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

发布时间:2022-11-16 11: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姓名:  学院:  学号:  年级:  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供大家参考。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

篇一: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姓名:

  学院:

  学号:

  年级:

  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神话与传说

  体现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与自然作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自然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尽管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已经对自然现象有所探索并有所认识。他们开始试图了解自然进而解释自然,解释自身的来源问题。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纵观我国古代神话,还记载了人类脱离愚昧向文明迈进的探索和创造。如车舆、弓箭、舟船、屋宇、陶器、音乐、文学等的发明、发现。如,关于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四、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仁爱善良是一直被推崇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体现了出来。尧舜禹王位禅让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所熟悉并津津称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王位的传承推崇的是仁爱,是禅让,而不是干戈相向。反过来看西方的王位传承,我们不难发现,充满了流血牺牲,哪怕是父子之间的王位相传,也是充满了血腥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这种仁爱的精神由来已久,也是值得称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神话故事既是我们思想的体现,也是我们精神力的凝结。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

  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多方面的,包括率真自由的真性情、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义救世的善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地讲则有率真质朴的生活理想;自由顽强的生命意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是上古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建,而且也将一直影响下去,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永远保鲜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中国神话精神意识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将激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与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复苏,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的不断拓新。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篇二: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院:学号:年级: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神话与传说

  体现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与自然作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自然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尽管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已经对自然现象有所探索并有所认识。他们开始试图了解自然进而解释自然,解释自身的来源问题。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纵观我国古代神话,还记载了人类脱离愚昧向文明迈进的探索和创造。如车舆、弓箭、舟船、屋宇、陶器、音乐、文学等的发明、发现。如,关于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四、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仁爱善良是一直被推崇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体现了出来。尧舜禹王位禅让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所熟悉并津津称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王位的传承推崇的是仁爱,是禅让,而不是干戈相向。反过来看西方的王位传承,我们不难发现,充满了流血牺牲,哪怕是父子之间的王位相传,也是充满了血腥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这种仁爱的精神由来已久,也是值得称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神话故事既是我们思想的体现,也是我们精神力的凝结。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

  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多方面的,包括率真自由的真性情、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义救世的善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地讲则有率真质朴的生活理想;自由顽强的生命意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是上古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建,而且也将一直影响下去,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永远保鲜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中国神话精神意识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将激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与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复苏,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的不断拓新。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三: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

  神话像一个甩不掉的民族文化的幽灵一样,自古及今一直伴随着人类艰难地行进。中国远古神话,传达出了原始初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恶势力的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种种悲惨、苦难、不幸、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的异已性和超然性产生了理性的自觉意识,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坚忍而不绝望地向生存困境挑战。

  摘

  要:我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民族精神的内核,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古代神话不但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艺术珍品,也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民族精神

  作为古文明的遗存,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像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因为人、人性或民族精神是创造人类古代神话或当代文化等人类文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一直并未消失或者变质,而是继续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1.坚韧不拔的民族抗争精神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真正决定人类命运的,是那些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战斗,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英雄神。《女蜗补天》、《后男射日》分别塑造了远古时代两个大英雄女蜗和后界的形象。女蜗面临的一场大灾难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同时,大火熊熊而不灭,大水浩洋而不息,凶禽猛兽到处抓食人。人类几乎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后弈面对的是几乎相同的另一场灾难,“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锲输、九婴、大风、封稀、修蛇,皆为民害。”面对天崩地裂,水、火、早和凶禽猛兽四处为害的这些灾难,两位英雄不畏惧,不退缩,依靠自己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去战胜灾难。女锅的英雄壮举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而后羿则是受尧之命:“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稀于桑林”。从这两则神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灾难是人类当时所面临所有灾难的浓缩,先民们之所以把这些灾难的解除寄于英雄人物身上,实际上是在灾难背后,先民们所憧憬的一种人类必须拥有的共同的民族精神基石,即坚韧不屈,顽强不息的民族自信心和坚毅的民族性格特征。

