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7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21: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7项)

  序号

  编号572Ⅱ-73573Ⅱ-74574Ⅱ-75575Ⅱ-76576Ⅱ-77577Ⅱ-78578Ⅱ-79579Ⅱ-80580Ⅱ-81581Ⅱ-82582Ⅱ-83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北民歌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

  昌黎民歌河北省昌黎县

  高邮民歌江苏省高邮市

  五河民歌安徽省五河县

  大别山民歌

  安徽省六安市

  徽州民歌安徽省黄山市

  信阳民歌河南省信阳市

  西坪民歌河南省西峡县

  马山民歌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潜江民歌湖北省潜江市

  吕家河民歌

  湖北省丹江口市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583Ⅱ-84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584Ⅱ-85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585Ⅱ-86镇巴民歌陕西省镇巴县

  586Ⅱ-87587Ⅱ-88588Ⅱ-89589Ⅱ-90590Ⅱ-91特前旗

  591Ⅱ-92592Ⅱ-93593Ⅱ-94594Ⅱ-95595Ⅱ-96596Ⅱ-9嘉善田歌浙江省嘉善县

  南坪曲子四川省九寨沟县

  茶山号子湖南省辰溪县

  啰啰咚

  湖北省监利县

  爬山调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拉

  漫瀚调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惠东渔歌广东省惠州市

  海门山歌江苏省海门市

  新化山歌湖南省娄底市

  姚安坝子腔

  云南省姚安县

  海洋号子浙江省岱山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舟山渔民号子、长岛渔号)

  山东省长岛县

  597Ⅱ-98江河号子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

  (黄河号子、长江峡江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伍家岗

  子、酉水船工号子)

  区、巴东县、秭归县

  湖南省保靖县

  598Ⅱ-99码头号子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浦区

  (上海港码头号子)

  599Ⅱ-100森林号子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

  (长白山森林号子、兴安

  艺家协会

  岭森林号子)黑龙江省伊春市

  600Ⅱ-101搬运号子重庆市梁平县、巫山县

  (梁平抬儿调、龙骨坡抬

  工号子)

  601Ⅱ-102制作号子四川省邛崃市

  (竹麻号子)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602Ⅱ-103鲁南五大调

  山东省郯城县、日照市

  603Ⅱ-104老河口丝弦

  湖北省老河口市

  604Ⅱ-105蒙古族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鄂尔多斯

  (科尔沁叙事民歌、鄂尔多

  市、杭锦旗

  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如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605Ⅱ-106鄂温克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叙事民歌)

  606Ⅱ-107鄂伦春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族赞达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607Ⅱ-108达斡尔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

  (达斡尔扎恩达勒、罕伯

  自治旗

  岱达斡尔族民歌)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608Ⅱ-109苗族民歌湖南省吉首市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湘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贵州省雷山县

  609Ⅱ-110瑶族民歌湖南省隆回县

  (花瑶呜哇山歌)

  610Ⅱ-111黎族民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琼中黎族民歌)

  611Ⅱ-112布依族民歌

  贵州省惠水县

  (好花红调)

  612Ⅱ-113彝族民歌云南省武定县

  (彝族酒歌)

  613Ⅱ-114布朗族民歌

  云南省勐海县

  (布朗族弹唱)

  614Ⅱ-115藏族民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

  (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

  族羌族自治州、炉霍县、九龙县

  山歌、华锐藏族民歌、甘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甘南藏

  南藏族民歌、玉树民歌)

  族自治州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615Ⅱ-116维吾尔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616Ⅱ-117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

  617Ⅱ-118回族宴席曲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618Ⅱ-119琵琶艺术

  上海市崇明县、南汇区

  (瀛洲古调派、浦东派、浙江省平湖市

  平湖派)

  619Ⅱ-120古筝艺术

  山东省菏泽市

  (山东古筝乐)

  620Ⅱ-121笙管乐辽宁省瓦房店市、建平县

  (复州双管乐、建平十王

  河南省新密市

  会、超化吹歌)

  621Ⅱ-122津门法鼓

  天津市河西区、北辰区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

  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

  622Ⅱ-123锣鼓艺术

  天津市汉沽区

  (汉沽飞镲、常山战鼓、河北省正定县

  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山西省太原市

  鼓、大铜器、开封盘鼓、上海市松江区

  宜昌堂调、韩城行鼓)

  河南省西平县、郏县、开封市

  湖北省宜昌市

  陕西省韩城市

  623Ⅱ-124朝鲜族洞箫音乐

  吉林省延吉市、珲春市

  624Ⅱ-125土家族咚咚喹湖南省龙山县

  625Ⅱ-126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

  治州

  626Ⅱ-127维吾尔族鼓吹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27Ⅱ-128洞经音乐四川省梓潼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文昌洞经古乐、妙善学

  云南省通海县

  女子洞经音乐)

  628Ⅱ-129芦笙音乐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侗族芦笙、苗族芒筒芦笙)贵州省丹寨县

  629Ⅱ-130布依族勒尤

  贵州省贞丰县、兴义市、镇宁布

  依族苗族自治县

  630Ⅱ-131藏族扎木聂弹唱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631Ⅱ-132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

  治州

  632Ⅱ-133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

  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633Ⅱ-134蒙古族绰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634Ⅱ-135黎族竹木器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

  指山市

  635Ⅱ-136口弦音乐

  四川省布拖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636Ⅱ-137吟诵调

  江苏省常州市

  (常州吟诵)

  637Ⅱ-138佛教音乐江苏省常州市

  (天宁寺梵呗唱诵、鱼山

  山东省东阿县

  梵呗、大相国寺梵乐、直

  河南省开封市

  孔噶举派音乐、拉卜楞寺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佛殿音乐道得尔、青海藏

  甘肃省夏河县

  族唱经调、北武当庙寺庙

  青海省兴海县

  音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

  638Ⅱ-139道教音乐河北省广宗县

  (广宗太平道乐、恒山道

  山西省阳高县

  乐、上海道教音乐、无锡

  上海市道教协会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

  江苏省无锡市

  乐、崂山道教音乐、泰山

  安徽省休宁县

  道教音乐、胶东全真道教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泰安市、——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音乐、腊山道教音乐、海

  烟台市、东平县

  南斋醮科仪音乐、成都道

  海南省定安县

  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

  四川省成都市

  乐、清水道教音乐)陕西省佳县

  甘肃省清水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篇二: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6.13?

  【字

  号】甘政发[2008]43号

  【施行日期】2008.06.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甘政发[2008]4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8项),现予公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8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

  Ⅰ-1《格萨尔》

  Ⅰ-2岷县宝卷

  Ⅰ-3康县木笼歌

  二、民间音乐(共计9项)

  Ⅱ-1陇东民歌

  Ⅱ-2两当号子

  Ⅱ-3康县锣鼓草

  甘南州玛曲县

  定西市岷县

  陇南市康县

  平凉市崇信县

  庆阳市环县

  庆阳市华池县

  陇南市两当县

  陇南市康县

  Ⅱ-4康南毛山歌

  陇南市康县

  Ⅱ-5唢呐艺术

  武威市民勤县

  陇南市康县

  Ⅱ-6永昌曲子

  10Ⅱ-卓尼土族民歌

  11Ⅱ-临洮花儿

  县

  12Ⅱ-甘州小调

  三、民间舞蹈(共计17项)

  13Ⅲ-1庆城徒手秧歌

  14Ⅲ-2酒泉“福禄车”

