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7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3: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写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作中流之砥柱...

  写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作中流之砥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3日

  14:45清华新闻网

  134位清华大学的院士校友,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写出了138份寄语祝福母校。百年辉煌让每一个清华学子备感自豪。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院士感慨万千:“和五年前、十年前相比,中国的进步很明显,国力强盛,科技发展,现在我们跟美国抢人才已经能平起平坐了,许多三四十岁的年轻学者,把他们的前途放在中国,无论对国家还是他们个人都非常有利。”

  1911年4月29日,在中国人的期待与想象中,或许难以企及她日后的万千气象、波澜壮阔。

  这一天,在北京西北部清幽静谧的皇家园林“清华园”中,松青柳绿,紫荆绽放,一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的德式古典建筑里,传来琅琅读书声。

  此时,列强恣行,中华蒙羞,正是民族危亡的时刻。由“庚子赔款”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就这样开始了她的第一课。

  她同时打开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100年,此后整整100年,这里,始终与国运、与民族彼此交织、紧密相连。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继而国立清华大学,这里是推动民族中兴不可忽视的力量,构筑起中国现代化的中流砥柱;这里走出了竺可桢、侯德榜、茅以升、叶企孙、华罗庚、梁思成、闻一多、朱自清、吴晗、曹禺、钱伟长、钱学森、费孝通、季羡林……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不胜枚举。这里造就了整整一代中国各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更为建设新中国培育了胡锦涛等一大批栋梁之才。

  美国人曾以“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叹服于这座年轻却缔造了传奇的学府。今天,这个在灾难中诞生,却因灾难而自强不息的殿堂,走过了风雨百年。她,依然清新俊逸,光彩夺目;她,依然追求卓越、引领风潮……

  她是民族的脊梁,永远的先锋。

  一

  从国耻中走来,清华人的血脉中流动着的“雪耻图强”信念与生俱来,救国、爱国,成为水木清华永远的主题。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告别千年帝制,迎来民主共和,清华园经历短暂的静寂蓄势而发——1912年更名“清华学校”,1925年成立大学部,设立国

  学院,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清华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建设,成功实现与现代意义的西方大学的接轨,并由此踏上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神圣旅途。

  1914年,清华园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演讲。在这次日后被无数次提及的演讲中,革命先哲、国学导师梁启超寄语清华学子:“作中流之砥柱”。也正是这次演讲,诞生了清华大学沿用至今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00年,一代代清华学子以行动挥洒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在国家历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清华园里独特的爱国因子在他们沸腾的热血中不断释放。

  1919年5月4日,清华大学高等科饭厅门前出现了一则布告,“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则布告出自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之手,这一天,北京城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正如火如荼。爱国激情点燃了以往在封闭管理中埋头苦学的清华学子的心,清华园群情激愤,清华学子随之庄严宣誓:“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

  国难,让“觉醒”了的清华学子一次次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挺身而出。1935年12月9日,时为清华

  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的中文系三年级学生蒋南翔奋笔疾书,“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课桌了!”清华园发出了“一二

  九”运动的第一声呐喊。

  1977年,中华大地浴火重生,经历苦难岁月的磨砺,77级,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子走进清华园。变革面前,他们迷茫:中国应以怎样的姿态追赶世界?我们又将如何参与?答案在1979年化工系77级2班的一次班会上渐渐清晰: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后,一个叫王文一的同学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此,这朴实的口号化作时代使命,被一代代清华学子赋予鲜活的内涵。

  二

  1999年,共和国欢庆50岁生日,23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他们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为中国人赢得了宝贵的民族尊严、大国底气。

  王淦昌、赵九章、彭恒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在这个中国科学家群体无可争议的塔尖上,有14人拥有相同的求学背景——清华大学。

  一份名单,映射一个“科学报国”的时代。清华,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

  多年以后,耄耋之年的王淦昌忆起他的老师,清华物理

  系的开创者叶企孙。那是一次令王淦昌泪如雨下的谈话,他说,“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也正是在叶企孙等人的谋划下,当年从清华物理系走出的学生,日后分布在火箭、气象、弹道、光学、地质等国家需要的各个领域,这些共和国的科学脊梁,铺就了中国科学发展规划蓝图中的底色、基石。

  100年,清华人科学报国的理想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地方闪光。葛洲坝、小浪底、二滩、三峡,哪里有水利枢纽工程,哪里就有清华人的身影;远程运载火箭、探空火箭、载人航天工程,清华人秉持“爱国奉献”的传统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清华人引领科技不断超越历史;而从一汽、二汽到鞍钢、宝钢,从打石油翻身仗到建造先进的原子能电站,清华园孕育的一代代红色工程师将聪明智慧、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祖国,支撑起雄伟的共和国大厦。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清华人就像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无论撒在天南地北,都能生根,都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三

  清华大学的历史上,还有四个人的四年被久久怀恋,那是清华国学院。

  存在仅四年,录取74人,却培养出50多位举世公认的知名学者,这是中国学术史和近代教育史上的又一奇迹。

  从回味这个奇迹开始,百年清华留给世界的,远远超过奇迹本身。

  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清华园里著名的四大导师。而当年,被称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得以进入清华留下了一段佳话。

  当时的校长曹云祥问举荐人梁启超,他是哪一国博士,梁回答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问有什么著作,梁说没有什么大作。随后梁说,虽没有专著,但他写的寥寥数百字比我的全部著作还有价值。于是,曹云祥登门礼聘。

  “重学问而不重学历”,一代学术大家得以施展才华。而清华所展现的,不仅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还有“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主张和追求。

  清华主张因材施教。英语极差、文科(国文、历史)极优的吴晗被破格录取,数理化三门相加不到百分的钱伟长获准转入物理系,这在清华都不足为奇。“一代师表”叶企孙说,学习好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关键在于是不是具有创造性。他从不主张学生多做习题,他的考试不喜欢用统一试卷。当看到有学生不听他讲课,低头看书,却能在提问环节对答如流时,他说:“既然都能看懂教材,还来听我的课不是浪费时间吗?”这个学生就

