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7: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立足新课标,活用新教材  作者:戚丽颜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

篇一: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立足新课标,活用新教材

  作者:戚丽颜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41期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安排。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单元的整体教学,注重文本内容的重新构建,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整合并创设语境,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语言。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Module3《Daysoftheweek》为课例,从整体解读教材内容,分析学情,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总教学内容与课时分内容的整合性等几方面如何对本模块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设计;整体教学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笔者发现随着对新教材的使用,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有些教师面对新教材,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恪守教材而教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课堂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从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看来,还是有许多教师“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全局”的观念比较淡薄,“各自为战”成家常便饭,笔者认为,新教材是新一輪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再生教材,把教材做活的资源来使用。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单元内组块的建构,促进小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注重一个单元内课时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教学关系,既强一课时内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更注重课时与课时之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元整体设计是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又一次提升。下面笔者就以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Module3《Daysoftheweek》为课例来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初探。

  一、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和领会新教材,把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向

  (一)感悟新教材,用好教学资源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根本目标”的理念,教材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的社会实际和生活环境,充满时代气息。它以现实生活的话题为背景,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新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新教材。

  1.整体解读教材内容

篇二: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经历研读、分析、调查、学习、设计、实践、修改完善的过程。

  一、“研读”即为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通过研读课标明确物理学科教学理念、学科总体目标,以总体把握教学设计方向。还要明确物理教学关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总要求,再细致地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分析”即为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分析教材中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启示等等。

  教材分析的步骤:

  1、通读教材整合内容。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线索。

  2、内容分析。包括(1)全套教材教学目标要求(三维目标)整体;(2)本章节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3)本节的知识体系结构;(4)教材中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5)教材所展示的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6)教材所安排的练习的分量、能力水平与难度;(7)教材所包含的实用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分量和类型;(8)课时安排。

  三、“调查”是学情分析的前奏。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心理发展特点等,是优选教学策略的基础。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学情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情分析要注意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经验结构。

  2、学情分析要注意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

  3、学情分析要注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的问题。

  4)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策略。

  四、“学习”即为学习他人的经验。

  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点,所谓同课异构是教师个体创造的体现,个体创造中都会可取之处。可以在网上大量的搜索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看到别人对同一节课的优秀的设计环节,又能打开自己的思路,激发思考,这是教师创作的过程。所谓创新,并不一定是独出心裁,因为在同一节课的设计上,会出现大部分的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吸取他人设计中的个性优点,纳入自己设计思路中,方法可以借鉴,程序还需要自己编制,也就是教学策略应该是设计者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后整体规划出来的,这就显示出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

  五、“设计”编写教学设计。

  是在进行了前面的几个环节后,教师对整节课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其变成文本的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后从整体上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的怎样?由此反射出教学目标的是否全面得以落实。

  六、“实践”就是设计实施。

  一份教学设计必须放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从经验上看,虽然虽然设计者做了大量研究学习,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所施教的对象是活体,不同班级群体有差异,同一班级个体有差异,同一份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等。

  七、“修改完善”,通过教学实践,设计者会有很多的思考,记录课堂中生成内容如异常问答、随机应变的修正等,课后分析反思,辨别是原设计中为思考到问题的还是突发事件,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因为事物是发展的,设计亦是如此。

  教学设计实例如:《生活中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内容要全面

  教学设计应包括设计整体思路、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几个部分。

  2、内容顺序要明确

  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都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只有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分析才能根据学习者各自不同的特点设定最邻近发展区,确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适合学生,必须放在教学目标之前。

  3、教学目标要全面、准确

  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是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编写。在表述目标时,行为动词要准确。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来说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任务,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以前习惯用的“知道、了解、掌握”因为不具体,可测性不强,在目标描述中不合适。可以用“能说出”“能辨别”“能描述”“会使用”“能操作”等词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常用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关注、尊重、质疑;形成、养成、热爱、保持等行为动词。

  4、教学过程栏目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内容要具体、比例要合适。避免出现教师活动多于学生活动,或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混杂的现象。这是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是重教还是重学的表观特征。也是教学理论厚实的表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能区分?

