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2篇

发布时间:2022-11-17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2篇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在变电试验现场中的应用研究  李程启;杨祎;马艳;陈玉峰;张永明  【摘  要】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设备的数量也随之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2篇,供大家参考。

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2篇

篇一: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在变电试验现场中的应用研究

  李程启;杨祎;马艳;陈玉峰;张永明

  【摘

  要】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设备的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需要的试验量也相应加大.但是,由于试验人员的匮乏,导致现有试验人员现场试验任务繁重,试验完成后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不能满足现场试验完成后即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现场试验的移动终端,结合现有设备状态评价系统,提出了一种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试验数据处理系统,提高了现场试验的效率.

  【期刊名称】《山东电力技术》

  【年(卷),期】2016(043)001

  【总页数】3页(P25-27)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现场试验

  【作

  者】李程启;杨祎;马艳;陈玉峰;张永明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03;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电力研究院),济南25000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03;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电力研究院),济南25000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03;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电力研究院),济南25000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03;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电力研究院),济南250003;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M711

  随着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应用技术正在引爆企业信息化领域一场新的革命。面对移动应用的影响和潜力,全球的企业正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移动应用建设当中[1]。移动智能终端具备可移动、支持GPS定位、射频识别等功能,能够很好地支持电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DA等终端设备逐渐普及,移动现场作业开始成为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并在变电站精益化评价、电力线路巡检、应急抢修、营销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2-3]。

  电网企业通过移动技术及应用信息化,将特定的业务领域应用延伸至移动终端,打破时空壁垒,企业信息化控制能力延伸至生产作业的所有环节,提高生产操作效率。但是,移动现场作业的信息化刚刚起步,存在诸多问题,如移动应用建设路线不统一,可集成性差;移动应用功能简单,操作复杂、可扩展性和规范性差;终端管理混乱,数据传输安全系数不高,安全防护和集中管理困难;数据传输效率低,移动业务监控难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移动现场作业信息化的发展[4-6]。

  目前,变电设备试验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为试验完成后将试验数据记录于纸质载体上,待回到办公场所后将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中。此种处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场试验人员试验时可能无法获取上次试验初值,当此次试验数据与上次试验数据相比变化率超标时,试验人员无法及时发现;

  2)数据录入系统过程中容易出错;

  3)数据录入不及时;

  4)一线生产人员工作负担重。

  随着移动终端及3G通信技术成熟、4G网络的推广应用,为电力现场试验数据实

  时传输至数据诊断中心并将诊断结果实时传回试验现场提供了条件,现场试验完成、设备状态诊断结果现场得知成为可能。

  用于变电试验现场的移动终端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试验仪器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紧密连接,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整个系统中,被测对象为各种变电设备;试验仪器为变电设备现场试验所用的试验仪器,包括介损测量仪、直阻测量仪、铁芯接地电流测量仪等,实现变电设备的电气化参数测量;接口为实现试验仪器与移动终端物理连接的物理设备,根据不同试验仪器的不同接口通过RS232、RS485、USB等接口直接读取试验数据或者通过直接人工读取试验数据录入接口与不同的变压器现场试验仪器连接;移动终端包括数据接口、移动终端本体、数据展示和评价诊断结果展示4个部分,实现试验仪器数据的读取、解析、数据及评价结果展示;数据传输采用移动无线3G/4G网络,通过数据加密经由VPN通道传输至安全接入平台,进而将数据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采用现有的设备状态评价系统,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

  在移动终端系统中,移动终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移动终端框架如图2所示,本体采用PMP智能移动终端,终端配置4核ARM-CorteA9处理器,主频1.4GHz;4G,DDR3内存;7寸高清IPS液晶数字屏,支持5点触摸;支持MicroSD、SIM卡;操作系统为Android操作系统。终端外设中主要有条形码激光扫描模块、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模块、红外读写模块、IC卡读写模块、视频模块、GPS定位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功能扩展预留模块、变电设备试验仪器统一采集模块和满足电力系统无线数据传输要求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接口实现终端读取不同仪器试验测量数据的读取和解析,实现自动从试验仪器中读取试验数据并将其传送至移动终端中;数据展示模块实现不同试验的数据展示,包括试验信息、本次试验数据、历史数据和评价结果,试验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ID、试验日期、试验人员、试验仪器和试验天气等内容,试验数据即仪器测得的数据,评价结果为设备经过数据处理系统之后的评价诊断结果。

  在现场应用时,将试验仪器与变电设备连接,试验仪器再通过各种接口(RS232、RS485、USB)与移动终端相连,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与数据处理系统相连。具体实施如图3所示。

  在现场进行设备的连接之后,在移动终端中打开试验模块,根据现场设备新建试验项目,如表1所示。

  系统根据所选设备自动提取出试验信息中的“变电站”、“设备名称”、“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和“试验时间”等信息,“试验性质”需要根据本次试验的性质进行下拉选择,“天气情况”和“试验人员”信息手动录入。试验信息填写完整之后,系统会根据试验信息和设备名称自动筛选此变压器所能做的试验项目,并且在试验项目中进行罗列展示。在试验人员选择好试验仪器后,点击数据采集列中的“编辑”按钮,系统进入具体试验数据展示界面,并且系统根据所选试验仪器自动加载对应仪器的数据读取驱动程序,为后续数据的自动读取做准备。现场试验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进行“历史数据查看”、“设备诊断”和“数据录入”。

  基于移动终端的试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将变压器现场试验数据自动读取、展示、上传及接收试验诊断结果的功能,对提高设备现场诊断的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移动终端直接或间接读取现场试验数据,可减轻生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过程中信息收集和记录的工作量,实现“纸质”到“电子”的飞跃,解决数据记录不全面、统计分析困难等影响现场试验的效果的问题。移动终端在现场试验中可方便试验人员查看该设备的历次试验数据,实现现场对设备的初步诊断;并且可以根据历史试验数据判断本次试验中是否有不当之处,避免或减少因试验方法、仪器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二次试验返工情况,提高试验成功率。通过终端直接

  将数据传输至生产管理系统进而接受设备评价诊断结果,可提高试验数据系统录入的及时性,达到现场试验完成,数据录入完成,设备健康状态现场得知的目的,有效加强对生产业务的管理和控制,以促进安全生产。

  李程启(1985),男,工程师,从事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工作。

  【相关文献】

  [1]刘晓东.电网企业移动应用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11):512-515.[2]谢荣岳,李军.基于PDA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J].网络信息技术,2005(1):42-44.[3]张金玲,黎峰,刘镇顶.基于PDA的移动作业标准化管理系统[J].计算机软件,2008(7):1831-1833.[4]吕军.企业内外网安全接入平台建设[J].湖南农机:学术版,2008(1):147-148.[5]郭宝,周驰.电力生产现场作业和终端安全防护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0(12):30-35.[6]马君,廖建新,朱晓民,等.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8):95-98.收稿日期:2015-07-09

篇二: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在近六年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老少都开始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节点,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物,物与物都建立了联系,增加了互动。人们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消费方式也开始向共享方向发展,这也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是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者其他手持终端接入互联网。利用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使用手持终端访问Internet,通过各种移动应用进行在线搜索、在线聊天、在线阅读、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收听音乐、在线购物等。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在于更广泛的连接,连接人与人(社交平台)、人与物(电子商务、智能设备、传感器)、物与物(物联网)。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终端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技术。

  1移动终端技术特点及现状

  移动终端设备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其主要功能是移動上网,其次是便携性。随着用户对移动智能终端的需求增多,高效能处理器、快捷的操作系统、高清触屏显示屏、高像素摄像头、外放音质技术等相应技术都囊括在移动终端技术范畴中。2015

  年和2016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年份,与以往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不同,2015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平稳发展的状态。2011-2014年我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341亿部,与2014年相比增速放缓。[1]智能手机在满足了基本的入网速度、大屏、待机、性价比之后,需要满足用户体验以实现转型。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47亿台[2],其中华为以139亿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领跑了中国手机品牌。

  2通信技术特点及现状

  为人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网主要有GPRS、EDGE、Wi-Fi、3G、4G等。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是3G网络,它能够满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服务。同时,在4G网络建设发展方面我国具有巨大的规模潜力。2015年我国移动市场逐渐饱和,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但4G移动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据工业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是全球4G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4G用户在全球占比34%,成为全球最大的4G用户市场,2014至2015年我国4G用户发展水平就达到了美国和日本3年的发展水平”[4]。同时得益于我国4G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和普及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的执行,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潜在需求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

  3应用技术特点及应用

  在移动终端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最多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程序,IPhone的APPstore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商城中含有各种用途的应有软件:电子阅读、手机游戏、视频观看、手机

  购物、手机支付、旅游服务、交通服务等。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最高的APP是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搜索等,具体APP为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

  不同种类的应用服务具有不同特点,社交应用具有分享性、时间碎片性、关联性的特征。使用户能够通过及时分享更新共享信息,随时随地利用时间间隙开展互动,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社交应用能够实现与手机通讯录相关联的方式扩展熟人社交圈,通过定位、“扫一扫”“摇一摇”等功能打破空间界限、扩展交际范围。位置类应用,如滴滴打车、高德地图等能够实现应用服务的实效性和实地化,利用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携性、移动性和即时性,为位置应用提供优先的线上线下互动。

  视频、音频类应用则具有内容丰富、来源多样、使用时间碎片化、黏着性强、盈利性等特点,根据用户需求,在视频和音乐应用服务方面,更具人性化,用户通过对不同的应用运营商服务的体验满意度来判定使用哪种应用软件,同时SP也会根据广大用户的体验反馈改进应用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后是电子商务类应用,2013年其移动互联网为购物、支付、娱乐、出行、订餐、酒店预订等服务提供了移动端服务,消费者逐渐习惯并大量运用移动端进行消费。电子商务应用具有灵活访问和支付的便捷性、根据SIM卡能够有效识别用户身份的统一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机遇性。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终端是以天猫和支付宝为首的购物和支付终端。

  2016年中国B2C市场中,天猫的市场份额占561位居第一,京东占248位居第二。天猫等主流网络购物交易平台在终端处理上更突出主体化、个性化,根据用户的个人兴趣提供实时优惠信息、近期浏览商品的相关推送,以用户为主题以增强商家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了用户购买的兴趣和可能性。

  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场份额比例中,支付宝占有半壁江山,支付宝凭借其强大的客户端优势与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能力,在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方面拥有较大竞争力,其他三方支付平台也根据不同服务侧重点,针对B端、C端人群提供专项理财、支付服务。支付宝提供的手势密码、数字密码、实名验证和指纹识别等安全打开、支付方式为第三方支付应用提高安全性;生活缴费、滴滴出行、信用卡还款、加油服务、城市服务、快递信息等生活化功能,简化繁琐的缴费流程,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转账、AA收款、亲密付、红包等个性化资金往来,将社交与支付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虚拟世界的社交资金流转方式,满足社交化的消费需求。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转折期,截至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融资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转变。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性扩张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回,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精细化、互动性、深度性的发展模式。竞争中心不再是谁做得早、谁做得广、谁做得快,而是谁做得精、谁做的细、谁做的贴心。

