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篇

发布时间:2022-11-14 2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篇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立和谐校园,打造  xx学区教育  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篇,供大家参考。

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篇

篇一: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立和谐校园,打造

  xx学区教育

  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支撑.日前,结合第三批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开展观活动的部署安排,学区党支部开展了以?如何进一步

  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目的在于

  通过调研活动,了解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

  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根底上形成进一步提升我学

  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探讨,为我学区打造高素质教师

  队伍,推动科学开展效劳.二、根本状况

  〔一〕在调研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我学区教师队伍整

  体素质比拟高,队伍构成也较合理,根本上能满足教育开展

  的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较好,师德水平较高.我学区历来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增强思想理论

  学习.借助暑期教师学习和平时的教师例会,宣传贯彻落实

  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心组织好

  党内活动和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尤其是通过开展“学习阮文

  发同志的先进事迹〞等活动,各类先进的评选,以及在党员

  教师中开展“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岗〞的主题

  实践活动,使教师经常不断地接受来自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教

  育,从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待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

  责,全学区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用心、用力、用爱〞努力践

  行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成才,让每位教师成功,办人民满

  意的学校.2、教育教学业务素质较高

  我学区教师计92人,35周岁以下38人,占39%女教

  师13人,占14%学区历来重视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积极

  豉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函授、进修学习等,促使我学区教师学

  历层次不断提升.目前我学区教师根本上都是合格学历,初

  中教师专科率以上到达了

  93.5%,全学区教师专科率以上

  80%较好地提升了我学区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我学区历

  来重视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育教

  学水平.我学区中考在生源不是较理想的情况下能长时间保

  持全县的较好领先地位,这与初中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业

  务素质是分不开的.〔二〕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

  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困难和矛盾.陇西县县委,县政府提由教育作为一项事关陇西人民福

  祉和未来开展的先导性和全区性事业,必须坚持优先开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推

  进陇西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高度,用战略的前瞻的眼光看待

  陇西教育事业的开展,要着眼打造

  “陇西强县〞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协

  调开展,优先开展,科学开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需

  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保证.目前,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少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冷淡,进取精神不强,业务水平较不适应新课改要求.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水平都不能适应教育开展的要求,这

  些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机械呆板,不够形象生动,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水平.

  2、局部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不快,个别学科(如英语)教师超工作量工作,多数教师平日忙于教学工作,较少参加

  学习进修提升培训或自我“充电〞,影响了教师队伍水平的

  进一步提升,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开展.3、教师压力较大.不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超负荷

  地工作,身心压力很大.(4)骨干教师队伍现状与学区教育实现“领先〞目标

  还有距离.各级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教育进一步开展的

  需要不相适应.三、成因分析

  1、少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乏,未能充分熟悉教师职

  业的荣耀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盲

  目攀比,心理不平衡,导致对教育工作缺乏激情,缺乏高度

  的责任心.2、局部教师思想观念较落后.我们不少教师有当个好教师思想,却很少有当“家〞的

  想法,他们除了上好课外,很少进行研究和学习,对新思想、新观念常常持疑心、观望的态度,而不是学习、思考和选择,教学缺少创新.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以及有效的治理未能完全

  到位,教学研究根本上处于较低状态.不少教师单兵作战,团队精神缺乏,没有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缺乏争取当科研

  型的骨干教师、老师的进取心,认为难度大,力不从心,而

  且没有大的突破,能代表学校拿得由于的示范课题还很少.3、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对教育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兄弟校的日

  趋剧烈的竞争,少数教师心理承受水平

  较弱.4、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影响了培训效果.四、对策探讨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

  校开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面临更加

  严峻的考验.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努力加以解决,保证我学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

  续开展.〔一〕抓师德教育,鼓励教师爱岗敬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

  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教师的

  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和开展.因此,始

  终要把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多途径、多渠

  道地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1、要提升师德水平,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标准〔XX年修订〕?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将师德教育活动

  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并纳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作风建设.通过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一危机意识和创新