  在学生活动中,设计应具体。如学生讨论——讨论什么?几个学生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设计不细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明确任务,讨论的目的当然就不会很好的达成。

  5、设计意图栏内容要全面

  在教学意图栏,应说明进行某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的原因。其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应该说设计意图中要包括所有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有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学科思想方法、心理规律、教育规律的运用等。从

  设计意图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考:知识内容、能力训练层次逐渐提高,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课堂,总体体现设计的总体思想。

篇三: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如何在新课标下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我认为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维更活跃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小学数学都研究什么,小学生六年中要学数学的哪些内容?从数学内容层面而言,小学数学研究对象是数与形。研究数与形的表示、意义、关系和度量四个方面。

  三、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

  1、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

  3、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

篇四: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立足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做好课例报告

  临平五中校本研修报告之一

  一、教材和学生研究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材研究和学生研究。即便只是一个公开课的教案,若能在教案的开始放上教材和学生研究,也会让与课老师,眼睛一亮。而在一系列的评比中,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更是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第一环节。

  如何分析教材:

  第一,对课程标准中你所执教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清晰的认知,联系课程标准,来阐述你所要执教课文,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如果把教学比作一个圆,课程标准就是圆心,不管你的圆扩展得有多大,但总是离不开圆心。

  第二,把握新课程教材的几个特点: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一体;注重引导学生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与其他资源整合,创造性的运用。

  第三,介绍你教学时着重将要阐述的内容。

  如何分析学生:

  第一,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教学,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产生“增量”。学习的起始能力分为学习的必备起点与现实起点。学习的必备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课标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基础。把握学生学习的必备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有效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适切性,防止难度过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难度过低没有挑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分析;二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完成能力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完全掌握或部分学生掌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三

  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态度如何,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等。

  第二,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必须与背景知识发生关系,以背景知识为载体来理解新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应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分析。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设计真正具有针对性。

  第三,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终点。对于章节目标难度较大的,应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分散学习并适当延长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

  第二,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应重点突出。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但这不等于可以忽视其他的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其他目标明确合理,有利于达到主要目标。对于长期的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是否明确列出,但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体现。

  第三,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比如,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从识记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在设计和阐明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关系,并准确的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四,目标设计中应注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因为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参加一两次学习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所以情感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比更具有内隐的特点,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给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上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宜使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问卷、研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的过程参与、情绪体验、交流互动,充分体现生态体验教育的理念,在注重核心知识考察的同时,注重内心感受、情感流露和表达的评价意义及行动策略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教育教学中,情感态度的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结果如果直接与学生的名誉、奖惩和升学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学生很可能防御性地在评价者面前掩饰自己,因此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心理障碍,使评价更具客观性、真实性。

  第五,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对于一线教师,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第六,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基本的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第七,设计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分别列出三个维度,也可以综合起来设计。我个人更倾向于不严格划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为了划分这三个维度而划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例如,这节课你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图分析,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你就可以把这个目标写成:“学生

  会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这个写法已经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这个知识方面的要求和会运用地形图这个技能方面的目标结合在一条目标中了。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它的培养主要是个长期的渗透过程,很难每节课都能用明确的语言写在教学目标中,或者写出来也无法检查,有时可以不写这方面的目标。但在单元和学期教学目标中,应该有所体现。

  第八,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是为学生设计的,所以教学目标可以使用上述“学生会……”之类的表述方法。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如有必要和可能,可将某些目标分些层次。例如,对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设计“全体学生能够……”的目标,对有些内容,可设计成“大部分同学能够……”。如果班里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可以设计个别“少数学生能够……”的目标。有教师问我,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但他所在的学校学生能力很强,觉得课程标准的内容比较简单,对这些学生应该怎么办?我想,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分层设计一些超出课程标准的目标。当然,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避免形成新的束缚我们自己的框框。

  第九,使用容易把握的行为动词。设计了目标,就应该有检查。用行为动词写教学目标,使我们容易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这些目标。例如,“说出”、“举例”都是与“理解”有关的动词,但比“理解”更好把握,所以,现在设计教学目标,一般提倡用,“说出”、“举例”,而少用“理解”“了解”等比较泛的词。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要看具体目标内容。

  第十,利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标准”一栏中的“黑点”,已经将学习内容、涉及的技能和能力、可能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都结合在一起了。只要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稍加调整,就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标准有一条为“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如果你在讲台湾省,就可以设计一条这样的教学目标:

  “学生会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并会对台湾的地理位置做出自己的评价。”或把它设计成两条目标也可以。

  三、教学法的探讨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第三,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编辑本段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㈠教学方法的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但其中有共性的存在。

  ⒈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⒉教学方法的内涵、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⒊教学方法的分类

  ⑴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①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②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③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⑵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①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②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⒋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②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③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④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⑤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⑥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⑦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⑧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⑨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力。

  编辑本段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⑩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2)探究教学法

  ,(3)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2)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1)创设问题的情境

