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8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21: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8篇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顶部  教  学  设  计  框  架  及  字  体  要  求  一、框架  1.标  题  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8篇,供大家参考。

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8篇

篇一: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顶部

  教

  学

  设

  计

  框

  架

  及

  字

  体

  要

  求

  一、框架

  1.标

  题

  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不要将个人名字、学校写在前面。

  2.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4.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7.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9.点

  评

  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内容表述应具体深入本质的分析,不宜是课程理念的搬移。

  二、字

  体

  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段标用四号宋体加粗,点评用小四号楷体。

  《紧急求生知多少——小报框架的设计制作》

  一、关于教学目标

  本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工具的合理应用。

  突破过程:通过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

  ?难点: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突破过程:借助于事选准备好的“框架构思图”,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之前先在纸上完成“框架构思图”的绘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做到在操作时目标明确,不再盲目地选择一些不太合理的自选图形。

  二、关于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思维能动性,同时让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以我区统一的“平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这

  节课是这个小项目的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出小报的框架,并对框架图形的线条进行美化处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

  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板报制作的步骤,也让看似复杂的板报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起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为后边的教学作了铺垫。

  2、明确任务,构思做法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活动主题和任务,才能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思考并绘制“框架构思图”,引导学生构思小报框架制作所要采取的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避免了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3、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框架设计制作活动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构思的框架图在word中实现,他们将发现采取行动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会很迫切地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求知欲将会膨胀开来,这正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4、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最终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

  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梳理板报制作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比较并说出电子板报与手绘板报之间的区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特色是:将问题预设在板报框架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

  在活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会受好奇、好强心理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教学策略

  本课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宽松、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寓知识技能于快乐的学习活动之中,在主体性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示范演示法——通过对样例板报的制作进行“时光倒流”的演示,使板报制作的步骤变得清晰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学件自学法——通过事先制作的“小帮手”文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尝试法——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到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果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没起到预期的作用时,应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典型,以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尝试。

  四、关于教学设想

  本课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完全走教师预先设计的路,他们很有可能会走其他的路,就本堂课来说,开放性较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制作出的框架都是不一样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还是可能会用一些不太科学的方法去做,当学生有这种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

  1、本设计学生活动量较大,教师应注意对各环节的把握,保证课堂的管理与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

  2、由于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故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学生会在使用“小帮手”文件上浪费大量时间,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与调整。

  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布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2):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

  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3.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1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在课程改革中,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和建构教学的单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的单元走出来,将其转化、重组或重新建构适宜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单元,“用教材去教”。如沪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关常见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由于气体性质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制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选择、生成气体的检验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因此考虑构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单元主题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围绕这个主题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设计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下面是笔者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题的单元设计:

  主题名称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的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的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学思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学生先知道气体性质可为学习制法作知识储备,先初步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到最终掌握、熟练应用制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3、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设计、气体的收集、验证和验满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1、教师利用设问、实验及影像资料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第2课时

  1、通过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kmno4跟h2o2和mno2制取氧气的对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设计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

  3、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的关系

  4、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技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

  探究h2o2生成氧气的条件,同时引导学生从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两方面与kmno4生成氧气对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第3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思路:

  问题情景: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地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变化吗?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提出问题: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探究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联系已学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与人健康的关系。

  11

  第4课时

  1、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

  2、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3、能根据药品与反应原理设计发生装置;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1、回忆并写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讨论有哪些方法能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演示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及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通过分析讨论确定药品;

  3、引导学生设计发生装置、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项操作。

  4.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

  4.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12

  4.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对化学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

  陈国帅(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默读及背诵等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提高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本质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重点

  以古诗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学习精练的语言和一些修辞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本单元古诗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构想

  13

  本单元六篇文章虽都具有古诗的共性,但个性明显,所以宜采用“短文引路式”和“求同比异”式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总览:1课时

  导读:(2课时)

  仿读:(1课时)

  自读:(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写评:2课时

  评价:单元检测(1课时)

  查缺补漏:1课时

  共计10课时

  单元整理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二维码单元教学设计

  14

篇二: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基于目前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所指的“单元”不是强调跨学科、跨学段、综合性的“大单元”,而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最小的学科教学单位,“大单元教学”体现在对学科教学单元内容进行

  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而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

  “大单元教学”设计特点:

  系统分析:是指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

  构”。

  整体设计:是指课时教学以前,要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规划,以及整体规划下的课时设计。确定主题——

  明确目标——

  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活动设计)——

  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

  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

篇三: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课题:牛津英语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们能在所设的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如讨论和分享自己喜欢做的活动(Iliketo…/Ican…/Iwantto…)。他们乐于参与课堂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从阅读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思维发展也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习看简单的图表,尝试对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思维导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已知:

  1.动词词汇:makeasnowman,swim,ride,sing,play,gotothebeach…

  2.相关的名词:China,warm,cold,snowy,cool,November,January,June.

  3.句型:

  Let’s…

  Iwanttodo…

  Whatcanyoudo?We/Ican…

  Wouldyouliketo…?

  Iliketodo…

  How"stheweather?It"s…

  4.相关话题:

  1A

  Unit4

  Icansing.

  1B

  Unit11

  NewYear’sDay.

  2B

  Unit4

  ThingsIlikedoing.

  2B

  Unit11

  Teachers’Day.

  4A

  Unit12Weather.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Module4的Unit11Children’sDay,谈论节日庆典活动-儿童节,这是孩子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从话题上来看,是对1BUnit11-NewYear’sDay,2BUnit11-Teacher’sDay之外,新的节日话题的学习;从内容上来看,是对前面几册所学的动作词汇的综合学习和运用,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通过之前Activities,ThingsIlikedoing,Canyouswim等几个话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各项活动,相关的句型和话题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单元侧重对以上话题的总结,升华和提高,强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的运用,和真实情感的体验与分享,并关注中外节日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们将第一课时的listenandsay,lookandlearn,Doasurvey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再构了新的对话文本,把LookandRead的

  Picture1关于中国的儿童节的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侧重谈论孩子们自身儿童节的经历和体验。为了让本单元三课时的内容更富有连贯性,我们创设了本单元的核心人物Peter(来自美国,他们没有固定的儿童节),以Peter的视角来了

  2四年级下

  Unit11Children’sDay

  1B

  Unit10

  Activities.

