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6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2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6篇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6篇

篇一: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没有分开,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企业基本都采取直接管的办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仍然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游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相互重叠交叉,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和影响。许多不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文化产业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乏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2.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目标定位、产业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等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经营人才,但文化经营人才缺乏,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发展。放开文化领域投资、实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类似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精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少数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

  企业集团。文化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在目前的文化企业中,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但也需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更需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具有文化创意、创新的企业,以参与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展示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竞争实力。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就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如同旅游业结合)缺乏开放性的利用。

  4.文化内容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限。在现有体制下,尽管文化产业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但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属性优先,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相对弱化,许多体制上的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自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至今,局部、有限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也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但很多值得开发的文化内容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全展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必要的限制有利于国内稳定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过多的限制则会带来很大的内容局限性,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地提升。

  5.文化产业意识需要在广度深度上的觉悟。在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文化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民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出文化只是意识形态,改变重视和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而轻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树立文化的产业经济意识,强化文化是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和软竞争力意识,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文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当前的难点。文化产业观念不仅有意识封闭的问题,还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容、人文导向和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竞争的原创力不足,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内容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文化产品从社会功能来说,不仅有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不能脱离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被称为文化理念或者文化理想,它应该贯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中。我们过去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很重要,还应该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以现在垄断的电影院线大片来说,他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渗透在这些大片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以至于它的政治倾向,对人们影响很大,非常值得研究生产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具有先进文化导向的文化产品。

  2.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推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的指导原则。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更依赖于现代文明。新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居于强势地位,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具有创造力的文化才真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是要靠创新内容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层次,取决于文化产业机体中创新“基因”。当前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只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它必须与文化的艺术创造性、创新性相结合,必须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和发展手段,必须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才能有获得更快发展并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企业作为提供方,不仅要从量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而且更要从质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有技术应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比如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晰的技术、3D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内容的不断创新或者过时陈旧的内容占据主导,就彻底丧失了文化产品本应具备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例证,现在全国掀起了动漫产业热,整个行业快速扩张,许多地方建动漫产业基地,启动了很多项目,使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但是到目前真正原创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对较少,生产出来的动漫产品在剧情、造型等方面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国外动画片的影子,原创性的元素比较缺乏。创意科技方面进展很快,但是缺乏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成了一个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新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指导原则。

篇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

  中国有着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举世公认的。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资源绩效、市场竞争力上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文化资源大国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资源呈散落状分布基础上进行的单一文化产品开发,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及规模效益。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无论呈现怎样的多样性,但它的基本趋向只能是现代生活期望的满足和补充。如何从消费市场和现代产业角度提炼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要素,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将建立在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整合的基础上。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力量薄弱

  文化成为产业,就在于一些高技术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批量复制和无障碍传播手段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高科技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把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仅4年时间就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此相对照,中国电影业和演出业的制作、加工、欣赏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而且这一差距也广泛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部门。因此,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后,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不仅带来了崭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中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按“条块”分割的方式设立的,目前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实行“专业归口管理”,但是,离真正的市场竞争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国际性“传媒汇流”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甚至在当地从事了一些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但“媒体汇流”在西方是一种市场趋势,在中国则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如何同结构调整与体制转型结合起来,仍然是个问题。中国文化管理仍然实行党政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许多产业如传媒集团国有资产主体从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脱离了,但又转向了党委的宣传部门。党委宣传部门在继续执行党管意识形态的同时,承担起了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责任。这样,文化产业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在产业化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原有体制下的市场主体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跨地区、跨

  行业、跨媒体经营改革目标遭遇地方行政和行业主管双重阻力,并未得到有效实现。

  (二)与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规则接轨力度不够

  加入WTO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并没有完全与WTO的协定接轨。应该说,我国在文化产业的开放方面保持了务实和谨慎的态度。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划分类别来开放文化产业,而是根据国情将可以开放的领域单列出来作出承诺,开放的领域是有限的,开放的幅度是可控的。

  如果说政府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尚须顾及文化产业的起步、经济发展实力、国家在世界所处地位等因素,那么,文化产业部门(集团)在发展观念上就应以一种超前的意识带动产业集团奋起直追。但集团在发展观念上仍然因循守旧,没有重大的突破。我国文化产品存在内容必须承载教化大众的功能。文化产品所带给大众的娱乐、消遣功能远比教化功能小得多。

