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16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21:25:01 来源:网友投稿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16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刘凤英  10707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16篇),供大家参考。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16篇)

篇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刘凤英

  107072011016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当今两个重要的战略,是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走人才强国之路,同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对我们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别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发,阐述两者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及影响。

  科教兴国战略内涵中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培养科技文化素质。首先要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可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浏览科技相关网页或者去听学校举办的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等来丰富这些知识。还要具备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正确的事,做善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用在正确的地方,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发展。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我们身边的电子科技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其中核心部件,也就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部分大多出自发达国家。我国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主要是加工和消费这些产品。加工环节虽然能提高就业率,但是其中的利润很低,而且我国还是这些产品的消费大国,市场庞大,让外企赚了不少钱。如果我们能自主研发这些产品,并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大大提升。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发展科技将是重中之重,而研发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对能不能出成果、科技能不能发展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将来可以从事研发行业,为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科技,我们就可以从生产低科技含量、低利润的产品转型为生产高科技、高利润的产品,从而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且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同类产品非常多,企业竞争压力大,如果没有科技作支撑,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难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失去市场竞争力就会使企业衰退,甚至倒闭。所以一个长青的企业必须要有够硬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不仅能使企业稳定市场,而且还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毕业后很有可能会进入企业工作。企业的发展好坏将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把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能力更强,才能为企业效力,为国家效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有众多方面的好处: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前面已经提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减小东西部的差异,包括经济和教育水平;它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科技能提高物质水平,教育能提高文化水平,科教兴国战略将同

  时作用于两者,随着两者的不断提高,将逐步向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迈进,即共同富裕;它还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百姓衣食无忧,精神文明又得到提升后,就能安居乐业,兴国安邦;它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当然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更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因为科技发展了,才能清洁生产,才能更好地处理污染,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科教兴国战略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让我们明白该向哪方面努力、为何而努力、以及怎样去努力。我们学习科学,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甚至致力于科学研究,不只是为了自身,更重要的是为了祖国的昌盛与繁荣。

  人才强国,顾名思义就是人才可以增强国力,振兴国家。但是目前我国的人才还是相对欠缺的,尤其是科研方面的人才,那些国际大奖总与我们无缘,比如诺贝尔奖。那些高新技术的研发者大多是外国人,知识产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只能花大价钱买,甚至买不到,这样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人才来解决困境。人才强国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它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但是我国人才还是存在好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专业分布不太合理,热门专业人才较多,比如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还有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更糟的是这几年出现了公务员热,很多大学生放弃了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选择了考公务员。或许是为了那个铁饭碗,或许是为了公务员的福利,亦或是为了在政坛上青云直上。但是公务员所需人数并不多,而且不是人人都适合,为什么不利用专业所学去深造,去突破,去成为那方面的人才呢?一味地跟风只会造成人才浪费,得不偿失。

  我国人才的地区分布也不合理,高级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十分匮乏人才。其原因可能是农村、西部等地的工资低、待遇差、经济发展落后等。但是为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到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奉献自己,去创造价值。这几年,大学生当村官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到农村和基层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如果有个优秀的带领者,村民致富和提高文化素养就会容易得多。而且带领者也会收获村民的爱戴和赞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才强国战略中提到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由于国外,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经济和前沿的科学技术,而且整体素质高于我们,生活和就业环境都比较好,所以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鼓励创新的机制下,理论相对成熟、设备先进的基础上,出国留学的学生可能会有所造诣,但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能忘却国籍,不能失去热爱祖国的心,应该在学有所成后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面对有些方面的人才欠缺,我们国家也必须接纳外籍人才,加强国外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架飞机可以由那么多国家合作生产,一家企业可以建立那么多跨国公司,那么人才为什么不能相互流通呢?如果各国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又能互相帮助,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

  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人才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精通一切。你可以是一名专

  心致志的建筑师;可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是一名关爱学生的老师;还可以是一名细心认真的车间工人等。我们要学会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将来也会步入各行各业,也许曾经的你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一名艺术家,但是成长让我们逐渐明白了现实和人生,也让我们逐渐清楚了什么适合自己、应为什么而奋斗。就业后,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积极、乐观地去完成自身的任务,同时还要向更好处努力,志存高远。这样,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就不会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它指日可待。