  (2)选择与确定问

  题

  (3)讨论与提出假设(4)实践与寻求结果

  (5)验证与得出结论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四、课例报告的制作

  ㈠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前面谈到了与课例相关的一些常用的词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际上是从“课例不是什么”的角度刻画了其外延范围。接下来将从正面回答“课例应该是什么样”。参照Merseth(2001),Stein等(2001)教学案例的撰写框架以及在上海开展课例研究的长期经验,我们认为,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

  ⒈主题与背景

  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

  ⒉情境与描述

  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

  ⒊问题与讨论

  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产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产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

  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呈现出来。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

  ⒋诠释与研究

  11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很多经验性论文就是这样的类型。

  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

  ㈡课例的类型及其撰写

  ⒈课例的几种类型

  对课例的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下的划分是根据课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来区分的,它们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严格并列关系,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据课例的侧重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而言。

  (1)问题呈现型

  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行动,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

  (2)经验分享型

  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表达的手法通常会以“故事”的形式来叙事,这种利用“叙述体”的知识极易在教师之间取得沟通。课例本身是教师用于查找他人同一内容载体如何教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般的理论性文献资料无法取代的知识。如前文利用“心灵游戏”上作文课的课例就属于这一类。

  (3)理论验证型

  这类课例的出发点往往是推崇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就是将这种思想或理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结果。课例往往成从各个角度印证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鲜活实例。这种课例暗含的结构是演绎型的,就是从理论观点出发、按照理论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最终再用该理论来解释教学或课例从某个角度丰富了该理论。本书的所倡导的“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即一种教学理念,下文中的许多课例属于这一类。

  (4)知识产生型

  这种课例比较少见,但其价值较高。这里的知识产生包括课例所反映的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视点等,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在我们做过的“勾股定理”的课例就是这样一例,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个“有条件的数学结论”:“2ab+n2=c2,当a-b=n时”。这种课例可以丰富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上述划分并非严格,实际上当我们阅读一个课例时,它很可能同时具有两种类型课例的特征,只不过在其中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⒉如何撰写一个课例

  很多经验教师和优秀教师经历过不少“磨课”的过程,在头脑中有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实例。如果能够把它们进行理性梳理和加工,凝炼出一个焦点主题,并赋予一定的背景意义,很可能就形成了一个课例。如何把这样的教学经验转化为一个课例呢?

  (1)第一阶段:琢磨典型的课例

  12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课例,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重点领会如下几个方面:课例作者如何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研究的主题和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何处理课例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主题如何与选择的课堂教学情境或内容相关联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体会课例的几个要素。

  (2)第二阶段: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过程

  可以回想自己头脑中认为精彩的教学实例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如下方面:当时有哪些人参与教学研究过程,哪些人在哪个阶段的观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教学实例产生前后上过几轮课?教研活动是如何展开的?在不同阶段授课老师的心理感受、遇到的问题是怎样的?不同阶段的每个参与者的观点是如何发生改变或逐步深入的?这些问题的回溯性思考是为了引发当时的经历和感受,目的是抓住精彩教学实例产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细节。

  (3)第三阶段:撰写课例初稿

  如果对于该教学实例的整个前后过程非常清晰,而且当时研究的主题和问题也很清楚,包括它的背景、价值、意义都很清楚,那么可以立即从课例的几个要素着手开始写作。很多情况下,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教学实例觉得很精彩,但对研究过程和主要观点、主题及主要问题感觉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首先回想整个教学实例研究过程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具有冲突性的事件片段,而这往往是课例中最重要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这个关键事件如何产生的回想下去、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这个关键事件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如何处理的、后来得到什么结论?这个办法其实是从最重要的事件入手,追因索果,是个比较有效的技巧,教师容易着手写作。

  (4)第四阶段:斟酌和修改课例

  写好初稿后,首先可以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看看是否具备课例的基本条件,缺什么补什么,累赘的可以删去。自己感觉基本满意后,可以请没有参与过这个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听听他们看后是否读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因为写作课例的人头脑中有很多潜在的细节,很多时候自以为都交代清楚了、明白无误,可是没有参与过的人一无所知,就不一定理解。所以听取“局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斟酌,甚至重写,也是一个有效的技巧。

  (5)第五阶段: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所写课例的类型,也就是整体考虑课例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阶段可以重新考虑修改标题、用比较贴切的主题词汇突出该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其实课例的写作本无定法的,上述过程是给没有撰写课例经验老师的一个参照过程。精彩的课例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甚至没有数字序号标记的段落划分,但是仔细研读,会发现课例的几个要素一一具备。如果再配以优美的语言和吸引读者的文风,就象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样令人享受而意犹未尽。