  是李政道。19岁时,他被叶企孙破格推荐赴美,11年后,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清华主张通识教育、全人格教育。在淘汰率很高的物理系,朱光亚仍然选了朱自清先生的课,从未缺课;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时期,邓稼先、杨振宁在跑警报的洞子里切磋诗词歌赋;甚至,体育一直被列为清华学子的必修课,不及格不得毕业……自由的学术空气,为学与为人教化的相得益彰,历经百年,今天的清华依然在时代变迁中保持传统不灭。

  走进新中国,清华大学经历了从“文、法、理、工、农并举”到单一的工科学校,进而重构文理、迈向世界一流的调整、恢复,尽管路途漫长、曲折,但是代代清华人砥砺前行、奋斗不息,水木清华的百年积淀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人文日新”,清华大学依然求新;“行胜于言”,清华大学永远实干。

  新时代,清华大学创造出更加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经验、传统。学习好、政治觉悟高的青年学生,在清华有了另一个身份——政治辅导员,“一个肩膀挑政治担子,一个肩膀挑业务担子”,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形象地称之为“双肩挑”。还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教育理念,“真刀真枪

  ”做毕业设计,“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响亮口号……这些朴实的话语深深扎根于今天的清华园,融入每一个清华人的血液,支撑他们成为屹立于时代的兴业之才、治国栋梁。

  四

  清华园永远涌动着一股向上的力量。

  曾经,每一个生机盎然的早晨,清华学子都会在清脆的起床钟声中开始新的一天;每一个欢快充实的傍晚,“同学们,课外锻炼时间到了,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提醒都会将操场搅动得热血沸腾。

  清华,淳朴严谨的学风绵延不绝。老清华,睡懒觉者要被罚,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在图书馆“开矿”;新清华,匆匆的脚步是赶着去教室占座,甚至,“要是想在图书馆抢到个看书的座位,天不亮就得去”。周末晚上10点多,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人不免惊讶:怎么这么多人?是散电影了吗?清华人答:不是散电影,是散自习。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这八个字镌刻在清华大学使用率最高的一座教学楼外墙,走过百年,打在每个清华人心里的烙印似一种无声的力量时时提醒他们,那是清华的精神。

  对清华历史多有探究的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曾经说,灾难所激发起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清华历史。他认为,这其中最感人的两段,一是抗战中,烽烟炮火中弦歌不辍,当时三校(清华、北大、南开)合办的西南联大创造了史诗般的辉煌;另一段则是“文革”之后,在“连洋人的屁股都看不见了”的情况下,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奋起直追,不仅迅速抚平了十年动乱的创伤,而且创造了新的辉煌。

  对于清华校训中的另一句“厚德载物”,他说,清华人具有如大地般博大、宽厚的胸怀。

  清华主楼的台阶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条,这是1977级1017名同学给母校留下的纪念,“默默奉献,做祖国建设的铺路石”,石阶承载着他们青春的誓言。20年后重回母校,他们发出庄严的“世纪宣言”:“我们高举起‘从我做起’的旗帜,我们用行动实现着‘从现在做起’的诺言……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决定了我们奋斗不懈而又甘作铺垫……这是我们对母校朴素的情感,是我们对人生坦白的襟怀。与大地母亲在一起,用厚重的德行把永恒的万物承载。”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

  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清华精神在代代学子中承继、践行。张光斗,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一代宗师,以年届九旬之躯爬上三峡工程40多米高的脚手架,为的是获得导流底孔施工质量的第一手材料;施一公,前途无量的结构生物学家,放弃海外“大好前程”,毅然回到清华,只为“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一些贡献”。他说,“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

  还有回荡在清华园里的铮铮誓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将自己的事业征途与国家的建设需要紧紧相连。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远是清华学子人生选择的座右铭。

  清华是什么?对于清华学子,只有一种情感——“爱”。

  季羡林说“回忆清华园就像回忆母亲”;王淦昌说她是“清华天堂”;史学家何炳棣说“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清华园”;施一公说,“回到清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当你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更多的清华人说,“清华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不可能改变,谁

  也不想改变。”(丰捷)

篇二: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新西兰华人两岸同胞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

  新西兰留学编译组[xinxilan.]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编译、编辑、收集、整理的新西兰相关新闻:《新西兰华人两岸同胞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05月20日报道。

  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消息:NZ华新社奥克兰5月20日电

  (记者张君卿)由奥克兰华人华侨自发组织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于5月19日晚在奥克兰AIS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的新西兰华人华侨,包括大陆及台湾的知名作家、学者、退役军人、无党派人士及新西兰部分华人媒体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

  此次活动是由新西兰亚太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张培军先生和台湾国民党纽西兰书记杨庆熙先生组织的。当晚的座谈会重点围绕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及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个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的宗旨就是:全世界华人团结起来,继承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的杨庆熙先生第一个发言。他简单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他本人对孙中山民族精神的感受。同时他还指出,希望两岸华人以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而奥克兰AIS学院的董事长谢寅生先生,原本也是一名台湾的军人出身,他更是将辛亥革命对两岸的影响提升到了爱国主义层面。他说到:“无论你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我本人来自台湾,但每当被别人问起,我都会回答说我是来自台湾的中国人。”

  谢先生的慷慨陈词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作为同样来自台湾、曾经也身为国民党军人的易福生先生强调,只有加强两岸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岸人民的团结。

  “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并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中国的发展,”奥克兰市中区华人协会会长胡崇宝先生在发言时提到,“中国需要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对于

  一个国家来说,国力的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要自强,不断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继承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遗志,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当晚参加座谈会的华侨纷纷表示,辛亥革命的精神不仅对于促进两岸的发展与交流有着积极的影响。将海峡两岸人民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对促进全世界华人的团结也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多年以前,来自两岸三地的华人同胞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像今天这样坐在一起。而今,是辛亥革命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大家有机会齐聚一堂。在场的每一位华人也都衷心地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使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一心,为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为促进和振兴中国统一大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整个座谈会持续了2个小时。最后,所有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高举孙中山先生的伟人像一起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座谈会会场

