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6篇)

发布时间:2022-11-21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6篇)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蓉一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6篇)

篇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蓉一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4期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经济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战略的决策,同时,在稳定财经秩序、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取行了较好的效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性不够、立足点有偏颇、界定标准不统一、审计成果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争取党委支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写好审计评价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形势

  责任

  审计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经济审计得到了不断的实践,在维护财经法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0年10月,两办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如何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路子,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是所有审计部门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的重视

  伴随着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多部门的相关领导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明确认识,对其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能够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强化干部管理,促进领导干干净净做事,认认真真履责的重要性。在进行工作过程中,监管体系里面,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并未得到全面贯彻,很多时候,干部的评价和任用都仅仅走过场,走形式,甚至有些干部受到重用提拔后,为了完成相关程序,还会要求进行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这无疑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审计工作在时间和质量上都难有保证。

  (二)审计立足点仍偏微观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审计,是真实、合法、合规财务收以审计和效率、效益绩效审计的结合,审计定位较常规审计要宏观一些。但实际实施审计中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上,甚至对内控制度的检查也常被忽视,审计触角相当有限。审计报告上职责履行方面的成绩大多来自述职报告,有些内容审计并未涉及。

  (三)经济责任界定标准不明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般认为,企业领导干部负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而党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所负的经济责任在任命文件或考核标准未有明确规定,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的经济责任审计难以界定,比较模糊。从而使得审计评价依据不充分,格式八股化,存在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多数以静态数据描述功过是非,缺乏动态趋势性的评价,甚至评价中成绩部分直接摘抄自责任人述责报告。评价定性根据审计人员的理解而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流于形式之倾向。不但使审计报告显得苍白无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够公开透明且严重滞后

  一是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结果基本上只报送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部门,从未公开披露过。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二是审计结果严重滞后,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操作中,“先审后离”的原则并没有有效实施,目前普遍存在领导干部调任、离任或提拔以后,干部管理部门才委托审计部门审计的现象,给人留下“审计只是走形式,不会对领导干部升迁造成任何影响”的印象,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也会打消,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升迁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审计结果报告严重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导致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体现,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应发挥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干部人事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很难有效深入地开展。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多种形式宣传、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工和提炼,上升到宏观层面,以简报、审计要情、综合报告、结果报告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从而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进而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审计过程中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融合的方式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审计查实情况基础之上,在有限的时间审计的涉及面必然有所局限,而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定性为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有广泛内容的要求,一个部门经济绩效的优劣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为解决审计要求与时间力量的矛盾,我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拓宽审计内容,调查问卷方式在绩效审计中已常为人们采用,我们不妨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并形成固化的模式。

  (三)搞好审计评价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和与之相关的纪检监察以及部门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经济责任设计的界定和评审标准,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相互融合,从而使得经济责任评审工作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来,如此,也可以以一定程度的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性。同时要结合部门的不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应紧紧抓住发展与监管两大标准,探索适宜评价的共性标准,使审计评价更加准确直观,为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湖北县宜昌市审计局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对中国特色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吕金忠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的困境及出路,上海市审计局主办单位,山西省审计厅

篇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地区、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评价、鉴证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本文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原因

  风险

  防范

  审计结果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而产生的,这种经济监督手段层次较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和原因

  (一)审计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

  1、现阶段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领导人均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样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同时也提高了风险。

  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五条规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衔接有难度,特别是以

  前年度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半以上都是离任审计,较多地出现了“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这就会出现责任难以追究、“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难度较大,使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审计的效果和震慑作用有所降低。

  2、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必须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和相关内容为准,许多评价是靠数字说话的,一旦出现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真实审计结果就差距非常大。近年来虚假会计信息不断出现,所以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假账真审”,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造成判断上的错误,这样别说是发现问题,可能连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基本情况也难以反映,在这样情况下出具的审计结论,只能成为别人推卸责任利用的工具。

  (二)审计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

  1、审前调查不充分,制定的实施方案不准确形成审计风险。

  不搞或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内设机构、主要业务、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没有作认真了解,以至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时间和人员配备等确定不当,在这样的基础上草率编制实施方案,没有具体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审计范围、重点等内容都笼统带过,对实际工作未发挥指导和控制作用,带来审计风险。