  2A

  Unit4

  Canyouswim?

  2B

  Unit10Activities.4A

  Unit2

  Canyouswim?4BUnit9AfriendinAustralia.

  解中国的Children"sDay,让孩子们大胆谈论自己的HappyChildren"sday,使对话更加丰富完整,富有趣味性。

  第二课时为了拓展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对LookandRead进行整合后,再构了多元化的阅读文本,从更广阔的角度扩展介绍了三个国家儿童节的日期date,天气weather和孩子们喜欢做的节日庆祝活动activities,让孩子们对这三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课时我们将ThinkandWrite的写作阅读文本调整到第三课时,并通过想象,以Peter创编的儿童节为背景,进行全新的文本再构,让孩子们发挥自身想象,并大胆创设自己的节日,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某个节日,达到思考并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通过本单元从会话-到阅读-再到写作的综合学习为孩子们进入五年级的综合语言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单元设计整体思路和依据

  根据教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我们设计了Peter这一人物主线,带领孩子们一同来了解世界上的几个国家China,Canada,India,Thailand都是如何庆祝儿童节的,并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创编一个自己喜爱的儿童节。

  三课时分别为会话课,文本再构的阅读课,以读促写课,内容和要求呈阶梯状逐层上升,难度逐步加大。

  第一课时的话题是HappyChildren’sDay,我们整合了ListenandSay,LookandLearn,Doasurvey部分,创设了来自美国的小男孩Peter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小朋友们庆祝儿童节特别新奇(美国没有固定的儿童节),进而通过中美小朋友的对话,让Peter深入了解到中国小朋友是如何庆祝儿童节的。在此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大胆表达,说一说自己喜爱的儿童节活动。

  第二课时的话题是Children’sDayaroundtheWorld,整合了LookandRead,和学生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拓展学习了世界上另外三个国家Canada,India,Thailand的孩子们是如何庆祝儿童节的。我们设计了一节典型的思维导图阅读课,通过对三个国家儿童节的date,weather,activities的深入学习,通过师生问答,生生对话的方式,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生动有趣,富有画面性的世界儿童节庆典活动的画面。

  第三课时的话题是Children’sDayinmyMind,我们整合了ThinkandWrite及前面两课时的内容,创编了核心人物Peter的想象作文Children’sDayinMyMind.通过对Peter创编的有趣的儿童节的再构文本阅读,以读促写,教会孩子们三个WritingTips,最后尝试写一写自己理想中的Children’sDayinMyMind。

  三课时的设计分别侧重:听说角色扮演-阅读提取信息-创编以读促写,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孩子们进入高年级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听说读写基础。

  本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四、单元教学安排

  五、单元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cinema,museum,June1st,并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2)能够初步感知和认读单词India,Canada,Thailand,理解拓展词CanadaPlace,TajMahal,theGrandPalace,haveasnowfight,lucky.(3)能使用句型Iliketo…/Ican…/I

  wantto…来表述自己喜欢在儿童节做的活动。

  (4)能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信息,并简单介绍不同国家的儿童节。

  (5)能从阅读文段中获取主要信息并提取要点,如date,weather,activities。

  (6)能够以读促写,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儿童节。

  2、语言技能目标:

  (1)简单了解几个不同国家的孩子是如何庆祝儿童节的。

  (2)能较有条理地描述儿童节的个人体验并和同伴分享交流。

  (3)学习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4)能通过文本的阅读,讲述和复述不同国家的儿童节。

  (5)能发挥想象力,创编自己喜爱的儿童节。

  3、学习策略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描述和介绍自己喜爱的儿童节。

  (3)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学习借助图表进行理解和表达。

  (4)初步掌握写作的五要素。

  (5)学习简单的写作技巧,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理清文章顺序。

  4、情感态度目标:

  (1)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不同的儿童节庆祝方式,共同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

  (2)能通过文本阅读,了解异国独特的庆典方式,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3)能积极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并和伙伴们合作交流,进行角色扮演。

  (4)在角色扮演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5.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异国不同的儿童节庆祝方式,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2)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内容:LookandRead

  再构文本如下:

  课型:阅读课

  时间:40分钟

  教学内容:整合Lookandread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

  2.

  3.

  初步感知和认读India,Canada和Thailand,并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能理解拓展词:CanadaPlace,TajMahal,theGrandPalace,visit,haveasnowfight,lucky。

  能运用核心句型Children’sDayison…/It’s.../Theycan…/Theyliketo…描述儿童节的日期、天气和活动。

  语言技能目标:

  1.

  能够通过阅读文段,了解、掌握核心词汇。

  2.

  使用核心句型描述不同国家的儿童节信息。

  3.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4.

  了解形成不同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

  6IloveChildren’sDayinChina.ButChildren’sDayisdifferentaroundtheworld.

  1.

  菜单式思维导图

  2.泡泡式思维导图

  3.圆圈思维导图

  情感态度目标:

  1.

  在语篇中了解印度、加拿大和泰国的儿童节,找出异同点。

  2.

  能体会到不同的文化造就一个多彩的世界,积极探索世界的不同。

  学习策略目标:

  1.

  通过思维导图推进文段阅读,以头脑风暴、提问、预测等方式启发思维、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2.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核心词汇;应用新句型;

  2.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段信息,并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记忆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

  1.日期中的序数词,地点词:TajMahal,theGrandPalace;

  2.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不同形式;

  3.学生制作、构建个性化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组

  织

  教

  学

  及

  目的

  教师活动/教法

  学生活动/学法

  动词组。

  条件/手段

  《疯狂动物城》主题曲的视频。

  播放视频活跃课堂1.播放视频,让学生说1.看视频,大声说出活播放配有电影气氛;复习儿童节的出活动词组。

  动词词组。

  提问:Whatcanthey通过师生问答,复习2.上第一课时儿童节doonChildren’sDay?的活动词组,并联系WhatdoyouliketodoonChildren’sDay?

