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0 16: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15篇)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让教育充满人性  ——“班主任工作与专业化发展报告会”心得体会  徐菊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15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15篇)

篇一: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让教育充满人性

  ——“班主任工作与专业化发展报告会”心得体会

  徐菊凤

  xx年10月22日、23日,“全国班主任工作与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活动在绍兴一中举行。两天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北京市房山中学英语教师隗金枝为研修班作了题为《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主题报告,郭文红老师为研修班作了题为《创建和谐班级——营造学生健康成长乐园》的主题报告,南京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陈宇为研修班作了题为《让教育融入我们的生命》的报告,受益匪浅。我深深明白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知道如何读懂故事,知道走进教室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孩子创作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这里我所说的也仅仅只能是追求而已。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那也不要紧,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的职业更加精彩,我们的生命更加明媚,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我们的成功,班主任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我们更愿意用爱、用情、用智和孩子一起编织故事,让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互相重叠并交相辉映。这是教育职业的意义,也是我们的幸福所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可能无力改变课程,更无法改变现在的教育制度,但我们要尽自己所能,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孩子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快乐。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才会油然而生地爱你。

  记得郭文红老师这样说:“其实我们班是年级里最特别的、最有个性的班,我们班每天什么都可以少,但是,就是不会缺少笑??”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要善于挖掘并合理利用这种资源,这个时候,学生是真心的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付出,他们就会真正信服你,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全力支持你在班级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他以前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而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是链接在一起的一股教育力量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那则是不言而喻的。

  “一步一步走来,艰辛委屈也好,快乐欣慰也罢,我始终是用心在面对孩子。”所以,在和孩子交流中,不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讲套话,而是在心中把孩子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他们平等对话,一点一滴地引导他们成长。因为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者,做为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班级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任何孩子都可能是一出精彩的戏,但成人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所以儿童的世界被湮没了。其实学生的智慧也好,学生的能力也罢,与其说是我们培养的,倒不如说是被我们激发的。而激励、发现,只意味着很简单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给他一个舞台,给他一个机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会,营造一种氛围!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赏识每一个生命,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身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充满人性的教育就是应该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随时记下生命开花的一个个美丽瞬间,他们的人性会更加芬芳。

  每一秒钟,我们的生命都在流淌,我们常常匆匆赶路,却把许多美好的生命风景遗忘在身后。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让教育充满人性,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细心地呵护孩子晶莹透亮的童心,捍卫孩子的童趣,让他们保持那一尘不染的童真!

  让孩子们回归善良,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孩子的心中本来就有一盏善良的灯,教育者的任务就是给这盏灯源源不断地注入燃油。

  善良从欣赏开始。教育有时候更需要等待,需要“袖手无言情更长”的含蓄和智慧,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耐心去促进学生的生长,需要有一种花苞心态。

  做一名充满人性的班主任,那就让我们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播撒我们的爱,与我们的学生一起收获那永恒的幸福吧!第三篇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人性·教育与教师》第四篇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教育因有人性的光芒而更璀璨(林秋琼)》

  教育因有人性的光芒而更璀璨

  【摘要】:教育是关注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它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而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因而在教育当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适时地给予鼓励,而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不应只盯着他们的成绩。

  【关键词】:教育人性的光芒关注人耐着性子赞美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名叫胡小兵,他读五年级,是一个男孩子,特爱面子,成绩差纪律也特别差,反正好事没他的份,什么坏事都跟他沾边。而那时,我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我是这样认为的,安份守纪,努力学习拿到好成绩,那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值得表扬;成绩差纪律也差,那是无药可救。所以对于他,我心存厌恶,除了抱怨还是抱怨。

  然而,在一次教师会议上,校长说的话让我如醍醐灌顶。他说:“对于学生,我们不能恨铁不成钢,我们不能恨学生,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骂人是有用的话,那我天天搬张凳子坐在校园,看哪个“不听话”,我就骂他。”是啊,要是光恨、光骂有用的话,那老师就好当啦!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此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他有了改观,首先接受他的不是,然后创造机会让他有所改变,最后抓住他的闪光点化弊为利。如,每天早上他都很早来到学校,不管严寒酷暑,借着这一亮点,我大力表扬他,还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时的他,有点觉得自己不是一文不值的,你看,老师表扬我了。又如,为了树立他认真书写的信心,每一次批改他的作业时,我都很费力地寻找他写得像字的字,然后把它圈起来,并在旁题上一句“你这个字写得很端正,老师很喜欢”。类似的肯定、赞美让他有了自信心、上进心,不再破罐子破摔。此后,我因势利导,借着他的上进心,跟他谈心,给他鼓鼓气,定立小目标。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慢慢地,他由一个一无是处的“双差生”,变成了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学生。

  胡小兵的转变,让我对教育有了重新的思考。

  一、教育首先是关注人而不是关注学习。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曾有人说过“教师,这一行吃的是良心饭”。确实是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像工厂里的工人生产产品,产品不合格就重新做。在现行教育下,分数成了了学生的命根,成了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准绳,成了教师教学的追求。由于受这股风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忽略了关注学生的人格,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就好像前面提到的胡小兵,我看到他的前面就讨厌他的后面,他对我也没有好感,更不用说信任了,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怎么能把教学搞好呢?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不能以成年人的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拿放大镜来看待学生的不完美;对于学生的不完美要善于接受它,以爱育爱,以母爱般的心灵来哺育这幼小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谈到,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二、教育要慢慢来,耐着性子,不急不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很透彻地道出了育人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不像种菜、种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我们耐着性子,不急不躁,慢慢来。

  人无完人,学生也是一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双差生,我们要认识到他的差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那么化解这个差,也不可能一时半刻或一朝半日就能完成的。有时当你认真地辅导了他,他却仍然站在原地,这时候,你不能急,更不可放弃,要坚信他已经发生量变,只不过还未达到质变而已。如在一次教胡小兵写作文,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给他写好了题纲,但他写了两句就没话可写了,就问我第三句怎么写,当时我真想对他说,不用你写了,倒不如我写好给你背罢了,但转念一想:其实他肯听我讲就已经是一大进步了。于是我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引导他,有时,我要说上好几句他才写一句,终于,经过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辅导,他终于写出了一篇像样的作文了。我如释重负,长长吁了一口气,而他却表现出极大的满足感,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您真好!不瞒您,读了这么多年书,我还未写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呢,这是我的第一篇我自己写成的作文啊!”听了他的话,我刚才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看来,我的教育已初见成效了。此后,这个学生爱上了我的课,也爱上了写作文,成绩也慢慢地进步了。

  三、教育需要赞美,赞美让教育锦上添花。

  (一)赞美能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学习上的成就,从而让其产生上进心。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就好像胡小兵,他也知道自己成绩差,他也想在老师、家长前表现个优秀的学生,只不过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如愿。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给予适时的赞美与鼓励,促其树立上进心,比如:他今天上课举手了,我就让他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也赞扬他,赞扬他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于是,他开始专心上课了,更积极举手发言了,回答问题也更正确了。赞美是一种催生剂,催生了后进生的上进心。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教育的诀窍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如果学生没有了上进心,再好的教法和教材都是无济于事。而学生上进心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赞美和鼓励,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鼓励。别说学生,就拿老师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呢?如果你那一天给领导赞美了,那天你的工作激情肯定比平时要高;如果你某一行为被别人认可赞美了,那你肯定喜欢做这一行为并努力把它做好,为的是不辜负别人的期望。所以,老师要想学生表现好,请不要吝啬赞美,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

  (二)法国的拿破仑,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他主张对士兵“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他说“我认为,我那些能够使士兵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的资产。而能够让一个人发挥出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鼓励和赞美。”他认为一个在伙伴面前受了谩骂污辱的士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兵。是不会为你效命疆场的。对啊,赞美确实是调节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刚开始教他,对于他的书写马虎,我是这样教育的,先在班上公开批评,然后把他的作业和优秀的作业贴在一起,以此让他知道什么是耻辱,从而激发他书写的认真心。但事与愿为,他的马虎书写不但没有改正,甚至越写越差,进而发展到连作业都不写了。问他为什么不做,他说:“做了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换来的却是谩骂、讽刺;做与不做结果都是骂,那倒不如不做好。”实践证明对于问题学生,责备与批评只会增加学生的怨恨与不满,甚至使他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继而不喜欢他所教的科目。要想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尝试使用赞美的语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赞美学生往往会激发学生的自豪和自信,使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都及时给予真诚的、具体的鼓励、赞美,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那么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长此以往,他们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养成认真学习的积极态度。

  教育没有小事,教育的每个细节都能给我们巨大的启发,一次成功的后进生转化,让我懂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因有人性的光辉而更璀璨,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

  会嫌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他对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赞美,让学生在鼓励与赞美的氛围中拼搏。

  参考文献:《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史迪文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育让孩子成为有人性的人

  第一章赞美《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金言100条

  1.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2.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

  4.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

  5.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老师传授完知识后,你都忘掉了,但仍然留在你心中,能够解决千变万化新鲜问题的那种东西,那种能力,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7.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的、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8.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你就会有新的收获,那种收获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溢满心田。

  9教师的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10。

  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11。以人人发展为目标,以人人乐学为特色,以人人成才为最终目的,让每个学生积蓄成才的力量。

  12.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仅要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要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非线性,也非平面,而是呈现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是指所教学科专业特长,“宽"是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是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质高.

