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3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12-12 16: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3篇)(范文推荐)

篇一:202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一、学校总体介绍

鹿泉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有62个教学班,全校共有教职工180人,其中40%是青年教师,30%是中年教师,30%是老年教师。教师队伍比较中年化,老教师偏多,部分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信息化环境正在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向混合型教学环境的转变,老师们对一体机的应用还不是很流畅,可以尝试从改善课堂教学的理念加以引导。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不高,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与现有的教学环境不匹配。需要培训学习,促使整体化的设备提升和教师基本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1、硬件情况:学校校园wifi全覆盖,录播教室,计算机室,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24个教学班配备多媒体投影和实物展台和移动鸿合i学教学一体机。

2、软件情况:鸿合i学、电子白板、音视频软件、晓黑板、问卷星、思维导图、几何画板、WPS、101ppt、学校资源库等。

我们正是按照“三提升一全面”和“互联网+教育”等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按歩实施。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向混合型环境发展,努力实现智慧型环境教学。

三、拟达成的目标

1、通过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让每一位教师把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到课堂教学实践。

2、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研修活动,观看优秀微课视频,以点带面,促进整组教师能力提高。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教师合格率100%,优秀率争取达到50%。提升教师四个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示范能力和评价能力。

3、开展教师第二课堂,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利用下午第四节课,小组自学使用根据图片、动画、音视频等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年级组长主要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培训指导团队。

四、实施措施

(一)网络研修(30学时)

1、八月初学校制定出详细的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方案和配套的考核制度。学校方案制定出来后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2。0培训的启动动员大会。负责人布置本次培训的具体任务和网上操作的具体办法,让教师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2、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将针对本次网上学习教师可能遇到的技术性困难进行提前培训。对于网上学习,针对本次培训的内容,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青蓝工程结对情况,只是师徒互换,年轻教师做师傅,帮助年纪大的教师,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3、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学校培训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尽量解决教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打算聘请鹿泉区进修学校电教部的专家老师进行集体培训指导。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把学校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的研修成果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进行学习资源共享。

(二)校本研修(25学时)

1、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制度在学期中安排校本研修活动。推出“骨干引领示范课”“年级集中研讨课”“名师观摩课”“青年教师竞赛课”四课联动,把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进入到量化考核中,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长组织组员制定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方案,组织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集体备课的主题,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至少有两次相关的备课活动。在四课联动中,至少有两次课后评课要在校本研修工作坊中进行,每位教师在工作坊中进行听课后的评课和感悟。注重活动过程中材料的积累,让教师把打磨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汇总积累。

3、本项目为混合研修模式。安排30学时线上培训,30学时线下校本研修。本次线上培训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我校着重以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三个微能力点进行培训学习。

线下校本研修内容则包括:

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4)鸿合π交互平板电脑的使用。

5)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6)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7)完成信息应用“三个一”,既一节10分钟以上本人出镜的课堂实录,(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一份基于课堂实录的完成教学案例反思;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的论文或者心得体会。

4、培训安排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21年9月上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网络研修;进行账号登录,线上培训,选择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进行学习。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校本研修阶段(201年11月-2022年2月)

1、组织开展全体教师进行鸿合π交互平板电脑使用培训。

2、各年级组自主选择2个微能力进行线下培训。

3、结合校本研修内容进行校内专项知识竞赛活动。

4、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2月)

1、完成参训,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校本研修“三个一”。

3、研修成果上传、分享交流。

4、资料收集整理。

5、各年级组要对成员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抄袭、迟交,未按要求完成的该年度继续教育定为不合格,评职晋级、评先选优一票否决。

五、保障措施

1、组建团队,提升领导力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省级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提升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测评能力。

2、制定规划,完善制度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

3、学区先行,示范引领

以学区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学区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直播等方式在学区成员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完成一节区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示范课,幅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

4、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篇二:202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X教委人[20XX]57号)文件精神,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结合学校“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主题,通过完善“惠”学空间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领课堂品质提升,全面开展“整校推进”工程。