  张培军先生与杨庆熙先生主持会议

  谢寅声先生首先发言表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

  黄乃强先生谈两岸文化相通进行中国文字统一的必要性

  范士林

  徐丽涛

  姚志贤在座谈会上畅谈体会

  胡崇宝先生谈纪念辛亥革命振兴民族经济

  新西兰联合报社长文扬先生发言评价辛亥革命

  曾是国民党军人出身的易幅生先生畅谈对辛亥革命的感想

  从中国来新西兰旅游的86岁的邱陵老先生专来参加纪念辛亥革命座谈会

  部分与会者会后高举孙中山伟人像合影留念

篇三: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作者:丁永为(图/文)[1]作者机构:[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出版物刊名:世界教育信息页码:F0003-F0003页年卷期:2019年第6期主题词:首都师范大学;纪念活动;杜威;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教育改进社;哥伦比亚大学;理论与实践;外国语学院摘要:2019年3月23日下午,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和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联合主办的“杜威与中国学校教育”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花园桥校区举办。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丁永为副教授、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教师邱磊、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杨贵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赵秀福教授就杜威关于学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专题报告,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参会者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

篇四: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第48卷第2期2021年3月Vol

  4No

  2March,20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论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纪念胡华诞辰100周年石宏亮今年是胡华先生1他为中共党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

  摘要:00周年诞辰。回顾和总结他的一生,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开创和奠基中共党史学科;丰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宝库;倡议并参与创建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导机构和学术团体;培育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新生力量;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积极“抢救”中共党史史料。关键词:胡华;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人物传DOI

  1374cnki

  1000-5315202102003j收稿日期:2020-11-19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2新时代警校思政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020年度社科规划共建课题“()、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2020GZGJ207019年度中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计划课题“()执政自信与自省研究”的研究成果。ZQN2019038作者简介:石宏亮,男,安徽安庆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基础部讲师,E-mail

  bf45h@163com。y胡华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他热爱、钟情中共党史,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共党史的教学、宣传和研究事业,为推动中共党史学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精力,在中共党史学史上留“下了精彩、厚重的一页。张静如先生曾提出:像对胡华同志这样的在党史界有很大影响的学者,就没有人去分析他的史学思想、史学观点,研究他对中共党史学的贡献,考察他在研究中有何不足或失误……研究了这①今年是胡华先生诞辰1”些问题,对中共党史学的发展大有益处。从史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胡华对00周年,中共党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正逢其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旨。一

  开创和奠基中共党史学科一般意义上的中共党史研究几乎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伴相生,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共党史学科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总体而言,党史学科随着党史研究、党史教学、党史专业的先后出现并在交相促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胡华一生专注于中共党史事业,在中共党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被公认为“中②。总结起来,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胡华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实践上,参与开创中共党史相关课程及中共党史专业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华北联合大学、中央党校等高校就开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史”等课程。1年仅1在成仿吾、江隆基、何干之等前940年4月,9岁的胡华开始登上华北联合大学的讲台,,,与胡华同志一起去山东讲学》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第1①张静如《011年版,04页。,《胡华教授诞辰9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版。②张凤娜《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刘延东致信缅怀》2011年12月20日,2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辈的鼓励和指导下讲授“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课程,成为最早讲授党史内容的教师之一。此后,胡华从未脱“离教学岗位,在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讲授“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课程,并主持编写相关教材。1中国人民大学首开风气,率先在历史系开办956年,中国革命史本科专业。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和马列主义研究班的中国革958年7月1日,“命史分班合并成中共党史系,并开始招收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直到改革开放前,人大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设有党史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独立承担着党史本科专业建设的任务,成为培养高校中共党史师①。”资的‘工作母机’中共党史系又首次探索培养中共党史专业导师制研究生。胡华自11961年,956年开始担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后改为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始终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党史专业的开创和建设。由于无先例可循,党史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都是胡华带领同仁研究制定并逐步完善的。1970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中共党史系与哲学系、经济系先行恢复,胡华担任中共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党史系主任。刚经历“文革”劫难的胡华带领全系教职员工重振信心、开拓新篇,共同推进党史专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获首批中共党史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党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1981年,台阶。短短几年,在胡华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共党史系通过明确办系方向、调整教研室设置、加强资料室建设、开展专题研究、加强与兄弟单位科研课题的合作等诸多有效举措,使党史学科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全国高“校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张同新教授曾感慨地说:胡华主任在复校初期那几年,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党史系的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优良的学风。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中共党史系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②”与胡华主任带领全系确定了中共党史科研、教学的新路是分不开的。(二)在理论上,初步探索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学界,胡华是最早探究党史学科理论问题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不乏对中共党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研究原则、研究对象等问题的理性认识。至今学界对中共党史学学科性质的界定仍有争论③,主张其归属历史科学是主流观点之一。胡华实际上是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论断的学者。早在1胡962年7月10日,④的论断。中共党史学除有历史学的一般特性外,史科学”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胡华用一句话作出概括,即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班的讲话中就对中共党史学的学科性质作出界定,明确提出“党史科学也是历⑤。从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出发,“党史是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他进一步提出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党史,必须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实践来检验真⑥他还从反面加以说明:”“理,判断是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如实地编写党史、革命史。实事求是之风不张,党史不能直书独论,处处用曲笔,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具体分析态度,那么党史研究还是不能成为⑦这句话是对“”科学。文革”时期党史研究极不正常现象的深刻反思,也代表了当时许多正直学者的共同心声。对于中共党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胡华也做了深入思考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研究大多集中于政治领域,广大学者热衷于研究革命,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文革”时期,在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干扰下,中共党史更被曲解成路线斗争史,其研究领域极其狭窄。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共党史研究的进步。胡华及时地意识到这一弊病,强烈呼吁拓宽中共党史学的研究领域。他不无担忧地指出:,《高校中共党史本科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改革》党史研究与教学》第2①耿化敏《2014年第2期,5页。,,胡华老师带领我们闯新路》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2②张同新《06页。其一,一门马列主义理论实践学科(参见:田酉如《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讨会简③学界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介》中共党史研究》其二,历史科学(参见:张静如《党史学科建设断想》党史研究》其三,既是一门历史1989年第1期)1987年第6期),《;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的结合(参见:邢贲思《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共党史研究》其1992年第1期),《;四,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历史学科(参见:郭德宏《关于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其2003年第1期),《关于党史课的教学与研究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第4④胡华《1962年第5期,4页。,《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态度来研究党史》教学与研究》第1⑤胡华《1979年第1期,0页。,《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态度来研究党史》教学与研究》第9页。⑥胡华《1979年第1期,,《谈党史编写工作》读书》第1⑦胡华《1979年第4期,3页。,《。五,一门独立的学科(参见:宋俭、丁俊萍《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24——纪念胡华诞辰1石宏亮

