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14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1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14篇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第4节  使用无声语言  所谓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这些有形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14篇,供大家参考。

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14篇

篇一: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第4节

  使用无声语言

  所谓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这些有形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增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有时也能够表达出有声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义。无声语言主要有整洁端庄的服装语、表情达意的目光语、亲切自然的微笑语和得体适度的手势语。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无声语言在课堂上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它对激发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传递信息及促进语言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展现

  情形1:

  上课预铃响起,老师走进教室,有的学生还在意犹未尽的谈论着刚刚课下做的游戏,有的同学正大口喝着水,有的同学在说笑,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进入到上课的状态。此时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呼“起立”然后急于讲课,而是环视一下所有的同学,此时一部分同学开始安静下来,可是有个别同学还在说笑。于是老师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关上门,大约5秒钟后,又打开教室的门,再次走上讲台,目视大家,此时那部分说笑的同学似乎也感觉到有点不对劲,马上停止说笑,目视前方,准备上课。当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安静下来后,就用洪亮的声音喊到:“上课”,然后用目光环视所有同学一遍,当发现还有个别同学没有站直松松散散的样子的时候就把目光停留在那位同学脸上,那位同学一看马上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这时当老师看到大家都精神饱满的进入到上课状态后,才亲切的和同学问好,然后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

  情形2:初中地理《日本》教学片段

  师:我们下面来共同读图分析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打开教材到18页,读图7.2,我们分别从海陆和纬度位置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教师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大家迅速把书翻到18页)

  同学们先从图上找出日本都濒临哪些海洋用笔画上。

  (此时教师走下讲台,当发现读图能力薄弱的同学怎么也找不到鄂霍次克海时,用手指了一下位置,学生马上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师:哪位同学能先说一下?(教师微笑着指名提问)

  生:

  太平洋、日本海、东海、鄂霍次克海。

  师:好,那谁还能上前面黑板的图上指出刚刚同学所说的这些海洋。

  (提到指图,有一个同学好像想举手还不敢举手似的,教师赶紧投过去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个同学马上欣然举起小手,教师微笑着示意他来为大家指图)

  师:好,大家看,他指的非常准确,而且在指海洋的时候还能够做到是指面而不是指点,(此时教师在动作上示范指面和指点的的不同)那现在我们把周围的海域都找到了,谁能上前面再指

  图完整的描述一下日本海陆位置的特点呢?

  (此时教师微笑着环视全班同学,在教师赞许的目光下一位同学走到前面接过教师递给他的教鞭指图回答)

  师:请大家继续读图看看日本大致在哪个纬度范围呢?南北跨纬度大约多少度?

  (教师用手臂按从上到下的方位引导学生是从南北方向判断,并微笑着等待学生举手)

  生:

  23·N~

  46·N,跨纬度23度

  (教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个同学并点头示意其答对了可以坐下)

  师:再来看东西经度范围多少呢?

  (教师用手臂按从左到右的方位引导学生是从东西方向判断,并微笑着环视大家,当教师看到第一桌一位平时内向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举手后,马上微笑着向前一步请她回答)

  生:122°E~148°E,东西跨经度26°左右

  (当该生答完后,教师用手拍了拍这个同学肩膀,赞许的说道:“回答的非常好,你读图能力不错啊”。)

  大家结合图7.4再来看看英国所跨越的经纬度范围是多少呢?这两个国家对比哪个国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广呢?

  (此时教师走下讲台,对读图有困难的同学适当指导、讲解。并提问举手的同学)

  (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讲,教师就用眼光注视着他,并轻咳一声,引起这位同学注意后,这位同学马上会意的点头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师: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同学们在思考,教师也紧锁眉头做和大家一起思考状,当发现有同学想到了举手了,教师赶紧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叫同学回答.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适时点头默许,并适当引导生成,补充完善。)

  案例评析

  情形1:良好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位教师在这种学生还没有进入上课状态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好课堂的每分钟而急于讲课;或者声嘶力竭的制止大家说笑让大家静下来,可能都没有情形1借助无声语言组织课堂纪律的效果好。情形1中教师通过环视——走出——关门——开门——走上——目视等一系列的动作,来提醒学生上课了,让他们在自我反省下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要比声色俱厉的制止,甚至导致某些学生不服顶嘴,收到的效果更好,而且也保持了教师的形象,避免了师生的矛盾。这就是创造性的运用无声语言组织教学收到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情形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声语言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在教学中它能够很好的辅助有声语言起到传递知识、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作用。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就能够及时通过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亲切的注视、微笑的赞许、动作手势的示范、走下讲台近距离的指导等无声语言的配合使用,来消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紧张和呆板,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被尊重、被鼓励、被赏识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论提升

  无声语言,它不同于人们的一般日常动作。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及身体姿势语言等体态语言是教师课堂中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因为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使师生的感情得到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明确使用无声语言的现实意义

  (1)简洁、省时、高效地参与师生交流

  我们追求课堂的高效,那么,就应当关注我们自身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话语解释,我们就可以使用体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时候言语内容不宜或难以直接表达,体态语就可以发挥它“无声”的表意功能,利用它的可视性、模糊性和简洁性达到特殊的语境效果。

  (2)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助师生沟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在碰撞交流时,逻辑信息和情感信息往往是融合为一体的。逻辑信息的传达更多通过有声语言;而情感信息的传达与交流,可以利用有声语言完成,而更重要是通过体态语来表现的。它对师生含蓄、细腻、有度地表达情感非常有利。使用无声语言是一种高级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揣摩,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升能力。

  2.掌握使用无声语言的教学原则

  (1)体现大方正气的原则

  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环境氛围的不同,体态语言,也千差万别,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展现特定的体态语言,落落大方,正气凛然是需要教师们共同遵循的原则,拘泥、低俗、媚艳、傲气、奸邪??都是与教师的形象格格不入的。

  (2)展现个人魅力的原则

  教师的眼睛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神。当那双眼睛与学生对视的时候,会直指人心,那严肃认真地与学生交流的神色,不由得学生开小差。教师平和的目光,淡淡的微笑,稳重而又松弛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学生感到一种放松的心情。教师灵活的形体动作,风趣幽默、活跃平易、富有表演特点的个性风采,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愉悦。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现个人的魅力,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表现自然得体的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应注意动作的适度得体、恰当切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颦笑蹙眉,举手投足中,都要真诚地流露内心世界,要与授课内容、环境、和学生的接受度和谐,贴近,切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盲目效仿。失去自然,生硬强用某一个体态语,都会适得其反。

  (4)注重教学效果的原则

  教师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最终使学生在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彼此得到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没有发挥这样的功效,那么,这样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没有意义。因此,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体态语言,切实提高运用体态语言的水平。

  3.使用无声语言的方法

  (1)面部语言使用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重视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因为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心灵默契,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就可以使用“环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的“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例如上述情形2中,教师就适时、恰当地使用了面部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能动性,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时,也可使用环视目光提醒学生自律。

  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快,精神振奋,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的微笑会化作涓涓暖流,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的动力,教育也就在这微笑之爱中走向成功。

  (2)手势语言使用方法

  手势语言主要包括手指语言和手臂语言。手势语言是指教师利用手表达意图、传递信息的体态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动作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非常好!”,虽无声,但给学生的却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表扬和鼓励。

  (3)身体姿势使用方法

  身体姿势语言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头部的体态语主要有“点头”、“摇头”等。“点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满意时常常会使用“点头”。

  (4)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上述情形2中的教师,将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和身体姿势语言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又构成了教师自然、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启发思维。

  一位教师给学生们讲“饱满”一词,让孩子们造句

  。待她以亲切、期待的目光环视了全体学生以后,学生们的情绪很快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菜籽长得很饱满”,有的说:“稻粒长得很饱满”??教师时而竖起大拇指,时而给予“点头”鼓励。看来学生们对“饱满”一词的本义均已掌握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掌握这个词的引申义呢?这位老师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挺胸抬头,面带笑容,两眼有神地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的精神怎么样?”这时,学生们立刻答道:“老师的精神很饱满!”??这位老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不但十分巧妙地使学生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从本义扩展到引申义,而且使学生对这个词记忆深刻,永远难忘。

  由此可见,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身体动作,常常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3.使用无声语言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

  比如在使用环视这一体态语时,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要避免使用瞪视、怒视等,因为这些眼神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刺伤学生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老师应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轻蔑性的手势语言,因为这样的手势语言会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恶感,甚至影响其终身学习活动。教师在使用身体姿势语言时还应避免使用如背手、双臂交叉至胸前、双手撑在讲桌上等动作。当然这些动作是教师的习惯性动作或不经意动作。但是,这些动作的使用,一方面影响教师形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使用体态语辅助教学。

  (2)要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教师在讲课时应当以讲台为中心,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走动时步伐应轻缓稳健,要尽量围绕讲台上下左右适当地走动,不能无目的地乱走,也不能呆立于讲台旁不动。一般不要走到教室的后半部去讲课。偶尔也可以绕场一周。

  (3)要以认真备课为前提

  能否恰当、有效地使用体态语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做到对教材、对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状等研究教材编排体系、单元重难点以及每一课例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状况。只有这

  样,才能使体态语“水到渠成”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真正使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到真知。

  思考与拓展

  【思考】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在教学中,体态语言有什么作用?教师应如何运用体态语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

  2.结合你自己的教学观察和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升体态语的有效性?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体态语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3.请你自己设计一节应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实例,并说明在教学中使用体态语要注意哪些问题?

  【拓展】

  请你在同学年找两个平行班上同一节阅读课(其中一节采取体态语)然后进行比对,步感受体态语的用途。

  参考文献:

  吕敏《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进一

篇二: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_______》,计划安排一课时完成。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本节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____》为第一课时)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XXX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

  创设情景,调动思维。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上课一开始,利用动态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质疑,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录像、资料介绍等刺激感官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利用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和经常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如:注射疫苗能够防病、沙尘暴天气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对问题地理解。

  ?

  动用感官,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提供一些观察材料,如图片、录像及阅读材料,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

  ?

