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10篇)

发布时间:2022-11-21 1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10篇)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一个民族、国度的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博物馆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10篇),供大家参考。

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10篇)

篇一: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一个民族、国度的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博物馆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文物的认识不断提升,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参与到各类展览之中。而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宣传部门,其在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近几年,党中央将梳理群众文化自信作为重要工作,并不断从群众实际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打得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团体,都愿意将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重点单位,并与其进行各类文化活动。同时,随着社会上“国潮”、“汉服”等文化的兴起,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能够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近几年,我国很多博物馆都对自身的工作体系进行了深度优化,也让其工作模式变得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很多博物馆与各地的学校、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并组织社会各界团体在重要节日中来到博物馆进行文化活动。并且,博物馆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合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博物馆通过开展各类文化合作展演活动,让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文物本身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特点,因此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更是需要在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将教育和科研作为主要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将文物呈现在群众面前,让文物以及博物馆真正能够起到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让广大群众能够接触到更为完整的文化内容,充实我国传统文化宣传体系。

  二、博物馆中的藏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我国博物馆中的藏品包括各个时期的陶瓷器、金银器、书画作品、青铜器等等,这些藏品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各个时代人民生活的点滴,同时也能感受到在各类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古代先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所创造的种种契机。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博物馆藏品充分体现了我国群众所特有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因此,博物馆藏品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同时,藏品能够更为真实、形象、直观地展现出对应年代的历史风貌,并且很多藏品能够起到证实某一历史事件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博物馆藏品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群众能够对历史的发展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是公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关注最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感知古代文明最直接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文物展览面向社会公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展现的重要途径。博物馆借助于各类形式的研究、展示活动,充分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依据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的藏品串联起来,达到诠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宗教等领域主要特点及发展进程。博物馆陈列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结合一定的文字说明、相关的辅助工具,加强和公众互动,让公众参与感知,留下深刻印象,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博物馆秉持着创新的理念,对各类陈列展览的方式进行优化,并且积极采用各类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让充满古韵的文物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并让文物真正焕发活力。同时,各类新型的展览模式,也能够将文物的制作过程、流传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吸引更多参观者的关注,让文物本身具有的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实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目前,很多博物馆你都认识到陈列展览对群众感知传统文化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作用,很多博物馆也不断对展览模式进行优化,同时提升展览本身的互动性,进而推动沉浸式参观模式的形成。这样做能够让群众更为深入地感知到各类文化的魅力,并将群众生活与历史文化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就是能够充分展现先民生活方式、文化形式等内容,通过比较等方式让我们了解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之间的异同,并能够明确现代文化的形成过程。除此之外,很多博物馆也组织了文化爱好者团体,并组织各类团体交流活动,让这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成为连接博物馆与普通群众的纽带,也让这些团体能够成为宣传传统文化的先锋,从而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四、总结

  综上所述,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博物馆中的藏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博物馆对群众感知传统文化所起到的纽带作用。想要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够对博物馆的工作方式、宣传手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对各类藏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让这些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让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关晓磊.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名作欣赏,2020(14):101-102.[2]王震,陈洲理.梁山武术文化博物馆馆藏研究[J].武术研究,2020,5(04):28-30+34.[3]曾艺,徐定成.“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观众调查报告[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Z1):50-53.[4]孙海东.论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7):84-86.

篇二: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锡伯族博物馆的设计内容构思

  张书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8(000)00【总页数】1页(P116)

  【作

  者】张书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65锡伯族,是我们伟大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锡伯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他们屡屡临危受命,经受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没有辜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些牵动整个民族的史诗般迁徙,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于历史的深处,相反,它们嵌入锡伯人灵魂的深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顾全大局、兼容并蓄的博大情怀,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多姿多彩、魅力独特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前进的正能量。

  总序厅承担者引领篇章的作用。在序厅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建筑、陈列与环境的三位一体因素,结合现有建筑序厅空间开敞宽阔、气势宏伟的特点,展开设计,通过学习与了解锡伯族的历史、地域、及文化特色更是赋予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及文化内涵。为了烘托锡伯族文明的辉煌,在序厅中央设计一组大型高浮雕主题壁画

