既没有唐代青绿山川勾斫填色的印迹,又非单纯破墨渲澹,而是将笔与墨

  、皴与染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使用披麻皴,点子皴表现江南山川的整体感。

  (其作品《潇湘图》,画中山峦起伏,辽

  阔的景色隐现于云烟中,山坡草木以墨点兼披麻皴,是典型的“淡墨轻岚”一体。)

  1.五代宫廷山川画家,师法董源,江南山川画派代表画派;

  2.与北方画派比,他以水墨浓彩创立性地描述江南一带景色,秀美抒情;

  3.擅长表现烟岚气象,笔墨秀润;

  4.多用大披麻皴,比董源表现的更加展现,对今后元明诸家吴镇、沈周多有影响。

  图》

  《夏景

  山口待

  渡图》

  《夏山图》

  巨然

  《秋山问道图》

  《万壑松风图》

  武宗元

  1.精于道释画,是宋初继承吴道子风格的画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个。

  2.代表作《朝元仙仗图》用“莼菜条”开的线描勾勒。

  1.北宋山川画大师,字咸熙。

  2.李成师法荆、关,其山川擅长画寒林平原之景,今第一”

  《朝元仙仗图》

  李成

  北宋

  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

  “古

  《读碑窠石图》

  《寒林平野图》

  《晴峦萧寺图》

  《茂林远岫图》

  3.他的山川画以“气象萧疏,林烟清旷”自成一格。

  4.好用淡墨多层次的画平远广阔的景色,有世称“咬文嚼字”,以爽利秀润的笔

  峰画寒林枝杈俗称“蟹爪”,存世作品极少。

  (《读碑窠石图》表现一个骑马的旅行者在荒野中看一幢古碑,旁有老树窠石,令人联想起对过去历史的追忆。)

  1.北宋山川画大师,初学李成,后以造化为师。

  2.以“山岳浑厚,势状雄强”形成独到风格,被誉为“与山传神”。《溪山行旅图》

  1/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范宽

  《雪景寒林图》

  3.在皴法上有所创立,与李成不相同,多用短条子皴表现岩石肌理。

  (所作《溪山行

  旅

  《雪山萧寺图》

  图》,是古代山川画的典范,画面上直立雄伟大山,占有三分之二画面,瀑布一泻

  千里,山路上的行旅,极其生动真实地表现出北方山川的壮美。)

  2/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1.郭熙字淳夫

  ,北宋中期优异的山川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在绘画史中与李成并列

  合称“李郭”

  2.初学李成,擅画大幅,素来坚持从自然中吸取形象素材,他的画能真实细腻地

  郭熙

  表现不相同地区、季节、天气的特色和巧妙变化,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相同”。(《早春图》是最具代表性作品,此图画出了隆冬方才过

  去,大地复苏的变化,富饶层次的景色和卷云皴塑造了雾气升腾,阳光下曲折

  曲折的山势,表现出北方山野的早春色色。

  4.所著绘画理论《林泉高致集》,重申画家对自然光景的观察,文中不但阐述了

  自然山川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色,而且特

  别重申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川的优美艺术形象。

  (三远法),笔墨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有详尽阐述。

  四川画家,善画花鸟,笔迹柔美,自号“写生赵昌”

  逼

  真,被认为能“与花传神”

  1.北宋花鸟画家,以画拥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出名。

  他擅长表现在自然环境中花鸟

  的运动和变化,所作《双喜图》,表现在秋风中山鹊和野兔的神情,被风吹动的枯

  《双喜图》

  枝败叶引起了野兔仰头回顾的情节;

  《寒雀图》

  2.他的出现打破了近

  100年黄氏父子的成规,寓示着花鸟画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艺术技

  巧的进一步提高,标志住独具特色的宋代花鸟画由酝酿而发展到成熟阶段。

  1.宋代文人士医生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号龙眠居士;

  2.他道释、人物、花鸟、山川无所不能够,曾描述那一时代不相同阶级人物形象,所画人

  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不相同地区、民族、阶层的特色;

  还擅长画马,重视对真马的观察。

  (《五马图》以白描述法描述边地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及奚官。五位牵马人表现了

  李公麟

  不相同民族、身份平和质;)