  论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00周年“现在对党史,不是不要研究或教学的问题,而是更加扩展的问题,是从较狭小的研究范围走出来,走向更宽①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应该如何扩展?胡华在多个场合给予说明和解答。”广的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1980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进修班开课导言中提出:我们要研究党的理论、纲领、策略、路线、领导方法;研9月,究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斗争、重要人物;也要研究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路革命军队、各个党②”组织的光荣革命事迹。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纪念马克思逝世11983年3月,00周年社科研究长远规划“会议上,他针对当时国内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陈旧等问题,进一步强调:应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兼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史)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史作为党史的重要研究内容,这样做才能抓住党③此后,”“史研究的基础环节。他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把现在党史、革命史的结构加以调整和扩展,使敌、④在改革”友、我三个方面讲得更加翔实、具体,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状况,交代得更加清楚、准确。开放之初,胡华的这些论述拓宽了党史学界的研究视野,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不能不加限制,忽略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区别。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党的领导并不是无限制地延伸到所有方面和所有细节,因此党史研究也是有限度的,不⑤因此,”能把历史叙述无限制地推进到一切方面去。学者们在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能超越本学科的范畴,模糊了学科间的界限。“任何学科要想最终作为一门科学而立足,都需要有自己合乎客观规律的,独立、完整、系统的学科理⑥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和总结,”论。为中共党史学学科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

  丰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宝库胡华一生埋首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宝库增添了不少精品佳作。至今仍有许多文章、著作散发着真理的光辉,一些观点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值得品读和学习。通读胡华的所有著述,其中学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类。(一)对中共党史断代史的编写和研究胡华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编著了多本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经典教材,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历史概要》的现代史部分、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等,不仅完整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还作了诸多理论性的阐释和总结。这些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仅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书为例,它是建国后首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著作,为全国学习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读本,也成为当时中学和高等院校的学习教材。它培育了几代党史“学者,成为许多人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入门书籍。郑德荣先生曾说:在建国初期专业著作十分鲜见的年代,能够得到此书,如获至宝,为我从事中共党史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恐怕是新中国建⑦该书一版再版,”立伊始,党培养的第一代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在“文革”以前仅人民出版社就印行了1共2朝鲜文版以及哈萨克、维吾尔等少3版,30多万册。外文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日文版、数民族文字版本。1经胡华本人重新修订、完善,该书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外文出版社同时用981年,英、日、法、德等文字出版。2经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修订,中国青年出版社又重版印行。这是它史学009年,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二)对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胡华晚年呕心沥血的学术主题。在人生的最后十年,胡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党史,《关于扩展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内容问题》胡华文集》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第5①胡华《013年版,97页。,《在全国高校党史进修班开课引言》胡华文集》第4卷,第5②胡华《44页。——深切怀念中共党史学专家胡华教授》,《高峻《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福建党史月刊》第6③转引自:1988年第4期,1页。,《关于扩展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内容问题》胡华文集》第4卷,第6④胡华《06页。,《党史与国史:在怎样的意义上应有区别?》当代中国史研究》第2⑤李向前《2001年第3期,4页。,《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1⑥朱佳木《2009年第1期,89页。,华》第68页。,我心目中尊敬的师长和学术大师:纪念胡华同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再版》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⑦郑德荣《25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专篇论及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吉鸿昌、张国焘等党史人物的文章就多达3其中学术价值突出的主要有二。一是对周恩来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国内对周恩来的研究0余篇,起步较晚,实际上是从他逝世以后才开始的,其原因除囿于国内政治的因素外,也与周恩来不允许宣传他个成为许多从事周恩来研究人员的197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开创了国内有关周恩来传记的先河,必读书目,在社会上也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发行1胡华又将几年来撰写或合写的理论文00多万册。1982年,②。二是主编大型丛“形成了周恩来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起步阶段起了带头作用”人有关①。1胡华就冒着风险广泛搜集资料,编写《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一书,于976年天安门事件后,章汇集成册,以《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贡献》为名出版。总之,胡华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开拓了这一学术领域,书《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第一部大型的党史人物纪传体丛书,是改革开放初期1-50卷。《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胡华担任党史系主任,他不仅要带领同仁开拓党史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本已十分辛劳,但他仍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编写工作。作为首届《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人物传》主编,胡华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党史工作者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为完成5呕心沥血。在《中共党史人物传》0卷的宏大目标殚精竭虑、1-50卷的编辑出版工作中,③。与胡华并肩奋斗过的吕芳文研究员也强调:“胡华的“作用和影响是别人难以取代的”胡华老师付出的辛④”劳,是第一的,也是决定性的。的划时代党史研究工程,也是这一时期党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成果之一。其史料和史学价值备受称颂。1978(三)对中共党史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自1抗战月刊》第3期公开发表《论中国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性》一文以来,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941年在《生涯中,胡华笔耕不辍,围绕党史中的重大问题撰写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有些属抛砖引玉,阐明自己的观点,为学界提供了进一步争论和探究的课题。例如,学界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后,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究竟为何则鲜有论及。1胡华在《教学963年,题,提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观点,引起了学界的争议。此外,还有些文章和讲话则厘清了长期被人们误传的史实。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党史著作基本上都将做了初步的考证⑤。再如,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出重围后不幸遇难。关于这。胡华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过程中曾采访了刘仁静、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张崧年等多位建党的亲历者,发现“共产主义小组”的称谓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他最早提出这一问题并两位烈士的遇难经过,学界一直众说纷纭。1在哈尔滨由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主办的政治理979年8月18日,月,胡华收到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原项英警卫员黄诚的来信,信中详细说明项英、周子昆牺牲的具体经过和情形,基本上印证了胡华的叙述。为让人们了解这一历史实情,在胡华的推荐下,新时期》杂1980年《志第4期以《项英、周子昆二烈士遇难的真相》为名发表了这封信件。三