  加强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发表见解,交换意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3,合作交流法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10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3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4、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

  大家都知道,近两年来有关对教师的考核(例如:教师资格评定、优质课大赛、招聘教师)。在上课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有“有生上课”、“无生上课”、“说课”三种形式,三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无生上课”似乎是前后两者之间的产物,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无生上课”因为没有学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略去了学生活动,从而压缩了上课的时间,教师需要将课的内容几乎全部快速、流畅的说出来,这种模式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因“无生”而降低了,但该形式对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能尽快的熟悉教材、了解结构、通览过程。也利于其他教师的指导与观摩。可以说不失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但真正的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是讲究临场效果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有生”的情况。所以“无生上课”不是代替,而是前奏。“无生上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无生上课”活动的目标则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说课的重点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无生上课”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教”。

  在座的各位的感受大概都一样,就是上这种课时感觉很别扭,上的不自然,我想大概有这几个方面的表象:1、讲的干巴巴的。2、学生活动缺乏体现。3、好像是满堂灌。4、缺少上课环节。5、随意性强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教师很少这样上课,平时缺乏训练,而“有生”与“说课”时教师有面对的东西,所以心里有底。

  但是这种形式之所以存在也有其优点,评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特点,诸如体态、语言、板书、设计、控制水平等,而评价也包含了这几个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是能从中展现出来的,评委一般是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的。

  下面就来说说如何更好的“无生上课”。

  1、首先课要熟悉。但是很多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如果是一些老教师出现这种情况不应该,我们经常说课程改革中要横向与纵向联系,其中就包含我们要通读教材,而不是只限于上自己所带年级的教材,这样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特别是对一些新教师、准教师,你们要快速进入到教师角色,就必须像期末考试一样能坐下来,能把未来的你要用的教材看看、读读,研究研究,写写教案等,而恰恰你没有做这些工作,于是在上课时你就根本没有自信,都是临时抱佛脚,你怎么能上好课。(此处可以举例)

  2、注意上课的程序。“无生上课”一般是按平时上课的流程进行,但省去学生的活动过程,或者说学生活动过程一语带过,但无生不代表忽略学生。比如说:本道题请同学们思考,给大家3-5分钟思考与讨论时间。说完后只需稍作停顿3秒左右即可进行下一个环节。但不能停留过长时间(曾今就有教师就像平时上课一样停了近一分钟)。

  3、上课内容要明了。上课内容要说明白、清楚,但不能太啰嗦,不要过多解释“为什么”,就像对学生在时的那样使劲的解释“为什么”,生怕别人不懂,要知道评委都是行家,而且你讲多了,势必耽误时间。

  4、注意控制时间。“无生上课”一般给的时间是限时20分钟,但实际上你最多用15分钟即可上完课的内容,若超过20分钟,一是说明你有满堂灌的现象,再就是你语言不精炼,说白了就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低于10分钟,感觉容量不够,除非你非常优秀,组织的很流畅。大家都知道,教学专家授课时废话很少,语言准确精炼。

  5、注意第一印象。许多教师上这种课,由于没有学生而显得无所适从,眼光不知往哪儿放,神情紧张的如临大敌,年轻教师需要他们锻炼,评委在这方面是会考虑到其年轻的,但对于一些教过多年的教师需要提醒的是你不是因为缺少经验导致如此,而是可能在整个教学的某个环节上有欠缺的地方导致你不自信,希望你及时关注自己,要充充电。

  6、不要随意、板书要规范。中学数学需要的更多是严谨,所以一切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随意都应该被摒弃,特别是“无生上课”这种授课形式,不可能出现放松语言,不像平时上课为了调节气氛,为了放松紧张而说一些玩笑话、与教学无关的语言,这在平时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45分钟都集中注意力,但到了正式场合,这些都不可取。另外,板书要规范,按上课的板书来要求,这比有生上课更好处理,我们不需要可能因为学生上黑板板演而擦去什么,所以显得更加有序才对,切不可因为无生而随意。

  7、要说普通话。一句话,你尽力而为,但不要穿插使用,那样显得不伦不类,特别是在比赛时,或在外省市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加训练,对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困难稍大,但一定要坚持。

  8、多媒体使用要适当。多媒体不课替代上课,它只是辅助设施,即使使用也不要过

  多,一般10个PPT左右即可,否则就变成多媒体的展示,也不要太花哨,“无生上课”时画面几乎是一语带过,你没有太多的时间解释其中的变化,不然时间不够。

  9、多加训练。在学校可以组织上一些完整的课,可以把它当成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方法。我们要研讨的不是这种形式,而是要发现我们在处理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改进教学过程。

  总之,我们对这种形式加以研讨,不是为了应付一些比赛之类的,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水平。

  无生上课”注意事项

  1、首先,“无生上课”肯定不是说课。虽然下面没有学生,面对的是评委,你仍然应当“无生当有生”,认真讲课。

  2、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重难点的揭示要串插在课堂中,难度大于有生教学,为了让听课者给高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提高无生课堂的气氛是关键的。

  3、教学设计要合理、恰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教学中当然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平时课堂上课一样,通过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当时上课不能使用,但可以说“请看大屏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新课程理念。

  5、扬长避短,展示自己靓丽的一面,赢得评委对你的注意,赢得高分。如:

  ⑴你要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引起评委的兴趣。

  ⑵教态要自然、大方。语言要亲切、清晰!注意抑扬顿挫,要有激情。提高无生课堂的气氛。

  ⑶无生无教具的课,黑板画体现优势,恰当运用将体现考生的专业技能。容易引起评委的好评。

  ⑷

  板书宜占大半个黑板,不宜过于简单,板书也不要太多,少擦黑板。设计了表格就不要空着。当然如果表格不是主体内容,则不必讲得太详细。

  ⑸评委水平相对较高,适当挖掘教材深度,体现水平,得分会有增加。

  6、“无生上课”时间一般为15-25分钟。由于没有学生,因此进度会快一些。一般只要内容(重点内容)基本完成,课没有上完,不会影响得分。

  每当看到还没有走上讲台经验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们站在讲台上像背台词一样结巴地重述着——无生上课,我就产生一种想法:我想帮他们!无生上课即互动、即激情、即预设、即投入、即深入、即规范……现在我将在无生上课中常出现以下问题和应对方法在此交流,以期望有志为师的新人们无意中走进我的博客,而吸收一些经验,多一点成功的机会!但愿!

  1.字要写规范。现在的大学生由于长期依赖电脑,很多汉字的书写都不注意,甚至错别字,如果你不应聘老师还可以过去,可你应聘的是老师,当你那错别字公然地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当你那不规范的粉笔字出现在黑板上的时候,我这个当了多年的老师还要猜,可以想象学生们面对这些字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了。所以说,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别忘了练书法,即为自己找男朋友或女朋友增添一些过硬的筹码,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工作做一个重要的铺垫,何乐而不为呢?!教师潇洒优美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座桥梁,不能含糊。提示:板书不宜太多,抓住主线即可。

  2.教态得自然。这两个字对教过书的人一点也不抽象,可对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来说,就变得抽象无比了。我该怎样面对学生,在没有学生的时候,我又怎样想象我面前坐满了求知的学生,太难,所以,面试场上常见到了两种眼神,一种是有着面对学生经验的老道的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眼神;而另一种则是游离的不知所措的眼神,知道下面坐着决定他们命运的主考官,他的眼神能显得从容吗?!所以,我建议师范院校的学生们,在平日里,把自己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学生,多想想当年你的老师是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你,然后用这样的眼光去看你的同学。当然,在这里,我可以提示你一下,那眼光里有爱,充满着对这份职业的爱,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另外,在面试的时候,教师的肢体语言不能僵化,要随着你讲课的情感波动而波动,要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你的情感,所以建议在校大学生多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多参加一些现对独立的义工活动,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语言需得体。大学生的语言很丰富,普通话很标准,可是,在讲台上你的对象不是同学,更不是长者,而是需要你传授知识的学生。所以,你的语言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讲通俗一点,你讲的话学生要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有效果,否则就变成了讲台上你滔滔不绝,情感丰富地为自己感动,讲台下学生表情不然,不为所动,他们没有听懂,怎么能为你感动呢?!因此,我建议你们多想象你最喜欢的老师当年是如何给你们上课的,他们上课时的语调,描述的策略等都是你最好的示范。

  4.把准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要一个还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将一节课的内容重难点分明地交代掉,讲实话,真不容易;而要将知识点之间用美妙的语言成功地过渡就更难上加难了。怎么办呢?当上课前拿到上课内容时,首先想到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我将准备用大概多少时间来描述,用什么方法来描述,而不是对着评委进行教材解析。更不是自言自语的分析课文。记住,一定要用学生最易懂的方式来描述。次要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多想点知识点之间你用什么方法过渡,一节课的导入如何让人记忆犹新,这才是你必须要想的。

  一般试讲时间是20到25分钟,你可以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尽量准备充分一些,以防你在试讲过程中速度过快,在后面没内容讲,在去面试之前你必须找几个人去听听你所讲的内容,让他们给你提出意见,在上课时你可以把教室的评委当成学生,但是你不要向他们问问题。上课之前你要自我介绍,上完课你必须察黑板,这些是基本的。

篇三: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要使课堂教学出神入化,美丽动人,有声语言的方法与技巧是极其重要的。但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面对全体学生侃侃而谈,使学生在享受动听的声音之美中获取知识,而且要善于“演”,在讲的同时辅之以“好看”的演示,优美的姿势,堂堂正正的仪表,令学生在享受语言美、声音美、仪表美、姿势美中获取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即体态语,又称哑语、肢体语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接触时,通过身体的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以及站立的姿势、距离来进行情感交流,传达自己的意思、情感。

  关于教学表演,在这里不谈理化演示实验,理工科学生到自己专业课上解决,在这里只谈教师本身不用仪器进行的表演。

  首先,谈体态语的应用。

  一、体态语(无声语言)及其应用

  (一)体态语(无声语言)的作用

  体态语,即无声语言自成体系,并被人用于生活交往中,很容易被理解。如“昴首阔步”、“挤眉弄眼”、“脉脉含情”、“横眉冷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指的都是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投出一个目光,或爱慕,或憎恨,或赞许,或反对:做出一个手势,或欢迎,或厌恶,往往比讲几句话更有力度。如:歪头眯眼,表示愤怒不满;低头闭目,表示琢磨思考;低头微笑,表示愉快满意;点头微笑,表示赞美许可?.另外,还有许多。

  有关专家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有声语言只有45%的作用,而55%的意思是通过体态语表达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试验后,得出如下结论:信息总效果=文字+声调(语气)+面部表情。也就是说,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语气)声调+55%的面部表情。不管这些测定的准确性如何,但体态语的作用是存在的。特别是孩童期,青春期,体态语的作用-1-

  确实强烈。如,孩子做错事,看大人脸色,一看大人脸色不对劲,马上大哭,以保护自己;恋爱中男女“暗送秋波”,含情脉脉地注视对方。当然,讲课与平时人们交往有所不同,体态语所占的比重要小一些,但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一是能引起学生注意,二是能补充和加深讲述的内容,三是增加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对讲授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上节讲停顿术时也讲了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停顿,同时要运用眼神。

  (二)体态语的运用

  ⒈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除了有声语言外,主是就靠眼睛,在表达情绪情感上,眼睛的作用尤为重要。如对心爱的人含情脉脉,对讨厌的人冷眼相看,对憎恨的人怒目而视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对眼睛的基本要求是:注视学生,炯炯有神。一踏上讲台,给学生一种两种生辉、朝气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觉。反之,没精打彩,双目无神,就会令学生扫兴。

  要恰当而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丰富多彩地思想感情,使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觉察到教师所表达的内容,是期待?是责备?是赞同?还是反对?!