  人才强国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一样,对我们的成长同样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指导我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让我们学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及让我们明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这个重任。正所谓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作为即将步入人才队伍的我们,应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去迎接挑战。

篇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它是中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强调的是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4、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更是意义重大,其具体意义有:

  1、由于科技创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动力,因此必将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切实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国家必将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大力倡导创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创新,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更有跳跃性、更具创新性,当你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手足无措了。

  2、国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鼓励科技人员在竞争中创新创业.这样的发展

  态势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作为大学生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向科技进军,让我们对科学技术拥有更浓厚的兴趣.3、政府大力倡导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陈出新,让优秀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和应用。这样的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们有更大的奋斗动力,让你的能力能够被发现。同时能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适合我们学习,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效果更佳。

  4、由于实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让此时身在校园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的美好发展而努力。

  5、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建立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原始性创新。如此一来让我们的科研环境更加的人性化,让我们拥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实施这一战略,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团队精神,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7、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贡献在分配上体现出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次类似按劳分配的措施,让人更有动力。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够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不会在科技实力上落后与其他国家的,让我们有更大的后盾和奋斗动力。

  8、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不管将来你的发展如何,你都是在你的祖国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回报祖国,不能够忘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引导与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约束。引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与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我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一时代,能够享受如此成

  果,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与睿智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如此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定地履行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自己发展、更为了国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多阅读科技类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做到“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师范)

  年级:2011级

  姓名:傅奕敏

  学号:107012011008

篇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当代大学生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忆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阔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此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开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开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开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开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

  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决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时机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局部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

  /3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方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廉价。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效劳。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局部血样,回国后经过别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开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参加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开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那么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兴旺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是掌握了世界的大局部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效劳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效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

  /3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开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开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根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奉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根底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时机,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效劳。尽管容许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平安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开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荣耀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

  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社会责任

  “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3

篇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面对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应该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认识到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认识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

  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振兴民族看教育,振兴教育看教师,作为教育发展基础力量的中小学教师,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深刻认识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事业,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首要措施,是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唯一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专注于教育,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新能力,具备高尚的师德。具体包括: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

  (1)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要表现出蓬勃荡漾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克服一切困难,做好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

  (2)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要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

  (3)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

  (4)教师要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即将学科教学知识与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情境结合起来。

  (5)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要进行培养。

  (6)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实施创新行动,在学习主体中做出创新。

  (7)教师幸福。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

  (1)教师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应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高度负责、保护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做到:1.不体罚,守住教师职业的底线2.不搞有偿补课,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3.不迁怒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4.去贪欲,享受教师的职业

  幸福

  (2)教师的专业道德

  作为教师应具备专业道德:对教育专业的责任、对学生的责任,对专业的承诺和对专业义务的履行。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努力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在校本研修中积极参加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包括:(1)打造共同愿景。(2)参与组织学习。(3)创新思维。(4)自主管理。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

  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要适应网络培训的新形式,积极参与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中,教师既要积极参与网上活动,也要积极参与网下研修。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提高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彻底摈弃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把学生从制造分数的机器转变成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最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第三,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

  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在课堂上,我们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争强学习的信心,并且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考评方面,多元评价,鼓励为主。比如对毛病较多的作业的评价,如果全盘否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此时要先评其优,后纠其缪。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辩证思维,懂得看任何事物,不应绝对肯定或否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劳动的成功之处,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学到言要有物,言要有据,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缜密性。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在时机完全成熟之前必须有所行动。

  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减负真正落实到实处。

  1、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阵地,课堂45分钟不要满堂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的作业不难做,这样也就不觉得作业是“负担”了。

  2.要让学生走出题海,课业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结构要优化,课业内容要注重学科联系,把握好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克服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惩罚练习等现象。课业量更要把握好“度”,只有把握好作业时间和量这个“度”,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将猜想、创造和问题解决作为重点而不是机械的答案寻找。这需要积累,需要对内容的熟悉,对课程改革要求考纲,大纲的熟悉,对学生心理、生理、认知特点的了解。因此,教师必须有一种奉献精神,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只有精讲、精练才能体现高效,落实“减负”。