  倡议并参与创建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导机构和学术团体与研究》上发表《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一文,在学术界中率先专题探讨了这一理论问论课暑期讲习会上,胡华发言时谈及皖南事变的一些情况,揭示了项英、周子昆牺牲的具体情形。1980年4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史研究者大多各自为阵,并无全国性的领导机构和学术团体,党史学界缺少统一的领导组织和交流平台。早在1胡华就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现代史研究会上964年,“发言谈论加强组织领导的问题,他指出:党史、现代史的研究,很需要多级党具体地来抓,来组织,科学院也”“需要有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看起来,如果不是有领导、有组织地花相当大的力量来进行,是出不来有较高水,《国内周恩来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第1①郭思敏《1996年第4期,40页。——纪念胡华老师诞辰9,,周恩来研究事业的辛勤奠基者—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2②廖心文《0周年》12页。,,赤心写党史妙手传群英》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2③姜华宣《61页。,,深切怀念胡华教授》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2④吕芳文《79页。———在杭州大学召开的党史讲义讨论会上的发言》,《关于党史教学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摘要)胡华文集》第4卷,第4⑤胡华《46页。26——纪念胡华诞辰1石宏亮

  论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00周年①”平的东西的。胡华作为第七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会议,在分组讨论大会上提1977年11月,议设立党史研究的主管部门②。1在成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中国历史规划会议上,他再次979年3月,,“倡议“党中央迅速建立党史编写机构,中宣部加强对党史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党中央迅速设立一个编③。可见,写中共党史的特设委员会”胡华不仅一心扑在党史的教学和研究上,还胸怀大局、高瞻远瞩,心系党史事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全国1商讨为杰出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1979年3月,8所高等院校的党史工作者云集于郑州大学,立传,开始筹备建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当时,胡华因事务缠身未能出席会议,但致信表示热烈支持。“他在致陈志凌、周文顺的信中回复:关于党史人物研究会,我是积极支持的……总之,不1979年6月5日,④胡华所言非虚,”“管什么名义,我总是竭力支持这一工作的。在晚年的岁月中,他为尽快建立健全党史人物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到处奔走,动员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担任学会的领导或顾问工作,争取了各地党组织对学⑤。胡华不仅全力支持研究会的创立,会活动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还就组稿、编辑、出版、经费等事宜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主动争取支援,协助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胡华专程到中国革命博物1979年10月底,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并选举何长工为会长,李⑥,引领作用,李新也表示“他抓一个民国史,一个革命史长篇,已够忙了,此事他无法再具体抓”由此,主持研馆向李维汉汇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工作近况,得到李维汉的肯定和支持。1979年12月4日至18日,新、胡华为副会长,聘请胡华为《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主编。当时,何长工已经年近8主要起号召和0高龄,究会日常工作和主编《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的责任就落到了胡华的肩上。此后,胡华为组织推动全国的党《史人物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写出版殚精竭虑,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他先后主持、参加了三次党史人(物传记讨论会和十四次审稿会,共审看了一千多万字的传记材料,还亲自撰写了《肖明传》和《何干之传》与。在胡华的动员、刘炼合写)推荐、指导下,许多年轻的学者闯入了党史人物研究领域,并取得了骄人业绩。中共中央设立了党史委员会,下设党史编审委员会,在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设立中央党史研究1980年春,室和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两个机构,直接负责党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编写工作。胡华担任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为全国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不辞辛劳。1中共党史研究会成立,胡华担任980年7月,常务副会长,主持党史研究会的日常工作,组织了不少的学术活动,推动了全国党史研究的活跃与发展。和相互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党史研究,其中胡华功不可没。四

  培育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新生力量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几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开创新篇,在这一过程中,党史随着时光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厚重。党史教学和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不断培养专业人才,补充新生力量。迫害而被迫停止教学以外,胡华教学的身影时常闪现在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尺讲台上,他始终坚守着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岗位,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华北联合大学决定各学院成立培养研究生的各种专业的研究室,加强教材建设、师资培1947年3月,养,为过渡到新型高校的正规教育做准备。当时的教育学院根据学校规定,成立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由胡华担任室主任。年仅2顾明、刘经宇、邓毅等四位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6岁的胡华开始负责全面指导彭明、他不仅在专业上对学生耐心指导,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和思想品德教育。,《目前党史、现代史研究的状况问题》胡华文集》第4卷,第3①胡华《97页。,革命史家胡华》当代中国出版社2第2②刘涓迅《011年版,09页。,《对党史编写工作的建议》胡华文集》第4卷,第4③胡华《76页。党史研究领导机构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的成立,凝聚了大批的党史研究力量,促进了党史研究的分工协作从1除了参加革命斗争实践无暇教学、受政治运动影响无法教学以及“文化大革命”时遭受940年开始,,《周文顺》胡华文集》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第3④胡华《1979年6月5日致郑州大学陈志凌、013年版,3页。,《胡华文集》第6卷,第4⑥胡华《1979年12月30日致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陈志凌》0页。——胡华与党史人物研究》,《》余世诚《赤心写党史,妙手传群英—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⑤马宏、1990年第3期,6页。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中国成立伊始,为了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急需相关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遂成为培养中国革命史教师的主阵地。成千上万的学员都曾聆听过胡华的授课,接受过他的教育和指导。1中国人民大学效法苏联开始试行副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胡华954年,承担起指导张培森、张叔明、冯慈等三位研究生的任务。1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讨论和试行961年9月15日,生。中共党史系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陈威、程振生、吴荣宣、吴智棠、宁培芬等五人,报经教育部批准,由何干之、胡华担任导师。当时何干之正在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注于写作,难以兼顾,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主要由胡华负责。此后,胡华精心指导培养了多批党史专业的研究生。胡华在晚年兼任许多学术职务,又担任《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主编,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从未放松教学工①“”作和对研究生的培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停。国务院1981年11月,。按照这一指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培养首批导师制研究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大学获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古代史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时批准肖前、石峻、宋涛、吴大琨、黄达、戴世光、胡华、高放、戴逸等9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相关学科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②。胡华成为全国中共党史专业的第一任也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于1胡华开始为国家培养这一学984年率先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方法,还亲自带领学生实地调研考察、采访党史人物,提供教学实践锻炼机会,指导论文写作。胡华的精心指导和培养对学生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帮助极大,为他们日后走上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遗憾的是,在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还未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病魔就夺取了他的生命。除在高校精心培养本学科的专业人才外,在胡华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不少人也迈进了党史研究的门槛。江西就有一位民办教师在胡华的指导和鼓舞下走上了专业从事党史研究的道路③。总之,胡华一生中,不仅向不计其数的听众传授过党史知识,也亲自指导和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许多学生加入党史事业,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这就增添了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发展的新鲜力量,使得这一事业后继有人。五