  2.自强不息精神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侥幸逃脱了火顶之灾的先民,尽可能地收集了前一期文明残留下来的遗物,并把记忆中的那点灵性设法记载和传承下来,形成不同形式文献,就是我们说的洪水神话。中国洪水神话中,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揭示先民同大自然做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属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段文字算是鲧禹治水最早的一段记录,文字虽简,却把气象宏伟的神话勾画出了大概轮廓。鲧为治水,不惜盗取天帝息壤而被杀,由于志向未成又孕育儿子禹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们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博大精神,为民造福的超人胆识和行为,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反映了远古人民不屈不挠同自然灾害的斗一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为达理想,自强不息,不怕牺牲。鲸的牺牲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呈现出一种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及坚忍不拔的意志,人定胜天的"精神。

  3.创造意识

  生活在字原始野蛮状态的先民,他们无时不在探寻着文明的曙光,从来未停止创造发明的脚步。从盘古的开天辟地,到仓颉的观象造宇,我国神话中有先当大的一部分记述了这种创造发明的故事。这种记述有的是猜想推测,有的是集中概括,有的是经验总结,他们把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多少代人不断完善的智慧、技术,通过虚妄的方式,附会在某个神或英雄身上。但透过虚妄的形式神话的形象和人们崇敬的口光,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先民的创造意识。“邃古之初,谁传道之?天地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中会首亘古、仰望长天发出的千古诘问。而这样的问题何尝不是时常折磨着我们思维尚不发达、认识尚属简单的祖先呢!虽然他们无法认识到但是他们已经接触到最为本初的哲学命题:天地何起?人从何来?于是他们创造了“盘古”的神话,创造了“女娲”的神话。盘古是在“混沌如鸡子”的天地之中,经过了“万千八岁”,最终“天地开辟”(《三五历纪》),女娲则在“开天辟地,未有人民”的情况下,“抟黄土作人”(《风俗通》)。

  天地既开,人类已长,人们仍需要更关好的生存环境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神农氏“播百谷”发明了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绎史》引);女姻还“作笙簧”(《世本》),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楚辞》王逸注),皇帝和他的子孙们还创造了宫室、舟车、衣服、冠冕、律吕等等。这其中无疑会有后人的猜想与附会,但所蕴涵的创造意识则是中华民族自主自强、创造发展的精神动力。

  4.忧患意识

  忧患,是人类一种自觉的痛苦,人生处处有困境,正是这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体验的悲剧性生存困难,才使中国的原始先民以及后来的子民们在与自然灾难和

  社会丑恶的抗争奋斗中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中国上古险恶的自然环境,使原始先民处于重重忧患之中。现实艰难深刻的体验,在先民心灵深处投下了阴影,从而使中国神话萌生出一种民族的忧患意识。从献身的神农、鲧、禹身上,都不难发现由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沉重的压抑和忧患。神农被尊为中国的农业神,为了解决“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的矛盾,他教人类播种五谷,并发明农业工具,开创农耕时代。神农又是中国的医药神,为救人民“多疾病毒伤之害”,他亲自“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探查民之所去就,一天之内甚至中毒七十余次,最后因误吃了一种有剧毒的花无药可救而死。在此我们强烈感受到神农氏的忧患意识,以及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尽源泉。神农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把个人的忧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视国家民族的忧乐为自己的忧乐。

篇四: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上古神话与后世文学

  【

  摘要

  】

  如果说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人们口口相传的上古神话就可以称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了许多体系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学的先河,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而且上古神话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其中表现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及乐观精神等等,对后世文学创作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

  上古神话;后世文学;素材;人物形象;故事类型;浪漫主义精神;乐观精神

  【

  引言

  】

  中国古代有神话,但是向来没有“神话”这个名词。神话是什么?茅盾显示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相互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上古神话,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它以瑰丽的想象和斑斓的色彩保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一、为后世文学提供素材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往往是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后市文人因而喜欢加以利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历代以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神话典故在我国流传极广,对后世文学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受上古神话影响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在《诗经》中有所体现。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的。而在《诗·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牵牛和织女,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子我们也可从中略见一斑了。而《楚辞》中涉及到的神话传说人物甚多,屈原的创作也援引了上古神话的素材,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当时他对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以《天问》一篇最为突出,《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奇兀的问题,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神话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传说的怀疑中,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和爱憎。