  13

篇五: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怎么样使教学设计更合理

  怎么样使教学设计更合理

  ---听张晓斌教研员《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思考》报告的体会

  蒲城学员:杨建朝

  今天听了张晓斌教研员《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思考》的报告,原来对教学设计存在的困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单一目标,也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三维目标,目标的实现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为中心来展开进行教学,三维目标是在过程中统一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单独体现的,课程目标不要过大,而且要具体化、层次化,才能成为有用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摆设。原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有大而空的现象,实质是无用的"。而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一节课中不一定都要全部体现,但教学目标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有针对性的确定重点。

  教学设计要确定一个好的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确定教学的起点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从报告中我们知道教学的起点不只是从知识的逻辑出发,还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也可既从知识的逻辑出发,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教学设计要合理确定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的方式不只是让学生记忆、模仿和接受,还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教学设计时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对教材没有吃透,对教材更多的是抱怨。事实上,数学教学不只是教教材内容,而是要用教材内容来教,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所以,内

  容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要对新教材内容要善于舍弃、重组和改造,对传统教材中好的处理方式也要敢于拿来。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善于比较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从中采用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

  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有较高的教学的境界。对于教学的境界不只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而应该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立足于发展和完善人为目的,要体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育人作用,使一数学课上出了文化品味,这堂课才一定是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

  只要从这几个方面,积极教研,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就会使教学设计更合理,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篇六: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对教学设计,新课标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它包括编制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环节的组织和整合,它的目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面对新课程,应如何设计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教学设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一)设计中目标设计可以是不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浙江省江山中学“非指示性”课题中提出:“不预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如只执教单一课时的课文,学习目标采用因人而异的开放形式,尽可能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如执教多课时的课文,学习目标采用一同一异的形式:第一课时围绕学生共选的学习目标展开教学,其余课时则仍然因人而异,多样开放。”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灵活多变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方法、能力、阅历、性格、家境等不同,从而影响了个人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目标可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改变。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老师都非常关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对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部分,如生活体验、感受、需要等却被忽视了。如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设计上应更多地关注学习方式而不只是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是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解决“教什麽”的问题。要想使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包装,以适合教学的需要。虽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效果还是不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程度不够,多数还是源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应该改变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体会:“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如何让学生既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又感到有趣、快乐?”有人对“你喜欢什麽样的学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最喜欢“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及小竞赛”,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注入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普遍都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的心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完成任务,如问答抢答游戏、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编故事比赛等。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交锋和争鸣,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反驳别人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说一说,唱一唱,猜一猜,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中,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在玩中学,学中玩,新奇有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定教”,在教学评价中,关注“以学评教”,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决定教师怎麽教。

  (三)在教学设计实施上着重以问题为中心

  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问题的解决“为宗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自主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设计中怎样才能体现“以问题为中心”?

  ⒈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是通过师生、生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所以教师不应只按教材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而应把教材上的例题、公式、定理、案例、故事等,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可编成几个探究的问题:①他的“趣“在哪里?

  ②你认同他的“趣”吗?③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生发很多有创意的表达。

  ⒉善于设计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热情洋溢、精心组织、耐心启导,创设一种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创造一种有利于独立思考的气氛,让学生自由的放飞思想、主动探究、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张扬个性,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思想冲动和创新的欲望。

  三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该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提供探究切入的方法;或提供实践机会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篇七: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华东师大)

  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公)

  教学设计包括: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及学情),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过程及资源设计,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他们的整体效应.2.目标性原则

  应该建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3.程序性原则

  (1)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2)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4.反馈性原则

  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5.具体性原则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景下产生的,由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景具有指导作用.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分析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特征

  了解教师特征

  认识教学资源

  (二)教学设计原则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设计的步凑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确定教学的操作步凑

  二、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

  1.含义:

  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教学设计师星辰公交安的一个系统化过程。

  2.地位:

  实现教材和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

  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管计划或教学方案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3.教案的作用

  核心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教学的规划蓝图,还有三个附带作用:备忘录、资料库和课题源。

  4、教案设计的类型

  新授课教案、复习课教案、实验课教案和检查课教案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

  2.教学重点:定位准确

  3.教具学具:实用必须

  4.学情分析:切中要害

  5.教学过程:突出活动

  6.联系设计:务实灵活

  7.板书设计:美观助学

  8.教学反思:有利成长

  教案有分栏式、大纲式、方案库和案例合作教案等形式。

  1、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要求,三维,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