  (三)文化产业政策滞后

  中国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但是,有些政策是滞后的。这些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将中国的文化事业平稳地过渡到文化产业的作用,而对于文化产业的突破性发展的作用不大。文化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国际化程度相比,仍然是落后的。在文化产业政策上,还没有顾及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层面,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战略不配套。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结果与预期目标出入较大。出现了一些文化主体的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相背离的事实。一是文化主体之间行业发展不均衡,从而制约一些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二是投资文化产业的资金风险加大。而

  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三是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成为文化产业化的阻力。

  (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无序化状态

  文化管理机制的陈旧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现行文化管理体制还是政府主办和政府垄断性质的,是一种“微观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发育,社会资本已经流动,技术创新活跃,文化市场的产业链条已经有所形成的形势下,显出种种“越位”、“缺位”、“错位”的弊病。这一点在市场发育方面表现突出。缺乏一种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考虑到文化市场特殊性的现代投融资机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实现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入WTO以后,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实行的不同产业环节“区别准入”政策已经极大地制约了文化市场的发展。

  三、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要创新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第一是观念,第二是体制性的障碍。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把文化经营部门当作事业部门对待,既没有采取合理的市场化战略,也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导致文化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制过程当中,而且大量的还不具备转制的条件。建议新区注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从单纯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转变到经济文化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确立产业事业双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业并举的发展战略。

  (二)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总体规划。加强对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建立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文化产业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使之真正成为新区的一个未来支柱产业。

  (三)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经营型文化产业进行产业性改造;另一方面制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同时加大文化执法力度,要在市场竞争基础上形成若干个比较强大的文化产业集团。新区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制造业当中,建议也应该包含文化产品制造业。

  (四)建立新区文化产业的信息库。从国内看,北京、上海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主导的战略地位看待,广东省也确立了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一些统计数据已处于全国前列。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早,成效好,涵盖面广,竞争力强,不仅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为全国创造了有益经验。××市委常委会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深圳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区要抓住这个机遇,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建立文化产业的信息库,组织力量,研究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从中吸取经验,对国内外的文化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为开拓文化产业国际国内市场,营造新区的文化产业大市场准备条件。

  (五)广纳资金,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利用投资、控股,资本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投资和融资的格局。建议新区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经济甚至是境外资金投入到新区文化产业有关的优惠政策。

篇三: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建议

  2009年9月26日,中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它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布,表明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随着文化产业改革的深入,一些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对文化产业的瓶颈作用开始显现,中国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危机。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困境的考察

  1.1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人均消费水平低

  中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630亿元,占同期GDP的2.43%;2009年,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数的比重为2.5%左右。①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10%。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只达到发达国家的1/4,人均消费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中国的第三产业整体发展程度也低于相同发达国家约10个百分点,以文化及传媒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1.2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但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诞生于计划体制之下。长期以来,既被行政体制分割,又被各种政策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总体格局是: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极度分散。产业布局不均衡,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

  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系统。但是这些企业大都规模偏小,在2008-2009年度中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在入选企业中,仅有21家企业的主营收入和净资产均超过10亿元,其税前利润过亿元的只有24家。而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②其时代华纳公司仅2003年营业额就达416亿美元。

  1.3产业结构不优化,高度化和专业化不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产业应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智能、高投入、高产出的文化产业。但从结构上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以图书、影像等文化用品,以及服装、餐饮、印刷设备和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而网络文化、创意动漫、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高附加值的业态则较为薄弱。此外,中国文化企业的规模较小,直接影响了产业的专业化进程,也限制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电影产业为例,在我国,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靠票房,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等,仍是待开垦的处女地。整个电影相关产业开发链条还远没有完全形成,多数电影产品的后开发和相关开发依旧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1.4高端人才极度匮乏,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端产业里缺乏掌握高科技、善于经营管理的拔尖人才,成为阻碍文化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瓶颈。“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状况可用‘四多一少’来概括,即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偏少。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春平在其《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的三种人才亟待加强:一是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资本运作的人才;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三是大型集团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

  1.5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投融资体制的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现代社会,任何产业靠产业资本本身来支撑是不行的,大的产业行为都必须靠金融资本来支撑。但是,国家制定出台的一些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归根到底,是因为“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一个制度保障的融资渠道,没有融资文化产业是发展不起来。二是要建立健全法制化的信用评估体系。④”从某个角度来讲,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广泛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必定障碍。