  2、审计评价脱离审计内容形成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部分是审计评价。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即

  “人情”评价、“超职权范围”评价以及“空洞”评价。如“某某领导人亲自抓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得力”、“某某领导人在抓计划生育方面成绩突出”、“遵守财经法纪意识浓厚、防止了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等等,这些工作总结性的评价已为审计人员所习惯,但对审计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评价使得审计报告缺乏严肃性,容易造成审计超职权范围,甚至可能把审计部门送上“被告席”,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形象,也带来了巨大的审计风险。

  3、审计手段局限形成的审计风险

  审计部门的手段主要是对被审计部门提供的会计及相关资料的审核来发现并查证问题,但目前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均在会计资料中被修改抹去了,或者是用审计手段难以取证,就更别说查深查透,如索贿受贿、收受回扣等问题,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才能查清。

  4、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形成的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的界定是指界定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原任职责和现任职责,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等。一方面虽然行政主要领导本人无违纪违规行为,出现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时,也不好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和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也难以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不能冒然划分经济责

  任。

  5、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形成的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担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特别是涉及到县(市)长这一层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时,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精通财务知识,又要懂基本建设知识,具备查账技能且还要具备政策法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宏观的经济管理能力等,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配备以财务人员为主,人员的专业性较强,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这就可能出现不同审计人员就同一审计事项可能发表不同的审计评价,审计的权威性受到了威胁。

  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方式:

  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严格执行审计署制定的相应的审计规范外,还应注意采取以下方式规避审计风险。

  (一)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前,加强与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尽量安排任中审计,这样既能引起被审计领导的高度重视,又能降低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正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正确,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为了确保审计质量,正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应注意见两点:一是要加强法

  律法规的宣传,使被审计单位明确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不能让审计承诺制流于形式,对实行了审计承诺,但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单位,必须严肃从重处罚。

  (三)重视审前调查工作,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在开展审计前,要搞好审前调查,注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制度的选取情况等,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正确评估审计风险,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分工,确定审计重点,力求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加强业务把关,严格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审计组长、业务科、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审计报告的把关,要把好事实关、法规关,切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处罚适当。

  (四)加强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首先要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在审计队伍中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其次要加强上岗培训,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第三要深化后续教育,改善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逐步成为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审计局)

篇三: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深刻剖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及完善措施

  XX年以来,各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推行绩效审计,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给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工作目标,深刻剖析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是深化纪检工作,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财务知识缺乏,对财经纪律和法规理解不透。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虽然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视,而且绝大多数还直接分管财务工作,但能够了解财务基本原理的却不是很多,有些甚至还看不懂财务报表。二是个别领导干部对财经纪律缺乏了解,片面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行了,而忽视了所有资金和负债均需纳入账内管理的基本规定,虽然不存在严重乱支滥用情况,但却违反了财经纪律。三是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在履行投资、贷款等经济合同及财务报销签字手续时,未能认清其中的责任,只是盲目签字,当审计发现失误、造成损失而需要界定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时,却提出了为什么还要承担责任的问题。

  (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不重视财务工作,单位内部管理薄弱,未建立起完善的制约机制,使领导干部与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各项经济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制约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上看,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帐实不符的问题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购建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部分国有资产未纳入账内管理。二是部分固定资产因渠道混乱,手续不全,没有及时评估其真实价值,长期账外存放。不做财务处理。三是部分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账实不符情况严重。四是国有资产长期借给其他单位、个人无偿使用。

  (三)领导干部经济行为不够规范。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完成有关经济指标,扩大企业规模,树立企业形象,在投资决策和经济管理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做到规范运作,按客观规律办事。由此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潜在损失的问题严重。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单位的长期投资收益率低。二是有的企业的投资项目由于被投资企业亏损、歇业已经形成损失和不良投资。三是有的企业已经因投资决策失误而背上沉重包袱。此外,有的工程项目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决算控制不严,超投资严重,工程决算不实。

  (四)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由于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执行转移支付、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等政策,从制度上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违纪违规问题逐渐减少,但仍有部分单位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乡镇因经费紧张、资金困难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隐瞒少计收入、多列支出、专项资金未纳入专户管理、应缴未缴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最近巫山县某镇将公路资金10多万元,用于发放机关职工奖金和公路建设人员补贴,并报销了部分招待费及杂项开支。事发后受到严肃查处。