  13。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14。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教育是以智慧之“笔"饱蘸情感之“墨”创作的优美动人的诗。

  15。

  一个优秀的教师,同时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16.学习是为了“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林语堂)17.一位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好的学校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园,是生动活泼的乐园。好的学校要像家园那样温馨,像花园那样美丽,像文化宫,时时吸引家长和学生。

  18.

  素质教育不是“实施”出来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完成,主动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是人的主动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

  19。真正的勇敢者是能从错误中站起来的人,从失败中崛起的人.20.旧教育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新教育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己任。旧教育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新教育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旧教育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新教育则把世界当作孩子的教科书。

  21。

  好走的,都是下坡路,而上坡路的尽头,往往风光更好。

  22。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23.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24.赏识,是为人之道,为师之道.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底蕴丰厚,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标志。

  2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有思想、有视野、有智慧的人,他能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26.人生应该多读几本垫底的书。(陶行知)

  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

  27.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伴随着不断学习,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作为一位教师,从教之日乃是重新学习之时.2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读圣贤书,不知学问之大.

  29.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30.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

  31.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32.能力比知识重要,人格比能力重要.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学位.33.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胸怀,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寿光教委主任

  孙文南)

  34.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张文南)35.学生的心灵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36.

  只有当我们用情感激发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时,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才智觉醒的过程,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发展自由精神的舞台。(张文南)

  37.21世纪新型教育要自觉追求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叶澜)

  38.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39.

  给镜子一缕阳光,它便能反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射出一个美丽的天堂。

  40.新时代的教师不一定只当蜡烛,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光芒四射的灯塔,在茫茫黑夜为行路者指点迷津,在知识的海洋为求知者指引航向,在一块块心田里燃气熊熊烈火.41.教师要想把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供给学生,自己应是长流水。(自来水)42.只有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还原教育的真实面貌,确保学生创新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43.让爱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爱的力量感化每一颗心灵.44.

  校长要具有多维品质,有教育家的思想和气质,企业家的精明与务实,社交家的机智与幽默,改革者的胆量与气魄.(冯恩洪)

  45.

  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好课应当是越讲问题越多。

  46.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47.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魏书生)

  48.让爱心叩开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李振村)

  用真情点燃(亮)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用赞美启迪每一个儿童的智慧;用尊重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让孩子在宽容中学会理解;用博大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一切.

  49.教育的一切出发点都必须从教给学生做人开始。

  50.学生是生命,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绽放;学生是花朵,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51.爱是一把万能钥匙,他能开启任何学生的心灵之门,使你真正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当你与你的学生做到了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时,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52.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

  53.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

  54.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校长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55.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求适合教育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56.“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是“笨教”,“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是“巧教”。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57.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58.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获得的。(巴威尔)

  东西越给别人越少,学问越给别人越多。

  自我教育的正确方法,是试着怀疑一切。(英·穆勒)

  教育是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美·杜兰特)要把教育化成“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陶行知)

  59.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现代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去适合的教育。

  60.“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差学生,只可能有心里不健康的学生.61.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冯恩洪)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62.课堂上推行民主化教学,实施“无错”教育。“无错"教育允许学生出错,只要你动脑思考了,只要你勇敢发言了,即便思考和发言有错误,也是“美丽的错误”,不会受到批评指责,只会赢得鼓励的目光。错误的问题也证明我思考过……

  63.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教育人的.(胡美山)64.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必须办出一所有水平的学校.(任小艾)

  65.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美好的前程,足以使一只刚刚展翅的雏燕坠入深谷。

  6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习问题向老师提出挑战,允许学生对学校管理“指手画脚”。

  67.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a、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b、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c、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d、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

  68.新世纪新型教育的本质特征:解放孩子,解放人,解放人的创造个性,解放人的一切潜能素质,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迈进。

  69.课堂上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心理,引导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析,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品、自得的过程。

  70.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互相学习;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孙云晓)71.

  当教师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认真思考,才能超越自我;

  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证实自我;只有精心育人,才能实现自我.(张光沛)

  72.只有享受一流的人生,才能创在一流的业绩.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冯恩洪)73.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不利于培养青年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毛泽东)

  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74.

  新世纪的教育应是全人的教育,新世纪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人。(胡美山)

  75.尊重学生个性,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民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让学生登上前台唱主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重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李希贵)

  76.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娇美的生命花朵则需要心灵来呵护,需要爱的泉水来灌溉.77.读遍天下乐读之书,识遍天下应识之字。

  78.千万别管制孩子,一定要管理孩子。

  79.人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80.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冲破惯性思维的限制;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正确中发现错误,从错误中发现美丽,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平淡中发现神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善于独立思考,都敢于标新立异……那么,古老民族的复兴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华夏子孙摘取诺贝尔桂冠的渴望必将成为美丽的现实。

  81.雕塑心灵,让人们感受到教育艺术的无穷魅力.一个优点,就是一个梦想;一个优点,就是一份自信;一个优点,就是一份美丽.82.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进步,疑问是金,教师应当成为冶炼金子的大师。

  83.做“无知”的老师,要勇于向孩子学习。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

  8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85.培养孩子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给孩子单独玩的时间和空间,善于向孩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86.请记住,每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所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冷淡的态度所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87.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88.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摇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苍白的。

  89.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学堂”。

  90.“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李政道)

  91.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是塑造人的灵魂,造就完善的人格。

  92.

  知识好比种子,教师亲切的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适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杜殿坤)93.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94.教师应当学会: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95.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叶圣陶)96.

  校长应是勤奋学习,博学多识的榜样,要不断的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一切可以为师者学习.97.校长原本是教师,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时时、处处、事事意识到校长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老师的老师,不但为人师表,还要为师师表。

  98.

  校长应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校长是一校之魂。

  99.

  校长要深入到教师、学生之中,与师生打成一片,用事业凝聚教师,用真情凝聚教师,用待遇凝聚教师,并同教师一道思学生之所想,察学生之所虑,亲学生

  之所爱,为学生之所需。

  100.

  校长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的高尚用人品质.

篇三: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美好

  学校是童年的转角

  学校是时光的印刻

  学校里万物生长……

  路易斯·康(耶鲁大学教授)曾经风趣地说:“学校是人们坐在大树下一起交流思想。大树是生长的,人是生长的,思想也是生长的——学校,应该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地方。”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担任校长以来,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当校长”“为谁当校长”“怎样当好校长”。

  朱燕芬希冀把管理主张、课程规划、特色追求等转化为教育实践,找到更好的行走方式,更好地实践“教育即生长”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儿童的蓬勃生长”。这样的生长性,一是营造生长的环境;二是获得生长的能量;三是选择生长的方式。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与儿童,生长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的必然过程。校长为了学生的蓬勃生长,需要处理好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比如滋养与节制、群体与个体、扶持与放手以及当下与未来,所以校长要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差异发展、终身发展”理念来实现生命的生长建构。

  怎样让理念落地?最大的可变量是教师。学校需要有一群精通的教师,专注于工作,拥有不断追求完善的习惯,同时把一切经验进化为富有教育智慧的直觉和本能,这样学校教育的成功指日可待。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通过教师培养计划固本浚源,应该提倡教师有理想、有才情,肯付出、肯担当,能学习、能跨界,会反思、会创造,从炼师魂和强师能两个方面出发,对教师进行培养和提升。校长可以邀请名校长、名教师、名专家到学校专题指导,针对学校发展的难点、疑点、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解惑。鼓励教师制定成长计划,学校为每个教师提供实践和展示舞台。

