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苏共失败的启示9篇

发布时间:2022-11-13 17:15:04 来源:网友投稿

苏共失败的启示9篇苏共失败的启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共失败的启示9篇,供大家参考。

苏共失败的启示9篇

篇一:苏共失败的启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轰塌,这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事件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地显现。在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解体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对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历史贡献

  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指的是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等。由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不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人们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称之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保证了苏联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使‘近似中世纪的国家’的野蛮俄国。沿着这条道路一步步地向着现代化迈进。二是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是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在党的建设中,在领导党和国家的实践中,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中,列宁的遗训被忘记并遭到了破坏;藐视革命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教条化,党的领导干部丧失了政治活动家的素质。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被歪曲,党内关系的整个体系扭曲变形。普通党员慢慢变成了只会机械地完成上级指示的配角。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党的上层逐渐摆脱党员群众的监督。结果,十月革命后出现的那种革命热情消退了,党的同志关系涣散了,消极散漫、虚伪和双重道德的风气在党内大肆盛行。党内生活、选拔新人入党等组织得过于死且官僚主义化。

  国家生活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护法机构均在党和社会的监督之外,这导致社会主义法制在一定阶段上发生重大扭曲,出现了没有根据的镇压。这使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威信遭受最严重的打击。

  (二).轻视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毫无根据地进行镇压,这一切导致的后果是,斯大林(他虽然是个自相矛盾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是杰出的)去世后,苏共领导人中就没有出现过思维敏锐、政治嗅觉灵敏、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政治立场鲜明、1

  阶级方法彻底、具有理论概括和作出重大政治结论能力的活动家。

  苏共中央的理论战线也变得僵化、呆板,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墨守陈规者的大杂烩,这里面有教条主义者、书呆子、老学究和无原则的见风使舵者。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越来越失去在行动上和政治上切实应对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变化的能力,推动了适时地迎接当今风云变化时代的挑战并制定相应政策的能力。

  其结果是,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将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用来为社会进步服务,不能及时实现从社会经济的行政命令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阶段的极端条件下、在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年代是有效的)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考虑到使用集约方法发展经济并全面实现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必要性的体制过渡。

  (三).没有从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出发,通过解决苏联社会产生并日益激化的矛盾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使50—70年代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而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客观上又导致了社会主义基础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复辟、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解体。

  与此同时,苏联的经济发展越业越慢。大量的国家财富通过所谓的合作社、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合法地流入中间商的腰包。人为地制造了日用必需品和食品的短缺。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一切使人民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厌恶情绪,使他们反对共产党。

  对苏联社会状况、首先是社会单一性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极为简单的、盲目乐观的,高估了社会的团结和统一。没有考虑到国内有不少人并不接受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敌视共产党,期待着有一日为1917年的失败进行报复。异己思想受到禁止,反对派情绪受到压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越积越多。

  (四).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实不懂得也不想懂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超越尚未完成的新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而仓促前进。人为地强制推行民族融合。苏维埃国家的联盟原则的变形,急欲将联盟国家变为单一制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的做法,助长了民族情绪,激发了离心倾向,这些被当时各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反社会主义势力、社会沙文主义势力所利用。

  三、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

  苏联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得到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个深刻教训。我们党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第二,始终将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发展首要问题,紧紧围绕民众的利益需求进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绷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健全领导体制。第二,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创建优良党风,不断完善党群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鱼溅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

  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隋美酮洋众疾苦,多为群众很能够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永不蜕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从苏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逆转时开始的,受到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受论的支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其内容许多都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取得了—定的成绩,可以看到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延续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

  参考文献:

  [1]昊仁彰.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30.

  [2]姜长斌,左风荣.应该科学地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科学社会主,2007.

  [3]陆南泉,姜长成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咖·C·列昂诺娃.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外理论动态,2007.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

  京:人民出版社,[6]周新城.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66—70.

  [7]俞良早.“稳定”的取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6).

  [8]吴恩远.正确评价苏联模式[J].理论前沿,2007(19).

  [9]张有军,赵常伟.苏联模式的衰落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4):49—52.

  [10]

  苏

  纪.国外学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J].高校党校教育,2000,(4):29-31.[11]

  王亚军.从联盟到独联——一个帝国的衰亡[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2]

  李明三,杨

  煌.苏联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兴亡[J].当代社会思潮,2001,(3):46-52.[13]蒋传东,

  叶绍灿。沉痛的代价历史的警示_从苏联解体看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

  [14]格奥尔吉

  ·克留奇科夫

  著

  邢艳琦

  李京洲

  曲延明

  译.