  72.回答问题:They师生问答,教师can….Iliketo…

  关注学生在课

  堂中的实际生

  复

  习

  学生生活,为本节课的语言输出做铺垫。

  成,在学生真实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及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交流。

  阅读前(Pre-reading):

  Peter前一天和同学1.出示Peter图,引出1.看图并听老师介绍文出示PPT,渲染庆祝儿童节,玩得很本单元的主题本背景和主人公,感知文本背景。

  介绍文本背景:

  开心,很喜欢中国的Children’sDay以及本人物关系以及了解文

  儿童节,引出本单元课时的话题Children’s本的来龙去脉。

  主题。同时对儿童很Dayaroundtheworld.

  感兴趣,因此上网搜

  索世界各地的儿童

  节,引出本课时话

  题。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Task1.快速通读文本:

  快速通读全文。阅读中

  文本:培养学生快速

  (While-reading):

  圈出国家词。

  通读全文的能力。

  1.圈出三个国家词。

  Task1.让学生快速阅

  读整篇文本:

  1.让学生圈出三个国

  2.最快的学生回答:

  结合实际总结家词India,Canada,

  Ilookatthepicture.I学习方法。

  Thailand。

  don’treadeveryword.I

  readthefirstsentence.

  2.提问最快圈出的学

  生:Howcanyoucircle

  thecountriesso

  quickly?

  3.出示Readingtip:a.3.齐读Readingtip1

  渗透阅读策略。

  Skinthepassageand

  渗透阅读策略:快速circle.b.Picturesare

  阅读每段首句,获取useful.

  关键词,及学会读文

  8新

  对

  引

  知

  应

  入

  识

  于

  读

  的

  阅

  前

  呈

  读

  及

  现

  课

  读

  与

  型

  中

  归

  活

  纳

  动

  段的配图,并了解到

  图片在阅读中是很

  有用的。

  Task2.让学生阅读文Task2.阅读文段一--师生问答,教师关注学生在课通过菜单式思维导段一--印度的儿童节:

  印度的儿童节:

  (1)When’s1.回答问题:(1)InIndia,堂中的实际生图学习文段一印度1.提问:的儿童节。学生读文Children’sDayinIndia?(2)How’sthe段一后,结合思维导weather?(3)Whatcan图中的重点问句youdoonChildren’sWhen’sChildren’sDay?教授序数词14thDay?WhatcanyoudoonChildren’s和地点词TajMahal.Day?及旧句型PPT中出示泰姬陵图Children’sDayisonNovember14th.(2)It’swarm.(3)Theycangotothebeachandswim.TheycantakephotoswhentheyvisitTajMahal.

  How’stheweather?片并做简短介绍It’sa

  获取文段关键信息。

  beautifulbuilding.It’s看泰姬陵图,听老师介oneoftheseven

  绍。

  wondersoftheworld.

  2.让学生获取关键信

  2.看板书的印度儿童节息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的思维导图中的关键

  如下:

  词Date,Weather,

  出示Readingtip:

  渗透阅读策略:划出Underlinethekey

  关键词Novemberwords.

  th14,warm,gotothe

  9成,在学生真实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及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交流。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熟悉的景点词。

  根据问题划出关键词。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内容进行构建。

  Activities,划出答案。

  将文本信息和

  beachandswim,

  takephotos,visitTaj

  Mahal。

  3.让学生看黑板上印3.看黑板的菜单思维导

  学习运用菜单式思度儿童节的思维导图,图,跟着老师一起复述看思维导图复述。

  维导图复述印度的一起复述印度的儿童印度的儿童节.

  儿童节。

  节。

  4.让3个学生单独起4.看黑板上的思维导

  来复述印度的儿童节。

  图复述印度的儿童节。

  Task3.

  Task3.

  同桌两两进行一问一答。

  结合实际或发

  让学生阅读文段二---阅读文段二--加拿大的通过泡泡式思维导儿童节:

  加拿大的儿童节:

  图学习文段二加拿1.让学生做pairworks,1.同桌练习问答句型:大的儿童节。

  一个学生问问题,一个A:When’sChildren’s同时,学习新词组学生回答问题:When’sDayinIndia?B:Inhaveasnowfight和Children’sDayinCanada,Children’sDay景点新词CanadaCanada?How’sthePlace。联系生活,weather?Whatcanyou学生预测下雪天还doonChildren’sDay能做什么?在加拿inCanada?大广场能做什么?

  isonNovember20th.A:How’stheweather?B:It’scoldandsnowy.A:WhatcanyoudoonChildren’sDayinCanada?B:Theycanmakeasnowmanandhaveasnowfight.TheycangotoCanadaPlaceandseeamovie.

  看图、跟读,学习活动新词组。

  出示图片来教授新词haveasnowfight和CanadaPlace,让学生理解意思。

  T:Whatelsecanyoudoinsnowyday?WhatcanyoudoinCanadaPlace?

  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挥想象力进行经验或者想象,回答:预测。

  Ican…

  2.黑板板书加拿大儿2.根据泡泡思维导图,生生问答。

  童节的泡泡思维导图,学生一问一答。

  学习运用泡泡思维同桌问答完成思维导

  导图复述加拿大的图。如下:

  儿童节。

  3.根据泡泡Mindmap,3.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复述加拿大的儿童节。

  Mindmap,复述加拿

  大的儿童节。

  4.看世界地图,回答问

  4.出示标有不同颜色题:IndiaandCanada

  适时进行跨文化教育,通过看世界地图,对比印度和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发现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天气不同,因此印度和加拿大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也不同。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虽然地域和文化有差异,但我们同样可以快乐享受不同的儿童节。

  通过圆圈思维导图,学习文段三泰国的儿童节。

  并学习核心词second,theGrandPlace。

  黑板有完整的加拿大的泡泡思维导图。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天气也不同。

  看图对比,并发现不同。

  的印度和加拿大的世areindifferentplaces.界地图,并提问:TheweathersareIndiaandCanada’sdifferent.TheactivitiesChildren’sDayarebotharedifferent.inNovember.Dothey

  havedifferences?同时渗透跨文化教育

  和情感教育,Children’sdaysare

  differentbutchildrenin

  bothcountriescan

  enjoytheChildren’s

  day!