  《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而《淮南子》与《列子》书中也都有记载,皆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

  那位在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据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所说:《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天山神灵。庄周梦蝴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灵感。屈原<天问>、<招魂>、<九歌>、<离骚>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所雷同。

  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最显得有力量的是陶潜《读山海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将神话里几个神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了。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盛赞他们的精神:“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唐代的诗歌中,神话的运用更是尤为显著,不少诗人的诗篇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李贺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所运用。李商隐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浪漫诗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甚至<清平调>等等,这些名作皆源于《山海经》神话。

  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共同形象。同样清代的小说取材于神话的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镜花缘》前40回是全书的精华,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这一部分差不多全取材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和奇特的动物植物。《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除小说外,戏剧也受到神话的影响。如京剧《嫦娥奔月》,即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的神话,动画剧《宝莲灯》也是取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等等。再看今日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聊斋志异》、《八仙过海》等等,无一不是受到上古神话影响的作品。

  总之,后人对先民为我们留下的瑰丽财富加以利用,用自己的笔重新演绎着这些古老的作品并赋之以新意,从而让古老的神话绽放出新的活力和新的意义,让后世的文学同时也散发出来自远古时代的魅力,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通过上古神话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对后世文学创作人物形象和故事类型的影响

  神话形象的影响,在小说肖像描写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在神话传说中,对于主人公的形貌,已有极简古的描述。如写“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山海经·海外东经》)。又如写“包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黄帝篇》),“伏牺大目”(《艺文类聚》卷十七引《孝经援神契》),“疱羲须垂委地”(《天中记》卷二二引《帝王世纪》)。神话传说在肖像描写方面的最初尝试,给后世作家的影响很大。

  首先,神话英雄的肖像模式,是小说戏剧中“脸谱化”的滥觞。其次,静态的、单纯正面的肖像描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占有很大比重。尽管长篇章回小说开始有所突破,但它们的动态(或情态)的、多侧面的写法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小说里用以描绘人的外貌的动物特征,乃是人类始祖的图腾特征的残留。虽然肖像描写经历了一个由“动物形”

  向

  “动物人类形”进而向“完全人类形”的演变过程,但“龙颜”、“赤髯如虬”、“螓首蛾眉”、“燕颔虎须”、“丹凤眼”等等刻画肖像的套语,作为神话的影响标记,却长期被古典小说家所沿用。

  此外,神话传说在提供肖像模式的同时,还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某些故事类型。如应龙以尾画地助禹治水的故事(可以叫做“动物辅导建造型”),志怪、传奇的作者就仿效其类型写过许多作品。《搜神记》卷十三《龟化城》云:“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问于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同书同卷的《马邑城》、卷十四的《撅儿》等皆属此型。又如“望夫型”的故事在小说和民间传说里颇多。《舆地纪胜》引无名氏《临海记》云:“五龙山脊,有石耸立,大可百围,上有丛木,如妇人危坐。俗号‘消夫人’。父老云:昔人渔于海滨不返,其妻携七子登此望焉,感而成石。下有石人七躯,盖其子也。”刘义庆《幽明录》里的望夫石的故事,也属此型。该型故事亦仿自洪水神话。后人把这个情节同涂山氏因禹化为熊而感到惭愧,自己也变成石头的情节捏合在一起,种种很流行的望夫石的故事便逐渐产生出来。夸父的手杖化作邓林的情节,则孳乳而成为后世民间文学中为数最多的所谓“遗物型”的故事。

  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中种种英雄形象以及当中的一些故事类型都在后人的文学作品之中留存了下来,后世的不少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有了更高的成就。