  ——《锡伯颂歌》,浮雕底部设置一组象征兴安岭山脉的岩石造型,底部中心的佛光内部使锡伯族神兽——鲜卑兽;山脉造型突出墙面约2m,与主画面形成大进深的空间关系;浮雕下部表现锡伯族的军民,英勇善战、热情好客,与主体画面构成左右对称的和谐美感;背景出现故宫大政殿、辽河流域抽象图案和象征兴安岭的的纵向构成图案;画面远处,缓缓流过新疆的伊利河;中心设置一座大型立体圆雕——锡伯族女神喜利妈妈,雕塑表情庄严慈祥,手捧彩虹,带领锡伯族的儿女,在金色天幕下迎接宾朋!

  1锡伯族历史

  第一单元追根溯源;本单元通过展版的形式来表现“锡伯”称谓的由来,以及锡伯族历史渊源的脉络,展柜展示石锛、刮削器、玛瑙串珠、玉块铜盔、铜戈、铜矛、等历史文物;在空间中等比复原嘎仙洞遗址,此地锡伯先祖长期活动的区域,洞内石壁的石刻文字,证明了其是鲜卑的“祖宗之庙”,两侧墙面辅以展柜,展示洞内的出土文物,中心展柜展示鲜卑金步摇。

  第二单元辗转松嫩;本单元在展示的形式上,以独立展板配合印有锡伯族代表性的传统植物纹样及文物展柜进行展示,辅之以部分说明性文字,空间中心设置锡伯马车模型,形象的再现锡伯族锡伯族木轮车制造工艺。

  第三单元移驻两京;本单元以图版的形式表现锡伯族迁到盛京后,编入满洲八旗之后,锡伯官兵的驻防、生活及相关情况。展柜中展示关于旗地的档案、测量工具、契约、地名、地标等文物,辅以独立展板配合部分说明性文字,用大量的史料支撑起展览表达的内容。空间中心复原两组互动展项,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榨油与摇篮制作,参与性的展陈手段会将传统的技艺进行最大化的发扬与推广。

  场景《平定准噶尔》,通过激烈的战争场面,生动的再现锡伯官兵应征参战,征讨噶尔丹的战役。参战的锡伯官兵,英勇杀敌,最终勘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18世纪60年代,清廷在勘定准噶尔部的基础上,将一部分锡伯军民西迁新疆伊

  犁。这次西迁是锡伯族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为充分表现锡伯族西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将地面抬高120cm,采用透明钢化玻璃作为地面材质,将整个内容设计为大型多媒体全景画互动空间,画面一侧表现盛京的锡伯族人对亲人离开生离死别的震撼场面,地面设置大量的微缩人物模型,表现锡伯族人浩浩荡荡的西行队伍,通过多媒体及声光电的互动影响配合,立体式的展现西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在展线的另一侧,画面描绘了锡伯族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新疆伊犁,并在伊犁府前列队接受检阅壮观场面;这一次万里行军,锡伯军民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锡伯族的西迁,对建设大西北,保卫西北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保存锡伯民族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影响。

  几组展柜中分别展示锡伯营各种武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民俗文化器具、建筑构件等文物,清晰的表达的内容。

  2锡伯族文化

  此部分主要表现锡伯族主要包括渔猎歌、田野歌(情歌)、、叙事歌、劝导歌、格言歌、等特色民歌;墙面展板展示与之相关的锡伯族民间故事,中间设置一处开放式场景《老人讲故事》,茶余饭后,村民们围聚在一起,一位老者,坐在一棵大树下给乡亲们讲述锡伯族的民间故事。

  锡伯族一向爱好体育活动,小孩子们的游戏也绝大多数属于体育活动。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左侧墙面设置一处场景,表现打瓦、骑马打仗、踢毽子、欻嘎拉哈、射箭等锡伯族特有的体育游艺项目,配合图文展板与文物展台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视频媒体演示锡伯族射箭专题片。

  喜利妈妈是锡伯族女祖先,但供奉的是一条两丈九尺长的麻绳,上面相间拴挂多种三寸左右象征物,用它来表示意念中的锡伯女神。图版展示上香、请出、祭拜等祭祀程式及海尔堪玛珐崇拜和家族祭祖仪式内容。