  3.主张

  “以立意为先,部署缘饰为次”

  。对主题的表达能在构思、构图中抓住最耐人

  寻味的刹时;;

  4.他作画英勇摒弃色彩,专用白描,与重彩和水墨淋漓画法相抗衡,式的完满起了重要作用。

  王诜

  小景山川代表画家,创立优美的意趣。

  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苏轼论画,反对绘画仅停留在追求形似的水平,并

  是继李成画风而向优美抒情发展的重要山川画家。他的山川重视

  《渔村小雪图》

  对中国画表现形

  《回去来辞》

  《五马图》

  《临

  韦

  偃牧放

  图》

  《郭

  子

  仪单骑

  见回纥图》

  《维摩诘像》

  他对山川画的取景与结构

  《林泉高致集》

  《早春图》

  《窠石平远图》

  《奇石寒林图》

  赵昌,他的折枝花和草虫出特别生动

  崔白

  苏轼

  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木石图》

  《黄州寒食帖》

  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饶诗味的情怀思路,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够构成

  艺术的最高境地。

  3.他在历史上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见解,并把它与画工对峙起来。

  1.湖州竹派,与米芾、苏轼同时期。

  2.擅长画墨竹,画竹主张必“胸有成竹”

  文同

  。他的绘画与苏轼相同重视表现情怀,并运

  《墨竹图》

  用了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流行的墨竹推向新水平。

  《书史》

  《画史》,为文人山川画

  《蜀素帖》

  《潇湘奇景图》

  《云山愉悦图》

  赵佶

  《芙蓉锦鸡图》

  1.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无所作为,书画方面很有才华,能诗善文,书法学唐代薛稷而创

  《瑞鹤图卷》

  第一版风坚劲秀挺的“瘦金书

  ”。精绘画,尤工花鸟。

  《腊梅山禽图》

  2.赵佶执政时期曾组织人力对宫廷内收藏进行整理,编纂《宣和画谱》

  和《宣和书《千字文》

  谱》。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清明上河图》

  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

  1/1米芾

  1.以画水墨云山,点染山川不求工细;

  2.自称“墨戏”,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惑景色,世称“米家山川”

  开辟了一种新样式。

  米友仁

  张择端

  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郭若虚

  编著《图画见闻志》,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的又一部重要画史著作。

  闻志》记录了自唐会昌元年至北宋熙宁七年画家的传记和历史发展史料。

  《图画见

  《图画见闻志》

  1.字稀古,南宋四家之首,北宋徽宗时画院画家,后卖画度日,他是继北宋绘画成就,而又首创南宋新画风的要点人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南宋

  李唐

  2.他善画山川、人物,山川取法荆关,而有所变化;

  3.特别擅长画历史故事和风俗画,从中能够看到他对生活提炼以及对南宋政权安危的关

  切。(《采薇图》取材于殷商亡国后伯夷、叔齐入首阳山采薇,坚决不与周朝合作的故

  事,画中二人须发蓬松,目光坚定,表现出他们誓死坚守节操的信心。)

  4.他到了南方今后,笔墨变得更加精髓,章法上开始打破了北宋山川画表现重峦叠嶂的全景式构图,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局部景观。如《江山小景图卷》。《采薇图》

  《万壑松风图》

  《长夏江寺图》

  2/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1.李唐艺术的重要袭承者。他人物山川兼长,并擅界画,水墨、青绿都能,笔墨工致

  慎重,画风细腻典雅。

  刘松年

  《秋山行旅图》

  《罗汉图》

  2.他交融前代诸家之长加以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范,“神气精妙,名过于《四景山川图》

  师”。3.他的山川多表现江南一带景色,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并穿插以文人贵族的安适生活,少许还图绘了仙山楼阁的仙人世界,适应那一时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味。

  4.他极擅长办理穿插在山川间的点景人物,虽小而神气精妙。

  1.主要活跃于光宗、宁宗时期。师承李唐,擅长把山川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

  马远

  2.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重视章法剪裁和经营,使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满,主题更加明确

  突出;

  《寒江独钓图》

  3.运用笔墨皴法变精细为粗暴,是典型的大斧劈皴。

  (《踏歌图》,画山间小道上四个老

  《踏歌图》

  农踏歌庆丰年的情况);