  意识,充分发扬两种精神一一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认真学

  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师日常行为标准?.每

  一位教师要强化学校整体意识和工作标准意识,认真做好自

  己的每一件事,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校的肯定、同

  事的信赖、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学生的爱戴,从而提升自己

  的地位,实现学校教育环境的最优化.2、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应用电化教育,介绍交流等

  多种形式,宣传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表扬教师为了做好教

  育工作敬业奉献、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点,树立学习典范,鼓励上进.3、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爱我母校、校兴我荣、校

  衰我耻〞、“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以做“母校人〞为荣,增强教师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教师归

  属感,深入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

  教〞四项承诺活动,以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准那么,全面关

  心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开展尽心尽力.〔二〕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开展

  创立学习型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

  业化成长之路,必

  须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这也是学校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1、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掌

  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广阔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

  觉性和水平水平.应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

  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豉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升现代教育手段

  的运用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升适应素质教育和

  教育改革与开展要求的水平.2、加大教师“走生去〞教研交流学习力度.近年来,我学区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教学合作平

  台,取得很好的成效.骨干教师如教研组长、到友校参加教

  研、交流等活动,普遍反映收获不小,看到与名校骨干教师

  的差距,学到了先进理念,弥补了缺乏.但多数老师由外交

  流时机偏少,学校应充分运用教研室搭建的平台,每年都有

  方案逐步增加选派教师外由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交流研讨

  会,让教师开阔视野,吸纳新知,增强科研意识.3、增强教研力度,成立由专人负责的“教研组〞

  ,组织

  开展教研工作.如通过业务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研究课,个人反思,开展“最满意的一节课〞和优秀论文评选等,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多层次平台,实现专业开展.4、认真实施“优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

  质教师队伍.要分别利用讲授示范课、观摩课、教研、座谈

  等方式,开展了学科培训和业务辅导工作,让新教师早入门,

  早日提升教学水平,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

  建立新老教师结队帮助等操作机制,增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

  流和协作,强化传帮带,增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查与指导,实现共同提升,积极引领广阔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青年

  教师要虚心向名师、骨干教师学习,诚恳接受意见,勇于反

  思,积极探索,认真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水平.增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

  教师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骨干教师的培训、考核和治理工

  作,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骨

  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师德表率、育人模范、业务骨

  干〞的作用.骨干教师要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向名师学习,勇于改革,勤于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师,成为学科带头人.5、要豉励教师增强理论学习,夯实根底.积极开展教

  师读书学习活动,有重点地认真学习教育书,认真做好读书

  笔记,开展“读好书、学名师、做高素质教师〞的活动.还

  要更多地学习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常上网,了解教学

  信息,向同行和名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开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学历达标.支持和豉励未学历达标

  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豉励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较强

  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研究生课程.6、倡导教育研究之风,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学校应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

  兴校〞的思想,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根底,科研促

  进教研,教研促质量的原那么,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

  改革实验.应该采取鼓励举措让教师们勇于、乐于承当研究

  任务,给他们压

  担子,使他们在研究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自我.实施豉励举措,在有条件的任课教师中开展

  “三个一〞

  活动,即自选一项研究课题、写一份实验研究方案、上交一

  篇教改研究论文,对评选曲的优秀成果,在总结大会上给予

  奖励.以研究促开展,有助于使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改良、提升,逐渐从原来的墨守成规、凭经验教学的教书匠

  转变成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科研型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

  质.〔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关注教师的生活.1、局部教师有的偏颇教育言行往往反映教师的不健康

  的心理状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日

  益严重,精神压力也比拟大,因此,学校必须关注教师的精

  神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

  动,缓解教师身上的压力.2、以人为本,关心鼓励.在工作安排上,学校任人唯

  贤,用人之“长〞,发挥教师的优势,让教师们感到学校对

  他们负责任,帮助他们进步.在生活上,对教师体贴入微,对生病的教师,学校领导亲自探望,捎去大家的问候,学校

  要为教师排优解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关心、保护方能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适应新形势

  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开展观为引领,开展

  “教师素质提升年〞活动,着力提升

  xx学区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开创

  xx学区教育事业新局

  面.