  打造团队培养模式共促成长。教师共读是拓宽教师视野的重要法宝,校长需要定期用“朗读者、思想者、写作者”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真正提高学校教师的团队效率。让每一个人寻找到自己的生长点、触摸到群体的生长力、感受到教育的生长源。

  朱燕芬深深知道,选择了一所学校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学校里,校长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样态,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

  朱燕芬认为:遵循儿童生长规律,展现生长的广度。未来的教育既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更像是一个“森林”的样子——不同生命个体得到生长又相互依存。

  关注学生个体生长,发现生长的深度,教育要确保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儿童的发展处于整体良好的状态;更要关注作为个体的儿童的生长,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成长每一个。校长要为儿童创造契机,以弹性的课程机制、融通的年段设置为特色,从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入手,让儿童在丰富的成长空间里相遇最心仪的学习模块内容,寻找学习和成长的方向,获得最快、有活力的生长方式。

  朱燕芬认为:助力儿童自主生长,呈现生长的高度。校长要重视教师的功能,让教师真正成为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助力学生生长,同时更要相信学生是种子,有自身的成长需要和成长潜能,实现学生自主生长。校长要重视“生长课堂”建设,使课堂呈现出“自然、灵动、生成”的特质,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

  果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断寻找教育品质提升的脱氧核糖核酸,积极形成学习新样态。

  教育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美好,学校需要为师生赋能,让师生成长得更好。

篇四: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动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这个观点提出后,引起很多人不理解。可我们就是这样定位的。所以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教育应试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个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持续提升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表达这个理念。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实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现在,知识经济世界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读懂了“四个回归”,我们对学生种种表现也就能够“接纳”了。

篇五: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

  成了周

  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拜读了周国平老师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后,感觉像遇到了“陌生的熟悉人”,因为周老师所指出的教育观点与我们271教育理念相吻合。

  书中说到:“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这正是我们的271教育的信仰--没有学不好的孩子,271教育就是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可能性提供可能,让每个孩子原本的可能性成为可能。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万物共融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最好的原本的那个自己。

  周老师还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现在教育与生命相应的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是德育,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更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个体。我们271教育注重的则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的教育理念里教科书是课程,学校组织的活动是课程,人际关系是课程,吃饭睡觉讲卫生也是课程,总之我们271教育的课程认知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一切一切与孩子生命成长有关系的认知和活动的总和都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教育即生长”,起初是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老师的共鸣。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271教育课堂也恰恰提倡坚决捍卫学生中心的主体地位这一观点,让学生自己走心的去认知内化、实践生成,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深思:怎样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一名271人,我感觉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周国平,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学者、作家,我原来读过他的几篇散文,如《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等,总体感觉是他的散文的美不在语言,不在情感,而在于字里行间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传达出对人生的哲思,这可能和他的职业和习惯有关吧。

  周国平不是教育家,然而,“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一些感想罢了。”这是周国平谦虚的说法,因为大家知道,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大量的工作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我的这个信念,构成了我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周国平还尖锐的指出“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所以,读周国平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我的感觉是他的观点真实、辟警,感觉周国平是个真诚实在的人,他不盲从,不逐流,敢于发表自己经过了解和深思得出的观点,单从这一点而论,他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品读。

  下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几年来我们不愿回顾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件:一、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被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产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过分的关注,一味的要求,终于酿成惨剧。二、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连刺数刀致对方死亡,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做的事,其思想和行为令人匪夷所思。三、益阳市十三中一名高三学生用刀将其同班同学刺死。原因仅仅是被害者让他倒垃圾,引起他的不满,遂于次日用水果刀连刺王两刀,致使被害人抢救无效死亡。

  中学生、大学生杀人的恶性事件可以说举不胜举,然而自杀事件又何尝少呢?前一段时间,我们身边不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吗?他们杀人、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也许因为学习成绩,也许因为男女情感,也许因为与人纠纷,也许因为家庭原因

  等等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所有这些都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关。

  一件件,一桩桩血淋淋的触目惊心的惨剧,不得不让我们静心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找到了答案,孩子们的心理有问题,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已经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些教育的箴言,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简直荒谬不堪,可是冷静思考之后呢,恐怕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实际上,张校长早就多次给我们强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学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更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理念决定方向,也许这正是我们学校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周国平给我们指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教育发展的方向,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他像一个战略家,规划教育的前景以及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而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则要靠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和我们这些冲锋陷阵的勇士----一线教师。遗憾的是,指挥我们这些勇士的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却并没有按照战略家的意图指挥,甚至是相反,所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时也就好心干坏事,甚至为虎作伥,不幸成为了摧残孩子的帮凶。

  当然,我在这里无意攻击政府,中国的国情毕竟太特殊,太复杂,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者,我们的政府不是一直在努力改变吗?

  言为心声,敢说出来毕竟也是一个进步,但是我感觉我们说的太多了,而做的太不够了,真诚的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言的巨人,行的矮子。拯救孩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孩子,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改变自己。

篇六: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唐江澎校长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家校共建作文

  什么是好的教育?唐江澎校长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优秀而健全的人格,以赢得未来的社会,造福国家社

  在我看来,好的教育所涉及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并不是育分数,而是通过提升孩子的能力以及全面的发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考取多少分数都比不了的。分数只是阶段性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不要让分数埋没了闪闪发光的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责任,如果一味的追求分数,这样会忽视一些学生的成长。也许他们只是不擅长学习这方面,可以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的眼睛,多给学生增加自信心,多鼓励他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感化他们。我要求自己尽可能的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抓住孩子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用爱温暖,向美而生。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小学生而言,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过早的给予他们沉重的学习压力,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减弱,他们不会带着本该有的探索和好奇的心情,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发现

  学习的趣味。我希望我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不再担心他们离开老师会手足无措。只有从小将良好习惯的种子播种下去,培养他们自律自理的能力,为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畅通。

  浇花浇根,这是自然规律,育人育心,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与花草树木相比,教育同样也需要有成长的沃土,播种浇灌,提供精神养分。信念如磐,坚持全方位育人育心,我们定能够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让教育回归“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本质。也许多年以后,我的学生并不记得我,但是在他的生活习惯和对事做人的方法论里,都有我引导过的影子。这样,我也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不辱没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为伟大的复兴梦添上了自己的一笔!

篇七: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必须唤醒人的灵魂】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崇。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在这所充斥着教条以及古板气息的古老学校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学生要释放自己的灵魂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成人们出于他们的本能,把他们的功利主义灌输于教育的诸种体制之中,把孩子们打造成自己,适应这残酷的社会。并且,作为师长,作为父辈,他们自以为所做的一切均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他们认为,唯有在贯彻了功利主义教育的体制之下成长,孩子才能够免受伤害。于是,学校变成了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从影片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成为工具理性操控下的功利主义教育。究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需要的是什么?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透过《死亡诗社》,让我们共同去探讨。

  一,教育的本质

  古往今来,中西方思想家们对教育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孟子的“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想;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所代表的“理想国”的国民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教育;“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等。“教育”部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以促进人格和精神的完善、思想自由、心灵的和谐等为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同时,教育是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

  欧洲18世纪以前的教育秉承古希腊教育的传统,它的最高目的不是让人去追名逐利,而是在教育中获得陶冶,从教育中获得智慧,从教育中获得理性,从教育中获得灵魂。

  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幸福,同时也遮蔽了人们的眼睛,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偏离,教育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因此,便出现类似于威尔顿预备学院所实行的教育方式――经院式教育。教材已成为固定的体系,教师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在这种教育中,教师本人无足轻重,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可以任意替换。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育的弊端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起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雅斯贝尔斯)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到学校学习固定的知识,学会一些现成的结沦和答案。

  “在民主观念放任的情况下,人们已忘记教育为何物。”(雅斯贝尔斯)现代教育把人看作“人力资本”,教育的发展往往与人力资本市场相联系,适时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人力资本)。固然,教育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了,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把人当做手段或工具来培养的。现在,我国教育界有一种声音,就是要求教育“产业化”。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然而,教育如果用产业化的要求来培养人,这实际上也是把人当做工具。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克莱德.E.柯伦)“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核心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8页)教育培养的应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雅斯贝尔斯认为,“就本源而言,人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非异化的人”。而把人训练成为工具,这就是对人的异化。对于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实现人自身的完善。

  二,教育要有信仰

  如果说,这部影片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命的友人。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

