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9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21: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9篇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介绍  摘要:  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规划、大气污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9篇,供大家参考。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9篇

篇一: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介绍

  摘要:

  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规划、大气污染监测管、道路交通管理、医疗、军事等八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地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字: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1]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和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为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部分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钟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第二,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综合的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外表表现为软硬件系统,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当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他所面对的数据不再是毫无任何意义的,而是把客观世界抽象为模型化的空间数据,用户可以按应用的目的观测这个现实世界模型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取得自然过程的分析和预测的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从视觉,计量,逻辑上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进行模拟,信息的流动以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完成仿真。地理学家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提取地理信息系统各不同层次的不同侧面空间和时间特征,也可以快速的模拟自然过程的演变和思维过程的结果,选择优化方案,用于决策和管理。

  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管理是综合复杂的问题,近几年,城市在管理中不断积极探索,理顺体制,但在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上,仍有待与提高和完善: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城市管理部门承担了发

  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职责,但由于管理对象的数量庞大,管理区域的广泛,使得发现和处置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时只有采用突击、专项运动的方式来集中整治,同时,由于发现和处置为同一主体,对发现和处置的效率和质量无法进行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在针对城市管理对象上,往往管理职责存在重叠与交叉,不利于管理流程的调整和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既要保障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进,更要服务于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2]随着基础设施容量的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管理亟待通过管理变革、数字手段,将促进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从而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最佳效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不断满足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GIS技术能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对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因此GI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建设项目的审批等工作。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GI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动态的更新、增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片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片的空间信息,进一步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2)GIS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工作,传统的手工建设项目审批存在计算精度差、审批周期长、规划图纸不易保存、数据规范性差等诸多缺点。把GIS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来,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质量、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而且把GIS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审批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与管理审批模式,符合电子政务推进的客观要求,业务部门应用基于GIS的规划与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从而建立审批一建库一体化的规划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

  (3)GIS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规划部门各科室与项目相关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空间信息等,构建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信息库。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的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GIS与RS、GPS集成的优势,形成基于一张图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农业气候规划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进推广中进行气候可行性、适应性评估、论证和区划。GIS技术是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的有效手段,其可以对多源、多尺度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数据管理,对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和综合分析,并可以建立各种数学模型。随着对GIS认识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

  高,以GIS技术为支撑,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传统区划方法相结合,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空间地理条件对农作物布局的综合影响,得到客观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成果,以此进行农业气候专项规划和农业气候综合规划,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GIS技术还可以将气候数据库、调查实验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进行一般的查询、分析、统计和计算等数据库操作,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

  中国是农业大国,地域差异较大。科学发展可以为农业气候区划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而提高农业气候区划结果的精度和实用性。因此要不断拓宽基于GIS技术的农业气候区划应用,使其能够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各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

  置、合理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为各地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及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出建设性方案;对各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重大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预测和分析评价,并提出中、长期的防控措施及方案,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气污染监测管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非常多,主要针对水,大气,绿化、城建、湖泊、海湾、海洋等等进行各个方面和角度的分析和预测等等,而GIS的应用正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和解决方案。

  透过对原来监督管理中数据不一致、难以共享,平台杂乱,缺乏统一性,可视化性能不高的基础参考数据,梳理整合到现有GIS系统的数据库,分阶段地进行数据汇总编辑,将市、区、街区等范围的数据分层次地纳GIS系统管理,这样可使各级环保部门的数据源在统一的、权威性高的终端数据库的关联下,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分析,为环保管理与分析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提供向上级申报数据出口,从而建立了这套代码统一、数据一致、信息共享、技术先进的信息管理档案。

  而GIS是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平台上的环保解决方案的应用系统,在过去使用的大多数地理信息平台是为以二维地图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今越来越多地使用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数据显示更加清晰,图形表达更加生动,层次深度更加广阔的以三维地图为基础的信息平台。

  GIS的环保应用,使原本繁复的环保工作,透过在一个直观、图形化化的三维地图为基础的信息应用平台上,把各个环保工作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使环保决策人员可以快速地、实时地、高效地、了解与监控全市各个环境状态和与环境保护相关各种信息的变化,并做出准确有效地分析决策和快速响应,对环境保护作出一份贡献。

  (四)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的交通数据是城市交通管理必不可少的资料,目前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通常将他们作为统计资料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由于其数量大、关系复杂,管理部门很难系统管理这些表格,另外由于表格形式的数据无法表示空间位置,所以无论对于管理人员还是对于普通用户,这些资料都显得十分抽象。地理信息系统能把各种信息向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CAD技术、遥感、GPS技术、Intemet、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编辑、显示、转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这样,可根据用户需要将这些信息图文并茂地输送给用户,便于分析及决策使用。

  GIS技术提供了可视化的一体化管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数据库结构,利用

  GIS管理道路和交通数据使管理人员不但能系统地管理、查询和检索道路交通数据,更能利用道路空间数据和交通数据进行更高级深入的分析,例如最短路径搜索和表示、路段路口交通量和服务水平状况、交通小区间的出行情况、交通事故发生的件数和程度、道路的周边环境污染程度等。

  (五)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

  地震是人类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地震灾害规模及损失程度是政府实施抗震救灾应急措施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然而,详实的灾情调查及精确的损失评估工作都需要大量时间,不能满足须立即制定应急措施,实施救灾决策的需要。随着地理信息与计算机等相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实时的、精确的人口、经济等基础地理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这就使得建立基于GIS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成为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GIS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震科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应用于地震区划、地震易损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防震减灾对策和震后救灾等方面。中国将GIS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则较迟,但发展较快。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研究方向是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应建成一个服务于应急响应、灾情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成、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的完善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涉及大量的需要GIS支持的工作,包括:应急指挥,迅速将获取的信息与存储的数据组织起来,粗略估计地震破坏的分布,做出抢救伤员、扑救次生灾害、疏散人员等。

  未来随着灾害的频发,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将会促使GIS在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六)地貌信息获取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在地貌学研究中的运用GIS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普及、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突破性年代,其实际应用效益越来越显著。地理信息系统得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支撑主要来自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及地理数据库等方面。GIS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丰富了数字地图学的内容,为数字地图制图提供了数据源,同时也促进了数字地图制图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Spatialin-formationsystem),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模拟、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七)GIS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

