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16篇)

发布时间:2022-11-20 17: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16篇)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重拾传统手工艺,发展低碳新艺术  摘要:在历史转型、技术更新的大背景下,课题组通过对传统工美、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观与低碳艺术发展的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16篇),供大家参考。

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16篇)

篇一: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重拾传统手工艺,发展低碳新艺术

  摘要:在历史转型、技术更新的大背景下,课题组通过对传统工美、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观与低碳艺术发展的探讨。进一步分析“再生”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设计“蜕变”,改变传统手工艺的“保守”与“封闭”的认知观念,挖掘传统手工艺价值转变因子,与现代艺术设计跨界交融的可能性。为传统手工艺向低碳艺术发展的未来,为江苏视觉传达行业低碳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低碳;手作;融合;视觉传达

  1传统工艺危机分析

  中国传统工艺它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的卓越创造力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在时代的进程中,受到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传统工艺的衰落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对于一些经典的技艺,保护它、扶持它、鼓励它,重振中华手工技艺的创作尤为重要。

  2重拾传统手工艺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遭受着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东西方很多国家的政府、专家与学者,都在关心着对全球民族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因为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风貌与智慧。那么对于各国在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文艺工作者正在做着看似不同却又相同的工作。

  重拾传统手工艺,是一个从抢救到保护、从复兴到再生的过程。传统技艺不可丢,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是东方手工艺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是民族的“根”和“魂”。它代表和反映着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文明程度,彰显着人民的智慧和水平。这种朴素的美的观念,正是现代设计所匮乏的。传统手艺人追求对自然生活的模仿,情感赋予他们创作冲动与激情,作品中的情愫也是超越自然生活的一种更高层面的创造倾诉。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传统工美,这本应成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精神食粮。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路上,市场化的商业运作,各种流水线生产与机械化的生产让传统手工艺的坚守者倍感迷茫,传统手工艺作品的价值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在这样处境中的年轻人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逐渐淡化,传统文化艺术正在面临消失的境遇,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应对这样的危机。从陶瓷工艺看,我们的陶瓷工艺与技术已经开始逐渐落后西方,从西方人学习中国工艺,到我们开始借鉴西方技术,技艺的丢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此外本团队在经过很多走访与交流中发现,中国很多金典传统工艺技艺正在消失(不仅是陶瓷工艺)。很多老艺人因无继承人,他们又不能打破传统的观念,跟近时代、与时俱进,只停留在技艺的层面,就这样可能很多家族的技艺正在失传。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濒危的技艺,用自己的特长来有效的降低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必须突破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束缚,帮助更多的人改变保守的观念,同时在图案或工艺设计的层面上加以创新。

  3推动艺界联盟

  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也在一些形式的误导下走着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其实已经偏离了我们设计的根本,“设计”字面意思就是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将劳动改造,创意与创新的规划传达的一种过程。那么“设”,强调的是设想:“计”,或许说的是创新计划。那么本意是通过我们的创意改变世界,让

  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很多设计已经开始偏离我们的本意,过度的设计已经不再适应我们的经济发展,甚至成为我们低碳设计的一种约束。那么如何推动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同时又能更好的传承我们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以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行动。

  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设计,看似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实它们有着内在的共性,在手工艺时代,并非所有的手工艺品都是单纯的手工制作,艺人们会选用合适自己的工具,这与现代工业设计中所研发的器械也是一种联系,不论传统还是现代工艺都遵学循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自它们密切联系着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它们都具有功能性与审美性,作为一种生活手段,它们以劳动的物化形态共同履行着为民服务的理念。那么将现代设计理念、低碳理念于民族传统工艺巧妙结合,这种艺界的交融不仅能使设计产品显现一种表象的美,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心理与精神的满运从而使人感受到设计的亲切与魅力,让人忘却尘世、享受心生—这种源于民间艺术又带有时代气息的视觉传达工艺设多,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这种价值也需要一种正能量的延续。

  4“手作”艺人的低碳艺术

  “低碳”革命下的手作艺术也同样强调走高科技、低消耗、污染少的新型节能环保道路。低碳手作艺术,提倡科学发展观,不再停留保守、封闭、资源浪费的观念,而是一种新的形态蜕变。既有传统手工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又有新型视觉艺术方式的重组和探索,同时借鉴新学科、新方法,新思维,走可持续的发展低碳路线。如现代陶艺、漆艺、木艺、布艺和雕刻艺术等,如何让这些艺术形式定位于低碳理念下的视传艺术,这就需要更多的艺人加入“手作”低碳设计的研究。

  低碳“手作”新艺术的发展它不是一个短期课题,它是现代社会转型、响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在改变一部分艺人传统观念的同时,推崇的一种新的艺术生活、低碳手作设计。它既有艺术的实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造物艺术,又孕育着艺术之美,让艺术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线。

  如果说传统手工艺体现了人对人性的改造,体现着一种改变生活、实现自我的艺术的实践表达。那么低碳手作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手工的美和价值,又实现了一种新的艺术生活与品味。低碳概念的介入,也成为推进艺术潮流的新方式。低碳新艺术必将成为一种“精神需求、艺术需求”的新形式,它不会降低人们将成为一种“精神需求、艺术需求”的新形式,它不会降低人们的运动中来。低碳新艺术的研究与探索,或许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和优势。既维护本土手工艺文化、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扩大就业渠道、丰富劳动形态和产品形式等价值的同时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再利用的艺术发展方式。“手作”艺人的低碳设计或许能解决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传承精湛的手工艺技艺;又进一步的实现创新艺术,低碳艺术,让艺术设计融入生活的重大决策。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手作”低碳设计的开始,或许这就是我想宣传的一种更科学的艺术发展观。

  5总结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国家大力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低碳革命的背景下,对于传统手工艺想要“再生”务必抓住机遇,对传统技艺进行有益的取舍与吸收,为我们的后人留下更多可贵的财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想要“蜕变”,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现问题避其劣势强化优势,在思变中突破;对于国家的发展,要

  走科学地传承和振兴之路,让传统的民族精粹与现代的艺术设计都得到可持续发展,让艺术真正的发挥它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霞浦县崇儒畲族乡畲村成立合作社传承“非遗”手工艺又致富.福建日报,2015.12.17.[2]龙瑞泉,扎西泽让.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祥瑞藏族传统手工艺合作社成立.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7.

篇二: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作者:白永芳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4期

  摘

  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与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另一面是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濒临失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传统工艺,更有必要重新焕发生机。文章阐述了振兴传统工艺的三点意义和四种方式,希望为当下振兴传统工艺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火药、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剪纸、年画到木版水印,从青瓷、紫砂到景泰蓝,从徽墨、宣纸到歙砚等,这些传统工艺在我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市场经济繁荣,传统工艺的存续状态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2017年3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这一自上而下式的加强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的计划对于振兴传统工艺来说似干涸土地中的一泓清水。那么,振兴传统工艺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乃至人工智能化时代到底还有必要和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進作用得到明显提升的总目标[1]。目前执行和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就是以《振兴计划》中的传统工艺作为培训计划实施重点。这一举措对于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技艺水平和现代化审美下的整体工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

  1.1.1实用功能

  传统工艺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用。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品质并不亚于同类的工业化产品,如云南白族扎染植物染色技艺,采用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较现代的化学染色相比,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身体有好处,其中所使用的蓝草——板蓝根,就具有消炎败火的功效。

  1.1.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现代精神的构建。审美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求品位和个性的现代人青睐。如内联升鞋,鞋子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得到相应回报,北京周边的农村妇女增加了收入,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再如景泰蓝,以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为例,从事景泰蓝制作工作的职工有一部分为残疾人,带动了就业,缓解了社会问题,也使景泰蓝工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些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应有之义。

  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

  1.2.1审美性

  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剪纸是最能体现我国民间审美情趣的民间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人物、建筑、花鸟植物等表达吉祥祝福,以窗花、门筏、墙花为载体,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木版年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没有大众传媒的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鲜明活泼,题材独特。周汝昌先生曾赞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百景,都在新年壁上逢。”除了民间平面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品如面塑、泥人张、惠山泥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也都流露出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工艺美术类传统工艺如安徽歙砚、广州肇庆端砚、三穗竹编、安吉竹编、苏绣、苗绣、云南扎染、丹寨蜡染等,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意义上也尤为突出。

  1.2.2再创造性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期,工艺产品必须要有所创新,紧跟时代审美,融入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大艺术消费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一套”“土气”。创新如果结合传统元素便会充满人文内涵,即“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功夫熊猫》中运用了中国人文元素;在“例外”工作室中不难看到一些高级服装定制和箱包及相关饰品已运用了苏绣、苗绣、马尾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拥有时尚外观的同时也不失传统,使人耳目一新;2015年爱马仕推出的一款丝巾将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元素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迪奥(Dior)之前推出的5枚独一无二的腕表也是从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将折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在系列腕表中,受到全球粉丝的追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器以载道”,可理解为器物可承载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符号等。传统工艺除了强调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要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起“物质性”更侧重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性”,如“天人合一”“孝道”“与人为善”以及文人雅趣,甚至宗教信仰等内容。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器型精致,造型典雅,色泽以浅白色为主,手工刻花,具有浅浮雕的美感,表现了宋代含蓄、婉约的文人意趣与审美修养。周代青铜器皿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等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丹寨蜡染为例,蜡染见诸于苗族服饰和居家用品。苗族妇女手工画蜡描绘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以及上古时期的一些动植物。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图案就直观地再现了苗族人的情感与价值观,诉说着古老的苗族历史。可见,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

  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从历史上来看通常是走市场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标准化机器生产的产品那样受欢迎,其原因可能有价格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传统工艺中乡土材料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是采用体验式的活态传承模式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商场里精美的陶瓷,我们可能更多只是欣赏而不是消费,而一些陶瓷体验馆却是人满为患。人们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体验到自己做出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即使自己做的作品不美观,也依然会感觉良好。同样,在扎染艺术体验中,人们往往充满着期待去捆、扎和缝扎染半成品,在染色完成后打开作品时内心常充满惊叹、激动和喜悦。然而,面对橱窗里同样的商品,我们很有可能会无动于衷。这便是体验式传承的魅力,因为作品独一无二,更因为它带着自己手工的温度。一言以蔽之:体验优于产品本身。

  不仅是陶艺、扎染,诸如蜡染、景泰蓝、京剧脸谱、皮影雕刻、关中马勺脸谱、剪纸、木版年画、鲜花造纸、木雕、面塑等都可以采用体验式传承模式。《研培计划》的重心也是着力于非遗传承人群活态传承能力的培养,注重以活态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相关人群“拓眼界”“强能力”“增学养”,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体验式非遗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或许是最好的示范。

  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2.2.1工艺设计与非遗扶贫

  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存往往是相对完整的,那里保留了相对淳朴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工艺资源十分丰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苗族银饰银质纯正、工艺精湛,但在造型上往往表现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显然受众具有局限性。如果融入现代审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元素,一来受众增加,二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北京三里屯的“源境”非遗再设计生活馆的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张源婧是位苗族姑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专业,她将苗族的银饰重新设计,并且融入了苗绣元素,另外还在图案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经她再设计过的手镯、戒指、蜡染丝巾等很受现代消费者欢迎,与此同时也增加她家乡苗族妇女们的收入,并且传承了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

  据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司长口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哈密刺绣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经过设计、合作社形式和产业化开发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仅2015年哈密刺绣就创收1.2亿元人民幣。据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报道: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带领的绣娘们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设计的。2017年,卡德尔·热合曼带领当地绣娘完成了近百万元绣品订单,在让绣娘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2]。

  同样的例子还有“妈妈制造”合作社。人民政协网报道:“‘妈妈制造·火焰计划’致力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学文化及工艺树立归纳,联合设计师共同创造具有与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扶持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村贫困女性居家就业。通过建立‘妈妈制造’合作社等带动妈妈们就地创业脱贫,进而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3]