  利用建筑大空间、高举架的特有优势,在内容展现的中心,等比复原一处锡伯族民

  居,观众可以延展线进入民居内部,通过置景的形式生动的再现锡伯族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等风俗,其中的""婚俗场景“与”请安“场景更是形象的再现了锡伯族还童的民俗与礼仪内容,四周墙面则采用大型通体文物展柜的形式,展示出与之相关的史料内容,在生动的同时,客观真实的表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节庆的主题内容。

  锡伯族文化象一条长河,从远古走来,装点如画江山;以数千年的能量积聚,伴随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进程,不断昭示着兼容并蓄的情怀。锡伯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熔铸成的精忠卫国、坚忍不屈、勤劳创业、慷慨乐观的民族性格,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值得倍加珍视的精神财富。

篇三: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作者:杨珺

  作者机构:青海省民俗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群文天地

  页码:106-109页

  年卷期: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博物馆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科学知识

  摘要:2015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正式出台。博物馆既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条例的出台,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将起到教育人民、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等重要作用。

篇四: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意义

  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收藏和保护文物、开展社会宣传教育、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博物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历史文化风味的所在。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在博物馆里,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来源会赋予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貌.博物馆也能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

  博物馆是加固历史保留文化,更好的保存文物展示文物.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对公众开放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地的场所。是市民、游客认识城市历史、感悟城市辉煌的窗口。为中小学生丰富家乡历史文化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理想场所。博物馆,可以领略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感受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

  博物馆的开馆,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我市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我们相信随着博物馆展览业务的不断开展,其公众教育职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必将为我市的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篇五: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论文

  摘

  要:使用文物建筑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遗址博物馆,担负着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双重任务,他们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管理者。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机构,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将更为艰巨,博物馆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具有时空、遗产、人群、记忆和发展五维特征【2】,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语言为遗产下一个定义的话,遗产是指那些过去的美好的、有价值的或者是有意义的东西,而博物馆的遗产保护工作则是对这些东西的管理、处置、解释,并为它们找到最后的归宿,且博物馆的核心就是保存文化遗产的价值【3】。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中国博物馆的性质,就决定了其与文化遗产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博物馆在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同时,也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充分发挥其专业机构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对于抢救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博物馆是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机构,对可移动文物具有收藏和保护用

  博物馆自诞生以来,就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使命。在博物馆传统的基本定义下,博物馆显现了其实物性特征“从博物馆的雏形时期,到现代各种类博物馆,其根本的共同点就在于它的实物性。这一根本的共同点,也是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点。所以,实物性是博物馆的主要特征”【4】。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其特点具有实物性。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5】

  ”博物馆是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和保护机构。

  这决定了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不断增加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它所拥有的社会宝贵财富。“如果没有藏品,没有文物和标本,便不能称之为博物馆”。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主要特征,博物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收藏和保护文

  物标本为第一要务。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藏品,就无法开展业务活动。文物收藏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博物馆工作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征集珍贵文物,以丰富博物馆的馆藏。

  因为“藏品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衡量该博物馆社会地位及其作用的一个主要条件”。中国有不少博物馆,以文物藏品数量多和质量好而闻名,其中有的文物价值连城,因而这些博物馆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开展文物征集工作,既是博物馆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也是文物保护的要求。博物馆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宣传机构。博物馆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陈列和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地方历史、文物知识,也为博物馆提供文物信息。2010年6月安青墩遗址的发现,就是观众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所提供的信息。博物馆的宣传使更多的群众参加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使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得到延伸。

  二、博物馆是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管理机构,对不可移动文物具有管理和保护作用

  在中国现有的博物馆中,有相当多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他们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古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使用保护

  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博物馆,既是文物的使用单位,又是文物的管理保护机构。

  据查,全世界有35000座博物馆,其中一半是

  使用旧建筑的改建馆,剩下的一万多座是专门的博物馆建筑。中国有

  2000座博物馆,比例也差不多,1000座左右是新建筑的。也就是说,中国还1000多座博物馆是利用古建筑建成的。

  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博物馆在建馆初期,也是利用古建筑或近代建筑作为博物馆业务活动场所。以江苏的省辖市博物馆为例,如南通博物苑、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无锡市博物馆(锡惠公园的建筑)、常州博物馆(先是红梅公园、后是清凉寺)、镇江博物馆(英国领事馆)、扬州博物馆(先是史公祠、后是天宁寺)、盐城博物馆(泰山庙)、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