  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ESRI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以其对于空间数据直观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分析功能,能够在不断进步的网络科技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疾病防治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社区防控系统,有助于提高医疗系统应对紧急事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宏观控制能力。

  由于流行病是用于描述和解释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流行病学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发病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手段,进而可以研究发病率模型,以发现流行病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流行病数据的可视化

  假定要使用一组点来表示某个人群的发病率,而通常无法直接获得点数据,而只能获得整个区域——如人口普查区或其它行政区划单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疾病的发病率及各疾病的年龄结构。

  由于各个空间区域的大小各异,使得表现发病率的空间分布时不直观,一个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比较统计地图(Cartogram),在比较统计地图上,各个单元的大小与具有发病危险的人口数目成比例,然后将发病率绘制在该图上,这样可以利用GIS,清楚地将流行病数据的空间分布可视化

  2.空间数据分析

  3.流行病模型

  在识别出每个流行病的空间分布聚集区之后,一个重点的研究是确定流行病和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将有助于验证对流行病发病原因的假定。做法之一是将空气、水质的空间分布与流行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在非洲疟疾传染的研究中,使用利用遥感图像计算的NDVI指数来进行建模。此外为了得到流行病的源地,采用距离分析,通常是根据预先假定的病源地进行缓冲区计算,然后得到每个距离范围内的病例数目,进而确定真正的病源地。

  (八)GIS在军事上的应用

  军事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迅速发展,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信息对抗的含量将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战争爆发突然,战争进程加快、战机稍纵即逝等特点,对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指挥决策智能化、作战指挥自动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成为未来战争取胜的关键。在这种需求下,出现了数字化战场,数字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指挥决策的必要条件之一。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Military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主要应用,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军事地形、资源与环境等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和输出的技术系统。它在军事地理信息保障和指挥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多比例尺、多尺度和多维空间数据的表达

  对于多比例尺数据的显示,将运用影像金字塔技术、细节分层技术和地图综合等技术;而为了实现GIS的动态、实时和三维可视化,出现存储真三维坐标数据的3DGIS和真四维时空GIS,这其中涉及了空间数据的海量存储、时空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快速广域三维计算与显示等多项理论与技术。

  (2)三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方向

  空间数据库向着真正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DEM格网库三库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方向发展。这种三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改变了以图层为处理基础的组织方式,实现了直接面向空间实体的数据组织,使多源空间数据的录入与融合成为了可能,从而为GIS与遥感技术的集成创造了条件。

  (3)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的研究

  空间数据量非常大,而且数据大都分散在政府、私人机构、公司的各个部门,数据的管

  理与使用就变得非常复杂,但这些空间数据又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空间数据仓库的建立工作,许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参与到空间数据仓库建立的研究工作。

  (4)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发现

  空间数据挖掘是从空间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以及其他非显式的包含在空间数据库中但以别的模式存在的信息供用户使用,这是GIS应用的较高层次。由于目前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仍局限于二维、静态、单时相,且仍以图层为处理基础,因此,当前的GIS软件和空间数据库还不能有效地支持数据挖掘。

  四.附录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51441.htm2012年11月12日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北京

篇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作者:罗平[1]作者机构:[1]西安大地测绘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出版物刊名:智能城市

  页码:80-81页

  年卷期: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重要意义;具体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加速城市转型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文章通过智慧城市的简析,阐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篇三: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张

  远

  摘

  要: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建设措施和应用情况,为更好地推进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服务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关键词:重庆市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共建共享

  应用

  一引言20XX年4月,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在重庆市地理信息建设历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重庆地理信息全面共享时代已经到来。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回顾过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重庆地理信息的应用共享经历了“直接提供测绘数据成果”、“开发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签订共建共享协议推广”、“搭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几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地理信息共享建设及应用中,地理数据技术标准不一致、部门信息分割、地理信息资源管理混乱、重复投资等问题日渐突出,随着地理信息成果的丰富和更加广泛的应用,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已经严重影响重庆市地理信息应用推广和行业的发展。20XX年在充分调研委办局现状和需求的情况下,结合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重庆市提出了建设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策略,以解决和协调过去在地理信息共享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重庆市地理信息应用基于网络在线方式的实现共建共享,发挥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XX年我市提出建设“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思路,并于20XX年正式开始实施。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和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三大平台”组成。两年多来,通过该平台建设以及各委办局参与和运行,推动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应用的标准规范、运行机制,切实、有效地推动了跨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地理信息资源服务。残骛楼諍锩

  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二积极推进行业标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在重庆市地理信息建设发展过程中,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建设的必备条件,要实现重庆市地理信息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标准必须先行。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20XX年,重庆市出台了首部测绘行业地方标准《重庆市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DB50/T286-20XX)。通过要素几何绘制与计算机制图相结合,统一了大、中、小比例尺地图要素的名称、分类、编码等属性,改变了国家标准不同比例尺图之间要素不一致、难以转换的情况,满足重庆市大、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建库以及数据交换应用等需求。本标准为重庆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全市各地理信息生产和使用单位得到大力推广,促进了重庆市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为满足重庆市不同行业之间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解决不同部门生产和管理的地理信息的差异性分类问题,从地理信息纵向类别上考虑,重庆市开展了《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的编制工作。《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在充分吸收基础地质、地籍宗地、地理网格、土地覆盖及遥感影像的要素分类及代码基础上,结合规划、国土、建设、救灾应急、环保与生态、交通、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等专题数据分类原则,采用政务管理中常用的分类体系,从地理对象角度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通过要素的分类和编码,确定类别、等级、关系明确的代码结构,形成重庆市统一和协调一致的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分类代码标准文本。目前该标准已通过重庆市质量

