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9篇

发布时间:2022-11-14 1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9篇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  1.人类的共同的家园的特点是什么?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9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9篇

篇一: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

  1.人类的共同的家园的特点是什么?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这是一个紧密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我们既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4.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2)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3)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4)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5)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的做法是什么?

  (1)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文化多样性

  6.文化多样性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7.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值得尊重。

  (2)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平等交流、彼此理解和包容。

  (3)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8.谈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有利于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扩大对外开放

  (3)有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

  (4)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9.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对待外来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世界格局

  10.我国发展的机遇有哪些?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2)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3)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使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11.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2)促进世界经济增长。(3)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1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2)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13.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的做法是什么?

  (1)深化合作

  (2)寻求发展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5.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做法是什么?

  (1)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2)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

  16.日益开放的世界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全球观念、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国际视野

  (2)

  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4)在国际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展现良好的国人形象

  (5)增强责任意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6)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17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有利于展示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国形象;

  (4)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6)有利于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7)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

  1.

  为什么追求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1)

  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2)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3)

  二战后,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

  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有哪些?

  和平谈判;成立联合国,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

  5.

  恐怖主义的危害有哪些?

  (1)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2)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3)造成社会动荡不安(4)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6.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1)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2)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3)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7.贫困国家越来越贫穷的原因有哪些?

  (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频发的战争

  (3)恶劣的自然环境。(4)落后的教育

  8.贫困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贫困带来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问题。

  (2)制约人类的发展。

  9.消除贫困,各国应该怎么做?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10.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1.人类面临哪些共同挑战?

  (1)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贫富分化日益严重。(3)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4)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12.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带来哪些危害?

  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13.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2)坚持对话协商。(3)坚持共建共享.(4)坚持合作共赢。(5)坚持交流互鉴。(6)坚持绿色低碳。(7)需要各国一致行动

  14.中国首创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被全球认可?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3)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4)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5.怎样关心共同命运?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3)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16.当今时代的主流是什么?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谋共赢,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8.列举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采取的措施。

  (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2)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3)倡导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4)积极举办G20峰会;(5)举办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

  1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哪些思想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持久和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共同繁荣:独行快,众行远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清洁美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20.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国际社会共识,这说明了什么?

  (1)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给世界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5)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1.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将对我国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

  (3)有利于加强各国交流合作,增进互信和友谊。

  22.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虚心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4)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高素质人才。

  2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外交思想智慧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哪些启迪?

  (1)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必须坚持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必须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担当的表现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

  (3)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2.如何贡献中国智慧

  (1)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2)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3.中国影响表现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4)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怎样对待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5.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1)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2)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3)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6.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近年来“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请举例说明。

  (1)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一带一路倡议;

  (3)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8.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说明了什么?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4)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5)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不断为改善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9.阐述“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有何意义?

  (1)有利于国与国之间加强交流、加深感情、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促进合作;

  (2)有利于展现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3)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10.列举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典型实例。

  (1)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上百个国家或地区;

  (2)与有关国家举办文化年活动;

  (3)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

  (4)成功申报多项世界遗产。

  11.近些年来,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字热、孔子热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2)中华优秀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3)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注重加强文化交流;

  (4)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中国文化年”“中国节”“中国旅游年”等活动在世界广泛开展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3)有利于促进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4)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1.

  我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3)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3.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1)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2)面对成绩,要有忧患意识

  (3)面对困难,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

  4.我国怎样谋求发展?

  (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2)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5.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2)有利于推动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如何共享发展机遇?

  (1)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2)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7.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1)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2)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8.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开放发展,我国应该怎么做?

  (1)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4)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9.中美贸易战说明了什么?

  (1)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威胁着世界和平

  (4)要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5)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护积极开放的心态

  第五课

  1面对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②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③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④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应该提升哪些素质?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②树立科学精神。③增强社会责任感。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⑤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3为什么少年强则中国强?(或者说青少年的重要性。)

  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希望。③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

  4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5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有哪些?

  ①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受理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②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③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

  第六课

  1.如何对待学习压力?

  有学习压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缓解考试压力的几种方法?

  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

  3.学习的重要性

  (1)增长知识、提高本领。(2)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3)学习

  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4)初中的学习使我们不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

  4.为什么在实践中学习?

  (1)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中,我们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3)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5.怎样在实践中学习?

  (1)要重视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6.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

  (1)主动学习(2)及时调解自己的学习方式(3)坚持不懈(4)培养敏感性

  7.为什么要做职业准备?