  在这些博物馆中仅有南京博物院和南通博物苑创建时就建设新馆舍,其他博物馆则都是利用文物建筑作为活动场所。因此,中国大多数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业务工作的,这些博物馆在使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2.对历史纪念性、革命纪念性建筑和名人故居的使用保护

  利用历史纪念性、革命纪念性建筑或名人故居建立的纪念馆,是全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的创建,其一切活动的起步,往往是从这些建筑开始的。因此,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同样担负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重任务。当新馆建成后,这些原有的文物建筑,也是这个馆重要的展品之一,博物馆、纪念馆对这些建筑仍然负维护的责任。在当前全国强势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进程中,凡是有古建筑或近代建筑、古遗址的博物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管理机构都是要收费的,其目的就是通过收费这来控制人

  员流量,以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使用文物建筑的博物馆,担负着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的任务。因此,这些博物馆肩负着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双重任务。

  3.对古文化遗址的保护

  在古遗址所在地建立博物馆是博物馆直接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这是博物馆从保护可移动文物向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延伸,如半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南京明城墙博物馆等。当20世纪60年代国际博物馆界还在争论遗址能不能进博物馆的时候,当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中刚开始提出对遗址和景观“应考虑建立专门博物馆”的时候,中国半坡遗址博物馆早已于1958年就把博物馆建筑矗立在遗址之上了【6】。

  我国的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上。有时因工作需要,博物馆接受上级部门的委托,在一特定时期,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代行管理。从而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传承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包括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正处于不断消失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所遭到的冲击更为猛烈,存在的空间及基础日渐狭

  窄。“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人类历史上至少存在过31种文明,而现在只剩下5种文明【7】。”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中,只有博物馆可以截留住其中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部分物品——有形文化遗产的部分精华,当然,这些被截留住的实物(藏品)之中往往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过程——这也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并在悄悄地替代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逐步消失的危险,如激光照排、现代印染、电脑机绣等,使古老的雕版印刷、蓝印花布、传统刺绣等传统技艺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被淡忘。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博物馆在这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些传统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民间传统文化形式,是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的。另一些民间传统文化,如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杂技竞技等民间手工技艺,则是通过手传心授来传承的。手工制作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物质文化的形式来体现的,物质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因此,博物馆是通过收藏、保护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来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通过人与人的传授做到世代相传。因此,要使传统艺术和传统工艺永久留传,必须解决传承人问题,以使这种工艺能够世代相传。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和南

  通风筝博物馆,通过收集和展示古代的艺术品,通过研究,组织人员生产出新的工艺品,再进行销售。同时,风筝制作技艺、印染技艺通过师徒相授得到传承。事实证明,博物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艺术和工艺的很好形式。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到南通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观了南通的这类博物馆,他说:“极具南通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值得全国各地借鉴【8】。”随着全国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博物馆迅速涌现。以江苏为例,近年建立的此类博物馆有苏州昆剧博物馆、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南通沈寿(刺绣)艺术馆、无锡泥人艺术馆、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等。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全国各地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此类博物馆,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任何现代文化都必然根植于“古典”,脱胎于“母本”,其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寻求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资源性作用的发挥,需要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全力保护。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9】

  ”,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建设和谐文化应当立足于对文化遗产的充分认识和保护。博物馆是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保护机构,它担负着收藏、展示和研究可移动文物的重要任务,是可移动文物的守护者。使用文物建筑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遗址博物

  馆,担负着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双重任务,他们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管理者。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机构,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将更为艰巨,博物馆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刘迪:《博物馆关键字》,《文物世界》,2007年02期.[3]朱凤翰、安来顺:《新理念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博物馆》,2004年第04期.[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6]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7]中国博物馆学会,马自树:《非物质遗产内涵及其命运》、《中国博物馆》,2002年第4期.[8]瞿亚楠:《这是很好的传承方式》,江海晚报,2007-05-05(2).[9]水秀平、王晓捷:《文化遗产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定位》,《文物学说》,2012年.注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刘迪:《博物馆关键字》,《文物世界》,2007年02期。