  天水市秦州区

  金昌市永昌县

  甘南州卓尼县

  定西市临洮张掖市甘州区

  庆阳市庆城县

  酒泉市肃州区

  15Ⅲ-3宕昌羌傩舞

  陇南市宕昌县

  16Ⅲ-4民乐顶碗舞

  张掖市民乐县

  1Ⅲ-5天祝土族安召

  武威市天祝县

  1Ⅲ-6道台狮子

  1Ⅲ-马啣山秧歌

  2Ⅲ-太符灯舞

  21Ⅲ-和政秧歌

  22Ⅲ-1河州北乡秧歌

  23Ⅲ-11节子舞

  24Ⅲ-12“哈钦木”

  25Ⅲ-13拉卜楞民间舞

  26Ⅲ-14秦州夹板舞

  兰州市榆中县

  兰州市榆中县

  兰州市榆中县

  临夏州和政县

  临夏州永靖县

  金昌市永昌县

  甘南州合作市

  甘南州夏河县

  天水市秦州区

  2Ⅲ-15临洮傩舞

  定西市临洮县

  2Ⅲ-16秦州鞭杆舞

  天水市秦州区

  2Ⅲ-1黄河战鼓

  白银市白银区

  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

  30Ⅳ-1木偶戏

  31Ⅳ-2皮影戏

  32Ⅳ-3陇南高山剧

  33Ⅳ-4邵家班子木偶戏

  34Ⅳ-5凉州半台戏

  庆阳市正宁县

  酒泉市瓜州县张掖市民乐县

  武威市凉州区

  白银市会宁县陇南市

  张掖市甘州区

  武威市凉州区

  35Ⅳ-6西厢调

  兰州市榆中县

  白银市白银区

  36Ⅳ-民勤小曲戏

  武威市民勤县

  五、曲艺(共计6项)

  37Ⅴ-1兰州太平歌

  兰州市皋兰县

  38Ⅴ-2河州平弦

  39Ⅴ-3甘谷道情

  40Ⅴ-4秦州小曲

  41Ⅴ-5春官歌演唱

  42Ⅴ-6河池小曲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兰州市安宁区

  临夏州临夏市

  天水市甘谷县

  天水市秦州区

  陇南市礼县

  陇南市徽县

  43Ⅵ-1崆峒派武术

  平凉崆峒文武学校

  44Ⅵ-2秦腔獠牙特技表演

  张掖市高台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10项)

  45Ⅶ-1西峰泥塑

  46Ⅶ-2石雕艺术

  47Ⅶ-3剪纸

  庆阳市西峰区

  庆阳市宁县

  庆阳市合水县

  酒泉市瓜州县

  酒泉市敦煌市

  天水市清水县

  定西市通渭县

  白银市会宁县

  4Ⅶ-4木雕

  甘南州卓尼县

  陇南市武都区

  4区

  5区

  51区

  52区

  Ⅶ-5红古刺绣

  Ⅶ-6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

  Ⅶ-天水竹雕

  Ⅶ-水陆画

  天水市武山县

  天水市秦州区

  酒泉市金塔县

  兰州市红古天水市秦州天水市秦州武威市凉州

  定西市临洮县

  53Ⅶ-阿克塞哈萨克族刺绣

  酒泉市阿克塞县

  54Ⅶ-1临夏穆斯林建筑艺术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8项)

  55Ⅷ-1西峰陶塑技艺

  区

  56Ⅷ-2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5Ⅷ-3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

  县

  5Ⅷ-4平凉纸织画工艺

  社

  5Ⅷ-5安口陶瓷制作技艺

  县

  临夏州

  庆阳市西峰

  庆阳市宁县

  庆阳市正宁

  平凉纸织画

  平凉市华亭

  6Ⅷ-6敦煌彩塑制作技艺

  敦煌文化学会

  61Ⅷ-礼县井盐制作工艺

  陇南市礼县

  62Ⅷ-63Ⅷ-64Ⅷ-165Ⅷ-1166Ⅷ-126Ⅷ-136Ⅷ-146Ⅷ-157Ⅷ-16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

  寺台造纸术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

  东乡族钉匠工艺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

  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

  通渭脊兽制作技艺

  通渭草编技艺

  铁芯子制作技艺

  陇南市成县

  陇南市康县

  兰州市红古区

  临夏州东乡县

  临夏州永靖县

  临夏州永靖县

  定西市通渭县

  定西市通渭县

  兰州市西固区

  兰州市皋兰县

  71Ⅷ-1秦安麦秆编技艺

  天水市秦安县

  72Ⅷ-1裕固族皮雕技艺

  张掖市肃南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1项)

  73Ⅸ-1华锐藏医藏药

  县

  十、民俗(共计15项)

  74Ⅹ-1阿克塞哈萨克族毡房

  塞县

  75Ⅹ-2天祝土族婚俗

  县

  76Ⅹ-3七月官神

  县

  武威市天祝

  酒泉市阿克

  武威市天祝

  兰州市榆中

  7Ⅹ-4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市城关区

  7Ⅹ-5正月十九迎婆婆

  甘南州舟曲县

  7Ⅹ-6武威市天祝县

  8Ⅹ-县

  81Ⅹ-县

  82Ⅹ-83Ⅹ-184Ⅹ-1185Ⅹ-12藏族服饰

  甘南藏族婚礼

  秦安女娲祭祀仪式

  青苗会

  兰州“天把式”

  窑街“福”字灯会

  九宫八卦灯会

  甘南州

  甘南州夏河

  天水市秦安

  定西市岷县

  兰州市皋兰县

  兰州市红古区

  定西市岷县

  86Ⅹ-13金塔黄河灯会

  武威市凉州区

  8Ⅹ-14裕固族剪马鬃

  张掖市肃南县

  8Ⅹ-15裕固族祭鄂博

  张掖市肃南县

篇三: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3.16?

  【字

  号】甘政发[2011]34号

  【施行日期】2011.03.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甘政发〔2011〕3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1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9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共计11项)

  1Ⅰ-1《马五哥与尕豆妹》

  临夏州临夏县

  2Ⅰ-2《甘冬儿和杨达尔》

  武威市古浪县

  3Ⅰ-3古浪童谣

  武威市古浪县

  4Ⅰ-4陇东红色民谣

  正宁民谣

  庆阳市正宁县

  合水民谣

  庆阳市合水县

  5Ⅰ-5蒙古族祝赞词

  酒泉市肃北县

  6Ⅰ-6河西宝卷

  永昌宝卷

  金昌市永昌县

  7Ⅰ-7甘肃民间故事

  貂蝉传说

  定西市临洮县

  苏武传说

  武威市民勤县

  金瓜与银豆

  武威市古浪县

  嘉峪关故事传说

  嘉峪关市

  8Ⅰ-8藏族民间故事

  甘南州迭部县

  9Ⅰ-9藏族民间谚语

  甘南州迭部县

  10Ⅰ-10谚语

  庆阳市正宁县

  11Ⅰ-11春官说诗

  平凉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9项)

  12Ⅱ-1嘉峪关民间小调

  嘉峪关市

  13Ⅱ-2肃南蒙古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Ⅱ-3华亭打乐架

  平凉市华亭县

  15Ⅱ-4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

  定西市渭源县

  16Ⅱ-5白银寿鹿山道教音乐

  白银市

  17Ⅱ-6灵台唢呐

  平凉市灵台县

  18Ⅱ-7牛角琴演奏

  甘南州玛曲县

  19Ⅱ-8陇中民歌

  陇西民歌

  定西市陇西县

  会宁民歌

  白银市会宁县

  静宁阿阳民歌

  平凉市静宁县

  20Ⅱ-9河西民歌

  瓜州民歌

  酒泉市瓜州县

  肃州民歌

  酒泉市肃州区

  敦煌民歌

  酒泉市敦煌市

  民勤民歌

  武威市民勤县

  高台民歌

  张掖市高台县

  三、民间舞蹈(共计9项)