  4.其山川画一般是远山奇峭,近景凝重,构图多采用以小见大的“一角山川”

  “马一角”、“马半边”

  。,时人称

  1.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山川画师法李唐,又吸取米芾、范宽、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

  的风格;

  2.虽与马远同属水墨挺拔一派,但却爱用秃笔,下笔较重,更加荒率年老。在皴法上,夏圭

  《

  山

  水

  四

  段

  》

  先用淡墨扫染,再趁湿用浓墨皴,人称之为“拖拖沓拉皴”或“泥里拔钉皴”;还擅长

  《溪山清远图》

  将明丽的江南山川铺舒为长卷,而章法上仍保持简洁突出的特色。

  (《溪山清远图》是

  《遥岑烟霭图》

  长卷巨幅作品,构图疏密相间,忽山忽水,变化丰富,景色广阔有深度。)

  3.与马远有共同性,即也喜仅取自然一角,故有

  王希孟

  “夏半边

  ”之称。

  《千里江山图》

  画史失载,从仅有的文字资料中得知他原为宋徽宗时画院学生,后入宫廷文书库,宋

  徽宗曾亲

  自授其画艺

  梁楷

  1.擅画山川、人物、佛道、鬼神,在水墨减笔人物画方面独具成就;

  2.梁楷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比较工整,与李唐凑近,是画院流行的体貌;以较为

  《李白行吟图》

  工细的笔画出人物眉目,而已粗放的线条勾勒衣纹背景,精练纵逸;

  独创大笔泼墨

  《泼墨仙人图》

  愉快淋漓的减笔画;

  3.他的减笔画风成为元明水墨写意画之先导。

  《墨兰图》

  《

  文

  姬

  归

  汉

  图》

  《货郎图》

  《夜月看潮图》

  善画水墨梅(师扬补之村梅)

  、竹、兰、水仙等,其作品清而非凡,秀而雅淡,是南宋

  末年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出名画家。

  画院待诏,专工人物、番马,杂画亦佳。

  赵孟坚

  陈居中

  李嵩

  光宗、宁宗时宫廷待诏,木工出身,人物山川花鸟都能,尤擅风俗画,多描述农村风

  俗题材。《货郎图》表现了农村中的货郎和围观的村童农妇,拥有浓郁的生活气味。

  苏汉臣

  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

  天真爽朗的情味,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朗典雅。

  《秋庭戏婴图》

  《五瑞图》

  编写画《画继》一书,主要分为画家传记,个人收藏和收录绘画事迹及公布对绘画的邓椿

  见解三部分。北宋中期今后文人士医生绘画形成潮流,受此思潮影响,邓椿把文人士

  医生画家放在突出地位,提出“画者,文之极也”

  龚开

  元代时的宋代遗民画家。元一致后卖画度日,曾画瘦马、钟馗等。

  元代时的宋代遗民画家,擅长画墨兰,所绘兰草露出根部,不着泥土,以展现“土为

  番人夺去”。

  元代时的宋代遗民画家。宋末元初“吴兴八俊”之一,山川、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够。

  钱选

  元

  人物画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隐居是他常画题材,全图用高古游丝描展现古朴婉约之

  风气。山川画以青绿设色见长,题材也是围绕隐居生活。

  (《回去来辞图》表现陶渊明)

  乘坐扁舟归隐田园的情况,以寂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的高雅情怀。

  《骏骨图》

  《中山出游图》

  《墨兰图》

  《回去来辞图》

  《柴桑翁像》

  《太真上马图》

  《画继》

  郑所南

  1/1中国美术史依照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计划教材

  矫捷PDF变换器

  2/10

篇十四:《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中国美术简史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谨赠予亲爱的朋友。亲,预祝您期末考出理想成绩!另外,祝您新年快乐!)

  1.钻孔技术: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傅天仇先生所云:“钻孔,是人工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冲破平面,它是三度空间的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这是立体装饰的开始。”(p.4)

  2.