  2.2.2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在外观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内部结构优化上。如北京“张一元”茶叶的一款包装是与北京某艺术类高校合作进行设计改良的,包装设计大胆,色块明朗,使人眼前一亮。据“北京礼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款经过包装设计过的茶叶销量大增,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多是巧妙借助传统工艺设计出居家实用的衍生品,如德化白瓷具有很强坚韧性,可以做成菜刀、水果刀等;新疆龟兹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可制作成精美别致的书签等。传统的染织艺术,如扎染、蜡染刺绣的设计产品依然受到大众好评。

  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

  2.3.1传统工艺进教材、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崇洋媚外,而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传统工艺进教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非遗进校园”通常是以手工课、劳技课形式开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寓教于乐形式中深刻体味传统工艺的韵味,如扎染、绘制风筝、刺绣、景泰蓝掐丝工艺等手工课堂。

  2.3.2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市场上运用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很高,从事相关手艺传承的人的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对市场时尚的敏感度把握不够,作品守旧是常态。职业教育传承模式中,学员接受正规教育,大师职业传承,学员素质更高,教学最能与就业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相对更高,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一百多家职业教育学校传承着老北京千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工艺如燕京八绝、抖空竹,还有传统曲艺像京剧、京西皮影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培计划》的试点院校,以《研培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研创合作,依托苏州优势传统工艺和文创资源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学员在民间手工技艺扎蜡染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项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受到文化部项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2.3.3大师带徒弟的师承模式

  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作为“人间国宝”,他们是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统工艺门类里,如蜡染技艺、扎染、玉雕、木雕、风筝、脸谱、面塑草编等,我们可以择其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以拜师学艺方式学习相关手工技艺。在日常学艺过程中得师父口传心授,徒弟长时间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这样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徒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大师技艺精髓。除此之外,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都是较为科学的传承模式。

  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和世世代代、持之以恒的传承精神。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艺制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设计制造的完美呈现[4]。《周礼·冬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工匠之“巧”。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社会,都在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有些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品质上不够严谨,甚至以假当真,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扎染中的活态体验,名为植物染色,实则采用化学染色。市面上很多景泰蓝文创产品多为现代材料压模而成,非真正铜胎掐丝珐琅;民族刺绣服装常常机器代替手工,为机器刺绣产品。再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画家,他以画山水画著称,前不久被人发现出售给顾客的画作居然是印刷品。诸如此类行为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严重伤害了相关消费群体对此类文化商品的热情。长期以往,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艺人要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严守行業规矩,遵守商业游戏规则,这样传统工艺行业风气才能变得清风明朗。

  3结语

  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是借助手加以完成,它传达着手的温度,表达了浓浓情意。笔者想到了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通过亲手缝制衣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传达对儿子的眷恋不舍和担忧,儿子身在异乡看到“身上衣”能够直观感受到深深母爱。若是现代批量化生产的衣服,想来大概不会产生相同程度的共鸣。如果生活中逐渐只剩下纯粹冰冷的机器产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概也会像机器产品一样麻木与冰冷。如果大众能够认识和理解并且消费传统工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相信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EB/OL].(2018-04-26)[2019-01-02].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5/t20180503_831970.html.[2]乔文汇.新疆哈密刺绣闪耀锦绣丝路[EB/OL].(2018-08-23)[2019-01-2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8/23/t20180823_30110322.shtml.[3]王如娜.“妈妈制造”致力非遗传承[N/OL].人民政协报,2016-09-13[2019-1-23].http://csgy.rmzxb.com.cn/c/2016-09-13/1031512.shtml.[4]杨舒涵.“工匠精神”的续写:设计创新铸造传统工艺振兴[J].中国就业,2019(1).

篇三: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传统手工艺该如何保有活力?

  -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传承与创新,几乎是每一个手工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坚守”,还是“勇于创新”,让许多手工艺人头疼不已,不知所从。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纠结于此。历史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若是守着“技艺”一成不变,我们又如何见到如今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求新、求变、求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人类的本能,传统手工艺在时代的变革中也必然要顺势而行。在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也要应时而变,与现代文化相衔接,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长盛不衰。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在和未来应该是开放的,我们既不能完全死抱着传统不放,也不能在变化中不假思索地丢失其“核心技艺”。吕品田曾经提出:“要既保持传统技艺的流变性却又不至于流失其核心技艺和人文蕴涵,避免造成其技术本体和技术形态的蜕化、变形。”如果一项手工技艺没有保住核心技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属性就会发生改变,也就相当于丢失了其最有价值的文化基因。对任何一门传统手工艺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核心技艺,在时代的变化中总有其相对稳定的因素存在,否则就谈不上什么传统,也没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芜湖铁画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独特的文化属性与其核心技艺相关。芜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在比较成熟的冶铁技术、雕刻工艺和绘画

  艺术基础上形成的,是锻铁工艺和专业画家集体创作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铁为墨,以锤做笔,以毡做纸,形成了其独特的地方艺术特色。芜湖铁画工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锻铁工艺、淬火工艺和上漆工艺,其中锻铁工艺负责“形”的塑造,可细分为整体造型、细节表现、画面层次等多个要素,对铁画的艺术风格以及意境表达至关重要;淬火和上漆工艺负责铁画“色”的表现,对铁画的格调形成和气韵表达尤为重要,两者都是构成铁画独特艺术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工艺是机器不能取代的手工劳动,是芜湖铁画工艺的灵魂,其“核心技艺”所在,也是芜湖铁画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所在。近年来,芜湖铁画虽然在不断尝试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比如对纯金材料和锻金工艺的尝试,但其“核心技艺”并未发生质的改变,使其仍然保有明显的地方文化艺术特色,这就是对“传统”的守护。

  守住“核心技艺”并不影响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随时都在变迁,传统手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在开放的社会中,全社会都在求新、求变,手艺人也无法遏制住创新的冲动,创新才能使传统手工艺保有活力,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才能在不被时代淘汰。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各种新技术的理解和尝试是一种创新,对新材料和新工具的使用也是一种创新,对新艺术形式的想象、探索和对新市场的拓展也是一种创新。一个有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手艺人,是无法遏制住创新冲动的,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进并推陈出新,故而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芜湖铁画在发展之初,是以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出现的,有着强烈

  的中国文化特征,并在新的艺术影响下,将其发展为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铁画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冶铁技术不断改进,新材料不断研发,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芜湖铁画在技艺、科研与设计上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当代芜湖铁画作品突出了时代性,接受的西方教育,题材更为广泛,涉及人物、山水和花鸟,幅面有巨制,也有小品。既有深厚的传统性又有突出的时代感。当代芜湖铁画作品传递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价值,又有当代审美风尚,以新颖而动人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时代精品。

  手工艺的设计观念离不开所在的社会环境,新的时尚风格会取代旧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是盲目的,要保持住技艺本身蕴含的文化特质,避免文化趋同现象。以刺绣为例,各个绣种之间的文化特质在逐渐消失,技艺和艺术特色在逐渐趋同化;又比如在陶瓷领域,各个地区的瓷板画抄袭国画成风,渐渐失去陶瓷独特的艺术特色,这种现象在剪纸、石雕、木雕等其它领域同样存在,这种创新事实上是对“非遗”的一种伤害。作为非遗项目,我们守住其“核心技艺”要素,理性地思考它原有的文化属性、形态,尊重它原来的样子,合理地顺时而生,而不是盲目创新、颠覆式改造。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既要守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特质,又要将手工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工艺推进,既保留手工艺的本质,在时代发展中保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又赋予当代艺术的意义,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民族文化也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才是传统手工艺长远的发展目标。在继

  承与创新这个问题,芜湖铁画艺术对“继承”与“创新”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发扬光大。

篇四: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传统手工艺内涵及外延

  手工艺与装饰艺术是大众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不是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他

  与科学技术保持联系,但却独立于技术文明之外。它不是人

  类物质需求的结果,而是审美需求的结果,并不伴随着现代

  科学的进步而随之发生改变。现代科学技术为装饰艺术提供

  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只是装饰艺术的媒介使用和物

  质条件,却不能改变装饰艺术原有的形态和本质。随着现代

  科技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慢慢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让许多的传统工艺渐渐走向灭亡。发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实

  用性为主,在阐述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之美的同时,将它与现

  代装饰结合,用传统的艺术美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在不同的装饰设计领域结合传统手工艺,来阐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装

  饰中的具体运用,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中国传统手工艺概述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属于广大民众辛勤创造的手工技

  艺,人们享用着它带来的实用性,在历史的变迁中代代传承

  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民间艺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手工

  艺,主要指手工作业的方法对原材料施以某种技术手段,使

  之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手工艺技术从发明到成

  熟的过程,使人们有目的的创造能够满足生存,为人们的生

  活提供了便捷,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的物质文化发

  展。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类别及价值

  中共传统手工艺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之中包括画作

  类、雕塑类和技法类。其中画作类包含:扑灰画、铁画、烙

  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炕围画、民间艺人画、寺

  观壁画、内画、糖画、软木画、彩绘、漆绘等。雕塑类包括;雕、果核雕、煤精雕、瓷刻、微雕等。技法类包括;

  陶器、吹糖人、木偶、皮影、布艺、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编织编结、纸艺、纸马、剪纸、风筝、灯彩、扇子、伞、脸谱、面具、饰物等。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生活价值、人文价值

  和美学价值等方面。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价值体现在它在

  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地位,从古至今,手工艺是人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金碧辉煌的殿堂楼宇到简单雅致的亭台

  栏杆,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

  连。手工艺是劳动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一代代传承与改良的结果,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人文光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精巧的艺术之美,像汉朝时期的漆器,宋朝时期的瓷器,它们在造型与实用性方面都闪耀着艺术之

  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工艺之美,像唐朝时期的丝绸,民

  间的剪纸,在制作工艺与装饰性上表现出了中国工艺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也有着形式之美,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具,在造型、装饰上都极具形态之美。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及创新

  四、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论

  述:第一是以人为本,一种工艺的产生,它是为人们服务的,人们为了研究它的实用性而去发展它、丰富它、细化它,它

  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这是对于中国传统工

  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点。

  第二是生活实用价值,所谓的实用价值,指得是中国传

  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它,人们有了

  许多器具可以满足生活所需。而国外的一些工艺主要是以礼

  品制作为主,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以及外国

  使者来到中国,他们带来的多数都是一些玩物和礼品,如机

  器自鸣钟等,由此可见外国当时生产的许多东西,并不完全

  是以其实用价值为第一位的。

  第三是因材施艺,所谓的因材施艺是指手工艺跟技术和

  材料的关系。家具制造中处理不同的结构而使用木材的特

  性、纹理来达到自然独特的效果,砚台制作时巧妙利用石头

  的巧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些小装饰,这些都是因材施艺的例子。

  中国传统工艺是以

  材料和技术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第四是

  表里如一,即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造

  型与实际功能不分不开,它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

  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在现代的设计

  中,有许多设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设

  计的,而且涉及到许多领域。出现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中

  国文化在装饰上的应用。而中国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元素

  与中国习俗、技艺、传统等等

  。它是中国文化有形的代表

  性总称,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服装设计是一种修饰人体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基础

  上,中国元素也是有着极大地魅力,中国风的服饰越来越多

  的出现在

  T型舞台上,这些中国风的服装,有的是将传统纹

  样运用到服装上,比如青花纹、云纹、龙纹等,有的是将传

  统的服装形式加以变化,比如旗袍、唐装等,还有的是将传

  统的布料

  ?c现代结合,比如丝、麻、缎等的再设计。家装作

  为生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形

  式也是千变万化,最终所有的设计都是以满足房主的要求为

  原则,如果是要追求宁静古朴、简单大气的家装效果,首选

  的还是传统的中国风装饰。这些中国风的装饰风格主要以木

  雕、漆器等为主,所运用的一些纹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云纹、回纹等,与其搭配的还有传统的纸艺、布艺等。整体是给人

  种宁静悠远的轻松氛围。饰品首饰主要以珠宝设计为主,其他还有一些个性定制类。像玉石、金银雕刻类的饰品就是

  比较偏向传统的精美风格,而编织类的饰品则是质朴沉静,在搭配中总是百看不厌,这就是中国的工艺之美的魅力所

  在。

  五、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和展望

  中国传统手工艺悠远流长,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伟大成

  就,更是现代装饰的灵魂所在,它代表的不再仅仅只是一种

  文化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它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