  21Ⅲ-1摆阵舞

  甘南州舟曲县

  22Ⅲ-2永登硬狮子舞

  兰州市永登县

  23Ⅲ-3何家营滚灯

  兰州市永登县

  24Ⅲ-4秦安蜡花舞

  天水市秦安县

  25Ⅲ-5陇西云阳板

  定西市陇西县

  26Ⅲ-6嘉峪关地蹦子

  嘉峪关市

  26Ⅲ-7鼓舞

  羌蕃鼓舞

  定西市渭源县

  背鼓子舞

  白银市

  跳鼓舞

  白银市

  太平鼓(五穷鼓)

  白银市白银区

  28Ⅲ-8陇东社火

  打花鞭

  平凉市静宁县

  29Ⅲ-9河西社火

  赶驴

  酒泉市肃州区

  山丹县耍龙

  张掖市山丹县

  甘州社火

  张掖市甘州区

  四、传统戏剧(共计5项)

  30Ⅳ-1崆峒笑谈

  平凉市崆峒区

  31Ⅳ-2三仓灯戏

  陇南市武都区

  32Ⅳ-3南湖曲子戏

  平凉市庄浪县

  33Ⅳ-4皮影戏

  通渭皮影戏

  定西市通渭县

  临洮皮影戏

  定西市临洮县

  渭源皮影戏

  定西市渭源县

  永昌皮影戏

  金昌市永昌县

  34Ⅳ-5木偶戏

  灵台木偶戏

  平凉市灵台县

  永昌木偶戏

  金昌市永昌县

  五、曲

  艺(共计7项)

  35Ⅴ-1华锐则柔

  武威市天祝县

  36Ⅴ-2山梁走唱

  平凉市崇信县

  37Ⅴ-3顶灯说唱

  平凉市崇信县

  38Ⅴ-4陇中小曲

  定西市安定区

  39Ⅴ-5古浪老调

  武威市古浪县

  40Ⅴ-6凉州贤孝

  永昌贤孝

  金昌市永昌县

  41Ⅴ-7苦水下二调

  兰州市永登县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6项)

  42Ⅵ-1叼羊

  酒泉市阿克塞县

  43Ⅵ-2姑娘追

  酒泉市阿克塞县

  44Ⅵ-3二鬼打架

  酒泉市肃州区

  45Ⅵ-4高台通背捶、八虎棍

  张掖市高台县

  46Ⅵ-5秦安壳子棍

  天水市秦安县

  47Ⅵ-6天启棍

  临夏州临夏市

  七、民间美术(7项)

  48Ⅶ-1镇庄兽雕刻艺术

  庆阳市华池县

  49Ⅶ-2唐卡绘画武

  威市天祝县

  50Ⅶ-3庆阳剪纸

  华池剪纸

  庆阳市华池县

  51Ⅶ-4裕固族刺绣

  张掖市肃南县

  52Ⅶ-5甘谷木雕

  天水市甘谷县

  53Ⅶ-6通渭木雕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54Ⅶ-7通渭砖雕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2项)

  55Ⅷ-1擦擦佛像印版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56Ⅷ-2嘉峪关石砚制作技艺

  嘉峪关市

  57Ⅷ-3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

  陇南市武都区

  58Ⅷ-4甘肃黄酒酿制技艺

  河州黄酒

  临夏州临夏市

  马岭黄酒

  庆阳市庆城县

  59Ⅷ-5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

  陇南市武都区

  60Ⅷ-6岷县点心加工技艺

  定西市岷县

  61Ⅷ-7静宁烧鸡制作技艺

  平凉市静宁县

  62Ⅷ-8陇西腊肉制作技艺

  定西市陇西县

  63Ⅷ-9王氏铜铸技艺

  临夏州临夏市

  64Ⅷ-10岷县铜铝铸造技艺

  定西市岷县

  榆中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65Ⅷ-11艺

  兰州市榆中县

  66Ⅷ-12榻板房制作技艺

  甘南州迭部县

  67Ⅷ-13民间手工编结技艺

  庆阳市合水县

  68Ⅷ-14镇原高粱秆灯笼制作技艺

  庆阳市镇原县

  69Ⅷ-15戏剧头帽制作技艺

  庆阳市宁县

  70Ⅷ-16天水泥塑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71Ⅷ-17天水丝毯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72Ⅷ-18岷县传统织麻布技艺

  定西市岷县

  73Ⅷ-19脊兽制作技艺

  定西市临洮县

  74Ⅷ-20裕固族织褐子

  张掖市肃南县

  75Ⅷ-21民勤毛毡制作技艺

  武威市民勤县

  76Ⅷ-22王氏镰刀制作技艺

  武威市古浪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77Ⅸ-1北塬金氏接骨术

  临夏州临夏县

  78Ⅸ-2王氏正骨法

  庆阳市西峰区

  79Ⅸ-3曹氏中医正骨法

  白银市会宁县

  80Ⅸ-4李天套中医骨伤治疗技艺

  平凉市崆峒区

  十、民俗(共计11项)

  81Ⅹ-1天干吉祥节

  甘南州舟曲县

  82Ⅹ-2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

  定西市渭源县

  83Ⅹ-3华锐藏族婚俗

  武威市天祝县

  84Ⅹ-4东山转灯

  甘南州舟曲县

  85Ⅹ-5毛兰木法会

  甘南州夏河县

  86Ⅹ-6麦积高抬

  天水市麦积区

  87Ⅹ-7巴寨朝水节

  甘南州舟曲县

  88Ⅹ-8甘州黄河灯阵

  张掖市甘州区

  89Ⅹ-9高台黄河灯阵

  张掖市高台县

  90Ⅹ-10民勤骆驼客

  武威市民勤县

  91Ⅹ-11卓尼藏族服饰

  甘南州卓尼县

篇四: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旅部重新认定国家级?遗保护单位—我州8个?遗项?榜上有名近?,?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保护单位名单,?南8项国家级?遗保护项?的保护单位均得以认定。今年4?起,?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作。根据检查情况,经各地申报,?化和旅游部同意对793个涉及更名、撤销、职能调整的保护单位进?调整和重新认定、对14个检查不合格的保护单位给予限期整改、对38个检查不合格的保护单位取消其保护单位资格。据州?化?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介绍,?南共有8项国家级?遗,相对应的保护单位均已获?旅部认定。2005年以来,我州?遗保护?作,在“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传承发展”?六字?针的指导下,进?步加强?物质?化遗产保护,完成宣传、整理、申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下取得了显著的?作成效,使全州?物质?化遗产保护?作得以稳步、健康、有序开展。截??前,我州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州、县四级?物质?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遗保护项?8项,省级?遗保护项?48项,州级?遗保护项?192项,县级?遗保护项?518项;加强了传承?的申报?作,拥有国家级?遗项?代表性传承?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53名,州级?遗项?代表性传承?330名,在全省14个市州中处于领先位置。藏族民歌(?南藏族民歌)?南藏族民歌(藏语称“勒”),是??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男??少皆适宜的?种歌唱形式。?般可分为颂歌、悲歌、对歌、吉祥歌等。在演唱风格上牧区表现为?由、辽阔、粗壮、?亢;农区表现为豪放、细腻、活泼、流畅。“拉