  【3】朱凤翰、安来顺:《新理念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博物馆》,2004年第04期。

  【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6】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6。

  【7】中国博物馆学会,马自树:《非物质遗产内涵及其命运》、《中国博物馆》,2002年第4期。

  【8】瞿亚楠:《这是很好的传承方式》,江海晚报,2007-05-05(2).【9】水秀平、王晓捷:《文化遗产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定位》《文物学说》,2012年。

篇六: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

  二、博物馆是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管理机构,对不可移动文物具有管理和保护作用

  在中国现有的博物馆中,有相当多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他们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古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使用保护

  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博物馆,既是文物的使用,又是文物的管理保护机构。据查,全世界有35000座博物馆,其中一半是使用旧建筑的改建馆,剩下的一万多座是专门的博物馆建筑。中国有2000座博物馆,比例也差不多,1000座左右是新建筑的。也就是说,中国还1000多座博物馆是利用古建筑建成的。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博物馆在建馆初期,也是利用古建筑或近代建筑作为博物馆业务活动场所。以江苏的省辖市博物馆为例,如南通博物苑、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无锡市博物馆(锡惠公园的建筑)、常州博物馆(先是红梅公园、后是清凉寺)、镇江博物馆(英国领事馆)、扬州博物馆(先是史公祠、后是天宁寺)、盐城博物馆(泰山庙)、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在这些博物馆中仅有南京博物院和南通博物苑创建时就建设新馆舍,其他博物馆则都是利用文物建筑作为活动场所。因此,中国大多数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业务工作的,这些博物馆在使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2.对历史纪念性、革命纪念性建筑和名人故居的使用保护

  利用历史纪念性、革命纪念性建筑或名人故居建立的纪念馆,是全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的创建,其一切活动的起步,往往是从这些建筑开始的。因此,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同样担负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重任务。当新馆建成后,这些原有的文物建筑,也是这个馆重要的展品之一,博物馆、纪念馆对这些建筑仍然负维护的责任。在当前全国强势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进程中,凡是有古建筑或近代建筑、古遗址的博物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管理机构都是要收费的,其目的就是通过收费这来控制人员流量,以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使用文物建筑的博物馆,担负着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的任务。因此,这些博物馆肩负着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双重任务。

  3.对古文化遗址的保护

  在古遗址所在地建立博物馆是博物馆直接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这是博物馆从保护可移动文物向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延伸,如半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南京明城墙博物馆等。当20世纪60年代国际博物馆界还在争论遗址能不能进博物馆的时候,当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中刚开始提出对遗址和景观“应考虑建立专门博物馆”的时候,中国半坡遗址博物馆早已于1958年就把博物馆建筑矗立在遗址之上了【6】。我国的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上。有时因工作需要,博物馆接受上级部门的委托,在一特定时期,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代行管理。从而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人类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包括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正处于不断消失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所遭到的冲击更为猛烈,存在的空间及基础日渐狭窄。“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人类历史上至少存在过31种文明,而现在只剩下5种文明【7】。”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中,只有博物馆可以截留住其中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部分物品——有形文化遗产的部分精华,当然,这些被截留住的实物(藏品)之中往往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过程——这也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篇七: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丁晓玲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0期

  【摘要】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作为文化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新时代博物馆的职责使命。

  2017年,由国务院牵头,多部委联合行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文件。这份文件突出强调各级政府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大力弘扬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追求,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从思维认知层面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主旨的引导下,从中华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挖掘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将文化传承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注入社会资源,厚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整个社会层面构建起现代、高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必要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顺利实现。

篇八: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地标”,是这方土地千百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上的精神结晶。现代博物馆通过收藏,研究,展览来达到将知识和艺术分享给社会大众的目的。同时展览也是实现博物馆精神的重要通道,博物馆精神在大众享阅中得以实现。那么,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如何?它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论述。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地位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建设服务性政府过程中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文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服务对象的多面化,我们需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所在。博物馆是收藏和研究,展览代表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对那些具有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的物品进行分类研究,为公众提供学习知识,接受文化熏陶和艺术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其具备的共享性与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一、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宣传先进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文化机构,会利用国家,政府提供的所有资源吸引大众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随