  (五)部分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和未决事项较多,有的已经对这些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年遗留的不良长期投资;二是多年形成的不良债权;三是多年形成的潜在亏损;四是历史遗留的对外担保和纠纷等。由于这些遗留问题存续时间长,责任不清,一方面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不愿意或根本就不想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有的问题也的确很难在任职期间彻底解决,因此致使有些遗留问题一届传一届,时间越长,越难以解决。

  (六)工作交接不清,责任难以划分。由于前几年尚未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部分领导干部对工作交接规定不十分清

  楚,有的因主管部门未予有效监督,有的因人员变动突然来不及交接,使个别单位的领导干部及机关内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变动时,前后任领导干部交接工作做得不细,甚至是无交接手续,给机关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七)外部管理和监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各项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但还存在部分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关管理部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财政分配体制中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客观上造成一些单位为解决自身经费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问题;在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资金专户管理的财政政策中,由于对资金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挤占挪用等问题,使国家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等等。客观上也为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规范运作带来了难度。另外,各部门统一协调、综合监督的力度还要加强。

  (八)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按规定应按照“先审后离,逢离必审”原则,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要作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考核、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当前的操作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是先离后审,即或是审出了问题,也很难使组织部门改变其决定,审计成了事后“诸葛亮”。当前推行的任中审计,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审计结果通报制度没能很好坚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掌握情况不及时不全面,更没将审计结果纳入干

  部管理档案和干部廉政档案,导致审计结果同干部考核、任用分离,没能起到参考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能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切实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保证重点环节和重大方面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从近几年出现问题的趋势看,主要表现在那些权力大、资金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一旦出问题,影响坏、损失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安排上,应选择那些任职期间较长而近期又未实施过审计的领导干部、掌管资金较多或在重要党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任职的领导干部、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掌握的群众举报较多或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规模较大而效益又较差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计。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突出。

  (二)前移审计关口,完善任中审计,加大重点资金、重点工程跟踪审计力度。经济责任审计要逐步从以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过渡,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使领导干部上任时就更加关注自己的责任,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全面履行经济责任。XX年,巫山县对3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过去存在的前任与现任领导交接不清、历史遗留问题无人解决、盲目投资及管理混乱等问题有效地得

  到了遏制17个,单位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11个,提高了管理水平9个。领导干部自觉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还加大对社保资金、救灾资金重点资金和重点工程的跟踪审计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新提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和警示教育。对拟提拔的各级干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同时都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由审计部门通过案例剖析,提示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起警示教育;凡提拔的领导干部要分期分批到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工作半年至一年,使他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和党纪政纪观念。

  (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对前后任领导干部交接不清、经济责任难以划清的问题,干部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履行交接手续,建立交接记录,明确交接范围,应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全面衡量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通过制定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奖罚制度等手段,促使领导干部既要做好任期内的工作,又要积极处理前任遗留的问题,避免单位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五)保证审计结果的最大限度的运用。要坚持审计联席会

  议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制度,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审计部门要定期通报审计情况和案件查处情况,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要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纳入干部档案和廉政档案予以管理,坚持“先审后离,逢离必审”的原则,该降职的要降职,该处分的要处分,保证干部任用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果最大限度的运用。

篇四: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经济责任指的是针对由于失职、渎职或者另外的违法行为导致严重事故或者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者而实施的一种经济制裁[1]。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被定义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接受委托或授权的情况下,以企业、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领导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事项等为对象,来主要实施审核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为了监督以及评价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约束其经济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大领导者的监督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最终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归纳如下。

  1.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比较模糊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审计机构或工作人员对其的认知比较模糊,有些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只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仅根据财务收支去评价领导者在其领导职能范围内财务收支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如果仅根据财务收支这种角度去判断领导者是否很好地履行应负的经济责任,就可能出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中仅在乎审计结果,而忽略大部分审计的内容,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度,引起风险的出现[2]。

  2.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够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要想被有效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是否规范、真实以及可靠。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尚不够规范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界定及其评价体系都不够标准,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制定综合性的规范体系。因此,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可行性不足,致使经济责任最终界定的方式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很模糊,无法形成准确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在任的领导者会将那些不利己的情况推诿并有所说辞,而针对上任领导者的账款等一些遗留情况也不闻不问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3.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综合