  表,还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中国风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

  合展示了美术学的独有特色,装饰艺术随时随地都可以体

  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性、实用性,让中国

  传统手工艺再次走入我们的生活。

  指导老师:刘木森

篇五: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对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遗留,是人类过去的时间过程的当下演变,是活的文化记忆、精神的承继与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更多活泼开放的表达方式进行保护传承,要以现代生活的一份子延续其生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各种新型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但现代社会大量新兴媒介形式的出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借此希望非遗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一、山东民间剪纸艺术概况及其价值

  山东民间艺术剪纸属于剪纸流派中的北方派系,山东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家辈出。这里的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在全省各地基本均有分布,且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根据山东省公布的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项地方剪纸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五莲剪纸、滨州剪纸、高密剪纸、烟台剪纸、胶州剪纸、威海剪纸与茌平剪纸。

  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方面和多向度的,它对于人类具有多种重要的价值”,因此,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成我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彰显民间艺术审美价值

  山东民间剪纸艺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结合了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是历史上不同时代群众劳动

  和智慧的结晶,按照当时的审美风尚、美的标准创作,并在与齐鲁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并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领略其中蕴含的艺术风情与民俗文化。

  (二)寄托民众的美好期盼与向往,反映民众的生活与文化

  剪纸艺术是“心灵的诗意栖居”,因为在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时,人们在社会劳动、生活实践中的情感经历也倾注在了剪纸的过程中,它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与经历,是人们的情感寄托与经历见证。同时,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与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紧密相连,丰收、节气、衣饰、婚丧嫁娶、诞辰等等,都在剪纸中有所体现,是民众生活文化的反映。

  (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优秀传统思想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反映了山东地区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表现了地区涌现的杰出人物的优秀品格,塑造了地区的精神品质并鼓励后代积极传承。例如,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孝悌、仁爱、忠义、诚信等内容,便体现了齐鲁文化中的宝贵传统元素。

  二、现代生活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形成的冲击与挑战

  (一)工业化对山东民间剪纸手工技艺的破坏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中,机器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手工技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传统手工艺逐渐走向衰落。

  此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部分商品生产者更加重视剪纸艺术的商品属性,注重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忽略了其文化功能与属性,导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流失。

  (二)城镇化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冲击

  城镇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伴随着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同样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造成了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削弱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土壤。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大多盈育自农村,城镇化使农村人口流动增多,原本相对封闭的环境突然变得非常开放,农村的熟人社会体系被不断瓦解,价值理念也受到冲击。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居民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农村原本的一些手工技艺失去兴趣。

  二是民间艺人逐渐消逝。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本身就存在老龄化现象,加上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更多的农村人去城市务工。农村人口的外流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使得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日趋减少,部分剪纸精品流失,严重影响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文旅开发对山东民间剪纸文化的影响

  三、现代生活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带来新的契机与传播方式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传承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树立文化自信观念。而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推出了许多有利于非遗传承的措施:制定地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鼓励传承人按照文化传承规律进行生产性保护和衍生品开发;颁布实施《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积极探

  索制定了符合山东省实际的“项目保护标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剪纸艺术提供了良好的传承环境。此外,山东省各级部门以具体举措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提供对外展示的窗口、为剪纸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

  总之,当前局势下,党和国家都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思想上正确的方向指引,民间剪纸艺术在山东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播提供新空间

  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为全面、立体、生动的展示,为其传播提供新空间。技术的成熟能够提供更为精致和全面的表演形式,推动实景演出的发展和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的建立,如VR、AR技术的运用,可以更立体地展现以山东民间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设立非遗VR体验馆,以仿真漫游和虚拟交互等体验形式带领观众穿越百年街景、置身历史时空,感受非遗的魅力。

  上述传播形式和方法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形式夺人眼球的特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表现力、影响范围都不断增强和扩大,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文旅融合趋势丰富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播的表现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写提到“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由此可见,非遗与旅游的关系是当前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带动旅游消费的重要课题。当前文旅融合趋势下出现的各种旅游工艺品和文旅演出项目,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表现形式。

  其一,旅游工艺品。剪纸这一类民间美术类作品易于制作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例如烟台市级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构思剪纸文创产品百余款,如剪纸魔方、剪纸拼图、剪纸手机壳、剪纸灯具等等。剪纸和其他元素的结合,使得剪纸艺术不再只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重新理解非遗、走近非遗。

  其二,文旅表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走进课堂,更可以融入旅游过程中。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具有体验性,可以向游客展示并共同体验制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旅游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

  四、山东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建议举措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要想融入现代生活,便不能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应当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转化。其开发应当塑造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广泛的接受和了解它;其转化应适合山东民间剪纸这一手工艺,传承它所蕴含的文化,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针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开发与保护,笔者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举措,希望山东剪纸艺术能充分利用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一)以人为本,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如果不再有掌握某项非遗娴熟技艺的人,那么这项非遗也就绝迹了。因此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非遗都要围繞“人”进行。首先,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促进传承人培养化。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提高其知识水平,增加传承人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保证非遗的传承。其次,要加大宣传,对群众普及非遗概念,让人人都有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为保护与传承山东民间剪纸这一手工技艺,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共同实施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以剪纸项目为切入点,旨在帮助剪纸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振兴传统工艺,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扩大影响,充分运用新的媒介表达形式

  1.利用新兴媒介扩大受众,增强影响力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宣传媒介和渠道,非遗的现代化传承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非遗的传承要依托网络,利用好这一渠道,提高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获得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群众的喜爱,加强自身生命力。

  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而产生的,凭借较短的时间传播文化。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它将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用微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每集用15~20分钟的时间向人们传递匠人精神,让人们了解手工艺,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非遗传承来说,长篇大论且较为传统的表现方式有时已经不足以在现代社会吸引更多的目标群体,要想非遗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应当利用更加现代化、符合潮流的传播方式。新兴媒介的兴起无疑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在大量杂多的信息中“快速充电”,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形成对某一文化的整体认知,进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或是非遗的兴趣。

  2.运用传统媒介创新节目形式,吸引更多的人群

  电视已经属于传统的媒介,但是在电视节目的设置上以创意附加,便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角表达。电视节目主要有文化类综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电影等类型。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针的指导下,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例如《非凡匠心》《了不起的匠人》等,这些节目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从前少见的节目形式向观众传递传统文化。以《寻找手艺》为例,讲述拍摄者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以最真实、自然、原生态的面貌展现出来,还原了这些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再如1958年发布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反映了民族的风格与文化,相较于时下层次不齐的动画来说,我们应当思考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小朋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物抑或是非遗类节目,重要的是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才不至于使节目千篇一律,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开发有内涵的旅游工艺品,培育体验式旅游项目

  好的旅游工艺品能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并有机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如走向海外。但较之旅游工艺品的经济属性,其文化内涵有时却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一定要围绕“文化”进行。非遗旅游工艺品开发不仅要有利用的技艺元素,还应当有文化内涵。如剪纸旅游工艺品“七巧板”系列产品,将“春夏秋冬”四时及二十四节气以剪纸的样式呈现于七巧板中;将民间“打春牛”的习俗融入对应的立春节气中,借此对相关的民俗进行呈现与普及。

  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文化能够丰富旅游体验,而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弘扬提供渠道。山东民间剪纸作为传统手工艺代表的非遗,具有很强的体验性,通过培育旅游项目能够使游客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体验到传统手艺的精湛,感知此类非遗的独特魅力。济南方特东方神画的非遗小镇汇集了山东省非遗代表,小镇内设置剪纸、酿酒、制陶、泥人等手工艺作坊及手工艺品专卖店,在非遗步行街上,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麦芽糖制作、手打花生糕、草编绳编等非遗项目表演,还能拜师学艺,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定制属于自己的珍贵礼品。

  五、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承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活态传承与档案式管理研究相结合

  (二)尊重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原生态性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都要以尊重非遗的原生态性为前提,破坏了非遗原本生存状态的开发都是不可取的。对剪纸来说,手工技艺的水平形成的精巧作品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或者使手工艺者逐渐减少,这与非遗保护原则是违背的。所以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发展仍要培育传承人,并且要使其传承人低龄化,这样才不至于使传承人断代、手艺绝迹。

  (三)适度合理开发,重视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需要保护传承,就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非遗时不能忽视其文化内涵,只重经济效益。适度合理的开发不会使非遗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中“异化”,而且能让非遗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为此,商品生产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的统一,国家要对其进行规范,对消费者进行引导。

  结语

  以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需要我们保护、传承和弘扬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不能固守传统,而要在保证其原生态的基础上以新的表现形式做出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创新。现代社会的某些物质条件或价值观念固然对非遗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我们应当看到,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機遇和契机。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非遗保护既要传承手工艺的技艺和文化基础,又要有当代化的提升和变化,让古老的非遗手艺和现代化生活融合,重新发现传统工艺的价值。

篇六: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论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

  传统手工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指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环境下,主要是指利用传统手工形式生产的产品,它不仅不能用机器生产来代替,同时它的生产手工艺也较为复杂,是具有一定欣赏性的手工艺品。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文化艺术的活化石,存在着一定的深入性和广泛性,对我国精神文明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全面了解当前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手工艺存在的审美价值、经济价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手工艺品的产业化程度低下

  在我国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同时,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二)传统手工艺采用粗放经营,品牌意识低下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在当前手工艺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例如,彝族漆器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由于至今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使得人们只注重漆器的地区差异性,而忽视了器物的来源以及存在的文化内涵;同时器物的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

  (三)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手工艺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的新产品所代替。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策略

  (一)传统手工艺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的融入时代的新元素,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经久不衰。由于时代发展的不同,所以手工艺品的形式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也有所不同。每一件手工

  艺品都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服务。所以,在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手工艺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应该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需求。

  (二)提高手工艺品生产的营销意识,树立品牌效益

  在手工艺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营销意识、策划意识以及品牌意识,树立手工艺品的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升手工艺品的生产经营水平。手工艺品品牌形象的建立,有利于将手工艺品以一个完整、优秀的形象展示给大家,提高手工艺品的知名度,扩大手工艺品的消费市场,进而有效提高手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中国知名品牌谭木匠,它采用了连锁经营的营销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极大的扩展了手工艺品的市场空间,提升了手工艺品的知名度。

  (三)加大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占有着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精神文明和人类物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并加大对手工艺的保护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长效和稳定发展。一方面,建立健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政策,正确认识传统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手工艺进行保护、宣传、传承、弘扬与振兴等。另一方面,我国还应该加大对手工艺发展的经济投入,对传统手工大师提供财力的支持,帮助他们成立工作室,让他们通过教课授徒的方式将手工艺技术传承下去。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宣传与普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形式,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宣传和普及,让社会大众加深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和认识,引起社会大众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力度,积极的参与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群等途径来对手工艺产品进行传播,结论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我国全族人民的力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促进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提高手工艺品生产的营销意识,树立品牌效益;加大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并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促进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七: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内涵及外延

  手工艺与装饰艺术是大众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与科学技术保持联系,但却独立于技术文明之外。它不是人类物质需求的结果,而是审美需求的结果,并不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而随之发生改变。现代科学技术为装饰艺术提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只是装饰艺术的媒介使用和物质条件,却不能改变装饰艺术原有的形态和本质。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慢慢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让许多的传统工艺渐渐走向灭亡。发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实用性为主,在阐述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之美的同时,将它与现代装饰结合,用传统的艺术美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在不同的装饰设计领域结合传统手工艺,来阐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装饰中的具体运用,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概述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属于广大民众辛勤创造的手工技艺,人们享用着它带来的实用性,在历史的变迁中代代传承。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民间艺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手工

  艺,主要指手工作业的方法对原材料施以某种技术手段,使之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手工艺技术从发明到成熟的过程,使人们有目的的创造能够满足生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的物质文化发展。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类别及价值

  中共传统手工艺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之中包括画作类、雕塑类和技法类。其中画作类包含:扑灰画、铁画、烙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炕围画、民间艺人画、寺观壁画、内画、糖画、软木画、彩绘、漆绘等。雕塑类包括;