篇二: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方案

  一、项目名称:

  xx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

  二、项目开始时间:

  20xx年xx月。

  三、学校青年教师状况分析:

  学校将教龄为5年及以下教师界定为青年教师,现共有青年教师30人,占到全部专任教师比例的三分之一。这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一方面因其具有的新思维、新观念而为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因其新而处于职业生涯的懵懂期。青年教师能否在业务上迅速成长,既关系其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

  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为青年教师指引发展的方向,启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把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确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精神,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创造一流的成绩,为我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双赢共进的目标。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青年教师培训有效模式。

  1、总体构思和目标:

  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的老教师经验资源,通过学校老教师的引领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通过教研方法对青年老师进行全方位培训。

  经过近两年时间,建立起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良好、业务水平高、科研能责任制力强,精干高效、并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青年师资队伍。

  2、具体目标:

  (1)教育理念现代化。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类的经典和时新的书籍,青年教师精通现代教育的理论,熟悉并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适应素质教育需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

  (2)教育技能现代化。加大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让青年教师100%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3)青年教师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通过教研方法类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每人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类课题的论文,争取60%的论文能获各级各类奖项。

  (4)学科优秀教师不断涌现。通过教学技能类培训,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着力学科优秀教师,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评选教坛新秀,3~5年的教师评选教学能手,5~10年的教师评选教学骨干,10年以上的教师评选特级教师后备人员。

  四、具体的策略和时间安排如下:

  教育科研素质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每一个教师的一种基本要求,教研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同时,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它既有助于教师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使教师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确保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而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出大学校园的青年教师,比较少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教研方法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我们计划通过本维度的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并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学校的发展,关键抓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反思自身行为、不断提升、不断

  创新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三个坚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建设队伍为根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1、实施策略。

  (1)解决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问题。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引进来、走出去”策略每学期安排专家讲座,培训周期中至少安排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活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

  (3)在各级科研评比活动中锻炼、提高科研能力。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各类科研评比活动,带动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各种科研活动中。

  2、预期的效果。

  在培训项目开展的时间段里,通过不同的活动、交流、学习,使教师的成长具备“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发展。

  所谓“长”,一是指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勇于创新,苦练教学基本功,提

  升业务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教师应具有顺合学校特色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将个人特长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所谓“宽”,一是指教师知识面要宽。一方面教师勇于和其它学科拥抱,从“点性学习”到“线性学习”,提升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要利用敏锐的触角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变化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二是指教师要有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所谓“高”,一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二是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的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3、方法与途径。

  学:打开窗子。今天的社会正朝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

  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做——迈开步子。“做”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而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的针对性和训练量,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学习状态、个性及其转化矫正的方法。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练就娴熟的教学技艺,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思:开动脑子。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朝“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

  4、时间安排。

  (1)拟订本培训组计划。(20xx年xx月前)

  (2)实施培训计划。(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篇三: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一、主要做法。近年来,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立足自身、深挖潜力、改进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某”战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某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中小学追赶超越考核评价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考评办法,提出了某类某项考核指标。及时出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统一考核档次和差距,坚持将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突出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增强了广大教师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是改革职称评审机制,保证教师职称晋升。针对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高级教师由学校予以解聘的办法,将保留的高级教师名额作为下年度职称评审的过渡性指标,用于解决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减轻了教师职称评定压力。

  三是推行教师全员竞聘,促进教师合理分流。以实施全员聘任、严格岗位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加强了教师全员竞聘长效机制建设,优化了队伍结构,盘活了师资潜力。

  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通过建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综合楼、餐厅等,北部塬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师资配置不均衡。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年以来,一些教师想方设法流入县城校园,加上因各种原因借调到行政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上班某人。新招考教师申请辞职某人,造成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此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学校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普遍招聘临时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挤占了农村学校的办公经费,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管理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有效保障。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某岁以上教师占某.某%,某岁—某岁教师占某.某%,某岁—某岁教师占某.某%,某岁以下教师占某.某%。今年年底前,全县还将退休教师某名,今后三年将退休教师某人,某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偏少,补充压力很大。因一线年轻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的教师队伍断档断层问题,势必严重影响到全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职称评定难度大。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奖励与激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拥护。但全县近年符合晋升副高级职称条件的某余人,每年仅有评审指标约某个,可评率为某.某%;