二、现状分析(简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优势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教学,努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2017年至今创智课堂云平台开设常态课共452课时,其中公开课区级4节,校级31节,校园活动37次,教师培训23次,资源建设共1375次;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在线教学等案例与论文征文活动共4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设在线课1170节,全校集体在线培训4次。学校开设了“3D打印”、“photoshop图片处理”拓展课,开展理化生虚拟课堂教学研究。20XX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网络空间学习”的汇报及答辩,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2020年9月申报了中央电话教育馆学校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成功申报全国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行动研究》。学校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曾国平老师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左右,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学校重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信息化教学建设,把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优势变为教学优势。学校大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工程,搭建平台,让教师积极投入课堂实践,成长迅速。目前,区骨干、区骨干后备、区教师新秀及区中心组成员增至20%左右,1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7位教师在区“百花杯”、“小荷杯”竞赛中获奖,2位教师参与了疫情期间市级录播课的录课。6位教师在全国、市级微课制作比赛、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中获奖,区级“一师一优课”达10节左右。学校成为技术促进教育转型的生动案例,受到区域内学校的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教师在理念方面有对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但主要在展示课、赛课中使用较多,日常教学中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使用较多集中在青年教师,且较多停留在基础的、效率不高的应用层面,以辅助教师的教为主,与“全员参与”、“整校推进”尚有一定差距,部分中高龄教师仍以“粉笔+ppt”为主要教学模式。

三、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即国家教育部线上资源、上海微校、创智云课堂课程资源等),总结线上资源优势,探索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形成在线教育应用创新的有效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学校特色资源库

建立校本资源库,包括教材解读、教案、课件、案例、微课等,并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开展联合体、集团校线上研讨活动;结对帮扶学校,共享优质课程,推送精品课,营造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氛围。

2、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培训工作,学校做到培训所有教师全覆盖。认真落实上海市教师培训、区学科教研培训、“十四五”平台培训以及创智云课堂系统操作等各类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3、形成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全新的线上线下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实现学习活动在两种学习环境中的无缝衔接,促进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地实施。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2022年12月31日之前未退休的教师,必须参加本项目培训;2022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本项目培训)。

五、培训时间

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底

六、培训方式

在培训团队指导下,将采取市区平台线上研修、校本研修、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全员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市、区(校)平台在线自主选修

学校根据市级k12在线学习平台“培训课程超市”中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选学。

2、集中研修

从各类信息化教学获奖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遴选和组建培训骨干团队,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培训骨干团队担任主讲教师,通过主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开展集中研修。针对需要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的使用,也将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3、线下实践

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

七、培训内容

学校依据现阶段正在推进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项目四个重点建设内容:(1)“惠”学习,网络教学空间(2)“惠”课程,特色教学资源库(3)“惠”教研,助推教师发展(4)“惠”评阅,智能阅卷系统,确定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研修课程模块和路径,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的“惠”学空间。培训做到三结合:培训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培训内容与“惠”学空间建设相结合;研究主题与引领课堂品质提升相结合。

(一)学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

九、组织保障

(一)组织架构与分工

落实校长主抓、校办统筹、教学执行、后勤保障的模式,抓好校本应用、加强平台建设、抓实质量检测,完善“整校推进”机制,保障“整校推进”成效。选拔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高水平信息培训骨干团队,指导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信息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全员培训将细化科目,全程贯穿培训科目评估、教学应用评估并将纳入年度表现评估。

(二)培训考核与评价

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学校将采取学习过程、实践应用与学习成果并重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工作伴随着培训同步开展。将依据教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教学案例来评价全员培训的成效。理念科目评估重心得、技术科目评估重操作、教学应用评估重案例。着重将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列入学校绩效考核计算专项,通过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提升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

学校将拟定教研组和教师2。0培训考核表,从学习过程、实践应用、学习成果三维度出发,结合“惠”学空间4个学习内容和15个微能力点确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每学期进行专项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励。

篇三:202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一、推进目标

(一)学校信息化概况

1、学校简介及信息化建设规划概述

(1)学校简介(不超过500简单阐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教职工人数等情况)

XX二小创办于XXX。近年来,学校围绕着“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办师生幸福成长、品牌鲜明、教育质量进步的现代精致海岛小学”的办学目标,遵循着“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以培养“四有”少年(做人有品格、做事有品相、学习有品质、生活有品位)的课程目标,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全校共有专任教师25人(大学学历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市区级骨干10人。

全校共有7个教学班,165名学生,贫困生5人,外来随迁子弟占60%以上,涉及10个民族。学校学生人数虽然少,但学校占地面积12070平方米,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700平方米。学校有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梦想教室、创客室等。学生享受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幸福地学习着,成长着。