  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交流和争鸣是学术前进、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中共党史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国外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大有人在,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收集和编纂的党史资料亦有一定价值。因此,与国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中共党史学的发展大有裨益。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胡华已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者。他与国外的一些学者如日本的竹内实、岩村三千夫、阿部真琴、坂本清马以及苏联的潘克拉托娃、杜宾斯基、别列兹内等进行了学术上的交往,建立了良好关系。只是后来政治运动频发,他与外界的学术联系被迫中断。“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虽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初开,但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学术领域的开放程度十分有限。中共党史学术交流基本上局限于国内,国内学者很少关注国外党史研究的动向,也不与国外进行信息上的交流与共享,形成自我封闭的状态。胡华对这一现象十分忧虑,多次谈及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性。“胡华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指出:研究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也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学1984年10月,④据金戈先生回忆,”“术交流。胡华曾向他说起: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毛泽东,我们也需要了解西方。学者交流有利于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和友谊。我们的学科要发展,马列主义要坚持、要发展,一定要交流,哪怕是对方的误解和敌意,我们也应当了解,在了解对方的观点后有针对性地研究,才能有的放——访中共党史系名誉系主任胡华教授》,,写党史的学者—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4①刘建德《99页。)》中国人民大学纪事(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第2②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编《1937-2007007年版,87页。——访胡华教授》,,党史工作者的责任—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4④解凌华《92页。——与胡华教授通信的回忆》,,向先生学习请教—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3③王阿寿《70-373页。科的高层次人才。胡华忙于教学、科研,但指导学生态度认真、方法得当。对指导的学生,他不仅传授知识、2——纪念胡华诞辰1石宏亮

  论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00周年①胡华向来重视学术梳理,”矢,才能发展我们的观点和学科。在学界中,他是最早关注港台和国外中共党史《国外和港台研究中共党史的基本动向及几种错误倾向》的报告,首次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和港台学者在党史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并对其中的一些错误论调一一驳斥。胡华的报告引起学界对国外和港台党史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为改变中共党史学自我封闭的现状,胡华主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问题专家建立学术联系。他曾邀请美国学者麦克法夸尔、施拉姆、费正清和澳大利亚学者泰伟斯等来华访问,并和他们进行学术探讨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1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为写一本赞984年,颂长征的书两次来华搜集资料和访问,胡华参与接待并与索尔兹伯里座谈十余次,毫不吝啬地向其提供大量——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史料和思想资源。索尔兹伯里撰写的著作《长征—引用胡华提供的史料达68处之多。“《——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著名学者邹谠曾明确说:长征—的作者索尔兹伯里,如果没有历史学家胡华教授②”的帮助,是完不成他的著作的。研究动态的学者之一。1胡华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981年8月15日,0周年党史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邀请,胡华作为悉尼大学访问教授出访澳大利亚。在澳洲期间,他作为代表在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会议中心作了题为《关于亚洲共产主义党历史》的演讲,并到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拉筹伯大学、墨尔本中国研究中心、阿德莱德大学等多个院校和机构演讲、交流。日本东京成蹊大学教授、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理事长助理宇野重昭曾邀请胡华于1并请他在1986年10月15日至25日赴日访问讲学,0月18日和19日两天参加日本国际政治学会3但胡华因病住院未能出席。1应美国哈0周年纪念大会并作一次演讲,987年5月,佛大学等校邀请,胡华又先后访问了伯克莱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与美国许多知名学者谢伟思、麦克法夸尔、索尔兹伯里等进行了友好交流和座谈,参加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革命史研讨会年会,并作了题为《前进中的曲折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主题报告。应当说,胡华积极到国外访学交流,向国外学者、群众面对面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纠正了国外在党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和误区,对于扩大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中共党史的国内外交流架设了桥梁。当前,中共党史领域的中外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密切,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胡华在20世纪80年代的引导和示范。六