  1.6文化产业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些基础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文化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高风险产业,需要公开、透明的法律环境来规避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文化产业法”,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是体制问题、程序问题、组织问题,是极不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

  2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由于整个文化的产业背景比较复杂,产业整合的行业割断也依然严格,文化发展所遭遇的宏观阻力将会越来越明显。如果中国文化产业由于体制障碍无法畅通,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也许很快就会面临危机。因而,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在加强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的基础上,应该继续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沿着市场化方向深入开放、改革。

  2.1重点建设文化龙头企业,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

  为提高中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要营建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通过竞争和整合,逐渐形成以综合性大型集团为主导的大文化产业。选择实力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进行重点造就,通过注资、发行企业债券、赞助项目、划转相干资产等方法给予支撑,整合文化资源,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同时支撑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传统文化产业。将现代科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环节,改革传统生产经营和流传方法,推动核心层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推动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利用,加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其次,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增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巧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拟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上,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与知名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及著名高校的合作,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健全文化产业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另一种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培养人才⑤。“请进来”即大力引进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邀请国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官员、文化机构和企业负责人、营销专家来华讲授文化产业相关课程。“走出去”即组织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加强与各国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交流。

  2.4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咨询运作机构

  2010年4月8日,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近年来首个金融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繁荣振兴的文件,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效对接,满足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繁荣。同时,要由政府出面尽快落实一整套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刚性指标。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充分鼓励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来进行文化融资,允许和鼓励达到条件的股份制文化公司上市融资,设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金,以使社会资本通过产业融资渠道融入文化产业”⑥。此外,应鼓励建立专业的文化投资咨询运作机构,文化投资本身属于高风险投资,目前我国仍没有形成较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这也导致一些已经进入文化领域的投资陷入盲目风险。

  2.5严格《文化产业法》的制定,形成以文化产业法为核心的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立法是文化产业内部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制订相应法规,“如影院合资经营管理规定、音像分销的合资合作办法、影视法、网络文化管理办法、传媒管理办法、体育产业法等,或按照文化产业性质制定有关法规,如文化产业投资法、文化市场管理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规定、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等”⑦。这在立法上表现为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中国文化业由行政管理转变为法制管理,同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内的跨领域整合政策,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最终才能形成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0年国家XX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②数据来源:《文化创业空间究竟有多大》《经济日报》2000年10月27日。

  ③数据来源:黄春平《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

  ④王列生:关于文化产业政策体系wsdx.hehua/jianggao/qita/2011/450.html。

  ⑤“支柱性产业”解读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新华社。

  ⑥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⑦崔若鸿。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浅谈如何设计文化产业法,法学文献

  。

篇四: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RevisedbyJackonDecember14,2020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没有分开,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企业基本都采取直接管的办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仍然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游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相互重叠交叉,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和影响。许多不是国

  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文化产业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乏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2.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目标定位、产业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等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经营人才,但文化经营人才缺乏,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发展。放开文化领域投资、实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类似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精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少数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在目前的文化企业中,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但也需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更需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具有文化创意、创新的企业,以参与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展示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竞争实力。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就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如同旅游业结合)缺乏开放性的利用。

  4.文化内容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限。在现有体制下,尽管文化产业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但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属性优先,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相对弱化,许多体制上的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自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至今,局部、有限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也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但很多值得开发的文化内容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全展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必要的限制有利于国内稳定发展;而在国际市场

  上,过多的限制则会带来很大的内容局限性,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地提升。

  5.文化产业意识需要在广度深度上的觉悟。在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文化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民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出文化只是意识形态,改变重视和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而轻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树立文化的产业经济意识,强化文化是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和软竞争力意识,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文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当前的难点。文化产业观念不仅有意识封闭的问题,还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容、人文导向和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竞争的原创力不足,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内容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文化产品从社会功能来说,不仅有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不能脱离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被称为文化理念或者文化理想,它应该贯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中。我们过

  去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很重要,还应该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以现在垄断的电影院线大片来说,他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渗透在这些大片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以至于它的政治倾向,对人们影响很大,非常值得研究生产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具有先进文化导向的文化产品。

  2.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推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的指导原则。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更依赖于现代文明。新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居于强势地位,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具有创造力的文化才真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是要靠创新内容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层次,取决于文化产业机体中创新“基因”。当前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只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它必须与文化的艺术创造性、创新性相结合,必须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和发展手段,必须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才能有获得更快发展并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企业作为提供方,不仅要从量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而且更要从质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有技术应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比如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晰的技术、3D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内容的不断创新或者过时陈旧的内容占据主导,就彻底丧失了文化产品本应具备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例证,现在全国掀起了动漫产业热,整个行业快速扩张,许多地方建动漫产业基地,启动了很多项目,使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但

