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2022老舍先生读后感800字(8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12-27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老舍先生读后感800字(8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老舍先生读后感800字(8篇)(完整文档)

篇一:老舍先生读后感

刘雨嘉

也许是抱着好奇的心理,我开始读汪曾祺的《老舍先生》。读到前面的介绍时我便乐了,因为,一个著作等身的大作家怎么会“怕”一个手下编辑呢?

继续往下读,进入了正文,一个儒雅、书生气的老舍在汪老的笔下慢慢“活”了起来。

老舍先生爱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院里、廊下、屋里,到处是花,香气四溢。以至于苦再多,体再累,也是无妨。可以说,老舍先生真的把花,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老舍先生爱喝茶,也是爱到了极致。可谓是一日不可不喝茶的。待人接物也总是那么友善,从来都是亲自给他们倒茶。

老舍先生藏画颇多,顶爱齐白石的画。对他老人家也是十分尊重与关怀。

老舍先生非常好客,对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对待同事,他是十分大方的,酒是“敞开供应”的,菜也是最可口的。

老舍先生领导有方,从不把自己当领导看。似乎在他眼里,他和普通人一样。但正是这种领导风格,让大家做事都少了几分顾虑,多了几分坦诚。

老舍先生还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他深知民众疾苦,会为生活很苦的盲艺人着想,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还会为人民着想,关心他们的民生问题。

他是彬彬有礼的。对待外宾,他亲自倒茶,让宾客们感到很亲切。他的握手是轻轻的,就仿佛在说:“来吧,朋友!把这里当做在家就好了。”他会对来访的每一个人报以尊敬,包括文联的下级们。从不把自己与下级分开,好像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样,自然,也就不会疏远了。

他是乐于分享的人,很大方,不小气,拿到现在说,就是真朋友。甚至说,毛主席给的酒,老舍先生都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在老舍心中,或许这样才是最爽最快乐的。

老舍先生身为北京的人民代表,自然是关心人民的。但他能关心到卖艺的盲艺人,给他们关心,让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们被全北京人民看到,这是别的领导所没有的。他能关心到燕乐,想方设法让它不被失传,这是别的领导所没有的。他甚至可以关心到百姓的吃喝方面,替老百姓说话,这同样也是别的领导所没有的。

整篇文章,汪曾祺没用过多华丽的词藻,但一个生活中的老舍却已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读到此处,我才真正的明白了,老舍“怕”汪曾祺,还真未必是这样。

篇二:老舍先生读后感

张洺赫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汪曾祺在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文艺》杂志社担任编辑时,文联主席便是老舍先生。因此汪曾祺对老舍先生有深刻的了解。并将这一段与老舍共事的珍贵经历记录了下了,让我们得以一瞥彼时文人的风采。

文章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老舍先生身上这种平民的生活姿态,他牢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员。例如文章中提到老舍先生爱花,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屋里、屋外、廊下、摆的满满的,到处是花。按季节更换,长得都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的都很旺。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待花的喜爱之深。只有用心对待花才会长得如此旺盛。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就连他的画像,四面都是花,他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为仰着头,意态悠远。我不是很喜欢花,也不了解花的习性,但是我理解“花在人养”这句话的意思,就像我喜欢各种军械,枪,炮,车,还有乐高,比方说枪我就能说出好多型号,弹夹,射程,子弹等等。而且在这方面我能滔滔不绝给你介绍一整天都不嫌累。所以说,只有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我们才能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

老舍先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例如爱喝茶,爱收藏画,热情好客等等,都能体现出他热爱生活,待人真诚,才华横溢。他在对待下属从来都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前辈和后辈的关系,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有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文章中还提到,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生活很苦,老舍先生把他们请到文联,把他们组织起来,使他们生活有出路。让他们感受到新社会里被人关心、尊重的温暖。还把智化寺里很多自谋生计的和尚聚拢一起,让即将失传的唐代的“燕乐”得以保存下来。

老舍先生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在那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就有芝麻酱卖了,说明老舍先生时刻关注民生,是真正的人民代表,为人民办实事。

我欣赏老舍先生,他教会了我待人接物,低调儒雅,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像大连这次庄河疫情,好多医生护士志愿者都奔向庄河为阻止疫情传播拼劲全力。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强健身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三:老舍先生读后感

顾书润

当我读到这一篇文章时,不由地有一种开心的感觉。因为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我读到了“阳光”、“豁亮”“精神”等一些词,他们让我觉得比汪曾祺写的《花园》要更富有色彩性。这也说明了老舍先生的性格很开朗。