  Task4.让学生阅读文Task4.阅读文段三--圈出思维导图段三--泰国的儿童节:

  泰国的儿童节:

  中的关键信息。

  1.看黑板上的思维导1.让学生通过黑板的

  图,认真阅读语篇,圈圆圈思维导图中的

  出关键词,并能说出思Date、Weather和

  Activities,快速获取文维导图的关键信息the

  secondSaturdayof中关键信息。

  出示图片,帮助January,cool,ridethe并出示日历图,教授学生更直观地elephant,visitthesecondSaturday,出示GrandPalace,talkwith了解景点词。

  图片和字卡,并教授新theking。

  词theGrandPalace。

  11

  2.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描述泰国的儿童学习运用圆圈思维节,并完成圆圈思维导导图复述泰国的儿图。如下:

  童节。

  3.让学生根据思维导看图片理解新词意思。

  2.描述泰国的儿童节。

  看思维导图复3.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泰图,复述泰国的儿童述。

  国的儿童节。

  节。

  借助板书上三种不阅读后同方式的思维导图(Post-reading):

  复述印度、加拿大和Task1.小组活动:

  Task1.复述三个国家利用思维导图,儿童节。

  将文本信息和学生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内容进行构建。有助于学生记忆文本内容。

  小组活动,各抒己见。

  创作自己喜欢的儿童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发展想象力和

  泰国的儿童节,是这让学生四人小组根据

  节阅读课的第一个黑板的三种不同形式

  输出部分,也是板书的MindMap复述三个新

  对

  读

  的语义功能的体现。

  国家的儿童节。

  知

  应

  后

  识

  阅

  活

  的

  读

  动

  学习完三个国家的Task2.小组讨论:

  Task2.小组讨论:介巩

  课

  儿童节后,谈论自己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绍自己最喜欢的儿童固

  型

  喜欢的儿童节,并能WhichChildren’sDay节。

  与,doyoulike?Why?学以致用。

  活

  引

  用

  入

  Task3.

  讨论完自己喜欢的Task3.

  1.选择自己喜欢的儿童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儿童节后,选择其中节,画一个思维导图。

  欢的儿童节,创造一个一种思维导图来制

  自己的思维导图,或选作自己的思维导图

  择板书中的其中一种

  或创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制作思维导图。

  导图。

  12

  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是这节阅读课的第二个输出部分。

  欣赏世界各地儿童节的照片,是本节课的拓展。

  抓住时机进行情感并播放轻音乐,让学生

  在轻松的氛围里尽情

  创作。

  2.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2.投影学生的Mind的儿童节。

  map,让学生上讲台介

  绍自己喜欢的儿童节。

  Task4让学生欣赏世Task4

  界各地儿童节的照片:

  1.观赏世界各地儿童1.PPT播放配有音乐节的图片。

  的世界各地儿童节的

  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当

  孩子的快乐,感受到世

  界各地文化的不同。

  2.教师引出情感升华:

  创造力。

  分层教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思维导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模仿黑板上其中一种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

  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获得学习英语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优美的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出示优美的图片,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各地文化差异的兴趣。

  情感教育。

  2.与老师达到共鸣。

  教育,师生共鸣,是Nomatterwhoyouare,whereyouare,findthe课堂的最高境界。

  differencesintheworld,enjoythedifferences!

  13

  1.在通读全文后,引1.让学生快速阅读整1.最快的学生分享方教师提问,引导

  并圈出三个国法:

  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篇文本,归纳。

  家词India,Canada,Ilookatthepicture.I

  阅读策略。

  Thailand,提问最快圈don’treadeveryword.I

  readthefirstsentence.

  出的学生:

  T:Howcanyoucircle

  thecountriesso

  quickly?

  2.读完印度和加拿大2.学生分享:

  2.引导学生发现并看世界地图,发儿童节后,让学生看两S1:IndiaandCanada总结文化的差异。

  现不同。

  areindifferentplaces.

  个国家在世界地图的

  S2:Theweathersare地理位置。

  different.

  T:IndiaandCanada’s

  Children’sDayarebothS3:Theactivitiesare

  inNovember.Dotheydifferent.

  小

  结

  havedifferences?

  3.学生回答:

  3.为了帮助学生快3.完成所有阅读任务S1:Wecanlookatthe黑板上有完整让学生复述三个国blackboard.速、有效记忆文本内后,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S2:Wecanretellfrom

  容,引导学生通过板家的儿童节,书三个思维导图复总结方法:Howcanthemindmap.

  述三个国家的儿童youretellChildren’s

  Dayaroundtheworld?

  节。

  4.学生各抒己见:

  4.阅读过程中学生发4.升华主题,设计S1:Children’sDayis设置开放性问现世界各地童节的不开放性问题,激发学differentaroundthe题。

  同,本课最后,设计一生思维能力。

  world.个开放性问题来升华S2:Childrencanenjoy主题:

  Children’sDayaroundT:Whatdoyouthinktheworld.ofChildren’sDayS3:Wecanlearnmorearoundtheworld?aboutChildren’sDayaroundtheworld.