  现有符合晋升一级教师条件的某人,每年仅有指标约某个,可评率为某.某%。职称可评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教师,特别是年富力强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学科结构不配套。高中段,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短线学科人员吃紧,给实施高考改革带来很大压力;

  初中段,“所教非所学”教师占比达到某.某%,学科结构不合理引起短缺教师某名;

  小学段,农村小学大多为“两名教师包班制”,两人平均分担某门课程教学任务,课头多、任务重,较难实现学啥教啥;

  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专业教师,致使农村小学的体音美等课程流于形式。

  五是编制管理不科学。调研发现,教师队伍出现的缺编与超编相互矛盾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县农村小学班额小、教学点相对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对此,希望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研究,尽快拿出一些好的解决方法。

  六是后勤保障有待提高。某年-某年,全省实行新进教师“省考、市选、县用”机制,外地教师占我县招聘人数的某%。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安心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四、意见和建议。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按专业需求招聘教师,逐步建立长效的师资力量补充机制和后备骨干教师储备机制,解决好教师缺编及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要根据二胎政策的影响、学生数量变动、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县域内教师的动态管理,推动师资力量合理调整,实现各校园师资的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支持。目前,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段)共有临聘教师某人,分散在各农村中小学,每年约需发放工资某万,全部由各学校挤占办公经费解决,给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希望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拿出可行办法,进一步减轻临聘教师聘用压力。

  三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一是结合实际出台政策,采取加大奖励、浮动工资或在晋升职称、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等办法,鼓励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逐步形成城乡教师相互交流支援的良性机制;

  二是积极推进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开展学科观摩、课程听评、教研互动等形式,送教下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借鉴某市的“一长多校制”,采取一个县城学校的校长托管一个农村学校的办法,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四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教师职称评定指标的同时,制定符合我县教师职称评定实际的规划计划,既体现竞争择优,又调动一线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利用教育方面的闲置资源,规划设置建设一批规模相对较大、部室完善、基础设施完备、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校,通过整合现有教师及校舍资源,促使大部分农村学校小班额、特小班额多导致的教师配备不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提升。

  五要进一步做好教师后勤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取暖锅炉、空调因办公经费不足导致的闲置不用问题,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使广大教师更好立足农村、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教师周转房项目,为吸引更多高学历、骨干教师回县任教提供条件。

  这几年,得益各上级部门和社会各届的支持。我市各校的硬件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包括山老区)。绩效工资的实施,使教师的福利待遇得

  到了较大的提高。随着社会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度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也应随之加大。

  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实行了绩效重点学校的工资后,老师的绩效部分的福利差距很小,配套的分配制度并不完善,于是出现了认真负责和不认真工作绩效工资分配一个样的局面。实质上没有起到奖励先进,激发全体的作用,甚至使个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损伤。

  2、重点学校的老师,部分骨干教师热衷于搞创收,通过带寄读生和校外兼课等手段提高收入,主要精力并不在课堂教学上。这对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很是不利。

  3、中考、高考就是看分数。社会上专认分数,教师搞题海战术追求分数。学生的负担超出了承受力,教师的精力很难放在提高业务水平上,不可能去追求教学理想,学校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对策有:

  1、建议取消重点高中的提前考试,加大力度阻止各初中各种形

  式的提前招生。

  2、整治带学生和有偿家教,出台针对性和长期性的制度。

  3、上级部门加强对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

篇四: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二)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任务】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在不断实践、反思的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培养有内在发展的需要、能自觉进行自我更新、具有“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新型思维方式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师,培养有较强执行力和学科领导力的教研组长4名(40%)校级骨干12名(30%)。涌现5名(12.5%)区内知名教师,1名市级名师(2.5%),力争形成市、区、校三级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初步形成一支面向教改形势、具有先进教育思