  歌、对歌、吉祥歌等。在演唱风格上牧区表现为?由、辽阔、粗壮、?亢;农区表现为豪放、细腻、活泼、流畅。“拉伊”,“拉”意为“?坡”,“伊”意为“歌”,即?歌,是放牧、?程、打猎、?间劳动时唱的爱情歌曲,以表达青年男?的爱慕之情,感情奔放,?调?亢辽阔,柔和细腻,在?南藏族民歌中独具风格。酒歌,藏族称“强勒”。?般在逢年过节、盖新房、办喜事等喜庆之际演唱。?南藏族民歌的曲调节奏?由、热情豪放、歌词内容丰富,以喜庆和祝福为主。歌唱形式以??单独演唱或??多?联合演唱两种,以独唱为主,还有趣味性对答式演唱,?前这种民歌歌唱形式在?南藏族?治州七县?市均有分布。这些民间?乐的歌词和乐曲以前没有?字传承,均系民间艺??记、?传,并通过歌唱、伴奏?传给后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熔注、加?、创新、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民间艺术,成为?南藏族民歌艺术中的?朵奇葩。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佛教?乐(拉?楞寺佛殿?乐“道得尔”)拉?楞寺佛殿?乐“道得尔”是专门为寺主嘉?样?师起居和举?盛?典礼时的奏乐。在安多地区俗称“道得尔”。现今拉?楞寺佛殿?乐因其神秘?彩和浓郁的宗教氛围,已?出寺院,深受僧俗群众之喜爱,并在美国、加拿?、法国、英国、?利时、台湾、?港、澳门、及国内各地参加邀请和访问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拉?楞寺佛殿?乐“道得尔”的主要演奏乐器有:主管2?,笙2?,管?2?、九?云锣2?、钹2?、海螺2?、?笛1?等,乐队组成共21?,从拉?楞寺的六?扎仓僧?中选调,即闻思院10?,其他五?院各2名,除此之外,再从僧?技艺?超中选出1?。1980年11?,为迎接?世班禅?师,根据六世嘉?样活佛旨令,组建了新乐队。主要演奏曲?有《姜怀希索》、《万年欢》、《五台?》、《喇嘛丹真》、《智钦嘉居》、《投吉钦宝》等,这些曲?总称为“道得尔”?乐。其中?多源?西藏属纯粹之宗教乐曲,另有部分为内地寺庙和宫廷?乐,如《万年欢》与《五台?》。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

  巴郎?舞巴郎?舞是流?在卓尼县境东部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乡藏族群众中的?种民间歌舞,在卓尼当地藏语统称为“莎?”,是吐蕃古?民间宗教?化的遗存,作为当地群众继承?今的神舞,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乐舞蹈史有不可替代的作?。其使?的特殊道具——???尤具特?,根据其击打的?式和形状故称其为“巴郎?”舞。追溯“巴郎?”舞蹈的渊源,与古羌?的原始祭祀活动有关。古羌族在祭祀神灵时,有“披发跣?,敲击枯?兽?作舞”的习俗。当地的藏族先民,在沿袭古?祭祀仪式的基础上,?继承了吐蕃宗教法舞击乐的样式,创造了带长把的双????,作为他们每年祭祀五?神灵、庆贺五?丰登,载歌载舞的伴奏道具。当地习俗,每年正?初五为莎?的起?(始跳),正??五为歇?(结束),正??六就将巴郎?供起。“巴郎?”舞的曲?流传下来的约有?余种,每种曲?都有曲名、固定的使?程式和相应的舞蹈动作。“巴郎?”舞的曲调也极有特?,调式均为民族五声徵调式,不时出现以清?为宫的暂转调,并将商调式以上四度移调?式穿插其中;曲式结构均为带曲?的单句体和双句体;歌词的填法尤为特殊;单句体曲调要反复?次才能填?句主词,即第?遍填前四个?节,第?遍填后三个?节。曲调节奏沉稳徐缓,凝重雄浑。旋律进?起伏迭宕,?起境内其他?类藏族民歌的旋律,四度跳进明显增加,并插??些五度、甚?七度的?跳。莎??舞是境内著名的民间?化遗产之?,?经民间艺术专家的搜集整理,已被搬上舞台向观众展?。现仍需并积极搜集、整理古?的唱词、唱腔。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

  多地舞多地舞是?前整个?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中保存较完整,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古朴?然,原?态?化风味浓郁的藏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形成以来,主要流?于?南州?曲县、迭部县等藏族聚居区,是当地藏族群众在喜庆、丰收、祭礼、民俗等传统节?活动期间跳的舞蹈。“多地”舞即“罗罗”舞,“多地”舞有赖萨多地、格班多地、贡边多地等10余种之多,不同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它融诗、歌、舞为?体,属群众性歌舞表演。“多地”舞具有多元?体的特性,正是?古以来茶马古道和藏族传统?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地?崇尚?然、安于天命的精神特质和对美好爱情、幸福?活、六畜兴旺的执着追求,是?曲藏族?民凝聚?的实质体现,也是藏民族精神的纽带。主要内容分为:“多地”,开始动作为头顶三下,脚顿三下,表?先民这样开天辟地,讲??星??川湖海的由来,随“多地”舞从天上、云?、?上、林?、草原、湖海中来,并颂扬这些物象对民族的好处。及在天上、草原、海?等不同跳法,还要形容出这些?然景观中的奇异变化等。“嘉让”,是以妇?为主的集体舞,跳时携?成圈,腾?于空,顿地为节,??摇铃领唱?家和声或轮班唱和。词多充满喜庆的?歌、颂歌。“甸录”,为结尾歌舞曲,圆圈对散开为两排,多赞美家乡歌唱?川景?的;有抒发美好?活的;有歌颂节庆??、寺院、喇嘛活佛、恭颂贵宾、祝贺吉祥的内容。“多地”舞是典型的羌?化融?藏?化的舞蹈表现形式,它对研究藏羌?化的起源、发展有很?的帮助,是?曲?民凝聚?的体现,是藏族?民审美?理最重要的依据。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藏戏(南?特藏戏)南?特藏戏是具有?南地?特?的剧种。1945年,五世嘉?样组织?员创作、排练“南?特”藏戏《松赞?布》,以加强藏汉民族团结。翌年春,该戏在拉?楞寺演出盛况空前,观众达数万?之多,得到了??僧俗观众的盛赞。“南?特”藏戏是综合了西藏藏戏、宗教法舞、京剧、拉?楞地区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的地?剧种。该剧种产?后,逐渐成为两种模式:?为只在寺院演出的寺庙“南?特”,由活佛或?僧编导,有?乐伴奏诵唱、道?,并辅之以舞蹈,表演程式固定,男???都僧侣饰演,在舞台演出;另?种是民间“南?特”藏戏,由农牧民群众?发组织起来,每逢节?及集会期间,在?间、牧场或居家场院演出,?娱?乐,它对服装、道具、效果、化装,不作苛求,?般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共和国成?后,“南?特”藏戏得到长?发展。1955年春,拉?楞红教寺根据佛经故事改编、排练演出了《智美更登》。同年夏季,该剧赴兰参加西北五省区民间?艺会演,受到好评,荣获奖旗??。1958年?1959年,藏戏被视为“封建迷信”?禁演。1960年以后,“南?特”重新演出,“?化??命”中藏戏停演,许多艺?遭受迫害。1978年后,?批民间业余藏戏队率先活跃起来,夏河县九甲乡昂去乎村成?了??藏戏队,有30多?组成,排练演出了《诺桑王?》、《降魔》等