  (1)确定目标的一般程序

  A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B根据教学目标的来源,学生兴趣\社会需要\学科发展,提出一般性目标:课程目标提出,单元目标提出,课时目标提出;

  C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

  D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诶依据,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2.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的学习经历的总和。

  (1)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2)树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3)确定该教学重难点

  (4)确定教学内容的顺序

  3.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型

  个别教学:

  (二)教案的内容与要求

  (三)教案设计的步骤

  集体教学

  :班级教学、分组教学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4.组织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目标、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教学环境

  5.板书设计

  含义:

  原则:科学性、目标性原则;准确性、实用性;启发性、直观性

  精要性、过程性

  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练习式、综合式

篇八: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定义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见右图)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教案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

  如今,有许多新式的教学说法、教案的写法,使得小学、初中、高中及职高学校教师撰写的教案也是有格有框、圈框互连、上下落摞、左右牵扯,真是五花八门,特色百出,各有千秋。一个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教案,有的能设计出20多张A4纸来!光是教学目标能设计出二三十条,占用一页纸!弄得看其教案者,如同进入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不辨东西,不知所云。费这么大的九牛二虎之力,就备出这么样一节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教案吗?

  (A4纸:210mm×297mm;c类,12P(小4号字),37行×39字)(P~Point,1P≈0.35mm)

  教案应当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

  当设计完成一个教案的同时,在备课教师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授课方案。撰写出来的教案也只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骨架结构,不能将课堂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都写进教案中去。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定因素出现,要靠备课时准备充分,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靠实事求是地真诚对待。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两个依据:一是依据课程标准(大纲),二是依据教科书(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考虑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完全依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一个原则:不能出现任何的科学性错误。不能将不确定的(可能是……)、自己臆想的(应该是……)、没有科学依据(我认为……)的东西交给学生。

  备课

  在关键时刻,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

  例如:新环境、大场合、专家领导面前、头一次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等,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始终保持的工作作风应当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但是紧张过度,会严重地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如果不紧张,反倒不正常了。有人来听课,会不会紧张?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不紧张?怎样使自己有一个良好心态?

  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jué)色(sè)是不断变化的、多重的、复杂的。

  例如:生下来你就是儿子,又应该是孙子,有可能还是弟弟。往后还可能是哥哥、丈夫、女婿、爸爸、爷爷、姥爷、太爷等。

  (最幸福的就是你又是孙子,同时又是爷爷!五世同堂)

  在不同的领域,谁都可能成为内行或者是外行!人生就是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jué)色(s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扮演的角(jué)色(sè),要找到适合自己扮演的角(jué)色(sè),要尽快地进入角(jué)色(sè)!

  例如:工作性质转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⑴两种情况下不应当(过度)紧张

  ①如果是外行砖家、领导来听课,不(过度)紧张!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没问题,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专业知识、技术等纰(pī)漏(lòu)和问题,外行砖家、领导听不出来。

  外行砖家、领导虽然没有听懂,还会用宏观、模糊、定性的一些语言来夸奖您(夸奖别人聪明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对本课的评价还会很高。虽然糊弄了外行的砖家、领导,但是昧了良心,对不起学生!这叫:内行欺负外行。

  ②如果是内行专家、领导来听课,也不(过度)紧张!这正是展示自己的才华、亮出自己的风采、宣传自己的大好时机,让内行的专家、领导看到这就是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暗示题测试一下!观察听课者的专业水平)

  听懂了的内行专家、领导,会用微观、清晰、准确的语言提出一些问题(发现问题的人,是没问题的人),帮助您分析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您受益匪浅。此为:关键时刻兴奋型。

  ⑵一种情况下必然紧张

  不管是有无外行、内行专家和领导来听课,如果是没有备好课,没有准备好,就紧张!谁来听课都紧张,哪怕是只给没有尖子生的学生班上课也紧张!

  注意: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⑶如何做到不紧张

  备一节课通常是用4倍以上的时间。而备一节好课有可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花费毕生的精力”。要靠广博的知识积累,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贯通;要靠备课过程中的思维缜密;要用心备课,要用脑子备课。

  如果有人要来听课,心里就过度紧张,太重视了就等于不重视!