  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基丁老师的教育是有信仰的,他以自己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他用爱使学生形成爱,他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

  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中谈到:“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部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做手段。如果把教育当做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如果学校的教育太注重学业,忽视了做人,学校就成为升学的神器,学生也就成为容器,教师也就成为机器,教育也就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且需要有一颗宗教信徒般的虔诚之心。

  三,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灵魂

  教育自从诞生之时就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着人性和有着强烈价值追求与时代色彩的事业。那么,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呢?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灵魂。教育的重心不在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在于培养人的灵魂。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

  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人的灵魂,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灵魂、有信仰、有道德、有智慧、有理想的人。

  影片中的学生们虽然众多,但个个都是个性鲜明,有的软弱,有的顽皮,有的叛逆。一所历史悠久、升学率较高的学校,一套严谨刻板的制度,对于大人来说,称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那只不过是“地狱”罢了。虽然教育需要权威,“权威就像人们所呼吸的空气,不可缺少”。但教育的权威不应该是强权,而应当建立在对真理的自由追求之上,因为人的求知欲只有在自由中才体验到。但是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有多少学校能够真的给学生自由呢?设定的大纲、课程目标,以及大大小小的教学计划,指定的教科书,现成的答案,甚至设定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在其中很难说能得到什么。学生被抛到了一个貌似自由的教育氛围中,但却失去了对真理自由追求和对教育方式自由选择的权利。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化和温情的,始终发扬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光辉。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格,唤起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对真理的探求的好奇、热情与执著,使人懂得珍惜自己、关爱别人和呵护世界,因此,“真正的教育”或“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彼此交融,是在触击灵魂和抚慰心灵中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尊重、陶冶与唤醒。思维的火花、创造的灵感与智慧的亮光就是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中自然流露的。因此,师生之间应当以爱为基础,民主平等,各自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对方,在宽容的气氛中唤醒人的灵魂。

  总之,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具体的人服务,帮助他不顾公众的压力和社会的习俗作出自己的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并使他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让教育交给个人自发地和真实地生活,正如他自

  己的本性所要求他那样。“(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奈特)教育必须唤醒灵魂,只有使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

篇八: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不要让分数杀死孩子的天赋

  这个题目,可能会让人觉得驴唇不对马嘴。但耐心读下去,相信您也会被于老师的智慧震撼。

  惊闻小语界泰斗于永正老师逝世的消息,不禁怆然。影响颇为深远的于老师就这么离开。虽然没有接触过他本人,但是无数次在电脑前欣赏、学习他的课,受益良多。

  于老师讲了一辈子的课,大多都是精彩的经典的,真正的语文课。但是在他退休之后的反思中却说: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生下来就千差万别,正因为千差万别,才有灿烂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不能单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文化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可惜,我认识得晚了。

  如果我再从事小学教育,我会经常把十个手指头伸出来告诫自己:这就是你的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我会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知其长短,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甚至让一些人变短为长。

  我会让每个学生喜欢我,爱上学,爱读书,爱思考。人人尽力了,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东方不亮西方亮,分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希望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

  退休了,还不断吃润喉片,慢性咽炎要伴我终生了。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四十年来讲话太多。

  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的蕴含。难怪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

  现在看来,过去犯傻了。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熟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

  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语)“导而弗牵”是教学的真谛。教师时代应该成为

  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

  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得粗壮、有力。

  做导师而不做教师,我恐怕也就不会患慢性咽炎了。

  说得多么恳切,多么一语中的!

  可惜有多少老师和家长认真品味这位教了一辈子语文的老者的肺腑之言呢?有多少老师和家长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执念,回归到教育的本源呢?

  下课时,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我可以用这个题目来带大家做精彩两分钟吗?”

  我一看他给的题目是关于挪动火柴棒的问题,如何只挪动一个使图案变形。

  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引导他做关于语文方面的内容,就说:“这不是数学题吗?你为什么不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者介绍一本书呢?”

  他笑着说:“哎,没办法,我太喜欢数学了,因为我数学特别好。”

  我说:“那语文呢?”

  “我不喜欢语文。因为我语文很烂。”

  我听了很吃惊。真的很吃惊。

  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每次读书他都字正腔圆,识字量不必说,单是面对初次见面的文章能非常熟练把字连成文,流畅读下来,已经非常了不起。怎么会说语文很烂,对语文如此不自信呢?

  他说:“我这次语文又考砸了,94分。”

  小数学家此时眼中已经有泪光。一向乐观开朗的他竟然如此轻易被分数打击到。我的心好沉。

  旁边一个男孩也过来说:“我也考得不好。我也挨打了,他也挨打了。”

  小数学家立即跟我解释说:“我爸爸说了,考99、98不打,少于98分,差几分到100就打几下。”

  听着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跟我讲,家长如何因为分数惩罚他们的事情,我顿觉世界苍凉。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学习的规律呢?孩子已经很努力,为什么不看过

  程只看结果?为什么不能科学地看待学习问题,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呢?

  小学的分数具有的欺骗性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今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通过一本书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有多大成就有时候可能是命运决定的,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人的生命质量--幸福还是痛苦,智慧还是愚昧--由教育来决定。

  虽然不完全同意第一点,但是对第二点一定要举双手赞成。

  确实如此。

  分数高并不一定生命质量就高,高分畸形的学霸批量出现足以让每个人警醒;分数低并不一定生命质量就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是培养以阅读习惯为基础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最贴心的人,家长们必须把目光放在读书上,而不是分数上。

  分数不好可以打可以骂,但是打的是什么骂的是什么?难道是孩子考了低分让家长丢了面子?

  不。打的应该是平时读书不努力,骂的是日常读书不够勤奋。而且要让孩子明确,父母是为这个着急。

  分数,尤其是语文分数,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提升的。尤其是当你以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为重点抓手时,孩子的分数并不能马上见分晓。但是这个积累的过程绝对不能少,为了孩子厚积而薄发,为了未来孩子有更大的潜力与后劲。

  我在想,少年天才孙天昌,如果跟正常孩子一样,每天去浑浑噩噩上学,每天回家写大量作业,每月考一次奇怪的考试......不读经典,不大量阅读,或许他的天才也早已泯灭,或许长到18岁他也不可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正如酿酒时不应该一再掀开来看,酿好了没有,酿到了哪个阶段;给蚕喂桑叶,不应该每周都逼着它吐点儿丝出来看看......喂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提升智慧,也同样不应该频繁考试,验证。数学方面可以考试,语文英语则不行。

  有的家长说,那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就能考100分,我家孩子难道比别人差?

  首先,考不了100分并不意味着差。

  其次,您只看到了别人表面的100分,却没有看到别人背后付出了什么。

  最后,您没有看到个体之间暂时的差异。

  有的家长每天在家带孩子大量刷练习题,其实这种行为比孩子考不了高分更加可怕。在孩子阅读能力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白天在学校不读书,晚上回家仍然不读书,到了初中自然会看到恶果,到时悔之晚矣。

  有的孩子有天然优势,比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两个双胞胎,同样的生长环境,却一个擅长奥数,一个擅长英文,这难道不是天赋在起决定性作用吗?

  以前,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小学阶段女孩子很吃香,成绩好,纪律好,最受老师喜爱;但是到初中纷纷下马,不管怎么努力成绩都不理想,男孩子却开始表现出强大后劲。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不再细致说,大致就是女孩大脑天生比男孩大脑要擅长细致工作,比男孩懂事早,更愿意服从老师指令。所以在考试中往往能够胜出。但是初中高中需要真正学习能力大显身手时,很多女孩因为被小学成绩好的假象欺骗,并没有注重阅读习惯和阅读积累,所以到了初高中面对众多科目,慢慢落后也是自然。

  只要认识到生命规律如此,学习规律如此,就应该充分尊重规律行事,而不是时时处处跟别人比较。

  于永正老先生走了,但他的生命会在他的书和他的文章中延续。想要从他的宝贵生命中获得更多价值,让更多孩子收益,家长和老师就应该认真读一读,好好想一想。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

篇九: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一说到教育,人们便会想到坐在课堂里或书桌前看书、写字、听讲,或是学习某种特长技能。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当一个人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都忘记了以后,所留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教育的载体,而后者则是教育的本质。这就像我们吃饭,吃什么、怎样吃固然重要,但倘若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营养或不被我们人体吸收,吃再好的东西都没有用。要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有用有效,就需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来提供有营养、易吸收的精神食粮。