  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若干教训.国外理论动态

  2003年第2期

篇二:苏共失败的启示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1

  我们这次的党组织生活是观看影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看后我不仅有感而发,希望和各位分享一下。

  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画面,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4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顷刻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给每一位共产党员强烈的心灵震憾和启迪。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应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对于苏联共产党跨台这一事件来说,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供的教训却是极深刻的。这是因为,苏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国家,是由列宁亲手创建的政党,为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苏联共产党掌握政权70年,不同于东欧的一些国家,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不存在致命的反对势力,苏联不是被反对势力或战争推翻的政权,而是不战而败,是和平演变,是党的戈尔巴乔夫亲自宣布解散了苏共。是什么原因让苏共落到如此地步呢归纳起来,应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联共产党没有跨越腐败的陷阱,是自己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苏联共产党是自己亲手把自己埋葬了。我们党要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失败教训时,曾说过一段极精辟的话:当你问到反革命成功的原因时,你却到处听到一种现成的回答:因为这个先生或那个公民

  出卖了人民。从具体情况来看,这种回答也许正确,也许错误,但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甚至不能说明,人民怎么会让别人出卖自己。

  显然,这些原因不应该从一些领袖的偶然的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寻找,而应该从每个经历了动荡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如果一个政党的全部本钱,只是知道某某公民不可靠这一件事,那么它的前途就太可悲了。问题出在少数领导人身上,深层原因,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中去寻找。

  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观看此类影片的目的在于为更好做好组织的思想建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历史经验来鞭策新中国的党员队伍,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2通过观看《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感到,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总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

  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也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列宁,其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

  二、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把马克思教条化了,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苏共改革的路子没有走对,出了问题。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社会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才有力量打败希特勒。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经济上真正出问题是后来。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苏共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片中谈到,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到拥有近2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苏的建设没有搞好,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党员失去了先进性,丧失了共产理想和社会信念,迷失了前进方向,入党不是为共产理想和社会事业奋斗,而是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取个人好处。

  五、苏共没有把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使领导权落入反苏亲美分子手中。苏共没有解决好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问题,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党的核心领导层出了问题,苏共高层中的背叛行为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起了恶劣的作用。由于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在苏共内部进行收买活动,也由于党的领导层中一些人逐步发生蜕变,他们有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阳奉阴违,拉帮结派,有的是利用职权追求并攫取了既得利益,有的是被西方敌对势力收买。在苏联剧变后,这些人中有的变成了新权贵,有的成了大富翁,还有的成了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一上台就禁共、杀共,其所作所为证明他们是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五年了。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坚定共产信念和坚持社会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必须始终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强学习,提高理论功底。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努力做到: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经济,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作为一名统计战线上的青年党员,在各种考验面前必须自重、自警、自励、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的侵蚀。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正确对待顺利与困难、成功与挫折、赞扬与批评,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创新,自觉奉献。

  三、端正思想态度,增强党员意识。端正思想态度,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穿始终,并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向,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先锋,业务上的尖子,努力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篇三:苏共失败的启示

  苏共亡党亡国启示

  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上方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标志着苏联走完传奇但曲折的69年。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叹又惋惜的历史事件: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之后又以五年计划迅速跃居欧洲工业强国,当德国法西斯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最终同盟国一道将法西斯政府送入坟墓,冷战之后集中先进技术和实力成为与美国抗衡的“一极”主导冷战秩序,在经历阿富汗战争之殇后终因内忧外患土崩瓦解。从崛起到陨落,苏共执政苏联的社会矛盾与国际政治环境的角逐最终引导苏联走向灭亡。

  苏联解体看似是一夜之间发生,其实质是国内社会矛盾由产生到激化以及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在苏共领导层在苏联解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联的瓦解可以主要归结以下主要因素。

  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直饱受当代学者争议。有人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这种结论过于片面,舆论和意识形态本身不与政府的集权划等号。苏联模式的弊端是领导不能立足于苏联的情况引导发展经济,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干涉国家经济。

  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在一定时期起到稳定国家应对突发时间的作用。但在和平时期造成资源浪费,结构畸形,机构冗余的弊端。生产力没有有效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社会矛盾必然产生。当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必然对政府产生抵触情绪。社会建设方面,基层民主以及相应制度建设落后,为苏共领导层特权阶级为私利攫取国家利益提供可乘之机。

  苏共自身建设薄弱也是重要原因。苏共忽视党的建设,特别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后大兴特权享受,党内盛行“裙带关系”——官僚主义。苏共领导层逐渐与人民脱离。以至于到后来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更是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苏共最终被人民抛弃。

  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苏共也是采用简单的“一刀切”。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已经消灭了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在对待不同民族时,苏联领导层没有坚持平等、共同繁荣、相互尊重的方针,苏联错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于是苏联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民族纠纷,加深了民族关系危机,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民族分裂运动愈加猖獗,并且苏联的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裂提供了合法依据。以至于后俄罗斯与车臣在后来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西方常年的渗透与颠覆活动也为苏联的解体买下祸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所谓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政客,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同时苏联对人民宣传资本主义的美好未来,是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执政产生了怀疑。这内外矛盾在戈尔巴乔夫等人领导的所谓的“苏联改革”将苏联推向的灭亡。

  苏联的解体令人惋惜,但却结果是一系列矛盾积累的必然。苏共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又是主导的,决定性的。苏共的亡党亡国是中国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借鉴和教训。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不可否认中国在一系列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改革开放中仍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甚至有苏共的影子:官员腐败,政府低效,产业结构问题,环境污染,法律制度建设落后,非理性的社会言论,社会贫富。倘若在经济建设中如果忽视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待到无法挽回的时候,也许苏联的昨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因此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实现:国家统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促进民族团结

