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6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09: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泰安市,27100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商洛市,72600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省商洛市,72600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省商洛市,72600商洛市乡村发展服务中心,陕西省商洛市,72600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是非常可取的一个方向,产业融合能够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营造和谐农村环境。文章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字: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引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反映出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换句话说,工业化可以带动农业化,使农业变得规模化、专业化。同时,服务业也能影响农业的发展,两者的融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服务效率,并能缩短农产品的销售链条,进而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此既能使生产者受益,又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国家出台了多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政策,明确提出需抓住城乡发展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积极培育农村农业新产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跨界配置,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1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中国广大乡村发展提出的发展指导,是一项深远的系统性工程,发展目标在于构建产业兴旺、发展良好的新型乡村,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与兴旺进一步促进其他目标的发展。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之一,提升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构建必要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融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系统性,不单纯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求从更高层面上加强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与当地原有的农业发展基础相结合,探讨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并结合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从整体以及更高的层面加强产业融合。基于此,将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探索生产资料的多种利用可能性,以地域以及土地规划为主导,探索不同产业融合的可能性。将农民纳入到社会分工之中,获得利润与分工,实现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契合。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

  2.1软件设施配套不完善

  一是专业人才缺失,如专业的营销人员缺失,导致许多乡村的好产品推销不出去,产品无法变现。二是政策调整不及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结束,乡村振兴工作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部分乡村地区在政策上还未对工作重心进行转移和规划,这使得政策与现实之间发生错位,政府与企业、农民陷入无效沟通中。三是资金匮乏。虽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帮扶,但仅仅依靠政府“输血”不足以支撑其完成三产协调协同发展和深层高度融合。这就需要企业与农民通过自身“造血”补充资金,但部分企业和农民在拓宽资金流方面因抵押物缺乏,面临着融资难、融资少、融资贵等问题,严重滞缓扩大生产和再生产的步伐。

  2.2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薄弱

  农村产业的融合离不开一些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持,只有道路交通、水电建设、网络建设和仓储物流等得到有效建设,才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反之,则

  会严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水平。目前来看,有一部分农村还存在污水处理不力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较低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此外,网点建设不合理,未能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力,难以保障农产品高效运输的问题也十分常见。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危及农产品的产销效率,同时也会限制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

  2.3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力量缺失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又蕴含许多的风险。许多农村产业主体害怕摸石头过河,不愿意承担融合发展中的风险,畏首畏尾,采取过度保守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难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力量。

  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3.1夯实软件设施基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软件设施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和引回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完善奖惩机制,利用好大学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潜在人才资源,锻造一支有真本领、硬技术、厚知识的人才队伍。其次,要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入群众、乡村,弄清村民的迫切需要,摸清现有的产业发展状况,在制定政策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反馈,真正做到人民有呼声,政府有回音。最后,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转化效率。从开源来讲,除了依靠现有的小额贷款渠道外,还可依据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吸引私人、企业或其他合法资本进入,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在节流方面,要统筹管理,利用好每一笔资金,精准把控资金的流向,减少试错成本。

  3.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方面,要积极投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村屯已经积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从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仅能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很难为农村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基于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农村产业融合特性,积极进行物流基础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和完善

  水电设施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通信网络和宽带业务进行改造与升级,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打造“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做到对电商网点的合理布局,使其覆盖当地的村屯,解决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集中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信息化技术,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农村产业链之中,增强农民的参与度,确保达成农民增收的目标,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3.3壮大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要壮大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扩大生产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传统集体经济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不断普及,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完成一次腾飞。政府部门要调动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村居民发展集体经济,将农村居民的拳头拧到一起,劲往一处使,实现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并联系当地龙头企业与农村居民建立合作关系,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壮大小微民办企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中。其二,引入社会资源,扶持农村产业融合龙头企业。农村当地龙头企业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担最多融合发展风险的对象。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多项优惠、补贴政策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开展产业融合,并定期关注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尽可能地帮助龙头企业解决产业融合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发展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辐射点。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中小型企业进行联合或合并,减少不必要的市场竞争,优化产业结构,摆脱冗余,协同龙头企业共同构成完整的农村产业链和供应链。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各地区在自身经济背景下实施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是实现当地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对此,相关部门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利用产业融合、旅游文化、生态乡村等理念推动农村生态全面发展,助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颜家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市场研究,2019(1):41-43.

  [2]温焜,张剑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1):72-75.

