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19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2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19篇)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修订稿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欧  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Documentnumber【SA80S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19篇),供大家参考。

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19篇)

篇一: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修订稿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欧

  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Document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欧亨利简介

  世界范围内,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评为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鼻祖,欧亨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他的,从欧亨利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翻阅欧亨利简介,世界对于欧亨利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本名叫做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1862年9月11日,在度过了近四十八个春秋后,于1910年6月5日与世长辞。欧亨利的出生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由于父亲生活的无节制和酗酒的恶习,导致了家庭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家境十分贫困,在母亲去世后,欧亨利便改由姑姑和祖母抚养,因为家庭的原因,欧亨利被迫于高中时中断学业,成为药店的学徒工只为养活自己。

  欧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静,幼年时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爱人的离世、生活困顿给欧亨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因为如此,欧亨利也从不平静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灵感,这些灵感使他的创作才思泉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欧亨利的创作之路上,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索尔·埃斯蒂斯给与了他重大的鼓励。

  欧亨利的作品,因其幽默的讲述方式,获得了世界的赞美,成为了美国独特的小说家,并成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

  欧亨利写作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的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名,直至终老。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的哪一种作家,在他们的创作道路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美

  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

  欧亨利的作品创作,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欧亨利的影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是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幽默

  作为美国着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因为小说的构思新颖独特,更是因为欧亨利的幽默,一定意义上,欧亨利小说的标志之一便是欧亨利的幽默。那么欧亨利的幽默主要是指什么方面,又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的在欧亨利的小说之中,欧亨利的幽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欧亨利也常常将幽默和夸张的写作方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外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三个要素成为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幽默,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的黑色幽默,通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让人们往往在笑声中不自觉的淌出泪水,引起读者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在欧亨利的大多作品之中,其黑色幽默一直贯穿始末,这成为欧亨利表达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最后一片落叶》、《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并通过讽刺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

  《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好客”来形容监狱,被捕仅仅是一个美梦的黑色幽默,变相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就连进监狱都能成为美梦,可见现实社会的残酷,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便能让读者深刻解读作者的用意。

  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除却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结尾,它与一般故事的结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为什么欧亨利式结尾会吸引那么多读者,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呢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并不是特指欧亨利小说中的结尾,而是泛指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结尾,只是这种结尾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以致于人们提到这种结尾时,自然就会想到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以出人意料为主要特征,作者在进行故事描述之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本应该出现的结尾没出现,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吃惊的结尾,但是这种结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细细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创造了高达三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在他众多的小说中,他极其巧妙地多次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欧亨利式结尾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奇感十足。作家们习惯于用常规性的描述手段来讲述故事,故事显得较为刻板,有些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尾,而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给读者一种新奇感。

  其二、欧亨利式结尾的出现,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型写作手法。

篇二: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论欧亨利与其小说的结尾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百度)

  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得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而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然而,德拉从镜子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闪耀着”,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但是20秒钟她的面色却黯淡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但她终于做出了卖头发的决断,并把自己的头发卖了二十块钱。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当杰姆见到德拉的样子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能理解、不能预料的神情。显而易见,杰姆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懵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深情。当德拉向杰姆解释完自己的头发为何变短之后,杰姆激动的掏出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梳子。但是,直到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小说里是这样描写了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你不用找啦,”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吗,吉姆?”

  此时,我们才明白杰姆看到德拉时为何表情奇特。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才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的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但他们领会了人间的真情所在。夫妻二人在明暗两线中买和卖,合在一起成为结尾,使贵重的礼物各自失去了可以附着之处,这就形成了结尾的奇妙之处,其审美韵味是极其深长的。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

  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篇三: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简介

  篇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1880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等。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早期作品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8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假面》、《牡蛎》、《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乞丐》、《彩票》、《名贵的狗》等。

  契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欧?亨利(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篇二: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112131415161112212223242526222331323334353633344142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DifferencebetweenChineseBuddhismandAmericanChristianity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805990749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

  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Eco-CriticalReadingofTheCalloftheWild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AnAnalysisofSpaceinIntheHeartoftheCountry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APragmaticAnalysisofOxymoroninAdvertising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PragmaticStudyontheHumorEffectinTheBigBangTheory英语歧义初探及其排除方法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OntheLinguisticFeaturesofEnglishandChineseNewsHeadlines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APortraitofMartinEdenasaNietzschean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AnAnalysisofKeyElementsofCross-culturalBusinessNegotiation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434445464445515253545556555661626364656666677172737475767778818283848586《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OntheConceptualBlendingofBusinessEnglishWordChunksandTheirTranslation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雅夏犹太身份的探寻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ViewChineseandWesternLovefromLiangShanboandZhuYingtaiandRomeoandJuliet中美隐私观

  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论广告与文化

  复仇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为例AStudyontheEffectsofPhoneticsinJEFCTeaching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Hawthorne’sReligiousNotion:anAnalysisofTheScarletLetter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TheImpactofHighandLowContext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简爱》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述评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

  87《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88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

  89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

  90AnAnalysisofFagininOliverTwist

  91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

  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92欧洲余烬里飞起的凤凰--GeoffreyHill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

  93TheTragedyofEmmaInMadameBovary

  94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95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96《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97[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优衣库创意营销策略

  98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

  99合作原则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

  100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101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02《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

  103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04PragmaticDifferencesofPoliteness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BetweenEnglishandChinese

  105《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106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07《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08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109NaturalisminSisterCarrie

  110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111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12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13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14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115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116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

  117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118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119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120WilliamWordsworth’sRomanticNatureinDaffodils

  121AnalysisonthePicaresqueElementsin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

  122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23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冲破种族主义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

  124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125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126ScarlettO"HaraandFeminism

  127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

  128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

  129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130TheCountermeasuresofChineseCompaniesFacingAnti-dumping

  131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32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133浅析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中的精神顿悟

  134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

  135《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136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37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3139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140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41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142“美国梦”:《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研究

  143《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144《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145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46“ItbeAdjofsbtodo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147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148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

  149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150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151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52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

  153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

  154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155《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

  156从韦恩?布斯的修辞理论角度分析《爱玛》中的修辞手法

  157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58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159AnalysesoftheMorels’OedipusComplexinSonsandLovers

  160ThePositiveImpactofEnglishMoviesonOralEnglish

  161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16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163简析诚信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164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65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166《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

  167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

  168《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169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170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71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172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

  173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74《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75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176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177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178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

  179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80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转变的分析

  181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182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183《紫色》中“家”的解读

  184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185分析《等待》的悲剧

  186《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187《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

  188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189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

  190《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191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

  192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

  193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194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

  195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

  196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97LinguisticFeaturesofEnglishAdvertisingLanguageandItsTranslation

  198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99OnTranslationofLanguageFuzzinessinChineseLiteraturefromthePerspectiveofTranslationesthetics

  20篇三: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论文作者:佚名论文属性:essay登出时间:2009-04-03编辑:刘宝玲点击率:981论文字数:3000论文编号:org200904031502476371语种:Chinese地区:China价格:免费论文

  收藏:del.icio.usgoogle书签雅虎搜藏百度搜藏

  关键词:欧·

  亨利情节戏剧性意外幽默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摘要: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不仅从普通生活中选取平凡素材,以小见大,从平常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以幽默的喜剧手法表现悲剧性的内容,用作品情节的巧合增强戏剧性。更在于他独特的艺术结构、“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关键词:欧·亨利;情节;戏剧性;意外;幽默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以他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的作品,独树一帜,脍炙人口,成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和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师之一。欧·亨利一生写下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他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道德的虚伪、贫富的悬殊、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许多作品对此作了充分的揭露和讽刺,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对广大下层的“小人物”、普通人的灾难、疾苦寄予满腔的同情。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得来的果实,正如母亲的怀胎一样”。[1]但要获得巨大艺术效果,“从总的方面来看,整个情节就是作品整个的生命,它无疑是很重要的”。[2]本文试从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方面作一番探索。欧·亨利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卓越的艺术天才使他的小说不仅内容多采多姿,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在艺术上有其独创之处。欧·亨利从他丰富的生活库藏中提炼素材,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初各方面的社会生活,但一般说他并没有直接去描写社会的重大题材,而是以他洞察幽微的观察力,从普通生活中选取平凡的素材,使普通的生活,看来似乎信手拈来的平凡素材,经过他丰富的生活、新颖的智慧,“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以小见大,宛如一只精巧的万花筒,从各个不同角度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会内容,从平常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在手法运

