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篇

发布时间:2022-11-13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篇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篇

篇一: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

  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

  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世界日

  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

  出发,以“我”

  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

  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

  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

  同时,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冲突严重,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

  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低,精神状态疲软

  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与社会实际接触较少,理想化成分较多,因此看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与黑暗、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突出表现为“三无”

  的精神疲软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无兴趣”,是对什么都不提不起兴趣,干什么都没劲。

  表现为无精打采,行动萎靡冷漠;

  在心态上,对自

  己要做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去做,稀里糊涂。“无所谓”,就是对一切事物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虚无主义态度,在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往往以“与己无关”

  的态度敷衍塞责。“无意义”,是指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外部

  环境的影响下内心长期受到压抑,性格扭曲,认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认为周围的一切毫无意义,对社会缺乏信心,甚至造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至于伤害自

  己、伤害他人。

  (三)

  重权利享受,轻义务履行

  很多大学生把“获得一张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作为上大学的唯一目

  的。

  他们在大学里过着自

  由自

  在的生活,充分享受自

  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旷课、补考、重修,甚至降级都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他们忘了在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问得最多的是“国家为我做了些什么”,却从不问“我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急于求成,心态浮躁,缺乏自

  制力、毅力与韧性,他们往往受挫能力差,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于一蹶不振,更有甚者做出对自

  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事情。

  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与沉沦,严重的选择违法犯罪,放弃生命。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

  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加频繁,加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项事业改革走向深入,各类矛盾也相对凸显,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

  观念领域的冲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念,给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很大冲击,社会公平缺失和诚信滑坡、追求利益最大化、腐败滋生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责任担当。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开放的当今社会,他们对多元的文化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尚缺乏甄别、思辨能力,容易在片面利己思想的驱使下全面接受,造成大学生以自

  我为中心的观念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尚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目标、形式、载体等方面的系统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在学生评价体系上,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德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彰显,仍淹没于把专业成绩作为学生素质优劣评判标准的社会洪流中。

  在教育载体创建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有余,但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

  实践教育平台创建的相对有限,使学生主动感悟、体验社会的机会缺乏,制约了

  主动性的发挥和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三)

  家庭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存在失范性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所以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做出一切牺牲,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舐犊情深较之以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

  的趋势,也就是说,父母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全部包办代替,甚至出现了“陪读”

  现象。

  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

  的状况,把本该是自

  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因此,我认为当前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从小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四)

  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方面具有偏颇性

  自

  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自

  己与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渗透在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中,对其起着调控作用。

  自

  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对个体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

  通过了解发现,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在个人意识上,表现为盲目

  的自

  我

  膨胀和自

  卑意识的兼容。

  一方面,一些青年大学生往往定位过高,目

  标脱离实际,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

  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以至于目

  标难以实现,成了“海市蜃楼”

  ;

  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心浮气躁,做事粗心,不能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具体问题,便由抱怨转化成自

  卑,继而逃避。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不仅是个人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更是大学生应该自觉奉行的信念和自觉的追求,也是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社会转型、多元思潮、信息开放、矛盾凸显等社会现实存在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尤为关键。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规律,结合自主意识突出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

  (二)

  以实践育人为平台,将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于形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晓父母恩”,“事非经过不知难”,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

  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形式也应多样化,如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公益活动等。

  要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切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主旨,减少盲目性。

  (三)

  构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立体网络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家庭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的协同作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整体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是主阵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要素:

  一是打造学高身正的师资团队,以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

  识素养教育人、引导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

  二是营造校园责任文化,依托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以寝室、班级、校园为责任单元,开展安全和谐文明宿舍创建、班风学风创建和平安健康校园创建;

  三是做好典型示范,培育和挖掘践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通过展板和网络新媒体加强宣传,鼓励学生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争做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

篇二: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中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急剧的变迁带来了多元化文化观的冲突,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态势,即便是当代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集中表现为以高度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方式。本文依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探索并总结了几条有益可行的途径,以期推动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关键词】责任;缺失;对策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要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要肩负其承担推动社会政治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大学生必须对这种社会责任有着自觉、清晰的意识,形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不辱其社会责任。

  然而当代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存在信仰危机,缺乏诚实守信,人格意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注重自我发展,缺少正直友善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健康程度不高,应付现实与迎接挑战的能力偏弱,缺乏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大学生普遍缺乏的道德观依次是:忠实、诚信、有信仰、节俭、有礼貌、纪律与服从”,现实中具体表现为: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生活腐化,崇尚名牌等。

  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到底又有哪些呢?

  一、内化责任,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责任的主体,具有公民的权利和意识,也必须具有责任意识。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要珍惜学习机会,巩固专业思想,提高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认识到社会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条件,为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没有社会的整体强大,个体的利益,个性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我们大学生如果懂得了这一道理,就会自愿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标树典型,建立全员化的责任机制

  责任教育要从我做起,发挥个人人格魅力形成氛围,提醒家长要更重视孩子的人格和品质的健全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通过媒体形成一种舆论力量,加大对无责任现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加强对友爱、仁爱、道德宣传等,包括对家庭的回报,对爱情、婚姻的责任,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帮助等,助于提升整体的道德素质。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方法用富有时代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教育激励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学习榜样和责

  任意识概念。同时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责任机制,标树更多的优秀典型,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三、师资引领,构筑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师德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化,关系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要严格选拔和任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学生,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表率和模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其次,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教育高校教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学而不厌。要将新时期师德标准自觉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育人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以培养更多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四、实践体验,促进责任感的全面形成

  在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责任,积极拓宽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社会,以成熟的观点认识社会现象,宣传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坚决批判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自身判别是非、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实习基地等建设,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社会考察和“三下乡”活动,试点推行大学生到基层挂职锻炼计划,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服务大众,引领社会和谐进步。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能否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凌瑾,唐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打磨现代人才的品质[J].2002,12(3):69-70.等

篇三: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xx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当今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令大家很担心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找出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从而分析原因找到策略,才能培养起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xx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通过调查座谈,发现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漠视亲情与友情。

  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学生在家里不愿意或没有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时父母外出回来晚了,从未问过父母吃饭了没有;至于父母干活累不累、苦不苦,他们更是不关心。在学校,常常为了一些琐碎小事,和他人相互争吵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只要求别人对自己尽到某种责任,从不愿对别人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胸无大志,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职责,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20%左右的学生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上课或乱说乱动,像“大闹天宫”;或萎靡不振,酣然入梦;或手捧小说,如痴如醉。课间,成群结队,到处乱跑,有的甚至一头钻进了游戏厅;做作业或有始无终,或龙飞凤舞……