  三、后世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上古神话传说里固有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经后世文学艺术家反复提炼加工之后,便逐渐构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而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种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通常就是用神话形象及别的神话因素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评价。

  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先民超越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无论是“人兽合体”的神话形象,还是无尽的奇思妙想,上古神话以奇妙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怪诞的形象表现和寄托了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为后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提供了借鉴。

  后世的生活中,在某一时代,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上古神话,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妙想象、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后世的文人得以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理想和感情,找到一块心灵休憩地。这时候,浪漫主义文学便在中国大地活跃了,其中以积极浪漫主义最为突出。

  屈原开积极浪漫主义之先河,广为采撷流传的神话、祭歌,创作了《九歌》、《招魂》等充满奇特幻想的诗篇。作者在这些诗中御风乘龙,招唤群神,遨游太空。种种越轨的想象,夸张的渲染,使整个作品呈现一种瑰丽警拔的格调,这一切都得益于神话丰硕的想象力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屈原与恶势力抗争不已,“九死其犹未悔”的战斗也同神话那种积极奋发的精神一脉相同。屈赋“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意在“申纡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集中继承了上古神话中的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再看东晋诗人陶潜,隐居田园的他也被上古神话中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感到着,从逐日的夸父,到填海的精卫,再到与上帝争神的刑天,他通过这些神话形象用他的诗表现着他对此三者那种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的认可。更有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许也有神话带给他的影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蜀道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中,诗人巧妙的编织了上古神话传说,抨击现实社会的怒火也因此如游龙走凤驰骋于

  天地之间。那汪洋恣意的风格,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不正是上古神话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么?

  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各个时代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等无一不继承这种浪漫主义精神,而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的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这一浪漫主义精神。

  四、后世文学中的乐观精神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股不屈从于命运的战斗精神和进取意志映入眼帘,射日、填海、移山、逐日、补天等等神话传说,无一不是这种精神和意志的体现,夸父、精卫、愚公等人物形象的流传,激励着人类去追逐更美好的生活,并为后世文学带来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后世文学中乐观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古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不死观念,有乐观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审视古代神话人物的结局,可以发现,很多神话人物最后的死并不是真正意义中的死亡,而是一种死后再生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一种“化生模式”。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化生为精卫鸟;女娲死后,其肠化为十节,成为十个神人;“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鲧死后,腹生禹。这些简朴的、极少修饰的故事都表现了死后再生的模式。神死后,并非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经过“化”这一过程,获得了另外意义的新生,虽然神的外形凐灭了,但化作了一脉相承的新形象,表现了理想化的乐观精神。上古神话的这种“化”而再生的模式,对于注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是莫大的心理安慰,它与晋后流传的梁祝死后双双化蝶的故事,心理寓含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乐观主义的影响,在后世的文学中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多寓意于崇高美之中,上古神话中一些著名神话的主人公都是悲剧角色,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但这些神话故事却不是一悲到底,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和崇高情怀,他们的牺牲是悲剧,但他们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就使故事悲而不哀,悲而能壮,引起人们对牺牲者的崇敬,同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而这类神话在富于悲剧情怀的同时,显现出来的更是一种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构筑了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的家园。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后世一些作家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柳宗元等诗文的创作无不从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曾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上古神话。花开花落,悠悠长歌,上古神话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不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以及人物形象和故事模型,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后世文学沉淀下一笔宝贵文学精神财富。所以说,神话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没有了神话,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广阔的遐想,也不会拥有后世许多绚丽的文学。

篇五: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成人高等教育2014届毕业论文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

  专

  业

  教学点(班级)

  作

  者

  指导教师

  汉语言文学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

  【摘要】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

  古代神话

  体现孕育

  民族精神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产生于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们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者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同时,大火熊熊而不灭,大水浩洋而不息,凶禽猛兽到处抓食人。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精卫填海》描述了炎帝少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于是女娃变成了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自己即使死了变成鸟,也要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凭借顽强不屈的精神,向覆灭自己生命的大自然复仇。小小的精卫鸟身上,却蕴涵着无限大的力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应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思想。鲁迅先生也有类似看法,他说,陶潜“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还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依此理,“精卫填海”精神就应当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的形象体现。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