  “教育”一词的英文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引发”、“引导”,是指把潜藏于人身心内部的某种自然潜质引发出来,成为一种现实的状态。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学生当作没有生命的工具来训练,也不是把学生当作没有自我的容器来填充,而是要站在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的立场上来把学生原有的内在潜质和能力“勾引”出来、诱导出来、激发出来,是协助孩子生命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教育,是提供“生命营养”的教育。

  如果说,一个人的身体需要食物和运动的帮助才能健康成长,那么一个人的心智则需要教育和文化的导引才能完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灵助长,就是生命中的精神营养。教育如果不能帮助一个人在精神上获得与生理上的同步成长甚至是超越成长,这样的教育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而不可避免地走上歧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当前许多教育误区与困惑的根源也在于此,在于不知不觉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与方向。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任务,不是无视或扼杀孩子生命体中的独特潜能和自由追求,把他们修剪得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他们各自所需要的不同的养分,去激发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快乐地成长;教师的职责,也不只是教导孩子做功课或练技能,而是指导一个个有生命的人发挥全部能力去充实自我,去创造最完美的生活。

  真正的教育,不是逼孩子学知识、练技能,而是激发孩子生命的潜能,充实孩子心灵的营养,帮助孩子自由地成长,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最好的“我”!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

  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第一条: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第二条: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肯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她的儿童教育理论。

  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

  第三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

  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人生感悟)

  第四条: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

  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但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我赞成约翰·亨利的看法: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第五条: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随后我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第六条: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第七条: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研究生的权利,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

  像现在这样,教师有本事活动到大笔科研经费,就有多招学生的权力,就有让学生替自己打工的权力,否则就受气,甚至被剥夺带学生的权利,在这种体制下,焉有学生不沦为手段之理。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已经发表了他们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点燃人。

  也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还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

  说得都很好,意思其实也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举步维艰呢?

  本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决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连自己都无法点燃,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让它精彩纷呈,连自己都无法激励,无法唤醒,还怎么去教育别人。

  有人总是喜欢看心灵鸡汤,殊不知当你把自己活成了精彩的故事,可以把经历与别人分享时不就等于把熬好鸡汤给别人喝吗。

  而另一些人则恰恰相反,对鸡汤非常厌恶。

  假如你喝的鸡汤不添加任何调料,原汁原味,同时原材料还是纯天然的,你还会厌恶呢?

  鸡汤必须有,但要自己熬。

  因为有过遍体鳞伤的经历,所以才有了华丽登场的可能。

  直到那一天,所有的伤痕都将变成舞台上最耀眼的流星。

  教育的本质与其说是要点燃别人,不如说要唤醒自己。

  只有这样,一切才有可能。

  只能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篇十: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2022年做有情怀的教育人读《教育让生命更美好》有感

  做有情怀的教育人——读《教育:让生命更美好》有感

  最近我读了肖川教授教育随笔系列中的《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一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凸显了教育在生命中的重要意蕴,更是透露出浓浓的人文情怀,阅读过程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教育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面而完善的发展,教育是对生命个体人格与心灵的唤醒,教育倡导的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我借本次学校读书沙龙活动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同时把我的一些浅显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概念,是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它首先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对于“为何而教”的回答。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着。肖川教授所倡导的生命教育包含六大理念“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就是力图从个体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精神的脊梁,使我国国民形成健全、独立、自由之人格。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个体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受到空前关注,使得关涉个体发展的教育承载着诸多期盼和重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这些难解的宏大命题下,还有无数具体细微的话题,正急切地等待着我们作出回答。这个回答,不应该是空洞乏味的阐释、晦涩艰深的教条,也不应该是坐而论道的清谈,更不应该是不负责任的敷衍、喋喋不休

  的抱怨。它必须来自于教育者自觉探索的行动,来自于鲜活的教育实践,来自于生动的一线课堂,更来自于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和体验。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肖川教授认为作为教育者,需要勇敢、坚毅和严谨:怯不从教,懈不从教,苟且不从教;更需要明确的是为何而教。作为现时代的教育者,只有确立“为幸福人生而教,为自由社会而教”才是教育正当的价值追求。

  肖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让生命更美好》深入浅出、结合形象生动的案例从形而上的哲学阐释了生命教育的内涵。肖川教授倡导“生命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真正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承担生命。”教会学生拥有欣赏生命的态度,所有的教师都对此负有责任。开展生命教育,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崇敬生命、热爱生命,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丰富的生命实践去锻炼学生,尊重、正视每一个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我们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情境,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动,更多温暖的关怀,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光明的内心世界。

  这篇文章的序言中肖川老师列举了这样几个例子。其一,他上学时,班上有名瘦小、单薄的女孩,她的同桌说她身上有味道,于是,班上其他学生都嘲笑她,侮辱她,她的老师和家长对此事也置若罔闻。其二,___一初中女生遭歹徒强暴,先后转三次学,仍然摆脱不了其他学生的讥讽羞辱。其三,____年___一中年女子欲跳楼,围观者簇拥在楼下看热闹甚至有的人还在底下喊“快跳啊!”看了这些案例,让人心情沉重。曾经我以为这是远

  离我们的个案,可无独有偶。近年来学校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周围也有类似的现象。肖川老师在书中说,出现这些现象是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博爱的精神元素。我们的社会中弥漫着对强者的仇恨和对弱者的歧视,充满着对特权的追逐和眼热,而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吁求和呼唤是那样的稀缺和微弱。有鉴于此,在我们的教育中着力培植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对于我们文化和国民性的改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肖川教授在理解“教育”的关键词部分,谈了“有效教学、课堂互动”。“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在强调有效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因为“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形式和过程。我们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鼓励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我们动之以情;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晓之以理。给学生一个笑容,他将还你一份喜悦;给学生一份尊重,他将还你一个奇迹。

篇十一: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让教育滋养生命

  作者:周彩丽

  刘秀萍

  来源:《教育家》2018年第46期

  办学20年,最让胡顺远自豪的,不是集团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是形成了科学的、成熟的教育理念体系——“让教育滋养生命”,并将之施行于自己所创造的教育空间,用其丰富的内涵去影响师生,成就师生。

  教育为何?何为教育?

  办教育,首先得对教育有正确的理解认识。胡顺远抛出了两个问题:教育为何?何为教育?

  教育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把教育的目标定为分数、高考,这种理念是极其狭隘、不科学的。”在胡顺远看来,教育是大人(家长、老师)陪伴孩子长大的历程,即便大学,也只是学生成长、提升的一个阶段,而不能作为教育的目标。

  一个人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最终要走向社会。胡顺远说:“学生步入社会后,能用到多少从学校学到的东西,这是衡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做教育,要把眼光放远放长。”

  胡顺远提了一个概念——“后大学时代”。“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好不好,检验场所是社会,而不是考场,要看大学毕业后能不能适应社会,能不能让自己生活得幸福,能不能让他人受益、社会受益。我们兴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精英,而不是培养考试高手,要回归到教育本真上来,让教育滋养生命。”

  何为教育?胡顺远欣赏爱因斯坦的定义:“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剩下的东西。”那么,“剩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能让人安身立命、发挥价值、获得幸福的东西是什么?

  胡顺远把教育分为四个层次: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形成,品格的塑造,模式的优化。

  知识的迁移是最基本的层次。胡顺远认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迭很快,教师教给学生的固化的传统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支撑度越来越低。支撑一个人发展的“剩下的”东西,便是能力、品格与模式。“我们的目标既然定位于‘剩下的东西’,定位于‘后大学时代’,那么教育教学实践就不只是知识的累积,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兴华教育是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

  胡顺远把“让教育滋养生命,为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学校的校训和核心办学理念,分为两个要点,一要滋养学生生命,二要滋养教师生命。

  教育滋养学生生命

  如何让教育滋养学生生命?经过多年探索,胡顺远也形成了一套实践体系。

  特色课程培养能力。在兴华教育集团各学校,50%的课程都与考试没关系,而是基于提升学生能力而设置的。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国画、书法、钢琴、跆拳道、乒乓球、围棋等二十余门特色课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每周六课时。对于特色课程的教学,有专职教师负责教学,专门教室以供学习,教学计划齐全,考核方式到位。

  除了特色课程,学校在常规文化课程中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胡顺远举例说:“如语文学科,以考试为导向的语文课多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着重于写,而实际生活中,语言功能对人生的支撑力度更大。”因此学校经常举办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活动,一二年级读经活动、三四年级演讲活动、五六年级辩论活动常年进行,效果很好。