  ;健全社会民主义法制和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设,坚持群众路线;既要处理好国际关系,又要警惕和平演变。只有做到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才能完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422010831彭立宇

篇四:苏共失败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联亡党亡国给我们的启示

  自觉维护领袖权威,公正评价领袖功过。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加强党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

  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

  苏联解体概述

  1985年3月由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变革要求把作为年轻一代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推上了改革的舞台。

  之后,苏共逐渐分裂成三大派: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传统派”主张在苏共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基本原理,逐步推进苏联的改革。“激进派”则不相信共产主义,打着“反腐败”旗号吸引群众的支持。这两派尖锐对立,“中间派”则在它们之间摇摆。

  1988年6月,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举行,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方案,决定进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公开竞选,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建立拥有实际权力的最高苏维埃。政治改革的取向及其步骤在党的核心领导层中引起了分歧和争论,形成了以叶利钦为首的主张政治多元化的“激进派”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主张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的“传统派”的斗争。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是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当年2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宣布共产党“放弃政治垄断地位”,从而为实行多党制开了绿灯。3月举行的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等决议,取消原宪法中规定苏共领导地位的第六条,将苏共的作用改为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一样,“通过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1991年4月23日,戈尔巴乔夫绕过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晤,发表《“9+1”声明》,提出要尽快签订新的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更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取消“社会主义”字样。这一条约从法律上破坏了苏联的统一,改变了其社会主义性质。当年8月20日,是新联盟条约签署的日子。8月19日凌晨,“传统派”为挽救苏联、阻止“激进派”上台,决定放手一搏。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通过电台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根据苏联宪法的有关条款,由他代行总统职权。接着,他和总理帕夫洛夫等联名发表《苏联领导声明》,宣布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随后,苏联军队进入莫斯科市中心,装甲车和坦克占据了国家重要机关、城市广场及交通要道。然而,他们并未对叶利钦等人采取强制措施。相反,其内部此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激进派”在短暂的惊慌之后,稳住了阵脚,开始发起反攻。叶利钦先是代替在外地休假的戈尔巴乔夫颁布总统令,宣布由俄罗斯政府接掌苏联军队的指挥权。之后,他又向俄罗斯民众发表讲话,在俄罗斯全境掀起反对“传统派”的浪潮。叶利钦当天在莫斯科宣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及其发布的一切命令都是非法的,俄罗斯共和国领导人、列宁格勒苏维埃领导人和莫斯科市市长先后发表声明支持叶利钦。俄罗斯一些地方宣布罢工。两种政治势力之间形成了严重对峙的局面。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在此情形下,亚纳耶夫等人被迫宣布撤销紧急状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挽救苏联的行动最终遭到失败。这就是震惊世界的“8·19”事件。“8·19”事件后,“激进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共浪潮。

  1991年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受邀会见俄联邦议员。会上,叶利钦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说:“苏共和俄共参加了‘政变’,所以,我现在签署俄联邦总统令,暂停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领土上的活动。”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的苏共中央办公大楼被查封。第二天,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11月5日,叶利钦再次发布命令,宣布完全禁止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境内的活动。至此,建党93年、执政74年、有着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垮台了。8·19事件平息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继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在“八·一九”前宣告独立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8月21日和22日也宣告独立。尤其是8月24日乌克兰宣告独立引起了其他共和国的连锁反应,短短一个月内,又有7个共和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相继宣告独立(土库曼和哈萨克分别于10月和12月宣告独立)。截止到9月底,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已达到12个。

  经验和教训

  1.

  自觉维护领袖权威,公正评价领袖功过。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一再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和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最为典型,1939年3月,他在苏共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1954年他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颂德的社论。

  他经常肉麻地说斯大林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伟大的常胜将军”,“自己生身的父母”。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

  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个领袖

  领袖是一面旗帜,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斯大林尽管犯过许多错误,但不能否认,斯大林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支援了世界革命。全盘否定斯大林就是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否定世界革命。不论是他的正确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事后近三十年,苏共又从来没有对斯大林作出全面科学、实事求是的评价,致使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一直在苏共和国内占居主导地位,降低了党的领袖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致使苏联解体。

  因此,任何国家必须尊敬他们的领袖,承认他们的威信(尊重领袖,承认领袖),党的领袖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当然,也不能搞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对领袖人物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且着重分析所犯错误的原因、产生错误的环境,从党的历史、党内的制度以及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仔细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吸取的教训,这才是成熟党的标志。

  2.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却投有根据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术革命兴起的新形势,进行理论上的刨新,使党的理论停滞不前,甚至提出了“20年建成共产主义”这样盲目而不切实际的理论。勃列日涅夫虽有所修补,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哓夫路线。到戈尔巴乔夫则走向极端,他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