  泥塑、面塑、糖塑、蜡塑、雕塑、瓯塑、灰塑、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贝雕、骨雕、角雕、牙雕、蛋雕、根雕、果皮雕、果核雕、煤精雕、瓷刻、微雕等。技法类包括;

  陶器、瓷器、漆器、料器、玉器、景泰蓝、琉璃、金属工艺、榫槽、吹糖人、木偶、皮影、布艺、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编织编结、纸艺、纸马、剪纸、风筝、灯彩、扇子、伞、脸谱、面具、饰物等。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生活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价值体现在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地位,从古至今,手工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金碧辉煌的殿堂楼宇到简单雅致的亭台栏杆,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

  连。手工艺是劳动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一代代传承与改良的结果,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人文光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精巧的艺术之美,像汉朝时期的漆器,宋朝时期的瓷器,它们在造型与实用性方面都闪耀着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工艺之美,像唐朝时期的丝绸,民间的剪纸,在制作工艺与装饰性上表现出了中国工艺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也有着形式之美,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具,在造型、装饰上都极具形态之美。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及创新

  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论述:

  第一是以人为本,一种工艺的产生,它是为人们服务的,人们为了研究它的实用性而去发展它、丰富它、细化它,它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这是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点。

  第二是生活实用价值,所谓的实用价值,指得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它,人们有了许多器具可以满足生活所需。而国外的一些工艺主要是以礼品制作为主,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以及外国使者来到中国,他们带来的多数都是一些玩物和礼品,如机器自鸣钟等,由此可见外国当时生产的许多东西,并不完全是以其实用价值为第一位的。

  第三是因材施艺,所谓的因材施艺是指手工艺跟技术和材料的关系。家具制造中处理不同的结构而使用木材的特性、纹理来达到自然独特的效果,砚台制作时巧妙利用石头的巧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一些小装饰,这些都是因材施艺的例子。中国传统工艺是以材料和技术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第四是表里如一,即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造型与实际功能不分不开,它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在现代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而且涉及到许多领域。出现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中国文化在装饰上的应用。而中国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元素与中国习俗、技艺、传统等等

  。它是中国文化有形的代表性总称,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服装设计是一种修饰人体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中国元素也是有着极大地魅力,中国风的服饰越来越多的出现在T型舞台上,这些中国风的服装,有的是将传统纹样运用到服装上,比如青花纹、云纹、龙纹等,有的是将传统的服装形式加以变化,比如旗袍、唐装等,还有的是将传统的布料?c现代结合,比如丝、麻、缎等的再设计。家装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最终所有的设计都是以满足房主的要求为

  原则,如果是要追求宁静古朴、简单大气的家装效果,首选的还是传统的中国风装饰。这些中国风的装饰风格主要以木雕、漆器等为主,所运用的一些纹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云纹、回纹等,与其搭配的还有传统的纸艺、布艺等。整体是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轻松氛围。饰品首饰主要以珠宝设计为主,其他还有一些个性定制类。像玉石、金银雕刻类的饰品就是比较偏向传统的精美风格,而编织类的饰品则是质朴沉静,在搭配中总是百看不厌,这就是中国的工艺之美的魅力所在。

  五、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和展望

  中国传统手工艺悠远流长,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更是现代装饰的灵魂所在,它代表的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它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中国风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美术学的独有特色,装饰艺术随时随地都可以体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性、实用性,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再次走入我们的生活。

  指导老师:刘木森

篇八: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DiscussionontheCulturalImplicationandContemporaryValueof

  "Craftsman'sSpirit"inTraditionalHandicraft

  作者:漆亚莉

  作者机构: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01出版物刊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36-41页

  年卷期: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传统手工艺;工匠精神;文化意蕴;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工匠也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代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质。传统手工艺是传承“工匠精神”最重要的载体,蕴含“工匠精神”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追求。同时体现其价值追求与价值表征、品格特征与伦理准则。在当下社会,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工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它是涵养现代设计和新手工艺的文化内核,支撑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助力和培育国民新素质的道德力量。

篇九: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旅游文化学课程论文

  题

  目: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学

  院:

  管理学院

  班

  级:

  09级旅游管理3班

  学

  号:

  **********

  *

  *:

  ***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独树一帜,他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手工艺的兴衰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演绎过程,更反映出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中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正在离去,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手工艺日益式微,但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发展和弘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意义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意义;措施

  一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化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但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在市场经济迅猛反正的社会现实中,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一下两种情况:

  1.1历史淘汰,自然消失。

  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南地区,他的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可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也不复存在,机具、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然仿造的所谓的“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已走样。

  1.2地方传统手工艺日渐衰微。

  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烛花玻璃等等,以前,他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变化的需求,逐渐被新颖,实用的现

  -2-

  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丰富的商品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且也使传统手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地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

  二

  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然而,蜕变过程毕竟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一事实是残酷的。但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文化产业。我们都清楚地看到,20世纪的一百年间、传统手工艺从鼎盛期日渐下滑,到世纪末,已衰退到历史的低点。而同样在这一百年间,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文化内涵的整理和研究却日渐兴隆,到世纪末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这一反差耐人寻味,但并不奇怪,它们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发生的。前者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紧密相联,是已发生的客观事实,不是理论问题。后者是在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有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本文拟从近代以来传统手工艺潜在的蜕变因素、工业社会与传统手工艺的冲突来分析21世纪传统手工艺的前途。结论正确与否,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2.1近代:潜在的蜕变因素

  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推翻了千年封建体制、建立了共和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又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旧的思想体系和陈规陋习,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化史的新纪元。然而在如此剧烈的社会震撼之中,传统手工艺从表面看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大体上传承了清代的风格和技艺,时强时弱地延续了几十年。但从它与社

  -3-

  会形态,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来分析,就可以看到即将迫使它发生蜕变的潜在因素。

  2.1.2传统手工艺的市场日渐缩小

  在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使用几乎涉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环境中,手工艺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大到帝王的礼服、礼器,小到民间的嫁衣、纸马。尤其是宫廷和宠大的官僚机构对高档手工艺的需求曾极大地刺激了它的生产,使金、玉、漆、木、丝织、刺绣等行业的技艺登峰造极。但辛亥革命引起的政体骤变,使顶戴花翎、龙袍朝珠一夜间被废除,带有封建等级烙印的手工艺立即失去了市场。这是市场缩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晚清以来,西方生活用品源源输入中国,如洋布、洋油灯、洋火、洋袜、电扇、电灯、钟表等等,逐步占领了大都市的市场,就连慈禧、光绪都有了钢琴和沙发。1893年(光绪十九年)上海安装了6325盏电灯,次年达到9091盏。接着,北京、天津,包括皇宫禁苑都装起了电灯(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这样,实用手工艺的生产必然受到排挤。

  2.1.2对手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

  传统手工艺品原来就有两大类别。一类是高档品(即后来所说的特种工艺)。兼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一类是普及的实用品,直接服务于人的生活。在封建社会,高档工艺品早就成了少数人积敛财富的对象,古物则当作“古玩”收藏。据《查抄和

  家产清单》,何家玉器库有“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玉磬二十块、玉如意一百三十二柄,镶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以上共作价银七百万两”。古玩器有“古铜瓶二十座、古铜鼎二十一座、古铜海三十三座……,以上共作价银八百万两”等等。民国以来,实用手工艺品虽然有收缩的趋势,但富商大地主和新贵对高档工艺品的需求并未有丝毫减少。因此对手工艺品的价值就明显地偏向了高档的特种工艺品。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明显上升,使实用价值显得无足轻重。晚清至民初苏州工艺美术的畸形发展就是一例,当时以红木家具、玉雕、珠宝、檀香扇、刺绣

  -4-

  为大宗,基本上都是特种工艺品。

  2.1.3手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代同步

  近代传统手工艺的创作观念长期停留在清代风格之中,少有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技艺和风格走向程式化,一时难以扭转。正如《考工记》所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二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不平衡性,使传统手工艺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上个世纪初叶,当东南地区和大都市已经出现较多西装的时候,边远地区还在给少女裹足,社会上出现了古今混杂、中西并举的现象,传统手工艺似乎无所适从。一些人感到世事的变迁,以创新来争取市场,如景德镇瓷瓶上出现了时装人物画。一些人处于猎奇心理,又丢不开传统的观念,就产生了非中非西的混合风格。如苏州东山雕花大楼,既有中国吉祥纹和廿四孝雕刻,又有罗马柱头和文艺复兴式的雕花,杂乱无章。只有刺绣不自觉地发生了比较彻底的蜕变。刺绣在古代以实用为主,明代露香园的“顾绣”开创了以绣仿画的工艺,并广为流传。在实用刺绣日趋衰退的时候,这种工艺反而蒸蒸日上,但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刺绣了。三是高居于现实生活之上的高档工艺品,本来就是用以升值的藏品和玩物,以仿古为上品,自然可以无视社会的变革。总之,近代传统手工艺处在变与不变,似变非变的边缘线上,预示着一场难以阻挡的蜕变之风将要横扫中国。

  2.2现代:蜕变的必然性

  20世纪的后五十年,中国的经济曾经大落大起,而传统手工艺反而大起大落,这必然会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此的“差异”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工业化社会,传统手工艺必然要发生蜕变是客观规律。而促成这一蜕变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2.2.1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20世纪50—60年代,传统手工艺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复兴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直接指导下,集体所有制代替了分散的个体作坊,以创办工艺美术院校和子承父业的两种方式培养

  -5-

  后继人才。在计划性对外贸易的经济杠杆作用下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厂社难以维持,甚至倒闭。而个体作坊又渐渐兴起,手工艺生产以手工为主,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可以一件一件地完成,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完全不同,往往要因材施技。集群化的流水作业和等级工资制度把个人创造的积极性淹在“大锅饭”中,在新的经济体制中必然陷入困境。结果是大量的实用品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如日用陶瓷、家具;少量的特种工艺品由作坊精雕细刻,如珠宝、金银首饰等等,发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2.2.2与生活方式脱离的产品

  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衰落更直接的原因,是与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脱离。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虽然简朴,实际上已有严重的“西化”倾向。如单调的西式服装、简陋的西式住房、不变速的自行车、蒸气火车头等等。传统手工艺除了换取外汇,与人民生活已经离得很远。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富裕型”靠拢,西化趋势加速,居住环境的改善、家用电器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延伸、私家汽车的增多、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衣食住行的所需,主要依靠工业化产品,价廉物美。手工艺品虽然价格攀升,但“曲高和寡”。有一位女企业家斥巨资建立了紫檀博物馆,能如此做的又有几人?可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必然造成传统文化中物质层面的收缩,哪一个民族都难以摆脱这个规律。

  2.2.3“推陈出新”的误区

  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始终处在“流变”之中,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风格。现代的“推陈出新”是不是能够使它重新与时代潮流相汇合?70年代的两次创新尝试说明这是十分艰难的。在“文革”的闹剧中,传统手工艺在“样板戏”的感召下,曾出现直接反映革命题材或“样板戏”某个情节的高潮,可以称为“样板戏式”的推陈出新。这种创新基本上排除了艺术规律。随着“文革”的结束,-6-

  这种创新也就不了了之。70年代后期,百废待兴,为了振兴传统手工艺,又作了“文艺复兴式”的创新尝试,也就是提倡复兴“汉唐风格”、“敦煌风格”等。意欲摆脱几十年来明清风格的束缚,从古典艺术中汲取养料使之有更广阔的创作领域。然而这种变相的复古在70-80年代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两次“推陈出新”的遭遇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毋庸赘言。但一般人心目中的传统手工艺往往被定格在明清风格中,不仅因为它们与近代直接相联,而且明清遗物众多,如建筑、园林、家具、书画、戏曲、小说等等,它们与手工艺品融合为一道古典文化的风景线,形成了认识上的定势。对于专家备加赞赏的汉唐、敦煌等艺术反而感到陌生。苏州寒山寺近年增建了一座仿唐塔,被不少人看成是“日本式”。如果一味复兴,即使艺术水准很高,也难以为多数人赏识。二是改良不能挽救传统手工艺。上述两种“推陈出新”都是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技艺、材料、表现手法极度完整的前提下,只是在题材上进行切换,做了局部的改良。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或者以既定的样式显示历史的深远;或者使技艺和风格分离,经过与现代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融入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中,从而获得“再生”。