  用上,通过人物自身的生活、遭遇,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次次发生冲突,充分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最后一片叶子》描写美国一个城市的贫民窟,住着一些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女画家琼西患了严重的肺炎。当她生命垂危时,望着窗外墙上的青藤,在风雨吹打下,叶子一片片飘落,她计算着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就要离开这人间。一夜风雨,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使琼西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而那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先生,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用生命画出来的,自己却因此患肺炎而去世。这篇小说写出两代人的友谊和命运,赞美了主人公热爱生活,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麦琪的礼物》写的是家庭琐事,从一对贫贱夫妻互赠圣诞节礼物的小事中看出了小人物的人性美。从《没有完的故事》对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参加一次约会的描写中,我们看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贫困生活和悲剧命运。《黄雀在后》写一个骗子、一个强盗和一个金融家的日常活动。挫折的命运使他们暂时结成盟友,但当他们的生活一旦安定下来便勾心斗角。强盗用抢来的钱开办赌馆,骗子就用诡计把强盗的钱骗过来,而

  当骗子想发大财买了金矿股票后,又发现这些骗人的股票是金融家发行的。从这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巧妙地说明了美国金融家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骗子、强盗,其狡诈的手段残酷的本性是远远胜过骗子、强盗的。仅仅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尽管这一故事是多么新鲜、多么曲折生动,是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是与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和独特的结构艺术分不开的。在资本主义的金钱世界里,贫困和失业是小人物的天生伴侣,悲剧时时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中产生。作为受过美国幽默文学传统熏陶的作家,欧·亨利善于抓住故事情节中的戏剧性,从“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看到“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以幽默的喜剧手法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从而增强作品的戏剧效果,加强作品的感染力量。大量运用情节的巧合。巧合,即偶然性。巴尔扎克指出:“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它思泉涌,只要研究偶然就行”。[3]《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夫妇,过圣诞节时穷得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为了爱情双方都各自卖掉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方买心爱的礼物,妻子德拉卖掉了金发,给丈夫买了表链;而丈夫杰姆则卖掉了金表,给妻子买了发梳。当俩人拿出礼物交换时,两件礼物却都成了废品。《爱的牺牲》中的乔夫妇在生活极端困窘的情况下,也为了对方的艺术,各自作出自我牺牲,以撒谎蒙骗对方。作者在表现这两对夫妇的生活时抓住戏剧性的场面,绘声绘形地进行细致的描写,在幽默风趣的笔调中充满着眼泪和酸辛。这就给读者以大有回味的余地。欧·亨利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又是与他独特的艺术结构分不开的。从总体布局方式看欧·亨利常用灵活多变、波浪式的结构来展开故事情节。我们来分析《警察和赞美诗》,流浪汉苏贝,为了躲避衣食无着、无家可归的冬天,一心想让警察抓进监狱,六次“违法乱纪”。作者是如何安排小说的情节的呢?苏比的六次活动,两次进饭馆,两次捣乱破坏秩序,一次调戏妇女,一次公开“偷伞”。看来六件事各不相关,似乎散乱无章,实则紧紧联系,有起有伏,层层递进,都贯串着一个目的,有意想要触犯刑律,但都未被惩罚。当他不想再做坏事,决心重新开始生活时候,却真的被捕了。由此可见,欧·亨利作品的情节结构连绵起伏,迂回曲折。使读者在情节的海洋中跌宕,产生“欲知下事如何”的悬念感。可谓大手笔的妙处。欧·亨利的作品结尾,往往采用“突转”的方式,使故事情节异峰突起,引起人们的惊愕。评论家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这就是当读者被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顺着情节发展的线路思索以为可以测知故事的结局时,作者却将笔锋一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尾,让读者惊愕,而在惊愕之余,细细品味,却不能不承认其合情合理。读了《警察和赞美诗》,读者一定会被苏贝犯罪的喜剧情节所吸引。冬天就要到来了,流浪汉苏贝无处容身,只好想方设法犯罪,以便到牢狱里去过冬。他想先到饭馆去白吃一顿,满希望“可以安安静静不吵闹地给交到警察手里”,谁知一进门就给眼光锐利的侍者一把撵到人行道上。他又拿起一块石头砸烂商店的玻璃窗,站着不走,但警察来了,却放下他不管,去追其他不相干的人。最后,他又去勾引外表文雅的少妇,谁知容貌端庄的被调戏者却是妓女,竟反过来勾引他。在种种计划落空之后,他来到一个僻静处所,听到教堂里送出来的赞美诗的乐声,“他的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决心“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故事看来就此结束了,可作家笔锋一转,“苏贝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的胳臂上。他霍地扭过头,看到了一个警察的阔脸。”结果,他被捕了,被判处监禁三个月。试想一下,如果当苏贝“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时刹尾,这篇作品还有多少社会意义呢?正是这笔锋一转,却引起了读者深

  沉的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与人性的对立、美国社会的悲剧才被巧妙地显示出来。《麦琪的礼物》中,当夫妻俩相互赠送礼物时,各自却把心爱的东西卖掉。《最后一片叶子》中的女画家,当她望着窗外永不凋谢的落叶,“奇迹”出现了,鼓起她生活的勇气,而老画家却离开了人间……欧·亨利的许多作品结尾都是使主人公的命运、愿望,在不同的处境中朝着相反的方向急剧转变,决定了作品的全局性基调。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的作用在于:首先,它照亮了人物心灵中的人情。欧·亨利所描写的“小人物”,由于社会冷酷、生活贫困、穷愁潦倒,但是,他们并没有自甘沉沦,即使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也还是坚持活下去,不丧失人应有的本性——人情。善良、贤惠、舍己为人,揭示了人性之美。参考文献:

  大学出版社,2008.

  1於奇:英美文学赏析(第三版)[M].郑州:河南

篇四: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从《最后一片叶子》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笔者先对《最后一片叶子》的大致情节做一个概括,以期能够更为透彻地分析其中蕴含的先明的写作风格。本文以三位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落魄穷画家为题,苏和乔都热爱画画,但因为作品无法卖出而没有收入,只能合租一间老旧杂乱的画室。而贝尔曼是一位住同村的老画家,脾气暴躁。一个寒冷的冬天,乔不幸患上肺炎,长期的困苦和梦想始终无法实现让她的意志先于身体绝望,她望着窗口落叶片片的常春藤树,认为当它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自己也将撒手人寰。当来当模特的贝尔忙啥呢得知这个消息时,对乔破口大骂,冷嘲热讽,显得十分冷漠。但在结尾,剧情逆转,贝尔曼为了让乔活下去而在连续在几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画上了一片逼真的常春藤叶子,自己却不行得病而死;而乔,被这篇叶子所迷惑,最终树立起了乐观顽强的意志。那么从这个故事中,呈现出哪些欧·亨利的写作特色呢?

  一、简化了关键情节

  一般来说小说中的情节特别是关键情节是不会被简化的,然而欧·亨利却反其道而行之,特意简化这篇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即对贝尔曼为了拯救少女的生命如何在风雨交加的冬夜一个人在墙上描画一片常春藤叶子,最终杰作完成了,自己却因为染上风寒而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死在了画室。这部分情节简化的好处是使观众无法猜到结局,便于造就一个逆转的结尾。

  二、人物个性鲜明

  这篇小说中着重描写的有三个人物,既苏,乔和贝尔曼。尽管他们都是生活贫苦,满怀艺术理想却无法实现的最不起眼的底层小人物,但通过欧·亨利的描绘,这三者还是表现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首先是乔,她在文中因为看见常春藤落叶的景象就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绝望,甚至产生了“最后一片叶子掉落之时就是我生命结束的日子”这样的想法。这个细节鲜明表现出乔是一个内心悲观,承担苦难的能力有限的一位年轻人;与之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当乔生病卧床时,苏无微不至地照顾乔,安慰乔,对此毫无怨言。尽管那时的苏生活同样艰苦,且要比乔承担更多的生活压力,但她在文中体现出来的永远是乐观积极。