  想、较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

  【措施】

  1、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加强学习,培养教师综合素养

  (1)组织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充分利用新基础教育的资源,组织好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主要篇目为《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等,并把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由实验教师扩展至全体骨干教师,吸收全新的教育理念,力争使教师们最大程度地转变观念,为“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创建气氛和保障。

  (2)深入领会新基础教育理论精髓,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

  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并在实践中坚持尝试用新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后的反思,重建新教学价值观、过程观。

  主要有四种学习形式:

  ·推荐学:学校向各个层面(实验教师、全体教师、教研组、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推荐理论文章。

  ·合作学:教研组活动中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讨论,交流,每学期安排1-2次教学论坛,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将《新基础学科指导纲要》作为学习重点。

  ·自悟学:学校准备好新基础教育以及教育理论书籍、刊物、文章,教师依据自身需要,至阅览室阅读,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自读自悟。

  ·交流学:学校安排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师三个层面的教学论坛,创设交流的机会,让教师畅所欲言。

  2、以优化课堂为目标,推进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新基础学科指导纲要》为指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自觉从“领悟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内涵转为日常化的实践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1)探索有效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

  ;..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有效教学探索,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课堂上教师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①讨论形成恒德小学好课标准,形成有效的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②在校本教研中进行学习设计理念下的学科新型备课方式的实践、研究,加强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两个环节保障教学的有效。

  ③吸纳已有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的成果,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重点落在三个方面:强调课前的教学设计研究,思考目标的预设与生成,设置“弹性化”方案;上课时,要提升通过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意识和能力。要承担起多种角色任务;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

  (2)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学研讨质量

  ①

  专题研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利用新基础教育的专业资源,每学期安排2-3次专题研究,各实验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开学时要确定本学期研究目标,策划好每一次的研究“专题”,安排好每一次的研究活动,在华师大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使专业资源效益最大化。

  ②

  日常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品质

  以校内的日常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阵地,借鉴专题研究的成果,由教研组自己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研究,对日常教学进行诊断,发现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合作研究、自我反思,解决问题。

  ·加强“现场指导研究”。通过专家与校领导共同参与,改进观课的策略,提高观课的能力,寻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形成“合作互动、科学有效”的观课文化。

  ·注重课堂磨练。组织好过程优化随堂课;学科专题研究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四类课堂教学研究,反思促教、磨课磨人,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要求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每学期展示或研究课不少于2次,其他教师上实践课不少于1次。教研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跨学科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听课时认真记录,做到有点评,有总评。

  ③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设计反思能力

  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学期撰写2篇教学反思、案例;结合研讨课、听课活动,提高教师评课能力;依据新基础课堂变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备课制度的改革,结合“学习设计”子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与考核。

  3、以自我更新为宗旨,促进队伍结构优化

  (1)形成教师发展性培养有效策略

  ;..

  .①规划引领策略

  各学科教研组依据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评估”,教师依据差距,设定再生目标,确定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修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组群策群力,制定学科建设三年规划。学校根据学科组、教师的需求与队伍建设的需要,结合校本培训做好学校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师徒结对,加强班主任“班级建设“以及“与家长沟通”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②分层优化策略

  把握个体

  把握学校中教师个体的培养,全面实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规划,建立《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骨干教师奖励制度》,规范区“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遴选、考核和奖励,建立“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校级骨干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形成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推荐、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校两级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沙龙,教学论坛活动,指导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选拔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成为校级、区级乃至市级“名师”。

  彰现群体

  把握好学校教师群体中的中心组和教研组两条主线,实施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教研组长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讲座学习、论坛活动、实践体验,提高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学科领导能力。以“学习型”、“合作型”团队创建为载体,以团队力量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发展,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学习型”、“合作型”团队全覆盖。

  提升全体

  把握好教师发展趋势,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培训、业务进修、组织好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师德修养、教学反思能力、科研能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学科等方面的结构日趋合理,师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队伍优化机制

  ①开发有效资源,形成保障机制

  内部资源:加强教研组建设,挖掘数学教研组的有效经验,示范提高各教研组的教研质量,通过“合作型教研组”、“学习型团队”的测评、凸现先进教研组;依托现有的骨干教师的资源,开展学科、组内带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展评、教学论坛等研训机制,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开辟舞台,创造条件。

  外部资源:充分利用“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组的强大力量和“新基础教育”专题网站的丰富信息,牵手名校和“新基础教育”联系学校共同体,实行“名教;..