  ?张远,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1/4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技术监督局的评审,于20XX年作为重庆市地方标准发布。同时,重庆市还开展了《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重庆市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正在作为地方标准接受相关审查。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为了实现地理信息应用的长效保障,重庆市从机制上探索建立较为合理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将重庆市测绘产品质检站和重庆市测绘档案馆的职责统一整合到“三大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建立了从测绘产品质检站将审核合格后的测绘成果质检代为向重庆市测绘档案馆归档管理的体制,同时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及时将测绘档案馆中各种测绘成果建库处理,确保了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该体制的实施解决了测绘生产、档案管理、数据建库各自分形造成的数据不统一,测绘生产重复投入,地理信息数据库时效性延后等问题,形成了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测绘档案管理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的一体化模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为了进一步规范地理信息共享中的行为,将共享应用推动从原来的自发行为变为自觉行为,固化和明确相关部门的责权利,持续的确保地理信息共享工作的开展,从20XX年起,重庆市规划局牵头开展了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的编制工作,该办法列为市政府20XX年的立法计划。《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建立健全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规定了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地理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中的职责,确立了“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建设、资源共享”的管理原则,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维护更新等方面通过立法进行有效的约定。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三切实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在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准体系建设方面,20XX年,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完成了二期工程共8个基准站的建设,加上一期完成的5个基站,覆盖了包括一小时经济圈在内的23个区县约2.87万平方公里范围。20XX年,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三期在渝东南、渝东北“两翼”的17个区县均匀布点建设永久性连续运行GPS参考站22个。至此,我市已经构建完成覆盖全市8.2万平方公里的高精度GPS控制网络,奠定了“数字重庆”地理空间信息基础。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1:500数据已基本覆盖主城区约1000平方公里和31个远郊区县建成区约800平方公里,1:20XX3D数据已基本覆盖都市核心区约4905平方公里,1:1万、1:5万、1:25万地形数据已覆盖全市域8.24万平方公里。建立了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无人机低空遥感等多种影像采集技术,获取了包括航摄影像、QuickBird、IKONOS、SPOT、ALOS、TM等在内的多源多尺度遥感影像数据,实现了重庆市市域范围(包括主城区与区县城市建成区)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覆盖;探明主城区约45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线信息14240公里。同时建成了1:500至1:25万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在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建设方面,我局在全面分析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基础上,结合目前重庆市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以及与市各部门开展共建共享的成果,开展多源、多尺度、多形态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建设,按数据自身特点和应用方向,重点开展了政务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地图、数字高程模型地图、三维地图、政务专题地图、地名地址数据等六大类型专题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建立了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公共地理信息框架数据。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

  四创新构建共享交换系统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以“3S”、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地理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发布、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是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的空间化载体,也是实现重庆市地理信息资源“一站式”网络服务的技术实体。它包括分布式的公共地2/4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以电子政务网为依托的网络系统。平台的应用将形成全市技术标准统一、地理底图统一、数据现势性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服务模式,避免分头建设中出现的部门信息分割、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全市地理信息共享交换,促进各类专业地理空间数据跨部门应用,为全市各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服务具有“权威性”、“公共与基础性”、“共享服务性”等特点。为满足上述共享应用,重庆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开发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共享交换系统包括“空间数据管理”、“公共服务”、“共享交换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四大子系统。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

  该系统为满足各方地理信息应用,提供了多种应用服务模式的数据服务及功能支撑,从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上全面兼顾,以满足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业务需求。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

  首先,“共享交换系统”构建了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erviceGIS的概念。支持按照一定规范把平台的数据及功能以服务的方式发布出来,可以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地被各委办局客户端调用,并具备服务聚合能力以集成来自其他服务器发布的GIS服务。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

  其次,系统采用了多级、多源服务聚合模式。平台将建成的各种数据资源以符合OGC标准规范的接口形式进行对外发布,支持委办局异构GIS系统(需要支持OGC标准规范)与平台进行聚合应用,最大程度减少委办局的GIS平台和公共地理信息资源的重复投资。同时,基于这种聚合应用模式,各委办局可以将平台数据和功能与本地非共享专题业务数据进行聚合再发布,形成委办局的业务平台中心,为委办局的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业务访问入口,不需要再对中心平台进行直接访问。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

  第三,系统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模式。为解决网络原因对各委办局使用平台,开展的地理信息共享建设所带来的不便,平台为各委办局提供了在线、准在线和离线3种网络应用模式,实现了对不同网络接入模式的全面支持。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釣。

  第四,系统兼顾了现有的开发方式。根据委办局的业务办公对于地理信息的依赖程度,平台提供了数据服务、地图API、功能服务、专题平台服务等多种服务接口。通过将平台提供的不同服务接口进行组合,提供了初级应用开发、中级应用开发、高级应用开发等多种层级的开发应用模式,以满足委办局不同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

  五全面促进行业部门应用通过近两年的运行,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市应急办、卫生局、港航局、水利局、环保局、农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了有效应用,万州区、长寿区等部分区县也实现了系统的接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部门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公共服务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在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将基于地理信息的理念融入到各自的专业领域,同时充分发挥全市地理信息共享集成、交互应用的优势,在辅助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高政务办公的效率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

  在应急工作中,基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庆市政府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在20XX年的“6.5”武隆鸡尾山垮塌、巫山塔坪镇特大滑坡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巫山塔坪镇特大滑坡事件为例,当时巫山塔坪镇一座山体出现了垮塌的迹象,通过直接调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山的具体位置、出现裂缝的位置、周围有哪些居民点、危险源等“现场”情况十分清楚。综合各种情况,通过分析,市政府应急办对可能出现的险情立即进行了工作部署,对及时排除险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应急平台的专题数据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已应用于市卫生局、交委、农委、水利局等多个部门,卫生局的120应急指挥系统、港航局的渡口安全管理系统、水上应急系统、农委动监110应急指挥系统、水利局的防汛信息系统等都实现了对其他部门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应用,实现了应急工作的协作联动,大大提升了重庆市的政务管理工作水平。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

  3/4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过程中,平台的运行维护单位还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推广,使得平台在全市范围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些措施包括定期上门服务,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做好技术支持,对于重点行业部门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会的方式对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介绍,加强与市内各软件开发公司的合作,针对平台的应用开发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和培训,同时定期举办“重庆市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应用研讨会”,围绕重庆市地理信息共享和应用、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展、应用发展趋势以及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应用新成果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多种手段的应用推广和技术支撑,重庆市的各行业部门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和开发有了全面的掌握和了解。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

  六结束语十多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在体制、机制以及技术层面不断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和应用的思路,开创了“重庆模式”。总体为“行业管理总协调、事业支撑搭平台、产业带动共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体现在体制、机制、科技、服务四个方面的良好格局,一是重庆市规划局主管城乡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在重庆市地理信息建设发展过程中,这一体制优势就保证了全市地理信息的权威性与现势性,为重庆的地理信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测绘产品质检站、重庆市测绘档案馆“三位一体”的机制优势,形成了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测绘档案管理和地理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的一体化模式,有效确保了重庆市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实时更新。三是基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遥感中心、重庆市GIS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撑,结合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形成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发展GIS、GPS、RS技术相互支撑的模式。四是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三大平台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对重庆市专业部门、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和模式。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献鵬缩。