  [3]何秀荣.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8(3):117-119.

  [4]叶菲菲.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20(10):94-95.

篇二: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XIANGCUNKEJI乡村科技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路径冯超1罗茜2李志华1(1.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7;2.长沙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9)[摘要]本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立足点,从湖南省祁东县农村产业现状、发展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发展建议等方面,对祁东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祁东县[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68-3对中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开发力度,祁东县农村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一体化发展日渐清晰,产业融合现象凸显,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农户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不断向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生态旅游等方面延伸产业链。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环节拓展。三是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制定利益共享机制,全方位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文旅融合发展全过程。但该模式受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的影响。四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依靠高新技术与便捷物流,拓展农产品销售半径,缩减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但该模式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供应能力和营销水平具有较高要求。2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依托祁东县省级示范产业园区及工业园,紧扣农村产业融合的理念,以产业集聚夯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基础,以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活力,以健全产业链条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农户利益,以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根据祁东县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聚集的特点,以促进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激活要素资源、突显区域特色以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为主旨,构建“一核两轴,两区五园”的空间布局。其中,“一核”,即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核心。以“县城”为核心,以周边农业产业园为有力抓手,打造农业产业高度集聚融合的经济服务中心。“两轴”,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筑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的根本途径。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实际,加快构建三产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1]。2015年,中央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明确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和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2016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7年,中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央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2019年,中央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健全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央提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健全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本质上属于产业融合[2]。以网络信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打破了传统工业社会三产之间纵向依存、边界分明、技术专有的独立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了横向渗透、边界模糊、技术共享的融合发展格局,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能。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资源、技术及资本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使得农村三产之间紧密联合、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致富[3]。1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湖南省祁东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自2003年起步,2007年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东边席草、西边黄花、中部烤烟、山区红薯”农业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随着党中央加大作者简介:冯超(1984—),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68XIANGCUNKEJI2021年2月(上)