  由于经济责任需要审计的对象是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可能关乎其个人职业前途和个人生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增加审计结论的敏感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判断、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但目前中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其引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其引起的一些社会效益以及周围环境效益。一些审计人员会受传统审计的影响,对传统审计方式太熟悉而无法综合运用到新的环境背景中,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标准,仅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某个局部内容或局部结果来审计,不够全面,也不够综合,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素质标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增强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

  与传统的仅针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很重视对领导者个体方面的审计。对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涵盖其相关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也就是说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时候,需要增强审计人员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应该对将要审计的经济

  对象在其需要审计的时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充分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来审查、评价,直到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非常全面、真实地得到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现实状况[3]。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

  在不同的单位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尽相同,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也各不相同,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也各种各样。但是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需要准确地了解各不同责任和单位性质的差异,最后构建一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通过这个标准体系来对不同单位的不同领导者进行统一标准的整体的审计评价,在细节上再针对不同单位的领导者进行细化,以保证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与传统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过程更加的复杂化,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更高。因此,这些决定了要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以及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专业技术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思维、心态过关的综合审计人才。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也需要自觉地学习和更新相关的审计专业技能,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综合技能,将自己努力打造成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篇五: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理: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一、当前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少、项目多,无法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

  人员少、审计项目多且超编严重,是当前县级审计部门的不争事实。以会昌县为例,全县总人口46万,但县审计局机关编仅有14个,即使加上工程预决算中心编5个,事务所编5个,也只有24个编制,而在职人员却有33人;在职干部职工中,剔除二线人员、工勤人员、挂编人员等,即使包括预决算中心人数,真正在一线的审计人员也仅有16人。近年来,组织部门每年委托县审计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不低于15人,今年更是达到25人之多。还有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项目(如2008年省审计厅开展的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审计”,每个县审计局至少抽调了4名审计人员参加)、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每个县审计局每年承担的审计项目不低于70个。于是,虽然从机构上专设了“经济责任审计股”(如会昌县审计局经责股3人,其中1人还兼做统计业务),但经济责任审计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都有时间性,所有审计项目只好采取全局“一盘棋”,无法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据了解,全国各县级审计部门的情况大同小异。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发展需要。

  《审计法》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的重要环节和机制,对审计人员的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中高学历的人很少,即使有个别大学毕业生分进审计部门也是学非所用。如会昌县审计局,全局干部职工中没有一名是审计专业院校毕业的,且专业人员分布不合理,懂财务收支审计的人多,懂工程技术审计的人员少。现有审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东西少,难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审计操作不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不够突出。

  审计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性不明显,基本上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给人的感觉是两个不同的瓶子装一样的酒,没有体现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权力行使效果也没有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重点。对权力运行效果的监督,就是我们所说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作为我国新兴的审计领域,涉及的范围广,其审计方法、评判标准都还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掌握效益审计的人员还相当匮乏。因此,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还未涉及决策行为绩效的审计,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2/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一大缺陷。

  (四)成果运用不理想,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密切。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质量不高,被有关部门利用程度偏低。绝大部分审计组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都是避重就轻,叙述笼统,套话居多,措辞模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宏观决策服务的作用发挥不够。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确立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的理念。现实工作中,县级审计人员并不注重对审计成果的提炼,没有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上、从体制、从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而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所提出的审计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难以有效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三是大部分地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据调查,多数地方虽然建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但所建立的联席会议普遍局限于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开会、通报通报有关情况,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调配合,有的甚至连联席会议也常年未开。

  (五)审计问责不到位,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近年来,从县级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屡审屡犯”问题突出,比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资金或“小金库”、自行处置资产、超标准列支招待费等问题,几乎成了单位的“通病”。有些单位,任中审计发现的问题,离任审计仍然存在;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上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指出过的“毛病”,下一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再次出现,甚至“老毛病”未改,又添“新毛病”。反映出审计问责机制的欠缺,未能触及违纪违规者的灵魂,也难以实现举一反三、以儆效尤,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突出审计重点,着力解决“人”“事”矛盾。