  活动塑造品格。学校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磨砺的场所,兴华教育集团采用活动育人方式。

  每年学校都要为一年级新生举行隆重的开学礼。学生走入校门,走上百米红毯,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在两旁夹道欢迎。入场完毕,所有学生向老师行庄严的拜师礼,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尊师的意识、尊师的传统。

  每年毕业季学校会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让家长放下工作,与孩子同活动。“搀扶就餐”活动中,家长戴上眼罩,学生搀扶着家长走进餐厅,把菜和饭一口一口地喂到家长嘴中。很多家长流着泪水吃饭,学生也在活动中理解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对家长的感恩之情自然迸发和流淌。

  理念优化模式。模式的优化,是胡顺远多年来对教育思考的成果,他把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模式无关乎智力或知识结构,而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周围人对他的集中投射和反映,慢慢地积淀成为他自己的模式。”

  将模式理论应用于教育中,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一个孩子调皮,一定是他的行为让老师不高兴,而不是这个人本身。那些调皮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这个样子的,是对社会的耳濡目染和家长的教育,慢慢积淀下来的‘模式’,这与孩子本身的品行没有关系。”让胡顺远痛心的是,老师往往不是去优化学生的模式,而是去惩戒这个孩子。胡顺远强调,一定要抱持正确的理念,一定要把行为模式与人区分开来。“这样思考问题,在你眼里就没有不可教的孩子。”

  教育滋养老师生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教育行业这样滋润从业者的生命。”胡顺远说,老师这个职业是工作对象给予工作者最大回馈的职业。他拿起眼前的杯子说:“工人做这个杯子,给他的就是一个货币化的回报,但孩子的点滴改变、进步,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奖赏。”

  让教育滋养老师的生命,胡顺远认为有两个着眼点,一是教师的着眼点,一是管理者的着眼点。

  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哪里?胡顺远认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着眼点应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由不知到知,由腼腆到大方,由淘气鬼到人见人爱的小精灵,他们的点滴改变、进步、成长都是老师最佳的“滋养品”。“而有的教师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把焦点放在成绩、工资上,甚至为了三十元、五十元就把灵魂抛弃了。把心放在学生身上,用心感受孩子的变化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同时引领学生,让学生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这才是最高目标。”

  胡顺远说,教师要想被教育滋养,前提是必须真心关注、关心、关爱孩子。只有用心对孩子,才会感受到他们的改变,才会幸福快乐。而如果老师觉得累,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喜欢,二是没目标。“只要喜欢,能量是无穷的,要是不喜欢,再多的方法技巧都不好使。如果没目标,每天浑浑噩噩,也会觉得没意思。设定目标,实现了,就越来越有干劲。”他经常告诫老师:“千万不要把教育当职业,而要当事业,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提升工资、职称的工具,否则就比较辛苦。亲其师信其道。你爱孩子,孩子信你,他有了内驱力,自然学的好。如此,他的高成绩是自然结果,你的高职称高工资也是自然结果。”胡顺远说,把职业当事业做,幸福就在其中,滋养也在其中。

  另一个维度是学校管理层的着眼点。在胡顺远看来,好的管理者应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成长进步、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学校管理者的最佳“滋养品”。

  在学校里,胡顺远注重打造两个场域:一是打造快乐场,二是打造竞技场。

  胡顺远一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师的第二个家,着力点有两个:一是物质层面,学校给予老师高薪及施行能激励教师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制度;一是环境层面,学校给所有老师办公室都配备了茶歇,老师下课能够吃水果,喝饮料,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此外,胡顺远用竞技场让老师增值提效。让每位老师树立明确目标,目标不仅仅写在纸上,还要告知周围的人,让大家共同见证。除了个人目标,校长把任务分配到团队,让团队分成几个小组pk,形成竞争,在竞争中提升。

  胡顺远说:“老师要常常问自己,‘我除了知识之外,还能留给学生什么?’你思考了,并且努力去做了,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老师。校长要常常问自己,‘我能为老师做什么?’要永远牢记,校长是连接老师、服务老师、支持老师、支撑老师的。如此,教育方能滋养学生、滋养老师。”让教育滋养生命,胡顺远带领兴华人始终在前行路上锐意进取!

篇十二: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100句金句

  教育金言100条

  1.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2.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

  4.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

  5.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老师传授完知识后,你都忘掉了,但仍然留在你心中,能够解决千变万化新鲜问题的那种东西,那种能力,这就是教育的真谛。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7.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的、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8.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你就会有新的收获,那种收获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溢满心田。

  9教师的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10。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

  11。以人人发展为目标,以人人乐学为特色,以人人成才为最终目的,让每个学生积蓄成才的力量。

  12.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仅要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要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非线性,也非平面,而是呈现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是指所教学科专业特长,“宽”是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是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质高。

  13。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14。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教育是以智慧之“笔”饱蘸情感之“墨”创作的优美动人的诗。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同时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16.学习是为了“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林语堂)17.一位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好的学校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园,是生动活泼的乐园。好的学校要像家园那样温馨,像花园那样美丽,像文化宫,时时吸引家长和学生。

  18.素质教育不是“实施”出来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完成,主动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是人的主动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19。真正的勇敢者是能从错误中站起来的人,从失败中崛起的人。

  20.旧教育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新教育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己任。旧教育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新教育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旧教育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新教育则把世界当作孩子的教科书。

  21.好走的,都是下坡路,而上坡路的尽头,往往风光更好。22.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23.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

  24.赏识,是为人之道,为师之道。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底蕴丰厚,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标志。

  2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有思想、有视野、有智慧的人,他能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26.人生应该多读几本垫底的书。(陶行知)

  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27.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伴随着不断学习,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作为一位教师,从教之日乃是重新学习之时。

  2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读圣贤书,不知学问之大。

  29.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30.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31.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32.能力比知识重要,人格比能力重要。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学位。

  33.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胸怀,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寿光教委主任孙文南)

  34.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张文南)

  35.学生的心灵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36.只有当我们用情感激发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时,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才智觉醒的过程,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发展自由精神的舞台。(张文南)

  37.21世纪新型教育要自觉追求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叶澜)

  38.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39.给镜子一缕阳光,它便能反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射出一个美丽的天堂。

  40.新时代的教师不一定只当蜡烛,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光芒四射的灯塔,在茫茫黑夜为行路者指点迷津,在知识的海洋为求知者指引航向,在一块块心田里燃气熊熊烈火。

  41.教师要想把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供给学生,自己应是长流水。(自来水)42.只有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还原教育的真实面貌,确保学生创新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43.让爱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爱的力量感化每一颗心灵。44.校长要具有多维品质,有教育家的思想和气质,企业家的精明与务实,社交家的机智与幽默,改革者的胆量与气魄。(冯恩洪)

  45.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好课应当是越讲问题越多。

  46.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47.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魏书生)

  48.让爱心叩开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李振村)

  用真情点燃(亮)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用赞美启迪每一个儿童的智慧;用尊重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让孩子在宽容中学会理解;用博大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一切。

  49.教育的一切出发点都必须从教给学生做人开始。

  50.学生是生命,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绽放;学生是花朵,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51.爱是一把万能钥匙,他能开启任何学生的心灵之门,使你真正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当你与你的学生做到了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时,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52.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

  53.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54.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校长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55.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求适合教育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56.“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是“笨教”,“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是“巧教”。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57.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58.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获得的。(巴威尔)东西越给别人越少,学问越给别人越多。

  自我教育的正确方法,是试着怀疑一切。(英·穆勒)教育是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美·杜兰特)要把教育化成“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陶行知)

  59.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现代教育应是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去适合的教育。

  60.“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差学生,只可能有心里不健康的学生。61.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冯恩洪)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

  62.课堂上推行民主化教学,实施“无错”教育。“无错”教育允许学生出错,只要你动脑思考了,只要你勇敢发言了,即便思考和发言有错误,也是“美丽的错误”,不会受到批评指责,只会赢得鼓励的目光。错误的问题也证明我思考过

  63.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教育人的。(胡美山)

  64.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必须办出一所有水平的学校。(任小艾)

  65.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美好的前程,足以使一只刚刚展翅的雏燕坠入深谷。

  6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习问题向老师提出挑战,允许学生对学校管理“指手画脚”。

  67.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a、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b、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c、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d、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

  68.新世纪新型教育的本质特征:解放孩子,解放人,解放人的创造个性,解放人的一切潜能素质,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理