  表现出来了。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与自然作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自然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尽管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已经对自然现象有所探索并有所认识。他们开始试图了解自然进而解释自然,解释自身的来源问题。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纵观我国古代神话,还记载了人类脱离愚昧向文明迈进的探索和创造。如车舆、弓箭、舟船、屋宇、陶器、音乐、文学等的发明、发现。如,关于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周的始祖后稷则是教人稼穑。“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仁爱善良是一直被推崇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体现了出来。尧舜禹王位禅让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所熟悉并津津称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王位的传承推崇的是仁爱,是禅让,而不是干戈相向。反过来看西方的王位传承,我们不难发现,充满了流血牺牲,哪怕是父子之间的王位相传,也是充满了血腥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这种仁爱的精神由来已久,也是值得称颂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

  二、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对当前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族精神,依

  然影响和指引着我们前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创造的奇迹,足以让世界称奇。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宇文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引发并实现了中国精神的新转变,并将中国精神的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但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必然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要忘记,国内国际的政治形势依然严峻。国内恐怖势力存在,国际反动势力猖獗。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我们要居安思危,心存忧患,在忧患中奋起,在忧患中开拓,在忧患中前进,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克服困难、拼搏进取为追求,以争取国家长期繁荣、民族持续振兴、人民永久幸福为奋斗目标,才能保证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未来道路上,中国精神就像一盏灯,引领中华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裕起来,而在社会中,贫者与富者在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也都逐渐拉开差距。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悬殊的贫富差距,就会产生新的阶级,而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就可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原因,社会不稳定则又是阻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外因。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要任务就必须是先缩小贫富差距。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公平体现,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起全社会、全民族劳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及其创造性;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有效地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尖锐化,维护好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为经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缩小贫富差距,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重要内容。面对压力,我们只有扛起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这面大旗,正视压力,顶住压力,在压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压力中开拓前进。

  三、结语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

  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加快国家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这些时代发展的新特点,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包括培育开放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民族精神,以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不可否认此时也正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的努力已让“中国梦”有了更加灿烂的前景。他们通过自己在创业和就业中的奋斗,实现自己安居乐业的需要,以及所追求事业的成功,他们在实现梦想的同时憧憬着更多新的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和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淮南子译注?览冥训.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06:289-290.

  [2]袁珂.山海经校注?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07:92.

  [3]袁珂.山海经校注?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07:92.

  致

  谢

  从论文课题的选定到方案的确立,直到课题的研究以及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中,都是在学校导师陈德琥的指导下完成的,再次向导师表示最深切的感谢。也衷心感谢为我这次写作提供帮助的所有人,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篇六: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浅论上古神话的精神特质与价值

  摘要:一个民族的神话蕴涵着一个民族主体意识的内在规定性,是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纪录。中国上古神话虽然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仅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列子》、《楚辞》等部分古籍中。但它同样展示了我国上古神话永恒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充分体现了上古神话的现实性、悲剧性和神圣性,这些由神话开刨和莫基的精神特质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并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得到不同时代人们的普遍认同,进而弘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上古神话;华夏民族;精神特质;意义价值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理想的追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实体,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更是一个民族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华夏民族的许多神话都零散地保存在古代著作中,从整体上更深地理解神话的精神内涵,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一个民族的神话蕴含着一个民族主体意识的内在规定性,也是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纪录。

  一、民族精神的源头

  袁珂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因为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大多为原始初民的口头创作,反映着原始初民对于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同时,“神话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许多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今日已难以窥其原始全貌,但是它并不妨碍后人从中看到神话故事中精彩纷呈、光芒四射的智慧之光,其中有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作为人类精神发端的神话,它更以最为质朴、原始、简单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奠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这也使得神话成为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在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艰辛足迹,具体表现为一种悲剧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精神。因此,神话作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上古神话的精神特质