  3、要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和指导。作业的批改分为详批、略批、面批。详批的作业不能只作正误评判或只打一个分数,对错误答案要分析原因,甚至可以主动帮学生改正错误。对个别特殊情况,我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面批,当面指导学生改正错误,让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4.要切实减少过多考试,改进考试方法,注重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奋读书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减负”与刻苦学习都是必要的。

  5.要建构多元评价机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版面的评价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并且消除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

  6.要做好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参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我认为可行,但任重而道远。

  由于地区差异和环境差异,教育地区不公平现象确实存在。就这点来讲,我们教师个人无能为力,但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制度创新促成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作为教师,如何做到教育教学中的公平,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实现:

  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总结来讲,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一、教育教学资源公平。二、课堂身份公平。三、座位公平。四、提问公平。五、活动公平。六、课堂平价公平。七、作业公平。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答: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好奇心,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有关打折销售的内容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打折用语引课,学生会很乐意参与讨论。

  (2)环境可以引导人们的好奇方向和产生好奇心。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要让学生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3)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讲勾股定理时,给学生讲有关勾股定理得出的有趣故事,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感兴趣。

  二、要帮学生解脱思维习惯的心理压力

  成年人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对事物的了解更加深人广泛,因而缺乏对新事物迫切了解的心情和需要,思维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对周围事物的差异缺乏敏感性;在心理上具有一种知识的满足感,不愿去作寻根究底的研究和思考;成年人荣誉感、自尊心较强,畏惧不熟悉的事物,害怕遭致失败,因而主动放弃对好奇事物的研究。小孩什么也不懂,也无任何思想上的束缚,因而能对感兴趣的新事物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因此,解脱思维习惯的心理压力,保持好奇心在创造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老师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鼓励其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时机施以正确、科学的引导。可以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力争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但是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四、要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人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模仿性强、爱动,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趣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地增加问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开放性、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五、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每堂课都刻意让学生质疑问难,而且要适当运用奖赏。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可以适当增加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材料的复杂性,恰当利用认识冲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七、要采用扬长避短,表扬激励的方法

  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不难发现,有些同学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和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易受批评的负面影响。他们更需要安慰和表扬,哪怕是老师简短的一句话,都会给他们一种满足感,犹如注入一股无形的力量,能使之精神振奋,学习劲头倍增。相反,如果对他们,特别是纪律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处处不顺眼、事事都批评的话,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将老师的批评当作家常便饭而成为顽石一块。

  八、要满足学生的虚荣,成功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数学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迅速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为生活服务,同时,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更好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

  第一,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如学生学习三视图时,就应该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进行分析考虑。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从生活中天天见到的车轮开始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

  如我们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测量旗杆高度时,就尽可能真实地让学生去实践完成测量。虽然目前学生搞实践活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我们已经开始逐渐去改变这一现状。

  总之,就时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

  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师德建设重在教育。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形成共识。认识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广大教师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师德水平提高的过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投身于“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第二、师德建设重在规范。只有教育、没有规范,师德建设易成为“软”工程。

  第三、师德建设重在落实。首先是计划要落实,要把师德教育活动列入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其次是责任要落实,师德建设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要明确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再次是要落实奖惩。

  第四、师德建设重在培训。对青年教师,学校要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岗前培训、伦理与道德讲座等有力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为其长远工作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还要经常性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地渠道,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五、师德建设重在自我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通过学习、宣传、讨论等多种教育途径,弘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陋的道德风尚,推动广大教师自重、自警、自立、自强,激发其投身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第六、师德建设,要特别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仅要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得好,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包括:(1)不体罚,守住教师职业的底线(2)不搞有偿补课,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3)不迁怒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4)去贪欲,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三是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不断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四是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材施教既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教育。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教海无涯苦作舟”,要加强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得起我们的每个学生,才能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它将极大地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从这点来说,参加教师培训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其次,(1)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意识。教师培训为我们创造了崭新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我们除了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以及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用于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了大家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我认为这种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2)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培训,可以使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开阔了视野,为以后的教学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培训可以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能做到

  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这几方面来看,教师培训是国家给我们教师的福利。

  此外,参加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训就是为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更是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服务的!每一次的培训一定会激励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教学思考,促进自身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教师培训“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