  2.3再生之路:脱胎换骨

  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承,形成似古非古的现代样式。如西式裁剪的中式服装,纽绊做成假扣,团花可以剪一块织锦缎替代等。这种形式既能寄托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又能适应现代化环境,生命力将十分顽强。上述三种类型中,后两种都以风格

  -7-

篇十: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作者:赵罡

  来源:《中华手工》2018年第06期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生活,以及进行创造的物质基础。人们在自然界的劳动实践中,获取了竹、木、柳、藤、草、棉、革、漆、土、玉、石、陶、瓷、金、银、铜、铁、锡等成为生活用品的材料。随着造物活动的扩大,人们也创造了与这些材质相适应的雕、镂、刻、削、染、缝、绘、髹、铸、琢、磨等工艺。

  但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山川各异、物产多样,加上历史进程与民族的不同,风俗有别,便产生了与自然材料相匹配的各种加工工艺,创造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及相关的手工产品。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肌体与大脑得到改进,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功能逐渐调整,肢体的协调性得以提高,逐步与自然界相适应。

  而手艺与民生,是一个在数千年里休戚相关的命题。《庄子》中“庖丁解牛”“梓庆为鲸”“佝偻承蜩”等寓言呈现了手工技艺的极致境界,“技进乎道”的艺术黄金定律对中国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手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进步。但现代文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快速进步却摧毁了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环境。

  现在,历史遗存的一切都成了“遗产”。

  如何从手艺与民生的角度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有现实意义。非遗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在于技艺背后人的愿望、追求和信仰,在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传统生活用品的创造者是普通百姓,他们将生活的情感与向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身边事物上,并通过技艺得以物化。技艺不存,精神就失去依附,人们会失去与传统同频共振的媒介。保护非遗,重点就是保护好非遗中的古老技艺。

  虽然手工艺的复兴更多是文化上的一种思潮,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大趋势,但传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工业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危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93]]]18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4567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6.1%,有力拉动了消费增长。同时,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文化、健康、旅游消费增长迅速,其中图书音像、文化办公用品和中西药

篇十一: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内涵及外延

  手工艺与装饰艺术是大众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与科学技术保持联系,但却独立于技术文明之外。它不是人类物质需求的结果,而是审美需求的结果,并不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而随之发生改变。现代科学技术为装饰艺术提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只是装饰艺术的媒介使用和物质条件,却不能改变装饰艺术原有的形态和本质。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慢慢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让许多的传统工艺渐渐走向灭亡。发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实用性为主,在阐述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之美的同时,将它与现代装饰结合,用传统的艺术美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在不同的装饰设计领域结合传统手工艺,来阐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装饰中的具体运用,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概述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属于广大民众辛勤创造的手工技艺,人们享用着它带来的实用性,在历史的变迁中代代传承。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民间艺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手工艺,主要指手工作业的方法对原材料施以某种技术手段,使之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手工艺技术从发明到成熟的过程,使人们有目的的创造能够满足生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的物质文化发展。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类别及价值

  中共传统手工艺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之中包括画作类、雕塑类和技法类。其中画作类包含:扑灰画、铁画、烙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炕围画、民间艺人画、寺观壁画、内画、糖画、软木画、彩绘、漆绘等。雕塑类包括;

  泥塑、面塑、糖塑、蜡塑、雕塑、瓯塑、灰塑、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贝雕、骨雕、角雕、牙雕、蛋雕、根雕、果皮雕、果核雕、煤精雕、瓷刻、微雕等。技法类包括;

  陶器、瓷器、漆器、料器、玉器、景泰蓝、琉璃、金属工艺、榫槽、吹糖人、木偶、皮影、布艺、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编织编结、纸艺、纸马、剪纸、风筝、灯彩、扇子、伞、脸谱、面具、饰物等。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生活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价值体现在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地位,从古至今,手工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金碧辉煌的殿堂楼宇到简单雅致的亭台栏杆,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手工艺是劳动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一代代传承与改良的结果,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人文光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精巧的艺术之美,像汉朝时期的漆器,宋朝时期的瓷器,它们在造型与实用性方面都闪耀着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工艺之美,像唐朝时期的丝绸,民间的剪纸,在制作工艺与装饰性上表现出了中国工艺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也有着形式之美,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具,在造型、装饰上都极具形态之美。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及创新

  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论述:

  第一是以人为本,一种工艺的产生,它是为人们服务的,人们为了研究它的实用性而去发展它、丰富它、细化它,它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这是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点。

  第二是生活实用价值,所谓的实用价值,指得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它,人们有了许多器具可以满足生活所需。而国外的一些工艺主要是以礼品制作为主,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以及外国使者来到中国,他

  们带来的多数都是一些玩物和礼品,如机器自鸣钟等,由此可见外国当时生产的许多东西,并不完全是以其实用价值为第一位的。

  第三是因材施艺,所谓的因材施艺是指手工艺跟技术和材料的关系。家具制造中处理不同的结构而使用木材的特性、纹理来达到自然独特的效果,砚台制作时巧妙利用石头的巧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一些小装饰,这些都是因材施艺的例子。中国传统工艺是以材料和技术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第四是表里如一,即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造型与实际功能不分不开,它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在现代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而且涉及到许多领域。出现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中国文化在装饰上的应用。而中国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元素与中国习俗、技艺、传统等等

  。它是中国文化有形的代表性总称,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服装设计是一种修饰人体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中国元素也是有着极大地魅力,中国风的服饰越来越多的出现在T型舞台上,这些中国风的服装,有的是将传统纹样运用到服装上,比如青花纹、云纹、龙纹等,有的是将传统的服装形式加以变化,比如旗袍、唐装等,还有的是将传统的布料與现代结合,比如丝、麻、缎等的再设计。家装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最终所有的设计都是以满足房主的要求为原则,如果是要追求宁静古朴、简单大气的家装效果,首选的还是传统的中国风装饰。这些中国风的装饰风格主要以木雕、漆器等为主,所运用的一些纹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云纹、回纹等,与其搭配的还有传统的纸艺、布艺等。整体是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轻松氛围。饰品首饰主要以珠宝设计为主,其他还有一些个性定制类。像玉石、金银雕刻类的饰品就是比较偏向

  传统的精美风格,而编织类的饰品则是质朴沉静,在搭配中总是百看不厌,这就是中国的工艺之美的魅力所在。

  五、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和展望

  中国传统手工艺悠远流长,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更是现代装饰的灵魂所在,它代表的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它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中国风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美术学的独有特色,装饰艺术随时随地都可以体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性、实用性,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再次走入我们的生活。

  指导老师:刘木森

篇十二: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传统手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研究

  高健;王小元

  【摘

  要】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朴实的劳动创作,反映出的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通过"技艺"的形式、"物"的形态,融入时代的、地方的、文化的气息,包括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文章着重探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3页(P123-125)

  【关键词】手工艺;文化;产品设计;价值研究

  【作

  者】高健;王小元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241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50;TB47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大生产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作,逐渐进入到快速化、标准化的机器生产时代,民间手工艺人渐渐被机器所替代。机械复制时代的产品让人感觉到审美疲劳,产品失去了淳朴的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衰落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生存的困境,传统手工艺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民间传统手工艺人大多是民间普通百姓,其设计作品体现了大众对生活最直接和朴实的需要。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依赖自然的赋予得以生存,大自然在他们的心里是崇高而敬畏的。他们的设计并不是所谓的巧夺天空,其手工艺品一般不会有多余的修饰纹样,始终秉承质朴和淳朴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充满了天然和淳朴的生活特征。工艺细致而入微,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触动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件手工艺品好像是在诉说着有生命的故事情节,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观念,体现了早期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诉求。这不仅满足了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慰藉,还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民间手工艺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定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民间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经济开发、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中国人自古就有独特的民俗意识与民俗审美,而传统手工艺品所折射出的历史事件、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表达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境界,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文明。

  (一)历史传承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文化在不断地交流与对话,当今世界面临着丧失文化多样性的严重威胁。据东德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所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其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慢慢走向衰亡的语言,而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在互联网

  和现代通讯工具的冲击下正处于快速消亡中。民间手工艺作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它的创作是对美好世界的理想化,也是对人类活动的实践改造的真实记录。它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这些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观,以及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结合自身材料工艺特色开发现代产品设计,将传统手工艺设计与现代商业经济所结合推向市场,是对传统“美”与“技”的传承,只有将本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传递给每个人并加以传承,才能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与鲜明特色的民族。

  (二)经济开发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化已经被赋予新的载体,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时刻在被消费。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地域所独有的产品,它的形态、色彩、结构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通过对手工艺作品的对外大力宣传,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与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民俗特色,开发设计出更多适应当地民俗的产品,运用经济这个平台回归产品的本真。既给传统手工艺品起到宣传作用,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也给地域经济增添了可行性。将民间手工艺品的创作运用从传统文化拓展到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日用品设计等产业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反用于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因此,对传统手工艺,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促进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是统筹兼并的开发与保护。

  (三)文化研究价值

  中华文化的根基在民间,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间文化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才能得以保存和继承。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提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是民间大众文化的传播。这就表明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属性,否则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脉的沉淀,它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后来者对文化的延续和文化认知。民间手工艺与时

  代的文化内涵相一致,通过对民间手工艺文化符号的继承,人与人之间得到了相互交流与发展,发展成为人对生活及生命的一种态度,并从传统形态转向适应新时代大众需求的新形态。

  《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拥有一门手艺才可以保证自己的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所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成为那时衡量手工艺人技能的标准。但工业革命之后所产生的工业文明的审美迅速颠覆了传统手工艺,民间传统手工艺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最终成为博物馆的馆藏或者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但实际上,传统手工艺并没有被遗忘,而是以崭新的形式活跃在我们的日常产品设计当中。

  捧起手工艺的纯真,感受暖暖的情怀,重拾远逝的往昔,体会品质的生活。德国管理大师赫曼·西蒙在《隐形冠军:21世纪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中曾指出:德国保持所在领域出口世界第一的秘密,就在于德国的“隐形冠军”身上。德国的“隐形冠军”拥有同一个特征,即优秀的手工艺绝活,他们具有令人尊敬的手艺精神。“德国制造”成功的背后,是众多的手工艺人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享受着每一件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很多细节和工艺只有依靠手工才能够完成。如OchenBenzinger通过对钟表的精心设计和独特的修复手艺让人重拾那份被遗忘已久的传统工艺和对往昔的追忆。他在生产和修复钟表时秉承着使用他的双手来完成每一项手艺的原则,并且会使用到一些传统的技巧如雕刻等。在他的设计中脱离了现代化的生产规范,改用一些古老的传统工具来完成作品,因此,可以清晰所见钟表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创造出经典的艺术作品。

  被誉为手工艺之国的日本,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做得很好。日本设计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取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中,按现代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在服装、家具、手工艺品设计领域中,又系统

  地研究传统的踪迹,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漆器及瓷器等朴素、清雅、自然,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并包含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元素。日本产品设计的发展具有本民族特点,设计主张:用最少的元素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从日本设计师的产品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还赋予了产品感情化和民族化。这些产品不再是冰冷无情的,而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日本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既做到了创新、革新融会贯通,也抓住了现代产品缺乏人性化的特点。

  在中国的历史上,更是有着很多传统手工艺让世人所惊叹。民间手工艺给我们的设计载体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只有将民间手工艺品当中折射出的相关寓意、意念、符号、象征元素等内容进行设计创意的不断思考,才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使产品设计富于文化的寓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播的载体。如在我国家具设计中,传统的明清家具可谓是赢得了众多美誉,这两个朝代的家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称得上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明清家具的美在于它追求神态韵律,明式家具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兼之材质本身的纹理色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内敛而典雅的品质浸润于每一个细节之中。

  清时期的家具以其浑、厚、精、雅的特点,赢得了世人的称赞,也为很多的西方著名设计师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进而演化成他们的独特设计风格。丹麦设计师HansWegner是斯堪的纳维亚家具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其设计受到了明代家具的影响。他设计的中国椅的灵感就来源于明清家具,其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精华。“中国椅”拥有流畅优美的线条美,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艺术造型。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具所追崇的精神与造物理念的研究,把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椅表达得那么完美,这也是把传统手工艺和现代产品完美结合的体现。