  (1)职业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从事一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8.怎样做职业选择?

  (1)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2)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3)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4)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9.为什么培养敬业精神?

  (1)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

  (2)国家对职业的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

  (3)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职业与兴趣的关系?

  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要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第七课

  1.初中三年的收获有哪些?

  (1)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2)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3)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4)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5)树立全球视野。

  2.为什么要做好人生选择?

  (1)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2)面临选择,要理性分析。(3)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学会合理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1)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2)多方面收集信息。(3)掌握选择的策略。

  3.畅想未来的意义有哪些?

  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4.怎样畅想未来?

  (1)开阔视野。(2)激发兴趣。(3)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4)脚踏实地。

  5.国家对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良好条件?

  (1)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2)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6.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做好准备,抓住机会。(2)创造机会,成就自己。(3)增添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

篇二: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担当

  执教教师

  学科

  胡丹阳

  道德与法治

  名称

  学段

  焦作第二十

  一.内容分析

  本框由“积极有作为〞和“奉献中国智慧〞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矮、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当起相应的责任,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第二目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当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我国社会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的现实情况下,生对我国在国家利益方面的许多做法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例如,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中国为何要主动面对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等等。所以,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开展的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担当的所作所为;理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中的作用;理解中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能力目标:学会以全球的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看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提高多角度看问题、开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承当世界责任中的勇气与智慧,树立责任意识,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勇担责任,在国际社会积极有作为。

  2.教学难点:奉献中国智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1.教师准备好所需图片、相关视频片段以及相关新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按照教师的提示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多角度分析信息,做好课堂汇报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以简短视频导1.播放视频《世界怎么1.思考面入新课,内容权了

  我们怎么办》,和平与对这些问题我威、画面震撼,开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该如何做?

  激发学生学习、们该如何做呢?

  探究的兴趣。

  〔开展〕

  1.展示联合国千年方案和中国脱贫成就。

  2.启发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用有限的资源,使本国经济快速开展,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奉献率超过70%。说明了什么?

  3.表达的中国智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一、中国担当

  下。

  〔和平〕

  4.我们不仅在促进世界开展中积极作为,更是派遣维和部队维护世界的和平。说明了什么?

  5.你还知道中国积极采取了哪些行动?

  6.小结: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积极主动承当相应的责任。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世界开展的奉献者,是世界秩序的维护1.立足国情,以自身开展为世界开展做出重大奉献。

  2.中国是世界开展的奉献者。

  3.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4.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时政列举中国行动。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开展,只有自己开展强大了才能更好的承当世界责任,同时为下个环节奠定根底。

  者。

  世界那么大,国家那么多,我们没有方法做到事必躬亲,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总结、归纳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或地区。这就是中国方案。

  1.展示G20峰会中关于1.“中国疫情防控提出的中国方案。方案〞为其他对其他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国家疫情防响?〔开展〕〔己欲立而立人,控、经济复苏己欲达而达人。〕

  等问题提供了2.阅读课本P32页伊朗借鉴与参考。

  核问题。〔和平〕

  2.通过对思考: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中话协商、以和奉献了什么方案?〔天下兼平手段解决国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际争端和热点3.你还知道我国提出难点问题。

  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中3.和平、二、中国方案

  国方案遵循了什么原则?开展、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共赢;和而不〔大道之行,天下为同、兼收并蓄、公〕

  交流互鉴;构4.小结:提出中国方案有建人类命运共哪些意义?

  同体;和平谈①中国在承当责任中,积判、协商解决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国际争端;人②提高国际影响力、感召与自然和谐共力、塑造力。

  生;联合抗③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疫……

  合理,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开展。

  承接上个环节,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承当责任不能只靠勇气,还需要靠“中国智慧〞。

  1.盘点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担当。哪些是中国行动?哪些是中国方案?