  (一)上古神话的现实性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三千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森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出没各种毒

  蛇猛兽。因此,原始先民们最先要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所谓“筚路褴缕,以启山林”,正是对这种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的真实描述。而原始的狩猎难以猎取充足的食物;农耕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生存和繁衍更多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威胁。因此,原始先民为在深重忧患的生存困境中生存,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现实的生存困境中,神话英雄人物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体现出了一种现实精神。首先,在现实的困境中激发出了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的精神。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鲧的行为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鲧死后集其精力生下禹,禹秉承父志,最终使得洪水消退,万物重生。还有小小的精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要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和微不足道的力量填平茫茫的大海,这是多么执着的抗争,多么悲壮的场景。蚩尤对战黄帝,其身虽死,但其斗争精神却激烈万分,可歌可泣。这些神话故事中蕴含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和勇于抗争的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万古常新的精神长河中的壮丽一笔。此外,神话中的夸父为着追赶太阳而渴死在路上,这也是夸父为着心中的梦想而追逐不已的信念。巴金先生曾说:“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炀谷。”

  (二)上古神话中的悲剧性

  中国原始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悲剧性。首先是人与自然的悲剧。华夏民族发祥于黄河流域,东临浩瀚无边的大海,三面环绕险恶的山川,波涛汹涌的江河,在如此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先民们对周遭事物有一种警惕感和神秘感。《山海经》等文献中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和灾难。“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女巫被太阳晒死的场景:“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这些持续的自然灾害威胁着整个族群的安全。随着先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慢慢产生了摆脱对神秘自然的依附和征服自然、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其次,社会生活神话也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呈现震烁千古的悲剧精神。黄帝与炎帝部族为争中原逐鹿之战。尧、舜、象之间更有说不清的恩怨纷争,“舜逼尧,禹逼舜”、“瞽瞍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这一切都使得中国古代神话天空中充满了血雨腥风。

  在这种极其具有悲剧气氛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原始先民们以其最为原始的思维方式塑造了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的神性英雄。如射日后羿与补天女娲,他们无所不能,其伟业充满理想化色彩,成为神话中的典型。而精卫和夸父的形象则使人产生怜悯和崇敬之心。“精卫填海”,其衔木石以填海不缀的崇高举动,表现出悲怆之力。宏伟高大之夸父,其逐日之壮举就已成就了永恒的崇高和悲壮。神农氏以身试毒,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英雄悲歌。神性英雄们都甘愿默默奉献自己,他们关注的是整个民族、部落的盛衰,这种不屈不挠、为民族、部落集体着想的品格与悲壮的行为,传达出了古代悲剧神话的崇高感,这是一种极可贵的华夏民族精神。

  (三)上古神话中的神圣性

  阎云翔在《神话的真实性和神圣性》中说:社会生活中的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事件叙述,不是随便说的故事。神圣性,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自然能力的表现。如鲧禹治水:“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这样的叙事是史无前例的,虽在现在看来似乎荒诞不经,但是细细思索便会发现这是一个符合原始先民思维特征的完整故事,怨气不衰,终成正果。神农用“赭鞭”,鞭打百草就能知道其是否有毒:先民们渴求永生,认为“南方有不死之草”(《淮南子·地形训》)。由于神话的神圣叙事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现实的违背和突破,它标示这些故事是神圣的、非尘世的,正如艾兰所说,神话中的形象其存在意义在于打破自然现实的界限,制造出一个存在于正常逻辑之外的形象,这个形象拥有超出自然法则的神力a而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中的鲧、神农、黄帝就是这样一种有着超越正常逻辑之外的形象,他们无所不能,表现为超出自然法则的神力。

  三、上古神话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与意义

  神话是一种古代的文化遗产,既有文学艺术欣赏的价值,也有进行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或者不如说,一个民族的神话并不决定而是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这里,恩斯特·卡西尔十分肯定了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同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都能看到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的神话掀起的阵阵波涛,层层涟漪。