  总之根据其培训的总要求、培训的任务、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制度和最终的目的可以说“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答: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散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小。有人把这样的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研究的细小弊端。教师群体的教育叙事就可能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群体的行动研究就可能构成一个庞大的课题。教师的群体行动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此外,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和校的隔阂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者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有人把校本的行动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研究的细小弊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学习、精于反思、长于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校本研修立足校本实际,关注教师现实状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现实有效、最经济实惠的途径和方式。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专家的引领作用,也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终达到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第一: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有了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高级形式。校本研修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研究,局限于行动研究,局限于本园的研究。校本研修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坐井研究井”。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专业引领。一是骨干教师引领。专业引领的第一种方式是骨干引领,也就是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的带动。二是专家引领。专家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师范院校的教师。三是专业理论引领。专业理论引领,是指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被引领”的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引领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综合在一起使用。不能简单地分类,更不能机械地应用。

  第二: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有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校本研修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部力量。校本研修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会困于经验水平上的重复,导致形式化。因此,“请进来”是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内容,邀请省、市、县教育专家和教研员到校开展理论培训。同时,充分利用校本人力资源,邀请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面对面座谈,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保证校本研修的高水平,高效益。

  第三: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有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帮带作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的要求。

  第四: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有了引导教师积极反思的作用。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自我反思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师个性反思和课后记上。学校坚持“教学问题即课题,教学反思即研究、教学改进即成果”的科研思想,要求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

  因此,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研究,但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的个体分散研究。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更多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使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最终决定教育革新成败的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将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做到:

  (1).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呼唤现代化的教师,现代化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应该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思想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并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二是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开展信息交流、创作信息作品或产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探求新知、研究问题,能够将信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美好的生活。在数学教学这方面,我们就应该学会如《几何画板》这样的教学软件。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象或精美装饰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展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经常在网上查找一些教学资源。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滥用。要遵循以下原则:为教学服务的原则,适度使用的原则,简约可操作原则。

  就数学学习来说,我们的重要定理,公式,不是单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学生就可以接受的,因此,很多时候是要结合板书共同完成的。有时候,实物投影倒是比幻灯片更适用。

  (3).要学会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广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我们提倡的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指的是狭义的教育资源,即教学内容资源以及与内容展现有关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积累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尤其是采集图片、音频、视频资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和下载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发挥这些现代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可见,我们教师要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努力建成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真正的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但要注意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象或精美装饰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滥用,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展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篇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

  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

  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

  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社会责任

  “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连日来,首都各高校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去西部,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将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品格。”6月15日晚10点50分,面对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莫锋由衷地说。那首《丝绸之路》乐曲,曾唤起出生在广东清远、今年23岁的莫锋对西部那种纯净大自然的向往。“我能想象那里的贫瘠,但作为大学生,参加建设西部,责无旁贷。”今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给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坚定了他服务西部的信念。为此,5月中旬,莫锋还给有关中央领导写去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议国家能制定更多的政策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此,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已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的就业协议。他表示:“能到西部去做一名白衣战士,传播知识、播洒文明、奉献爱心,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面对服务甘肃贫困县的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伟兴致勃勃:“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社会能

  给我们些什么。”“我是学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成长、成才,用他们的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来自江西革命老区、今年23岁的华伟对未来信心满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校年仅21岁的管锋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就有幸当上了“彩虹志愿者”。“父母对你志愿服务西部支持吗?”“当然,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共产党员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责任,是模范带头作用。”管锋说,他的父母都理解他,并表示了支持。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起我们的父辈少了很多吃苦的机会,我的父母就经常跟我讲,只有经过磨难,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我想拥有了服务西部这样一段经历,经过这样一种锻炼,培养起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样,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23岁的徐彩峰真诚地表达了他当志愿者的心情。

  做志愿者,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许多有志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引导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参加过团中央发起的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他们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完成志愿服务后,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都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预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面对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说,他们只是在做当代大学生应做的事情。他们说:“没有优惠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去!”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篇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孙岩20111611657管理2班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科技比较落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积极引进国

  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立志成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要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十分重视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对干部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提出并阐发了相关思想和理论。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历来有爱才、惜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等与人才有关的格言名句广为传颂。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十分重视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对干部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提出并阐发了相关思想和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重视人才作用、尊重知识分子、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六大报告又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这些都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上世纪最后20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体制的原因是第一位的,科技的原因是第二位的。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的,科技的原因是第二位的。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尽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但留下的空间绝不像前一时期那么大。所以,新世纪头一二十年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进步,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才是科技的载体,高新技术的发展就是靠人才及其创造。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支队伍一起抓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形成各类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等,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纳入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十一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倍加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人才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和基础都在于人才。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物质基础。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地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我们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刻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这即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固战略的核心。

篇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它是中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强调的是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4、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更是意义重大,其具体意义有:

  1、由于科技创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动力,因此必将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切实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国家必将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大力倡导创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创新,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更有跳跃性、更具创新性,当你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手足无措了。

  2、国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鼓励科技人员在竞争中创新创业。这样的发展

  .