  .师培养导师制”,外聘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培养,立足校内,放眼校外,促进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群体的形成。

  ②筑就成长高地

  完善激励机制

  发展性评价机制

  ·建立开放的评价制度,成立由学校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实行教师间互评制度和家长、学生参与评价的制度。

  ·实施过程性评价,把年度考核、业务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实行教研组考核、年级组考核和校考核组审核的三级考核制度。

  ·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各条线完善相关定量、定性的指标,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体现重工作过程与重工作成效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竞争性评选机制

  区、校两级骨干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骨干教师评选小组,制定各级骨干教师评选的标准、程序和要求。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先由教师本人提出书面申报,经过教师评议、组织推荐、再由学校骨干教师评选小组学校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对照评选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候选人,并进行校内公示。同时,区级骨干教师报区教育局审核评议。核定后,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与津贴。

  评优性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奖金分配方案的改革,继续实施教职员工津贴、骨干教师津贴、教育特殊津贴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各类津贴,对优秀教师及帮助学生获得进步的教师给予额外的报酬。

  ·依托新基础教育实验,培养发展教师,凸现各层级骨干教师,给与教师成就感和幸福的教育生活。

  ·用好区教育局有关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的政策,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学校的“善待教师工程”,依托区教职工津贴政策,骨干教师津贴,逐年提高待遇;充分发挥区教坛新秀、教学(教育)能手、高级指导教师津贴的作用。

  4、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形成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营造有“新基础教育”特征的评价文化,把“直面问题、反思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完善学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三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即学生学习状态评价系统、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以评价促课堂教学实践行为的变化。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第二方面:教师成长与队伍建设

  关注教师个人成长。鼓励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和个性风格的形成。积极引导教师自觉意识到自身长处和所存在的问题。把握好教师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点,形成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机制。在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不完善性,争取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长和发展,最终促进教师角色重建。

  1.构建教师学习实践与反思交流的平台

  (1)促进教师有效学习。

  一是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向每位实验教师发放一套“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丛书,有针对性学习相关文章和选读必读书目。

  二是促进实践性学习。学校有计划、有侧重安排选派实验教师到常州市区各基地学校参加研讨,在校内相互听课学习,安排上研究课。

  三是促进交流性学习。开展全校性每周三下午的“学研日”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新基础沙龙”、专题研讨、论坛等形式,进行以实践中的困惑、体验和感悟为主的思维碰撞的交流。

  (2)鼓励教师有效实践

  一是上实践课(语、数、英、班队)

  二是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教学管理,积极引导教师有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实践研究。

  (3)引导教师深入反思重建

  通过自我分析,组内研讨及与专家对话交流等方式,来研究学习和实践产生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反思与重建能力。每位教师制定“自育”计划,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方法不断进行修正,形成教师自我策划、反思与重建的意识和能力。

  2.建立教师培养发展的动力机制。

  (1)分层递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制定不同规划,让每个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成人成事,学校确定首批“新基础教育”实践老师和实验班级。制订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梯队和目标任务与措施。通过制度建设的“硬介入”,培养一批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2)重点推进。加强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的建设与培养,在实验的启始阶段尤为重要。在推进过程中重点要选好苗,选择境界高,状态好、素质优的教师重点培养。

  (3)搭好舞台。让主动积极参与新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师能充分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并且主动承担各项主要研究和实践任务。

  (4)支撑保障。学校要制订一系列制度,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来保障骨干教师有宽松环境和足够精力去研究和实践。

  ;..