  2.中国正以文明古国三、中国智慧

  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开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当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列举国学经典语句。

  首尾照应,方案中蕴藏智慧,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中国要勇担责任、积极作为,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行之有度。

  七、板书设计

  中国担当

  一、中国担当

  二、中国方案

  三、中国智慧

  八、教学反思

  开展

  和平

  开展

  和平

  脱贫攻坚

  维和部队

  联合抗疫

  伊朗和谈

  和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深层地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科学处理教材,从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重难点;能够让学生运用大量的时事信息与图片素材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世界和平与开展现状,全面地看待世界局势,感受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开展思辨能力,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篇三: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01概念解析

  中国智慧,就是中国政府及其人民,在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去粗取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哲思观。

  中国智慧是中国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反映。

  中国方案,就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全球治理“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所提出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解决办法。

  区别是,方案是智慧的具体体现和反映,而智慧是形成方案的思想,逻辑和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02图解概念

  03实战演练

  1.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

  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夹管理体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3)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

  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份,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岳麓书社版《中国古代史》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一家,结合相关史实讲述它的影响。

  (民主自由传世界)材料二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它的精神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宣言是什么历史文献?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关键时刻挽狂澜)材料三:

  当代文化新发展

  (3)图中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伟大意义?

  材料四: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一定要转化为民族自强、发展自强。现在,我们之所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孤芳自赏。如果不立

  足现实,着眼民族自强和发展自强来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而是片面强调回归传统、回归儒学,那就偏离了我们党增强文化自信的初衷。——周青梅《理论热点问题》(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1世纪的中国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参考答案:

  1.(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

  (2)郡县制。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3)张骞通西域;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丝绸织品、瓷器、茶叶。(能完整答出)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1)如: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历史文献:《人权宣言》,核心思想: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保护私有财产。

  (3)伟大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评分标准:本题为探究性试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答案要点:

  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②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③在发展、繁荣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它言之合理即可给分)

篇四: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心得体会: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这一重大论断,深刻理解中国在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上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方案是对苏联和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

  苏联模式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苏联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实现工业化,一跃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二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争相模仿的样板。然而苏联发展却在1970年代后急剧下滑,直至最终解体。

  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毛泽东早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辛探索遭遇一些挫折失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等贻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比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教训,提出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后,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力探索,沿着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进,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开启近代化历程的。回望历史,为完成中华民族“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大重任,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各种组织和政党纷纷登台,又都烟消云散了;各种主义和主张争相出场,又都破灭了;各种道路和方式都试行推销,又都碰壁了。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历史证明,“现代化就是西化”是错误的。西方国家现代化,通过建立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去获得资源和商品销售市场,是一条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约瑟夫·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的兴起称为开启了“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因为它在开拓世界市场的同时,使“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的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这种侵略式扩张和掠夺,给许多国家造成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与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同,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老路。相反,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它不仅要消除阶级剥削、阶级压迫,而且反对侵略战争,摆脱和抑制对外扩张和对外掠夺。中国只能以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融入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之中。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时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创造美好生活之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23821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12363元,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69倍和92倍。2016年和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5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1999年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8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门槛(2016年划分标准为人均12475美元)还有约34%的差距。

  正如英国学者、前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马克·里欧纳德所说:“从伊朗到埃及,从安哥拉到赞比亚,从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从印度到越南,从巴西到委内瑞拉的中等收入和贫穷国家的研究团体都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穿行,寻找北京经验的启示。”这表明,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

  中国方案是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总书记曾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这条现代化之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制度属性,但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和特殊。所谓市场经济的一般,就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也就是一些学者主张按照西方自由放任的模式发展经济。而中国则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殊,即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从中国国情出发去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但国家却从来没有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对市场采取放任的态度,而是通过经济杠杆、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手段,对市场加以调节和引导。实践证明,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国的成功之路。

  政治上逐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历史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它们各自的政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在西方国家,先市民社会后政治整合的发展逻辑使他们的政党仅扮演着新政治秩序的维护者和完善者的角色。而中国现代政治是政治革命的产物,民族危机使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完成国家整合性的历史任务,即以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而且还扮演着国家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既要符合政治革命的规定性,又不局限于政治革命,而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民主法治的最根本区别。

  文化上更加自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努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既要保持传统的延续性,又要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出300多项改革举措,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单位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不能放弃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放弃市场经营和产业发展,空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既要保证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文化建设适应国际文化激烈竞争的形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据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1万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3.0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48%提高到4.07%,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3亿元,电视剧生产达到334部、1.5万集,平均每天40集左右,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方案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路

  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总书记果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这一概念共提到100多次,从两岸“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甚至“网络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阐述,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对外战略和为人类未来发展制定的宏伟目标,构建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新的国际治理理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生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在逆全球化潮流涌动的今天,中国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思维模式,提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与国际秩序的重建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这一价值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外交部长王毅所说的,是对东方文化智慧中“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以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志向的认同和实践,是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升华凝练。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是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建设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是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现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4年来,全球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其建设,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17个国家共建了46个境外合作区。目前设立的各类多双边