  回顾现代家具设计,依旧可以看出明清家具所独特的美学思想,即致用论,代表着

  精湛工艺技术与永恒设计美学的完美结合,以及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正如《老子·第十一章》所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手工艺人在制作家具的过程中,注重设计的实用性,着重考虑家具的各方面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不仅让我们从视觉上得到享受,在实际的使用中也能达到最初的设想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当然,现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手工艺只有顺应当下社会发展与审美的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发扬与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审美思想与造型法则,才能彰显其独特的价值。而在现代产品设计与手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中,只有抓住其朴实无华的本质与审美价值,探索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赋予产品文化价值与时代内涵,使得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独特的具有文化性、时代性的产品。

  【相关文献】

  [1]杨先艺.艺术设计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陈璃.中国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再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5,(6).[3]梁颖.文化差异和共性对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以徽州民俗文化词语英译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1).[4]张敏男,卢纯福.以工业设计提升中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策略[J].包装工程,2011,(12).[5]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6]马建军.从言语到语言形成过程看思维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3,(3).[7]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8]荆雷.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篇十三: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试论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

  0概述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创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手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传统技艺与先进技术、设计理念结合,是实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具工艺、借鉴先进国家传统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使用和审美需求,准确定位、大胆创新,创造具有历史气息和现代内容的作品,这是今后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

  以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为例,其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一,传统与现代断层,缺乏具备现代审美知识、掌握现代工具工艺的专业人才,产品造型、纹饰等差异化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第二,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过去主要依靠旅游带动消费的经营模式制约了发展的活力和多样性,应探索新的管理、消费模式;第三,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淡薄,忽视文化内涵培养,缺乏长期发展战略,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陷入瓶颈。

  目前,人们为促进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大量不懈的努力。当前,旅游市场、超市中充斥着大量属于机器制作的“机制品”,这类商品虽然受到普通游客和市民的喜爱,但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手工艺的范畴,是工业和流水作业的产物。同时,如寸发标等工艺大师制作的银器受到了艺

  术品市场的欢迎和追逐,供不应求,价格高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手工艺品价值的应用和艺术属性,均具有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广阔的市场。

  以云南新华村为例,当地银器手工制作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工匠独自或结伴敲打银器。受自身文化水平制约,工匠们大多局限于一种或几种造型的制作中;工艺和制作技艺也主要通过手手相传进行传承,工匠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银器制作受市场需求影响,跟风、模仿成为普遍现象,个性化、创新性不足制约了当地银制手工业的健康发展。银制壶具历史悠久、使用广泛、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大家的喜爱。与日韩等国相比,我们的银壶造型古朴有余而精致不足。研究发现,一些尺寸、比例、颜色、纹饰等的细小不同會使银壶呈现不同的观感,成为评价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主要内容、区别普通工匠和工艺大师的标尺之一。这些细小的差别是工匠自身文化背景、工艺水平的直接体现,往往成为其专业发展的鸿沟难以逾越,也是传统银器手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手工艺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投入。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高校逐步加大了艺术学、社会学等专业开展传统文化、传统手工业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校相继在新华村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一些老师也走进新华村跟工匠们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寸发标等工艺大师也纷纷走进大学课堂,开展银器制作的讲座和演示活动。这些互动促进了传统手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银匠们的专业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器制作的创新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这种双向交流是有益的,但是亟待深化,也急需社会其他

  力量和资金进入,形成多向、多层次、长期稳定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协调发展,互助共赢。

  创新离不开传统的积淀,传统银制手工艺内涵的传承是现代创新的基础和依靠。手工艺开始只是为自己制作器物,人类为了生活,为了使生活便利,需要制作器物。开始是自给自足的供给而制作,在文明发达的地方就逐渐有了满足自己需求和嗜好的人群,制作器物变成了职业。满足不同阶层和审美的需求,在清代皇家匠人没有任何顾虑,把全部精力和技艺尽情展示给主人,集豪奢、华丽等所有的美于器物一身,成为典型的贵族工艺,并且工匠可以得到嘉奖与官位,从而技艺也可以家族传承。但面对现代社会,家族传承的方式导致很多行业无法生存,不得不把最近的盈利作为首要制作任务。这也导致不能在工艺上多一些时间来琢磨和沉淀。银器的制作本就是贵族工艺,然而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银的价钱本身相对其他贵金属并不是高不可攀,普通人家即可购入一件银器,但购置的观念是银摔地上还是银的概念去买,而非工艺品去购置,这就造成量的需求加大,而工艺的美却只是表面拼凑堆积,并没有深入挖掘银这种材质的美感和使用的价值,更没能提高购买人的审美水平。皇家的匠人追求的和目前大量的需求之间形成了对传统工艺的极大反差,追求的改变造成匠心匠艺的改变。因此,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融合。瑞典银器具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作品风靡世界,享誉全球,堪称楷模。研究发现,瑞典银器执着创新、关注人性、重视功能与简约造型、崇尚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是通过长期不断汲取前人成果、把握时代潮流,连续进行民族间、文化间的交流形成的。其艺术和技

  术的不断创新、进步有助于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道路。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已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国家部委、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重心是文化特色与产业特色建设,这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目标。借助特色小镇战略规划的实施,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软硬件条件的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文化是小镇之魂,文化的深层发展是增强小镇凝聚力、创新力、向心力的关键。因此,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结合是小镇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以及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有别于大城市喧闹纷扰的环境,特色小镇的区域优势有利于专业精神、工匠气质的培养和塑造。

  依托当前“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传统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传统手工业的创新发展赋予“特色小镇”建设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研究表明,传统手工业发展与“特色小镇”文化、经济建设结合,将传统手工业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塑造成为小镇的文化、精神支柱,将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培养是实现二者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延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解决当前部分人价值观混乱、提高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持续前行,农村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一切都不只是物质建设,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就是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器物中的文化沉淀,绝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是从各个行业在技术纯熟时,在产品中渗透的点滴的体会和文化思想的运用与思考。例如,金属装饰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把凝重的青铜器装点的绚丽多彩的手法,如“包金术”“错金银”“镶嵌术”等,使青铜器艺术在商周时期的狰狞风格有了焕然一新的效果。目前,日本银壶的手工制作使蕴含的文化和价值最高,也被公认是最为考究的,其价值是我国银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在于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不同,非常重视模仿。传授与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方面似乎西方人用头脑,而东方人的传统方法用的是身体,就是模仿。学艺自古有家族传承之说,就是言传身教,师傅并不能说出具体的方法和理论,一般都强调用心。直到把师傅的技艺模仿到手,并不断重复自己,以至纯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有所突破和创造,即可成为有名的工匠,进而再传授给徒弟。工艺产品的制作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工匠长期制作某个部分或某个程序就会做得精细,而且需要执着和几代相传的传统的延续。日本的银壶制作基本都是家族传承,其传承过程中受到了西方的观念和技术的影响,并产生了自己的审美追求,有了独特的简静之美。然而日本的技艺来源于中国,可以说徐福诈骗秦始皇,借用秦始皇为寻不老药的使命,携带男女、百工、五谷等东渡,摆脱秦时政策的残暴与苛刻,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过太平日子。徐福带出的百工应该就是当时世

  界先进的技藝,并且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始祖,至今日本的器玩结构精巧,在银器制品上的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各家,不仅体现在工艺上更体现在设计上和意境上。

  2建议与结论

  第一,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传统手工业传承的必然选择。

  第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专业院校的支持,加深、加大专业院校与传统手工业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供给,有利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四,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十四: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对于民族传统工艺价值和发展的思考

  发布:2007-5-1810:28|作者:韦贻春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306次

  [摘要]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当前应对民族传统工艺作一番价值思考,从而知道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价值;发展

  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大典中,民间传统工艺可算独树一帜,它包含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透过传统工艺的操作,不仅映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演绎过程,更反映出在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中一个令人忧虑的事情:现代化工业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我们感到传统正离我们而去,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工艺已久被忽略,日益式微。但是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另类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传承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一番价值深思和发展的思考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工艺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速消失,这些宝贵的民族科技文化既是传统科技文化的活化石,又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极具特色的区域科技文化的基因,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越是现代化,越是要强调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中,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三种的情况:

  1、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南地区。

  它的纹样华丽、质地坚韧、挺括,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已不复存在,机具、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有仿造的所谓“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都已走样。

  2、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日渐衰微。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蚀花玻璃等

  等。以前,它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和需求,被新颖、实用的现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3、需求的减少和市场的缩小。由于传统工艺的产品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即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生活需求。当能满足同样需求的更加方便、实用、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出现,并通过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涌入广大民族地区的时候,对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传统工艺产品原本所拥有的市场被挤占,被新的东西所替代。现代的交通工具代替了以前的人背马驮,现代的服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民族服装。这种情况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仅商品极大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

  二、民族传统工艺的价值

  民族传统工艺不仅具有科技价值、人文价值,它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等。

  1、科技价值。传统的民间工艺不是粗鄙的代名词,我们强调“手工”也并不表明这些工艺中没有科技的成分。以云南勐海县曼兴寨傣族中年男子岩拉用土法熬制樟脑为例,在砍伐樟树枝剥其叶子后,蒸煮时一般只装半桶樟树叶子,并在木桶上放置一铁锅,使其密封不让水汽溢漏,加水煮时待有水蒸汽后,给锅上加冷水;10分钟后锅内再换冷水,当锅内水再次微温时即换冷水,1分钟后,取下此锅,用竹片仔细将锅底的白色片状晶体刮下,即获得樟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岩拉已经运用了冷却、析晶等化学方法获取樟脑。

  另外,在傣族的土法造纸中,蒸煮构树皮时加入含碱性的灶灰,致使生产出的构皮纸吸水性、吸油性极强,纸质柔软均细,洁白晶莹。而鹤庆龙珠白族竹纸的制作过程中,亦把竹捆和石灰一起放入木制的蒸煮锅中煮,使其碱化,然后在

  二次浸泡中保持锅中温度略高于常温(约40度)使其自然发酵,半个月后即可取出。

  所以,在民间传统工艺里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方法,不仅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在今天,给予了现代人以科学的启示和借鉴,其科技价值是巨大的。

  2、人文价值。传统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另类宝藏。民间工艺不仅丰富了民族生活,便利了民族生活,它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民间工艺是艺术与生产相统一,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产品,它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既是艺术作品,又是商品。它产生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民间工艺,技艺之精湛,品类之繁多,令人赞叹不已。如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头饰、蜡染、大江南北的兰印花布、劳动工具,以及节庆、礼仪时的纪念品等等。这些工艺品无不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3、历史价值。民间传统工艺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它是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着物质生产技能前进的步履。民间传统工艺品正像原始艺术一样,始终在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它可供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风俗和文化特征,它又是研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明和造型艺术的重要依据。

  4、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手工艺本身包含着一种深度文化艺术思想,作为民生的基本经济手段,曾是民众“衣食住行用”的顺理,这种生生不息的技术传递,在日常生活中聚集着从生存到生活的韧性理念。因此,手工艺的存在方式伴随着自身环境的成长,与区域性的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它们也就不仅仅是一件件个案,而带有普遍性。

  5、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对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经营主体有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小作坊、个体生产者等。虽然经营主体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开发都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注重其经济价值,获取商业利益。以此为目的,在开发中,首先是选择性开发,并且主要是以经济价值为标准进行选择。在现代社会中,有经济价值的往往也是富于民族特色,特别是艺术特色浓郁的传统工艺。如凉山彝族漆艺、苗族服饰、藏族面具、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既有一定经济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民族传统工艺的保护

  民族传统工艺具有科技、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等诸多价值,因此对其进行保护是时下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民族传统工艺已久被忽略,日益式微,因此其保护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其艰难首先在于观念上,其次在于保护方法上。