老舍先生爱花。作者在文章中说了“爱花成性”和老舍先生所说的话更是让我们觉得他爱花。文章中很直观的说出他爱花。这也说明了老舍的性格很向上,开朗。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不停地在描写一个爱花的老舍先生:在天晴时把花搬出来晒太阳;下雨时又把花搬进屋子里。同样是一身汗,老舍先生为什么却能坚持下去,继续养花呢?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最后通过叶浅予为老舍先生画的画也说明了老舍先生爱花。

当我读到这一篇文章时,不由地有一种开心的感觉。因为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我读到了“阳光”、“豁亮”“精神”等一些词,他们让我觉得比汪曾祺写的《花园》要更富有色彩性。这也说明了老舍先生的性格很开朗。

老舍先生爱花。作者在文章中说了“爱花成性”和老舍先生所说的话更是让我们觉得他爱花。文章中很直观的说出他爱花。这也说明了老舍的性格很向上,开朗。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不停地在描写一个爱花的老舍先生:在天晴时把花搬出来晒太阳;下雨时又把花搬进屋子里。同样是一身汗,老舍先生为什么却能坚持下去,继续养花呢?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最后通过叶浅予为老舍先生画的画也说明了老舍先生爱花。

作者不但塑造了一个爱花的老舍,还塑造了一个爱喝茶的老舍。汪曾祺先生先在第二自然段里说老舍先生亲切、彬彬有礼。然后再慢慢地又告诉了老舍先生给别人倒茶。这样也与老舍先生的彬彬有礼、文雅、亲切等文章里出现的词很贴切。提到老舍先生爱喝茶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就最能形容此事了。在这句话中老舍先生说:“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不仅能让我感受到他爱喝茶,还能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

他爱齐白石老人那一段更是让我感触很深,这个老舍先生真的是很关心而人啊!我要多多向他学习。

读完《老舍先生》和《老舍先生简介》后我不由的觉得很可惜。一个这么亲切的老舍先生就这么去世了。要是老舍先生还在的话。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这个亲切、彬彬有礼、文雅的老舍先生!

篇四:老舍先生读后感

潘施晴

在汪曾祺心中,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老舍爱花,叶浅予为他画的画像中,他四面繁花,而且他就算把自己弄得满身热汗,也要保护花不受伤害。

老舍先生爱喝茶,就连去国外开会也会特意给他准备一个暖壶,有客人来时,老舍先生还会亲自为客人倒茶。

老舍先生夏天时,会把香白杏放在条案上,满屋都充斥着香气。

老舍先生极重爱和能体会齐白石老人,并收藏了许多他的画。

老舍先生还很好客,有什么好东西不只留给自己,都分给大家,还是“敞开供应”,就连毛主席送给他的酒也让大家每人都喝一点。

老舍先生对下面的干部很了解,并很爱护,还人人平等,不摆出上级的架子。

老舍先生很关心百姓的生活,他把盲艺人组织起来,想让他们有出路,还在提案中写让政府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并为此付诸行动。

这篇文章乍一看,有的地方有点乱,我一下子看不太懂,后来细细读了一遍才看懂,原来正是这些生活琐事才组成了这样的老舍。

老舍先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家院子里摆满花,天天辛苦养护它们,还在家里摆时令水果,四壁挂画,若是一个充满抱怨的人,怎么会有心思做这些呢?他还收藏了很多齐白石的画,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抱怨的人能做出来的事。而老舍先生不仅做了上面这几样,还能把普通的食材i做成最美味的佳肴。

他待人平等,儒雅,连握手都是轻轻的,还亲自为客人倒茶,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的主席,我觉得大部分来他家做客的人地位是比他低的,但老舍先生还是与他们平等相处。老舍先生虽地位较高,但他很关心百姓们的生活,要解决的问题竟然是让北京人吃上芝麻酱,可见他对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了解。甚至他想让快被北京所抛弃的盲艺人有出路,想让唐代的“燕乐”流传下来,更可以说明这一点。

汪曾祺是在老舍去世若干年后写的这篇文章,时隔这么多年,依旧是那么真实,一点都不会让人怀疑,就好像是刚刚发生过一样,都能让我眼前浮现老舍当时的样子。

即使是这样,汪曾祺也是那样的写作风格---“很少有修辞”,而且语言比较平静,读后不会有太大的情感变化。他的语言也很朴素,能让人看懂,但有些词还是有点难理解,得细细品。

我觉得这就是作家写文章和我们写文章的区别之一,看来能用朴素的语言写出好看的文章是个技术活啊!