  (有一个中级的英语教师要上高级,评委来听课。平时上课挺好的她,太拿评委听课当回事了,太重视专家来听课了,紧张过度了。教师喊:“上课!”学生起立,行注目礼。教师鞠躬,说:“请坐。”然后教师站在讲台上,15分钟紧张得一句话没说出来。评委们起身就走了。)

  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备课时要想象的是在课堂上讲课,有尖子生、有内行的专家和领导在倾听。

  在课堂上讲课时,要全神融入于教学情境之中,全无是否有“专家、领导”听课的感觉。正所谓: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有备而无患。谁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呀!在人权上是平等的,在学术上也是平等的。真理在手,不争就有!)

  基本要求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①教案中必须有:

  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教案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简洁不简单),但是不能少于A4纸2页。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过去的旧教案(如:去年的教案)复制过来。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今年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③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jià)驭(yù)课堂,不拘于教案。

  ④设计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什么人看的。

  但是,对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研究的教案;对于教学领导检查教学要看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大赛和评比的教案,对于选入《教学设计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具体撰写

  教学内容:(课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知整体教材者,不能教好一节课。”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体位置。有时此项名称为了明显地与科研“课题”名称区别,以免造成混淆,还是写成“教学内容”为好。(科研课题也不是一节课时间就能轻易地完成的。)

  课型:(课的类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

  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教学目标:

  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有时)看的,不是给听课的学生看的。

  “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既有“教”的考虑,同时也有“学”的思量。

  “学习”只是单方向地“学”,没有“教”的内容。

  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站在学生角度的“学习目标”,应当是站在教师角度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去,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唯一性。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

  ①《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归纳为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人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画成一条数轴,三条数轴在原点交叉,并相互间隔90°,形成空间立体三维直角坐标系。即所谓的“三个维度”,只不过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②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情感。

  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目标有三条左右的具体目标即可。

  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时可以各自单独写成一条,更多的是两两合在一起写成一条,或是三三合写成一条。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

  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

  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

  (见《课标》《教研手册》)

  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写大了、写多了,脱离了实际情况,在本节课内根本就完不成。

  常见的情况是: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方法、行为习惯、世界观等,在一节课内能形成吗!

  (消灭一个人容易,改造一个人的思想和世界观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在改造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方面就很有成绩!)

  教学目标写小了、写少了,在本节课里教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太少,知识的密度信息量不够。

  教学目标写偏了、写远了,说明没有把握好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知识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指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素养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等。不能是历史、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的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唯一性。

  检测一节课教学目标唯一性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果放在上一节课的教案中,或者放在课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一学期、一学年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了其他学科的教案中都适用,就说明了此教学目标不具有唯一性!就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主要是看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其次,才是看其他项目是否达标?切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缺少“知识、技能、情感”中的任何一项!课程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很好地分散、贯彻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中去。

  如果对课程的“三个方面”理解不透彻,就不会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去。

  例如:许多的活动课、体验课、讨论课等等,很容易缺少“知识”项,甚至缺少“知识”和“技能”两项,只有“情感”一项。

  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教给学生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信息素养方面的知识,那儿还叫是信息技术课吗?

  如果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讲“知识”,只教“方法”,是不是14个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可以合并为1个学科了呢?如果只教“情感”,是不是14个学科要综合为1个“穷聊”学科了呢?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一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精神和理念理解不透,对“情感目标”独有情钟!设计的许多教学案例中(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集》中),几乎没有一个有“知识目标”的!只有个别几个案例中有“技能目标”,其余的案例中,都只有“情感目标”。

  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写出“情感”的内容是较难的。“这儿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用文笔将“情感目标”写出来,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好写。但是,如果将“情感目标”实实在在地写出来,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总是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情感”的内容应当是“水滴石穿”得渗透、融化在各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应当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所以说:“这儿又不是一个写出来的技术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下是什么“情感?”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应当是: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情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情感;对信息文化的情感等。

  (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情感目标中主要写出来内容。写出来的确是个技术问题!)

  ②培养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情感;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的情感;对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文化情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大众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感等。

  (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绵绵地渗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标可不用写出来,就不存在写出来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教学评价表中,会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分数的。)

  ③培养学生对建立、健全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情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事物的情感;对学习和使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等。

  (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绵绵地渗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标可不用写出来,就不存在写出来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教学评价表中,会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分数的。)

  这决不是个小问题!

  (外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对撰写“情感”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头疼的!)

  在教学目标中,如果没有“知识”的内容,就没有了学科之间的区别度,14个学科就可以合并为1个学科了!

  “概念、事实和规则”属于知识的内容。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而不是物理知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等。

  不能以任何的借口(如:“个别的课可以。”),使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变为二维或一维的教学目标!