  .3.营造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断提升的环境氛围。

  (1)关注与期待。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关注与重视、理解与肯定,这在教师身上更为明显突出。学校应以关注与期待的目光重视每位教师的工作与成长,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对自身的重视及期望并体验到自身在学校团队存在的地位与价值。让每一位教师愿意或希望学校得到长远的发展。

  (2)帮助与支撑。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团队的帮助与支撑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巨大。整个团队的精神、氛围、业务素养和整体力量,在提升教师个人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方面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依托团队的特有影响力,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是一个有效的选项。

  (3)鼓励与鞭策。教师自身最持续的自我发展要求与意识,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的不断理解、体验、感悟。因此,要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就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设计与策划,引导与帮助教师学习理念、感悟实践、反思重建,让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教育工作所蕴含的生动性、丰富性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和价值体现,这种满足与体验积累,将会引领教师从自我价值的体现和精神生命的满足层面投入日常的教育实践,来升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当然,外力的鞭策也是促使其持久发展的助推器。

  4.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教师的发展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把自己的成长与“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联系在一起,才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为此,学校将以自培为基础,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合一,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教师团队精神

  ①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专业性组织建设,发挥优秀教研组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牛小工作室”、师徒结对制度,发挥优秀中、老年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增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②完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制度,实验骨干教师每年开展“五个一”展示活动,即作一场专题学术讲座,上一堂示范课,评价一堂课,主持一次学术沙龙,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搭建教育教学研究舞台。

  ③鼓励教师突破行政组织关系,跨年级、跨学科组织志趣相投,专业水平相当的非正式的合作研究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完善培训制度,推进校本教研活动

  ①把每周三定为“学研日”,提升理论学习有效性,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论》,初步了解“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培养理论思维;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

  .②积极开展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校际间的学习交流。加强与其他“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沟通,构建社会互动学习平台。坚持“每月一课”“每月一新”共同研究制度。

  ③改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实践并形成以“互动生成”为课堂教学基本单位的教学过程观和新课堂教学的实践形态。通过寻找“我们的教学问题”,讲述“自己的故事”,寻找“教学的成功”、“教学的遗憾”,总结“我的做法”等途径,追求真实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3)开展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①在学校积极创建学习化组织的同时,教师要努力成为学习化的个体。创设条件,为广大青年教师架设成才平台,与华师大课题组保持积极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聘请课题组专家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参与有关培训、交流活动。

  ②教师分批进入,分层要求,以点带面,保证质量,追求实效。在专家组的专业引领下,做好科研课题选题、申报立项、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反思以及研究成果系列化的工作,包括文字、音像、图片等书面成果和实践形态的成果。争取子课题在省市及全国的科研课题立项中夺标,在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奖。

  ③建构新的教育观念系统并以此指导日常教育实践,开展不同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深化与实现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多向互动、师生交互作用、动态生成的机制与有效性研究。

  第三方面:教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日常、最为基础性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学校生活最内在、最基本的构成,因而也是传统教育思想和行为积淀最深,且已达到普遍化和习惯化状态的部分。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性之强,都使课堂教学改革步履维艰。我校是“新基础教育”研究队伍中的一名新兵,进行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建是进行日常教育实践变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新人培养、实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的变化的唯一途径,当然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课堂教学的理论重建

  一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本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就是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从而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

  .二是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立足于“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

  2.课堂教学的实践重建

  以“语、数、英、班队”四个学科为主要研究学科,努力降低课堂教学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迈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三步。

  第一步:课堂教学的“五还”。一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二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三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四还学生主动

  学习的“提问权”,五还学生主动

  “评议权”。

  第二步: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一台阶,达到“多向互动”。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设计中有“结构”:一是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持新教学过程;二是在上课时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提升教师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意识与能力;三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四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第三步:改革行为逐渐走向日常化和系统化。理解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新结构,对“分析单位”及其课堂教学过程整体逻辑,结合具体学科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整体、重建课堂教学方面的自觉意识与能力。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的研究,开展学科范围内不同年级的“类典型案例”的系列建设。

  ;..

  .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基础教育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它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①教育观念滞后;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③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④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窄、旧”的现象;⑤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并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及选拔的功能;⑥课程管理强调了“大一统”的形式,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化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

  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

  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推荐访问:校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外 队伍建设 教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