  想目标迈进。69.课堂上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心理,引导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析,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品、自得的过程。

  70.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

  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互相学习;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孙云晓)

  71.当教师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认真思考,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证实自我;只有精心育人,才能实现自我。(张光沛)72.只有享受一流的人生,才能创在一流的业绩。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冯恩洪)

  73.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不利于培养青年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毛泽东)

  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74.新世纪的教育应是全人的教育,新世纪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人。(胡美山)

  75.尊重学生个性,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民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让学生登上前台

  唱主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重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李希贵)

  76.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娇美的生命花朵则需要心灵来呵护,需要爱的泉水来灌溉。

  77.读遍天下乐读之书,识遍天下应识之字。78.千万别管制孩子,一定要管理孩子。

  79.人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80.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冲破惯性思维的限制;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正确中发现错误,从错误中发现美丽,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平淡中发现神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善于独立思考,都敢于标新立异那么,古老民族的复兴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华夏子孙摘取诺贝尔桂冠的渴望必将成为美丽的现实。

  81.雕塑心灵,让人们感受到教育艺术的无穷魅力。一个优点,就是一个梦想;一个优点,就是一份自信;一个优点,就是一份美丽。

  82.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进步,疑问是金,教师应当

  成为冶炼金子的大师。

  83.做“无知”的老师,要勇于向孩子学习。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8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85.培养孩子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给孩子单独玩的时间和空间,善于向孩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86.请记住,每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所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冷淡的态度所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87.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88.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摇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苍白的。

  89.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学堂”。

  90.“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李政道)91.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是塑造人的灵魂,造就完善的人格。

  92.知识好比种子,教师亲切的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适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杜殿坤)

  93.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94.教师应当学会: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95.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叶圣陶)

  96.校长应是勤奋学习,博学多识的榜样,要不断的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一切可以为师者学习。

  97.校长原本是教师,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时时、处处、事事意识到校长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老师的老师,不但为人师表,还要为师师表。

  98.校长应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校长是一校之魂。

  99.校长要深入到教师、学生之中,与师生打成一片,用事业凝聚教师,用真情凝聚教师,用待遇凝聚教师,并同教师一道思学生之所想,察学生之所虑,亲学生之所爱,为学生之所需。

  100.校长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的高尚用人品质。

篇十三: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是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他认为“养成人格”教育,是涉及到教育大计的问题,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蔡元培先生教育者是养成人性之事业也的观点。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所谓养成人格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人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

  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现在的教育中最常听到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造成了孩子每天都在不停的学着自己也许不喜欢学的,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不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应当怎么走,学会了一切听从父母的,变得不在爱思考。人生不是100米的赛跑,而是在不断健全人性的过程。

  教育要给人以独立行为的空间。在学习中有标准答案,问学生这道题的答案为什么是这个的时候,学生常常会说这是从标准答案上看的。然而当没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长期的标准答案使学生不爱动脑,慢慢的失去独立的空间,加之父母对孩子的弱爱,更是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能力。

  教育是学者和教者的人格互动。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在教你,同时也从你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莫不如此。我们常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教者,先做好“储水”准备,才可能做到“为人师表”。同时,当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形成影响时,学生也在影响着塑造着老师。比如,我们回忆过去,可能都记不起老师们教我们的知识内容,但往往清楚地记得哪位老师的人格力量;同样,老师记住的学生也并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是印象最深的。所以。对教育者来说,他对孩子所施加的教育并不是单向的“教”,其实从孩子那里也进行了“学”。也只有感悟到这点,教育才会更生动、更丰富、更快乐、更有意义。

  教育应不断地激励人的社会担当。教育努力要让每个人成才,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故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明白自己不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集体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不但是个中国人,也是个世界人,还是个地球人!所以,教育要不断地思考:我们是否既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很好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文化,我们培

  养的人要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演讲者:美术与设计学院

  13级美术学2班

  潘陈庆

篇十四: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原文地址:朱永新教育经典语录

  作者:清风冷月博客】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教育是一种感动。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

  ●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做到的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

  ●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探索的思想--哲学的故事》中说,专门术语的高出生率已经把那些专家孤零零地与世人隔开了。现在教育学可能也有这样的倾向,因此,呼唤现代知识的人性化,不仅是JamesHarveyRobinson的呐喊,也是我们普通教师的心愿。其实,知识不被人们所理解、所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教育的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的名声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作为一个教育学人,经常反省思考。***的政策与投入是否有问题?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是否有问题?父母的养育与榜样是否有问题?社会的舆论与倾向是否有问题?也许,谁也无法逃脱责任。我们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寻求方案。如果有更大的自主权,允许探索,教育可能会有另外的景象。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解放。---一种有游戏规则的解放。

  ●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

  ●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教育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基本的素质,他其实就是在冒险。一个100%的生命价值可能就毁在他的手中。教育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行为。说它复杂因为他没有止境,说它简单似乎任何人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我们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因此,教育的启蒙运动有必要在我国进行。让真正的优秀教育理念走进民间,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我经常问自己: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残忍,面对早起晚睡的孩子,面对负担惨重

  的学生,我们的态度是沉默,是无动于衷,甚至是麻木不仁。其实,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任何,身心发展如何,我们很少考虑。我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自己的虚荣,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需要保护的群体。

  ●教育的超越是必然的。现在的人看前面的人,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并不因此变得愚蠢和渺小,我们更不应该为发现前人的问题而变得伟大和聪明。最好的境界是拥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发现前人的问题。作为《教师之友》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我对写魏书生的文章是不太满意的。作者缺少的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虔诚的心态。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

  ●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

  ●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只有不断的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把考试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考进理想大学作为目标的终结而不是真正的起点,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

  ●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篇十五: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教育梦》。

  梦想是神圣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双手绘出学生的希望,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如今,梦想终于成真,我能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将执著追求与脚踏实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坚守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与积累,在奋力拼搏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最终我们一定会一起实现梦想。

  教育工作,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教师虽然平凡,可他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虽然清贫,可他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在以后工作中,我一定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为教学探索一条路,一条自己愿意去走的路。然而今天,当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的时候,却突然有了“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的教育梦想就是:让学生学会做梦!让学生学会梦想,是因为残酷的现实正在吞噬人类最后的想象力,在这个竞争激烈、世俗纷争的社会中,我希望他们能用梦想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所掩盖的美好。

  让学生学会梦想,让他们在梦想的曙光里,明确生命之船航行的方向。

  让学生学会梦想,让他们用梦想为自己的生命确立一个价值,演绎出各人的精彩。

  我知道,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也许是一座海市蜃楼,也许是一座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但不管怎样,我将用我的一生去追寻。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梦,我的梦》。

  20XX年11月29日,中国历史上必将浓墨重彩。在这一天,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他的话深深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小时候我的梦是当一名教师,期盼中,努力后的今天,我终于站在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下。有人说教师只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平凡寂寞;教师只是一根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认为教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和稚嫩的树苗一起栉风沐雨,共同成长;教师是一座灯塔,在给学生指明航向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前行的征途。

  教育,被称为“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个人幸福的教育。

  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深知教育是百年大计,树人实非易事。种树种的是希望,育人更是育的未来。我的梦,教育梦,中国梦,任重而道远。我告诉自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育信心,具有奉献的精神。面对日新月异的今天,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通过阅读提升自己,通过写作反思自己,通过教学锤炼自己,始终立足教育根本,勇探教育新路,落实工作点滴,谨遵我校校训--厚德树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愿把爱的涓涓细流注入学生的心田,浇铸出累累硕果;我愿把爱化成一个个小小的音符,谱写成一曲曲永恒的爱之歌;我愿踏遍爱的足迹,让爱成为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虽然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虽然早已知道,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虽然早已知道,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青春不悔,生命无憾!

