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四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4:4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养老间隙报告【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四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4篇

第一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一 、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 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第二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

关于弯腰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老龄工作部门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景德镇市老龄办走进昌江区森林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居家养老 对策

   一、弯腰树社区老年人口现状。弯腰树社区现有常住居民多少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60人,约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8%;80岁以上老年人98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2%;空巢老人有3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 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三)居家服务情况。目前社区有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个,由于规模小,经费不足,加之刚起步没什么经验,管理还不完善,站点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算提供有偿服务,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自己无力承担服务费用。老年人口多,福利机构少,床位有限,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处在被动的养老境地。

    三、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相当奇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辖区内多数是改制企业移交于社区管理,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部分是有退休金,而子女都是下岗失业人员,有时还需要父母给予救济。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站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代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五、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一)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趁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之际,各级政府要迅速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上要大力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加强社区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探索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当中,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义工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最大限度为老人提供购买服务。按政府分级负责,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由政府、中介组织无偿或低偿服务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老年人明细档案,为辖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各服务行业及单位,要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改造已有养老院,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一批养老院。兴建的养老院既要考虑福利性质,也要考虑市场运营。建议市、区联合民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规划,科学论证,并予以财政支持。搞好活动场所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改建和兴建美观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包括社区文化站、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提高利用率。整合社区内驻地单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政府财政投入和福利彩票,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器械的供给,扩大健身器械的种类,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

(四)社区要努力做好为老健康、日常照料、精神文化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为老健康服务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平台。社区要经常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努力完善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托和日托服务,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发动驻地单位和“4050”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优惠服务或志愿服务。

    丰富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建议市、区二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文化、新闻、体育等部门策划,社区承办,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读书读报、表演展示、绘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鼓励、发动和吸引驻地单位、专业文体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家庭个人等积极参与。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

    (五)搞好老年产品的市场开发。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金融、信息、房地产、家电等企业、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网点建设。加大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如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需求的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等各种辅助设备。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建议劳动和民政部门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到整体就业规划中,并予以政策上的优惠。

第三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

社区养老的调研报告关于养老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一,特别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居家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运行.

  可见,加大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顺利实现养老的关键.我们以芜湖市为例,就目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芜湖市的老龄人口状况分析根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芜湖市常住人口为354.51万人.截至2019年底,有60岁以上老年人61万,约占户籍人口的16%,并以年均超过3%的速度增长;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6.5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

  预计到2019年末,全市老年人口将占全市人口的18%以上.目前芜湖的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的7%,有关数据表明,我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老人中,可以划分成与子女同住、空巢老人、三无老人(无经济,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这样三种类型:

  1、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此类老人,是相对于空巢老人而言,指子女与父母同住或者居住于同一城市的.在芜湖地区,一般指子女工作、生活在芜湖,与老人同住在一起或者距离较近的情况,目前全市范围内约有51万.

  相对于空巢老人,此类老人的儿女能给予老人较好的照顾和关爱,老人的就医住院、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需求,均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当然,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部分老人也希望通过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2、空巢老人芜湖市目前有空巢老人9.9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6%.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随着家庭生育水平下降、居住观念变化(老年人与年轻人分开居住)等原因,芜湖市家庭户规模趋于缩小.

  而芜湖作为劳动力输出市,人员迁徙流动性较大,这些因素加剧了老年人空巢情况.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在经济压力、精神慰藉、生病照料、生活服务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通过加大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发挥家庭养老和志愿服务作用等措施,才能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同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风气.

  3.三无老人三无老人,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

  以芜湖市的镜湖区为例,目前辖区内共有三无老人215位(截止2019年1月),其中二十余位长期住院,大多存在着经济条件差、健康状况差、生活质量差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三无老人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芜湖市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将于2019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我国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参照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实情,芜湖市也加快了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进程,促进社会福利工作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趋势,加大老龄工作力度.参照我国现行的90:8:2的养老比例(即90%的老人将居家养老作为首选,8%的老人需要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2%的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1、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到十二五末,芜湖市的75万老年人中预计将有67.5万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针对该情况,芜湖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积极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络,满足老人的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医疗陪护、法律援助和精神娱乐等多元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帮助和温馨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到家.

  全市所有街道办事处都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现已建立了17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芜湖目前有4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服务范围内需要一定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的机构设施.日间照料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服务多样形式灵活.