  农村产业融合空间拓展轴。以G322、湘桂铁路组成的横向拓展轴和以S317、G234组成的纵向发展轴,组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骨架,实现中心城区和农产品产业集中区的互联互通。“两区”,即经济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区。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园区对接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市场。生态旅游区位于县城西部,重点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农林经济。“五园”,即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结合祁东县产业发展现状,依托县城周边的五大工业园,深入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剧产业创新升级,实现对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4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任务4.1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坚实现代农业产业链基础;积极引导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持、信息传递和政策保障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借助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祁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农村产业融合活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的名优农产品品牌提供坚实保障。4.2融合多种产业形式依托祁东县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梳理乡村特色资源,培育壮大农村产业新业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融合发展。以生态、有机、循环为主导,按照市场规律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激活农村劳动力、土地和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大力发展各种特色种养业。4.3完善产业融合机制优化、创新产业融合机制,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制定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政策扶持,围绕产品加工、包装工艺、产品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创新平台的建设机制,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协会为纽带、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和成果分享的新模式,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4.4健全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能适应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与企业实现双赢。鼓励农户和企业通过股份进行合作,农户以土地、劳力等要素参与入股,参与和监督企业管理,企业以资金、技术、良种等要素入股,按股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同时,通过金融协作,鼓励企业为农户担保贷款,企业利用资产作抵押贷款,以合作社或直接发放等方式,扩大种养规模,在二者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4.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祁东县中长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要求,在公路、铁路和水运等领域构建一个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对内交通安全方便的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内部及园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优化和融合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将电子商务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销售的主要渠道和产品展示的重要平台。5推进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推进祁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既要立足农村、依托农业,又要惠及农民、重在创新、重构农业全产业链条,以此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运输和农旅融合发展,确保农民共享农村一二三产业收益,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5.1优化农业种养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倡导循环发展。推进农林农牧产业结合,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比例,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推进农牧协调、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逐步夯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地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巩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石。5.2引导农业企业集聚以县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集合生产要素,加快培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以资源培育、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特色鲜明、竞争力显著、示范作用和辐射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经营集约化、产品系列化、产业一体化发展。5.3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与市场流通体系、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联合。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强集交易、物流和仓储等于一体专类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县农产品交易流通。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不断完善农村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农产品专营店等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入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中小超市,实现商超对接。创新“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生产与市场相衔接。5.4强化产业品牌创建重点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国家和省级重点(下转第72页)XIANGCUNKEJI2021年2月(上)6XIANGCUNKEJI乡村科技3.4.3科技创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农业企业引进核心技术,以此吸引投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进山东省农业金融科技化发展。4结语农业金融发展,是促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山东省农业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传统农业金融主导、财务效率低下、农业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需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山东省农业金融发展的路径,推进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参考文献[1]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银行业公布支持乡村振兴成绩单[EB/OL](.2019-03-07)[2020-10-26].http://nync.shandong.gov.cn/snzx/snxw/snxw/201903/t20190307_2178478.html.[2]贾云鹏,陈国峰.山东农发行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乡村振兴[J].金融世界,2019(11):45-47.[3]马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47-51.[4]王淑萍.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后的农户行为分析[D].贵阳:贵州大学,2009:12-16.3.3构建农业金融多元化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农业信息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可加大山东省农业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速度。依据山东省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理念、农产品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山东省农业金融服务模式,使其所提供的农业金融产品满足地域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山东省农业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金融服务质量。3.4拓宽农业金融渠道3.4.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当前,山东省农业金融供求矛盾不断升级。尽管农业金融需求显著增加,但是由于农业金融体制改革落后,农业金融供应短缺,为了平衡供求关系,可以集中力量加强农业金融供给,改善农业金融的供求矛盾。政府应强化乡村振兴的财政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业金融财政投入政策,科学优化农业金融投入的资金预算,并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山区,将政府财务投入向其倾斜。3.4.2优化农业金融环境。优化农业金融环境,解决农业金融环境秩序混乱问题,需强化农民诚信贷款的理念,健全农业信用监管体系,整合民间信贷组织;完善农业金融法律法规,建立乡村振兴农业金融专项政策,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解决贷款难问题,为其开放贷款通道。(上接第69页)龙头企业,加快制定实施产业品牌培育战略,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优秀品牌文化。推进地理标志、森林认证等认定工作,结合省政府“一县一特一品牌”的战略部署,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不断构建集公用品牌、知名品牌于一体的特色农林产业品牌体系。5.5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特色农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研发,健全市场交易体系。加快研究成果产品化,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性和占有率,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大力繁荣乡村文化体系,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疗养等产业发展,强化与旅游业的功能互补,促进“农业+文旅”深度融合。5.6加强科研创新转化围绕县域产业布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在基础资源、生产工艺、参考文献[1]梁伟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EB/OL](.2019-07-09)[2020-12-23].http://ex.cssn.cn/zx/bwyc/201907/t20190709_4931193.shtml.[2]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和管理,2016(4):27-34.[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3-28.[4]师艳玲.广西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三农探索,2016(4):22-24.新型产品和农林机械化等领域的研发和难题攻关。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核心装备创新制造,构建“产学研”有机融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4]。72XIANGCUNKEJI2021年2月(上)

篇三: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TheMechanismandPathoftheIntegrationofRuralPrimary,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es

  作者:王留鑫[1,2]作者机构:[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2]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陕西渭南714000出版物刊名: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96-100页

  年卷期: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分工;农业产业化;产业融合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和路径都可以从分工协作的角度进行解释。同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注意农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建设、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篇四: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回顾及经验事实的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不啻于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农村发展中三次产业融合的条件、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研究认为应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同时指出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集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虽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国已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一转型还将继续进行。与此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基于这样的世情和国情判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繁荣和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更是对世界稳定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入现代农村的过程中产业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产业融合有可能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产业融合的模式是单一的吗?如果不是单一的都有哪些模式呢?中国可以采取与别国一样的产业融合模式吗?如果不能,那么适合中国现代农村的产业融合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对我国有关现代农村实现产业融合路径研究做一有益探索。

  产业融合与农村产业融合:已有研究的评析

  业界已普遍认为产业融合的现象出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通过对一系列有关产业融合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甚至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态(李美云,2005),这样的案例最先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中。

  农村产业融合应该说是城市经济结构中所发生的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现象在地域上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而且农村经济中的产业融合还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现象。

  目前国内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研究;另一类是间接研究。直接研究多集中在农业与第三产业的交叉和相融,比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农业与科技的融合。而间接研究并不直接探讨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而是专门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对农村流通体系的研究,对农村服务业、金融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

  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商品流通体系、优质的服务环节、良性的金融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关于如何实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农村区域有机融合的研究相对比较少,米增渝(2012)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利用2006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调查数据,对信息化与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信息化对农村新型工业化有显著的正效应。