  是到目前真正原创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对较少,生产出来的动漫产品在剧情、造型等方面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国外动画片的影子,原创性的元素比较缺乏。创意科技方面进展很快,但是缺乏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成了一个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新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指导原则。

篇五: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掌握全世界文化家产发展趋向,针对我国文化家产发展实质,踊跃研究文化产

  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文化家产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使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拥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家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文化家产管理系统和体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还没有形成。我国

  文化家产的管理在不一样地域存在条块切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半地域还没有成立一致高效的文化家产管理系统,文化、广电、第一版、旅行等有关部门各自为营,管理分别,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入口产品的内容审察、刊行和市场管理、第一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第一版三个部门管理。因为管理系统和体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还没有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家产尚没有分开,系统内的文化事业和系统外的文化家产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财产管理系统和营运体制还没有成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公司保持事业性质,遇到上司主管部门的干

  预许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少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

  ”“错位

  ”并存。现行文化管理系统着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公司基本都采纳直接收

  的方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

  文化资源的部门切割,条块切割仍旧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行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互相重叠交错,资源条块切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域间、行业间、不一样全部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一样程度地遇到系统和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制的阻碍和影响。很多不是国家文化系统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持文化事业单位公司化转制、文化家产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域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家产公司处于不一样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少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还没有真实形成。

  2.

  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家产规划政策不完美。文化家产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

  “软实力

  ”的认识尚不一致。文化家产作为新的战略支柱家产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家产在全国的目标定位、家产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系统等重要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检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切合实质的决议。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变为家产优势,从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重点在经营人材,但文化经营人材缺少,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公司家人材的培养发展。松开文化领域投资、推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家产的投入,采纳近似于支持高新技术家产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舞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家产、改革文化系统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少详细的政策。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家产的联合,促使文化与经济的联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体制上解放思想,勇敢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家产的基本大法,文化家产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遇到限制。文化家产政策不完美,地域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系统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域,还没有拟订促使文化产

  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公司融资难问题广泛存在,部分地域非公资本进入文化家产还存在阻碍。国家拟订出台的文化家产政策在部分地域难以落实。

  3.

  文化公司规模小,文化精选不多,中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家产公司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除少量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型文化公司公司。文化公司根原来说是内容创意家产,在目前的文化公司

  中,在内容上拥有中心竞争力的不多,拥有研发、创意的公司更少。文化产

  业门类众多,是以小公司为主体的家产,但也需要培养一批大型文化公司或

  公司公司,更需要培养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拥有文化创意、创新

  的公司,以参加日趋强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显现文化家产的雄厚基础和竞

  争实力。文化精选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表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

  粗放型经营,大部分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少创意和创新。就公益性文

  化事业而言,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市场

  化的部分(如文物产品的复制、仿造和创新)缺少开辟,对其能够同市场结

  合的部分(好像旅行业联合)缺少开放性的利用。

  4.

  文化内容资源还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限。在现有系统下,只管文化家产拥有政治与经济两重属性,但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属性优先,家产发展的经济属性相对弱化,很多系统上的问题限制了文化家产发展。自2003年6月文化系统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到现在,局部、有限的文化系统改革已获得了较大的实效,文化家产发展环境也获取相当程度的改良,但好多值得开发的文化内容资源仍未获取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整显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调、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和政治

  制度下,必需的限制有益于国内稳固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过多的限制则

  会带来很大的内容限制性,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地提高。

  5.

  文化家产意识需要在广度深度上的觉醒。在增强文化家产和文化市场看管的同时,文化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民参加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出文化不过意识形态,改变重视和重申文化家产的社会效益而小看文化家产的经济效益情况,建立文化的家产经济意识,增强文化是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和软竞争力意识,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鸣。文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目前的难点。文化家产观点不单存心识关闭的问题,还有对文化家产发展缺少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二、加速文化家产发展的对策

  1.