  目前,我市也正在逐渐加大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建设力度,并将在有条件的社区进一步推广,力争使日间照料中心逐渐遍布各个社区,满足日托老人生活照料、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使老人在社区内能够享受到最全面、高质量、低成本的养老服务.

  3、专业养老机构发展情况在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同时,也应看到仍有部分老人需要通过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这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帮助部分丧失自理能力、且家庭无法照顾的老人安享晚年.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06家,床位1.22万张.

  其中农村敬老院98所、床位1.1万余张.

  三、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芜湖市的养老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养老体系建设依然还处于一个实践探索阶段,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面临着诸多难点.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

  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设施由国家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

  能够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民间机构和团体组织发展滞后.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渠道筹资方式,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也还远远不够.

  养老基础设施薄弱,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二)养老服务从业或参与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够.

  目前,社会化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志愿者组成,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服务水平也普遍较低.表现在:

  第一,一些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者并没有树立一定的价值观,常常把从事这个职业作为暂时的或者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都并不高;

  第二,多数服务人员没有养老服务的专业背景,有的只是经过比较简单的岗前培训,更有甚者连培训都没有参加过,这就使得他(她)们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形式也很单

  一、仅仅停留在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上;

  第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员(或类似的工作人员),养老从业人员一般缺乏精神抚慰方面的技巧,特别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护理人员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加之缺乏专业训练,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在专业技巧等方面都十分匮乏,而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恰恰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更加需要心理的安慰和精神的慰藉,如果服务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就容易造成老人在精神层面得不到满足.

  (三)养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在有关养老的制度设计上主要遵从了家庭养老的思想,换言之,家庭养老思想是我国养老政策的法律基础.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专门关于居家养老的法律,各地区、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下发的文件基本上都是以2019年1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思想.因此,从法律效力上来看并不高;
从地域上来看,一般都是针对各地方所制定的,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四)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养老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除此之外,政府对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主体还是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几点建议开拓创新,转型发展,针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政府应如何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一个市场化运营为主,政府性补充为辅的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

  1.积极推动市场运营模式下的居家养老.

  从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来看,居家养老占整个养老类型的90%以上.所以,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市场化运作机制.

  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私人物品的特征,私人物品需要通过市场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资源配置.居家养老模式强调从需求出发.

  不同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标准等方面千差万别,居家养老从需求出发,就需要具体考虑每一位老年人具体和特殊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水平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市场化的引入能够使社会养老资源分配和服务供给达到合理组合和有效配置,与养老相关的分散资源能够按一定规则纳入到社会再生产体系中,在企业经营化方式的有效组合下,相关闲置或低效能的资源能够产出最大化的效用.

  首先,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使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道路.改变仅仅依靠社区创办居家养老的路子,引导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兴办养老机构.

  要把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实实在在的支持和辅助;
同时,政府对其在政策方面进行支持和引导,使其可以规范的运行.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管理居家养老的机构,形成无论从宏观的政策供给还是到微观的为老服务都有相应管理机构的管理络,具体对老年人的生活料理和精神慰藉等进行日常管理,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和民间组织之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衔接机制.

  第三、老百姓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个性化养老服务项目.

  老年事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这就要依托民营资本介入兴办的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模式为主,借助相关的信息平台,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个性化服务项目进行购买,为我市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挖掘,积极拓展银发产业,如:养老行业、餐饮行业、家政服务业、保健行业、医疗行业、培训行业、婚介行业、通讯行业等等,通过平台的统一整合使老年人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各种服务,同时推进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2、政府性补充为辅,继续做好基本养老服体系建设.除居家养老外,针对占比相对较小的社区、机构类养老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继续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以芜湖为例,截止2019年,全市为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建立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芜湖市已建设好的日间照料中心有45个,公办养老机构106家,床位1.22万张.

  其中农村敬老院98所、床位1.1万余张.芜湖市除了持续跟进做好市、区各级敬老院福.

  利院养老服务工作,也积极鼓励支持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

  全市民办老年公寓已达19家,拥有床位1700余张.

第四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而子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五、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六、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今后工作打算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我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并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激发为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服务意识,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全面开展上门服务。托老站日托、周托服务场地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做好上门服务。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上门服务人员要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结语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推荐访问:间隙 养老 报告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四篇】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 社区养老间隙报告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