  由上述所列众多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这一工具。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由此,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也可管中窥豹,比如增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但同时也必须注意,产业融合需要因地制宜,当地的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形式、途径以及最终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国现代农村的产业融合:条件基础、模式及路径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由农业大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不仅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更对我国未来经济改革和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化”的实现需要打破传统农村经济结构中一直存在的产业之间相互疏离的现状,在完善市场体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以融合促进“三化”的加快推进。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再表明,产业融合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经验事实也告诉我们,产业融合应是不同产业间因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自发融合形成新的业态的经济现象,而非人为主观意志的结果。地域、环境、条件不同,最后形成的产业融合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和途径需要在详尽了解农村不同区域的条件、环境、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才有可能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一)中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条件及基础

  农村产业融合总体而言分为两类:一是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二是农村二、三产业间的融合。

  对于前者而言,寻找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业为依托,融合的目的和最后所呈现的结果或是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加深,比如农产品的加工、仓储、运输;或是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比如传统农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相互融合而成的现代都市农业或休闲农业。

  对于农村的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是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在于工业能否在农村开展,即农村能否进行工业化。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的经济现实,工业往往在城市经济中植根,在城市中获得更大发展,并推动着城市经济的繁荣。鉴于此,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彼时的学术界对农村能否开展工业的问题分歧很大,只是因当时政治动荡不稳,无法提供一个实施和检

  验的社会环境。到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工业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农村工业化问题再度进入学界和政府的视野。此时已不是农村工业化道路是不是能行得通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健康,更有效地在农村区域开展工业发展。但农村工业毕竟不同于城市工业,农村工业的代表—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它所处的“特殊环境、特殊行业,以及生活在其中所有人的关系”是无法分割的(陈锡文,1998),因此只要城乡二元体制没有被完全破除,农村工业的特殊性就将继续存在下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来探讨农村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问题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所处的环境、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村俗文化传统等因素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加以引导或推动。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多种多样,这为我国进行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的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使工业生产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那些具有首创精神的中国农民也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本村或本区域特色的产业融合之路。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概括。黄汉权等(2005)从内外部因素角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相比于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布局分散,企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使得乡镇企业既难以和城市大工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无法使乡镇企业之间有效地开展分工与协作,也很难形成有效促进产业融合的环境。宋海英等(2007)利用1999~2004年数据测度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第二产业集聚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农村中小企业第二产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第二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且集聚程度逐年提高,而中西部内陆省份的农村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则比较低。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农村产业融合一方面受着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环境水平、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比如东部沿海省份农村素有农工相辅的经济文化传承,而中西部地区农村更多秉承农耕文明;再比如临近都市的农村产业融合与远郊农村的产业融合将是截然不同的模式。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且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农村非农产业集聚可能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中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及路径

  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域条件、基础、经济文化传承等因素与产业融合之适应性进行的概要探讨,以及对东西部农村产业集聚效应差异的有益分析,可以从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可能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模式,以及实现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

  1.现代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我国地域辽阔,全国的行政村有65万个之多,如果从单个行政村的角度去考察农村产业融合模式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研究方便,也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论述现代农村可能出现的融合模式,本文拟从两个维度来考察我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第一,从地理区位的维度。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农村经过多年发展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农村经济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村各类工业企业或是众多“前店后

  厂”式企业自然进行空间集聚从而形成了生产共同体,或是在商品市场成熟的基础上形成加工工业集聚。不仅已经全部或部分摆脱单一农业生产方式,而且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在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逐步与城市产业形成有效对接,非农产业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入,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业态。如果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大部分省区因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而属于优化开发区,因此该地区在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上多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从开发内容的角度来看属于城市化地区。因此不论是从现实基础还是从国家空间规划来看,东部沿海农村的产业融合模式更倾向于非农领域,专注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以高科技、信息技术、高端服务等为今后发展方向,逐渐打破位于产业“微笑曲线”底端的被动局面。

  相比于东部省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地区以第一产业生产为主,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西部农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工业化程度依然相对滞后,农村工业竞争力不足,工业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布局零散,大多分布于各个自然村落,这样就很难形成产业集群,无法发挥集聚效应,存在的弊端就是既难以和城市大工业紧密联系,也无法使乡镇企业之间有效地开展分工与协作,市场成熟度不够,难以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从而缺乏产业融合,尤其是非农产业之间的融合动力。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若从国土资源规划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或是生态功能重要,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或是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农产品主产区,因此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出发,这些地区更适宜以农业发展为主,实现第一产业同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如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信息化农业,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而成的生态型农业,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成观光型农业,以及农业与加工、流通联结起来的产业链的拉长而成的综合型农业(孙中叶,2005)。