  贝尔曼是其中性格最复杂的一位,一直到结尾之前,他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都是性格孤僻怪异,对生命危垂的乔仍不忘冷嘲热讽,似乎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然而到了结尾,当贝尔曼为拯救乔的生命自己不幸逝世时,他内在的品性展露了出来,其实他只是不善于言语,但内心十分善良。对那些满怀梦想但生活困苦的年轻人怀着深深的爱,甚至可以为了他们毫无怨言的牺牲自己。前后两种性格反差,使贝尔曼成为了最感动读者的一个人物。

  三、利用黑色幽默展现底层心酸

  欧·亨利深受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影响,并且继承发展了马克·吐温的幽默写法,形成了自己通过描写社会底层形形色色小人物而表现一种含泪的幽默的特殊写法。在《最后一片叶子》中,乔把窗外落叶的常春藤树当做自己生命的启示器,这在常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但仔细阅读后就会发现,这个略带黑色幽默的情节正是底层艺人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这些年轻人纵然对艺术有着极大的激情,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长期的贫困和压抑,让他们心中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一旦一位某件不幸的小事发生,这件事就变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粗看滑稽,细读悲伤的情节,也是欧·亨利独有的写作技巧。

  四、于细微处动人的自然主义

  欧·亨利式的结尾之所以风靡全球,在无数读者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除了是由对主要情节简化造成的,还受他不动声色地自然主义描写手法影响。在《最后一片叶子》中,前文虽然对那个意外的结果没有丝毫表露,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者还是设置了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来使结尾出人意料但又符合文章逻辑。例如,“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他的鞋子和已付全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晚上,他究竟到哪儿去了?”这些粗看毫不起眼的细节正是作者苦心安排的对结尾的伏笔,从而串联起了整篇文章。正因为读者对细节的把握有着超常的细心,所以才能够设置出一个个让人惊叹但又找不出破绽的结尾。

  五、总结

  欧·亨利能够和莫泊桑,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与他有着独到个人风格的小说作品是分不开的。他关注下层穷苦百姓,执着于描写他们的动人品格和在艰难生活中始终乐观向上的着眼点和自然主义描写手法,让他的作品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理解。而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含泪的爱,则让千千万读者为之感动。

篇五: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一、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二、欧亨利是哪国的欧洲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欧亨利便是其中的一位,欧亨利最为擅长的作品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创作了近270篇的短篇小说和1篇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那么欧亨利是哪国的呢,欧亨利是哪国的结论依据都有哪些,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是否可以确定欧亨利是哪国的?

  首先,从欧亨利的人物生平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出欧亨利出生的信息,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城市,格林斯伯勒。他的家庭十分不幸,母亲因病不幸早逝,父亲的不作为,小小的欧亨利只能交给其祖母来抚养,由于家庭贫困,欧亨利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从欧亨利的作品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们的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他诸多的小说中,描写故事中的场景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西部为主,第二类以美国大城市为主,第三类很少,描写的场景有拉丁美洲等。另外在他的小说之中,有些主角是以美国人为原型的。从中可以看出,欧亨利小说的场景几乎是发生在美国的。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欧亨利是美国人。

  三、欧亨利时代背景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特定的背景、甚至是一个特定的时机,往往都能够创作出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英雄。作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他的成功同样适用这个真理。那么欧亨利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从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发展如何?

  欧亨利出生于1862年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地区的一个小型城市,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却因为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负债累累,他的母亲早逝,欧亨利从小便由祖母抚养,幼年生活十分贫困和无助。成年后的欧亨利全力写作,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最终因身体不适,在1910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么这段时间美国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文学界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自1862年起,美国开始了南北战争,而后奴隶制度宣布结束,美国全力支持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内部人民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19世纪前期,美国的文学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主的,伴随着国家的改革,社会的矛盾不断的尖锐,底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特别是南北战争的爆发,于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其中欧亨利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欧亨利受他所在的特定时代背景影响,再加上他的丰富人生经历、锐敏的观察力,这些因素的结合注定了欧亨利的成功。

篇六: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特色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得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而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然而,德拉从镜子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闪耀着”,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但是20秒钟她的面色却黯淡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但她终于做出了卖头发的决断,并把自己的头发卖了二十块钱。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当杰姆见到德拉的样子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能理解、不能预料的神情。

  显而易见,杰姆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懵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深情。当德拉向杰姆解释完自己的头发为何变短之后,杰姆激动的掏出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梳子。但是,直到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小说里是这样描写了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你不用找啦,”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吗,吉姆?”

  此时,我们才明白杰姆看到德拉时为何表情奇特。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才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的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但他们领会了人间的真情所在。夫妻二人在明暗两线中买和卖,合在一起成为结尾,使贵重的礼物各自失去了可以附着之处,这就形成了结尾的奇妙之处,其审美韵味是极其深长的。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篇七: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探析

  【摘

  要】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结合作家的代表作,从创作题材、情节构思、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分析欧·亨利小说的创作特色,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在创作上,欧·亨利着眼于美国底层社会,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描写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欢乐生活,着力挖掘“小人物”的高尚品德,歌颂人性美。另一方面,批判违反人性的假恶丑。欧·亨利的小说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他的小说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小说喜中有悲,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达到了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1以小见大,揭露社会现实

  欧·亨利的小说创作与自身的复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长期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欧·亨利深知“小人物”的苦楚。他从身边熟悉的医生、艺术家、店员、律师、金融家、小贩、流浪汉、小偷等小人物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文学创作,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为读者生动的再现底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展示他们本质的善良与淳朴,剖析人性的复杂,引导读者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使读者在思考中感悟人性的真善美对人生的意义,进而在阅读的感动中根植下真善美的种子。

  小说《爱的奉献》讲述了一对贫穷小夫妻为了保存对方的艺术生涯,不惜牺牲自我。他们互相隐瞒,在同一家洗衣店打工,以此来支撑家庭的支出。最后,妻子德丽雅右手包扎的绷带露出了真相。原来她在洗衣店烫衣服,而丈夫就在她楼下烧锅炉。姊妹篇《麦琪的礼物》也描写了一对相爱的贫穷夫妇,德拉卖了自己的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吉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渴望已久的整套纯玳瑁发梳。他们为送给对方一份心仪的圣诞节礼物,都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宝物。两对夫妇感情笃深,令读者感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牺牲精神对爱情做了诠释。《最后的常春藤叶》歌颂了贫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友谊。《两位感思节的绅士》中的穷人和老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上演了一出人间悲喜剧。他们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友情的含义,展示了小人物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苏比为了进监狱度过冬天,不惜以身试法,六次故意为非作歹,均被警察置之不理,未能如愿。最后,苏比被教堂的赞美诗感化,想重新做人,却莫名其妙地被警方逮捕。小说的七个情节巧妙勾勒出一个是非混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图景,揭示了苏比悲剧的必然性,引导读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冷酷无情、是非颠倒的本质特点有了形象而深刻的认识。《黄雀在后》巧妙地揭露了金融家险恶的用心,展现了所谓文明社会的丑陋本质。《剪亮的灯盏》、《汽车等候的时候》、《桃园小憩》、《姑娘和习惯》四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小人物,但是他们受到社会底层世俗之气和金钱的诱惑,弄虚作假,闹出种种笑话。作者揭露了一些底层小人物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扭曲了人性中的美好,甚至丧失灵魂的黑暗现实。

  欧·亨利的小说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善于选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讴歌人性的真善美,鞭挞违反人性的假丑恶。

  2独特的情节构思

  2.1线索明暗布局

  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不同,它篇幅短小,人物相对集中,小说的故事情节不易多线索交错展开。欧·亨利小说的情节构思独特之处表现在叙述线索灵活转变。小说巧设明线与暗线,交相辉映,共同构筑情节发展。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一文中,德拉卖秀发为丈夫买白金表链是明线,吉姆卖掉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玳瑁做的整套发梳是暗线。这两条线索

  的交汇点是圣诞节二人互送对方心仪的礼物。作者虽然安排两条线索叙事,但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着重刻画女主人公德拉这一形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开端写德拉为没钱给丈夫买圣诞礼物而痛苦,心情灰暗。德拉无意中想到了自己的瀑布般的秀发,她犹豫不决、纠结。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把女主人公内心的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德拉买好礼物之后要送给丈夫的时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她急切、兴奋、又忐忑不安的情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暗线中吉姆卖祖传的金表这一情节,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吉姆一句平静的话语

  “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明暗两条线索笔墨一重一轻,男女主人公的刻画一实一虚。尽管作者在吉姆身上着墨不多,但他已通过德拉这一形象的刻画,对二人的爱情作了艺术铺垫。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2精心的艺术铺垫