  队率先活跃起来,夏河县九甲乡昂去乎村成?了??藏戏队,有30多?组成,排练演出了《诺桑王?》、《降魔》等戏。1980年,拉?楞红教寺藏戏队演出了《?松德赞》。1981年5?,碌曲县??队练演了传统“南?特”剧《松赞?布》,成为?治州?次演出“南?特”戏的专业?艺表演团体。1982年,?南州?化局组织进?了?次全州藏戏调演,有碌曲县??队、夏河县昂去乎藏戏队、夏河县红教寺藏戏队、拉?楞寺藏戏队、?南州藏剧团等?艺团体参加演出,历时7天,观众达数万?。2011年列?第三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扩展名录项?。藏族唐卡(?南藏族唐卡)“唐卡”,也叫唐嘎,系藏??译,是?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是富有藏族?化特?的?个画种。“唐卡”的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丝、帛这些农业?明的成果。“唐卡”画源于寺院,故其传承历史与?南拉?楞寺院喜?刚学院传授有

  都离不开棉、?、丝、帛这些农业?明的成果。“唐卡”画源于寺院,故其传承历史与?南拉?楞寺院喜?刚学院传授有直接联系,属纯宗教事务类的师徒相传。“唐卡”多在纯棉布上绘制,也有在??上绘制?成的,有丝绣和绸贴丝缝的或版印的单?唐卡,?各?绸缎镶边,?上罩有薄绸和装饰飘带,下端有黄铜和?银装饰的?轴,以便卷展。画幅??不?,?者??平??,?者不?0.1平??。它的绘画颜料多为矿物质和?银等。“唐卡”画的构图也极为别致,整个画?不受太空、?地、海洋、时间的限制,即在很?的画?中,上有天堂、中有?间、下有地界。还可以把情节众多,连续性强的故事,巧妙地利?变形的??、祥云、花卉等构成连续图案,将情节?然分割开来,使它形成?幅既独???连贯的?动有趣的传奇故事画?。“唐卡”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藏民族民间和宗教艺术均有?定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具有可供世?观赏和收藏的价值。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洮砚是中国三?名砚之?,洮砚?料产于?南卓尼县洮砚乡,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料?濒临洮?,洮砚由此得名。卓尼洮砚历史悠久,地?志记载,洮砚?料的采掘及雕刻始于唐朝,盛?于宋、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四库全书》中就将洮砚列为国宝。1995年卓尼县洮砚乡被国家?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洮砚之乡。洮砚?料形成于地质上称之为古?代泥盆系,洮砚?料矿带三?环?,呈东西?向,直线长约25公?,宽约2??5公?,储藏?积约40平?千?,距今已有4亿多年。洮砚?质坚润细密,淡绿?中含有墨绿?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云霞、风漪、雾霭。制成之砚下墨极快?细,发墨?光;?质湿润,呵之成珠,贮墨砚中,经?不涸不腐。其中以带黄膘者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的赞语。洮砚制作皆为???艺,造型有规矩形砚和?然形砚,构造有墨池、?池和砚盖,款式分为单?砚和双?砚。砚?有图案装饰和?字装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就是龙凤砚和宗教器物砚。洮砚制作?致有选料、下料、制坯、下膛、取盖、合?、落图、透空、精雕、打磨、上光等?余道?序。雕刻?法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圆雕、突雕等多种?法,使之造型雄伟、式样新颖、玲珑剔透、美观实?。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

  藏医药(?南藏医药)?南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藏族劳动?民长期同疾病做?争的智慧结晶。?南藏医药作为?门独特的学科,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藏医药学专家,积累了?分丰富的医疗经验,充分体现出民族与地?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的特征。敦煌吐蕃医学?献是公元9世纪前出现的西藏最早医药?献,该?献丰富的内容与独特的治疗?法,充分反映了包括?南藏族在内的整个安多地区古代藏医医疗活动的情况。?南藏医药不仅是?门学科,?个?业,?且还是?种独特的?化。这种?化以?南藏医药知识体系为核?,?与宗教、哲学、天?、物候、民俗等?化门类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藏族?的疾病观、社会观、?然观、?命观。?南藏医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因?其治疗?法也较独特,主要有内服法(有?种)和外治法两类,外治法包括柔治(有熏疗、药浴、涂擦三种)、糙治(有剖部放?、?灸、棒刺三种)和峻治(有剪割、截断、牵拉、清除四种);从史书记载和现有器械图谱看,曾达到进?开颅?术的技术?平,但由于危险性较?,?部分技术已经失传,现仅存放?疗法、?灸疗法、缚敷疗法、药浴疗法、涂抹疗法等五种。2008年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扩展名录项?。转?:?南?旅

篇五: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总了甘肃省传统文化的精华,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甘肃各民族传统文化。该名录收录了甘肃省共有4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

  1、杂剧:甘肃省白银市崆峒区“乔花家族杂剧”;

  2、曲艺:甘肃省张掖市东乡族自治县“苗族陈歌”;

  3、戏曲:甘肃省武威市“回鹘大戏”;

  4、相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贵族相声”;

  5、舞蹈:甘肃省定西市“羌族火舞”;

  6、音乐:甘肃省庆阳市“蜀道曲”。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1、木雕:甘肃省定西市“西和木雕”;

  2、刺绣:甘肃省天水市“秦族刺绣”;

  3、编织:甘肃省平凉市“洮河织法”;

  4、制陶:甘肃省定西市“曲折制陶”;

  5、皮影:甘肃省庆阳市“北固金线皮影”;

  6、烙饼: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贵族烙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

  1、节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唢呐节”;

  2、祭祀:甘肃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大会”;

  3、佛教:甘肃省嘉峪关市“普贤佛教”;

  4、宗教:甘肃省酒泉市“锡伯宗教”;

  5、其他:甘肃省定西市“移山祭”。

篇六: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甘南地处甘肃南部,古为雍州之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500多种,是甘南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文化,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基础。甘南州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意见》,科学提出了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思路,为建设文化甘南乃至文化大省、文化强国注入了强劲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普遍推开,其中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

  一、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古属雍州之地,历史灿烂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纯朴。甘南藏族自治州属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的西南部、甘肃省南部,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东与定西、陇南两地区毗邻,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交界,西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靠臨夏回族自治州,全州国土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下辖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合作7县1市,州内现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24个民族,总人口73万,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因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汉文化交汇融合的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绚丽灿烂的民俗风情、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数量众多的历史遗存、美轮美奂的生态环境,使甘南成为安多藏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成为承接卫藏、连接安多、辐射蒙康、沟通中原的文化枢纽,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作用。

  甘南从久远历史深处缓缓走向现代文明,完整地积淀和保存了藏民族传统游牧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形成了藏、汉、佛、儒、伊斯兰文化兼容并蓄、互相辉映的独特的区域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甘南全面实施“文化撑州”战略、着力推进“文化甘南”、文化大省乃至文化强国建设,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数量

  1、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根据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甘肃省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南州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为10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2、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

  (1)国家级保护名录8项。分别是甘南“南木特”藏戏、甘南藏医药、甘南藏族唐卡、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卓尼巴郎鼓舞、卓尼洮砚制作技艺、舟曲多地舞和甘南藏族民歌。

  (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分别是:甘南州插箭节、迭部尕巴舞、甘南锅庄舞、临潭新城“花儿”会、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甘南“则肉”演唱、舟曲博峪采花节、临潭“万人扯绳”赛、玛曲藏族民间弹唱、舟曲织锦带、舟曲巴寨朝水节、舟曲摆阵舞、夏河擦擦佛像印版制作技艺、甘南藏族服饰、甘南藏族婚礼、迭部踏板房制作技艺、舟曲东山转灯、卓尼木雕、格萨尔说唱、哈欠木、拉卜楞民间舞、毛兰木法会、甘南民间故事、甘南民间谚语、玛曲牛角琴演奏技艺、舟

  曲天干吉祥节、卓尼土族民歌、夏河县香浪节、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卓尼藏族服饰,其中还包括已晋身为国家级的8项名录。