  第二,从产业关系的维度。一般而言发生在农村区域的产业融合涉及一、二、三产业全部,或是第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或是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因此,从产业之间关系的维度也可对现代农村产业融合模式进行探索。综观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从产业关系角度来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延伸型融合,另一类是交叉型融合。

  延伸型融合多是以农业为融合主体,以农产品产业链加长为目的,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集约优化,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打造优势农产品,并打破传统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相分离的状态,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农业向工业内部一些子产业的延伸使得产业间边界变得模糊甚或消失,从而实现了产业间融合,并对原有产业赋予了新的产业功能和增加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交叉型融合指传统相互隔离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借助产业间的功能互补而实现产业融合的模式。这种融合方式有利于发挥产业互补,同时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从而满足不断涌现的新的市场需求。交叉型产业融合模式多出现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尤其是农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比如现在广为流行的农业旅游或称农村观光旅游、休闲农业。或是高

  新技术产业向农业的渗透融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效率,也因这种融合衍生了类似生物质农业这样的新产业(见图1)。

  2.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纵观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现代农村发展经验,无一不是依靠产业融合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但正如本文曾指出的那样,产业融合并非人为因素所致,而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发育达到一定成熟度而自发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在众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中,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无疑是一条相对有效的路径选择。经验事实亦表明,凡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好的地方,产业融合程度也比较高;反之,凡是产业集聚没有成形的地区,产业融合也很难出现。

篇五: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实路径探析

  作者:荣慧艳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20年第2期

  荣慧艳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的发展环境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也形成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以融合发展促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关键是构建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特别是要将传统农业的单一功能拓展为多种功能,形成“农业+”多种业态的发展态势;要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乡村独特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发挥好商业服务业功能,健全农产品产销链接机制,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覆盖率,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需着力统筹城乡资源,引导适合农村发展的二三产业扎根农村,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对此,需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引导企业发展的链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挥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促进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形成。

  二是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更好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促,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更好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也成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口。

  下一步,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更为顺畅,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流向乡村,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二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跨域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探索美丽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盘活用好乡村资源,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发挥城市企业的带动作用,将产业链、价值链等延伸至乡村,切实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推动传统农产品的优化升级。此外,还需着力建立工商资本下乡的促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同时亦要重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农地农用,有效保护农村集体产权和农民合法利益。

  三是重视乡村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乡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乡村千家万户致富。我们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需积极探索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路径。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现实条件和需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这本身就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一条现实路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也能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直接受益。推进相关工作,需着眼产业扶贫,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探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

  众脱贫增收的路径,依据自身区域特色,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兴旺的双赢。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篇六: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产业观察ChanyeGuancha

  农村地区产业融合问题分析——以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为例贺仕雄,闫玉科,李钊宁(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加摘?要: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振兴,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跨局整合、要素跨局流转和资源集约配置,激发农村新型经济发展;通过城市与乡村资源的融合集成,促进乡村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从国内实践出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采取了按顺向整合方式拓展农村价值链、按逆向整合方式拓展农村价值链、农民经济产业化集群式融合、农村服务拓展式融合、服务业引领的发展融合五种途径或方法来完成。(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来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深度整合和价值链环节升级,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加收入模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以家庭经营农业为主的中国农民为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力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密合式的利益联结关系为根本,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整合和创新性发展为驱动,重点搞好产业融合服务、培育产业融合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现代技术、新理念与我国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链延长、产业功能扩展和产业形态创新,从而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村增效、农户增收和农业振兴提供新动力,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新空间。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基本思路(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价值链延长、农村生产区域扩大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为特点,以科技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以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和农村经营模式转型为成果,通过促进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与商品流通业、农业信息与农村服务业等在乡村领域的整合渗透,产生新科技、二、湛江市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港口、岛屿、海湾,是我国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麻章区拥有湖光岩、七星岭、南亚热带植物园、南国花卉产业园等众多旅游资源,区内有广东省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多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麻章区文化底蕴丰厚,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湛作者简介:贺仕雄(1998—),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规划。通信作者:闫玉科(1964—),男,河北邯郸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海洋经济管理。22农村·农业·农民2022.12A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产业观察ChanyeGuancha