篇五:老舍先生读后感

程培雨

刚看完《老舍先生》的导读,让我得知老舍和江曾琪互相赏识。

通过文章,我了解到老舍先生爱花,而且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他还十分喜欢喝茶,喝到很勤还很酽,他又喜欢收藏画,尤其喜欢齐白石的画,对齐白石先生也很尊重,老舍先生很好客,他会把同事请到家里,美酒佳肴毫不吝啬,他和下属平等共处,对每一位下属都十分了解,他还关注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及平民百姓的生活,并提供帮助。

汪曾琪描写了老舍先生生活中许多零散的画面,勾勒出一个热爱生活、热情好客、豪爽大方以及平易近人的老舍先生。

他经常邀请下属来家里吃饭,酒菜敞开供应,客人随便喝酒,老舍先生还拿出一瓶毛主席送来的葡萄酒,与大家共同分享,仿佛老舍先生与他的同事是前辈和后辈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足以展现老舍先生豪爽大方、热情好客的性格。

做为文联主席,他能关注到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还有百姓的生活,政府要统计全国的情况,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关于芝麻酱供应问题,老舍先生并没有以他自己为中心提案,而是以整个北京的市民为中心向人民大会提案,老舍先生不愧平易近人。

文章的第一段提到了柿子,我就想到我的学校也有一排柿子树,夏天时这些柿子树枝繁叶茂,叶子颜色深浅不一,待秋天时叶子渐黄,叶子中露出胖墩墩的柿子,每个柿子都十分饱满,那样诱人,有个同学还摘了一个呢!

作者不但塑造了一个爱花的老舍,还塑造了一个爱喝茶的老舍。汪曾祺先生先在第二自然段里说老舍先生亲切、彬彬有礼。然后再慢慢地又告诉了老舍先生给别人倒茶。这样也与老舍先生的彬彬有礼、文雅、亲切等文章里出现的词很贴切。提到老舍先生爱喝茶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就最能形容此事了。在这句话中老舍先生说:“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不仅能让我感受到他爱喝茶,还能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

他爱齐白石老人那一段更是让我感触很深,这个老舍先生真的是很关心而人啊!我要多多向他学习。

读完《老舍先生》和《老舍先生简介》后我不由的觉得很可惜。一个这么亲切的老舍先生就这么去世了。要是老舍先生还在的话。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这个亲切、彬彬有礼、文雅的老舍先生!

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院里、廊下、屋里着摆满了花,院里除了花就只有一把藤椅,老舍先生一天到晚都在喝茶,还收藏了那么多精美的画卷。

文章中提到了老舍先生爱喝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第一次喝茶时的情景,那时我才刚上一年级,爸爸妈妈带我去买茶,爸爸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了一家茶馆,开车就往那家茶馆赶去,一进门我们就见到了店主,爸爸说明来意后,店主请我们坐下,我们刚落座,店主就为我们每人沏好了一杯绿茶,我拿起茶杯,品了一小口,顿时一股香气犹然而生,从我的舌床顶到上颚,再从上颚返回舌床,随后会有一股淡淡苦气,当我咽下茶水后,苦气就戛然而止。

我也读过李娟的书,其中《我的阿勒泰》,她就用朴实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她在新疆与她的外婆的每一件小事,以及外婆去世后,对外婆的思念。

篇六:老舍先生读后感

方楚晗

《老舍先生》,这篇文章出自于1984年的《北京文学》作者汪曾祺没有写自己对老舍先生的评价,而是写了一些老舍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写老舍先生爱养花都爱到“爱花成性”的地步了,我可以从“天气晴和,他们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一年之中,天气一直是阴了晴,晴了阴,他们要来来回回的抬,但是老舍先生没有因为太麻烦就不养了,从这一点看出老舍先生是非常爱美,热爱生活的一个人。

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写老舍先生文雅、彬彬有礼,爱喝茶也会亲自给客人倒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待人有修养、生活有品位的人。

第五、六自然段主要是写老舍先生爱藏画,而且大多是精品,还有他和白石老人发生的一些事,我可以从“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这看出老舍先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很高。

第九至十二自然段描述了老舍先生对自己下面的干部都很爱护友好,表达他总是想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对他人的爱护。而请别人演奏,则写出老舍先生对艺术热爱。

第十四、十五自然段是写老舍先生为北京人“要”麻酱,老舍先生是全北京的,全中国的。可知老舍人热情,所以所有人都喜欢他。

文章以“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结尾,表达了作者与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与文中“老舍先生及其钟爱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相呼应,一开始看这句结尾很突兀,不能理解,但结合上下文联系,原来汪曾祺是在凡尔赛啊!看似平淡的一句,却让我觉得汪曾祺有点小得意,就好像我轻描淡写的回家和妈妈说,宫老师今天表扬我了。(每次看最后一句,都让我觉得猜中了汪曾祺的小心思,感觉好好笑。)

《老舍先生》这篇散文,前半部分描写了老舍先生的生活状态,后半部分描写了老舍先生的待人接物,一个内在,一个外在,内在的“养花、品茶、赏画、与白石老人的相处”与外在的“爱护下属、请人聚餐喝酒、请人演奏、时常提起我”呼应。