  积极“抢救”中共党史史料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很多历史事件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或者语焉不详,具体的历史情节和真实情况残存在一些革命者的脑海里,如果不趁他们健在时“抢救”记忆,一旦等到他们离世,有些历史事件便会成为永久的谜团。因此,胡华经常强调“抢救”记忆的极端重要性。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对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脑海中所不为人知的党史史料和历史细节进行“抢救”间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采访革命前辈和工运骨干,调查搜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革命历史资料,包括张家——京绥路张家口工口工运史料。他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为《中国工人斗争史页—。全文两万多字,人斗争史迹纪实》誊写得非常工整,所用稿纸(红格竖排)是当时的战利品,纸缝中间印有“张家口大日本军人援护会”字样。后因内战爆发,文章没来得及交给共产党在张家口创办的杂志《北方文化》发表。这份手稿一直保存到1才得以出版。这篇从战火中保存下来的文稿,成为研究张家口工人979年,运动的极为难得的历史资料。在担任吴玉章学术助手的1他常常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吴8年中,老对革命历史的点滴回忆。但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文革”中被查抄,一直下落不明。1他带964年,——拜读胡华遗诗并忆师友情》,,雪蕾明素志佳果惠天涯—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4①金戈《19页。,刘涓迅《革命史家胡华》当代中国出版社2第2②转引自:011年版,70页。此外,胡华也应邀去国外访问、讲学,走出国门宣讲中共党史。1应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986年3-4月,早在抗战胜利伊始,期25岁的胡华被党组织派往八路军收复的华北重镇张家口市组织开展工人运动,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领五位研究生去江西、湖南等省考察三个月之久,除抄写大量地方档案外,还采访了罗明等几十位革命前辈,形成了大量口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胡华主持中共党史系的工作,他十分注重系资料室的建设。为搜集口述资料,他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和年轻教员采访在京的革命前辈和党史专家。“他从王首道、何长工、肖①。此外,华等老前辈处得知很多书本中从来没有披露过而且不可能公诸于世的真情实况”他在晚年付出极,大心血主编《中共党史人物传》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抢救”党史史料。除此之外,胡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及时总结形成文章,例如《略谈近代史《《《的教学》怎样教学革命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教与学》怎样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为高校教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②他毕生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李新先生曾说:胡华同志虽不是什么伟大人物,但他的一生很有价值。③,“宣传和研究事业,生就是奋斗,死就是休息”为这一事业付出大量精力,贡献良多。他开创和奠基了中共党史学科,创作了大量学术篇章,倡议并参与创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研究会等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培育许多党史事业的后继人才,推动了中外学术交流,抢救”了大量珍贵党史史料,为中共党史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胡华是老一辈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党史学史不可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胡华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今年恰逢1谨以此文表达对前辈的追思和纪念。00周年诞辰,HuHuasHistoricalContributiontotheDeveloment??pofCPCHistoriorah

  ACommemorationgpyonthe100thAnniversarfHuHuasBirth??yoSHIHon-lianggBasicDeartment

  ChinaPeolesPoliceUniversit

  Guanzhou

  Guandon

  China

  ??

  ppygggfoundationforCPChistoriorah

  enrichinheacademictreasurehouseofCPChistoriora-gpygtgforthestudfCPChistor

  cultivatinewforcesforteachinndresearchofCPChistoriora-yoygngaginistoricalmaterialsofCPC

  g

  hh

  romotincademicexchanesbetweenChinaandforeincountries

  andactivelrescu-pypgaggy??Keords

  HuHua

  CPChistoriorah

  biorahffiuresinthehistorfCPCgpygpyogyoyw[责任编辑:何

  毅]h

  advocatinndparticiatinintheestablishmentofleadininstitutionsandacademicgrouspygapggptionstotheformationanddevelomentofCPChistoriorah

  whichmainlnclude

  lainpgpyyiygaAbstract

  2021marksthe100thanniversarfHuHuasbirthHemadegreatcontribu-??yo——胡华教授治史的三个特点》,《史料、史观、史德—南京社会科学》第6①高放《1997年第12期,1页。,,他的一生很有价值》陈威、杨凤城主编《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第7页。②李新《,《胡华文集》第6卷,第1③胡华《1987年11月25日致中国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33页。30

篇五: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5篇

  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我为自己长大后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而骄傲。我爱祖国也爱共产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今天我读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在我心中,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住宅里,虽然室内陈设简单,但是党

  一大

  的召开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个火种,给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血的教训擦亮人们的眼睛。终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_的第一枪,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结束。日本鬼子终于又滚回了日本,长城内外一片欢声笑语。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想想那个时期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这是中华民族由

  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54门大炮齐鸣了_声代表我们党,我们的祖国奋斗了_年,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完全胜利。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我们的祖国再嘹亮的歌声中跨进了新时代。

  中国的两弹一星

  ,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让我们的祖国迈着坚实的脚步,走进军事大国的行列。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硕果累累。载人航天,水稻杂交,基因重组,磁悬浮列车,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激光排版技术,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紫荆花绽放和

  莲花宝地

  澳门,现如今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的一部分。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我是一个中国公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我为自己长大后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而骄傲。我爱祖国也爱共产党。

  浴血中华,开天辟地

  。历溯到二十世纪初叶

  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形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馨,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在生死攸关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希望,指引了新方向,以的工农群众为基础,一心为民族,一心为救中华,舍生忘死,为新中国开辟了天地。中国共产党使我们幸福生活的创建者,是我们现在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崇拜与敬重的偶像

  。我唉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她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我这个幸福的小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大家族!

  曲折探索,奠基伟业,几经磨难,历尽沧桑,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最终赶走倭寇,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伟大而又可爱的祖国呀!你知不知道,你的成立触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啊!

  改革开放,共襄盛世

  。随着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雪中苏醒,演绎东方崛起的传奇。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立、初现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现在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科技,盛誉已响遍全球,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大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民的生活已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在世界上已占重要位置,赫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中国的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力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奋斗才会有此局面。从

  五四

  运动的开始,中国迎来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一切反外中国的邪恶势力进行着拼搏。1959年,总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硝烟弥漫,慢慢步入了伟业道路。经历无数劫难,中华民族的子民得到保全。

  让我们一起高声的呼喊起来:

  我爱祖国我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

  精神永驻我心,我与党血脉相连。

  现在,就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决心吧!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行们:

  大家好!

  在全党上下共同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本人很快乐也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同在座的各位交流一些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创先争优,勇当先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长歌史诗。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辟创新的100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100年;是不断接受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赖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勇猛直前,不断腾飞。

  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决定。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打败了那时强盛的美国,证明了中国的强盛,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党的丰功伟绩将铭记在我心中。

  从1956年开始,中国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奔向小康社会,中

  国人用自给自足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的灿烂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不是的表现吗、党的所作所为将刻在我心中。

  100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从建立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碰到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先烈们用自己的身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了今天。党的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将永存在我心中。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100年征程岁月峥嵘,100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

  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

  乘长风,破万里浪

  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继续努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来都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时代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

  创先争优,争当先锋

  活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阳光指引下,开辟创新谋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富裕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新出更辉煌的业绩,演绎出更灿烂的出色,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四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党在我心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句让人耳熟能详的歌词。小时侯,我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党似乎还离我很远。但是,我渐渐长大,开始明白了其中的内涵。我知道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指明了富国强国之路,继往开来,带领我们向新社会,这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现在我以一名共青团员向大家讲述我心中的党。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第一个奋斗目标是_资产阶级政权,党的第一个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我们还面临着重重困难。1953年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大陆

  出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21世纪中国成功加入WTO,完成中国现代化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任重道远。今天的共产党,已走过近百年风雨历程,久经考验,成长壮大起来。

  在我心中,党是最伟大的,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这支先锋队将中国领到了今天的辉煌时刻,正是那些好同志,好干部让社会变得如此和谐。毛主席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加入共产党成长为合格的党员。我们必须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强健的体魄,要有为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思想。我会努力的。我想加入共产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谢谢大家!