  陶器与瓷器:

  (1)【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2)【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3)陶器与瓷器的差别(添加的):?制作材料不同:陶器用陶土制作,瓷器则用高岭土制作;?是否施釉:陶器表面不施釉,瓷器则要施釉;?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可在700到800摄氏度,而瓷器则必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p.7)

  (4)西汉后期【低温铅釉陶】的出现,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p.79)

  3.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周礼·考工记》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剂表。(p.21)4.战国帛画: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p.29)5.书法篆刻艺术:

  (1)商代与西周时期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布局)】这三个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书法初步形成。(p.31)

  (2)秦代书法:现存秦代小篆作品,有《泰山刻石》(残存10字)、《琅邪台刻石》(残存一面),相传均为丞相李斯所书,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是秦代小篆的典型面貌。还有《阳陵虎符》上的错金铭文也应是李斯所书,体势与刻石相同,较为圆润浑厚。(p.59)

  (3)汉代书体演变:汉代篆、隶、草三种字体都在应用。?篆书:西汉的碑刻篆书较少,书风由秦代的圆转逐渐趋向方正;?隶书:隶书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书体;?草书:草书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书体,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汉代属于发展初期的章草阶段,东晋为成熟期的今草阶段。(p.60)6.秦汉画像砖: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p.58)7.雕塑艺术:

  (1)秦兵马俑:?秦俑的艺术成就: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p.65)

  (2)汉画像石:【武氏祠石刻画像】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出色。(p.55)

  (3)唐三彩:三彩俑是在白色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钴、等釉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熔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呈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初唐三彩俑,造型简洁生动,釉色朴素。盛唐,时尚丰肥艳丽的审美情趣,使陶俑的风格与绘画上流行的周昉画风相一致。(p.135)8.石窟寺院和建筑艺术:

  (1)克孜尔石窟: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p.138)

  (2)河南登封嵩岳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唯一平面十二边形的塔。(p.161)卢沟桥(金代):是中国北方目前最古的大型联拱桥。(p.238)9.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

  (1)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东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p.93)

  (2)曹仲达(中亚曹国/北齐)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p.95)

  10.画学论著及近代革新思潮:

  (1)谢赫的《画品》:谢赫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文中首先提出了绘画的功能是:

  “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六法”】是: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2)孙畅之的《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p.102)

  (3)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与他同时的王微著有《叙画》一篇。(p.103)

  (4)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相继出现了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等绘画史籍著作,郭熙《林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等画论著作。(p.179)

  (5)康有为的绘画观点:康有为对“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的希冀,核心在于提倡“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实行“以复古为更新”,恢复中国绘画写实传统。(p.357)

  11.道释人物画家与作品:

  (1)【“吴带当风”】:在唐代,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的“张家样”以后的一种新兴的更为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吴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加以概括,这两句评语也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p.109)

  (2)唐代仕女画代表画家:张萱(盛唐时期)代表作品《贵公子夜游图》《按乐仕女图》(张萱有两副北宋的临摹作品流传下来,即《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p.110)周昉(中唐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他画的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代表作《挥扇仕女图》)他的绘画题材主要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p.111)

  (3)唐代人物画的风格:(自己总结)?初唐绘画多辅佐政治,风格趋于稳健。人物画从绘画风格上分,一种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法,他承继顾恺之、陆探微以来以线为主的传统,如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博采众家之长,雄沉而朴实;另一种是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法,“用笔遒劲,如曲铁盘丝”的铁线

  描,设色侧重晕染。?盛唐时期的人物画风格,主要从“画圣”吴道子、仕女画画家张萱的绘画风格上来分析。吴道子的画风“落笔雄劲”,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被后人称为“莼菜条”式描法。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张萱的仕女画重人物内心的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构图上疏密有致,错落自然。画面色彩明快协调,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中晚唐绘画多体现对现实生活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大多呈现着庄重、宁静的风格特征,极少能够表现出人们较大的喜怒哀乐的的情绪变化。以周昉的画风为例,其绘画特点:“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丰厚为体。”作品多描写妇女的不幸和苦闷。

  (4)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梁楷(南宋)的减笔人物画,代表作有《李白行吟图》、《六祖图》、《布袋和尚》等。(p.183)