  活动主题:(可略)

  本节课中设计要做的一件具体事情。通常教学使用的教案可不设置此栏,一般是用于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评比,或者是上级业务部门督导、审查等情况必须加上。因为此时你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从教案中加以说明。

  活动指导思想:(可略)

  参见《课标》的理念部分,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通常教学使用的教案可不设置此栏,一般是用于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评比,或者是上级业务部门督导、审查等情况必须加上。因为此时你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从教案中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有些人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标新立异,竟然建议在教学设计、教案中取消重点和难点的设置,以示“创新”。

  如果在教学设计、教案中,没有教学重点此栏目项,那么看教案的人就不会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要从教案中自己去提炼。

  建议:此栏目项必须保留,不可省略掉!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准确、书写清晰。

  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节的名称类同。撰写的本节课教学重点,往往是本节名称所含内容的个人解释性的语言。每个人对同一节课“节的名称”解释语言不尽相同。

  (节的名称应当涵盖本节中的所有内容。但是要注意,有的教科书章、节的名称是游戏语言、活动主题的词句等,与本章、节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无关!)

  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教学难点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同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同一节课,在⑴班的课堂教学中,不是难点的地方,在⑻班就有可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是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机房设施等条件而设置的。在授课时就有可能发现,课前设置的教学难点,在不同的班级中会有一些偏差,课后在教案的反思部分中需要调整改变,并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在备课时,设置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精度和准确度。

  精度___、准确度___(填:高、差)

  准确度___、精度___(填:高、差)

  例如:始终困扰着人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两个难点。

  在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始终缠绕着人们的、不易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路径;二是光标。

  ①路径是信息资源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信息资源整体结构化认识的体现。

  ②光标比鼠标出现得早,在不同的状态下,光标为最小时通常表现为闪动的竖直线道“|”(或下横线道“_”),有时光标表现为“选中”的反显(或高亮)部分(块),这部分(块)有可能是选中的文件全部内容,也是光标最大时候。

  教学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冶(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只要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性”、“员”、“手”、“度”、“着”、“家”、“法”、“主义”、“思想”等字词,都会变成名词。

  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一个“法”字,立即就会变成名词,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了。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

  凡事不能偏(piān)颇(pō),追风一哄而上。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这样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例如:一个热功当量试验,就花费了焦耳40年的时间。

  正如一位老教育家,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什么是教育?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教育!”

  由于学校及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可重复性、时空限制等问题,许多事情学生是不可能去实践、去体验、去活动的!

  例如:时间长、变化快、设备贵、消耗大、有危险、有放射、微观小、宏观大、时令性强、不易观察、不易成功的各学科的实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采用:淘汰法、尝试错误法等弱智、愚蠢、迟笨的方法。要注意使用“优选法”(0.618)来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例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⑴板书

  ①板书必须有“章、节、目”三级目录和本节课中的内容摘要等内容。

  ②可以将白(黑、绿)板右侧1/4用来保留书写复习提问的题目和课后作业内容。

  ⑵PPT片

  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更不能一稿(演示文稿)统到底。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演示文稿(PPT)不适合做所谓的课堂教学“课件”。

  使用投影时,最忌讳的是两种情况:

  ①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皮”影戏)和手(看手指有几个“斗”)。

  ②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⑶机房环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

  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

  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

  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大脑缺氧,脑细胞容易死亡。而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有利于积极思维。

  要改变“冬天是臭脚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气味”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填写。

  课前教学设计中,预期的(知识、技能、情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这些)学生?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

  教学难点设置是否准确?应当如何修正和改变?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对于遇到的不定因素处理是否合情合理?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恰当?

  教学过程:

  习惯是养成的,规律是不变的。

  例如:早晨起床。

  每天早晨几点起床,是您的习惯。太阳每天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升起,是不变的客观规律。

  您每天早晨几点起床的习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学习、工作的(夏季、冬季)作息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规律是不可更改的!