  深入贯彻“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根据现有的审计资源,量力而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着力解决“人”与“事”的矛盾。县级审计机关要把涉及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单位的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监控对象,并且把这些监控对象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效益性,重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各项廉政规定的情况等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有机结合,应当尽量利用其他审计的成果,有条件时,还可以结合进行。有关部门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方针,不要凡是离任的领导干部都一股脑儿的委托审计。当地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审计工作,适当增加县级审计人员编制,严把进人关,真正把懂财务收支审计、懂工程技术审计的人才引进到审计干部队伍。

  (二)改进审计方法,着力提高审计质量。

  要切实改变过去单纯根据会计账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做4/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法,要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权力运用情况的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在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的权力行使是否民主、科学、合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权力行使的绩效性;要更侧重于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调查应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方法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问题,行贿受贿问题,私分国有资产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仅从账上很难查清,必须要依靠开展多方面、大范围的审计调查来实现。通过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强化问责意识,着力树立审计权威。

  加强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了解,以便发现违法行为或严重的违纪问题让这些部门迅速介入,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该法办的法办,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让各被审计对象品尝违法违纪的苦果;要尽快形成以审计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及社会舆论等有关方面为辅的全面监督检查问责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问责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宣传,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

  (四)建立评价体系,着力实现成果转化。

  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全面审查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避免以偏概全。要通过审计重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被审计领导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审计收支的合法5/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性、合规性,评价被审计领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收支结果,评价被审领导的政绩、行政成本和组织收入能力等。二是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防止评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审计依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要建立成果分析和成果提炼制度。善于从现象找出本质,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着力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揭示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治本之策,实现审计成果的二次开发,向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坚实可靠的审计结论,并提出审计结果运用的可行性建议,从而把审计结果转化为规范运行、强化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真正为党委、政府选人、用人服好务。

  (五)健全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协作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把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通过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利用转化,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配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活动要正常化,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报送和协调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进点时,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成员一同参加,召开进点会,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可疑情况需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的,可以及时用纪检、监察的手段加以解决。四是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对审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将处理情况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五是通过将审计报告报6/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送到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并纳入干部档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六)抓好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署提出的“人、法、技”工程把“人”排在第一位,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涉及的范围、内容不断扩张,使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政策法规,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并且还要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既需要审计人员自身不停地充电,也需要审计机关的培训。因此,审计机关安排审计项目要留有余地,要让审计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学习思考;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让肯钻研、有成果的审计人员脱颖而出,看得到希望;要让审计人员有机会走出去学。上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好方法及时传授,好经验及时推广;要定期、不定期地抽调县级审计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现传帮带效应。

  温馨提示-专业文档供参考,请仔细阅读后下载,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

  7/7

篇六: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系统中的一大特色,起到监督领导的重要职能。然而,随着这项制度的发展,各种问题开始呈现出来,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实施后都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和问题存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以这三个阶段为基础,谈谈自己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有关部门和整个社会能够重视。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解决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我国审计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我国严密的组织结构中起到监督人民公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改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各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很多的事件中存在“先离后审”、“边审边离”的现象,审计任务的繁重与力量的矛盾日渐突出等等问题,都影响了我国经济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问题

  从问题的出现时间来看,可以将问题分为审计准备期问题、审计过程问题和审计后问题。

  1.审计准备期问题。审计准备期问题实际上是审计制度的问题,审计单位的行政不独立是诸多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我国,行政的从属关系过于严格,对于审计的公平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计划的下达后,即意味着审计委托关系已成立,审计机关应着手对审计计划进行准备。这是,一套完备的审计程序和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让审计机构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是缺乏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了很多年,仍然没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操作具体规范和实施方法,为审计的准备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其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为审计工作的准备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这也是后面很多问题的源头之一。

  2.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审计过程是经济审计风险的高发区。首先,被审计单位的行政地位目前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他们往往会借助自己的行政地位对审计进行人为的干预,对审计的公平公正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审计规则与当地法规的冲突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这些政策法规等也往往被被审计单位利用,成为一个个合理的“挡箭牌”。第三,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而审计部门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加上被审计单位的不配合,为审计的效率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害。审计过程中对于审计目标的确定就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之一,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的不透明性,在之前的准备中很难准备的充分,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 面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