  3.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抽查中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不仅没能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且连最起码的责任意识都没有。

  以上虽然只是三个方面的粗略统计,但足以说明当前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二、xx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4

  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的上述问题,绝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有密切关系,也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关。

  1.社会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有悖于传统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逐渐暴露出来,并有蔓延滋长之势。在经济流通领域,一些不法商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商业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仅使国家财产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这些都是导致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社会根源。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空间,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正说明了良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如今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将孩子应该独立完成的许多事情都自己做了,孩子犯错了也舍不得教育。因此,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很难在家庭教育中形成。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及老师感到无奈。在学校里,唯学生的成绩说话,完全不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学校道德教育缺失了,怎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呢?

  4.学生方面的原因。

  由于一些小学生不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从教材中或通过其他渠道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使得他们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过分讲究吃、穿、玩等。由于他们不努力构筑自己的思想防线,不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免疫力,使

  /4

  他们的灵魂不知不觉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所腐蚀,他们的头脑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那些腐朽的东西所占领,他们正处于形成阶段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被弱化或扼杀了,他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社会责任感则面临夭折的危险。

  上述四个方面是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增强xx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1.在社会上,政府应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作用,通过这个渠道,大张旗鼓地报道那些尽职尽责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以激励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努力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在家庭中,每个家长不仅要明白自己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还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长辈应怎么做,对兄弟姐妹应怎么做。要从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观念,摒弃家庭教育中错误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想方设法给孩子留下独立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空间,创造让孩子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环境,千万不要再“一切包办代替”。

  3.在学校里,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切实实做到为人师表;其次要明确加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花大气力,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真正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尤其要注意《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发挥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校在“德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对学生来说,要明白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明白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大集体,还要努力使自

  /4

  己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从小抓起;其次,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待的最久的地方,学校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广大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篇四: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

  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

  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世界日

  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

  出发,以“我”

  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

  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

  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

  同时,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冲突严重,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

  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低,精神状态疲软

  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与社会实际接触较少,理想化成分较多,因此看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与黑暗、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突出表现为“三无”

  的精神疲软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无兴趣”,是对什么都不提不起兴趣,干什么都没劲。

  表现为无精打采,行动萎靡冷漠;

  在心态上,对自

  己要做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去做,稀里糊涂。“无所谓”,就是对一切事物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虚无主义态度,在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往往以“与己无关”

  的态度敷衍塞责。“无意义”,是指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外部

  环境的影响下内心长期受到压抑,性格扭曲,认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认为周围的一切毫无意义,对社会缺乏信心,甚至造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至于伤害自

  己、伤害他人。

  (三)

  重权利享受,轻义务履行

  很多大学生把“获得一张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作为上大学的唯一目

  的。

  他们在大学里过着自

  由自

  在的生活,充分享受自

  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旷课、补考、重修,甚至降级都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他们忘了在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问得最多的是“国家为我做了些什么”,却从不问“我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急于求成,心态浮躁,缺乏自

  制力、毅力与韧性,他们往往受挫能力差,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于一蹶不振,更有甚者做出对自

  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事情。

  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与沉沦,严重的选择违法犯罪,放弃生命。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

  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加频繁,加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项事业改革走向深入,各类矛盾也相对凸显,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

  观念领域的冲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念,给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很大冲击,社会公平缺失和诚信滑坡、追求利益最大化、腐败滋生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责任担当。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开放的当今社会,他们对多元的文化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尚缺乏甄别、思辨能力,容易在片面利己思想的驱使下全面接受,造成大学生以自

  我为中心的观念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尚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目标、形式、载体等方面的系统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在学生评价体系上,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德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彰显,仍淹没于把专业成绩作为学生素质优劣评判标准的社会洪流中。

  在教育载体创建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有余,但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

  实践教育平台创建的相对有限,使学生主动感悟、体验社会的机会缺乏,制约了

  主动性的发挥和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三)

  家庭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存在失范性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所以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做出一切牺牲,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舐犊情深较之以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

  的趋势,也就是说,父母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全部包办代替,甚至出现了“陪读”

  现象。

  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

  的状况,把本该是自

  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因此,我认为当前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从小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四)

  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方面具有偏颇性

  自

  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自

  己与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渗透在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中,对其起着调控作用。

  自

  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对个体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

  通过了解发现,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在个人意识上,表现为盲目

  的自

  我

  膨胀和自

  卑意识的兼容。

  一方面,一些青年大学生往往定位过高,目

  标脱离实际,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

  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以至于目

  标难以实现,成了“海市蜃楼”

  ;

  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心浮气躁,做事粗心,不能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具体问题,便由抱怨转化成自

  卑,继而逃避。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不仅是个人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更是大学生应该自觉奉行的信念和自觉的追求,也是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社会转型、多元思潮、信息开放、矛盾凸显等社会现实存在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尤为关键。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规律,结合自主意识突出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

  (二)

  以实践育人为平台,将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于形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晓父母恩”,“事非经过不知难”,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

  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形式也应多样化,如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公益活动等。

  要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切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主旨,减少盲目性。

  (三)

  构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立体网络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家庭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的协同作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整体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是主阵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要素:

  一是打造学高身正的师资团队,以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

  识素养教育人、引导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

  二是营造校园责任文化,依托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以寝室、班级、校园为责任单元,开展安全和谐文明宿舍创建、班风学风创建和平安健康校园创建;

  三是做好典型示范,培育和挖掘践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通过展板和网络新媒体加强宣传,鼓励学生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争做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

篇五: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能否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分析和掌握中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原因,进而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的积极表现

  第一,爱国热情高涨。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彰显了忠诚爱国精神品质,具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献身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他们希望祖国发展日益强盛,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他们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关注国家大事。

  第二,学习意识增强。

  当代中学生十分看重自己所肩负的学习责任,他们学习的使命感更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了,学习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很多新的知识。

  第三,继承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首要责任,而且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回报父母的殷切希望。

  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表现

  毋庸置疑,当代中学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价值取向上过于崇尚“自我”。

  现在的中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并且更加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而不是理想;他们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而不再是无私奉献;他们崇尚自我,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他们的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2.理想追求上更加重视个人理想。