  要用眼睛说话,组织教学。注视、扫视学生,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心理反应,对所知识的掌握情况。平常情况下,要注视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在亲切地注视着我。不要只盯一个学生(不好意思),或只盯一部分学生(有偏爱之嫌),也不能总是仰视天花板或俯视地板或眼睛一直盯着教案(不注意听讲),更不要左顾右盼,眼睛滴溜溜乱转(学生心烦意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窃窃私语、看小说、睡梦、搞小动作等),可投去一丝责备的目光。用眼睛告诉他该怎么做。

  用眼睛说话,观察困难户,给予帮助性的目光,观察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启示性的目光,观察后进生,给予鼓励性的目光,观察优秀学生,给予赞许的-2-

  目光等。

  要注意克服:双目无神,无精打采的样子;单调呆板,犹豫不决的样子;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样子;连连眨眼,瞬间闭目的样子。

  ⒉表情

  课堂教学中的表情指讲话时,面部随着教学内容而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教师对自己表情的显露和运用,其重要性仅次于眼睛。俗话说,“脸面是心灵的镜子”。(小孩打碎碗,看妈脸色,妈脸色不好,哭,保护自己)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热情专注(对学生的态度),真挚可信(对讲课的内容)。如讲到高兴时,就要笑逐颜开;讲到愤怒时,就要满面怒气;讲到困难时,就要满怀信心等等。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德国语言学家浮士勒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由于他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把这样平淡的内容表演得有声有色,结果使观众受到感动并为之流下泪来。这个例子虽有点夸张,但也能从中看到表情的作用。

  讲课中对于表情运用,一般要注意:

  ①表情要正直诚实,发自内心,而不易装腔作势,更不能口是“情”非,故作情态。

  ②讲课的表情要从工作需要出发,要为讲课的目的服务,而不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凭感情用事。更不能是非不分,爱憎混淆。

  ③表情必须和讲授内容一致起来。讲课过程中,无论场面和听众合不合自己的意,讲课人都要精力充沛、准确无误地表露感情,并学会控制表情。

  在讲课中表情运用上常出现的毛病有:

  脸部平淡,似木刻一般,这叫言而无情;表情虽有变化,但并非发自内心,这叫情不由衷;讲授内容并没有赋予这种情感,自己却在那里乱加发挥,这叫情过其言;表情变化过于频繁,使人琢磨不定,这叫情变无常。

  -3-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形容语文老师讲课时的表情:“他的脸一半刚露出笑容,另一半脸上的笑已经收拢,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笑象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头一堂课,我老在估计他的面部神经,是不是不太好使。”

  好的面部表情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亲、真、明、敏、度。

  亲:和蔼可亲,使学生有亲近感。

  真: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真意切,发自内心,使学生信任。

  明:表情鲜明,使学生从教师的面部表情明白所表达的感情,而不是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敏:表情灵敏,迅速而敏捷地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与有声语言表达的情意情感同时产生,同时结束,具有同步性。

  度:把握面部表情变化的程度。把面部表情与讲授内容、教师的心理世界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艺术性。

  表情过于紧张,抬不起头来,和学生对视的时间少,就容易缺乏吸引力,造成思维松散。表情过于严肃,从头到尾板着脸,就容易缺乏亲切感,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表情过于随便,就容易失去庄重,可能使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表情寄予什么希望呢,用六个字概括:庄重、亲切、幽默。庄重会产生敬意,亲切会形成共鸣,幽默会使你的讲课更具“磁力”

  ⒊举止

  举止指讲课时教师的各种举动。它主要体现在各种动作的幅度、姿态、架势等。也是讲课人思想、气质、性格和态度的外在表现。讲课时对举止的基本要求:潇洒自然,落落大方。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举止不可矫揉造作,如果象表演唱戏,或诗歌朗诵,即使讲授内容正确无误,也会令人作呕;不可举止轻佻浅薄、流里流气,装腔作势,否则,学生不仅会不信任你,反而会藐视你;不可居高自傲,盛气凌人,令学生耳听心不服,产生抵触情绪;不可举止羞涩拘谨,重复单调,僵硬呆板,-4-

  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越听越烦。

  讲课实践中,有以下几种现象:如有的教师留着长发,讲课时头发必然要滑到前额上,如果你用手拨一拨倒也没啥,但如果你不停顿地向后甩脑袋,就会让人反感;还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所讲内容的重要性,手指不停地敲桌子,也让人心烦。还有抓耳挠腮,打呵欠,乱吐痰,对着话筒咳嗽等坏毛病。

  要避免“口若悬河”——满口喷水;避免“张牙舞爪”——不可一势;

  避免“前俯后仰”——失态反常;避免“东游西转”——说教训人。

  讲课时怎样注意自己的举止?这要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

  ①根据讲课人的身份、年龄以及社会地位来确定。一般身份较高、年龄较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应以稳健、庄重为好。

  ②根据讲课的内容来确定。严肃的政治内容、深奥的学术报告,一般举止不易太热烈,稳重一些有益于表达其内容。其它有关思想交流性内容、工作经验,不可过分稳重和呆板。

  ③根据听课的对象来确定。听众多为青年人,讲课的举止要尽量适应青年爱动、活泼的特点,使场面适当活跃一些。如果多为老年人和成年人,就应稳重一些。

  ④根据课堂、教室的场面来确定。场面大、人多,主要以听课为主,举止动作可以少一些,但幅度要大,好让后排的人也能理解你举止中表达的意思。如果场面小、人少,听课人的听和看可以并用,举止动作可以多一些,但幅度不可大,以免分散前排听众的精力。

  ⒋衣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仪表堂堂为众人所羡慕,但却并非人人皆能如此。出众的形象离不开先天的遗传,更少不了后天的造就。仪表美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涵盖了人作为社会人全部的美,将人内在之美与处在形象美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人格上的尊重。

  当然仪表美还表现在衣饰美上。衣饰就是指教师上台讲课时的衣着、装饰-5-

  以及打扮的特点。讲课时对教师衣饰的要求是:从众随和,朴实无华。整洁大方,色彩和谐。

  要适应自己的体形特点。服饰的美是以人体的美为基础的。服饰的款式结构,必须要符合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人体自然生理结构。一般来讲,理想的体形结构,每个人都想,往往难以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形体上不完美的部分。若能了解自己的体形缺陷,根据体形特点选择、设计自己的服装,就能扬长避短掩盖体形的不足。适中协调的衣饰,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某些生理缺陷的影响。例如:身体胖、矮者,适合穿深色衣服,这样看上去目标集中,显得匀称一些,或穿顺条的衣服,使人产生“拉长”之感;如果太高太瘦,适合穿浅色衣服,看上去目标松散,显得丰满一些,或穿横条衣服,给人以“横向发展”之感。长脸,穿圆领衣服;圆脸,穿尖口领衣服;脖子长,穿高领衣服;脖子短,穿矮领衣服;皮肤黑,穿较浅色衣服,皮肤白的,当然穿深浅色皆可。

  衣饰的颜色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深色给人以深沉、庄重之感;浅色让觉得轻爽舒展;白色代表纯洁,蓝色代表恬静,红色、黄色代表一种喜庆和愉快。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的衣饰不要过于华丽,象花花公子,阔少爷,阔太太;不要在穿金戴银上下功夫,不要浓装艳抹,让人眼花缭乱,想入非非,分散注意力;也不要过于随便,不修边幅上讲台是不尊重学生、不严肃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在衣饰打扮上也要为人师表:

  ①要克服守旧思想,不能认为穿着破破烂烂就是艰苦朴素,也不能认为不修边幅就是随合亲切,更不能认为邋遢窝囊就是个人特色。

  ②要克服求异心理。不能认为穿着奇特就是时代潮流,也不能认为打扮入时就是思想解放,更不能认为装饰风流只是个人爱好。

  有的教师上了讲台,头发是“爆炸式”,鞋子是“高跷式”,衣服是“港澳式”,整个着装是“露透瘦”,其影响一定不好。大家都知道,衣着、神采是教育者所讲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讲课、演讲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衣着-6-

  得体、舒适,可以衬托出一个教育者的精神面貌。讲究打扮是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也堪称我们的榜样。从众多的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鲁迅的衣着,看上去比较随便,但又表现出了他那严肃、坚韧的性格。这外貌与性格的统一,可以表明一个教育者为人正直、坦白、踏实,是取得听众信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⒌手势

  手势,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如在打电话时,明知对方看不见,还在那里比比划划。俗话说“十指连心”,手与大脑的语言区联系,这是人类长期生存选择的结果。其实手与感觉区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的愉快、苦恼、疼痛、兴奋,也是能用手势表现出来的。课堂上运用手势,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因为手势既可以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又可以摹形状物,而且它活动的范围较大,又很灵活自如,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成为教学内容信息传递地主要形式之一,使教学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形象生动。