  1.移动终端:以国内智能手机为例

  2015年,我国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呈现饱和状态,甚至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状态。[8]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之争异常激烈,但竞争的焦点有所转变。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中,华为、OPPO、小米分列前三[9]。在国内市场范围内,国产智能手机的竞争力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国产智能品牌中除却华为的高端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其他同等价格品牌的利益空间与发展空间减少。面对国产智能手机竞争乏力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是硬件升级,如电池续航、虹膜解锁、4K、双曲面屏幕等,其次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从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能看出,在生产研发能力方面领先于其他品牌具有绝对影响力,而小米通过对粉丝生态圈、饥饿营销等模式的模仿,在竞争后期难仔发力。因此,移动终端的发展最终需要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实现。

  2.通信技术:寻求通信网络运营新模式

  随着我国宽带网络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其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已经为国家所重视。2015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出“提速降費”的要求。而“开展提速降费行动”也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定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速降费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10]我国4G网络基础的建设与我国4G用户数量增长和用户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网速和资费两方面:网速方面,全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基

  建尚未完善、骨干网容量、宽带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网络流量承载和分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费方面主要依靠三大运营商的营销政策和国家政策扶植,可以打破区域壁垒,引入市场竞争,逐步降低网络资费消费。

  商业化的网络运营模式是提升用户网络行为体验的合理化尝试。目前我国商业Wi-Fi运营商已超过500家,通过在人员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场景搭建商业Wi-Fi,能够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网络接入方式和良好的使用环境,同时吸引用户在指定区域停留,以达到运营商的营销目的实现双赢。

  3.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指导下的智能应用

  移动互联网中移动应用服务的升级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够利用移动应用APP运营过程中留存数据、第三方应用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以及社会化网络数据[11]对移动用户行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对用户网络行为的预判和便利服务。

  大数据与移动应用相结合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以下集中情况:在交通方面,高德地图能够提供路况实时监控查询、导航计算最优路线功能;在阅读方面,能够根据你选读某一类别信息的频率自动筛选同类信息为用户优先选择推送;在智能生活管理方面,通过穿戴设备等可感终端与移动应用进行数据连接,从而帮助用户管理自己的生活作息、运动方式、健康情况。“移动+应用+大数据”等同于智能化。

  在社会生产和经济领域方面,大数据技术指导下的应用服务能够真正得以突破。我们设想这样一种社会,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相结

  合,智能能够完全取代人工,仓储、物流、交通管理、建筑施工、农林牧渔、旅游等产业都能自动运行,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应用,足不出户的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任务,构建一个完善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网。

  三、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正以稳健的步调向前迈进,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它的发展前景不止于此。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主要动力。只有突破自主技术研发的瓶颈,我国才能真正掌握好、利用好移动互联网这股“东风”,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年国内手机出货518亿部,[2]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analys: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47亿台增幅位居全球之首,[3]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IHS: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居首

  达139亿台,[4][10]潘峰,付有奇.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业务发展[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0-134.

  [5]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6]2016年1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统计分析.

  [7][8]王健.国产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及困境评析[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35-147.

  [9]2016年一季度中国各品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

  [11]杜璞.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8-159.

篇三: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IIC总线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中的应用

  李仙;宋晓梅

  【摘

  要】本文介绍了IIC总线的优势,结合智能机设计的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如何使用IIC总线实现越来越多的传感器等IIC设备之间的正确区分和访问,IC厂商和手机设计者如何使用可配置地址解决设备地址冲突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使用辅助中断来解决IIC总线一主多从模式下从机无法主动上报信息的问题.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

  【年(卷),期】2013(021)021

  【总页数】4页(P114-116,119)

  【关键词】IIC;可配置地址;辅助中断;一主多从;智能机设计;通信终端行业

  【作

  者】李仙;宋晓梅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92

  随着IIC总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芯片厂商都已推出带有IIC总线接口的芯片。已有很多文献讨论IIC总线在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将从智能机设计角度论述IIC总线的软硬件应用方案,以及一主多从方式下如何实现从设备信息的主动上报。

  1IIC总线接口及协议介绍

  1.1IIC总线简介

  IIC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Bus)是由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集成电路之间的互连而开发的一种总线[1]。此种总线仅靠两根数据线(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实现数据传输[6]。这种传输方式使用信号线较少,设计方便灵活,可以有效节省主板空间,减少芯片引脚数量,降低互连成本。

  1.2IIC总线接口的硬件结构

  由于IIC接口采用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机制,器件本身只能输出低电平,无法主动输出高电平,只能通过外部上拉电阻将信号线拉至高电平,因此IIC总线上必须接上拉电阻[3]。通常情况下,SDA、SCL两条线上的上拉电阻取值是一致的,并上拉到同一电源上。

  上拉电阻RP的阻值选择通常在1~10kΩ之间,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般I/O端口的驱动能力在2~4mA量级,如果上拉电阻RP的值过小,电源灌入端口的电流就会比较大,可能会损坏端口。上拉电阻RP的阻值也不宜过大,因为端口输出高电平是通过上拉电阻实现的,如图1所以。电平从低到高变化时,电源通过上拉电阻RP对线上负载电容CL充电,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上升时间。端口信号的上升时间可近似用充电时间常数RP和CL乘积表示。如果RC充电时间常数过大,将使得信号上升沿变化缓慢,达不到系统所需速率甚至不符合IIC总线协议规范的要求。

  图1IIC总线的硬件接口Fig.1HardwareinterfaceofIICbusIIC总线的传输速率有3个模式:标准模式100kbit/s,快速模式400kbit/s,高速模式3.4Mbit/s[5]。在快速模式和高速模式下,总线上会产生反射、振铃、过冲等现象,因此需在SDA、SCL线上串联终端电阻,从而抑制总线上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3IIC总线的数据传输协议

  IIC总线支持多主和主从工作方式,通常为主从工作方式[2]。主机通常都是处理器,负责控制总线数据的传输。从机通常是被主机寻访的设备,比如存储器、LED及LCD驱动器、A/D及D/A转换器等。在同一系统内,每个从机都有一个唯一的设备地址,用于主机寻访。

  主机向总线上发送某一从机地址,总线上所有从机进行地址匹配,地址匹配成功的从机发出一个应答信号,其他设备都保持静默状态直到收到结束信号[4]。主机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对此从机进行读写操作;若主机未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此从机出现故障或总线上无此从机。SDA线上每次传输8位数据,每次传输的字节数不受限制,但每个字节都必须要有一个应答位(ACK)。I2C数据总线传送时序如图2所示。

  图2IIC总线传输数据的时序Fig.2ThesequenceofIICBusdatatransmission2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的应用

  2.1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的发展现状

  智能机市场各种传感器应用层出不穷,例如触摸屏、光感应器、接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陀螺仪等,并且每种传感器都有多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IIC总线在这些传感器应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传感器可以统一挂载到同一条IIC总线上,方便处理器高效、快捷的区分和访问。一般来说,同一个智能机主板上的同一类型传感器一般会兼容多个厂家的芯片,以避免独家供货带来的缺货风险。因此,在硬件设计中会考虑尽量多的兼容设计,硬件系统构架如图3所示。软件方面,处理器同样需要进行多次匹配判断不同类型不同供应商的传感器来完成系统初始化过程。

  图3智能机IIC总线示意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IICBusinsmartphone2.2IIC总线的初始化机制

  在智能机开机过程中,系统会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过程中,处理器通过假设遍历法对IIC总线上的传感器按照类型的不同一一进行初始化。以智能机兼容两种不同型号加速度传感器BMA220和KXTIK-1004为例,初始化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主机首先发送BMA220的器件地址。

  2)主机判断是否收到从机应答信号。若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则开始对BMA220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结束初始化;若主机没有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BMA220是否是此类型传感器中的最后一个器件。

  3)如果是最后一个器件,则主机认为没有此类型的传感器,结束对此类传感器的初始化。

  4)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器件,主机继续发送KXTIK-1004的器件地址并判断是否收到KXTIK-1004的应答信号。

  5)若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则开始对KXTIK-1004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结束初始化。

  图4智能机初始化加速度传感器流程图Fig.4FlowchartsmartphoneinitializeG-sensor通过上述初始化过程,处理器就明确了目前系统中包含哪些具体类型、具体型号的传感器,并将这些信息保存,供系统随时调用。图5的波形显示了智能机开机过程中IIC总线对初始化的具体细节。此IIC总线的速度为100kb/s,首先发送从器件BMA220的设备地址0X18,处理器收到应答信号后,开始对传感器进行配置,完成后结束IIC总线上的信号传输。

  2.3IIC总线的地址冲突解决机制

  常见的传感器设备地址都是7位的。理论上,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传感器的设备地址是不同的,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传感器设备地址也应该不同。然

  而,7位地址下最多只能产生128个地址编码,当IIC总线设备越来越多时,总线地址冲突就在所难免。为了防止设备地址冲突,有些传感器芯片预留了可配置设备地址的引脚。如果传感器设备出现地址冲突,通过配置预留引脚上的高低电平来改变传感器的设备地址,以此达到解决总线上的从器件出现设备地址冲突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将各个IIC的设备地址进行互异配置就可以有效避免在同一系统中出现以上冲突。

  图5初始化部分波形Fig.5Partofwaveformininitialization2.4关于中断的应用

  在智能机系统中,IIC总线都工作在一主多从模式。主机占有控制权,任何时刻,IIC总线总是由主机发起从机的读取数据操作,而从机无法主动向从机发送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传感器的信息需要及时送给主机处理,在传感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需立即报告给主机,要求主机进行读取数据等操作。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某些传感器增加了辅助中断引脚。在传感器状态发生改变时,传感器产生一个中断通知主机自身状态已经发生改变,需要主机读取数据,主机检测到中断后立即通过IIC总线访问产生中断的从机。以目前智能机中电容触摸屏为例,辅助中断配合IIC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触摸屏工作流程图Fig.6Flowcharttouchpadworking当手指触摸到屏幕上时,触控驱动芯片会解析触摸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保存到相应的寄存器里。同时,驱动芯片向处理器上报中断,处理器接收到中断信息后通过IIC总线访问触摸屏控制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结束语

  文中主要分析了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里的软硬件实现方案,通过具体实例重点说明了在一主多从模式下兼容各种类型和同类型下各种型号传感器的实现机制。同时还阐述了如何使用辅助中断来完成IIC设备向主机主动状态上报。实际应用证明,使用上述这些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实现高灵活性的、高兼容性的智能机系统,满足了目前通信终端行业的实际需求。

  IIC总线架构简单、易于布线、软件操作灵活的特点必然会在智能机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关文献】

  [1]何立民.II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2]肖建辉,袁易君.基于LPC2106的IIC总线E2PROM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6-2):184-185.XIAOJian-hui,YUANYi-jun.TheapplicationofIICE2PROMbasedonLPC2106[J].MicrocomputerInformation,2010,26(6-2):184-185.[3]周剑利,郭建波,崔涛.具有IIC总线接口的A/D芯片PCF8591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7):150-151.ZHOUJian-li,GUOJian-bo,CUITao.TheusedofA/DchipPCF8591whichhasIICinterface[J].MicrocomputerInformation,2005,21(7):150-151.[4]飞利浦半导体IIC总线规范[Z].(2.1版)2000.[5]李伟.电阻元件对IIC总线电路性能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0,29(11):27.LIWei.InfluenceofresistancecomponentsonIICBUScircuitperformance[J].COALTECHNOLOGY,2010,29(11):27.[6]权毅,曹洁,王勇,等.基于ARM的便携式高速铁路钢轨无损检测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1):29-31QUANYi,CAOJie,WANGYong,etal.PortablenondestructivetestinginstrumentforHigh-speedrailwayrailbasedonARM[J].InstrumentTechniqueandSensor,2010(1):29-31.