  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下一步的重点将是围绕平台完善、产业带动等方面开展工作,整体上带动重庆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平台完善方面,充分收集平台实际应用情况和用户不断反馈的应用需求,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数据资源、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利用重庆模式优势加强数据资源更新力度,进一步提升跨平台、多种开发方式服务支撑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使平台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效果更上一层楼。在产业带动方面,重庆市将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和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化相关单位的发展,积极拓展地理信息的应用领域,推出丰富多样化的地理空间信息新产品,并带动地理信息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摈。

  4/4

篇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或特征

  ①地理信息系统是隶属于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②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

  ③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系统相比具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能力。

  2、空间拓扑关系的概念、意义、空间数据解码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形下的那些不变的几何关系,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空间拓扑关系的意义:

  ①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者计算距离,就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②利用拓扑数据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③可以利用拓扑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体。

  空间数据的编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构用一种易

  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代码由六位数字组成,有大类码(一位)、小类码(一位)、一级代码(二位)、二级代码(一位)、识别码(一位)。

  3、GIS数据融合的概念和几种方法

  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数据转换一般通过交换格式进行,是目前GIS系统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特点:数据转换过程复杂,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需要公开。

  基于数据标准的数据融合:是采用一种空间数据的转换标准来实现多元GIS数据的融合。特点:能处理多个数据集,转换次数少,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不需要公开,只要公开转换采用的技术即可。

  基于公共接口的数据融合:又称数据互操作模式,接口是一种规程大家都需要遵守并达成统一的标准。特点:独特立于具体平台,转换技术高度抽象,数据格式不需要公开,代表着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基于直接访问的数据融合:是指一个GIS软件中实现对其他软件数据格式的直接访问。特

  点:避免了数据转换,不需要拥有数据格式的宿主软件,也不必运行软件。

  空间数据处理的几种方式和内涵:1、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2、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和融合。

  3、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

  4、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和原理:空间数据索引方法、GIS空间数据库设计原则

  空间数据库索引包括

  1)范围索引:范围索引即在记录每个空间实体的坐标时,同时记录每个空间实体的最大和最小坐标。

  2)格网空间索引:是将区域划分成大小相等的网格,记录每个网络内所包含的空间实体在数据库中的地址。

  3)四叉树空间索引:是将区域进行若干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的划分是将上一层次划分得到的每个区域分成四个相等的子区域,判定空间实体包含在哪一层次的哪一个子区域中,则用子区域的编码来记录空间实体。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②提供稳定的可转换的数据结构;

  ③满足用户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库查询结果;

  ④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库的复杂性;

  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5、GIS应用模型的概念、几种类型和方法

  GIS的应用模型,就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是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模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GIS应用模型的分类: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

  GIS应用模式的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

  土监测、辅助决策。

  6、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GIS系统实施的内容。

  生命周期设计法:是指系统设计按照阶段进行,预先规定每一阶段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一定的准则顺序开发实施。

  优点:便于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

  缺点:系统开发过程比较长,新系统的实际效果的可见性差,来自最终用户的反馈比较迟,不容易把握用户需求的变化。

  原型化设计法:根据用户提出的需要,由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商定其中重要和基本的开发目标,然后选择一个试验区,设计出初步方案,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要的初步原型和系统雏形,交由用户适用经过一段运行后,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加以修改和扩充产生一个新的原版版本,如此反复和迭代,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应用型GIS。优点:能使用户更积极的参与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使开发人员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意见,能更快的看到系统的实际效果,能使系统的开发风险降到最低。

  缺点:不易控制开发经费和开发时间。

  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①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和调试;

  ②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质量控制;

  ③应用模块开发和建立用户应用界面;

  ④应用系统联调、测试和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⑤按照计划任务书进行系统的验收及技术鉴定。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统一的名词术语内涵、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组织结构、统一的数据纪录格式、统一的数据质量含义。

  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科学: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几何坐标、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拓扑关

  系)、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主要的地图投影:按照变形的性质地图投影可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面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正轴投影、斜轴投影、横轴投影;按投影面的形状可分为: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按投影面与地球的空间逻辑关系可分为:相切投影和相割投影。

  关系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是为GIS提供空间数据的储存和管理方法。

  关系数据模型:一种数学化的模型,它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这种表就称为关系。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常见的几种空间分析:矢量空

  间分析、栅格空间分析)

  空间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

  数字地面模型(TDM):地球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化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当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TEM)

  空间数据的融合:由于地理数据的多语意性、多时空性、多尺度性、获取手段的多样性、存储格式的不同以及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的差异等,导致多元数据的产生,给数据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带来困难。所以为了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和综合需要多元空间数据的融合。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的标识。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

  时间快照模型:是用一系列状态对应的地理数据来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过程。

  包含矢量和栅格快照模型。优点是可直接在当前的GIS软件中实现,当前的数据库总是处于有效状态。缺点是仅代表地理现象的瞬时状态,而缺乏对现象所包含的对象变化的明确表现,不能确

  定地理现象所包含的对象之间在时间上的拓扑关系、无法实施按照时间联系而确定的查询跟踪规则、冗余度极大。

  语义数据模型:是由若干种抽象所组成,用这些抽象来描述空间实体的基本语义特征,再根据语义模型结构把这些抽象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模型。

  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是语义模型的一种,为数据库设计人员提供了三中主要的语义概念即实体、联系、属性。设计人员可以通过E-R图示方法来组织E-R模型的设计。优点:接近人的思想,易于理解;与计算机具体的实现无关。缺点:数据管理系统不能直接支持E-R模型的实现。

  空间数据管理实现方式:数据变换:指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地图投影转换,已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到另一种格式,包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代,已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

  数据提取:数据对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

  矢量数据: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上利用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类型有:

  ①简单数据结构;②拓扑数据结构;③曲面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栅格数据结构的类型有:①栅格矩阵结构;②游程编码结构;③四叉树数据结构;④八叉树和十六叉树结构。

  7、GIS与一般计算机系统的差别

  8、数据压缩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四叉树(莫顿编码)、及其图像恢复、线性四叉树及其存储表的概念。

  9、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学会在GIS下各种空间逻辑操作和布尔运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结果。。。缓冲区分析和栅格数据的运算等。