  (5)清中后期人物画艺术特点:画中人物仪容严格按照当时理想美的模式加以塑造,皆纤瘦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首,有病态之美。情趣冷漠伤感,力求达到“愁”、“怨”、“悲”、“凄”、“情”、“冷”,注重内在情蕴。笔墨细秀纤丽,用色浅淡明快。作品意境重雅,追求诗的情致和境界。(p.286)

  12.山水画家与作品:

  (1)王维(盛唐),字摩诘,著名诗人、山水画家,苏轼评价其作品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张璪(唐中期)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p.114)

  (2)五代山水画家: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p.173)

  (3)宋代山水画家:范宽的《谿山行旅图》;惠崇,赵令穰:北宋小景山水,引人入胜的幽静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富有诗意;(p.190)王希孟:《千里江山图》(p.192)

  13.花鸟畜兽画家与作品:

  (1)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p.117)

  (2)黄筌(西蜀):继承唐代花鸟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致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容,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南唐):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宋人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p.176)(3)北宋文同:墨竹;元代王冕:墨梅。

  (4)徐渭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是徐渭。他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往往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且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他尤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气韵的体现,同时抒发“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所画虽为花草瓜果,却具有磅礴奇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由此,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幷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p.268)

  14.书法篆刻艺术:

  (1)魏晋南北朝书法:北朝石刻文字众多,墨迹则较少。“魏碑体”结字方正,笔画齐整粗重,少有圆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铭》。(p.122)

  (2)(隋唐书法:张旭、怀素是草书家代表,人称【“颠张狂素”】。)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文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释怀素传世《自叙帖》,《食鱼帖》、《苦荀帖》笔墨飞舞,精绝动人,是怀素草书中的精品。)(p.126)

  (3)宋代书法特点:一、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二、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如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p.224)宋徽宗赵佶创立“瘦金体”,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p.228)

  15.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p.193)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p.212)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沈周的山水画以粗笔为多,细笔作品有《庐山高图》;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唐寅的花鸟画喜用水墨随意点染,粗简一路具有秀逸、清新之趣;仇英尤长于工笔重彩人物与青山绿水,作风严谨不苟;(p.263)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和王鉴。“四王”一派的画家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崇拜“元四家”。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迁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精致。(p.273)

  清初“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石涛:传世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以开今”。“四僧”的绘画无不带有深挚的情感色彩,他们所经历的坎坷遭遇,使得他们无法平静心绪,借助绘画的形式宣泄出来,或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或表现不向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加之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个性化特征,都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画派画风大异其趣。“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但不限于南宗,特别是受到徐渭强烈抒发个性的艺术影响甚大。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拘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果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他们的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p.276)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八怪”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p.283)

  “海派”诸家:“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海上三任”,以任颐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bò)。(p.354)

  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上被称为岭南。清末居巢、居廉在这里的绘画成就直接影响了三人,“二高一陈”都曾留学日本,较早参加了辛亥革命,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p.358)

  “四大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p.316)

  龚晓锋

  2014年1月3日

  于

  河南文理学院

  整理排版定稿

篇十五:《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通过欣赏古代山水画经典作品简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作者:左希文

  来源:《美术界》2016年第12期

  【摘要】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鸟瞰式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一种现代专业术语,是指在有限的平面范围内即画面中,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作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组织规律,并且使其形成形式美的方法就是构图。构图是一幅画的仪表,是给人第一印象之处。当构图处理给人有种吸引力时,那么才能吸引观众在你的画前停足。中国画构图有很多规律,如主次分明、跌宕取势、藏露得宜、虚实相生、疏密有致、伸缩适当、开合有序、对比和谐、参差错落、顾盼响应等。但是,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在遵循这些构图规律的同时,还有它独特的构图形式以及审美要求。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每远每异,所谓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三远法”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错地使用“三远法”安排形象,在长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隐有显,将散点透视和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散点透视给画面带来了整体上的音乐节奏感。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写道:“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先抬头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远山与远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的节奏,因为我们的视线是从上到下的流转曲直,是节奏的动感。“散点透视”这个概念,其实是由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推导出来的。

  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下面我们从中国传统经典山水作品分析山水画构图形式。

  《溪山行旅图》为北宋画家范宽所作,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山体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山头杂树林木茂密,一条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的巨石纵横交错,使整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有一湾溪水流淌,正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那条飞瀑,让读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如临其境。也点出了《溪山行旅图》的主题。这种构图形式是典型的山水画高远法构图形式。