  增强文化产品的创重生产,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容、人文导向和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出口都特别单薄,面对今世国际文化家产强国竞争的不足,我们应当确定一个内容战略,把文化家产的内容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文化产品从社会功能来说,不单有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个提高人的精神境地、发展圆满人性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拥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记,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可以不考虑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应当指引广大民众,特别是指引广大青少年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家产和文化事业,都不可以离开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被称为文化理念或许文化理想,它应当贯串在文化事业和文化家产之中。

  我们过去重申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很

  重要,还应当着重文化家产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以此刻垄断的电影院线大片来说,他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浸透在这些大片中的兴趣、风格、价值观,以致于它的政治偏向,对人们影响很大,特别值得研究生产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般配的拥有先进文化导向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促使文化家产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相联合,推动成为发展文化家产的一个广泛的指导原则。文化家产的发展不单依靠于历史文化,更依靠于现代文明。新文化资源在文化家产中居于强势地位,把科技、市场和文化联合在一同,给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拥有创建力的文化才真实是文化家产的重要资源。文化家产是要靠创新内容来供给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层次,取决于文化家产机体中创新

  “基因

  ”。目前最鲜亮的一个特色是文化家产发展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是只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它一定与文化的艺术创建性、创新性相联合,一定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和发展手段,一定形成差别化的优势,才能有获取更快发展并产生更宽泛和深刻的影响,才能焕发更强盛的生命力。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公司作为供给方,不单要从量的方面知足广大民众的这类需求,并且更要从质的方面知足广大民众的需求。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单有技术应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比方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楚的技术、3D技术,可是假如没有内容的不停创新或许过时陈腐的内容占有主导,就完全丧失了文化产品本应具备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例证,此刻全国掀起了动漫家产热,整个行业迅速扩充,很多地方建动漫家产基地,启动了好多项目,使用了好多高科技设施,可是到目前真实原创性的拥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对较少,生产出来的动漫产品在剧情、造型等方面或多或少的能看到

  外国动画片的影子,原创性的元素比较缺少。创意科技方面进展很快,可是缺少艺术想象和艺术创建,成了一个限制动漫家产发展的瓶颈。所以从战略高度对待这个问题,就一定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新科学技术的深度联合成为发展文化家产的一个广泛指导原则。

篇六: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没有分开,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1/7

  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企业基本都采取直接管的办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仍然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游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相互重叠交叉,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和影响。许多不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文化产业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乏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2.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目标定位、产业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等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经营人才,但文化经营人才缺乏,2/7

  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发展。放开文化领域投资、实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类似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精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少数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在目前的文化企业中,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但也需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更需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具有文化创3/7

  意、创新的企业,以参与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展示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竞争实力。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就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如同旅游业结合)缺乏开放性的利用。

  4.文化内容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限。在现有体制下,尽管文化产业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但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属性优先,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相对弱化,许多体制上的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自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至今,局部、有限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也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但很多值得开发的文化内容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全展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必要的限制有利于国内稳定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过多的限制则会带来很大的内容局限性,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地提升。

  4/7

  5.文化产业意识需要在广度深度上的觉悟。在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文化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民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出文化只是意识形态,改变重视和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而轻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树立文化的产业经济意识,强化文化是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和软竞争力意识,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文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当前的难点。文化产业观念不仅有意识封闭的问题,还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容、人文导向和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竞争的原创力不足,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内容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文化产品从社会功能来说,不仅有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5/7

  不能不考虑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不能脱离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被称为文化理念或者文化理想,它应该贯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中。我们过去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很重要,还应该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以现在垄断的电影院线大片来说,他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渗透在这些大片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以至于它的政治倾向,对人们影响很大,非常值得研究生产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具有先进文化导向的文化产品。

  2.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推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的指导原则。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更依赖于现代文明。新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居于强势地位,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具有创造力的文化才真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是要靠创新内容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层次,取决于文化产业机体中创新“基因”。当前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只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它必须与文化的艺术创造性、创新性相结合,必须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和6/7

  发展手段,必须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才能有获得更快发展并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企业作为提供方,不仅要从量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而且更要从质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有技术应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比如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晰的技术、3D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内容的不断创新或者过时陈旧的内容占据主导,就彻底丧失了文化产品本应具备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例证,现在全国掀起了动漫产业热,整个行业快速扩张,许多地方建动漫产业基地,启动了很多项目,使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但是到目前真正原创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对较少,生产出来的动漫产品在剧情、造型等方面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国外动画片的影子,原创性的元素比较缺乏。创意科技方面进展很快,但是缺乏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成了一个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新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指导原则。

  7/7

推荐访问: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发展 面临 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