  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

  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是综合分析空间数据技术的总称。

  空间分析的方法:

  按空间数据的形式分为: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包括矢量叠合分析、矢量邻近性分析、网络分析;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包括栅格叠合分析、栅格邻近性分析栅、格统计分析。

  按空间分析框架分为:产生式分析包括数字地形模型分析、叠合分析、空间邻近性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查询式分析包括空间集合分析、空间数值查询。

  缓冲区分析:是指基于点、线、面等因素,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空间实体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10、DEM与地形分析、DEM与地形因子;

  11、Dijkstra最短路径的求算方法。

  题型:

  名词解释(5个4分);判断(8,2);填空(18,1);简答(1,15)

  1、七章;计算(1)和应用(1)(共31)

  计算:最短路径、叠置法、四叉数。应用题:作业里的一个。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二、填空题

  1、空间实体的四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空间关系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度量空间关系。

  4、栅格数据模型的一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可以进行叠加操作,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计算。

  5、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地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关系分为:实体数据结构和拓扑数据结构两大类。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和基于SQL语言的属性查询。

  9,空间关系查询包括拓扑关系查询和缓冲区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四部分。

  15、矢量数据的常用压缩方法:间隔取点法、垂距法和偏角法、分裂法。

  16、空间数据质量指标包括:完备性、逻辑一致性、位置准确度、时间准确度、专题准确度。

  17、空间数据的误差: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逻辑误差。

  18、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

  19、透视分析是探测全属趋势常用方法,准确判定趋势特征关键在于选择合适透视角度。

  1.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

  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储存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特点: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

  a)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

  检查包括目视方法、会知道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b)源数据方法:数据集的源数据中包含大量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检查数据质量,同时通过跟踪源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c)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

  据的质量。

  3.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

  a)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关系;

  b)空间顺序关系: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

  列顺序;

  c)空间度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的距离远近关系,一般用欧式距

  离表示。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高程指空间参考的高于或低于某基准面的垂直位置,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

  2.游程编码结构属于矢量数据结构中的一种。(×)

  3.在ArcGIS软件中,新建图层(要素类)在ArcCatalog中进行。(√)

  4.TIN的中文全称是不规则三角网。(√)

  5.在栅格数据结构中,一个点是由一个栅格单元来表达的。(√)

  6.分辨率越高,一个栅格单元代表的实地面积越大。(×)

  7.ArcGIS软件是由中国的超图公司开发的。(×)

  8.Shapefile是一种栅格数据格式,它不能转换为ArcGIS识别的格式。(×)

  9.“MustNotOverlap”是ArcGIS中的拓扑规

  则之一。(√)

  10.DEM的中文全称是数字高程模型。(√)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2.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第二章

  4.对象模型:也称为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5.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现象作为

篇五: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陈军

  丁明柱

  蒋捷

  周旭

  翟永

  朱武?

  摘

  要:在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抗灾救灾、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飞船上天等重大事件中,地理信息发挥了有力的服务支撑作用[陈军,2008]。要实现地理信息的跨越式服务,应以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协同式运行维护与更新为保障,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本文从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构建、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提供、长效运行服务机制保障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信息

  在线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一、引言

  地理信息是国家基础性、公共性的重要战略信息资源,也是其他专题信息资源的空间化载体,在政府管理决策、新兴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主要提供成果目录查询和少量的小比例尺公开数据。这种离线服务方式环节多、周期长,应用系统构建的技术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处置和快速应急响应以及大规模业务化应用的需要。随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雨后春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广大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陈军,2002]。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服务途径的网络化、服务形式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协同化等一系列新要求[周旭等,2008]。

  近年来,国际上加大了对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力度,按照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和采用Web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研究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平台[姚鹤岭,2007;Ian,2008]。国家测绘局近期做出了建设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

  ?陈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中国GIS协会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丁明柱,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副司长;蒋捷、周旭、翟永、朱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决策,要求切实转变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国家测绘局,2009]。为此,需要构建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并形成长期运行服务机制。

  二、构建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是以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协同式运行维护与更新为保障,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及时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

  1、信息资源一体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各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相对独立运行,彼此之间物理隔离,在客观上形成了“孤岛”。

  这使得目前我国地理信息资源总量虽然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整体上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不能有效满足政府宏观决策、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以及公众服务过程中对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快速集成与应用的迫切需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广域网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为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统一地理信息资源,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为此,要根据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阅览标注等需求,对原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细化分层、分级分类、尺度协调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形成适合于在线服务的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要的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

  2、互联互通广域化

  为了形成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依托国家广域网物理链路,搭建纵向和横向广域网络,在纵向上联通国家、省、市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将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服务节点连成一体,并在横向上联通各类用户。对于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政府用户,应依托涉密广域网实现互联互通,对企业和公众则可依托非涉密网广域网(如政府外网、因

  特网)进行联通。为此,要配置支撑地理信息广域网服务的计算机、数据存储备份、安全保密和网络设备,建设广域网络接入和数据分发服务环境,保障地理信息网络化在线服务。

  考虑到面向全国服务时峰值并发用户数可能较多,公共服务平台应具备高效稳定的地理信息在线访问能力、强大可靠的在线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访问和应用的时效性、系统的稳定性的要求。

  3、运行维护协同化

  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环境,统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者,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协同服务。每一个服务提供者都要按照统一要求,制作符合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的服务内容,建立和部署符合标准接口规范的服务软件系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将通过设立统一的服务注册中心和门户网站,对服务进行有序组合与统筹。平台所包括站点的数量可以动态变化,各个站点提供的服务也可以动态变化,但整体上保持着动态稳定的状态。

  为了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环境,需要采用Web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研究设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描述、发布、发现和调用的技术结构与接口,以对分散在各地的有关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封装改造,形成一大批服务节点。每个节点技术结构相同,对外服务接口一致,能够应需实现松藕集成与应需装配,协同地提供满足全局一致性要求的无缝服务。

  三、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协同服务环境,广大用户将能够通过广域网络,根据授权在自己的办公室(或住处)方便地浏览相关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或进行“选货、定货”,或构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1、地图阅览标注

  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地图阅览标注的需求,公共服务平台要提供二维、三维地图等浏览服务。二维地图服务是将标准地理地图(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影像图等)处理成适于网络