  例如:课堂教学的5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5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是客观规律。不管任课教师是否认可这5个环节,在教案中写与不写这5个环节,教案中这5个环节的名称如何变化,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5个环节的客观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⑴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

  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例如:《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如果要利用到了数学公式,可以引领学生回忆,并将数学表达式转变为BASIC表达式,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准备。

  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

  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引入新课)。

  例如:《数据的导入》

  从复习文字处理的表格中的单元格的名称,引申到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的名称。

  从复制/粘贴网页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引申到导入网页表格数据与电子表格数据的动态关系。

  设计课堂活动填写表的原则

  相关性

  适宜性

  全面性

  与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相关。

  避免出现费解的专业术语。

  设计内容要全面准确充分。

  客观性

  简要性

  开放性

  不得带有主观倾向和暗示。

  突出重点识别简洁易填写。

  留有拓展创意发挥的空间。

  对设计课堂提问的要求

  精细设计

  问题的难易度,应以多数学生需要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正确作答为宜。

  要估计出哪些学生能正确回答?哪些学生经过提示、帮助之后才能正确回答?哪些学生了解学生

  回答确有困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答案?(不定因素很多,尽量考虑周全。)

  正确引导

  教师要集中精力,敏锐地捕捉学生不确定的表述,并及时加以纠正。对于答案的思维方法的欠缺和错误,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

  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注意照顾到学习有问题的学生。

  提问的内容要尽量地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多数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严禁利用提问,变相地惩罚学生。

  选对学生

  面向全体

  端正态度

  ⑵引入新课:(1~2分钟)

  手法与实例:

  ①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

  (赋: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先言其他,引出主题)

  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⑶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

  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

  纲要转课标,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

  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⑷总结归纳:(3~5分钟)

  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

  余(yú)音(yīn)袅(niǎo)袅(niǎo)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⑸课后作业:(1~2分钟)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课后作业的要求。

  通常是动脑、动手、不动笔的实践探索性的作业。实践探索内容在课下时间内确实能够完成,不能“放羊”。

  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有人将“课后作业”安排在课上来完成,这是没有分清什么是“课后作业”,什么是“课堂练习”!

  如果使用课上的时间来完成“课后作业”:①说明你对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认识不到位;②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课前没有设计、规划好,没有考虑充分地利用课堂45分钟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③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知识的密度小、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不恰当,没能十分有效地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的教学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会学生更多的能力,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

  时间分配

  ①通常按教学五个环节各为1个时间段。

  ②只有讲授新课的教学环节,可分为1~5个时间段

  ③各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④合理分配时间,小段调节时间,才能够把握总体时间。

  教师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组织提问讲授板书演示播放转播指导引导讲解布置

  展示巡视检查记录登分解释听取询问操作……

  学生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就坐安静回答听讲思考观察分析讨论看书观看见习

  动手操作实习体验叙述回忆对比解释说明……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段的设计意图,或者是要想实现的教学理念。

  例如: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提出活动主题

  理解……知识(概念、原理、现象等)

  为……做准备

  分层教学

  加深理解

  提高兴趣

  ……

  编辑本段举例

  教案设计

  格式

  教学内容

  要有章节序号及内容,明示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学

  校授课教师日期

  课

  型授课班级课时

  教学目标

  ①目标的设置要包含有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通常有3个左右即可。

  ②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课,应具有唯一性。

  活动主题

  用一个词组、短语,或一句话,来表述要做的一件具体事情。

  活动指导思想

  参见《课标》的理念部分,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

  教学重点

  要准确、清晰。有时常与节的名称相同。

  教学难点

  应为(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教学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板书:

  ①板书必须有三级目录和摘要内容。

  ②可以将白(黑、绿)板的右侧1/4用来保留书写复习提问题和作业。

  PPT片:

  ①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

  ②使用投影时,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手影。

  ③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机房环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有利于积极思维。

  要改变“冬天是臭脚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气味”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填写。

  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反思、修正。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⒈通常按教学五个环节各为一个时间段。

  ⒉只有讲授新课教学环节可分为1~5个时间段。

  ⒊各时间短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⒋合理分配时间,小段调节时间,才能够把握总体时间。

  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

  引入新课:(1~2分钟)

  手法与实例:

  ①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

  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

  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

  纲要转标准,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

  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总结归纳:(3~5分钟)

  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

  余音袅袅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课后作业:(1~2分钟)

  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常用词语

  组织

  提问

  讲授

  板书

  演示

  播放

  转播

  指导

  引导

  讲解

  布置

  展示

  巡视

  检查

  记录

  登分

  解释

  听取

  询问

  操作…

  常用词语

  就坐

  安静

  回答

  听讲

  思考

  观察

  分析

  讨论

  看书

  观看

  见习

  动手

  操作

  实习

  体验

  叙述

  回忆

  对比

  解释

  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段设计意图,或者要想实现的理念。

  优点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是目前教学设计的主流.

  不足

  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五成份目标陈述理论等,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目标的制成和如何备课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篇九: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怎样实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不但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表达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实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个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表达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实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实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实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实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个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能够做什么、教师能够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即时点评,持续提升学生展开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升。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个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教学设计 立足 课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