  .

  态势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作为大学生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向科技进军,让我们对科学技术拥有更浓厚的兴趣。

  3、政府大力倡导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陈出新,让优秀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和应用。这样的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们有更大的奋斗动力,让你的能力能够被发现。同时能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适合我们学习,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效果更佳。

  4、由于实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让此时身在校园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的美好发展而努力。

  5、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建立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原始性创新。如此一来让我们的科研环境更加的人性化,让我们拥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实施这一战略,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团队精神,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7、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贡献在分配上体现出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次类似按劳分配的措施,让人更有动力。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够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不会在科技实力上落后与其他国家的,让我们有更大的后盾和奋斗动力。

  8、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不管将来你的发展如何,你都是在你的祖国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回报祖国,不能够忘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引导与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约束。引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与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我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一时代,能够享受如此成

  .

  .

  果,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与睿智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如此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定地履行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自己发展、更为了国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多阅读科技类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做到“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年级:姓名:傅奕敏学号:

  2011级

  107012011008

篇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施行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们的事业开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个重要阐述对于我们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坚决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进步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坚持施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事业的大开展。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获得的成就和经历又一次说明,只有结实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可以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立获得显著成绩,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人才队伍建立的重中之重,施行了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方案〞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开发等,施行了“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博士效劳团〞等人才培养方案。公务员法公布施行、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敏,人才流动更为合理有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缺乏,构造不够1/3合理,创新才能亟待进步,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施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广阔知识分子要坚持把个人的事业开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严密相连,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理论报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亲密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的新趋势,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消费力的转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开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施行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才能建立,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实在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地位,大力开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革教育体制,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要充分发挥创新理论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宏大作用,坚持在创新理论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要优化人才构造,促进人才成长,形成德才兼备、构造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施行人才强国战略,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理论造就人才,用机制鼓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言论气氛、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磁场,使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舞台,减少后顾之忧;要重视鼓励;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3施行人才强国战略,要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立,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可以极大进步创新才能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鼓励机制,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开展的体制性障碍,标准人才市场管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才能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在理论中锻炼培养人才。要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开展需要人才。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环境和气氛;广阔知识界要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的而团结奋斗。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3

篇九: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个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坚定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事业的大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又一次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了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开发等,实施了“青年农民科技工程”、“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博士服务团”等人才培养计划。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进一步

  加大、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人才流动更为合理有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报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的新趋势,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革教育体制,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要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形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磁场,使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要为人才提供舞台,减少后顾之忧;要重视激励;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要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广大知识界要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篇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2021科教兴国战略议论文精选5篇

  科教兴国战略感想

  2021科教兴国战略议论文精选5篇(一)科技之道

  科教兴国

  战略

  发展中国家竞走

  科教兴国路

  在知识经济大潮迅猛而来之际,一些发展中国家改变了过去

  资源兴国

  和

  劳动力兴国

  的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确定科研发展重点,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合理分配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力与资金,逐步走上了科教兴国之路,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亚洲,除了中国1995年开始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外,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制定了类似的方针。1998年3月,印度政府发表行动纲领指出,印度要加强科研和信息工作,以使印度成为电脑软件大国。印度还计划到2005年消除文盲。韩国1997年3月通过科技革新特别法规定,在1997年至2002年的5年期间,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计划达到总预算的5%。韩国政府1997年度科技预算约合24.3亿美元,仅占政府年度预算的2.9%。

  在拉美,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拥有2亿人口,它们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巴西计划在2000年将科研投资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巴西的教育经费1993年已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2007年将进一步增加到6%。