  1、保护观念的转变

  生产工艺中的落后为先进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对这一现实的直观反映,人们忽略传统工艺的历史价值,把它看作被淘汰的旧物而不予重视。此外,中国历史上轻视技艺实践已久为成见。自从“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哲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中国古代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奉经学礼教为唯一正果的倾向形成主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技艺实践被斥为末流,甚至称之“奇技淫巧”而倍遭鄙薄。这种历史成见波及至今,与现传统工艺为自然淘汰物的习惯观念恰相拍合,更促成对传统工艺的轻视。

  在学术界,传统工艺研究也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长时间来,传统工艺研究被笼统看作是科技史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关系密切却各自独立的学科。科技史研究注重的是古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其成果及相关的间题,终结体现是理论研究与总结。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属于史学研究。而传统工艺实质是古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传统工艺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古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总结,而更需注重科技理论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过程,以及由此在历史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因此,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基本属于工艺学范畴。对传统工艺研究学科归属上的混淆,首先导源于认识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其次也反映出传统工艺研究的薄弱与空缺。

  对传统工艺的忽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习惯性观念。习惯性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惰性。因此,保护传统工艺,必须进行大量宣传,深刻揭示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实的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还其作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地位。

  转变忽视传统工艺的习惯性观念,还需明确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传统工艺在社会生产中为现代科技所取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保护传统工艺,当然不是愚蠢到要去阻止社会生产的进步,而是从尊重历史的态度出发,保护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使祖先艰辛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保其真实面貌,存其历史地位。即是说,传统工艺保护归结而言,是文化与学术意义的保护。

  2、动态的保护方法

  传统工艺的基本体现既是动态的操作过程,其保护重点亦应是动态的操作,而且是在其社会存在已自然消亡的背景下实行保护。这就使传统工艺保护只能通过特殊方式加以实施。

  这种特殊方式首先是对人的保护。工艺需通过人的操作才得以实现,掌握某项技艺的工匠失传,即意味着该项传统工艺的消亡。随着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传统工艺若干门类生产势必失掉存在的意义,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工匠保持其技艺,并且能世代相传,后继有人,就成为传统工艺保护的难点与关键所在。

  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方式,还在于需设立集中、稳定的保护场所。传统工艺生产在社会需求中的自然淘汰,使该项工艺保持者的生产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也就使多数项目在原生产地实行保护成为不可能,必须把这些工匠集中起来,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才能使生产得以继续。而且,为提供参观与研究需要,也须设立这样一种集中的场所。根据我们国家文物保护的实情与经验,最好建立传统工艺博物馆或类似博物馆的文化苑。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具有整套文物资料收藏保护的制度与措施。同时,又是广大群众所熟悉与尊重的文化娱乐场所,能提供给观众高品味的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只有专门化的博物馆才能承担起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宣传的职能。

  四、民族传统工艺开发措施的建议

  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工艺的衰退、变异是难以避免的。对有价值的传统工艺进行发展性开发已十分紧迫。

  1、保护性利用措施

  保护性利用是获取商业利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在各国的文化保护政策里,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保护性利用的问题。事实上,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适度的开发,是能让一部分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

  有一些濒危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在当地狭小的区域内已很少人需要,但如果扩大销售范围,从全国甚至国际的大范围看,即使只有很少的、特殊的人群购买,也足以维持少量艺人的生产,使这种工艺得以延续。因此,扩大有价值的、特的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范围,是对这种工艺的有效保护方式。而且有必要在北京或其它个别大城市,建立一两家中国民族民间濒危传统工艺品展销馆,让这类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在馆内展销。当然,进入馆内的必须是确实需要保护的、濒危的同时又是有少数人需要的工艺品。并且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由这种工

  艺文化中所认定的、技艺最好的需要保护的艺人用地道的原料,让国内外的购买者、旅游者相信,只有在这个展销馆才能买到即独特又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当然展销馆的经营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和宣传传统工艺文化。

  2、旅游业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

  开发人文景观是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热潮。人文景观的开发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

  是开发利用文物古迹。二是修建现代名胜。三是复原、再现民族民俗风情。北京民族文苑堪称集大成之作。贵州在红枫湖修建苗族吊脚楼、侗族花桥与鼓楼,并引进民族歌舞与礼俗表演,也是成功的尝试。开发人文景观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必备的娱乐性外,主要在于它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使游客产生兴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工艺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还赋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一旦开发,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促进传统工艺本身的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省区将传统工艺引入旅游开发,如果利用传统工艺的优势,抓住时机,建起传统工艺旅游景点,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又可达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长远目的。

  我们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继续做好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工作,并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民间工艺在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同时,又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继承,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梁太鹤1传统工艺研究与传统工艺博物馆[J]1中国博物馆,1995,(4)1[2]杨松海.理性的火花———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间科技工艺(个案)调查[J].民族工作,1999(4).[3]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1[4]陈亚峰.试论民间工艺的科学涵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

  [5]梁太鹤.贵州传统工艺与旅游开发.贵州民族研究(季刊),第四期(总第六十四期),1995.[6]张建世,杨正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篇十五: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传统手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生存》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速消失,这些宝贵的民族科技文化既是传统科技文化的活化石,又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极具特色的区域科技文化的基因,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越是现代化,越是要强调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认为必须得以恢复和弘扬。后者宣称手工艺在当代的消亡实属必然,只能以仿制来保存。

  实际上,手工艺在当代的复兴或消亡,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而是取决于手工艺本身,取决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还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文化上传统设计由于手工艺的制作特点,作为经验的、有机的、个性的、感性化的设计基调由此定下。手工艺最初的现代形态,是聚焦于人、艺术家,以服务民众、崇尚自然为出发点,它一起始就以开放的姿态兼容各种思想,以自然、人、民主、艺术为特征强调“手工艺”,一改先前那种粗糙、单调的工业风格和繁琐、庸俗的维多利亚风格,体现出清新、自然的设计风格。在这一发展链条上产生的“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中的手工艺,面对新的情况,都以开放为前提,特别是装饰艺术既表现为对不同观念的巨大包容性,也表现为接受时间挑战的巨大潜力:手工艺与工业化、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多种观念都能汇同在一起,刷新了设计的时代精神。之后,设计的每一次变革,从波普到后现代都要回顾“手工艺”时期,手工艺为现代设计变革提供了范本与借鉴。这就是说,手工艺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并非是隔绝与封闭的,几乎在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这一设计经验始终保持着开放性。手工艺与大工业的两种生产方式决定了设计的最终形式。100年来现代设计的发展以大工业文明为基础,形成了现代设计的风格特征,而手工艺因有其开放的系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现代技术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获得了现代的演化,以独特的发展形式在现代设计的夹缝中生存、壮大,并为现代设计提供参照。在某种意义上说,手工艺在现代的演化,也是因工业时代机器文明的作用,是以开放的姿态吸取了工业文明的成就。它过滤掉了传统手工艺中那些繁杂和琐碎的形式,摒弃了不适宜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的那些东西,使手工艺获得了新的、现代的理念、方法和形式。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中,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三种的情况:

  1、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南地区。

  它的纹样华丽、质地坚韧、挺括,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已不复存在,机具、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有仿造的所谓“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都已走样。

  2、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日渐衰微。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蚀花玻璃等

  等。以前,它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和需求,被新颖、实用的现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3、需求的减少和市场的缩小。由于传统工艺的产品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即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生活需求。当能满足同样需求的更加方便、实用、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出现,并通过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涌入广大民族地区的时候,对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传统工艺产品原本所拥有的市场被挤占,被新的东西所替代。现代的交通工具代替了以前的人背马驮,现代的服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民族服装。这种情况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仅商品极大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

  谈到民族传统工艺的价值,民族传统工艺不仅具有科技价值、人文价值,它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等。

  1、科技价值。传统的民间工艺不是粗鄙的代名词,我们强调“手工”也并不表明这些工艺中没有科技的成分。以云南勐海县曼兴寨傣族中年男子岩拉用土法熬制樟脑为例,在砍伐樟树枝剥其叶子后,蒸煮时一般只装半桶樟树叶子,并在木桶上放置一铁锅,使其密封不让水汽溢漏,加水煮时待有水蒸汽后,给锅上加冷水;10分钟后锅内再换冷水,当锅内水再次微温时即换冷水,1分钟后,取下此锅,用竹片仔细将锅底的白色片状晶体刮下,即获得樟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岩拉已经运用了冷却、析晶等化学方法获取樟脑。

  另外,在傣族的土法造纸中,蒸煮构树皮时加入含碱性的灶灰,致使生产出的构皮纸吸水性、吸油性极强,纸质柔软均细,洁白晶莹。而鹤庆龙珠白族竹纸的制作过程中,亦把竹捆和石灰一起放入木制的蒸煮锅中煮,使其碱化,然后在二次浸泡中保持锅中温度略高于常温(约40度)使其自然发酵,半个月后即可取出。

  所以,在民间传统工艺里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方法,不仅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在今天,给予了现代人以科学的启示和借鉴,其科技价值是巨大的。

  2、人文价值。传统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另类宝藏。民间工艺不仅丰富了民族生活,便利了民族生活,它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民间工艺是艺术与生产相统一,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产品,它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既是艺术作品,又是商品。它产生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民间工艺,技艺之精湛,品类之繁多,令人赞叹不已。如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头饰、蜡染、大江南北的兰印花布、劳动工具,以及节庆、礼仪时的纪念品等等。这些工艺品无不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3、历史价值。民间传统工艺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它是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着物质生产技能前进的步履。民间传统工艺品正像原始艺术一样,始终在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它可供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风俗和文化特征,它又是研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明和造型艺术的重要依据。

  4、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手工艺本身包含着一种深度文化艺术思想,作为民生的基本经济手段,曾是民众“衣食住行用”的顺理,这种生生不息的技术传递,在日常生活中聚集

  着从生存到生活的韧性理念。因此,手工艺的存在方式伴随着自身环境的成长,与区域性的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它们也就不仅仅是一件件个案,而带有普遍性。

  5、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对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经营主体有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小作坊、个体生产者等。虽然经营主体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开发都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注重其经济价值,获取商业利益。以此为目的,在开发中,首先是选择性开发,并且主要是以经济价值为标准进行选择。在现代社会中,有经济价值的往往也是富于民族特色,特别是艺术特色浓郁的传统工艺。如凉山彝族漆艺、苗族服饰、藏族面具、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既有一定经济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族传统工艺的保护,民族传统工艺具有科技、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等诸多价值,因此对其进行保护是时下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民族传统工艺已久被忽略,日益式微,因此其保护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其艰难首先在于观念上,其次在于保护方法上。

  1、保护观念的转变

  生产工艺中的落后为先进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对这一现实的直观反映,人们忽略传统工艺的历史价值,把它看作被淘汰的旧物而不予重视。此外,中国历史上轻视技艺实践已久为成见。自从“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哲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中国古代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奉经学礼教为唯一正果的倾向形成主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技艺实践被斥为末流,甚至称之“奇技淫巧”而倍遭鄙薄。这种历史成见波及至今,与现传统工艺为自然淘汰物的习惯观念恰相拍合,更促成对传统工艺的轻视。

  在学术界,传统工艺研究也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长时间来,传统工艺研究被笼统看作是科技史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关系密切却各自独立的学科。科技史研究注重的是古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其成果及相关的间题,终结体现是理论研究与总结。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属于史学研究。而传统工艺实质是古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传统工艺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古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总结,而更需注重科技理论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过程,以及由此在历史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因此,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基本属于工艺学范畴。对传统工艺研究学科归属上的混淆,首先导源于认识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其次也反映出传统工艺研究的薄弱与空缺。

  对传统工艺的忽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习惯性观念。习惯性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惰性。因此,保护传统工艺,必须进行大量宣传,深刻揭示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实的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还其作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地位。

  转变忽视传统工艺的习惯性观念,还需明确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传统工艺在社会生产中为现代科技所取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保护传统工艺,当然不是愚蠢到要去阻止社会生产的进步,而是从尊重历史的态度出发,保护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使祖先艰辛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保其真实面貌,存其历史地位。即是说,传统工艺保护归结而言,是文化与学术意义的保护。