  小说中的铺垫是使故事情节、人物行动、布局结构向合理、严密方向发展的一种“台阶”。欧·亨利的小说常常会安排一些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为故事的发展做好精心的铺垫,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为给对方买圣诞礼物,不惜卖掉了各自珍贵的宝物,最后双方的礼物都失去了价值。为使读者觉得种种巧合真实可信,作者巧妙构思,做了精心的铺垫。小说一开篇就做了必要的铺垫:“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说明主人公的贫穷程度,“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唯一能换钱的只有德拉自己的秀发了,这就为德拉忍痛割爱,卖掉自己最珍贵的宝物,给丈夫买白金表链这一情节做了铺垫。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插入了一段情节:“德拉——总是管他叫做‘吉姆’,总是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很好的”。德拉对丈夫的爱称和每天以“拥抱”迎接下班归来的丈夫,展示了年轻夫妇之间的真挚情感。这一段插入的细节为吉姆筹划给妻子买发梳做了铺垫,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故事的结局令读者感动,两人花费巨大代价购买的礼物都变成无用处的物件,而得到最宝贵的礼物是两人之间的无私真爱。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结尾意蕴深刻,艺术效果强烈。

  2.3结局出人意料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结尾更是出奇制胜。他常常把重要的情节不露痕迹地隐藏起来,在情节叙述过程中,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到了结尾,笔锋一转,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向读者展示出最重要的真相,揭示整个故事的意义。

  《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筹划故意犯罪,希望被捕入狱,以度寒冬。于是他屡次为非作歹:用石头砸橱窗、饱餐一顿不给钱、调戏妇女,扰乱社会治安、偷雨伞,但都事与愿违,警察偏偏不抓他。最后,苏比被教堂的赞美诗感化,决心重新做人,积极面对生活,却莫名其妙地被捕了,“神圣的法律”理直气壮地把他送进了监狱。这种事与愿违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哀叹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也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每况愈下的世风有了深

  刻的了解。又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结尾,墙上的最后一片绿叶竟是老贝尔曼用生命画的“杰作”,它唤醒了琼珊生的希望,引发读者对友谊和人性的思考。“欧·亨利式结尾”不仅把小说推向高潮,还深化主旨,丰富作品的内涵,撞击读者的心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欧·亨利是一位出色的幽默大师。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叙述情节,使小说语言生动活泼,产生幽默的艺术效果。这种语言风格与他的小说题材、塑造的人物有关。欧·亨利的小说多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大多命运不济。作者同情他们,却又无力改变他们的命运,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写这些小人物,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启发人们深思。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欧·亨利将比喻、拟人和讽刺融合在一起。他这样描写老画家老贝尔曼的外貌:“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身体卷垂下来。”这段描写勾勒出一位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形象。接着,作者又说:“贝尔曼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他连艺

  术女神的长袍的边缘还没摸到。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作者以形象幽默的语言告诉读者,老贝尔曼与艺术家相差的距离。“边缘”一词把老贝尔曼的艺术才能贬低到了极点。透过这些调侃式的语言,一位潦倒无成的老艺术家的形象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了。读者就很容易理解老贝尔曼为何脾气暴躁、爱酗酒,为何给青年艺术家当模特。可是当老画家听说琼珊放弃了生的希望时,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他把“最后一片叶子”画在了墙上,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杰作”。这点燃了琼珊生的希望,他自己却染上肺炎,孤独地死去。欧·亨利以诙谐风趣的语言突显了老贝尔曼落魄的人生,更凸显了他的善良伟大,展现出他做人的最高艺术水平。

  幽默诙谐是欧·亨利小说的语言风格,这种幽默的风格充满了辛酸的笑声,为塑造小说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深了作品的意义。

  总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明暗交织,层层铺垫,引人入胜,结尾令人出乎意料,平凡中显奇迹。小说语言简练朴实,幽默含蓄,在喜剧效果中体现主人公的辛酸。以强大的情感力量打动着读者,启发人们的深思。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个性,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篇八: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欢迎阅读。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洲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欧亨利便是其中的一位,欧亨利最为擅长的作品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创作了近270篇的短篇小说和1篇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那么欧亨利是哪国的呢,欧亨利是哪国的结论依据都有哪些,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是否可以确定欧亨利是哪国的?

  首先,从欧亨利的.人物生平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出欧亨利出生的信息,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城市,格林斯伯勒。他的家庭十分不幸,母亲因病不幸早逝,父亲的不作为,小小的欧亨利只能交给其祖母来抚养,由于家庭贫困,欧亨利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从欧亨利的作品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们的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他诸多的小说中,描写故事中的场景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西部为主,第二类以美国大城市为主,第三类很少,描写的场景有拉丁美洲等。另外在他的小说之中,有些主角是以美国人为原型的。从中可以看出,欧亨利小说的场景几乎是发生在美国的。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欧亨利是美国人。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特定的背景、甚至是一个特定的时机,往往都能够创作出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英雄。作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他的成功同样适用这个真理。那么欧亨利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从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发展如何?

  欧亨利出生于1862年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地区的一个小型城市,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却因为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负债累累,他的母亲早逝,欧亨利从小便由祖母抚养,幼年生活十分贫困和无助。成年后的欧亨利全力写作,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最终因身体不适,在1910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么这段时间美国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文学界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自1862年起,美国开始了南北战争,而后奴隶制度宣布结束,美国全力支持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内部人民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19世纪前期,美国的文学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主的,伴随着国家的改革,社会的矛盾不断的尖锐,底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特别是南北战争的爆发,于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其中欧亨利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欧亨利受他所在的特定时代背景影响,再加上他的丰富人生经历、锐敏的观察力,这些因素的结合注定了欧亨利的成功。

篇九: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分析

  作者:叶宇恒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莫泊桑、俄罗斯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篇长篇小说,常用幽默手法、反衬手法和夸张手法描写情节,并独创了欧亨利式的结尾,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幽默;结尾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引言:

  欧亨利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年轻时做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会计员等等,在银行出纳时因为意外情况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探望病重妻子时被抓捕。欧亨利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了他的短篇小说中,因此她短篇小说主要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不幸的遭遇和简单快乐的生活,呈现给读者真实的感人的画面,这也是欧亨利小说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

  1、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欧亨利创作小说的手法,在微笑的背后透露着心酸的泪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警察与赞美诗》。乍看这篇小说的标题,以为是作者要赞美警察,实际上,在这篇小说里警察的形象是负面的,欧亨利的黑色幽默首先体现在小说的标题上。从小说的内容来看,小说的主人公苏贝是一个流浪汉,他费尽心机想进入监狱,因此他故意触犯法律想入狱,前六次的结果都未能如他所愿,当他在听到赞美诗优美的音乐后,改变了现在的想法,想要重新生活,警察却以抢劫教堂为由将苏贝抓入监狱服刑三个月。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作为一个正常人,想进入监狱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荒谬的,他六次触犯法律却都没能达成愿望,当他想要重新开始生活时却毫无缘由的被抓进了监狱,这里额情节设置也是荒谬的。欧亨利采用的黑色幽默手法,巧妙的构思故事情节,苏贝的入狱与前几次故意触犯法律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美国黑暗的社会背景,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2、反衬手法

  反衬手法也是欧亨利创作小说的主要手法,这一手法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表现得尤其突出。《二十年后》描写两个美国青年鲍勃和吉米,他们情同兄弟,成年前两人在纽约的小餐厅见面,相互向对方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并相约二年后在老地方相见,此后,鮑勃去了西部冒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险,吉米留在纽约发展,两人一刻也未曾忘记过这个约定。到了约定的日期,鲍勃成了警察通缉的对象,此时作为警察的吉米,收到了逮捕“狡猾的鲍勃”的任务。鲍勃和吉米两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成长,鲍勃重情重义,不甘平凡,想去西部开创自己的事业,吉米冷静睿智,认为纽约是世界上唯一的好地方。当两人在约定的地方碰面时,鲍勃依然笃信他们之间的友谊,而吉米却把这次会面当成了缉拿罪犯的机会。这种反讽式的情节描写出了小说中人物生活的不易,并通过警察与罪犯、善良与罪恶这两组强烈的对比突出主题,对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的批判之情。