  有的中学生仅仅考虑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且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实惠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

  3.感恩意识淡薄。

  如今中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缺乏感恩之心。

  4.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当前,不少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略知皮毛,反而盲目崇拜,造成他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对社会的责任感减弱,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好。

  上述种种现象无一不折射出中学生的责任缺失问题,它们正在侵蚀着中学生纯洁的灵魂,损害着当代中学生的形象。

  三、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的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文化遭遇断裂危机,社会责任感传统无从继承。个性、自由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国人社会责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淡化。

  第二,适逢改革转型,社会多元化趋势加剧。由于青年学生本身的不成熟,他们过多地强调个体的权利,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只看到别人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愿去想“我”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

  第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个人主义滋生。市场经济负面观念使中学生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同时,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的存在也使得中学生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感,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四,互联网快速发展,弊端日益凸显。由于互联网的不健全、网络法制的薄弱,其中也隐藏着很多负面影响,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设置了障碍。

  2.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从父母那里索取财富,习惯于从老师那里索取知识,习惯了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家庭和社会做些什么,社会责任感较差。

  3.学校教育重视不够。

  现在的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多数学校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的问题。为了考试,分数成了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尺。相比之下,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对挫折的砥砺作用认识模糊。

  4.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

  由于中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因此,这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无法产生崇高而伟大的社会理想,缺乏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篇六: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方丹;曾诚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1(000)015

  【摘

  要】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总页数】2页(P248-249)

  【作

  者】方丹;曾诚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学生部,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16

  【相关文献】

  1.浅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连惠芗;廖宇;谢志鸣;纪英

  2.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培育路径探析[J],陈宇秦

  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与对策[J],陈黎东

  4.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试析[J],董伟;高杰

  5.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及对策研究[J],陈七三;曾斌;杨佳;朱菲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谭成才

  作者机构:长春光华学院

  出版物刊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65-67页

  年卷期: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高度重视。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确立、发展、巩固的阶段,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支柱,更应该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篇八: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一)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一)作者:甘荫全陈纯馨陈晓刚叶秀芳陈志斌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全社会的一个战略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纠正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能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1.1理想信念的缺失

  富有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不少的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容易限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他们普遍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发展状态和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1.2价值取向的缺失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

  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判断、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逐步凸现出来,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1.3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主要职责。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考试作弊,不爱护公物,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道德失范,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少应该在中小学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

  1.4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2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因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2.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与利益意识的强化,必然导致责任意识的弱化。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开放多元,网络空间不断拓展,使得社会交往的风险频发。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

  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2.2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

  教育,学习好几乎掩盖了一切。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纵观我们的教育,总是想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尽善尽美的人,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也忽略了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另一方面,学校却很少倡导大学生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自己负责。结果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而且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真空状态。

  2.3家庭条件氛围

  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总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2.4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

  个人原因是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内因。应该肯定,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

  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社会现象和理解社会,容易被社会的邪恶和阴暗面所局限、所牵制,往往容易从个别的人和事出发去看待社会。认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的关系,从而弱化了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3纠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要对策

  3.1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

  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往往与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责任意识环境和文化氛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全社会有一个人人讲社会责任的环境与文化氛围,我们每个人就置身于浓浓的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气氛之中,久而久之全社会都会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的影响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和个人进步的助推器。

  3.2建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机制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既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要在全社会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联动的教育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要分阶段实施培养目标。在小学、中学、大学分别确立社会责任培养的不

  同目标,使之落到实处。如果小学、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就容易达到。同时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

  (2)建立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变社会环境的随意影响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受社会大课堂的熏陶,不断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免疫力”。社会要加大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人和组织的惩处力度,从而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篇九: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责任感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是关系人类生存状态的重大课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教育的核心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

  对个人来讲,责任感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凡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使他们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的强大动力,是他们不懈奋斗、追求卓越、将才学奉献给社会的重要保证。一个人具有好的品德、性格、心理。应该说与其责任感使分不开的,责任感会陪伴一个人的终生。对国家而言,责任感反映其国民

  素质的高下。在任何社会中,先进阶层要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就必须拥有一批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赤胆忠心的战士。今天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振兴,更是需要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为之前仆后继、勇挑重担、贡献智慧和心血。

  因此,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强烈的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品质之一,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纽带。社会责任感是和谐社会道德与法律得以遵守的前提条件。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精神动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容易诱发自私自利、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青少年只有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御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应对当今世界新挑战的必然要求。现代科技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就越强烈,交往就越来越广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合作也就

  越来越也频繁,是否善于合作,敢于负责,将是决定每一个人、企业或者国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校及科研机构意识到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以“责任”为主题的研究活动,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管理者对青少年责任感的教育意识逐渐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教育的内容及过程日趋规范;探究和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提高了青少年的责任感。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虽然方法呈现多样性,但总体而言,推理、思辨的成分偏重,描述、解释、演绎的定性研究多,实行定量的实证性研究少,尤其是高水平的实验、应用研究更少,对实践工作者来说可操作性不强;其次,从研究内容上看,一是研究者们对于社会责任感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再者许多研究者的目光更多地投向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研究上,对于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及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从结果来看,研究的成果缺乏实效性及可操作性,从调查显示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仍不容乐观,整体水平偏低。

  由上述情况不难发现,各方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与青少年责任感低下的现实构成一对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项目研究,尤其是找出影响他们责任感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已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当今世界新挑战的重要举措。也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教育科研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为此本文在收集大量相关方面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教育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社会责任感基本理论问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过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原则和有效方法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对社会责任感基本理论的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心智正常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与责任相关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的情感体验。对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认识离不开三个基本点:第一,社会责任感的主体是社会的人,而且是有理智的、有能力的人,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动物有时也有保护幼小老弱同类等似乎很“负责”的行为,但那只是出于本能而非责任感。一个失去理智或没有任何能力的人当然也就谈不上

  什么社会责任感。第二,社会责任感既包括人们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即知道自己肩负着哪些责任;也包括对自己履行责任过程及结果的态度、体验。如在认真履行责任后获得愉悦、美好的感受,没有履行责任时的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第三,社会责任感与其它许多高级社会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内在联系,促进它们共同发展,但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出于上述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体的广泛性。第二,内容的时代性。第三,利益的明确指向性。第四,情与理的统一。第五,以社会需要为心理基础。