篇四: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在幼儿园互动教学中应用

  摘要:随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很多幼儿教师也加强了对这一资源的利用,旨在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应有的过程中还存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需要从加强内容共享、实时利用网络信息、加强远程遥控以及社交网络等利用方面来促进这些设备作用和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移动终端;幼儿园;互动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也开始平民化,并开始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并且开始向教育行业发展,很多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师开始在教育中运用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从而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对教学有效性的俄提升也至关重要。目前,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学的互动性,很多幼儿园教师也开始在教学中加强对移动终端的应用,本文将在分析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更多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指导作用。

  一、智能移动终端简介

  智能移动终端(intelligentmobileterminal)是在开放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具备浏览网络,呈现多媒体和安装应用程序等功能的电子设备及配套软件,具有广泛使用性、易操作性、灵活性、便携性、实时性等特点。其将移动终端设备通过USM、CDMA、3G、4G等数据网络以及Wlan、蓝牙等无线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智能服务。智能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连接网络获取所需要信息,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目前,较为常见的移动终端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其操作系统的类型有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和微软研发的WP操作系统,,其存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教学相比常规教学的优势

  目前,较为常见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终端设备的配置不断优化,可以安装更多的程序,尤其在4G通讯技术和无线网连接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移动终端的功能更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相比常规教学而言,移动终端在教学有着更多的优势:

  一是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智能移动终端包含大量应用程序,可以为教育app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从而使其功能更为完善。比如将微信、QQ、UC、MSN、飞信等聊天通讯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发包括文字、视频、语音等以外文件等,还可以与家长、学生等进行在线交流等,使得师生交流更为顺畅,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在学生间分享课件资源,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此外,多人视频功能、多人语音功能的实现,更是可以实现课堂同步教学等,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服务不仅为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还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将“主动式学习”变成可能,学生在接受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形式和内容,随时随地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和沟通,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及学生分组讨论的相结合。

  三、智能移动终端在幼儿园互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智能移动终端目前已经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其对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为了提升

  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幼儿教师开始加强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原来的一问一答、一问一评、一讲一评等师生互动教学形式,而是开始加强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开始教学生将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网络,在任意地点和时间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提问、答疑、上传作业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提升课堂表现力,提高教学效率。以目前应用率较高的聊天软件为例,主要有微信、微博等,这些即时通信软件极大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些软件具备实时的定位功能,可以及时查找附近的人,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等功能及时了解和接受外界信息和添加联系人。这些工具可

  以在线发送文字、图片甚至声音等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便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间题,实现实时教学和在线同步教学的功能。

  四、智能移动终端在幼儿园互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智能移动终端变得越来越普及,多样化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很多中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幼儿年纪较小,父母没有为其购买手机,但是经常将手机给孩子玩,使得很多幼儿小小年纪就对手机非常熟悉,对里面的游戏更是耳熟能详。但是幼儿毕竟缺乏自制力,很容易被里面的游戏吸引,这样教师将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中,会出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当很多教师开始将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中后,很多幼儿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或者进行聊天,导致课堂上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毕竟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会对幼儿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五、智能移动终端在幼儿园互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内容共享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前将教学中所用到的PPT、视频、文档等内容进行共享。比如说教师备课精心准备的PPT课件、课堂中所用到的教学视频,只需要学生在智能移动终端中安装office类似的文档编辑软件和视频软件即可直接播放,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视力欠佳、座位不宜看清讲台的学生便捷的浏览PPT和视频,也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知识回顾,进行效果反馈。同时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在线文字交流,在教学环节中随时记录笔记、查询资料等。极少数学生因个人原因无法到达教室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文件、图片、音频等,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课堂内容,及时帮助他们跟进进度。

  (二)实时利用网络信息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实时网络信息,提高课堂内容与目前社会需求的结合度,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当下社会实际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搜索当下应用广泛的拓扑结构并相互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拓扑结构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自己检索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总结能力,还有利用学生熟记所讲授内容。

  (三)远程遥控

  运用360wifi等无线局域网设备,将智能移动终端变成移动遥控器,对PPT进行远程控制、播放视频、音频、动画等,让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为教师设计更具互动性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便利性和可能性。

  (四)社交网络

  利用社交类软件发起实时在线话题,进行互动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迅速收集学生们的意见,便于下次上课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吸引学生加入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例如利用微博互动平台,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发表“微话题”,通过留言,投票等形式、让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勇于发表意见,更可实时刷新信息,将学生的信息显示在投影设备上,完成高效的交流。智能移动终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费用较高、可控性较弱等。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使用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无法完成整体操控和讲解,不仅不能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反而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因此智能移动终端在课堂中的使用对教师的讲解水平和运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结束语

  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其相对常规教学而言,有着更多的优势,不仅可以更提高教学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在将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沉迷游戏等问题,为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教师需要加强内容共享、实时利用网络信息、加强远程遥控以及社交网络等的利用,从而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的幼儿教师提供指导策略。

  [1]

篇五: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智慧图书馆APP服务研究

  陈红梅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用户数的直线上升,图书馆要以用户为导向,满足用户对智慧图书馆移动互联的服务需求,建立泛在个性化互动的自动感知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移动智能终端APP服务,实现用户快捷方便地享受智慧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文章在调研APP服务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由此设计智慧图书馆APP服务实现的功能模式以及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参考文献19.

  【期刊名称】《高校图书馆工作》

  【年(卷),期】2019(039)005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移动服务;移动应用程序(APP)

  【作

  者】陈红梅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50.7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新型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泛在服务和智慧服务是其主要特征,是图书馆在技术、理念和服务的一次革命和提升。王世伟指出互联、高效、便利是智慧图书馆

  的三大特点[1,2]。基于智能终端系统的客户端APP服务是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一种形式,更是图书馆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

  1研究文献综述和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专家同行已对图书馆APP做了许多研究。有分地区基于调查统计的研究,有从系统设计构架来讨论APP应用的优化办法的研究,有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有与其他移动服务手段的优劣对比研究等。李新星[3]等、杨抒超[4]、董珊珊[5]、王永华[6]等、明仁均[7]等专家同行用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湖北、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河北等地区的APP应用作了研究,提出应用现状和改进办法。邓景贤[8]选取中国“985”高校和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以及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和知名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从平台类型、开发模式、主要服务及其特色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郭婵[9]概括了中美两国APP服务的特点,从内容、形式、系统和发展前景分析了两国的异同,提出发展建议。梁欣[10]提出移动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一部分,着重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来设计和优化移动服务模式。赵杨[11]也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提出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田丹[12]从资源开放性角度来讨论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的现状,提出从系统兼容性、资源集成性等方面来解决资源开放性的一些办法。豆洪青[13]介绍了宁波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APP中的微书导读、图书转借和图书配送实体书店借阅的功能模块。JingruHoivik[14]为挪威国家图书馆设计了基于Android的APP客户端,提出移动图像显示、基于位置搜索、语音语言搜索、条形扫描、文本搜索等技术的应用。

  笔者于2017年11月6日在CNKI输入主题=“移动图书馆APP”,获取文献总数1054篇,打开所有文献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1。输入主题=“智慧图书馆APP”,获取文献总数414篇,打开所有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

  图1主题=“移动图书馆APP”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2主题=“智慧图书馆APP”关键词共现网络

  经过对图1和图2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文献对于“移动图书馆APP”服务与“移动阅读”“手机图书馆”等直接相关,没有直接与“智慧图书馆”相关,没有从智慧服务的思维和角度去展开研究。而“智慧图书馆”与“云计算”“智慧城市”“数字图书馆”等关键词比较相关,与服务方式的移动APP没有直接相关,说明研究者们没有从移动服务APP智慧服务角度去探究智慧图书馆。移动APP服务是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的重要渠道,智慧服务理念是移动APP服务的目标和思想指导。因此,本文就智慧图书馆APP服务进行探索:通过搜索并登陆一些图书馆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了解其有没有移动图书馆APP的链接和宣传,并进入体验使用;通过电话的方式了解某些图书馆APP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直接用移动终端设备在APP商店搜索,下载试用。

  经过文献调研和调查分析,发现了图书馆APP使用的一些共性特点及不足。第一,开通APP的图书馆大都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开发模式。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书商或图书馆系统开发商开发的手机图书馆系统,如汇文的掌上汇文图书馆,北京书生和超星公司的移动图书馆等。独立自主开发移动图书馆APP的不多,其移动APP提供的移动服务几乎完全一致,难以体现图书馆的特色,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难以让读者产生服务认同感。第二,大多数图书馆的APP的功能都只是基本服务的延伸,局限于书目检索、条码扫描、读者服务、分馆导航等。服务都只是浅层的服务,不能满足用户远程个性化、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对于全文阅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服务视频点播、有声读物、电子借阅服务、室内定位功能、RSS聚合、室内定位等功能很少。第三,APP移动服务宣传不够。虽然大部分图书馆移动APP出现在首页并提供二维码下载,但也有些图书馆APP下载链接出现在二级菜单或隐藏在不易找到的地方。宣传不够不利于图书馆APP服务的推广利用。第四,目前图书馆APP的系统兼容性不强,系统跨平台不够,各系统

  之间缺乏合作交流,同一系统内的移动图书馆APP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各系统明显缺乏合作交流。第五,移动图书馆APP与图书馆系统集成的很少,大都只是集成在个人图书馆服务。资源集成性不够,交互界面不够友好,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许多服务利用受限,访问权限弱。所有这些特点和不足说明目前APP服务不能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不能实现图书馆个性化、多元化、主题化及智慧化的服务。因此,建立基于智慧图书馆集成网络数据、数据库资源和用户个人交互信息系统的APP服务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图书馆APP服务功能设计

  智慧图书馆APP服务模式是在4G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以兼容、集成和融合的思想为开发理念,以用户体验为标准,使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内容整合和集成,实现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创新、移动化的目标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专题化、多样化、移动化和智慧化(见图3)。

  图3智慧图书馆APP功能示意图(实现充分感知的馆馆相连、网网相连、库库相连、人人相连)2.1智慧图书馆基础服务移动终端的实现

  用户运用移动设备,通过图书馆终端APP应用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基本服务。例如,本馆介绍、书目检索、借阅服务、条码扫描等。

  2.2资源高度集成实现全文阅读

  虽然有了APP的基础服务,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移动用户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无障碍地阅读全文文献。图书馆应充分合作,打破地方限制,实现全国读者通用,获取共建共享基础上的数据资源,并实现全文下载阅读。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的APP,扫描一下触摸屏上的相对应资源的二维码,然后可将资源下载到手机上阅读。实现对全文资源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2.3建立特色资源库并提供主题服务