  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资料领域的消费也大大增加。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站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与图书馆和文化站不同的是,博物馆更好地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安静优雅的环境中,一件件陈列品述说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我们可以在生活用品中探知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也可以在瀚海墨宝中寻求士大夫的仕途生活。时隔千年,我们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明白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实物鉴赏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欣赏。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亲身体验了博物馆之游远比查资料,看文献更容易接受,因而博物馆是公共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

  二、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1、蕴含信息,记录历史

  博物馆收录了许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真是触目琳琅。也许是纸片,陶器,也许是遗墨,遗址;都曾记录了过去的人类生活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历程。将其网罗入博物馆内,供大家学习研究。以“从婚书到结婚证”为例,从文献中考录,我国古代结婚的婚书形式多变,从“礼治”到“法治”思想的发展,也印证了我国由贵族社会到平民社会的转变。受时代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婚姻法颁布,五十年代的结婚证后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普法宣传的同时也表明合法婚姻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在史料中,我们更容易看清历史的时代性。

  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社会教育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和道德精髓。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馆藏民国时期爱国主义教材为例,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窘境中,面对中小学教育注入“爱国主义”的话语,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抵抗外辱,官方注入“爱国主义”话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语,同样表达着爱国主义情怀。我们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现代文化的洗礼;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以博物馆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对社会大众的持续熏陶中,培养独特的民族性格。

  3、提供多样性服务,满足公众休闲需求

  时代的进步,以知识为载体的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上升,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成为旅游胜地,参观欣赏博物馆成为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进行异域风情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碰撞的,自然的,艺术的,军事的馆藏品分类陈列,安排职业的讲解员进行热情的讲解服务,让游客在游览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考虑到大众需求,博物馆可以设置一些休息室,餐饮处等,为公众服务做到一心一意。使观众在博物馆游览中,不仅得到知识的学习,文化的熏陶,艺术上的欣赏还可以心情愉悦。游览博物馆作为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愈来愈受大众的喜爱,是培养情趣的途径,在社会压力大的今天,其不失为一种放松方式。

  三、小结

  博物馆经营和发展的水平越高,代表这个地区的百姓精神水平越

  高,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为了使博物馆为公众服务持续性与健康性发展,首先,要保护好展列藏品,扩大研究领域,好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文物遗址。办好展览,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学习。同时,要加强博物馆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其社会职能。再好的博物馆也不会收罗到所有种类的文物,因此要做到资源共享,在公平竞争中取得发展。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文物资源。

  作者:王燕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

  参考文献:

  [1]乔支.浅析博物馆馆藏文物与文化产品研发的关系.文物世界,2015年01期

  [2]杨全.从婚书到结婚证.文物天地,2015年10期

  [3]史晓洁《.胜利课本》的话语形态浅析.文物天地,2015年10期

篇九: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杨楠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9期

  摘要: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因此,博物馆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精神的神圣使命。博物馆中的藏品最能反映文明的进化发展历程,反映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博物馆在保护和维护历史珍贵文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自身功能的开发,不断拓宽文物搜集的渠道。目前,我国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且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在建筑、藏品和展览活动的举办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成就。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落实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博物馆努力做好文物搜集工作、保护好文物,对文物研究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作用地位

  国家领导人曾经对博物馆的工作以及作用作出这样的评价: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文物具有凝聚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除了要将文物管理好、保护好以外,还需要加强对博物馆的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铭记历史的教训,努力前进,发挥出文物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博物馆职责和使命中最重要的一点。在当下,博物馆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文物的来源、含义以及故事等发展,将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强文物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和人民的凝聚力,不断促进文明的发展。