  社会责任感的构成和分类

  社会责任感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责任的主体,即承担责任的个人或集体;责任的对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为谁负责”;三是责任意识,也就是责任主体对自己应承担何种责任的认识,主要是指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的责任的性质与类型;责任的意向和体验,指承担责任的愿望以及伴随履行责任过程和结果的不同态度和情感体验。

  根据社会责任感的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按照责任主体,可以分为个体的责任感、集体的责任感、民族的责任感、国家的责任感等等。按照责任对象,可以分为对自我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对民族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环境的责任感等等。按照行为性质,可以分为生活责任感、职业责任感、交往责任感等等。按照责任主体的情感体验的强弱,可以分为淡漠的责任感、平淡的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特别强烈的责任感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是对作为整体的社会责任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描述而已。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过程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递进式的过程。它与青少年的整个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前责任”时期;二是“他律责任”时期;三是“自律责任”时期。三个时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

  为了充分了解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有哪些影响因素,课题组运用了实践调研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在学大学生及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查阅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相关研究结果,以得到可靠及可信的资料。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直接在本校进行,并且以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为对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通过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后收回100份,回收率100%。经过调查及统计后发现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100名同学中的,男生占62%,女生占38%,本次调查对象均大三的学生。

  对于中学生的调查主要以某高中高一年级的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两个班的100名同学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本校在校大学生承认自己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做的不够,自身有原因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得不提的因素。有69%的人认为影响责任心的因素是自身,61%的人认为是家庭,58%的人认为是社会,有52%的人认为是学校,还有其他因素等。

  对于中学生而言,有64%的人认为影响责任心的因素是自身,61%的人认为是家庭,45%的人认为是社会,有42%的人认为是学校。那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自身是影响责任心的主要因素,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因素也起着不小的作用。

  从调查结果看,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

  从查阅资料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学者们一致认为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1、个人因素

  青少年由于受到认知水平、自身阅历、意识发展、社会经历等方面的限制及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变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许多青少年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均衡,不够清晰。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过于强调自我。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愈倾向于允许或鼓励儿童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就愈能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家庭是个体存在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关系所构成的亲本责任(父母与子女彼此间的责任)是责任的最初组成部分。此外,许多研究证实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美国素有“领导人之父”之称的丹尼斯?

  韦斯特博士就曾告诉天下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使之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说明了父母在青少年责任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学校因素

  有人从教师情感支持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支持不仅能促使他们由共同的责任转化为其自己的责任,还能维持和增强学生的理解、动机和幸福感;还有人认为教师的理性自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特殊的地位;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及教师在教学中以情施教的程度会影响到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心理学家提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认为同伴榜样

  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另有研究发现,同伴朋友的肯定与支持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还有人认为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同伴作为青少年重要的交往对象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的情况。

  4、社会因素

  研究发现,印度人把助人行为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看成是每个社会成员分内的事;而美国人却仅在关系到生死的情况下才把助人看成是一种道德责任,平时则只将其看作是个人的选择问题。虽然这项研究以助人行为作为主题,但我们能清楚地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对责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对800名来自不同种族的美国青少年家庭责任感的比较研究发现,相对于欧裔青少年,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他们更重视当前和成年后对家庭的帮助、支持以及对家人的尊敬。这些研究多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开展的。随着社会步伐的加速,像网络、电视等传媒工具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四)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试测,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年龄阶段,拟订了两套问卷,分别对我市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其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有了较全面、客观的把握,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我们在调查的大学生及高中生对象中各发放问卷100份,各自收回100份。大学生接受调查人员中男生72名,女生28名,高中生男生51名。女生49名。

  试卷总分10分,大学生调查表每题0.5分,不同答案分值不同。中学生调查表满分10分,每题1分,按照调查内容的不同选项最后合计。

  调查中,在公共场所看到偷窃行为时,有57.3%的人选择偷偷告诉被害者,20.8%的人选择直接上前制止,13.5%的人表示受害者是熟人的情况下才会上前制止,只有8.3%的人选择当作没看见然后悄悄走开。从这组数据看来,大多数的人在公共场所看到偷窃行为时都不会视而不见,当中大部分人选择偷偷告诉被害人,这样可以避免正面冲突,而选择直接上前制止的人,他们的勇气和责任感值得赞扬和学习。选择熟人才制止的说明他的社会责任感还不是很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部分人会装作没看见悄悄走开。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对社会和他人是具有很强的责任心的。而这种责任心对维持社会安定,打击不良行为是很重要的。

  在朋友做了自己认为不对且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时,会选择怎样做的调查中,有82.3%的人表示会上前阻止并多次提醒,8.3%的人表示会阻止但只是说说而已,4.2%的人表示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4.2%的人表示不理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由数据可见,当身边的人犯错时,大部分人会多次阻止劝告,说明他们对待朋友是真诚的,对友谊是负责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是不会理会别人,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情,是比较自私的。当朋友做错事情的时候,即使不伤及自己的利益,我们也应该给予阻止和提醒,这是基于一份友谊所应该做的。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百分之五六十的学生分值分布在5——7分之间。分值过低过高的比例所占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左右。说明许多青少年对于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与关注,并且有意愿承担责任,但是由于青少年受到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只是总体没有十分明确的思想认识及行动。使得青少年责任感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青少年责任感淡薄甚至缺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自己的不负责

  在青少年中存在许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在生活学习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一些青少年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向老师要分数、“枪手”大有市场的对自己及其不负责任的状况;打架斗殴事件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青少年人群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被他们摒弃,群殴的流血事件的不断发生上演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悲剧;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之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种种表明当代青少年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感不明确,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这给自己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2)对家庭的不负责

  许多青少年对家人在语言上都表现出骄傲自大、狂妄自私,脾气暴躁,自我意识浓厚,以自

  我为中心,对家人不屑一顾,甚至很反感。在行动上表

  现出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甚至离家出走、以死相要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给父母带来物质上的损失,更带来精神上的负担,在他们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不自知,部分青年甚至对长辈冷漠、不关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程度还不高,但是部分青少年滋生“金钱

  至上”“唯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掀起不良的攀比之风,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对社会的不负责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但是部分青少年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随着进入社会自我意识的发展虽被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导致青少年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有的青少年以物质享受的多寡为自身的价值取向,自私自利,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2、青少年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社会意识转变缓慢