  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在实践中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在苏共失败的过程中,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舆论甚嚣尘上,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小说、戏剧、电影等各种文艺团队,都加入了反苏大合唱的乐队。乐队的总导演就是戈尔巴乔夫。一时间,社会主义、斯大林、列宁被说得一无是处,资本主义成了人间天堂。对于拥护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力量,极力打压。结果就是党内思想严重混乱,人民失去共同理想。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上不打自招: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面对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现状,他说:“我生活的目的已经达到”。

  对我国的启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①,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②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③

  3.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苏共党组织建设很薄弱,这也是苏共失败的主要原因。党员腐败、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党内建设的组织力量。党的思想教育长期无人过问。党的组织生活涣散,丢掉了批评自我批评。许多党员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前进方向,相当多的人入党不是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而是为了自己在仕途上、物质上捞取好处,同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更有许多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到利益。这样的党,是无法引领这个“超级大国”的,尤其是非常复杂的大国。

  启示: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持党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审核,保持党的纯洁性。

  我们应该把共产党建设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才不会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葆共产党的青春活力,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共产党才能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胜利进行,共产主义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4.

  加强党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参加劳动,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联共(布)党史中专门讲了安泰与大地母亲的故事,深刻阐述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记载,仅在1922年10月2日至12月16日,就亲自接待125人次。

  斯大林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他去世后清点其物品时,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斯大林的后期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胡干蛮干,不仅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而且搞工业党、农业党,盲目开垦“处女地”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勃列日涅夫继承赫鲁晓夫衣钵,党风进一步败坏,他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在其执政期间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种勋章,在他死后的送葬行列中,为他抬各种勋章、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他还要与列宁并列,1977年的十月革命节游行中出现了与列宁像同样大小的勃列日涅夫画像。他有一次到阿塞拜疆访问,该共和国共产党第一书记阿利耶夫送给他一座用纯金制作的、价值连城的半身像。而阿利耶夫很快被调到莫斯科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成为政治局委员。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莫斯科的特供商店就达100多处,在这里各种进口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供高级干部享用,严重地脱离了群众。有些高干的子女也仰仗亲属的权威,为非作歹,贪污受贿,走私贩私。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改革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变质。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国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来苏共的干部。

  启示:加强党内建设,反腐倡廉规范党员作风,加强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设,增加凝聚力走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群众是执政的基础,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主要目标,人民才会信任执政党,才会为执政党服务。

  5.

  坚持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

  “黑暗”的苏联官场。自斯大林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现象,甚至使一些干部受到不白之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任人唯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敢于讲真话的人受到打击迫害。因此党内低级庸俗之风盛行。党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德才原则,被任人唯亲所取代,培植亲信、拉帮结派成为合法。

  戈尔巴乔夫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短短几年内,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委的书记被更换了92.5%。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因此,俄共的许多同志认为,苏共没有解决好领导层的新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交替,党的核心领导层出了问题,这是苏共失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严格遵循党的干部路线,根本准则。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党的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的具体体现。

  任人唯贤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将“贤”细化为德才标准,还需要结合时代、任务和岗位进一步细化指标,干部路线归根到底必须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

  1979年苏联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7.6%,为各少数民族设立的加盟共和国、自制共和国、边疆区、自治区等约占苏联领土的44.8%以上。苏联的民族问题是导致苏联最终集体的中央原因之一。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集中营式的生活

  4、以武力胁迫波罗的海三共和国加入苏联,埋下了民族分离的火种

  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的要求,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五:苏共失败的启示

  苏共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一、原因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的长期积累,是苏共衰败的历史原因

  1936年,用苏联宪法的形式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确立下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联合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对奠定反法谣斯战争的胜利的精神和物质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所隐含的缺陷,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迸一步暴露出来,这对苏共本身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改革的失误是导致苏共衰败、丧失执政地位的直接原因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苏联模式的积弊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失误,诱发了苏联社会潜伏的种种矛盾,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的危机,最终导致苏联丧失执政地位和苏联的解体,则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现实、直接原因。

  3.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共衰败的外部原因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内因。但是,外因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西方对苏联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以及东欧剧变对苏联的冲击是苏联丧失执政地位的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战略,是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经济、科技、军事优势为后盾,扩大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接触和交流,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演变,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剧变是苏共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只注重两种制度和平相处的一面,而不抓阶级斗争,最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加速和平演变的结果。

  4.苏共自身的蜕化变质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执政党——苏共蜕化变质、理论僵化、政治堕落,从本质上讲,苏共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目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造成社会生产力严重落后于当代发展水平所致。这一切都反映在苏联背离时代潮流、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保守落后的社会体制甚至对外战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苏联的对外战略成了左右国内发展战略的杠杆,严重地危害了苏联的国家利益。用“三个代表”思想衡量苏共丧失政权和垮台的原因,则是以严重畸型化的落后经济取代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以僵化的教条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代了代表苏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官僚特权阶层的利益取代了代表苏联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实,最终导致苏共自身垮台、苏联解体的恶果。苏联成为社会

  主义运动史上的反面教材,绝不是偶然的。

  二、教训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

  4.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篇六:苏共失败的启示

  苏联亡党亡国的综合原因,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有经济原因、民族政治原因;有外因、更有内因。

  1.苏联模式带来的的弊端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

  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而政治不民主,学术言论不自由进一步导致人民对苏联共产党失望。

  2.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苏联的解体,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在实行民主化时,他极端急躁,从权威的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从极端集中化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过渡。意识形态也是苏联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任何大的改革都要意识形态基础,这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弱点,虽然他提出过"新思维"的口号,但是却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新思维。

  3.苏共薄弱的党组织建设

  这也是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更是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

  4.