  图书馆根据需要及现实情况确定特色馆藏,建立特色数字馆藏资源数据库,通过APP客户端加以服务,例如,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将19世纪收藏的单独制成APP客户端BritishLibrary19thcenturycollection(大不列颠图书馆19世纪收藏),方便用户浏览、搜索和阅读体验。它包括经典小说、工程哲学、历史和科学,可浏览、搜索和阅读体验这些历史书[15]。在国内也有一些特色APP客户端,例如,国图选粹及重图精品图书期刊,其服务内容明确,给读者提供既精又细的文化信息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的活动提供专门的APP终端服务。

  2.4拓展移动学科情报服务

  图书馆利用云技术和关联数据,设计资源集成检索APP,使用户在移动设备上享受参考咨询、信息推送、个性化情报服务,并且使情报服务者融入科研过程,为用户提供更到位的服务。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推出的SpaceStationCrew、Cassini等近10个主题的APP,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研究热点[16]。

  2.5嵌入信息素养教育

  APP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学习的便捷性、广泛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建立分学科多媒体的APP学习软件,从简单的文本的堆积发展到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例如,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图书馆、昆士兰大学图书馆已经推出了LibrarySkills、UQLibrary等关于图书馆技能培训的专题APP,以帮助用户检索和利用电子资源。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的名为“VirtualTour”的APP,为用户提供了虚拟导航和馆舍介绍的服务[17]。最后,图书馆还可以通过APP链接嵌入MOOCS课程,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在线进行课程学习。

  3智慧图书馆APP服务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3.1推进自主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APP开发模式。

  虽然我们现在建设了很多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但相互之间粘合度和共享度不高,为APP服务资源共享设置了障碍。因此,要建立一个广泛参与的分布式平台,让各种资源在开放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格式实现共享,并建立图书馆信息联盟,每一个图书馆只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信息制作、信息储存工作,依赖并分享整个联盟的资源。

  智慧图书馆APP不一定要独立开发,可以借助第三方联合开发,解决图书馆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联合开发APP的弊端是不能体现各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和个性,很难吸引用户的注意。我们可以根据本馆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在APP软件中增加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板块。在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共用软件平台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本馆的服务特色和某种特殊功能。立足本馆服务水平和状况,有侧重地人性化地提供实际能够满足用户的服务,例如,较大型的图书馆可以采用GPS定位某类文献所在书架等。通过感知提取用户的个人兴趣、阅读倾向推送个性化信息及文献导航服务,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专题化、特色化、多元化。

  3.2升级图书馆系统建立和完善移动服务

  我国图书馆虽然注重移动服务,但是APP服务并没有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很好地集成起来。图书馆系统要建立专业的移动阅读平台,用户可在手机、ipad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咨询浏览,阅读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全文文献。同时,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18]。系统要实现:第一,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检索。应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的各类文献进行整合,在移动终端上搜索并获取文献资源。第二,提供适合手机的信息资源。充分考虑到手机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专门提供e-pub电子图书报纸全文供手机用户阅读使用。

  第三,通过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应用云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的云文献传递服务。第四,个性化服务体验

  。用户设置个人空间并对接图书馆OPAC系统,实现个人的移动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等服务。建立个人图书馆对图书进行评论、分享、批注和收藏。第五,图书定位服务。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将OPAC系统、RFID系统和移动设备上的GPS定位功能整合起来,给用户提供高效移动的智能化馆藏图书导航服务。第六,把QR码服务应用到移动APP服务中。将OPAC系统中的书刊数据制成对应的QR码,用户通过手机拍照功能获取QR码符号图像,通过解码软件解读书刊的书目信息和排架信息并保存于手机[19]。

  3.3提升和落实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服务能力

  现有的图书馆APP大都局限于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没有从个性化知识智慧服务角度去审视重视图书馆服务的深入和创新。图书馆可以改变过去以资源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个性化智慧服务为中心。图书馆员要做好知识导航工作,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加强对读者的研究,通过APP开展跟踪服务、精准服务、知识关联服务。并且把“读者至上”“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作为图书馆决策、考核的原则和依据,落到实处。

  智慧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是知识的导航员,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不仅要掌握数字信息技术,会使用数字设备应用、了解专业数据库,而且要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会推送数字信息及在线信息服务等。此外,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馆与出版商、集成商、作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相互融合,图书馆员的情报分析学科服务能力和数字出版能力显得更加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和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员要具备学习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提高智慧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2]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3]李新星,等.面向湖北省35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移动APP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6(9):18-23.[4]杨抒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APP服务研究——以广东本科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3):59-62.[5]董珊珊.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移动终端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7):120-126.[6]王永华.基于移动终端的河北省高校图书馆APP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3):162-164.[8]明均仁,乐晨晓,谢守美.面向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移动APP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0):33-39.[8]邓景贤.国内外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对比研究[J].图书馆界,2016(3):33-37.[9]郭

  婵.中美高校图书馆APP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7):80-85.[10]梁

  欣.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优化研究——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J].现代情报,2012(9):75-79.[11]赵

  杨.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4(4):184-189.[12]田

  丹.基于资源开放性角度的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

  [J].情报资料工作,2015(5):64-67.[13]豆洪青,刘柏嵩.“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探索—以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APP应用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3-57.[14]HoivikJingru.Globalvillage:mobileaccesstolibraryresources[J].LibraryHiTech,2013(3):467-477.[15]曾雅佳.公共图书馆APP客户端移动服务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8):24-26.[16]田

  蕊,陈朝晖,杨

  琳.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36-40.[17]孙海晶.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3(22):103-105.[18]阿孜古力·吾司曼.浅析新疆医科大学移动图书馆学术应用的应用于推广

  [J].中国管理与信息化,2015(11):196-197.[19]周满英,任树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24-27.

篇六: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萌孙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终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落红卫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

  展,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功能也日益增强,给人们的工作和摘要:移动终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但由于其特殊性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越来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移动终端的开放性和这些

  威胁主要来源于移动终端多的安全威。便携性,也给用户带来了安全威胁,特别是移动终端(包括人们便携具有多种无线接口和关联业务存储卡和

  SIM卡)中存储了大量用户信息,任何安全问题借助相应的安培养良好的移动终端使用习惯规避安技术手段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都会对用户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移动智关键词问题让移动终端发挥更积极的作。能终端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使安全问题更显突出。总体安全防安全威移动终

  来说,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日益丰富,使其漏洞随之增加

  并导致安全事件种类的增多;操作系统开放性的提高,使convAbstract:Mobile

  deviceshavebroughtgreat

  moretoniencepeoplHowever,workandliving.病毒开发更为容易;带宽的增加,使更加复杂的病毒通过

  beenemergingthreatens

  haveandmoresecurity

  各种数据业务进行传播成为可能;多样的外部接口增加了duetotheirportability,varietyofwirelessinter病毒传播的渠道;终端存储能力的提高,更增加了移动智Inexistanceofassociated

  services.andthefaces,

  能终端安全的隐患。以上安全问题基本上和计算机面临的todevelopforisviewofthis,itnecessarypeople

  安全问题类似。但是不同的是,对于计算机,只有接入互联devices,mobiletoapplyausinghabitsgoodin

  comprandtopropriatesafety

  techniquestake-网才可能受到病毒攻击,并且可以通过重装操作系统方式

  problemsavoidsecuritytomeasureshensive来进行处理,而移动智能终端时刻与移动网络相连,并且ssecurity

  threaten,mobile

  device,KeyWords:其操作系统并不能象计算机一样随时安装,一旦安全事件protectiocurity爆发,其危害性将远远大于计算机病毒。

  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移动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

  和应对策略。

  1移动终端面临安全威胁

  移动终端安全相对安全研究比较深入的计算机而言,2009年

  11月第

  11期

  现代电信科技

  23.

  F技术专题

  ····························eatrues

  重者破轻者降低系统性能,件的正常运行;破坏性,首先是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子集。其次,移动终端安全坏数据和文件导致系统崩溃,更严重的甚至可以损还有其特殊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便携

  坏硬件,对于监控病毒,则进行个人信息的偷盗。性,第二是具有多种无线接口和关联业务。

  移动终端病毒按传播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便携性导致移动终端很容易丢失,只要移动终

  端被第三者拿到,无论有多少安全机制,最终都可能

  网站浏览、网络游戏和下载程序·互联网接入:被第三者攻克并取得使用权限。而多种无线接口和

  。等关联业务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安全威胁,相关安全问

  USB

  Fi和

  等接口。·外部接口:蓝牙、红外、Wi-题也是移动终端所特有的。移动终端具体安全威胁

  。·移动终端业务应用:SMS和

  MMS等

  移动终端病毒按危害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如下。

  移动智能终端的工作原理

  ·针对移动终端本身(1)丢失、被盗和被借

  与计算机类似,必须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导致其很容易被丢失和遗

  忘,同时也是被盗的主要对象。任何得到移动终端

  针对终端本身的病毒依赖一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人都能够像所有者一样任意地查看其中存储的所

  修改软硬件系统设将侵占终端内存,删除用户资料,有内容,如电话簿、短信和口令等隐私信息。同时,移

  根据国。置,使其功能失灵,导致终端无法正常运转动终端中的(U)SIM/UIM卡也很容易被他人获得并

  内外现有的移动终端病毒报告显示,此类病毒已经利用,给用户造成相关方面的损失。

  成为最常见的病

  毒之一。(2)非授权接入

  即便具备安全机制,人们也此类病毒可以盗取移

  ·针对移动终端用户隐私可以通过伪造或猜

  动终端上保存的通讯录、测认证码(例如

  PIN码或者口令)或者旁路认证机

  、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短信息电子、、照片、视频制,从而进入移动终端并获取其数据。事实上,绝大

  对甚至个人机密信息和网上银行交易记录等,邮件,多数用户都没有启用安全机制,即便启用也大多使

  与移动终端。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近年来,用默认

  PIN码或口令,根本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

  相关的科技迅猛发展,使移动智能终端的价格已经例如,大多数移动终端默认

  PIN码为“0000”或者

  降到了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越来越多的人“1234”,很少有用户进行修改。

  将把移动智能终端作为存储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另外,认证方式漏洞也有可能被利用。例如一