  目前的青少年这一群体从小学到中学,他们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学习目的就是考大学。在盲目的学习动机下或者是没有信心,或者是没能如愿,而且本来目的就不明确,再加上意志消沉,所以社会责任感对他们而言是毫无意义的空谈和假想。换句话说,对于这些还未从心理转变中解脱出来,还没有明确地进入社会角色的青少年来说,社会责任感只能是身外的东西。

  2)对自我过分关注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过分疼爱,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使这些青少年缺乏生活的磨练,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意志薄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己要求低而少;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他们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3)对社会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

  今天的部分青少年社会实践很少,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阴

  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出现了认识方面的偏差。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感到无所适从。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当作社会本质,看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他们往往就会局限于“自我”的小圈子里,而不能将“小我”融入

  到社会中去。

  (2)家庭原因

  现代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施教过程中,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的定位于智力开发,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养;重智力培养,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

  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结果是使得一些孩子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自私自利,心胸狭窄;能力低下。当前在一些青少年中存在的理想失落,精神空虚,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无不与此

  密切相关。

  (3)学校原因

  多年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地方都把升学率当作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观念中只有升学率,这样就造成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在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之下,不少学校对德育工作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实际上却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由于忽视了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造成现在很多人淡化理想,冷漠未来,及时行乐,物欲膨胀,精神委缩,只重实惠,目光短浅,缺乏责任感等不

  良趋向

  。目前,尽管有许多学校已经着手重点开展德育工作,但是学校教育与将来社会工

  作实际需要仍然存在脱节,企业、市场把“真诚、责任心、合作、事业心”等人格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而中小学校德育却重视外在发展水平,忽视了品行等内在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人格健康成长的培养。

  (4)社会原因

  1)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

  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

  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所接受,给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青少年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而不要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而对于自己的责

  任义务被抛到脑后。

  2)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市场经济的建立,给青少年的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时尚中的消极现象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市场竞争虽然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们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并导致了他们对价值

  观评判的多重标准,即有的以“含金量”多少为标准,有的以职权大小和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幸福和满足为标准。这多重标准,使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时常困惑,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地取向“自我价值”,追求个人功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3)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

  在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的等级特权思想极其严重,曾经一度盛行,封建

  的遗毒对青少年思想的腐蚀也是很严重,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

  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过热、权钱交易、不法商贩暴富

  等丑恶现象开始滋长。由于缺乏正确理论指导,青少年常常把各种丑恶现象看成是社会发展

  的普遍规律。这就造成了他们认识上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五)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原则和有效方法措施。

  1、培养目标

  课题组认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应该包括意识、体验和行为习惯三大方面:一是使青少年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浅表到深入、由零散到完整,层层递进,顺利发展;二是使青少年对履行责任的过程和结果逐渐产生的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三是使青少年逐渐养成负责任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的基本原则:

  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教育应遵循正面性、整体性、个体差异性、实践性及渐进性等原则。

  (1)坚持正面引导原则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倡“德智交织”,即寓德育于智育中,将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将

  灌输与疏导相互统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要向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人

  生观、政治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正面灌输;关心青少年,了解青少年,摸清青少年的思想

  脉络,帮助其成长。通过正面教育、帮助引导,让青少年理解责任心的重要性,通过进行专

  题教育,主题活动等理论性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自觉接受教育,主动内化责任行为,并充分

  利用青少年的热情,以责任感为突破口,带动全面的德育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的效果。

  (2)坚持整体性原则

  人生责任具有多种属性,因而全方面出击,使之与其他德育内容相结合、相渗透、相促进、形成“全息⑹”网络,调动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的诸多力量,共同促进人生责任

  心的飞跃;青少年是一个群体,开展对青少年的责任感就要求全方面地掌握这一前提到共同

  特征,使责任感成为群体意识。

  (3)要坚持个别差异原则

  在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基础上,要注意个别差异,针对个别青少年对责任感认识障碍的症结所在,循循善诱地进行说服,或者进行善意的批评,或者找寻一个榜样作为其示范,同时还应

  该特别保护责任感强的青少年的人生责任感的继续发展,既要肯定表扬责任心强的青少年,又要热情帮助责任心弱的青少年。

  (4)要坚持实践性原则

  把理论联系实际准则运用到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教育中,把“责任感”理论与青少年所有的

  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明确、理解其含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青少年

  中开展各种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小论文竞赛等,使作为活动主体的青少年在各方面的指

  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笔使这一过程非常自然地成为青少年求索“责任感”的过

  程。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勇于实践自己的责任心,在训练中强化责任感、明确责任、实现

  勇于担负责任。

  (5)坚持渐进性原则

  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两天或者短期突击就能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没有信心。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坚持与努力。

  3、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措施

篇十: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1]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先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2](P329)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否具有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面对跌倒老人冷眼旁观不愿援手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啃老”现象,一些高校曝光的大学生自杀及投毒杀害室友事件相继发生等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今绝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但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道德缺失事件,也反映出了大学生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一是个人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逃学旷课,态度散漫,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负责。

  二是对家庭缺少责任担当。青年学生有着家庭责任意识,懂得孝顺父母,但更多的是存在于意识层

  面,而很少付诸行动。三是帮助他人呈现利己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愿意和主动帮助他人,但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出个人利己主义的倾向,帮助他人趋向功利性,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往往不会去做。四是对国家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但在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奉献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思前想后,患得患失,最后常常还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社会思潮的涌入,使我国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西方国家的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和渗透,极端个人主义和金钱万能论等错误思想的腐蚀,很容易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人际关系发生扭曲。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中的一切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和理性认识能力,对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观念缺乏辨别能力,价值观念易受到扭曲,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只对学生的分数负责,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

  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明显缺乏具体的责任感教育内容。此外,大多数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简单,采取灌输式。同学们被动接受理论教育,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性。课堂形式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被调动。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缺陷有很大关系。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其父母在物质上给予满足,但精神教育缺失。大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缺乏生活历练,不懂得换位思考,自我个性表现突出,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权利意识强而责任义务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四)自身因素的制约。大学生认知水平不足是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乃至缺失的内在因素。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与经验,心理发展不成熟,不能全面客观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造成价值观念扭曲和责任意识缺失。“由于他们资历浅薄、涉世未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认知还不足,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使不少学生往往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社会现象和理解社会,从而忽略了一点: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元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说大学生受自身因素制约,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造成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思考