  在非洲,不少国家开始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非洲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得非洲有条件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199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首次超过人口增长率后,199年达到5%,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热点地区之一。长期落后的非洲科技开始出现新局面,到1998年上半年,非洲52个国家中除刚果(金)之外已全部进入因特网,用户近100万,普及率是中国同期的约2倍,而1995年还只有南非和北部非洲5国与因特网联接。这表明非洲科技已开始与国际接轨。

  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仅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合作,而且十分重视和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整体科教水平。

  世界经合组织报告认为,到2020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将上升至2/3。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发展中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空前壮大,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必将给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2021科教兴国战略议论文精选5篇(二)前不久,当美英联合向伊拉克发动

  沙漠之狐

  行动时,你适否

  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总是那么嚣张,它凭什么呢?诚

  然,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可这一

  切归根结蒂都取决于它有发达的科技水平和雄厚的教育基础,看看

  吧!美国拥有举世闻名的硅谷,它网罗了一大批高新产业的科技

  人才,其中的名牌大学更是鳞次栉比,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学子来此深造,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基础,美国才能称霸世界。举目天

  下,大凡强大的国家,它的科教总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讲到这儿,一些同学可能会反感:好了,好了,你不要老是美国这美国那的,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吗?当然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五千年

  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四大发明、地动仪、《农政全书》,还有《本草纲目》、《孙子兵法》等等,这些成就造福了世

  界,造福了人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可是进入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意识的束缚,却使中

  国的发展停滞了。中国的有识之士努力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道

  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曾提到,科技乃救国救民的根本。

  新中国的领袖们深知,不可能以

  小米加步枪

  来治理国

  家,惟一的出路只有发展科技。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科学家们仅用3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一奇迹让世人折服,同时也树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中国人民是不可

  战胜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十年来,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努力幵拓。于是

  东方红

  上天了,歼八

  飞起来了。

  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确保了一个

  世界大国应有的地位。改革开放20年,科技在经济领域屮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扭亏为盈;私营

  企业通过科技改造,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科技时时刻刻在向各个

  领域渗透,它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像催化剂一样加速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今天,我们可以坐飞机环游

  世界.而不必像

  唐僧取经

  那样走上三年五载;今天,我们可以上网了解大千世界.而不必像以前为找一点资料要花上半天

  工

  大

  总而言之一句话:科技真是太美好了,它使国家富强,使人们生活幸福、今天中国的一切繁荣景象都与科技密不可分,这正应了那句话: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笫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教育要先行一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邻邦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制定了以发展教育为首要任务的方针,终于赶超西欧列

  强,坐上了世界经济强国的第二把交椅。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

  教育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获益无穷的投资。新中国在建国以

  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今天,当我们目睹一批批人才从

  象牙塔

  中走出,并走向世界,一次次创造辉煌的时候.你是

  否和我一样激动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教育发展了,科技才能发达。百年大计,教肓为本!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的面前是一条宽阔但不平坦的大路,为了袓国的强盛.让我们在

  科教兴国

  的方针

  指引下,努力奋进!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是一个美好的世纪,21世纪也将是中国的世纪!2021科教兴国战略议论文精选5篇(三)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

  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021科教兴国战略议论文精选5篇(四)都说浮生若梦,行后风烟俱净,一切如初。而科学至道,绝不会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有片刻停留。以科学为舟,以心致远,一苇以航。

  我国经过不断努力,以提升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但比例仍然不尽人意,朋友圈中知识性错误层出不穷,无不警示着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提升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文化大国,国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拥有着优秀的民族性格与思想道德修养,但只有树人之梦,却无树人之力,便无法发展自身。在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之上,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二者有机结合,方能塑造完美人生。科学文化素养是人生的一壶茶,时间越久,香气越氤氲万千。科学文化素养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于无形中,促进人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只有积极主动接受科学,才能在发展路上愈行愈远。

  提升科学素养,促进社会迅速进步。

  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从未离开科学。从师夷长宜到民主科学,从科教兴国到科技作是第一生产力。从大国制造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兴盛与强大,都依靠着科学而生,而这些都是因人的素养,是梁启超,是邓小平,是古今万千卓越的伟人。这个崭新的社会为何不能多一些如此身影,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素质,提升科学素养,为社会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提升科学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由于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顺应我国的发展趋势,科学是立国之本,没有科学,国家就失去了创新于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而我们高中生作为国家栋梁,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面对外来文化趋势的渗透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们更应该完善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青年进步促进全民进步,以全民发展推动国家发展,勇于承担高中生的时代责任,提升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