  一、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和投入,建立符合社会发

  展且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博物馆作为公共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具有促进文化交流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因此更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发挥出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各种公共文化机构设施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才可以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对博物馆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时,要发挥出博物馆收藏资源丰富的优点,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博物馆存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公益性,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努力。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地进行演变和进化,才达到了如今的格局。其中,很多历史文物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博物馆的作用就是收藏历史文物,然后再對世人进行展示,通过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博物馆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文物展示是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人们看到一件文物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其相应的时代和该时代的文化,可以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馆藏特点和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缩影,是我国先人的智慧结晶。博物馆要想发挥出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文物进行开发利用。对文物的研究要不断纵向深入,可以从人物、时间、故事等方向入手,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研

  究分析,打破原有的按照朝代、时代、种类进行分析研究的思想束缚。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文物数据资料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搭建文物资料系统非常有利。另外,博物馆也要不断地发掘和研究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实事求是,仔细论证,理清历史,充分发挥出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保证人们所领悟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是真实有效的。

  三、展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博物馆一般都是通过文物陈列的形式,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文物浏览和欣赏服务,这也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非常雄厚,包括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相关政策提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让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展示的时候可以结合核心思想进行方案设计,其中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展品策划人员熟练掌握建筑学、建筑设计学和美学等众多领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综合素养以及丰富的国学知识储备。一个博物馆的文物展览一定要突出博物馆的特色,文物的设计一定要多元化,而且一定要集中,可以真实地反映文物以及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精神。

  四、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收藏、储存和保护单位,首先对博物馆内的文物进行分类,其次分别进行展示,最后进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宣传教育和艺术欣赏的场所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作用。博物馆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然后由专门的讲解人员对文物进行讲解,或者是以学术讲座以及科学讨论的形式进行。近几年来,博物馆宣传活动的面向人群,从最开始的游客、专家学者逐渐拓展到青年学生。目前博物馆加强了和中小学的合作联系,我们更要加强学校课程和博物馆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把博物馆作为研究学习、实现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让学生了解文物的来源、故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五、博物馆文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独有的一个文物拓展板块,经过一系列的创作加工之后形成新的文物作品,是受到国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博物馆的文物收藏非常广泛,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时候,具有非常多的资源以及优势。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发布过很多的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励制作者对文创产品进行研制,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注入活力,然后对博物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真正把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把文物蕴含的传统文化转化成研制文创产品的创意,保证形成的实体产品可以有效地体现博物馆的特色。当前,很多博物馆开始对文创产品重视起来,很多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被研制出来,例如故宫博物馆研制的文创产品“朝珠耳机”曾经风靡一时,南京博物馆的富春大岭图也受到很多网友的青睐。博物馆注重对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是为了提升博物馆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对文物的认知以及对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六、结语

  博物馆是历史研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机构,要不断地对博物馆进行创新,建立完善的博物馆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创产品,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源,不断发掘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为文化的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齐宇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以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博物馆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34(4):23-27.[2]罗楠.刍议文化传承使命下的博物馆青少年研学课程创意实践—以安徽名人馆为例[J].东方收藏,2020(17):91-92.[3]尹静雅.新时代民族地区博物馆在蒙古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78-79.[4]覃代伦.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利用的最佳模式选择—以贵州、广西生态博物馆群落为主要案例[J].贵州文史丛刊,2020(3):94-104.[5]刘敏.浅谈新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0(14):205-207.

篇十: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和地位探析

  摘要:21世纪初期,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这一理念。我国《“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公共服务服务水平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地位为切入点,阐述了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从留存文化物质基础、优化基础设施、丰富展览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对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个性化服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驱动我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紧密联系。而博物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通过为全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因此,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稳定建设,对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及地位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1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地位

  在整体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与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文化广场、美术馆等共同承担着为区域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博物馆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加,在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比例优势。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博物馆在功能服务方面逐步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着更加多样的角色,如知识学习、学术研究、休闲娱乐等。而在博物馆在新的发展路径中逐步前进的过程中,博物馆也成为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1]。

  2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2.1留存文化物质基础

  2008年,我国中宣部协同其他职能部分颁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文件下达后,贵港市响应文件号召,实施了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发的管理方案。截止至2018年,贵港市已开放了多家博物馆及纪念馆。而贵港博物馆是最早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其位于贵港市桂林路与仙衣路交汇处西南角,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贵县文物管理所。随后在1996年升格为地级贵港市博物馆,为综合性国有博物馆,隶属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直属的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