  发布的数据,提供范围选定、地图生成、地名查找、属性查询及标注等在线浏览功能。三维地图服务则是发布基于遥感影像和DEM的自然地形场景、城市构筑物景观以及立面街景等,提供浏览查询功能。为此要对多尺度、多类型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如构建地图和影像的数据金字塔、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数据的多尺度关联等,以满足网络化发布与服务的要求。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他们不满足于单纯地图浏览,希望能够以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地理底图上标注、加载和管理自己的有关信息。这就要求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标注、加载和制图等功能,便于用户挂接有关信息并在本地机上保存管理,形成个人的专门数据库。

  2、数据交换服务

  根据有关规定或授权,公共服务平台将允许一些用户通过广域网络直接远程下载或交换数据。数据交换服务的功能包括地理信息成果目录查询、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数据提取。首先,要采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建立基于多级节点的全国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元数据库和目录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门户网站,了解和查询各地的地理信息成果情况。

  3、开发接口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可靠、适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多种开发接口,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专题应用系统或进行增值开发。为此,公共服务平台要提供面向浏览器端的二次开发接口(API),支持对数据交换、数据表达、数据整合和应用分析等各类平台服务的调用。

  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专业用户可以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或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标绘等工具软件,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数据产品。相关企业可以不用考虑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与更新,专注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点等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展新的增值服务,如建立旅游、房产、购物等各类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

  四、形成长效运行服务机制

  要根据平台互联互通、协同运行、在线服务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统筹协调服

  务,持续更新,形成长期运行维护机制,使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地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新型运行形态与手段。

  根据共建共享、运行维护的需要,在确保各级平台资源拥合法权益、推进平台资源有效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有政策制度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平台建设的有序推进,确保平台运行维护的有序开展,确保平台应用服务的安全合法。

  1、统一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的总界面、总窗口,是普通用户使用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服务的入口。任何用户从平台的任一“入口”即可通过广域网络上的服务系统,对所需地理信息进行查找、浏览、评价和利用,享受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服务。

  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地图浏览、地名查找、地址定位、空间查询、地名标绘、数据查询选取、数据提取与下载等服务。还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查询、用户注册、用户登录、服务运行状态检测等多种运行管理功能的访问界面,以及平台使用帮助信息,如各类服务的接口规范、应用开发接口(API)文本以及开发模板、代码片段和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2、服务统筹管理

  在设计理念上,公共服务平台要同时考虑服务提供方、使用方和服务中介三大对象,不同于基于webGIS的传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提供方负责建立和运行多种在线服务系统,在服务注册中心进行登记注册;服务使用方通过门户网站和标准接口调用有关服务,服务中介负责服务注册中心和门户网站的部署、运行和维护。这就要求研究集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方、使用方和管理方为一体的服务统筹与管理机制,建立服务注册管理、用户管理、服务调度等系统。

  服务注册管理系统部署在服务注册中心,是所有平台服务的“黄页”系统。它依据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规范对各个地理信息服务进行登记注册,并对这些服务进行横向拼接、纵向链接,从而形成覆盖全国、分布维护的全国地理信息服务。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注册中心注册Web服务描述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服务描述、接口描述、服务的绑定位置描述等注册信息。

  对用户的管理采用分布注册、集中认证和分布授权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行政归属在任何服务节点或信息基地进行注册,其注册信息统一集中存放于平台主节点。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的身份和权限认证,用户即可在全国范围实现单点登录。对特定服务访问权限的申请和获

  取,由该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地处理。

  为了实现的协同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需要在网络化条件下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处理、分析等服务整合。为此,要通过网络发现,查找、绑定和链接各种服务,进行服务的调度与动态组合。

  3、持续更新完善

  为了保证服务内容的现势性与可靠性,需要对平台数据和服务功能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为此,需要依托多级地理信息服务架构,建立多级运行维护中心,具体地承担平台的日常运行、内容更新、用户管理等,形成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服务机制。

  就数据更新而言,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起日常更新与应急及时更新相结合的机制。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基础测绘日常更新计划,对平台数据进行更新。城市大比例尺数据的更新可与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相结合。在突发事件或应急情况下,则可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与方式,快速获取事件发生地点或相关区域的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地面实测数据以及相关专题数据,提取变化信息并更新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及时通过平台向用户提供最新信息服务,满足应急救灾与风险管理需求。

  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公共服务平台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组成。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节点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具有相同的三层技术架构。节点间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层、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其中服务层包括门户网站系统、在线服务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系列标准服务接口,向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层由国家、省、市(县)三级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组成,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运行支持层是基于广域网的网络接入环境,以及数据库集群服务、存储备份、安全保密控制和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图1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架构

  1、主节点建设

  包括服务系统开发与部署、国家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建设与维护更新、运行支持环境建设。服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系统等,其中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支撑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实现分级服务注册管理及用户注册管理,并负责信息交换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国家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是以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工后形成;运行支持环境是指与主节点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贮和服务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保密系统等。

  2、分节点建设

  分节点的建设内容与主节点类似,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是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基础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的。各分节点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级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本级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及相关信息基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此外,分节点可根据需要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3、信息基地建设

  信息基地以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工并负责其更新与维护,为主节点提供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与分节点类似,信息基地可以直接利用主节点或分节点门户网站,也可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同时,信息基地也可利用统一访问接口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

  六、结束语

  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运行形态之一。其建设与运行将实现从离线数据提供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对于增强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全社会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周期较长的超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为此应该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等对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边建边用,逐步完善和推广,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标准与方法,制定统一的技术设计指南,形成符合国情、先进实用、标准统一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兼顾当前急需与未来的需要。

  参考文献

  国家测绘局,2008,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的通知,2009年2月

  国家测绘局,2009,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

  杨凯,2006,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中国测绘报,2006年5月16日

  杨凯,2008,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信息化测绘论文集,pp.1-7,测绘出版社,2008]。

  陈军,2002,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测绘工程,11(2):1-6陈军,何超英,朱武,彭震中,金舒平,,2008,汶川抗震救灾的基础地理信息综合应急服务,地理信息世界,6(6):7-11周旭,刘若梅,2008,新时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特点与对策,信息化测绘论文集,,pp.145-152测

  绘出版社

  IanMasser,Rajabifrad,A.,I.WIllinason,2008,SpatiallyenablinggovernmentsthroughSDIimplementation,IJGIS,22(1-2):5-20姚鹤岭,GISWeb服务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9月

篇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郑建敏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2013(000)003

  【摘

  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城市科学化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的先进工具,其以服务测绘单位数据生产及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决策应用为宗旨,是GIS技术在城市空间的综合应用.本文提出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思路及模式,论述了平台的总体架构以及建设内容,并给出了基于平台的应用扩展实例,为城市勘测单位构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模式.