  14

  作

  业

  布

  置

  板书设计:用英语与家人分享

  学到的知识,能让学

  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搜索更多关于儿童欢的事情,并延伸课堂,联系学生生活。

  节的信息,是学生喜

  1.向父母介绍自己最喜

  欢的儿童节。

  2.上网搜索更多关于世界各地儿童节的信息。

  4BM4U11

  Children’sDay

  教学后记:

  本节阅读课主要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思维导图完成印度、加拿大和泰国儿童节三个文段的阅读活动。

  阅读文段一是通过菜单式思维导图推进阅读活动,通过师生问答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先带着学生跟着思维导图复述印度的儿童节,接着随机要请个别学生复述文段一。阅读文段二是通过泡泡式思维导图推进阅读活动,通过生生问答完成思维导图,并邀请学生复述加拿大的儿童节。阅读文段三是通过圆形表思维导图推进阅读活动,学生个人获取关键信息并直接复述泰国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将文本信息和学生在此基础上生产的内容进行构建。

  本节课多处设置开发性问题,有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环节,学生通过板书的三个思维导图有效复述三个国家的儿童节,帮助学生记忆文本信息,为后面的展示奠定基础,从课堂学生反

  15

  映看出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十分实用。本课另一个输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儿童节,模仿板书其中一种思维导图或创造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一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

  16

篇四: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教

  学

  设

  计

  框

  架

  及

  字

  体

  要

  求

  一、框架

  1.标

  题

  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不要将个人名字、学校写在前面。

  2.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4.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7.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9.点

  评

  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内容表述应具体深入本质的分析,不宜是课程理念的搬移。

  二、字

  体

  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段标用四号宋体加粗,点评用小四号楷体。

  《紧急求生知多少——小报框架的设计制作》

  一、关于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能充分体现课程标的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设置了学生在35分钟的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学习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也为今后的可持继发展作了铺垫。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生能够达到的层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兴趣与情感的主线在与知识技能这条线紧紧缠绕交织呈现的时候,价值观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本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工具的合理应用。

  突破过程:通过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

  ?难点: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突破过程:借助于事选准备好的“框架构思图”,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之前先在纸上完成“框架构思图”的绘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做到在操作时目标明确,不再盲目地选择一些不太合理的自选图形。

  二、关于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思维能动性,同时让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以我区统一的“平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这

  节课是这个小项目的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出小报的框架,并对框架图形的线条进行美化处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

  示,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板报制作的步骤,也让看似复杂的板报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起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为后边的教学作了铺垫。

  2、明确任务,构思做法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活动主题和任务,才能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思考并绘制“框架构思图”,引导学生构思小报框架制作所要采取的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避免了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3、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框架设计制作活动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构思的框架图在word中实现,他们将发现采取行动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会很迫切地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求知欲将会膨胀开来,这正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4、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最终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梳理板报制作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比较并说出电子板报与手绘板报之间的区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特色是:将问题预设在板报框架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

  在活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会受好奇、好强心理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教学策略

  本课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宽松、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寓知识技能于快乐的学习活动之中,在主体性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示范演示法——通过对样例板报的制作进行“时光倒流”的演示,使板报制作的步骤变得清晰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学件自学法——通过事先制作的“小帮手”文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

  习的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尝试法——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到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果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没起到预期的作用时,应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典型,以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尝试。

  四、关于教学设想

  本课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完全走教师预先设计的路,他们很有可能会走其他的路,就本堂课来说,开放性较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制作出的框架都是不一样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还是可能会用一些不太科学的方法去做,当学生有这种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

  1、本设计学生活动量较大,教师应注意对各环节的把握,保证课堂的管理与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

  2、由于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故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学生会在使用“小帮手”文件上浪费大量时间,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与调整。

  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布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

  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2):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3.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1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在课程改革中,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和建构教学的单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的单元走出来,将其转化、重组或重新建构适宜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单元,“用教材去教”。如沪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关常见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由于气体性质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制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选择、生成气体的检验等内容的学习都

  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因此考虑构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单元主题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围绕这个主题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设计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下面是笔者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题的单元设计:

  主题名称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的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的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学思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学生先知道气体性质可为学习制法作知识储备,先初步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到最终掌握、熟练应用制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3、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设计、气体的收集、验证和验满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1、教师利用设问、实验及影像资料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第2课时

  1、通过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kmno4跟h2o2和mno2制取氧气的对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设计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

  3、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的关系

  4、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技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

  探究h2o2生成氧气的条件,同时引导学生从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两方面与kmno4生成氧气对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第3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思路:

  问题情景: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地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变化吗?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提出问题: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探究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联系已学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与人健康的关系。

  第4课时

  1、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

  2、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3、能根据药品与反应原理设计发生装置;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1、回忆并写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讨论有哪些方法能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演示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及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通过分析讨论确定药品;

  3、引导学生设计发生装置、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项操作。

  4.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

  4.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对化学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

  陈国帅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默读及背诵等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提高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本质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重点

  以古诗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学习精练的语言和一些修辞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本单元古诗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六篇文章虽都具有古诗的共性,但个性明显,所以宜采用“短文引路式”和“求同比异”式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总览:1课时

  导读:(2课时)

  仿读:(1课时)

  自读:(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写评:2课时

  评价:单元检测(1课时)

  查缺补漏:1课时

  共计10课时

  单元整理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二维码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2022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篇六: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模板(2022新课标版)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设计者

  学校

  指导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主题概述

  主题学情分析

  可以是单元名称,或者参考单元名称改造为更加体现意义和价值的主题名称。

  概述主题的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育人价值等。

  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着眼单元整体描述学情,如果可能,建议采用经验和数据相结合方式。

  简要说明或者列出学习环境的整体要求,如实验设备器材、桌椅摆放、黑板、多学习条件支持

  媒体设备、智能终端等(物理环境)以及数字资源、软件工具、网络平台等(虚拟环境)等。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应该整体涵盖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单元是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位)。

  单元学习目标

  可以采用素养整合方式描述学习目标,一条目标可以对应多个素养,并在对应关系说明栏目中简要说明目标对应的主要素养。

  目标尽可能可测,关联核心素养或学业质量水平。

  三、各课时学习目标(聚焦课时内容,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学习符合学科要求)

  第1课时

  第2课时

  ······

  学习目标解析(明确各学习目标达成之后,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评价方式。)