  3、夸张手法

  欧亨利是善用夸张手法的大师,他的夸张手法不仅体现在细节的描写上,还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和人物的形象上。比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人公苏贝,苏贝是一个流浪汉,他将监狱形容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堂”,他故意触犯法律想要进入监狱,目的只是在监狱里他可以度过这个难熬的寒冬,因此他吃霸王餐、偷窃雨伞等,这些举动都是想引起警察的注意,但是警察却对此视而不见,后来苏贝去调戏妇女,没想到这个妇女既然是妓女,并且还心甘情愿跟着他。后来苏贝想重新开始生活,却被警察以无须有的罪名抓进监狱。流浪汉苏北的行为和小说的情节非常夸张,但是读者仔细一想却又符合逻辑和现实生活,欧亨利在小说中运用的夸张手法令人信服,耐人寻味。

  4、欧亨利式结尾

  读者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形容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贝在听到赞美诗后想重新开始人生,却被警察以不存在的罪名抓进监狱,这种结局也是读者未意料到的,但是故事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在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米是一对贫穷的夫妻,妻子德拉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有着瀑布般的秀发,丈夫吉米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薪资只能维持两人的基本生活,他又一支祖传的金表。圣诞节前他们都想为对方准备礼物,于是各自卖掉了自己珍贵的东西,德拉将自己的秀发卖掉,买了一条白金的表链,而吉米将自己的金表卖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两人都舍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为对方准备的礼物却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超越了读者的想象。尽管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却包含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德拉与吉米虽然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能舍弃自身珍贵的东西,愿意为对方付出,两人的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令人动容,表达了欧亨利对他们两人的赞美,同时借两人的生活背景表达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

  5、小结

  欧亨利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的思想内涵,在描写底层的小人物时运用了黑色幽默、反衬和夸张的手法,出乎意料的结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实际上这些表现手法在小说创作中并不少见,但是这些手法在欧亨利的小说中非常自然,没有刻意铺垫、伏笔,因此每到了令人之外的情节时,读者会诧异,仔细思考以后,有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因此欧亨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小说受到读者的喜欢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善用这些表现手法,还因为他的小说给人无尽的想象。

  参考文献:

  [1]韩芳.论反衬手法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运用[J].作家,2013(12):147-148.[2]林静.《警察与赞美诗》中幽默手法的使用[J].语文建设,2013(10z):49-50.[3]张昕.论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构思[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70-74.

  1995

篇十: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欧亨利简介

  世界范围内,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评为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鼻祖,欧亨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他的,从欧亨利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翻阅欧亨利简介,世界对于欧亨利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欧亨利,本名叫做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1862年9月11日,在度过了近四十八个春秋后,于1910年6月5日与世长辞。欧亨利的出生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由于父亲生活的无节制和酗酒的恶习,导致了家庭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家境十分贫困,在母亲去世后,欧亨利便改由姑姑和祖母抚养,因为家庭的原因,欧亨利被迫于高中时中断学业,成为药店的学徒工只为养活自己。

  欧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静,幼年时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爱人的离世、生活困顿给欧亨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因为如此,欧亨利也从不平静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灵感,这些灵感使他的创作才思泉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欧亨利的创作之路上,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索尔·埃斯蒂斯给与了他重大的鼓励。

  欧亨利的作品,因其幽默的讲述方式,获得了世界的赞美,成为了美国独特的小说家,并成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

  欧亨利写作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的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名,直至终老。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的哪一种作家,在他们的创作道路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

  欧亨利的作品创作,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欧亨利的影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是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幽默

  作为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因为小说的构思新颖独特,更是因为欧亨利的幽默,一定意义上,欧亨利小说的标志之一便是欧亨利的幽默。那么欧亨利的幽默主要是指什么方面,又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的?在欧亨利的小说之中,欧亨利的幽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欧亨利也常常将幽默和夸张的写作方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外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三个要素成为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幽默,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的黑色幽默,通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让人们往往在笑声中不自觉的淌出泪水,引起读者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在欧亨利的大多作品之中,其黑色幽默一直贯穿始末,这成为欧亨利表达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最后一片落叶》、《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并通过讽刺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好客”来形容监狱,被捕仅仅是一个美梦的黑色幽默,变相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就连进监狱都能成为美梦,可见现实社会的残酷,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便能让读者深刻解读作者的用意。

  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除却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结尾,它与一般故事的结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为什么欧亨利式结尾会吸引那么多读者,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呢?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并不是特指欧亨利小说中的结尾,而是泛指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结尾,只是这种结尾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以致于人们提到这种结尾时,自然就会想到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以出人意料为主要特征,作者在进行故事描述之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本应该出现的结尾没出现,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吃惊的结尾,但是这种结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细细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创造了高达三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在他众多的小说中,他极其巧妙地多次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欧亨利式结尾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奇感十足。作家们习惯于用常规性的描述手段来讲述故事,故事显得较为刻板,有些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尾,而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给读者一种新奇感。

  其二、欧亨利式结尾的出现,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型写作手法。

篇十一: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小說特色

  语教9班第九组

  主人公苏比是个流浪汉,伴随着大雁的南飞和枯叶的凋零,酷寒的冬季已悄悄来临。对于苏比如此一个无家可归,又无经济来源的人,这无疑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时的苏比并非能像春天一样,躺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洗澡着温暖的阳光,他在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他不能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他不想去地中海游戈,不想去维苏威湾漂流……他只想去布莱克威乐岛牢狱。

  但是,去牢狱了也得有个缘由。他第一想去吃一顿霸王餐,可他还没进去,服务生看他衣衫不整,就把他打发走了。他又拐到马路边,看到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铺,顺手拾起一块石头扔去,他一阵暗喜,等着警察来抓他。可适得其反,警察来了却不以为是他做的,如此进牢狱的“梦”子虚乌有。于是他就像如此做了更多的坏事,可都没有如他所愿。合法听到教堂善诗,有了从头做人的打算时却莫名被捕了。

  欧亨利生平:

  1.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仅活了48岁。

  2.

  他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做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

  3.

  创作:

  (1)1898年,他为了养育女儿,在业余开始写小说;

  (2)1899年,第一篇短篇小说《哨子狄克的圣诞礼物》;

  (3)1902年,他居住纽约,专门从事创作。他以一周一篇的创作速度进行写作。到她逝世为止,他创作了300多篇小说。别离收入《四百万》(1906),《翦亮的灯盏》(1907),《西部的心》(1907),《城市之声》(1908),《仁慈的骗子》(1908),《命运之路》(1909)和《滚石》(1913)等十余部集子中。

  我最喜欢的是《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和《警察与赞美诗》这三部作品,《麦琪的礼物》被选人咱们高中语文讲义,这里不作太多讲解。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独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欧亨利小说的幽默举世公认。在这篇作品中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牢牢抓住了托诙谐寄意这一要旨。

  小说特色:

  纵观全文,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地运用了事物进展进程的“不合理性”。苏比曾多次惹事生非,想进牢狱得以安身,可他老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放下屠刀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牢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荡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心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挬的现象无不令人哑然失笑。事物进展进程中“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专门好的运用了这种方式,就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接他们好笑的言语影射社会现实表达社会问题的观点,并借此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拟人、夸张、比喻、讽刺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俏皮的写到:“一张枯叶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德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一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有所预备”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将霜冻作为对一个人的称号,吧经霜的枯叶比作弗罗斯特的名片,同时又把麦迪生广场说成是“露天公寓”,将北风暗喻成“门公佬”,把在广场上留宿的流浪汉成为“老住户”,在这里谐音、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熔为一炉,想象丰硕、独特、含蓄的衬托了苏比祈求入狱的急切心情。

  人物分析:

  他为了过冬,不是去踊跃地寻觅工作,而是想到不用付出就可以吃住的牢狱,这种不务正业的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为了达到目的,他不吝丑化自己的人格,做出各种坏事,这不能说是对显示招架的正确行为。比尔“性格高傲”,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的,提地方上的寄食者预备的布施,反映出他堕落行为的背后,有一种不可侮辱的傲骨。小说最后,苏比被教堂里传来的赞美诗所吸引,回忆起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决心从头做人却被抓。总之,他是一个不幸的流浪汉,他不幸的生活和反常的心理行为是社会带给他的,作者塑造那个人物,无论就其遭遇或心理而言,都是为了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对那个人的态度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苏比宁愿去牢狱也不想同意慈善事业对穷人的施舍。撕开了慈善机构虚假的面纱,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踩踏,也正是对所谓的自