  在这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万物皆变,而唯有科学将伴人一生,心向科学,以科学为舟,一苇所知,方可远航!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部相关内容了,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在提供的文章中有所收获!阅读更多优秀作文,请持续关注。

篇十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感悟五篇

  工作不仅是为了拿份薪水,还为了成长和快乐。不要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还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踏踏实实的干,用心去干,有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要怎么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为您精选《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感悟【五篇】》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____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把握“引”“育”“用”相结合,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决胜小康,迈向现代化。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泱泱华夏,巍巍中华,世界东隅,厚积薄发也。而唱响建党“百年华诞”献曲最有力的力量就是人才干部。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日前,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驱动根本在人才,人才发展是最优先的发展,实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最可持续、最可依靠的强大力量。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打出一套制度创新、产业承载、服务保障的组合拳,全方位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赢得未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篇十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与对外开放。

  3、科学技术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4、科学技术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5、创新的希望在年轻人,只有提高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6、人才强国战略。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势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科技比较落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二)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使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变成强大的人才资源。

  3:你为当地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1)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镇(区、市)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3)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

  (4)建立科技工业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业;

  (5)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4、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应当怎样做?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立志成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业技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

  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样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展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

  6、中学生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中学生可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刻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做?

  5.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①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什么?

  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

  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②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6.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祝贺并发表讲话。他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看了上述材料,做为青少年学生你应如何做?

  (3)请你为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提出若干条建议。(至少两点)

  答:(1)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5分)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5分)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1.5分)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1.5分)

  (2)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按照“德才兼备”和“四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4分)

  (3)①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和科技改革,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继续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有创业和创新精神,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学人才。③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依靠科技振兴经济。④提高全民族科技意识,鼓励科技创新

  。⑤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⑥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⑦企业要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创新精神。

  4、面对“创新”这一国际潮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个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老师和书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国家:进行体制创新,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行教育创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课程体系,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5、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请你从三个角度来谈谈“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重要性。

  ①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崇尚科学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

  族(或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竞争力)。②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③“法轮功”是反科学的,它用一些歪理邪说来欺骗善良的人们。因此,掌握科学知识是同“法轮功”作斗争的最有力

  武器。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努力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同邪教“法轮

  功”作坚决斗争。

  6、请辨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理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因为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劳动者就能制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工具,从面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认为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影响,表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的说法是错误的。

  2、结合我国国情,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还不够高。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物质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③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能力,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

  答: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④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⑤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造就大批高尖人才。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4、请你就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答: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必须把教

  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科研与教育投入;③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引进和用好人才;④必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结合“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从三个角度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这样做?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①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打好知识基础;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③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

  6、当代青年为什么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④当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

  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7、青少年学生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答: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创新能力;②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积极探索;③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勇于探索;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探究与实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科技的载体,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利用,都离不开人才。科技知识只有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1)请你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

  答:(1)“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或“人才是第一资源”或“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若以该标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设计出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围绕主题,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答:第一步,请当地有名的科技专家讲话,谈人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第二步,看投影《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时代》;第三步,请学校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奖者交流经验;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第五步,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对学生提出成才的希望和要求。

  (3)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来宣传人才强国战略。

  答:人才是第一资源。或: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等等。

  (4)假如你要参与发言,请写一篇不超过300字的发言稿。

  答:①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②谈科技、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2题);③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3题);④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4题)。

  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该怎么做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

  3,结合“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要使自己成才应该怎样做?(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和技能。②正确把握成才目标,既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

  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19日到20日,新中国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据调查,在我国具有13亿多人口,但符合科学素养条

  件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0.3%,而欧洲为4.4%,美国为6.9%。

  (1)试从“生产力”的角度谈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2)运用正确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参考答案】(1)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他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就能提高劳动能力,并促使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我们应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人口13亿多,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一方面,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必须妥善地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就能够把人口问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篇十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浅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李昕雨临床医学院第一党支部

  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国家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和必要保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我们党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为了更好、更快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党员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成才,积极肩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培养和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

  成功往往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勇于创造,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篇十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与对外开放。

  3、科学技术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4、科学技术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5、创新的希望在年轻人,只有提高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6、人才强国战略。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势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科技比较落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1/12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二)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使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变成强大的人才资源。

  3:你为当地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1)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镇(区、市)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3)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

  (4)建立科技工业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业;

  (5)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4、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应当怎样做?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立志成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2的专业技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样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展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

  6、中学生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中学生可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刻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怎样做?