  错误估计民族关系发展状况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苏联对实现社会主义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前景过于乐观。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已经消灭了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实际上苏联民族众多,民族关系更是复杂。苏联错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于是苏联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民族纠纷,加深了民族关系危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民族分裂运动愈加猖獗,并且苏联的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裂提供了合法依据。

  5.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1.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联盟前途举行全民公决,全苏1.86亿选民中80%以上参加了投票,投票者赞成保留苏联的占76.4%。毫无疑义,苏联解体是违背苏联大多数人民意愿的。苏联解体破坏了统一的经济空间。解体后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短时间不能消除的。任何分裂行为都是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苏联解体给世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就是: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且一切是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在贫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其他方面的优点也难以发挥。只有社会主义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苏联后期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3.吸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正确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任何经济发展方式或者部分社会发展方式没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分,只有是否利于本国国情之分。苏联过度中央集权导致人民没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过度的舆论约束使人民缺乏表达想法的机会,所以经济社会的发展缺少吸引人民的亮点,且明显的固定模式化。

  4.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有其客观的规律,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到国家和阶级消亡之后民族才能消亡,只要有不同民族的存在,就会不断出现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而且,民族矛盾和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与社会发展中其他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致使民族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正确认识本国实际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关系发展状况,这不仅对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必须遵循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民族矛盾和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决策,运用民主和法律手段,正确引导和妥善解决民族关系问题。

  5.健全社会民主义法制

  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不正常,由此导致的官僚主义和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党政关系上以党代政,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所有这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西方搞和平演变的反动势力正是看中了这一弱点,集中在"民主"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利用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煽风点火,把"和平演变"称为推行"民主化"。因此,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这个教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加强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设,增加凝聚力,走群众路线

  苏联、东欧剧变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关键时刻,执政的共产党内部发生了分裂,党自己改换旗帜,拱手交出政权。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可见,只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把党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7.处理好国际关系,又要警惕和平演变

  在对外政策方面,既然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外交政策的目标就是为国内建设服务、为国内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应该始终坚持和平外交的原则。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国际敌对势力的颠复破坏,特别是利用民族问题作为干扰经济建设、分裂国家的潜入口。

  总之,苏联解体有着深深的必然性,令人反思。它的解体是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低谷,但是也标志着会有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时期的到来。

篇七:苏共失败的启示

  从苏共亡党谈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

  前苏联这个有着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苏联共产党,一个曾经有着2000万名党员、88年建党史

  、74年执政史的老党大党,转瞬之间红旗落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厄运,归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前苏联和我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两党两国之间关系源远流长,苏共亡党教训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一、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纯洁性,保证执政党建设的先进性苏共亡党最关键的原因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斯大林,其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捍卫和发展的马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无产阶级专政。1961年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在党的纲领中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马列主义的核心理论,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戈尔巴乔夫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极力宣扬“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等所谓“新思维”,打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旗号。其实质就是拿西方资本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他强调要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要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致使各种反共组织趁机建立并发展壮大,它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了促使苏共下台的推动力量。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对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进行了一次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结果只有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而认为应当实

  行资本主义的占到76.7%。错误的思想理论导致了错误的行动,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思想理论建设是一个政党的的行动指南,是政党的根本建设。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就必然引发政策失误,全党涣散,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社会动荡。[2]指导思想的纯洁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而先进性是纯洁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归宿。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性,要求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不动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性,才能保证执政党建设的先进性,使我们的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二、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纯洁性,保证执政党牢固的执政根基列宁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背弃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是苏共亡党的又一关键原因。赫鲁晓夫当政后,官僚主义习气在苏共党内日益蔓延,不务实事、阿谀奉承的庸俗之风抬头;他听不进群众的声音,独断专行,鲁莽决策。勃列日涅夫则非常喜欢听别人的阿谀奉承,他对表面的荣誉和奖赏的喜好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戈尔巴乔夫的领导风格也是严重脱离实际,他的领导方式是“以说话开始,以说话结束”,致使改革初期的大量决议被束之高阁。他脱离人民群众,听不到或者是根本不听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他抛开了集体领导,完全凭主观决策。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中承认:“我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时,我拥有的权力可以和专制帝王相媲美。”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沉痛地反思

  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这是造成苏共党内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的2年内,全国有290多万共产党员声明退党,留在党内的党员也大都对党失去了信任。苏共垮台前夕,曾有机