  年级

  课程标准模块

  使用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单元课时数

  四、各课时任务设计及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任务/活动1

  任务/活动2

  任务/活动3

  呈现任务/活动名称,概述任务/活动的内容、过程、环境等,标注与目标关联。

  时

  ······

  第2课任务/活动1

  任务/活动2

  任务/活动3

  时

  ······

  ······

  五、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需要评价的活动

  活动A名称

  活动B名称

  活动C名称

  ······

  评价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赋值方法

  五、单元作业设计

  可以是各课时作业的汇总或者单元学业评价(单元结束后的测试)。

  单元作业设计需要体现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

  单元作业设计要关注实践性、综合性及长周期作业。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基于各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汇总形成单元反思性教学改进设想。

  明确主要经验或者需改进的方面。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简述单元评价内容

  简述针对单元评价内容的关键表现

  简述针对单元评价内容或者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

  简述针对评价内容或者评价指标的赋值方法与标准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针对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呈现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赋值方法等。

  评价内容选择和评价指标设计时,无需面面俱到,尽可能抓住关键,倡导伴随学习任务/活动的评价。

  方案2: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图示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习目标、核心问题串、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任务以及课时数的对应关系。

篇七: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

  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时的说明

  ?

  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画出各内容之间的概念图,提炼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3.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

  教学内容

  1.两件宝

  教学形式及课时安排

  任务设计

  教学环境

  1、故事导入;(2课时)2、1、初读课文;2、细读课文;3、课堂

  细读课文。

  学写生字;4、布置作业。

  1、认识字词,理清思路;2、图课堂

  文结合,讨论自学。

  2.乌鸦喝水

  直观演示,师生互动。(2课时)。

  3.语文天地

  1、同桌合作,自助练习2、1、写字辩形识字,2、积累词句。

  课堂

  独立阅读。(3课时)。

篇八: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

  为应对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展开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还统编了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新教材。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成为评价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重要维度之一。

  一、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

  语文统编教材相对于以往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编写理念和内容体例两个方面。

  (一)编写理念

  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尤其是统编教材相关编者的论述,此套教材编写理念如下:

  第一,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意蕴深广,渗透着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多种元素。在编写“立意”方面,统编教材始终站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高位上,在中小学十二年、五个学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润物无声地整体渗透”。

  第二,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向引领,做到“守正创新,破立并举”。课程标准有规范、指导教材编写的功用,有什么样的课程标准就理应有什么样的课程教材。语文统编教材力争在“破立并举”的目标指引下实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其中,“守正”主要指教

  材编写吸收以往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把握传统教材编写中的基本规律,如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及其科学有序地编排等;“创新”主要指教材编写契合课程标准新理念,借鉴国际母语教育新思想,如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等。

  第三,追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做到“以人为本,目标一致”。统编语文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是教材编写的内在要求。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构想,语文统编教材编写应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思考探究”中就采用了“明示”和“潜藏”两种方法来表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德育为先”和“素养为重”的价值追求连贯一致地蕴含在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之中。

  (二)内容体例

  如本套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所言,教材内容编写方面最大亮点就是采用“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具体如下:

  第一,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已往教材多以“人文主题”“文体”“能力”等要素单线组元,这几种组元方式分别会导致教材结构松散、教学情感标签化,因文体分类困难而使不同学段学习内容重复低效,束缚教师教学思路进而忽略选文其他价值等问题。对此,双线组元的设计思路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和调适作用,“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

  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换言之,既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又重视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编写理念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在此得到了呼应和凸显。

  第二,结构化地编排单元内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一方面从“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三个角度构建“人文主题”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又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单元教学。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统编教材的结构主义色彩同样浓厚,将表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进而实现“依据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然后落实到各个单元”的编写要求。编写理念的第二条在此同样得到了呼应和凸显。另外,结构化设计还体现在教材单元的版块设计上,例如,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版式主要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初中主要为“阅读+写作”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高中主要为“阅读+单元学习任务”。

  二、语文统编教材需要单元整合教学

  语文统编教材需要单元整合教学,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呼唤

  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此,需要发挥学科课程的综合效应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统编教材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凭借,教师需要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现实需求出发理解和使用教材。而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旨在立足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要素,从过于关注知识的线性排列、技能的分点训练、课文的单篇教学,转变为整合目标、情境、内容、任务、方法、资源等的单元一体化教学。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摆脱“知识技能存储器”的角色固化,塑造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者的学习形象。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单元整合教学。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语文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那么,课程标准的理念主张自然也应成为理解和使用统编教材的理念主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渗透着浓厚的“整合”思想,该词在文本中一共出现21次。不管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定位,还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形态,抑或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表现,实际上都意在规避课堂学习的碎片化或知识摄取的零散化问题。知识一定是相互联系的而非彼此孤立的,能力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只有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学生才能习得“竖成线、横成片、立成网”的知识架构,达成“精细、厚实、全面”的能力表现。

  (三)语文统编教材的必然选择

  根据前文可知,语文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编写而成的,仅从这点来说,理解与使用教材也需要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的介入。就语文统编教材本身而言,其坚持“单元设计”体例,采用双线组元形式结构化地编排教学内容,首先就为基于教材单元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另外,课程视野中的教材单元本是有机关联的整体,但若只让学生沉浸于单篇课文的学习之中,不去思考局部与整体、课文与课程的关系,不仅容易造成学生体验学习的模糊、琐碎,而且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深度、持久的理解和认识。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属性

  根据上文所述,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但什么是“单元”,如何基于“单元”进行整合或整体教学,需要予以阐明。

  教育视域中的所谓“单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系统化内容为基础而构成的教材单元或学科单元,具体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知识模块;第二类是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而构成的活动单元或经验单元,具体表现为一种有机的学习过程。反观现实语文教学,教师对两种单元的理解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篇课文的教学模式下必然存在肢解知识模块的问题,课堂授受的教学形态中也必然存在消散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危险。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他认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

  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这里提到的“大单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语文统编教材中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创设“活动单元”的一种主张。这种主张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进行内容重组、资源补充与教学整合;第二种是打破教材单元固有结构,“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结合语文统编教材良好的内容结构化特征,本文所欲构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主要指向第一种解释,即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对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这种情况下,一个“大单元”就是一门“微课程”,根据教材册数及其单元个数,多个内在关联的“微课程”将构成一门学科课程。所以,不仅要关注单独的教材单元,还要站在课程链条上理解相互联系的多个教材单元,这样的“大单元”才更加科学、专业,据此构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也才更具教学指导意义。