  博物馆是特殊的为文化载体,其特有的文化物质留存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陈列展览、社会宣传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为民族文化记忆传承提供载体,而且可以推动全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精神文明有机交融。贵港博物馆内部具有非常丰富的馆藏品类,各类文物点107个(处),馆藏文物1910件(套),实际藏品实物总量4672件。其中珍贵文物773件套,一般藏品1137件套。从东汉四海六角陶城堡到东汉鸟兽规矩纹铜境,从精致的玛瑙、珍贵的青玉狮到尊贵的胡人陶俑,都承载着历史发展的痕迹。门类众多的馆藏藏品为民族共同记忆提供了纪念场所,也为民族凝聚力增加及人们文化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2.2优化基础设施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信息化技术特有的互动性、娱乐性、教育型,促使其成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在数字化时代,贵港市博物馆数字化基础建设也逐步开展。基于信息化的博物馆基础

  设施建设主要是在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虚拟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虚拟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的全面虚拟复原,可脱离实体博物馆在地理、物理、时间方面的限制,可为区域民众提供数字展项收藏功能[3]。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信息库。在近期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方面,贵港博物馆主要将互动触摸屏、地面投影互动、数字媒体影院作为主要方向。如利用4D影院,将东汉三羊三合式陶屋与4D影像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声、光、电的综合作用,演示东汉三羊三合式陶屋建立的过程。并利用互动触摸装置,形象展现东汉三羊三合式陶屋的历史变迁。同时还可以利用网上博物馆360度全景展示贵港博物馆的主要馆藏资源。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优化,不仅增加了贵港市馆藏品的审美指数,而且可以延长受众参观时长,为博物馆社会文化宣传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

  2.3丰富展览形式

  馆藏品是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众享受文化盛宴的载体,接收文化熏陶的摇篮。利用馆藏品进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主要方式。依据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化普查数据,贵港市国有单位文化收藏量众多,其中博物馆馆藏是核心组成部分[4]。通过内容丰富的馆藏藏品陈列展览,可以对观众进行智慧的洗涤。近几年在发展进程中,贵港市博物馆举办了多个馆藏展览活动,如“西江明珠

  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展”、“浔郁风情——贵港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整体展览数量也增加了数个百分点,展览内容不断丰富。

  21世纪,“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国际博物馆的主题,这一主题的确认,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藏品在社会公众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即为不同区域民众、不同文化、不同时代间搭建沟通的渠道。为进一步整合贵港市内馆藏文化资源,提升贵港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服务水平,真正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的目的,贵港市在区域内举办了“历史的丰碑——贵县革命史展”基本展览,受到了广西省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喜爱。该基本展览活动的开展,改造了现有馆藏藏品阵列形式,增加了原创性展览内容,且凸显了贵港市文化特色及博物馆优势,加强了博物馆与区域群众之间的联系,为整体馆藏藏品陈列展览吸引力的增加提供了依据[5]。

  2.4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民众对精神休闲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为了推动文化惠民相互与区域民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就需要文化服务人员结合民众休闲娱乐需求,提升大众休闲品位。博物馆是文化旅游的主要阵地,通过优雅的环境、独特的文化、专业的讲解及个性化的服务,可以促使区域民众感受到历史的美好、艺术的美好、文物的美好,逐步提高区域民众休闲享受层次,不断充实区域民众精神生活,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足支撑[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可以留存文化物质基础、丰富文化服务形式,而且可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基于此,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针对现阶段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相关博物馆从业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博物馆建设,丰富博物馆展览形式,为博物馆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斌.浅谈博物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担当——以吴忠市博物

  馆特色资源数字云平台建设为例[J].祖国,2017(20):64-64.

  [2]蔺琳.博物馆在构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6(6):108-108.[3]田明霞.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J].祖国,2017(23):79-79.[4]蔡晓敏.新时期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观念转变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7(15):111-112.

  [5]相雨彤.大庆市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创新实践[J].大庆社会科学,2017(06):97-99.[6]康海燕.试论博物馆事业发展在践行文化自信中的社会服务功能[J].攀登(汉文版),2018,v.37(03):126-130.

推荐访问:锡伯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作用 锡伯 博物馆 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