  由和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的批判,苏比虽然贫困,但他严守着精神上的尊严,一直保护着他灵魂上的高傲。

  对我触动较深的是作品《最后一片叶子》,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主要叙述了如此一个故事:少女画家乔安西得了肺炎,生命弥留,乔安西却把自己的生命和常春藤叶子联系起来,以为最后一片叶子飘落时,自己也将死去,为了让乔安西燃起活下去的信心,老画家用画笔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但老画家却寿终正寝了。读了这篇小说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小的一片藤叶,竟然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这看来有些难以想象,但想一想也在情应当中。乔安西之所以能够战胜病魔,顽强的活下去,正是因为他有了活下去的坚决信念,也正是那个信念,促使自己顽强的奋斗直至成功。一个人能够被打倒,可是不能够被打败。只要有这种信念,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取得人生的胜利。所以,坚决的信念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壮大的心里世界我感觉比财富、名利、知识更为重要,人生路上坎坷不断,当咱们面临人生的低谷时,壮大的心里世界不会让你一撅不振。不会压倒你,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你仍能顽强乐观的活活着界上。活着你能够拥有一切,而死去你将一无所有。

  老贝尔门等待那一幅杰作已经二十五年了,可是连一点线索都尚未。他到底在等什么呢?依我而言,老贝尔门在等待美的画章。他等到了,同着风雨,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终生“最后的杰作”,相信这片最后的叶子是画家心中最完美的画篇,也是他苦苦等待的杰作。贝尔门为此付出的一切,想信他是无悔的,也同时诠释了生命的今一番美,那是画家心里执着

  追求的画章,也是生命的美章。

  让咱们一路尽力起来,为自己的生命画一树绿叶,也为他人画一树绿叶,让自己与他人拥有永不凋零的信念,让咱们迈向成功的道路吧!

篇十二: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倾听与感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社会的无情,运用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警察与赞美诗》作为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讽刺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将社会中的真实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利用幽默语言,展示残酷现实与悲悯人物

  在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语言反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中“含泪微笑”式的人物是其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种语言表现手法不仅为小说注入了勃勃生机,还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悲悯的人生和小说悲惨的结局。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幽默中掺杂着冷酷的情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含蓄性,为小说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很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过着凄惨悲凉的生活。欧亨利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在寒冷的冬日,因主人公居无定所,他就开始计划入狱的方式。如,他想去一家比较高级的餐馆大吃一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就足够了,但是当主人公苏比走进餐馆时,他“伤风败俗的皮鞋”引起了侍者注意。欧亨利运用“Decadent”来描述他破旧不堪的鞋,这种运用[1]幽默而夸张的手法将这双鞋的破表达到了极致。当主人公“白吃”计划失败时,作者又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进行描绘:“扭转了那只烤鸭显遭暗算的命运”,通过

  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的幽默风趣,但在这幽默中却隐含了主人公卑微的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同情。

  二、奇巧的情节设计,结局出人意料

  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情节的独特性,往往会让读者出乎意料。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实与预想逻辑的反差性,设计了独特且丰富的故事情节,通过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兴趣。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作者精心设计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小说开始,作者就交代了主人公故意犯罪的原因,由于主人公苏比的生活比较贫穷,为了找到一个可以过冬的场所,主人公想到了监狱这个地方,于是他开始制定进监狱的计划。按照正常来说,穷人避冬,可以选择一些由市政府办的避难所,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构思,将主人公想去的避难所设定为监狱,这是很多读者都无法想象的,更难想到的是作者设计的主人公故意犯罪、精心设计犯罪计划,尝试了六次都未成功,这里也充分体现了小说故事情节设计的奇特性。

  苏比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毅然放弃了救济机构所办的避难所,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布莱克韦尔岛监狱。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他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心中燃起的希望也一次次的破灭。首先,在苏比实现第一个计划中,他破旧的鞋出卖了他,他遭受了第一次侮辱。紧跟着他又继续实行他的第二次入狱计划,为了引起警察的注意,他竟然想出非礼一个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士,可是没想到苏比却被这个女士所搭讪,这一情节设计的就很让人意外,原来看似像良

  家女子的人竟然是妓女,所以警察无视了苏比的行为,入狱计划再次失败。这时苏比又想通过砸橱窗让警察把他抓起来,苏比用渴望的眼神望着警察,期待警察把他抓起来,警察却把目标转向了其他人。所以在一次次计划中,他都没有进入他所向往的监狱。作者对这些情节的精心设计,都会让读者沉醉于小说当中。

  小说结局的构思更是令人吃惊,震撼读者的心灵,当苏比走在一条宁静的大街上,听到教堂里的赞美诗时,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想要开始新的征程。这时也会让读者为之一振,但就在这一瞬间,故事情节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苏比曾经入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苏比心心念念想入狱时,他没有如愿以偿,而当他想自力更生、重新做人时,却无故入狱,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结局,却把欧亨利的奇特构思、幽默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欧亨利小说的成功之处。

  三、运用情景反语修辞,展现独特创作风格

  在欧亨利小说中,除了独特的构想,奇特的故事情节,小说语言也别具一格,这让他的小说变得魅力无穷。其中欧亨利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尤其是情景反语的运用。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就用该手法描绘了一个悖于常理的情景,监狱是人们想远离的地方,而文中描绘监狱是苏比冬日最渴望的地方,他觉得来到这里此生无憾,也是他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修辞手法不仅体现了小说独特的风格,也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是非颠倒的社会。因此,具有特色的语言也是欧亨利小说的独特风格。

  四、结论

  总而言之,从《警察与赞美诗》这一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出,幽默而残酷的语言、奇妙的故事情节,独特的构想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欧亨利小说中主要的风格,不仅将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也让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很自然的将读者带入到了故事情节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篇十三: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欧亨利简介

  世界范围内,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评为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鼻祖,欧亨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他的,从欧亨利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翻阅欧亨利简介,世界对于欧亨利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欧亨利,本名叫做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1862年9月11日,在度过了近四十八个春秋后,于1910年6月5日与世长辞。欧亨利的出生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由于父亲生活的无节制和酗酒的恶习,导致了家庭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家境十分贫困,在母亲去世后,欧亨利便改由姑姑和祖母抚养,因为家庭的原因,欧亨利被迫于高中时中断学业,成为药店的学徒工只为养活自己。

  欧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静,幼年时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爱人的离世、生活困顿给欧亨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因为如此,欧亨利也从不平静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灵感,这些灵感使他的创作才思泉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欧亨利的创作之路上,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索尔·埃斯蒂斯给与了他重大的鼓励。

  欧亨利的作品,因其幽默的讲述方式,获得了世界的赞美,成为了美国独特的小说家,并成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

  欧亨利写作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的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名,直至终老。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的哪一种作家,在他们的创作道路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

  欧亨利的作品创作,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欧亨利的影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是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幽默

  作为美国着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因为小说的构思新颖独特,更是因为欧亨利的幽默,一定意义上,欧亨利小说的标志之一便是欧亨利的幽默。那么欧亨利的幽默主要是指什么方面,又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的?在欧亨利的小说之中,欧亨利的幽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欧亨利也常常将幽默和夸张的写作方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外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三个要素成为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幽默,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的黑色幽默,通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让人们往往在笑声中不自觉的淌出泪水,引起读者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在欧亨利的大多作品之中,其黑色幽默一直贯穿始末,这成为欧亨利表达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最后一片落叶》、《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并通过讽刺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好客”来形容监狱,被捕仅仅是一个美梦的黑色幽默,变

  相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就连进监狱都能成为美梦,可见现实社会的残酷,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便能让读者深刻解读作者的用意。

  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除却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结尾,它与一般故事的结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为什么欧亨利式结尾会吸引那么多读者,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呢?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并不是特指欧亨利小说中的结尾,而是泛指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结尾,只是这种结尾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以致于人们提到这种结尾时,自然就会想到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以出人意料为主要特征,作者在进行故事描述之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本应该出现的结尾没出现,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吃惊的结尾,但是这种结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细细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创造了高达三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在他众多的小说中,他极其巧妙地多次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欧亨利式结尾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奇感十足。作家们习惯于用常规性的描述手段来讲述故事,故事显得较为刻板,有些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尾,而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给读者一种新奇感。