这篇文章作者笔墨描述出了一个生动的老舍形象,让我除了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之外,对老舍先生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拉近了我和老舍先生的距离。

篇七:老舍先生读后感

王玺懿

老舍先生出生在北京一个旗人家庭,由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父亲阵亡,所以他从小便和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9岁时,得到一位贵族资助才得到上学的机会。经过不懈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长大后的老舍成为了作家,任职教师,去英国、美国讲学,积极参加抗战,同情底层人民的疾苦,文革时期被诬陷走资派,受尽屈辱和冤屈后,投湖自尽。

老舍先生的人生虽然跌宕起伏,却是一位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家。

在汪曾祺的心中,老舍先生爱花成性,精心莳弄每一朵花,叶浅予先生为老舍先生画像,老舍先生便坐在花丛中的藤椅里,意态悠远,可见他对花的喜爱之深。

老舍先生爱茶,喝得很勤很酽,连出国工作时,也要随身带茶叶。

老舍先生爱香,家里的条案上,总会放一些时令水果,让屋里弥漫水果的香甜味道。

老舍先生爱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齐白石的画,对齐白石十分爱重,对他充满敬意,赞叹不止。

老舍先生好客,对所有客人都彬彬有礼,热情招待,总是尽自己所能,用最好的酒最美味的菜,敞开供应,招待客人。我姥姥也是极其好客之人,每次姥姥家来客人,姥姥都要热情招待,精心准备几道美味佳肴,我也受到姥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次也是真诚的热情招待客人。

老舍先生爱吃,就连平常的菜也被他做成精致的美食。尤其文中的芥末墩,让我很想尝尝,于是我便和妈妈尝试做起来,经过一番单打独斗、精心研究,味道真是不怎么样,为了体验老舍先生的芥末墩,只好从京味饭店点一份回来尝尝,不知与老舍先生所做的味道相差多少呢?

老舍先生爱才华,对下属坦诚、包容、鼓励,从不吝惜赞美。他被诬陷投湖自尽后,同事们不约而同抵抗压力为他开追悼会,为他送别。

老舍先生爱民间艺术,不仅关注流浪盲艺人,还把即将失传的“燕乐”不遗余力介绍给大家。

老舍先生爱百姓,关注民间疾苦,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帮助。

从汪曾祺的笔下,我把零零散散的记忆和故事拼凑出了一位鲜活的艺术家,是被后人赞颂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难到不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他,向他学习吗?

篇八:老舍先生读后感

郭岸儒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1950年汪曾祺先生在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文艺》杂志社担任编辑,当时的文联主席就是老舍先生,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可惜相处时间不长就各奔东西,一别竟成永诀。汪曾祺于1984年写下这篇文章,以此怀念老舍先生。

纵观全文,通过几桩事情展现了老舍先生留在他心中的印象。文章浅显易懂,感情朴实平淡。汪曾祺写了老舍先生的为花操劳,摆杏闻香,收藏画作,交友聚会,为客人亲自倒茶,为盲艺人的生机谋划,关心百姓生活等事件,向我们展现了老舍先生留在他心中的印象:富有情趣,认真严肃,有骨气,宁折不弯,和人交往坦诚相待,并且能善待百姓,穷人甚至动植物,是一个完美的士大夫形象。

老舍先生是爱花的,居住的小院“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的满满的……”养花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喜欢养花的人,定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人。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有礼貌的与客人握手,亲自为客人倒茶,表现了老舍先生的热情好客。

老舍先生是热心的,文章第五段插入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说明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真正关怀和敬重,侧面烘托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老舍先生爱好美食,经常把同人约到家里聚餐,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都是地道的北京风味,食材很是简单,但都是很精致。不禁让我想起了宋代的苏东坡也是如此,爱好美食,爱好饮酒,想必是从美食创作中能激发更多的写作灵感。

老舍先生是有侠义心的,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既让盲艺人的生活有了出路,也是为了不让盲艺人的“玩意儿”绝了,表现了老舍先生善良和富有爱心,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

老舍先生是有责任感的,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为百姓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疾苦,“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

上述种种琐碎之事都充分体现出老舍先生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讲究礼仪,讲究文化,讲究生活,讲究人情,一个完美的士大夫形象,可惜被当时的时代抛弃,文革期间,老舍先生不堪受辱,士可杀不可辱,投湖自尽,一代文豪陨落。

文章最后一句“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饱含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对逝去青春岁月的记忆,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意蕴深厚。

推荐访问:老舍 读后感 老舍先生读后感800字(8篇) 老舍先生读后感800字 老舍先生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