  2、动态的保护方法

  传统工艺的基本体现既是动态的操作过程,其保护重点亦应是动态的操作,而且是在其社会存在已自然消亡的背景下实行保护。这就使传统工艺保护只能通过特殊方式加以实施。

  这种特殊方式首先是对人的保护。工艺需通过人的操作才得以实现,掌握某项技艺的工匠失传,即意味着该项传统工艺的消亡。随着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传统工艺若干门类生产势必失掉存在的意义,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工匠保持其技艺,并且能世代相传,后继有人,就成为传统工艺保护的难点与关键所在。

  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方式,还在于需设立集中、稳定的保护场所。传统工艺生产在社会需求中的自然淘汰,使该项工艺保持者的生产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也就使多数项目在原生产地实行保护成为不可能,必须把这些工匠集中起来,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才能使生产得以继续。而且,为提供参观与研究需要,也须设立这样一种集中的场所。根据我们国家文物保护的实情与经验,最好建立传统工艺博物馆或类似博物馆的文化苑。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具有整套文物资料收藏保护的制度与措施。同时,又是广大群众所熟悉与尊重的文化娱乐场所,能提供给观众高品味的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只有专门化的博物馆才能承担起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宣传的职能。

  民族传统工艺开发措施的建议,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工艺的衰退、变异是难以避免的。对有价值的传统工艺进行发展性开发已十分紧迫。

  1、保护性利用措施

  保护性利用是获取商业利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在各国的文化保护政策里,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保护性利用的问题。事实上,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适度的开发,是能让一部分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

  有一些濒危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在当地狭小的区域内已很少人需要,但如果扩大销售范围,从全国甚至国际的大范围看,即使只有很少的、特殊的人群购买,也足以维持少量艺人的生产,使这种工艺得以延续。因此,扩大有价值的、特的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范围,是对这种工艺的有效保护方式。而且有必要在北京或其它个别大城市,建立一两家中国民族民间濒危传统工艺品展销馆,让这类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在馆内展销。当然,进入馆内的必须是确实需要保护的、濒危的同时又是有少数人需要的工艺品。并且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由这种工艺文化中所认定的、技艺最好的需要保护的艺人用地道的原料,让国内外的购买者、旅游者相信,只有在这个展销馆才能买到即独特又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当然展销馆的经营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和宣传传统工艺文化。

  2、旅游业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

  开发人文景观是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热潮。人文景观的开发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

  是开发利用文物古迹。二是修建现代名胜。三是复原、再现民族民俗风情。北京民族文苑堪称集大成之作。贵州在红枫湖修建苗族吊脚楼、侗族花桥与鼓楼,并引进民族歌舞与礼俗表演,也是成功的尝试。开发人文景观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必备的娱乐性外,主要在

  于它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使游客产生兴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工艺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还赋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一旦开发,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促进传统工艺本身的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省区将传统工艺引入旅游开发,如果利用传统工艺的优势,抓住时机,建起传统工艺旅游景点,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又可达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长远目的。

  我们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继续做好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工作,并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民间工艺在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同时,又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继承,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

篇十六: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作者:白永芳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4期

  摘

  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与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另一面是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濒临失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传统工艺,更有必要重新焕发生机。文章阐述了振兴传统工艺的三点意义和四种方式,希望为当下振兴传统工艺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火药、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剪纸、年画到木版水印,从青瓷、紫砂到景泰蓝,从徽墨、宣纸到歙砚等,这些传统工艺在我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市场经济繁荣,传统工艺的存续状态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2017年3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这一自上而下式的加强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的计划对于振兴传统工艺来说似干涸土地中的一泓清水。那么,振兴传统工艺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乃至人工智能化时代到底还有必要和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進作用得到明显提升的总目标[1]。目前执行和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就是以《振兴计划》中的传统工艺作为培训计划实施重点。这一举措对于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技艺水平和现代化审美下的整体工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

  1.1.1实用功能

  传统工艺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用。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品质并不亚于同类的工业化产品,如云南白族扎染植物染色技艺,采用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较现代的化学染色相比,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身体有好处,其中所使用的蓝草——板蓝根,就具有消炎败火的功效。

  1.1.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现代精神的构建。审美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求品位和个性的现代人青睐。如内联升鞋,鞋子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得到相应回报,北京周边的农村妇女增加了收入,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再如景泰蓝,以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为例,从事景泰蓝制作工作的职工有一部分为残疾人,带动了就业,缓解了社会问题,也使景泰蓝工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些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应有之义。

  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

  1.2.1审美性

  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剪纸是最能体现我国民间审美情趣的民间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人物、建筑、花鸟植物等表达吉祥祝福,以窗花、门筏、墙花为载体,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木版年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没有大众传媒的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鲜明活泼,题材独特。周汝昌先生曾赞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百景,都在新年壁上逢。”除了民间平面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品如面塑、泥人张、惠山泥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也都流露出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工艺美术类传统工艺如安徽歙砚、广州肇庆端砚、三穗竹编、安吉竹编、苏绣、苗绣、云南扎染、丹寨蜡染等,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意义上也尤为突出。

  1.2.2再创造性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期,工艺产品必须要有所创新,紧跟时代审美,融入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大艺术消费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一套”“土气”。创新如果结合传统元素便会充满人文内涵,即“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功夫熊猫》中运用了中国人文元素;在“例外”工作室中不难看到一些高级服装定制和箱包及相关饰品已运用了苏绣、苗绣、马尾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拥有时尚外观的同时也不失传统,使人耳目一新;2015年爱马仕推出的一款丝巾将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元素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迪奥(Dior)之前推出的5枚独一无二的腕表也是从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将折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在系列腕表中,受到全球粉丝的追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器以载道”,可理解为器物可承载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符号等。传统工艺除了强调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要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起“物质性”更侧重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性”,如“天人合一”“孝道”“与人为善”以及文人雅趣,甚至宗教信仰等内容。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器型精致,造型典雅,色泽以浅白色为主,手工刻花,具有浅浮雕的美感,表现了宋代含蓄、婉约的文人意趣与审美修养。周代青铜器皿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等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丹寨蜡染为例,蜡染见诸于苗族服饰和居家用品。苗族妇女手工画蜡描绘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以及上古时期的一些动植物。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图案就直观地再现了苗族人的情感与价值观,诉说着古老的苗族历史。可见,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

  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从历史上来看通常是走市场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标准化机器生产的产品那样受欢迎,其原因可能有价格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传统工艺中乡土材料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是采用体验式的活态传承模式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商场里精美的陶瓷,我们可能更多只是欣赏而不是消费,而一些陶瓷体验馆却是人满为患。人们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体验到自己做出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即使自己做的作品不美观,也依然会感觉良好。同样,在扎染艺术体验中,人们往往充满着期待去捆、扎和缝扎染半成品,在染色完成后打开作品时内心常充满惊叹、激动和喜悦。然而,面对橱窗里同样的商品,我们很有可能会无动于衷。这便是体验式传承的魅力,因为作品独一无二,更因为它带着自己手工的温度。一言以蔽之:体验优于产品本身。

  不仅是陶艺、扎染,诸如蜡染、景泰蓝、京剧脸谱、皮影雕刻、关中马勺脸谱、剪纸、木版年画、鲜花造纸、木雕、面塑等都可以采用体验式传承模式。《研培计划》的重心也是着力于非遗传承人群活态传承能力的培养,注重以活态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相关人群“拓眼界”“强能力”“增学养”,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体验式非遗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或许是最好的示范。

  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2.2.1工艺设计与非遗扶贫

  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存往往是相对完整的,那里保留了相对淳朴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工艺资源十分丰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苗族银饰银质纯正、工艺精湛,但在造型上往往表现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显然受众具有局限性。如果融入现代审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元素,一来受众增加,二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北京三里屯的“源境”非遗再设计生活馆的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张源婧是位苗族姑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专业,她将苗族的银饰重新设计,并且融入了苗绣元素,另外还在图案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经她再设计过的手镯、戒指、蜡染丝巾等很受现代消费者欢迎,与此同时也增加她家乡苗族妇女们的收入,并且传承了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

  据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司长口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哈密刺绣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经过设计、合作社形式和产业化开发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仅2015年哈密刺绣就创收1.2亿元人民幣。据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报道: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带领的绣娘们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设计的。2017年,卡德尔·热合曼带领当地绣娘完成了近百万元绣品订单,在让绣娘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2]。

  同样的例子还有“妈妈制造”合作社。人民政协网报道:“‘妈妈制造·火焰计划’致力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学文化及工艺树立归纳,联合设计师共同创造具有与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扶持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村贫困女性居家就业。通过建立‘妈妈制造’合作社等带动妈妈们就地创业脱贫,进而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3]

  2.2.2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在外观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内部结构优化上。如北京“张一元”茶叶的一款包装是与北京某艺术类高校合作进行设计改良的,包装设计大胆,色块明朗,使人眼前一亮。据“北京礼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款经过包装设计过的茶叶销量大增,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多是巧妙借助传统工艺设计出居家实用的衍生品,如德化白瓷具有很强坚韧性,可以做成菜刀、水果刀等;新疆龟兹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可制作成精美别致的书签等。传统的染织艺术,如扎染、蜡染刺绣的设计产品依然受到大众好评。

  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

  2.3.1传统工艺进教材、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崇洋媚外,而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传统工艺进教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非遗进校园”通常是以手工课、劳技课形式开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寓教于乐形式中深刻体味传统工艺的韵味,如扎染、绘制风筝、刺绣、景泰蓝掐丝工艺等手工课堂。

  2.3.2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市场上运用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很高,从事相关手艺传承的人的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对市场时尚的敏感度把握不够,作品守旧是常态。职业教育传承模式中,学员接受正规教育,大师职业传承,学员素质更高,教学最能与就业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相对更高,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一百多家职业教育学校传承着老北京千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工艺如燕京八绝、抖空竹,还有传统曲艺像京剧、京西皮影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培计划》的试点院校,以《研培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研创合作,依托苏州优势传统工艺和文创资源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学员在民间手工技艺扎蜡染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项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受到文化部项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2.3.3大师带徒弟的师承模式

  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作为“人间国宝”,他们是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统工艺门类里,如蜡染技艺、扎染、玉雕、木雕、风筝、脸谱、面塑草编等,我们可以择其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以拜师学艺方式学习相关手工技艺。在日常学艺过程中得师父口传心授,徒弟长时间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这样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徒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大师技艺精髓。除此之外,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都是较为科学的传承模式。

  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和世世代代、持之以恒的传承精神。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艺制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设计制造的完美呈现[4]。《周礼·冬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工匠之“巧”。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社会,都在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有些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品质上不够严谨,甚至以假当真,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扎染中的活态体验,名为植物染色,实则采用化学染色。市面上很多景泰蓝文创产品多为现代材料压模而成,非真正铜胎掐丝珐琅;民族刺绣服装常常机器代替手工,为机器刺绣产品。再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画家,他以画山水画著称,前不久被人发现出售给顾客的画作居然是印刷品。诸如此类行为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严重伤害了相关消费群体对此类文化商品的热情。长期以往,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艺人要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严守行業规矩,遵守商业游戏规则,这样传统工艺行业风气才能变得清风明朗。

  3结语

  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是借助手加以完成,它传达着手的温度,表达了浓浓情意。笔者想到了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通过亲手缝制衣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传达对儿子的眷恋不舍和担忧,儿子身在异乡看到“身上衣”能够直观感受到深深母爱。若是现代批量化生产的衣服,想来大概不会产生相同程度的共鸣。如果生活中逐渐只剩下纯粹冰冷的机器产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概也会像机器产品一样麻木与冰冷。如果大众能够认识和理解并且消费传统工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相信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EB/OL].(2018-04-26)[2019-01-02].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5/t20180503_831970.html.[2]乔文汇.新疆哈密刺绣闪耀锦绣丝路[EB/OL].(2018-08-23)[2019-01-2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8/23/t20180823_30110322.shtml.[3]王如娜.“妈妈制造”致力非遗传承[N/OL].人民政协报,2016-09-13[2019-1-23].http://csgy.rmzxb.com.cn/c/2016-09-13/1031512.shtml.[4]杨舒涵.“工匠精神”的续写:设计创新铸造传统工艺振兴[J].中国就业,2019(1).

推荐访问: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手艺 赋予 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