  (一)在社会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首先要通过媒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要通过树立楷模,加强示范引导,用先进事迹和崇高的责任精神感染大学生,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意识施加影响,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完善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增强说服力。切实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世界,看清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社会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创新教育形式。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传统课堂形式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通过听取模范典型的报告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使社会责任意识在同学们心中扎根。

  (三)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是我们第一所学校,家长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家庭对于个人身心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通过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来进行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是要培养孩子对家人的责任感。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自己、亲人和家庭,孝敬关爱父母和家庭成员,养成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管理和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二是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离不开各种客观因素,但关键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学习好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助人为乐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在各方面的精诚协作和努力下,必定能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当代大学生也会承担起社会责任,把祖国、民族、社会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一: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与对策探析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结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责任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就目前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的、错误的、弱化的。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实践,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缺失

  培养

  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使大学生“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对广东金融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强烈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的、错误的、弱化的。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并作为教育实践的

篇十二: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xx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当今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令大家很担心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找出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从而分析原因找到策略,才能培养起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xx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通过调查座谈,发现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漠视亲情与友情。

  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学生在家里不愿意或没有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时父母外出回来晚了,从未问过父母吃饭了没有;至于父母干活累不累、苦不苦,他们更是不关心。在学校,常常为了一些琐碎小事,和他人相互争吵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只要求别人对自己尽到某种责任,从不愿对别人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胸无大志,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职责,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20%左右的学生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上课或乱说乱动,像“大闹天宫”;或萎靡不振,酣然入梦;或手捧小说,如痴如醉。课间,成群结队,到处乱跑,有的甚至一头钻进了游戏厅;做作业或有始无终,或龙飞凤舞……

  3.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抽查中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不仅没能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且连最起码的责任意识都没有。

  以上虽然只是三个方面的粗略统计,但足以说明当前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二、xx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4

  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的上述问题,绝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有密切关系,也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关。

  1.社会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有悖于传统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逐渐暴露出来,并有蔓延滋长之势。在经济流通领域,一些不法商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商业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仅使国家财产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这些都是导致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社会根源。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空间,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正说明了良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如今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将孩子应该独立完成的许多事情都自己做了,孩子犯错了也舍不得教育。因此,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很难在家庭教育中形成。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及老师感到无奈。在学校里,唯学生的成绩说话,完全不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学校道德教育缺失了,怎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呢?

  4.学生方面的原因。

  由于一些小学生不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从教材中或通过其他渠道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使得他们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过分讲究吃、穿、玩等。由于他们不努力构筑自己的思想防线,不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免疫力,使

  /4

  他们的灵魂不知不觉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所腐蚀,他们的头脑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那些腐朽的东西所占领,他们正处于形成阶段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被弱化或扼杀了,他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社会责任感则面临夭折的危险。

  上述四个方面是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增强xx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1.在社会上,政府应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作用,通过这个渠道,大张旗鼓地报道那些尽职尽责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以激励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努力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在家庭中,每个家长不仅要明白自己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还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长辈应怎么做,对兄弟姐妹应怎么做。要从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观念,摒弃家庭教育中错误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想方设法给孩子留下独立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空间,创造让孩子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环境,千万不要再“一切包办代替”。

  3.在学校里,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切实实做到为人师表;其次要明确加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花大气力,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真正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尤其要注意《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发挥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校在“德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对学生来说,要明白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明白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大集体,还要努力使自

  /4

  己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从小抓起;其次,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待的最久的地方,学校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广大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篇十三: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郁隐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3年第11期

  郁隐梅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江苏

  南京210031)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健康的一个群体。但不可否认,在这一群体中,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社会人情淡漠等现象也正日益凸显。文章围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主题,分析了其现状、成因及其重要性,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11—02

  一、社会责任感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他人、自然和社会应承担责任的一种强烈意识。它是由崇高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组成的,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健康社会化的内驱力。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重个人价值,轻社会回馈

  在信息高速传播、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在个性色彩、自我意识不断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们更多关注的是自由、平等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就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不关心社会的长远发展,忽视社会的需要,没有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二)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工资待遇,轻事业追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主体逐步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样也在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面对高校连年扩招、单位门槛连年抬高的困窘局面,大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择业心态和价值取向。这种以实际效用为价值取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极端狭隘的人生追求和定位。

  (三)社会人情淡漠,重自我利益,轻思想道德

  社会责任反映的是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密切联系、和谐共赢。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忙着各种资格考试,不热心集体和公益活动,不关心与团结同学,遇事只考虑个人得失。大学生的道德滑向冷漠的边缘,其自我责任感极易陷入“个人中心”的深渊。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明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尚未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挫折,因而,他们克服困苦的意志和能力都较为薄弱。待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需要面对由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向一个负有多重角色和责任的环境转换,方向迷失,心理空虚,很多同学没有形成切实的理想、高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也就无法产生服务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教育存在误区

  一方面,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这样,大学生就很难将课程知识与社会生活、责任联系起来,并实现有效转化。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社会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强人们自主意识、效率意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其趋利性,即主要强调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整体利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随之淡化。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和锻炼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不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构建团结友爱、平等互信的和谐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对策

  (一)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随着新时期教育思维的整体性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日益渗透。为此,高等院校既要教育好学生,又要服务好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能够普遍参与的活动氛围。

  2.正面导向原则

  优秀的教育应该对受教育者有正面导向性。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先天有之,而是后天经过教育所生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正面教育观念的灌输,更要重视正面事例的充分论证。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过程才能有理、有力,从而达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理论深化和精神升华的目的。

  3.隐性教育原则

  隐性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隐性教育原则的核心是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以受教育者为本,把受教育者放在中心位置,切切实实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

  4.实践原则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够学会解读社会,继而感悟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二)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策

  1.正确引导,加强思想教育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突破高校德育固有的输出模式。首先,充分理解大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并能融洽沟通。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就现存问题通过恰当途径对其进行点拨启发或方向引导。其次,教育方法多样化。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除了采取授课灌输理论知识的形式外,还可以开展课外团队活动学习来辅助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多方协作,创设浓郁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完全承担的重任,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教育资源应达成共识,多方协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和谐的环境,创设浓郁的氛围。

  3.深入实践,感知真实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接轨的主要途径。学校要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走出校园,继而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参观访问,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以多种方式深入不同的行业。接触优秀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探寻他们的足迹,聆听他们的心声,感知他们历经的风雨,以敬仰的姿态贴近不同的人群。

  4.完善体制,赏罚适度均衡

  教育过程中,应该奖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惩罚大学生的失责行为。当然,奖励与惩罚毕竟只能是教育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均衡运用,否则会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

  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否树立强烈牢固而又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个人信念与人生价值的体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休戚相关。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战略高度去审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这一问题,将该问题作为教育实践的重中之重,并科学地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2]李思明.浅析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

  [3]张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2.