  (3)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1项。包括藏族神话故事、藏族民间故事、迭部苯教僧乐、口弦演奏技艺、尕巴舞、酥油花、木雕、藏式建筑技艺、榻板房制作技艺、青稞酿酒工艺等211项,其中部分晋升为省级保护项目。

  (4)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包括勒、僧乐、壁画、灯笼裤、谜语、歌谣、祝词、迭部方言、民歌(酒歌、山歌、情歌、劳动号子)、器乐(鹰笛、口弦乐、唢呐、啰、鼓、钵)、琼琼等518项,其中部分晋升为州级保护项目。

  (二)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民族精神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

  2、群众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七: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省共有辖区21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江市

  市

  市

  市

  市

  德阳市

  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

  眉山市

  市

  市

  资阳市

  市

  市

  达州市

  市

  市

  市

  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

  1、史诗

  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羌戈大战》、专业资料

  .《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

  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4、谚语和谜语

  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

  (二)、表演艺术

  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民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日常生活。

  (三)、传统的手工技艺

  1、羌族的挑花刺绣艺术

  羌族的挑花和刺绣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在民族工艺中有着“南彝北羌”之说。羌绣的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容多专业资料

  .含有吉祥如意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瓜瓞绵绵”、“群狮图”等几十种。羌绣巳于2008年6月被公布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1、在羌族的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过的“羌历年”,是羌族庆祝丰收的节日。为感谢保佑他们丰收的天神、祖先神、山神,节日期间全寨人停止劳动,穿着新装,在神林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走村串巷共贺节日。羌历年现巳成为展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被称为羌族妇女节的“瓦尔俄足”节(歌仙节)是只流行于茂县赤不苏地区。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全寨的妇女们要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互教互传民间歌舞,并教授勤俭持家之道。此节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瓦尔俄足”节巳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阿坝州羌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羌族传统刺绣工艺

  地点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理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茂县文化体育局

  茂县文化体育局

  茂县文化体育局

  传承人

  汪斯芳

  女

  平英

  女

  王露群

  女

  汪国芳

  女

  清芳

  女

  兴秀

  女

  马新琼

  女

  专业资料

  .羌笛制作及演奏技艺

  羌族羊皮鼓舞

  羌族羊皮鼓舞

  羌族羊皮鼓舞

  羌年

  羌年

  羌年

  茂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北川县文化旅游局

  何克知

  男

  骏清

  男

  邦蓝

  男

  朱金光

  男

  王治高

  男

  王治升

  男

  华武

  男

  2、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格与、甘南夏河被同称为藏族三个古文化中心。藏传佛教在州传播广、影响深、历史悠久。州府驻地自宋代以来就是汉藏“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对沟通祖国地与边缰的联系,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汉族地区同西南边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车模技艺是生产并流传于藏族民间的一种制作各类木制生活用具的特殊工艺,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其中以甘孜州得荣县的车模技艺最具代表性。

  得荣的车模技艺主要流传于该县子庚乡境,这里的木制品品种花样较多,约有50余种,其中不乏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民族手工艺术的精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工艺独特、精美,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其产品远销于、印度等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甘孜藏族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专业资料

  .名称

  格萨(斯)尔

  藏族民歌

  巴塘弦子

  地点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

  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民政府

  传承人

  次仁占堆

  男

  扎西尼马

  男

  扎西

  男

  得荣学羌

  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文化旅游局

  民俗传承

  藏族唐卡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画研究所

  甘孜藏族自治州色文化旅游局

  丹巴绕旦

  男

  巴德

  男

  书法艺术(德格藏文书法)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旅游局

  加多

  男

  阿西土陶烧制技艺

  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文化旅游局

  降措

  男

  藏族牛羊毛编制技艺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甘孜藏族自治州色文化馆

  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文化馆

  冬措

  女

  齐麦降称

  男

  甘孜藏族自治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德格藏戏

  藏族民间车模技艺

  专业资料

  地点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旅游局

  甘孜得荣县文化旅游局

  传承人

  索登

  男

  民间传承

  .民间藏酒酿造技艺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民间传承

  3、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江“一品德”酱豆腐以豆腐为原料,选用中草药、天然香料等佐料,精选无公害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等过程,用特制配方及纯手工技艺精酿而成。除酿制酱豆腐外,还有五香豆腐干、麻辣豆香干等产品。为了保护这项独门秘制土特产,2004年成功注册了“一品德”商标品牌,2009年被评为江市名优产品;2012年成功申遗,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黄老五花生酥是威远县著名的特色小吃,因清朝光绪年间发现并流传于后世而得名。

  “黄老五花生酥的制作工艺经过民间艺人一百余年的千锤百炼,具有甜、白、香、酥、脆的五大特色。”据威远县黄老五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鸿介绍,其产品制作坚持传统古法,甜而不腻,酥而化渣。黄老五花生酥产品色泽自然,甜而不腻、酥而化渣、老少皆宜,与普通的酥糖有着截然不同的舌尖体验,获得江市名优特新特色小吃称号。黄老五花生酥历经黄氏家族四代传承,其“黄老五花生酥”的手工生产技艺已被列入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名称

  “一品堂”酱豆腐

  黄老五花生酥

  传承人

  苏怡帆

  黄崇友(黄老五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

  专业资料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叶脉画”工艺

  “夏布”工艺

  江蜜饯制作工艺

  工笔蝴蝶画技艺

  地点

  资中

  隆昌县

  市中区

  威远县

  传承人

  源

  男

  民间传承

  周维

  男

  不详

  4、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龚扇,又称龚扇,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蜀中名扇之一。竹编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创制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小三绝之一,目前龚扇的制作已经传至龚氏家族第五代传人。

  2、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剪纸又叫刻纸或者剪画,是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始于40年代初期,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同志曾经亲自为剪纸题字“中国剪纸”,足见它是享有一定声誉的。

  3、井盐,在历史上,省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

  开采井盐已有

  2000年的历史。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业资料

  .

  4、扎染,扎染是一种古称蜀颉的扎染艺术,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更为主要的产地。扎染的主要步骤是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扎染工艺性强,以针代笔,无一雷同,色彩斑斓,款式多样,扎痕耐久。近年研制的棉、麻、丝、缎、皮革、绒等质地的多色套染,永隽雅秀、韵味天成,图案设计富于情趣,特色浓郁。

  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龚扇(级)

  剪纸

  井盐传统熬制技艺

  扎染技艺(级)

  地点

  市龚道勇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自流井区文化馆

  大安区燊海井文物管理所

  市扎染工艺有限公司

  传承人

  龚瑶妤

  女

  曾铭

  女

  游强

  男

  常丽先

  女

  5、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武胜剪纸,武胜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据《武胜县志》载:“解放前,民间剪纸与县的民俗活动相联系。新春之际,用剪纸装饰窗户、彩灯。婚嫁时,枕头、帐帘、布鞋等绣花用剪纸做样。丧葬时,纸扎的陪葬童子、白鹤、引灵幡、灵房等,也用剪纸图案装饰。”虽然表现的形式和容都非常单一,但因其能渲染气氛,能够生动反映民众生活,表达民众的喜怒哀专业资料

  .乐,它作为产生并流传于该县及附近县市的一种民间艺术,仍然深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2、邻水手掌木偶发源于1850年左右,由该县御临镇首创发起,历经三代150余年,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由此代表了邻水民间特色文化。手掌木偶始于汉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距今有1000余年的历史。邻水“手掌木偶戏”最初是由该县么滩镇永清掌握,历经三代,后传给其外侄邦军,又传其子贤光。150余年来,手掌木偶戏一直流传于、、邻水、、达州等地,所到之处,非常受欢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邻水民间的特色文化。目前手掌木偶只有唯一传人,贤光。