  其二、欧亨利式结尾的出现,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型写作手法。

篇十四: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作者:黄逸江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

  摘要:美国作家欧亨利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父,他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幽默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本文主要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对作品中的内容、故事情节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欧亨利;写作风格;警察与赞美诗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倾听与感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社会的无情,运用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警察与赞美诗》作为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讽刺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将社会中的真实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利用幽默语言,展示残酷现实与悲悯人物

  在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语言反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中“含淚微笑”式的人物是其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种语言表现手法不仅为小说注入了勃勃生机,还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悲悯的人生和小说悲惨的结局。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幽默中掺杂着冷酷的情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含蓄性,为小说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很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过着凄惨悲凉的生活。欧亨利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在寒冷的冬日,因主人公居无定所,他就开始计划入狱的方式。如,他想去一家比较高级的餐馆大吃一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就足够了,但是当主人公苏比走进餐馆时,他“伤风败俗的皮鞋”引起了侍者注意[1]。欧亨利运用“Decadent”来描述他破旧不堪的鞋,这种运用幽默而夸张的手法将这双鞋的破表达到了极致。当主人公“白吃”计划失败时,作者又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进行描绘:“扭转了那只烤鸭显遭暗算的命运”,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的幽默风趣,但在这幽默中却隐含了主人公卑微的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同情。

  二、奇巧的情节设计,结局出人意料

  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情节的独特性,往往会让读者出乎意料。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实与预想逻辑的反差性,设计了独特且丰富的故事情节,

篇十五: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导读:

  一、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二、欧亨利是哪国的欧洲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欧亨利便是其中的一位,欧亨利最为擅长的作品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创作了近270篇的短篇小说和1篇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那么欧亨利是哪国的呢,欧亨利是哪国的结论依据都有哪些,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是否可以确定欧亨利是哪国的?

  首先,从欧亨利的人物生平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出欧亨利出生的信息,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城市,格林斯伯勒。他的家庭十分不幸,母亲因病不幸早逝,父亲的不作为,小小的欧亨利只能交给其祖母来抚养,由于家庭贫困,欧亨利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从欧亨利的作品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们的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他诸多的小说中,描写故事中的场景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西部为主,第二类以美国大城市为主,第三类很少,描写的.场景有拉丁美洲等。另外在他的小说之中,有些主角是以美国人为原型的。从中可以看出,欧亨利小说的场景几乎是发生在美国的。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欧亨利是美国人。

  三、欧亨利时代背景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特定的背景、甚至是一个特定的时机,往往都能够创作出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英雄。作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他的成功同样适用这个真理。那么欧亨利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从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发展如何?

  欧亨利出生于1862年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地区的一个小型城市,

  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却因为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负债累累,他的母亲早逝,欧亨利从小便由祖母抚养,幼年生活十分贫困和无助。成年后的欧亨利全力写作,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最终因身体不适,在1910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么这段时间美国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文学界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自1862年起,美国开始了南北战争,而后奴隶制度宣布结束,美国全力支持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内部人民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19世纪前期,美国的文学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主的,伴随着国家的改革,社会的矛盾不断的尖锐,底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特别是南北战争的爆发,于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其中欧亨利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欧亨利受他所在的特定时代背景影响,再加上他的丰富人生经历、锐敏的观察力,这些因素的结合注定了欧亨利的成功。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1.对联的风格

  2.介绍信写作方法介绍

  3.写作技巧之语音的风格表达

  4.写作文介绍自己

  5.自我介绍写作方法

  6.介绍网友英文写作指导

  7.作文:水的风格

  8.杨树的风格作文

  上文是关于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篇十六: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欢迎阅读。

  一、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二、欧亨利是哪国的欧洲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欧亨利便是其中的一位,欧亨利最为擅长的作品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创作了近270篇的短篇小说和1篇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那么欧亨利是哪国的呢,欧亨利是哪国的结论依据都有哪些,分别可

  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是否可以确定欧亨利是哪国的?

  首先,从欧亨利的人物生平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出欧亨利出生的信息,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城市,格林斯伯勒。他的家庭十分不幸,母亲因病不幸早逝,父亲的不作为,小小的欧亨利只能交给其祖母来抚养,由于家庭贫困,欧亨利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从欧亨利的作品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们的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他诸多的小说中,描写故事中的场景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西部为主,第二类以美国大城市为主,第三类很少,描写的场景有拉丁美洲等。另外在他的小说之中,有些主角是以

  美国人为原型的。从中可以看出,欧亨利小说的场景几乎是发生在美国的。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欧亨利是美国人。

  三、欧亨利时代背景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特定的背景、甚至是一个特定的时机,往往都能够创作出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英雄。作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他的成功同样适用这个真理。那么欧亨利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从欧亨利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发展如何?

  欧亨利出生于1862年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地区的一个小型城市,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却因为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负债累累,他的母亲早逝,欧亨利从小便由祖母抚养,幼年生活十分贫困和无助。成年后的欧亨利全力写作,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最终因身体不适,在1910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么这段时间美国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文学界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自1862年起,美国开始了南北战争,而后奴隶制度宣布结束,美国全力支持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内部人民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19世纪前期,美国的文学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主的,伴随着国家的改革,社会的矛盾不断的尖锐,底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特别是南北战争的爆发,于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其中欧亨利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欧亨利受他所在的特定时代背景影响,再加上他的丰富人生经历、锐敏的观察力,这些因素的结合注定了欧亨利的成功。

篇十七: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欧亨利简介

  世界范围内,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评为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鼻祖,欧亨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他的,从欧亨利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翻阅欧亨利简介,世界对于欧亨利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欧亨利,本名叫做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1862年9月11日,在度过了近四十八个春秋后,于1910年6月5日与世长辞。欧亨利的出生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由于父亲生活的无节制和酗酒的恶习,导致了家庭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家境十分贫困,在母亲去世后,欧亨利便改由姑姑和祖母抚养,因为家庭的原因,欧亨利被迫于高中时中断学业,成为药店的学徒工只为养活自己。

  欧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静,幼年时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爱人的离世、生活困顿给欧亨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因为如此,欧亨利也从不平静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灵感,这些灵感使他的创作才思泉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欧亨利的创作之路上,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索尔·埃斯蒂斯给与了他重大的鼓励。

  欧亨利的作品,因其幽默的讲述方式,获得了世界的赞美,成为了美国独特的小说家,并成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

  欧亨利写作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的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名,直至终老。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的哪一种作家,在他们的创作道路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

  欧亨利的作品创作,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欧亨利的影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是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幽默

  作为美国着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因为小说的构思新颖独特,更是因为欧亨利的幽默,一定意义上,欧亨利小说的标志之一便是欧亨利的幽默。那么欧亨利的幽默主要是指什么方面,又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的?在欧亨利的小说之中,欧亨利的幽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欧亨利也常常将幽默和夸张的写作方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外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三个要素成为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幽默,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的黑色幽默,通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让人们往往在笑声中不自觉的淌出泪水,引起读者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在欧亨利的大多作品之中,其黑色幽默一直贯穿始末,这成为欧亨利表达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最后一片落叶》、《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并通过讽刺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好客”来形容监狱,被捕仅仅是一个美梦的黑色幽默,变相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就连进监狱都能成为美梦,可见现实社会的残酷,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便能让读者深刻解读作者的用意。

  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除却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结尾是怎样的结尾,它与一般故事的结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为什么欧亨利式结尾会吸引那么多读者,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呢?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并不是特指欧亨利小说中的结尾,而是泛指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结尾,只是这种结尾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以致于人们提到这种结尾时,自然就会想到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以出人意料为主要特征,作者在进行故事描述之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本应该出现的结尾没

  出现,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吃惊的结尾,但是这种结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细细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创造了高达三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在他众多的小说中,他极其巧妙地多次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欧亨利式结尾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奇感十足。作家们习惯于用常规性的描述手段来讲述故事,故事显得较为刻板,有些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尾,而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给读者一种新奇感。

  其二、欧亨利式结尾的出现,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型写作手法。

篇十八: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论欧亨利与其小说的结尾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百度)

  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得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而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然而,德拉从镜子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闪耀着”,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但是20秒钟她的面色却黯淡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但她终于做出了卖头发的决断,并把自己的头发卖了二十块钱。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当杰姆见到德拉的样子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能理解、不能预料的神情。显而易见,杰姆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懵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深情。当德拉向杰姆解释完自己的头发为何变短之后,杰姆激动的掏出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梳子。但是,直到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小说里是这样描写了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你不用找啦,”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吗,吉姆?”