  2021建党100周年爱国发言稿五

  大家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9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旗帜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之强盛而奉献青春和生命。正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行动描绘出一幕幕战疫浪漫,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无私的大爱,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精神,更体现出这段特殊时期的万众一心与众志成城。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当我们翻开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华章时,又怎能不热爱他们。深思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

  精神,回报养育我们的这块热土。

  同学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祖国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作为生长在红旗下幸福的一代,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我们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任重而道远。因为,祖国寄希望于我们,党和人民寄希望于我们。

  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国旗下,追往思今,放眼世界,纪念党的99岁生日,当知幸福来之不易,当将兴我中华作为己任。炎黄子孙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珍惜如今,奋发图强。清末梁启超,面对满目苍夷、暮气沉沉的中国,呐喊声划破历史的灰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主席曾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依然是你们的。

  扬帆逐梦迎七一,不忘初心颂党恩。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努力拼搏、奋发图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六: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2022五篇

  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1大家好!中国共青团是由千千万万个团员组成的,团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执行,团的主张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实施,每一个团员的素质关系着团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团员的言行影响着团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团能不能保持先进性、有无吸引力、凝聚力,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透过团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职责,让我对党和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的期间,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我想就应具备几个方面。

  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明确了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关系,使我对党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仅要在学习中开创,还要进一步了解党的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及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更加自觉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党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齐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用心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更加的严格要求自我,甘愿吃苦,不怕吃苦。

  在团课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共青团,全方位了解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深刻理解共青团现实和长远的工作任务,从而找准了自我位置,认清职责,用心努力的做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进性。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共青团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在这其中务必

  努力学习一切团和党的章程,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祖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谢谢大家!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2大家好!在这个值得纪念的__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能够加入共青团,一直是我的愿望。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团员,我为此感到光荣,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更多的是一种身为团员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从具体、日常、基础的部分开始,把团旗飘起来、团歌唱起来、团章学起来、团费收起来,经常不断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使团员意识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自入团以后,我们已经开展了两次授课。

  第一次,我们学习了团歌,把那铿锵有力的歌词铭记在了心中,把那气势磅礴的曲调刻在了心中。从团歌中,我们学到了团的精神,团的纪律。

  作为一个团员,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社会中。把团的优秀品质延续下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团员,我的行为不仅仅是代表着自己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团的精神面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着宣誓完毕,我加入了共青团。在投票结束的那一刻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团员,我百感交集。一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

  首先,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最

  近几周,我院举办了团校培训,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短期的八个课时培训中我收获很大,尤其是老师讲述政治思想这方面,我的感触很深。

  团校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新一代青年,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在简

  短的团课培训期间,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发展的艰辛历程;为团组织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

  相信中国在未来里,因有我们的拼搏而更加富强,因有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精彩,因为有我们的成绩而更加灿烂,让我们一同创造美好生命,强大的国家。不要再沉默,用你、我黎明前的钟声去敲响明天的太阳,当阳光普照大地,就将会有新种子的萌发,我们将会继续向远处的眺望,前进。

  谢谢大家!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3大家好!中国共青团是由千千万万个团员组成的,团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执行,团的主张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实施,每一个团员的素质关系着团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团员的言行影响着团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团能不能保持先进性、有无吸引力、凝聚力,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透过团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职责,让我对党和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的期间,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明确了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关系,使我对党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仅要在学习中开创,还要进一步了解党的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及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更加自觉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党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齐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更加的严格要求自我,甘愿吃苦,不怕吃苦。

  在团课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共青团,全方位了解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深刻理解共青团现实和长远的工作任务,从而找准了自我位置,认清职责,积极努力的做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进性。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共青团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在这其中必须

  努力学习一切团和党的章程,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祖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歌德曾说过“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在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我”,任何人或组织都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成立之初就具有先进性的政党,一直以来领导着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在成为执政党之后,如果还仅仅靠着在革命中得到的那些经验,显然是不够的,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学习,保持先进性,才能一如既往地领导中国不断前进。而这个先进性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标准线,它所表示的是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站在时代的最

  前列,先进性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家与时俱进的意识,意识的构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所以作好对作为共产党后备军的共青团员的意识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共青团在此刻的或是将来的历史时期中,都会以最

  先进的姿态引领更多的青年人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不断奋斗!谢谢大家!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4大家好!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与时俱进,共青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志愿加入共青团!我们已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富强,我们的国家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团员要抓住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青年团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团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保持团员先进性,也是保持团组织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青团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既体现在团组织的纲领和行动中,也体现在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身上。

  大力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先进性强、模范作用突出的团员队伍,才能更好地保持和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我们青年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着在开创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不断要求自己,跟随着共青团的脚步,不曾松懈,牢记自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刻为祖国而奋斗。

  谢谢大家!建团100周年绽芳华演讲稿5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共青团,多么光荣而响亮的名字,它用火红的青春,装点时代的璀璨,它用炽热的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将毫无保留的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和满腹赤诚,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线.我们充满了力量.我们的青春赤如火.困难,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勇敢的迎接胜利,迎接光明.今天,我们成为了真正的共青团员。我和其他新入团的同学一样,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我们向我们学校的名人学习: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艰毅的品质、良好的习惯。热爱团组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地提高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作为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栋梁。

  在学校中,我们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向上,求实创新,全方位充实自己,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矗

  在社会上,我们要服务社会,热心助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我们的热血描绘美好的蓝图,用我们的青春谱写绚丽的篇章。

  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新团员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前辈为榜样,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我们是真正的共青团员!

篇七: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

  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位是清华校友,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12全文查看

推荐访问:纪念华囯锋同志100周年讲话 周年 同志 讲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