  3、市邓家盐皮蛋,先后荣获“市地方商品畅销品牌”、“特色旅游商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

  4、顾县牛皮豆干又名顾县牛皮豆干或顾县五香牛皮豆干,是一道的地方特色小吃,属于素菜。因千年古方的神奇,顾县水质的玄妙,加上制作工艺的历史锤炼,顾县豆腐质嫩爽口,滑润细腻,味道纯正,百吃不厌。独具特色的豆腐宴席,菜式达180种。

  5、九龙手工空心挂面资料暂缺。

  6、武胜麻哥面是由武胜人冯基民首创。因其外貌特征被人谑称为“麻哥”,故称“麻哥面”。麻哥面柔而不稠,味道独特,以“麻、辣、香、鲜”而闻名,是武胜一大特色小吃,深受人们喜爱。

  专业资料

  .7、马氏牛肉资料暂缺。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武胜剪纸

  手掌木偶戏(级)

  邓家盐皮蛋

  顾县牛皮豆腐干

  九龙手工空心挂面

  武胜麻哥面

  马氏牛肉

  地点

  武胜县文化馆

  邻水县

  市

  岳池县

  邻水县

  武胜县

  省马氏牛肉食品有限公司

  传承人

  唐天谷

  男

  贤光

  男

  蒋超

  男

  民间传承

  不详

  冯基明

  男

  马明

  女

  6、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沱牌曲酒,射洪历代盛产美酒,杜甫曾以“射洪春酒寒仍绿”加以赞誉。传承于唐代春酒的“沱牌曲酒传统酿制技艺”至今已1300余年。其重要载体—酢坊现存古窖池两处,古井一口,始建于唐代,被文物局认定为“中国食品文化遗产”。

  2、徐氏泥彩塑,用传统技法施工,泥塑用黄泥、粘土就地取材,先绘图设计(包括白描,效果图和施工图),再扎架、砌粗坯、上细泥等白坯完成待干。修补后,刮灰打磨,作立彩花纹,上彩贴金,开相完成。“徐氏泥彩塑”采用传统人物造型,服饰彩画、贴金、绘画工专业资料

  .笔重彩,透出古风雅韵,其作品流传于、、、、、等地,在旅游景点及宗教寺庙及受欢迎。

  3、观音绣,作为蜀绣的一种,以蜀绣为基础,同时吸纳其它名绣精髓,绣制各种观音、莲花、荷包、蒲团、佛枕、方巾等寄托爱情、平安、福寿康年等美好寓意。观音绣法有晕针、木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其特点绒片平滑、绣品细腻、浑厚圆润、灵动美观。观音绣“织文锦绣,穷工技巧”是民间艺术和观音崇拜的完美结合。

  4、石洞竹编,是当地竹编艺人以本地茨竹为原料,经过数十道工序制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透明晶莹独特,不腐不蛀,永不褪色的竹丝,再用多种不同的编织绝技,与各种书画作品相结合,编织而成的手工艺术品。产品形式多样,有平面字画、各种生活用具和瓷胎竹编,既是生活用品和美化家庭的装饰品,又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沱牌曲酒

  徐氏泥彩塑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观音绣

  石洞竹编

  地点

  绣苑刺绣文化有限公司

  安居县

  传承人

  不详

  勤

  男

  地点

  射洪县沱牌曲酒酒厂

  市

  传承人

  家顺

  家民

  男

  徐兴国

  男

  专业资料

  .

  7、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翻山铰子,发源于川东北平昌县西兴、龙岗一带,流传于大巴山区达州市、市、市所辖部分县(市、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据传,它是由清咸丰年间石桥镇的民间艺人冯白仁首创的,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咸丰年间,石桥著名艺人冯白仁的杂耍班子,经常在的一些乡场上表演杂技。一次,冯将一根红布带子系在手中的两面钗子上,一手固定一钗,一手甩另一钗打击固定钗子,从不同方位、角度击打,以击中为准。

  2、江口醇,起源于晚清,自知县、海洲道员廖纶晚年所建“南台酒坊”伊始,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采用优质红粮和山泉,辅以大巴山特有的20多种中草药制曲,经独创的“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生产而出,酒质上乘,浓酱兼香;以江口醇文化传统为依托,以博采众长的包容意识和全心、全过程的服务去诠释品牌和精心设计的外包装,赋予了产品独特的灵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3、提糖麻饼,小吃位于市恩阳古镇,制作“提糖麻饼”的居民家庭景,小吃很香脆,还带有提糖麻花,因为是人家家传手艺,制作过程不外漏,因此资料暂缺。

  4、驷马豆瓣,是省市平昌县驷马镇的特产。荣获“老字号”称号的平昌

  “驷马豆瓣”,是川北名土特产,采用传统民间老作坊式手工加工而成,其色泽油润、香味醇厚、味美可口。

  市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专业资料

  .名称

  翻山铰子(级)

  江口醇(省级)

  提糖麻饼(市级)

  驷马豆瓣(市级)

  地点

  平昌县文化馆

  江口醇酒业有限公司

  恩阳古镇

  平昌县文化馆

  传承人

  吴华德

  男

  光平

  男

  林刚

  男

  平兰

  女

  8、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柳青年画、潍坊家埠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

  2、剑南春,是中国传统名酒,产于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

  德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绵竹年画

  剑南春酒

  地点

  绵竹

  剑南春集团

  传承人

  兴才(已故)

  男

  徐占成

  男

  专业资料

  .

  9、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罗城海氏牛肉,罗城古镇民风淳朴,采用百年传统工艺制作的牛肉加工食品在久负盛名。

  2、犍为泡子酒,资料暂缺。

  3、峨眉山香菩提茉莉花茶,资料暂缺。

  4、红苕麻糖,资料暂缺。

  5、夹江豆腐乳,资料暂缺。

  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罗城海氏牛肉

  犍为泡子酒

  峨眉山香菩提茉莉花茶

  地点

  犍为县文化馆

  犍为县文化馆

  峨眉山禅茶工坊茶业有限公司

  红苕麻糖

  夹江豆腐乳

  金口河区文化馆

  夹江县清江酿造厂

  民间传承

  民间传承

  传承人

  不详

  民间传承

  不详

  专业资料

  .

  10、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彝族克智,是一种彝族民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体口传文学[1]。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叙述容包罗万象,诗体语言通俗易懂,艺术性强,诵之朗朗上口,易于铭记。

  2、甲搓舞,是凉山泸沽湖摩梭历史经典舞蹈,演员们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摩梭女人的勤劳、善良的品德,是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明、清朝代,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上京供奉皇帝。作为家庭设品装饰书斋、客厅,更增添了古色古香的雅致。民间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盛装干鲜果品、蜜饯乃至菜肴均可。

  4、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凉山彝族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彝族克智

  甲搓舞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地点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传承人

  民间传承

  民间传承

  高光友

  男

  专业资料

  .火把节

  凉山彝族自治州

  民间传承

  11、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青神竹编,是省青神县的传统手工艺品。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该县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2、抬工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歌

  3、复兴耍锣鼓,产生于洪雅瓦屋山下的复兴村境的严道古城,在2200年前,秦灭楚后将楚国贵族后裔押解到瓦屋山下设立严道县,进行管理,楚人用先进的冶炼技术在王河两岸大规模开矿炼铜,楚国人利用置身大铜山的条件,用铜块打造了几件铜器来敲打、说唱他们亡国离家的忧伤,引起了当地清衣羌人的共鸣,他们在劳作之余自编、自演、对唱山歌,以此来表达各自的忧伤,同时达到自娱自乐。