  产能合作基金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与沿线国家广泛协商沟通,形成了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尝试,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弗·罗曼诺夫说,中国正在争取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经济增长并没有使中国接受反而有意识地远离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仅在国内政策,还包括在对外政策中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相结合,使之成为证明中国和平发展的一种方式”。那种认为中国专注于内部事务,无意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想法,越来越不符合实际,“中国希望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但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宣传本国的方案、理念和价值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方案,不仅是中国现实成功经验的总结,而且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西方国家动能走衰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走向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在“一带一路”的尝试中,引领全球化实践。因此,在中国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方案”,具有了超越国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旨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篇五: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作者:章忠民[1];魏华[1]作者机构:[1]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出版物刊名:马克思主义研究

  页码:104-113页

  年卷期:2018年

  第12期

  主题词:中国方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中国道路

  摘要:当前,探究中国方案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途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一,要全面把握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并由此勾画出中国方案解决世界经济难题、引领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全球治理新秩序的蓝图,推动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最终通过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二,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的困境,比较通向现代化的三种途径及其得失优劣,并展示中国方案的现代化意义及其示范效应,揭示出中国方案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和内在逻辑性。其三,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完整把握中国方案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核,呈现中国方案的时间整体性、空间整体性、实践整体性和理论整体性的真切意味及其活力所在。

篇六: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ChineseApproachtoPartyGovernance:TreeWaysofImplementCores

  oftheSixthPlenarySessionofthe18thCPCCentralCommittee

  作者:刘建军[1,2]作者机构:[1]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南京社科院政党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心

  出版物刊名: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1-7页

  年卷期: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政党治理;国家治理;中国方案

  摘要:一般意义上,政党居于权力之家,但中国共产党更居于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之家。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联中透视十八届六中全会,才能真正理解此次全会的世界意义、国家意义与政党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全球范围内政党危机和政党衰败的背景下,提出了政党治理的制度标杆与中国方案,确立了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的路径,明确了执政党之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不可偏废的治理理念。可以预见,这次全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里程碑,更是向世界宣告了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

篇七: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单元导图

  世界舞台上

  与世界共发展

  的中国

  与世界紧相连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有作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正确理解文明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中国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正确面对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如何促进自身发展

  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国担当

  1.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有作为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透、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推进扶贫工作,为消除贫困、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3)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知识点二:与世界深度互动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文化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经济上: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政治上: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全球治理上: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3.正确理解文明

  (1)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正确对待人类文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4.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1)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其他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3.

  考点探究

  考点1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1.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1)中国方案:G20杭州峰会提出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与联动式发展的理念等。

  2.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的意义

  (1)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领世界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2)对巩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

  (4)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点2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1)发展角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

  (2)经济角度: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政治角度: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我国的参与。

  (4)外交角度: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文化角度:随著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考点3中国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要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积极援助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参与维和行动。

  (4)积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考点4国家的发展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1)树立全球意识,关心世界发展。

  (2)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尊重文化差异。

  (3)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4)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考点5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原因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发展的机遇

  (1)从国内看: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国际看: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从国内看: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从国际看: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选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3.正确面对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促使发展再上新台阶。

  (2)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3)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知识点二:

  携手促发展

  1.中国如何促进自身发展

  (1)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

  (1)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2)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考点探究

  考点1我们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国家:①增强忧患意识,集中力量,加快发展。②要牢牢把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增强战胜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2)青少年:①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②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考点2我国如何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促进发展?

  (1)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4)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5)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6)平等相待,尊重他国的权利和利益,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7)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篇八: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国际外交要有“中国方案”

  唐家璇,国务委员。1938年1月生于江苏镇江。1988-1991年驻日本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1998-20XX3月任外交部长。20XX3月任国务委员。20XX6月出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20XX11月17日出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

  作为外交战线的一名退役老兵,我想就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和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谈几点感言。

  外交“新机遇期”呼唤新理论支撑

  目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正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这是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自身发展两个大环境决定的。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活跃、最重大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综合实力下降;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力蒸蒸日上。二十国集团(G20)正在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主要机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国际关系的模式和理念正在酝酿新的重大变化。就国际思潮而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新特点,西方自由市场发展模式和所谓民主价值观难以一统天下。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给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研究正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方纷纷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新概念,加紧争夺国际话语权和道义高地。