  构在人民中作过“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却占85%。

  苏联共产党背叛了人民,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终究也背弃了苏共。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纯洁性,就能保证党的执政根基永远牢固。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曾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之一,而在执政之后,党面临的脱离群众的风险越来越大,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纯洁性,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历史前进,这是保证党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自己工作优劣的标准。坚决根除党员干部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为我党提供强大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三、保持党的组织建设的纯洁性,保证执政党强大的凝聚力苏共组织路线的畸形,使党的干部队伍失去了先进性和战斗力,成为宗派主义盛行和消极腐败的根源。从斯大林后期一直持续到苏共灭亡,干部路线抛弃民主集中制,干部的选拔掌握在极少数人手

  中,德才原则被任人唯亲所取代,致使党内培植亲信、拉帮结派风气盛行。赫鲁晓夫能够上台,是与他对斯大林的阿谀奉承密不可分。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对他极为忠诚

  的“第涅伯彼德罗夫斯克帮”权重一时,地位显赫。就连他的私人飞机驾驶员,也被火箭式地提升为民航部长,后又成为中央委员和苏联空军主帅。[5]戈尔巴乔夫当政时,任人唯亲,搞干部队伍大换班,尤其是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干部撤换下来,把支持

  他搞全盘西化的干部提拔上去。他上任不久就新增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

  8人,撤职2人,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近100名州委书记。苏共干部路线的严重错误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威信,严重伤害了广大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到戈尔巴乔夫当政后期,苏共基层

  组织极为软弱涣散,甚至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而且相当多的人入党不是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而是想方设法为自己在仕途上投机钻营、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尤为恶劣的是,勃列日涅夫的干部路线使苏共内逐渐形成了特权阶层。这个阶层掌握着苏联党政军以及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干部的任命权,他们大多贪污腐败、卖官鬻爵。这种“特权等级模式”,不但严重败坏苏共和社会主义的声誉,而且大大加深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消解了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信任和支持,从根基上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保持党的组织建设的纯洁性,就能保证执政党强大的凝聚力。干部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执政党的“形象代言人”。干部队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党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组织路线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保持党的组织建设的纯洁性,首先要严把入口关,把真正热爱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坚决避免“带病入党”。其次,培养、任用和提拔党的干部,必须严格把关。坚持按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政治上过硬、群众拥护、踏实做事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保持党对人民群众的的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保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落实,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

  四、保持党的政治纯洁性,保证执政党坚定的革命性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是苏联亡党亡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宣扬的“公开性”,引发了苏联的“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这种所谓“重新评价”,使苏共丧失基本的政治立场,也使苏共在苏联社会日益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

  在政治上的另一个严重失误,是苏共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形势的错误判断,抛弃政党的阶级性。赫鲁晓夫提出了“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在党的纲领中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其实质是要调和阶级矛盾,否认共产党的阶级性,失去了对资本主义复辟应有的警惕性。戈尔巴乔夫宣称:“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强调“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他在二十八大上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

  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这些主张抹煞了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还存在着严峻斗争的事实,导致苏共对当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攻击缺乏足够的和清醒的认识。

  当西方国家大举向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向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利用“人权”问题干涉苏联内政、支持苏联反共势力、破坏苏联民族关系以制造社会动乱时,苏共一步步退让,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战略一步步得逞,使苏联内外交困,最终导致苏联党亡政息的可悲结局。保持政治的纯洁性,就能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政治纯洁是党的纯洁性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党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完成领导和执政使命的政治前提。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党的政治的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独特而典型的形式。党员干

  部保持政治上的纯洁性,就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有科学的政治观点,有高度自觉的政治纪律,有高超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了政治纯洁性,党就能始终发挥两个先锋队的作用,永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侵蚀,从容化解西方资本主义的西化和分化图谋,使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革命本色永远不改变。

  五、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保证执政党的肌体永远健康苏共干部的极端腐败和相关监督职能的严重缺失,是加速其灭亡的重要因素。列宁在世时,曾建立中央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但斯大林当政后,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地方监察委员会逐渐丧失

  了监督的职权。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僚特权阶层的腐败非常严重,由腐败“个案”大量发展为“窝案”;由级别较低官员发展到部长、州委书记、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甚至勃列日涅夫家庭成员。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这个官僚特权阶层趁着改革之风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为使自己的腐败所得合法化,积极追求社会制度的改变。因此,在苏联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原本高唱共产主义赞歌的人,毫不犹豫地撕下了面具,全力推动苏联向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前进。正是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革了苏联共产党的命。[6]美国学者弗兰克·奇福德讲:“

  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在历史上,前苏联民众也曾向苏共中央反映腐败问题,比如从1980年至1983年这短短4年时间里,苏共中央收到来自乌兹别克的反腐信件,就有几万封。但查实结果者极少,而写信者遭打击报复。苏共的特权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上的损失,而且加剧了社会分化,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造成了人民群众与苏共之间巨大的心理和社会鸿沟,甚至仇恨。叶利钦在《

  我的自述》中说:“当人们了解到这令人愤怒的社会不公,并看到党的领袖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制止党的高层人物对财富的这种不知羞耻的掠夺,就会失去最后一丁点儿的信任