  [4]贺静,何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13(3).

  [5]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

篇十四: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

  作者:封国平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形势的影响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不容忽视。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培养对策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社会责任感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所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大学生关心自己前途、自身发展状况和现实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要对自身、家庭、对现实负责,而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对自己作为大学生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据对本院学生调查,在回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时”,有62.2%认为“在实现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有28.4%的选择“先实现个人理想然后再谈社会理想”,有4.7%的选择“社会理想与我无关”,另外有2%的选择“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行”。

  2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出以“我”为中心。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他们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更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对弱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我们可以从学生择业中的价值取向窥见一斑。据对本院学生调查,“你的择业标准是什么?”有41.3%的学生选择“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有39.8%的学生选择“工资、待遇”,有12.1%选择“专业对口”,有5.3%选择“工作轻松、体面”,只有0.5%选择“到基层地区、西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1客观因素

  (一)从社会的角度看,受市场经济价值功利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了负面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响。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先和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了人们评价一切的标准,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在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部分人见利忘义、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他们不顾道德和良知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谋取不正当利益,他们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二)从家庭角度看,责任教育缺位。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摇篮,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子女负有不容推卸的教育责任。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将来考取好学校,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而忽略或根本不对子女进行责任教育,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差。

  2主观方面

  (一)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出现偏差。大学生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再加上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易激动,遇事比较急躁,看问题较片面,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常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事业激情,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成天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认识。由于大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想法。对于这些生活目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他们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空虚感,行为方向不明确。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这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无法产生崇高而伟大的社会理想,缺乏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三、解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应有举措

  1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法律和道德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高校就必须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两方面着手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内心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对社会违法责任行为后果的处罚,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责任责任感。

篇十五: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1]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先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2](P329)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否具有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面对跌倒老人冷眼旁观不愿援手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啃老”现象,一些高校曝光的大学生自杀及投毒杀害室友事件相继发生等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今绝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但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道德缺失事件,也反映出了大学生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一是个人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逃学旷课,态度散漫,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负责。

  二是对家庭缺少责任担当。青年学生有着家庭责任意识,懂得孝顺父母,但更多的是存在于意识层

  面,而很少付诸行动。三是帮助他人呈现利己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愿意和主动帮助他人,但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出个人利己主义的倾向,帮助他人趋向功利性,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往往不会去做。四是对国家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但在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奉献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思前想后,患得患失,最后常常还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社会思潮的涌入,使我国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西方国家的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和渗透,极端个人主义和金钱万能论等错误思想的腐蚀,很容易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人际关系发生扭曲。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中的一切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和理性认识能力,对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观念缺乏辨别能力,价值观念易受到扭曲,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只对学生的分数负责,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

  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明显缺乏具体的责任感教育内容。此外,大多数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简单,采取灌输式。同学们被动接受理论教育,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性。课堂形式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被调动。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缺陷有很大关系。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其父母在物质上给予满足,但精神教育缺失。大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缺乏生活历练,不懂得换位思考,自我个性表现突出,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权利意识强而责任义务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四)自身因素的制约。大学生认知水平不足是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乃至缺失的内在因素。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与经验,心理发展不成熟,不能全面客观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造成价值观念扭曲和责任意识缺失。“由于他们资历浅薄、涉世未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认知还不足,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使不少学生往往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社会现象和理解社会,从而忽略了一点: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元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说大学生受自身因素制约,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造成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思考

  (一)在社会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首先要通过媒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要通过树立楷模,加强示范引导,用先进事迹和崇高的责任精神感染大学生,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意识施加影响,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完善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增强说服力。切实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世界,看清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社会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创新教育形式。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传统课堂形式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通过听取模范典型的报告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使社会责任意识在同学们心中扎根。

  (三)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是我们第一所学校,家长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家庭对于个人身心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通过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来进行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是要培养孩子对家人的责任感。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自己、亲人和家庭,孝敬关爱父母和家庭成员,养成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管理和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二是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离不开各种客观因素,但关键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学习好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助人为乐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在各方面的精诚协作和努力下,必定能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当代大学生也会承担起社会责任,把祖国、民族、社会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六: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

  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

  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世界日

  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

  出发,以“我”

  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

  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

  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

  同时,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冲突严重,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

  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低,精神状态疲软

  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与社会实际接触较少,理想化成分较多,因此看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与黑暗、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突出表现为“三无”

  的精神疲软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无兴趣”,是对什么都不提不起兴趣,干什么都没劲。

  表现为无精打采,行动萎靡冷漠;

  在心态上,对自

  己要做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去做,稀里糊涂。“无所谓”,就是对一切事物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虚无主义态度,在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往往以“与己无关”

  的态度敷衍塞责。“无意义”,是指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外部

  环境的影响下内心长期受到压抑,性格扭曲,认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认为周围的一切毫无意义,对社会缺乏信心,甚至造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至于伤害自

  己、伤害他人。

  (三)

  重权利享受,轻义务履行

  很多大学生把“获得一张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作为上大学的唯一目

  的。

  他们在大学里过着自

  由自

  在的生活,充分享受自

  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旷课、补考、重修,甚至降级都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他们忘了在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问得最多的是“国家为我做了些什么”,却从不问“我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急于求成,心态浮躁,缺乏自

  制力、毅力与韧性,他们往往受挫能力差,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于一蹶不振,更有甚者做出对自

  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事情。

  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与沉沦,严重的选择违法犯罪,放弃生命。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

  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加频繁,加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项事业改革走向深入,各类矛盾也相对凸显,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

  观念领域的冲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念,给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很大冲击,社会公平缺失和诚信滑坡、追求利益最大化、腐败滋生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责任担当。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开放的当今社会,他们对多元的文化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尚缺乏甄别、思辨能力,容易在片面利己思想的驱使下全面接受,造成大学生以自