  讲课对手势的基本要求是:形象有力,准确得当。

  手势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据说有200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象征性手势。主要比划在它的范围内包括不了的事物,但可以通过某个手势把那个事物摹拟出来。如大河、高山、地球、宇宙等等,都可以装在自己的怀抱里。

  ②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可以比示出某些事物的原形原状。如大小、高低、粗细、方圆、胖瘦等,都可用手势做出形象的对比。

  ③号召性手势。这种手势含有指示、命令的成分。如前进、冲锋、集合、解散、分开等。

  ④情绪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现出讲课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特有态度。如肯定、否定、疑问、感叹、惋惜、兴奋、难过、痛苦、愉快、羞愧等。

  当然,不论哪种手势,我们在使用时都要做到恰当、准确、自然,切忌死板、生硬,过度或不及。要知道,过多而毫无意义的手势,不仅模糊讲授内容,-7-

  而且使听课人难以琢磨,并容易和教师同时产生疲劳之感。

  手势的活动空间一般有以下三个区域;

  ①上区

  指肩部以上。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殷切的希望,胜利的喜悦,幸福的祝愿,未来的展望,美好的憧憬等。

  ②中区

  主要是指肩部至腹部。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一般说来往往在讲课人的心情比较平静时,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

  ③下区

  主要指腹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讲课人的憎恨、不愉快、瞧不起的事物和情感。

  从上边看出,尽管手势是千姿百态的,但仍然是乱中有“规”,杂中有“矩”,仍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寻求和掌握它的规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体态语在讲课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在课堂上,听课人对教师的讲课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反应和无意识反应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综合反应。听课人对讲课内容的反应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心理学把这种活动称之为“特定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反应中,听课人的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

  —

  讲课内容上,并对它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吸收。但在听课过程中还有一些无意识反应。这就包括对教师的讲课态度、表情、衣饰、手势,以及对课堂的气氛反应,等等。对于这些,听课人的意识是模糊的。但是,这些无意识的活动还会占据有意识活动的位置。这就是体态语重要性的心理理论原理。苏联教育学家们曾经指出:“教育分寸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自制力,而且还要有一些能以表达教师必要情感的纯属外表的习惯—眼光,手势等,即那些进行交往用的外部技术手段。”

  安·谢·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当教师学会了用15—20种不同的口气说:‘到这儿来’时,只有当他学会了在面部、姿势和嗓音做出20种有细微差别的表情来,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家。”

  以上对讲课时的体态语分别进行了论述,但实际运用时,并不能去做分解-8-

  动作,而是眼睛、表情、举止、手势联合运用的。这就出现了一个互相协调的问题。协调不好,是很让人不舒服的。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一面大立镜的上方,悬着一幅格言,他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体态语的座右铭: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无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一生信守这些格言,所以他的风度和仪表,堪称万世之楷模,为世人所敬仰。

  二、教态变化及其内容

  演戏讲究扮相,扮得好,能吸引观众看戏,教书讲究教态,教态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概述

  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眼神、表情、语调、动作、体态等因素构成。老师在讲课时,有相应的得体的教态配合,课就能讲得有声有色。教师讲课声情并茂,就能感染学生学习的情绪,有利于师生融成一体,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态变化指的是: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运用不同的非语言刺激来配合教师的授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的目的。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有利于组织教学,能够改变、扩展、加强或增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和信息量,其信息更易于理解、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流露出热爱和关心学生的情感信息,为学生敏锐地感知,并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师可知重语气,提高音量,或慷慨激昂,或反复指点,以达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教师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运用“定格”“停顿”等,把学生带进学习知识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态变-9-

  化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控制课堂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从教师的眼神和微笑里感受到关心,信任和爱护,就会产生兴趣、激发情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教态变化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等等。

  (二)教态变化的内容

  1.声调的变化

  声调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

  因此,讲话声音要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停则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回味、思考的时间。造成一种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的情景,增强学生注意力,减少学生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教师与学生交谈,不同的语气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董杰锋等编著的《教师语言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有一次考完,我去问老师我得了多少分,没想老师却亲切地说:“你不用问。”话语中充满喜悦和信任,他那慈祥的眼神好像说你物理学得很好,理所当然得一百分!??老师这种信赖的评语,激发了我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明显,你不用问四个字平平淡淡,正是辅助语言和类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充满喜悦和信任,加上同样是非言语行为的眼语、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样,如果老师认为太简单的问题,用轻蔑的语气说:“这还用问”,其非语行-10-

  为的变化,产生出训斥甚至嘲讽的意味,学生的感受就会截然不同。

  2.眼神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神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例如,上课铃响,教师站在讲台上,目光巡视全场,喧闹的教室能迅速安静下来;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相对凝视的眼神提醒学生专注听课;如果极个别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同样可以用眼神盯住他,表示不满和责备,比直截了当的语言警告有更大作用。对学生赞许的目光,会对学生起激励作用。

  (要合理运用眼睛)

  3.头动作的变化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头部的动作对于表达思想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最简单的是点头肯定摇头否定,其实是大有讲究的。比如说点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轻轻地点头,可以表示对学生的认可、肯定或满意,使劲地点头可以表示“你是对的,你快讲吧”!有人统计,点头可以表示敬意;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认可;理解;顺从等十一种意义。

  4.表情的变化

  要善于利用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当课堂气氛过于压抑、沉闷时,教师可面带活泼、愉快的表情,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当课堂气氛过于高涨时,教师用严肃的表情,以加强纪律性,稳定秩序;当学生取得“成就”时,教师则可以微笑着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豪。

  (合理运用表情)

  5.手势动作的变化

  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自然大方;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挖鼻孔、敲桌子等不仅不能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手势)

  -11-

  6.位置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教师讲课时应以站在讲台为主,但也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教师可适当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课堂内容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如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应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当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图时,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欣赏。这样即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情况。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位置变化给予暗示性批评,即不影响上课,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走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态变化的要求

  1.认识功能

  自觉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过程都有三个目的,即认识目的、情感目的、实用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感作为教学目的之一,是现代科学对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这是再举一个“你不用问”的例子,前面讲到它曾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极大兴趣,而在乔际平先生主编的《物理学习心理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一次自习时间,初二年级一位女学生问物理老师:“质量等于重量吗?”老师不耐烦地说:“你不用问这个”!转身就去解答别的同学的问题,这位女学生以为自己太笨,问的问题无意义老师看不起自己,所以才不愿理睬,于是自尊心受到挫折,以后再也不愿向物理老师提问了,对老师情感从此也日渐疏远,对上物理课也感到厌烦了。应该说是老师的教态产生了消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教态的正反两方面作用,领会其效用,自觉、有效地运用教态变化,办求配合默契,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2.理解准确

  发挥作用

  与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流的固定性不同的是,教态变化具-12-

  有模糊性和随意性,其信息量也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师生其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背景。它包括学生认知结构、心境、活动状况、气氛,师生交流的习惯等。同样的“你在干什么?”由于脸面语气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非语行为的变化,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精确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

  3.了解对象

  协调配合

  教师的教态必须是学生能接受、领会和掌握的。因此,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学生,虽都是中学生,仍有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区别;还有优秀生、一般学生与较差学生;是性格外倾、开朗,大方还是内向、拘谨、怕羞与教师关系融洽还是紧张等等。只有因人而异。协调就是指注意与教学内容及气氛、课堂具体的教学情境协调一致,形成最纯状态。

  4.繁简适度

  和谐统一

  繁简适度的要求就是教师的教态不要机械重复,不要夸张,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任意发挥,要注意自然、生活化。和谐统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无声与有声的协调一致。避免相互矛盾,避免慢半拍现象,力争锦上添花而不能弄巧成拙;二是各种教态的配合以及运用的边续性,若眼睛是怒火中烧,而手势却轻淡缓慢,恐怕效果不佳。要努力使头语、脸语、眼语、手语和身姿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是自相矛盾。

  5.把握好“度”掌握分寸

  教态变化要把握好“度”,在运用时要注意选择和控制,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着不同的效果,教师必须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使用,因而要防止教态变化过于频繁,要注意动作适度,不过份,不要变成演戏,特别在遇到偶发事件时,在感情激动时,更要注意保持非言语行为的“度”,不要失态。另外,还要避免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随地吐痰、搔头皮、掏耳屎等,因下意识的动作往往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文明的。

  6.掌握一些具体要求

  -13-

  ※心神合一

  要想使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真正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首先必须做到必到神随,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气势雄厚、态度端庄且和蔼,感情充沛又热情。

  ※运眼传神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睛“说话”、“传情”、“解惑”,善于借助学生的眼神来洞悉学生的心灵,寻找学生学习中的契机,作为教学的反馈,教师的眼神要自然、亲切,讲究美感,眼睛转动的范围和频率都要合适。

  ※微笑致意

  人们常说微笑是“世界语”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交流时,教师要用微笑来传情表意,努力使自己的微笑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内心世界豁达开朗的示范,让学生从自己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用自己情绪饱满,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以利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姿势优雅

  教师讲课时的姿势,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姿势能给学生以美感,集中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里讲的姿势是头、眼、“逐步动作”的组合体,在讲堂教学中,教师要使自己身体的造型、头部的运用,眼睛、手势的运用都文雅、得体、贴切,努力做到举止大方得体,风度质朴和谐,造型挺拔有力,动作潇洒自如,或站立,或行走,或招呼学生,处处给人们美的姿态。

  ※点头与用手

  这里的点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关于运用头的摆动表达意图,用来支持、修辟语言,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给人一种亲切、含蓄、深沉、暗示之感。而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手势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使有声语更能传情达意,使学生透过视觉或得具体形象,增强美感。在教师具人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课堂的情境、氛围,自然引发、显示出独特的美。

  -14-

  ※适时停顿

  停顿也是一种辅助语言,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讲重要事实之前,以及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有效地引起人们注意。当然,停顿的时间三、四秒足矣,太长会使人难忍受。

  ※变化声音

  指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语速度要注意变化,抑扬顿挫、富于表情,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使教学变得富有生气。

  ※修饰外表

  外表修饰,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外部流露,也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做为教师,即不能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也不能过于刻意打扮,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发型奇特等,而应该传到出个人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地位等气息;努力做到衣着整洁而不呆板,举止态度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轻松而不怯懦、整洁、富有生气和个人风格的形象出现在讲台前。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非语言沟通方式