  。”所以当苏共宣布解散时,民众的反应是冷漠的,甚至党的领导人成为社会嘲讽和唾弃的对象。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才能保证执政党的肌体永远健康。党员、干部是党执掌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是党性和宗旨的体现者。《官箴》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肌体的健康与活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教育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加强私德、公德修养,加强反腐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监督,尤其是对第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强化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依纪依法严肃查办腐败案件,有力震慑腐败分子;健全及时揭露腐败的机制,畅通反腐信息渠道,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我们党已经执政60多年,经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重考验,冲破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执政党建设带来诸多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一些领导干部

  弄虚作假,脱离实际,个人主义突出,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政府部门与民争利严重,群体事件频发多发等等。总结当年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曾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历史,能够激发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激励起事业心与责任感,从而增强我们奋发图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篇八:苏共失败的启示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我们这次的党组织生活是观看影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看后我不仅有感而发,希望和各位分享一下。

  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画面,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4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顷刻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给每一位共产党员强烈的心灵震憾和启迪。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应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对于苏联共产党跨台这一事件来说,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供的教训却是极深刻的。这是因为,苏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列宁亲手创建的政党,为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苏联共产党掌握政权70年,不同于东欧的一些国家,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不存在致命的反对势力,苏联不是被反对势力或战争推翻的政权,而是不战而败,是和平演变,是党的戈尔巴乔夫亲自宣布解散了苏共。是什么原因让苏共落到如此地步呢归纳起来,应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联共产党没有跨越腐败的陷阱,是自己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苏联共产党是自己亲手把自己埋葬了。我们党要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失败教训时,曾说过一段极精辟的话:当你问到反革命成功的原因时,你却到处听到一种现成的回答:因为这个先生或那个公民

  出卖了人民。从具体情况来看,这种回答也许正确,也许错误,但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甚至不能说明,人民怎么会让别人出卖自己。

  显然,这些原因不应该从一些领袖的偶然的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寻找,而应该从每个经历了动荡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如果一个政党的

  /5

  全部本钱,只是知道某某公民不可靠这一件事,那么它的前途就太可悲了。问题出在少数领导人身上,深层原因,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中去寻找。

  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观看此类影片的目的在于为更好做好组织的思想建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历史经验来鞭策新中国的党员队伍,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2

  通过观看《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感到,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总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

  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也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列宁主义,其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

  二、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5

  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苏共改革的路子没有走对,出了问题。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才有力量打败希特勒。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经济上真正出问题是后来。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苏共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片中谈到,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到拥有近2022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苏**的建设没有搞好,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党员失去了先进性,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前进方向,入党不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而是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取个人好处。

  五、苏共没有把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使领导权落入反苏亲美分子手中。苏共没有解决好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问题,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党的核心领导层出了问题,苏共高层中的背叛行为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起了恶劣

  /5

  的作用。由于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在苏共内部进行收买活动,也由于党的领导层中一些人逐步发生蜕变,他们有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阳奉阴违,拉帮结派,有的是利用职权追求并攫取了既得利益,有的是被西方敌对势力收买。在苏联剧变后,这些人中有的变成了新权贵,有的成了大富翁,还有的成了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一上台就禁共、杀共,其所作所为证明他们是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五年了。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必须始终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强学习,提高理论功底。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努力做到: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经济,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作为一名统计战线上的青年党员,在各种考验面前必须自重、自警、自励、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的侵蚀。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正确对待顺利与困难、成功与挫折、赞扬与批评,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创新,自觉奉献。

  三、端正思想态度,增强党员意识。端正思想态度,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穿始终,并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向,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

  /5

  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先锋,业务上的尖子,努力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5

篇九:苏共失败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引言: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

  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

  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近两年的经济危机,也正是美国金融市场缺乏国家监管、干预而爆发问题的结果;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干预金融市场、直接参与通用公司的运作。

  2.政权的统一、思想的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高昂建设热情

  苏共经过艰苦残酷的斗争,肃清了国内的反动势力,也镇压了所有的反对者。虽然我个人认为血腥的镇压远远超过了实际的政治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镇压之后在苏联国内苏共的统治能力大大加强、思想高度统一,在社会主义理想的指引下,工人阶级凝聚在一起,爆发出了空前的建设热情。采煤工斯达汉洛夫作为一面旗帜被高调宣传之后,苏联工人阶级更是热情高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竟提高了82%。他们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之高,令前去考察取经的欧美人士惊异。

  思想的统一,往往能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理想的指引下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苏共的政治政策,使苏联工人团结起来,用极大的热情参与这个新生国家的建设。这一点在我国也得到了验证。铁人王进喜就是一面为建设国家而不惧一切、不惜一切的旗帜。

  3.领导阶层革命意志坚定、发展目标明确

  苏联初期,因为战争的创伤加上自然灾害,国内经济极为困难。1918年出现了粮食危机,但是有权调拨千万吨粮食的人民委员瞿鲁巴,竟在一次会议上饿得昏倒了。从中可以看到列宁时期的苏共干部革命意志坚定,没有丝毫的特权。这是苏共可以在艰苦条件下依旧得到工人阶级拥护支持的重要原因。而且坚定的革命意志使苏共干部集中精力于国家的建设,没有想过花时间去享受特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让各种政策都得到了充分的执行,朝着预定目标步步前进。可以说,苏联的快速发展,部分源于革命意志坚定的苏共干部党员的无私奉献。