  概括地说,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具有三大特征。第一,体现教学组织的结构性与一致性。“大单元”理念能够开拓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对目标、任务、活动、表现、评价等诸多设计要素进行结构化、通盘性的考虑。第二,体现学习过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是对课程资源、知识内容的整合,也是对学生行为、思维活动的整合,更是对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整合,尤其是它可以改善完整的课程被“一节一节的教学课时”所割裂的情况。第三,体现不同主体

  的发展性与创造性。无论什么层级、什么类型的课程,“最终都要还原成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生本课程”。因此,大单元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每个学生基础的、一般性的目标追求,又要满足部分学生特别的、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

  四、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理路

  无论何种教学设计都少不了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学生要到哪里去”“学生如何到那里”“怎么证明学生到了那里”。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教学与评价三个要素。那么,如何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去把握这三个要素呢?

  (一)“大概念”与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新的学科课程“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于其中的“大概念”,学界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模型,如爬梯登山型、拼图拓展性、马拉松训练型、树状生长型等。但对其特征和功能却有共识,如超越具体情境,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摆脱知识技能琐碎的困境,有助于设计连续聚焦一致的课程。很显然,大概念的特征和功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学习迁移),又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课程整合)。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我们认为大概念就是基于现实或事实抽象出来的概念,能够将多种知识技能有意义地关联起来,一旦掌握,即可迁移地运用于不同情境,表现形式多为能够“跨

  越时间、地点和情境的概念性的句子”,它们往往居于学科课程中心,阐释力极高。这样的大概念无疑可以成为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脚手架。另外,大概念虽跨越时间、地点和情境,但在习得过程中仍需依托于具体的情境、任务、活动等,不然教学就有可能被旁落,变得虚无和没有意义。

  (二)“大任务”与教学活动

  有了大概念的目标追求,理应匹配“大任务”活动设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发展,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有关语文性、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更新对传统教学的认知,从重理解和去情境的知识学习向实践性、表现性的任务学习转型。此处的大任务往往贯穿整个“大单元”或“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例如,高中语文教学所提“学习任务群”正是对此做出的一种呼应。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大任务不是简单的知识问答,也不是单个的技能操作,而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对一个不良结构问题的深度思索。因此,大任务具体表现为一种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根据行动目的具体可分为靶向式问题情境(被用来促进学生整合多种学业获得并对之进行总结评估)和教学论问题情境(被用来促进学生进行新的学习),前者指向大单元学习后的效果测评,后者指向大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

  另外,大任务得以落实、解决,还需统领多个“小活动”(即具体的教学活动),“任务是目标,是为了解决真实的问题;活动是手段,是完成任务的路径,是完成任务的保证。”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

  关系,并且之间要建立一致性。另外,因为大概念比较宏观和抽象,超越了具体情境,故在不同单元主题下,一个大概念往往需要匹配多个大任务。例如,“审美体验与文本体式的关联”(大概念)在“生命主题”下,其大任务可能涉及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审美表达等,具体的教学活动可能有领悟、对话、反思等;而在“自然主题”下,其大任务可能涉及对自然的审美体验、审美表达等,具体的教学活动可能有观察、鉴赏等。

  (三)“大进阶”与教学评价

  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大单元学习后理应有所进步。尤其是完成多个大任务以及数个小活动后,应如“登阶梯”一样在知识能力方面有个“大的进阶”。这既是大单元教学效果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学业质量层级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施过程角度看,指向大单元或大概念的教学评价是一种暂时性的终结性评价,而指向大任务或小活动的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相对来说,前者主要起到诊断、评估的作用,后者主要起到维持并促进教学的作用。从评价情境角度看,前者需要的是一种靶向式问题情境,后者需要的是一种教学论问题情境。从具体的评价方法看,前者主要采用学习档案袋评价法(辅以“单元测验”),尽可能地让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留有痕迹;后者主要采用表现性任务评价法,促进学用结合。但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教学评价,都意在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动态生成、能力意义的个人建构以及复杂情境中的真实表现等方面有所发展。

  至此,本研究初步构建并厘定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核心要素:大概念—大任务—大进阶,这三者将成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设计的重要表征和关键抓手。

  五、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核心要素解析

  (一)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

  1.确定“大概念”

  根据前文所述,语文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方式结构化地编排教材内容,尤其是教材单元的“导语”部分,分别以两到三段话的格式概括性地表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关键能力。因此,“关键能力”将成为确定“大概念”的主要依据。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指出:阅读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据此,可以提炼“说明文言语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大概念,而人文主题“文明的印记”可成为大概念学习的具体情境。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导语多为三段话,除了交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外,还会交代选文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整个单元。例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根据三段导语可以提炼出“情感抒发与表达形式的关联”的大概念和“青春的价值”的人文主题。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多以“学习要求”的形式呈现,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而在一、二年级是没有导语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大概念更多地需要教师遵循课程标准,尤其需要对内容标准以及教材单元内的选文进行提炼和表述。

  2.依据“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

  大概念的学习定位既有“单元”层面的,也有“学年”层面的,甚至还有“学科”层面的。如果是“单元”层面的大概念,可以将其直接作为“大单元”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大概念的学习定位通常是后两种,因此,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课程内容以及学情、条件等来具体地陈述教学目标。以高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围绕“情感抒发与表达形式的关联”的大概念和“青春的价值”的学习主题,根据图1的思路,可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阅读选文和补充性材料,感受并理解不同时代的“青春”内涵;(2)分析不同文学体裁作品,鉴赏并探究“青春”主题的不同表达形式;(3)学习诗歌创作,体验并表达现时代的“青春”风尚。不难看出,三个目标具有前后连贯性,“感受并理解—鉴赏并探究—体验并表达”,从“读”到“内化”再到“写”,始终围绕“青春”这个主题逐步深入。另外,目标(2)重点指向关键能力的教与学,目标(1)是铺垫,目标(3)是深化,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因此,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统编教材单元和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聚焦并维护学习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二)基于“大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