  这就不可避免地为那些别有用心的黑客和病毒编写些设备具备保留密码或主密码功能,允许无限制

  者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接入,可以旁路用户锁定。甚至一些漏洞可以完全

  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对

  传播各种不良信息·旁路安全控制机制,成为移动终端的严重安全威

  社会风气和青少年身胁。

  心健康造成了伤害。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拥有了播

  (3)恶意软件

  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同计算机恶放

  MP3、浏览文本、观看图片和播放视频等功能,使

  意软件相似,当

  移动终端逐渐变成一个“微缩”电脑。这些功能在方

  前主要以破坏性的木马、间谍和监听监控病毒为主。

  便大众和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为不良和有害信息的

  病毒抓住移动终端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或者诱骗

  传播和展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和场所。

  用户执行相应病毒程序,并且利用移动终端的网络

  ·针对移动终端用户资费

  有的病毒能控制移动进行快速传播。作为移动终端病毒,具有几个主要

  终端在用户本人不知情的

  特性:传播性,通过各种方式向更多的设备进行感

  情况下自动拨打声讯电话,发送大量垃圾短信,订购

  染;传染性,能够通过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破坏文

  SP增值业务,接入特定收费的

  WAP地址等,这些病

  2009NovemberMSTT

  24

  M

  现代电信科技

  ····························ODERNSCIENCE&TECHNOLOGY

  OFTELECOMMUNICATIONS

  毒不仅导致用户付出额外通信费,而且可能带来严在

  HLR的用户认证信息泄露,用户号码就会被盗

  。重的社会责任用;保存在

  HLR/VLR的用户位置信息泄露,用户

  就会被追踪;保存在业务服务器的业务信息(例如

  同时,移动终端病毒也会像计算机病毒一样,向邮件等)泄露,用户业务内容就会被别人了解。对

  整个网络发起攻击,对网络产生破坏性影响由于移。于这方面安全,只能依靠运营商加强管理来加以

  动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差异性,使得移动网络防范。

  当一旦受到攻击,其破坏性将远远超过计算机网络。

  特别事实上,移动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还很多,然,由于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还没有大规模商

  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潜在安全问题会用,同时,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对来说较少,所以3G

  但不久的将来,危害性相对来说也比较小,随着

  。越来越多

  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终端病毒对网络造成的攻

  击威胁将会日益突出。除了4)垃圾信息

  目前,垃圾信息越来越多,(2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删除信息给用户

  带来的不便以外,数据下载往往还需要用户支付相

  。维护移动终端安全主要依靠用户自身来完成

  有些虚假信息诱使用户发送消息到付费业。关费用其中,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

  。务号码另外,一些垃圾信息

  还被用来获取用户的密用户的使用习惯。所谓“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就

  多媒体消息同时,码、财务细节或者其他机密信息。是说明这种情况的。具体面向用户的安全防护措施

  。和即时消息还是传播病毒的重要手段如下。

  )空口窃听(5(1)物理上始终为用户管理

  移动用户的通信数据流包括信令数据和用户移动终端在物理上始终为用户管理是非常重

  (包括语音数据和数据信息)。攻击者可以通数据要的,对待移动终端要象对待信用卡那样时刻为

  过无线接口窃听数据流,达到获取用户隐私的目用户完全可控。如果移动终端借给其他人,势必存

  、、的,或者通过监测无线接口上信息的时间频率在被误用的可能,甚至于安装上恶意软件或者激

  来源和目的地等信息非法获得某些资源的长度、活未知业务(例如追踪业务);也存在费用盗用或

  访问权。者敏感数据被盗的危险;同时,移动终端的安全策

  目前移动终端均采用机卡分离

  IM卡复制

  S(6)略可能被更改,导致安全事件发生而用户却一无

  模式,对于比较所知。

  老的

  SIM卡,可以通过读取原卡的

  IMSI号,并破解

  (2)启动用户认证

  SIM卡的

  Ki值,将原卡的所有信息复制到新卡中,大部分移动终端具备

  PIN码和密码等用户认

  从而实现盗号。使用原卡和复制卡均可接入网络,证机制。事实上,这些安全机制是移动终端安全防范

  并能正常待机,也能够正常发起话音和短信等业务,也是非常有效的安全措施。这些用户

  的第一道防线,但在作为被叫用户时,只有其中一张卡能够收到短认证机制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启用,并修改初

  消息或电话。

  始密码。

  (7)运营商保存的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有一部分(3)定期备份数据

  对于移动终端存储的机密(包括用户认证信息和业务

  和重要数据,要定期

  数据等)保存在运营商的服务器内,如果该数据被

  备份,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协助备份。目前很多移

  泄露,也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例如保存

  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了数据接口和蓝牙、红外等通信

  接口,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接口建立移动终端和计算

  2009年

  11月第

  11期

  现代电信科技

  F

  25

  技术专题

  ····························eatrues

  一般为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再通过软件(机的连接,移动终端防火墙·通过安装移动终端防火墙,可以依据相关安全,完成

  自己开发的文件管理器工具或者第三方软件)策略限制移动智能终端接入分组域或相关应用,相应的操作(如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文件传输、对移

  动终端文件的查找和删除等操作)。减少安全风险。用户还可以限制来电号码,对于不

  愿意接听电话或是不愿意接收消息的号码,可以

  认证机(4)减少数据暴露危险

  正如前文所提,将其设在防火墙或黑名单里,当这些号码拨打用

  制可能被旁路或者攻破,户移动终端时,听到的是忙音或提示不在服务区,因此,应尽量甚至已删除信息都可以从内存中恢复。同时,用户终端会提示这些号码曾致电给你。这样

  存到移动避免把敏感信息(例如个人和财务账号等)就可以起到拦截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功能。

  。终端中·生物识别软件

  由于密码不便于记忆,而每个恶意软件主要通过数据通道(5)避免随意操作

  、(例如多媒体消息用户的生物特征

  蓝牙和互联网等)传输到移动终端。对接收者来说,却与众不同,因此,生物识别软件是更好的移动终端

  任何未知号码和未知设备传送的信息都是怀疑对

  认证的替代方式,更加方便、安全和灵活。

  象。绝大多数恶意软件都需要用户的配合才能产生

  ·加密软件

  加密软件可以对移动终端(包括

  存效果,所以用户不能随意认可或者操作这些被怀疑

  储卡)所存储

  对象。

  的内容可以进行加密,确保移动终端丢失或者被借

  (6)避免使用未知无线接口

  用时内容不被第三者获知。

  目前移动终端具备了众多无线接口

  (例如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可以在移动终端被攻击或Wi-Fi、蓝牙和其它无线接口),很多无线接口都有

  者不安全事

  潜在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一些无线接口的默认状

  件发生时自动提醒用户,并且按照预先设定的安全

  态为开启并且自动连接。因此,最好不要随意接入

  策略自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网络,例如不能默认使用

  Wi-Fi接入未知

  AP。如果

  不使用无线接口,最好把这些无线接口关闭,如果

  开启,则需要启动认证机制。目前移动终端具备众

  多的功能,从安全角度考虑,用户有必要关闭一些

  不常使用的功能。

  3结

  语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7)安装安全防护软件

  比较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功能众就是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强,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可以

  故此涉及的安全防护软件也多种多样,简要可以多,说,任何安全问题都会对用户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前

  列举如下。文提到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人们应借助相应的

  移动终端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泛防病毒软件·

  安全技术手段,管理好自己的移动终端,让其发挥更

  滥,预装防病毒

  软件成了保证移动终端和网络安全的一个基本和必

  MSTT。积极的作用

  各个厂商由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多样性,要条件,可以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出

  不同版本的防病毒软件,并可以让用户定期更新。

  2009NovemberMSTT

  26

篇七: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名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当前高校传统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往往因为教室空间、学生人数、学校硬件设备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而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创造性受到破坏,极大抑制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高校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进行深刻反思,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普及,以及无线WiFi在高校校园的全覆盖,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必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这也为高校教育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必然成为高校教育的延伸,对其实现有效补充和优化。

  在美国教育界兴起了教学互动应用TopHatMonocle、英语学习应用Voxy、“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KhanAcademy、Coursera和2U,这些都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

  国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1年12月份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移动学习从此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让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开始被打破。

  本项目通过学生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力图创建一种“移动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提供一个课堂交流平台,通过提问

  方式,让老师随时掌握他们的听课效果,通过投票调查、小测验,或多项选择题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对传统课堂内进行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课堂”线下学习、读书分享、案例研讨、教师答疑、作业分发、收集、批阅、测试等,对传统课堂实现良好的延伸扩展。此项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更了学习主动权对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鼓励学生建立团队协作,探讨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完成课程的全面完整学习。对建构富有成效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获得结论的过程,实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实践能力,造就和培养出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同时对促进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改进,带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与实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在移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传统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针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的改革;切实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

  (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性和大学校园无线WIFI的全覆盖,设计灵活的“移动课堂”交流平台,即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课堂问题,促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学习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教师答疑、学生自测等环节,实现传统课堂的延伸学习,降低学生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碎片化地完成课程学习。

  2、研究内容

  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具有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强、效率高、受众面广等优势,但是传统课堂授课如何有效处理教与学的融合问题,如何有效规避传统的“注入式”或“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本项目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把移动智能终端引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建构一种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性、革命性的变革。力图通过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导学式”教学,同时融合诸如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师生合理有效互动,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建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2)研究、设计适合新教学模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比如视频、图片、文字、试题库等;

  (3)研究、探寻新教学模式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创新、协作、探究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项目所研究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网络环境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学习技术和现代学习方法,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课堂+移动课堂”,二者虚实结合、功能互补,成为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现代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伸。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

  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移动学习理论来完成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包括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

  (2)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一个适合某课程的移动课堂教学平台,并在教学中不断推广,逐步更新,使移动平台更好地为本课程教学服务。

  (3)教育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1)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将理论运用到移动课堂平台的设计中,选择某种开发工具,搭建移动课堂平台;

  (2)将移动课堂平台运用到某门课程教学中,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加强与学生沟通,获得学生反馈意见,评估学生使用情况,进一步改进设计。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专题研讨、论文撰写、经验交流)。

  4、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

  年9--10月)

  资料收集梳理,背景调查与现状分析、协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善课题理论准备。

  (2)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9月)

  设计一个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平台;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

  (3)实践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2月)

  将研究初步成果推广于本课程体系的专职教师,更大范围探讨本项目的完善程度。

  (4)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9月):

  撰写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论文

  (1)罗慧慧,刘凤鸣.语义神经网络与自然语言深层语义的计算[J].计算机科学与工程,2007,29(1):126-129.(2)张世龙,沈玉利.

  RBAC模型中角色继承关系的研究与改进[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6(26):

  2362-2364(3)张世龙,沈玉利.

  一种改善RBAC模型用户权限获取效率的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46):69-74(4)张世龙,沈玉利.

  基于删除序偶的传递闭包求解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4(8):1907-1909,1913(5)张世龙,沈玉利.

  基于RBAC的SSO统一权限管理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5(9):2139-2141,2144(6)张世龙,沈玉利.