  江傩舞、湛江田艾制作技艺、麻章烧猪制作技艺等。在工业方面,麻章区已逐步形成集生产工厂观光游览、科普教育、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路线并形成集群。在乡村振兴方面,麻章区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有较大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3672元提升至2021年的215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23633元提升至2021年的32353元。(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麻章区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目前,麻章区已完成蔬菜、生蚝、金錩鱼、对虾等8个“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打造了聂村六色田园、南国花卉科技园、炳胜天鹅湖、南亚欢乐田园等多个休闲农业基地。镇、村通过盘活留用地、闲置土地资源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云头下村为例,云头下村党组织将全村散弱农户个体利益与村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利用区位优势走集体土地开发利用之路。(二)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产业园区一方面能够吸纳优秀的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及时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品,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麻章区内现有工业园、花卉产业园、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生产总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形成了以森工造纸、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这些企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麻章区的花卉产业园为例,2020年麻章区花卉产业总产值7.9亿元,出口1.46亿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9%。麻章区花卉产业园目前已顺利构建“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租金+工资收入+分红”“品牌增值+行业协会”等多种联合形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利益连接机制,已带动农户1900多户,园区农户已近1300户。依托本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麻章花卉产业园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从而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增效,推动乡村振兴。三、湛江市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产业融合辐射带动能力仍需提高当前,社会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主要有一般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参与主体间彼此联合形成不同的合作组织形式。但是,各主体之间融合体系仍不健全,也造成了收益分配的不平衡。比如,一般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订单形式加入,缺少股份合作分红形式,由此造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融合的发展。(二)产业融合的硬件条件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有效保障。麻章区一些乡村区域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如道路建设质量不够高,供电设施不完备且供电成本相对较高,市场流通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生产发展和社会资源要素流转,并影响了将产品有效地与农业加工、销售、休闲和其他服务业的整合。(三)产业融合程度层次有待提高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方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发展关系不紧密。目前,麻章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大都是采取订单生产农产品、农家乐经营等形式,采取股份合作等融合机制的还不多见。以小农户为经营主体的一二产业融合,多数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生产,缺乏专业的产品宣传、活动策划,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产业链多止于二次融合阶段,在农业全产业链和整个价值链上都没有明显优势,还无法实现更深入的合作和有机整合,企业与农业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四)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在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高素质人才较农村·农业·农民2022.12A23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ChanyeGuancha产业观察

  为短缺。一是麻章区一些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无法满足现代青壮年劳动力的各项需求,本地的年轻人往往考虑前往大城市寻求进一步发展。二是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精英回流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从事基层乡镇发展与经济建设工作的人才较为稀缺,留不住人才、引不进新才成为限制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之一。要保障。(四)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农业高科技、农业创业理念、农场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如继续加强涉农大学生的委托培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些管理骨干的培训,组织他们到农业院校接受系统化的农业知识、实用技术和创新管理的培训,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农民提高综合素质。(五)完善各类支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健全财税、金融服务等扶持政策,并进一步细化政策落实,高效推进,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政府可建立财政投入、金融资本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设立产业融合的专项基金,以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产业融合中。集成各种农业科学技术新资源,培养新兴农业科技传播主体,形成一个农科教产学研一体的联合体,加速促进科技融合与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创新驱动能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湛江市麻章区农村发展的腾飞以及乡村经济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一强大的物质基础。在当代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产业振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和发展壮大的必然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农产品交易模式、完善各类支持政策等,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四、构建湛江市麻章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思路(一)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产业融合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这就需要从一开始树立互惠共赢的理念,在产业融合中的各个主体间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该构建更为多样化的参与主体,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农村利益共同体。要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之中,明晰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产权责关系,使农户真正地加入到农业产业链当中,从而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影响了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础建设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拓宽政府公共财政中涉及农业方面的投资领域,改善路、水、电、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企业和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拓展,如组织麻章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到相对困难和薄弱乡村开展蹲点帮扶工作,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三)积极拓展农产品交易新模式,以市场导向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可利用大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技术等方法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主动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各种新兴农产品流通业务。同时要主动开辟产品贸易信息宣传途径,参加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览促销活动,提升人们对新兴农产品的认知度,同时做好新兴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建设,为新兴农产品流通提供重24农村·农业·农民2022.12A参考文献:[1]刘永焕.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互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0(03):108-110.[2]姜天龙,舒坤良.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困境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20(05):57-61.[3]赵瑞明.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26):9-10.?[责任编辑:王?丽]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现状分析 路径 融合 现状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