  我为中心的观念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尚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目标、形式、载体等方面的系统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在学生评价体系上,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德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彰显,仍淹没于把专业成绩作为学生素质优劣评判标准的社会洪流中。

  在教育载体创建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有余,但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

  实践教育平台创建的相对有限,使学生主动感悟、体验社会的机会缺乏,制约了

  主动性的发挥和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三)

  家庭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存在失范性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所以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做出一切牺牲,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舐犊情深较之以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

  的趋势,也就是说,父母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全部包办代替,甚至出现了“陪读”

  现象。

  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

  的状况,把本该是自

  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因此,我认为当前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从小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四)

  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方面具有偏颇性

  自

  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自

  己与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渗透在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中,对其起着调控作用。

  自

  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对个体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

  通过了解发现,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在个人意识上,表现为盲目

  的自

  我

  膨胀和自

  卑意识的兼容。

  一方面,一些青年大学生往往定位过高,目

  标脱离实际,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

  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以至于目

  标难以实现,成了“海市蜃楼”

  ;

  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心浮气躁,做事粗心,不能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具体问题,便由抱怨转化成自

  卑,继而逃避。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不仅是个人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更是大学生应该自觉奉行的信念和自觉的追求,也是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社会转型、多元思潮、信息开放、矛盾凸显等社会现实存在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尤为关键。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规律,结合自主意识突出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

  (二)

  以实践育人为平台,将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于形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晓父母恩”,“事非经过不知难”,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

  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形式也应多样化,如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公益活动等。

  要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切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主旨,减少盲目性。

  (三)

  构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立体网络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家庭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的协同作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整体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是主阵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要素:

  一是打造学高身正的师资团队,以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

  识素养教育人、引导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

  二是营造校园责任文化,依托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以寝室、班级、校园为责任单元,开展安全和谐文明宿舍创建、班风学风创建和平安健康校园创建;

  三是做好典型示范,培育和挖掘践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通过展板和网络新媒体加强宣传,鼓励学生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争做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

篇十七: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标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含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并表达着一定价值观和人生信念[1]。责任感是在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责任感则是个体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表现,并促使个体内心溢发的状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个体面对突发的社会事件时会理性思考。从德育的角度,责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我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情况的判断[2]。责任感教育关系个人道德情感的培养,并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人的价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并反映人类的本质属性,“个体只有认识到社会客观要求和需求,才能使自己在这些需求中发挥效能最大化,提高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2]。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社会、国家深厚情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施行社会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正确处理个人利于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

  伴随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打破载体依赖性,呈现多元化的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平台,占据着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兴信息交流工具的出现,方便快捷地沟通,突破地区限制,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网络上的社会不良信息充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杜维彦、解晓兴等在对四川某高校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的,81.2%的大学生要做社会公德的守护者和引领者;63.1%学生对国家的兴亡存在忧患意识”[4]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消极的表

篇十八: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职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田秀芝

  来源:《成才之路》2014年第1期

  一谈到职中学生的管理,好多老师就头痛。因为职中的部分学生不仅学习基础较差,而且有的难以管理。他们有的是对学习没兴趣,没目标,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地学习一点;有的是自制力很差,总是重复地犯着同一个错误;还有的是怎么教育也不听,整天迷恋于手机和睡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历史原因。中职生并不是不想学好,只是曾经的某些原因造成他们文化基础薄,学习成绩不好,自认升学无望,逐渐失去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2)社会原因。社会主流是好的,但有时也存在一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对有的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使学生在人生价值、道德水准上失去了明确、统一的导向,是非判断能力较差。

  (3)家庭环境及教育。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味纵容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不注意方式、方法,造成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4)个体原因。个别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育人、育才规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收到实效。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客观实际地讲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远大前景,从就业为社会做贡献的角度阐明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拥有一技之长是人受用一生的财富。恢复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树立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实行包办,而孩子却认为家长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有的孩子的意识中,根本没有“责任”这个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意义。比如,让学生明白:老师若没有社会责任,怎么能保证我们学生正常上课;医生若没有社会责任,怎么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助等等。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尊。引导中职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获取成就感,提升自尊自信。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让这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比如,家庭教育要侧重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则要侧重于对各种活动的宣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竞争意识,而学校教育则要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师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把职中生培养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材。

  (河北省冀州市职教中心)

篇十九: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试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王耕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王

  耕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350300)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今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却趋于弱化.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康社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3-0134-0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

  (一)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为人指明奋斗目标方向。树立一个好的理想对学习、工作、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个人理想固然重要,但社会理想更重要。社会理想指导的是社会发展的道路,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最高的奋斗目标,从而指引社会向前发展。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理想,整个社会才能有新的发展。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囿于个人小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缺乏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二)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但社会责任感却趋于弱化。

  (三)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自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是收入高低和能否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理想与责任是互相联系的,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既从社会中获取,又要为社会奉献。权力、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自觉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要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理性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总之,只要教育得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会不断增强的。

  (二)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项德育调查表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目前,应该着眼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教师是社会的代理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而且,创造一种社会的、道德的存在,也是他们的使命”。“经师易求,人师难遇”。因此,应把教师水平的提高提上议事议程,采取在岗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办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思想觉悟。要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观念、体制和机制,让教育者的成就感主要建立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对学生政工干部的考核应该有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应该充分反映他们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更多地关注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付出和创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根本保障。

  (三)高校应积极做好正面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学校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所谓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自我价值作为一种内在、潜在的价值,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价值。所谓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正是袁隆平院士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也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2.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事业。集体主义能够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要教育大学生首先树立自我责任意识,即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循循善诱,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社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

  3.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现实的影子,是未来的现实。这就是说理想必须有现实的土壤,否则就是空想;同时说明未来的现实往往决定于现在的理想。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进行时事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大事,认清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当代大学生应肩负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又具体的体现。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家庭、学校只有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美]德里克·博克(DerekBok).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允.责任心的培养: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

  〔3〕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2(8).

  〔4〕海南高校政研会.海南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5〕张岂之.中华人文精神[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6〕廖和平.周雄文,王卫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7〕杨立英.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篇二十: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作者:杨秋莲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7期

  【摘

  要】研究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这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我国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出发,对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培育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原因;;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

  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同时,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冲突严重,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低,精神状态疲软

推荐访问:青少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缺失 对策 青少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