  眉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青神竹编

  眉山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地点

  传承人

  地点

  青神县

  传承人

  云华

  男

  专业资料

  .抬工号子

  复兴耍锣鼓

  眉山市

  复兴村

  民间传承

  民间传承

  12、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省,现流行于省,汉族地区和、等纳西族、彝族地区,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

  洞经音乐发源于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安胜和卫琪。

  2、苴却砚雕刻,苴却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集中国古“四大名砚”之优点于一身。苴却砚其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抚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声音清越铿然,视之文理清秀。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洞经音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苴却砚雕刻

  地点

  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平地镇、总发乡

  传承人

  罗伟先

  罗春明

  男

  地点

  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

  传承人

  起光禄

  男

  专业资料

  .13、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是省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的传统制陶工艺,荥经是砂器的主产地,砂器的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等几道程序。荥经砂器于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荥经砂器烧制技艺

  地点

  省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

  传承人

  曾庆红

  男

  14、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安岳石刻,安岳石窟开凿于启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为民间结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安岳石窟拥有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观、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妆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专业资料

  .名称

  安岳石刻

  地点

  安岳县

  传承人

  无

  15、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老窖酿造工艺,老窖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浓香鼻祖,酒中泰斗”,中国大型白酒上市公司(深交所股票代码000568)。

  其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酿制技艺2006年又入选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称“双国宝单位”,旗下产品国窖1573被誉为“活文物酿造”、“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

  2、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分水油纸伞是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位于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距离市城区35公里。位于长江南岸,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老窖酿造工艺

  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地点

  省市江阳区分水岭镇

  传承人

  许德富

  男

  毕六福

  男

  16、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专业资料

  .

  1、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瓷胎竹编产品只有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08年入选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扬琴,扬琴是省的地方传统曲艺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等城市和地区。早期又称洋琴,后改为扬琴。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

  2008年6月7日,省曲艺团、艺术剧院、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申报的扬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竹琴,竹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唱腔分为中和调、扬琴调。

  2008年6月7日,市三峡曲艺团、省艺术剧院联合申报的“竹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糖塑(糖画),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省市及周边地区。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曾广泛流行于省市及周边巴蜀大地城市乡村。列中国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业资料

  .

  5、蜀锦,专指蜀地(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省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的云锦、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6、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一种省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始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酿酒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合理的生存空间,孕育了水井坊酒古老、独特的风格。传统的生产操作工艺历经几个世纪的洗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现代科技,形成了今井坊的独特生产工艺。

  7、郫县豆瓣传统制造工艺,郫县豆瓣,市郫都区(旧称郫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却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业资料

  .

  8、竹麻号子,是一种流传于省市的地方民歌,属于当地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所辖邛崃境平乐镇的村金鸡沟、金河村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竹麻号子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是川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9、高台狮子,是省市的传统民间杂技表演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于市金堂县土桥镇,其传人为周乐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传的一门民间杂技。

  10、木偶戏,形成于唐代是一种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传统戏剧剧种,历代艺人智慧和实践的结晶。木偶戏在继承“川派”木偶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姊妹艺术的表演技法,广采南北各派木偶艺术之精华为己所用,形成了“阿睹传神”的木偶。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瓷胎竹编

  扬琴

  竹琴

  糖塑

  蜀锦

  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地点

  传承人

  谭代明

  男

  付兵

  男

  罗大春

  男

  樊均富(已故)

  男

  贺斌

  男

  林东

  男

  专业资料

  .郫县豆瓣传统制造工艺

  雷定成

  男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竹麻号子

  高台狮子

  木偶戏

  地点

  传承人

  民间传承

  周乐茂

  男

  罗兴康

  男

  17、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灯影牛肉,是省达州市的地方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

  2、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大竹竹唢呐是产生并流传于省达州市大竹境的传统民间音乐,它包括乐器的制作工艺和乐器的演奏技艺。省达州市大竹县产竹,素有“川东绿竹之乡”之美誉。作为川东大竹县独有的竹唢呐,以其清新、动听的音韵载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灯影牛肉

  大竹竹唢呐

  地点

  达州

  大竹

  传承人

  曾卫宏(已故)

  男

  知全

  男

  专业资料

  .

  18、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白花石刻,是省市的传统雕刻艺术。当地民间艺人采用以为中心,辐射半径在周围不足约六七十公里的大巴山中,一种罕见的赤(绿)白相间的白花石。巧妙的利用其赤(绿)白相间的自然纹理,采用镂空的雕刻手法,制作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虫鱼等文房用品及装饰物件,其精湛的雕刻技艺,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2、白龙花灯,白龙花灯是产生并流传于东北部剑门山区的一种传统舞蹈,主要分布于白龙、禾丰、广坪、金仙、香沉一带。融和了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白龙花灯的制作,主要以生活和劳动用品为原形,如西瓜灯、莲花灯、鲤鱼灯、马马灯、踩莲船等,具有制作特色。

  3、高观皮影戏,高观皮影是产生并流传于北部剑门山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属于灯影戏。主要分布在江、青牛、沙坝、王、剑门关及汉阳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4、凉面,又称蒸凉面,是省市的传统面类特产。其外型和凉皮近似,但其原材料为大米而不是面粉。凉面口感滑腻爽口,清凉宜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专业资料

  .名称

  白花石刻

  地点

  传承人

  玉琼

  女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

  名称

  白龙花灯

  高观皮影戏

  凉面

  地点

  剑门山区(东北部)

  剑门山区(北部)

  传承人

  民间传承

  无,濒临失传

  民间传承

  19、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白马跳曹盖,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在“跳曹盖”中,舞者会带上各种代表不同的面具,穿上特制的不同扮相服装起舞。在舞蹈中以夸的舞姿来展现对自然神的崇拜、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以这样的祭祀祈求神明,赶鬼怪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2、青林口高抬戏,是省江油市青林口古镇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之一。前不久,青林口高抬戏表演者大胆进行艺术创新,融入川剧变脸、吐火等绝迹,从而一举夺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目前,市文化部门已将此申报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地点

  传承人

  专业资料

  .白马跳曹盖

  民间传承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青林口高抬戏

  地点

  绵油市青林口古镇

  传承人

  民间传承

  20、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川北灯戏,是流行于省东北部地区古老的歌舞小戏,明清以来,灯戏频繁演出于川东北的广大山乡,至今延绵不绝。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当地民间生活,现有剧本200余个;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来源于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圣谕调及端公调;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了木偶、皮影、猴戏、民间歌舞等多种技艺。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并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巴象鼓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舞蹈。拥有千年的发展历史,位于灵山秀水的古城阆中。具有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怡情乐性的教化作用。

  3、阆中皮影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活动于阆中为中心的北部地区的皮影戏,故又称川北皮影戏。阆中皮影,又称皮灯戏,灯影儿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元代开始传往南亚诸岛及欧洲一些。兴盛于清道光年间。

  专业资料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川北灯戏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巴象鼓舞

  阆中皮影戏

  地点

  阆中

  阆中

  传承人

  民间传承

  王彪

  男

  地点

  传承人

  汪洋

  男

  21、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奇葩。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主要包括: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合理配比的“氏秘方”,包包曲制曲工艺,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入窖,分甑分级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酿酒工艺,原酒酿工艺,勾兑工艺以及相关的特殊技艺等。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艺流程:制曲、酿酒、勾兑。

  2,燃面,燃面是省地区最具特色的特色传统名小吃之一。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

  专业资料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

  名称

  燃面

  地点

  传承人

  曹祉清道

  男

  地点

  传承人

  邓真远

  男

  专业资料

推荐访问: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文化遗产 物质 名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