  孩子们,你们是老师生活里一串串快乐的音符,你们是老师心目中一处处美丽的风景。孩子们,请相信老师!伸出你们那嫩嫩的小手,接过代表知识和爱的那根绳索。不要害怕前面的悬崖峭壁,让它帮你飞渡,伴你不懈登攀,摘取那份——辉煌。

  老师们,我们是智慧的使者。大爱千秋,师者无痕,在我们的每一个看不见脚印里,都有沉甸甸的责任,但是责任之外有一种东西叫乐趣,我们将用毕生的汗水和辛勤铸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许下美好的心愿--让我们一起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三

  看完今天“谈中国梦”的报告和答记者问,重温网络上他们的讲话实录,我的教育梦逐渐明晰起来,从他们言语中我看到我教育梦的方向:要让我的学生“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不仅我作为教育者需要有梦想,我更应该点燃我的学生梦想,因为“实现梦想的力量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除了梦想外我更应该像克强那样(在我个人的经历,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边做事、边学习、边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梦接地气、才能有出彩的机会,才能实现我的教育梦。

  我的教育梦演讲稿

  我梦想:课堂成为我们学生、老师生命绽放的殿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基石;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爱心,充满生命的关怀;让我们尊崇于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让强权远离对生命个体的漠视;让教育修缮美德,静候生命的花开。让我的学生在教育中对无知与愚昧自我超越,对真理与正义坚决捍卫。让我的学生刚强与柔美并重,深邃与开放共生,理想与现实嫁接。让我们教育真正回归本真,真正体现教育家办学,真正体现教育规律,真正体现让学生快乐,做最好的自己,让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成为最幸福的教育人。

  我梦想:所有的教育人都有对教育宗教般的信仰,我们的教育行政机构人员在办教育时不但要做正确的事情,还要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用教育者的信仰、良心和责任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冲破功利主义的束缚,冲破权威的壁垒,敢于让教育回归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少折腾!让学校教育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让课堂成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我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公民。

  我梦想:我们的学校不再高度关注考试大纲,考后的排名、升学率;而是关注人类的命运和身边的人与事,具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面对5千年的历史文明,领略祖国传统文化之美,感受无数英雄俊杰的人格魅力,以此来铸就讲的爱国情怀。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全球风云的激荡,了解过去那些改变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和事,审视全球历史上曾经共同关心的与正在关心的种.种主题,不断拓展对于社会与时代的认识和思索的视野,做一个有担当的世界公民。

  我梦想:构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家校关系,建立家校董事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让我们学校真正知道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到底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进一步明白:“分数不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真正能力,学校也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受到伤害或致死,老师也是人民的一部分——让老师不满意的教育,也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唯有构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家校关系,我们的教育梦想才能插上翅膀!学校教育才能突破校园的藩篱。我们才敢带学生到校外春游、开展各种校外综合性学习等。

  我梦想:创建教师科研与培训新体系,每年的暑假老师都有免费的培训学习。由于现代技术和知识更新很快,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说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说大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未来,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化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化。通过参加今年湖北省卓越班主任培训的感受,我认为国家应该尽早创建教师科研与培训新体系,由政府购买有实力的培训机构的服务,把教师的培训交给市场,要求培训机构真正体现更新知识和教育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思想,提高科研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师在培训中学到新理念、新方法、全面提升素养;而不是耽搁老师的时间走过场,让老师混继续教育的学分;同时这还可以促进教师进修学校和党校等公办培训学校的进步。

  我的教育梦想越来越明晰,但愿明年的3月16日上午的同一天,没有“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而上演的“三国杀”,但愿我们的教育已经远离甚至设法规避了极端功利而残忍的行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一个安静的后院,这个后院就是她的教育。在这里,人们拥有从容与自由,光荣与梦想,感受生命的脉动,倾听社会前进车轮的轰响,关注于学生的生活与未来的命运,锤炼其意志品质,展露其聪明才智,让其感受到时代所能给予的一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老师的梦想!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梦,晚上的梦,有的人解释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的人解释:“梦是一个人吉凶的预测。”而白天的梦则有一个共同的解释,那就是“梦想”。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梦想有时是模糊的,它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梦想是不会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梦想是没有定向,与时俱进,紧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要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因此,一个穷人,再穷,只要拥有梦想,他还是富有的;而一个富人,再富有,但若没有了梦想,他仍是一个穷人。

  在每个不同的时期,我们的梦想都不相同。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中国梦”是翻身做主人,那时,人们只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每天能吃上顿饱饭;抗战胜利后,人们梦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早日“奔小康”;如今,人民的生活奔了小康,现在的梦想是吃出健康,穿出时尚,开上豪车,住上豪宅。可见,每个人的“个人梦”都离不开“中国梦”,正所谓“国强民才富”。

  是啊!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国家,一个约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加起来的梦想,形成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成长,我们才有了做自己梦的自由。

  这170多年来,正是无数先辈们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接续着“中国梦”,“中国梦”才能有今日的荣光。

  在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依次开放,亿万农民工能够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动,市场的生机活力在最贫穷的地方也能崭露头角。

  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根本得益于“中国梦”的追逐,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了发展的传奇。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祖国是海洋,我们就好比一滴水,祖国是大山,我们不过是一粒粒泥沙。但不管我们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们都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材。”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相同的事情,我们的梦想也随之改变。我有很多梦想,有医生、警察、科学家、老师、律师等等,但最后我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幼儿教师。

  选择这一行,不单是因为我喜欢孩子,更多的是我希望我的生活简简单单,而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心才能放下很多世俗。孩子是单纯的,天真的,善良的,即便他们淘气,都是可爱的。

  但是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我发现,我还有新的梦想——“教师梦”

  实践中我发现,在幼教这一行业中,不单要有爱心、耐心,更多的是要有创新和不断的求知、探索精神。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那就是什么,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例如我们班里的一个小朋友,由于是小班,每天上园,总是闹情绪,哭的厉害,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不爱护班里的物品,让我们老师很是头痛,后来,我们就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利用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还做了小头饰,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故事里的小动物,让那个哭闹厉害的孩子扮演故事里哭闹厉害的小动物,让她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并且在其他活动中,都主动调动这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开始愿意和老师谈心、交流了,愿意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再见了,并且愿意学习老师的样子帮助其他小朋友了。可见,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改变,只是需要有人给予引导、鼓励和关爱,尤其是孩子,只要我们把握住孩子的积极性、兴趣点,给予适当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得到提高、进步。

  我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你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课堂?你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着他们?你是否带着他们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探索学习,只有这样,你所带的孩子才不会输给别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我们,还要及时发现孩子们各自的亮点,培养孩子从小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用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一个“爱心小天使”,让每个孩子都自信满满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这是我的教师梦,我相信通过我不断地努力,我的孩子们会更加茁壮,让我们的孩子鲜花怒放,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个人梦”,这样,我的教师梦也会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如夸父逐日般上路,让路上的辛酸、甘甜融进我们的眼睛,让心灵的困境化作永远的坚定,为了那个共同的“中国梦”一起努力!

  “中国梦”,一个历史之梦,现代之梦,未来之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愿每个有梦想的你,梦想成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教育梦想》。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平静,由彷徨走向坚定,并最终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在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人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的梦想,于是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梦想---中国梦,这是13亿中华儿女共同的期望,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的富强。

  现在,我们生活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征程的开启,总是让人充满憧憬。还记得小时候,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歌声唱响学生的希望,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如今,梦想终于成真,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3年来,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最终我们一定会一起实现梦想。

  教育工作,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虽然平凡,可他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虽然清贫,可他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在工作中,我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为教学探索一条路,一条自己愿意去走的路,一条不枯燥自己也不枯燥学生的路,一条不糟蹋自己也不糟蹋学生的路,一条不把语文等同分数的路,一条回归语文本真的路,一条让人视语文为生命过程的路.寻得很辛苦;寻得很脆弱!

  然而今天,当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的时候,却突然有了“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的教育梦想就是:让学生学会做梦!

  让学生学会梦想,是因为残酷的现实正在吞噬人类最后的想象力,在这个竞争激烈、世俗纷争的社会中,我希望他们能用梦想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所掩盖的美好。

  让学生学会梦想,让他们在梦想的曙光里,明确在黑暗的旅途中生命之船航行的方向。纵然前进的路途曲折而艰难,却远胜于没有梦想的荒凉与孤寂。

  让学生学会梦想,用梦想拂去他们内心的功利色彩。每个人的生命形式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生命过程却各不相同,我希望他们用梦想为自己的生命确立一个价值,演绎出各人的精彩。

  让学生学会梦想,不是让他们蜷缩在自己的角落望洋兴叹,无病呻吟。而是用广阔的天空、巍峨的高山激发他们昂扬的斗志,让他们在自己的梦想里激荡,激荡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一座更巍峨的高山。

  我知道,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也许是一座海市蜃楼,也许是一座空中楼阁。也许是水中月,也许是镜中花。但不管怎样,我将用我的一生去追寻。

推荐访问: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生命发光让人性发光 发光 终点 分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