  一种RBAC模型中实现否定授权的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05(26):65-67(7)罗慧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增刊),2006,19(2):83~85,88;

  科研项目

  (1)基函数神经网络通用模型研究及其在追溯码防伪上的应用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S2012010009976,2012.10-2014.10,5万,在研,主持)(2)儿童免疫规划监测预警及疫苗追溯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1B040200074,2011-2013,10万,申请结题,

  主持)(3)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流引擎研究(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C3105001,2011-2013,

  5万,

  结题,主持)(4)基于语义和知识本体的海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粤科规划字[2010]170号,2010-2011,

  5万(自筹),

  结题,主持)

  2、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亮.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3(15):67-69(2)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3)金玉.从技术角度透视MOBILearn项目移动学习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106-108(4)傅钢善;李婷.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

  电化教育:2010(04):106-111(5)云玉芹.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2):33-35(6)任捷怡.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

  (7)李行国.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二)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组共4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2人,硕士2人,平均年龄36左右,均为计算机科学专任教师。参与者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改革、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系统架构、方案以及安全及访问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较活跃的研究思想,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成员近年来主持参加了9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校/市级科研项目2项,省市科技成果2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

  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

  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

  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软件著作权11项,其中第一人次7项。团队成员具有“微软认证专家(MCP)”、“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和“SUN认证JAVA程序员(SCJP)”三项国际认证证书,“数据库设计与开发高级软件工程师

  (MS

  SQL

  Server

  2000)”国内认证证书一项。

  (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科专业基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为省级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硕士点、“食品安全与智能控制”二级学科硕士点。

  2、实施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的硬件环境基础

  学院现有广东省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水禽质量工程示范中心-水禽质量安全溯源分中心;专业创新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网络通信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食品安全溯源实验室等34间实验室。本课题需要主要硬件设备:电脑、智能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无线网络设备。这些设备一般普通教师、学生都常备有,具备此条件。

  3、实施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的软件条件

  学院支持年轻教师科研创新,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能解决部分经费所需。

  -->预期研究成果

篇八: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作者:钟键

  游小娟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0期

  摘要:该文将研究移动终端大数据的文件存储技术,以电子邮件和短彩信消息文件的存储为实例,提出了一种在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的消息文件存储和操作的算法,实现精确控制读写数据正确位置,避免了重写所有数据,极大减少IO操作负担,提升移动终端大数据读写操作性能。

  关键词:移动终端;数据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03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已经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并在2013年全面引爆大数据。大数据,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4V”的特点:Volume-数据规模大;Velocity-数据的产生速度很快,处理速度快;Variety-多样性,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和编码格式,数据类型繁多;Veracity-真實性,只有真准确的数据才使得对数据的分析有意义。在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用户要求有更好的网络体验,基本需求是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移动指端移动终端接入网络,既是移动大数据的产生者,又是移动大数据的使用者,因此大数据服务一方面将推动管道技术演进,另一方面也推动移动终端的技术演进。

  1移动大数据的特性

  移动互联大数据导致移动终端从功能型移动终端向智能型移动终端。作为移动大数据的重要输入输出者,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使用移动应用程序,产生各种与用户消费、出行以及娱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如果完全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上,会导致中心服务器负载过大,网络交互过于频繁,因此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存储及性能优化,不仅能够减轻中心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及运算负担,还能充分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的硬件性能,特别是在离线情况下,通过缓存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数据,仍能为用户及时地提供部分应用服务。移动互联大数据具有以下特性:

  1.1时空性

  智能移动终端都具备GPS定位功能,因此数据的时空特性是移动大数据固有的鲜明特征。即使智能移动终端关闭了GPS定位服务功能,仍然可以通过基站位置粗略地推断出用户的位置。多维时空数据包含用户行动信息,在基于位置服务的智能打车、智能驾驶、网络商城、游戏、社交网络等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

  1.2个人定制性

  从智能移动终端产生的数据始终包含用户身份信息。这些数据通常具有高度个人定制性。通过对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移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出用户的个人行为偏好和习惯,通过专业的推荐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精准的个人定制化服务。如浏览器个性推荐功能,网上购物个性推荐服务等。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如果移动数据保密性不够,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将在很大程度上侵犯用户的隐私并导致用户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因此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值得引起重视。

  1.3实时性

  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典型需求是应用程序服务端需要实时地向用户提供数据交互和服务,即数据必须具有实时性。如网络游戏、社交通讯、智能打车、金融

  等应用程序,如果不能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而且会造成用户的信息交流的延误和财产损失。然而,移动应用服务器端如果承担所有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发,受硬件设备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的限制,难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实时交互需求。因此,充分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存储一部分移动数据,减轻服务器端和网络带宽的负载,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2主流大数据框架和技术

  为了存储和处理海量大数据,很多企业和高校开发了多种大数据处理框架和平台,主流的框架和技术包括:MapReduce、GFS、BigTable、Spark和Hadoop等技术。

  2.1Hadoop框架

  Hadoop是一个包含开源代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一个并行处理的MapReduce框架。HDFS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服务,而MapReduce则为海量数据提供计算引擎。HDFS设计思想有以下几点:1)在数据中心,硬件异常应被视作常态;2)流式数据访问:满足批处理而不是交互式处理需求;3)HDFS设计的重点是支持大文件;4)HDFS提供的访问模型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简单数据一致性模型;5)移动计算优于移动数据:读取和计算采取就近原则;6)兼容各种硬件和软件平台。HDFS有其缺陷,不适合的场景包括:1)大量小文件;2)低延迟数据访问;3)多用户写入。

  2.2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其中,HDFS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服务,而MapReduce则为海量数据提供计算引擎。HDFS设计思想有以下几点:1)在数据中心,硬件异常应被视作常态;2)流式数据访问:满足批处理而不是交互式处理需求;3)HDFS设计的重点是支持大文件;4)HDFS提供的访问模型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简单数据一致性模型;5)移动计算优于移动数据:读取和计算采取就近原则;6)兼容各种硬件和软件平台。HDFS有其缺陷,不适合的场景包括:1)大量小文件;2)低延迟数据访问;3)多用户写入。

  2.3MapReduce模型

  MapReduce是Google公司的核心计算模型,它将复杂的运行于大规模集群上的并行计算过程高度地抽象到两个函数:Map和Reduce。这两个函数由用户负责实现,功能是按一定的映射规则将输入的对转换成另一个或一批对输出。MapReduce的基本运行流程包括:1)作业启动;2)作业初始化;3)作业、任务调度;4)Map任务执行;5)shuffle;Reduce任务执行;7)作业完成。MapReduce作为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主要由JobClient、JobTracker、TaskTracker等组件构成。核心设计思想:分而治之、分合结合、衔接有序、就近处理、可靠容错。

  MapReduce的目标是解决海量数据的并行计算问题。它屏蔽了分布式计算框架的细节,将计算高度抽象成map和reduce两函数,其中map对数据集上的独立元素进行指定的操作,生成键-值对形式中间结果。reduce则对中间结果中相同“键”的所有“值”进行合并,以得到最终结果。

  2.4Spark框架

  Spark是在2009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PLab开发,提供了一个全面、统一的框架,用于大数据处理的需求。Spark的架构中的基本组件包括:ClusterManager、Worker、Driver、Executor、SparkContext、RDD、DAGScheduler、TaskScheduler以及SparkEnv。Spark的运行流程如下:

  1)构建SparkApplication的运行环境,启动SparkContext;2)SparkContext向资源管理器(可以是Standalone,Mesos,Yarn)申请运行Executor资源,并启动StandaloneExecutorbackend;3)Executor向SparkContext申请Task;4)SparkContext将应用程序分發给Executor;5)SparkContext构建成DAG图,将DAG图分解成Stage、将Taskset发送给TaskScheduler,最后由TaskScheduler将Task发送给Executor运行;6)Task在Executor上运行,运行完释放所有资源。

  Spark与Hadoop相比,有如下差异:1)Spark与Hadoop有两个核心模块,分布式存储模块HDFS和分布式计算模块MapReduce;2)Spark本身并没有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统,因此Spark的分析大多依赖于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3)相比于MapReduce,Spark的速度更快并且提供的功能更加丰富。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服务器端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处理、数据集共享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存储,特别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存储及优化问题,迄今未见有相关报道。

  本文将研究移动终端大数据的文件存储技术,以电子邮件和短彩信消息的文件存储为实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的索引文件偏移量存储算法,实现精确控制读写数据正确位置,避免了重写所有数据,极大减少IO操作负担,提升移动终端大数据读写操作性能,提出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多级索引存储算法,移动终端具体数据和相对位置分离即索引头和位置关系分开存储,实现移动终端环境下大数据存储索引有序。构建一个移动终端通用、高性能、可推广存储模型,充分发挥移动终端性能,有效减轻服务端数据存储、运算负担,降低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不必要的数据交互。

  3消息文件的存储设计

  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移动终端中一个消息文件不能是一维扁平的存储,因为这样会极大降低海量消息文件的操作性能。因此,我们将消息文件的结构设计成三种组成部分,包括消息体、消息头和消息头索引,如图1所示。其中:

  1)消息体:包括消息的具体内容,该部分数据量较大不需要频繁操作和访问。

  2)消息头:包括各种消息的头信息:如主题,发件人,收件人,时间等内容,这部分被划分出来的依据为,该项内容会被频繁使用,比如消息列表需要展现该部分数据,并且需要列表告诉滑动,就要求获取数据迅速。

  3)消息头索引:该部分为最高层结构,提取出了各个消息之间的相对位置,维护了各种位置序列。

  3.1消息管理方法

  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消息文件管理主要通过系统中维护的几条链表实现,包括:索引头链表、消息头链表和空闲消息头链表,如图2所示。

  其中,索引头链表维护消息的前后顺序,比如:时间,状态顺序等,序列化为索引头文件;消息头链表维护着有效消息的头结点,空闲消息头链表维护着无效消息的头结点,两条链表序列化为消息头文件,如果需要删除一条消息,则从消息头链表中移除一个结点,放入空闲消息头链表,如果增加一条消息,则首先在空闲消息头链表中寻找是否有空闲结点,若找到转化为有效结点并加入有效消息头链表中。

  3.2消息链表管理方法

  由于消息包含不同状态,并且对应着不同的业务逻辑,因此会产生大量链表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因此消息链表也需要管理起来,这里使用单例模式维护唯一链表指针,并使用工厂模式进行管理,用户只需输入key值便能得到对应链表头指针,无须知道构造细节。而各链表常驻内存,使用惰性初始化,当第一次被使用时进行初始化。

  由于消息模块箱子较多,消息数量也较多,一直常驻内存对于某些内存较小低端机负担较大,因此也需要定期置换出部分不使用的链表以释放内存。

  3.3链表管理置换算法—LRU算法

  LRU(LeastRecentlyUsed)即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算法的思路就是认为最久未使用链表为最不常用的链表,因此优先级最低将其置换出去,从而换入新的链表进入。

  在这里我们的具体算法为:(1)将所有链表头指针存于一个链表管理器中(使用链表实现);(2)每次新请求对应key值的链表头,则先在管理链表中寻找是否存在,若存在直接返回,若不存在则添加入对应Key值的链表头入该链表管理器中;(3)添加新链表时候需要检查是否超过管理器最大上限,若超过最大上限,则置换出链表管理器末尾最后一个最老链表,并释放掉该链表头指针指向的整条链表。

  3.4海量消息文件存储的操作原理

  海量消息文件存储中,包括几个重要操作的原理及流程,如:消息增加、消息删除、消息加载等。

  MapReduce的目标是解决海量数据的并行计算问题。它屏蔽了分布式计算框架的细节,将计算高度抽象成map和reduce两函数,其中map对数据集上的独立元素进行指定的操作,生成键-值对形式中间结果。reduce则对中间结果中相同“键”的所有“值”进行合并,以得到最终结果。