  建国初期苏共领导人认识到,虽然击退了欧洲国家联军的武装干涉,但苏俄落后的工业不足以完全地保卫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都将工业作为重点去发展,努力赶上欧美工业化国家的步伐。这无疑为苏联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一方向在后来变得不再正确,但在立国之初是必要且迫切的。根据形势选择正确的方向,是每一个国家不被淘汰都必须做好的,尤其是新生的国家和落后的国家。当今,虽然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但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做好自己的选择,朝着对自己民族有利的目标坚定前进。

  二、苏联解体的教训

  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

  一、苏联自斯大林时期就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教条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实践。苏联强调经济的片面发展,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过于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意识形态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对外关系具有极强的封闭性。最重要的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时期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未能认识到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文化传统和极端的民族性格。苏联历史上属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大国沙文主义的弊端并没有彻底清除,地理环境、民族信仰等各种因素交互形成的民族性格具有极端性,做决策时不能坚持湿度原则,没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达到理性的平衡点,实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三、主要领导人错误的改革思想,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他进行的以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为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戈尔巴乔夫放弃共产党对党的领导权,导致苏联内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凝聚力。苏联各主要领导人都急于对苏联的社会进行改革,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形式而轻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一、冷战和军备竞赛。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已同美国进行了长约半个世纪的冷战阶段,美国一直把持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不曾动摇,苏联为了能与美国在军事方面抗衡,大力发展军工产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苏联的统治阶级已经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二、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策略。苏联自诞生之日起,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就对苏联充满敌视,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冷战期间,一方面苏联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苏联进行思想渗透。例如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另一方面,积极对苏联进行分裂,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力图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对苏联采取灵活的制裁。

  三、民族矛盾尖锐。苏联的政治体制表面看属于联邦制,苏联中央给予各加盟共和国一定的权利,但实质苏联属于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不公平的民族政策。例如,强迫各少数民族接受苏联文化,以及迫使少数民族迁徙等,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利用苏联内部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加速苏联的解体。

  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加强廉政建设、反贪反腐,确保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

  我国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也成为西方舆论攻击的借口。贪污腐败不仅腐蚀政党的执政能力,更会导致政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支持,最终走向失败与灭亡。任何贪污腐败的政党,注定失败,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了。现在“送红包”现象较为严重,也许就是上层部分人贪腐在基层的反应。或者说,贪污腐败也成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了,不是短时间可以杜绝的。所以,加强法制规范、法律监督、惩戒力度,从严从重处罚贪污腐败分子,在当今中国显得必要而且迫切,是共产党保持执政地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苏共的失败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也许如新加坡那样高薪养廉、严厉罚贪是我们现在可以采取的较为可行的措施,让各层干部可以安心的工作,不用为物质问题分心进而贪腐。这是物质上采取的应对措施,但仅仅只有物质措施是绝对不够的,加强先进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必须同步采取的政策。

  2.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人社会主义信念丧失的结果,在美苏的竞争中,苏联并未表现出超越美国的优势,尤其是经济的崩溃使得广大人民失望不已,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纷纷转投资本主义的怀抱,社会主义阵营不攻自破。连赫鲁晓夫都对自己的弟弟说不再相信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只是拿来糊弄老百姓的。面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全面冲击,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思想教育不仅要面对群众,更要面对共产党员。如果共产党员都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很难想象普通群众还会相信共产主义。加强党员的思想就是要凝聚党员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确保社会主义的践行;同时,这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甚至比物质措施重要的多。

  3.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改善经济结构

  经济始终是国家民生的命脉,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历了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概念深入人心,没有国家的强力监管,资本贪婪逐利的特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现今我国工业过度依赖出口贸易,致使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深受影响,这警示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外向型经济,提高国内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美国作为自由经济的代表,周期性的经历经济危机,虽然美国通过转嫁、美元等手段化解了多次危机,也在几次危机中通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生活顺利复苏,但这种危机能保证每次都被化解吗?我们要看到自由经济的弊端,在未发生危机时就用国家力量正确适度地干预经济生活,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危机。也许下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就是另一次大战的祸根,或者说导致又一些国家分崩离析。

  同时,在我国这种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半的国家,农业必定是立国的根本,我们不得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力水平,是当今中国农业的努力方向。13亿人的吃饭问题高于其他一切问题,13亿人的温饱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不仅深深地震撼了世界,也留下长远的沉思。如普金所言,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是没有良心,但想恢复苏联是没有头脑。我们可以做的,是在追思苏联的同时避免重蹈覆辙,是在苏联失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全景《.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及借鉴意义》

  [2]刘涧南《.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原因》

  [3]徐沈倩.《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原因及教训》

  [4]雷日科夫《苏联解体的原因》

  [5]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

  [6]段燕华、刘明晓《从苏联解题的原因看加强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推荐访问:苏共失败的启示 启示 失败 苏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