  在历史与神话的关系中,神话被证明是初始性的因素,历史是第二位的派生的因素。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它们的关系,无论表现在神话产生、兴起的阶段,抑或反映在神话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之中,都是极其密切的。历史与神话之间的这种关系。尤其发展到上古神话开始衰落和最后消歇的时期,则更由于神话内部历史因素的增长,一部分神话被历史化。这正说明了古代神话的历史化,作为神话发展和演变的一种结果,实在是为神话与历史的内在关系决定的,是一部分神话发展和演变的必然结局。

  众所周知,人类有意识地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一直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的形成时期。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是与氏族社会相适应的。而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只有同一个氏族名称并以血统关系相结合的血缘亲族的总和,“每一个这样的氏族都有一个神话上的祖先,他被认为是氏族名神的始祖和英雄”如我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就是适应着解释氏族形成这种历史的需要,首先以神话的形态被想象为氏族的始祖来创建其氏族历史的。而早在神话产生、形成的初期,有些神话故事本身,就与历史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其为想象和幻想所增加的虚幻因素更多于现实的成分,因而被人们看作是历史的影子:但是另一方面,先民们又把这些神话故事当作真实的历史在氏族和部落中广泛地流传着,后来的人们也就以这些神话的内容作为远古历史的传说而加以承认。如我国历史传说中关于黄帝与炎帝氏族的历史,黄帝与炎帝战争的历史,黄帝战蚩尤的历史,乃至整个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基本都是在这

  种神话的基础上提取和抽象出来而得到认可的。

  (二)现实价值与意义

  毋庸置疑,中国神话故事中这些精神特质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原始神话中,人类从何而来?包容人类和万物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原始人类思考过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今天正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开拓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正是神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神话中所表现的这些人类的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情景,至今仍能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首先,神话带给现代人一种精神的激励与鼓舞。神话的现实性引导人们直面现实的生存环境;神话的抗争性指引人们勇于挣脱各种各样的束缚,保持一种死而不已的反抗精神:神话又使人们深思自身的存在价值,特别是一直流传下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引导人们面对生存做出种种思考和抗争。其次,神话具有民族团结与凝聚的力量。神话与民族有密切关系,它是民族共同意识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且是与其他族体相互认同或辨异的标准之一。谢林(FriedrichW-ilhelmJosephVonSchelling1775-1854)说:“一个民族,只有当它能从自己的神话上判断自身为民族时,才能成其为民族。”因为“古代神话,既是一种民族现象,又是一种世界现象。”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都蕴含着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承载着本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华夏民族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民族内部共同的归属感。最后,神话故事还是后世乃至当代作家们创作的源泉之一。鲁迅先生的做事新编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不少篇目中,我们都能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并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得到不同时代人们的普遍认同,进而弘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袁

  珂.中国神话(序)[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2.

  [2]袁

  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4.

  [3]刘安著.淮南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70.

  [5]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0.

  [6]巴金.龙·虎·狗[M].上海:上海文化生活出版杜。1941;6,[7]武世珍,再论古代神话的发展和演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4):2.

  [8]李荣庆.山海经[M].马敏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篇七: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献身精神

  汉语言文学08-1班

  杨阳

  无论是西方或东方,各个地域都会存在一些与其地区,民族,文化相应的神话传说。这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然,神话成了中国古代最不能缺少的文化内容。它代表着中国先民崇尚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人类生存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学术上大致把神话分成几个大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这些神话在某种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崇尚献身精神。

  在这些神话中,大凡是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英雄们就备受人们的赞颂;反之,凡是那些不利于社会前进、有碍于人类幸福的神性人物则要遭到唾弃与批判。所以为逐日而死的夸父、射日除害的后羿、救民于水患的大禹等均在人民的心目当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被大水淹死之后变成鸟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苍海的精卫,也生生世世为人们所敬重。而那些残害人类的神蛇、怪兽一般的反面人物,如果不被英雄诛灭,也会被历史文化所诛灭。不仅创世神和始祖神如此,在对我国远古自然神话,英雄神话,战争神话的故事传说中,同样也反映出一种崇尚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创世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盘古开天”