  此时,我们才明白杰姆看到德拉时为何表情奇特。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才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的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但他们领会了人间的真情所在。夫妻二人在明暗两线中买和卖,合在一起成为结尾,使贵重的礼物各自失去了可以附着之处,这就形成了结尾的奇妙之处,其审美韵味是极其深长的。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

  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篇十九: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特色分析

  作者:李子娟

  来源:《语文学刊》2014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子娟,女,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李子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欧·亨利(O·Henry,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独具特色,曾经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他的作品从普通人生活素材入手,能够以小见大,从平常的小事中总结出社会的伟大意义。还有一个特点是用幽默的手法记叙悲惨的事情,突出戏剧效果。

  [关键词]欧·亨利;悲惨;幽默;情节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4-0053-02欧·亨利的一生是充满曲折的一生,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之后的写作带来丰富的素材。他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道德的虚伪,贫富的悬殊,[1]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他经历的种种坎坷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不能不说是生活对作家的一种幽默,仿佛作家人生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一、以小见大,揭露社会现实

  “以小见大”这种写作风格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是最具特色的,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的欧·亨利跟着当教员的姑姑学习,十七岁当学徒,后来到银行当出纳员,之后办过杂志社,由于银行的怀疑使得他惹上了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回国探望重病的妻子后得到的却是妻子病故的噩耗与他被判监禁五年的双重打击。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笔创作的财富,他以身边熟悉的小店员、医生、律师、潦倒的艺术家甚至小贩与小偷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作为写作的对象,为读者们展示出小人物们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他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

  《最后一片叶子》描写美国一个城市的贫民窟,住着一些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女画家琼西患了严重的肺炎。当她生命垂危时,望着窗外墙上的青藤,在风雨吹打下,叶子一片片飘落,她计算着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就要离开这人间。一夜风雨,那片藤叶却依然在那里,使琼西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而那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先生,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用生命画出来的,自己却因此患肺炎而去世。这篇小说写出两代人的友谊和命运,赞美了主人公热爱生活,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麦琪的礼物》写的是家庭琐事,从一对贫贱夫妻互赠圣诞节礼物的小事中看出了小人物的人性美。《黄雀在后》写一个骗子、一个强盗和一个金融家的日常活动。挫折的命运使他们暂时结成盟友,但当他们的生活一旦安定下来便钩心斗角。强盗用抢来的钱开办赌馆,骗子就用诡计把强盗的钱骗过来,而当骗子想发大财买了金矿股票后,又发现这些骗人的股票是金融家发行的。从这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巧妙地说明了美国金融家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骗子、强盗,其狡诈的手段残酷的本性是远远胜过骗子、强盗的。

  《浪子回头》中的吉米就是一个例子,提前释放的吉米是一个手法独到的惯偷,他甚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专门作案工具,然而他已经厌倦了偷窃的生活,也并不想再与警察扯上什么是非,于是他改名换姓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正大光明地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浪子回头的他获得

  了体面的名声与爱情,然而就当他面对不慎被锁到保险柜里的孩子时却遇到了困境,良心最终占了上风,他再一次变成了惯偷吉米,轻松地用他专业工具打开了保险柜并救出了孩子。然而正当他对迎面而来的老熟人普莱斯警探准备束手就擒的时候却收获了这样一句话:“我想你认错人了,斯宾塞先生”,警探被他的牺牲精神所感动,成就了他浪子回头。作者歌颂了吉米高尚的心,也赞扬了警探的善良,将人间的温情发挥到了极致,也给读者留下几个问题:吉米是个好人(监狱的警察也说过他本性不坏),他为什么要去做窃贼?是什么使得一个本性不坏的人成为惯偷?也许炎凉的世态与腐朽的社会制度会给读者们一个回答。然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警察与小偷之间身份的反差所映衬出的人间真情力量,身份卑微如窃贼一样的人也可以拥有一颗崇高的心。

  二、悲喜交融,亦幻亦真

  欧·亨利所处的社会背景正是美国迅速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贫苦,这种贫富差异极为明显的社会下诞生了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他扎根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主要在于批评,即使是描写小人物的苦难生活,或表现他们苦难之中的人性美德,或是暴露他们身上的劣根性,也是瞄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评。[2]马克思曾指出:“现在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卓越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在《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皮尔与《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这一对青年,都是当年美国千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都挣扎在饥寒交迫的生死线上,这是他们共同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但是他们的悲剧却又是通过相对独立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饥饿,另一个突出寒冷,然而最后却殊途同归,一个致死,一个入狱,小说又回归到悲剧的结局。作家不仅善用喜剧来展示人情冷暖,也擅长用悲剧来揭示非人性的摧残;不仅善于从喜剧中加深悲剧感染,也善于在悲剧中渗透喜剧色彩。使得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欧·亨利创作艺术的辩证法,具有审美反驳的功能,收到辛辣讽刺与隐蔽批判的效果,这正是作家曲笔技巧的妙用。

  欧·亨利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隐蔽的批判技巧,既是运用的高明而又巧妙的梦幻。由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美国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作家是不可以直接批判或揭露的,为此他他躲进了梦境之中,用梦话来诉说自己的心声,让批判现实的锋芒转移到梦幻中去发挥特殊的作用。作家在一篇名为《未完的故事》中曾直白地说过:“你能海阔天空的信口开河,而不至于遭到驳斥的只有两种话题。你可以叙述你梦见的东西;还可以谈谈从鹦哥那儿听来的话……”。“我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同《圣经》考证绝无关系,他只牵涉到那个历史悠久,值得敬畏,令人悲叹的末日审判问题。

  加百列滩出了他的王牌;我们之中无法跟进的人只得被捉去受审。我看到一边是些穿着庄严的黑袍,反扣着硬领的职业保人,但是他们自己的职权似乎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他们不像是保得了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样子”。

  小说的正文描写占九成,梦境的叙述不到一成,然而就是这样不到一成的梦境,使得小说批判的锋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正文大为增色,也使得小说有了杰作的桂冠。

  三、出人意料的结尾

  欧·亨利式的结尾被无数人研究与模仿,然而至今没有人可以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其原因之一欧·亨利的成长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给了他独到的思维方式,[3]这一点是不可及;原因之二则在与小说是一个整体作品,生硬的模仿结尾的努力肯定是劳而无功的,正如“功夫在诗

  外”的道理是一样,欧·亨利式的结尾则在“功夫在全身”,作者排比与异想天开的夸张是成就欧·亨利的结尾的两大功臣。

  例如在《酒吧里的世界公民》这篇小说,作者排山倒海式的排比借助所谓的国际主义者考格兰之日将包袱抖的十足:

  “‘对不起’他说到,‘我最不喜欢听这样的问题。从什么地方来有什么关系呢?从邮政地址去判断一个人公平吗?我见过不喝威士忌的肯塔基人,不写小说的印第安纳人,在天鹅绒裤子上不镶银边的墨西哥人。英国人里面又风趣十足的,北方佬也有大方的,南方人里也有冷酷无情的,西部人也有心胸狭隘的,纽约人也会忙的顾不上看缺了一只手的小贩。看人要公正,不要给人贴土地区的标签。’”

  一连串的排比好似泰山压顶,咄咄逼人,在小说的结尾之前就连读者都为这位伟大的国际者所叹服,然而就在小说的结尾,这位考格兰先生对别人大打出手,只因为那人说他的家乡缅因州的路和水太差,而他则一点也容不得别人说他他家乡的坏话。至此这位国际主义者叶公好龙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而又一个经典的欧·亨利式

  的结尾已然诞生。不难发现,没有之前那段排山倒海式的排比,那么故事的结尾就将黯然失色。结尾的精彩在于前面的功夫下到了火候,是情理之中。

  一代大师欧·亨利的叙事风格,构思情节,和意外结局都非常的精彩,他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感人至深除了具有人性向善的特点之外,就是他的求新求变,标新立异的创作态度,所有这些造就了这么一位伟大的文坛巨匠。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欧·亨利.欧·亨利文集(第一卷)[M].阎玉英,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朱光潜.谈美书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欧亨利的四个写作风格分析 亨利 风格 写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