  【总页数】5页(P38-42)

  【作

  者】郑建敏

  【作者单位】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6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208.2

  【相关文献】

  1."数字校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构建方法研究[J],刘振;杨雪蓉;马占生;彭明嘉

  2.江西省林业种质资源库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构建[J],王华;狄岚;何素琳;赵攀;李桂兰

  3.江西省林业种质资源库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构建[J],王华;狄岚;何素琳;赵攀;李桂兰;

篇七: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服务城市基础测绘、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服务应急、公安、安检、环保、市政、卫生、人口、工商等各种政府部门;

  公众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为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篇八: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数字湖南”中的作用

  作者:刘许生

  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第09期

  2009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正式立项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该平台即“一网一库一平台”中的平台,将以往单纯的数据提供提升为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是“数字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展对于构建湖南省地理信息服务群,实现国家、省、市县多个级别的联动一体化服务,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该平台已经应用于省电力公司、省公安厅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既共享了资源,又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还能够对数据保质保量。

  作

  用

  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用信息化技术消除分级管理、部门利益造成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可以解决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成应用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测绘实行分级管理,国家负责1∶100万-1∶5万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省级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市级负责1∶500、1∶1000和1∶2000比例尺地理数据建设和更新。数据建设和更新的费用也是各级财政分别投入,国家、省、市三级地理信息数据很难集成共享。

  但是通过各级各自按照统一标准负责建设和维护更新本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职责权限没有改变,但可以通过网络和离线镜像等信息联通集成方式,实现各级地理信息数据协同统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近10年来,各个行业部门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但因政策限制和部门利益等原因,各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下属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大多是孤立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且难以为政府决策、应急等提供统一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

  但是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的各类专业系统,其地理底图是相同的,坐标是一致,接口和服务标准也是规范统一的,所以能够极大地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为政务管理提供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

  同时,还可以提高地理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篇九: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二、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

  (二)、某市地理信息标准

  (三)、地理信息数据现状

  1、各部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

  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

  三、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

  (一)、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

  (二)、各部门构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三)、市规划现有系统

  1、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

  2、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

  3、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5、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6、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

  四、地理信息地图的应用

  1、卫星底图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彩红外影像图

  五、某地理信息建设组织机构

  六、某地理信息使用单位

  第五节

  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它可以为各种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最为基础的数据支持,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某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某”的宏伟目标后,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建立为单位业务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设计,并将它作为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手段。

  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以遥感为先导,1980年在天津和1983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9年,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研究探索和建设。1990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速度加快,已进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业务应用阶段。用户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迅速增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批城市,如广州、北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大城市,深圳、海口、北海、厦门等中小城市等建立起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他专题数据库,诸如规划与土地管理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水利数据库和交通数据库等。在城市信息的查询,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土地、规划或房地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乃至部分城市问题的分析评价与科学决策,以及某些数据或信息更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先进技术,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浙江省省内城市中杭州、宁波两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数字宁波”早在2001年就成为建设部的应用试点,“数字宁波”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宁波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宁波”的统一数据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建立宁波多源、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在次基础上,建立起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工程。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并开发了“数字社区”、“数字民政”、“地下综合管线”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嘉兴市已在2005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同意

  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以此作为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三维虚拟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

  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在形式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表现为“4D“产品: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栅格图。

  (一)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DLG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属性信息,可以全面描述地表目标。

  DLG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核心,是平面二维以点、线、面图元所组成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一般都是在DLG数据上搭建,GIS常用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操作都依赖DLG数据。

  (二)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OM是利用数字化航空像片、卫星影像和DEM对影像进行逐像数据集。它同时具有地图集合精度和影像特征,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DOM是地表信息的真实反映,包含了丰富的空间信息。DOM叠加专题信息之后,摆脱了传统线划图过于抽象,非专业人员不易理解的局限,使城市信息更加直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作为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数据源。

  DOM信息量大,精度高,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底图,可与其他信息进行叠合分析,效果直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DEM和DOM叠加生成地表的三维地理景观,用于洪涝灾害仿真模拟。

  (三)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是在X、Y域离散点(规则与不规则)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DSM格网间隔与高程精度相适配。形成有规则的格网系列。为完整反映地表形态,还可增加离散点高程点数据。

  DEM用于与高程分析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透视图、断面图制作、容积计算、工程中土石方计算、表面覆盖面积统计、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等方面。除高程模型本身外,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可以用来制作坡度图、坡向图,可以同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中有关内容结合生成分层设色图、晕渲图等符合数字或模拟专题地图产品。

  (四)数字栅格图(DigitalRasterGraphic)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DRG是以数字栅格形式存储的地形图,作为传统纸质地图的替代物,它保持了纸质地图的全部和几何精度,具有生产快捷、成本低廉的特点。DRG可从DLG转换获得,并且应用逐步减少,在数据设计和建设中不与考虑。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两种,以矢量数据结构存储的数据称之为矢量数据;以栅格数据结构存储的数据称之为栅格数据。在数据库中,DLG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形式存储,属于矢量数据;DEM、DOM和DRG采用栅格数据结构存储,属于栅格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模型主要有制图数据模型(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模型的简称)和GIS空间数据模型两种。满足制图数据模型的数据称之为制图数据,它是以满足制图规范和图式要求为核心,强调制图要素的符号化显示,通常以标准图幅为单位存储和管理,所以有时又称为图幅级数据,制图数据只要用于制作地形图和专题图,或作为背景在屏幕上显示;满足GIS空间数据模型的数据称为GIS数据,GIS数据是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描述现实世界的地理实体,不再细分为图幅,GIS数据既要描述地理实体对象的图形信息,又要描述其属性信息,常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二某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某“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项目建设的依托,项目建设目标是建成分布于内部局域内、政务专网和国际互联网多级网络环境的大型分布信息系统。

  1、网络设施建设

  浙江电信某分公司建立了遍及城乡的网络覆盖,面向公众的“中国某‘门户网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际互联网、政府内部局域网相继建成,各地政务信息网、教育网、工商管理网等专业网站也相继建成,为电子政务,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建设提供网络基础。