  就是个典型。盘古本身被包裹在混沌之中,他终于不堪忍受,拔下牙齿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开辟了天地。

  他不断施展着自己的法术,让天变得更高,地变得更沉。直到盘古耗尽最后的力气终于倒下与世长辞。但他的身体并没有消失,而是幻化为世间种种。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盘古为人类劈开混沌的世间,将世界的第一缕曙光布满大地,死后化作了日月山川江河湖海,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他无愧为世界的开凿者!他是世间的缔造者!另一位开辟神女娲,在完成补天、造人大功之后,也将自己身体化成万物。

  “大禹治水”也是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始祖神话。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禹为了治水,到了30多岁才在涂山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成亲。

  但是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

  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据《吴越春秋》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闻乐不听,过门不入,挂冠不顾,屡遗不蹑”,他以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去和洪水搏斗。大禹的手掌脚掌都长满了老茧,这也足以见证他的奉献精神。面对自己父亲鲧治水失败,身败名裂的悲剧,他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担负起治水负担,担负起天下苍生的重担。他不顾个人安危,轻生死,重黎民的奉献精神足以为后世楷模!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大部分存在着这种献身精神,具有一种壮烈的悲剧性。它是以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文化土壤为参考的。尤其数英雄神话最为典型,在某种层度上来说具有较强烈的悲剧色彩,悲剧之中蕴含着悲壮之美,使人产生崇敬之情。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种献身精神不为其他,而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在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幸,痛苦与死亡。“夸父逐日”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性质和色彩。《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则神话故事同样变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斗争,表现人类为迫切要求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愿望而不怕献身的精神。我们总能在读过之后感到心灵的震撼。夸父这种不屈不挠,至死不忘造福后人的悲壮精神,在中国很多神话中都能找到影子。

  “神农尝百草”中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太古时候,人们没什么可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了。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神农自各儿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什么滋味。把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

  在中国主要的始祖神身上,看不到儒家所排斥的非道德的东西,他们都是道德的化身、正义的代表。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神圣光环和纯洁品性,使人们对他们只有顶礼膜拜了。

  正是由于这种献身奉献精神,使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对“德”的要求,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摆在第一位,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谈得上治国、平天下。

  中国神话中我们随处可见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牺牲奉献精神,体现着他们“保民佑民的责任感”。

  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奉献精神。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自西周以来,由于历史和政治的需要,诸子百家有意识改造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将人类理想的英雄美德和牺牲精神都加在了他们身上。燧人氏钻木取火,自陷十八层地狱;伏羲氏画卦教民,泄露天机被天帝判死;商伯盗取天火,守护火种,为了人间的光明和温暖而献身;鲧在洪水滔天之时,为济苍生,不待帝命,窃帝之息壤而被杀羽郊……中国古代神话首先强调的不是神话人物身上的野性和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对神的职责要求,将保民、佑民放在第一位,而否定为了个人利益危害人间众生的行为。

  中国古老的英雄神、始祖神,没有人的情欲,不食人间烟火。

  中国上古神话中体现出的这种尚德奉献精神,有一些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而另一些则是后天人为改造的。经过文化的重塑与选择,在古老的大神们身上还遗存的一点点“人性”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远远脱离社会、脱离人类、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理念化形象,于是他们原有的神性也随之削弱,他们成了人间崇拜的偶像,具有着伟大的献身精神。当然,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古代神话英雄包括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其形象与事迹并非是历史的真实。它是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对道德的渲染和对远古帝王典范的树立,逐步按照史官和先秦诸子的社会理想所塑造出来的。在它们身上既体现出先秦思想家的尚德理想,又表现出中华民族在其文化演进中的献身精神。展示了我们先民最后会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反应的是中华民族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品格。这种献身精神至今仍在我国古代神话宝库中熠熠闪光。

推荐访问: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怎么做 上古 传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