  1.距离沟通:利用距离的变化和学生沟通,当教师站在与学生位置4-7尺的地方看学生时,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

  2.体态沟通,通过身姿语、手势语、面部语言实现沟通。身姿语包括表达教师思想感情的象征性身姿,补充教师教学语言的说明性身姿,调节教学进程的调节性身姿;手势语,这不同于生活中的手势,而是一种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与有声表述相协调的教学手势语,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讲授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形象;面部语,以教师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的变化,与学生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以表示对教学内容的赞许和批评的态度,加强教学效果。

  3.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沟通,即依靠声音要素,如音调、音量、节奏、语速的变化,更准确地表达讲授词语和情感,与功能性发声,如笑、叹息等,表达"弦外之音",引起学生的思考。

  -15-

  4.其它,如时间的安排和控制,讲课如何开头和结束,提问设计,课堂气氛的设计,甚至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都为备课之列,这对于调控课堂教学,促使师生双向传递具有重要作用。注意:必须恰当准确,服从教学要求,自然庄重不失教师形象。

  -16-

篇四: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

  篇一

  一、评价方法要敏捷多样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反思我们的课堂评价,不难发觉我们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满意学生鲜活的特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开展。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新颖的事物倍感爱好,渴望改变,期盼惊喜。所以为适应小学生身心开展的须要,我们的课堂评价要形式多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要创新求变。

  1.刚好运用精确恰当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充溢活力

  语言评价是老师在课堂评价中运用最频繁、最干脆、最快捷的评价方式。老师在运用这些评价语言时,课前要有科学有效的预设,要考虑到这一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开展。一名老师在执教《解决问题(二下)》时先出示了一张情境图,由学生依据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当一个学生分别说出三条数学信息后,老师赐予评价:感谢我们的小先锋收集到的信息,你能依据他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这里,老师用一个小先锋确定了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同时也鼓励了其他的同学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踊跃思索,课堂气氛随之热情起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既精确又得体,是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堂学习的最好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需学会倾听,学会关注,能刚好精确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赐予评价,评价时注意内容翔实,有根有据,不简洁地说声好就了事,也不简洁地用对或错来判定,而应恰如其分地赐予褒奖或善意的否认,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或者言过其实。

  2.擅长运用肢体语言进展评价,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沟通

  挑起的大拇指、真诚的微笑、充溢爱意地摸一摸头甚至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怀疑的皱眉,这些无声的评价有时更能牵动学生的心,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效果。我在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对于算式39+48=,鼓舞学生自己去发觉一种快速的口算方法,我班同学中有许多口算小能手,谁能告知教师这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刚起先,学生的答复都是遵照笔算的思路去进展计算的,没有出现预想的算法,我充分确定了学生的口算方法,但同时微笑着将询问和鼓舞的目光投向了每一位同学:还有没有更快的口算方法我发觉我的目光所到之处,每一个同学都在谨慎地思索,有同学举手答复:教师,也可以先确定十位,因为是进位的,所以十位上必须是8,而9+8等于17,个位上就是7。面对这位同学的机灵,我做出夸大的惊喜表情,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而被评价的同学也坐得更加的端正。这种表情与手势的评价也感染了其他同学,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收到了预想中的高效。其实我在课堂上经常会用到这些无声的评价,不是刻意为之,许多时候是不由自主,只要你有饱满的激情,有爱学生的心。对于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我也很少中断授课去训斥,而是以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责怪的皱眉,或者是摸一摸走神儿学生的头、敲一敲他的桌子去提示。慢慢的我发觉我与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难得的心灵上的默契,这种默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情感距离,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的和谐与暖和。

  3.借助符号语言的评价,给学生一个努力的方向

  作业本上的一朵小红花,张贴榜上的一面小红旗,数学书上的一个小红星,评价表上的一个小笑脸,都会激发孩子学习的爱好,燃起他们心中的盼望与期盼,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幻想。记得我执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为表扬一个小男孩课堂上踊跃回答下列问题的表现,承诺下课后嘉奖他一朵小红花,可是下课后我遗忘了这件事,结果放学时,孩子带着妈妈找到了办公室,在我向孩子致歉并补印上小红花后,我看到了孩子眼中的欣喜与骄傲。原来老师的一个评价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那么的重要,它可以使他们激烈不已,信念百倍,甚至会终身难忘。

  二、多一些评价标准,增加评价尺度的弹性

  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着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也不一样。假如我们的评价只有一个标准,那就像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他可能恒久排在后边,这很轻易就能挫伤某些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一把尺子对这局部学生的特性开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假如多几把尺子,多一些评价孩子的标准,多给孩子一些争取胜利的时机,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面前排在前列,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另外,在每一个标准面前,我给孩子们评价的尺度也不一样,成果是101分的学生会上荣耀榜,成果是60分的学生也可能会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或书面鼓舞,因为这个60分的同学上一次考试的成果是不及格。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刚好赐予鼓舞,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他们更须要树立信念,努力追逐。就像拔节的禾苗须要阳光和雨露一样,无论哪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期盼得到他人的关注与确定。

  三、评价要有梯度,有延展性,保持进展时

  许多时候,我们的课堂评价都是一次性的,老师对学生进展评价后,或许能让学生激烈一阵子,随即这一次胜利的评价便完成了它的成效,完毕了它的使命。我想,有效的课堂评价应当具有延展的魅力。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运用了一个小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评价表,每个学生一份,依据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留意状态、参加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与达成状态进展评价,评价的方法是在表现好的孩子的表格里印笑脸,集满五个笑脸换一颗星贴在班级我是课堂小明星荣耀榜上,当荣耀榜上的星集满了五颗就可以得到印有大拇指的练习本(奖品)。这样一来,后面的评价将由前面的评价累积而来,评价的长效性可想而知。同时,这张表格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栏目――家长评价栏,要求家长依据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并结合家中的表现赐予评价。学生每周末将表格带回家由家长评价。这等于是延长了课堂评价的时效,拓展了课堂评价的空间。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是胜利的,是高效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带着爸爸妈妈的关注在听课,他们还知道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评价正在进展中,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确定与鼓舞。在这样的渴望中,我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必须是安康的,欢乐的。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来完成,课堂评价往往缺少学生的参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些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驾驭状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比方是否喜爱老师的教学方法,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念等,不同个体的感觉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的自评是有价值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在学习中的表现进展评价(主要找优点)。通过互评,在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一个团结合作、相互鼓舞、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应鼓舞学生参加到评价中来,使其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舞学生对老师进展评价,使整个教学充溢民主、同等、和谐的气氛。比方在课堂上指名答复时,我要求其他学生谨慎倾听,并给出自己的评价:说出对或错,或用肢体语言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有时,我会参加学生间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让学生进展评价。在每节课的回忆反思环节,我要求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展评价。

  对于如何让家长参加到课堂评价中来,我想我尝试运用的小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评价表的方法是胜利的,事实证明,家长的评价对于孩子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鼓励作用。因此,为了使学生更为安康地开展,我们应当倡议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评价相结合。

  有效的评价,能够使孩子们在被评价中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宜的定位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又从对他人的评价中反观自己,取长补短,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安康的开展,并在这个可持续的开展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欢乐。

  篇二

  一、评价应有弹性而不失真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看法。协助学生相识自我,建立信念。教学中,必须要特殊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把这些生活经历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协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数学学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造就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新奇心和数学应用意识。对学生的精彩答复应予以热忱的确定,对课堂中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应刚好弄清根源,进展疏通。学生的生活经历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多,因此对一些合理的推理尤其要呵护。

  案例一:三年级《可能性》

  在学习了可能性的几种状况之后,教师这样提问:你能联系生活,用必须可能不行能说一句话吗生1:哥哥的岁数必须比弟弟大。(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赞同。教师也认为学生驾驭得不错,正打算请另外一位同学发言,可谁知有一位同学喊了起来。)生2:不对,我认为哥哥的岁数不必须比弟弟大,假如他们是孪生兄弟,那可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岁数不是一样吗

  关于案例中的问题,我也曾就此询问过高年级的学生,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此时此刻的小学生见多识广,真是越来越机灵,他们思索问题的方式也往往出乎意料,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学生是学习的主子,是数学学问的建构者。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赐予确定。

  二、幸免课堂无效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用鼓舞性评价来替代甄别性评价,使得整个课堂处在相互鼓励,相互喝彩,相互学习的气氛中,不管你是答复对了一个问题,还是说出了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同学们都会报以热情的掌声,对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是莫大的鼓舞。这样的评价是可行的,但是比拟繁琐,有时候会成为老师上课的负担,因为不管学生答复的多与少,只要回答下列问题就赐予嘉奖,显得过于频繁,转移了课堂教学的重心,因此老师在课堂评价时语言要简洁、明确、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赐予学生有效的鼓励。

  教课之初,我本着每一位学生都是好学生的原那么,对于只要踊跃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毫不保存地大加赞许,集体鼓掌等等,我也不失时机地以好,很好,行,不错,挺好,你真棒等笼统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展评价,但是这种一味的表扬对学生的开展是不利的,这样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踊跃的引导,反而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就会表扬我,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形成消极的学习看法,使评价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案例二:《10以内的加法》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生1:7+9=16。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了不得!7加9等于16你都会算了。生2:6+8=14。师:你也了不得。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的问题是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但学生1的答复明显是没有听清晰教师的问题,而是想当然进展了答复。学生的答复虽然正确,但却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老师赐予学生的反应却是竖起大拇指,并表扬学生你真了不得,明显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的开展。因为老师在评价时一方面要敬重学生特性的开展,但又不能无视学生的错误。假如老师只是一味地表扬,其他学生也会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而产生思维定势。明显学生2的答复明显地受到老师评价的影响。如老师在学生1回答下列问题后,能够进展适当的评价如你真棒,我们还没有学过的学问你都驾驭了,但是你没有听清晰教师的问题,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这样的评价既鼓舞了学生,又指出了他的问题,对学生本人和下面的学生的答复都会产生踊跃的、正确的影响。

  三、评价方式多样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指出:小学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爱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非常关键。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确定他们知道了什么、驾驭了什么。对学生进展评价时,应把老师评价与同伴互评、自评及家长评价相结合。