  从中国发展来看,中国的和平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从思想理念上保驾护航。近现代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思想崛起的意义更加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已成为牵动国

  际形势演变、国际格局变革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已经被推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的中心位置。当今世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离不开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各国不仅普遍关注中国在具体国际事务上的政策立场,而且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理念。我们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我国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也是对外战略的重大宣示。这条道路能不能走通、走成功,除了中国自身的决心、信心、坚持和探索之外,也离不开其他国家的信任与支持。这些都需要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加强理论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以公共外交展现国家“软实力”

  公共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方兴未艾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分量日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内政和外交之间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两种趋势交织发展。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传统硬实力竞争依然激烈的同时,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政治主张、民族精神、国家形象、文化传统影响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也日渐升温。公共外交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各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都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强化相关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潮流。

  对我国而言,加强公共外交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硬实力层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领先局面。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世界最多,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和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手中握着的“世界第一”头衔日趋增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但

  从总体上看,我国“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成见、偏见仍然普遍存在,西方有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态矛盾复杂,心存疑虑、戒心,甚至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评估我们。西方占主导的国际媒体也不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这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对外交往带来不少消极影响。同时,我国国内媒体、公众对外交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正在增大,在对我国外交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不够理性的声音和行动。

  新形势下,我国日益重视开展公共外交,将其作为总体外交工作大力拓展的新领域,加大投入,致力于增信释疑、扩大共识,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式,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在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和出访时,主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向外界介绍中国国情和大政方针,取得很好效果。我国驻外使节和各级外交官积极“走出去”,通过接受采访、发表演讲、公开撰文、座谈对话等多种方式向驻在国各界宣传介绍我国发展成就和理念。

  外交外事部门的同志也加强了同国内媒体、学术界、民间组织以及普通民众的交流沟通。这些做法对塑造我国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从国外经验看,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学者等社会力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发挥政府部门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效果显著。我希望,研究院在成立伊始就要重视公共外交这一新领域,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为我国公共外交发展贡献力量。

  “智库”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中国有必要建立世界一流的智库。我在外交外事战线工作了40多年,与国外许多官方或民间的学术机构、智库打过交道,深感它们在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做得比较成熟。比如美国在政府部门和智库之间形成了“旋转门”机制,可以让学者和官员实现身份转换。改革开放以来,依

  托政府部委、中央党校、社会科学院、高校等机构,我国在国际关系和外交研究领域逐步建立了一批智库。

  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我国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智库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参与度还相当有限,还缺乏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那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智库。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是理论建设。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既要不断发掘中国“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文化传统的潜力,也要汲取世界上合理、先进的理念,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易为外界理解接受的国际关系理论。要与国内其他智库、研究力量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学派”,扩大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研究,充实其理论内涵,增强其说服力和影响力,争取更多国际理解和认同。

  二是战略研究。要紧密结合我国外交实践,加强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中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既要重视国家安全战略、对外战略、外交战略这些重大的战略性领域,也要加强对国际格局、体系、秩序变革、大国关系、气候变化等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从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中看全局、抓趋势、找规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尤其要关注以下战略性问题: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形势走势,主要大国内政和外交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体系改革和加强全球治理的前景,我国周边战略安全环境变化等。

  三是引导公众。作为外交领域的智库,不能“关门”搞研究,而应打开门“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互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外交智库开展公共外交,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世界介绍中国,帮助国外公众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理念;另一方面向国内公众介绍世界和中国外交,增进他

  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举措的理解和支持。各位专家学者在引导舆论和民意方面有优势,通过在电视、网络上做访谈,在报纸、刊物上发文章,同国外同行、媒体和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来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是政策建言。作为有政策影响力的咨询服务机构,智库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建言献策,做到务实管用。要争取能够及时就政府和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出有的放矢的看法和政策建议。比如,中国如何化解与周边地区有关国家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如何有效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问题就很值得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全球和地区安全、国际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多提出“中国方案”。

  (

篇九: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Studyonthebasicconnotationof“China’splan”

  作者:周虎[1]作者机构:[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出版物刊名: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页码:25-31页

  年卷期: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基本内涵

  摘要:文章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方案"的基本内涵。狭义的"中国方案"专注于人类社会的制度层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因而可以称之为社会制度意义上的"中国方案"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而广义的"中国方案"主要是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完善治理理论与创新治理实践的问题,它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的"子方案"建构而成,涉及全球治理的各个具体领域和具体环节。

推荐访问: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中国 意义 提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