  1.确定“大任务”

  “大任务”具有统摄性,是“大问题”和“大情境”的结合体,此处的“大”主要是相对于“小活动”而言的。大任务的情境更宏观,问题更复杂。“小活动”的情境更具体,问题相对简单些。“大任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贴近现实生活;超越具体知识技能;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需要学生联结新旧经验才能解决;持续聚焦并引发学生重新思考大概念等。基于大任务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确定大情境,主要依据的是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文明的印记”,据此可将“探索文明的印记”作为学习情境。又如,高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据此可将“为青春代言”作为学习情境。其次要确定“大问题”,主要依据的是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运用“疑问副词”,如依据目标(1)可形成大问题“我们该怎么去感受并理解不同时代的‘青春’内涵?”第二种是运用“疑问副词+动词”的形式,如依据目标(2)可形成大问题“分析不同文学体裁作品何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并探究‘青春’

  主题的不同表达形式?”最后,根据“大问题”与“大情境”来表述“大任务”,如指向目标(2)的“大任务”可以表述为:“聚焦‘为青春代言’的时代语境,分析不同文学体裁作品何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并探究‘青春’主题的不同表达形式?”

  2.依据“大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很显然,“大任务”具备一定的问题和情境,但还是比较宏观。真实的教学过程是由学生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组织而成的。因此,围绕大任务要设计一系列方便学生参与的小活动。如上文指向目标(2)的大任务,其教学活动可设计如下:第一是诗歌诵读活动,第二是小说品鉴活动,第三是诗歌与小说比较赏析活动。通过前后关联的三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体会不同时代语境下有关青春的不同形式表达。总而言之,大概念的习得需要发挥多个大任务的综合效应,而每一个大任务又需要发挥多个小活动的综合效应。当然,不管是大任务还是小活动,都要依托问题来表达和呈现,区别在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思考范围的不同。师生互动、教学推进、实践探索等任何一环都少不了问题,正是问题让任务和活动成为可能,并使之产生价值。另外,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三点:第一,活动要突出语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本质;第二,活动之间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第三,活动要有目标性,即在大情境中为解决大问题服务。

  (三)基于“大进阶”的教学评价设计

  1.确定“大进阶”

  大进阶的确定依据主要是将大概念和教学目标置放于学业质量标准中考察,并大致判断其所处的位置,进而预设其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情感抒发与表达形式的关联”及其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语言和审美两个核心要素。根据学段和素养指向,需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一和水平二中进行“大进阶”的考察。具体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大进阶即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大概念的进一步审视,厘清了大概念学习的落点,也即大单元学习的落点,进而让教学实践更有方向感和目标性。

  2.依据“大进阶”设计教学评价

  确定大进阶后,需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设计教学评价。首先,在过程方面(即大任务解决过程中和小活动实施过程中)针对任务和活动主要采用表现性任务评价形式,依托的是教学论问题情境,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做事”和“经验”维持并促进学习,如“‘诗意·青春’诗歌诵读会”“‘我为青春代言’朋友圈”等。具体设计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依据大进阶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这是整个设计的前提与保障;第二步是设计与呈现有待学生执行的表现任务,这是整个评价设计的核心与关键;第三步是编制用以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框架,这是客观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与依据。其次,在结果方面主要采用成长

  档案袋和单元测验的形式,主要用于大单元学习后。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真实性评价方法,有助于记录学生最真实的学习历程和行为表现。尤其是大单元教学时间一般较长,少则五六个课时,多则十天半个月,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大单元学习后应该能取得明显的学业进步,而成长档案袋无疑是最好的证据说明。当然,成长档案袋设计需要有明确指南,要在相关效度、预测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及效果效度方面予以考量和把握。例如,为了加强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学生自评三方协作形式构建学习档案袋。而单元测验主要用于一系列教学活动之后,结合学生具体所学与大单元学习进阶标准,设计一套靶向式问题情境,以整合学生学业获得,评估学生学业表现。例如,大单元学习进阶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整体感受并恰当地表达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倾向”,那么在单元测验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项“建构性反应任务”,如以简单题形式要求学生对陌生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倾向进行理解和表达,进而初步判定学生学习效果。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部分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直接作为教学活动呈现。而之所以强调其评价功能,一方面是为了促进“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保障大单元教学基本路向不变,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寓评价于教学,学评融合的教学样态。

  综上所述,可以大体形成如图2所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六、运用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时的注意要求

  教师是教学创生的主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使用者多为教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运用这一框架设计单元教学时,要重点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学科大概念的寻找与确定。虽然语文统编教材在单元导语部分已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该单元学习主题与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能力,但当以“教材单元”为基础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往往需要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和调整教学方向,此时还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一步厘定大概念。

  第二,学习大任务是对学科大概念的转化,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有序分解为几个大的问题情境,每个大的问题情境再具体细化为一系

  列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搭建起了学习过程体系。

  第三,学习大进阶是对学习大任务落实效果的反馈和检测,主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对教学进行跟踪、把脉与促进。

  第四,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在使用中不仅要注意设计框架纵向上从“目标—教学—评价”或“大概念—大任务—大进阶”的逻辑一致性,还要注意横向上从“任务一/活动一/评价一”到“任务二/活动二/评价二”到“任务N/活动N/评价N”的逻辑一致性。

  第五,要遵循统编教材单元的固有规律和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不能因为过度求“大”求“新”,脱离语文课程的轨道,走进“非语文”的世界。换言之,要站在立德树人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位上去使用设计框架。框架只不过为我们使用教材和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活动的安排等还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性思虑和考量。

  另外,“大单元”教学诉求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教师要有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专业意识、教师要有教材解读和单元整合设计的能力等。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的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思考,我们祈盼各方同仁携起手来共筑语文学科的专业大厦。

推荐访问: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教学设计 框架 单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