  四、把握时机充分评价

  机不行失,时不再来,老师在课堂中要抓住学生评价的时机,刚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这就须要老师有扎实的根本功,在课前要谨慎钻研教材,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只有对学生的答复进展充分预设后,才能对学生的答复在短时间内进展判定,从而进展有效的评价。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华。老师要擅长从学生的反应信息中敏锐地捕获到其中的闪光点,并缔造性地实施评价。不断变换表达方式和评价的角度,或是一句赞美,或是一句玩笑,或是一句名言。语气要恳切,要用充溢爱心和才智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老师富有特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开展。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五: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案例:在听某堂英语课时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

  我的分析: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正确鼓励学生,但不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些教师不对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付出努力的大小进行评估,也不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就如材料中讲到的案例一样,教师一味的进行雷同的表扬和鼓励,贴画奖励一个接一个的发,而且也没有一个小结性评价,这样容易使评价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变得苍白和空洞。

  我的建议:

  1、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评价

  从语言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一样,例如,对于表现的不够好的学生,鼓励他:“OK!Youaregood!(不错,继续加油!)”;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对他说:“Good!Youareright!(好!你答对了!)”;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赞美他:“Youareverygood!(答的太好了!)”;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动情的对他说:“Youareexcellent!(太棒了,答的真好!)或则是Youarewonderful”。当学生得到一般的评价时,他会更积极的参与

  课堂活动,争取得到更好的评价;当学生听到最好的语言评价时,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甜。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所以说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也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和谐,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果他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他可以奖励自己一颗红星;如果他认为表现还不错,他可以取下一颗黄星;如果他认为自己还须加油,他自己取下一颗蓝星。学生的小组互评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在一个小组表演完英语对话或节目之后,由其他的小组对这个小组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同样分为红星、黄星和蓝星。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调动体态语言进行评价,能起到口头评价达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内涵。例如,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因为我相信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教师对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直接作用于课堂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学目的、任务,还是教学过程、环节和方法。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合适的评价,那样教学各个方面也就能有所提升。

  教学案例

  题

  目: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作

  者:唐岳

  单

  位:韶山市大坪学校

  时

  间:2010年9月

篇六: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评价方式也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作用,准确适当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个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潜能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例如在学习《望月》一文时,我让学生以月亮为本体说出一个比喻句,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说出来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比喻:

  “弯弯的月亮像一只香蕉。”

  “月亮像一个大烧饼,被人吃掉了一些,就只剩下弯弯的一块了。”

  “月亮像一个人的脸,吃胖了,就圆起来;饿瘦了,就不圆了。”

  “月亮像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照耀着广阔的大地。”

  “月亮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只在夜晚时出来。”

  “月亮像一个车轮,从天空的东方滚到西方,天就亮了。”

  这些句子或是从月形,或是从月色,或是从月亮出现的时间都对月亮进行了恰当的比喻,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还是出自一些潜能生之口。我对这些句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那几个同学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手又一次更高举起,急于说出他所想出的又一个句子。此刻,我从他们渴望发言的眼神中看到了尊重的神奇力量。

  尊重往往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氛围,如果我在课堂上总能够本着尊重的原则去评价每一个学生,我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

  二、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学生听写词语时,我常常是写对了,奖励他一颗小红星;写错了,送给他一面小黑旗。或者在朗读课文时,读得非常好,奖励他一个笑脸图案;读得一般,是一张平静的脸;读得有些结巴,则是一张愁脸。而且小红星、笑脸达到一定得数量,可以抵消黑旗、愁脸。这种充满童趣的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气氛愈加浓厚。

  三、评价要因人而异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而不能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由于这些学困生的发言迟缓,急于代他们说。这时候,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再把这个机会给他,我们也会看到他的聪明。”同学们不再出声,耐心地等待他的发言。之后,对他正确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发言者带着极大的满足坐好了。

  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

  四、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教师的表扬能让他产生心理的愉悦,同学的肯定,更让他看到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我也经常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选出最佳组员;班级各小组之间互评,选出红星小组。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愈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学习过程中,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引领下不断上进,不断超越。

  五、对学困生注重纵向评价

  学困生因为成绩落后,总觉得自己进步的希望渺茫,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对他们应注重纵向评价。课堂上,将他们的发言、任务完成等情况,与原有基础相比较,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久而久之,他们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前进的希望,心灵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获得向上的动力,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独具的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需要教师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原文链接

  http://wys.blog.edu.cn/2009/235546.html

  【

篇七: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无声语言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

  胡仁龙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语言指衣着、动作、表情等无声现象,它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对班务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有声语言简直不能与无声语言相媲美。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关键词:无声语言

  衣着

  动作

  表情

  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是由声音这个载体诉诸学生听觉以传递信息的语言。

  有声语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语言,是班主任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教育学生的最直接的工具,它直接体现了班主任基本功的深浅。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不论采用哪种管理方法,总离不开“说教”和“示范”,这就是有声语言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无声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语言指衣着、动作、表情等无声现象,它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对班务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有声语言简直不能与无声语言相媲美。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下面,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无声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衣着方面,服饰反映时代的面貌,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目前,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迅速地发展和更新。班主任要适应这种新潮流,要注意时髦和流行,注意变化与发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求。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具有极强观察、摹仿能力的小学生。当你一踏上讲台,几十双眼睛就立刻集中在你的身上。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衣着,诸如穿戴、发式等,即常言说的“第一印象”。如果你的着装整洁、端庄、自然大方,符合班主任的身份,也就是所谓的得体,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学生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如果班主任穿着新奇艳丽或花里胡哨的服装,浓妆艳抹,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班务管理效果,而且更有损于班主任的职业形象,使班主任变得不伦不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注意都有倾向性,如果学生的注意倾向于班主任的衣着打扮方面,其对学习方面便会被忽视掉,对教学的注意力也就在无形中被分散了。市面上流行的服饰,对于城市的孩子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对边远山区的孩子就有极大的影响。记得几年前我买了一双箭头大皮鞋,第一天走进教室,便发觉气氛有些异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表情非常好,可却什么也没听懂,注意力经常转移到我的箭头大皮鞋上,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小学),班主任的穿着切不可忽视。

  二、动作方面,小学课堂教学,固然不能要班主任像演员一样,必须通过一系列动作的表演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但是,无论哪位班主任上课,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些形体的动作来帮助表达。试想,如果一位班主任上课时的动作呆板、单调、拘束或者懒洋洋、有气无力、或者虚张声势,如“猛虎下山”一般,那么给学生的感觉不是死气沉沉,就是惴惴不安。这样一来,其体态语言不仅无助于内容的表达,还可能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需要,将动作与声音紧密地结合起来,哪怕是你轻微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显得自然大方,从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既能让学生体会声情并茂,又让学生觉得和蔼可亲。这样,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你指名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者一时答不上来或者信口开河答错了,班主任就大吼一声,甚至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把学生吓的胆颤心惊;或者冷嘲热讽,一派“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的神态,那不是一盆冰水把学生浇个透心凉。如此一来,没被问的学生也会变得不再有心思继续听课,就是以后一见到这样不近人情的班主任,恐怕也会如老鼠见了猫。再如:当你正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时,门外传来响亮的“报告”声,若是不理睬,他会继续报告;可要是理他,又会打断讲课,一怒之下,你一拉门,冲他大喊一声“进来,为什么迟到?”那可就太扫兴了。此时如果你不要停止讲课,轻轻走过去拉开门,示意他进来,迟到者定会小心谨慎地入座。这样课堂秩序便不会被打扰,气氛也不会影响,而迟到者则会感到内疚,一定会逐渐改掉这种毛病。正

  是因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才会让班主任的魅力永存于小学生纯洁的心田。

  三、神情方面,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往往在讲台上一站,先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了,真是“一言未发先有情”。而讲课时目光总是巡视学生,与学生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善于用眼睛来说话。如学生有轻微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班主任无须中断讲课予以干涉,只须投去一线严肃的目光,学生就会明白班主任的意思,而集中精力听课要。学生答问有误,班主任也可以投过去表示“是这样吗?”的眼神,学生就会心领神会。

  参考文献:

  [1]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

  [2]班主任素质培养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

篇八: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浅谈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爱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5期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以无声语言为辅的信息交流活动。无声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有声语言要以无声语言配合,以声传情,以形显神,形成视听兼具的教学艺术活动,创造课内特有的教学氛围,美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声语言;教学价值;初探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有声的,有无声的。有声语言,是教师进行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无声语言则是一种心理影响,如教师批改作业、周记评语、期末思想评语,教室环境、教师身体、板书、沉默停顿等,都是无声的语言,含蓄、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迅速影响。因此,无声语言是师生间沟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无声语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无声语言”的作用

  运用“无声语言”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集中于有声语言所致的内容,可补充、加强甚至代替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用之批评教育,可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用“无声语言”教学对学生不付诸压力,可帮助组织教学,创设教学环境,激活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突出教学重点,调节教学进程,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让其处于最佳思维和超强记忆状态。

  二、“无声语言”的种类及价值初探

  1.环境语言

  教室环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是一种经常的无声教学语言。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有一种催人奋发、积极进取的教育力量。它主要利用客观具体的设施对学生产生印象。为此,教室要采光适宜、布局合理、色彩和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氛围。教室内悬挂著名科学家、伟人画像,在“名人效应”中发挥其内涵的教育功能,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配置优美的学习园地,提出本周或近期班级奋斗目标,及时表彰好人好事,能给学生良好的教育机制。总之,一个朴实无华、积极健康的教室,既可为学生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可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

  2.肢体语言

  教师身体上存在着大量的无声语言。教师服饰是一种重要的体态信号,是文化的“象征”,思想的“形象”,是一个人的自我表白,也是静态的语言,具有特定的语义。教师着装应朴实、整洁,得体的打扮,高雅的装束,可提高教学的自信心,使学生肃然起敬,从而给学生以质朴的熏陶和美雅的无声教育。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中,教师常将目光投向学生,或注视、或扫视、或点视,这目光是期待,是关爱,是无声的命令。上课伊始,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可稳定教学秩序;提出问题后,环视全体同学,可表示对学生问答的期望和鼓励;授课时,不时扫视学生,使学生感到不存在“被遗忘的角落”;讲课时,若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飞书外,或有小动作,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诉以警告,以引起该生的警觉。师生可以通过目光交流真实的感情,表达密切的关系。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标,学生时时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得到相关的信息,以确定自己应做出何种反应。实践表明,教师表情温和、亲切,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从而沟通师生感情,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大开,接受信息的灵敏度也随之提高,所以在教师表情的无声教育下,学生能产生平静愉快的心境,充分发挥感受力、记忆力、思维力。