(2)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附件1提供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自查表,摸清学校在网络条件、硬件环境、软件平台、教师队伍、办学理念五个维度的现状,并根据自查表对学校信息化现状进行总结。)

未来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20XX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推进下,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模式,追寻综合学科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设备进行指导教学的新领域。

(3)信息化建设规划(综合考虑浙江省与本地教育信息化2。0相关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从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教师的创新性信息化教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学校智能化教育领航的名校长名师、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丰富等维度填写学校3-5年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规划维度规划内容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教师的创新性信息化教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学校智能化教育领航的名校长名师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丰富

2、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根据附件2提供的浙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水平情况调研问卷,问卷星XXX获取的调研数据,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总结性描述)

(二)需求分析

(对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现状,拟定学校在提升工程2。0实施环节拟解决的核心需求)

需求维度需求描述需具备条件常态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成效技术环境:具备交互电子白板;工作基础:各学科已经开展常态应用智慧课堂与个性化学习通过应用推动先学后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技术环境:学生具备学习终端;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智慧学习相关实践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创新通过项目化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形成学校特色技术环境:具备开展STEAM相关工具,机器人、创客等;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数据驱动精准教学通过精准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成效技术环境:具备阅卷平台和学业分析系统;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在线教学精准帮扶适时开展在线教学,实现学生精准学习和精准提升技术环境:具备在线教学和同步课堂工具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其他维度

(三)整校推进目标

(清晰、简明地阐述学校借助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拟在项目结束时学校层面,以及不同教师群体应该达到的目标,量化描述为佳,忌空泛。)

通过对我校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应用能力、现有工作基础和发展需求,我校计划设定整校推进目标如下。

(1)应用成果目标。

l基于“常态教学优化创新、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在线教学精准帮扶”三个成果维度,设置研修主题,开展应用实践,促进教育教学品质提升,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应用成果

l以成果汇报PPT和典型案例为载体,提交至之江汇平台面向全省开展展示交流

(2)教师发展目标

l建设团队:学校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选拔优秀教师,建立一支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团队。

l有效研修: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完成50学分学习,结合学校和个人发展需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3)研修机制目标

l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教研模式开展校本研修和校际研修。

l拓展交流:开展一次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校际云端交流活动。

二、研修主题

(一)研修分组

(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师资水平及结构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研修分组依据,教师分组名单以附件形式提交。)

成果维度关注要点分组研修主题常态教学优化创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语文组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英语组技术支持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史地政组技术支持历史新授课教学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数学组数据支持的精准讲评与辅导理化生组数据支持的精准讲评与辅导在线教学精准帮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数据驱动的教学;数据驱动的管理;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音乐组同步课堂在线课程开发体育组城乡双师课堂有效教学

(二)研修规划

(依据整校推进目标,分别设计每一研修组的研修计划。研修计划呈现形式参考下表。其中“研修活动与形式”包括教师以个体或集体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研讨活动、应用实践等。)

研修阶段研修主题基本学分主持人研修活动与形式规划准备选题分组0刘慧明确目标、分组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研修25蒋记望线上学习8周晓浩集中培训教学研讨单元整组教学8刘慧个人研修互联网+义务教育集体备课展示应用同步课堂8刘慧展示课评课反思观点报告整理提炼资源库建设1邵洁蕾总结报告,表彰优秀

(三)课程资源清单

(汇总研修规则中为相关研修活动提供支撑的专题课程,并提供课程登录方式、评审账号、密码等信息。)

序号课程名称面向对象课程网址

三、进度规划

(依据实施时间总长度,合理规则不同研修阶段的时间节点。)

(一)方案规划与准备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1月4日

主要工作:

1、成立XX学校“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对接整校推进支持团队;确定各学科组骨干教师团队。

2、依托整校推进支持团队,在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支持下,开展系统调研,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期目标,规划设计《XX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3、与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协作,组织本校教师到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选课,完成本次培训的报名工作(20XX年11月15日前)。

4、依据《XX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与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协作,为整校推进做好资源等准备。

(二)项目启动与动员阶段

时间:20XX年1月5日-20XX年2月28日

主要工作:

1、召开XX学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启动会,解读本方案并布置研修任务。

2、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试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试用)》等政策文件,各个学科组制定本组培训计划。

3、组织本校教师利用寒假等时间,熟悉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操作,进行预热学习,为下学期本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工作做准备。

(三)整校推进与应用实践阶段

时间: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10日。

主要工作:

1、依据研修目标与内容,有序组织本校教师群体开展各主题专项学习与应用实践;

2、领导小组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试用)》,每周对各群体教师学习与实践情况进行统计与通报,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支持团队沟通,并在必要时介入干预。

(四)整校推进考核与成果整理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1日-5月31日

主要工作:

1、依据各群体研修内容与考核方案,对教师整校推进阶段的研修成果开展考核;

2、评选、整理并归档优秀研修成果,统计汇总教师研修情况与考核结果表,做好迎接省工程办整校推进绩效考核。

四、绩效评价

(依据研修主题及规划,合理设定不同研修组的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参阅《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

本考核方案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针对学校管理团队、校内工作坊坊主和教师三类角色开展校本应用绩效评价,实现三提升、两推进和一形成的目标。

1、学校管理员考核

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数据来源规划准备根据本校校本研修实际,完成本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此项30分。30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组织实施组织管理1。学员参训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202。学员合格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研修简报学校管理员撰写研修简报,反馈本校教师参与提升工程2。0的校本研修情况,此项满分20分。20应用成效撰写上传一份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整校推进总结材料,满分30分。30其它请学校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及本校实际补充。/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2、学校学科坊主(教研组长)考核细则

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数据来源研修计划根据本校的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组的提升工程2。0主题研修计划,以简报方式上传。20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组织管理1。学员参训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202。学员合格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研修指导作业批阅:学员作业批阅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10研修活动:围绕本校/本教研组计划,组织线下教研活动,并利用活动工具将教研过程在线上呈现,发布至少2个教研活动,此项满分10分。10研修简报组织教师依托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支持教师常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形成至少一期研修简报,此项20分。20成果佐证提交本学科组依托项目实施,形成的代表性研修成果,如信息化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数字化资源库等,满分20分。20其它请学校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及本校实际补充。/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3、全员教师考核细则

研修任务专题研修应用实践(25分)成果佐证(25分)其它课程学习(40分)研修活动(10分)成果展示(附加分)考核细则学员根据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及教研组计划,观看相关的网络视频课程,不少于1200分钟,40分参与不少于2个研修活动,满分10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校本研修实践,完成校本研修任务,提交1篇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此项满分25分教师提交能代表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提升的代表成果与佐证资料,此项满分15分。坊主对教师教师提交的代表成果与佐证资料进行审阅评价,此项满分10分。如:请教师登录之江汇教育广场等平台,在“提升工程2。0”栏目中发布成果与资源,平台将根据成果访问量、转载量、空间年度积分、空间活跃度等为教师赋分。数据来源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五、管理服务与保障机制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制度,将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绩效考评;建立具体的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绩效与“提升工程”2。0研修成绩作为考核和晋升依据,对试点期间成绩优秀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对研修不合格人员,在评优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培训机构管理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办办公室和浙江省各县区的领导与支持下,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和项目指导专家团队等,为提升工程项目推进提供全程的教学教务支持。

平台支持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和《研修内容依据及分学段课程体系》各领域、各关注要点,提供平台支持,保障培训管理团队、指导团队以及教师的过程数据和绩效考评平台实时对接。

针对20XX年新冠疫情防疫状况,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研直播”直播平台和移动听评课工具供参训学校在疫情期间不停学。

质量监测服务:

注重数据痕迹管理: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省、区、校三级管理体系,全程记录并汇聚学习行为轨迹,展示各区各校学员的学习成果,设置排行榜等多种推优形式,形成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培训目标达成与质量提升。

协助学员自律管理: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整校推进活动过程中,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多种技术监控,包括任务引擎进度实时追踪、学习行为质量实时积分、防挂网、随堂练、作业防抄袭、内容质量控制、作业互评机制等监控手段,从不同方面进行个体学习过程监控和引导,切实保证培训落到实处。

教学支持服务:

专业技术团队: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和监测,7x24小时客户服务,客服电话:4007799010。

建立值班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审核论坛、作品及评论等内容,过滤不良信息,提供“突发情况1小时内应对,8小时内解决”的应急保障。

(三)其它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项目整体负责人,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具体负责人,教学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各处室、教研组骨干教师担任成员。

2、经费保障

保障教师参与“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的培训经费;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专项经费资金,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基础上,加强学校团队教育项目的建设,为“提升工程”2。0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外部引援

学校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持续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探索与实践能力,助推学校“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顺利推进。

推荐访问:校本 信息技术 研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