  自山脚下而向山上仰望,能表现出山势的高大宏伟的气势,这种山水画构图形式,能使山顶与山底有足够的空间。

  接着我们看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此幅作品表现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而且错落有致,洁净并且清幽就像神仙居住之所。用简练单纯笔墨皴染,淡淡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被映衬得格外突出。并且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具有萧索气氛的雪山寒林,极具艺术的感染力。这幅作品是黄公望经典之作,作者采用的是山水画深远法构图形式,用这种构图形式表现的作品给人以江山无边无际之感,比高远法构图形式更有层层推进的层次变化。

  我们再看元代倪瓒的《鱼庄秋霁图》,作品画面有五六株树,水面空阔,山峦平远。笔墨干枯、简练,意境荒寒、气韵深远。寥寥数笔,饱含了画家复杂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此幅作品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元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

  倪瓒的山水画大多数采用平远三段式构图,近景平坡,上有杂树数株,有时加上细竹和小亭,中景大片空白,表示湖水,造成空间的广阔。远景画低矮逶迤的冈峦。这种构图能使画面的视野十分开阔,作者表现的是平淡天真之意,给观众留下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们看五代荆浩的《匡庐图》,画家不但创作了不朽的传世名画《匡庐图》,并且完成了著名的山水画论《笔法记》与《画山水赋》;荆浩因此被尊称为古代山水画宗师。我们来欣赏荆浩《匡庐图》,主峰置于中轴线上,视点可用“上突巍峰,下瞰穷台”加以形容。依据主轴线,主次、错落、勾连、参差、远近、高下、虚实、藏露、“天、地、中”等范畴均有关联演绎,首次系统运用了中国画成像空间的知觉心理范畴。他用独特的视点去观察山上一切元素——房屋、瀑布等,并通过新的视点巧妙地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作品空间有层次地推进,把最高的山峰摆放在群峰之中,更显得大气磅礴,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全观整幅画面,树木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很繁密。有一旅店坐落在树林深密处,在旅店旁边的古渡旁边有水而且十分宽阔。前面与后面的山峦重叠交织在一起好像它们之间有主次之分,后面的山好像在向前面的山作揖问好。画家把画中的山很有秩序地摆放在画面中,大小适宜、聚散有序且远近分明,在水的处理上同样安排有序,前后层次明确。在山腰中山峰似乎迂回拥抱在一起,房屋、小桥等摆放在山脚下,在整个画面中起着点缀作用,使画面充满生机与富有韵味。

  《匡庐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从此开创了山水画“鸟瞰式”的全景构图的创作模式。他对画面的主次、错落、参差、远近、高低、虚实、藏露等演绎,使得画面更具音乐般的节奏感。尤其是他对山水画空间表达呈现,把北方山水的壮观、宏伟、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荆浩利用全景式构图之前,他很少去表现大山大水以及雄伟壮阔的山水画作品。当他见到气势磅礴的太行山之后,他的审美视点立即发生了重要改变,“山水之象,气势相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使他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使他的眼界更加广阔,使他的山水画有“开图千里”的新格局。“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这是沈括《图画歌》里的一段话。荆浩对广阔空间的雄伟气象关注这一变化,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界的审美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把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一些山水形体分别作出新的名称:山峰、山顶、山峦、山岭、山岫、山崖、岩石、山谷、溪流、山涧等,并且他总结出“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表现反映自然山水的规律特征。对于表现山水画的上下、远近、虚实、宾主关系的重新审视与表达,“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整体观念在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应用。为表现北方重岩叠嶂、气势宏伟山水画作品找到了突破口。这种由荆浩创造全景式山水画构图形式,奠定了后人创作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以上通过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不同的构图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角效果。无论是高远法构图、深远法构图、平远法构图,还是“鸟瞰式”的全景构图等都是中国山水画有代表性的构图形式。随着人们对绘画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构图形式以及更高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韩玮.中国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左希文,淮安书画院】

推荐访问:《溪山行路旅图》艺术学分析 艺术学 山行 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