  5.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12基础。

  ①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什么?

  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②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6.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祝贺并发表讲话。他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4/12(1)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看了上述材料,做为青少年学生你应如何做?

  (3)请你为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提出若干条建议。(至少两点)

  答:(1)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5分)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5分)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1.5分)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1.5分)

  (2)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按照“德才兼备”和“四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4分)

  (3)①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和科技改革,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继续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有创业和创新精神,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学人才。③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依靠科技振兴经济。④提高全民族科技意识,鼓励科技创新。⑤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⑥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⑦企业要引进人才,积5/12极开拓创新精神。

  4、面对“创新”这一国际潮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个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老师和书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国家:进行体制创新,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行教育创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课程体系,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5、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请你从三个角度来谈谈“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重要性。

  ①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崇尚科学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

  族(或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竞争力)。②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③“法轮功”是反科学的,它用一些歪理邪说来欺骗善良的人们。因此,掌握科学知识是同“法轮功”作斗争的最有力

  武器。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努力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同邪教“法轮

  功”作坚决斗争。

  6、请辨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微6/12乎其微。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理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因为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劳动者就能制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工具,从面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认为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影响,表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的说法是错误的。

  2、结合我国国情,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还不够高。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物质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③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能力,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

  答: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7/12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④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⑤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造就大批高尖人才。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4、请你就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答: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科研与教育投入;③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引进和用好人才;④必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结合“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从三个角度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这样做?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①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打好知识基础;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③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

  6、当代青年为什么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8/12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④当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7、青少年学生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答: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创新能力;②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积极探索;③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勇于探索;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探究与实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科技的载体,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利用,都离不开人才。科技知识只有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9/12(1)请你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

  答:(1)“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或“人才是第一资源”或“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若以该标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设计出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围绕主题,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答:第一步,请当地有名的科技专家讲话,谈人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第二步,看投影《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时代》;第三步,请学校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奖者交流经验;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第五步,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对学生提出成才的希望和要求。

  (3)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来宣传人才强国战略。

  答:人才是第一资源。或: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等等。

  (4)假如你要参与发言,请写一篇不超过300字的发言稿。

  答:①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②谈科技、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2题);③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3题);④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见本专题“典型提问”第4题)。

  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该怎么做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科技竞10/12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

  3,结合“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要使自己成才应该怎样做?(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和技能。②正确把握成才目标,既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

  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19日到20日,新中国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据调查,在我国具有13亿多人口,但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0.3%,而欧洲为4.4%,美国为6.9%。

  (1)试从“生产力”的角度谈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2)运用正确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参考答案】(1)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他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就能提高劳动能力,并促使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我们应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人口13亿多,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一方面,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必须妥善地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就能够把人口11/12问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12/12

篇十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孙岩20111611657管理2班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科技比较落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积极引进国

  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立志成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要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十分重视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对干部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提出并阐发了相关思想和理论。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历来有爱才、惜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等与人才有关的格言名句广为传颂。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十分重视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对干部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提出并阐发了相关思想和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重视人才作用、尊重知识分子、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六大报告又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这些都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上世纪最后20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体制的原因是第一位的,科技的原因是第二位的。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的,科技的原因是第二位的。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尽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但留下的空间绝不像前一时期那么大。所以,新世纪头一二十年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进步,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才是科技的载体,高新技术的发展就是靠人才及其创造。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支队伍一起抓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形成各类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等,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纳入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十一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倍加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人才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和基础都在于人才。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物质基础。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地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我们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刻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这即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固战略的核心。

篇十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彡彡九致力于打造高品质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个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坚定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事业的大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又一次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了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开发等,实施了“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博士服务团”等人才培养计划。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人才流动更为合理有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报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的新趋势,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革教育体制,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要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形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磁场,使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舞台,减少后顾之忧;要重视激励;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推荐访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感悟 科教兴国 强国 感悟

相关文章:

Top