  2.4Spark框架

  Spark是在2009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PLab开发,提供了一个全面、统一的框架,用于大数据处理的需求。Spark的架构中的基本组件包括:ClusterManager、Worker、Driver、Executor、SparkContext、RDD、DAGScheduler、TaskScheduler以及SparkEnv。Spark的运行流程如下:

  1)构建SparkApplication的运行环境,启动SparkContext;2)SparkContext向资源管理器(可以是Standalone,Mesos,Yarn)申请运行Executor资源,并启动StandaloneExecutorbackend;3)Executor向SparkContext申请Task;4)SparkContext将应用程序分发给Executor;5)SparkContext构建成DAG图,将DAG图分解成Stage、将Taskset发送给TaskScheduler,最后由TaskScheduler将Task发送给Executor运行;6)Task在Executor上运行,运行完释放所有资源。

  Spark与Hadoop相比,有如下差异:1)Spark与Hadoop有两个核心模块,分布式存储模块HDFS和分布式计算模块MapReduce;2)Spark本身并没有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统,因此Spark的分析大多依赖于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3)相比于MapReduce,Spark的速度更快并且提供的功能更加丰富。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服务器端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处理、数据集共享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存储,特别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存储及优化问题,迄今未见有相关报道。

  本文将研究移动终端大数据的文件存储技术,以电子邮件和短彩信消息的文件存储为实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的索引文件偏移量存储算法,实现精确控制读写数据正确位置,避免了重写所有数据,极大减少IO操作负担,提升移动终端大数据读写操作性能,提出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多级索引存储算法,移动终端具体数据和相对位置分离即索引头和位置关系分开存储,实现移动终端环境下大数据存储索引有序。构建一个移动终端通用、高性能、可推广存储模型,充分发挥移动终端性能,有效减轻服务端数据存储、运算负担,降低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不必要的数据交互。

  3消息文件的存储设计

  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移动终端中一个消息文件不能是一维扁平的存储,因为这样会极大降低海量消息文件的操作性能。因此,我们将消息文件的结构设计成三种组成部分,包括消息体、消息头和消息头索引,如图1所示。其中:

  1)消息体:包括消息的具体内容,该部分数据量较大不需要频繁操作和访问。

  2)消息头:包括各种消息的头信息:如主题,发件人,收件人,时间等内容,这部分被划分出来的依据为,该项内容会被频繁使用,比如消息列表需要展现该部分数据,并且需要列表告诉滑动,就要求获取数据迅速。

  3)消息頭索引:该部分为最高层结构,提取出了各个消息之间的相对位置,维护了各种位置序列。

  3.1消息管理方法

  移动终端大数据环境下,消息文件管理主要通过系统中维护的几条链表实现,包括:索引头链表、消息头链表和空闲消息头链表,如图2所示。

  其中,索引头链表维护消息的前后顺序,比如:时间,状态顺序等,序列化为索引头文件;消息头链表维护着有效消息的头结点,空闲消息头链表维护着无效消息的头结点,两条链表序列化为消息头文件,如果需要删除一条消息,则从消息头链表中移除一个结点,放入空闲消息头链表,如果增加一条消息,则首先在空闲消息头链表中寻找是否有空闲结点,若找到转化为有效结点并加入有效消息头链表中。

  3.2消息链表管理方法

  由于消息包含不同状态,并且对应着不同的业务逻辑,因此会产生大量链表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因此消息链表也需要管理起来,这里使用单例模式维护唯一链表指针,并使用工厂模式

  进行管理,用户只需输入key值便能得到对应链表头指针,无须知道构造细节。而各链表常驻内存,使用惰性初始化,当第一次被使用时进行初始化。

  由于消息模块箱子较多,消息数量也较多,一直常驻内存对于某些内存较小低端机负担较大,因此也需要定期置换出部分不使用的链表以释放内存。

  3.3链表管理置换算法—LRU算法

  LRU(LeastRecentlyUsed)即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算法的思路就是认为最久未使用链表为最不常用的链表,因此优先级最低将其置换出去,从而换入新的链表进入。

  在这里我们的具体算法为:(1)将所有链表头指针存于一个链表管理器中(使用链表实现);(2)每次新请求对应key值的链表头,则先在管理链表中寻找是否存在,若存在直接返回,若不存在则添加入对应Key值的链表头入该链表管理器中;(3)添加新链表时候需要检查是否超过管理器最大上限,若超过最大上限,则置换出链表管理器末尾最后一个最老链表,并释放掉该链表头指针指向的整条链表。

  3.4海量消息文件存储的操作原理

  海量消息文件存储中,包括几个重要操作的原理及流程,如:消息增加、消息删除、消息加载等。

篇九: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分析

  作者:时延鹏

  孙刚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7期

  摘要:由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把握智能终端的优势,发挥其重要价值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趋势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个网络系统,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为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明确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物联网在系统构建过程主要包括物理接触层、网关设备、信息数据系统以及层面网络信息连接系统四层部分。物理接触层包括各种设备及其连接装置网关设备,包括信息上传网络的无线连接系统以及路由器等设备,信息数据系统包括信息感知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传输等相关系统。物联网借助硬件设备、计算机完成相互直接的链接,可以快速传输有效信息。由于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数据的传输在人们的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种可视化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颠覆,同时也鲜明的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分析智能终端技术的优势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让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移动智能终端概述

  1.1概念

  移动智能重点通过连接互联网,搭载各种硬件设备,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一定的功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特定的服务。

  1.2应用范围

  由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重点的功能不断被增加和强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车载等方面都发挥出明显的作用,这对于处理特殊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智能终端的算法不断优化、硬件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节能降耗、提高性能方面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3特点

  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具有移动的实时性,可以更好地解决时效性问题,同时人机交互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第二,硬件可靠性,由于通信单元的优化,在指令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以更加可靠的结果进行信息的反馈。第三,软件的可靠性,当前由于终端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的功能不断拓展,同时稳定性也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第四,网络互联功能。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在智能终端、人以及云端服务直接形成有效的连接,对于文件的管理、存储以及设备管理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4分类

  第一,智能手机。当前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机设备。智能手机在互联网以及相关软件的作用下,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捕捉信息,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速度也会增快,可以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第二,筆记本,传统的计算机需要主机和电源、网线才能发挥功能。当前由于移动设备的研发,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逐渐体现出来,加上无线网络的覆盖率逐年增加,移动笔记本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指日可待。第三,PDA智能终端,也就是我们所述的掌上电脑。常见的扫码器、读写器以及POS机都是这种类型。由于这种设备小巧、耐用,可以发挥灵活性的功能。第四,平板电脑。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融合,主要是以触屏为基础,携带方便,同时具备笔记本的功能,使用非常灵活。第五,车载终端,当前智能终端与汽车配件相结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定位、导航以及信息采集等工作。第六,可穿戴移动终端设备。智能终端不仅可以携带,同时智能眼镜、手环以及戒指等设备联合其他领域能够发挥更好地价值。

  2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体系

  2.1芯片技术

  智能终端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智能终端的芯片更加灵活,因此集成度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携带方面更加灵活,在处理速度以及工作效率方面都有所提升。

  2.2软件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的各种软件是移动互联网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需要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重要支撑。智能操作系统还负责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并为用户提供访问的接口,有效的控制信息的传输以及处理。智能终端实现的人机交互,可以借助语音、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完成,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学习功能。

  2.3数据获取技术

  由于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移动终端的音频和视频装配,为人类提供了便利,智能终端可以根据人类的意图完成相应的监测与识别工作。智能终端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人类发出的各种指令,并严格按照人类的意图完成相应的操作,因此移动智能终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种指令的执行准确性不断提升,因此智能终端的发展也在人类社会中开始取代传统的事物。

  2.4能耗管理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通过电池实现,但电池的容量有限,为了保持移动智能终端的续航能力,需要做好能耗管理工作。在智能终端的设备性能管理方面,智能终端的能耗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具体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性要求,保证主要功能的同时,对于其他的能耗进行科学控制,从而优化总体的性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3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3.1移动智能终端的现状分析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以智能操作系统为依托,并以系统为核心进行拓展,对软件硬件进行研究优化,从而提升设备的服务水平,改善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智能终端的市场前景较好,当前由于人们对智能终端设备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智能终端的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挖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搭载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人性化需求。当前市场环境相对宽松,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智能终端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网络的安全问题,电子设备的辐射防护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提高重视程度,在不断拓展移动终端智能设备功能的同时,科学的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利用技術创造美好的生活。

  3.2.移动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设定和产品种类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快速发展,当前移动智能设备的产品规模已经初步形成,硬件功能与软件功能逐渐走向成熟。由于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新型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也会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还能通过与医疗卫生领域的结合,对人体的健康进行管理,从而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一方面,智能终端设备与汽车产品的融合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车辆的销售数量逐年上升,除了汽车本身性能的提升与改良,智能化功能的开发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移动智能终端在该领域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传统汽车的功能,推动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将会不断加剧,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因此国家对智能终端设备的研究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同时科研投入的也会相应的增加。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过程中,材料选择,节能降耗理念的优化,设备的优化也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设备的人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客户群体将会进一步扩大,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将会应运而生,从而在市场内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时代下,信息交互变得十分重要,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会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时效性和处理效率上也会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需要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人性化服务。参考文献

  [1]叶水勇.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的探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03):24-27.[2]邹意华,贺冠鹏,曾天宇.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安全风险及测评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6):137-138.[3]许瑞雪.传感器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03.[4]赵晓松.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3):119-121.[5]吴创南.区块链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5):71-72.[6]董红雨.“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06):23-26.[7]李守宏,王骋,吴孝巡.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01):40-44.

  作者简介

  时延鹏(1975—),性别:男,籍贯:辽宁凌源,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大数据处理。

  孙刚(1979—),性别:男,籍贯:辽宁鞍山,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北斗位置信息服务、物联网。

篇十: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应用中存在着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提升学生课堂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移动智能终端;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移动智能终端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起来的,主要是指具有多功能的移动设备,它能够像电脑一样具有相对的操作系统,支持功能的扩充,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各种软件的安装。有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会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因此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设备问题的存在,增强移动终端设备功能的使用。??

  一、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移动智能终端背景下教学XX于两难的境地?