  教师内涵丰富的微笑是增加师生感情的润滑剂。会心的微笑,是一种友好,是一种同情,在无声中明确向学生发出信息——我喜欢你(们)。走进教室时,用真诚、善意的微笑向同学们问好,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就会拉进师生距离;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可用微笑表示满意或赞许;当回答问题正确时,用微笑表示肯定或鼓励。这充满祥和的氛围,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倍感温暖。教师真诚的微笑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中,生动形象的手势,准确规范的动作,都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手是会说话的工具,以众多的不同态势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事物的潜在心声,披露教师心灵深处的微妙感情。自然而安详的手势可助升华情绪,柔和而舒展的手势可助抒发感情。手势,有时可助语言,有时可代语言,它犹如音乐家的指挥棒,牵动着学生的感情之弦,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3.板书语言

  板书是教学的窗口。简约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教师讲解的精华,表现为静态的无声语言,诉于视觉,寓理于形,展示知识的“精”“核”于黑板之上,犹如一幅美丽的布景,可烘托“演出”效果,美化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

  4.沉默语言

  一堂课,教师声不绝,语不断,只着眼于自己的讲,不考虑学生的想,并非好课。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适当的停顿,造成时间上的“无声”——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对学生内在心里感化的教育,用在上课有小动作的学生身上,可使学生由紧张到惊异,由自觉到愧疚,沉默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用在讲解中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种无声的静思中孕育着贯通的种子,能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在课堂秩序不好时,可集中学生注意力。

  总之,教育教学中,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无声语言”,使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密切配合,师生心领神会,寓有声于无声,动静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篇九: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如何无生授课

  上课,是面对学生的,它所呈现的东西是“我现在怎么做”。

  这次竞赛,直接面对的是评委,是“无生授课”。我们应当怎样去思考这一问题呢?那就是“眼前无生,心中有生”。就是说,整个过程中,在你的眼前,学生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这与古人画竹同理。倘若从这个角度思考,那就应当是这样:

  1、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过程

  我们是用20或25分钟的时间,完成40或45分钟的教学内容。“有生”也好,“无生”也罢,既然是“上课”,它的教学组织过程必须是完整的:

  (1)

  既要有“始”,也要有“终”

  有的参赛选手起始切入的角度就不对,说课后,“下面我把这节课展示给各位评委”,这样,对象就错了。虽然眼前无生,但毕竟是“上课”,尽管我们面对的是评委,但是,课还是给学生上的,评委的职责是检验你是怎样给学生上课的。所以,起始的“上课”和结束的“下课”,我看还是不能缺少的。

  (2)

  有相对完整的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质疑、学生提问、师生对话、自主思考、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这些环节或过程有的是必须要有的,和平日不同的就是这些环节或过程,要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要唱“独角戏”;但是,也决不是只唱自己,不能将其演成“单出头”。

  (3)

  有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质量的预测

  针对内容向学生质疑,及时进行小结,这个过程要有。但是,人们所听到的大多是“回答得真好啊”、“你真厉害呀”、“你真聪明”、“你真棒啊”等等,这些当然要有,也无可挑剔。试想,我们平日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如此之好吗?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是不是要从客观性的角度思考一下,也就是说,设想学生对某一问题回答不怎么好,老师稍加小结后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小组交流或讨论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预测决不是“学生可能怎么怎么回答”之类的话,否则,又变成“说课”了。

  (4)

  有精要的板书

  使用多媒体上课,没有板书是大忌。板书的好处老师们都非常清楚,这里不说。我们总不能一个劲儿的“放片子”,弄得人们眼花缭乱,最后使听课人对授课内容理不清楚。

  (5)要有题目

  要在最恰当的时间亮出题目,使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同时,也免得评委一头雾水,不知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有的参赛选手始终没有题目,有的是在中途猛然间想起才出现,这些势必影响质量。

  (6)不超时

  无论哪一个环节,参赛选手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中小学竞赛时间参加竞赛,不超时、不缩时。否则,严重影响竞赛质量。

  2、杜绝上课与说课杂糅现象

  由于“无生授课”是新生事物,老师们没有经历过;所以,上课与说课杂糅是这次选拔赛的最大问题。很多选手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问题。最严重的是,有的整节课都是说课内容,所说的都是“我谋划怎么做”,有的中间掺杂,时而是上课,时而是说课。诸如“首先我用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可能这样回答”、“这个环节以后,我打算向课外延伸”、“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回答完以后,我就接着进行小结”、“最后,我准备用一首歌曲来结束这节课”等等。课堂上这些自我叙述,并不是上课语言,而是在叙述“我打算怎样上课”,课似乎还没有正式上。

  3、杜绝“念课”现象

  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参赛“念课”是最不能允许的。试想,我们平日有哪一位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参赛就更不能允许了。当然,因为是“无生授课”,和平时不一样。由于不能与学生直接交流对话,也没有倾听的过程,老师要唱“独角戏”,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通过老师的口道出来,自然加大了难度。但是,我们要以平日上课的“杆儿”立参赛课的“影儿”,想想平时的课都是怎么上的。

  4、摒弃与课堂无关的闲言碎语

  “说、讲、评”是三位一体的,该到我们做什么就直入正题,诸如“我是来学习来了”、“请领导和评委批评指正”、“没什么准备”之类的话,最好不说,说了只能耽误时间,也没有用。

  5、有优越的课堂竞赛态势

  参加竞赛,尤其是语文老师要全方位考虑本身应当具备的语文素养,这是竞赛首先要具备的。

  (1)各个环节脱稿;(2)离开电脑;(3)调整语速;(4)调整活动范围;(5)讲好普通话;(6)写好汉字;(7)注意仪表。

  6、选好载体、适于发挥

  选好载体是很关键的。有的选手选择的很不利于课堂发挥,比如文言文、戏剧等等。

  7、突出我校的语文特色:要有课前演讲

篇十: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

  经常咳嗽,声音嘶哑是教师的职业病,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吸了很多粉笔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说的话太多。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就是口耳相传,“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但课堂教学光靠口语是不行的,一方面形式单调,学生容易厌倦,另一方面教师讲的太多,常会口干舌燥,长期以往将会声音嘶哑,损坏教师的健康,影响教师的魅力。我把教学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指口语,无声语言指眼语、表情语、肢体语。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语言,教学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眼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教师的这个“窗户”一定要永远明亮灿烂。我每次上课前总要用亲切的目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学生马上坐得端端正正,并用期待的目光回报我。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望着学生,用目光倾听,当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时,我就投去满意的目光;回答得不够完整或者因胆小而不敢说话时,我投去鼓励的目光;回答错了,我会用目光告诉他“上课要专心听讲。”真诚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我用目光不仅传送给学生表扬、鼓励,还有批评,正当你讲课讲到精彩处,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我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如果我们一时冲动,大声斥责这个学生,不仅会打破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还会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会挫伤这个同学的自尊。此时,只要我们继续授课,而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搞小动作的同学。他做的是与学习无关的事,往往心虚,会时不时偷看老师,一旦他的目光与老师严厉的目光相撞,他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而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眼语胜过口语。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语言中有一句常用语“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的眼睛”不仅是为了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以表现你的礼貌,更是为了告诉学生: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倾听,更要学会用眼睛倾听。

  课堂上,学生要通过老师的眼睛领悟老师的情感,老师要通过学生的眼睛判断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师生间的眼语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应,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眼语,会将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流入学生心田。

  二、表情语

  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可见表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占有很重要

  的位置。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表情语用好了,它会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心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课前无论心境如何,一旦进入教室,就要以和蔼可亲的面容出现,和蔼可亲的面容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觉到上课的轻松与愉悦,从而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听写字词后检查对错,写对的同学给他赞许的微笑,让他从老师的微笑中品尝到老师对他行为的肯定;对写错的学生给他一秒钟的严肃,通过这稍纵即逝的严厉,让他明白不及时复习是不对的。对于课堂中学生圆满的回答,老师要表现出情不自禁的欣喜,这个表情语它就代表“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这样的表扬,但是效果又比口语表扬更好,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表情,就不可能有生动、感人的课堂。试想一个老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若悬河地讲个不停,表情却呆若木鸡,学生的表现会怎样?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

  三、肢体语

  西塞罗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的“指手画脚”就是教师的肢体语。我认为课堂上的肢体语有会意语、强调语、评价语等。

  先说会意语,例如课后小节时,学生不会说了,老师用手指一指板书,学生立刻明白借助板书来说。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只要眼睛看着这个学生,用手掌轻轻向上抬起,该学生一定明白是让他起立回答问题;手掌向下压是让他坐下。开火车认字,用手一指某一小组,他们马上明白是让他们表现。

  再说强调语,当学生一齐读完黑板上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让一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他说完了,但不够完整或者表述不清楚,老师用疑惑的目光看看他,并且用手指一指他后面的同学,被指的同学一定明白是让他做补充。老师一时疏忽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学生胆怯的举起了手,你允诺后,他纠正了老师的错误,老师轻轻走到他跟前,亲切的与他握握手,他会明白,老师在夸他。

  评价语,当一个学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老师做鼓掌的动作,学生热烈的掌声会立刻响起来。老师给他竖起大拇指,学生立刻明白“我最棒”。老师演示教具两手不够用,用期待的目光看看某一个同学,并点点头,他明白了并且帮助了我们,老师抚摸一下他的头,或者轻轻的拍一下他的后背,他会明白老师在感谢他。??