  2、电信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006年,某市电信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电信业业务收入78.15亿元,增长16.3%;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9.82万门。

  某市网络设施建设和电信业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某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某市地理信息的标准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统共了技术依据。但是制定标准的时间比较早,使用旧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编码方案》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送审稿)基础上进行修整扩充,与最新的国家标准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标准和技术暂行规定进行修订。

  从长远考虑,标准体系应在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某市实际进行扩展。

  (三)某市地理信息数据现状

  1、各部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情况

  经过认真调研某市各政府部门、企业,对各部门和企业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

  部门,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开发区和市市政

  园林局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从石规划局共享获取。

  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情况

  某市规划局经过多年的基础测绘,积累了某市大部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部分现有数据按照面向对象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入库,数据存储杂SQLServer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及比例尺如下图:

  其中1:10000、1:25000和1:250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从浙江省测绘局购买,由于购买时间较早,数据还未完全覆盖某市域范围,并且存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在现势性差等缺陷。目前1:10000—1:250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别由将者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负责生产、建库和更新,某市可以共享获取最新数据。经汇总,市规划局现有各比例尺数据情况如下:

  1:500DLG,共8549幅,约474.72平方公里,覆盖除山体一外的市本级区域,并完成了150平方公里的更新。

  市规划局已经完成1:500DLG向GIS数据处理工作,共474.72平方公里;

  市规划局已经完成由1:500DLG向1:25000DLG的缩编工作,共555幅,约405.53平方公里,覆盖除山体以外的市本级区域;

  根据1:10000彩红外航空摄影,完覆盖大都市区域3400平方公里1:5000的3D数字产品(DLG、DEM和DOM),其中1:5000DLG共有513幅;

  市规划局已经完成1:5000DLG向GIS数据处理工作,共3400平方公里;

  2002年由国土资源部地理信息遥感中心制作了某市区1300平方公里地域的1:5000数字彩色正射影像图;

  2005年1:5000比例尺510幅彩红外航空摄影图;

  根据某市规划局和浙江省测绘局签订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可共享获取覆盖某市域11784平方公里1:10000、1:50000和1:2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从浙江省测绘局购买的1:25000DLG,共52幅,约4540平方公里,覆盖大都市区域;

  市规划局已经购买了覆盖大都市范围外1米分辨率的IKONOS卫星影像,共37景,现势时间为2006年;

  大地成果数据:20004年完成二等水准控制网,总控制范围约800平方公里,线路总长900公里,共107个水准点,覆盖市区和瑞安东部范围;某市二、三等GPS控制网,控制面积为7000平方公里,覆盖大都市范围;

  地下综合管网数据:2000年对建城区6米以上主车道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信号、有线电视、军用电缆、联通、工业管道、长途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电缆等13类管线进行普查,共计面积83.7平方公里,共探测地下管线2189.21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共计1339幅;2004年某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了排水网普查工程,在2000年基础上进一步普查了41.76平方公里内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管线,共1969.8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715幅;

  门牌数据:从2006年9月开始,市规划局组织人员普查了城市核心区域100平方公里的门牌数据。

  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500、1:2000、1:5000、1:10000、1:25000、1:50000和1:250000等多个比例尺系统的DLG、影像数据等,且现势性教好,基本满足某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

  要素的分类代码采用较早的分类编码体系;

  部分数据没有完全按照GIS数据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入库

  数据的属性比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

  数据更新方式还未建立,更新难度大;

  数据“共建共享“机制还未建立,服务方式还不健全。为弥补这些不足,需加快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三、现有地理信息系统

  (一)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汇总

  某市各政府部门和企业纷纷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相继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了一系列为部门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特别在“十五“期间,各部门和企业加大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委托开发等方式,建成或即将建设一批地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市规划局建立了规划信息动态监测系统、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等,市公安局建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支撑平台等;同时还有许多单位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如市公安局提出了三台合一指挥系统,市房产管理局提出了房地产信息系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统的。这些系统的提出和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某“建设”,为“数字某”建设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

  这些系统建设都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每个系统需要的数据基本也是一致的。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建库费用比较高,数据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单位难以承受。因此,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以免费或合理价格提供现势性好的数据,满足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三)市规划局现有系统介绍

  作为项目建设的承办单位,市规划局也建立了一些为部门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如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0、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等。

  1、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

  为了满足日常业务审批的需要,市规划局早在2003年开发了基于ArcIMS的某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过程中信息的调用、查询、编辑、设计和辅助分析决策等功能。由于种种原因,系统运行效果不理想。市规划局组织人员重新开发了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采用SuperMapIS软件平台,较好满足了市规划局日常业务审批的需要

  2、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

  市规划拥有某系列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图幅级数据、影像数据、GIS数据等,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为方便进行测绘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分发,市规划局开发了

  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目前已经进入交付使用阶段。该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GIS软件SuperMap开发,数据存储在SQLServer数据库中,把市规划局现有的大地成果数据、地形图数据、GIS数据、元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统一存储、管理、维护和分发。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2000年又地矿部一家公司基于ArcView开发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地下综合管网数据。工作已停顿,但2000年地下管线普查和2004年市政排水管网污染普查在各使用单位分别建立了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某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平台采用ESRI和GISARCVEW某污染源及排水管网信息系统为《GDIBFS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韩国GFOMANIA平台上开发。另温市供水管网,煤气管网以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由深圳中地软件公司开发为MAPGIS,MAPCAD、MAPINFD、IMS地理信息系统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

  该系统采用软件实现某市地形图图扶级数据的建库与管理,并于2002年9月通过专家组的鉴定。是北京安图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开发的,用于实现地形图图幅级数据的生产、建库和管理的软件。该系统中,空间数据以文件方式保存,属性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5、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人口、房产等社会经济数据和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可方便地进行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展示等各种管理功能。

  6、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

  在服务当前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管理防灾抗灾工作,对灾害做出准确评估,并为防灾提供决策一定副,市规划局组织开发了农村住房防灾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台风、洪水、地质灾害预测和模拟,救灾应急预案的制定,住房人员防灾、抗灾、卫生防疫管理,以及灾情历史库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被省建设厅指定在宁波、温州、台州、舟山4个城市95个乡镇进行推广应用。

推荐访问: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地理信息 意义 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