  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责任主要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安排教学活动,并且对各个阶段进行监督,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者会深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

  活中,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教学监测,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移动智能终端加入到教学管理中,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提供的种种数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中,移动智能终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PC机。WIFI网络连接这种形式把移动智能终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过于依赖科学技术,在动手动脑方面的积极性降低了,变得越来越懒惰.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的显现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越来越少,而多数是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关注.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利用多进行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教师已经不再利用板书进行教学,完全是多的满堂灌,对学生的真正教授时间大大减少,实际的讲授能力也大打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管理就是难上加难,虽然工作方式简单了但是工作内容却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掌控。[1]

  ?2、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影响下自控能力差?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共同腾飞,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高速的科技中,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例如,、、微博、多课件等等的出现,对学生主流学习模式产生了影响,这种新颖和时尚的生活也带动着千万学生的情绪。网络世界的精彩使得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发生了改变,在学生的眼中,传统的课堂学习过于枯燥乏味,而智能终端设备中的

  各种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此很多学生便失去了自控能力。这种自控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各种娱乐项目,者居多,以此来度过“”的课堂时光,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一些学生没有节制的沉迷在网络中,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能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圈。可以说,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真正的学习秩序被打乱,教学管理在目标上以及方法上就需要进行,获取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有利的一面,去除糟粕的一面,逐渐恢复正常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和气氛。最后,移动智能终端让学生拥有了无拘束的网络浏览条件.网络的发达,各种终端设备的出现,让学生的世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网络中会出现各种信息,其中也包含不健康的信息,以此看来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教学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成长和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构建将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和学校必须进行重视,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信息使其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益处,减少矛盾的滋生,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2]

  ?3、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上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多数学校已经实现了将移动智能设备用在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但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学平台变成了多课件演示,学生传统的记笔记方法也变成了对课件进行拍

  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思考更变成了手机百度等等,这些现象对传统课堂是一种沉重打击。从教育效果这一角度来看,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教师和学生各处一边。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共同讨论,一种互动局面,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教学平台发生了改变,多种智能终端技术出现,音频与教学同步,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若师生间的互动越来越少,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科的理解深度,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地进行,如此以来,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那么就要倡导师生,在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前提下,更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发挥作用[3]。

  ?

  二、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1、提升学生的课堂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

  ??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动手去做,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做准备。那么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理论与的双重保证,在此,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要充分的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和先进性,为学生开展教学计划。首先,教学管理的内容要包含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实效,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机划分,例如每一个时间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将理论学习和

  学习都加入到学习计划中。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慢慢地适宜此种节奏,从而减少对移动设备终端的依赖性,学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其次,教学管理要将教师教学进行完善。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学生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因此课堂上使用多的次数应该控制在一定时间段内,不能采取移动多终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主动思考和,例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一些物理知识用多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带领学生进入真实试验中,让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知识[4]。?

  2、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

  学生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制力差和心理不健康等情况,那么学校的教学管理老师就要充分的对这一现象进行认识,减少不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首先,对学校的网络信息进行筛查,减少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创建安全的、有益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减少学生课余时间内对网络游戏等的痴迷性。对一些校园网络侵害学生身心的事件进行播放和,让学生清楚其中的利害,并且学校要多组织一些讲座或者其他活动,让学生时刻谨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学习,远离网络中的糟粕内容。

  ?

  3、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

  教学管理在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讨论的是对课堂上的内容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的互动.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已经了多个终端的同步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参与课堂学习,也就是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共同完成课堂内容的讨论。例如,中文系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欣赏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文学展示,然后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讨论,大家说出自己对此篇文章隐含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不同见解,并且对当时的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一个时期内,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流派.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听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声音。其次,在课堂外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起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课前和课后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的学习提前预热。例如,教师在上课以前可以通过或者朋友圈等方式告知学生今天的学习重点,然后给学生传送一些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来开展网络学习公开课,但是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时间,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进行授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移动终端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以后的教育中管理者要抓住移动终端带给学生的益处,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并且教师要善于

  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锻炼。教学管理者要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多向性知识的获取,以移动终端来辅助教学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篇十一: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思考

  左登登

  【摘

  要】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martmobileterminal,itsfunctionssuchasconvenienceandpracticalityhasbeenincreasinglyknown.Thisthesisanalyzesthebackgroundoftheapplicationofsmartmobileterminaltohighereducationfield,andthenanalyzesitsapplicationtargetsinhighereducationfieldinaspectsofdevelopingsynchronousplatform,sharinginstructionalresources,strengtheningafter-classinteractionandpromotingSelf-regulatedlearning.%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它所具有的便捷性、实用性等强大功能展露无遗。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然后从建立同步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加强课外互动、促进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2页(P132-133)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高等教育;应用

  【作

  者】左登登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正文语种】中

  文

  0引文

  根据新华社新媒体中心2013年5月对外发布的《崛起的中国新兴媒体—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42%,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69亿,突破6亿指日可待。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1亿,平均每10人拥有8部手机,中国手机网民将会达到7.21亿,全面超越PC网民。这些数据也告知我们,中国人的阅读学习生活方式已经随着新兴网络终端的出现而改变。

  1智能移动终端概况

  1.1智能移动终端是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PC级的处理能力、高速接入能力和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网络浏览功能可以让学习者摆脱环境的束缚,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接入移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对泛在学习的诉求。主要的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大体有三种类型: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和微软的WP操作系统当然智能移动终端具备强大的功能.1.2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分析

  凭借当前基本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师生通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访问移动教学系统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交互式学习的方式日益兴起。下面笔者对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进行简要分析。

  3G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高速的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更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另外,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快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这将为智能移动终端占领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4G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相比3G的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50倍的速度,4G通信可能是一个比3G通信更加完美的新无线世界。

  WIFI技术的出现,其组网方便,易于扩展等特点,带给了我们更大的便捷。智能移动终端能更加便捷地与互联网相连接,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率也有所差别,其中IEEE802.11b的最高速率为11Mbps,IEEE.80211aIEEE.802.11g的最高速率为54Mbps。WIFI的覆盖半径可达100米,相对于蓝牙、ZIGBEE技术覆盖范围更广。

  2高等教育现状

  2.1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接受教育的人群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在精神层次方面寻求满足感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许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把目光转向了电子产品,其中最受关注,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智能移动终端。

  2.2交互式学习需变革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交互式学习以研究、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思想交汇,达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以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互动学习,在笔者看来,不单单指的是个体性学习,也不只是纯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而应该包括生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在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分享。而班级授课制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仅仅满足了师生之间的课堂的互动,因此怎么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广

  泛地被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的首要问题。

  2.3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为智能终端设备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契机。第一,在职研究生无法与学术型研究的学习同步,学术研究生上课时间明显多于在职研究生,最终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第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主要在课堂完成,课后学生、老师交流互动非常少,不利于深入学习。

  3智能移动终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

  3.1建立“多终端音频、视频同步平台”

  在研究生层面,上面已经提到在职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无法同步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可以对现场教学进行直播,我们可以把课堂现场全景直播到智能移动终端上面,从而达到建立一个“多终端音频、视频同步的平台”,这样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研究生都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无差别的教育。学习者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听到教师的声音,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的课堂神态等。教学者可以像面对面授课一样,观察学习者的神态,调整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相互交流,教学者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线回答,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平台架构图:

  3.2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共享教学资源

  针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或者远程参与课堂授课的学生,建立一个终端共享平台,教学者可以把教学资源放到这个共享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共享的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腾讯QQ,同学或老师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群共享里面进行资料共享,这为那些无法参与课堂的或者想课下学习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资料。另外,还有很多共享资料的网站、软件、邮箱等等,比如说爱问资料共享、百度文库、考研论坛等。

  3.3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课前预习和互动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0-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应用领域中,教育等非娱乐性应用将占据越来越主流的地位。说明了智能移动终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越来越明显。

  3.4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能移动终端能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显示出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智能移动终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实现3A学习理念(anytime、anything、anywhere,即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地点)。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选择在琐碎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活动,如在家,在咖啡厅等,从而摆脱了学习非得去自习室图书馆或者书房的限制,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乔军,吴瑞华,熊才平.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李院民,谭文群,侯友国.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智能终端的设计[J].科技广场,2010.8[3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十二: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1.市场发展规模与现状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速度明显高于整体手机市场,全年销量超过7000万部,同比增长接近130%。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2010年同比增速。[1]

  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格局正发生剧烈的变化。虽然诺基亚凭借全年2634.5万部的销量,继续保持市场首位,但市场份额跌幅巨大,从2010年的63.0%跌至35.9%。三星在2011年市场份额提升迅速,从2010年的4.6%提升了12个百分点。华为和中兴则以全年795.3万部和544.5万部销量占据了10.8%和7.4%,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见表1)。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

  2.基本特点

  (1)硬件升级,智能手机步入“双核时代”。

  智能手机核心硬件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性能的提升。中央处理器CPU作为智能手机的最重要

  的硬件之一,决定了智能手机数据处理速度、多任务工作能力、瞬间触控以及屏幕显示等多方面性能指标。长期以来单核智能手机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但随着2011年3月28日,LG在全球率先推出首款双核智能手机LGOptimus擎天2X(P993),标志着智能手机正式步入了“双核时代”。作为手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厂商推出双核手机芯片,必然牵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下游的内容和应用开发者会围绕上游芯片做出产品和市场的战略调整;手机厂商也会主打“提升用户体验”的牌子,通过硬件比拼来赢取份额。

  (2)“千元智能机”成为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切入大众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普及智能手机成为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共同利益诉求。“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在保留了智能手机大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地突破了大众市场的价格瓶颈,掀起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风潮。2011年4月,中国电信已与包括三星、摩托罗拉、HTC、LG、宇龙、中兴、华为在内的诸多厂商合作,推出多款价位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其向华为、中兴定制的两款千元智能手机,销量已分别超过200万部、100万部。当年5月,中国联通随后将关注重点放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千元智能机,并将集采的硬件标准提升,同时加大终端定制和补贴的力度。同年6月,中国移动完成了千元智能机的招标工作,并迅速将TD-SCDMA制式的千元智能机投放市场。

  (二)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1.市场发展规模与现状

  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为989.6%,销量接近500万部。[2]目前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还有较多空间待挖掘,市场整体水平仍有进步空间。对于平板电脑市场的未来,绝大多数用户持有乐观态度,平板电脑在市场中仍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2011年的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中,苹果霸主地位稳固,以64.1%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联想和三星位列亚军、季军位置,分别获得9.8%和8.1%的市场份额。前三个品牌累计占据市场总销量中82.0%的份额,其余品牌销量份额均较少。其中昂达和华硕排在榜单第四、第五位,e人e本、宏基、纽曼、戴尔和摩托罗拉位列第六位至第十位(见表2)。

  2.基本特点

  (1)平板电脑市场快速增长。

  2010~2011年,平板电脑度过从诞生到成熟前的阶段,整个产业呈现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时期,产业发展方向、市场规模、行业格局以及消费者需求都不明确,市场机会

  众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新品牌出现。其中,硬件终端设备、服务内容提供和周边配套设备三个环节将更为集中、明显。触摸屏平板电脑销售推动着便携式电脑市场加速增长,这些平板电脑还将蚕食标准笔记本电脑尤其是上网本电脑的销量份额。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

  (2)中低端平板电脑热销。

  小品牌厂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满足了客户对产品低价、便捷和较高人性化的要求,从而加速了中低端市场的销量增长。中小芯片厂家瑞芯微、晶晨、Marvell、威盛、飞思卡尔,以及高端的三星、英伟达和高通等早在2011年初就在深圳设立服务机构,大力支持中低端市场,上游厂商的大力支持,让深圳的一些小品牌厂商能在国内低端市场没有大规模爆发前,以近85%的外销产品迅速长大。

  二

  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1.品牌市场份额

  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成为智能手机产业的核心。各类产业主体积极布局手机操作系统来争取产业发展主动权。而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凭借其开放的产业链和灵活的业务提供模式,深刻改变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形态,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创新和智能终端的加速普及。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已经超过Symbian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大操

推荐访问: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终端 充分发挥 智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