  读书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也要做到这三到,口到就是用口语提出疑问,表达收获;眼到就是要用眼睛观察老师的一频一笑,一举一动,读懂老师的无声语言;心到就是要用真心交谈,用专心学习。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上三到,除了我们有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恰如其分的运用无声语言。

篇十一: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它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诙谐与幽默、灵活与多样的语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科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水平呢?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语文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

  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如原来我班有一个学生,小考成绩0分。一开始上课我就很注意他,不管别人如何地积极发言和讨论问题,好像都与他无关,他总是很自卑的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有一次我提问他,他又紧张又害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然后我就慢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因为平时上课的时候,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而且会听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

  但在课堂上老师还是很想听听你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希望你以后多多发言,多和同学们交流。”这具有激励性的话语,不仅肯定了他的进步,还鼓励了他再接再厉,增强了他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第一次举手朗读课文,但读错了好多个字,我当时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你读书的声音很洪亮,要是能够把字都读准了,那就更好了,再加上今天你能很勇敢地举起手来发言,这已证明你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再后来的课堂上他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我也及时给与了他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如“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

  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激励自己,按老师的话不断努力。在后来的中考中,他以总分A+考上了重点高中。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它们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把别人说的变成了自己的。”有的老师见学生能读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会夸奖道:“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回答错误的生学风趣地说:“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今天你的表现也很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前要听清楚问题,好吗?”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遇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何等的幸运。

  三、多一点多样与灵活

  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评价语言也应当是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很好!”“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老师表扬他,他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欣喜不已地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话,老师的课堂评价用语就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等给予灵活多样、恰如其分地评价。如读书很有感情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都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给读出来了!”对回答问题语速比较快的学生可以这么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对一下子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可以这样安慰:“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对表达清楚的学生可以这样赞美:“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等等,给予不同地评价,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

  四、多一点商榷与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我曾听一

  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朗读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你说呢?”“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你同意吗?”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教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总之,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老师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篇十二: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实行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协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活动当中当然也包括评价。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言谈、举止、学习等方面所做的客观性的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总评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是评价,等等。评价在学生学会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把握一下几点:

  1、客观性

  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是评价的首要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主观臆断,先入为主,以个人好恶来决定对学生的评价。那样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丧失了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学生明明打错了,教师却用“你回答得很好”之类的话实行肯定,不但让学生误以为答错没什么,甚至还会让他以为老师根本没有认真听他的回答,是在敷衍他,从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实行。

  2、针对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尽量避免对学生实行泛泛的评价,,要多观察学生的特点,即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加以肯定。这样不但让学生真正感觉自己的长处,感觉到老师在一直注重着自己,还能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指明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教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直接影响学生判断事物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指出他良好的行为,并即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要即时指出,并讲明道理,让学生即时改正。在对学生实行否定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委婉地指出,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即时性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有期待心理,他们希望教师能即时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不忽略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放过一处缺点和错误,积极对学生实行评价。

  4、激励性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对于学生来说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往往是他们持续努力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实行一些肯定的评价,对学生实行正面引导。

  5、全面性

  因为过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教师的法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被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又转化为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少数教师把评定人才的标准定位于考试得高分的学生,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和评价的偏差。但学习评价、性格和道德品质评价、体质评价等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应坚持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学生,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偏见,从而实事求是地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6、发展性

  对学生的评价应抛弃传统教育那种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对学生实行评价时,要充分理解到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切忌以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坚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注意发现学生的每点进步,即时地加以肯定。同时,教师要使用评价的导向性,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前进目标,萌生“经过努力我能行”的信念。

  7、艺术性

  教师对学生的不但要客观公正,还要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法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淡漠感。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还能够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来评价学生。有了这些艺术性的评价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将会产出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准确的评价原则,恰到好处地对学生实行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而好的评价

  也会增进师生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通常教师会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以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但有时,如果教师作出不恰当的评价,就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对于一些较敏感的学生来说,一次不恰当的评价甚至有可能使其所以而彻底放弃自己,从而产出过激的反应。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对学生实行合理的评价,促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呢?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所以,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评价。尤其是对于学习较落后的学生,教师也要尊重他们,不要用侮辱性的语言对他们实行评价,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真诚地关心、爱护、教育、协助自己,并由此在学习、生活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2、作发展性评价

  教师要用发展的目光观察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并予以肯定,分析学生的缺点并协助改正。同时,使用发展的观点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止努力。

  3、作因人而异的评价

  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人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做到因人而异,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4、使用激励性语言

  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给学生注入新的活力。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真确理解自己的有点和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使其收到激励,增强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能够采用一些“你真棒”、“我就欣赏你这个点”、“你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继续加油”等类似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有时,还可辅以一个肯定的手势或眼神,这样都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实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持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使用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方便之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评价这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篇十三: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浅谈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爱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5期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以无声语言为辅的信息交流活动。无声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有声语言要以无声语言配合,以声传情,以形显神,形成视听兼具的教学艺术活动,创造课内特有的教学氛围,美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声语言;教学价值;初探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有声的,有无声的。有声语言,是教师进行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无声语言则是一种心理影响,如教师批改作业、周记评语、期末思想评语,教室环境、教师身体、板书、沉默停顿等,都是无声的语言,含蓄、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迅速影响。因此,无声语言是师生间沟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无声语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无声语言”的作用

  运用“无声语言”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集中于有声语言所致的内容,可补充、加强甚至代替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用之批评教育,可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用“无声语言”教学对学生不付诸压力,可帮助组织教学,创设教学环境,激活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突出教学重点,调节教学进程,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让其处于最佳思维和超强记忆状态。

  二、“无声语言”的种类及价值初探

  1.环境语言

  教室环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是一种经常的无声教学语言。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有一种催人奋发、积极进取的教育力量。它主要利用客观具体的设施对学生产生印象。为此,教室要采光适宜、布局合理、色彩和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氛围。教室内悬挂著名科学家、伟人画像,在“名人效应”中发挥其内涵的教育功能,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配置优美的学习园地,提出本周或近期班级奋斗目标,及时表彰好人好事,能给学生良好的教育机制。总之,一个朴实无华、积极健康的教室,既可为学生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可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

  2.肢体语言

  教师身体上存在着大量的无声语言。教师服饰是一种重要的体态信号,是文化的“象征”,思想的“形象”,是一个人的自我表白,也是静态的语言,具有特定的语义。教师着装应朴实、整洁,得体的打扮,高雅的装束,可提高教学的自信心,使学生肃然起敬,从而给学生以质朴的熏陶和美雅的无声教育。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中,教师常将目光投向学生,或注视、或扫视、或点视,这目光是期待,是关爱,是无声的命令。上课伊始,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可稳定教学秩序;提出问题后,环视全体同学,可表示对学生问答的期望和鼓励;授课时,不时扫视学生,使学生感到不存在“被遗忘的角落”;讲课时,若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飞书外,或有小动作,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诉以警告,以引起该生的警觉。师生可以通过目光交流真实的感情,表达密切的关系。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标,学生时时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得到相关的信息,以确定自己应做出何种反应。实践表明,教师表情温和、亲切,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从而沟通师生感情,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大开,接受信息的灵敏度也随之提高,所以在教师表情的无声教育下,学生能产生平静愉快的心境,充分发挥感受力、记忆力、思维力。

  教师内涵丰富的微笑是增加师生感情的润滑剂。会心的微笑,是一种友好,是一种同情,在无声中明确向学生发出信息——我喜欢你(们)。走进教室时,用真诚、善意的微笑向同学们问好,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就会拉进师生距离;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可用微笑表示满意或赞许;当回答问题正确时,用微笑表示肯定或鼓励。这充满祥和的氛围,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倍感温暖。教师真诚的微笑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中,生动形象的手势,准确规范的动作,都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手是会说话的工具,以众多的不同态势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事物的潜在心声,披露教师心灵深处的微妙感情。自然而安详的手势可助升华情绪,柔和而舒展的手势可助抒发感情。手势,有时可助语言,有时可代语言,它犹如音乐家的指挥棒,牵动着学生的感情之弦,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3.板书语言

  板书是教学的窗口。简约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教师讲解的精华,表现为静态的无声语言,诉于视觉,寓理于形,展示知识的“精”“核”于黑板之上,犹如一幅美丽的布景,可烘托“演出”效果,美化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

  4.沉默语言

  一堂课,教师声不绝,语不断,只着眼于自己的讲,不考虑学生的想,并非好课。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适当的停顿,造成时间上的“无声”——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对学生内在心里感化的教育,用在上课有小动作的学生身上,可使学生由紧张到惊异,由自觉到愧疚,沉默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用在讲解中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种无声的静思中孕育着贯通的种子,能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在课堂秩序不好时,可集中学生注意力。

  总之,教育教学中,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无声语言”,使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密切配合,师生心领神会,寓有声于无声,动静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篇十四: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一起来看下为大家精选的演讲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一、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批评的场合与效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然而许多教师喜欢把办公室当作批评学生的场所,认为办公室里气氛严肃,对犯错的学生具有威慑力。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办公室里当众受责,会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常见到教师唾沫横飞的训斥,学生低头不语的接受。最后好象被老师说服,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此与老师产生心理隔阂,对教师产生偏见,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有个别性格暴躁的学生当面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了台,使问题严重化。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二、批评后要给他改正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有些错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可以采用“有限违纪免责制”,“自选惩罚制”,“准违纪告戒制”等。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三、批评要“理直气和”,善用无声的教育

  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四、批评要适时适度,切忌唠叨

  在多次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为最好,而很少选择关系唠叨型。这有力地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

  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地成熟阶段,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聪明的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五、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心情不好,或者对某学生有偏见,就直接用非常刺耳的话语去批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客观公正的标准。而且要针对一件事详加了解,仔细思考之后,再去处理,不要盛怒之下错断纠纷,使学生受了冤枉。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六、批评教育要“前堵后截”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七、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

  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成人之间需保持此风度,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的,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产生畸形心态。

  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的指出他们的不足

  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八、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

  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九、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当你提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论。批评学生时要把受批评学生的人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

  效果。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十、明白批评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的教师便严厉地批评学生。批评不断失去效果,于是批评的方式不断升级,到头来,批评成了目的,教师为批评而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但不能产生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便会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批评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话,批评并不是必需的。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部长、,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批评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吗?事实上,现在有些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批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十一、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更应指出对在哪并且懂得应如何去做!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总之,生活在一个个团体中,批评别人,听任批评都是难免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进行偏颇教育、唠叨教育、直接教育都是不可取的。避免无用的批评,适时

  适度地善用批评才是明智之举。

推荐访问:无声授课是不是也要评价学生 也要 授课 无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